•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會資本理論的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會資本理論的探討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一詞首先為 Hanifa L.J. — 革新時代的實 際改革者西維吉尼亞州政府農村學校的督學 — 於 1916 年為督促社區參 考與促成學校成功的重要性之文章內,社會資本被描述為是人們日常生活 的有形資產,指的是真誠、友誼、個人與家人間之社會交往形成一社會單 元(Putnam,2000:4)。Bourdieu(1986:248)解釋社會資本為「是實際或潛在 資源的集合體,資源與某種持久性網絡的占有是相連性的,而此一網絡是 大家共同熟悉、得到公認而且是一種制度化的網絡,換言之,此一網絡是 與某個團體的會員間的連繫,它從集體性擁有的資本支持每個會員,為會 員 贏 得 各 式 各 樣 有 利 的 聲 望 」。 爾 後 , Bourdieu 的 社 會 資 本 概 念 被 Swain(2003:187)認為是較為有名的,首先,Bourdieu 的社會資本總是附屬 於經濟與文化資本,其次則是他不含糊的論述社會資本主義的社會資本,

認為僅有資產階級有社會資本。對 Bourdieu(1986:249)而言社會資本並非是 與生俱來或社會所賦予,而是由不斷的運作所構成的…,換言之,社會資 本之為網絡關係,是個人或集體有意無意的策略下之產品,其目的在建立 或再製短期成長期間內可直接運用的社會關係。

古典經濟學家主張,土地、勞力與資本被認為是生產的三大要素,其 中資本工具、機械及其他生產設備等,Coleman(1988:100)稱之為物質資 本,新古典學派的 Schultz(1961:1)稱之為傳統或非人力資本,不同 Bourdieu 之將社會資本視為附屬於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Coleman 將社會資本視為 人力資本的資源。Coleman(1988:100)並認為物質資本產生是物質的改變,

以形成工具來促進生產。而人力資本的產生是人的改變,以帶來技術與能 力使其能用新的方式行動。社會資本則源自於人們間關係的改變,以幫助 行動。物質資本是有形的,人力資本較為無形,而社會資本更是無形。

Putnam(2000:6)認為社會資本的正面效果—可最大化相互支持、合作、信 任、制度化效能,同時可最小化其負面作用—主義者、民族優越感、貪汙 等。Swain(2003:187)則進一步認為 Putnam 可為當代社會資本理論的首席。

Putnam(1993:167)於論及集體行動的困境時,主張自發性的合作是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社會資本所促成的,社會資本的建立雖不容易,卻是民主之運作的關鍵。

進而他認為社會資本有下列特性:(1)社會資本係信任、規範及網絡是一公 共財,不像傳統的資本是私有財。惟後來認為社會資本可同時為公共財與 私有財(Putnam,2000:5)。(2)民間的運作網絡是一重要的社會資本型態,代 表的是密集的水平互動。而垂直的網絡不論有多密集或其參與者有多重 要,並不能支持社會信任及合作。Putnam(1995:67)主張類似物質資本與人 力資本之工具性與訓練性可增加個人的生產力,社會資本是例如網絡、規 範與社會信任之社會組織的特質,可促進協調與合作之共同利益。

Coleman(1988:98)則由功能來定義社會資本,而認為社會資本非為單 一的實體,是具有各式各樣不同形式的不同實體,且具有兩個共同的要 素:它們由構成社會結構的某些元素所組成,及他們為行動者—不論是個 人或團體行動者—於結構內提供某些行動幫助,有如其他型態的資本,社 會資本是具有生產性的,擁有社會資本則可實現某些既定目標,缺乏社會 資本則不可能實現目標。與物質資本及人力資本一樣,社會資本是不可完 全替代,而是對某些特定活動可以被替代。

社會資本的定義在文獻上並沒有一個普遍被認同的定義(Dolfsma and Dannreuther,2003:405),而其定義可能會因為所受的訓練及研究的層次而 有差異(Robinson et al.,2002:15)。Coleman (1990:302)也認為社會資本因其 功能的不同而被定義,因此它不是單一的實體。Putnam (1995:67)認為它是 一個社會組織的特徵,例如網絡(network)、規範(norm)及社會信任(social trust)等促成整合及合作以達到交互的利益。Burt (1992:9)進一步指出它是 透過與朋友、同儕及一般所接觸到的人互動,而能使你運用的財務及人力 資本。Portes (1998: 6) 則認為社會資本是行動者透過其成員於社會網絡或 其他社會結構中的美德,以保障其利益的能力。Adler and Kwon (2002:28) 則認為有關社會資本定義的差異,主要源自於其究係主要將焦點集中於個 別行動者與其他行動者維繫的關係、行動者在一個集合體(collectivity)的關 係結構,抑或是兩者之間的連結。

雖然社會資本定義不一,而且它可能以各種不同的型態出現,但社會 資本具有兩項共通的特徵,其一是它們組成了部分的社會結構,其二是它 促 成 了 個 人 在 此 結 構 下 的 行 動 ( Coleman , 1990:302 )。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42)進一步指出,社會資本對結果的影響有兩個,其一是透 過增加訊息的流通以減少浪費(Burt,1992),其二是高度的信任可以降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7 -

機 會 主 義 的 可 能 , 以 及 減 少 耗 費 成 本 的 監 督 過 程 ,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45)認為前者就是 North(1990) 所稱的配置效率 (allocative efficiency),後者則是有助於調適效率(adaptive efficiency)。因此綜合來說,

社會資本的優點包括提高行動的效率,以及有助於合作的行為(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64),除此之外,它也能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增加訊 息的流動,提升信任,以及增加合作協議的執行力(Ostrom,1990),透過 前述的影響,則可能提升組織的競爭優勢(Dyer and Singh,1998:66)。

文獻上對於社會資本的組成特徵有不同的分類,大部分的學者主張社 會資本並非單一實體,社會資本有三個類型(dimensions) (Grootaert et al.,

2004:4; Elgar, etc.,2011:1045)。1.結合型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

結合型社會資本指的是相類似背景與身分之同質性的關係,具有歸屬的感 覺,同時也是一個團體成員之福利重要意識,實現連結、感情、支持集團 結的立場需要的。2.橋接型社會成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指的是較為疏 遠網絡的關係,它是有關較疏遠的朋友、親友或同事之水平的層次關係。

Szreter and woolcock(2004:650)主張橋接型社會成本係橋接個人其他相同 身分及權力的行動關係。3.連接型社會資本(Linking social capital)係指個人 創造出於權力位置之個人的垂直特徵之連結,以為取得資源、信念與訊息 的手段。Elgar etal.(2011:1045)則進一步認為連接型社會資本為擴充要願意 信任及支持正式權力的所有人。

Granovetter(1992)強調個人的行動是鑲嵌(embeddedness)於社會網絡 之中,且將社會網路的鑲嵌分為關聯性及結構性兩大類。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43)、Nardone, sisto and Lopolito( 2009:5 )進一步將社會資本 的 特 徵 劃 分 為 結 構 面 向 (structural dimension) 、 關 聯 面 向 (relational dimension),以及認知面向(cognitive dimension)。

結構面向的社會資本,主要重視社會系統的特性及整個網絡的關係,

也 就 是 人 與 人 或 團 體 與 團 體 間 連 結 的 非 人 情 化 結 構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44)。結構面向的社會資本強調人與人或組織與組織間相 互連結的型態,前述所謂的連結型態,所指的就是他們與誰連結,以及如 何連結(Burt,1997:339)。要了解其連結的型態,可以從網絡連結(network ties) 、 網 絡 型 態 (network configuration) , 以 及 專 屬 組 織 (appropriable organization)等三個面向來觀察(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56)。結構面 向的社會資本透過既成的角色及社會網絡,以促進相互利益的集體行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而這些角色及網絡是藉由規則及程序等加以補充(Hitt et al.,2002:355),

Nardone et al. (2009:3)則進一步認為是允許個人間互動的一套社會結構,是 兩個行動者屬於相同社區間的連結。

其次,關聯面向的社會資本則集中焦點於人們之間擁有的特殊關係 (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56),它是人與人之間透過長時間的互動所發 展出來的(Granovetter,1992),例如信任(trust)、可信賴性(trustworthiness)、

重 疊 的 認 同 感 、 接 近 的 感 受 (feelings of closeness) 、 團 結 (Moran , 2005:1132)、尊敬,以及友誼(Nahapiet and Ghoshal, 1998:244)。Nardone. et al.(2009:3)認為關聯面指的是個人間互動的產生之長期持續的關係,也就是 行為規範的形塑的合作,例如信心、互利,及團結。再者,Nahapiet and Ghoshal(1998:244)指出認知面向的社會資本是指群體間一致的代表、解釋 及價值體系的資源(Cicourel,1973),具體的表現如共同的規範、價值、態 度及信念,使人們趨向於採取互利的集體行動 (Uphoff,1999:215),Nardone.

et al.(2009:3)則認為是社會組織的元素(價值、信念等)允許個人所屬的團體 去他們自己社區的共同願景,包括了共同價值、願景建立與策略。

就社會資本之衡量而言,Krishna(2007:944)認為社會資本的衡量類似 國民生產毛額,是一理論性之架構,社會資本未能被直接衡量,但可以要 素組合的方式予以評估。不像國民生產毛額,社會資本的要素大多未能直 接觀察,我們所能觀察與衡量是某些源自於社會資本之顯示或行為。另依 據社會資本對成就之影響,可有多重層次,包括個人、小團體、大組織、

社區,甚至於國家(Moran,2005:6)。為了解與衡量社會資本,Grootaert and Bastelars(2002:3)將社會資本的範圍區分為:(1)微觀層次:指的是個人與家 戶之水平網絡,即構成網絡下的關聯的規範與價值。(2)綜觀層次(meso level) 於群體間的水平與垂直關係,換言之,為個人與社會整體間的層次。(3) 宏觀層次(Macro level):指的是制度與政治環境,成為所有經濟與政治活 動的背景,及相同的治理安排。

Krishna(2007:941)為研究 69 村落的發展情形,則以群體成員、穀物蟲 害之處理、自然災變處理、信任、團結及互利六個指標衡量社會資本。

Grootaert 等人(2004:5)之衡量社會資本的整合問卷,指標包括有(1)群體與 網絡(2)信任與團結(3)集合行動與合作(4)訊息與溝通(5)社會內聚力與融和 力(6)培力與政治行動。換言之,由於社會資本之定義差異性大,故目前並 無一致社會資本衡量方式。Grootaert(1998:10)指出,有意義的使用社會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9 -

本的指標需要一可以評估現狀之概念性的架構,以衡量政策及產出變數間 的連結及評估政策的選擇。Grootaert and Bastelaes(2002:23)則提出衡量社 會資本的工具必須符合下列最低限的準則:(1)對文化的差異性必須承認且 有敏感性,並同時提供一整合的概念性架構。(2)必須考量結構性與認知性 層面的社會資本,網絡及規範必須被評估,以獲得有效評估及體行動互利 的總合潛力。(3)必須建立於在地人們認為適合集體執行的活動上。(4)必須 建構於質與量的方法上。

社會資本被定義為是一種資源與集體行動互利的傾向,且每個社會擁

社會資本被定義為是一種資源與集體行動互利的傾向,且每個社會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