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文獻評析

2.3.1 科技接受行為整合模式

在文獻回顧的各別模式整理之後,本研究將從各理論與模式的發展以及各理 論受到使用作為理論基礎的情況,將文獻回顧的九個理論與模式進行整理評析。

從各理論與模式之發展來看,部分理論模式是各經由不同的理論起原發展而 來的,如 MM 是起源於 Herbert 在 1976 年提出對於動機的概念,MPCU 是來自 於人際行為模式,IDT 是從 Rogers 在 1983 年提出對創新的定義發展而來,SCT 則是結合行為主義還有社會學習等概念。另外也有部分理論模式是經過一連串的 發展演化而來的,這個部份的理論模式方面,TRA 算是發展的始祖,大部分的 行為理論皆由此理論進行延伸,如 TAM、TAM2、TPB 以及 C-TAM-TPB 等皆為 從 TRA 發展而來。其中 TAM 以及 TPB 是由 TRA 發展而來,TAM2 則是根據 TAM 加入更細微的影響構念延伸而來,C-TAM-TPB 則是整合了 TAM 以及 TPB 而來。而在文獻回顧最後一個部份的 UTAUT 模式則是整合了 TRA、TAM、TPB、

C-TAM-TPB、MM、MPCU、IDT、SCT 等八個理論模式。本研究經過文獻的回 顧及整理之後,繪製各理論模式的發展示意圖如下圖 2.13、圖 2.14 以及圖 2.15:

圖 2.13 理論模式發展示意圖(一)

(source:根據 Davis, 1992;Thompson et al., 1991;Rogers, 1983;Bandura, 1986 等所提出概 念彙整而來)

圖 2.14 理論模式發展示意圖(二)

(source:根據 Davis et al., 1989;Venkatesh & Davis, 2000;Ajzen, 1985;Taylor & Todd, 1995a 等所提出概念彙整而來)

圖 2.15 理論模式發展示意圖(三)

(source:根據 Venkatesh et al., 2003 所提出概念彙整而來)

從各理論受到使用作為理論基礎的情況來看,TRA 可說是解釋人類行為研 究上最基礎的理論之ㄧ,已廣泛的被應用在各領域的研究中。而由 TRA 延伸而 來的 TAM 因為構念定義明確、構念彼此間關係較精簡,且擁有大量實證支持,

是科技接受領域中經常被用來當作理論基礎的理論模式。而從 TAM 延伸而來的 TAM2,因其納入的構念較為複雜且多樣,較不能適用於各種實證對象,故雖然 其理論模式較新穎、內容較完整,但卻較少被當作研究之理論基礎。

此外,由 TRA 延伸而來的另一個理論模式 TPB,有研究結果顯示,TPB 模 式對於行為的解釋能力是優於 TRA 的,且其在分析中能提供較完整的影響使用 行為因素的資訊,所以也是經常被當作理論基礎的模式。而 C-TAM-TPB 則是將 TAM 中加入了 TPB 的社會因素以及控制因素之ㄧ個整合型模式,且在部份實證 分析當中獲得良好的配適度驗證。

另一方面,MM 則是從心理學的觀點切入使用行為,雖然其亦有不少實證支 持,但因為其心理學的出發點以及包涵構念較精簡,故受到使用作為理論基礎就 不如 TAM、TPB 等模式來得多。而 MPCU 則是針對個人電腦的使用行為所設計 的模式,因為其適用對象較狹隘,故將此模式作為理論基礎的研究雖不少,但皆 為對於個人電腦使用之接受行為研究。另外,IDT 因為其對於五個創新特性的定 義,故較適用於新產品對於消費使用者的接受行為研究,所以其實證對象多為虛 擬銀行、智慧票卡以及新視窗軟體等消費性產品。

SCT 則是結合了行為主義與社會學習的概念,是一個被廣為接受且已經過相 當多實證研究的個人行為模式,但其概念僅是簡略的三角互動,故在實證研究 時,還需針對不同對象引進其它連結變數。在文獻回顧之最後一個模式中的 UTAUT 因為其提出的時間較晚,故尚未有大量實證支持。但因其納入的構念以 及構念間關係具有完整性及代表性,所以是科技接受行為領域頗具代表的一個整

合模式。

綜觀以上,在所回顧的九個理論模式之中,考量構念完整性、模式發展情況、

被使用作為理論基礎的情況以及產業適用性等,本研究將利用 TAM、C-TAM-TPB 以及 UTAUT 等三個模式作為基礎,分析探討各模式中所包含的構念以及構念間 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