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研究為瞭解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對於實證產業之適用性,透過文獻回顧 以及 SEM 分析,並利用問卷發放所蒐集獲得之資料,對篩選之模式及其構念變 數進行確認性因素分析、路經分析、模式比較分析以及調節變項分析等,根據分 析結果,本研究可獲得以下的結論:

1. 經由相關文獻的回顧與整理,本研究認為在科技接受行為之研究領域中,考 量各理論模式本身特性以及實證產業特性之下,較適用於路邊停車收費產業 的科技接受行為模式包括科技接受模式(TAM)、結合計畫行為理論與科技接 受模式(C-TAM-TPB)、科技接受與使用統一理論(UTAUT)等三個。

2. 在此三個模式之中,構念變項部分共可整理歸納為內生變數、外生變數以及 調節變項等三大類。其中內生變數為使用態度傾向、使用行為意向以及實際 使用行為等三個。外生變數則包括預期績效(知覺有用性)、預期付出(知覺易 用性)、社會影響(主觀規範)以及便利性(知覺行為控制)等四個。調節變項部 份,本研究共歸納採用經驗、性別以及年齡等三個調節變項。在個別構念之 衡量變數方面,本研究共採用 22 個衡量問項。其中預期績效有 4 個問項,

預期付出有 3 個問項,社會影響有 4 個問項,便利性有 4 個問項,使用態度 傾向有 3 個問項,行為意向有 3 個問項,使用行為是一可直接衡量之變數,

調節變項部分則是依受訪者個別情況進行衡量。

3. 在三個研究模式之假說中,經由 SEM 分析可將各假說之實證檢定結果歸納 如下:

(1) 使用者對於預期績效的感受對使用新系統的態度有正向的直接影響關 係(H11H21),分析結果顯示,此一關係在 TAM 以及 C-TAM-TPB 模 式中皆有顯著關係存在。

(2) 使用者對於預期付出的感受對使用新系統的態度有正向的直接影響關 係(H12H22),分析結果顯示,此一關係在 TAM 以及 C-TAM-TPB 模式中皆有顯著關係存在。

(3) 使用者對於預期績效的感受對使用新系統的行為意向有正向的直接影 響關係(H31),分析結果顯示,此一關係在 UTAUT 模式中具有顯著關 係存在。

(4) 使用者對於預期付出的感受對使用新系統的行為意向有正向的直接影 響關係(H32),分析結果顯示,此一關係在 UTAUT 模式中具有顯著關 係存在。

(5) 使用者對於使用新系統的態度對其使用行為意向有正向的直接影響關

4. 在本研究之三個模式比較分析中,TAM、C-TAM-TPB 以及 UTAUT 模式在 模式適配度或精簡度分析中,都表現出符合一般要求的水準。在路徑分析 部份,TAM 模式之所有路徑在本次研究都獲得驗證,C-TAM-TPB 模式有 四條路徑未達顯著水準,UTAUT 模式則有一條路徑未達顯著水準。在對於

期付出等的知覺感受是會影響其行為意向,但對於新設備便利程度的感 受卻是會直接影響其使用行為的。也就是說,如使用者知覺到新設備很 好用、很有用,但卻也感受新設備不甚方便,則其真正的使用行為可能 還是不高。

(3) 以 C-TAM-TPB 及 UTAUT 模式中,態度以及社會影響(主觀規範)對於行 為意向的影響關係可看出,態度對於行為意向的影響很顯著,甚至會稀 釋掉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向的影響關係。但如排除態度對行為意向的影響 (如:UTAUT 模式),則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向的影響關係就會顯現出來。

(4) 本研究三個模式行為意向對於使用行為的路徑中,只有在 TAM 模式達 到顯著水準,C-TAM-TPB 及 UTAUT 兩個模式則皆未達顯著水準。可 以發現當理論模式納入的構念及因果關係較為複雜時,行為意向對於使 用行為的影響關係出現被稀釋的情況,進而造成模式解釋能力下降。可 見對於此類非極複雜的科技設備(PDA 機具)進行接受行為研究時,較複 雜的整合模式不見得就會有較佳效果,有時較精簡、較原始的模式反而 會有較佳解釋及預測能力。

6. 在調節變項的分析部份,本研究共納入經驗、性別以及年齡等三個調節變 項對研究模式進行調節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並依照三個調節變項可得到以 下三點結論:

(1) 使用經驗的調節作用方面,在 C-TAM-TPB 模式中「主觀規範→行為意 向」及 UTAUT 模式中「便利性→使用行為」的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

在「主觀規範→行為意向」關係中,當使用經驗較多時,該條路徑關係 較強。而在「便利性→使用行為」關係中,則是當使用者經驗較少時,

該條路徑關係較強。

(2) 性別的調節作用方面,在 TAM 模式中的「知覺有用性→使用態度傾向」

以及「知覺易用性→使用態度傾向」,還有 UTAUT 模式中的「預期績效

→行為意向」以及「社會影響→行為意向」等四條路徑皆顯示出性別的 調節作用,且使用者性別為女性的情況下,路徑之關係較強。此外,在 UTAUT 模式中的「預期付出→行為意向」路徑中,性別也具有顯著調 節作用,且使用者性別為男性的情況下,路徑之關係較強。

(3) 年齡的調節作用方面,在 UTAUT 的「預期績效→行為意向」、「預期付 出→行為意向」以及「社會影響→行為意向」等三條路徑關係中皆顯示 出年齡的調節作用,且年齡較輕之使用者,這些路徑的關係較強。

7. 在 本 研 究 三 個 模 式 中 , 對 於 實 際 使 用 行 為 的 解 釋 能 力 都 偏 低 , 且 在 C-TAM-TPB 以及 UTAUT 模式中,行為意向對於使用行為之路徑皆未達顯 著水準,導致此種情況之可能原因歸納如下:

(1) 由於本次實證之對象為台北市停管處直轄之收費管理員,其對於新系統 的使用並無選擇性與自願性,而屬於被動性的使用。在此情況下,收費 管理員之實際使用行為可能會受到其他外在因素之影響,而非僅受到使 用者對於新系統之知覺感受以及行為意向所影響。

(2) 另外,根據實地訪查瞭解,台北市停管處各場組中,人員的調度是屬於 較機動而非固定式的,如人員上班時數不定(早班、晚班時數不一,且有 輪班)、實際開單時數不定(有時需支援場組辦公室、回場組換取電池、

填寫資料等)、開單路段不定(不同路段停車格使用率不一且有路段輪調) 等。對於實際使用的不固定性,增加了本研究對於使用行為量測上的誤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