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第一次德懷術問卷調查分析

第一次問卷共送出12份問卷,經委員專家填答後,12份問卷並全部回 收。依據本次回收的問卷結果,就指標項目說明修正之過程,再統計分析 各指標項目的平均數、眾數及標準差等資料。

壹、調查結果

本研究第一次之德懷術問卷僅就「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跨領域課程發 展指標」之建構進行德懷術問卷調查,在經德懷術專家委員透過問卷形式 對本研究初步形成之指標構面及項目進行討論及聚焦。在統計回收之專家 問卷結果,各指標項目之統計結果分重要程度及適切程度二部分加以說 明,另第三部分為討論及說明,以討論專家們意見彙整及處理說明部分:

一、指標構面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指標構面提出了四項意見:

1.委員建議修正調整原「需求進路」、「課程教學」及「揚才展能」

指標構面名稱為「需求進路」、「課程學習」及「擴才展能」或「課 程發展與要求」、「課程發展與教學」及「課程發展與展能」。 2.修正調整構面排列順序,將「需求進路」調至最後,即順序改為

「課程教學」、「揚才展能」、「需求進路」。

3.修正調整所有指標中,「課程教學」敘述均改為「課程學習」。

二、需求進路

(一)重要程度

統計結果依平均數高低次序排列為「1-1 跨領域課程教學目標能符應 產業發展趨勢」平均數 4.91、眾數 5、標準差 .29,「1-4 跨領域課程教學 規劃有考量高關連對應產業的能力需求」及「1-5 跨領域課程教學有助提 高求職成功的機會」平均數 4.64、眾數 5、標準差 .48,「1-6 跨領域課程 教學規劃能強化職場升遷競爭力」平均數 4.55、眾數 5、標準差 .89,「1-3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能對應產業人力需求評估」平均數 4.45、眾數 5、標 準差 .78,「1-2 跨領域課程教學目標能符合國家重大發展目標或國際規範 需求」平均數 4.09、眾數 4、標準差 .51。

(二)適切程度

統計結果依平均數高低次序排列為「1-1 跨領域課程教學目標能符應 產業發展趨勢」平均數 4.91、眾數 5、標準差 .29,「1-3 跨領域課程教學 規劃能對應產業人力需求評估」平均數 4.73、眾數 5、標準差 .45,「1-4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有考量高關連對應產業的能力需求」」平均數 4.55、

眾數 5、標準差 .50、「1-5 跨領域課程教學有助提高求職成功的機會」平 均數 4.55、眾數 5、標準差 .78、「1-6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能強化職場升 遷競爭力」平均數 4.55、眾數 5、標準差 .89,「1-2 跨領域課程教學目標 能符合國家重大發展目標或國際規範需求」平均數 3.64、眾數 4、標準 差 .98。

(三)討論及說明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構面一提出了:建議新增「跨領域課 程教學能符合與實具進的產業發展」指標項目。

二、課程教學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此項目內的十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及適 切程度意見,其平均數、眾數及標準差之統計結果如表 4-2 所示。

表 4-2

指標

(二)適切程度

統計結果依平均數高低次序排列為「2-4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其協同 教師能充分溝通並形成共識」平均數 4.90、眾數 5、標準差 .30,「2-1 跨 領域課程教學規劃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及「2-2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有確 立學習概念及學習目標」平均數 4.73、眾數 5、標準差 .45,「2-6 跨領域 課程教學應依課程需求發展對應之整合教材」平均數 4.64、眾數 5、標準 差 .48,「2-7 跨領域課程教學空間及設備之安排符合課程需求」及「2-8 跨領域課程教學採用多元學習方式進行」平均數 4.50、眾數 5、標準差 .81,

「2-5 跨領域課程教學之安排有考量教師的背景專長」平均數 4.40、眾數 4、標準差 .49,「2-10 跨領域課程教學採用適性化評量方式進行」平均數 4.40、眾數 5、標準差 .80,「2-9 跨領域課程教學有發展整合能力之多元學 習評量工具」平均數 4.18、眾數 4、標準差 .57,「2-3 跨領域課程教學規 劃納入學習者共同討論」平均數 4.09、眾數 4、標準差 .67。

(三)討論及說明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構面二提出了三項建議:

1.建議第三項於檢核改進階段再納入學習者共同討論。

2.建議第十項在釐清「適性化評量」操作型定義。

3.建議增加「跨領域課程教學規劃納入該產業專家共同討論」指標 項目。

三、揚才展能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此項目內的八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及適 切程度意見,其平均數、眾數及標準差之統計結果如表 4-3 所示。

表 4-3

指標

標準差 .74,「3-5 學習者能整合跨領域之專業術語進行有效溝通」平均數 3.91、眾數 4、標準差 .67,「3-6 學習者能勇於嘗試爭取各種資源及協助」

平均數 3.73、眾數 3、標準差 .96。

(二)適切程度

統計結果依平均數高低次序排列為「3-1 跨領域課程教學能培養創意 創新的思維」平均數 4.80、眾數 5、標準差 .40,「3-3 學習者能擴大知識 和技術應用之領域範圍」平均數 4.73、眾數 5、標準差 .45,「3-4 學習者 能分析問題並整合提出解決方案」平均數 4.70、眾數 5、標準差 .46,「3-2 跨領域課程教學能提高知識和技術的跨界資訊搜索能力」平均數 4.64、眾 數 5、標準差 .64,「3-7 學習者能尊重及包容不同領域之差異」平均數 4.27、

眾數 4、標準差 .62,「3-8 學習者能實踐自發、互動、共好之教育核心理 念」平均數 4.09、眾數 4、標準差 .67,「3-6 學習者能勇於嘗試爭取各種 資源及協助」平均數 3.91、眾數 3、標準差 .79,「3-5 學習者能整合跨領 域之專業術語進行有效溝通」平均數 3.82、眾數 4、標準差 .57。

(三)討論及說明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構面三提出了三項建議:

1.建議增加「跨領域課程學習有助未來技術證照的檢測」指標項目。

2.建議增加「未來升學機會的進路選擇」指標項目。

3.建議增加「適應校外實習的因應」指標項目。

貳、整體性建議

第一次問卷回收統計,專家對於研究問卷中之綜合建議部分,另提出 了四項開放性之意見,本研究除納入後續研究參考外,並如實呈現如下:

一、依新課綱之各校課程計畫書的發展,建議保留原有之順序。

二、跨域學習成效比較難以判斷,主因目前課程在跨域科目的規劃與實 施均是少數學校及少數科目辦理,許多人對跨域學習成效仍較為陌

生,因此在意見陳述上會較為分歧,但也同時呈現有關跨領域的定 義仍無法有共同性的看法,是強化學習者的基礎能力,抑或就業的 專業競爭力,仍然有待溝通及聚焦。

三、本研究對未來技高跨領域學習,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四、相關教學資源(課程規劃、師資、教學場域及設備等)之配套是否周 延,當是成敗之關鍵,似可在研究內容中予以客觀呈現。

對於委員們此部分之意見,本研究經檢視分析後,其中第一點及第三 點為認同並支持本研究所發展之跨領域課程發展指標架構;針對第二點意 見,已透過文獻探討及研究分析進行釐清,應能解決專家委員之憂慮;而 針對第四點的意見,本研究已將該考量納入「課程教學」構面內之指標項 目之中,相關配套措施之落實及檢視,已納入後續研究之建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