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組織氣氛理論內涵之探討

本節主要是探討組織氣氛的相關文獻,範圍包涵組織氣氛概念的發展、組織氣氛 的意義、性質、層面、測量工具之探討。

一、組織氣氛的意義

組織是人們為達成特定的共同目標,結合而成的有機體,藉著「人員」及「結構」

的適當配置與互動,以及對環境的調適,來完成其任務(謝文全,2003)。然而人 與人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足以形成個相互之間的影響力。

賴怡卉(2003) 認為組織氣氛是由學校的組織成員之間彼此交互影響所形成的,具 有獨特與持久等特性,這種特性可經由成員的知覺感受來加以描述與測量。組織 氣氛的觀念最早是起源於 1930 年代 Lewin 的場地論(Field Theory)主要是用來描述 人類行為與一般環境刺激與反應所造成的動態關係,曾提出「心理氣氛」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的概念,指出要了解人類行為須要考慮行為發生的整個 情境,而這整個情境所指的便是個人和環境,所以人類行為是個人與其環境的函 數(Litwin,Stringer,1968)。

自從 Lewin 以後,各派學者從不同觀點來探討組織氣氛意義,茲將敘述如下:

Halpin & Croft(1996)認為組織氣氛是一種獨特模式異於其它的組織行為模式。

Tagure 於 1970 年對於組織氣氛的定義為「是一種組織內部環境相當持久的特性,

而能為組織成員所體驗,並能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同時亦能以組織特性的價值 加以描述」(引自張德銳,1992)。

綜上所述,可知各研究者對於組織氣氛所下的定義雖有所不相同,但是其內 容屬性則大致相似,歸納各家學者定義:組織氣氛是在學校情境中,由成員彼此 互動而形成的一種持續性且持久性特質,此種特質會受到成員的運作所影響,這 種知覺是可加以描述和測量。以下就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組織氣氛所下的定義,依 年代表列如表 2-3:

表 2-3

組織氣氛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組織氣氛之定義

Halpin 和 Croft

1963 學校氣氛可視為學校組織的人格組織氣氛與組織的關 係,就像人格與個人的關係

(續下頁) 

Litwin 和 Stringer

1968 組織氣氛是在一個工作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直接或 Clover

1986 組織氣氛是學校環境中相當持久的特性,它是由校長行 為和教師行為相互影響所產生,能影響組織成員的行 為,而且可以由全體教師的知覺加以描述。

Hoy &

Miskel

1991 組織氣氛是學校教師對整個工作環境的認同,而這種認

(一)Halpin 和 Croft 的組織氣氛層面及類型

Halpin 和 Croft(1962)認為組織氣氛的形成,是由校長與教師行為、教師與教師 行為間交互作用發展而成。他們以美國 71 所小學為對象、研究組織氣氛的性質,

發展出「組織氣氛描述問卷」(Organizational Climate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簡稱 OCDQ),以八個層面來描述組織氣氛,有四個層面描述教師行為,另有四個層面 用來描述校長的行為。

1. 教師的行為:

(1) 阻礙(hindrance):教師感覺到學校例行業務變多、學生問題多、開不完 的會議及與從事太多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壓力大。

(2) 親密(intimacy):指教師彼此維持良好人際關係,不分彼此有困難互相幫 忙,資源共享不計較個人的利益與得失坦誠相對。

(3) 隔閡(disengagement):指教師個人行為和學校整體理念產生不一致的傾 向程度,教師彼此漠不關心工作不投入,對學校缺乏向心力,任意批 評學校做法不認同學校團體,缺乏合作精神。

(4) 工作精神(esprit):指教師對教學工作積極投入,盡忠職守對學校有使命 感,從工作中獲得家長與社會肯定追求自我實現。

2. 校長的行為:

(1) 強調成果(production emphasis):係指校長的行為一切以學校績效為導向,

校長凡事按照上級的指示不考慮部屬的感受。校長與教師間缺乏正式 溝通管道,與教師之間缺乏同理心,一切依上級規定或教育政策來執 行。

(2) 疏離(aloofness):校長的行為只會以命令式要求教師服從,和教師之間毫 無人情味可言,表現出高高在上的態度,和教師之間沒有交集。

(3) 關懷(consideration):指校長表現出善意對教師尊重與關懷,校長能夠體 恤教師的辛苦,以寬厚的心胸對待教師,瞭解教師個人的需求,面對 上級單位的責備勇於承擔,將教師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

(4) 以身作則(thrust):係指校長帶領學校同仁認真推動校務,以校為家爭取 學校教師的認同,自己塑造典範獲得教師的尊敬與愛戴。

由以上八大層面,Halpin 和 Croft 歸納出六種類型的組織氣氛,從開放到封 閉構成連續性的層面而不是分離的,不同類型的氣氛間彼此僅是程度上的不同,

而非個別獨立:

1. 開放型氣氛(open climate):校長樹立學習典範,教師對學校具有高度向心 力。

2. 自主型氣氛(autonomous climate):校長能給予教師充分專業自主權,工作 態度佳,不如開放型氣氛。校長只會按照上級指示推展校務,缺乏工作績 效。

3. 控制型氣氛(controlled climate):校長只強調工作績效,教師負成敗之責但 心理負擔重,校長與教師間只有績效缺乏良性互動。

4. 親密型氣氛(familiar climate):校長與教師之間人際關係良好,教師對於工 作不投入,只注重人際關係的培養,教長關心教師,工作毫無績效可言。

5. 管教型氣氛(paternal climate):校長工作認真積極投入但教師仍無法達到工 作預期的目標,校長體恤教師,但是教師無法感受校長的用心。

6. 封閉型氣氛(closed climate):校長不理會教師,教師各自為政,彼此互相懷 疑攻擊對方,對學校缺乏信心士氣不振。

(二)Hoy 和 Clover 的組織氣氛層面與類型

Hoy 和 Clover(1986)認為組織氣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知覺與感受,因此修正 Halpin 和 Croft 的學校氣氛內容層面,發展出「組織氣氛描述修訂問卷」(The Revis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Description Questionaire,簡稱 OCDQ-RE)。其基本 仍認為學校氣氛是由校長和教師行為交互作用而成,將組織氣氛分為六個層面,

前三個描述教師行為,另三個描述校長行為:

1. 教師的行為

(1) 同僚的行為(collegical behavior):指教師之間彼此資源共享,為追求學 術素養與教師專業知能提升,彼此互相進行研究與討論反應之程度。

(2) 親和的行為(intimate behavior):指教師彼此充分溝通合作,情感交流,

彼此信任與依賴的程度。

(3) 疏離的行為(disenaged behavior):指教師與學校同事之間產生隔閡彼此 猜忌造成心理與心理的距離,對於教學工作缺乏熱忱,產生職業倦怠 的程度。

2. 校長的行為

(1) 支援的行為(supportive behavior):指校長對教師關心,並且全力支持的 程度。

(2) 監督的行為(directive behavior):指校長為展現學校教學成果,達成學校 組織再造,而採取嚴格監督教師之程度。

(3) 干擾的行為(restrictive behavior):指校長交付給教師各種行政瑣務或安 排與教師技能無關之會議或活動,以致影響教師的教學品質與學生的 權益。

由 Hoy 和 Clover 所提出的 OCDQ-RE,其六種組織氣氛的層面可測得教師之間 行為的開放性及教師與校長之間行為的開放性。這兩類開放性可交織成四種組織 氣氛的類型。

1. 開放型氣氛(open climate):校長與教師間行為彼此尊重開放的,校長勇於 改革,認同教師,教師願意主動參與。教師間互相體諒與包容,彼此關懷,

接納各方不同意見。

2. 投入型氣氛(engaged climate):校長行為是封閉的,教師行為則是開放的。

教師彼此互相協助,凝聚向心力,校長表現認真、投入的行為。

3. 疏離型氣氛(disengaged climate):校長行為是開放的,教師行為則是封閉的。

校長表現肯定、關懷教師,但教師間彼此互相孤立不領情,無法彼此相處。

4. 封閉型氣氛(closed climate):校長與教師行為皆是封閉的,校長展現強勢作 風、嚴格行為,教師間缺乏向心力,彼此不關心對方,表現冷漠態度。

上述這四種組織氣氛類型是彼此相互獨立存在的,而不屬於一個連續體,因 此,每一氣氛類型與特徵都有非常明確的定義,這是與 Halpin 和 Croft 的六種氣 氛類型差異的地方。

(三)Dellar 和 Giddings 的組織氣氛層面

Dellar 和 Giddings(1991)認為學校的組織氣氛是影響學校效能的重要因素,也 是預測教師教學成效的重要指標(predictor),他們設計了組織氣氛問卷(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Questionaire,SOCQ),並將組織氣氛分為六個層面:

1. 學校承諾:教師認同學校作法,願意為學校付出並有強烈留校服務傾向。

2. 同僚凝聚力:教師和睦相處為塑造學校願景而努力。

3. 專業投入:教師努力提升專業技能,並願意接受教師專業評鑑發展。

4. 決策參與: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行政業務推動與學校經營發展策略。

5. 成員自主:學校中組織成員在工作已經能夠獨立運作。

6. 革新:學校行政革新,提高行政效率,改變傳統做法。

(四)Likert 的組織氣氛理論

Likert 在 1967 年提出的管理系統理論,認為組織氣氛是組織內部運作的特徵,

與組織表現有關。Likert 的關理系統理論,主張組織氣氛是組織內部功能運作的 特徵,反映於組織的管理系統者。他以組織的八項特徵來測量內部的運作,這八 項特徵亦可作為測量組織氣氛的層面(Hoy 和 Miskel,1982)

1. 領導歷程(leadershipprocess) 2. 動機驅力(motivational forces) 3. 溝通歷程(communication processes)

4. 交互影響歷程(interaction-influence process) 5. 決策歷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6. 目標擬定(goal setting)

7. 控制歷程(control processes)

8. 工作目標及訓練(performance goals and training)

經由以上的特徵,Likert 剖析組織為四種相連續的組織氣氛類型,而每種組 織氣氛類型皆可以用上述八項特徵來測量,如圖 2-5,且以組織的氣氛和領導行 為加以描述,以下簡要說明 Likert 所提出的四種管理系統(黃昆輝,1992) :

系統形式 組織特徵

系統一 剝削-權威型

系統二 仁慈-權威型

系統三 商議型

系統四 參與型

領導歷程

獨裁的參與的 非支援性的支援性

動機驅力

低高 弱強

溝通歷程 被扭曲正確

交互影響歷 程

冷淡和煦 有距離密切

決策歷程 片面的共同的

目標歷程 片面的共同的

控制歷程 頂層獨攬分層授權

工作目標及 訓練

普通極高

圖 2-5 Likert 四種組織氣氛類型的比較圖

資料來源 Hoy, W. K., & Miskel, C. G. (198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 系統一:剝削-權威型(exploitive-authoritative)

領導者與組織成員之間彼此互不信任,也少有認同與支持、士氣激勵,人 性化溝通是由上而下的,缺少交互影響的歷程,組織成員之間互相對立和 不友善。根據 X 理論採取命令型的領導,不重視組織成員之間權利。

2. 系統二:仁慈-權威型(benevolent- authoritative)

領導者與組織成員之間一對一的獨立關係,同事之間彼此不相往來且產生

領導者與組織成員之間一對一的獨立關係,同事之間彼此不相往來且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