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技術型高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參與 IEP 之現況與 支持需求。第一部分依照各校各障礙類別學生比例隨機抽取,91 位完成「IEP 參與情況與支持需求」檢核表填寫,13 位資源教師則以負責個案管理學生 整體情況進行檢核表填寫,以利進行資料比對與分析;第二部分學生團體 訪談係以立意取樣之方式選取每校「IEP 參與情況」檢核表總分分布於高、

中、低各兩位,進行 6 場學生團體座談;第三部分進行資源教師個別訪談,

將訪談資料與檢核表進行交叉驗證,並彙整增進學生參與 IEP 之具體作法。

研究結果與發現茲說明如下:

壹、 學生 IEP 相關知識背景

除女生在「團隊成員」與生理障礙學生在「團隊成員」及「包含項目」

題項平均數略高於平均值外,其餘組別學生相關知識各題項平均數皆未達 平均數,與學生團體訪談結果一致,皆顯示所有參與學生 IEP 相關知識均 待加強。不同背景學生 IEP 相關知識差異如下:

一、 三個年級學生在 IEP 相關知識各題項均未有差異。

三、 生理障礙學生在 IEP 相關知識之法源依據與目的、團隊成員、包含項 目、設計與執行流程、會議流程及會議決議事項等六項均高於心理障 礙學生。

四、 接受直接服務學生在 IEP 相關知識之法源依據與目的、會議決議事項 及想法對 IEP 擬定與執行的影響等三題項均高於接受間接服務學生。

五、 接受資源教師直接服務學生與接受普教教師直接服務學生在 IEP 相關 知識均未有差異。

貳、 學生 IEP 參與情況

除女生、生理障礙學生與接受資源教師直接服務學生在「家庭環境」

向度平均數略高於平均值外,其餘組別學生參與情況各題項平均數皆未達 平均數,顯示所有參與學生 IEP 參與情況均待加強。此外,學生團體訪談 發現,多數學生已具備表達學習需求之能力,但缺乏表達需求之主動性,

與檢核表「自我倡導」向度相關題項得分均接近偶爾如此(2 分)結果一致。

不同背景學生 IEP 參與情況差異如下:

一、 三個年級學生 IEP 參與情況各向度未有差異。

二、 男女生 IEP 參與情況各向度均未有差異。

三、 生理障礙學生 IEP 參與情況在「特教服務與行政」、「普教環境」、

「家庭環境」及「自我倡導」四向度均高於心理障礙學生。

四、 接受直接服務學生 IEP 參與情況在「普教環境」向度高於接受間接服

務學生。

五、 接受資源教師直接服務學生與接受普教教師直接服務學生未有差 異。

參、 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

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檢核表顯示學生在各題項均未及平均數為低需 求,資源教師則各題項均高於平均數之高需求,與學生團體訪談及資源教 師個別訪談結果一致。不同背景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差異如下:

一、 高一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在「特教服務與行政」、「普教環境」二 向度高於高二學生。

二、 男女生在 IEP 參與支持需求各向度均未有差異。

三、 生理障礙學生與心理障礙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各向度均未有差異。

四、 接受直接服務學生與間接服務學生在 IEP 參與支持需求各向度均未有 差異。

五、 接受普教教師直接服務學生 IEP 參與支持需求在「特教服務與行政」

向度高於接受資源教師直接服務學生。

肆、 增進學生參與 IEP 的具體作法

學生參與 IEP 有讓親師與學生三方同步資訊、幫助學生更瞭解自身學 習情況、增進自我倡導能力等優點,學校、家庭與社會可從下列方式著手。

一、 學校:晤談學生,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參與 IEP

會議,並提供相關訓練;安排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提供學生 IEP 相關 知識、身心障礙等資訊與權益,增進學生自我倡導與人際互動能力;

使用正向語言讓任課教師知悉學生的情況,並視情況進行教師或班級 特教宣導;彙整校內特教與相關資源供學生、家長與普教老師等知悉;

營造支持特殊教育的生態環境,與行政處室、普教老師相互聯繫支 援。

二、 家庭與社會:增進對身心障礙者特質的瞭解與接納;給予身心障礙者 正向支持與關懷;為增進 IEP 會議的效果,家長應與學校維持雙向聯 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