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須深經》之研究──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一 佛教典籍(含該典籍的翻譯)
《人施設論》 Puggala-paJJatti。又簡稱為 Pug。
《人施設論註》 Puggala-paJJatti-ATthkathA。又簡稱為 PugA。
《八犍度論》 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阿毘曇八犍度論》。《大
正藏》第26 冊。
《大毘婆沙論》 玄奘譯,《阿毗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正藏》
第27 冊。
《大智度論》 龍樹著,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
第25 冊。
《比丘尼戒巴》 BhikkhunIpAtimokkha.參見《P&N2003》。
《比丘尼戒梵》 BhikSuNIpAtimokSa.參見《Roth1970》。
《比丘戒四僧》 佛陀耶舍譯,《四分僧戒本》。《大正藏》第 22
冊。
《比丘戒巴》 BhikkhupAtimokkha.參見《P&N2003》。
《比丘戒巴英譯n》 Thera BANamoli, The Patimokkha. Bangkok:
MahAmakuTArAjavidhyAlaya, 1966.
368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比丘戒梵說出世》 N. Tatia, Lokottara mahAsAMghikAnAM PrAti- mokSasUtram . Patna, 1975。這是說出世部的 梵文《比丘戒》,本書引用時,轉引自《平川 彰1994》。
《分別論》 PTS 出版的 VibhaGga.
《中阿》 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藏》第1 冊。
《中部》 Majjhima-NikAya.
《中部英譯n》 Banamoli Bhikkhu & Bodhi Bhikkhu(trans),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 of the Buddha :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Majjhima NikAya. Kand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5.
《中部第35 經》 《中部》第 35 經。
《中註》 Majjhima NikAya-ATthkathA
《中疏》 Majjhima NikAya-TIkA
《中註與疏》 《中註》與《中疏》。
《半月僧務》 Bhikkhu Santagavesaka 等譯,《半月僧務》。嘉 義:法雨道場,2002 年。內含《比丘戒巴》
的巴利與華譯對照。
《成實論》 訶黎跋摩著,鳩摩羅什譯,《成實論》。《大正
藏》第32 冊。
《法句經》 Dhammapada. 又代稱為《Dhp》。
參考書目 369
《法句經註》 Dhammapada ATthakathA. 又代稱為《DhpA》。
《舍利毘曇》 曇摩耶舍與曇摩 多等譯,《舍利弗阿毘曇
論》。《大正藏》第28 冊。
《阿毘曇毘婆沙論》 浮陀跋摩與道泰等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大 正藏》第28 冊。
《長阿》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大正藏》
第1 冊。
《長部》 DIgha-NikAya
《長部英譯w》 Maurice Walshe(trans), The Long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DIgha- NikAya.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1987.
《長註》 DIgha-NikAya-ATthakathA
《長雅尾人1982》 長雅尾人著,《攝大乘論和譯與注解上》。東
京:株式會社講談社。(內附藏文校訂本及梵 文還原,至第二章)
《相》 《相應部》SaMyutta-NikAya.
《相12:70》 PTS 版《相應部》第十二相應第七十經。
《相日譯》 《相應部》日譯本。《日譯南傳大藏經》,東京:
大藏出版社。
《相亨譯》 《相應部》元亨寺的中譯本。《漢譯南傳大藏
經》,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相英譯b》 Bodhi Bhikkhu ( trans ) ,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SaMyutta NikAya.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0.
《相英譯m》 緬甸人英譯的《相應部》共五本,五本的譯者
不 同 。Yangon: The Department for the Promo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SasanA, 1992-1998.
《相英譯p》 PTS 出版的《相應部》英譯本。The Book of the Kindred Sayings. 1917-1930
《相華譯》 本書對《相應部》的現代華語翻譯。
《相緬譯n》 緬甸宗教部負責的《相應部》緬譯本,共五本。
緬甸翻譯巴利佛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逐字 或片語作翻譯,稱為 nissaya。第二種是逐句 的翻譯。結合了這兩種翻譯,再進而作批判式 的註解與詳釋,構成緬甸佛弟子學習與弘法的 基礎。
《相緬譯t》 緬甸宗教部負責的《相應部》逐句緬譯本,共
五本。
《相註》 《相應部註釋》 SaMyutta-NikAya-ATThakathA
《相疏》 《相應部疏解》 SaMyutta NikAya-TikA。
《相註與疏》 《相應部註》與《相應部疏》。
《律藏十》 《十誦律》。《大正藏》第 23 冊。
《律藏巴》I p.89 巴利語本律藏第一冊第 89 頁。PTS 出版。
《律藏巴英譯d&o》 T.W. Rhys Davids & Hermann Oldenberg
(trans.), Vinaya Texts, 1882-5. Delhi:Low Prices Publications1995 重版。
《律藏巴英譯h》 I.B.Horner, The Book of the Discipline, 1938- 1966, PTS 重版。
《律藏巴註》 SamantapAsAdikA。這是《律藏巴》的註解書。
可比較《B&H1970》。
《律藏四》 《四分律》。《大正藏》第 22 冊。
《律藏五》 《五分律》。《大正藏》第 22 冊。
《律藏會》 覺觀編集組敬編,《律藏會集》。高雄:文殊講
堂倡印,1998。
《律藏僧》 《摩訶僧祗律》。《大正藏》第 22 冊。
《品類論》 世友著,玄奘譯,《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大
正藏》第26 冊。
《毘尼母經》 失譯,《毘尼母經》。《大正藏》第 24 冊。
《俱舍論》 世親著,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大正
藏》第29 冊。
《俱舍英譯》 de La Vallue Poussin, English trans. By Leo M.
Pruden, AbhidharmakoZabhASyaM, California:
372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89.
《俱舍講記》 演培法師釋註,《俱舍論頌講記》。台北:天華
出版社,1988 年 。
《發智論》 玄奘譯,《阿毘達磨發智論》。《大正藏》第 26
冊。
《清論》 Visuddhimagga.
《清論1:4》頁 1 VMw 第一章第四段,VMp 第一頁。在《清論 漢譯》有VMp 的頁碼。
《清論英譯n》 Banamoli Bhikkhu ( trans. ) ,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Kand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56, 1991 fifth edition。本書譯文中夾 有VMp 的頁碼,各章都依 VMw 作分段。
《清論疏》 Visuddhimagga-mahATIkA. 引用 CSCD,又代 簡稱為VMTm。
《清論漢譯》 葉均譯,《清淨道論》。高雄:正覺學會 2002
年六月修訂版。這個版本有VMp 的頁碼,但
缺VMw 的分段。這個修訂版未說明修訂什麼
內容。
《順正理論》 眾賢著,玄奘譯,《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大
正藏》第29 冊。
《善見律》 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毘婆沙》。《大正藏》
第24 冊。本書的內容可視為《律藏巴註》的
參考書目 373
古代漢譯本。對此漢譯本的英譯本有《B&
H1970》。
《無礙解道》 PaTisambhidAmagga。
《集異門論》 玄奘譯,《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大正藏》
第26 冊。
《經集華譯》 郭良鋆譯,《經集》(Sutta-nipAta)。頁245-266 附有〈 《經集》淺析〉。台北:博遠出版社,
1994;高雄:佛陀教育中心倡印。
《經集英譯n》 K.R. Norman, The Group of Discourses. PTS:
2001, 2nd edition。
《達摩精解》 Bhikkhu Bodhi(General Editor), A Compre- 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Kand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3.中譯本有菩 提比丘編輯,尋法比丘譯,《阿毗達摩概要精 解》。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9 年。
《達摩攝義》 CSCD 版 Abhidhammattha-savgaha。
《達摩攝義疏》 CSCD 版 Abhidhamma-atthavibhavinitika。
《達摩dIpanI》 Ledi Sayadaw, ParamatthadIpanI. CSCD。本書 是《達摩攝義》的解釋,並廣評《達摩攝義疏》
等。
《達攝疏英譯》 P.R. Wijeratne and R.Gethin(trans.) , Summary of the Topics of Abhidhamma and Exposition of
the Topics of Abhidhamma. PTS, 2002. 本書是 Abhidhammattha-savgaha(《達摩攝義》) &
Abhidhamma-atthavibhavinitika(《 達 摩 攝 義 疏》)的英譯本,也代稱為《W&G2002》。
《瑜論》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瑜論》對《雜阿含
經》的釋文,引自《雜會》。
《解脫道論》 優婆底沙著,僧伽婆羅譯,《解脫道論》。《大
正藏》第32 冊。
《解脫道論英譯》 Rev. N.R.M.Ehara&Soma Thera&Kheminda Thera, The Path of Freedom. Colombo:
Balcombe, 1961.
《增阿》 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大正藏》第 2
冊。
《增阿13:4》 《增一阿含經》第 13 品第 4 經。
《增部》 AGguttara-NikAya
《增部2:4:6》AIp.67 PTS 版 AGguttara-NikAya 《增支部》第 2 集 第4 品第 6 經,第 1 冊第 67 頁。
《增部英譯n&b》 Thera Nyanaponika & Bhikkhu Bodhi(trans.) , An Anthology of Suttas from the AGguttara- NikAya. Kandy: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999.
《增註》 AGguttara NikAya-ATthakathA
《增疏》 AGguttara NikAya-TIkA
《雜》 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 2
冊。
《雜別》 失譯,《別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 2 冊。
《雜第107 經》 《大正藏》中《雜阿含經》第 107 經
《雜第107 經》《雜會上》頁 193
《雜阿含經》在《大正藏》中的第107 經,《雜 阿含經論會編(上)》第193 頁。
《雜會上》 印順法師編,《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該會
共有上中下三冊。《瑜論》引自本書,以利對 讀研究。
《雜佛1》 《佛光阿含藏》的《雜阿含經》第一冊。全套
共四冊。
《識身論》 提婆設摩造,玄奘譯,《阿毘達磨識身門足
論》。《大正藏》第26 冊。
《顯宗論》 眾賢造,玄奘譯,《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大
正藏》第29 冊。
A AGguttara-NikAya
AAm CSCD 的 AGguttara NikAya-ATthakathA ATm CSCD 的 AGguttara NikAya- TIkA
《A2:4:6》I p.67 PTS 版 AGguttara NikAya《增支部》第 2 集第
376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4 品第 6 經,第 1 冊第 67 頁。
《A4:170》 PTS 版 AGguttara NikAya《增支部》第 4 集第 170 經。
《B&H1970》 P.V. Bapat&Akira Hirakawa, Shan-Chien-P’I- P’o- Sha: A Chinese Version by SaGghabhadra of SamantapAsAdikA, Commentary on Pali Vinaya.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善見律》的英譯本)Poona:Bhandarkar Oriental Research Inst.,1970. 可參見《律藏巴 註》。
《Bodhi1978》 Bhikkhu Bodhi (tr.), 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 The Brahmajal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 Kandy: BPS ,1978.
《Bodhi1989》 Bhikkhu Bodhi (tr.), The Discourse on the Fruits of Recluseship : The Samabba- phala Sutta and its Commentaries, Kandy: BPS, 1989.
中譯本,德雄比丘主譯,檳城:洪福寺,2002。。
CSCD 緬 甸 第 六 版 巴 利 語 大 藏 經 。 ChaTTha SaGgAyana CD-ROM version 3. India: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2000.本書的巴利 註解(ATthakathA) 與疏抄(TikA)參照此 版,引用時採緬甸版的頁碼。在引用書後加上 小寫的m;如果偶用 PTS 版,會加上小寫的 p。
參考書目 377
D DIgha-NikAya
D II p.71 PTS 版 DIgha-NikAya,第二冊第 71 頁。
DAm CSCD 的 DIgha-NikAya- ATthakathA
《Dhamminda1994》 Bhikkhu Dhamminda, A Life Free of Money, Myanma: Yuzana Photo Studio. 庫那威羅比丘 等中譯,《分文不取─關於不持金錢戒》。嘉 義:法雨道場(原名新雨道場),1999。
DTm CSCD 的 DIgha NikAya-TIkA
《Dhp》 O.von Hinyber & K.R. Norman ( ed. ) , Dhammapada. PTS, 1995. 又代稱為《法句經》。
《Dhp 英譯》 K.R. Norman(trans.), The Word of the Doctrine.
PTS, 2000.
《DhpA》 Dhammapada ATthakathA。又代稱為《法句經 註》。
《Heirman2002》 Ann Heirman, Rules for Nuns according to the Dharmaguptavinaya,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cation., 2002.此書是《律藏四》尼律的研 究、英譯與註解。
《Hirakawa1982》 Akira Hirakawa(平川彰), Monastic Discipline for the Buddhist Nun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for the Chinese Text of the MahAsAMghika- BhikSuNI-Vinaya, Patna: Kashi Prasad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 1982.
《Kabilsingh1991》 Chatsumarn Kabilsingh ( Translated into En- glish), The BhikkhunI PAtimokkha of The Six Schools, Bangkok: Thammasat University Press, 1991.
《M70》I p.477 《中部第 70 經》,PTS 出版的第一冊第 477 頁。
M Majjhima NikAya
MA Majjhima NikAya-ATthakathA
MAm CSCD 的 Majjhima NikAya-ATthakathA MTm CSCD 的 Majjhima NikAya- TikA
PM PTS 出版的 PaTisambhidAmagga《無疑解道》。
《P&N2003》 W. Pruitt(ed.)& K.R. Norman (tr.), The Pati- mokkha, PTS 2003. 此書包含比丘戒與比丘尼 戒的巴利語英譯對照。
《Prebish1975》 C.S.Prebish,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 The Sankrit PrAtimokSa SUtras of the MahA- sAMghikas and MUlasarvAstivAdins, 1st edition 1975; 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cation., 1996.
Pug Puggala-paJJatti。又簡稱為《人施設論》。
PugA Puggala-paJJatti-ATthkathA。又簡稱為《人施 設論註》。
《Roth1970》 Gustav Roth(ed.) BhikSuNI-Vinaya. Patna: K.P.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1970. 此書編輯梵 文本的大眾說出世間部比丘尼律,可比較《平 川彰1982》(英譯《律藏僧》的比丘尼律)。
S SaMyutta-NikAya
《S1:42》I 第 143 頌 《相》的第一相應第 42 經,PTS 新版第一冊
(Spn)的第 143 頌。《相英譯 b》也據此標頌 號。
《S42:10》IVp.325 PTS 版,《相》的第 42 相應第 10 經,第四冊 第325 頁。
SA SaMyutta-NikAya-ATThakathA
SAm CSCD 的 SaMyutta-NikAya-AtthakathA
SAmII p.114 CSCD 的 SaMyutta-NikAya-ATthakathA,緬甸 頁碼第二冊第114 頁。
SAp PTS 出版的 SaMyutta-NikAya-ATthakathA Sm CSCD 的 SaMyutta-NikAya。
SPm CSCD 的 SamantapAsAdikA。這是《律藏巴》
的註解書。
Spn G.A. Somaratne (ed. ) , Samyutta Nikaya,
380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Volume I, Oxford, PTS 1998. 這是《相應部.
有偈篇第一》的新校訂版,頌文有作編號,《相
英譯b》依之編號。
STm CSCD 的 SaMyutta-NikAya-TIkA
Vib PTS 出版的 VibhaGga.
VMm CSCD 的 Visuddhimagga.
VMp PTS 出版的 Visuddhimagga.又代稱為《清論》。 VMTm CSCD 的 Visuddhimagga-mahATIkA.又代稱為
《清論疏》。
VMw H.C. Warren & Dharmananda Kosambi, Visuddhimagga.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cation, 1989 重版。本書各章都有分段,
《清論英譯n》依此而分段。
VP Vinaya PiTaka。中文代稱《律藏巴》。
《W&G2002》 P.R. Wijeratne and R.Gethin,trans. Summary of the Topics of Abhidhamma and Exposition of the Topics of Abhidhamma. 本 書 是 Abhi- dhammattha savgaha(《達摩攝義》)& Abhi- dhamma-atthavibhavinitika(《達摩攝義疏》)
的英譯本)。PTS, 2002. 又代稱為《達攝疏英 譯》。
參考書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