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社區高齡人力資源進行鄉土課程對學童之學習興趣、鄉 土認同及對高齡者態度等方面的成效,並探討參與者對代間型鄉土教學活動的看 法與建議。依據研究結果獲致結論並綜合討論分述如下:

壹、 學童對高齡者所上的鄉土課程學習興趣濃厚

在學童學習興趣的表現方面,控制組學童不如實驗組高,僅約四成四對課程 極感興趣,另外四成四覺得還好;相對的實驗組學童有九成對本次高齡者來上的 鄉土課程很感興趣,他們覺得高齡者上的課很有趣,教學方式多元、上課內容豐 富,另外高齡者「易親近、有問必答、對鄉土學有專精」等,都是讓學童對課程 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上完了這幾次課程,實驗組學童還希望社區的爺 爺、奶奶有機會能再多來上課,多說一些以前的事。另外,實驗組教師及高齡者 也都提到小朋友上課投入、提問踴躍,下了課還圍在爺爺、奶奶身邊問東問西的,

可見學童非常喜愛高齡者來上課,對代間鄉土課程興趣濃厚。但活動中亦發現,

來上課的高齡者慣用臺語,影響了零星幾位聽不太懂臺語的學童對鄉土課程的學 習興趣。

貳、 社區高齡者來上鄉土課程有效增強學童的「鄉土認同感」

在學童鄉土認同部分而言,兩組去除前測成績影響進行共變數分析結果,實

驗組學童在鄉土認同之進步程度顯著優於控制組;而且活動進行後實驗組勾選鄉 土認同增加很多的人數比控制組多了快兩成。另外有九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童表 示,上完課後自己對鄉土的認同增加了,其中更有六成左右的人直接提及是和高 齡者「樂分享、多才多藝、和藹可親……」等特質有關。

教師也表示代間型的鄉土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從這些長輩身上學到更多的鄉 土知能及技藝,又增加了學童與社區耆老間的互動機會,因為學童喜歡這些來上 課的社區爺爺、奶奶,相對的增加了對社區的認同。由此可證,運用社區高齡人 力進行鄉土教學有效提升學童對鄉土的認同感。

參、 學童「對高齡者的態度」因為高齡者來上課而改善許多

在對高齡者的態度的部分方面,兩組去除前測成績影響進行共變數分析結 果,證實了實驗組學童在「對高齡者態度」之進步成績顯著優於控制組。雖然在 活動之前實驗組學童有九成在高齡者有負面刻版印象,但本次教學提供機會讓兒 童實際與高齡者互動與學習,透過經驗分享,增進了學童對高齡者的瞭解,因而 提升了此九成學童其對高齡者的正向態度;另外一成學童在活動前後均對高齡者 保持正向態度。

實驗組教師訪談時說到,從學童與高齡者的互動情境看來,兒童對老人的態 度很正向。除了上課時對高齡者態度良好外,下了課還可以看到學童主動圍到高 齡者身旁和他們親近,當這些爺爺、奶奶要離開時也都很有禮貌、很熱情的說再 見。

高齡者也說到這次教授鄉土課程時,能直接與學童接觸,感受小朋友的禮貌 和認真參與,課程結束後在路上碰到他們也都能熱情打招呼,讓高齡者感受到年 輕世代是敬重他們的,所以耆老更樂意在未來參與相關課程。可見社區高齡者所 上的代間鄉土教學模式能有效改善學童對高齡者的態度,在本研究中獲得驗證。

肆、 運用社區高齡者進行教學能減輕教師負擔且有益於鄉土知能的專業成長 從本研究的教師訪談結果發現,邀請社區銀髮人士為學童上鄉土課,能省去 教師許多備課的時間與精神,有效減輕教師教學負擔;除此之外,老師因為陪同 及協同上課,亦能間接向高齡者學習,較一般專業知能研習更具學習臨場感,有 益於教師鄉土知能的成長。換言之,運用社區高齡人力進行鄉土教學,除了有益 於學童的學習成效以外,同時也是減輕教師鄉土教學負擔的可行方式。

伍、 學童對老人的正向態度會因接觸機會的增加而提升

從本研究學童課後學習單發現,有學童在上完第一次代間課程時,對高齡者 仍存有老人家很固執的負面印象,但進一步追蹤其與高齡者增加互動次數的經驗 後發現,孩子改變了他對老一輩的負面看法,覺得高齡者其實也是易於溝通的。

另外本研究學童在實驗前後被問到是否喜歡與高齡者相處時,控制組學童由於在 課程中未與高齡者互動,所以實驗前後差異不大;但實驗組在與高齡者七次課互 動後便無人表示不喜歡和高齡者相處,甚至喜歡和非常喜歡的比例更提高許多。

由此可知,學童對老人的觀感會因為接觸機會變多而變好。

陸、 教師的協同教學有益於消彌世代間的語言隔閡,並能強化教學效能

代間鄉土教學的模式中,教師的協同教學不但有益於消彌代間語言的隔閡,

更有效增進學生學習成果及高齡者的教學效能,換言之,老師在代間活動中仍扮 演十足輕重的角色,不能完全被社區耆老所取代。

孩子表示由於老師在課堂適時的協助翻譯,讓他們比較聽得懂老人家在說的 內容,有效減少高齡者與學童的語言障礙。有高齡者亦提到,原先自己是不太有 信心來上課的,因為怕自己只會說臺語,學生會聽不懂而沒興趣學,還好有老師 協同指導所以覺得上課起來的感覺很好,還說如果只有高齡者自己上可能比較沒 那麼輕鬆。

另外一位耆老也對班級老師主動協助課程進行表示肯定,其中班級老師配合 整頓秩序、即時協助把鄉土猜謎謎題做翻譯,並用文字寫在黑板上讓小朋友看,

有助於學童理解高齡者所說的內容。另一班老師用男女對抗比賽的方式,促使小 朋友更投入活動當中。高齡者覺得老師是很重要的,因為老師對小朋友比較熟,

有他們的幫忙上課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