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將探討 IWB 融入國小英語科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就、英語 學習動機以及英語學習焦慮之影響。本節及針對經過教學實驗研究結果及相關研 究結果,就英語學習成就、英語學習動機以及英語學習焦慮三方面,作綜合分析 與討論。

一、 英語學習成就 英語學習成就 英語學習成就 英語學習成就

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成就後測高於英語學習成就 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就二組成就後測成績而言,雖然實驗組學生英語成 就後測高於控制組英語成就後測,但沒有顯著差異存在。再從二組在英語學習成 就前、後測分數之變化情形來看,雖然實驗組英語成就前、後測平均進步了 3.77 分,控制組英語成就前、後測平均進步了 1.33 分,但二組在在英語學習成就前、

後測之變化平均數差異未達顯著水準。針對以上的研究結果, 研究者歸納原因如 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成就後測高於英語學 習成就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與 Zirkle (2003)的研究結論一致,

IWB 的能提升學習的特性是它的多媒體與多重感官的功能,視覺影像的刺激有助 於提升學生的記憶,透過評量的方式証實透過建構良好的互動式教學與學習,使 用 IWB 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就。

(二)在本實驗中,實驗組的英語學習成就後測表現及進步的程度僅比控制 組稍高一些,但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者反思教學過程,做以下的分析與解釋:

實驗組的英語學習成就前測較控制組為低,實驗組學生經過八週的在 IWB 融入英 語教學後,英語學習成就有進步,且進步幅度雖比控制組大,但語言的學習成效 乃需長時間的養成,在短期間內難以達到顯著水準。Reardon(2002)的研究亦認為 要証明 IWB 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有其困難,但 IWB 肯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與 複雜觀念的理解能力。

(三)對實驗組學生實施的「學生對使用 IWB 上英語課的觀點問卷」結果顯

94

示大部分的學生認為使用 IWB 能讓自己英語學得更好,學生知覺使用 IWB 教學 在英語的聽力、口說、單字認讀、句子認讀、以及字句書寫等能力上皆能有所提 升。由此結果看來,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利用出版商所發行的互動式教學 光碟或者研究者自己所製作的 IWB 教材,多將各個圖像、字句與發音做結合,以 讓學習者能將視覺的刺激與聽覺的刺激間作連結,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可提升其學 習的效果。

二、 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

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高於英語學習 動機量表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就二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而言,雖然 實驗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高於控制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但未達顯著差 異;再就二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分數之變化情形來看,實驗組英語學習 動機量表前、後測平均進步了 6.51 分,控制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平均進 步了 0.16 分,雖然實驗組在動機方面提升的程度高於控制組,但仍未達顯著差異。

針對以上的研究結果,研究者歸納原因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後測高於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與 Levy(2002)及

Smith( 2000)的研究結論一致,因為 IWB 增進教學活動的趣味,引起學生動機,

並提高注意力的功能,學生對於出現在 IWB 上的東西充滿期待與興趣。使用 IWB 教學提供更多的視覺與互動的學習方式,能提高學童的參與,提升他們的學習動 機,並且也能更專心。

(二)在本實驗中,實驗組的英語學習動機後測表現及提升的程度僅比控制 組稍高一些,但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者反思教學過程,做以下的分析與解釋:

1. 實驗組的英語學習動機前測較控制組為低,實驗組學生經過八週的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英語學習動機雖有提高,且提高的幅度比控制組大,但在 短期間內仍難達到顯著水準。

2.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乃包含:(1)學習態度;(2)學習需求;(3)成就 動機;(4)自我效能;(5)自我肯定;(6)時間變動;(7)動態的任務層面等七個構面

95

組成,主要在測量實驗課程後,學習者經時間變動後,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動機在 以上七個構面中變動的程度,而非僅僅測量學習者在教室中對於英語學習態度的 轉變。在短時間內這些構面中的內容難以達到全面性的變化。

3. 控制組使用一般教學法教學,在課堂中穿插許多的遊戲活動,讓學習 者保有學習的興趣。相對的在 IWB 上,因為其本身的特性,或是研究者尚未能研 發出新活動,難以在 IWB 上進行競爭性的遊戲活動。兩組的英語學習動機皆有提 高,實驗組與控制組比較下,則效果並未能達到顯著。

(三)對實驗組學生實施的「學生對使用 IWB 上英語課的觀點問卷」結果顯 示大部分的學生喜歡用 IWB 上課,而且其喜好程度大於一般的英語教學法。也認 為使用 IWB 能夠更專心的上課、更能瞭解上課的內容。此點與文獻探討中,

BECTA(2003)、Miller 和 Glover(2002)、Smith(2001)等人的研究結果,認為自小就 沉浸於電子媒體世界中的 e 世代來說,IWB 的互動效果以及對於文字圖像的操縱 效果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興趣相符合。

三、 英語學習焦慮 英語學習焦慮 英語學習焦慮 英語學習焦慮

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後測低於英語學習 焦慮量表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就二組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後測而言,雖然 實驗組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後測高於控制組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後測,但未達顯著差 異;再就二組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前、後測分數之變化情形來看,實驗組英語學習 焦慮量表前、後測平均降低了 8.70 分,控制組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前、後測平均降 低了 4.10 分,雖然實驗組在焦慮方面降低的程度大於控制組,但仍未達顯著差異。

針對以上的研究結果,研究者歸納原因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其英語學習焦慮量表後測低於英 語學習焦慮量表前測,而且有顯著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與 Cuthell (2003)的研究 結論一致,因為 IWB 強化新的學習過程,例如:提供一個將網際網路帶入外語學 習的有趣選項,使教材有意義且符合學生目的,並以其提供在較少威脅的學習氣 氛中學習,使學習者有效學習。

(二)在本實驗中,實驗組的英語學習焦慮後測表現高於控制組,而焦慮降

96

低的程度僅比控制組稍大一些,但都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者反思教學過程,

做以下的分析與解釋:

1. 實驗組的英語學習焦慮前測較控制組為高,實驗組學生經過八週的 IWB 融入英語教學後,英語學習焦慮降低的幅度雖較控制組大,但在短期間內仍 難達到顯著水準。

2. 上課的氣氛:研究者無論在實驗組或者是對控制組的英語課堂中皆採 用輕鬆、少威脅的上課方式,儘量減少學生在課堂中的壓力,學生在英語課中感 到的焦慮較少。因此實驗組的焦慮降低幅度難以達到有顯著的效果。

3. 大部分的學生英語能力頗佳:目前家長怕子女輸在起跑點上,普遍的 將子女送到英語補習班中,甚至不少人是從上幼稚園就開始學英語。以實驗組來 說,27 人中有 20 人(74%)有校外參加英語課後補習,而控制組則是 30 人中有 25 人(83%)在校外參加英語課後補習。學校的英語課程對一些已參加校外英語課後補 習多年的學生相對而言較容易,對這些學生而言英語學習焦慮相對的也較低。因 此不論前、後測,整體的英語學習焦慮不高。降低的幅度因而難以達到顯著水準。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