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七節 綜合討論

本節綜合前六節的結果,探討以各項量表作為實驗處理前測、後測之測量工 具,探討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四年級自然科教學後,兩組的學生對於自然 科的各項學習表現之成效與影響,茲整理如下:

壹、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各量表研究結果彙整

依據前面各節依變項的統計考驗後,彙整說明如表 4-7-1 所示。

表 4-7-1

研究假設檢驗結果

假設 依變項 量表/分量表 共變數分析

支持假設與否

F p

假設一 學習動機 總量表 5.53 p <.05 支持

價值 1.65 p >.05 未獲得支持 預期 1.14 p >.05 未獲得支持 情感 5.89 p <.05 支持

執行意志 2.55 p >.05 未獲得支持 假設二 同儕適應 正向關係 3.84 p <.05 支持

負向關係 0.01 p >.05 未獲得支持 假設三 學習成就 期末評量總分 1.00 p >.05 未獲得支持 假設四 邏輯推理能力 總量表 0.14 p >.05 未獲得支持 假設五 問題解決能力 總量表 12.12 p <.05 支持

界定原因 14.39 p <.05 支持

110

解決方法 4.27 p <.05 支持 預防問題 4.43 p <.05 支持 變通性 8.76 p <.05 支持 有效性 10.74 p <.05 支持

從上表中,可得知結果如下:

(一) 就「學習動機」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顯著 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二) 就「同儕適應」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未顯 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但若以表4-2-5之t檢定分析,其正向關係實驗 組之表現有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三) 就「學習成就」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未顯 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四) 就「邏輯推理能力」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 未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五) 就「問題解決能力」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 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以上僅為初步數據分析之結果,遂於下一部分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貳、 研究假設與研究結果的對應說明

一、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

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有顯著提升學生學習動 機,研究假設1:就「學習動機」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 之表現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獲得支持。本研究結果與謝詩婉(2017)之

「密室逃脫遊戲融入國小課程之個案研究」結果一致,顯示密室逃脫遊戲融入教 學可以提升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動機。亦與陳子耘(2017)之「學習型遊戲設計 研究」所指一同,在密室逃脫的實境解謎中,能促進學生當下的投入參與,並激

111

發學生學習動機。故推測本研究與過去文獻中能有此結果原因為學生在密室逃脫 遊戲過程中會對所處密室空間、眼前的解謎有強烈的熱情感受,並觸發學生對密 室逃脫遊戲中所需解謎的知識內容感到興趣,甚而為了解謎過關而更有學習動機 去學習該課程知識,故能提升學生對經由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的學科學習動機。

若再細究其分量表表現情形,四個分量表僅「情感」分量表達顯著情形,此 部分與張芃婕、鄭宇庭(2017)之「影響高中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指出學生之 情緒學習投入較為顯著部分相似,在情緒、情感上較會有立即且顯著的影響改變,

而其餘未顯著的部分尚更長久性的介入才有顯著影響的可能。

二、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同儕關係」之影響

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有顯著提升學生同儕之 正向關係,研究假設2-1:就「同儕關係」之「正向關係」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 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顯著高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獲得支持。但對於負 向關係未顯著下降,故研究假設2-2:就「同儕關係」之「負向關係」部分,接受 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之表現顯著高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未獲得支 持。此研究結果可與陳慧芬(2012)進行「創新金融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人際關 係之影響—以遊戲教學為例」之研究併同探究得知,該研究之金融桌遊教學發現,

學生後測分數顯著優於控制組是落在前測得分某一區間之學生,而在不同分數區 間對其人際關係影響亦不一。而本研究使用共變數與t檢定分析顯著情形不同,原 因之一在於雙尾檢定與單尾檢定的區間差別,可推測學生在前測得分區間不同,

對於學生同儕關係之後測影響也會不同。故整體而言,在國小學童同儕適應量表 並未支持研究假設2。

三、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未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成 就,研究假設 3:就「學習成就」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的實驗組 之表現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未獲得支持。以陳子耘(2017)之「學習型 遊戲設計模式研究」,該研究係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於國小五年級學自然科

112

學習,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經過教育型實境密室逃脫後學習成效高於及格標準,

然而高於及格標準之學生未必能通過教育型密室逃脫遊戲。此外,該研究指出其 密室逃脫關卡排序會由簡而難安排,亦依該課程教科書上建構知識方式排列,故 能對學生學習成效而有所助益。反觀,本研究之密室逃脫遊戲設計並未特意安排 漸進式的難度設計,以及未依教科書教授順序排列,反而著重於密室主題情境設 計與教科書知識的延伸活用情形或是額外補充知識。本研究之密室逃脫設計未能 有效提升該科學習成就,故推測本研究密室謎題設計與學科知識的連結緊密性、

建構性需改進之,方有可能提升學生於自然科的學習成就。

再者,期中評量與期末評量的試卷出題者並非同一位教師,期中評量出題教 師偏重於課程所學與生活經驗連結的重要性,出題較活潑、生活化;而期末評量 出題教師為屆齡退休之教師,出題方向較為一般傳統出題方式。故推測習慣於一 般教學法之控制組學生平時習慣於傳統閱讀複習方式,亦對於一般傳統出題試卷 會較熟悉、表現較佳。

另外,張春興(1975)研究指出,在探討創新教學的實驗成效時,不應單從 學生的評量成績單視之,應考慮教學法以外的其他因素,畢竟影響學生學習成就 的因素甚為複雜,無法完全加以控制外,其用來評量學生學習成就之測量工具的 試題性質、難易度都有密切的關係。而本研究所使用之期中評量、期末評量作為 學生學習成就測量工具,然而,在國小的段考評量主要由任課教師輪流命題,在 命題者出題風格不同、難易度設計不同之情形,故密室逃脫遊戲學習對於學生學 習成就之影響效果判斷,將又有不同的變因,難以單一論及成效判斷,值得未來 研究設計、測量工具之選用慎思。

四、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之影響

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未顯著提升學生邏輯推 理能力,研究假設 4:就「邏輯推理能力」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 的實驗組之表現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未獲得支持。江淑卿(2007)在發 展兒童邏輯推理測驗的研究中以跨年齡層分組探究兒童邏輯推理能力之成果,而

113

在跨年齡組兩組年齡差距大時才有差異,若是在相近年齡層之學生在邏輯推理能 力則無差異。由此可知邏輯推理能力為經年累月所培養的成果,其短期一、二年 變化差異甚小,更何況僅短為九週的教學實驗,更是不易有其能力的改變。除此 之外,同前述第三點提及陳子耘(2017)之研究結果亦提到,建構知識的設計方 式由簡而難、依知識概念先後發展,學生在過程中的學習亦能幫助建立系統化的 邏輯思維能力,方能幫助演譯與歸納能力,再經由長期的訓練才能有相關的成效 展現。

然而在謝詩婉(2017)之「密室逃脫遊戲融入國小課程之個案研究」中指出 密室逃脫遊戲的解題方式可以增進學生在推理能力的學習。但此研究採個案研究,

係為研究者在研究中觀察發現,未採取具體的量化分析,其客觀性、推論性有限,

故本研究實驗結果未能證實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課程的實驗組之邏輯推理能力表現 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

五、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有顯著提升學生問題解 決能力,研究假設 5:就「問題解決能力」部分,接受密室逃脫遊戲融入自然科 的實驗組之表現顯著優於一般教學的控制組,獲得支持。本研究結果與洪毓梅

(2016)之「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四年級社會科學習動機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以及陳品邑(2016)之「數位遊戲發展及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有一致 結果,在遊戲中促使學生不斷思考與解決遊戲中的任務關卡,運用問題解決能力 以達成遊戲之最終目標。而在密室逃脫的遊戲機制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其遊 戲僅能提供少數線索幫助學生再思考解決問題,學生還是得靠自己想方設法,就 在不斷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迴圈中,激發了自己問題解決的知識與能力,也在重複

以及陳品邑(2016)之「數位遊戲發展及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有一致 結果,在遊戲中促使學生不斷思考與解決遊戲中的任務關卡,運用問題解決能力 以達成遊戲之最終目標。而在密室逃脫的遊戲機制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其遊 戲僅能提供少數線索幫助學生再思考解決問題,學生還是得靠自己想方設法,就 在不斷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迴圈中,激發了自己問題解決的知識與能力,也在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