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研究背景、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解釋,研究的範圍 與限制。本章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二節研究動機,第三 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詳述 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隨著全球氣候不斷的快速劇烈變遷,讓我們原本習慣的氣候模式及生活方 式也面對了許多重大的考驗。過度發展的人類科技所造成的環境改變也日益嚴 重,因此,各地先進國家開始正視環境維護對於地球的重要性。1965 年,英國 領先各國提出「環境教育」的議題;後來美國也於 1970 年制定並通過「環境教 育法」,強調保留自然資產與提升民眾對於環境污染及自然生態原理的認識。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Earth Summit,又稱地球高峰會議)在巴西 里約熱內盧(Riode Janeiro)召開,在會議中達成共識訂定通過二十一世紀議程,

訂定兩大共識:「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取得平衡」及「將永續發展的理念定 為最高發展目標」,達成環境教育的推行(陳敬能、洪甄憶,2011)。

在臺灣我們也正面臨著一連串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嚴峻考驗:空氣汙染、垃 圾汙染、水汙染、生化汙染、砂石的盜採、極端氣候、聖嬰現象、破壞水土保持 造成的土石流,這些種種原因都導致臺灣現在所必須面臨到環境污染破壞,近 期最嚴重的如:2009 年 8 月 8 日莫拉克風災所造成的小林村活埋事件等,都是 被破壞的大自然對人類反撲的證明(張婉如,2009)。

我國政府在 1987 年成立「環境保護署」積極推動各環境保護相關宣導政策,

宣示「推動環境教育宣導,提升國民環境教育意識,加速培訓人才,發展環境保 護科學與技術」,從此致力於推動各項環境保護宣導、教育措施,架設環境教育 網路,草擬環境教育法(張婉如,20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教育部(2013)公布我國 2011 年在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 PIRLS)的總體表現居於世界第 9 名,

其平均成績 553 分,相較於於 2006 年我國的平均成績排名為第 22 名、平均成績 535 分,我國在 2011 年的整體分數進步 13 名、平均分數進步 18 分。仔細觀察 我國進步方向,顯示出臺灣學生在高分群的人數部分,有明顯的增加之外,在 低分群的人數也明顯降低。此外,相關數據也顯示,我國學生在借書量和閱讀 興趣上均有進步,學生在課堂中的閱讀活動更為多元,這表示學校的閱讀教學 策略受到重視。不過,雖然我國在 PIRLS 的成績大有展獲,但是兩項調查都顯 示出,學生對於數學、科學與閱讀素養的存有正向態度偏低,自信心不足、城 鄉差距等問題。

另外,根據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簡稱 PISA ) 2009 年評量數據報告指出,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 OECD)國家 平均閱讀素養表現的平均數為 493、標準差為 93,臺灣的平均數為 495、標準差 為 86,根據這項數字表示出臺灣在閱讀素養上與 OECD 國家來比較並無太大差 異。這可說是臺灣學生的整體閱讀素養表現與 OECD 國家平均相當。然而仔細 分析候,發現臺灣學生在閱讀水準 5 以上的學生比例僅 5.2%,與 OECD 平均的 7.6%有所差距,更遠遠落後上海的 19.4%和香港的 12.4%。而與 OECD 大部分國 家相同,臺灣最多學生達到閱讀水準 3,具有此閱讀水準的學生表示可以應付 日常生活的閱讀。但同時臺灣未達閱讀水準 2 的學生比例卻也高達 15.6%,與 其他閱讀表現良好的國家相比,臺灣學生在低閱讀水準學生人數比例上過高。

閱讀的能力是已開發國家中決定社會競爭力的價值核心,閱讀能力的培養 成為各國積極推動的重點,每年 4 月 23 日被聯合國訂為「世界讀書日」,各國無 不都推出閱讀提升計畫;日本政府大力推動晨讀運動、建造國際兒童圖書館;

1998 年英國啟動英國閱讀年宣示「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計畫」(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贊助民間推廣閱讀計畫;在美國「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閱 讀優先」都能看出每位總統對閱讀的重視。南韓則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舉辦的「國際學生基礎能力評量計畫」(PISA)在「學生閱讀素養」項目中拿下世 界冠軍,發現學校在學生實施「晨讀十分鐘」的方案實施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閱讀能力。至於「芬蘭經驗」更早已是世界各國取法的對象,根據研究發現指出 芬蘭的人民皆有閱讀報紙的習慣,而父母親更是經常與孩子一起閱讀,而且芬 蘭還擁有相當豐富的圖書資源,足見該國家對閱讀的重視(謝巧莉,2010)。

由以上兩項評量報告我們可以得知,臺灣學生的平均閱讀能力雖然提升了,

但在閱讀習慣及對閱讀的興趣等方面仍屬不足,甚至平均數字是落後於亞洲其 他先進國家,因此若能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意願,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有 莫大的幫助,學生亦能透過閱讀習得更多的知識。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在研究場域中發現學生對於環境意識觀念的薄弱,每當提到環境保育 的重要性時,學生的表現似乎都漠不關心,甚至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但是研 究者認為環境的驟變,實在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居住的環境,

其實是需要每個人去愛惜和維護的,因此研究者構想從最適合學生的方式去進行 環境教育課程的教學,而研究者亦觀察到在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推動下,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中除七大學習領域外,亦包含了七大議題:(一)性別平等教育、(二)

環境教育、(三)資訊教育、(四)家政教育、(五)人權教育、(六)生涯發 展教育、(七)海洋教育。

在環境教育實施綱要中也提及希望教育現場的教師能運用豐富的教學活動 增進學生的環境知識與情意,透過教導學生環境保育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對環 境的知識概念有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並且當學生在接受到世界相關環境議題 時,能具有處理或面對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技能,期望透過真實行動經驗及技能 的建立,培養學生成為一位具有環境認知的國際公民。

書本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其中所蘊藏的知識更是猶如人類的智慧寶庫一般,

為了提升國人的文化知識,推行閱讀習慣的養成是無庸置疑的,世界各先進國 家推行閱讀運動更是不遺餘力。但伴隨著資訊、科技充斥的現今社會,孩童往 往對過於冗長文章的閱讀明顯的產生動機缺乏,於是像報紙篇幅不長、內容不 多及擁有豐富圖片可吸引孩童注意等特點,就很適合作為教學的素材,而且報紙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經過慎選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研究者相信透過讀報教育的推廣能讓學 童對於環境教育議題的重視有莫大的幫助。

讀報教育是一種閱讀教育,以報紙報導內容為教學材料,運用報紙所擁有 的各項優點,培育出學生對於報紙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及 判斷思考的能力(吳明烈,2012)。報紙豐沛的各項最新資訊,可以彌補教科書 內容的不足,透過豐富的版面題材,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加閱讀的深 度和廣度。對學生來說,閱讀報紙是接觸生活、關懷社會、掌握趨勢、培育全 球視野的最佳學習管道。

一百學年度臺灣共有 189 校,518 班加入國語日報社的「全國讀報實驗班」;

新北市更開創全臺首例,於 97 學年度試辦「早讀十分鐘-讀報教育」活動,從 2008 年的 4 月 1 日起,新北市各個國小都有一份國語日報,作為班級師生共同 閱讀的材料,由教育局統一採購(薛妙真,2012)。

研究者在研究場域中發現,許多學童在校期間接受長時間的閱讀課程,但對 於能否將所閱讀到的知識轉化成為日常生活的行動力仍有待評估,而研究場域中 所提供的教材多以學習學科為主,鮮少與學童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絕對直接的關聯,

就算提到環境相關知識也是簡單帶過,學生是否真正內化進而行動也是有待商榷,

而報紙提供的生活教材比起教科書更能貼近學生生活。

透過在班級中隨時可以取得的國語日報去進行閱讀教學,學童對於周遭生 活所發生的事情閱讀起來也將會有更大的興趣與共鳴,而且報紙的更新速度比 起教科書或是其他書本更為快速,對於現今所關注的各項重大議題,教師將會 有更多更即時的教材能夠運用在教學上。

基於我們所處環境變化的劇烈,研究者認為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環境相關知識,

而研究者觀察研究場域發現每個班級都有國語日報,而國語日報是非常適合學生 閱讀的報紙,因此研究者認為若能透過讀報教育的推行並從中找尋環境教育相關 報導進而結合九年一貫中的環境教育議題,相信將會使研究者的教學內容更貼近 學生現實生活,進而提升學童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了解,增進學生在環境教育方面 的認知、情意與技能。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著重在讀報教育於普通班級上實施之成效成果探討,並在九年一貫各 項重大議題中選出環境教育來做為融入教學的研究,希望藉由行動研究的實踐,

透過觀察、訪談等主要研究方法,了解讀報融入環境教育在班上的實踐情形,希 望透過本研究能對教職現場的教師或是後續研究者有所助益。

研究者在進行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課程

研究者在進行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