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與全球經貿往來日趨頻繁,為因應全球化趨勢帶來的衝擊,政府等公部門必須 強化效率,而開啟一九九○年代新公共管理的思潮。英美等國家行政改革乃效法私部門 的做法,強調「向企業學習」。然而,雖然公部門是否可完全比照企業經營模式,還存 在著不同的歧見,然其最終的目標仍為「提升績效」。其中私部門廣泛使用的平衡計分 卡及策略地圖,其在公部門的應用,已經引起重視。二○○五年六月四日,平衡計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簡稱 BSC)創始人之一的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教授 來台演說,針對企業如何描繪「策略地圖」有一番深入的探討,並引起廣泛的注目與討 論。

《哈佛企管評論》曾將平衡計分卡評為七十五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維;《財星》

一千大企業中已有 55%以上實施平衡計分卡;也有超過半數的北美企業採用它做為企業 內績效評估工具。世界各地包括台灣,也有不少企業與非營利事業單位導入平衡計分卡 作為「策略實施」與「績效評估」的工具,而本研究擬以平衡計分卡的相關概念及工具 運用在新竹市環境保護局個案上,建立適合的績效評估指標以提升該單位的組織經營績 效。

一、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的機關屬性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環境保護局)於 1988 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專責推 動公害污染防治、環境教育宣導及環境清潔維護,以達成增進生態環境平衡之目的;1990 年七月,環境保護局為因應日益繁雜的環保業務而進行組織變革,由原來的三個業務課 重新調整成七個業務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並選定新竹市興建焚化廠以解決區域垃圾處 理問題,焚化廠於 2001 年二月正式營運,負責處理新竹市及鄰近縣市之家戶垃圾及一 般事業廢棄物。因此,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的組織業務增加一項焚化廠的經營管理、

環境保護局在新竹市政府單位是屬於府外局1,財務與人事是獨立的,與其他單位較 不一樣的地方是財務部分,環境保護局的經費預算除了來自於上級補助外,還有其他額 外的收入,例如罰款及賠償收入(罰金罰鍰、沒入金、賠償收入)、規費收入(審查費、

證照費、場地設施管理收入、廢棄物清理費、清潔規費、資料使用費)、財產收入(權 利金)、補助及協助收入(專款補助收入)、售電收入等,年度額外收入達新台幣五億 五千八百多萬元 2,其中廢棄物清運及售電部分所佔比例最大。以九十四年度售電部分 為例,便替環境保護局帶來新台幣一億三百多萬元的收入,廢棄物清運費及清潔規費部 分更達有三億七千多萬元的收入3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積極建立環境管理系統,「科技、文化與環保的新竹」一直是新 竹市政府推動政策的主要目標,新竹市環境保護局在市府施政計畫與國家環境保護計畫 的指導下,制定「新竹市環境保護計畫」,期望透過積極行政、主動行政、興利行政及 市民主義的工作態度,冀使新竹市具備「潔淨舒適與美麗共生」的生活環境,成為推動

「永續城市」的發展典範。

然而,隨著民眾知識水準提升,人民對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的要求越來 越高,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應如何採用新的策略管理工具,來整合組織資源、凝聚員工向 心力、強化核心競爭力,以改善組織績效達成上述組織目標呢?為此,本計畫欲透過平 衡計分卡及策略地圖之分析,確立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整體之策略目標,以期能推動全方 位之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之運作系統,創造卓越績效。

1府內局、府外局的概念來自日本,府外局是指技術性,執行機關,可以單獨對外行文者,府內局則是政

策性機關,一律以縣市政府名義對外行文。而府外局最大的好處是它的人事、預算獨立,比較不會遭到 行政首長任意撤換。

2 資料來源:整理自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歲入預算執行情形

http://www.hccepb.gov.tw/Business/buss-1-1.asp?indexflag1=2003/04/24/14/41/35&indexflag2=2 003/05/09/09/03/45

3在垃圾清運處理部分,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接受外縣市委託垃圾焚燒,一公噸採收費新台幣一千五百元,

每日廢棄物處理量為九百公噸。焚化廠的垃圾處理採二十四小時連續運轉,並以汽電共生之方式發電並 轉售台電公司,發電容量為二十四萬仟瓦,焚燒一噸垃圾約可發電四百度,

資料來源:整理自 http://zine.bamboo.hc.edu.tw/issue01/special/incinerator-hc-info.html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計劃以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為研究個案,規劃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之平衡計分卡之與 策略地圖,並依照策略地圖提出建構績效評估指標之方式。具體而言,本計畫有以下目 的:

一、規劃新竹市環境保護局平衡計分卡與策略地圖。

二、分析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施政滿意度。

三、透過施政滿意度與平衡計分卡之結合,以提出新竹市環境保護局之策略地圖及績效 評估指標。

四、分析實證中的問卷資料與訪談內容,提供新竹市環境保護局經營策略上之興革與建 議。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平衡計分卡:Kaplan & Norton (1996)提出平衡計分卡(BSC)觀念,主要在於尋求 組織短期與長期目標間、財務與非財務之量度間、落後與領先之衡量指標間、以及企業 內部與外部績效構面間之平衡狀態;BSC 係將組織的績效評估指標分成四個重要的構 面,分別為顧客構面、財務構面、內部流程構面及學習與成長構面。藉由這四個構面所 建立的績效評估指標,對組織的經營績效進行完整有效的評估,以確保組織目標的達成。

策略地圖:Kaplan & Norton (2004)提出策略地圖(Strategy Map)的作用,提供一 種眼見為憑的架構,透過四構面相互關連的目標項目,連結無形資產與股東價值的創 造;同時它也把營運、顧客、創新、法規等內部流程的優異表現,與組織所期待的財務 目標的因果關係予以串聯。策略地圖的提出也是為解決平衡計分卡與策略之間缺乏有效 互動的現象,可使平衡計分卡從一個績效評估工具發展成一個長遠策略執行工具。

平衡計分卡依據組織策略及願景規劃設計績效指標程序略有不同,主要是個案研究 對象為非營利性質之公務機關,其績效評估制度主要目的為遵循不同的法令規定,並依 文獻彙整所得之指標平衡計分卡財務構面、顧客構面、內部流程構面、學習與成長構面,

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結論與個案機關現有制度及策略相互比較,並提出建議。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計劃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並藉由相關文獻之理論探討,佐以抽樣調查及深 度訪談研究法進行資料蒐集,抽樣調查部分以電訪方式進行環境保護局施政滿意度調 查,結果將提供環境保護局作為施政的參考;深度訪談是針對環境保護局員工進行訪 談,藉以建構並導出平衡計分卡四個構面,規劃設計績效評估指標之參考理論架構。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及調查流程如下:

圖1-1 研究流程圖 界定研究目的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個案機關背景及施政目標 重點介紹

結論及建議 建構環境保護局平衡計分

卡與策略地圖 資料分析

電訪(施政滿意度) 深入訪談 問卷調查(BSC)

二、施政滿意度電話訪問與平衡計分卡問卷流程圖

圖 1-2 施政滿意度電話訪問與平衡計分卡問卷流程圖 確定研究目的

界定母群體

前測 設計問卷

抽樣

電訪(施政滿意度)

問卷分析

問卷施測(BSC)

修正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