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訪談資料分析-使用 GPMnet 的交易成本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20 本研究各研究假設檢定結果

註: *表 p<0.05,**表 p<0.01。

資料來源:本研究

第二節 訪談資料分析-使用 GPMnet 的交易成本

在電子化政府發展趨勢之下,將 ICTs 導入績效管理的制度,主要目的是希 望資訊通訊科技可以幫助減少政府績效管理作業的交易成本,因此本研究試圖 透過與不同權限系統使用者面對面訪談,蒐集 GPMnet 使用者實際操作過程中 的感受想法,與本研究第二章所討論「使用資訊科技的交易成本」進行對話。

Ciborra(1987a)認為在完全市場的環境中,資訊系統使用於不同組織型態 的協調控制問題,可以透過「價格機制」解決,而在層級節制型態組織中,契 約所管理的是主雇關係以及權威關係,亦即上下權威之間的管理問題,因此資 訊系統具有高度規則控制與規範色彩,系統的設計大部分是依循著「法理正當 程序」與「制度規則」。因此相較於完全市場中的交易成本,層級節制組織的資 訊系統設計更強調控制及制度規則的依循。從這個觀點來看績效管理資訊系統 使用的交易成本有兩個層次,首先 GPMnet 系統設計所面對的是公務機關的控 制與規範需求,也就是必須符合績效管理制度本身的正當程序與制度規則。其 次才是制度環境下資訊系統使用的搜尋、契約、控制及運作等實際的問題。

因此在訪談資料的分析,本研究將系統使用的交易成本分為兩個層次來分 析,首先為整體績效管理制度環境下使用 GPMnet 的成本,其次為去除制度影 響的因素,GPMnet 系統設計及實際使用的成本問題。就前者而言,系統設計 在制度規範下,尚難跳脫整體績效管理制度環境的拘束。而後者的成本分析,

代號 假 設 推論

假設

分析

結果 路徑係數 假設檢 定結果 H1a 不確定性→交易成本 + + 0.176 不成立 H1b 資產專屬性→交易成本 + + 0.210 不成立 H1c 使用頻率→交易成本 - + 0.065 不成立 H2 交易成本→態度 - - -0.353 ** 成立 H3 交易成本→主觀系統績效 - - -0.478 ** 成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則較偏重於系統帶給使用者的便利與友善程度。

由於 GPMnet 的推動是強制使用,因此在訪談部分無法探究「使用意向」

與「實際行為」之關連性,僅能就受訪者對於系統使用的心得,分析績效管理 工作資訊化及網路化的好處與不便之處。訪談發現績效管理資訊化並非全然帶 來便利,亦可能有學習及單位溝通的問題,惟各種利與弊無法貨幣化,及各項 因素交互影響的情況下,尚難以完全正面評價績效管理資訊化的好處。

壹、制度環境下使用 GPMnet 的成本問題

從制度論的觀點來看,正因為新古典經濟理論中交易成本為零的世界不存 在,因此需要一套制度用以指導、協調監督和評估績效資訊的管理,這些制度 執行所需的成本並非為零,因此原有的績效管理制度中,指導、協調、監控等 交易成本已經存在。在此一背景之上,再加上績效管理「資訊化」的制度轉移,

希望藉由資訊系統的作業能力,以及網路化的便利性,為績效管理工作增加效 率,降低原有的交易成本。這樣的變動稱之為「制度轉移」,透過新技術的利用,

以更廉價的方式取得資訊及做好監督控制的工作。

而談到制度變遷所帶來的交易成本變動,North(1990)在《制度制度變遷 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一書 有相當深刻的解釋,他認為制度架構影響轉換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大小,就前者 而言,可透過影響所利用的技術,增加或降低轉換成本的大小;而後者的大小,

則是來自於制度和交易成本的直接關係。以我國績效管理制度而言,從原本單 一紙本的流程到資訊化,再從資訊化到系統化,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新技術的創 新,協助績效管理制度以更低成本達到目的。

因此,以下就績效管理制度環境下的 GPMnet 使用情形進行分析,受訪者 對於使用系統的抱怨不全然來自於「好不好用」的感覺,有部分原因係來自於 績效管理制度下使用 ICTs 的限制,茲分析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不同管考資訊系統管考相同事項

對於行政院而言,每年度最重要的管考績效呈現與規劃,在於年度施政計 畫及施政績效評估。訪談結果發現,在行政院層級體系之下,跨部會的管考系 統尚包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標案管理系統,經 建會主管業務為行政院所屬重要的經濟發展計畫,因此仍有少數中長程經濟計 畫需要填報;工程會主管重大公共工程,因此重要的工程標案需透過工程標案 管理系統進行管考。前述二例的管考系統的管理目的雖然與「施政計畫」及「部 會年度施政績效」不同,惟仍可能有部分預算及管理標的會重複針對某一項工 作要求填報績效資訊。

工程會跟研考會的資料是差不多,它可以同時貼,而且時間點都可以 放在同一期,可是它只有不一樣就是說,研考會它這邊的 GPMnet 是做計 畫管考,是看計畫整體的部份,可是在工程會那邊我可以看標案管理系統,

我補助的每一個標案,它執行現況我可以看的到,所以它講求...訴求的方 向不一樣(A:575-579)。

此外,就部會層次而言,在不同的部會皆有不同的管考制度,有部分的部 會甚至也有自己的管考資訊系統,例如內政部亦有自己的追蹤管制系統,針對 部務事項進行管考,或是針對治安會報成立的專案會議與績效管理事項,這些 業務在記錄與考核追蹤的過程中,皆要同時滿足行政院的績效管理制度、內政 部的績效管理制度,甚至是三級機關警政署的警政管考制度。對於從事績效管 理工作者而言,必須同時在三個資訊系統填報資料,增加作業執行成本。

二、GPMnet 系統內不同子系統的管考資料交互運用

前述一點為整體管考環境的績效管理問題,如果再將層次往下降,單就 GPMnet 系統而言,其內部尚有數個子系統,每個系統管理的目標亦不盡相同。

惟在同一年度之內,不同子系統之內的資料會有相互關聯引用的情形,這對於 績效管理工作者而言,減少了個別蒐集資訊的時間成本,但是在管考工作過程 中,不同子系統之間的資料相互引用,對於資料正確性的要求便會提高,因為 管考流程前端的錯誤資料,對於後端工作者亦可能帶來更多的作業成本。以部 會績效評估為例,受訪者 F 為部會績效評估的研考權限使用者,其表示在每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度的部會績效評估,皆以年度施政計畫的部分資料作為基礎,因此會把其他 子系統的資料引用到該子系統,一旦引用的資料有誤,則會增加資料檢核的成 本。

自己在辦自己的業務的時候,妳不用去處理前端別人的東西,可是因 為我們在做這個系統的時候,有很多資料是從那個年度施政計畫,年度那 邊倒過來的,只要他們前面那邊的系統沒有處理好,我後面就完蛋了,我 要去幫他們收垃圾(F:440-443)。

針對不同子系統之間資料流用與錯誤的可能性,受訪者認為沒有系統的紙 本作業環境,反而不需要特地修改與校正。此一特殊情形,發生在年度績效評 估的系統之中,在研考角色中,績效管理者對於系統資料與實際核可資料之不 同,亦頗為無奈。

我其實有花很多時間在處理這些,就例如說他們年度一開始的設定,

它有些在系統以後,它值就是沒有改,可能在我們核定公文書裡頭都有改,

因為那都書面麻!可是那系統都沒有改呀!我就必須要去處理啊!這就是我很 困擾的地方,可是就是我們後端就有這個...,假如沒有這個系統,根本不 用管他們(F:449-453)。

正如 North(1990)所言,當停留在單一交易的情況下,監督與執行的問 題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加入獲取資訊的成本以及衡量資訊的成本,則問題就 大了。因為不知道商品及勞務的特性,因此必須花費珍貴的資源設法衡量與監 督,因此產生執行的問題。就前述的不同子系統之間資訊相互引用的情況而言,

因為績效評估作業乃年度性的工作,因此系統管理者從其他系統引用大量資料 作為部會年度績效評估的基礎,對於逐項資料的內容,自然難以完全重新檢查 與確認正確性,對於系統管理者而言,協調成本及監控成本確實是很高的。

三、績效管理網路化的理想與現實

就「績效管理資訊化與網路化」而言,主事者政策設計的目標在於:透過

「資訊化」與「網路化」兩項工具,幫助績效管理工作提昇效率,節省時間,

並且達到減紙化的目標。如果可以順利達到效率與節能等兩項目的,可視為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一政策的理想情況。

而在制度實務運作的情況,則與原初政策設計的有所落差。首先所有受訪 者皆反應在填報資料的實務運作,仍然以「紙本」與「網路填報」並行,因為 在系統流程中,各個部會及機關的首長並不會實際點閱資訊系統的資料,因此 系統中的所有績效資訊與報表,皆須以紙本方式在實際管考流程陳報長官。

長官不會去看系統阿,所以我們還是要簽阿,而且這個系統並沒有長 官簽核的...又不像線上公文這樣子可能長官去點選,他的最高權力就是譬 如說我是單位主管的權限,那研考主管的權限,那研考主管的權限就是最 大了,那不見得每個長官都會去盯著螢幕看(A:198-201)。

其次是在同一部會之中,紙本與網路填報並行的情況無助於實際的效率,

當部會收到紙本公文時,有時網路的資訊沒有同時填報,「網路化」的政策美

當部會收到紙本公文時,有時網路的資訊沒有同時填報,「網路化」的政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