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述要

第二章 諾丁斯的思想背景

第二節 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述要

關懷倫理學發展至今,已非少數幾家之言,所以本節僅討論諾丁斯提出的關 懷倫理學,而不涉及其他學者討論的範圍。以下依序討論諾丁斯關懷倫理學的思 想源流、關懷倫理學的對比與整合、以及關懷倫理學的內在動力和道德理想。

5 意指由他人判定,建議或強迫對方擁有的需要。為使行文順暢,以下皆簡稱「推斷的需要」。

23

壹、關懷倫理學的思想源流

諾丁斯的思想立基於女性經驗,對存在主義、杜威實用主義、女性主義,以 及後現代主義等加以繼承、轉化、批判,以下依次敘述上列四者與關懷倫理學的 關係。

方志華(2000)指出,「諾丁在哲學的體會上,是由女性重視人際關係的觀 點出發,去承接存在主義以情感情緒作為人性首出的存在體驗與表達」,諾丁斯 雖然採取無神論的立場,認為不需要依靠宗教,單憑「人類的愛、人類的關懷在 我們將要討論的關懷中就已足夠」(Noddings, 1984: 29),但從諾丁斯參考了許多 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的著作來看,她的無神論立場更接近詹姆 士那種「像宗教一樣強調靈魂與崇高價值的心理學」(蔡怡佳等譯,2011:21)

立場,且她仍從德國宗教哲學家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的思想中汲取 養分,在著作中不時可見她引用《吾與汝》(I and Thou)來詮釋關懷關係。而布 伯對諾丁斯教育思想的影響,也可從她在著作中引述布伯的話語來說明關懷關係 中看出來。例如諾丁斯提到,身為關懷者的教師「通過雙方的視野來接受孩子和 他的世界」(Noddings, 1984: 63),這即是布伯提到的教師對學生的包容(inclusion),

而所謂包容就是經驗對方(experience the other side)(丘亦岱,2003)。其他存在 主義哲學家如齊克果、海德格、尼采、田立克、沙特等,也都散見於諾丁斯的著 作中,大抵而言,諾丁斯「將眾多存在主義哲學家的存有體驗,都放在對「關係」

之體驗的脈絡中,而呈現出存在感可以有一脈的詮釋」。(方志華,2000:51)

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強調實際經驗的重要性,而諾丁斯的關懷倫理正是「以 女性重視日常生活和關懷關係的經驗出發,去發揮杜威哲學的實踐特質。」(方 志華,2000:52)諾丁斯強調的道德直覺即是來自實際的生活經驗,而非道德推 理、甚至是先驗的道德準則。

女性主義泛指為了改善男女不平等或者女性受到壓迫所做的種種努力(顧燕

24

翎,1996:vii),關懷倫理學自吉莉根發起「另一種聲音」開始,便是希望喚起 對女性經驗的重視。《另一種聲音》(Gilligan, 1982)試圖建構有別於男性正義倫 理的女性道德發展序階,而諾丁斯承繼吉莉根的工作,以女性的精神、女性的經 驗、女性的語言發展其關懷倫理學。

後現代主義大略起於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後」者,乃是對「現代」精神重 視理性、邏輯、標準的反動,所以後現代同時也是難以被定義、規範的一種思潮。

在關懷倫理學中,雖然也有普遍性的元素,但卻不要求道德要有特定的模式,相 反地,諾丁斯認為堅持普遍模式是一種文化上的傲慢。(Noddings, 2002: 22)

她提出的關懷倫理學除了受上述四種主義影響外,其關懷思想也可以從 1971 年米爾頓(Milton Mayeroff,1925-1979)出版的《關懷的力量》(On Caring)

找到蛛絲馬跡,如米爾頓在開篇即論述:「關懷一個人,就其最重要的意義來說,

就是幫助他人成長並且實現自我。」(陳正芬譯,2011:25)而諾丁斯在論述其 關懷倫理學的著作裡,在討論關懷的意義時,便直接引用米爾頓的這席話加以延 伸,甚至之後也多次引用他的相關論述。或許也可以說,米爾頓的思想本身也與 上述四種主義交織在一起,例如他說,「關懷的人懂得『歸零』,無論經驗多豐富,

但眼前的問題永遠只適用於當下的嶄新狀況。」(陳正芬譯,2011:54)這種放 棄尋找普遍原則,重視個體特殊性的想法,便是後現代主義精神的體現。又如他 說「當我要關懷另一個人時,必須能理解他跟他的世界,彷彿我就身在其中。我 必須能用他的眼睛觀看他眼中的世界,以及他是如何看待自己。」這段話不只為 諾丁斯所承襲,成為她口中的「通過雙方的視野來接受孩子和他的世界」

(Noddings, 1984: 63),更是體現出存在主義學者布伯所謂的經驗對方

(experience the other side)。

因此關懷倫理學理論既非空前,亦非絕後,它先有米爾頓論關懷在前,又從 其他思想中汲取養分,在諾丁斯之後,也有其他學者繼續投入關懷倫理學的研 究。

25

貳、關懷倫理學的對比與整合

方志華(2000)透過男性精神/女性精神、道德態度/道德推理,以及母親的 語言/父親的語言三種對比,突顯關懷倫理學在倫理學典範的轉向,但這種轉向 並非要強調關懷倫理學與傳統倫理學的「二分」或「對立」,相反地,諾丁斯運 用對比手法的目的,是要描繪更完整的倫理學樣貌,所以關懷倫理學應是傳統倫 理學的「補充」而非「對立」。以下以此為架構說明關懷倫理學如何展現其有別 於傳統的女性觀點。

過去的倫理學自古希臘時代以降,重視男性精神的「理性」特質,旨在界定 何謂美德、尋找行事的道德原則並加以證成,而女性精神的「關懷」特質一直受 到貶抑與忽視。但諾丁斯認為,關懷是道德的起點,而道德判斷、道德原則都是 用來證成關懷行為的方式,她說「如忽視了人類的情感,應該為其浪漫的理性主 義而覺得罪過。因為理性主義所架構的,就是無法在現實世界中運作。」(Noddings, 1984: 3)可見即便是理性主義,仍要以情感回應為其基礎。她更提出「關懷之接 受式理性」(receptive rationality of caring),說明強調「關懷」的女性精神並非一 味地感性行事,而是提醒大家,「道德實踐也需要理性,但很重要的,這種理性 是自覺地對情感有所回應,是在情感中的理性。」(方志華,2000:32)所以諾 丁斯雖以對比方式強調女性精神中的「關懷」特質,而後仍和男性精神中的「理 性」特質結合,成就了更貼近人性的道德行動。

其次,諾丁斯的哲學進路強調道德態度,道德是「根植於接納(receptivity)、

關係(relatedness)和回應(responsiveness)」(Noddings, 1984: 2)而非過去德行 倫理學、義務論、效益主義、社會契約論等道德理論所依恃的道德推理。此舉亦 非否定道德推理的重要性,而是要說明在道德推理之前,「應指向一個更重要的 道德論題──即道德態度如何形成」(方志華,2000:34)。

最後是敘寫方式的對比。諾丁斯「以一種非正統的語言來進入道德領域」

(Noddings, 1984: 2),這種語言有別於重視邏輯實證的父親的語言,取而代之的

26

是從「一種直覺的、感受性的方式開始,甚至帶著幾分神秘、內在和無序」

(Noddings, 1984: 1),她自知這種語言並不符合傳統的學術規範,但它卻更能表 現出道德的直覺,她在其第一本關懷倫理學著作(1984)中,甚至引用了數學家 高斯的話說道:「我已經有了結果,只是目前還不知道如何去證明它。」(轉引自 Noddings, 1984: 1)母親的語言要表現的,就是這種對道德結果的直覺。諾丁斯 雖不斷地強調關懷倫理學如何有別於過去,但她最終的理想卻是「突破男女之別 的限制,期望『關懷』可以成為道德實踐上人類的共同資產」(方志華,2000:

36)。

參、關懷者與被關懷者

即便諾丁斯並不認為自己是存在主義者,但她卻明白指出,這種強調人與人 之間的「關係」的觀點承襲自布伯(Noddings, 1984: 65)。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 強調「關懷者」(one-caring)與「被關懷者」(cared-for)的互動,也就是說,關 懷是建立在兩方的關係之上,而非單向的付出。這種說法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時候,

作為關懷者的家長或老師自認為付出很多的心力在關心子女或學生,但作為被關 懷者的另一方卻常說:「她們根本都不關心我!」、「沒有人在意我!」這之間的 落差就在於,很多時候人們將自己的任何付出都視為關懷,而沒有考慮到自己的 心意是否為對方所接受。諾丁斯筆下的關懷者,必須「通過雙方的視野來接受孩 子和他的世界」,這也是布伯所謂的「包容」(inclusion)(Noddings, 1984: 63),

也就是說,關懷者必須考慮到被關懷者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並予以回應。作為被 關懷的一方,也必須有所回應,用諾丁斯的話來說,「成為他自己,快樂地自然 地顯現自我」(Noddings, 1984: 73)就是被關懷者對關懷的最大貢獻。

但諾丁斯也認為,當關係對等互惠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嚴格區分關懷者或被 關懷者,因為在關懷關係中的雙方都同時擔任這兩種角色。不過在教育情境中,

父母──子女或是師生關係卻常常是不對等的,作為子女或學生,比較難看到父

27

母或老師的需求並予以回應,不過在不對等的關係中,父母會希望能聽到子女的 自我傾訴,老師也希望能知道學生是如何看待課程、如何思考問題,這也就是諾 丁斯認為的,在不對等關係中,被關懷者所能做到的最佳回應──做他們自己。

肆、關懷倫理學的內在動力與倫理理想

諾丁斯把關懷分為兩種,分別是自然的關懷和倫理的關懷,兩種關懷情意、

承諾、和理想的建構,提供了討論道德的架構。(Noddings, 1984: 104)第一種的 自然關懷是人和動物都有的感覺,我們可以想像或回憶許多情境:寒流來襲,伴 隨著忽大忽小的雨勢,你夜歸時,看到一隻小貓蜷縮在牆角,溼透的身體正顫抖 著。這時候你心裡萌生出照顧牠的念頭。這就是自然的關懷,母親照顧嬰兒、母 獸保護幼獸也相同,它和「我想要」是一致的。自然關懷和道德無涉,例如我們 不太會說一隻保護雛鳥的綠繡眼「很有道德」;當一位母親未照顧好子女時,我 們不會認為她「不道德」,而是懷疑她是否「生病了」,以致無法對自己的子女產 生自然的關懷。

第二種的倫理關懷發生於對自然關懷的回憶,如果沒有最初自然的關懷之情,

第二種的倫理關懷發生於對自然關懷的回憶,如果沒有最初自然的關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