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研究 所結業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之目的在於發現,所以質性研究之最終活動,是分析、

詮釋,及呈現發現結果。資料分析的首要任務是描述,而之後的詮釋 則包括:找出分析架構之組型(patterns)並解釋發現結果、回答研究 問題、指出研究結果之意義(吳芝儀、李奉儒 譯,民84)。本研究 藉由與六位校長進行深度訪談所蒐集的資料,依據Hycner(1985)「現 象學內容分析」,先做個案訪談內容分析,逐一加以歸納分析,找出 跨個案對研究共通的類別的問題與主題之看法與見解,故本研究訪談 資料整理與分析的具體步驟如圖3-4-1。

圖3-4-1 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步驟圖

(資料來源:鄭承斌,民92,頁69)

本研究採用「現象學內容分析」的具體分析,將程序簡化為七步 驟,依序說明如下(吳芝儀,民89;孔祥嘉,民92;鄭秀津,民92):

(一) 謄寫訪談逐字稿

研究者在訪談結束後,將訪談之錄音資料內容與非語言的訊息,

逐字記載下來,另為求儘速取得訪談內容書面資料,除了研究者謄寫 逐字稿外,亦請一位騰寫員協助逐字稿的謄寫工作,再由研究者逐一 聽錄音內容,進行校對工作後,再以e-mail的方式請受訪者審閱,以 確定逐字稿內容正確無誤,作為分析資料的主要來源。由於訪談資料 係受訪者個人經歷與意見,甚具私密性,研究者事先要求謄寫員保守 秘密。逐字稿謄寫之方式節錄如附錄(五)。

(二)現象學的還原及掌握整體感

反覆聆聽錄音內容,理解受訪者所述說的與整體訪談的意涵。研 究者保持開放的態度,不預設立場,儘可能排除個人先前已知的意 義與詮釋,進入受訪者主觀的獨特世界,用受訪者的觀點來理解與 詮釋其所談所說的意義。

(三)描述一般性的意義單元

以開放的態度,對逐字稿加以斷句進行內容分析,標出與研究 問題 相關之字句並進行編碼 (如附錄六)。

(四)淘汰多餘不必要的資料

去除重複、過多意義類似的句子,僅保留有意義且與主題相關 的句子。

(五)群聚相關的意義單元,從群聚的意義單元中決定主題的命名

成概念。將相關意義的句子、概念,聚集起來加以歸納,先形成數 個類別,再從數個類別中群聚出某一共通的核心主題。

(六)確認所有訪談資料中與研究問題相關之的共同主題

將所有訪談資料作跨個案的整理與分析,判定所有訪談資料中 與訪談大綱中研究問題對應之共通性主題進行整理(如附錄七)。本研 究訪談內容分析架構如圖3-4-2。

(七)針對共同主題的脈絡關係闡述,撰寫研究結果

將分析所得之主題放回研究的整體脈絡情境或背景中,撰寫研 究結果,並參酌相關文獻,進行最後詮釋與討論,將內容分析統整所 得結果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以確定詮釋的適切性,之後撰寫研究發 現與結果討論。

圖 3-4-2 訪談內容分析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