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資料蒐集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之資料蒐集方式採用一對一的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透過半 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者能直接與研究對象互動,去了解研究對象的經驗,並 可即時且彈性的調整訪談時的問題(潘淑滿,2003)。研究對象的挑選上以跨 機構的方式進行選擇,在訪談開始前,研究者習慣在機構附近走一走,觀察 機構周圍的環境與資源,並清點訪談的道具(錄音筆、訪談大綱、筆記本等 ),調整身心狀態。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以錄音的形式蒐集訪談資料,在 取得研究參與者的同意後,使用筆記本來記錄訪談過程中令研究者在意的 要點,包含研究參與者的口語及非口語行為,並在訪談結束後參觀團體家屋 的環境,實際了解研究參與者所提到的事件發生場所。

貳、研究者的準備 一、研究題目的準備

質性研究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身,因此研究者於訪談前的準備是重 要的。研究者在碩士班一、二年級時修習了長期照顧概論與老人社會工作專 題等課程,並在撰寫論文計畫書的過程中整理了許多過去對照顧服務員留 任的研究,增進研究者對照顧服務員服務現況的認識。除了文獻上的探討之 外,在兩次實習的機會中,研究者也選擇不同的老人機構進行學習,透過多 元的照顧機構來了解照顧服務員的工作況狀。

研究者於進階實習時進行了前趨性研究,題目為「團體家屋照顧服務員 之工作歷程」,研究者發現團體家屋的照顧理念與照顧方式會對照顧服務員 產生影響,照顧服務員認同與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服務方式,連帶的影響 到他們對工作的想法。在其中可以發現照顧服務員在工作過程中的心境變 化是有層次的,隨著工作年資的增長,對照顧工作以及自我的想法也不相同

,研究者發現其實照顧服務員會對自己的角色產生疑惑,在工作中與自己衝

突。部分照顧服務員始終無法跳脫社會對這份工作的刻板印象而離開,而留 下來的可能有經歷一段思索的過程,最後才找到自己的定位。照顧服務員在 這段過程中的感受與思考,以及得出的結論會影響著他們未來的工作態度。

在「深度訪談」的準備上,研究者修習會談技巧來增進訪談技術,並在 進階實習期間有與團體家屋照顧服務員有過訪談的經驗,對於訪談時要注 意的事項已有所了解,也會在訪談開始前進行訪談演練。

二、訪談大綱的準備

研究者在訪談大綱的準備上,不只從文獻上去作參考,部分訪綱內容是 修改於前趨性研究中的訪談大綱,包括照顧服務員對於自身工作的看法、輪 班的方式、照顧人力比例、不同機構間的比較、與機構及同事間的相處情況 等。

論文訪談大綱第一部分是工作現況,從就職的動機的問題可以了解照 顧服務員在進入機構時的期待以及他們對此機構的了解狀況以及自身過去 經驗的背景脈絡;機構對照顧服務員的影響可以了解團體家屋的服務理念 與空間帶給他們的感受;工作狀況則是讓他們去闡述在這工作中遇到的事 情以及影響。

第二部分進入留任議題,但由於並非所有照顧服務員都有離開的想法,

故這部分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從離開的想法到留下的堅持,另一個是單純討 論留下的想法。第三部分是對照顧服務員的影響與改變,根據第二部分的發 展會談到他們經歷過這段過程對自我、工作等方面的影響。表 10 整理實習 的訪談大綱與本論文訪談大綱。

表 11 訪談大綱的修訂

表 11 訪談大綱的修訂(續)

但這樣常常會導致研究者下意識就認定團體家屋的照顧方式是最好的,而 出現其他的照顧機構都要向團體家屋看齊的念頭。

這樣的想法太狹隘了,因為無論是何種機構都有其成立的背景脈絡,有 其在照顧產業的位置與功能,如居家服務能幫助到身體不方便行動的案主,

且能達到在家老化的目標;日照中心可以減緩家庭照顧者的負荷但又不完 全取代照顧者的角色,也提供被照顧者一個安全和交流的空間去滿足生活 上的需求;養護及長照機構則能夠滿足個案們醫療方面的專業需求。每個機 構都有其設立的緣由與脈絡,也都有其優點與限制,並無好壞之分。

(二) 跳脫固有思維與視野

團體家屋的人性化與個別化照顧是引發研究者探討此議題的原因之一

。但是要達到如此高品質的照顧對照顧服務員來說會產生相當大的照顧負 荷,能長久從事此工作並不容易。不過上述是研究者參考了過去相關文獻所 得出的結論,可能與團體家屋的真實狀況有出入,又或者在團體家屋的工作 場域中有著它特別的現象,與其他機構不同的現況。因此在研究前雖然要對 照顧服務員的現況與脈絡有了解,但在研究過程中應該盡量不要讓固有想 法去影響到研究者對團體家屋照顧服務員的認識,可以做對比但不要去類 推。

此外,雖然研究者很認同團體家屋的照顧理念,但在研究過程中仍然要 不斷反思自己是否過於投入而忽略了細節。發現現況時要不斷問自己,是否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而非一昧接受。比如說:團體家屋的照顧理念與服務方 式是好的。是好的嗎?為什麼是好的?好的地方在哪裡?對誰來說是好的

?會有不好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