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素養與行政效能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訊素養與行政效能相關研究

國民小學行政工作大部分由教師兼任,教師兼行政人員的行政效能一 直是各方關切的重點、因其攸關學校效能甚鉅。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組 織知識的管理與運用,則有賴於教師與行政人員的資訊素養。李明堂

(2004)在學校變革領導的經營理念與策略一文中提到培養教師善用資訊 科技的能力,以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學校成員必須掌握組織的各項資訊,

運用資訊科技與網路在學校行政事務的處理,培養教師能將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的素養與習慣。

目前有關探討資訊素養與行政效能相關的文獻並不多見,大部分的文 獻探討有關資訊素養、學校效能或是教學效能之間的相關。本節首先探討 資訊科技時代,政府重視行政人員資訊素養的源由,其次探討資訊素養與 數位落差,最後探討教師資訊素養與行政效能之間的關係指標。

壹、行政人員具備資訊素養的重要性

資訊科技、生物科技與微型科技並列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科技,新 世紀學校行政領導者在數位化管理時代,必須具備資訊科技素養,懂得如 何運用資訊科技的力量,協助推動校務。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可以縮短 時空距離,減少決策流程,提高組織效能,強化競爭優勢(廖春文,2000)。

自從政府積極推動行政革新, 資訊科技用以簡化行政的流程,

已成為政府推動的方向之一。謝清俊( 1995)的 研究指出行政革新 的三大目標:廉能、效能和便 民,資訊科技都可以一展長才大有作 為。資訊的公開和共享是民眾 監督政府廉能的最有力工具,是最大 的便民。在提昇效能方面,政 府若能利用機器,充份駕馭並善用知 識,做好行政管理、節省國家 資源、減少污染、維護生態、提升產

業競爭力、提升生活品質等, 則是改善了便民的體質。此外,在一 些相關的實施計劃方面,如政 府業務的電腦化,則可使行政人員迅 速正確的獲得充份的資訊把事辦好。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行政管理工作將全面網路化和資訊化。學校行政 工作亦然,如果一個學校的行政還未自動化、電腦化,實在很難想像,將 如何有效進行行政運作(邱志淳,2000)。換言之,面對知識經濟時代,

學校行政人員或教師一定要加強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並善於利用資訊科 技,而學校可以透過各種校內外進修學習管道,使學校教職員工學會使用 資訊科技,並實際運用在行政工作或教學上(蔡進雄,2002)。就行政事 務而言,為提高行政效率一定要藉助電腦資訊科技。

張茂源(2002)亦指出在學校組織中,可將例行性的行政工作內容與 實際運作過程儲存於電腦之中,如此,不但可降低因人員的異動所帶來的 不便,更可以維持行政持續正常運作。同時,亦能根據行政經驗的傳承,

結合組織結構的需求,配合組織文化的發展,建立知識創新效能,增進組 織革新、應變能力。

資訊科技的優勢,如迅速、便利、資訊傳遞的無遠弗屆等,改變企業 與一般民眾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為配合這股潮流,政府將資訊科技引進官 僚體制中,以利改善官僚體系中的行政流程與效率,使政府能夠透過科技 設備之協助,如電腦與網際網路之建構,提供人民便利的公共服務(PubIic services)與溝通管道,已成為不可避免之趨勢與政策(蔣麗君,2004)。

吳清山(2001)的研究指出資訊科技能顯著提升知識活動的效益,並 擴大學習領域。因此,善用資訊科技的便利性,有效結合網際網路,將能 充實學校的學習內涵。而學校知識學習網站之建置,不僅能保存、累積、

傳播學校現存和創造的知識,更能與外界相互分享學校知識管理之成果。

在此趨勢促使之下,辦公室電子化逐漸普及,政府組織單位間的行政 業務流程已逐步被網際網路所取代,而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行政業務往來的

方式,也改變過去公務人員所熟悉的行政程序。因此資訊科技重新創造出 的一套新行政業務流程稱之為「行政電子化」(蔣麗君,2004)。在行政電 子化推動之下,首當其衝的是執行業務的公務人員,尤其是居於第一線行 政人員,這些行政人員對行政電子化程序、技術與知識之熟稔程度,將影 響原先資訊科技所擁有之優勢,如便利與速度,是否能在行政過程中發揮 淋漓盡至。換句話說,資訊在處理的過程當中,需藉由人員輸入、傳遞、

儲存來完成。資料輸入工作是轉型過程之首要工作,亦關係著資料轉換之 成敗。所以,行政人員的資訊素養將是行政電子化之成敗關鍵。

教育部為因應資訊化時代的來臨,積極推動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計畫」,以落實資訊教育發展的根基,奠定國家競爭力提升之基礎。同時 為配合我國整體資訊網路發展策略及終身學習推動理念,規劃執行遠距教 學發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NII)人才培育及社會教育資訊網建置等相 關計畫,以塑造資訊化社會整體教育改革環境。另為加速達成提升全民資 訊應用知能之目標,於八十八年度積極執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 大內需追加預算方案,提前完成全國各中小學電腦設備及網路建置作業,

使我國資訊教育基礎環境扎根普及,目前亦逐步應用資訊科技改進各學科 教學品質,以使全民順利適應於資訊化社會之挑戰,迎接教育新世紀的到 來(教育部,1999)。

茲將教育部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自民國86 年 7 月至 96 年 6 月),現階段推動重點、未來施政方向摘錄如下(教育部,1999):

一、目前推動重點

推動資訊與網路教育之核心目標為落實資訊教育扎根並普及全 民資訊素養,進而建構全國教育行政資訊網路,提升資訊流通與應用成 效。目前推動之主要工作略述如下:

(一)教室有電腦:逐步規劃推動國民中小學班級教室有電腦且可上網

向「校校有電腦、班班可上網」之資訊教育願景。

(二)培育教師資訊素養:加強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培訓,強化 師範校院及教育學程班學生資訊教育,以訓練教師將電腦應用於 教學中,並規劃設置教師教學經驗交流網站。

(三)普及資訊應用環境:推動學校、家庭、社區等電腦設備及網路環 境之普及,除國小以上學校均已完成電腦教室與網路連線建置 外,並規劃推動學生買電腦貸款及鼓勵民間捐贈等方式,以加速 促進教學與家用電腦之普及。另亦鼓勵開放學校電腦教室,於課 餘時供民眾學習,以增進學習機會。

(四)充實網路學習內容:運用政府及民間團體力量,整合學習資源,

建置數位化教材。在各縣市部分已設置「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 源中心」,在社會教育方面已建置所屬社教機構全球資訊網站,

發展數位化博物館等相關計畫,並將各機構館藏資源建置資料庫 上網、製作終身學習網路光碟教材,使民眾可於網路上獲取多元 化之學習資源。

(五)擴大遠距教學實施範圍:結合大專校院課程資源互享,並提供社 會人士亦可透過網路學習。另鼓勵補習業者利用遠距教學方式提 供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習,及規劃學生跨校、跨國修習知名學者通 識教育課程。

(六)加強推動教育行政資訊化:提升教育行政體系整體之資料交換作 業時效性,建立教育機構認證機制,確保電子資料交換之安全性 與保密性。配合電子化/網路化政府建置及便民服務措施,提供 單一窗口的資訊服務,充實網站資訊,與民眾建立良好的溝通管 道。

二、未來施政方向

資訊網路教育之長程規劃遠景包含下列重點:在環境方面,達到普通 教室有網路電腦;在課程方面,完成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及資訊科技融入各 科教學;在教師方面,全部皆能具備基本資訊應用素養;在教材方面,充 實各學科數位化教材資源;在全民資訊應用知能方面,提供網路化學習資 訊與多元化學習管道,以全面提升我國資訊網路教育的廣度及深度。在資 訊教育向下扎根的結果下,國民將自幼及長、於家庭、校園至社會,皆受 到基本資訊素養之薰陶,具備資訊活用能力及資訊倫理觀念,成為適任於 資訊化社會的一份子,更進而提高我國資訊工業及各行業影響競爭力,為 政府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奠定厚實基礎。

由此可見,在一個高度資訊科技化的廿一世紀社會中,培育我國全體 師生之資訊素養以及創造資訊化的學習環境,已是當前政府首要的努力目 標一,更是各相關教育機關必須肩負的時代責任(關淑尤,2002)。

目前我國國民小學資訊設施在政府的重視下,經過逐年的充實與更 換,可以說資訊設備已然充足,網路的建置也已經暢通,然而在資訊的應 用方面,受限於人力的不足,與資訊素養有待加強,在行政業務方面,仍 未能有效運用資訊工具,以提昇行政效能。根據關淑尤(2004)對台中市 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的資訊素養研究結論:資訊教育的推動須靠專業人才,

目前國小行政人員資訊素養尚待提昇。

貳、資訊素養與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或譯為數位差距、數位鴻溝,是指在現今及 未來的網路時代中,擁有電腦、網路等數位化科技者,正快速拉大與未擁 有者在知識取得、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距離,形成新的社會不公平現象,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或譯為數位差距、數位鴻溝,是指在現今及 未來的網路時代中,擁有電腦、網路等數位化科技者,正快速拉大與未擁 有者在知識取得、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距離,形成新的社會不公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