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1-M 於市集日之桌面擺放商品

拍攝日期:2012.10.06

市集日結束後,耐放的商品會再次裝箱運回產地,等待下次銷售日的來臨。

不耐放商品會再次進入冷藏櫃,或者送給市集攤商、志工、親朋好友,或者銷售 者本人食用。在市集日之中,如何確保桌面穩定供應商品呢?綜合上述,可行的 情況是結合生命不一,且具有初步系列化特色的商品,如米與豆腐乳的組合,又 或者杯與盤的組合。

59

二、銷售者合奏

觀察農民市集銷售者之外顯特質,可知銷售者通常會換下平日生產工作服,

梳洗一番後換上銷售服飾。服飾的元素會視銷售者的商品略有差異。以農商品銷 售者而言,年長的男性多穿著西裝褲,女性則以棉衣或略有造型之西裝服飾為 主;年紀稍輕的銷售者,則多著以牛仔褲和有領的衣服,偶爾會有銷售者將農事 生產的服飾穿至市集之中。若遇到電視台訪問或拍攝之時間點,部分農事銷售者 會戴上斗笠及袖套,桌面擺放以粉筆寫出農民名稱之小黑板、裝菜竹簍及竹籃,

並請親友共同到現場示範蔬果削皮過程。

生活商品的銷售者,多穿著其販售的棉衣或布匹;工藝商品的銷售者則穿著 具有特殊色調或設計感之棉布或服飾。辨別農事銷售者是否為生產者本人的簡單 方式,可從銷售者指縫土垢、雙手膚質見出;而非農商品銷售者,則需從現場創 作或者能否清楚講解生產製程判別之。

在攤位管理方式之中,本市集以「先到者,先填攤位」的方式處理,而銷售 者通常有各自的常用位置。整體而言,農商品銷售者會在本市集中山路入口兩側 設攤,生活商品及擺飾則多會在市集中庭後區(圖28)。

圖28 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攤位簽到位置圖

註:此位置圖為2013 年 4 月版本。

市集開始之後,銷售者說話內容和語調隨著情境而變換。在消費者面前會有 固定的開場白,並且依照消費者的情境給予不同的話語。較熟的銷售者以朋友語 氣對談,部分銷售者則少與消費者互動。市集結束之後,銷售者各自收拾商品和 物件,回到住家或產地。

60

三、商品與銷售者的合奏

市集日時,無論農產品或非農產品,在市集裡頭皆須轉譯為商品,生產者的 角色亦在此刻成為銷售者。農民市集裡頭,如何透過農或非農商品之銷售者與商 品的結合,談出自己的一套生命歷程?

(一)農商品及農產加工商品

當農產品成為農商品時,農民市集的銷售者,如何在短暫與消費者接觸的時 間,吸引消費者關注到日常生活常見的農商品,為產銷連結的核心關鍵問題。下 列針對商品性質分成農商品、農產加工商品及非農商品,並探討之。

1. 農商品的合奏

本農民市集之稻米產地,位於地形相對平坦的平原區,攤商普遍種植秈稻。

相較於秈稻,梗稻為日治時代之日本人不習慣秈稻口感,持續在台灣推廣符合日 人口感的稻種,亦為目前為台灣人常實用之「蓬萊米」,上述型態與性質差異如 表12 所示:

表12 秈稻與梗稻的型態與性質差異

類型 印度型 日本型

名稱 秈稻 梗稻

俗稱 在來米 蓬萊米

粒徑 長 粒短

黏性 較不具黏性 較具黏性

資料來源:國立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03)

在本市集之中,銷售者皆有販售秈稻。對銷售者而言,消費者似乎對秈稻相 對陌生,因此為了將秈稻介紹與消費者,銷售者往往會以推廣理念,以及自身對 於農商品經驗感受為開端:

雖然這個品種不是這麼普及啦,但是我覺得就是為了推廣糙米的這個 理念的時候,我就是種這個品種。我們的品種,我覺得我很喜歡的品 種,最主要的特色是,他在糙米的狀況的時候,他的口感和香氣非常 喜歡。

(R3-M,2013.01.19)

61

另外一位稻的銷售者,並非自幼承襲家中祖田,而是透過長輩購田的方式,

逐漸從曬米學起;在大學時代赴日學習農業。回國後,以「日曬米」聞名於有機 農業團體。面對首次接觸日曬米的消費者,該銷售者選擇以農耕民族之重土安遷 文化概念,並以傳承自父親興趣為由,作為雙方溝通的根基:

水稻是我爸爸最喜歡種的,他覺得「有田,種稻,就是好野人[有錢 人]!」,所以他到我們國中才買一塊田,種下我們的不解之緣,我們 的米從小那個是我們的曬的,到現在還是我們曬的,我們不是繼承這 個農業。我們到日本去讀農業,然後寫出那本書,再推廣在地農業,

所以你們看到就比較在地,比較不是外國那些農法。

(R2-F,2013.01.19,[]為筆者所加。)

銷售者於特定地域(如:在地)承繼父親種田的象徵性交換詞彙,能喚醒特 定族群對某個時空的共同記憶;然而,對於記憶的詮釋,則端視消費者指向,記 憶在此成為引導消費者回溯生活的通道,換言之,消費眼前的米,類同於支持過 往的曾經。除此之外,銷售者亦從與其他栽種農法不同,強調其農商品之獨特性:

大部分都是慣行農法啊,噴藥的噴藥,然後除草劑每個月灑一次,那 是很正常的,不這麼做他們還不安心。我們就是希望說不要有這麼多 使用農藥、使用化學肥料,所以我們在當地有一個田,我們也去租,

租田種菜,讓實際的農作經驗,可以讓在地的社區的老農民們或居民 們,能夠知道種稻子不一定要灑農藥也種得起來。

(B1-F,2013.01.19)

承上,以不同尺度觀察農法之獨特性概念,可略分為市集外部與內部的差 異。以農民市集主要強調的農法,主要將其所倡導之「自然農法」對立於「慣行 農法」。然而,就內部而言,自然農法又區分為施放有機肥料及農藥的有無:

這個是自然農法,不是沒有農藥,連肥料也不加,一般肥料不是用化 肥,就是有機肥,我連有機肥都不放,所以你看我的米就特別瘦小,

但特別紮實,吃了完全沒有負擔,沒有副作用,這個是自然米的好處。

(V2-M,2013.01.19)

62

市集銷售者多會提及「自己花了更多的力氣在田裡巡視以及除草」。因此,

若以光譜方式說明農民市集「稻」之農法的耕作強度,則可歸納如下(圖29):

圖29 農民市集秈稻農商品論述之農法耕作強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繪

與市集其他銷售者略有不同,蜂蜜銷售者談到自產的蜂蜜,往往以體驗(試 喝)為始,接續加入科學驗證的說法(表13),再以實驗及二次試喝及觀察體驗,

作為商品之品質的論述;除此之外,試喝杯選擇材質亦有不同,銷售者選擇使用 玻璃杯。當消費者靠近攤位時,銷售者會先用玻璃杯裝滿蜂蜜水請消費者試喝;

待消費者親手將玻璃杯還給銷售者時,其身體也更靠近攤位,此時銷售者會先問

「喝起來感覺怎麼樣?」;若消費者有談話的興致,透過透明杯壁之表面氣泡,

開始教導消費者分辨蜂蜜的真假,展開與消費者的互動過程。

表13 銷售者論述之良蜜與偽蜜、劣蜜差異(HP1-M)

品質 良蜜 偽蜜、劣蜜

直觀 透明 混濁

表面氣泡 少 多

氣味 特有植物花香味 酒味、酸味

結晶 細緻(乳白色) 粗糙、手捻有砂粒感、

不易化為結晶體 口感 花香味、味濃,回味久,

結晶體入口即化 無花香味,只有糖水味

沖熱水 香甜帶酸味 甜味,不會變酸

蔗糖量 <5% <5%

澱粉脢 >8U 低或無

理化檢驗

花粉粒 >2000 粒/克 少或無

資料來源:大粒(2011)

勞力更為集約 勞力集約

無 農藥 有

肥料

63

偶爾在市集講座活動時,擔任講師之銷售者,會以簡單的小實驗與大家說明 良蜜與偽蜜、劣蜜的視覺判別方法。大致流程為將兩種蜂蜜加入涼水中攪拌或用 力搖晃保特瓶身,靜置數分鐘後觀察,良蜜因含有花粉而呈現混濁的白色氣泡。

然而,偽蜜、劣蜜則因花粉少甚至無,因此氣泡立刻消失且外觀清澈(照片6)。

通常消費者在看完小實驗後,會提及「味道上有差別嗎?可以試喝嗎?」接續銷 售者會將兩種蜜泡在熱水中,因良蜜有游離酸,因此沖熱水後,水解出酸味,喝 起來略酸;反之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