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欲探討對於數學系學生而言,在學習基礎微積分時,對於函數極限的 形式化定義與概念之間所形成的抽象感有哪些?因此在問卷設計部分,採用了 Spivak (1967) 於其所著的基礎微積分教科書中所陳述的五項的函數極限定義。

Spivak (1967) 由函數極限的口語非形式化定義開始,利用四個步驟漸進地由口 語描述逐步轉換為以符號描述,最終進入函數極限的ε - δ 形式化定義,在本章 第一節的部分,詳述了這五項的函數極限定義。

當學生一開始接觸函數極限的概念時,對於定義 5 所陳述之函數極限的 ε - δ 形式化定義往往感到較定義 1 所陳述之函數極限的口語化定義為抽象,但一部分 數學系學生,在其經過多年數學系的分析相關課程訓練之後,對於函數極限的ε - δ 形式化定義的抽象感竟有所改變;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各個不同的數學系 學生,對於 Spivak (1967) 所提出的五項函數極限定義所具有的抽象感和抽象程 度可能是有所不同的,並且,在其判定抽象感以及抽象程度的準則上,可能也是 有所差異的;因此,本研究利用了探討人類選擇行為經常使用的成對比較法(pair comparison),來比較 Spivak (1967) 所提出的五項函數極限定義的抽象程度高低,

以剖析數學系學生對於函數極限的ε - δ 形式化定義的抽象感之由來及其判定機 制。

成對比較法是透過受試者進行客體(objects)之間的兩兩比較,利用兩兩比較 的方式來判定受試者較為喜歡(在本研究中是判定較為抽象)的客體,以獲得兩客 體之間的相對比率值,利用此相對比率值所構成的成對比較矩陣,計算客體的優 先權重向量。因此,在 n 個不同的物件之中,總共至少需要進行 ( ) =

35

的比較。在本研究中,共有五項不同函數極限定義的描述方式,因此每一位受試 者需進行 ( ) = = 10 次的比較,以瞭解受試者判定五項定義的抽象程度之 高低順序。

在分析成對比較法的方法上,本研究採用了多元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以及 Bradley-Terry 模型 (Bradley & Terry, 1952)來呈現量化結果;多元 尺度法以簡易的知覺圖 (perceptual map) 提供了在整體資料上,客體在空間之中 的相對位置;而 Bradley-Terry 模型則能夠為每位受試者排列出其判定五項定義 的抽象程度之高低順序,幫助我們瞭解各個受試者之間排列抽象程度高低順序的 不同趨向,以利於分辨受試者判定抽象程度的不同模式。以下簡單介紹多元尺度 法以及 Bradley-Terry 模型:

一、 多元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簡稱為 MDS,利用客體之間的相似性或差異性的距離矩陣作為輸入資料,

經過電腦計算後再輸出為以點構成的幾何圖形,每一點對應於一個客體及其與其 他客體的相對位置,透過多元尺度法,可以將蒐集到的量化樣本資料轉換到視覺 與直覺上易於理解的圖形中呈現,此圖形通常被稱作知覺圖。知覺圖的主要特性 在於反映資料中的隱藏結構,若兩客體之間的差異性越大,則在知覺圖中的空間 位置越為分離。

為了取得相似性或差異性的距離矩陣,必須要求受測者直接對客體判斷心理 距離 (psychological distance)。在本研究中,客體即為 Spivak (1967)對函數極限 所陳述的五項非形式化與形式化定義;而心理距離,則是這些定義在測試者心中

36

的抽象程度。由於測試者心中對客體所存在抽象程度的絕對量尺刻度可能會有所 差異,並且本研究所關注的是這五項定義之間的抽象程度的順序差異,而經 Koczkodaj (1998) 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利用成對比較法所得之客體優先權重向量,

比直接由測試者直接對客體執行排序的結果更佳。

二、 Bradley-Terry 模型:

在成對比較測驗中,假設有 n 個不同的物件,將物件兩兩配對來做比較,所 以總共至少需要進行 ( ) = 次的比較。在探討人類的選擇行為時,會請 多位受試者對這些物件個別進行一回合的多組成對比較。通常是將來自不同受試 者的成對比較結果合併計算,算出對於每組不同的配對(j, k),物件 j 被選擇勝過 物件 k 的比例。Bradley 和 Terry 於 1952 年提出了 Bradley-Terry 的成對比較模型 (1952),若受試者 i 在比較物件 j 與物件 k 時,以 表示此受試者對物件 j 與物件 k 的喜好量值,也就是在物件 j 與物件 k 之中,選擇 j 的機率可以表示為:

在一般的 Bradley-Terry 模型之中,基於分析資料上的便利性,大部分是將 成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合併計算的方式去分析,也就是不考慮進行共同合併計算的 同一群內之個別選擇差異的影響(蔡森任,2011)。

假設第 i 個人對於物件 j 與物件 k 的對應喜好量值為 ,並且假設 第 i 人在判斷 j 與 k 兩個物件時的隨機誤差,當第 i 人在比較 j 與 k 兩個物件時,

37 從羅吉斯分布(logistic distribution)。

在這五個選項的成對比較中,每個受試者須接受 10 次的比較, 的值並非 由直接觀察得知,而是受試者 i 選擇了 j 選項或 k 選項,假設第 i 個人在成對比

38

較問卷中所得的資料為 ,其中:

{ ,如果受試者選擇

,如果受試者選擇 i 1, , n

也就是說,我們將每一次的比較結果用二元數據 1 或 0 表示,若第 i 個人在 比較選項 j 與 k 時,最後選擇了 j,則我們定 ,若第 i 個人最後選擇了 k,

則我們定 ;如果我們共有 x 位受試者,則可將所有的成對比較資料以一 個二元矩陣 來表示。

Bradley-Terry 模型假設這些成對比較的誤差項 是互相獨立的,依據受試 者 i 對選項 j 與 k 的喜好量值 ,則可以推得受試者 i 會選擇喜好 j 勝過 k 的機率:

( | )

( )

其中, 為 Bradley-Terry 模型之中用來描述選項 j 與 k 的價值參數,

。在此,我們可以透過各選項的價值參數的數值大小 排列順序以瞭解受試者對各選項的抽象程度之差異。

39

在本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中,先以多元尺度法的高維度知覺圖初探可能形成 受試者對於函數極限定義抽象感之原因;再利用 Bradley-Terry 模型為受試者計 算出在成對比較測驗的選擇之中,五個選項的價值參數的變化情形,以瞭解受試 者由抽象到具體對五個選項的排列順序,並且深入探討在受試者自我判斷函數極 限定義對其所形成抽象感的最主要原因不同時,這些類群對於抽象到具體對五個 選項的排列順序是否也會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