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領導的意義與學校組織特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與學校組織特性

本節首先探討領導的意義,分別由國內學者及國外學者的看法,歸納 領導的意義,再接著探討學校組織特性,以建立校長領導與學校教學場域 間相互連結的基礎。

壹 、領導的意義

吳清山(2014)認為領導乃是團體中的成員(領導者),在一定的情 境脈絡下,試圖影響其他成員的行為,以達成特定目標的歷程。謝文全

(2014)指出領導是在團體情境中,透過與成員的互動發揮影響力,導引 團體方向,結合群力、激發士氣,共同為團體目標努力的歷程。Robbins 與 Judge (2014)認為領導(leadership)是影響團體達成願景或目標的能力,

組織為了達成其理想效能,組織中必須具備強而有力的領導。Yukl(2013)

認為領導是影響成員並使其同意如何做、做什麼,以有效的方式,使個人 及群體的努力能朝向共同的目標前進的過程。Northouse(2013)指出領導 是一種過程,領導者藉由影響群體中的成員,以達成其共同目標。Stogdill

(1974)則認為領導是兩人以上的人際關係,其中一人試圖影響他人,以

Robbins &

Judge (2014) Stogdill(1974) 是兩人以上的人際關係,其中一人試圖影響他

人,以達成其既定目標的過程。

四、領導要有影響力

領導是一過程,更精確的說,領導是一影響的過程,領導為了能達成 群體的共同目標,就必須考量群體的性質與情境,以合宜的方式影響成 員,使成員願意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由上述可知,領導可以說是組織中的成員(包含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透過影響力,在組織情境脈絡中,使組織成員共同為達成一致性的目標而 努力的過程。

領導雖含括了過程、群體、目標與影響力,然此四者之中,最重要的 決定因素則為群體,概因群體不同,其目標不同、過程不同、影響力亦不 同;群體的不同,亦將影響組織情境的改變。吳清山(2014)認為領導的 功能在於促進團體達成目標、維持團體組織完整、激勵成員工作士氣,可 知領導的作用標的在於團體組織,Yukl(2013)亦指出瞭解領導效能,主 要可分三個向度,分別為領導者、被領導者、情境(組織)等;所以,在 探究領導的內涵時,瞭解群體的性質與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探討主 題與技術型高中校長相關,因技術型高中屬於學校組織的一環,實有必要 就學校組織特性作一探討,以瞭解領導在學校組織的應用重點,以作為後 續內涵分析與建構的基礎。

貳 、學校組織特性

組織 (organization) 是一社會實體,由兩個以上的成員組成,經由密 切的協調與整合,以回應環境的需求,完成共同的目標(溫金豐,2012),

秦夢群(2013)則認為組織是一種由不同個體組成,並能完成特定目標的 社會結構。謝文全(2014)指出組織是人們為達成特定共同的目標,所結 合而成的有機體,藉由人員、結構與環境的互動調適,以完成任務。由以 上的定義可知學校亦為組織之一種型態。

張明輝(2009)指出學校組織為組織的一種,有關組織領導的理論對 於學校組織而言,亦均可適用,然而,如何區隔企業組織與教育組織之差 異,適度應用企業組織的理論與策略,以提升學校組織的責效,實為學校

組織領導者所應關注的課題。因此,以下分別就學校組織在相關的組織理 論進行分析,以作為後續技術型高中校長正向領導內涵分析建構之指引。

一 、學校組織要素分析

組織要素包含社會結構、人員、目標、科技與環境,茲就學校組織之 特性分述如下(Leavitt, 1965;Scott, 1992;秦夢群,2013):

(一)社會結構

學校組織的結構包含規範結構與行為結構二層面(Davis, 1949),就 規範結構而言,有其既定的規範與準則,其作用亦在於界定各成員間之關 係,例如:在我國的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2013a)中,即明定學校應 設置的處室及應召開之各種會議,另亦有教師法(教育部,2013b)就教 師之權利義務進行規範;就行為結構而言,成員的行為與學校整體組織間 的運作,就會存在正向贊同與負向反對的不同結果,如何強化行為結構的 正向因素,並將成員的負向反對行為轉化為正向支持力量,則是組織發展 與領導的重要課題。

(二)人員

學校組織的主要成員包含校長、教師、行政人員、學生,組織成員是 個別的有機體,而非工廠的單一成品,具有不同特質的多樣性行為,亦包 括適度社會化而修飾的外顯行為,Giddens(1979)指出組織成員具有二大 功能,分別是組織的存續(continuity)功能與變革(change)功能,因此,

學校組織應重視其成員,亦即教師、行政人員與學生,提升其價值,以利 於學校組織的變革因應與永續發展。相較於一般組織,學校組織最大的不 同在於其成員包括學生,學生一方面是學校組織的隱含性的產品與服務對 象,一方面也是參與組織實際運作的成員,尤其是在近年公布的相關法令

(教育部,2013)中,均須有學生代表的參與,以彰顯學校組織在教育上 尊重個體及民主參與的價值,因此,在學校組織運作的過程中,如何使學 生得到最好的個體發展,實為學校組織最為重要的任務。除此而外,對於 公立學校而言,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工作權相對較有保障,在組織運作的過

程中,不若其他組織一般,可以輕易調整人事,此亦為公立學校組織運作 與領導需要謹慎面對並加以克服的結構性議題。

(三)目標

目標的設定對於組織極為重要,其往往成為組織領導的重心以及成員 努力的方針。目標的設定包括成文目標與不成文目標,成文目標可以是學 校具體的願景圖像,不成文的目標則可能是學校組織既有的刻板印象或社 區的期待,在學校組織的運作上,如何使所有成員能形塑共同的目標,是 一個重要的課題,而對於不成文的目標,也是學校組織應重視及回應的重 要面向(秦夢群,2013)。

(四)科技

科技對於學校組織而言,具有重要而實用的意義,因其涵括二個面 向,其一為空間設施、教學設備、教學資源等硬體方面的提供,其二為校 務經營工具與策略、教學方法與評量工具等軟體方面的應用。尤其近年來 各類資訊科技產品的問世,有助於提升學校教師在教學上的成效。因此,

學校組織在運作上,宜適時、適切地提供科技上的支持,以利提升學生的 學習成效(謝傳崇、蕭文智,2013)。

(五)環境

Parsons(1960)指出組織的目標與外在環境的變化有相當大的關連。

例如:教師的培育採用封閉系統或開放系統,校長遴選制度的設計等,均 會影響組織的運作方式。學校組織如何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亦是十分重 要的一環,例如我國少子女化的現象,對於高級中等學校造成不小的經營 壓力,學校組織在面對此一課題的態度,就可能影響到組織的發展與績 效。對技術型高中而言,其重視實務技能教學的特性,如何強化與產業界 的鏈結,提供優質的教學設備與設施,給予老師即時、有效而實質的支持,

也是學校組織極為重要的課題,因此,技術型高中如何快速回應環境的變 化,以有效、正向、積極的觀點迎向挑戰,是學校組織無可廻避的重要任 務。

二 、學校組織架構類型分析

Bolman 與 Deal(1984;2008)認為對組織的架構理解,不應抱持單一 觀點,組織運作的過程中,其所呈現的面向是多元的,二位學者經分析許 多實證研究結果後,以實務的觀點提出四種組織架構類型,茲以其四種組 織架構作為探討學校組織特性之基礎(張慶勳,2012),論述學校領導者 在不同組織架構面向中宜扮演之角色及其組織特性。

(一)結構性架構(The structural frame)

Weber(1947)的科層體制可說是結構性架構的示例,依其觀點,法 理權威是科層體制的基本建構,所有的正式組織均具有科層體制的特徵,

學校組織自亦屬之。學校組織中的科層體制主要以明確的職務呈現,包括 職位、職務分工、支薪、用人、公文書信、資源控制等。

因為科層體制會造成組織中個人地位高低的差別,組織成員較著重於 個人公事的處理,因此,組織成員易認為領導者是冷淡、冷漠的。學校領 導者應多給予組織成員關懷與支持,以拉近組織成員與領導者的距離,有 利於領導效能的提升。

(二)人群資源架構(The human resource frame)

人群資源架構重視組織成員的需求,認為組織成員有與生俱來的成就 及創造力需求;具有效能的組織,是能夠提供成員自我實現的機會。

有效能的學校領導者,應重視學校成員的需求,包括教師的專業發展 需求、行政人員的事務運作需求、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等,盡力提供學校 成員自我實現的機會,包括教師的自我成長、行政人員的績效展現、學生 的自我肯定等。領導者應強調給予成員協助、鼓舞、參與、自律、雙向溝 通等,以促進組織效能的提昇。

(三)政治架構(The political frame)

政治架構有五項特徵:其一為組織中的重要決定大多與資源分配有 關;其二為組織是由許多個人及利益團體所組成;其三為個人及利益團體 間對價值、信念、資訊、事實等知覺有所不同;其四為組織目標決定是由

個人與團體不斷進行協調及運用手段以取得地位的過程;其五為因資源的 不同,權力與影響力是組織的特徵。

在組織中,當某一團體運用權力,取得其所需要的資源,就有可能影 響其他團體的需要或發展,例如:在技術型高中,學校常有不同的群科設 置,當某一科的科主任取到學校較高的經費預算時,就會影響到其他科的

在組織中,當某一團體運用權力,取得其所需要的資源,就有可能影 響其他團體的需要或發展,例如:在技術型高中,學校常有不同的群科設 置,當某一科的科主任取到學校較高的經費預算時,就會影響到其他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