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第二節 冷戰後東北亞的地緣政治特點

一、競爭與合作主導東北亞地區政治局勢

短期內(5 至 10 年),美國(或美日同盟)仍將是主導東北亞安全與 穩定最重要的力量,但歷史情結及經貿層面強烈競爭的本質,使得美、日 親密關係的未來發展難以逆料;17中期(10 至 20 年)發展來看,在霸權衰 退與區域化運動制約下,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勢將逐漸減低,取而 代之是以「中日爭霸」為主要戲碼的政經發展。18

「中日爭霸」發展下,中、日兩個東北亞區域強國維護與確保自身國 家最大利益的最佳策略,近程目標是擁有地區事務的主導權外,日本的遠 程目標是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成為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是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以其日漸強大的綜合國力做為後盾,在「和 諧世界」新安全觀下,爭取地區事務主導權策略是可以合理預期的;另一 方面,日本值此有利達成「日本入常」的內外局勢下,地區事務主導權在 日本國家戰略排序中,應為最高順位。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是以基於能否安然度過危機的不安全感為出發 點;19其外交定律為:俄羅斯缺乏足以防衛入侵者的天然屏障,所以俄羅 斯的外交政策是在俄羅斯與潛在侵略者間建立緩衝區;其次,居住於緩衝 區內的人民對俄羅斯的忠誠明顯不足,致使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必須在經濟 發展與國家安全之間做選擇,無法二者兼顧。加入六方會談的最大意涵,

是俄羅斯於 1991 年民主化之後重新涉入東北亞乃至東亞事務的里程碑。東 北亞各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後,對能源競爭日趨白熱化,而此一地區除俄羅

17 Amos A. Jordan, , William J. Taylor, Jr., and Michael J. Mazar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5th ed.(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pp.360~390。

18 蔡東杰,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2007),頁 77。

19 Robert A. Pastor著,董更生譯,20 世紀之旅(A Century's Journey)(台北:聯經,2000), 第五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斯是能源輸出國外,中國、日本及南、北韓均是進口國。20因此,俄羅斯 操縱能源戰略,使中、日及南、北韓均成為俄羅斯在東北亞地區的伙伴,

發揮俄羅斯在區域事務影響力。

東北亞安全機制建構完成之前,爭奪東亞事務主導權將成為中、美、

日、俄等強權摩擦因子。東北亞安全機制之建立雖非短期內可以達成,但 希望保持東北亞局勢穩定及建立東北亞安全機制是各國的共識,連澳洲外 長唐納也強調「東北亞對澳洲的未來至關重要」。21

地區內各國在多邊體系的東北亞安全機制完成建構之前,多數東北亞 國家已建立旨在消除對抗、尋求合作、不針對第三者的新型雙邊關係。包括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中國、南韓 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中國、北韓傳統合作友好關係」、「日、俄相互信 任夥伴關係」、「日本、南韓二十一世紀新夥伴關係」、「兩韓和解合作關 係」,「美國、南韓綜合性和充滿活力的同盟關係」、「北韓、俄羅斯友好 合作關係」,以及 2007 年 3 月 13 日,澳洲總理霍華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在東京簽訂「澳、日安保協定」等。此外, 2004 年 7 月日本加盟「東南亞 友好合作條約」後,東協表示歡迎南韓加盟「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與 南韓簽訂「東協-南韓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在這些尋求對話與合作,以及 謀求共識與共贏的雙邊和多邊結盟進展下,為多邊合作及未來的東北亞安全 機制奠定了基礎。雙邊或多邊結盟將成為維持東北亞區域穩定與和平過渡期 趨勢。

二、東北亞民族主義情緒對區域安全形成威脅

中國綜合國力勁升,民眾渴望「中國崛起」;俄羅斯在普欽主政下國 力漸復,藉由重新涉入北韓事務並對中國及日本採行能源外交,有意恢復

20 侯紅育,「建立東北亞安全機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2006 年 4 月),http://www.idcpc.org.cn/globalview/zjlt/45.htm。

21 澳倡東北亞安全機制納入台海,大紀元,2007 年 6 月 7 日,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1oaudd61ae0j:www.epochtimes.com/b5/7/7/n17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在東北亞地區的存在,以維護國家利益;小泉首相祭拜靖國神社、修改歷 史教科書,和日本右翼勢力興起,日本政府有意藉此力量使早日恢復「正 常國家」;南韓經濟蓬勃發展,蔚然成風,促使南韓人民自傲感提升;北 韓採「戰爭邊緣」(Brinkmanship)22策略達到維繫政權及獲得經援目的。

普欽推行更具進取性的民族主義政策,獲得許多俄國人支持,因為他 們亟思湔雪前蘇聯共產帝國瓦解而產生的恥辱感。不少俄國人很想重振當 年蘇聯聲威,普欽對西方國家的強硬談話,讓他在部分俄國人心目中成為 英雄。例如,普欽公開警告美國,如果執意在波蘭及捷克部署飛彈及雷達 基地,威脅俄羅斯邊境安全的話,將導致新一波軍備競賽,而俄國政府亦 將西方企業投下重資的俄國能源產業收歸國有,並把美國的部分作為,批 為與納粹無異。這些舉動雖與西方國家交惡,但俄國想重返前蘇聯光輝歷 史及世界大國的企圖心,充分顯露無疑。

領土主權爭議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日本於 2005 年通過,將每 年 2 月 22 日訂為「竹島日」,以及施行日本主權於該島的行為,令南、北 韓人民極為憤慨,更讓南韓人民想起 1905 年日本奪走南韓統治權及 1910 年日本帝國併吞整個朝鮮半島及其獨立島嶼(包括獨島)的恥辱,亦促使 中國及南韓政府鼓動國內反日民族主義。俄羅斯日漸高漲的民族主義,使 普欽重新思考 1956 年所稱,先歸還北方四島其中二島主權予日本,其餘再 進一步討論的宣言;因覬覦俄羅斯豐沛油源,使得日本必須與俄羅斯維持 良好關係,另一方面,中、日自 2005 年起,先後舉行了八輪的談判,對東 海劃界問題仍未取得共識。

盧武鉉利用南韓民眾對美國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及北韓第二次 核武危機時,挑動廣泛的反美情緒而當選總統。盧武鉉持續運用民族主義 牌讓他在國內政治上獲益。布希(George W. Bush)第二任期受到伊拉克問題

22 Thomas C. Schelling著,趙華、高銘淞等譯,入世賽局—衝突的策略(台北:五南圖書,

2006),頁2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束縛之故,使得布希(George W. Bush)審慎留意南韓及日本對北韓更多合作 的承諾,然而由於南韓國內新民族主義及盧武鉉被反美情緒圍繞緣故,即 便南韓政府要求美軍駐留以形成北韓攻擊南韓時的絆腳石,保護南韓免受 北韓攻擊,美國卻仍無法將南韓爭取過來。23東北亞地區諸國國內民族主 義興起,各國領導者及政治人物為求自身與政黨利益,一再利用民族主義 情況未曾稍減,對地區安全情勢構成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