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分為四部份來探討相關文獻,分別是

(一)說故事的文獻:探討中以相關文獻討論關於故事的意義與起源。

(二)孩子說故事的文獻:探討中以 Susan Engel 的著作<孩子說的故事-了解 童年的敘事>一書,來討論為什麼孩子需要說故事?孩子的故事有著那些意 義和價值?

(三)故事寫作的文獻探討:以相關文獻討論故事寫作的策略與方法。

(四)電腦寫作的文獻探討。

一、說故事

Fraser(1999)指出,故事對人類智慧與情緒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8

台東大學林文寶在其論述故事的專書《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9說明在古代 尚未有文字之前,就有故事的口頭傳播,而這也是兒童文學的開始。「故事」是 兒童文學諸多文類中的主體,狹義的的故事即是一般所謂的寫實故事,內容上強 調寫實,而形式上則強調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

在洪曉菁的《說故事研究》論文中,對故事也曾提出以下的看法:

目前兒童文學界已獨立此一文類並稱為「兒童故事」。廣義的故事解釋則 是建立在「事件敘述」或「情節」的觀念上,具有完整的結構,包含主題、

角色、情節、背景、文體風格等要素。因此兒童文學中的童話、神話、寓 言、少年小說等都可以當作是「故事」。(頁13)

何承偉在《故事基本理論及其寫作技巧》一書中提到:

當人類的語言從實際的溝通與傳達進一步轉化為充滿幻想的故事時,神話 就產生了。原始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極為幼稚的。大自然中的種種變 化,諸如日升月落、風雨雷電、甚或人類的生老病死等,在在使他們迷惑、

驚奇、以至於恐懼。為了排除這種不安,原始人類迫切地渴望認識自然,

解釋自然。他們於是以自己為依據,想像自然界的一切也都和人類一樣有 生命、有意志,並且受到萬能天神的主宰。在這種「萬物有靈論」的思想

8Fraser, V. (1999). The importance of story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Today, 49(2),16-20。

9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P35

支配下,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被人格化以及神格化了。原始人類把這種認識 自然、征服自然的渴望化為生動的想像和具體的情節,並且講述出來。(頁 5~6)

英國知名作家兼小說理論家佛斯特認為,故事的產生,來自於人類原始的好 奇心。根據佛斯特(E. M. Foster, 1879-1970)的說法,原始的聽眾是一群腦袋昏 昏搖搖的野蠻人,圍著營火打哈欠,被大象和犀牛弄得精疲力盡,唯一能使他們 清醒的就是故事中的懸疑--下面又發生了什麼?所以佛斯特說:故事是原始即 有的,可回溯到文學的起源,閱讀尚未開始之時,所以它直接訴諸我們的原始本 能。10這個原始的本能,當指的是好奇心。

裴羅斯基(Anne Pellowski)認為原始人類說故事應當不只為了娛樂或好奇心 的滿足,並將說故事的起源歸納為以下六種:

1. 起源於人類自我娛樂的需求。

2. 滿足解釋週遭自然世界的需求。

3. 來自於宗教的需求,或為了解釋超自然。

4. 為了分享人類彼此間的經驗。

5. 透過音樂、語言來實踐對美、調和的需求。

6. 為了紀錄祖先的行誼或是源自期望祖先的事蹟於不朽。11

裴羅斯基為人類說故事的起源設想了許多種可能,除了娛樂需求的滿足之 外,說故事更有可能是為了滿足人類溝通、紀錄、解釋自然或超自然、甚至是人 類天生對美與藝術的追求。裴羅斯基對故事起源的說法部分地說明了神話的起 源,而神話正是目前人類文化遺產中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故事。

10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P23

11Anne Pelloskey,The World of storytelling,(New York:R.R.Bowker),1997,P10

二、孩子說故事

然而如要談到孩子說故事的論著,則一直要到近代才開始被人提及和重視。

要說起國內對於「孩子說故事」最重要的著作,則不得不提及發展心理學家Susan Engel的著作,由黃孟嬌小姐翻譯,國內譯作<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

這本書。

書中一開始就以Susan的一段話開啟了孩子說故事為什麼重要的原因:我們所 說的故事和我們聽過的故事,會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書中並提及孩子的世界裡充滿了故事,早在他們可以說自己的故事之前,就 已經從別人那裡聽過各式各樣的故事,如果你仔細聽並認真地看待這種語言,你 會對故事在孩子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感到訝異。他們還是嬰兒時,孩子豪無選擇地 成了聽眾,所以他們可以說是從嬰兒時期就已經被故事包圍,到了2.3歲,他們開 始在故事中加進自己的聲音。12故事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二層經驗,正因為人類同 時處於這兩個世界(行動和物件的世界以及故事的世界,他的經驗才顯得獨特)。

當孩子像成人一樣熟悉這種語言,他便可以悠遊於這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互相 影響,故事替他們組織對行動和物件的感知,而他們對行動和物件的感知,則替 故事提供訊息。13

由此得知,兒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聽故事並說故事,且說故事是他們認識 世界和連接世界一個很重要的方式。然而我們去了解孩子故事中的意義,又是為

12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23

13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26

了什麼呢?他們不同階段所說出的故事,又可以讓我們了解什麼呢?

Susan Engel在《孩子說的故事》中引用西方小說家佛斯特E.M.Forster的著作<

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中所說的話:

當我們把故事從比較崇高的表現方式中孤立出來,然後用鉗子夾出來,它 就像裸露的時間之蟲,蠕蠕而動,無窮無盡,長得既難看又無趣。(頁32)

孩子說的故事也是這樣,如果只在意情節或事件的順序,剝除故事的意義和 觀點,那不只會讓故事很無聊,也會讓它失去心理上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嘗試去 了解孩子說故事這個行為的深層意義,那將會是很特別的挑戰。我們必須去觀察 並了解這個過程,還有其中微妙的個人風格,因為這些是讓敘事有趣有力的首要 條件。14

孩子說的故事中的意義並不像我們在讀一些偉大的文學作品中所探求的,我 們在欣賞偉大作家的作品時,是在欣賞全人類共有的偉大藝術資產,他可以超越 我們心理所達不到或是渴望達成的境地。然而孩子說的故事,卻可以讓我們去了 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與內心世界,Susan Engel談到孩子說的故事中的意義也這麼提 及:

孩子和那些偉大的作家一樣,他們的故事在內容和形式之間有很重要的關 聯。他們有迫切想要傳達的想法,所以必須找出一種表達的形式。在成人的生活 中,我們經常以慣用的形式說出發生過的故事,很少為了別人或和別人一起編故 事,所以我們不太有機會能夠發掘出不同的說故事方式。15故事在孩子形成對自

14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39

15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89

己的了解和表現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孩子經常被視為是以行動而不是 以思考或反思為主的生物。我們會被他們吸引的原因,經常是因為他們似乎和成 人相反,缺乏自我意識,成人也許會假裝、做作或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但孩子 表現出來的就是他們原來的樣子。16

了解兒童說故事的內容,藉由他們所創作出來的故事內容與形式,等於是親 眼看著他們蓋著自己的房子一般。這個時候,兒童並不懂得蓋房子的方法或策 略,只能藉由自身對世界的認識與對外在事物的理解去建構自己的房子。即使不 像是我們所認為的房子,可能會有許多我們從來沒看過的屋子形狀、色彩、結構 等,和我們熟知蓋房子的方法所蓋出來的房子會有許多不同。但那都不重要,因 為我們從孩子所建構的故事中,得到是另一種更為深層的意義,如同高斯說的「每 一件作品都是個人告解的進階石」,每一個孩子說的故事都是他們自我建構的一 部份17,那才是研究者探討兒童故事內容最大的目的。

三、故事寫作

本研究是以多媒體軟體讓學生進行故事創作,與傳統的故事寫作與口說故事 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仍採用相關的故事寫作策略:

在紀淑琴的論文《「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

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影響之研究》中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皆喜歡故事性文體,不 論學生或指導者在故事性文體的討論中,皆在思考中投入認知及情緒的部分,而

16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230

17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P229

指導者也必須注意給學生明確的回饋及特殊的指導方法。18

在《電腦看圖故事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論文 中,對於兒童故事寫作的型式,歸納出下列的的幾個型式19

指導兒童寫作故事的方式有以下七種。前六種寫作方式旨在培養故事寫作 的能力,寫出的故事獨創性較少。第七種的自由創作故事,故事的內容和 型式則力求創新,是理想的故事教學應慢慢達到的教學方式:

1、聽寫故事:學生經由老師所講的故事當中,了解一般故事的架構、

敘寫技巧,因此不必為編寫故事情節、人物的選擇而煩惱。

2、看圖寫故事:學生從教師提供的數幅情節相連的圖畫中,運用其觀 察、分析與想像力,編寫充實的故事細節。看圖寫作的進行,圖片的呈 現有以下幾種方式:多幅連環圖(三至四幅)、少幅連環圖(二至三幅)、

單幅多景圖、單幅單景圖等。

看圖寫作是一種可依賴的媒介,透過圖片內容的觀察,學生可掌握寫作 的內容,減少構思的困難,增加段落的處理能力。

看圖寫作是一種可依賴的媒介,透過圖片內容的觀察,學生可掌握寫作 的內容,減少構思的困難,增加段落的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