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我思 / 15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我思 / 150"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我思

李幸玲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國立岡山高中教師

一、前言

教育,是國家進步的希望,更是提升國力的基礎。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 國與國之間的各項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的互動頻仍,資訊的快速變遷中,培育能 適應未來變動趨勢的人才乃是一大要務。102 年 12 月發布〈教育部人才培育白 皮書〉,作為10 年(103-112 年)人才培育藍圖,希望達成「培養優秀敬業的教 師」、「縮短學用的落差」、「強化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倍增學生未來的生產力」 等目標,實現「培育多元優質人才,共創幸福繁榮社會」之願景,並分「國民基 本教育(K-12)」、「技術職業教育」、「大學教育暨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3 大 主軸,擬定16 項推動策略與 39 項行動方案予以落實。可見,教師能否有重新思 考自己的專業角色,達成優秀敬業的教師,進而培育多元優質的人才乃是國家教 育發展的重要一環。 教師的角色在現今多變社會中,與以往相較之下,產生更為變動及挑戰的特 性,而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強調成為專家需要經驗的累積與事實的引導,才能如 同專家一樣來思考課程設計,並以跨界及跨領域的多元觀點融入社群的範疇。而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起源,皆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立基,進 而不斷演化的學習過程,此源自於教師成長的驅力(王瑞壎,2014)。有鑑於此, 教育部於2006 年起,補助學校試辦形成性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並於 2010 年起, 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LC) 制度,爾後,教育部於2014 年的優質化輔助方案中,將提升教師教學專業與深 化教師專業發展列為部定項目,其最終目標旨在全面提升辦學品質及促進卓越提 升,以服膺未來人才之需求。教師專業發展除了法源依據外,從「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計畫」到「教師專業支持系統」,並將評鑑計畫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實踐 方案」(黃琇屏,2017)。無論更改為何種名稱,最重要的目標皆是以教師專業發 展為目的。孫國華(2008)曾提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與國際教育計 畫機構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Planning,IIEP )於 2003 年共同發表的 促進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宣言中,即說明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要 素。

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概念

教育改革的推行須提升教師的專業,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乃是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並透過教育學者專

(2)

家對於評鑑規準、程序、工具的鑽研及立法機關的推行,才能激勵教師專業成長, 因此,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旨在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的專業熱忱與知識, 以提升教學成效的目的,持續的進行同儕專業互動、交流、合作及自我省察教學 的專業訓練(黃琇屏,2009)。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目的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教育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 中指出:教育專業係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 進學生學習成果。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為一種強調教師專業成長的形成性評鑑, 係為了讓教師了解自己教學之優缺點及原因,並從不斷的自我了解與省思中,獲 得專業成長及提升教學品質(教育部,2009)。由此可知,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的歷程中,教師不僅是「受評者」,而是「研究者」、「行動者」與「學習者」之 角色,藉由不斷的專業學習與成長,以促進教師專業知能的發展。 教師評鑑方式聚焦在教師自我評鑑與同儕評鑑(顏國樑,2003),自我評鑑 是教師評鑑中最普遍的方式,且就其教師運用評鑑工具,就自己的專業知識及表 現與信念上,搜集整理資料且進行反思。在同儕評鑑上主張以教師同儕為評鑑者, 透過教學觀察與回饋,就其教學表現與資料進行專業對話,進而彼此學習與支持 (張德銳,2008)。劉乙儀和張瑞村(2014)指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教師在自 我生涯階段,藉由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能主動且持續參與正式或非正式活動, 透過學習與更新的過程,改善、增進自我教學品質,促使教師自我實現,達成教 育目標的歷程。由此可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涵一是形成性評鑑,即在促進 專業發展;一是總結性評鑑,即在做績效管理,而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應以促 進專業發展為主才是其根本要義。

三、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

教育部(2009)在《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中定義「專業學習社群」 是一群專業工作者所組成的學習與成長團體,成員基於對專業的共同信念、願景 或目標,為促進服務對象的最大福祉或專業效能的極大化,而透過協同探究的方 式,致力於精進本身的專業素養,以持續達成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與卓越。因此, 於隔年進行中小學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補助,以利於推展社群計畫(教育部, 2009)。此外,教育部特別規劃並推行「精進教學計畫」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精進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教學品質要點」的方案中,鼓勵學校成立「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倡導學校以學習社群模式運作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會議,並於學習社 群運作中落實課堂實踐方案,以符合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提升課堂教學品質、促 進學生學習成效之目標(吳俊憲、蔡淑芬、吳錦惠,2015)。

(3)

專業學習社群是一個大理念(the big idea)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性,同時也是一種基礎建設或是共同生活的方式(孫志麟,2010)。「教師專業學 習社群」所指,在學校中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基於共同的信念、目標或願景, 為求專業成長,彼此相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所組成的學習 團體(吳清山、林天祐,2010)。孫志麟(2003)認為教師專業社群有下列層面: (1)共同的規範與價值;(2)注重教師專業成長;(3)平等對話的學習方式;(4)專業 知識的分享;(5)民主開放的文化;(6)協同合作。 張新仁、王瓊珠與馮莉雅(2009)主編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手冊」提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組織步驟如下:(1)結合困境相同/理念一致的夥 伴。(2)邀請願意分享不藏私的夥伴。(3)鼓勵教師自動自發組成社群。(4)推動小 而美的社群規模。(5)善用成功的漣漪效應。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關鍵:校 長的分享領導、行政支持、營造開放校園氛圍、個人意願、召集人的領導能力、 社群成員彼此支持。教育部從三大面向:(1)整合教師專業發展計畫與資源,(2) 師資培育大學與縣市、中小學夥伴協作,(3)提供不同階段教師自主專業發展多 元型式等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黃琇屏,2017)。以上研究可說明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的重要性,然而,在2020 年初春,全世界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嚴重 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不僅對於全球的各級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也在教育界的發展中產生巨大的改變,加速發展視訊媒體及平台的課程與教學方 式,網路學習社群(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的建立及發展乃應運而生, 教師的專業發展再度面臨考驗。

四、結語

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演變至「教師專業支持系統」,乃在於教師評鑑耗 時費力,需大量的時間及人力成本,評鑑者的專業能力能否與教學現場面臨的教 學實際狀況吻合?而對外部的評鑑可能流於形式,且評鑑結果可能無法直接協助 教學現場的改善諸多問題。時至今日,運用提升及鼓勵「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 設置,皆是實踐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也是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最值得關切的議 題,但由於無完整的實施方案,仍存在教師動能不足、對社群發展與經營無全盤 理解而各自發展等問題。在教師專業社群中,教師經由不同的精進學習方式並與 同儕間進行專業的對話,有效地提出教學策略,並提供將學習歷程化為思考的模 式,主動且積極地發展自我的專業生涯。在社群的共備與觀課的實施中,提升教 師的專業能力,透過教師引導並啟發學生的系統性思考,引發學生及老師建構屬 於自己的思考脈絡,進而持續性地教學改進。教師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並靈活 運用其思考的歷程,學生將不會只學到片段且無法連結的知識,而能逐漸形成自 己獨特、有系統的思考體系。教師對於自己的角色認知,除了是專業教學者的角 色外,同時也要兼顧輔導者及引導者的角色,期望透過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

(4)

無論是對於學科知識的進展或是對於事務的探究有強烈的好奇心,協助學生自主 學習以達最佳學習成效,學校也因應政策進行變革並促進學校發展,共同提升整 體的教育品質以達成培育優秀人才的積極目標。 參考文獻  王瑞壎(2014)。學校層級領導模式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執行影響調查 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14,125-167。  吳俊憲、蔡淑芬、吳錦惠(2015)。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再聚焦、續深化」 的精進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29-145。 吳清山、林天祐(2010)。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月刊,191,125-126。 孫國華(2008)。UNESCO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師友月刊,497,40-44。 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學報,16(1),229-252。 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教育行政雙月刊, 69,138-158。 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 教育部。  張德銳(2008)。認知教練及其在教育專業發展評鑑上的應用。初等教育學 刊,29,1-21。  張茂源、王昇泰、陳仕祥(2009)。教師評鑑的意涵與問題挑戰。學校行政 雙月刊,61,212-225。 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作者。  黃琇屏(2009)。中小學教師發展評鑑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 研究,89,71-88。  黃琇屏(2017)。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規劃與建議。台灣教育,706,50-51。

(5)

 劉乙儀、張瑞村(2014)。幼兒園教師評鑑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學校行 政雙月刊,91,118-137。  劉乙儀、張瑞村、范雨潔(2015)。臺灣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之困境與展望。 學校行政雙月刊,34,61-88。  顏國樑(2016)。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帶動教師專業成長的浪潮。師友月刊, 588,14-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合流(confluence)或混淆 :自我與環境的 分化,無法有清楚的知覺,導致內在經驗與外在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暨進階培訓中心 資料來源

主要整理者:嘉義縣梅山國小 邱文嵐校長 臺南市進學國小 葉秀娥主任 臺南市億載國小 蔡惠娟老師

預期 效益 (*紅字 為檢核 工具). 1-1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

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