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曉璿博士. 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 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周祐民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5 月.

(2) i.

(3) 謝辭 日子真的是過得飛快,一下子進入教專也即將屆滿兩年,從當初懵懵懂懂的 小小碩一,到如今論文完稿準備要畢業,一路走來受到許多人的幫助,要感謝的 人真的很多,但絕不能用「那就謝天吧!」帶過,或許會有遺漏,但您曾經的幫 助我一定是點滴在心頭。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王曉璿老師從論文選題開始,就給予了我相當大的自由, 也總是在我身陷文獻整理的迷宮時指引我一條正確的道路,讓我的論文研究最終 有了小小的成果。 感謝,我的校內外口委榮華老師以及延平老師,一位鉅細靡遺地幫我修正論 文當中的謬誤,一位大刀闊斧地讓我的研究更切中核心,少走了很多彎路。 感謝,我的家人們在我就學的這兩年,擔當了我相當重要的後盾,容忍我有 時的任性和脾氣,讓我可以無憂無慮的全身心去面對學校的課業和論文撰寫。 感謝,教專的行政助理們以及我的實地研究學校,幫忙我克服了許多軟體、 硬體上的困難,讓我的論文研究能夠順利進行並完成。 感謝,教專 102 級的同學,幫忙了許多生活上的大小事,尤其是進義、蕙瑜 以及鈺婷,在我論文的統計資料整理後期給予了相當多的建議;還有七匹狼的兄 弟們,也讓我在撰寫論文的夜晚不孤單,彼此加油打氣。 在這謝辭的最後我想說,論文的結束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能遇到這麼 多善緣來相助真是我的福氣,未來期許自己也能常懷感恩的心,幫助更多的人以 及學生。. iv.

(4) 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提升學生之簡報軟體學習成 效,並嘗試以行動研究教學法,研究對象為 25 名國小五年級學生,實地研究過 程中將所蒐集各種量化資料,以敘述性統計、相依樣本 t 檢定及 Pearson 積差相 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並輔以觀察記錄、訪談及研究日誌等質性資 料,進行歸納與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藉由建置學習歷程檔案融入電腦教學的課程方案,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 過程,並藉由觀摩其他同學的作品,提升良性的學習互動。 二、運用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提升學生的基本資訊能力。 三、運用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提升學生的簡報軟體學習成效。 四、教師在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教學的行動歷程中,透過自我 省思與修正,可促進自我在資訊領域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電腦課程、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 I.

(5) Using e-portfolio to enhanc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in computer cours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imed to set up an e-learning portfolio as a facilitating tool for 5th grade students in their learning computer courses. An action research was used in the study.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25 5th grade stud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study,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aired-sample T-test, and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The qualitative data which included observational record, interview and research diarie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s: 1. Teachers can record the procedure of students' learning by setting the learning protfolio into the computer teaching program. Besides, students can also be prompted to interact positively between each other by observing their fellow students' works. 2. Using e-learning portfolio coul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 Using e-learning portfolio coul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in Impress presentation. 4. Using e-learning portfolio in action research, the teacher could help in his reflection and self correction on their teaching, and gain the professional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Keywords :computer course, e-learning portfolio, learning efficiency II.

(6) 目. 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 III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電腦課程學習成效 .............................................................................. 9 第二節 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 ........................................................................ 15 第三節 學習歷程檔案在教學上之運用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31 第二節 研究者、研究諍友、研究情境與對象 ............................................ 34 III.

(7)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教學設計 ........................................................................ 3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4 第五節 研究倫理 ............................................................................................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9 第一節 實施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的檢討與修正 ............................................ 49 第二節 國小學生的基本資訊能力分析 ........................................................ 58 第三節 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簡報軟體的成效討論 .................................... 61 第四節 研究結果討論 .................................................................................... 67 第五節 研究者的專業成長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5 第一節 結論 .................................................................................................... 75 第二節 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81 附錄 ................................................... 91 附錄一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前測) .................................................... 91 附錄二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後測) .................................................... 93 附錄三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量表 .................................................................... 95 附錄四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專家效度整理 .......................................... 101 附錄五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 .................................................................. 105 IV.

(8) 附錄六 研究者觀察記錄表 .......................................................................... 107 附錄七 研究日誌 .......................................................................................... 108 附錄八 第一階段課程回饋單 ...................................................................... 109 附錄九 第二階段課程回饋單 ...................................................................... 110 附錄十 訪談大綱 .......................................................................................... 111 附錄十一 教學活動設計 .............................................................................. 113 附錄十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 .......................................................................... 120. V.

(9) 表. 次. 表 2-1 各縣市簡報製作評分標準 ...................................... 13 表 3-1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與國小學生資訊核心能力對應題項表 ........ 39 表 3-2 教學計劃大綱 ................................................ 42 表 3-3 資料來源與蒐集的代碼 ........................................ 45 表 4-1 第一階段的觀察記錄統計表 .................................... 51 表 4-2 Moodle 登入帳號密碼格式範例.................................. 52 表 4-3 第一階段課程回饋單之結果統計表 .............................. 56 表 4-4 第二階段課程回饋單之結果統計表 .............................. 57 表 4-5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前後測錯題比較 .......................... 59 表 4-6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前後測 t 檢定結果 ........................ 61 表 4-7 各單元教學目標得分人數比例 .................................. 63 表 4-8 簡報學習成效評量分數統計 .................................... 64 表 4-9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量表與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的相關係數 ........ 64 表 4-10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與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的相關係數 ....... 65 表 4-11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之題目類型 ............................. 66 表 4-12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答題結果統計 ........................... 67. VI.

(10) 圖. 次. 圖 1-1 臺灣家戶電腦普及率 ........................................... 1 圖 3-1 研究流程 .................................................... 32 圖 3-2 Moodle 教學平臺首頁.......................................... 36 圖 3-3 學習歷程檔案模組區塊 ........................................ 37 圖 3-4 學習歷程檔案模組首頁 ........................................ 37 圖 3-5 部落格分享功能頁面 .......................................... 38 圖 4-1 Moodle 帳號密碼規定.......................................... 52 圖 4-2 歷程檔案模組評論功能 ........................................ 53 圖 4-3 網站部落格評論功能 .......................................... 54 圖 4-4 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前後測次數分配圖 ........................ 60 圖 4-5 簡報學習成效量表評分範例 .................................... 62. VII.

(11) 第一章緒論 本章主要針對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動機及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並對本研 究相關的名詞作解釋與界定,再提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經濟水準也普遍提升,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 策進會(2013)所統計的「2012 年我國家庭寬頻現況與需求調查」可以發現, 臺灣家戶連網率為 83.2%,而臺灣有 86.5%的家庭至少擁有 1 台電腦,在在顯示 著資訊科技對於國人的影響日益提升(見圖 1-1)。. 圖 1-1 臺灣家戶電腦普及率 正因電腦的普及率提升,於 2001 年開始施行的九年一貫課程,也將資訊教 育納入國小的學校課程之中。在資訊化的世代中,國家競爭力的指標會反映在公 民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否提升,也就因為如此,世界各國對於資訊科技在經濟、 社會和教育變遷上所扮演的角色,皆投入了高度的關切(Kozma, 2008) ,對於資 訊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在這樣的潮流下,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七 大重大議題之一,教育部也訂出了「資訊教育議題」所應該培養的資訊核心能力: 1.

(12) 「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 「資訊科技的使用」 、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 「網際網路 的認識與應用」、與「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教育部,2011)。而隨著資 訊設備的普及,電腦及網路的硬體與軟體大量佈建,網路上提供的學習資源已相 當豐富,國民小學提供了電腦基礎教育的學習機會。若能提供好的電腦基礎教育, 便能使國小學童皆有能力與機會,藉由電腦及網際網路進行學習。隨著接觸電腦 的機會增加,而且多數的電腦提供連結上網,學生接觸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資料、 訊息,故學生不光只是要學會如何使用電腦,更需要學習如何才能正確的蒐集、 過濾及統整所得到的資訊,並經過個人的組織、消化,重整為個人的知識與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想要讓每個學生擁有一份自己專屬的學習歷程檔 案,是相當耗費心力,而且不容易達成的,紙本的紀錄也因為占空間、保存不易 等原因,常常過了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就會被清理回收,想要保留學生從學習之 初到結束的種種過程著實困難;所幸,在資訊融入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的流行與 普及下,電子化的學習歷程檔案運用也應運而生,不同於早期紙本式的紀錄方式, 透過網路,電子化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讓學習者便於紀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快速 地編輯與搜尋其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外,學習者間想要分享彼此的檔案資料也更加 地便利(張基成、吳炳宏,2011)。 電子化的學習歷程檔案除了帶來上述的利多之外,學習歷程檔案更重要的關 鍵元素在於,學習者可以透過在個別作品中的反思,和對於歷程檔案所要訴說的 故事進行全面反省。換言之,電子歷程檔案的實際價值是記載於其中的反思和學 習,而不僅僅是工作成果的收集(Barrett, 2009) 。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有目的 地蒐集學生的作品,展現在一個或多個領域中,可以成為一種另類評量 (Alternative Assessment)的形式,並作為建立和評量多元智慧的工具。評量的 方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架構下日趨多元,諸如檔案評量、真實性評量、動態評 量…等,學生的學習成效檢視,不論在何種科目,都是每位授課教師在教學活動 上必定會進行的一項任務。與數學、國語等主科一樣,電腦教師一樣必須對學生 2.

(13) 進行評量,而在國小電腦課的學習成效表現上,和主科一樣,普遍存在著資訊能 力的落差。造成這種資訊能力落差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教育程度、年齡、性別、 族群、地理環境、或家庭收入等因素(李月碧、何榮桂,2011),而國小學生這 種狀況,或許也會造成學生在電腦課學習簡報軟體產生學習能力的落差,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一。 相較於紙本式的學習歷程檔案,電子化的學習歷程檔案對於資訊的儲存和保 管有更佳的便利性(Bekri, 2015) ,而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對教師與學生而言, 透過電子化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很快速地瞭解到學習狀況的變化。教師藉由數位 學習平臺進行授課,學生完成作業任務,在平臺內所留下的學習歷程與作業的成 果,在無形中慢慢地就會成為一種知識的積累,學習者可在平臺中瀏覽先前學習 過程中留下的紀錄,吸取先前的過程與經驗,快速地檢視自己所學是否有所不足, 也可以觀摩其他完成程度較高或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儕,透過學習歷程檔案達到自 省與知識的共享,為學習加值(吳千卉,2010)。透過一個電子化的網路學習平 臺,學習歷程檔案所營造的學習環境,可以有「知識管理」 、 「多元與建構學習的 評量」 , 「自我反思」與「建立學習社群」等功能,經由這四種功能,可以幫助學 生提高學習效能,更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林奇賢、黃耿鐘,2007)。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運用個人學習歷程檔案於電腦課的教學之中,或許是一關鍵 解決學生學習成效參差不齊的方案,故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電腦課程的規劃上,依據教育部(2011)所訂定的資訊教育能力指標,簡 報軟體的教學是安排在第三階段(五至六年級),在學習內容的說明中提及,教 師應教導學生應用簡報軟體製作專題簡報,並能展示專題內容。進入高年級的學 生,心智發展逐漸成熟,透過專題簡報的製作,恰好可以練習表達自我想法。正 因如此,簡報軟體是目前研究者在國小任教過程中電腦課程必學的軟體之一,通 常皆安排在五年級上學期,在該學期中會進行每週一次的教學活動。課本通常包 含六至八個單元,每單元進行二至三週。每個單元結束,學生須完成作品,儲存 3.

(14) 於電腦教室的網路硬碟中,由老師評閱作品。在單元結束後,會利用螢幕廣播的 方式進行作品欣賞與分析,讓同學們互相觀摩比較,激發不同的想法。 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研究者也發現,學生們在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 似乎很難加以評估,若教師能透過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轉換傳統的講述 教學模式,或許能夠建立一種適合電腦教師運用的上課模式,此為本研究的動機 之三。 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電腦課程中, 進行簡報軟體之教學,讓學生可以透過雙向的、互動的 Moodle 平臺做學習,以 提升其學習成效,也期能藉由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解決電腦課程評估學生學習歷 程不易的困擾。.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討研究者在電腦課實施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的過程中,所做的檢討與 修正。 (二)分析國小學生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簡報軟體對其 基本資訊能力的成效。 (三)瞭解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 (四)增進研究者在資訊領域教學的專業成長。. 4.

(15)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來探討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之成效, 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者在電腦課實施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所做的檢討與修正為何? 二、國小學生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簡報軟體對其基本資 訊能力的成效為何? 三、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學習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為何? 四、研究者在資訊領域教學中所獲得的專業成長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電腦課程 在國小階段,電腦課程是屬於重大議題之一的「資訊教育議題」範圍,其課 程目標旨在讓學生獲得對於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能力、資訊科技的使用能力、資 料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能力、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 能力等,為求涵蓋這些能力,本研究的電腦課程聚焦於簡報軟體教學的範疇。簡 報軟體教學指的是利用 OpenOffice.org 所出品的文書處理軟體中之 Impress 自由 簡報軟體,配合研究者的自編教材與教學進度進行教學。. 二、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是以學生為主體,自發並有計畫地收集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資 料和反省記錄,藉此呈現其學習歷程,是一種兼具過程和結果的方式(柳雅梅, 2002;吳慧珉,2010) 。本研究所指之學習歷程檔案,為學生以 Moodle 外掛「Exabis e-portfolio block 學習歷程檔案模組」作為平臺,輔以「部落格」評論功能所建置. 5.

(16) 的電子歷程檔案。. 三、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泛指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活動進行一個階段後,透過紙筆測驗、作 品的評量或口試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的評量,以瞭解學生習得的成果。本研究所 稱學習成效如下: 學生在研究者自編「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上的得分,分數越高表示簡報 軟體的學習成效愈高。評量係以本研究所界定之教學目標為依據進行編擬。.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如下: (一)研究對象範圍 本研究對象是陽光國小(化名)五年甲班全班學童,該班學生有男生 13 人, 女生 14 人,共 27 人,扣除因社團活動無法參與本次研究的學生,共有 25 人。 研究者於該班進行資訊領域相關的實地研究,因而在領域內進行運用學習歷程檔 案的簡報軟體教學。 (二)研究內容範圍 本研究內容主要是探討實施學習歷程檔案以提升國小學童電腦課程簡報軟 體教學之學習成效,及實施教學時所面臨的困難與因應策略,以及教師的專業成 長。. 6.

(17)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限制:. (一)教學的限制 由於本次行動研究施行教學的時間為早自修,為避免打擾班級導師處理班級 事務以及影響研究對象第一節正課的上課時間,授課時間非一般電腦課正常上課 時間 40 分鐘,平均大約僅有 30 分鐘左右。另因遭逢實地研究學校教室修繕與期 中考試,在 10/23 進行第一次授課之後,停宕至 11/13 才接續後續的教學研究。. (二)研究內容的限制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方法極多,本研究是透過 Moodle 網站建置學習歷程檔 案,並運用至簡報軟體的學習上。因此本研究單就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簡報軟體 的學習成效的提升做探討,無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電腦軟體的教學上。 另外,為求研究的客觀性,將採取多元的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觀察、簡報軟 體學習成效量表、學生的個別訪談、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日誌及研究進行中的相關 文件分析,希望透過多種資料的整合,以獲得較為客觀的看法。. 7.

(18)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電腦課程學習成效的意涵與學習歷程檔案的相關文獻,並分析 國內的相關研究,以作為學習歷程檔案在電腦課程上實施的依據。共分三節,第 一節為電腦課程學習成效;第二節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第三節為學習歷程檔 案運用在教學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電腦課程學習成效 一、電腦課程的緣起 早期台灣的國小課程標準中,在科目的編制中,並沒有明訂出「電腦」這一 科目,在國民小學課程部分,教育部於 1975 年及 1993 年所公布實施之課程標準 中,並未將電腦課程列入,電腦課程通常都是由各縣市自行訂定或由各學校自行 規劃實施(何榮桂,2002)。也因為國小部分並沒有正式的電腦課程,各縣市的 學校多以社團活動的方式來實施(徐瑞奎,2004)。 這種明明有實際教學活動,卻無課程標準依據的窘境,到了 2000 年有了重 大的轉變。教育部(2000)在當年公布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並自 2001 年起開始實施,依據綱要的規定,電腦課程在國小階段是屬於重大議 題之一的「資訊教育議題」 。雖非七大課程領域,但綱要中也明定: 「資訊課程應 安排在三至七學年,三到六學年每學年建議上課節數為 16 節,第七學年則建議 40 節的學習時間;除融入於各學習領域中實施外,並得視內容性質,集中於適 當學習領域或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教學。」相對於語文、數學等七大課程領域來 說,資訊教育雖然不屬於單獨的領域,但除了應安排授課節數外,更要透過資訊 融入的方式,配合各大領域進行教學。. 9.

(20) 二、電腦課程賦予學生的知識 不論在任何領域,學習的目標便是獲取知識,一般來說,知識的表徵有兩種 呈現方法(Gagne, Yekovich, Yekovich, 1993;岳修平譯,1998),分別是敘述性 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吳昭容、 徐千惠(2010)曾整理表示,敘述性知識意指知道為何如此(knowing why) ,能 把有意義的事實聯繫起來;程序性知識則是指知道如何做(knowing how-to) ,是 問題解決時一系列的行動,也被稱做算則(algorithm)。 對於電腦課程可學習到的知識而言,敘述性知識的例子大多指視窗應用程式 的介紹或說明等;而程序性知識則是各種操作方法的使用,例如開啟檔案步驟、 插入圖片等等(潘淑靜,2006)。由此可知,在電腦課程的知識學習上,敘述性 知識與其他學科較為類似,多屬記憶性,而程序性知識則是關於如何做某事或關 於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繫的知識,也是技能或行為程序學習的基礎(陳烜之, 2007)。 電腦軟體應用技能的學習,屬於心理動作技能領域。教師在教授程序性知識 時,應將教學目標之連續動作拆解為數個獨立動作,提供學習者模仿及嘗試錯誤 的機會,再藉由多次的反覆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與學習遷移(徐淑芬,2010)。 正因為程序性知識的習得相當緩慢,須不斷的練習與經驗的累積才會加強程序性 知識的習得;若是可以透過觀摩同儕的作品與分享彼此的經驗,進行合作式的程 序性知識建構,將會加速程序性知識的習得(潘淑靜,2006)。. 三、電腦課程賦予學生的能力 能力和知識是密切聯繫著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發 展的,離開了學習和訓練,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發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識又必須 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識的內在條件和可能性。不管是 90 暫綱、 92 課綱或是 97 課綱,透過資訊教育的推行,教育部(2011)訂出了資訊教育應 10.

(21) 賦予學生的核心能力,也針對這樣的取向訂定了課程目標、各階段的教學重點以 及能力指標,分別詳述如下。 在核心能力上,國小學生透過資訊教育應該可得到,對於資訊科技概念的認 知能力、資訊科技的使用能力、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 能力、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 在課程目標上,必須引導學生透過學習資訊與網路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並可藉由資料的搜尋、處理和分析,增進其邏輯思考以及 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並且教導學生認識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等相關常識,進而培 養其使用資訊科技的正確態度,提升其人文關懷與主動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重點上,資訊教育的第三階段也明確指出,國小五、六年級,重點在 於讓學生進行「創作分享」,透過接觸電腦多媒體設備、學習簡報軟體的使用、 進行簡單的影音編輯、認識網路環境與資料的安全防護及資訊倫理的提升等。 在能力指標的設定上,對於五年級的學生,教學的設計必須要符合以下 12 項指標(教育部,2011): 1、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讓學生瞭解電腦病毒的種類、帶來的影響與防治 的方法。 2、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教導學生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包括記 憶體、中央處理器、硬碟、排線、主機板等,以及基本周邊設備,包括影音裝置、 印表機、喇叭、燒錄機等裝置。 3、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教導學生利用掃瞄器、數位相機、錄音 筆、視訊攝影機及麥克風等工具蒐集視訊資料進行編輯。 4、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教導學生應用簡報軟體製作專題簡報, 並能展示專題內容。. 11.

(22) 5、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教導學生運用網路資源,解決日常生活及課 業上的問題。 6、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教導學生瞭解網路的基本原理、傳 輸方式及其基本功能。例如有線網路環境與無線網路環境的基本傳輸概念及網路 環境的基本設定功能。 7、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教導學生遵守學校訂定的區域網路使用 規範及其相關法令。 8、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教導學生利用搜尋技 巧(關鍵字查詢、布林邏輯等)有效地搜尋合適的標的資料。 9、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教導學生瞭解資訊倫理的重要性,並培養尊重他 人,遵守網路上應有的禮儀。 10、認識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教導學生認識智慧財產權、個人資料保護法 之基本概念及保護隱私權的重要性。 11、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教導學生瞭解引述其他網頁及網站資料 時,正確引述的方式。 12、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教導學生瞭解運用他人網頁及網站資料 時,合理使用的範圍及原則。 由上述的指標可以瞭解,透過資訊教育,學生所需的能力十分多元,而可應 用於教學上的軟體更是五花八門,諸如文書處理軟體(Microsoft Word、Microsoft PowerPoint、Microsoft Excel…等) 、影像處理軟體(PhotoImpact、非常好色、光 影魔術手…等)。而對於五年級學童而言,差不多到達形式運思期,已具備有一 般成人的腦力,所不足的部分,僅僅只是在生活上的歷練經驗,以及在社會中的 相處(張春興,2013)。透過簡報軟體的製作,學生可將所學以多媒體的型態呈 現出來,達成知識的建構與探索。在知識的建構方面,學生在做簡報設計前,必 12.

(23) 須先徹底理解新知識,然後重整知識與做成摘要,最後整理成簡報並報告。在知 識的探索方面,學生想要完成簡報設計,必須上網搜尋並整理資料才能使簡報更 為豐富(張國恩,2001;陳專塗,2003;簡秋蘭、張瀝分,2011)。在各縣市所 舉辦的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競賽實施計畫中,針對簡報製作的評分也提出了相關 標準,由北、中、南、東各區域擇一縣市整理如下表: 表 2-1 各縣市簡報製作評分標準 縣市. 評分標準. 桃園縣 型式、大綱、構思 30%;內容正確性及修辭 20%;版面、背景及美 工 20%;口頭報告 30% 台中市 資料結構 35%、內容 25%、手法創意 5%、色彩美觀 5%、版面安 排設計 25%、創用 CC 運用 5%。 嘉義縣 簡報內容 30%(含創意內容)、表達能力(含創意表達)30%、團隊 合作(含簡報學生自製)20%、製作技巧 10% 台東縣 表達能力(含創意表達)35%、簡報內容 35%(含創意內容)、製作 技巧(含採用自由軟體)30% 從歷年來各縣市舉辦的簡報軟體競賽所頒布的評分標準可以瞭解到,學生在 進行簡報軟體操作時,本身需要具備相當多元的能力,諸如簡報內容豐富程度、 版面設計與美工、簡報製作技巧等。而這些能力正好與教育部所訂定國小學生在 資訊領域應具備的五大基本能力(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能力、資訊科技的使用能 力、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能力、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能力、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 的統整能力)相呼應。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簡報軟體的學習,其所涵蓋的能力範 疇頗為全面,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想要完成一個完整的簡報發表,需要多方能力的 配合才可以達成。在強調五育並重、多元發展的今時今日,學生之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y)不該再侷限於基本學科能力,諸如數理、閱讀、科學等能力,而應 該由「自我發展」 、 「人際互動」以及「問題解決」等能力的引導來做教學(鄭義 勳,2012)。教師透過簡報軟體的教學,應可幫助五年級學童獲得教育部在資訊 領域所規劃的各種能力,並發展更多元的能力。. 13.

(24) 四、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 瞭解電腦課程可賦予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並整理各縣市在簡報製作競賽所訂 定出來的評分標準後可以知道,簡報軟體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是複雜且多元的, 而衡量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學習成效,在教學品質的評估中,學 習成效也是最主要的項目之一,可能會受到學習者的學習型態、周遭環境、課程 本身的設計、教師的教學品質等因素影響(張春興,2013)。林姿利(2007)定 義學習成效係指,當學習活動告一段落,透過各種形式的評量對學習者施測,由 評量的結果瞭解學習者學習內容的習得情形。嚴文廷(2008)認為學習成效不易 界定其定義,它有可能是一份成就測驗的分數或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可能是某些 行為上的改變。總結來說,學習成效泛指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活動進行一個階段 後,透過紙筆測驗、作品的評量或口試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的評量,以瞭解學生 習得的成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育方式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既要擔任授課者的角色, 也必須評估學生的表現,在這樣的雙重角色下,學生只能被動、消極的接受教師 傳授的內容,並在學習階段結束後接受測驗,教師也只能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去評 估其學習的狀況,卻無法看見他們在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狀況,以致無法真正瞭 解學習者完整的學習情形(Yueh, 1997)。在 Yastibas(2015)的研究中也指出, 即使是英語,單純的紙筆測驗也無法全面的測驗出學生的學習表現。而電腦課程 作為數位學習的一環,在課程教學上,學生以實際操作的比例較高,較難使用像 語文領域或數學領域的紙本測驗卷來評估其學習成效,尤其本研究的電腦課程, 乃聚焦於簡報軟體的學習,其不僅僅涉及電腦軟體技術層面之製作,如何結合口 頭報告技巧及多媒體檔案之交互運用,使版面更加美觀,都是簡報軟體教學時,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練習的。. 14.

(25) 簡報軟體的學習面向十分廣泛,在每週授課進度不斷更新的狀態下,對於進 度落後的學生而言,很容易就會因為追趕進度而產生力不從心的感覺。Philippa (2006)曾提出,電子歷程檔案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圖像,作為學習的 證據,展現學習所得。Yueh(1997)曾提出學習歷程檔案確實能增進學習者整體 學習之效果;岳修平、王郁青(2000)則認為透過學習歷程檔案的運用,可以幫 助教師改善其教學評量方法。在張嘉純(2009)的研究中發現,實施學習歷程檔 案評量之後,學生普遍肯定此種評量方式,認為有助於其回顧個人的學習歷程。 Barbera(2009)也發現,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數位化,同儕與教師給予的回饋, 可激勵學習者自我改善,進而提升學習成效。Chen(2010)的研究則指出,學 習者藉由觀摩他人的學習歷程檔案,會產生比較心理,進而透過後設思考改善自 己的學習情況。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施行,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成長留 下記錄,再輔以反思訓練,讓學生發展自主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歷程檔案的 運用,在學習成效的評量上也具有不錯的效果(Kariman & Moafi, 2011)。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電子歷程檔案透過數位學習平臺,運用在電腦課程的學 習中,對於學習成效將可造成關鍵之影響(Khan,1998;林燕珍,何榮桂,2011)。 尤其簡報軟體所學習的面向十分廣泛,而且較多為程序性知識,故在電腦課程的 簡報軟體教學上,教師若能指導學生利用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應可協助學生記錄 自己的學習狀態,透過不斷地修正,提升電腦課中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 第二節 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 欲結合學習歷程檔案輔助國小電腦課程中的簡報軟體學習,必須瞭解學習歷 程檔案的相關內涵,故本節將討論學習歷程檔案的源起、定義、種類、如何規劃 與實施、功能與限制以及使用的平臺,分述如下。. 15.

(26) 一、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 (一)學習歷程檔案的源起與定義 在 1980 年代,歷程檔案(portfolio)於藝術領域興起,到 1990 年代被廣泛 運用在學校各領域的評量,名稱也逐漸擴大為學習歷程檔案(learning portfolio) (賴羿蓉,2004)。發展至今,其種類越趨多樣化,它被視為是教學的方法,同 時也是評量的工具,其核心概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真實的呈現學生的學習過程, 以及認知、情意和技能等三方面的學習成果(周新富,2009)。學習歷程檔案是 有目的、有組織地蒐集學習者在學習時期的學習過程,或將學習成果相關資料進 行彙整(張基成、童宜慧,2000) 。學習成果的相關資料可包括(Schaffer, Nelson, & Litt, 2005): 1、可展現專業能力的成品。 2、連結理論、知識與實務的反思。 3、專業成長的自我檢視 4、展現組織力、學術能力及創造力。 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建構,可讓學習者依循學習目標,系統化地蒐集並組織 其達到學習成效的多種證據,並提出自我評量的標準,用以評估其自身的努力、 進步的過程及成就等(Tierney et al., 1991)。 在這樣的淵源下,Paulson et al.(1991)曾對學習歷程檔案提出定義: 「有目 的性地收集可展現學習者在一個或多個領域中的努力、進步以及成就等作品。在 收集的過程,強調必須由學習者自己參與並選擇內容,透過選取與建立評估標準 的過程,提供學習者進行自我反思」。盧雪梅(2001)進一步指出,學習歷程檔 案收集的作品類型,可以是文字的書面資料,也可以是聲音或影像,甚至包含程 式碼和圖畫等不同形式,視其應用的領域課程需要而定。 16.

(27) 也有學者認為,學習歷程檔案係指採用數位化的方式,有目標性地蒐集並呈 現學生的學習經過、心得、作品、學習狀況以及個人反省等證據(Lougheed, Bogyo, Brokenshire, & Kumar, 2005)。換言之,學習歷程檔案是以學生為主體,自發並 有計畫地收集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資料和反省記錄,藉此呈現其學習歷程,是一 種兼具過程和結果的方式(柳雅梅,2002;吳慧珉,2010)。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可發現,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建構, 學生透過系統性、有目的地主動蒐集自己的作品,進而審視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學 習狀況。其形成學習歷程檔案的方式與產出的種類十分多元,正符合了現今教育 界所推廣的多元評量的概念。. (二)學習歷程檔案的種類 由傳統的紙本記錄到如今的網路化、電子化呈現,學習歷程檔案的種類包含 許多不同形式的表現和作品,如寫作、相片、音樂、錄影等各種類型。針對學習 歷程檔案種類的分法也有多種不同的看法,Danielson & Abrutyn(1997)(鄭英 耀、蔡珮玲譯)將學習歷程檔案分為展示檔案、工作(文件)檔案、評量檔案三 種,分述如下。 1、工作(文件)檔案(或過程檔案) :屬於暫時存放的作品,著重於呈現學 習者在學習歷程的進步與努力,並做觀察和記錄,提供學習者查看並回顧。經由 反省作品的品質,透過不斷地修正,使學習者自我學習與思考的能力更加提升, 直到作品被移轉為評量檔案或展覽檔案。 2、展示檔案(成果檔案) :學習者從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成果,挑選最具代表 性的作品,以此做為各階段總結呈現,如月考、學期末、整學年學習代表作。教 師與學習者可決定展示主題是要單主題、多主題,或是系列性的核心主題。藉由 展示檔案,學習者個人獨特的本質得以被發掘。. 17.

(28) 3、評量檔案:乃經過長期的收集,用以代表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習得的技 能與其成長過程,可有效預知學習者未來表現,做為評量學習者升學、就業用途 的結果判斷。實施之前需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及評量標準,再要求學習者就學習 內涵及標準著手製作。 Henderson(1995)則依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和使用目的分為五種類型: 1、展示檔案(showcase portfolio):學生自行挑選作品呈現,目的通常偏重 慶祝和分享成就性質,而非做為成績評定之用。 2、紀錄檔案(documentation portfolio) :老師和學生一起選擇在特定技能或 學習領域的代表作品,以時間軸的方式觀察學生的進步情形。 3、評鑑檔案(evaluation portfolio) :檔案內容的設計係依據教學目標而定, 學生必須依據規定內容製作,通常運用於學習成果的評定和較大規模的評量上, 如學校績效評估、課程與教學的評鑑。 4、歷程檔案(process portfolio) :將活動單元或專題研究完整呈現,目的在 記錄學習歷程的努力、進步和成就,或做為學習診斷之用。 5、綜合檔案(composite portfolio) :兼具上述各種檔案類型的特點,可較為 彈性地運用在實務上,但也因其包含多種使用目的,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 神。 Takemata, Nakamura, Minamide, & Wakayama(2014;2015)的研究也指出, 「展示檔案」的使用,確實可提供學生在學習上的支持,進而解決問題導向式的 課程活動。 Shores & Grace(1998)則將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分成三種類別: 1、私人的學習歷程檔案(The Private Portfolio):學習者的個人基本資料, 如姓名、學號、電話、電子信箱等;或歷史的學習紀錄,如歷年成績。. 18.

(29) 2、學習中的學習歷程檔案(The Learning Portfolio):指學習者學習過程中 的記錄,是最豐富也是最重要的。例如:正在修習中的課程資料、試卷、作業、 作品、筆記、會議記錄等資料檔案。 3、前行學習歷程檔案(the pass-along Portfolio):將前述兩種學習歷程檔案 做綜整,以作為到下一個學習階段的私人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檔案的類型十分多樣化,總括來說,若以學生學習的時間軸來畫分, 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學習前的準備」 、 「學習過程的記錄與展示」 、 「學習結束後的 整理與評量」三類。本研究便整理前述學者之研究結果導入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學生於電腦課學習簡報軟體前、中、後的學習過程,以及各單元的作品和最後的 專題成果,記錄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所做的努力與進步,並提供教師進行學習成效 的評量。. (三)學習歷程檔案的規劃與實施 學習歷程檔案的建構十分複雜,多數教師將學習歷程檔案用於展示學生學習 過程與作業內容,藉此觀察個別學生的進步情形,使教師與學生能參與評估過程, 透過形成性評量瞭解學習者在該項目的表現情形,以整合學習目標與評估學習成 效(Barrett, 1996) 。通常一個學習歷程檔案可包含:學習者個人目標的設定;學 習者所挑選的優秀作品;學習者自我反省與學習心得;教學者、同儕與家長的建 議與回饋紀錄;學習者與教學者、同儕及家長的互動紀錄;及有關成長與進步的 資料(Chang, Tseng, & Yueh et al., 2011)。 盧雪梅(2001)曾提出,實施班級學習歷程檔案時,教師應考慮的要點如下: 1、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和目標: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包括評量和教學。評 量旨在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則是利用學習檔案歷程創造學習機會,培養學 生自我決定、自主學習、自我評鑑和省思等終身學習的能力。. 19.

(30) 2、學習歷程檔案的內涵:考量學生的年齡與先備經驗,以及學習歷程檔案 的真實目的,決定作品收錄的範圍、挑選標準、收集的作品和表現紀錄等。 3、學習歷程檔案的管理:在管理上,視收集的作品材料性質可有不同形式。 在存放上,則要考慮場所、方便性、空間大小、保存年限等問題;檔案的整理頻 率、取用權和所有權等問題皆需事前加以釐清和確定。 4、學生的自我省思和評鑑:藉由學習歷程檔案,教師可教導並鼓勵學生對 個人學習的過程和成果進行評鑑和反思,協助其覺察和瞭解自己學習上的長處與 短處,激發其繼續學習的動機,並進一步設定未來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正確分 析和評斷自我表現之自主學習能力。 5、評分計畫:學習歷程檔案的評量方式可分為,具體的個別項目評量和一 般性的整體檔案評量,二者均需設計評分標準和評量紀錄表。透過師生共同討論 評分計畫和標準,可幫助學生瞭解教師的期望和好作品的品質,有助於設立具體 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電腦教學上的實施步驟,李麗娟(2010)曾參考 Barrett 所提出的理論建構出以下流程: 1. 計劃階段 先確認檔案的目的,意即教師希望學生可達成的教學目標,再依據此目的, 設計學生應完成的實作任務。並建立學生作品的評量準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有所依循,也可隨時自我反省,學生在互評與自評時、教師在評量時,也有能所 依據,這些準則的設計可參照單元目標或由師生討論訂定標準。 2. 產出階段 依據檔案目的、實作任務、及評量準則確認檔案的實作細目與作品收集的類 型與內容,學生在本階段中開始依據檔案內容、可利用的設備、及本身的資訊技 能來製作和收集可以表現其學習成果及個人特色的多媒體作品。 20.

(31) 3. 反思階段 學生藉由檔案的評量準則省視自己的作品是否達到標準,並做修正;教師則 依學生的作品是否達到標準進行判斷與記錄,並提供回饋。 4. 連結階段 將檔案目標、學生作品以及評量準則作連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和教師與先 前建立的標準作比較,並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另一方面可讓其他同學觀摩。 5. 呈現階段 將先前完成連結的檔案儲存在適合的媒體中,以網路硬碟的方式進行存取, 可以讓所有的同學透過瀏覽器瀏覽這些作品,並提供修正意見。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建構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常見的活動包括 學習目標設定、反思撰寫、作品收錄與展示、觀摩、自評、同儕互評與回饋、教 師評量與回饋等(Barbera, 2009; Büyükduman & Şirin, 2010; Chang & Tseng, 2011; Lopez-Fernandez & Rodriguez-Illera, 2009),一環扣著一環,彼此相互影 響,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本次研究在學習歷程檔案的教學設計便參考李麗娟(2010) 所設計的五階段來進行,並視行動研究執行時所遭遇的實際問題來做修正,而學 習歷程檔案本身的功能和限制,亦是教師所必須留意的。. (四)學習歷程檔案的功能與限制 國內外許多學者亦針對學習歷程檔案的功能提出了許多看法,李建億(2006) 指出對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效,學習歷程檔案可提供正向的幫助;張郁雯 (2010)便曾提出,學習歷程檔案的紀錄有助於學習者的知識保存與搜尋,也可 以促進學習者間的討論狀況(Buyukduman & Sirin, 2010) 。Chang 與 Tseng (2009) 的研究也證實,網路化檔案評量的使用,對學習者的自我評量有提升作用。經由 學習者間作品的分享,可提升自我修正作品的能力(Alexiou & Paraskeva, 2010)。 21.

(32) Prakob 與 Jintavee(2015)也提出,藉由電子學習歷程檔案儲存學習過程中 留下的軌跡,是非常有效的。在修正的過程中,學習者可從中瞭解自己作品的狀 況,找出問題所在並加以改進,進而創新及應用知識到作品上,Cavaller(2011) 認為,這是因為學習歷程檔案可以提供學生即時的回饋,所以可以使學習者有效 地自主學習,並應用到作品修正上(Buyukduman & Sirin, 2010)。Chen(2010) 的研究亦顯示,學習者藉由觀摩他人作品會使自己產生比較心理,進而思考如何 改善自己作品。學習者透過歷程檔案之學習內容的整理,有效地將知識應用在作 品及任務目標的認定上(何仕仁、黃台珠、吳裕益,2009),並且幫助學習者有 系統地整理學習內容並儲存知識(朱碧靜,2009;Clark & Adamson, 2009)。概 括來說,學習歷程檔案能建立一套學習過程記錄,學生透過檔案與教師或其他相 關人員互動進行學習活動後,得以隨時評估自我的學習進展、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及終生學習的能力(Wassef, Riza, Maciag, Worden, & Delaney, 2012)。 雖然學習歷程檔案具有如此多的功能,但其限制也不可忽視。首先是儲存管 理與設備的問題,在數位化未普及時,日積月累的實體學習檔案(紙本、錄音帶、 錄影帶等)的確帶來不少困擾,如貯存空間、長期保管、搜尋取得及作品分享等; 而數位時代來臨之後,雖然減少了實體資料的儲存問題,但資料的傳輸速度、硬 體的支援等又成為新衍生的問題。再者,時間與經費也是學習歷程檔案在推行時, 常常必須處理的問題,因為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實施須經歷一連串的建置過程, 如蒐集資料、撰寫心得、分享回顧作品等,所需的時間相對傳統的紙筆測驗較多, 在教學上投入的花費通常也較多。而學習歷程檔案內容的獨創性,也常常遭人懷 疑,導因於學習歷程檔案所涵蓋的內容相當多元,同儕之間的討論、家長的參與、 教師的指導,皆可能間接或直接地影響檔案的優劣,以及檔案的原創性。在評量 上,內容標準化的問題也不可忽視,教師欲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完成學習成效的評 量,勢必要將檔案的呈現項目標準化,但學習者之間原本就存在差異,每位學習 者所建構的歷程檔案均不相同,在不扼殺學習者創意的前提下,內容標準化的尺 22.

(33) 度拿捏相對困難(吳千卉,2011;林朝敏,2004;張基成、童宜慧,2000;歐滄 和,1999;李坤崇,1999;Pan, Y. J.,2014)。 總體而言,學習歷程檔案的整理,是在學習者的學習期間,藉由蒐集與記錄 自己的作品所逐漸發展的技能,它提供一個真實但複雜的情境,讓學習者可經歷 依個人學習目標所創造出來的學習環境(岳修平、王郁青,2000)。雖使用上仍 存在許多限制,但對於運用在電腦課程的教學上,應是一套利多於弊的工具,端 看教師如何使用。. 二、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置平臺 隨著 WEB2.0 的時代來臨,許多電子歷程檔案的係軟與軟體也相繼出現 (Matar,2015),而可以建構學習歷程檔案的軟體有許多,MOSEP(2008)將 其分為五類,第一類為「商業性質的電子歷程檔案軟體」,如 Angel E-Portfolio, Fronter, PebblePad, EPET, iWebfolio, RAPID, eXact Portfolio, LiveText, TaskStream; 第二類為 「開放原始碼的軟體」 ,如 Elgg Learning Landscapes, Mahara, Keep Toolkit, OSP – Portfolio;第三類為「整合電子歷程檔案功能的學習管理軟體」 ,如包含歷 程檔案模組的 Blackboard 和 WebCT、支援外掛 Exabis 或 Moofolio 的 Moodle; 第四類為 「有電子歷程檔案功能的內容管理系統」 ,如 Factline Community Server; 第五類則為「整合的系統和系列軟體」,如 Scioware – Concorde(整合歷程檔案 功能與現有的學習管理功能)、Winvision - MS-Sharepoint Server Portal。 其中,可支援外掛 Exabis 或 Moofolio 的 Moodle,具備學習管理軟體的特性, 而且具有整合電子歷程檔案的功能,在 GNU 公共許可協議(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簡稱 GNU GPL 或 GPL)下,使用者可自行依需求修改程式碼。它能提 供小自單一教師,大到數千學生的大學來使用。國外學者 Matar(2015)對多款 電子歷程檔案平臺的比較研究中也指出,藉由 Moodle 結合外掛 Exabis 是最佳的 選擇。而在國內,以 Moodle 平臺作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教學環境,在各層級的學 23.

(34) 校中頗為普遍,故選擇 Moodle 學習管理平臺在國小實施相對較為容易。. (一) Moodle 學習管理平臺 Moodle 是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組化 物件導向動態學習情境)的縮寫,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引導 學習者不斷的洞察和創造。Moodle 在大陸的翻譯名稱為「魔燈」 ,意思是說 Moodle 好似教師手中的魔燈,就如同天方夜譚中的神燈精靈一樣,只要能夠想到的教學 活動,它都能為你提供(楊朝智,2010)。 Moodle 學習管理平臺發展源自「社會建構論的教育哲學」。使用直覺的操 作模式,有別於一般的平臺管理模式,允許使用者對系統複製與增修,可提供上 傳或分享教學資源、線上討論、線上聊天室、線上意見調查、線上作業及測驗等 功能(王曉璿、楊國賢、盧文偉,2006)。. (二) Exabis e-portfolio block 電子歷程檔案模組與部落格模組 「Exabis e-portfolio block」是 Moodle 的一個外掛(plug-in)模組,它能產 出符合 SCORM 標準之電子歷程檔案內容,在各個版本的 Moodle 皆能流通。在 電子歷程檔案軟體的功能分級和評鑑中,MOSEP(2008)指出,Exabis e-portfolio block 在外部連結和遷移匯入等功能有良好表現;而其註解、線上內容編輯、外 部連結、上傳文件、反省、存取控制、發表的類型、評論、收集空間/文件管理、 分類等功能則適合電子歷程檔案的初學者使用。 電子歷程檔案能幫助學生評估自我學習歷程、進行反思,讓學生觀摩彼此的 作業,增加同儕間互相瞭解及學習競爭的機會,同時幫助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 況並實施評量。Mobarhan and Rahman(2014)的研究指出,俱備評論回饋功能 的學習歷程檔案平臺,才能增加學生使用的意願。Tubaishat(2014)的研究結果 也發現,藉由回饋的功能可以讓學生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勢為何,然而大多數的. 24.

(35) 學習平臺工具,皆是透過專門負責的公司進行開發與維護,一般教師較無足夠的 資源與財力負擔;相較之下,Moodle 學習管理平臺具有免費與開放原始碼的特 色,教師不需具備高技術且不需額外申請經費便可安裝應用(王曉璿、楊國賢、 盧文偉,2006)。在 Moodle 中,其「部落格」和「學習歷程檔案模組」功能, 皆能提供學生自由編輯學習內容和心得、上傳檔案及分享的功能(黃家遠,2008) 。 在國外的研究也指出,在選擇建制學習歷程檔案的平臺時,具備開放原始碼以及 不需其他額外升級費用者為佳(Ashikin, Ruhizan, Rohani, 2015) 。考量上述條件, 因此採用 Moodle 結合外掛「Exabis e-portfolio block 學習歷程檔案模組」 ,並輔以 「部落格」的評論功能作為電子歷程檔案的學習平臺,是目前國小學習環境可考 量的其中一種方式,對於學生而言,可以建置專屬的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做為檢 視自己進度與修正的依據;對於教師而言,可以讓評量的方式更加多元,不受限 於課堂時數、進度等壓力,並且可以補充更多的內容與單元。. 第三節 學習歷程檔案在教學上之運用 學習歷程檔案在教學上的運用,近幾年來,隨著資訊融入教學與多元評量的 風行,越來越多的領域嘗試採用。文獻顯示,學習歷程檔案的應用,在語文閱讀、 英語、自然、藝文、健康與體育、資訊等領域科目皆有相關研究,由此可見,學 習歷程檔案只要應用得宜,可配合各種課程的實施,達到輔助教師教學或學生學 習的效果,進而成為「教」與「學」之間溝通的最佳橋梁。因此,對於在電腦課 學習成效的掌控上,應用學習歷程檔案教學,教師可快速瞭解學生的進度,使授 課時間不受限制,以彌補在一般正常教學時的不足。 為求相關研究的探討可以聚焦,本節主要針對國內國小階段,各領域利用學 習歷程檔案進行教學後,進行學習成效之探討的相關研究整理,由「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做討論,以做為本研究實施之參考。. 25.

(36) 一、在研究主題方面 在國小階段,由 2005 年至 2013 年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的相關研究論文, 以「學習歷程檔案」 、 「歷程檔案」 、 「學習檔案」作為關鍵字,並針對國小領域於 全國博碩士論文網與華藝線上圖書館進行檢索篩選共計 10 篇。在研究主題方面 是以九年一貫課程之學習領域及議題相關課程來做分類,大致可分為四種領域或 課程:語文領域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自然與 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及與議題相關的課程,由於針對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自 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以及資訊議題之研究皆僅有 1 篇論文,故併在其他類做討 論。. (一)應用於語文領域的研究 由研究主題來看,陳冠妤(2013) 、王昭華(2010) 、郭建旭(2010)三人將 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於英語課程與國語閱讀課程,陳冠妤和王昭華研究的皆為國小 英語課程,郭建旭則是國小五年級的閱讀課程。陳冠妤係藉由英語電子繪本結合 歷程檔案評量,讓學生製作繪本與接受別人的回饋,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王 昭華則透過部落格建置英語讀者劇場之歷程檔案,並實施多元評量。郭建旭藉由 電子心智圖繪製與學習歷程檔案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能力。. (二)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研究 林佩燕(2013)、蔣聞哲(2008)、賴淑霓(2007)、陳盈錞(2005)皆將學 習歷程檔案運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學。林佩燕、蔣聞哲與陳盈錞皆聚焦於美 術的部分,賴淑霓則是探討應用在音樂教學上的成效。林佩燕利用部落格建立學 習歷程檔案,以資訊融入的方式與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做結合。蔣聞哲則 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運用 Moodle 建立具「藝術與人文領域」特色之「網路化 學習歷程檔案系統」。陳盈錞運用網路資料庫系統「我們這藝班」來指導學生建 26.

(37) 立網路學習檔案及保存其學習成果,並用以輔助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教學與學習, 進而評估學生建立網路學習檔案在國小視覺藝術學習之成效與價值。賴淑霓則針 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將學習歷程檔案評量與歌唱的教學做結合。. (三)應用於其他領域或議題相關的研究 王志軒(2009)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利用學習歷程檔案試圖解決健康與體 育領域評量未能多元化的問題。鄭淑君(2007)以其任教的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 究對象,探討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是否能促進學童 學習動機與後設認知能力的培養。李麗珍(2010)則探討以 Moodle 平臺建置電 子歷程檔案,融入資訊課程的教學,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簡報軟體的學習成 效與自我調整是否有影響。 由上述的研究主題可以發現,將學習歷程檔案應用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課程 與藝術與人文領域之中的最多,也有少部分應用於其他領域或與議題相關的課程 中,且多採網路部落格或 Moodle 平臺進行,因此,若欲在國小階段推行學習歷 程檔案,以電子化的 Moodle 平臺進行教學,應可提供研究者作為參考之方向。.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在國小階段,由 2005 年至 2013 年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的相關研究,在研 究方法的運用,使用質性個案研究之方式僅有賴淑霓(2007)一篇;陳冠妤(2013) 與李麗珍(2010)採準實驗研究法,透過問卷、評分表及學習量表來蒐集研究資 料;王昭華(2010)與蔣聞哲(2008)則採用質量並重的方式,透過質性的觀察、 訪談以及量化的測驗、問卷等蒐集研究資料;林佩燕(2013) 、郭建旭(2010)、 王志軒(2009)、鄭淑君(2007)以及陳盈錞(2005)皆採行動研究法,來觀察 學生的進步情形以及增進教師的自我專業成長。 由上述的研究方法可以發現,關於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的相關研究,以實. 27.

(38) 際教學的行動研究法為最多。由於行動研究就是採行動的方式,經「計畫、行動、 省思、修正」之歷程檢視教學成效,而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具有動態評量及形成性 評量的特點,因此,若欲探討學習歷程檔案運用在資訊領域的學習成效,行動研 究的方法應較為合適。. 三、在研究結果方面 (一)應用於語文領域的研究 陳冠妤(2013)與王昭華(2010)的研究結果發現,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英 語的教學上,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並幫助學生檢視自我的表現;郭建旭 (2010)發現透過個人學習歷程檔案的建立及同儕互相的觀摩學習,學生可檢視 自我的成長並修正缺失,與陳冠妤及王昭華的研究發現相似,除此之外,郭建旭 也發現透過學習歷程檔案,能增加同儕間良性的互動,同時經由別人的建議,獲 得對自己有益的意見及鼓勵,進而逐步來養成個人的閱讀習慣與能力。. (二)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研究 林佩燕(2013)、蔣聞哲(2008)及陳盈錞(2005)皆將學習歷程檔案運用 於美術課程,林佩燕和陳盈錞的研究結果發現,學習歷程檔案的使用,可以提升 學生學習之互動頻率,促進同儕之間的合作學習。蔣聞哲也發現,透過 Moodle 平臺所提供的回饋互動功能,可幫助學生反思,進而提升其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 的學習成效。賴淑霓(2007)則發現,運用學習歷程檔案於歌唱教學上,教師可 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學生也能瞭解自己進步成長的軌跡,並且更明確的瞭解個 人學習的需求。. (三)應用於其他領域或議題相關的研究 王志軒(2009)的研究結果指出,在健康與體育領域建置學習歷程檔案進行 評量,可增加親師生交流的機會,教師與學生皆能獲得回饋,家長亦可透過歷程 28.

(39) 檔案,更詳細地瞭解學生學習情形及師生之間的互動。鄭淑君(2007)的研究結 果也發現,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可幫助教師改善教 學,也能使學生得到自我反思的依據,進而提升其主動學習的動機。李麗娟(2010) 以電子歷程檔案融入資訊課程的教學則發現,在簡報學習成效上,使用電子歷程 檔案學習的實驗組顯著優於控制組,顯示電子歷程檔案的確有助於提升簡報軟體 的學習成效。 由 2005 年至 2013 年的相關文獻探討的研究主題可以發現,在國小的教學上, 將學習歷程檔案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之中的最多,少數運用於英語領域,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語文領域以及資訊領域皆僅有一篇;在研究方法上,行動研究 法採用最多,實驗研究、質量並重與個案研究則為少數;而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 以推論,學習歷程檔案運用於國小各領域的教學上,其回饋與觀摩的功能可以有 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自我學習的效能,並增加學生、老師與家長之間 的互動;進步情形的記錄與成果的展現,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讓教師 與家長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 由於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年級學生,如何引導學生完成教材設計中的 操作步驟,減少學生追趕學習進度的壓力,讓學生在課堂以外的環境中,亦能完 成不同條件下的操作,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是本研究欲達成之主要研究目的。 透過本章文獻的探討,研究者認為藉由學習歷程檔案,應可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 幫助,故本研究選擇以學習歷程檔案為教學工具,配合 Moodle 學習平臺,將其 運用於資訊領域中簡報軟體的教學,並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效,建立一種適合電腦課程使用的上課模式與評量方式,也期望藉此增進自己在 資訊領域教學的專業成長,提供給後續教學或研究者實務上的參考。. 29.

(40) 30.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依據前述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參考相關文獻後,以行動研究探討運 用學習歷程檔案於國小電腦課程之學習成效。期望作為國小教師在實施電腦教學 時的參考。本章分別針對第一節研究流程、第二節研究者、研究諍友、研究情境 與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與教學設計、第四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五節研究倫理, 做以下的說明。. 第一節 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往往起因於實務工作者在工作情境中所遭遇的困擾,透過實際的行 動來試圖解決(蔡清田,2000)。本研究目的在解決教學實務上所遇到的問題— 在電腦課程中簡報軟體的學習,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況不一,僅就學生於課程單元 結束後所繳交的作品做評分,很難去評估學生的進步情形並瞭解其學習上遇到的 難點,進而影響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在發現這樣的教學需要後,研究者針對電 腦課程中,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以及學習歷程檔案之相關文獻,並整理國內運用 學習歷程檔案進行教學的相關研究,接著規畫行動研究策略著手進行教學,運用 Moodle 平臺指導學生建置屬於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透過前期的試探性研究與 兩階段的課程實施,幫助學生檢視學習進度,並透過同儕與教師的回饋進行修正, 建構行動研究的循環歷程,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將秉持行動研究的精神,藉由不 斷的回饋與修正,並多方蒐集資料,且輔以錄影與訪談,並與學者專家共同合作, 以了解學童在資訊領域中簡報軟體學習的成長情形,最後將所得的資料與成果分 析後,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3-1 所示。. 31.

(42) 發現教育現場問題. 文獻探討. 釐清教育現場問題情境. 提出行動研究策略 2014/9-2014/11 實施第一階段初階課程. 反省第一階段初階課程教學行 動有效性 修正教學計劃. 實施第二階段進階課程. 反省第二階段進階課程教學行 動有效性. 2014/11-2015/1 行動研究結束、彙整研究成果. 結論與建議. 圖 3-1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將依循此流程進行研究,茲將各階段細項說明如下:. 一、發現並釐清教育現場問題,擬定研究方向 (2013/12-2014/2) 研究者在教育研究現場中,發現到學生在簡報軟體的學習上,呈現參差不齊 的狀況,其在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點,以及教師對於學生簡報軟體學習成效的 32.

(43) 評估有其侷限性,於是研究者就開始思考是否有其它的策略,可幫助教學者和學 生增加在電腦課程中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因此,在廣泛蒐集資訊領域教學的相 關文獻後,研究者逐漸聚焦於電腦課程與學習歷程檔案的相關資料,並以此做為 研閱書籍文獻的重心,經由指導教授初步認可後即開始擬定研究方案。. 二、相關文獻探討,確立研究主題與架構,設計可能解決的 行動策略(2014/2-2014/9) 透過相關圖書、期刊、博碩士論文等參考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尋找相關或類 似問題的可能解決策略,作為研擬行動計畫策略的參考依據。藉由文獻蒐集與探 討發現,學習歷程檔案、學習成效等相關研究,以量化研究方式呈現的文獻居多, 且較少運用於資訊領域。因此,以探討提升電腦課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為研究主 題,研究者實地研究的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與指導教授及資訊課程相關專家 進行討論,確立行動實施策略,並針對本研究設計「簡報軟體學習基本能力評量」 、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量表」、「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 三、行動實施策略的實施(2014/9-2014/11) 配合實地研究期程,商請本實地研究之班級導師為本研究觀察記錄者,並於 課後與導師和校內電腦教師共同討論以不斷修正教學策略。共分兩階段實施,第 一階段研究者修正元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 Impress 自由軟體-簡報高手教 材,改編適合五年級的簡報軟體初階課程。經由和指導教授討論、徵詢資訊教育 專家及校內專家同儕教師意見後,確認教學教案。除了規劃編寫教案、實際教學 外,蒐集的資料包括量化與質性,量化的部分包括學生接受簡報軟體教學前的「簡 報軟體學習基本能力評量(前測) 」 、接受簡報軟體教學後每單元的「簡報軟體學 習成效量表」;質性的部分以錄音、錄影紀錄學童的學習過程、研究者與共同觀 察者的教學觀察表、訪談學生之訪談紀錄、教學者研究日誌、學生的課程回饋單。. 33.

(44) 在此階段之運用學習歷程檔案進行簡報軟體教學初階課程實施中,也將會在每單 元的教學活動後立即進行不斷的檢討反省與修正,在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會對 學生施以「簡報軟體學習基本能力評量(後測)」。 第二階段,研究者將針對第一階段課程的教學進行修正,力求掌握修正過後 的方案重點可確實執行,蒐集的資料包括質性與量化兩個面向:以錄音、錄影紀 錄學童的學習過程;研究者的教學觀察表;訪談學生之訪談紀錄;學生的課程回 饋單;研究者省思日誌;每單元的「簡報軟體學習成效量表」、兩階段的簡報軟 體教學後所做的「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在此階段,運用學習歷程檔案進行 簡報軟體教學課程實施後,也會針對每單元的教學活動立即進行不斷的檢討反省 與修正。同步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檢核,期望達到教學者設定的目標。. 四、資料處理與分析(2014/11-2014/12) 在教學執行後,透過各種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研判,實際反應學生簡報軟體學 習成效的問題,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五、問題解決或情境改善,行動計畫結束,彙整策略成果呈 現(2014/12-2015/1) 經由本研究所蒐集的質性與量化等資料,做初步分析,歸納並形成描述架構 等歷程研判學生在簡報軟體的學習成效,彙整研究結果呈現發表。. 第二節 研究者、研究諍友、研究情境與對象 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者與學者專家共同合作的關係,本行動研究中,研究者即 為教學者,在教學實施時,隨時針對教學內容與策略與指導教授及班級導師討論, 進行專業對話,相信可以讓教學效果更好。此外,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會考量 學生的特質與其對教學活動內容的看法,隨時針對教學活動做調整,以期達到最 34.

(45) 理想的效果。本節依序對研究者、研究團隊與研究對象做說明,分述如下:. 一、研究者 研究者畢業於本校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現為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在大學畢業到進入碩士班就讀前代課年資累計 3 年,因本身為資訊專長教師,在 電腦課的教學現場上,注意到學生在資訊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或創 意的發想等,教學者很難用紙筆的方式加以記錄學生的相關學習狀況,又雖每個 單元教學結束後,皆會收回學生的作品做評分與共同討論,但缺乏系統性的整理, 學生無法檢視自己的學習情形。所以在研究者尋找研究主題時便覺得此教育現場 的實務問題應該想辦法找出解決的方法,以改善學生學習歷程缺乏記錄,無法掌 握自身學習狀況的問題,所以研究者想藉由學習歷程檔案的推行來提升學生在資 訊領域學習成效。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即是教學者,為了改善研究者在教學現場 所發現的問題,研究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地研究,研究者閱讀學習歷程檔案與 電腦課學習成效的相關文獻後,設計了兩階段提升電腦課學習成效的學習歷程檔 案教學活動。由於同時身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實施者,為避免有所疏漏,因此 針對教學活動設計,與指導教授、校內專家教師進行討論與專業對話,期望能達 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諍友 本研究協助研究觀察與紀錄者為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陽光國小(化名)之 A 老師(化名),擔任授課班級之導師,教學經驗豐富,與班級學生互動良好,可 提供學生平日之學習表現與學習的習慣予研究者做為教學的參考,並針對教學活 動做共同討論。行動策略與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表、電腦基本資訊能力評量和 簡報軟體學習成效評量的擬定,則透過與指導教授以及陽光國小的電腦教師 B 老師(化名)討論並完成,B 老師於資訊領域任教已有 10 年以上之經驗,並有 資訊管理碩士學位,於實務教學及學術研究皆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35.

(46) 三、研究情境與對象 本次研究係以臺中市陽光國小(化名)為主五年甲班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情 境與對象,該校的校風開放,除重視教學品質外亦大力推廣各式的社團活動,學 生家長的社經地位屬中上,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十分重視,校園的資訊設備一應俱 全,有兩間電腦教室可輪替使用,網路廣播系統與電腦軟硬體皆符合本研究所需。 研究對象的班級學生有男生 13 人,女生 14 人,扣除因參與社團活動無法參加本 次研究者,實際參與研究共 25 人。研究者於 103 學年度在該班進行資訊領域教 學的實地研究,故就在此領域運用歷程檔案進行簡報軟體教學的電腦課程。該班 從未運用過學習歷程檔案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本研究可以確實的比較出運用學習 歷程檔案的前後狀況,而不會有經驗上的干擾。.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教學設計 一、研究工具 (一)研究平臺 Moodle 教學平臺是研究者利用 E-portfolio 的模組(Exabis E-portfolio block) 所開設之教學平臺,名為「Impress 簡報小高手」,登入後課程畫面如圖 3-2。. 圖 3-2 Moodle 教學平臺首頁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 Microsoft Access 資料庫管理軟體,在 PC Windows 作業系統環境 下,將給與的紙本或電子檔(如 excel

(軟體應用) 根據商務活動之舉辦目標及系統需求,應用 Microsoft Office 文書處理 Word、電子試算表 Excel、電腦簡報 PowerPoint、資料庫 Access

主持人 為什麼?. G5

我會記得你們是 -- 我在嘉大附 小教導資素課第一屆的學生。.

第四條 本部為辦理創業研習課程,得安排實體及數位課程,提供創 業者學習經營、財務、行銷等相關創業知識,必要時得安排企業

主持人 還有其他的嗎?. A5

但證以順用入體即無不覺。故得驗知心體本無不覺。但凡是違用一體謂異。是故不得

觀察一下月亮,你覺得月亮有哪些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