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實習內涵之研究─期待與實際之間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實習內涵之研究─期待與實際之間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宋麗玉 教授. ‧. ‧ 國. 學. 政 治 大 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實習內涵之研究 立 ─期待與實際之間.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廖偉迪 撰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誌 進了研究所,在言必有徵的訓練中,看了不少的期刊論文。每每看到碩士論 文,總滿心歡喜的翻看謝誌,因為一篇論文的完成,除了幾近枯竭的研究生腦汁 的點滴灌溉之外,更因許多人的扶持、牽引、陪伴與支持,豐富了研究生的心靈, 才有更多寫作的能量,也才能讓我戲稱臍帶繞頸的論文寶寶如今順利安產。這一 路上,有太多人需要感謝了!首先我想感謝所有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的填答, 因為有您們,這篇論文才能真正成形。 研究所期間影響我最大的,是指導教授宋麗玉老師,老師有著嚴謹的治學態 度與豐沛的生命能量,讓我從擔任研究助理到指導學生期間,充分的學習作研究 的態度,更感受到老師不時的貼心叮嚀,我常想,如果真有一個指導教授適任量 表,老師一定可以輕易拿滿分!此外,感謝鄭麗珍老師、張振成老師以及王永慈 老師在口試期間提供的意見指引,讓這篇論文的觀點可以不失偏頗且更具意義。. 政 治 大 研究所期間,呂寶靜老師、傅立葉老師、謝美娥老師、楊蓓老師、蕭瑞麟老 立 師,點燃了我對社會工作的熱情、學習對公民社會的責任、連結理論和實務、面 ‧. ‧ 國. 學. 對人群之間的關係、以及辯證反思的能力,還有郁芬助教留守的所辦公室,充滿 了效率與溫情,是學生的避風港。而萬心蕊老師、賴兩陽老師、張君玫老師、陳 遠老師,影響了我一開始求學的動機,看著老師們的身體力行,讓學生感受到實 踐的可貴,也是學生的標竿。感謝鄭怡世老師與曾竹寧老師慨然允諾撥出課堂時 間讓我進行問卷施測。此外,特別想要感謝全國教育會理事長林耀東博士時時的 鼓勵與關心,敦促學生完成畢業論文。. io. sit. y. Nat. n. al. er. 研究所同窗好友杰伶、健瑋、庭芸、美磬、宜樺、文滿、舒涵、榕芸、婉貞、 映潔、思淳、伊伊、玫馨、志南、靜芳、雅玲、慧菁,研究所期間我們「焚膏油 以繼晷」的討論、導讀、報告無數,每個白天與深夜間的關懷是我最大的支持來 源,我們如今也能對專業的議題有更多的討論,期待我們未來真的能一起開一家 事務所!專業之外,我們也一起辦活動、打球、跳舞、上山下海、彈吉他、看展 覽、參與運動會、一起騎機車完成畢業旅行,因為有你們每一位,讓我的研究所 生活總是充滿驚奇,我從沒想過,原來研究所生活也可以過的如此豐富而有意 義,這也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對旁人敘說我的研究所生活時,總是面帶得意、滔滔 不絕的分享我有一群多麼棒、我多麼喜愛的同學們!.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所期間,還有許多人是我想要感謝的,首先當然是學長姐弟妹啦,許多 研究所的活動也常常是大家一起參與的,因為與 96 級的學長姐年紀相仿,有的 時候我都把自己當你們班上的一員了,米迪雅的旻真與雅云、佳琦、晏宇、譯葶、 宜婷、虹彣、李琪、佳男、佳玲、婉媜,貼心而嘈雜的學弟妹承揚、玲巧、筠雅、 孟儀、湘緣、登閔、若耘、宜璇、千逢、孟菁、致善、于婷,因為你們,讓所上 的生活更加熱鬧;北大家人采潔、德一、思伯、羚禎,沒想到外校選修也會遇到.

(4) 你們這麼可愛的家人,我很感謝這段緣分;質性同學麗晶、信宏、耕輔、宛婷, 質性的討論讓我追著不同領域與訓練背景的腦袋思考,好不痛快淋漓!還有還 有,乃慧的吉他指導也讓我們吉他社有前進的力量! 十年寒窗之中,高中好友禎裕、凱琹、凱文、雅帆、亭伃,一直以來的苦樂 共嚐,雖然碎念著我們每年聚會年歲的增長,但也感謝時間讓我們友誼愈陳愈 香。大學好友佳珊、柏榮、天湘、品均、采潔、蘊心,在我論文寫作期間的關懷 讓我備感溫馨;還有一起經歷過許多風波的夥伴,有如家人般的孟儒、慈禪、惠 群、含光、喬宇、雅婷、繁元、郼諾、慧君、紹萍、紹祺、亞光、泰倫、顗歆、 裕霖,怎麼也說不盡我們共同經歷過的一切,期待好友老友們,到老時我們可以 一起看夕陽灑滿地! 審議民主的夥伴,家華、婉慈、怡吟、宜卿、伊雯、彥然、玠玲,雖然我僅 能在研究所的課餘時間和大家一起工作,但我們從社區到深山,會議對象從青少 年到八九十歲的長者,與你們的共同合作,讓我了解到對話的重要,也逐漸看到 一些民主深化的軌跡力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此外,實習督導欣穎、蜀君、育蓁、富勝等督導,以及實習夥伴翊齡、佳妤、 翊騰、家玲、桂綿、薏惠、岱珺、佳瑩、可薇,這篇關於實習的論文,雖然沒有 提到你們的名字,但正因與你們的相遇,讓我對自己、對實習教育有更多省思, 謝謝你們。. n. al. er. io. sit. y. Nat. 最後,我想感謝我的家人們,父母一直以來是我的精神支柱,台中的家是我 永遠溫暖的歸屬。感謝父母從小到大讓我衣食無虞並且尊重我的每一個選擇,在 我與姐姐離家後,看著你們比我先念完研究所,在深夜還與原本不熟悉的有機化 學、生物學名詞奮鬥,真是我的模範;感謝姐姐溢於言表的關懷,不時的要我去 吃飯,雖然姐姐與我因為年紀的差距,在生命中一起相處的時光並不多,但有許 多的記憶是我寶貴的回憶。也要感謝小外甥(女)們,看著你們逐漸的長大,在教 導你們的過程中我也有機會反省自己的價值觀,你們真是可愛又可恨的小生命。. Ch. engchi. i n U. v. 還有太多人是來不及提起,也有太多話想對這些我所想感謝的人說,感謝我 們相遇在這二十幾歲的初熟年紀,跨過這一步,未來每一個選擇都引領我們走向 可知或不可知的未來;我們今日栽下一顆名叫夢想的種子,以小王子灌溉玫瑰般 的溫柔,與普羅米修斯取火種般的豪情與堅毅去呵護,期待未來我們都能長成我 們期待的樣貌,到那一刻,我們再來聚聚,記起過去的某些荒唐,取笑彼此如今 的模樣,就讓現在說不盡的那些話,到時再一一細說吧! 謝謝你(妳)們,我的貴人們。. 偉迪 謹致 建國百年 初春 於貓空一隅.

(5) 中文摘要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使學生有機會將在課堂所學的概念、原則、理論、方法活 用在實習所遇到的真實案例之中,是最能將技術、知識與價值整併的學習方式。 過往文獻指出碩士班的學生自我期待與主動性較高,機構督導與學校督導之要求 也較高,然而,碩士班研究生對於主體高度之期待與實際實習之間是否存在落 差?若有實習期待落差,對於實習收獲與對社會工作專業知情行意向之影響為 何?而實習期待落差、實習收獲與社會工作專業知情行意向又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而加劇或削減?. 政 治 大. 為探討此一問題,本研究以網路問卷為主,紙本問卷為輔,調查國內 15 間. 立. 將社會工作列為必修課程之研究所,以社會工作碩士班二年級以上,有過碩士班. ‧ 國. 學. 實習經驗之研究生為調查對象,共回收 185 份有效問卷。透過獨立樣本 t 檢定、 卡方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檢定,再由階層迴歸與. ‧. 路徑分析建構實習期待、實習收獲與知情行意向之路徑圖。分析結果如下:. sit. y. Nat. 一、 超過半數的碩士班實習生有實習期待落差的經驗,除了事務或庶務的. io. al. er. 工作顯示實際接近或大於期望,其餘各項實習項目皆存在期待落差。 二、 實習期望落差會因實習前是否到機構拜訪以了解該單位的實習相關訊. n. v i n Ch 息、機構督導學歷、實習生對先前實習經驗整體評價與學生身分而有 engchi U 所不同。. 三、 實習收獲主要受到實習期待落差之影響,另外,實習收獲隨著與機構 督導的關係、是否有訂定書面的實習契約、學生身份、先前實習經驗 整體評價、機構督導學歷、實習前是否至機構拜訪而有所不同。 四、 對社會工作專業的知情行意向隨著與學校督導的關係、實習前是否請 教同學相關的實習資訊、組織氛圍、實習地點、機構督導學歷而有所 不同。. 據此,本研究針對實習生、實習機構、學校、專業教育組織提出以下建議:.

(6) 一、 對碩士班研究生,建議實習前可至機構走訪,以瞭解實習機構之概況 與實習機構內容;其次,可在實習前找尋合適的社會工作機構兼職, 以增加工作經驗以及實習機會;每次實習前應調整心態,使過去經驗 成為收獲之基石;選擇不同的實習領域和工作方法,以免因噎廢食; 在實習期間積極而主動的溝通,並參與最後的實習評估。 二、 對於實習機構,建議機構透過良性溝通、實習計畫的討論、實習契約 的簽訂以降低實習生的期望落差;其次,機構督導應配有較有意願、 社會工作專業背景之督導進行實習督導;而督導教學方式應配合實習 生適性發展,參考國內外採行之實習督導教學方法。. 政 治 大. 三、 學校部分,可考慮安排人力負責與實習機構之接洽事宜,學校督導應. 立. 適時拜訪機構及早發現機構與實習生之間的落差;學校應主動釋出相. ‧ 國. 學. 關訓練機會,使學校與機構督導的互動更加密切;學校可開拓周遭的 社區資源,以建立學校和機構或社區的合作模式,創造碩士班研究生. ‧. 的優質實習機會。. Nat. sit. y. 四、 社會工作教育專業組織與各教學單位可適時創造議題,鼓勵專業教育. n. al. er. io. 與實習教育的相關研究;其次,亦應與實務界、學生共同討論國內實. i n U. v. 習教育標準的訂定及評估方式,以培養出才情兼備、知行合一的社會 工作研究生人才。. Ch. engchi. 關鍵詞: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期望落差、實習收獲、社會工作專業知情行意向、 網路調查.

(7) Title of Thesis:A Study on Field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 Graduate Students—Between Learning Expectation and Reality Name of Institute: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Pages:184 Graduation Time:01/2011 Degree Conferred:Master Degree Student Name:Wei-Ti Liao Advisor Name:Li-Yu Song   Abstract  Social work practicum could play a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MSW graduate students,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field instructors all have high expectation on how much the MSW students will  learn from the process .  This study aimed at exam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expectation and reality of  practicum period from a viewpoint of MSW graduate students. Moreover, whether  the gap would impact the gains from practicum and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work profession was what author concerned. Thu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MSW graduate students who had done practicum during graduate study  period. Internet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to capture the  experiences of this population. Total 185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eleted.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alyses, the study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 More than one‐half graduate students experience gap between expectation and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reality at prior practicum. Besides, the gap existed in almost all of the social work  fields except general affairs.  2. The learning gap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diator of the gains from practicum.  Independent variables as “to visit institution before practicum”,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ield instructors”, “evaluation of prior practicum experience”,  and ”student statu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xpectation gap.  3. The gains from practicum were correlated with “relationship with field instructor”,    “whether sign the practicum contract”, ”student status”, “evaluation of prior  practicum experienc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ield instructor”, and “to visit  institutiton before practicum”.  4. Independent variables as “relationship with school instructors”, “asked  schoolmates for practicum‐relate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al climate”, “field  locations”, and”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field instru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attitudes towards social work profession.  Findings of the stud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expectation and reality.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field institutions, school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advanced research.  Key words: social work field education, learning gap, gains from practicum, attitudes  toward social work profession, web survey. Ch. engchi. i n U. v.

(8)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三節. 相關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3 第一節.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概述................................. 13. 第二節. 國內外社會工作實習制度................................. 19. 第三節.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內涵................................. 29. 第四節. 政 治 大 研究架構............................................... 57 立 研究設計.............................................. 59 研究工具.............................................. 66. ‧. 第二節. ‧ 國. 第一節. 學.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9.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情形................................ 6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70.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2. 第一節. 研究工具之信度與效度檢驗............................... 73. 第二節. 描述統計............................................... 77. 第三節. 影響實習期望落差之相關因素分析......................... 88. 第四節. 影響實習收獲之相關因素分析............................. 99. 第五節. 影響知情行意向之相關因素分析.......................... 105. 第六節. 實習期望落差、實習收獲與知情行意向之迴歸分析.......... 112. er. io. sit. y. Nat. 第三節. al. n. v i n Ch 第四章 研究分析 ................................................... 73 engchi U.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 129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29 i.

(9) 第二節. 研究討論............................................. 135. 第三節. 實務建議............................................. 14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50. 第五節. 研究者反思........................................... 156. 參考文獻 ......................................................... 161 附錄一: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實習內涵之研究問卷.................... 171 附錄二:社會工作碩士班研究生實習內涵之研究問卷網路版.............. 179. 立. 表目錄 政 治 大. 表 2-1 機構督導資格條件一覽 ........................................ 25 . ‧ 國. 學. 表 2-2 美國、香港、台灣碩士班實習制度比較表 ........................ 27  表 2-3 Rothman 之三種社區工作模式的綜合分析 ......................... 35 . ‧. 表 2-4 學校與機構對實習內涵不同出發點的參考架構 .................... 51  表 3-1 必修實習課程之系所碩二以上研究生人數一覽(2011 年 1 月) ......... 69 . Nat. sit. y. 表 4-1 實習組織氛圍量表信效度檢定摘要表 ............................. 74 . er. io. 表 4-2 人際互動量表信效度檢定摘要表 ................................. 75 . al. 表 4-3 研究生樣本個人背景資料摘要表 ................................. 78 . n. v i n C h ..................................... 表 4-4 實習機構與督導資料摘要表 81  engchi U 表 4-5 機構性質與書面契約交叉比較表 ................................. 82  表 4-6 實習組織氛圍答題摘要表 ....................................... 83  表 4-7 實習期待與參與情形比較表 ..................................... 86  表 4-8 實習期望落差組型 ............................................. 86  表 4-9 人際互動情形答題摘要表 ....................................... 87  表 4-10 知情行意向答題情形摘要表 .................................... 88  表 4-11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期望落差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89  表 4-12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期望落差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90  表 4-13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期望落差相關摘要表 ........................ 90  ii.

(10) 表 4-14 身份與期望落差組型交叉比較表 ................................ 90  表 4-15 實習機構因素與實習期望落差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91  表 4-16 實習地點與實習期望落差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92  表 4-17 機構氛圍與實習期望落差之相關分析 ............................ 93  表 4-18 人際關係與實習期望落差之相關分析 ............................ 93  表 4-19 督導學歷與實習期望落差之單因子變異數檢定 .................... 93  表 4-20 類別尺度自變項與實習期望落差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5  表 4-21 期望落差組型與實習收獲及知情行意向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8  表 4-22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收獲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99  表 4-23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收獲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0 . 政 治 大 表 4-25 實習機構因素與實習收獲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01  立 表 4-26 實習地點與實習收獲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3  表 4-24 個人背景因素與實習收獲相關摘要表 ........................... 101 . ‧ 國. 學. 表 4-27 組織氛圍與實習收獲之相關分析 ............................... 103  表 4-28 督導學歷與實習收獲之單因子變異數檢定 ....................... 104 . ‧. 表 4-29 人際關係與實習收獲之相關分析(單尾考驗) ..................... 104 . sit. y. Nat. 表 4-30 實習期望落差與實習收獲之相關分析(單尾考驗).................. 105  表 4-31 個人背景因素與知情行意向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05 . io. n. al. er. 表 4-32 個人背景因素與知情行意向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6 . i n U. v. 表 4-33 個人背景因素與知情行意向落差相關摘要表 ..................... 107 . Ch. engchi. 表 4-34 實習機構因素與知情行意向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108  表 4-35 實習地點因素與知情行意向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9  表 4-36 機構氛圍與知情行意向之相關分析 ............................. 110  表 4-37 督導學歷與知情行意向之單因子變異數檢定 ..................... 111  表 4-38 人際關係與知情行意向之相關分析表 ........................... 111  表 4-39 期望落差、實習收獲與知情行意向相關分析摘要表 ............... 112  表 4-40 實習期望落差之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5  表 4-41 實習期望落差之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續)........................ 116  表 4-42 實習收獲之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9  表 4-43 知情行意向之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2  iii.

(11) 表 4-44 路徑分析效果摘要表 ......................................... 125 . 圖目錄 圖 2-1 個案管理流程圖 .............................................. 31  圖 2-2 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落差模型 .................................. 42  圖 2-3 綜合預期價值論、有限理性與落差模型對實習落差之解釋模型 ....... 48  圖 2-4 實習中學校、學生、與機構之關係 .............................. 49  圖 2-5 實習期望落差之解釋模型 ....................................... 55  圖 2-6 研究架構圖 ................................................... 58 . 政 治 大. 圖 4-1 期望落差標準化殘差之直方圖 .................................. 117 . 立. 圖 4-2 標準化殘差之常態機率分佈 P-P 圖.............................. 117 . ‧ 國. 學. 圖 4-3 標準化殘差與預測值交叉之散佈圖 .............................. 117  圖 4-4 實習收獲標準化殘差之直方圖 .................................. 120 . ‧. 圖 4-5 標準化殘差之常態機率分佈 P-P 圖.............................. 120  圖 4-6 標準化殘差與預測值交叉之散佈圖 .............................. 120 . Nat. sit. y. 圖 4-7 知情行意向標準化殘差之直方圖 ................................ 123 . er. io. 圖 4-8 標準化殘差之常態機率分佈 P-P 圖.............................. 123 . al. 圖 4-9 標準化殘差與預測值交叉之散佈圖 .............................. 123 . n. v i n Ch 圖 4-10 路徑分析圖................................................. 127  engchi U. iv.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希臘神話中,有座島名為 Cyprus,其王喚作 Pygmalion。 王善雕刻,雕成一象牙少女像 Galatea,至善至美。Pygmalion 因思慕其美、坐立不安,遂禱求愛神 Aphrodite 賦予雕像生命, 使兩人結為夫婦(改寫自林語堂,1976)。 此一期望歷久而成真的神話,後被教育界與社會心理吸 納,以 Pygmalion effect 指涉自己與他人對己的期望,終將會影 響自己的行為。筆者在實習過程對於「期望」感受尤深,對於 實習的內容曾有期待成真的感動,亦有過期望難圓滿的失落。 圖:Pygmalion et Galatée, Anne-Louis Girodet-Trioson,1813-1819. 立. 政 治 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國. 學. 實習制度常見於專業教育,如醫師、教師、心理師、律師、會計師、記者等, 對於專門職業的人才培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儘管低薪甚至無薪的青年. ‧. 實習在林柏儀(2010)眼中看來是「以實習訓練之名,行剝削之實」的行為。社會. y. Nat. sit. 工作實習生不但付出無酬勞力,有些機構還向實習生收費;於此同時,各校實習. n. al. er. io. 規定並未一統,且包括實習次數、時數、學分、年級、專業教育品質都是有待商. i n U. v. 議之問題(莫藜藜,2007);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實習教育在社會工作專業訓練中. Ch. engchi.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Stein 於 1961 年曾就實習教育對於社工專業人員培養過 程中的貢獻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實習經驗遠較其他專業教育課程來的重要,更是 專業人員自我覺察的來源(引自曾華源,1995a)。許祖維(2007)透過質性訪談,發 現有些受訪者藉由社工實習以確認投身社會工作就業職場的意願與適合性,及作 為畢業後是否以社會工作為就業考量的判準依據。且相較於大學部的學生基於利 他主義,研究生由於研究所的實習教育,將有利發展對於專業的承諾(Csikai & Rozensky, 1997)。由此我們可以肯定社會工作實習影響學生專業承諾與職涯發展 甚鉅;尤其對研究所的學生來說,社會工作實習更是在專業課程中與實務接銜、 1.

(13) 第一章 緒論. 並肯定未來方向的一個重要試煉。 早在 1950 年代「台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中設立的「社會行政科」 ,便已開 設社會工作實習課程(鄭怡世,2006),而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更在 1971 年由內政 部與教育部所召開的「社會工作教學做研討會」決議為必修專業課程之一,此後 成為社會工作系(組)的共同經驗(內政部、教育部,1971;曾華源,1995a;劉可 屏、王永慈,2002;莫藜藜,2007;林萬億,2010)。台灣社會工作實習的實施 已長達六十年,被列為必修科目的時間也已近四十年,其目的何在? 社會工作實習能將課堂的學習經驗帶到生活之中,提供學生機會以應用和整. 政 治 大. 合在其他課程所學習的內容,以及提供學生整合理論與實務的機會(Bogo &. 立. Vayda, 1998;Gelman & Lloyd, 2008)。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進一步說明:社會. ‧ 國. 學. 工作實習是社會工作專業提供指引與學習,將學生社會化為實務工作者、提供連 結和整合理論和實務的教學方式,實習教育在實務場域中連結課堂所學的概念和. ‧. 理論,在此課程中教室與實地(field)是相同重要的,提供發展專業實務不可或缺. y. Nat. sit. 能力之基礎。實習教育提供方針、實習教學訓練、並與實習教育場域、實習督導. er. io. 持續的對話辯證(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SWE],2008)。. al. n. v i n 社會工作實習將課程知識立體化,是社會工作最重要之機制(陳麗欣, Ch engchi U. 2004),但實證研究卻指出學生反應無法在實習過程中覺知專業有效性(曾華源, 1993),甚至兩者之間呈現負相關,當實習教育與督導成效越佳時,正向專業認 知度越低,此情形肇因於實習生者眾,實習機構的學習品質難以掌控,而無法獲 得完善的教育訓練(白倩如、丁慈柔、李仰慈,2010)。實習中的學習目標是由專 業的實習督導、機構所關注的焦點、學校的期待與學生表達出的學習需求所形成 (Bogo& Vayda, 1998),而期待經由經驗學習而來,且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所持的期 待是甚麼,當人們的期待與實際狀況愈相符合,其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則會愈高 (王淑貞,1999);然而,當研究生期待進入實習場域得以實作助人技巧,並與理 2.

(14) 第一章 緒論. 論相連結時,在一項跨國研究調查中,實習督導卻皆反映出協助學生整合理論與 實務是最主要的挑戰(Sholnik, Wayne, &Raskin,1999),周虹君(2002)的研究中,學 生反映無論學校督導或機構教學者多著重在支持的功能發揮,但培育學生結合社 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能力較少,無怪乎學生也認為專業知識的運用是困難的(曾 華源,1995b);其次,以國內實習狀況而言,歷來仍有實習的標準不明確、碩士 班的實習目標欠缺整體規劃(劉可屏、王永慈,2002)、課程設計或教學內容與實 務脫節、實習課程不足以滿足實務需求、社工教育界對於實務認知不足、教育界 與實務界之間互動缺乏平等、信任與互相尊重(曾華源 2004;引自陳麗欣,2009). 治 政 大 際具備的程度、以及缺乏一個完整規劃的實習模式,這些都可能是造成期望落差 立 等問題。簡言之,教育界、實務界與研究生三者對於彼此之期待、研究生能力實. 的原因。. ‧ 國. 學. 檢閱我國社會工作的相關文獻,總括來說實習相關的文章並不多見。從碩博. ‧. 士論文來看,許展耀(2005)分析 1990-2003 年社會工作碩博士論文,其將社工發. sit. y. Nat. 展體制與社工教育歸為一類,命作「專業體制」,其中僅占總體碩博士論文的. al. er. io. 3.81%;其次,在期刊論文部分,林萬億、沈詩涵(2008)針對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v. n. 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東吳社會工作學報、台灣社會. Ch. engchi. i n U. 福利學刊與社區發展季刊,自創刊至 2006 年止之 2,934 篇期刊論文進行整理, 其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實習、督導相關被歸類為「教育」一類,亦僅佔整體論 文之 1.9%,由兩者之歸納可知,社會工作教育在社工研究中並非主流,而實習 教育更是其中的次領域。 在我國碩士論文部分,直至 2001 年,方有以社會工作碩士為研究題材者, 計有五篇碩士論文(劉光第,2001;周虹君,2003;黃慧娟,2004;郭世豐,2006; 莊凱翔,2009),分別從女性主義、實習滿意度、社工專業教育分階、行銷認知, 以及專業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討論社會工作教育,並提供己見。雖然以不同角度 3.

(15) 第一章 緒論. 反映出各自的研究生觀點,然而從整體論文規模來看,以碩士生為主體的研究仍 有不足。而社會工作實習之研究則有四篇(陳圭如,1989;孫燕美,1991;胡慧 嫈,1993;周虹君,2003)分別就實習課程滿意度;實習學生之學習動機、自我 概念;課程教學與學習情形;以及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的學習滿意程度進行評估 研究。四者皆是由學生的觀點作評估,以提出社工實習課程的建議。上述論文出 發點雖與筆者精神相近,然而前兩篇論文以大學部學生進行施測,而周虹君(2003) 的研究雖針對碩班學生,然有效樣本只有 94 份,因此要對整體研究生之實習狀 況做瞭解仍有外在效度的疑慮。. 政 治 大 國實習的課程規劃實施、問題與現況(林桂碧,1988;劉可屏、王永慈,2002; 立. 再就期刊與研討會論文的文章來看,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透過資料整理我. ‧ 國. 學. 陳麗欣,2004)。第二類則是以實習機構與實習教學者為探詢對象:如探討實習 機構安置條件(胡慧嫈,1992)、瞭解機構實習教學者之教學需求及對學校教學配. ‧. 合期望(曾華源,1993)。第三類是對於學校實習教學者:如教學效能影響因素(曾. sit. y. Nat. 華源,1989)、教學者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之調查(曾華源,1994)。. n. al. er. io. 第四類則將焦點放在實習學生身上。包括影響實習成就感因素(呂民璿,. i n U. v. 1985;引自劉可屏、王永慈,2002)、學生實習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曾華源,1987)、. Ch. engchi. 東海大學學生選擇實習安置機構考慮因素及需求(曾華源,1992)、對實習機構教 學內容認知(曾華源,1995b)、專業勝任能力完備性與機構實習成效(陳麗欣, 2009),皆透過自我填答的問卷施測,從實習學生的動機、認知、能力與表現, 以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並提供具體的因應策略。而沈慶盈(2010)對於良好實習 經驗之探究,也僅透過質性訪談聚焦在學生與機構督導關係上。 經由國內文獻的探討,筆者發現過去研究雖有對實習學生的內在驅力與表現 行為之探討,可作為本文實習生自我期待相關因素的參考文獻。然而,針對社會 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課程的相關研究則幾乎付之闕如。同時,近年國外許多研究 4.

(16) 第一章 緒論. 致力從不同面向進行討論,欲提升實習之成效,如有學者意欲找出一套可以衡量 學生表現的評估標準(Reid, Bailey-Dempsey, &Viggiana, 1996;Bogo, Regehr, Hughes, Power, & Globerman,2002;Regehr, Bogo, Regehr, & Powe, 2007),探討實 習準備與督導品質對實習滿意度之影響(Kanno, Koeske,2010)、改善督導關係 (Knight,2001)、探討社會工作實習標準是否合宜(Raskin, Wayne, & Bogo, 2008)……等;但過往研究卻少有以研究生為研究對象(GlenMaye & Oakes, 2002);而在討論實習議題時,瞭解學生的觀點是相當重要的(Wehbi, 2009)。筆者 在大學與碩班的實習中,因為實習期待而增強了投入實習場域的能量,但同時也. 治 政 大,以及瞭解實際實習情形。 界之間的中介者,探討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之實習期待 立 有受阻之經驗,期待本篇論文可藉由自身為研究生之身分,作為在教育界與實務.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國. 學. 第二節. sit. y. Nat. 記得剛考上研究所時,曾拜讀台藝大孫瑞穗老師寫的「【給研究生的筆記之. al. er. io. 一】如何開始學習和研究之路: 勇敢”問問題”!」一文,文中提到她當年做研究生. v. n. 時,研究和寫作的目的在於找尋「台灣歷史與社會的特殊性」,這句話令我深深. Ch. engchi. 感動,也作為求學期間深記腦海的一句話。. i n U. 台灣的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歷史產物,於 1997 年社工師法通過後,至今已有 2,799 人領有社工師證照,更有兩千多人已從社工相關研究所畢業。截至 2010 年,國內現有 23 個社會工作相關研究所,每年培養約 347 位碩士(林萬億,2010), 然而社會工作專業人力的成長,是否意味著專業的成熟?以國內研究而言,廖榮 利、藍采風(1993)的研究中指出,僅有 4.3%的社會工作研究生和 10%的大學部學 生認為社會工作是唯一能令自己滿意的專業;曾華源(1993a)對於社工專業教育 的研究中發現,只有約占四分之一的學生對社會工作有專業承諾,施教裕(1993) 5.

(17) 第一章 緒論. 也曾以非正式的方式,詢問課堂上五十名學生,發現日後願意從事社會工作的學 生只有七人。時隔近十年,沈慶盈(2002)的研究指出在畢業後願意投入社會工作 專業者也僅約 40%至 45%之比例。這不免令人啟了疑竇,社會工作的教育是否 培養了足夠的專業承諾與專業能力?再者,前述研究僅廖榮利、藍采風二人以研 究生為樣本,目前約有 23 所社會工作相關研究所之設立,現今社會工作教育所 培育出來的研究生,其知識、技能、價值與專業承諾的整體圖像是如何?又能否 因應更為複雜的當代風險社會? 陳更新(2004)指出社會工作陷在內外危機中,內部危機來自社會工作對自身. 政 治 大 時代的變遷,經濟全球化使個人暴露在超國家層次的全球風險下,社會工作者所 立. 的不確定,外部危機則是來自社會工作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急遽轉變。面臨科技、. ‧ 國. 學. 受的教育是否有足夠的能量面對新型態的社會問題?對於自身與及服務對象的 處境,又能否反省自身以求明心見性?因此,社會工作教育在社會工作實踐過程. ‧. 中的反身性(reflexivity)則是一個因應交雜在內外危機之中的社會工作,格外需要. sit. y. Nat. 重視的議題。. n. al. er. io. 社會工作教育的目的在於建立具體的知識、價值與技巧,藉以訓練出具有才. i n U. v. 能的實務工作者(Vass,1996)。吳毓婷(2003)的研究結果發現專業教育背景、過. Ch. engchi. 去的修課經驗與實習經驗,將使得才能裝備程度有所不同。而實習教育更是社工 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生裝備專業實務能力的主要影響來源(Wayne, Bogo, & Raskin, 2006)。筆者反思大學部的實習經驗,當時僅因必修課程所需而 尋找機構實習。該次實習於心理衛生領域,僅見得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對社工師 的專業擠壓,卻不甚明白社會工作的專業與不可替代性何在,對於自己在實習場 域中的角色位置也感到無力,為了更加了解社會工作的內涵與澄清自己想法的機 會,因此才有繼續念研究所的動機。以下為大學實習總心得裡,對於自身囿於實. 6.

(18) 第一章 緒論. 習情境時,感到主體淪喪之記錄1:. 實習生在實習階段的尷尬處境,發生在機構內部與及機構外部,肇因於實習 生角色的尷尬,以及結構下實習生的權力、地位以及發聲機制。在機構內,實習 生經驗不足,不知什麼樣的方法以及應對方式是機構一貫的處理模式,因此在實 習的過程中退縮,物化成為一個工具供人使用,卻缺乏了實習生的主體性。在機 構外,由於實習生同時代表了校方、機構雙重身分,常常在該與不該與多問多錯 之間猶疑不定,以及實習生(如我)的內部狀態,是覺得不宜亂來的,就姑且聽之 的,因此不會也不敢在實習過程中將自己的心聲說個明白。. 政 治 大. 曾華源(1987)認為,比起大學部的實習,碩士班的實習教學者更應注重學生. 立. 對問題的思辨能力、整合與運用各理論的能力,認知個人專業價值在服務過程中. ‧ 國. 學. 的影響力,並且學習自我分析與訓練。而在黃慧娟(2004)的研究樣本中有 85﹪左 右的學生認為碩士班的實習感覺較大學部的實習為深入。相對於大學時期因課程. ‧. 安排而去實習,筆者對於研究所的實習有更多的期待,包括期待能將理論與實務. y. Nat. sit. 融會貫通、將價值與技巧加以整合、能夠與案主群做面對面的接觸並體察其生活. n. al. er. io. 世界的圖像、期待能從實習中找到論文的素材。並由於大學實習自身的困窘經. i n U. v. 驗,因此在研究所的第一次實習中,嘗試與機構對話,澄清自己對於實習的主要. Ch. engchi. 期待,即是瞭解青少年族群與帶領團體。在本次實習中,很幸運的有機會在團體 中面對兩位難以接近的非自願案主,並且在外展中挑戰了自己在過往生命中很少 接觸的非行少年。 在與外展少年建立關係的階段,即因目睹其偷竊行為而產生勸誡與否的兩 難,也有在早期團體中決定不承接團體成員情緒的幾分掙扎。隨著宋麗玉老師在. 1. 同時受教於當時的學校督導萬心蕊老師,她讓我在這自稱的主體淪喪期間,不時的刺激我自主 學習的動力,讓我有能量跟機構討論實習內容是否可再多增加實務元素,最後才讓機構同意讓實 習生們設計並帶領一個團體。 7.

(19) 第一章 緒論. 優勢觀點課程的教導,並將之運用在團體中,以及以生態觀點探索外展少年棲地 與網絡的同時,也受益於楊蓓老師團體課程中的分享:「對情緒不誠實只能放棄 關係」,從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動機,也要能夠誠實面對與案主的關係,才能 看到彼此的互動中比較貼近「真實」的樣貌。團體成員開始分享、主動支持彼此, 外展少年也逐漸將我們當作「自己人」。而在服務對象的認同之外,當時的督導 傅立葉老師與同學們,在團督時也認同筆者在團體中的舉措,甚至認為如果團體 有完整記錄,直接就可完成論文了,給予相當大的肯定。此外幾項給予機構行政 的建議與活動的辦理都被採納,因此對筆者是一次收穫豐富的實習經驗。. 政 治 大 家庭工作之實務兩項目標,而到另一機構實習。本次實習除了見到團體工作的多 立 帶著第一次的實習經驗,第二次實習將重點放在個案工作的處遇,與兒童及. ‧ 國. 學. 元樣貌、不同社工的角色與技巧展現、得以對個案工作有所反省,對於服務族群 的圖像也不再只是冰冷的課本文字,而更能了解服務使用者的真實樣貌。然而,. ‧. 機構在實習生的個案工作中,僅限定一名讓實習生訪視,為滿足當初設定的實習. sit. y. Nat. 期待,而向機構爭取除是否能讓筆者有更多接案、訪案之機會;此外,面對謝美. al. er. io. 娥老師在團督時的肯定以及專題的要求,因此在機構安排的實習內容之外,詢問. v. n. 機構內某個方案的主責社工是否可以由筆者協助進行評估,或許可以瞭解方案執. Ch. engchi. i n U. 行現況並提升成效,該名社工一開始甚有意願,但實習總督導卻(出於好意的)認 為那不是該名社工的本分。在筆者想向機構澄清目的時,另外一名個案督導卻指 出無論是個案,或是以方案評估做專題都並不是當初申請時與機構談好的實習內 容,也沒有讓實習生做這件事的彈性。2 要把社會工作實習變成優質的學習經驗,高迪理、尤幸玲(2003)所翻譯的社. 2. 此外,在實習期間包括我在內,有幾位同學都感受到了機構的不放手。同學分享的案例中曾論 及要賦予國中生權能感,欲給予其一定的資源去決定要做的事,但其機構督導直接駁回,認為孩 子沒有能力達成。以筆者的例子來說,曾在一個團體方案的活動設計部分設計了蒙眼布的信任遊 戲,欲藉此討論領導、信任關係以及團體歷程,但機構督導認為這活動會造成團體成員受傷,因 此也希望實習生取消這部分的活動。 8.

(20) 第一章 緒論. 會工作實習學生指引手冊中指出,關鍵在於應將實習過程中之各種期待予以澄 清,如:學生對實習的期待、機構對學生的期待、學校對實習生的期待及對實習 機構的期待。澄清實習的期待和學習的內涵是重要的(Sherer& Peleg-Oren, 2005),當督導並未澄清機構的期待或明確的說明他們對於實習生表現的期待 時,將會導致社工學生的高度焦慮(Regehr, Leeson, Regehr, &Fusco,2002)。因此 Knight(2001)提醒,對學生最有幫助的,是向學生澄清機構對於實習生表現的期 待。儘管該次實習終了仍有許多收穫,但由於研究生、學校督導、機構督導三方 期待的不一致,期待實習內涵與實際實習內容的落差,使得筆者在實習過程中備. 治 政 大 中,卻是一個關乎如何使社會工作學生邁向一個實務工作者的重要歷程,而筆者 立 感焦慮。此項歷程與感受或許僅止於個人經驗,但放在知識再生產的教育系統. 所好奇的是,其他的研究生對於實習內涵的想像與期待為何?在實習過程其間與. ‧ 國. 學. 他們原先期待是相符合的嗎?影響研究生期待是否相符的因素又有哪些?. ‧. 此外,有別於社會工作教育之學士學程稱為綜融社會工作(generalist),研究. sit. y. Nat. 所學程稱為專精社會工作(specialist)(Guzzetta,1996;引自陳麗欣,2009)。儘. al. er. io. 管打著社會工作專精/專業分科的口號,但 Raymond, Teare, & Atherton(1996)針對. v. n. 五個實務領域的 2,500 位碩士學歷的工作者檢視 131 項工作事務,發現不同領域. Ch. engchi. i n U. 的碩士學歷工作者所做的事情並沒有顯著差異。筆者提問,若研究所培育的是專 精人力,如果要和大學部的實習有所差別,研究所的實習目標會是什麼?實習內 涵上是否因此教育目標的不同、領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如若不然,研究所 實習生究竟又在實習中實際從事哪些活動呢?而與研究生自我期待的實習內 涵,以及實際從事的實習內容又是否一致? 社會工作實習紮根於本土機構、本地督導,從事解決在地社會問題的社會工 作服務活動,因此可說是社會工作教育本土化的經驗積累。呂寶靜(2002)認為社 會工作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已不容質疑,香港學者朱偉志(1999)並指出社會工作 9.

(21) 第一章 緒論. 本土化層面有三:第一是對中西文化的差異與對理論運用適切與否保持著警覺 性;第二個層面是對本土化實務的反思,使服務品質得以提升;第三則是對本土 化文化脈絡的理解。而以葉啟政(2001)之見,本土化是研究者由自身的自覺與自 省開始,緊扣當地知時空脈絡,以自己自覺之身心狀態來轉化地理解、詮釋、運 用外來,並再創新論。所以這篇碩士論文,筆者欲以影響最深的社會工作實習著 手,想從自己的實習經驗與及自身身為研究生的角色,在這既有的教育結構與研 究生主體相互辯證、交流與激盪這個主題。 依國內目前社工環境,社會工作研究所的大幅招生,引發對社工教育的疑. 政 治 大 外,依考試院最新修訂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規則」 , 立 慮:即社工專業教育是否得以承載如此數額的學生?是否會因此流於學店化?此. ‧ 國. 學. 自民國 102 年以後如欲報考社工師考試,系所於修業規定中應依社工師考試規則 第 5 條第 2 項範定之 15 學科(45 學分)列為必修,且規定學生實習二次 400 小. ‧. 時,其社工實習辦法須符合考選部訂定之「社會工作實習認定標準」。有學者即. sit. y. Nat. 指出了社會工作師的考試科目使得考試領導社會工作教育的態勢更加明顯(莫藜. al. n. 度造成影響?. er. io. 藜,2007;林萬億,2010),而這趨勢是否會直接或間接的對社會工作的實習制. Ch. engchi. i n U. v. 社會工作實習作為核可應試資格標準,更是社會工作系所裝備學生接銜實務 工作才能,以使其畢業後能夠立即投入實地工作之重要教育訓練,應對其有更多 注意、討論與反思。因此,在此時空條件下討論社會工作實習格外有意義;從研 究面向來說,國內外文獻有許多關於學校/學校督導與機構/機構督導擔負何種角 色、提供何種功能與改進之道的討論,針對實習生也有諸多關於評估實習成效的 研究,然而卻少有了解實習生觀點的研究,無法從中了解實習生對實習的期待, 也就更無研究所實習生的觀點了。因此研究者欲由本研究蒐集碩士班實習生視野 下的台灣經驗,了解目前的社會工作研究生如何看待社會工作實習、其期待為 10.

(22) 第一章 緒論. 何、又實際的學習內涵為何,使研究生得以發聲,貢獻其自身經驗。立基於此,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一、 瞭解碩士班研究所實習生對於實習之期待內涵。 二、 瞭解碩士班研究所實習生之實際學習內涵為何。 三、 探索期待的實習內涵與實際之間是否有所落差。 四、 分析影響期待落差之因素為何。 五、 探討實習期待落差之影響面向為何。. 政 治 大. 六、 期望研究發現作為日後國內學校與機構專業督導,以及社會工作教育. 立. 檢討、參考之用。. 相關名詞解釋. ‧. ‧ 國. 學. 第三節. y. Nat. sit. 一、 社會工作研究生實習. n. al. er. io. 指社會工作研究生在碩士班修業期間,至海內外機構、社區所進行的實. i n U. v. 習活動。實習的目的在真實的情境(reality)之下整併課程之所學,在理論框. Ch. engchi. 架下指引行動,對其所感興趣的專業領域汲取更多知識,發展出個人之實 務風格,並對社會工作價值有所認同與承諾。 二、 實習期待 研究生在個人興趣,蒐集、探問過機構相關資訊,以及考量學校教育目 標、師長的期待,在理性思考後,認為有哪些挑戰是自己可以承接的,自 己想學的,對未來會有幫助的,進而對實習的內涵有所期待。 三、 實習內涵. 11.

(23) 第一章 緒論. 在機構中實際進行的實習項目。諸如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 社會工作研究、方案設計與評估、社會政策與立法倡導、實習作業撰寫、 行政庶務協助等項,常因機構類型、服務對象、機構督導的能力與意願而 有不同的設計。 四、 實習期待落差 當實習生預設期待在實習過程中進行某些特定的實習項目,受限於機構 等因素而未能如願時,便會感受到實習期待的落差。此一落差亦受到自身過 去的經驗、實習中的重要他人,包括實習同儕、督導、案主等的互動關係,. 政 治 大. 和機構體制等因素影響而有增強或減緩的情形。.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之期待與實際實習情形,因此,在文獻 回顧部分,本章第一節首先回顧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課程之定義、特色、形式與內涵。 學者(Järvelä, 2001; Eccles& Wigfield, 2002)指出,除了心理動力的運作之外,脈絡的 重要性也是需要被看重的;因此,第二節部分著重於探討實習外在制度環境如何設 計,將國內碩士班實習課程之實施情形與國外實習規定加以整理,據以作為研究建議 之參考,使之更為具體,且能兼納國際趨勢。第三節則針對實習內涵、理論模式、實 習內涵與期待的影響因素及實習期待落差對實習收獲及知情行意向3造成所影響之相. 政 治 大. 關實證研究逐一做探討,以建構出第四節之研究架構。. 立. ‧ 國. 學. 第一節.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概述. ‧. y. Nat. 社會工作教育的目標主要由理論知識、實務技術和核心價值三大部分組成. er. io. sit. (Vass,1996;Zastrow,2008),社會工作實習課程則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能具 體的操作社會工作助人技巧,從中提昇學生對社會工作實務情形的分析與思考,使學. al. n. v i n 生能體認社會工作的目的、價值與倫理(CSWE,2002)。在第一節中將探討社會工作 Ch engchi U 實習之定義、形式與碩士班實習制度之特別處。 壹、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 研究所與大學部的實習教育目標有所不同。林桂碧(1988)認為,研究所的實習目 標有三:學習專業技術、熟悉某社會工作方法和專精特殊領域、訓練未來專業社會工 作的實務者。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SWE,2008)的教育政策評核標準(EPAS)中提. 3. 根據相關實證研究指出期望落差與實習收獲的狀況可能影響實習生對社工專業的認同、感覺與職業 承諾,本研究茲將其稱作「知情行意向」 。詳見本章第三節之討論。 13.

(2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及,大學部課程透過核心能力的掌握,訓練具有通才實務能力的畢業生;研究所課程 的畢業生則專精於某一領域,訓練進階的知識與實務能力。以台灣的本土經驗來看, 陳麗欣(2004)的研究發現與美國的規定別無二致。其發現大學部與研究所皆包含執行 社會工作實務必備的價值、知識與技巧的訓練,基礎相似度極高,僅在課程的層次及 專精領域有些微的差距,而在研究所的訓練中較偏向「專精領域」的訓練與學習,而 大學部傾向一般訓練。 考量到研究生專精領域的選擇以及研究能力的學習,曾華源(1995)認為,大學部 的實習,包括見習、參觀、參加個案研討和撰寫讀書報告,在有人督導下嘗試實務工. 政 治 大 課程,使其在實習過程中訓練社會現象與問題思辨分析能力、各理論知識整合運用能 立 作以結構化方式進行;但研究所實習則須考量研究生實習需要,不必有結構化的實習. ‧ 國. 學. 力、認識個人與專業價值在服務過程中深層的影響力,並且能學習自我分析與訓練。. ‧. 貳、 實習形式. y. Nat. 一般來說,多數的社會工作實習仍在機構中進行(曾華源,1994)。本研究根據文. er. io. sit. 獻探討,先以實習期間做區分,此外,因應社會變遷,學校與機構合作的模式以及國 際社會工作實習的模式在此一併探討。. n. al. Ch. 一、 機構實習─以實習期間區別. engchi. i n U. v. Hamilton 與 Else 於 1983 年曾將實習形式做區分為併行式(concurrent)與間隔式 (block)兩種(引自曾華源,1987),或稱作同步式實習與集中式實習(史柏年、侯欣, 2003)。併行式/同步式的實習是指實習活動與課堂學習交互穿插,同時進行;每周有 一至三天的時間在機構實習,其餘時間則在校學習,即為國內慣常使用的期中實習。 間隔式/集中式的實習是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原則,之後集中於一段時 間,以幾個禮拜至幾個月的時間在機構密集的學習,國內的實習時間通常在暑假期間 進行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暑期實習。 14.

(2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以美國學制來說,碩士班的第一年訓練是為專業基礎做準備,次年的訓練則希望 學生從事進階或專精的實務(Raymond, Teare, &Atherton,1996;Bogo&Vayda,2000)。但 國內對於大學與研究所的實習目標之區隔並無定見,對於不同階段實習的目標是朝向 通才(generalist)、專才(specialist)、能力取向(competency-based)也少有討論;以國內碩 士班實習課程之要求,絕大多數以實習兩次以上為依歸,其中多半的實習時間點規定 在一年級下學期的期中實習,以及升二年級的暑期實習,但也因此,實習的訓練是否 真能回應、或是真的需要回應專精人才的需求,值得後續討論。. 政 治 大. 二、 大學與社區共同合作的實習經驗. 立. (一) 國外經驗─社會工作諮詢服務. ‧ 國. 學. Poulin、Silver 和 Kauffman(2006)建議一種由大學挹注資金發展出來的,以社. ‧. 區為基礎的實習方法選項,稱做社會工作諮詢服務(Social Work Consultation. sit. y. Nat. Services, SWCS)。. n. al. er. io. 由於傳統的實習至今難以提供適足的實習機會,包括安全可行的實習地點與合. i n U. v. 格的實習督導,也無法提供研究生通才訓練的需求;且在傳統的訓練脈絡之下,學. Ch. engchi. 生在社會服務機構中學習社會專業技巧的發展,卻無法學習帶領公民參與的技能。 有些學校教師相信傳統技能的發展與公民參與的能力可以在此場域中連結,因此擇 定大學當地資源缺乏且社會經濟弱勢的社區,提供建立在公民參與基礎之上的社會 工作諮詢服務,並藉此提供學生全面的通才社會工作實務訓練。 研究生實習生在方案中可提供三種類型的服務:組成團隊提供直接服務,與老 師一起提供能力建構服務4,並與在地的社區組織串連以提供服務,研究結果發現,. 4. 能力建構服務(capacity building services),由在社區中缺乏資金、資源的組織向 SWCS 申請技術 協助,由教師與實習學生和機構共同界定確切的服務內容,服務包括研究與評估、員工能力發展、訓 15.

(2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SWCS 實習生其鉅視的能力,包括社區與組織實務皆高於接受傳統實習的學生,全 面實務能力指數(Overall practice skills index)亦然。 但同時,SWCS 需要對不同的案主群進行更多的訓練、需要澄清不同的角色與 責任、組織的結構尚未健全、學生在實習期間的人身安全、較傳統實習更大的工作 量都是此社會工作諮詢服務的潛在問題。. (二) 國內經驗─東吳大學方案實習課程. 政 治 大 年在方案實習的架構下提出「社區實作課群」的概念,透過課程整合,採用整合性 立 以國內東吳大學的經驗(闕漢中、羅國英、張菁芬、賴兩陽,2008),曾於 2005. ‧ 國. 學. 實作導向、聯合督導的設計,成一個實驗性的課群方案。目標是在結合師生共同深 入並關懷就近的士林社子島地區,以之作為大學與社區互助共生的一個觸角。. ‧. 學生在課群中從事社區觀察、社區服務、依據社區觀察心得擬定服務方案、完. y. Nat. sit. 成方案評估與相關研究。在期末的自信向度評估中,參與的學生在評估需求、組織. n. al. er. io. 服務隊、以及撰寫計畫等能力的自我評定上超過大四學生平均(然因人數不多,統. i n U. v. 計上未達顯著)。但從學生的時間管理、團隊合作的困難、社區工作進入時不知該. Ch. engchi. 從何下手、學生在社區中的角色如何認定、方案價值被質疑、師生彼此間的期待落 差、老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在在都還是問題。 此外,北投社區家庭暴力防治整合方案(東吳社工網站,05/25/2010)亦在方案 實習的脈絡之下,係由台灣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和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結盟的社 區行動方案。服務面向從個人、家庭、延伸到社區,企圖協助處在壓迫困境中的家 庭與個人、並且改變社區對家庭暴力的負面態度與作為。然而此方案並未有技術報. 練服務、方案發展與方案計畫。 16.

(2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告或實證資料的產出,因此暫且表過不提。 對此方案,筆者認為相較社會工作諮詢服務,其行動的主體在於學校,且碩士 生的工作角色被期待是一個獨立的工作者,可以對個人、家庭與社區提供各自所需 的服務;東吳大學所發展出來的方案實習與社區合作的模式是以社區做為載體,承 接去社區實作的學生與老師,因此實際的展現了「做中學」的困難與韌性,但也還 在試驗與摸索的階段;其次,方案的參與者皆為大學部的學生,並未見到碩士生的 角色。 三、 國際社會工作實習. 治 政 大 社會工作的教育目標之一是使社會工作者具備瞭解世界脈絡的社會工作實務能 立. 力(CSWE,2001)。Cwikel, Savaya, Munford& Desai(2010)指出近代的社會變遷包括貧. ‧ 國. 學. 窮、社會權的退化、政府對於社會服務的支持、不同群體與族群間差異的擴大、社會. ‧. 連帶的崩解。全球化、多元化(pluralization)、社會排除與其他鉅視的影響都影響了社. y. Nat. 會工作實務的運行。在世界村中,一個國家的危機與問題時常會影響到其他的國家. er. io. sit. (Zastrow,2008),因此社會工作者在社會正義的價值引導下參與全球性的行動,是可 以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訓練的視野與能力。Wehbi(2010)的研究指出學生基於對於其他. al. n. v i n 文化的好奇心、想與其他國家的人們有所連結、想做些不一樣的事、想對鄰里有些回 Ch engchi U. 饋(國際學生回國實習)而選擇國際實習,並認為國際實習提供了學生擴展文化視野的 機會。 透過國際實習課程,使學生能夠連結鉅視與微視的實務(Gilin& Young,2010)。此 外,學生在觀念上可以培養剖析全球貧窮的結構性因素以及各國權力的動態觀,對自 己國家的國家發展、人權政策能秉持社會正義的態度,行動上可以幫助自己家園和社 區發展公民參與與社區行動,技能上可學習語言能力、溝通解決問題之能力,以及和 不同文化的人,或在不同文化下有效率的專業合作能力(Lough, 2009)。. 17.

(2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江柏毅(2007)延續其對全球化的關心,在研究中指出若能對於全球化議題調整實 習的意義與場域,將有助於實習的收穫,並建議若能於在學期間培養學生接收資訊、 批判思考,以及對文化與宗教的敏感度,有助於學生成為全球化之下重要的社會工作 人才。同時也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機會,只是國際實習仍 需考量學生的財力、成熟度與家庭的意願(Irving& Payne,2005)。香港大學的經驗也反 應了國際實習有其限制,如實習生較難取得與個案的工作機會、機構對社會工作專業 的認知不足、海外合作的大學未必能提供學生所需的學術支援、語言障礙等(范梅英、 戴幼兒、徐永德,2008)。. 政 治 大 長榮大學五間研究所設有國際實習之相關規定 ,皆載明學生可透過所上協助安排相 立. 依國內研究所實習相關規定,現有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北大學、慈濟大學、 5. ‧ 國. 學. 關事宜,並由實習單位與合作學校提供專業督導人力,透過學生自費、申請補助、所 上提供部分經費的方式,使學生至外國學習。. ‧. al. er. io. sit. y. Nat. 參、 小結. v. n. 在實習期間,學生有機會將在課堂所學的概念、原則、理論、方法活用在實習所. Ch. engchi. i n U. 遇到的真實案例之中,並能進一步的發展自我覺知、瞭解個人的長處與限制,並且學 習和他人合作的模式,也能透過再三的咀嚼,反思整理出個人的價值觀與過去的生活 經驗如何影響社會工作實務,因此是最能將技術、知識與價值整併的學習方式。而國 內外文獻都強調碩士班的實習生,需擁有在理論知識下進行實務運用的能力,並且期 待能夠發展出實習生的專業領域。 面臨社會環境與需求變遷快速的當代社會,因此本節除傳統機構實習的方式之. 5.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雖無訂定相關規定,但已有學生赴香港實習。 18.

(3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外,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實習模式,以及國際社會工作實習的模式,皆在此時空之中應 運而生。至於社會工作實習的外在制度如何設計,實習生之實習內涵為何,又受甚麼 因素影響,將在後續二三節討論。. 第二節. 國內外社會工作實習制度. 當代社會工作輸入台灣基本上是「二手擴散」(Secondary diffusion)的經驗(林萬 億,1991)。國內社會工作課程底定之初,有賴於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社會. 政 治 大 藜藜,2007),實習教學是當時研討會中八個委員會之一的重點要務,因此實習制度 立. 組組長 Dorothy Moses 等人,與國內學者透過三次社會工作教學做研討會共商擬訂(莫. ‧ 國. 學. 乃採取向歐美取經,落實為本土制度的模式。本節擬針對國外社會工作實習制度作一 簡單之回顧,由於資料的可近性與國家的代表性,故擇定美國與香港做探討,再以此. ‧. 為基礎整理國內碩士班現行之實習制度。. er. io. sit. y. Nat 壹、 美國碩士班實習制度. n. al. Ch. engchi. 一、 專業機構─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 i n U. v. 美國社工教育與專業認證活動,以非政府組織為主力(陳武宗、張玲如,2007), 在其中扮演要角的便是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CSWE)。該協會於 1952 年成立,透過 訂定課程政策聲明(Curriculum Policy Statement, CPS)公布最低的審定標準,這份聲明 約六至八年間修訂出版一次,並依此審核各校之大學與碩士課程教育標準與教育方案 是否符合標準(曾華源,1993),除審定課程標準之外,CSWE 之宗旨尚有促進研究與 教學單位的發展,並為社會工作教育發聲。美國迄今共有 200 所通過 CSWE 認證的 社會工作研究所,並有 19 所仍在審核中(CSWE 網站, 05/03/2010)。 19.

(3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在 1982 年以前,社會工作實習時數並無固定的標準,歷經要求 1200 小時不等實 習時數的論戰,自 1982 年 5 月 24 日後,依課程政策聲明確訂立研究所實習時數至少 為 900 小時,而這標準延用至今(Raskin, Wayne, & Bogo,2008)。之後便由 2002 年生 效的教育政策與評核標準(Educational Policy an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EPAS)取代 1994 年所發布的課程政策聲明及其審定標準的角色。. 二、 上位規範─2008 年版教育政策與評核標準. 政 治 大. 教育政策與評核標準在 2008 年修訂發布,其中關於實習教育的規範共有八點, 筆者整理如下列五點:. 立. ‧ 國. 學. (一) 實習目的:在實務場域中連結理論與課堂所學,培養由根據實證的 (evidence-informed)實務能力。碩士實習部分,則透過提供進階(advanced). y er. io. sit. Nat. (二) 時數:碩士課程實習時數最低要求 900 小時. ‧. 實務機會,以展示課程中所學之能力。. (三) 學校要求:學校須明列選擇實習機構的實習方法、領域與程序,安置並監督. al. n. v i n 學生,且維持與實習機構的連繫,並評估學生學習內容與成效是否與學校 Ch engchi U. 課程能力相符。提供指導、實習督導訓練、並持續與機構和機構督導聯繫、 對話。 (四) 機構督導:碩士學生之督導需為 CSWE 核可之碩士課程畢業者,若實習督 導沒有相關學歷,學校課程對學生社會工作能力之學習,應負起強化及說 明之責任。 (五) 在職工作:確保在職實習的學生做為學習者的角色,實習學生的實習內容與 督導和原先工作應有所區隔。 20.

(3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貳、 香港碩士班實習制度 一、 香港學制 關銳煊(1985)認為,五十年代以前香港幾無專業社工訓練可言,社會工作教育及 訓練在香港發展,自 1950 年 9 月香港大學正式開辦非在職訓練之「全部時間社會工 作課程」始有正式課程訓練,迄今超過六十年。 香港社會工作學歷包括學士、副學士、碩士、文憑、高級文憑或榮譽文憑等,王. 政 治 大 條件。文憑課程著重第一線工作者之訓練,完成文憑課程的學生,在工作兩三年後即 立. 卓聖(2003)指出,文憑和學位兩種不同課程,係相對應香港兩種不同社工職級的任用. ‧ 國. 學. 可修讀學士學位,但只能任用為社會工作助理職級。而學士學位課程較為著重政策分 析和理論,畢業後能任用為社會工作主任職級。至於研究院的高等文憑、碩士及博士. ‧. 等學位,主要是迎合不同社工人員進修的需要,與職位的昇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y. Nat. sit. 目前設有碩士學歷的學校共有四所,包括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香. n. al. er. io. 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 i n U. v. 系;各校均需要獲得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的認可,才可以讓畢業同學向該局申請成為專 業註冊社工(關銳煊,2007)。. Ch. engchi. 二、 專業機構─社會工作者註冊局 香港在 1997 年 6 月 6 日通過「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 ,規定所有聘用為社會工作 職位的工作人員必須正式登記成為註冊社工;根據其條例規定,於 1998 年成立香港 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成為香港的法定機構,負責監察香港社會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課程 的素質(黃昌榮,2008),而實習長短也必須按社工註冊局的規定(趙維生,2008)。 據該局「註冊社工員評核標準」(Principles, Criteria and Standards for Recognizing 21.

(3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Qualifications in Social Work for Registration of Registered Social Workers),規定課程內 容包括三大部分:社會工作核心課程(包括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價值與倫理、社會 福利制度與社會政策、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行政與管理)、非社會工作核心(包 括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知識、研究與社會調查、法律知識、社區技巧)、實習課程三 大類(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網站,05/01/2010),由實習課程獨立於一類,可見社會工作 實習在香港社會工作課程安排的重要性。. 三、 上位規範─註冊社工員評核標準. 治 政 大 根據註冊社工員評核標準裡頭有關實習課程規定部分,筆者整理如下: 立 ‧ 國. 學. (一) 實習時數:學位課程包括至少 800 小時的實習與 100 小時的實習準備或相關 活動(如訓練工作坊或相關活動),總時數為 900 小時。. ‧. (二) 實習地點:至少有一次的實習在國內. y. Nat. er. io. al. sit. (三) 督導之相關規定;. v. n. 1. 時數:不同於關銳煊(2007)所指出同期(期中)實習最少每周 1.5 小時、整體(暑. Ch. engchi. i n U. 期)實習最少每周 2 小時之規範,現行規定依每周實習頻率決定督導時數長 度:每周三次及以下的實習至少隔周有 1.5 小時的督導、每周四至六次的 實習每周需有至少 1.5 小時的督導、每周實習七次以上則需有至少兩個小 時的督導時間。 2. 督導型態:至少有一半的督導時間以個督方式進行。香港的機構督導方式與 台灣和歐美以實習機構員工為實務督導的做法截然不同,大部份的情況是 由院校聘請實務導師,每週到實習機構提供實務督導(張愛娥,2008),而 在少數情況下,學校會購買機構所提供的督導服務(徐永德,2008)。 22.

(3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督導學經歷:實習教師必須為註冊社工,擁有社會工作文憑,並有五年以上 直接服務或與福利政策、社會工作管理相關之實務經驗;碩士學位的實習, 需有社會工作或相關學科研究所以上學歷的督導。 4. 海外實習督導:若非在本國實習,海外實習老師的資格應通過香港社會工作 註冊局之認可。 5. 為豐富學生對於其他專業知識的汲取,諮商師、家族治療師、戲劇治療師、 臨床/教育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等專業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而此點並非強 制性規範。. 治 政 大 (四) 在職實習:在下述條件皆滿足時,得以在原機構在職實習一次:實習中的社 立 會工作職責與實習內容是被清楚界定而與原本工作區別的,且符合實習時. ‧ 國. 學. 數之需求、被指派的社會工作職責與修業之學位課程訓練需相符、有足夠. ‧. 的督導時間、且於在職實習階段不得擔任機構實習生之督導。. sit. y. Nat. er. io. 參、 國內碩士班實習制度. al. n. v i n 國內自 1984 年東海大學成立第一所社會工作研究所以來,至今已有 20 間以上的 Ch engchi U. 大學成立社會工作相關研究所。國內教育與實習標準並未一統,雖有台灣社會工作教 育學會以關心社工教學與實習改善、社工教育與訓練等議題為主要目標(陳武宗、張 玲如,2007),但該組織屬於社團法人,對於課程雖有建議,卻無強制性規範。國內 碩士班實習制度顯得較為紊亂不一,但同時也顯示出了各校不同的取向與特色。筆者 在 2010 年 4 月 26 日至 30 日間,透過電話與電子郵件的方式向國內十五所將社會工 作實習列為必修課程的社會工作研究所確認各校實習辦法6,並將之整理如下:. 6. (1)這十五間學校依研究所成立時間分別為:東海、東吳、靜宜、輔仁、慈濟、北大、國防、台大、 亞洲、長榮、師大、實踐、政大、屏科大、朝陽,其中除靜宜改名為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23.

(3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一、 國內實習期間、時數、次數規定概述 多數的學校皆規定在碩一下學期與碩一升碩二暑期間實習,朝陽與慈濟兩校可由 研究生自行決定實習期間;東吳則以實習總時數需達 600 小時為管控條件,對於實習 期間也並未設限。除了亞洲大學採一次實習,兩學分之外,各校皆採兩次實習,四至 六學分;以時數─學分比來說,實踐大學與屏科大碩士班 150 小時/學分為最高,政治 大學 72 小時/學分為最低,兩者差距約一倍。整體而言,所有實習兩次的學校之實習 時數分佈自長榮大學的 400 小時至東吳、輔仁、實踐大學所規定的 600 小時之間,吻 合 2002 年 2 月於社工專協舉辦的「社工教育與實務圓桌論壇」中,建議將碩士班的. 政 治 大. 實習時數統一維持在 400 至 600 小時間的基本規定(劉可屏、王永慈,2002)。. 立. 除了師大規定在直接服務需佔實習內容一半的情況下,得在同一機構實習兩次之. ‧ 國. 學. 外,多數的學校皆載明非特殊理由之外不得在同一機構實習兩次。其次,對於大學非 本科系、未有社會工作相關工作經驗之學生,包括東海、輔仁、慈濟、亞洲、台師大. ‧. 等學校設計有補修大學部實習乙次之規定。. y. Nat. al. er. io. sit. 二、 學校督導規定. v. n. 學校督導之職責在於協調學生、機構與學校三方之實習目標與計畫,於學生實習. Ch. engchi. i n U. 期間評閱學生作業、給予學生個別督導或團體督導、與機構保持聯繫,並拜訪實習機 構,與機構督導共同討論學生實習相關事宜;待實習結束後評量學生表現和成效。 然而檢視各校規定仍有若干落差,分為受督導人數、督導方式、訪視機構三方面。 首先,受督導人數僅有台大、政大、屏科大有規定,前者規定以不超過八人為原則,. 國防為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其他皆為社會工作系(所)。本處僅就各系所實習法規做一整理,如有相 關實習規定散見於其他修業規範則未能在此完整說明。 (2)實習列為選修課程的學校有四所:暨大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高醫大醫學社會學與社 會工作學系碩士班、中山醫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皆將社會工作實習列為選修課程;玄奘社 會福利學系碩士班在 97 級以前有選修課程,隨著課程改制之後取消社會福利實習。 (3)另外,中正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及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皆未 將實習課程列入碩士班課程規劃中。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Units of Work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work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I, II and III Reading Skills.. The Units of Work also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Teacher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oem as an unseen text to practise the steps of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nstead of relying on secondary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7 HPM 原是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這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