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編製與常模建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編製與常模建立之研究"

Copied!
1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編製

與常模建立之研究

研究生:李佳茵 撰

指導教授:魏炎順 博士

(2)

謝誌

終於完成論文了!經過兩年的辛苦付出,終於獲得甜美的果實, 這份雀躍的心情,希望能分享給支持我的親友們,因為這本論文得以 順利完成,得之於許多人的協助,無論是實質上或精神上的支持,都 使我感恩在心。 在學業上,特別要感謝指導教授魏炎順老師給予我許多指引,除 了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外,也在研究過程中提供許多支援,老師總 是以鼓勵的態度給我肯定,是我完成論文的動力之一。也感謝許良榮 教授與陳鳳如教授在口試時提供的精闢見解,使許多盲點得以突破, 才得以讓本文更臻成熟! 在研究所期間,慶幸一直有同學的相伴,研一大腹便便奔走家 庭、工作與學業,多虧研究所同學的多方協助,大家建立起趕報告的 革命情感,我會永遠記得的!還要感謝過去的大學同學在問卷調查上 給予友情的支援,使研究得以順利進行!點點滴滴,銘感於心! 最後,我要由衷地感謝我的家人。謝謝我的父母、公婆,做我背 後的靠山,幫我照顧年幼的兩個孩子,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協助, 我恐怕無法如期完成論文。更要謝謝我的先生,在我最失意難過時給 予鼓勵,我才有勇氣迎接新的挑戰與困難。我也感謝兩個孩子的相 陪,你們天真無邪的笑容、稚嫩的加油聲,就是我的前進動力! 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僅藉由此謝誌,向身旁的良師、益友、至 親聊表感激之意!

(3)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編製與常模建立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份適合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創意態度量 表,並建立量表常模。首先透過文獻探討,探究創意態度的意義及所 包含之內涵,再發展試題。最後完成之創意態度量表計 52 題,分為 「發現問題」、「產生點子」、「實行點子」三個分量表。研究預試樣本 為 246 人,常模樣本為 1118 人。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信度分析:經由內部一致性分析,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二、效度分析:經由驗證性因素分析的配適度檢定,顯示本研究整體 理論模式配適符合可接受的適合度檢定水準。 三、建立全國性常模,提供測驗結果之解釋。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單位、教師及後續的研究 者參考。 關鍵字:創造力、態度量表、歷程、個人特質、常模

(4)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ttitude Scale and

Norm Establishing for Students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velop a creative attitude scale for students of the fifth and six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establish the norm of scale. The first step of this study was identify the meaning and items of creativity attitude, then develop the scale. At last, the

finished creative attitude scale are 52 item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scales-”finding problems”, ”generating ideas” and ”fulfilling ideas”. There were 246 samples for pre-test and 1118 samples for national norm.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is were as follows:

1. Reliability analysis : According to Cronbach’s alpha analysis. It reveals that there was a good stability and conformity among the items.

2. Validity analysis : According to the fit test of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it is pointed that the whole theory model of this study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the fit test.

3. A national norm is built to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testing results.

According to abov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is offered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teachers and advanced researchers.

Key words:creativity, attitude scale, proces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norm

(5)

目錄

謝誌.………Ⅱ 中文摘要.………Ⅲ Abstract.………Ⅳ 目錄.………Ⅴ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Ⅹ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創造力的內涵與評量………10 第二節 創意歷程與個人特質 ……… 25 第三節 創意態度之評量 ………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程序 ………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6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工具………65 第三節 研究對象………69 第四節 量表編製………71 第五節 研究程序………85 第四章 結果與發現.………87 第一節 正式量表之內容與信效度分析………87 第二節 常模樣本之現況與信效度分析.………103 第三節 全國性常模之建立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8 參考文獻………131

(6)

附錄………145 附錄一 人格特質分類及次數表 ………145 附錄二 常模樣本人數之估算 ………151 附錄三 創意態度量表初編題目 ………152 附錄四 專家 CVR 結果 ………155 附錄五 專家審查意見 ………156 附錄六 創意態度量表預試題目 ………159 附錄七 創意態度量表正式題目 ………163 附錄八 正式量表之題號與預試量表之題號對照表 ………166

(7)

表目錄

表 2-1 創造力概念之文獻………11 表 2-2 Hocevar & Bachelor 對創造力評量工具的分類…………16 表 2-3 Fishkin 和 Johnson 創造力評量工具的分類比較.………17 表 2-4 國內測量創造力歷程及個人特質方面的測驗名稱…………20 表 2-5 歷程、個人特質測驗的測量結構、方式及適用對象………21 表 2-6 創意歷程階段整理表………26 表 2-7 書籍文獻中創意個人特質之敘述………33 表 2-8 期刊文獻中創意個人特質之敘述………35 表 2-9 論文文獻中創意個人特質之敘述………37 表 2-10 文獻中個人特質次數表………39 表 2-11 創意歷程涵蓋之個人特質………50 表 2-12 態度看法整理表………51 表 2-13 各類態度量表的編製程序及優缺點………58 表 2-14 創意態度量表之構面及內涵描述………61 表 3-1 驗證性因素分析適配指標判斷標準………67 表 3-2 Cronbach’s α信度指標解釋………68 表 3-3 預試樣本人數………69 表 3-4 正式施測的常模樣本人數………70 表 3-5 審題專家名冊及專長………73

(8)

表 3-6 預試題目之分佈(81 題)………74 表 3-7 項目分析結果總表………77 表 3-8 項目分析後之題數(62 題)………79 表 3-9 「發現問題」模式參數估計表………80 表 3-10 「發現問題」違規估計摘要………81 表 3-11 「產生點子」模式參數估計表………81 表 3-12 「產生點子」違規估計摘要………82 表 3-13 「實行點子」模式參數估計表………82 表 3-14 「實行點子」違規估計摘要………83 表 3-15 驗證性因素分析違規估計刪題後之題數(52 題)…………84 表 3-16 研究進度甘特圖 ………86 表 4-1 正式量表之構面與題目.………88 表 4-2 正式量表各分量表及總量表之信度.………89 表 4-3 「發現問題」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90 表 4-4 「發現問題」修正指標摘要………92 表 4-5 「發現問題」整體模式適配度修正結果比較………92 表 4-6 「發現問題」修正模式之標準化參數值摘要………94 表 4-7 「產生點子」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95 表 4-8 「產生點子」修正指標摘要………97 表 4-9 「產生點子」整體模式適配度修正結果比較………97

(9)

表 4-10 「產生點子」修正模式之標準化參數值摘要………99 表 4-11 「實行點子」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100 表 4-12 「實行點子」修正模式之標準化參數值摘要………102 表 4-13 常模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104 表 4-14 不同變項在創意態度量表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105 表 4-15 「創意態度量表」之常模信度分析………108 表 4-16 「發現問題」分量表常模之效度分析………109 表 4-17 「產生點子」分量表常模之效度分析………110 表 4-18 「實行點子」分量表常模之效度分析………111 表 4-19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總分)………114 表 4-20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分量表)………115 表 4-21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總分)……117 表 4-22 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分量表)…118 表 4-23 不同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總分)……120 表 4-24 不同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常模(分量表)…121

(10)

圖目錄

圖 2-1 Rosenber 和 Hovland 的態度概念圖解………55 圖 3-1 本研究概念性架構圖………64 圖 3-2 創意態度量表編製流程圖………71 圖 3-3 研究程序流程圖………85 圖 4-1 「發現問題」模式標準化參數估計值.………93 圖 4-2 「產生點子」模式標準化參數估計值.………98 圖 4-3 「實行點子」模式標準化參數估計值………101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目的在於編製一份適合量測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之量表,本 章針對研究題目選擇及問題加以釐清。全章可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 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一 一 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人類文明和文化之所以能達到今日的境界,可說是創造力的成果,因此 有些學者認為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創造史,人類是在創造環境,而不是在 適應環境(郭有遹,1989)。許多學者(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 2000)在研究中發現,創造思考的能力是人類天生所獨有的,在面對各類問 題時,藉由發揮多樣化的創意將問題加以解決,更是人類文明的泉源與社會 進步的動力。 在瞬息萬變的今日,科技進步、網路發達,知識吸取容易,然而面臨的 問題與危機亦日新又新,唯有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當機立斷做正確的決定, 才能化危機為轉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符合時代的需求。畢竟人和其他動 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人會創造,會不斷的改進與創新。李錫津(1987)提到, 自古以來,人類憑藉著創造的稟賦,小自生活細節、家居生活的改善,大至 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都可歸因於人類創造思考能力之發展,因此,人類有

(12)

益的創造思考活動愈多,人類進步的幅度也就愈大,生活品質的改善愈有可 能。 歷年來政府各單位提倡許多增加創造力及支持創造力研究的相關政策, 像是教育部在 2002 年初頒佈「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宣示將把台灣打造成另 一個 ROC(Republic of Creativity,創造力王國),希望透過創造力的培養, 達到「培養終身學習、勇於創造的生活態度」、「提供尊重差異、活潑快樂的 學習環境」、「累積豐碩厚實、可親可近的知識資本」、「發展尊重智財、知識 密集的產業形貌」、及「形成創新多元、積極分享的文化氛圍」等五大願景(教 育部,2002)。提昇創造力是教育主要目標之一,培養創造力已是時代的潮流, 研究創造力不但是順應世界潮流,也是現在與未來教育的重心。 二 二 二 二、、、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一)智力與創造力是不同的能力 Sternberg(1985)提出三元智力理論,認為人類運用在生活的智慧包括 分析的智慧,創造的智慧和實際運用的智慧三方面。企圖超越傳統 IQ 狹隘的 範疇,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目前許多設有資優班之學校,所評鑑出 的「資優學生」大多是「績優學生」,以分析的智慧(IQ)為主,具有創造力 的學生,極可能因為其獨特的個人特質異於一般學生而被排除於資優教育之 外,甚為可惜。 許多學者認同高智商並非高創造力的保證(錢秀梅,2002;楊國娟、鄔

(13)

詩賢、楊薇譯,1978;李德高,1990)。更有學者提出智商門檻理論(杜明城 譯,1999;蔣國英譯,2007;黃奕光,2003),認為智商在一百二十的範圍內, 聰明才智與創造力之間確實有一定的關聯,但是超越智商一百二十之外,創 造力的強弱就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了。換句話說,聰明才智對創造力有助益, 但是最聰明的人,不見得是最有創造力的人,因為其他因素皆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因此要如何發掘創意人才,如何藉由測驗發掘兒童的「創意潛能」,這 是研究者感興趣的地方,此為研究者研究動機之一。 (二)容易被忽視的小 c 正如相對論一樣,創意理論也有廣義(大 C)和狹義(小 c)之分。「大 C」 是指那些舉世公認為極富創意的人所發揮之卓越超群之創造力。例如發現地 心引力的牛頓、發明電燈的愛迪生。他們的創意除了新穎、適當外,在特定 領域中還有一群廣大接受的觀眾。 「小 c」則是日常創造力,它跟「大 C」一樣都要新穎、適當,只是在觀 眾層面沒那麼廣大。大部分的人不認為自己很有創意是因為沒有太多的觀 眾。事實上,這是太過注重大創意,以致忽略了我們在日常生活所顯露的預 感與想像力(周怜利譯,1998)。 不少學者均認同人人皆有創造力(王木榮,1985;毛連塭等人,2000; 饒見維,2005;周怜利譯,1998;黃奕光,2003;Williams,1972),創造力 就和智力一樣,有些人比較富有創造力,有些人則較缺乏,是程度的問題。

(14)

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有能力想出某程度的新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在學習階段的學生,於日常生活中的創意表現,常被師長視為是一時的 小聰明或是「不足以成大事」的取巧行為,師長們往往忽略學生的想法可能 是解決當下遭遇困難及挑戰時的有效方式。學生畢竟仍在學習,若要求學生 在學習階段馬上有像愛迪生、愛因斯坦、莫札特的「大 C」無異是緣木求魚, 應該更要考量、著重能夠創意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小 c」。解決日常生活問 題的「小 c」也許不一定能構成「大 C」,但「大 C」一定是由「小 c」逐步累 積而成,因此不能忽視這些生活中的「小 c」。研究者以學生為對象,想了解 他們解決日常問題具創意的傾向,他們處理、面對問題的態度如何,這是有 關創造力表現的有趣問題,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創意態度評量的不足 詹宏志(1998)明白的指出「創意思考」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至少 是一種可訓練的技術。黃伯康(2005)也認為創意不是一個定義上的問題, 而是心態上的問題。如果我們深入瞭解自己的個性態度如何影響自己的創思 表現,就可以慢慢改變自己的態度,因而逐漸改變自己的個性,形成有利於 創思表現的條件(饒見維,2005)。以教育的觀點來看,態度的養成在兒童期 是最容易改變、塑造的,若能夠及時發揮教育的功能,讓兒童對於創意有積 極正向之態度,相信對於創造力的發揮會更有事半功倍之效。 雖然多位學者認同創意態度有助於創造力的表現,但創意態度卻是比較

(15)

不受重視的特質,相關之研究及測驗工具並不多。國內創造力的研究,使用 的測量工具通常是擴散性思考測驗,測試學生的擴散思考能力,評量學生思 考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密力,然測量結果是否代表一個人在日常 生活中會應用創造來解決問題,一直以來是受到質疑的,有學者(毛連塭等 人,2000;謝佩霓譯,2000)就指出,別人心目中的創意人,得分不見得總 是高人一籌。因此,研究者試著從態度面向切入創造力的評量,除了用來測 量學生傾向創意的態度外,也許能成為預測創意行為的一個參考,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三。 最後希望研究者所編製之「創意態度量表」在通過信效度考驗後,對於 評量創造力上有所貢獻,進一步提供教育實務界或未來相關研究之應用。

(1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 一 一 一、、、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發展一份具有信、效度且適合國小高年 級學童之創意態度量表,除了用來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之實況,並 可提供相關機關單位評估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 究的目的可分為下列三項: (一)發展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創意態度量表。 (二)建立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常模。 (三)根據實徵研究結果發現,歸納結論,提出建議,作為學術研究之參考。 二 二 二 二、、、待答問題、待答問題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進行下列問題探討: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是否通過統計考驗? 1-1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是否具有良好的信度? 1-2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是否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之常模為何? 2-1 國小高年級學童整體之創意態度常模為何? 2-2 國小高年級男、女生創意態度之常模分別為何? 2-3 國小高年級五、六年級創意態度之常模分別為何?

(17)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本研究題目為「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編製」,茲將相關名詞界 定如下: 一 一 一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國小高年級學童國小高年級學童 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指之國小學童係指九十六學年度在學之國小五、六年級學生而 言,不包括私立學校、特殊學校及特殊班級的學生。其學齡層在十一、十二 歲之間。 二 二 二 二、、、 、 創意創意創意創意 本研究之創意著重於 4P 觀點中的歷程及個人特質,歷程觀點強調的是創 意問題解決之過程;而個人特質觀點是把對此歷程可能產生影響的個人因素 包含在內。 本研究之創意是指一連串發現問題、產生點子、實行點子的問題解決過 程,過程中有勇敢冒險、自信、學習動機、獨立、求新突破、堅持毅力、敏 覺、熱情專注、興趣廣泛、想像、挑戰複雜、容忍糢糊、開放、幽默等個人 特質。 三 三 三 三、、、 、 創意態度量表創意態度量表創意態度量表創意態度量表 創意態度是指個人對『創意』所抱持的一種持久性評價傾向,包含認知、 情感和行動傾向三層面。 本研究之創意態度量表分為三個分量表,在「發現問題」部份包含學習

(18)

動機、敏覺、挑戰複雜、興趣廣泛等四個面向;在「產生點子」部份包含想 像、求新突破、幽默、開放、容忍模糊、獨立等六個向面;在「實行點子」 部份包含自信、勇敢冒險、堅持毅力、熱情專注等四個面向。

本量表總計 52 題,受試者於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在面對開放性問 題時所抱持的創意態度越積極正向;反之,則代表其對創意態度較負面消極。

(19)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一 一 一、、、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發展之「國小高年級學童 創意態度量表」使用對象界定於國小五、六年級之學生。 (二)研究內容: 「國小高年級學童創意態度量表」之建構以 4P 觀點中的「歷程」及「個 人特質」為依據。 二 二 二 二、、、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之限制 本研究量表之適用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生,不適用其他年級階段學生之 推估。 (二)研究內容之限制 本研究在創造力 4P 範疇中,著重於歷程及人格特質方面,環境/壓力及 產品面向並未建構在本量表中。 以上的研究限制皆有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周延性,因此特別加以臚 列,以作為解釋、推論或引用本結果之參考依據。

(20)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探究創造力相關理論,作為本研究編製量表之理論依據,並根 據文獻建構創意態度量表之基本面向。全章可分為三節,分別為創造力 的意涵與評量、創意歷程與個人特質和創意態度之評量。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創造力的意涵與評量

創造力的意涵與評量

創造力的意涵與評量

創造力的意涵與評量

壹 壹壹 壹、、、、創造力的意涵創造力的意涵創造力的意涵創造力的意涵 關於 creativity 一詞,並沒有單一適當的中文詞彙可以翻譯,有的 人將其翻成「創造力」,有的人將其翻成「創意」,而通常指「人」的 性質時,似乎翻成「創造力」比較合適;指「事物」或「作品」的性質 時,似乎翻成「創意」比較適合。語言的曖昧,正暗藏了創意思考的可 能性與必要性(蔣國英譯,2007)。為顧及文意及文句通順,本研究之 「創意」及「創造力」均代表「creativity」之意。 對於創造力的研究,可以從創造力的定義來著手,瞭解創造力的本 質為何。「創造力」一詞最早是在一九五○年由 Guilford 所提出,當時 他在美國心理學會的講題就是「Creativity」,從那時起,「創造力」一 詞就普遍被討論,受到各界的矚目。然而創造力是相當複雜且抽象的研 究課題,自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有了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後,至今學者提出 有關於創造力的定義已無法細數。研究者整理文獻,將學者提出之概念 依年代臚列如表 2-1:

(21)

表 2-1 創造力概念之文獻 提出學者 提出學者提出學者 提出學者 創造力概念創造力概念創造力概念創造力概念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Guiford (1967) 將創造力視為一種認知能力,而擴散性思考(包括流暢力、變通力、 獨創力和精進力)則是研究創造力和評定創造力的要件。 同左 Torrance (1974) 覺察問題、困難、資料缺漏或遺失的部份,進而加以推測或形成假 設,再據以考驗(甚至重複考驗)其真實性而得到確定的答案,最 後即將結果與他人溝通。 毛連塭等 人,2000 賈馥茗 (1979) 認為創造力應著眼於三方面:其一為能力;其二為心理歷程;其三 為行為的結果。因此創造力乃是利用思考的能力,經過探索的歷程, 藉敏感、流暢與變通的特質,做出新穎與獨特的表現。 同左 Williams (1980) 承襲 Guilford 的智力結構理論模式,認為創造利應包含知、情兩方 面。其中認知性行為包括: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精進性等特 質;而情感性行為則有:好奇、想像、冒險、挑戰等特質。 曹志隆,2004 陳龍安 (1984) 創造力是指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覺、流暢、獨創、精進的 特性,透過思考的歷程,對於事物產生分歧性的觀點,賦予事物獨 特新穎的意義,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 陳龍安,2002 Mary (1985) 創造力是一種思考和行動的方法,它同時是一個人獨特思考後的價 值呈現,它可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歷程,也可能是生產一些新產品 的過程。 同左 Davis (1986) 認為創造歷程是具創造力者用來澄清問題、推動工作、解決問題或 製造成果的一系列步驟或階段,當新的主意或解決方案突然迸發的 一剎那,是由於知覺突然產生了改變或轉換,創造者常有意無意間 運用了會引發新的主意、關係、意義、知覺、轉換等的技巧和策略, 此創造思考的過程最能用來解決實際遭遇到的問題。 陳昭儀, 2007;陳美 岑,2000 李錫津 (1987) 認為創造力可以說是創造性人物,以其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發 揮其好奇、想像、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運用其習得的創作技術, 透過靈活有效的創造性歷程,表現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能 力,獲得新穎、獨特、稀奇、與眾不同、利人利己的觀念、行為與 產品的總和。 同左 Sternberg & Lubart (1995) 創造力的本質包括:智慧、知識、思考型態、人格、動機和環境情 境。 同左 Amabile (1996) 視創造力為個人與外在環境間的互動,創造力包含三種元素:領域 相關技能、創造相關技能、以及工作動機。 同左 鄭昭明 (1997) 認為由創造力產生的事物、理念或成果,除了有新奇性之外,還必 須是適切性、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或對社會有益的,不符合此標準 而產生新奇性的能力,不算是創造力。 同左

(22)

Goleman et.(1992) 認為所謂創意,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是正確、有用、有價值,或有意 義。 周怜利譯, 1992/1998 毛連塭等人 (2000) 1.主張創造力乃是創新未曾有的事物,這種能力謂之創造力;2.主 張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3.主張創造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4.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在思 考過程中運用創造力,在思考結果表現創造力;5.創造是一種能力, 也就是創造力;6.主張創造是一種人格傾向,具有創造傾向者更能 發揮其創造力的效果;7.主張創造力是將可聯結的要素加以聯合或 結合成新關係的能力;8.綜合論:主張創造力是一種綜合性、整體 性的活動,而創造力乃是個人整體的綜合表現。 同左 林小玉 (2003) 1.創造力是一種思考能力;2.創造力是一種人格特質的表現;3.創 造力是一種心理歷程;4.創造力體現於產生特殊作品;5.創造力與 環境因素有關;6.創造力是特定要項之組合與交互作用的結果。 同左 Lack(2004)認為創造力=訊息量度×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技 能。 古益靈譯, 2004 黃伯康 (2005) 依據所得出的結果是否嶄新又同時具有價值。 同左 賴聲川 (2006) 認為創意是我們內在的一座金字塔,金字塔上方吸取來自底座的創 意營養,向上提升,經過精煉的過程,終究煉出創意的精髓,從金 字塔頂端吐出創意作品。 同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國外學者 Rhodes(1961)亦利用文獻探討創造力的概念,認為創造 力的定義超過 40 多種,探討比較之餘,歸納出創造力的 4P 觀點: (一)「歷程」的觀點(Process): 以歷程的觀點來看,創造力便是某種特殊的心理過程,探討創意產 生於甚麼樣的歷程,重於分析產生創意的過程與階段,強調思考運作的 狀態。 (二)「個人特質」的觀點(Person): 個人特質的觀點著重於探討高創意者所具備的個人特質,從個人的

(23)

角度來解釋創造力,包括人格特質與人格傾向,人格傾向包括態度、動 機等。 (三)「產品」的觀點(Product): 產品的觀點根據個人所創造出的產品(或作品)來定義創造力的。 探討甚麼樣的產品創意高,著重於評析創造性的產品。 (四)「環境或壓力」的觀點(Press/Place): 環境或壓力的觀點是從外在的影響因素來看創造力,認為創造力是 由於壓力或有利的環境所激發出來的,也有學者對於第 4 個 P 有不同的 詮釋,例如 Garnham 和 Oakhill(1994)就指出第 4 個 P 可詮釋為環境外, 可更積極的解釋為創意者的「說服力」(persuasive power),也就是說 服他人接受或認同產品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可看出創造力定義變化之廣闊,學者們針對概念性或理 論性的研究,各自提出自己的觀點來闡述創造力,但不論從任何單一角 度都只能看到有限面向,不同學者所持理論不同,觀點便有所不同,且 各家學者中難免有一些概念重疊之處,誠如 Torrance(1988)所言:「創 造力沒有精確的定義,即使有也無法言喻。」毛連塭等人(2000)認為 中外學者對於創造力的概念眾說紛紜,主要是由於各家所看的角度及所 採的觀點不同所致。邱皓政(1990)認為造成創造力的概念、定義紛亂 局面之原因有以下幾點:

(24)

(一)創造力所涉及的層面過於廣泛,不易找到共同討論的焦點。 (二)創造力的命題就如同智力一樣,涉及人類的心智歷程、性格 特徵、動機狀態...等不易直接觀察的概念,為一高度複雜且混淆的構念。 (三)標準取捨以及評價上的問題。 (四)配合社會議題的需求問題。 綜合而言,創造力 4P 觀點是目前為大多數人對於創造力的定義所接 受的觀點。 貳 貳貳 貳、、、、創造力的評量創造力的評量創造力的評量創造力的評量 一 一一 一、、、、創造力評量的緣起創造力評量的緣起創造力評量的緣起創造力評量的緣起 創造力的評量自一九五○年 Guilford 倡議加強創造力的研究後,就 開始受到廣泛的注意而逐漸有若干正式的測驗問世。Guilford 曾依據其 智力結構說編製數份與創造力有關的測驗,但真正有系統地發展創造力 評量工具者,應屬五○年代任教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 Torrance,其所 編製的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 為眾多創造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工具,截至目前為止,與之相關之研究報 告已達一千篇以上。唯近來由於學者對創造力的觀點有分歧而趨多元化 的情形,加上測驗理論與統計方法的創新,乃有更多不同觀點、不同形 式的評量工具發展出來(毛連塭等人,2000)。

(25)

(一)了解獨特學生之出色表現,讓學生表現得更好。 (二)智力和成就測驗之測量有限,要超越這些測驗範圍。 (三)幫助學校獲得一些資料,以便能將學生與常模作比較。 (四)擴充學生創造力資料的數據。 (五)幫助老師發覺本身擁有的創造才能。 (六)致力研究有關培育及發展創造力的行為。 (七)拒絕視創造力為神秘的,排除創造力的迷思。 對研究創造力的學者來說,研究如何去評量創造力本身就是一項極 有創意的事,從不同取向來探討創造力,評量的方式就會隨之不同。 二 二二 二、、、、創造力評量的種類創造力評量的種類創造力評量的種類創造力評量的種類 創造力評量的測驗工具若以評量的素材與方式區分,可分為創造力 測驗、自陳式量表和評定量表三大類。創造力測驗是直接以各種題目(或 刺激)測量個人擴散性思考的測驗;自陳式量表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傾向 表態的測驗,如:性格測驗、態度量表等;評定量表是藉由他人(教師、 同儕、督導)的觀察對個人所做的評定(包括對作品的評判)。 Hocevar & Bachelor(1989)曾探究上百種評量創造力之測驗工 具,並將創造力評量工具分成八大類(毛連塭等人,2000;張世彗,2003; 陳龍安,2006;葉玉珠,2006;Hocevar & Bachelor,1989):

(26)

表 2-2 Hocevar & Bachelor 對創造力評量工具的分類 評量工具分類 評量工具分類 評量工具分類 評量工具分類 測驗內容測驗內容測驗內容測驗內容、、、、理念理念理念 理念 擴散性思考測驗 以 Guilford 的智能結構論為基礎,主要在瞭解個體在創造思考的發散 過程,以擴散性思考為理念,評分的四大指標為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力、精進力等擴散思考能力。 態度和興趣量表 主要是基於創造者常會表現出有助於創造的態度和興趣傾向,因此可由 個人對創造的態度和興趣傾向來評估其創造力的高低。此類量表的基本 理念為個體所展現的態度和興趣有助於創造力的運作與激發。 人格測驗 主要是利用人格特來衡量創造力。其基礎理念為創造力是一組人格特 質,這些人格方面的特質表現深深影響著創造行為。 傳記量表 個人的創造力表現受過去生活經驗與週遭環境中所接觸的事物影響。測 驗工具以個人傳記為內容,透過填答狀況分析創意者的特有現象。 教師、同伴或視 導者評定 主要是根據週遭人對個體的觀察和了解,來評定其創造力或創造傾向。 通常藉由提供一些行為特質的參考標準,讓評定者來評判個體創造力的 高低。 作品評定 一個人所表現的作品是判定其創造力最直接的依據,因而以作品、檔案 作為評估創造力的高低。 名人研究 主要是認為研究傑出人士所具有的特質可以提供評量創造力的重要指 標,分析名人當時的社會與家庭環境、生活習慣、創造歷程及產品特色 等。但此研究結果是否能類推到一般個體的創造力表現上則仍有爭議。 自陳式創造活動 與成就 依個人陳述其所從事的活動及成就表現來加以評定創造力的高低是最 便捷的方式。此類量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創意經驗,而經驗是可以來自 不同的領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除了上述這八種評量方式外,Hocevar & Bachelor 還列了一些未能 歸類的評量工具,評量方式、工具之多可以說是創造力的本質使然,透 過多樣化的評量工具才能對創造力有整體性的瞭解。 Fishkin 和 Johnson(1998)將創造力評量工具分為 10 類,並將不 同的評量工具的優缺點作比較(葉玉珠,2006),分類比較如表 2-3 所示:

(27)

表 2-3 Fishkin 和 Johnson 創造力評量工具的分類比較 用途 用途用途 用途 優點優點優點優點 缺點缺點缺點缺點 擴散思考過程 擴散思考過程擴散思考過程 擴散思考過程 *測量創造力潛能的發展 *識別流暢力、獨創力、精進 力及變通力 *評估創造力訓練的成效 *可藉此產生量化的資料 *能建立常模 *具效度 *採較寬廣的記分方式 *易受其他變項的影響 *侷限於測驗,無法測量到其 他向度 *無法顯現個體內在的特質 *各項計分可能互相干擾 人格 人格人格 人格:::態度與興趣自陳量表:態度與興趣自陳量表態度與興趣自陳量表態度與興趣自陳量表 *解釋影響創造力相關因素 *使用不同工具評量人格特質 或情緒狀態 *評量成就表現及人格特質 *可了解孩子對創造力的自我知 覺及感覺 *對成人有很高的預測效度 *藉由資料的陳述觀察個體行為 *較主觀 *缺乏效度 *興趣量表對青少年及成年 較有用 人格 人格人格 人格:::他人陳述的人格:他人陳述的人格他人陳述的人格他人陳述的人格、、、、態度態度態度態度 及傳記量表 及傳記量表及傳記量表 及傳記量表 *解釋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 *評量個體受創造力訓練後改 變的效果 *可標準化 *可使用團體測驗 *常使用李克特式量表 *無法呈現深入資料 *缺乏效度 作品評量 作品評量作品評量 作品評量 *評估作品的原創品質 *評估加工生產後的品質 *不採用測驗的方式進行評估 *可從不同領域來評量產品 *缺乏評分者信度 *缺乏一致的標準 *評分者往往缺乏訓練 壓力 壓力壓力 壓力///情境/情境情境情境 *評估創造性環境 *可研究教室裡的創造力 *缺乏好的研究工具和程序 整合評量 整合評量整合評量 整合評量 *結合擴散性思考測驗、自陳 式人格態度及他人陳述式的 人格態度量表 *結合不同的資源評量孩子的創 造力 *觀察資料不充足 *信度不佳 替代性評量 替代性評量替代性評量 替代性評量 *產品的評量 *觀察個體的表現 *接受複雜及開放的行為 *從不同的非正式觀察、檔案及 老師訪談了解個體創造力 *能反應真實情境 *需有創造行為表現才能評 量 *缺乏效度 與創造力直接相關的人格 與創造力直接相關的人格與創造力直接相關的人格 與創造力直接相關的人格、、、態、態態態 度評量 度評量度評量 度評量 *了解個體自我概念、內控及 領導才能 *可了解經由接受創造力訓練 後,個體擴散思考的改變 *缺乏人格與創造力相關因 素的資料 *無法建立常模 視覺和藝術表演 視覺和藝術表演視覺和藝術表演 視覺和藝術表演 *認定具特定領域天賦 *了解特定領域的表現 *可利用多元化程序(如觀察、 檔案) *各專家所判定的標準缺乏 一致性 系統決定 系統決定系統決定 系統決定 *藉由先前的研究產生解釋資 訊的機制 *運用多元資料 *運用多元化觀點定義創造力 *費時 *施測者需受過訓練 資料來源:葉玉珠,2006,p193-194。

(28)

不論是 Hocevar 和 Bachelor(1989)提出的這八大類或是 Fishkin 和 Johnson(1998)提出的十大類,涵蓋面雖廣泛,但是仍然不脫離 4P 範疇。倘若從「4P」的觀點來看創造力的評量(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介紹如下: (一)「歷程」取向 創意歷程的量化研究,基本上是採用擴散性思考測驗組進行,擴散 性思考測驗要求個人真對一個特定的提示產生出數種反應,大多數標準 化成就或能力測驗則要求一個正確答案。因此,它特別強調流暢性 (fluency)(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二)「個人特質」取向 針對個人特徵所進行的測量,焦點很多元,對過去的行為、人格和 成就。而採用的測量形式也很多樣,有自我報告式、教師/他人進行評定。 被設計用來測量與創意行為有關的人格工具,一般是研究高創造力者, 然後判定他們共同的個人特質之後而設計。最後,將這些特質與其他兒 童和成人進行比較,其假定為審慎互相比較之後的結果,即為創造性成 就的指標(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三)「產品」取向 一個創意的作品通常必須符合創新與適應兩個面向。然而,目前並 沒有能夠判斷作品創意的絕對標準,對於創意的評斷常是一種社會性的

(29)

協定(蔣國英譯,2007)。至今最常用於創造產品測量的方法是採用外部 評審評定,用這種方法可以進一步歸類到教師和家長評定,以及專家評 定之中(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四)「環境/壓力」取向 此種研究主要探討人類之本性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並試圖尋找出 環境中的何種壓力來源,能導致人類的反應,同時表現出創造力。

綜觀上述,從 Hocevar 和 Bachelor 提出的八大類、Fishkin 和 Johnson 提出的十大類,到 4P 的四個向度,可發現評量創造力的方式眾 多,對創造力不同的界定,就影響評量本身對操作性定義的評定。如將 創造力界定為一種態度或傾向,在評量上即以人格、態度或興趣量表為 評量的方式;但若以創意產品為評量依據,則專家對創意成果的評定, 就成為創造力高低的準則(廖永昶,1995)。然而一元論的創造力研究取 向,傾向於只從現象的一部份代表整體,如此往往使我們對於創造力抱 持狹隘、不完整的觀點與信念(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要了解人類 創意的潛能,不能只考量內部認知的單一面向。認知的歷程或許可以使 人有短暫的創意出現,但是能堅持長時間或一生的創造力則需要有特定 的個人特質(洪蘭譯,1999)。因此本研究試著綜合 4P 取向中「歷程」 與「個人特質」兩個面向,視創造力為一種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歷程,同 時個人特質也對此歷程產生影響,以下將對國內測量歷程及個人特質之

(30)

評量工具進行探討。 叁 叁叁 叁、、、、國內評量創造力個人特質及歷程之工具國內評量創造力個人特質及歷程之工具國內評量創造力個人特質及歷程之工具國內評量創造力個人特質及歷程之工具 國內大部分創造力量表的編製,都是因應學位論文的需要而發展。 吳靜吉、陳嘉成、林偉文(2003)從博、碩士論文、學術期刊、會議論 文與研究計畫報告等資料中,整理出一份「創造力量表簡介」,測驗內容 包括創造力、創新、創造、創業、創發與興革等相關構念。研究者擷取 有關測量創造力歷程及個人特質方面的測驗,共有 20 項,介紹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國內測量創造力歷程及個人特質方面的測驗名稱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者者者 者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測驗名稱測驗名稱測驗名稱測驗名稱 類別類別類別類別 1 陳英豪、吳裕益 73 賓州創造傾向量表 個人特質 2 洪瑞雲、王精文 74 羅塞浦創造力測驗 個人特質 3 丁興祥、陳明穗、蔡啟通、 邱皓政、李宗浣 80 羅塞浦創造傾向量表 個人特質 4 林幸台、王木榮 76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個人特質、歷程 5 吳靜吉 72 創造性人格量表 個人特質 6 洪瑞雲 75 我自己量表 個人特質 7 吳靜吉、陳淑惠、李慧賢、 郭俊賢、王文中、劉鶴龍 85 創意經驗量表 個人特質、歷程 8 吳靜吉、郭俊賢、王文中、 劉鶴龍 85 創新行為量表 個人特質 9 吳靜吉、林珈夙 86 教學創新行為量表 個人特質 10 吳靜吉、王敏曄、郭俊賢 86 教師對創造力之歸因量表 個人特質 11 吳靜吉、王敏曄、郭俊賢 86 教師對學生創意表現的歸因量表 個人特質 12 吳靜吉、林偉文、蘇錦榮 87 觀念產生量表 個人特質、歷程 13 蔡啟通 86 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量表 個人特質、歷程 14 蔡明宏、劉曉雯 87 內在動機量表 個人特質 15 吳靜吉、倪鳴香 70 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 歷程 16 林幸台 79 基爾福特創造力測驗 歷程

(31)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 編製或修訂者者者 者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測驗名稱測驗名稱測驗名稱測驗名稱 類別類別類別類別 17 劉英茂 63 托浪斯創造性思考測驗(語文甲式) 歷程 18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 丁興祥 70 拓弄思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式 歷程 19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 丁興祥 70 拓弄思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乙式 歷程 20 吳靜吉、王文中、郭俊賢、 陳淑惠、李慧賢 87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歷程 資料來源:吳靜吉等人,2003,68-69。 依據以上 20 種有關測量創造力歷程及個人特質方面的測驗名稱,研 究者將其測驗結構、測驗方式及適用對象整理概述如表 2-5: 表 2-5 歷程及個人特質測驗的測量結構、方式及適用對象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量結構測量結構 測量結構測量結構 測驗方式測驗方式測驗方式測驗方式 適用對象適用對象適用對象適用對象 1 賓州創造傾 向量表 修訂 Rookey 所編之 PACT 而成,有「創新變化性」與 「探索性」兩個因素。 自陳式量表 高年級到 國中生 2 羅塞浦創造 力測驗 譯自 Raudsepp,六個因素:「預見未來的想像力」、「以 問題為取向的」、「具有打破認知及行為限制的彈性」、 「創造的態度」、「對不確定性的容忍性」、「接受及追 求自己的獨特性」 自陳式量表 成年人 3 羅塞浦創造 傾向量表 Raudsepp(1981)的創造傾向量表採多元綜合觀點編 製,為自陳式五點量表,原有十個分量表,經丁興祥 等人修定後,刪除相關較低者,剩七個分量表為:價 值取向、工作態度、興趣、問題解決行為、人際關係、 人格、自我知覺。 自陳式量表 大學生 4 威廉斯創造 力測驗 修訂 Williams 所編的 CAP 而成,包括三種工具:創造 思考活動、創造性傾向量表、威廉斯創造思考和傾向 評定量表。可得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精密力、 獨創力、想像力、冒險性、好奇性和挑戰性。 創造力測驗、 自陳式量表、 評定量表 國小四年 級至高中 三年級 5 創造性人格 量表 修訂自 Gough 的 CPS,包括 30 個形容詞,18 個形容詞 與創造力正相關,12 個形容詞與創造力負相關。 自陳式量表 大專以上 6 我自己量表 修訂自 Khatena 的 SAM,主要測量創造性的人格特性、 創造思考策略的使用以及創造性的產物等。包括五個 因素:問題解決的行為、經驗的開放、藝術的表現、 自持、自信。 自陳式量表 大學生 7 創意經驗量 包括九個因素:科學的創新的問題解決、運用新知精 自陳式量表 國小五年

(32)

測驗方式 測驗方式 測驗方式 測驗方式 適用對象 表 益求精、表演藝術創新、視覺生活的設計、生活風格 的變化、開放心胸、製造驚喜意外、舊瓶新裝、電腦 程式設計。分數愈高代表愈常有創意經驗。 級至高中 職學生 8 創新行為量 表 改編自 Scott & Bruce 的創新行為量表,由受試者自 評個人表現出創新行為的程度,主成分因素分析得到 一個因素,即為「創新行為」。 自陳式量表 公司員工 9 教學創新行 為量表 改編自 Scott & Bruce 的創新行為量表,教師自評個 人表現出創新行為的程度。 自陳式量表 教師 10 教師對創造 力之歸因量 表 量表要測量的是「教師認為一個人創造力高低的可能 原因,以做為教師如何歸因創造力的指標」,分量表 有:優異努力又受到鼓勵、好奇求變積極表現、資源 豐富訓練有素、不理俗事機緣知遇。 自陳式量表 教師 11 教師對學生 創意表現的 歸因量表 瞭解我國教師對學生創意表現的歸因情形,四個歸因 因素:能力、努力、環境和幸運。 自陳式量表 教師 12 觀念產生產 表 包括二個因素:對觀念產生的消極態度(分數愈高代 表對觀念產生愈消極)與重視新觀念(分數愈高代表 愈重視新觀念)。 自陳式量表 公司員工 13 組織成員整 體創造性量 表 分為兩個分量表: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思考能力量表和 組織成員整體創造傾向量表。 自陳式量表 公司員工 14 內在動機量 表 四個構念:「樂在其中」、「自我發揮」、「自我決定」、「自 我挑戰」 自陳式量表 大學生以 上 15 活動與律動 創造思考測 驗 修訂 Torrance 所編而成,有四個活動:有多少方法、 你能不能做做看、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你能用紙杯做 什麼。可得流暢力、獨創力、想像力。 創造力測驗 3 至 8 歲 幼兒 16 基爾福特創 造力測驗 修訂 Guilford 所編而成,五項分測驗包括觀念的聯 想、單字的聯想、詞的聯想、結果的聯想、用途的聯 想。 創造力測驗 國小四、 五年級學 生 17 托浪斯創造 性思考測驗 (語文甲式) 修訂 Torrance 所編製的 TTCT,七項作業包括發問、 猜測原因、猜測結果產品改進、不平凡的用途、不平 凡的疑問、假想看看。可得變通性、流暢性及獨創性。 創造力測驗 小學生至 大學生 18 拓弄思圖形 創造思考測 驗甲式 修訂 Torrance 所編製的 TTCT,三個活動包括建構圖 形、完成圖畫、平行線條。可得流暢力、應變力、獨 創力、精進力。 創造力測驗 小學生至 大學生 19 拓弄思語文 創造思考測 修訂 Torrance 所編製的 TTCT,七項作業包括發問、 猜測原因、猜測結果、產品改良、不尋常的用途、不 創造力測驗 小學生至 大學生

(33)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驗名稱 測量結構測量結構 測量結構測量結構 測驗方式測驗方式測驗方式測驗方式 適用對象適用對象適用對象適用對象 驗乙式 尋常的問題、設想。可得流暢性、應變性、獨創性、 精進性。 20 新編創造思 考測驗 以 Guilford 和 Torrance 的理論基礎而編製,包括語 文和圖形二個活動。可得流暢力、變通力與精進力。 創造力測驗 小五至研 究所學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上述表格可看出,在歷程方面,基本上是採用擴散性思考測驗(即 「創造力測驗」)來進行,但測驗實施的情境會影響學生獨創或流暢的得 分,而且很容易受到練習和處理效果的影響,評分的主觀成分較濃,獲 得的結果是否公正常受質疑,再者,題目與真實情境有相當差距,創造 力得分高者在實際情境中未必有創造的表現(毛連塭等人,2000;李乙 明、李淑貞譯,2005),檢證 Guilford 和 Torrance 的創造性測驗是否足 以採信的方法之一,就是拿公認的創意份子做實驗。可惜,這些測驗卻 鮮少反應出預期的結果,別人心目中的創意人,得分不見得總是高人一 籌(謝佩霓譯,2000)。因此擴散性思考測驗是否能準確的評估出一個人 的創造程度則一直受到相當大的質疑。 創造性問題解決也是歷程取向的面向之一,然而和擴散性思考測驗 比起來,這是比較被忽略的測量面向,擴散性思考測驗向來幾乎占去全 部創造歷程的焦點,其使得創造力在問題解決中所扮演的整合角色價值 大為降低。導致創造性問題解決,諸如問題覺察以及評鑑性思考這一類 的心理計量研究,進展非常緩慢(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53)。 從前述文獻探討可得知,創造力的定義因研究取向的不同而有不同

(34)

的建構,既然創造力是一種多向度的構念,若只集中在特定領域內,創 造力就顯得太過狹隘,有鑑於此,開始有學者提出整合評量的概念,以 使創造力的概念及評量更完善,如 Sternberg 就提出,只在某一特定領 域之內進行創造力的心理計量分析是比先前的年代更沒有防衛力量的。 在相對上比較受忽視的研究領域,可以採用比較廣的取向增加研究工 作,例如創造性的教室環境、創造態度、以及動機在創造性生產中扮演 的角色(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 在分析比較多位學者提出之創造力的意涵後,4P 觀點是目前為大多 數人對於創造力的定義所接受的觀點。本研究採用比較廣的取向來進行 研究工作,著重於 4P 觀點中的歷程及個人特質,視創造力為一種創造性 問題解決的歷程,而個人特質因素對此歷程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從上述 文獻亦可得知,根據不同觀點來探討創造力,其評量的方式亦會隨之不 同,研究者在比較探討測量個人特質及歷程之評量工具之後,發現在歷 程方面的測量多著重擴散性思考能力的測量,同樣是歷程取向的創造性 問題解決,是比較被忽略的測量面向,再者,個人創意態度受個人特質 直接影響很大,但在人格方面關於態度的測量工具也很缺乏,本研究視 創造力為一種問題解決的歷程外,也要把對此歷程可能產生影響的個人 因素包含在內,試著將「歷程」與「個人特質」進行整合,編製一份涵 蓋「問題解決歷程」及「個人特質」之創意態度量表。

(35)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創意之歷程與個人特質

創意之歷程與個人特質

創意之歷程與個人特質

創意之歷程與個人特質

本研究著重 4P 觀點中的「歷程」及「個人特質」,以下深入探討「歷 程」及「個人特質」之內涵,以作為編製量表之依據。 壹 壹壹 壹、、、、創意之歷程創意之歷程創意之歷程創意之歷程 創意歷程著重於創意產生的過程。創造力的產生,並不是那麼神秘 的,它並不是藝術家、文學家、發明專家所獨有的,在日常生活裡,每 個人都需要它,而且多少都能表現出來。畢竟,人每天就是在解決層出 不窮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可分為一般思考與創意思考,一般思考只用聚 斂性思考來處理問題,這類思考通常用在解決封閉性問題上;而創意思 考則交叉運用了聚斂性思考與擴散性思考,通常用來解決開放性的問 題。創意思考中擴散性思考是關鍵,特別強調問題解決者在選擇或解決 方案之前,不受限於現存知識為範圍,反而儘可能地想出各種多樣性的 變通辦法,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如果能想到一種以前都未曾 使用的新方法來解決問題,那麼就算是運用創意思考來處理問題。Lack 在比較創造性思維與一般性思維後,提出四個特點(古益靈譯,2004): (一)創造性思維是有創見的思維;(二)創造性思維有創造想像的參與; (三)創造性思維是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結合;(四)創造性思維是 擴散思維與聚斂思維的統一。

(36)

在國內外有關創造性問題解決過程的研究中(陳淑娟,1993;陳龍 安,1984,1985,1991;簡真真,1984;Parnes,1967,1977)大多明 白的指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創意。因此問題解決的過 程就是創意的源流之一(引自邱文鈞,2005)。 對於創意歷程的分類,各研究者都有其不同看法,以下即依據文獻 整理出各家說法,根據年代的先後順序分列如表 2-6: 表 2-6 創意歷程階段整理表 人名 人名 人名 人名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創造歷程創造歷程 創造歷程創造歷程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Dewey 1910 1. 感覺需求或發現困難 2. 界定問題所在 3. 提出可能解決方法 4. 獲致結果 5. 驗證結果的正確性 王木榮,1985 Wallas 1926 1. 準備期 2. 醞釀期 3. 豁朗期 4. 驗證期 同左 Rossman 1931 1. 困難或需求的感知 2. 問題形成 3. 資料蒐集 4. 解決方案之檢視 5. 新方案之提出 6. 試驗新方案並決定取捨 張玉成,1993 Osborn 1953 1. 導向:注意到某一特定問題 2. 準備:蒐集有關資料 3. 分析:分析收集的資料 4. 假設:儘可能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5. 醞釀:醞釀解決方法 6. 綜合:歸納統整釐出解決方法 7. 驗證:驗證可行性 同左 Guilford 1959 1. 確認問題 2. 產生適切的觀念或點子 3. 評估可行性 4. 發展問題解決的方案 何 偉 雲 、葉錦 燈,2003

(37)

人名 人名 人名 人名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創造歷程創造歷程 創造歷程創造歷程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Osborn 1963 1. 發現事實:找出問題並蒐集和分析現有的資料 2. 發現構想:發現可能的構想,並選擇可行之法 3. 發現解決方案:決定使用的方案,並付諸實施 同左 Parnes 1966 1. 發現事實 2. 發現問題 3. 發現點子 4. 發現解答 5. 尋求接受 同左 Torrance 1974 1. 感覺困難 2. 發覺原因 3. 評鑑驗證 4. 提出結果 王木榮,1985 Gallagher 1975 1. 準備期 2. 醞釀期 3. 豁朗期 4. 驗證期 陳美岑,2000; 葉玉珠,2006; 陳龍安,2006 Mackinnon 1978 1. 準備階段:運用技巧與經驗以覺察問題 2. 試探階段:努力於問題解決方案的尋求 3. 脫身於外:離開問題核心,孕育新方案 4. 頓悟階段:豁然貫通,獲得解決方案 5. 驗證階段 張玉成,1993 Treffinger & Isaksen 1985 1. 發現困惑 2. 發現資料 3. 發現問題 4. 發現主意 5. 發現解決方案 6. 接受發現的方案 同左 Isaksen 1987 1. 準備問題 2. 激發點子 3. 行動計畫 湯 偉 君 、邱美 虹,1999 陳昭儀 1991a 1991b 1. 問題的發生 2. 尋求解決問題或困難的方法及作法 3. 最佳處理方案的尋獲 4. 評估及驗證 5. 發表、溝通與應用 同左 Goleman, Kaufman & Ray 1992 1. 準備階段 2. 孵化階段 3. 孕育階段 4. 靈光湧現 5. 轉換階段 周怜利譯,1998 Csikszenmih alyi 1996 1. 問題的湧現 2. 設法解決問題 杜明城譯,1999

(38)

3. 神秘的時刻:潛伏期 4. 頓悟的經驗 5. 九十九%的汗水:實際檢查可行性 Perkins 2000 1. 長期探索 2. 沒有明顯的進展 3. 突發事件 4. 靈光一閃 5. 轉換。 林志懋譯,2001 Treffinger , Isakaen & Dorval 2005 1. 了解挑戰:含構思機會、探索資料、組織問題 2. 激發點子 3. 準備行動:含發現解答、建立接受 4. 計畫方法:含評價任務、計劃過程 同左 黃惠民、高欣 欣 2005 1. 問題界定 2. 構想產生 3. 創意評估 4. 創意判定與決策制定 5. 方案實施: 同左 饒見維 2005 1. 面對問題、任務或情境 2. 確定問題本質或關鍵 3. 產生並表達許多初步創意 4. 選擇創意 5. 修改創意、提高創意品質 6. 評價或試用創意 7. 創意定案、付諸實踐 同左 陳又嘉 2006 1. 準備 2. 動機 3. 構思 4. 具體化 5. 精緻化 6. 發表 同左 劉智榮 2007 1. 收集資料 2. 加工 3. 醞釀 4. 誕生 5. 具體化 同左 陳昭儀 2007 1. 靈感與動機 2. 構思、界定研究題目 3. 思考推衍過程 4. 理論驗證與實驗設計 5. 發表研究成果 同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9)

綜合上述多位學者的創意歷程觀,共同點為皆主張創意是一連串心 理的連續運作,且均把創意歷程劃分為數個階段。然而每位學者提出的 階段數並不一致,從三至七階段皆有,用以說明之階段名稱也略有不同, 之所以造成如此結果,是由於創意歷程是一整體性的過程,很難將之明 顯劃分,每個人各有其研究之依據,就如同每個人在從事創意思考時都 有不同的階段一樣。 創意的歷程也許因人而異,但綜觀創造歷程的大致發展是:個體發 現問題和感覺到需求,於是進一步提出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法,並將可能 方法一一評估,然後選擇一有效的方法,付諸實施,最終將問題解決或 是產生新產品。 綜合歸納各家提出的歷程架構,也許名稱不一,階段有簡有詳,但 有三大成分是幾乎每個學者都會提到的,研究者將創意歷程歸類為「發 現問題」、「產生點子」與「實行點子」,分述如下: 一 一一 一、、、、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發現問題:::: 此階段有學者稱為確認問題、感覺困難、準備期、準備階段、收集 資料、發現事實、準備問題、了解問題、問題的湧現或了解挑戰。 有的學者用二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感覺需求或發現困難、界定 問題所在」、「問題的發生、尋求解決問題或困難的方法及作法」、「準備、 動機」、「面對問題任務或情境、確定問題本質或關鍵」或「發現事實、

(40)

發現問題」。 有的學者用三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困難或需求的感知、問題形 成、資料蒐集」、「導向、準備、分析」或「發現困惑、發現資料、發現 問題」。 整體來說,在本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找出、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 二 二二 二、、、、產生點子產生點子產生點子產生點子:::: 有的學者稱此階段為產生適切的觀念或點子、發覺原因提出假設、 準備階段、最佳處理方案的尋獲、發現構想、構思、問題界定或激發點 子。 有的學者用二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提出可能解決方法、獲致結 果」、「醞釀期、豁朗期」、「解決方案之檢視、新方案之提出」、「產生並 表達許多初步創意、選擇創意」、「.發現點子、發現解答」或「發現主意、 發現解決方案」。 有的學者用三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試探階段、脫身於外、頓悟 階段」、「孵化、孕育、靈光湧現」、「加工、醞釀、誕生」、「假設、醞釀、 綜合」、「顯現型與發現型問題、神秘的時刻、頓悟的經驗」或「構想產 生、創意評估、創意判定與決策制定」。 亦有學者用四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長期探索、沒有明顯的進展、 突發事件、靈光一閃」。

(41)

整體來說,在本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很多點子,並產生、選擇 出一個最好的點子。 三 三三 三、、、、實行點子實行點子實行點子實行點子:::: 有的學者亦稱此階段為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驗證期、試驗新方案並 決定取捨、驗證階段、轉換階段、轉換、具體化、發現解決方案、尋求 可被接受的解答、九十九%的汗水、接受發現的方案、方案實施或準備 行動。 有學者用二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評估可行性、發展問題解決的 方案」、「評鑑驗證、提出結果」或「評估及驗證、發表和溝通與應用」。 有的學者用三個階段說明此成分,如「修改創意提高創意品質、評 價或試用創意、創意定案且付諸實踐」、「具體化、精緻化、發表」。 整體來說,在本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將點子付諸行動。 綜合上述分析歸納,研究者將以「發現問題」、「產生點子」與「實 行點子」此三成分作為本研究編製創意態度量表之骨幹。從文獻中可看 出,創意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連串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交互併用的過 程,雖然本研究將「發現問題」、「產生點子」、「實行點子」三階段作為 階段歷程的骨幹,但此三階段並非一定線性、次序性發展,因為有時在 經過分析、構思之後,可能會發掘先前未蒐集到的問題與資料。一個思 維活動往往可能開啟另一個思維活動,有時我們覺得問題無法解決時,

(42)

卻又意外的發現好點子,在整個創意思考的過程也許真如階段架構程序 就解決問題,也或許會來回反覆多次才獲得解決,這跟問題的單純性與 複雜性很有關係,但大致不脫離這三個歷程。 貳 貳貳 貳、、、、創意之個人特質創意之個人特質創意之個人特質創意之個人特質 Davis(1986)指出,擁有創造潛能的人與能運用創造潛能的人,其 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後者通常具有以創意方式去思考和行動的情意特質 (引自盧雪梅,1990)。也就是說,創造的潛能人皆有之,然而是否能充 分發揮出來,則和個人的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研究創意個人特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葉玉珠,2006): (一)研究眾所周知的創意個人之傳記或自傳,以定義其獨特的智 能和人格特質。 (二)在實驗室中研究一個或少數具有創意者,以了解創造能力的 個別差異。 (三)對一班樣本施以人格、智能和創造力測驗,藉由比較創造力 的高分者和低分者,以了解個別差異,此為最常用的方法。 關於創意之個人特質研究相當多,研究者根據中華民國電子期刊論 文索引、中文電子期刊服務 CEPS、中國期刊全文、中國博碩士論文全文 等資料庫搜尋關於創意個人特質之資料,依據文獻整理各家說法,並在 最後做一整理,歸結出各研究者提出次數最多的創意個人特質。以下分

(43)

別依據年代的先後順序臚列書籍(表 2-7)、期刊(表 2-8)及論文(表 2-9)之個人特質文獻: 表 2-7 書籍文獻中創意個人特質之敘述 人名 人名人名 人名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個人特質個人特質個人特質個人特質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Dellas 和 Gaier 1970 1.獨立 2.支配性 3.內向性 4.開放性 5.興趣廣泛 6.自我 接受 7.直覺 8.變通性 9.社交平衡 10.缺乏關心社會規範 11.反社會態度 張世彗,2003 Rookey 1977 1.冒險性 2.挑戰性 3.好奇心 4.想像力 毛連塭等 人,2000 Dutt 1977 1.敏於感知問題 2.流暢 3.變通 4.獨創 5.精進 6.重新界 定 7.好奇 8.想像 同左 Williams 1980 1.流暢力 2.變通力 3.獨創力 4.精密力 5.好奇 6.想像 7. 冒險 8.挑戰 同左 Shallcross 1981 1.對經驗的開放性 2.獨立性 3.自信心 4.冒險的意願 5. 幽默感 6.遊戲感 7.對經驗的振奮感 8.享受感 9.敏感性 10.缺乏懼怕感 11.反因襲性 12.具個人的勇氣 13.變通性 14.偏愛複雜 15.具有目標導向 16.較具內控性格 17.具獨 創性 18.自我依賴性 19.堅持性 20.好奇心 21 具觀察力 22.自我確定性 李錫津,1987 高玉祥 1985 1.堅定的目的性 2.行動的果斷性 3.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4.不屈不撓的頑強毅力 5.豐富的情感 6.高度責任感 7.勇 於自我批評 8.自信心 9.勇於創新的精神 董奇,1995 Torrance 1988 1.勇氣 2.獨立的思考與判斷 3.誠實 4.堅持 5.好奇心 6. 願意冒險 同左 李德高 1990 1.本性就喜歡創造 2.興趣的驅使 3.觀察力敏銳 4.對事物 的結果喜歡求證 5.主意多而新奇 6.好奇感 7.荒誕的想法 與觀念 8.具有堅強的毅力 9.超人的記憶 10.想像力 11. 喜歡分析組合 12.有孤獨的怪癖 13.充沛的精力 14.多才 多藝興趣廣泛 15.字彙多 16.具有審美能力 17.抽象的思 考能力 18.善用符號 19.喜歡排列組合 20.閱讀早,注意 力持久 同左 Goleman et. 1992 1.強烈的好奇心 2.堅持 3.提出正確的問題 4.蒐集正確的 資料 5.常保幽默 6.開放心胸 7.願意冒險 8.勇於嘗試 9. 擁抱焦慮等 周怜利譯, 1998 郭有遹 1992 1.接受凌亂 2.有冒險精神 3.熱情 4.顧及他人 5.經常受困 同左

(44)

惑 6.受混亂所吸引 7.受神秘所吸引 8.害羞 9.建設性批評 10.盡職 11.不拘禮教 12.有超越的願望 13.價值分明 14. 使機關困擾 15.易鬧情緒 16.挑剔 17.不以異於常人為懼 18.愛獨楚 19.獨立判斷 20.生活失調 21.永不厭倦 22.多 問 23.有獷野之性 24.對不同意見至為振奮 25.有自信 26. 有使命感 27.有幽默感 28.規避權力 29.真誠 30.自動自發 31.頑固 32.偶爾退縮 33.空想 34.多才多藝 Davis 1992 1.對自己創造力的覺察 2.獨創 3.獨立 4.冒險 5.活力 6. 好奇 7.幽默 8.喜於複雜和新穎 9.美感 10.開放 11.隱私 需求 12.敏覺 13.忍受模糊 李乙明、李淑 貞譯,2005 張玉成 1993 1.突破成規,超越習慣 2.求新求變 3.冒險探究 4.敏覺 5. 流暢 6.變通 7.獨特 8.精進 同左 Sternberg & Lubart 1995 1.面對障礙時的堅持 2.願意冒合理的風險 3.願意成長 4. 對曖昧不明的容忍 5.接受新經驗 6.對自己有信心 洪蘭譯,1999 董奇 1995 1.具有濃厚的知識興趣 2.富有幽默感 3.勇敢、甘願冒險 4.堅持不懈、百折不撓 5.獨立性強 6.自信、勤奮、進取 心強 7.自我意識發展迅速 8.追根究底 同左 Sternberg & Willwams 1996 1.明智的冒險 2.容忍曖昧 3.允許犯錯 4.確認並克服障礙 郭俊賢,陳淑 惠譯,2003 Csikszenmihalyi 1996 1.精力充沛&沉靜自如 2.聰明&天真 3.玩性(無所謂的 態度)&紀律(責任心)4.想像與幻想&現實 5.內向&外 向 6.謙卑&自豪:虛心學習、對自己有自信 7.陽剛&陰 柔 8.叛逆&傳統 9.熱情&客觀 10.開放敏感&樂在其中 杜明城譯, 1999 詹宏志 1998 1.敏感 2.有直覺的觀察力 3.求知欲強 4.有毅力 5.信心強 6.富幽默感 同左 Dacey& Lennon 1998 1.容忍曖昧不明 2.突破規範 3.突破功能固著 4.無性別刻 板印象 5.彈性變通 6.堅忍毅力 7.延緩報償 8.喜複雜工作 9.喜冒險 10.具有勇氣 同左 Oech 1983 1998 (反向敘述)1.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2.不符合邏輯 3.墨守 成規 4.考量現實 5.不可曖昧模糊 6.不可發生錯誤 7.遊戲 無益 8.那不是我的所長 9.不要想愚蠢的事 10.我沒有創 造力 李幸紋譯, 1992; 范文毅譯, 2004 Feist 1998 1.對新的經驗傾向採取較開放的態度 2.對自己有較多的 自信 3.較不受約束 4.和標準群體比起來較不認真負責 5. 企圖心較強 6.支配性較高 7.帶些攻擊性且較衝動 蔣國英譯, 2007 葉玉珠 2000 1.主動學習動機強 2.喜歡閱讀 3.喜歡與人互動,分享創 意 4.喜好思考,常具有創新點子 5.喜歡嘗試,具有冒險 同左

數據

表 2-1  創造力概念之文獻  提出學者提出學者提出學者 提出學者  創造力概念創造力概念創造力概念 創造力概念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Guiford (1967)  將創造力視為一種認知能力,而擴散性思考(包括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則是研究創造力和評定創造力的要件。  同左  Torrance (1974)  覺察問題、困難、資料缺漏或遺失的部份,進而加以推測或形成假設,再據以考驗(甚至重複考驗)其真實性而得到確定的答案,最 後即將結果與他人溝通。  毛連塭等 人,2000
表 3-6  預試題目之分佈(81 題)  ((( (五五五 五))) )預試預試 預試 預試     本研究預試學校為北部之和興國小、中部之協和國小、南陽國小以 及南部之志航國小等四所學校,每校各抽一班五、六年級學生,得有效 樣本 246 人。量表預試結果主要是作為刪選題目之依據。  ((( (六六六 六))) )刪選題目刪選題目 刪選題目 刪選題目 預試填答資料輸入電腦後,以 SPSS12.0 中文視窗版與 AMOS 7 來篩 選題目,以下從項目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之違規估計依序詳述之:      1.
表 3-13  「實行點子」模式參數估計表  參數 參數參數 參數  標準化參數值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化參數值 標準化參數值   誤差變項誤差變項 誤差變項 誤差變項   誤差變異數 誤差變異數 誤差變異數誤差變異數 決斷值決斷值決斷值 決斷值  PPP P  Q58  <--- 自信  .640  e58  .815  9.413  ***  Q59  <--- 自信  .773  e59  .474  7.443  ***  Q60  <--- 自信  *.492  e60  1.137
表 4-1  正式量表之構面與題目  總共總共總共 總共 52 5252 52 題題 題 題 分量表分量表分量表 分量表  構面構面構面 構面  題目題目題目 題目  學習動機  (5 題)  1.我總覺得自己知道的不夠多,會積極主動想知道更多 2.遇到比較難懂的課業時,我會自己設法把功課弄懂 3.我會為了解答困惑,而去找一些相關資料  4.發現生活周遭感到困惑的現象或事物,我會追根究底找答案  5.我樂於不斷的追求進步,使自己有更好的表現  敏覺  (4 題)  6.我會觀察到別人所沒注意到的事物 7.我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 determinant 我 們可以判斷一個 square matrix 是否為 invertible, 也可幫助我們找到一個 invertible matrix 的 inverse, 甚至將聯立方成組的解寫下.

明龍計算一題兩個數相加的數學題目,不小心算成了相減,所得到的答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

• 不過,如果是為調查及懲處嚴重不當行為(並不限於罪案)的目的而使用 的個人資料,則受《 私隱條例》第58條所豁免 ,以致有關資料不受保障資

 安瑟莫給出的答案是:天主的慈悲不是與 我們的行為對應,而是與他自身和他的仁

 點擊按鈕「Rollover」,工作表便會剪下紅色線以下的資料並複 製至綠色線以下的儲存格。

● (Grisso, 1999)研究指出精神健康與 吸毒或酗酒行為出現的機會成正比;比正 常青少年多出4倍診斷為 操行失常 (conduct disorder),多出10倍有 藥物濫用

因為… 覺得 增強… 容易… 準確… 多角度… 不同很 多途徑可以找… 多元資料… 在IES過程中有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