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全文可得性與引用分析探討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發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全文可得性與引用分析探討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發展之研究"

Copied!
1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陳 昭 珍 博士. 從全文可得性與引用分析 探討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rom Full-Text Availability and Citation Analysis. 研究生:郭 子 銘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〇 六 年 九 月.

(2) II.

(3) 謝誌 終於接近本人畢業的時候了。從一路充滿挑戰與機會的起點走來,感謝自己 始終沒有放棄,才能擁有正在專心思考謝誌的此刻。 談起這兩年,從一開始思緒很混亂,對於題目方向與內容細節都很模糊;是 昭珍老師帶著我一筆筆勾勒出研究主題的雛形,並按部就班地處理該做的事情與 撰寫內容,與老師討論過後再進行修改調整。短短三行文字的敘述,我卻做了兩 年,對我而言不容易,對悉心指導我的昭珍老師亦是。相當感謝昭珍老師每次見 到我時都鼓勵我,給我豐沛的正面能量;也在每個應當改善之處適時提供我修改 建議,賦予我深厚的成長養分;若沒有您,我這一路的艱辛會更將劇烈,亦會花 費更多時間才完成。在此向昭珍老師說聲:「謝謝老師!」。 也要感謝計畫書與論文口試委員雪華老師與元鶴老師,對於論文給予我很明 確的修改方向與建議,著實受益良多。謝謝貞傑與和嬋,在 meeting 時和口試時 都很幫助我,讓我能順利完成每件事。謝謝水柔、沛萱與奕吾學姊,從一開始就 很照顧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菜鳥學弟。謝謝宜芳、宜琳和羽涵帶我領略寬廣的圖 書館世界,那是我最深刻的遠行。謝謝書宇、瑞軒與政廷,與我一起在所上和論 文拼搏,順利與否都有你們陪伴,有你們真好。最後感謝苑菁助教、所有老師與 同班同學們,謝謝你們的協助,我才能更接近此刻。 最重要的是感謝一路支持我的家人,開心時一同慶祝,挫折時做我後盾,忍 受我遇到阻礙時的焦慮與無奈,也持續鼓勵我完成論文。家人是我向上成長的動 力、歸於寧靜的避風港,我將此成就與他們分享,我又成功地向前一步了。 子銘. III. 謹誌於 2017 年 8 月.

(4) 摘要 電子期刊自興起至今,已成為廣泛使用的期刊文獻傳播模式。近來圖書館受 電子期刊價格上升、採購預算成長緩慢等情形影響,必須嚴謹地選擇電子期刊資 源,尚能建構符合研究需求之館藏。公開取用被視為上述問題之解決方案之一, 然而公開取用亦有需要留意之問題,仍須審慎評估。本研究主要透過電子期刊全 文可得性分析與引用文獻分析,分析不同取用類型期刊取用情形,瞭解圖書資訊 學期刊之取用類型分佈情形,比較公開取用文獻與非公開取用文獻之被引用情形, 與瞭解期刊之長期保存情形等,以探討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發展現況,並提 供圖書館於電子期刊資源發展與利用之建議。. 本研究以 JCR、DOAJ、CiteScore metrics、Eigenfactor,以及 Manzari 與四 所大學圖書館提供之期刊列表作為研究對象選擇範圍,共得 92 份期刊、4,111 筆文獻;再以 Web of Science、Scopus 與 Google Scholar 為被引用次數查詢工具。 研究結果顯示,其中有 57 份複合公開取用期刊、18 份直接公開取用期刊、11 份付費取用期刊、4 份延遲公開取用期刊與 2 份部分公開取用期刊;並以商業出 版社發行 48 份複合公開取用期刊為最多。全文可得性方面,4,111 筆文獻中有 2,059 筆文獻含有公開取用全文,且有 1,433 筆文獻含有出版社版本全文;另外 期刊網站典藏 1,012 筆文獻公開取用全文,為數量最多之公開取用全文典藏處, 學術社群網站、學校機構典藏與學會、專業組織及政府機構典藏亦典藏豐富公開 取用全文;值得注意的是,複合公開取用期刊文獻筆數雖最多,然而其含有公開 取用全文之文獻筆數,僅佔 41.87%。文獻被引用情形方面,數據顯示複合公開 取用期刊文獻的被引用次數比例較直接公開取用期刊高,差距從 1.91%至 15.53%; 但公開取用文獻與非公開取用文獻之被引用情形間的差異則較不明顯;「含有公 IV.

(5) 開取用全文」之非公開取用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則較「未含有公開取用全文」 者高,且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較多者,被引用次數亦較高;顯示是否含有公開取用 全文,是可能影響文獻被引用次數之因素之一。期刊長期保存情形方面,商業出 版社與大學出版社之期刊的長期保存情形較良好;學會與專業組織則較少參與長 期保存計畫。. 綜述以上研究結果,目前圖書資訊學期刊主要取用類型為複合公開取用期刊, 且有近半數文獻並未含有公開取用全文,公開取用仍有發展空間。有鑒於學術社 群網站與機構典藏含有豐富公開取用全文資源,大學除應積極典藏研究者著作於 機構典藏外,亦應鼓勵研究者善加利用學術社群網站;圖書館則可整合分散的公 開取用期刊資源,提升館藏完整程度;大學、學會與專業組織則應就維持資源永 久取用為目標,參與長期保存計畫。. 關鍵字:電子期刊、公開取用、全文可得性、引用文獻分析. V.

(6) Abstract Electronic journals have become widely used dissemination mode since the rise. Recently, libraries are affected by the increasing price of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the slow growth of purchases budget, they must rigorously select electronic journal resources to construct collections in line with the research needs. Open access (O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solu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 However, people need to pay attention and carefully assessed to the issues of OA.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usage of journals in different types of access through full-text availability and Citation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access to journals, the cit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OA and non-OA literatures, and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journals. Completel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LIS electronic journal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journal to library.. In this study, the journal lists provided by JCR, DOAJ, CiteScore metrics, Eigenfactor, Manzari and four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selection standard for object of study. There are 92 journals and 4,111 literatures in total, Web of Science, Scopus and Google Scholar are citations query tools of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57 journals are hybrid OA, 18 journals are direct OA, 11 journals are TA, 4 journals are delayed OA, and 2 journals are part OA. Furthermore, commercial publishers publish 48 hybrid OA journals, more than other publishers. In the full-text availability, 2,059 articles contain OA full-text, and 1,433 articles contain publishing edition full-text. In addition, websites of journals are the largest type of full-text archives where contain 1,012 OA full-texts. Moreover, people can access numerous VI.

(7) articles at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sites,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of college, association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hybrid OA journals published the most literatures than the others, but only 41.87% of the literatures contain OA full-texts. In terms of the citation of articl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itation to hybrid OA journals is higher than direct OA journals, and the gap is from 1.91% to 15.53%.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itation to OA and non-OA articles is less evident. It probably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times cited of articles because the proportion of citation to the non-OA articles having OA full-texts is higher than which having no full-text. Besides, the more OA full-texts articles have, the more times cited for article. In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journals, the situation of journals published by commercial publishers and university publishers is better;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are less involved in long-term preservation programs.. At present, the main type of LIS journals is hybrid OA, and nearly half of the articles do not contain OA full-text. In addition to archive researchers’ articles into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ctively, colleges should also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make good use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sites. Libraries can integrate diffused OA journals resources with their collection, to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collection.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should aim at maintaining permanent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participate in long-term preservation programs.. Keywords: Electronic Journals; Open Access; Full-Text Availability; Citation Analysis. VII.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電子期刊的發展情勢................................................................................ 9. 第二節.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的運作模式.............................................................. 27. 第三節. 期刊資源發展分析相關研究.................................................................. 35. 第四節. 小結..........................................................................................................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4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 4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51 第一節. 期刊的公開取用情形.............................................................................. 51. 第二節. 期刊文獻的電子全文可得性情形.......................................................... 65. 第三節. 期刊文獻被引用情形.............................................................................. 76. 第四節. 期刊長期保存之情形..............................................................................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結果與討論.............................................................................................. 89. I.

(9) 第二節. 建議.......................................................................................................... 95.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97. 參考文獻 ..................................................................................................................... 99 附錄一 圖書資訊學領域期刊樣本 ......................................................................... 116 附錄二 圖書資訊學期刊長期保存狀態與年份 ..................................................... 122. II.

(10) 表次 表 3-1 文獻公開取用全文典藏處類型 ..................................................................... 48 表 3-2 期刊文獻公開取用全文版本定義說明 ......................................................... 49 表 4-1 依出版者類型分析期刊取用類型(n=92) ................................................. 58 表 4-2 具有不同自我典藏限制條件的期刊 ............................................................. 60 表 4-3 具有不同自我典藏延遲期的期刊 ................................................................. 61 表 4-4 依出版者類型分析金色公開取用選項(n=92) ......................................... 62 表 4-5 依期刊取用類型分析金色公開取用選項(n=92) ..................................... 63 表 4-6 牛津大學出版社之期刊文獻金色公開取用收費標準 ................................. 64 表 4-7 含有公開取用全文的文獻(n=4,111) ........................................................ 65 表 4-8 文獻全文檔案延遲期與檔案版本分析 ......................................................... 66 表 4-9 文獻之公開取用全文典藏處與數量(n=2,059) ........................................ 67 表 4-10 直接公開取用期刊文獻全文典藏處與版本 ............................................... 68 表 4-11 複合公開取用期刊文獻全文典藏處與版本 ............................................... 69 表 4-12 延遲公開取用期刊文獻全文典藏處與版本 ............................................... 71 表 4-13 付費取用期刊文獻全文典藏處與版本 ....................................................... 72 表 4-14 部分公開取用期刊文獻全文典藏處與版本 ............................................... 73 表 4-15 文獻全文典藏處排名與全文版本 ............................................................... 75 表 4-16 WoS-期刊影響係數與文獻平均被引用次數 ............................................ 76 表 4-17 CiteScore metric-期刊影響係數與文獻平均被引用次數 ......................... 77 表 4-18 單筆文獻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與比例(n=4,111) ...................................... 78 表 4-19 WoS-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79 表 4-20 Scopus-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79 表 4-21 Google Scholar-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80 表 4-22 單筆文獻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與比例(n=4,111) ...................................... 81 表 4-23 WoS-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81 表 4-24 Scopus-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82 表 4-25 Google Scholar-期刊文獻被引用次數比例(n=4,111) .......................... 82 表 4-26 非公開取用文獻被引用次數與比例(n=3,099) ...................................... 83. III.

(11) 表 4-27 WoS-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與被引用次數之比例(n=4,111) ................... 83 表 4-28 Scopus-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與被引用次數之比例(n=4,111) ............... 84 表 4-29 Google Scholar-公開取用全文數量與被引用次數之比例(n=4,111) .. 84 表 4-30 期刊參與的長期保存計畫與數量 ............................................................... 86 表 4-31 參與長期保存計畫的出版者類型與期刊數量 ........................................... 86 表 4-32 期刊於 JSTOR 的 Moving Wall 年限長度與典藏年份 .............................. 87. IV.

(12) 圖次 圖 2-1 電子出版循環 ................................................................................................. 10 圖 2-2 非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 19 圖 2-3 金色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 19 圖 2-4 綠色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 19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0 圖 4-1 出版者類型比例 ............................................................................................. 52 圖 4-2 出版語文與比例分佈 ..................................................................................... 53 圖 4-3 發行卷期數量比例分佈(n=92) ................................................................. 54 圖 4-4 JCR 2015 年期刊影響係數數值 ..................................................................... 55 圖 4-5 CiteScore metrics 2015 年期刊影響係數數值................................................ 56 圖 4-6 期刊取用類型 ................................................................................................. 57. V.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西元 1990 年電子期刊開始興起,以網路傳播、超連結、多媒體、不受時空 限制等特色,成為期刊文獻的傳播模式(王梅玲,2003)。圖書館與研究機構逐 漸以電子期刊取代紙本期刊,且隨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至今已相當成 熟,提供使用者完善的服務。. 近十年來,願意在學術社群網站或網路上公開發表學術文獻,並提供全文公 開取用(Open Access, OA)的研究者逐漸增加(Thelwall, & Kousha, 2014);且 學術出版發展因為線上出版與公開取用的成長,而產生了明顯改變(Rufai, Gul, & Shah, 2012)。. 公開取用因「期刊危機 Serials crisis」而誕生;期刊危機即學術期刊因應成 本上升,但訂購費用不合比例地持續上漲,導致圖書館不斷刪訂期刊以度過危機 (吳紹群、吳明德,2007;施宏明,2008)。. 而期刊危機仍然持續著,電子期刊價格上漲,使圖書館採購預算壓力逐漸升 高(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 2013)。如 Library Journals 於 2016 年 4 月 提出 2015 年學術期刊價格調查;以美國為例,受經濟環境停滯限制,公共資助 之財源的成長也很緩慢,其中圖書館受贊助金額之成長率僅約 1.2%;但據統計 資料顯示,期刊銷售組合的平均價格於 2014 年上漲約 6.6%;2015 年則上漲約 5.8%至 6.3%(Bosch, & Henderson, 2016)。. 1.

(14) 期刊提供者(Journal providers)在大學圖書館電子期刊採購流程中,常採取 對自身有利、讓圖書館可以數量龐大、類型多元,卻很沒有彈性的販售方式;這 種方式使得圖書館,看似獲得很多平均單價優惠的電子期刊內容,而其實館方所 購入的電子期刊,並不一定都符合館藏與校內學術研究之需求(EBSCO, 2015; Pickett, 2011; 吳紹群、吳明德,2007)。在臺灣,多數大學圖書館在為支持校內 之教學、研究與學習需求,且預算有限的情形下,仍然期望訂購更多電子期刊資 源。可是現實對圖書館而言卻十分嚴峻,尤其是當期刊價格上漲,已經超越館方 預算所能負荷的範圍時,重新檢討電子期刊採購成本與調整預算比例的建議與作 為,如暫停續訂或是刪訂期刊,在國內外接連出現(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1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2016;CONCERT, 2016; Göttingen Stat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2016; UNIVERS, 2015)。. 公開取用被視為解決期刊危機與期刊價格上漲的方案之一,除在合法目的前 提下,免費提供使用者閱讀與取用外,也必須沒有任何限制與障礙(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2002)。公開取用的實際應用類型多元,結合不同的收費 對象、公開時間、公開程度與資料來源等因素,組織為支持各群體、地區與機構 研究需求之知識資源,推動學術發展(Willinsky, 2006; SPARC Europe, n.d.; Corrado, 2005)。而關於公開取用期刊的編輯品質、能見度與影響力研究與討論 相當多(賴姿伶,2010;莊正德,2007;Norris, 2008; Mukherjee, 2009)。比如 McCabe, & Snyder(2005)認為較低品質期刊會比高品質期刊更傾向公開取用; 讀者則會因低品質文獻含量較少與文獻研究價值較高等因素,傾向取用高品質期 刊;且公開取用期刊可能為增加獲利而出版過多文獻,間接影響期刊品質降低。 又如因公開取用衍生的掠奪型出版者(Predatory publishers)與掠奪型期刊 (Predatory journals、Counterfeit journals),及其他可能影響期刊與文獻品質的 2.

(15) 面向,皆是必須審慎面對的公開取用問題(曾慧芬,2014;林奇秀、賴璟毅,2014; Beall, 2012; Haug, 2013)。. 除積極推動公開取用正向發展外,圖書館亦須在預算、館藏與讀者需求之間 尋求平衡。因此,美國大學與學術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在 2016 年發佈的學術圖書館趨勢報告當中提到,館藏評估 (Collection Assessment)是目前學術圖書館的趨勢之一。對快速的學術發展而 言,圖書館館藏的「規模最適化 Right-sizing(意指轉變為最適合組織的規模)」 相形之下非常重要,需要建立一種具全面性且機敏的評估方法,蒐集館藏資源對 於學術需求的滿足程度,衡量館藏之電子期刊使用效率,達到控制預算的目標 (ACRL,2016)。. 目前有研究文獻探討不同取用類型電子期刊資源的被引用情形與學術影響 力,但較少從電子期刊資源全文取得之面向進行分析、比較與探討。因為取得全 文是研究者引用文獻的基礎,若從電子期刊資源的取用類型、全文可得性作為出 發點,與電子期刊資源之被引用情形結合以比較與探討,提供圖書館在電子期刊 資源發展與利用等方面的參考與建議,使圖書館能即時應對變化快速的學術研究 及數位環境需求。. 因此本研究擬從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在公開網際網路中的電子全文可 得性,觀察與評估圖書資訊學電子期刊資源公開取用情形,並透過引用文獻分析 探討全文可得性與被引用數之關係,探討電子期刊資源發展面向,與提供圖書館 相關建議。. 3.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使用書目計量方法,透過電子期刊資源的全文可得性分析以及引用文 獻分析,瞭解圖書資訊學期刊電子期刊資源的全文可得性與文獻被引用的情形, 討論與探討圖書館在電子期刊資源發展上應注重的面向與相關建議。具體而言, 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電子期刊資源的公開取用情形。 二、分析電子期刊資源的全文可得性與被引用情形。 三、調查電子期刊資源的長期保存情形。 四、探討電子期刊資源發展,提供圖書館電子期刊資源發展應注重面向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圖書資訊學期刊的基本資訊與取用類型分佈情形為何? 二、圖書資訊學期刊的全文可得性與典藏處情形為何? 三、公開取用與非公開取用期刊文獻之被引用次數與公開取用全文數量為何? 四、公開取用與非公開取用期刊的長期保存情形為何?. 4.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由於受時間與物力限制,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如下:. 1.. 本研究之電子期刊以圖書資訊學領域為限,不包含其他學科領域期刊。. 2..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大學圖書館,不包含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圖書館。. 3.. 本研究資料範圍為 Web of Science (WoS) 與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收錄之圖書資訊學西文期刊。. 4.. 本研究所稱圖書資訊學領域學術期刊之現象,無法一概而論所有期刊表現。.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 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 是一種連續性出版品,常見英文名稱有 Electronic Journals、Electronic Serials、 Electronic periodicals、Online Journal、E-journal 等(張慧銖,2011)。. 依據 Shackel 的定義為「利用電腦協助一篇文章從撰寫、評審、接受與出版 的標準過程;以及透過適當軟體的輔助,使作者可以將其文章輸入進系統中,並 使期刊的編輯者、評審、無數讀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能在電腦終端機檢索到此文 章」(Shackel, 1983; 陳雪華,1994)。. 5.

(18) 二、 可得性(Availability). 係指「當使用者提出對一項物品或服務的需求時,可以得到此項服務或物品 的程度,通常用於評估系統或服務的表現」;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中,資訊資源的 可得性指的是圖書館內的資源可以提供立即使用的程度(葉乃靜,2012)。. 三、 公開取用(Open Access, OA). 又稱開放獲取、開放取用、開放取閱、開放近用(邱炯友,2012;毛慶禎, 2005)。Suber(2012)指出取用資源分別有「付費取用 Toll Access」與「公開 取用」等方式;前者意謂資源只限定被付費的使用者取用,後者則指使用者可以 在毫無障礙的情形下取用資源。. 公開取用依照開放時間,則可再細分為三種類型(Laakso, Welling, Bukvova, Nyman, Björk, & Hedlund, 2011);包括(1)直接公開取用 Direct Open Access— 在出版後沒有任何條件限制,並立即開放使用者取用; (2)延後公開取用 Delayed Open Access—將比較新的近期內容,限制予有付費的訂閱者取用,並隨著度過 一段延遲期(Embargo Period)之後,再開放比較舊的內容公開取用;(3)複合 公開取用 Hybrid Open Access—文獻作者或所屬機構可以向以付費訂閱為主的 (Subscription-based)期刊付費,讓文獻得以公開取用。. 四、 長期保存(Long-term Preservation). 是一種電子檔案保存方式,是希望數位資訊經過長時間後,依然能確保其資 訊內容的穩定性(Stability)、可讀性(Readability)、可存取性(Accessibility,. 6.

(19) 又稱可用性、可及性、近用性)、真實性(Authenticity)以及完整性(Integrity), 並維持數位資訊間的關連性(歐陽崇榮,2012)。. 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09)提到,完整性係指在電子檔案處理 流程中,應確保儲存電子檔案之內容、詮釋資料及儲存結構之完整;真實性乃指 可鑑別電子檔案的產生、蒐集及修改過程中之合法性;可存取性則指藉電子檔案 保存機制,配合法定保存年限,維持電子檔案及其管理系統之可使用。. 五、 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 其意義在於以藉研究中的參考文獻,呈現引用與被引用之間的關係連結 (Smith, 1981)。引用文獻分析的應用範圍包含:(1)探討學術傳播、科學發 展、學術研究評鑑等相關議題;(2)分析使用狀況以供圖書館資料徵集之參考; (3)為研究計畫甄選適當的研究人員;(4)為學術期刊尋找稱職的編輯者與審 稿者、裁定研究補助之主題與機構或人員先後次序等(林雯瑤,2012)。. 7.

(20)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子期刊的發展情勢 一、 出版與公開取用 電子期刊已成為學術期刊出版的主流形式之一,大學圖書館也逐漸以電子期 刊作為主要期刊館藏,是大學圖書館內不可或缺的電子資源。電子期刊自西元 1970 年代出現,在 1990 年代開始興起,十年間成長 218 倍(陳淑君,1999)。. 1.. 電子期刊的出版. 電子期刊類型多元,且依出版類型有多種分類方式。彭妍華(2001)將電子 期刊類型分為(1)以發行方式分「附屬於紙本期刊的電子版本、網路電子期刊、 光碟電子期刊」;(2)以計價方式分「免費電子期刊、付費電子期刊」;(3) 以出版來源分「原始出版社發行的電子期刊、非原始出版社發行的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相較於紙本期刊具備下列特色:(1)電子期刊可藉由桌上出版傳 遞;(2)同一時間可供多位使用者閱讀;(3)內文可檢索;(4)有文字、圖 表、多媒體與彩色呈現;(5)較紙本期刊出版快速;(6)可以互動,提供線上 交換意見;(7)可運用網路特質,如超連結、連結引用文獻等;(8)可連結摘 要與索引資料庫檢索論文;(9)內文可重製與修改;(10)允許使用者利用電 腦與網路閱讀(林巧敏,2012)。在本文中所述之電子期刊,係指傳播學術研究 成果之連續出版品,也就是學術期刊的一種。. 9.

(22) 而所謂「學術期刊」,通常必須要符合以下要件(邱炯友,2006):(1) 文章經過同儕評閱機制-將稿件內容,由主編或編務諮詢委員會另請相關領域學 者專家,以雙盲匿名方式,進行實質評論與建議。(2)設有編務諮詢委員會- 由數位學者專家組成,輔助或督導期刊編務,主要角色在於共議擬定編輯政策; 建議適當評審者人選;擔任同領域稿件之評審工作,與促進期刊之能見度與水準, 並作為下屆主編人選來源。(3)稿件的學術性-應具備原創性之外,亦須衡量 研究的重要性、論述的創新、觀點之周延性、研究方法的嚴謹性、引用註釋的妥 切性、文章的結構性與評估稿件整體的學術或實用價值。(4)學術編輯政策- 要以學術社群為主要讀者群,秉持以科學論述與研究發現為核心內容之期刊稿件 收錄旨趣。電子期刊也須符合上述條件,方能達成所謂「學術期刊」之基本認定。. Mabe(2006)提出電子期刊出版週期(見圖 1)。除了投稿、同儕評閱、出 版與管理的系統都數位化之外,網際網路讓學術傳播更快速、更寬廣且容易,也 驅使作者、編輯者與評審者改變傳統出版習性。. 圖 2-1 電子出版循環 10.

(23) 網際網路為電子期刊帶來巨大影響,Tenopir, King, Boyce, Grayson, Zhang, & Ebuen(2003)為電子期刊系統的轉變過程提出三個階段,包含:. (1) 1990 到 1993 年的早期階段,是電子期刊的起步初期,主要有光碟與線 上形式。不過在這個階段中,研究者與讀者對電子期刊的品質與可持續 性懷有疑慮,甚至產生「是否需要電子期刊」的討論。當時圖書館面臨 實體空間不足與價格上漲,希望電子期刊成為解方。出版者此時並不願 意發行電子期刊;另外有幾個學術機構試著發展電子預行本典藏。 (2) 1990 年代晚期至 2003 年的持續發展階段,研究者很快地接受電子期刊 作為印刷版本的替代品;而雖然出現很多電子期刊,但大多是紙本的電 子版本。圖書館基於之前的壓力,開始建立電子期刊館藏,試圖與紙本 共存或是取代紙本;也因此逐漸依賴匯集者,也會獨自或經由聯盟或代 理者與出版者議價授權。同時電子預行本典藏、個人網站與機構典藏相 繼出現,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文獻取用管道。 (3) 2003 年後的進階階段,包括發展具有大規模內部連結的電子期刊系統; 以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AAS)與美國國家航 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開發的電子系統為例,具備前引證與後引證功能、可以搜尋摘要、有收 錄原始數值資料與動畫圖片等,此外系統的進階功能都受一致的標準協 議規範,有助於達到數值資料間的深度鏈結,並使資訊更容易傳送到用 戶端。. 11.

(24) 從上述文獻可知,電子期刊使期刊投稿、編輯到出版的整個過程產生轉變, 而且電子期刊隨著從身為印刷本的輔助品、與紙本共存,到成為圖書館採用的主 要形式,電子期刊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為學術界接受與採用,更逐漸拓展不同 的文獻取用媒介、方式與管道,包括上述提及的電子預行本、個人典藏與機構典 藏等,並為圖書館與學術研究傳播發展帶來更多元的可能性。. 2.. 電子期刊的公開取用. 近十年來,學術期刊文獻的公開取用早已是個普及且眾所皆知的趨勢與現象, 與之相關的期刊文獻和學位論文數量正成長當中;公開取用也打破了傳統學術出 版的規則,使許多研究想要了解其成功因素(Ennas & Di Guardo, 2015)。. (1) 公開取用的類型. 近代公開取用的定義,有許多機構與會議於先後對此作出解釋,而尤其以布 達佩斯倡議、貝斯達聲明與柏林宣言所合稱的「三 B 定義」,為公開取用下了 最有影響力的詮釋(毛慶禎,2004)。. 「公開取用」一詞據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 BOAI)稱,意指將研究文獻發佈在公共網際網路上,免費提供使用者閱讀、下 載、複製、散佈、列印、檢索與連結全文,能藉索引而檢索到,並能存入軟體, 或是用於任何合法目的,沒有財務、法律與技術等阻礙,與網際網路更形影不離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2002 ) 。另據貝斯達 公開取 用 出版聲明 (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2003)與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3), 宣稱是「公開取用」的出版品,必須符合下列情形: 12.

(25) A.. 作者與版權所有者免費提供所有讀者使用,不可撤銷且遍及全世界,維 持永久取用權利;且許可讀者複製、使用、分享、轉發與公開展示;以 及能在負責任之目的情形下,在數位平台上發表與散佈衍生作品;並准 許於合理使用範圍內,產生少量印刷版本供個人使用。. B.. 出版品發表後,由至少一個能實踐公開取用、無分享限制、具互通性與 長期保存能力的研究機構、學術協會、政府部門或其他架構嚴謹的組織, 在它們所資助支持的檔案資料庫內,儲存完成品與其附屬補充資料(包 含許可的複本),達到長期保存目標。. 公開取用期刊的成長速度很快,公開取用電子期刊數量從 1992 年 5 份、2004 的 1,200 份,至 2016 年底超過 9,400 份(Falk, 2004; DOAJ, n.d.)。網際網路上 也有公開取用期刊專屬的索引目錄,可以作為使用者使用公開取用期刊的參考依 據。. Willinsky(2006)為公開取用的實際應用,區分出十種類型,包含:. A.. 首頁型(Home page)-大學系所維護自己的首頁,作為教職員提供文 獻公開取用的所在。. B.. 電子版本典藏型(E-print archive)-由機構或學科單位承擔典藏所軟體 管理與維護,讓成員可以自我典藏出版或未出版的資料。例如 arXiv.org。. C.. 作者付費型(Author fee)-付費使文獻得以立即且完整地被公開取用, 時常會由機構或政府部門負擔。例如 BioMed Central 和 PLoS。. 13.

(26) D.. 補貼型 (Subsidized)-學會、機構、政府或機構會提供津貼,使文獻 得以立即且完整地被公開取用。例如 First Monday。. E.. 雙重型(Dual-mode)-印刷版本與線上版本都會出版,並保持立即且 完整地公開取用。. F.. 延後型(Delayed)-雖然一起販售印刷版本與線上版本,但需要付費 的印刷版本提供立即且完整地取用;線上版本則會展延一段時間(約 6 至 12 個月)後才提供公開取用。. G.. 局部型(Partial)-每個刊期僅選擇一部份指定文獻提供公開取用,其 他文獻就僅供付費用戶取用,又或是將付費文獻開放一段時間提供公開 取用。例如 Lancet。. H.. 人均型(Per capita)-對發展中國家的學者與學生提供公開取用,但僅 限於某些有在取用管理系統註冊的機構。例如 HINARI。. I.. 索引型(Indexing)-提供書目索摘,通常可能會是政府服務,或是出 版者的行銷工具(作為全文連結)。例如 PubMed 與 ERIC。. J.. 合作型(Cooperative)-由數家圖書館或是學會組成的會員機構,提供 公開取用期刊支援與出版資源發展的協助。. 網際網路的出現加上電子軟體的技術,開始可以支援線上閱讀與使用等行為, 使公開取用得以被推廣與廣泛應用。公開取用好處不少,透過由研究者、資助機 構與出版者將擁有的資源,釋放到公開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很可能會提高研究能 見度、增加引用率與影響係數、遍佈取用管道、增強與加快科學研究週期;對於. 14.

(27) 小型圖書館或是經濟匱乏地區而言,公開取用有助於它們除了擁有自身資源外, 還能取用更多有價值的公開取用資源(SPARC Europe, n.d.; Corrado, 2005)。. Corrado(2005)還指出,把公開取用、開放資源(Open Source,包含免費 開放程式碼或軟體技術支援)與開放標準(Open Standards,建立大眾皆可遵循 的標準協議,並能依此標準發展軟體與技術支援)整合,將能為圖書館帶來顯著 益處,包括:. A.. 由開放資源與開放標準建立的具協作性系統,串連分散的公開取用資源, 可有助於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一個便利的公開取用途徑;. B.. 開放資源與開放標準可以使資源取用保持長期穩定,如 LOCKSS 之類 的軟體技術,能確保圖書館讀者可以長期取用需要的資源;. C.. 圖書館基於開放資源與開放標準的合宜成本,可以適度減少因期刊價格 上升所造成的壓力負擔,並能將預算盈餘分配到圖書、專著和其他領域, 豐富館內資源。.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公開取用當然也有必須留意與審慎思考的另一個面向, 比如必須重視掠奪型出版者和掠奪型期刊的存在,與它們對學術傳播造成的不良 影響。掠奪型出版者藉著公開取用良善初衷,以收取作者費用為牟利方式,罔顧 學術品質與嚴謹評審流程,甚至可能假造編輯委員會名單,徒增讀者困擾,並影 響學術研究公信力與正向發展(曾慧芬,2014;林奇秀、賴璟毅,2014;Beall, 2012; Haug, 2013)。. 15.

(28) 林奇秀、賴璟毅(2014)歸納幾個掠奪型出版者出現的因素:(1)公開取 用改變了過去由訂購方付費的制度,減少了訂購方選擇優良期刊的情形,萌生了 「只要收越多稿件,就能從作者收取越可觀的刊登費用」之想法;(2)電腦、 網際網路與通訊技術普及,使公開取用期刊之建設與財務門檻降低;(3)基於 學術界「不出版就失業(Publish or Perish)」的風氣,學者為求績效亮眼,只得 持續發表論文,有些人便會投機取巧,甚至是採取不道德的途徑(Beall, 2012), 給了掠奪型出版者成長的機會。. 綜述公開取用為圖書館帶來的好處與須留意之處,圖書館在利用公開取用資 源作為補強措施之際,具備能力與專業判斷與篩選什麼資源是真正有價值的,並 且適合館方服務的讀者對象所使用,這便是圖書館與網際網路不同之處。. 公開取用的相對詞為付費取用(Toll Access),也是期刊提供文獻取用的一 種方式,在使用者付費(User Charge)為原則的商業機制下,提供文獻予讀者取 用。Suber(2004)認為,期刊的公開取用與付費取用是能同時存在的,因為這 兩種方式確實能並行於一本期刊上;不過最有效率與建設性的作為,是要試圖找 出若不提供公開取用,將會產生什麼後果,並積極面對公開取用的發展。. (2) 公開取用的途徑. 將文獻公開取用的行動正在發展的道路上;公開取用期刊、機構典藏與自我 典藏,則可視為公開取用同一理念下,三個不同面向的具體實踐(何萬順、劉濟 慈,2009)。目前許多在網路上提供公開取用的學術文獻,可能會是期刊文獻的 電子預行本(e-Preprints),或是由作者自我典藏供使用者在網路上閱讀或下載 的版本。. 16.

(29) 電子預行本指出版前或未出版的文章,並區分為三種情形:(1)已經通過 審查且被接受刊登的文獻,(2)已經投稿但還未決定要刊登的文獻,以及(3) 在正式投稿之前,已經準備好要發表,但為尋求意見,仍還在同儕間流傳(Lim, 1996; 林雯瑤,2003)。林雯瑤(2003)強調「與電子出版品不同的是,預行本 的定義中強調的不是資料形式,而是存在的時機」。. 吳瑩月(2007)曾調查物理學領域電子預行本公開取用對學術傳播的影響。 結果顯示臺灣物理研究人員引用電子預行本的情形相當穩定,且逐漸成長,並可 能影響使用者引用正式版本意願;表示電子預行本的公開取用,雖然可促進學術 傳播的速度與廣度,卻可能影響使用者進入資料庫取用正式出版的文章,亦可能 因此錯估期刊文章的實際取用情形。傅雅秀(2003)曾研究紙本預行本與電子預 行本的被引用情形,研究顯示紙本預行本自 1974 年被引用數逐漸攀升,而從 1991 年電子預行本典藏出現後,引用紙本預行本的數量就開始下降;且電子預行本也 如同紙本預行本,在刊登後 2 至 3 年達到引用最高峰。這現象表示研究者引用預 行本的行為與需求並沒有改變,僅是從紙本轉換為電子形式。由上述研究所發現 的現象可以理解,電子預行本除了被作為文獻正式出版前的參考版本,甚至會被 研究者作為引用的版本;這些引用行為雖然在數據上無法得知,卻是一個在網際 網路中,使用者可以接觸與取用期刊資源的穩定管道。. 除了電子預行本,公開取用的另一個途徑則是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 自我典藏意指作者將文獻的數位檔案儲存在公開、可以讓使用者訪問的網站裡, 且檔案附有簡單的後設資料(日期、作者姓名、標題名與期刊名等)以及完整文 本(EPrints, 2011; Swan & Brown, 2005)。. 17.

(30) 關於期刊出版者允許作者自我典藏的程度,根據英國聯合資訊系統委員會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的 SHERPA/RoMEO 計畫所訂定之 RoMEO colours,將自我典藏進行相當清楚的分類,包含「綠色」、「藍色」、 「黃色」與「白色」。「綠色」代表「期刊商所出版之期刊准許作者將預行本與 刊後本(Postprints)自我典藏」;「藍色」則代表「作者獲准將刊後本自我典藏」; 「黃色」代表「作者獲准將預行本自我典藏」;「白色」則表示「出版者所出版 之期刊並不支援作者自我典藏」;此外還有「金色出版者 Gold Publisher」是指 公開取用出版者,與上述自我典藏的分類含義不同(SHERPA, 2006; 李治安、 林懿萱,2007)。. 目前公開取用主要以「金色路線 Gold Road」以及「綠色路線 Green Road」 兩條途徑最被廣泛地應用。Harnad, Brody, Vallieres, Carr, Hitchcock, Gingras, Oppenheim, Stamerjohanns, & Hilf(2004)以及 Chanier(2007)等人指出兩種路 線的差異在於(1)金色路線 Gold Road-作者將文章投稿到公開取用期刊;(2) 綠色路線 Green Road-作者將文章投稿到非公開取用期刊,但期刊方也允許作者 自我典藏文獻在公開典藏(Open Archive)。. Nielsen(2010)曾討論「非公開取用」、「金色公開取用」與「綠色公開取 用」三者的差異,從文中的三種取用類型之圖表來觀察並可以發現(見第 19 頁 圖 2-2、圖 2-3 與圖 2-4)。. 18.

(31) A.. 非公開取用與金色公開取用的差別在於,. 非公開取用僅能讓少數人(意指在條件限制下)取 用資源,Nielsen 表示此舉也將限制這些文獻的影響 力與分享知識的行為;金色公開取用則是在出版時, 透過「付費出版 Pay-to-Publish」方式,讓所有人在 出版能即刻取用資源,此種取用類型也能使知識分 享與被引用速度增快(見圖 2-2 與圖 2-3)。. 圖 2-2 非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B.. 金色與綠色公開取用的差別在於:綠色公開取用並非改變付費取用的傳 統出版流程,而是另闢路線,由期刊編輯方允許作者將預行本或刊後本 保存在公開取用典藏,甚至有時被允許作為期刊正式出版前的取用管道, 讓所有人及早取用資源。此方式可將以往傳統文獻在刊登第 2 至第 3 年,達到引用數最高峰的時間速度加快(見圖 2-3 與圖 2-4)。. 圖 2-3 金色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圖 2-4 綠色公開取用出版流程 19.

(32) 電子預行本與自我典藏的檔案保存地點多元,學校的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作者個人網站和學術社群網站(Academic social network sites), 都是其保存地點。. 學術社群網站如 ResearchGate 與 Academia.edu,有許多學者會在這些學術網 路社群上,對研究興趣與方向,和其他志同道合的研究者進行討論交流,亦有許 多研究者會將全文檔案放在自己的個人動態頁面上,提供有興趣的使用者閱讀或 下載使用。Thelwall & Kousha(2014)針對 Academia.edu 哲學專長使用者個人 頁面進行分析,欲了解何種類型使用者比較活躍;發現資深學者比資淺者能得到 較高關注,但在該站之熱門瀏覽程度,與文獻被引用數、H-index 沒有顯著關係。. 許多研究對於自我典藏議題深入討論,如何萬順、劉濟慈(2009)指出,無 論是機構典藏或是自我典藏,其實基於身為學校職員,當學校要求將其出版著作 公開時,教師並沒有立場能拒絕要求。Gadd, Oppenheim, & Probets(2003)調查 RoMEO 計畫內典藏的著作智慧財產權,發現將版權轉移給出版者,對自我典藏 並不是最好情況;並建議大學應評估著作權歸屬的長期利益,最好是由學者保留 著作權,出版者則透過新的出版方式,保護並增加著作附加價值。Covey(2009) 測試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職員平台網頁以及出版者政策,發現學者對於自我典 藏的接受程度,與學科分別並無關係,且目前沒有形成共同作為;此外,出版者 政策不會影響作者自我典藏決策,也不影響自我典藏的文獻版本;Covey 呼籲學 校教師應相信著作權與出版者政策十分重要,並為自我典藏採取實際行動。. 政府與研究機構對於公開取用的態度與實行政策,也正影響著公開取用的相 關行動與具體作為。如歐洲聯盟競爭力司(Competitiveness Council)於 2016 年 5 月,決議在歐洲境內所出版的科學文獻,必須於 2020 年前公開取用(Netherlands 20.

(33) Presidency, 2016)。荷蘭對公開取用相關議題向來不遺餘力,比如荷蘭大學聯盟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therlands)與 Elsevier、SAGE、Springer 等 期刊出版者分別達成不同程度的協議,目標是要提高期刊公開取用比例、降低學 校取得期刊的費用,又或是讓荷蘭境內大學研究者可以在特定期刊透過金色公開 取用方式出版,不需要另外付費或是調降費用(VSNU, 2016)。2017 年 OA2020 倡議在柏林召開第 13 屆公開取用會議,以「為變革營造能量 Building capacity for the transformation」為號召,分享期刊從付費取用至公開取用的長期變革,及具 體行動相關的經驗與觀點,並對 2020 年公開取用提出發展觀點與概念,促進研 究社群交流與公開取用發展(OA2020 Initiative, 2017)。. 無獨有偶,法國也為公開取用採取行動。法國國會兩院於 2016 年通過與研 究相關法規當中,有關於文獻的公開取用(Ouverture de l'accès)的法律條文, 部分文字提到(OpenAIRE, 2016; Le Sénat, 2016):. A.. 「凡由國家機關或歐盟設立之管理局或公共研究機構所資助總金額一 半以上的研究活動,其產出之科學文獻若發表在每年出版至少一次的期 刊上,則其文獻作者可有權在合著者的同意下,透過數位管道,提供公 開版本自由取得,即便期刊出版者擁有獨家權利」。以及「出版者限制 文獻自由取得的時間,科學、科技與醫學最長可達 6 個月,人文與社會 科學最長可達 12 個月。」. B.. 「凡由國家機關或歐盟設立之管理局或公共研究機構所資助總金額一 半以上的研究活動,其產出之數據結果不受特定權利或條例保護,且須 由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公開並使免費重複使用(Reuse)。」. 21.

(34) C.. 「前述所提及的科學出版品之出版者,不可以限制公開出版品的數據重 複使用。」. 二、 電子期刊的保存 依循「三 B 定義」中所提及的長期保存目標,如何讓電子期刊資源得以永 續、不會遺失或毀損,是相當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典藏保存的環境建構就顯得 相當重要;電子期刊面對變動快速的網際網路環境生態,網站與超連結隨時都可 能終止服務,如何建立一套完整且具永續性的保存機制與架構,確實是當前必須 審慎評估的課題。. 1.. 長期保存. 數位檔案即使跳脫了紙本印刷會因環境而遭到污損的風險,仍有很大機率會 因為複製失敗、系統當機、連結失效與其他因素,使數位檔案從世界上消失。為 了不讓數位檔案落入深淵,部份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與英國,皆有 建立國家型數位檔案保存計畫,透過法定寄存制度,與建立完整且嚴謹的後設資 料架構,讓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傳播得以延續(莊詒婷,2010;楊志津,2007)。. 此外世界上也有非營利組織,致力發展數位檔案長期保存計畫,比如由 ITHAKA 基金會成立的 Portico 與由史丹佛大學圖書館發起的 LOCKSS(Lots of Copies Keep Stuff Safe)等系統。Portico 與 LOCKSS 都涵蓋圖書與期刊出版品, 且都力求建立永續的經濟模式。Portico 可視為是一條典藏途徑,當原始檔案無 法從提供者端取得、或是計畫成員取消訂閱資源時,則可以讓成員取用集中儲存 的檔案內容;而 LOCKSS 是允許計畫成員將檔案局部典藏,以免遭遇當網路當 機或取消訂閱而導致資源無法使用之窘境(Bulock, 2012)。LOCKSS 則特別強 22.

(35) 調透過這種合作方式,可讓圖書館保持所購買的資源、出版社能保存所出版的資 源,並使讀者能不斷地取用資源。除此之外,將電子資源保存在這些系統中,可 以維持合法且長久的取用管道,確保即使網路連結失效,數位檔案還是會存在 (Portico, n.d.; LOCKSS, n.d.)。. 另有與 LOCKSS 相關的長期保存 計畫「CLOCKSS」,意為受到 控管 (controlled)的 LOCKSS。CLOCKSS 的保存與控管過程較為集中與嚴謹,主要 指定各地圖書館,作為典藏節點(archive nodes)以保存文獻;而當出版者公告 終止出版後,由計畫理事會決定受保存之文獻是否應被觸發(triggered),並訂 定資源應公開比例與何時公開等決策,和 Portico、LOCKSS 由計畫成員共同維 持資源完整且永久取用之原則不同(CLOCKSS, 2008)。. 此外,計畫會維繫組織成員間緊密的合作關係,建立長期信任基礎。數位典 藏技術與軟硬體配置與支援方面,對於長期保存解決方案與作業流程,也都有備 案與其他配套措施,可使電子資源得以妥善保存。最重要的是,提高檔案長期保 存的透明程度,並使用統一檔案格式,使所有成員都可以安心地保存與取用資源 (Portico, n.d.; LOCKSS, n.d.)。. 長期保存計畫也有走向以商業模式維持營運的例子。如由 ITHAKA 基金會 營運的 JSTOR(Journal STORage),是以數位檔案長期保存為目標的過期電子 出版品回溯系統,以 Protico 系統基礎架構保存數位化期刊印刷本,並將早期出 版品公開取用,維持未來取用無虞與因應未預料到的需求;此外 JSTOR 也針對 發展中國家之機構降低資源取用價格或免費(JSTOR, 2017)。JSTOR 會對期刊 近年卷期內容,採取與延遲期相似的時間間隔期名為「Moving Wall」,時間約. 23.

(36) 從 3 至 5 年不等,以此規定使用者取用文獻權限,保障出版者權益,讓出版者比 較願意將出版品加入典藏(徐玉梅,2004)。. 綜述前面提到長期保存的好處,在於可以維護與保護數位檔案,並保持長期 可存取性與可得性,對社會、經濟與文化都是相當重要的(Ross, & Hedstrom, 2005)。然而 Seadle(2006)指出數位檔案的長期保存,可能存在著某些問題: (1)檔案的完整性-任何檔案的細微改變,包括備註、標記或修改,甚至不同 的文件支援軟體,都可能對檔案的長期保存產生問題;(2)要證實數位檔案的 真實性有點困難,因為數位檔案的變動性很高,能以備份形式存在不同位置或環 境中,且數量無法計算,也許比原件多,這些原因都會讓數位檔案的真實性被打 上問號,也正是影響長期保存的重要因素。. 2.. 機構典藏. 另一方面,機構典藏亦是目前數位檔案長期保存以及公開取用發展中,相當 重要的一環。加拿大研究圖書館學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CARL)將其定義為「是一種將學術機構的知識產出,保存起來的數位典藏工作; 並堅持以公開取用模式,以集中管理來保存學術機構的知識,且讓每個人都能透 過網際網路取用」(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2002; 羅靜純、黃 鴻珠,2005)。. 機構典藏在許多機構單位中獲得應用,部份由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置,用來管 理研究產出與相關檔案,如 DSpace@MIT、arXiv 等。. DSpace@MIT 係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置的機構典藏,包含經同儕評閱的 文獻、技術報告、工作底稿(Working Paper)與學位論文等,超過 80,000 個項 24.

(37) 目,當中有 20,400 篇學術文獻公開取用(DSpace@MIT, n.d.)。DSpace 本身是 一套統包(Turnkey)的典藏程式開放資源軟體,是許多學術機構、非營利組織 與企業選擇建置數位典藏的基礎軟體(DSpace, n.d.)。. arXiv 則係由學者發起,美國康乃爾大學負責營運與維護的高度自動化、跨 機構、跨學科的電子預行本典藏。arXiv 給予作者很大的彈性,經註冊的作者可 以選擇將其著作投入 arXiv,也可以更新文獻版本,提供使用者最新穎的資訊; 目前收錄超過 120 萬份預行本(arXiv.org, n.d.)。. 臺灣的機構典藏則有臺灣學術機構典藏計畫(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AIR),係由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遵循「分散建置、 整合應用」之精神建置;除整合全國學術機構典藏學術成果外,並建立橫向溝通, 透過會議或系統手冊,協助改善各學術機構書目品質,推動國內學術機構典藏永 續發展(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無日期;陳光華、陳彥良,2010)。. 關於機構典藏的相關研究討論,如 Larivière, Sugimoto, Macaluso, Milojević, Cronin, & Thelwall(2014)以 arXiv 為例,調查文獻在機構典藏與一般資料庫中 的不同之處與影響。研究發現,64%收錄於 arXiv 內的文獻於 Web of Science 表 列的期刊中發表,但反過來看,Web of Science 所索引的期刊之文獻僅有 3.6%收 錄於 arXiv 內;另外從投入預行本進 arXiv,到正式出版之過程時間已經逐漸縮 短,這可能是因為現今的期刊出版流程與花費時間越來越快,或是設法減少時間 延遲。此外,文獻被引用次數因文獻在 arXiv 存有預行本而有顯著提升,且這些 文獻的實際影響力很可能被低估。. 25.

(38) 另外 Zainab(2010)曾透過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 DOAR)、DOAJ 以及 Web Ranking of World Repositories 等引文索引和目錄,檢視馬來西亞電子學術期刊能見度,以及 機構典藏的成長方向與發展趨勢。研究發現在 Open DOAR 與 ROAR 中,亞洲機 構典藏數量的國家第一至第五名,依序為日本、印度、臺灣、馬來西亞與土耳其; 在世界數量排名最多的地區則是歐洲。. Zainab 指出,以馬來西亞為例,機構典藏主要有幾個發展現象:(1)機構 典藏不會從事同儕評閱,僅為出版品提供典藏功能選項;(2)機構典藏大多屬 於機構或系所,僅兩個是跨機構類型;(3)機構典藏收錄的資料類型包羅萬象, 包含學術性與非學術性檔案;(4)部份機構典藏會為學位論文另闢獨立資料庫, 提供全文檔案龐大的空間與更快的讀取速度;(5)幾乎所有機構典藏將檔案以 PDF 格式提供取用,但有些檔案太大,對使用者是麻煩與負擔;(6)部分機構 典藏僅會開放論文典藏集的前 25 頁提供取用;(7)多數機構典藏由圖書館負責 營運(Zainab, 2010)。. 由此可以理解,機構典藏雖肩負數位檔案長期保存,與維持永久取用的責任, 但其實不一定會提供公開取用,甚至只開放部分內容取用而已。而無論是數位檔 案長期保存計畫或是機構典藏,對於電子期刊文獻檔案的維護、保護與長期取用 權利,都發揮了相當顯著的作用與貢獻。. 26.

(39) 第二節.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的運作模式. 一、 電子期刊 電子期刊與學術研究生態相生相息,也與圖書館共同為學術研究創造蓬勃發 展。因此,圖書館與期刊提供者間的商業模式顯得相當重要,且必須被重視。而 期刊提供者最重要的核心無非是期刊本身,期刊的任何發展,左右著市場生態改 變的可能性。劉靜怡(2011)曾指出,學術期刊的出版成本應該是出現於研究過 程和寫作過程,但事實上大多都由研究者的任職機構或資助機構負擔;同儕評閱 也幾乎沒有實質報酬,因此出版者要負擔的主要是傳遞成本,而現今發達的網路 環境,也已讓傳遞成本趨近於零了。. King 與 Tenopir(1998)則曾導出關於科學學術期刊的出版成本估算公式。 由於文獻處理涉及整個出版流程,包括刊物首次發行(First Copy)時所需要的 成本,從收稿、投稿、同儕評閱、選稿、出版、發佈到儲藏等相關活動。概估的 文獻處理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CA=C1I + C2M + (C3 + C4)APA + C5G CA 指「年度文獻處理總成本」;C1 指「每個刊期固定的直接成本」;I 指「一年 所出版的刊期」;C2 指「從接受、處理與審查稿件的整體成本」;M 是指「文 稿數量(篇數)」;C3 指「編輯與校正文稿的成本」;C4 指「排版與打字的成 本」;A 指「文稿數量」;PA 指「文獻平均頁數」;C5 指「處理特殊圖表與非 文本資料的成本」;G 則指「特殊圖表與非文本資料的數量」。另外,期刊出版 還包含了期刊的非稿件內容處理成本(Non-article Processing Costs)、複製成本. 27.

(40) (Reproduction Costs) 、發行成本(Distribution Costs)與出版支援成本(Publishing Support Costs),上述四者加上文獻處理成本之總和,即為「學術期刊出版總成 本」(King & Tenopir, 1998; 邱炯友、曾玲莉,2000)。. 然而,上述的期刊出版成本,其實僅佔整個期刊出版活動一小部分而已。 Cox(2002)表示,因為期刊的排版、印刷與發佈等活動成本,佔整體比例相當 小,而且傳統選稿與評審過程沒有改變,因此並不能期待電子期刊會有價格大幅 下降的可能性;相對地,出版者會為維持印刷版本與電子版本的穩定產量與成本, 而從因發行電子版本而降低印刷所需的設備、軟體、培訓與人力等成本,轉而投 資電子版本的使用環境與功能性提升,增加數位商品價值。. 公開取用期刊的編輯與評審等出版流程、時間與成本,與一般期刊並沒有不 同,因此公開取用期刊並不一定是真的免費,部份只是從由讀者或圖書館付費取 用的作法,轉嫁文獻作者,換取提供讀者免費閱讀使用。許多學術出版社的電子 期刊,會以期刊編輯與出版成本為由,向作者收取文獻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s),換得將文獻公開取用;而公開取用期刊與複合公開取用期刊, 常以收取文獻處理費,作為金色公開取用選項的條件(Pinfield, Salter & Bath, 2015; Björk & Solomon, 2014)。. Solomon 與 Björk(2012)對 DOAJ 於 2010 年收錄的公開取用期刊,調查收 取文獻處理費的數量與金額,發現收取文獻處理費的出版者,數量最多的類型是 「專業性非營利出版者 Professional Non-profit Publisher」 ;文獻處理費在「600-800 美元」此間距的期刊數量最多,文獻處理費平均數為 906 美元。. 28.

(41) Savenije (2002) 解析公開取用期刊的商業模式,有以下幾種可能性:(1) 文獻作者可能會為自己的文獻付費,作為文獻處理費或是「立即自由網路取用費 (immediate free web access fee)」;(2)文獻作者或任職機構,會因為希望被 接受刊登出版,為同儕評閱付費;(3)學術機構或學會,會因為希望有一個專 屬該學術領域的平臺媒介,而投資支持一份期刊或網頁;(4)學術機構或學會 會買下某些期刊或網站的刊登權利,讓機構成員在刊物上發表文獻;(5)國家 政府機構或民間組織,可能會以資助、贊助或補助等方式來支持。. 綜合上述現象可得知,期刊出版的編輯成本、刊登成本與其他費用,並沒有 隨著網路環境發達而減少,且期刊提供者還採取多種方式,讓期刊得以獲利;即 便像是 APCs 雖符合 BOAI 所提及的「提供免費使用」的原則,卻也無形間增加 了文獻作者與學術研究機構的財務負擔。. 二、 電子期刊資料庫 電子期刊資料庫在電子出版的過程當中,作為讀者、作者與出版者間的橋樑, 並為文獻全文的主要典藏處之一。電子期刊資料庫亦是一種可接受付費訂閱的商 品,在學術出版的商業模式中處於重要地位。以下詳載電子期刊資料庫類型與其 商業模式,陳述電子期刊資料庫所能提供的資源與採購方式。. 1.. 期刊提供者. 在學術期刊與資料庫的市場中,其市場生態與商業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同時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期刊提供者相互合作或競爭,包括:. (1) 出版者(publishers)-發行學術專著、期刊與論文等出版品的單位。. 29.

(42) 有非營利者(如 SPARC、PLoS)、學會(如 IEEE)、大學出版社(如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與商業出版社(Elsevier、Springer)等。. Ware, & Mabe(2015)分析出版者除身為產出內容的企業之外,還可以扮演 的功能角色有:(1)製造者/電子服務提供者-從事複印、排版與標註等行為, 或是發行與組合套裝期刊清單;(2)市場行銷者-吸引文獻作者,並試圖增加 讀者以及新的採購者(對於公開取用期刊與付費取用期刊都很重要);(3)經 銷者-維護採購執行系統,確保資源及時送達,並與採購代理者、期刊館員和學 術社群維持良好關係;(4)電子資源管理者-與資料庫供應者、網頁設計者和 電腦系統一同為電子期刊資源提供額外技術支援。. (2) 匯集者(aggregators)-提供學術出版者發行的學術專著、期刊與論文 等出版品全文或目次的單位(Nisha, 2012)。. Ghuman, & Maan(2012)將匯集者分為多個類型:(1)以出版者為基礎者 -提供來自同一個出版者、不同主題的所有期刊;(2)以主題為基礎者-提供 屬於單一主題、來自不同出版者的期刊;(3)匯集式資料庫者-如 EBSCO、 Highwire Press 等提供來自不同出版社、學會等電子期刊提供者的文獻取用的資 料庫公司;(4)本身為學會者-只提供該組織所出版的所有文獻,如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等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等;(5)本身是出版社者-只 提供該出版社出版的所有文獻,如 Elsevi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Kluwer 等;(6)本身是第三方服務者-提供電子期刊索引連 結的第三方企業。Inger(2001)則將匯集者分為三個類型:(1)提供全文管理 服務的資料庫;(2)提供文獻索摘與分類服務的閘道(gateways);(3)由出 版者授權期刊全文的匯集資料庫。 30.

(43) (3) 採購代理者(subscription agents)-除了出版者與匯集者之外,圖書館 也會透過採購代理者,在採購流程中代表館方,向出版者提出議價與談 判,購買所需的館藏資源(Ware & Mabe, 2015)。. 不同類型的期刊提供者,對圖書館採取不同的採購模式,就圖書館而言,每 種模式都有好處亦有壞處。. 出版者方面,圖書館過去與出版者的合作,是以訂閱單一期刊的採購模式而 起的,但目前這種模式比例已經很小,營業規模較大的出版者大多慣以套裝組合 (Bundle)販售;不過出版者仍會提供(1)單刊訂閱(single journal subscriptions), 含紙本、線上、紙本加線上等模式;與(2)訂購個別文獻(individual article sales) 等模式給圖書館,作為採購決策上的選項;此外,營業規模較大的出版者,較會 提供採購模式中受重視的「永久使用(perpetual access)-提供先前採購內容的 永久取用」之權利(Ware & Mabe, 2015)。. 匯集者方面,圖書館可以透過匯集者一次採購大量資源,取得多個出版者的 資源,而不需要與每一個出版者談判授權;但圖書館也不宜完全依賴匯集者,畢 竟全文是出版者所授權的,且圖書館無法完全控制資料庫內容,便很可能會因為 出版者獲利與否,而影響全文授權範圍(Inger, 2001; Ghuman & Maan, 2012; Galyani Moghaddam & Moballeghi, 2007)。. 採購代理者方面,Ware & Mabe(2015)表示圖書館 80%的採購案是經由採 購代理者辦理的。館方通常會有一兩家長期合作的代理者,而不必與所有出版者 建立與保持關係,和處理不同採購流程、項目與條件等。採購代理者由於出版轉 移至電子出版,與聯盟採購的崛起,導致採購代理功能,在整個採購流程中被去. 31.

(44) 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 ,使採購代理者數量近年逐漸下降(Ware & Mabe, 2015; Aspesi & Luong, 2014)。. 2.. 商業模式. 期刊提供者對於圖書館銷售的常見商業模式,根據 Johnson, Evensen, Gelfand, Lammers, Sipe & Zilper(2012)的分類有:. (1) 內容與取用個別計價(Separate pricing for content and access)-期刊提 供者會將價格區分為(1)Content fee 是指電子資源內容之費用;(2) Access fee 則指檢索和使用電子資源系統之費用(顏惠專,2005)。 (2) 整體購買模式(Combined model)-以一次性典藏費用(One-off archive fee)與年度取用費(Annual access fee),購買資料庫內容。 (3) 使 用 ( 瀏 覽 ) 後 付 款 採 購 ( Pay-Per-Use pricing / Pay-Per-View / Pay-Per-Look)-作為 Big Deal 的替代方案,又稱為 Little Deal(Bosch, & Henderson, 2012)。期刊提供者會依瀏覽次數收費;圖書館會先訂購 適量代碼(Tokens),以免為同篇文獻重複付費(Zhang, 2012)。此分 有兩種進行模式,分別為「中介模式 Mediated model」與「非中介模式 Unmediated model」,代表文獻傳遞的整個流程,是否有圖書館作為中 介者;若圖書館是中介者,可提升資料庫的使用效率;若圖書館不是中 介者,可使文獻傳遞速度更快(Zhang, 2012)。 (4) 租用模式(Rental models)-常用於取得短期使用權的作法;當停止租 用後,就沒有使用權或僅能取得舊資料的短期使用權,並在一定期限後 停止使用(王梅玲、謝寶煖,2014)。 32.

(45) (5) 聯盟計價(Consortia pricing)-集合所有訂購單位統籌議價,可依訂購 單位類型、學校全職人數、廠商設定參數或單位圖書館期刊訂購總數等 方式,來區分聯盟成員的議價標準(顏惠專,2005)。在國內有「全國 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以及「台灣學術電子書暨 資料庫聯盟(TAEBC)」即是採取此模式。 (6) 紙本加電子版(Print plus electronic)-期刊提供者會要求紙本與電子版 本都必須購買。通常以紙本價格為基準,固定比例的額外費用則作為電 子版本的價格;而且在合約裡也會載明「不得刪訂紙本」的要求(Yap, Perez, Ingusan-Ayson & Entico, 2015)。 (7) 套裝計價(Packaged pricing)-期刊提供者會以特殊的套裝組合進行販 售,通常以主題為基礎。在此模式下,期刊提供者給予圖書館該套裝內 所有內容的取用權利,並只收取單一價格(Schlimgen & Kronenfeld, 2004)。 (8) 套裝優惠採購方案(Big deal)-指以單一價格購買所有內容,不只包 含圖書館所選擇的內容。計價方式是以目前電子期刊訂閱價格為基礎, 加上之前未訂購期刊的取用價格,每年再調漲合約總價的固定比例費用。 目標是以優惠價格,取得更多內容,並透過多年合約,確保未來穩定支 出,但也限制了圖書館取消採購使用率低期刊的權利(Pickett, 2011)。 (9) 上市優惠價格(Introductory pricing)-指在上市初期所提供的優惠價。 Johnson et al.(2012)強調,圖書館應考量若未來價格在優惠期後上升, 是否有能力可以負擔漲幅。. 33.

(46) (10) 有固定價格上限的多年合約(Multi-year deals with fixed price caps)- 要求圖書館必須連續多年訂購該資源,不得刪訂,才能享有比「逐年訂 購」更優惠的價格,並保障在合約期限內之歷年漲幅不會超過固定比例, 即「Pricing caps」(顏惠專,2005)。 (11) 讀者主導採購模式(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ricing models)-透過追 蹤讀者使用數據來採購高使用率的資源。. 在上述的多種採購模式中,最為期刊提供者廣泛使用的方式為套裝優惠採購 方案等類似「捆綁銷售 bundling sales」的方式,雖然可以用一個價格就買下大量 期刊資源,但事實上會造成不少影響;其中 Savenije (2003) 羅列套裝優惠採購 方案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1) 供需控管機制會消失,由於是一筆採購交易,意謂只會全有或全無,無 法只採購一部份。 (2) 沒有停訂單筆資源的可能性,且採購部分套裝可能比買全部還貴。 (3) 因為多數圖書館的預算很穩定,甚至正在減少,且因套裝優惠採購方案 無法調整採購內容的特性,會導致圖書館無法編列新預算採購新期刊。 (4) 當圖書館多數預算用於套裝優惠採購方案時,會為維持大量資源取用權 利,而排擠其他期刊採購預算,此舉可能使規模小的出版者被迫退出。 (5) 業界合併的常態,會形成越大的出版者會推出越大套裝的局面。. 不同的採購模式,對圖書館與期刊提供者,分別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正面與負 面影響,個別圖書館與期刊提供者達成的協議內容也不盡相同,需深入探討以歸 34.

(47) 納整體現象。本研究在下節列出有關於圖書館在期刊館藏發展與採購上考慮的因 素、問題或環境,與解決方法或替代方案,歸納目前圖書館對於期刊採購的作法。. 第三節. 期刊資源發展分析相關研究. 近年大專院校圖書館無論是對紙本期刊、電子期刊或資料庫的可使用種數, 都並不樂觀。《中華民國一〇四年圖書館年鑑》調查顯示,一〇三年度大專校院 圖書資料採購經費大幅減少,加上期刊與資料庫銷售價格攀升,期刊可用種數較 一〇二年減逾 20%(蔡明月、曾苓莉,2016)。此現象突顯圖書館的電子期刊資 源發展方向,對於圖書館的館藏完整性與規模最適化相當重要。 圖書館在預算與館藏的資源分配間拉鋸,需要借助更多館藏使用分析,運用 有限經費合理分配有限資源,採購真正需要的館藏(游孟儒,2004)。若圖書館 訂閱電子期刊,可使用電子期刊系統,將學術期刊目次與最新資訊,以 RSS 或 Email 等主動式服務,發送給需要的讀者;而且圖書館亦能透過訂購電子期刊節 省下的預算,再進行合理分配(施宏明,2008)。 本節羅列有關於下列種類的研究文獻,包含:一、研究者對期刊引用及使用 行為的調查;二、針對圖書館期刊資源發展之相關研究分析。並在本節文末歸納 目前研究的討論,以及對圖書館期刊採購的評估建議。. 一、 期刊資源引用與使用調查 資訊出版形式不斷更迭,但學術期刊對研究者而言,依舊是不可或缺的參考 資源(詹麗萍、林佳葦、沈慧美,2006)。公開取用期刊由於在期刊索引當中能.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 (1997), “Resource recovery of sludge a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a future trend in slu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000)

Mason,”Global Business Drivers:Alin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lobal Business Strategy”, P.146 IBM Systems Journal 32(1993). Langenwalter;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and

(1989), “A 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the User Satisfaction Construc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nagement

(1998),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Paradigm: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2004), “The Cabral-Dahab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Y., (1997), “Resource recovery of sludge as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 a future trend in slu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J.,

“Examining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Using Physician Acceptance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16(2),p91-112 (1999).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such as observation records in class, students’ works, interviews, observation by teacher and reflective journal,

Harvey Michael & Novicevic Milorad(2002), “The role of political competence in global assignments of expatriate manag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Volume: 8,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