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研究"

Copied!
2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趙惠玲 博士.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研究. 研究生:溫知穎 撰 中華民國 一 o 四 年 一 月.

(2)

(3)  .

(4)  .

(5) 謝  誌   這本論文的誕生,並非一簇可及。從最初論文的準備過程中,歷經受訪者因素而更換 題目的波折,感到無奈與挫敗。然而這個意外的插曲,卻成為重新反省研究與自我關係的 契機。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在慢慢探索不同領域的知識後,使我萌發不同的研究思維。 經過與指導教授趙惠玲老師多次磋商與討論後,研究的方向逐漸明朗,使我信心倍增。 感謝大三時參與美術學科中心的課程發展計劃,才能結識建國中學美芳老師與大同高 中育祥老師。在日後的美術學科中心的工作中,也多次常受到兩位前輩的協助與鼓勵。除 此之外,接觸參與學科中心工作之後認識全國各地優秀的美術老師,並且在百忙之中抽出 時間接受訪談,提供相關的資料與文件,讓研究能夠在短時間中逐漸成型。在聊天、訪談 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見識老師們積極進取的態度,源源不絕的教學熱忱與創意,令我相 當感佩。也因為研究的緣故,促使我更加用心觀察與體會國內美術教育發展中的人、事、 物,發掘過往我所忽略的東西。 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由衷感謝趙老師對於論文寫作與架構的嚴謹態度,提供寶貴建 議,協助我在多次焦慮與迷網的困境中找到方向,重新站穩腳步,專心寫作,使論文得以 如期完成。另外,也要非常感謝我的兩位口試委員,黃純敏教授與鄭明憲教授。在研究所 期間,有幸修習純敏老師在教育系所開設的質性研究方法課,奠定寫作基礎,也能夠在這 次的研究當中將實踐所學。藉由研究方才結識的鄭明憲教授,總不吝提供許多建議。以其 參與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與個人教學的豐富經驗,引領我在龐雜的研究內涵中發現問題,尋 求解決之道。有賴三位老師的細心指教,適時的鼓勵與打氣,使這次的研究順利付梓。 回顧碩士班的生活,不僅受到趙惠玲老師的諸多幫助與指導,也跟隨著老師參與各項 計劃,使我對於理論探究與實務應用之間,有更深刻的領悟,使我能夠透視自己的不足與 疑惑,更加確信未來的目標。最後,要感謝伴隨這兩年學習生涯的同學、學長姐們,映緹 學姊、于婷學姊、怡婷學姊、沛容學姊、孟蓉學姊、于娜、逸涵學姊;與一起同甘共苦的 工作夥伴若襄與德潤;以及一直陪伴我的家人與男友,所給予我的支持與包容。這些日子 以來,在繁瑣的學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之下,你們總是我最堅實的依靠,寥寥數字難以道 盡心中的感激,僅希望未來我們還是能夠常伴彼此,一起學習與成長。 知穎 僅誌 2014 年 2 月 10 日 I.

(6) II.

(7)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對象,從知識管理的觀點詮釋社群成 員的知識推廣與資源整合,並探討成員間知識分享之協商與互動歷程,以及分析社群成員 拓展視野、實踐學科需求與提供實務知識的過程。研究將訪談社群內部的成員,包含:研 發與種子教師、行政人員、專家諮詢委員等三方人員,以收集主要研究資料,輔以觀察記 錄與文件資料的輔助。透過前述資料分析,釐清學科中心社群成員知識管理的實踐途徑與 策略,梳理其對高中美術學科知識的型塑脈絡,進而瞭解整體社群知識管理的樣貌。本研 究依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獲致結論,分述如下: (一)系統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歷程 1、藉由內、外部活動的經營,實踐知識推廣的理念。 2、透過資訊科技的儲存功能,協助社群知識庫的建立。 3、美術學科知識的詮釋,影響學科定位與教師知識管理。 4、社群成員與網際網路的雙向途徑,影響知識流通的實際情況。 (二)社會化知識分享策略與實踐歷程 1、透過教師之間的社會化知識分享活動,建立教學相長的夥伴關係。 2、透過知識分享的互動與對話歷程,催化個體的成長與改變。 3、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增加知識分享的溝通效率。 (三)個人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歷程 1、由多元途徑來獲取知識,累積個人專業知識內涵。 2、教師做為知識轉化的主體,將課程政策落實於實務教學。 3、持續不斷的創新與應用知識,展現教師自我的價值。. III.

(8) 最後,本研究亦對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之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以及未來研究取向提出 建議。. 關鍵字:知識、知識管理、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IV.

(9) A Study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 s Teacher Community Abstract Using Se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 as the research target, this study interpreted its members’ knowledge promotion and resources integr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xplored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among members in consulting and interacting processes. Meanwhile, it also analyzed the processes how members expanding their horizons, practice discipline needs and provide practical knowledge. This study interviewed tripartite members within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researchers and development teachers, seed teachers,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expert advisory consultants, as the main research data. The study also employed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ation as the auxiliary research data. By analyzing the data, we can have an insight to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at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memb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we conclude: I. Systematic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1. Internal and external activities held by community would accomplish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promotion. 2. Using technical storage would help build the community knowledge base. 3. 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 pedagogical knowledge would affect the subject position and teacher knowledge management. 4.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e internet would influence the knowledge circulation. II. Socializ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1. Knowledge sharing activities among teachers would build partnerships i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processes of knowledge sharing would catalyse the growth and change of individuals. 3. Taking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ul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sharing communication. III.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1. Acquiring knowledge by diverse approaches would accumul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V.

(10) 2. Teachers as a medium for knowledge transfering would implement curriculum policy in practice teaching. 3.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eachers' self-fulfillment would be built. Finally,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se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ment、︑Se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VI.

(11)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名詞釋義……………………………………………………………..………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之組織與運作……………………………………...…...13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概念與內涵……………………………………..……25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之概念與應用………………………………..……35 第四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相關研究…………………..……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6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66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流程…………………………………………………..…………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4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77 第七節 研究倫理…………………………………………………………..…….…...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1. VII.

(12) 第一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系統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87 第二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社會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107 第三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個人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131 第四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知識管理之綜合討論…………………..…..153.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省思 …………………………………………..……….…….…163 第一節 結論…………………………………………………….….……..…………163 第二節 建議……………………………………………………….……..….………167 第三節 省思………………………………………………………….…..….………173. 後記 ……..…………………………………………………………………...……...….……. 175 參考文獻 ……..……..……………………………………………………...…..….….……. 177 中文部分……………………………………....…….…………………….…………177 西文部分…………………………………………….…………….…………………182. 附件 ……...………………………………………………….………...................................... 187 附件一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配套措施……………..……………………….………187 附件二 正式訪談提綱………………………………………..……………………….………195 附件三 專家效度之具體建議彙整表………………………..…………………….…………199 附件四 訪談同意函…………………………………………..……………………….………205 附件五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歷年工作計劃目標……………..……………………….………207 附件六 美術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專長表格……………..………………………….……….…209. VIII.

(13) 表次 表 2-1-1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行政事務職責分配………………………………..……………20 表 2-3-1 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識管理策略………………..…………..……………..…………46 表 2-4-1 學科中心之相關研究…………………………………………..……………………44 表 2-4-2 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研究……………………………………..……………………50 表 2-4-3 高中美術教師個人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53 表 2-4-4 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相關研究…………………………………..………………55 表 3-2-1 正式訪談對象之角色與身份背景…………………………………..………………65 表 3-3-1 專家效度之專家名單………………………………………………..………………67 表 3-3-2 觀察記錄表…………………………………………………………..………………69 表 3-3-3 活動觀察項目一覽表…………………………………………………..……………69 表 3-3-4 文件分析項目一覽表…………………………………………………..……………70 表 3-5-1 訪談編碼示意表…………………………………………………………..…………75 表 4-1-1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跨學科研習活動(100-103 年).……………………..……….89 表 4-1-2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 104 年分區種子教師統計表………………….……….……..102. IX.

(14) 圖次 圖 2-1-1 普通高中課程工作圈與學科中心整體組織運作圖…………..……...…….………17 圖 2-1-2 美術學科中心組織編制架構 …..………………...…………..…….………….……18 圖 2-3-1 知識管理地圖…………………………………………………..…...…………….…37 圖 2-3-2 組織知識創造的螺旋………………………………………..………………………4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62 圖 3-4-1 研究實施與流程圖……………………………………………..……………………73. X.

(15)  . 第一章 緒論 自 20 世紀末以降,臺灣藝術教育在政策、課程、教學面相上皆歷經變革。為落實課程 政策推廣與教師專業增能的需求,政府相繼成立輔導機制、藝文機構、資源中心等支持體 系,規劃領導方案,協助教師專業知能的進修。在 95 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正式實施前, 教育部則分別在全國高中設立各科課程學科中心。而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以下簡稱美 術學科中心) ,即為倡導高中美術新課綱所創生的機制,它扮演改革者與教師之中介橋梁, 彰顯政策與實踐之間學科知識界定與建構,與開啟資源共享與專業發展的重要性。面臨教 育制度改變與知識更新的雙重條件下,檢視美術學科中心之實務發展,瞭解在職教師們參 與社群,共同形塑美術知識的歷程,以提供未來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實施上所需關照的層 面,以應對當代瞬息萬變的知識發展。.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運作機制,以知識管理的觀點詮釋教師 知識的發展以及互動協商的過程。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將闡明本研究開展的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則提出相關之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陳述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則為名詞 釋義。. 壹、研究背景 臺灣的藝術教育融合領域內外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等各項因素,反映藝術教育政策 與師資培育之走向。同時,受到國外藝術教育思潮開放、多元且富有後現代性之藝術理論, 賦予國內藝術教育於課程與教學政策轉型上之借鏡。面臨制度與教材的轉變,促使政府著 手建構輔導機制,協助師資培育與進修計劃。教育部在高中部分即成立高中課程學科中心, 美術學科中心於臺北市立大同高中落地生根。繼籌組相關人員協助行政運作機制後,集結 全臺灣的美術教師組織專業學習社群,因應藝術教育政策推廣與教師專業增能的迫切需求。 回顧臺灣藝術教育發展的進程,從日本統治時期強調西化的原則之下,學校制度中的 藝術教育多半取自西方。即使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其所引進臺灣的藝術教育理論繞道日本,.  . 1.

(16)  . 其源頭仍來自西方。而中國傳統士人的美育理想,雖經蔡元培加以整理貫中西,仍因幾經 戰亂而無法生根(楊孟蓉,2008) 。時代輪轉,戰後多元的藝術教育理念如雨後春筍般地引 進臺灣,牽動著藝術教育的改變。自最早期的兒童中心的教育理論,至 E. W. Eisner、W. D. Greer 及 G. A. Clarkk 等人所提倡之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理論,皆深深影響台灣的藝術課 程,尤以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理論,將教學內容分成美學、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製作 等四大學科知識領域,系統化與程序化的書面課程設計,達到藝術學科的目的,使藝術學 課晉升為普通教育中的基本科目之一。而後陸續引入之社區本位、視覺文化、後現代主義、 跨文化等理念,重新界定藝術教育領域,將過去著重精緻藝術本身,逐漸朝向透過作品的 作者與觀者的關係來了解藝術。藝術學習的內容,不純然僅是依憑個人創造力與傳統技法 的訓練,更增添了來自廣泛的視覺經驗、知識涵養與文化省思的學習。 臺灣的藝術領域,可謂受到西方文明霸權的影響,產生東西文化衝突而形成動態的瓦 解與統合,加上日治時期的影響,形成多元文化交錯之特色(陳秋瑾,1999) 。歷經多次的 課程改革的變動,整體藝術課程的定位與重組與翻轉,直接的牽動課程知識的選擇。由「圖 畫教育」 、 「美術教育」 、 「美勞教育」 、 「視覺藝術教育」到「藝術與人文教育」 ,課程用詞的 變化反映不同時空下視覺藝術教育的定位與其教學重點(王麗雁,2008) 。對於第一線的教 師而言,受到課程改革之影響,課程實施須兼顧多元的藝術教育的目標、形式、對象與教 學方式。以 2008 年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之美術學科而言,需涵融「知識」 、 「技能」 、 與「情意」 的培養,體現美術教師教學所需知識的多元性,亦彰顯教師在知識層面與創造 思維上,必須與時俱進,呼應課程改革的腳步,提供學生最適宜的學習經驗。 檢視臺灣教育發展的進程,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教育制度的確立,政府開始設 立相關輔導機構與團體,扮演推展藝術教育的重要角色。1956 年 5 月與臺灣省政府合辦 成立臺灣第一所教師進修機構-「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簡稱「板橋教師研習會」) , 從事教材教法研究,巡迴全省進行課程推展,提升國民學校教師的素質。1除了板橋教師研 習會的師資培訓,1958 年 3 月臺灣省政府核定〈臺灣省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組織規程〉, 「臺灣省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簡稱「國教輔導團」)同時成立,徵選國小各科教學優良 教師組成,每年定期到各縣市舉辦教學觀摩會,也特聘大學教授擔任指導,以兼顧實際教                                                                                                                 1. 教育部為長期發展國民中小學各科課程,故委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從事國民小學課程研究發展工 作,逐步形成所謂的「板橋模式」。.  . 2.

(17)  . 學與學術理論的知識更新(王麗雁,2008) 。在 2003 至 2006 年間,教育部推動九年一貫 課程深耕計畫,以大學教授為主要成員,設置各學習領域/課程/議題輔導群。於此期間, 也成立一支由國中小學實務教師組成的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團隊(以下簡稱中 央團),兩者皆依據九年一貫學習領域/課程/議題之劃分,直到 2006 年 9 月後進行部 份整合(李文富,2012a;2012b)2,以專業學習社群形式,持續提供藝術教師專業與知識 學習的發展空間。 90 年代,高中、職教育階段也陸續建立課程推動與教師專業支持的機制。95 高中課 程暫行綱要之實施,促成各學科中心社群的建立,目的在推廣高中新課程,蒐集教師對於 暫行綱要之意見及協助辦理教師的研習活動,以提升高中教師教學專業知能,落實課程改 革目標(教育部,2005) 。高職教育階段,則於 2006 年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成立「職業學 校群科課程規劃工作圈」3,由職校學校設置 16 個「群科中心學校」,協助職業學校各群 科間課程推動,提供學校創新與學校持續發展課程的資源及研習,針對課程所需要的專業 知識與資源的提供培訓機制與機會(廖興國,2011)。 總體而言,板橋教師研習會與國民教育輔導團,是為教師專業支持機構的先鋒,兩者 承擔藝術教育師資在職訓練工作,其參與成員在藝術教育推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後 因應臺灣 90 年代新課程綱要增設之國中小課程與教學輔導群、高中學科中心及職校群科 中心,經歷數年的組織發展與調整,也逐步成為現行各階段藝術教育之課程推動與教師專 業支持的重要機制(李文富,2012a;2012b)。 臺灣的教育制度與課程的改革腳步不曾停歇,尤其課程改革做為教育改革的核心課 題,在各學習階段皆呈現不同的狀態與趨勢。Elliott(1998)指出課程改革是一種「革新的 社會實踐」 。課程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整體的計畫加以考驗、再建構,才發展出來的; 而課程改革是一種革新實驗,教師宜成為革新的實驗者和行動研究者,具有反省、批判的 能力,透過同儕間合作慎思和協同實踐,針對課程和教學的問題與實際情況,實施合作的 對話與慎思,創造具脈絡化和校本精神的課程知識。教師是改革教育結構的主要人物,課                                                                                                                 2. 3. 中央團教師全數納入輔導群成為常務委員,並由中央團組長兼任輔導群副召集人,兩組織之年度計畫、經 費與運作完全合一。 教育部於公布 95 群科課程暫行綱要,於 2005 年委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於 95 年成立「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規 劃工作圈」,取消原先大專院校所設置的課程發展中心,改由職校學校設置 16 個「群科中心學校」。 詳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學校 100 年度工作計畫。參考網址: http://web.ylsh.ilc.edu.tw/course/files/100work/18.pdf(網站瀏覽日期:2014/07/01)。  . 3.

(18)  . 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教學能否多元發展,教師的知識內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中美術學科成立之背景,正值全球知識社會的沛然成型之際,在知識社會與科技資 訊快速發展下,藝術無論在媒材、形式或內容上,皆不斷的擴增領域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教師,發展自身知識與能力已成當務之急,故勢必重建新的思維與態度, 與其他教育人員分享自身的專業知識及能力,善用資訊與溝通科技,建構以知識為核心的 組織與社群。近年來,知識管理的理論受到不少學者的重視,並將之應用於教育改革和教 師專業發展的領域之中。另外,以建立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等團體成長學習,促進學校和課程發展之理念 仍方興未艾。 基於國家課程改革與推廣需求,美術學科中心得以成立。做為以學科知識為核心之交 流平臺,主要是協助課程推廣、教師在職進修,以及匯整教師意見等目的。多年運作之下, 應然孕育出一套屬於美術教育所需知識之蒐集、整合與傳遞的運作機制,以建構高中美術 教育之學科知識結構與內涵。若藉由知識管理理論剖析社群與成員之知識運作,是否可能 掌握國內高中美術知識形塑的過程面貌,使得相關單位得以借鏡觀形,持續朝向提昇個體 專業素養與精進教學品質的目標,實踐教育之目標與理念。. 貳、研究動機 研究者在校內專業美術學習的歷程,源自於國中時期就讀美術班的學習經驗,當時接 觸了水彩、素描、水墨、陶藝、書法等各項專業美術學科的訓練。之後以聯招的方式進入 高中美術班後,持續在美術各類學科上進行加深加廣的學習。直到就讀大學美術系,對於 美術的學習從未間斷。然而,自從大三開始修習教育專業學程,在美術教材教法與教學實 習的課程上,才接觸到「普通」中等教育美術課程,才驚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分 科學習,與普通中學美術課程之理想目標與實踐上的差距。試想若回歸美術學科知識之創 發過程,藉由持續觀察與思索,是否能夠解開自我求學經驗與所學理論知識之間的矛盾, 更加深入熟悉普通中等教育美術課程的內涵,助益自我投身教育職場前的充分準備。 大三暑假,在師大教授的引薦下,參與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之 100 年度美術科「師資培 用暨數位教材推廣共同研發教案」計劃。此計劃係為求實踐課綱精神融入師資培育單位的.  . 4.

(19)  . 目的,與學科中心之教學資源研發教師共同合作,規劃一數位教材融入的教學課程。4對於 即將升上大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能親臨高中資深教師,提早學習教學實習課程中的教材 研發與執行,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歷時數月的合作過程中,經常與指導教師討論課程 教材的設計和方法,並在課程研發後正式入班教學,第一次以教學者的身份走過所有流程。 當時,因擔任北區師資培育機構學生連絡人,有幸結識多位美術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暨 種子教師與行政人員,在相互觀摩下,獲益良多。之後的大四教學實習,正巧分配至美術 學科中心負責學校北市大同高中,又增添了與美術學科中心接觸的時間。 進入研究所後,從多元的藝術教育思潮理論與臺灣藝術教育發展史的閱讀,重新回溯 臺灣藝術教育發展歷程,乃是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因素揉合交錯的過程。尤以國 內學者引進歐美藝術教育理論,主導藝術教育與課程改革。自早期的兒童中心的教育理論, 乃至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理論,劃分美學、藝術批評、藝術史、藝術製作等學科領域,系 統化與程序化的方式,使得藝術學課得已晉升為普通教育中的基本科目之一。後來陸續引 入社區主義、視覺文化、後現代主義、跨文化…等藝術教育理念,一再界定與擴充藝術領 域。藝術教育轉變歷程彷彿呼應自我學習經驗,從專注精緻藝術與專業技巧和知識,走向 更開放多元的形態。而藝術的教學活動,依憑個體過往學習的知識,是否足以因應廣泛的 視覺經驗,建構知識內涵與增進文化省思的可能?面對時代流轉與課程改革的現實,學科 知識也隨之朝向開放、多元與寬廣的面向,美術教師將如何重構個體知識與教學應用的動 態關係,轉化並創造更具時代意義與價值的美術課程? 在擔任高中實習教師與國中兼課老師的教學歷程中,面對教學實務上的考驗時,便重 返學科本質與內涵的探索。藝術領域被認為是重視質的、情意的、感性的價值觀,而在國 中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則強調對美感經驗的拓展、審美鑑賞能力的培養 及對藝術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等皆有其影響力。至高中美術階段,雖延伸國中課程的學習, 但不以領域教學的方式,美術學科自成一格,兼顧創作與鑑賞的教學,融入當代藝術教育 的思潮,並能綜合運用多種媒材進行專題研究與創作,提升美感判斷的能力,以充實人文 素養與生活品質,奠定未來升學或生涯發展之基礎5。自國中的領域教學至高中的分科教                                                                                                                 4. 5.  . 詳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學校 100 年度工作計畫。參考網址: http://web.ylsh.ilc.edu.tw/course/files/100work/18.pdf(網站瀏覽日期:2014/07/01) 詳見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美術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特色。瀏覽時間:2014 年 8 月 10 日,網址:. 5.

(20)  . 學,美術學科共同特點乃是涵蓋多元經驗的學習,兼備知識與技法的學習,同時也包括知 覺、感情、興趣、態度與價值觀等的啟發,亦重視關於社會生活與環境的視覺特徵之多元 文化、跨文化與不同文化間議題。身為在職美術教師,為求達成上述目標,依憑師資培育 的學習與訓練,是否確實累積足以應對的知識涵養?倘若發現有所不足,又如何在繁忙教 學工作之餘,進一步廣納如此多元的知識與資源? 回頭檢視高中美術課程改革上的意義,無論是在教育定位、學科知識結構、信念價值、 意識型態及社會新興議題的關切上,實關涉到教師個人的專業實踐知識與理論的建構,和 教師參與課程探究的歷程。新課程的內涵常隨著教師個人知識、經驗與價值,與所處之情 境的需求,發展出各自的課程形貌。換句話說,美術教師在專業養成的背景與教學情境下, 分別建構與形塑美術學科的樣貌。因此結束短暫的教學生涯,以兼任助理的身分重返美術 學科中心,期望能夠進入此匯聚人才與資源的成長園地,協助自我在教學領域的認識與成 長。在美術學科中心的工作,僅有幾名工作同仁處理行政事務,對於美術學科資源的提供 與積累,主要乃藉由逐年興辦的活動中,參與成員互動交流所累積而來,逐漸擴充美術學 科的資源,實踐知識的共構。而這些教師究竟是如何將其所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化為外顯 的知識形式,拓展至其它個體教師,協商與合作,達成共識與資源共享,使社群能夠永續 的經營下去呢?是本研究亟待探尋的重要議題。 因此,本研究希冀從學科中心之相關參與人的經驗與文件檔案中,初探其成立背景、 組織架構與功能,檢視美術學科中心社群發展近十年的歷程,以及其知識與資源上的成果。 根據上述資料,省察美術學科中心社群內美術教師拓展視野、實踐學科需求與提供實務知 識的過程,以釐清該社群發展知識創造、傳遞與應用等的實踐途徑與策略,進而得知美術 學科知識與成員,可能遇到的限制與困境。最後,據研究的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供 未來發展之參考依據。.                                                                                                                                                                                                                                                                                                                                                                       http://web.ylsh.ilc.edu.tw/course/overview/feature/13.pdf  . 6.

(2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將以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為探究起點,分層剖析美術學科教學知識 管理上的發展,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由於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的性質概以教育理想為核心, 因此在知識的內涵與建構策略上,必然異於一般企業或民間組織在知識管理概念上的應 用,故本研究僅嘗試以知識管理的部分概念,檢視社群知識發展的機制,呼應相關社群與 組織的發展情況。以下分別就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進行說明。.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究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的運作過程中,其成員與成員進行知識獲取、 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應用等知識共構的協商過程,瞭解美術學科知識的型塑脈絡, 進而瞭解整體社群知識發展的趨向。研究進行時,將分別採取系統化、社會化與個人化三 個層次之知識管理內涵為理論架構。研究自梳理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建構之內涵為 起始,釐清近年積累知識與資源的整合狀態,就其知識推廣、儲存、詮釋、流通等知識管 理進行分析;其次,探討社群成員間知識分享之協商與互動歷程;最後,瞭解社群個別成 員學科知識來源與管理過程,依序回應研究問題。. 貳、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將擬探討之研究問題臚列如下: 一、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系統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內涵為何? 二、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社會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內涵為何? 三、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個人化知識管理策略與實踐內涵為何?.  . 7.

(22)  .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臺灣教育部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知識管理的運作情況, 茲針對本研究之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運作自初設置以來,吸引來自眾多對於美術相關人士的支 持與參與,群力協作之下乃有今日的規模與成果。為求符合研究目的,將本研究對象僅鎖 定於實際參與社群建立,以及美術學科知識建構之相關人士,共包含三方人員,一為學科 中心行政人員;其次,為長期參與學科中心之資源研發教師與種子教師;最後,為諮詢委 員、學科顧問委員或專家學者,以掌握美術學科中心社群整體運作的型態與面貌。為考量 研究之精確性,對於非常態性參與研習活動、純粹瀏覽社群網站或資源下載者、非美術相 關背景之行政協助人員,將不列入研究範圍之中。社群與成員之間為一體兩面的概念,本 研究將竭力尋求經驗豐富之研究對象,以助於成員與社群間知識管理具體圖像的勾勒。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乃課程變革衍生的機制,可藉由社群的運作,協助教師 專業知識的成長與更新,並提供知識獲取、流通、分享與創發的協作平台。知識管理涵蓋 層面相當廣泛,本研究乃以人力資源(教師)與社群互動為研究核心,從孫志麟(2003) 的歸納,以「系統化知識管理」、「社會化知識管理」與「個人化知識管理」三種類型為參 照,發展研究內容。研究將聚焦於高中美術學科中心在知識管理運作機制之實際情況,梳 理知識界定與產出之脈絡,確立該社群與成員間知識流通之系統化動態歷程,並發掘其可 能缺失與遺漏之處,據以提出相關建議,助益未來社群發展可能面臨的改變和挑戰。.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方面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服務對象係為全國高中職教師,故使用該社群之資源與活動教師為.  . 8.

(23)  . 數眾多。在上述參與教師當中,非全體皆為長期穩定參與社群活動之教師,因此,本研究 藉由相關文件的記錄與學科中心負責人的建議,僅針對實際參與社群建立與知識管理之相 關人士為研究對象。藉由選定之研究對象所提供的資料,做為美術學科中心社群知識管理 探究的主體。對於部分長期參與社群活動、新進成員、社群網站成員等參與人,則不列為 本研究所涵蓋的對象。另外,原擬定之部分訪談對象,有若干因個人因素考量,而未應允 接受訪談;抑或有離開學科中心逾年,自認許多細節已不復記憶,乃婉拒訪談之邀請者。 但為使本研究內容更趨完整與真實,遇前述限制時,均竭力尋求相關人士或文件蒐集加以 補充之。 二、研究者方面 為尋求研究資料的完整性,除邀請美術學科中心主責單位人員、研發教師、種子教師 與諮詢委員進行訪談,並徵得學科中心負責人之同意參與相關活動進行觀察。美術學科中 心多是利用美術學科之共同不排課時間舉行活動,囿於研究者學校之課業時間限制,無法 全程參與學科中心的相關會議與活動,因此,在觀察過程中可能無法深入瞭解社群所有的 活動實行歷程,僅能選擇部分場域施以觀察。為補強場域觀察部分所遭逢的限制,研究者 將以學科中心同仁協助的活動記錄,做為研究參考的資源之一,並盡可能以訪談與文件資 料相互輔助對應,補足缺漏之處.  . 9.

(24)  .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教師社群之知識管理運作機制;研究涉及下列相關 名詞,特別加以詮釋,俾使其意義明確。. 壹、高中美術學科中心 普通高級中學「藝術領域」課程之「美術課程綱要」,自 2004 年(教育部台中(一) 字第 0930112130 號令)公布以來,教育部中教司積極進行相關的配套措施。2005 年 1 月 修訂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後,為順利推廣及實施新課程,成立「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推動工作小組」審慎規劃並辦理各項配套措施。依據 23 個學不同科目,遴選負責 高中並成立學科中心。高中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美術」 ,則以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為 承辦學校成立「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Se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Education Resource Center),透過各類工作任務項目的執行,推動美術學科業務的推展,協助教師實施新課程 與教師成長與專業發展。惟為使行文流暢易讀,於本研究有時亦以「高中美術學科中心」、 「美術學科中心」或「學科中心」簡稱之。. 貳、教師社群 廣義來說,「社群」(community)是分享共同承諾、觀念和價值而在一起的一群人 (Sergiovanni, 2000) 。 「社群」是兩個印歐語系的字根,kom 的意思是「每一個人」 ,而 moin 的意思則是「交換」 ,有「共同分享」的意義,換句話說,其原始意義,並非是一個由界限 來界定的地方,而是一種分享式的生活(楊振富譯,2002) 。在國內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 學習社群手冊中,提出「學習社群」一詞,其定義為一群具有共同學習興趣或學習目標的 成員所組成,經由持續性分享交流、參與學習、相互激勵,提升彼此的知識、技能或態度。 進而言之,一群專業工作者所組成的學習成長團體,透過合作、協同探究等方式精進專業 素養,求達成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與卓越,則以「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稱之,舉凡社會各個行業均可自發性組成(教育部,2010)。本研究之高中美.  . 10.

(25)  . 術學科中心實為課程改革下任務型組織6,但因任務型組織之系統性、專門性的研究尚未出 現,也無法依照常設性組織相對獨立的特質歸類與分析之,期使本研究討論的完整與適切 性,乃以其他「社群」探究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組織的特性。其實際運作中,教師來源遍及 諸如高中職教師、國中教師、美術教育相關專家學者,以及愛好藝術人士等,係為一跨越 校際地理疆界,以共同目標、價值、學習興趣、專業素養相聚而成的團體,故將美術學科 中心定義為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求為文簡潔,文中以「教師社群」(teacher community)、「社群」稱之。. 參、知識 針對知識(knowledge)的特質,知識管理學者 Nonaka 和 Takeuchi(1995)指出知識 具有四大特性: (1)活動性:知識乃是由實際活動而來; (2)工具性:即知識的實用性; (3) 實驗性:實驗科學是用以驗證知識真實性的唯一方法;(4)創造性:知識是透過活動的過 程,由人類本身的思考加以創造出來。知識乃是一無所不在,以各種不同形式存在。在各 項理論中對「知識」皆有諸多闡述,但考量本研究以知識管理作為理論架構,以高中美術 學科中心為研究主體,其知識內涵與運作核心均指向美術學科教育中的教學與課程,因此, 本研究中所指稱之「知識」 ,乃泛指高中美術學科教學所需之相關知識,若有指涉特定知識 內容或形式,則會加以描述,例如:「美術專業知識」、「美術教學知識」。. 肆、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最初概念是源自企業界的管理模式,並逐漸擴 增其領域範疇,不僅在實務界得到認可,在學界也援用知識管理的概念於相關研究中。知 識管理利用組織內外之隱性(tacit knowledge)與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配合組織 文化、領導、資訊科技等因素的互動,有效運作知識的取得、分享、應用、與創新等之歷 程。在本研究中「知識管理」應用於教育單位-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的探討,並參考孫志麟 (2003)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識管理策略,由系統化、社會化與個人化三個類型,從而關                                                                                                                 6.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任務型組織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處理緊迫的、重大的、一次性任務,或是應對危 機事件的過程時,日益顯現其優勢,其設立方式的靈活性在於任務完成後解散的及時性,使它能夠彌補常規 組織處理非常規性任務上的缺位(張康之,2010)。.  . 11.

(26)  . 注美術學科中心社群、成員之間,以及個體成員知識運作過程。因此,特別強調人員的參 與,並將社群文化、領導、資訊科技等因素納入討論,視知識管理為提升該社群之效能、 改變與增進個人之技巧與行為的過程,促使知識永續經營與不斷更新。.  . 12.

(27)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之組織與運作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因應教育改革的需求,由教育部在全國數所高中特別設立的單位, 做為課程推動與教師專業支持的機制,扮演改革者與教師之中介橋梁的角色,開啟美術學 科教師間資源共享與專業知識發展的溝通平台。多年來,透過成員的協力合作,必然孕育 出一套高中美術學科知識蒐集、整合與傳遞的運作機制。本章第一節將由高中美術學科中 心主體之發展脈絡為首要探討對象,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知識管理於教育專業發 展之概念」之內涵分別定義與討論之。故本節將透過相關文件以掌握其脈絡,依序從高中 美術學科中心的發展沿革、組織架構、工作重點進行討論。. 壹、高中美術學科中心成立始末 欲深入瞭解高中美術學科中心運作機制,首先必須梳理其產生背景與建立過程,確認 其擔當國家教育單位之組織定位,以瞭解高中美術中心設立之目的與功能,進而梳理其實 際運作與工作內涵。. 一、成立過程 2001 年起,教育部開始進行高中課程的修定7,整體課程修訂計畫自 2001 年 5 月起 至 2004 年 12 月,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修訂課程綱要總綱,並且公布「普通高 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第二階段延續課程綱要總綱之修訂外,主要工作在修訂各科課程綱 要8(教育部,2004;潘慧玲,2006)。2004 年 11 月續成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推動工作 小組」 ,共召開 8 次會議,並於 2005 年 1 月 20 日修訂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為順利推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之理念,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推動工作小組審慎                                                                                                                 7 8. 2001 年教育部成立「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高中課程的修定。 高中課程修訂計畫時程自 2001 年 5 月起至 2004 年 12 月,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自 2001 年 5 月至 2002 年 8 月,主要工作在修訂課程綱要總綱,並且先行公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預計自 95 學年度起 實施;為維護未來課程綱要的品質,教育部持續各項課程研究,積極籌備各種配套措施,續修訂普通高級中 學課程暫行綱要,為正式綱要作完善的準備。第二階段自 2002 年 9 月至 2004 年 12 月,除延續課程綱要總綱 之修訂外,主要工作在修訂各科課程綱要。.  . 13.

(28)  . 規劃並辦理各項配套措施,分別利用法規修訂、組織運作、師資籌劃、課程教學與教材等 相關工作的推行,協助規劃與督導各相關單位完成配套措施9。 學科中心計畫第 1 期程(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06 年 7 月 31 日)及第 2 期程(2006 年 8 月 1 日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師大教 育研究中心」 )負責推動。由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北市及高雄市教育局遴選各科之學科中 心負責學校,同年 3 月成立之 23 個學科中心。臺師大教育研究中心遂根據 45 個適性學習 區,劃分為北、高 2 區及全國其他 6 區輔導團,負責建構各分區夥伴學習群,結合區內學 校共同規劃辦理區內各科教師研習活動,並提供專業協助,協助各學科中心辦理課程推廣 研習工作。自 97 年度開始依教育部行政指示委託國立宜蘭高中擔任總召學校,統籌協調學 科中心年度工作計畫業務。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自 102 年起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接續學科中心計畫行政督導。 2005 年 4 月至 2006 年 6 月,學科中心網站與高中課程教學資源入口網站的陸續完成 建置(參附件一) 。學科中心雖設立於普通高中,鑑於高職學校美術教師少有類似學科中心 之單位,可提供教師研習及教材教案分享機會,因此仍將普通科之公、私立高職列入服務 對象之中。期許藉由各類工作任務項目的執行,推動學科業務的推展,有效整合與推廣學 科知識,協助教師實施新課程與教師成長與專業發展。. 二、成立條件 95 年「普通高中美術科課程暫行綱要」的修訂,以學科本位、視覺文化、跨學科整合 (interdisciplinary)、文化創意(cultural creativity, 簡稱 CC)等重要的藝術教育論述為基 礎,延伸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預期學生以觀賞者、創作者、和參與 者的身分,使用廣泛的題材,以及有意義、有內涵的視覺影像,更成熟的反映與表現其感 情和思想,持續擴展其評鑑賞析的能力,在創造與解讀作品的過程中,促進個人的心智發 展並營造社會福祉。有別於以往的教學型態與內涵,教師亟需在個體學科知識上持續精進 與成長。 高中做為國民中小學及大學之上下銜接的教育階段,其橫向關連的學校類型尚有職業 學校及綜合高中,學科知識有銜接性與專業性兩個層次的需求。中學教師不同於小學學校                                                                                                                 9.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推動配套措施。教育部。.  . 14.

(29)  . 組脈絡與教師文化, 「學科」是中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重要成份。中學教師不僅在物理空間及 組織上,依照學科專業分群,形成學科領域的參照團體;在教學上,依據其專業素養的基 礎上,學科知能為其教學的重心,故其權威主要源自其所教授的學科(李文富,2012a, 2012b)。特別是在在高中學校裡,以知識權威結構和社會參照團體最為顯著(張祝芬, 2007)。 李文富(2007)亦指出,高中課綱變革下面臨的挑戰之一,乃縮小「課程理論與教學 實務」 、 「課程政策與課程實施」之間的落差,讓「學校教師」與「學者專家」 、 「政府」 (中 央、地方)重新聯繫起來,建構一個可永續發展的課程協作機制與教師專業支持網絡。高 中美術學科中心的成立,做為「學科輔導諮詢」(或稱「學科領導」)的一環,以學科的課 程教學為核心,自個人或團隊透過有設計的專業互動方式,可望處理學科「理論」與「實 踐」、「政策」與「執行」之間的問題,同時鞏固高中美術教師在知識權威與專業團體. 發展的需求。. 貳、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之工作目標 依據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第一期計畫目標(2005 年 3 月 1 日至 2006 年 7 月 31 日)始, 運作迄今,在教育部、臺灣師大教研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及美術科暫行課綱委員 指導與協助下,高中美術學科中心竭力完成歷年之各項工作目標:. 一、蒐集與推廣高中美術科課程暫行綱要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以問卷調查、座談會、公聽會等各種意見蒐集管道,蒐集基層教師 對普通高級中學美術科課程暫行綱要之意見與建議,以做為九十八學年度新課程綱要修訂 之參考。在推廣層面,學科中心致力於網站、美術科暫行課綱網站建置、Q&A 手冊彙編 與上網、電子報發行、參與教育廣播電臺節目錄製等方式,達成宣導與推廣普通高級中學 美術科課程暫行綱要目標。. 二、辦理美術科教師研習活動 透過辦理教師基礎、進階與教學實務研習活動、開發美術教學資源、彙整各類研習活 動成果,加強美術學科中心與各公、私立高中美術教師之聯繫,提供各項教學策略與經驗  . 15.

(30)  . 交流,激勵美術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特舉辦美術科教師教學實務分享研習活動,藉以促進 各校教師強化美術科教學,提昇高中美術教育品質。. 三、提供美術學科諮詢與交流平臺 美術學科中心提供之美術學科諮詢平台的管道,可分為學科中心專線、網路討論平臺 與美術教師聯絡網之設置,提供美術科教師互動交流的平台。在此平台中,學科中心提供 成員各類學科相關知識、資源與藝文消息;成員亦可在此平台上討論諸如課綱、課程、教 學等問題;也可供應相關資源與建議給學科中心,達到雙向互動交流的目的。. 四、建立美術學科本位特色 透過與課綱委員會、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音樂學科中心、藝術生活學科中心、國立 臺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等單位的合作,精確掌握美術科課程暫行綱要之精神與內涵, 共同解決藝術領域課程相關事宜,發揮策略聯盟機制功效。. 五、整合及分享學科教材、教案與教學資源 美術學科中心彙整並提供相關機關教師進修研習資訊,充實網站教學資源內容,包含 優質網站公告與連結、優良教學光碟或圖書介紹,以及透過教師研發或徵件比賽蒐集教材。. 參、組織與成員 一、組織架構 2008 年,學科中心實施計畫始由教育部中教司委託國立宜蘭高中課務發展工作圈負責 統籌協調,因應學科領域,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及北、高兩市教育局指派 23 所高中分別擔任 各科之學科中心並提供行政協助,同時,結合學科輔導團現有功能,協助辦理課程研習推 廣事宜。依據上述規定,普通高中課程工作圈與學科中心整體組織運作圖大致如圖 2-1-1 所示。.  . 16.

(31)  . 圖 2-1-1 普通高中課程工作圈與學科中心整體組織運作圖 (資料來源:李文富,2012;修改自教育部,2009). 二、組織成員 自學科中心成立以來,眾多業務絕非學科中心一己之力可以達成,必須籌組各式委員 會,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及教育第一線上之優良教師,尤其教師群的貢獻與熱心協助才能完 成,甚至可以說學科中心多數重要工作,主要在團結教師,使其分享經驗、智慧,作出具 體的計畫及成果,再藉由推廣活動,帶動其他教師的專業成長(第四期工作報告 2009)。 為達成美術學科中心學校任務,中心設置主任 1 人,由大同高中校長兼任;任教該校 之該學科教師組成學科中心委員會,負責提供學科中心所需之專業協助。其下設有專任助 理、兼任助理、兼任網管人員等各 1 至 2 人,以工作任務編制設置「行政支援組、網站管 理組、課程與教學研發組」三組,但因應年度不同計劃之執行,遂在任務編組數量與職稱 上略有更動。在專業協助的支援上,由美術科課綱委員及專家學者約 10 人擔任學科中心之 諮詢委員;另成立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暨課程推廣種子教師。依據上述編制,103 年美.  . 17.

(32)  . 術學科中心組織架構圖如圖 2-1-2 所示:. 圖 2-1-2. 美術學科中心組織編制架構圖. (資料來源: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美術學科中心學校 102 年度工作計畫成果報告,參考網址: http://web.ylsh.ilc.edu.tw/subject/file/102work/102_18.pdf). 為使「發展各學科教學資源並將資源分享」目標更為彰顯,各學科中心於第二期主計 畫中另成立「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 ,期望透過學科中心和教學資源研發小組的運作,協 助教師達成專業文化之改變、課程設計發展能力和教學創新知能之提升,而最終目的是使 學習者獲得適性之學習,進而學到高中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其職責主要為 (一) 研發推廣教材及教學資源(教材、教案與教具) (二) 研發推動各學科課程專業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三) 提昇美術學科教學,順利推動高中新課程 (四) 建立典範教學示例 (五) 蒐集基層教師對新課程綱要實施之相關問題與建議。 (六) 參與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會議。 2007 年「種子教師」制度隨著學科中心的經營而設立。為落實各高中學校教師瞭解普 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之理念與內容,於是學科中心開始培訓種子教師,其來源為有三:  . 18.

(33)  . 1、各校指派參與基礎研習之教師;2、各校指派參與各學科中心進階研習之教師;3、協助 學科中心辦理相關教材編製與教材試教之教師,其工作任務如下(李文富;2012): (一) 辦理校內研習,協助教師瞭解高級中學暫行綱要之內容。 (二) 做為學校與學科中心之橋樑,扮演溝通與資訊傳送之角色。 (三) 協助學科中心進行校內研習成效之評估。 (四) 建立校內該學科教師之聯絡網,以確實將相關資訊送達校內該學科之教 師, 並將校內教師之相關意見反應至學科中心。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行政事務上,大致可分為行政支援組、課程與教學研發組、網站管 理組、數位教材研發組10。各類組織工作事項詳見表 2-1-1:.                                                                                                                 10.  . 非常設性組別,之前因應數位教材推廣與研發計畫方設置。. 19.

(34)  . 表 2-1-1. 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行政事務職責分配. 組別. 人員. 職責分配. 行政支. 專 任 助. 處理各項會議、問卷調查、研習與訪視活動等聯繫與文書相關工作。. 援組. 理一名. 處理公文收發、簽報、執行與歸檔等事宜。. 兼 任 助. 處理各項經費申請、支用、結報等相關工作。. 理一名. 協助課程與教學研發組辦理各項行政事務工作。 彙整學科中心各項業務書面文件及資訊檔案。 協助各分區學校及縣市辦理研習活動。 定期檢核工作任務執行狀況並撰寫報告。 執行各項臨時交辦工作。. 課程與. 專 任 助. 撰寫各項工作計畫。. 教學研. 理一名. 蒐集、研發及推廣美術科教材、教案及教學資源。. 發組. 執行典範教學示例並辦理教學觀摩座談會。 辦理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協助各分區及縣(市)辦理高中美術科教師研習,並編製 研習教材。 協助電算中心辦理高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發展與推廣計畫,研發數位教材。 辦理全國各分區學校課綱宣導與參訪活動,鼓勵各校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 執行各項與課程及教學研發相關之臨時交辦工作。. 數位教. 專 任 助. 蒐整研提學科數位教材開發需求 。. 材研發. 理一名. 委製教材專案管理及審查驗收。. 組. 經營教學資源研發小組之專屬部落格,做為教師專業對話與諮詢窗口。 辦理數位教材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廣。 配合總召集學校共同事項。. 網站管. 兼 任 助. 經營、管理並維護美術學科中心專屬網站。. 理組. 理一名. 設立 e 化教學平台、彙整及充實教學資料庫、更新美術相關活動資訊。. 兼 任 網. 建立全國高中課程推動的網絡系統、彙編與寄發每月電子報。. 管 人 員. 經營教學資源研發小組之專屬部落格,做為教師專業對話與諮詢窗口。. 一名. 典範教學示例、各項培訓及參訪活動影片拍攝與剪輯,並建置於學科中心網站上供 各校教師點閱觀摩。 協助課程與教學研發組辦理各項研發工作。 執行各項資訊相關之臨時交辦工作。.  . 20.

(35)  . 高中的教師文化與學科專業認同的特性,不宜採用國中小輔導團模式,到校訪視諮詢, 宜採學科專業社群方式,凝聚學科教師的專業意識與提升專業能量(李文富,2012)主張。 因此,學科中心資源研發教師與種子教師必須承擔學科領導、變革促進者及專業領導者的 角色,使學科中心得以順利運作與成長。. 肆、運作與實施 依據《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美術科學科中心實施計畫》與歷年工作計畫成果報 告書(2005 年至 2014 年) ,歸納學科中心主要工作項目,主要因應高中課程綱要的實施與 修定,在工作項目上略有變革。以下就分別就課程教材的推廣、網路平台的應用,分別說 明學科中心的運作狀態。. 一、課程綱要的推廣 自 2005 年(第一期)至 2008 年(第三期)之實施計畫中,主要針對 99 學年度美術新 課程綱要修訂之需求,因此將蒐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相關經驗與意見為重點工 作,並陸續進行美術科教材教案研發與推廣工作與其他事宜。2005 年起,主要工作項目為 編製美術科教師研習教材、辦理教師進階研習活動、進 行 校 對 「 國 、 高 中 銜 接 教 材 內 容 比 對 分 析 」 研 究 計 畫 、 蒐整教科書在教學現場使用相關意見以研擬「銜接教材」;同 時亦重視美術學科中心之教學專業分享功能,強化落實美術科新課程實施,並且成立教學 資源研發推廣小組,助益各校美術科種子教師於校內萌芽與深耕。 2008 年,持續蒐集新課程相關意見並檢核高中課程綱要(含 95 暫綱及 99 課綱)之教 材,將學科教材、教案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及分享,排定分區巡迴輔導與參訪工作,鼓勵 各校美術教師參與課程改革,在美術教學品質的提升上,開始建置專科教室及充實美術科 設備,隔年,2009 年(第四期)始,續修高中暫行綱要外,持續充實及活化學科中新網站 平台服務功能、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研習、並提供優質的教學專業發展與支援機制,並將種 子教師實施計畫之推動、學科中心工作團隊成長策略聯盟的精進亦納入其工作業務中。. 二、教學資源的開發 有感於基層教師對美術科教材教案開發之需求,美術學科中心於 2006 年 6 月率先籌辦.  . 21.

(36)  . 美術科教學資源研發工作,並積極規劃各類型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活動,透過多次教學資源 研發推廣小組工作會議討論,決議規劃「實務分享」、「教學觀摩與座談」、「教學資源研發 推廣小組成果發表」等三大類型研習活動。符應全國高中美術教師之研習需求,提供各類 美術參觀學習與實作機會,增進各校美術教師之專業成長,強化各校美術科教學之能力。 第三期計劃中,首次將教案設計上融入新課綱之重要議題,如:海洋教育、環境教育、 本土教育、資訊教育、多元文化、生命教育、生涯規劃、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消費 者保護教育及永續發展等,並透過召開各類會議,透過諮詢委員之專業指導與研發小組相 互討論,解決各項問題或困難。為使研發之教案適用於全國各校美術教學,美術學科中心 透過研發小組成員間的相互檢視與討論,以增進教案研發之周全性。研發之教案與教材須 經由小組成員實際於課堂中施教,以檢視所研發之教案、教材的可行性與妥適性。試教完 畢後,應對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成效進行評估與紀錄,除據以修正教材教案外,並於分享 研習時提出彼此經驗互相交流。 2011 年,美術學科中心蒐整研提學科數位教材開發需求,在研發會議即確定分開研發 課綱兩階段教材,100 年將研發課綱第二階段的內容,因考量高中美術科與藝術生活科重 疊的視覺藝術領域需求,與藝術生活學科中心一起合作,提供教師豐富多元的教材。美術 學科中心也陸續與其他單位合作,例如:2013 年,與生涯規劃學科中心合作,進行文化創 意產業參訪活動;隔年,與生活科技中心共同辦理藝術科技文創主題研習,藉以提昇工作 團隊增進專業能力,增進不同領域學科間意見交換與資源交流。 在學科中心(年)之「其他特色發展事項」工作目標中,採取「世界咖啡館模式」來 辦理年度教學資源研發成果發表會時,增進研發教師與研習教師教案之互動交流的機會, 可望為美術學科中心成員互動與交流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三、網路平台的應用 為建立資源整合與分享的機制,美術學科中心於 2005 年 4 月開始規劃網站架構,於 6 月 20 日正式上網運作,持續充實網站內容。為使網站內容更符合視覺藝術傳達效果,2005 年 10 月進行全面改版,12 月北區與東區教師進階研習完成後,隨即將進階研習教材內容 上網,以供各校美術教師下載使用,並隨時更新網站內容與發布最新消息。學科中心除強 化現有網站功能外,建置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專屬部落格,以提供教師教學專業對話與.  . 22.

(37)  . 諮詢窗口。各場次之研習教材與研發小組編撰之教材教案均建置於網站上,提供各校教師 參考與下載使用,研習側錄之影片亦剪輯轉檔後建置於網站。 美術學科中心網站主要架構如下: (一)學科中心介紹 共分為組織架構、成員名單、相關指導單位、分區輔導內容,以及文件檔案如: 歷年實施計畫、計劃成果報告書、課務問卷、年度行事曆等內容,瞭解高中美術學 科中心的架構與工作內容。 (二)訊息公告 新聞發佈區位於網站首頁,依消息屬性分成 3 類:學科中心公告、研習訊息以 及社會各界藝文活動訊息,不定期公開發佈相關訊息。另外,高中美術學科中心自 96 學年度一月起發行並提供電子報訂閱服務,歷年之電子報集結於網站中,便於讀 者線上閱讀。 (三)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部分提供 2005 年至今累積之美術科教材教案、教學影片,另外也收集 與推薦優質網站,如「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高中美術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數位教材」 、 「「臺灣藝術教育網」等網站之連結。在網站中也納入教師籌組之美術教 學專業社群,如傅斌輝老師之「坦克美術教育網站」 、蘇錦皆老師之「美術教學網站」 、 徐瑞昌老師之「不只是美術」,以及陳育祥老師之「城市設計實驗計畫」,展現美術 教師在實務教學與課程發展的實際情況。 (四)討論平台 目前網站上的討論平台有三類主題,第一個為「競賽活動」 :以教案競賽實施計 畫為討論核心:其次為「教育議題」 :例如針對「國教院普通型高中課綱與大學考招 連動建議草案」 的內容進行討論;第三為「教學教案」:可提供不同來源之相關教 案。.  .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21/22 高中 Senior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Hong Kong Teachers' Association Lee Heng Kwei Second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Education Bureau Exhibition of Student Visual Arts Work 2018/19 高小 Upper Primary 金獎 Gold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

In studying habits, 72.2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attended cram schools before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ey went to cram schools two to four times a week.. After entering senior

There appears forms of senior high schools, ocational schools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ill now; on the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