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認知與執行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認知與執行力之研究"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早 期 療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導教授: 傅秀媚 博士

中部地區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

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認知與執行力之研究

研究生: 張肇珮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2)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四縣市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 銜服務專業知能的認知與執行力之現況,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研究 對象為中部四縣市(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的國小一年級教 師,以自編之「國小階段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之專業知能調查問 卷」作為蒐集資料的工具,共寄發 500 份問卷,得有效問卷 316 份,有效 樣本回收率為 74.7%。 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 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所得之結果如下: 一、提供幼小轉銜服務之國小一年級教師以具備特殊教育專業背景,國小 教學年資 10 年以上,過去三年未曾參加過幼小轉銜相關研習的教師 居多。 二、國小一年級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重要、具備及執行程度的評 定情形分別為「重要」、「傾向具備」、「傾向部份執行」,且皆以 「計畫設計」向度的評定情形最高,「準備與評估」向度的評定情形 最低。 三、因背景變項的差異,具備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在專業知能的重 要、具備及執行程度上皆優於未具備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曾參 加過幼小轉銜研習的教師在專業知能的具備及執行程度上均優於未 參加過幼小轉銜研習的教師。 四、國小一年級教師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對具備程度、具備 程度對執行程度間皆有顯著的正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供相關行政單位、國小一年級教師及未來從事相關 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字:國小一年級教師、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

(3)

A Study on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Cognition and Executing to Transition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Central Taiwa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bout the cogni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he

situation of executing towards transition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central Taiwan ( Nantou County, Taichung County, Taichung City and

Changhua County).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o Transition Servic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distributed to 500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316 of them were valid, which revealed the valid returned ratio would be 74.7%.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were shown as follows:

1. Among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have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more than 10 years and never participated transition services seminar were always located at the first rank.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valuation of importance, acquisition and executing assessments are “importance”, “tend to be acquisitive” and “partially executing” respectively; “plan assessment” ranked the highest,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ranked the last.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have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were superior than those don’t have on the questionnaire of importance, acquisition and executing. Meanwhile, the teachers who have ever participated in the transition seminars are superior than those don’t have on the questionnaire of acquisition and executing.

4. As for the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ransition services,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importance” and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and “execut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made some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administration,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nd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first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pre-school transit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4)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

………

……… 1

1

1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

文獻探

文獻探

文獻探討

討………

………

………

………11

11

11

11

第一節

轉銜服務之探討………11

第二節

幼小轉銜服務之相關概念………25

第三節

國小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之專業知能研究……4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

………53

53

53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5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74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7

………7

………7

………76

6

6

6

第一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背景資料分析………76

第二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

專業知能重要程度評定情形分析………80

(5)

第三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

專業知能具備程度評定情形分析………96

第四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

專業知能執行程度評定情形分析……… 112

第五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

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和具備程度的相關情

形分析 ………126

第六節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

務專業知能的具備程度和執行程度的相關情

形分析 ………128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

………130

130

130

130

第一節 結論 ………13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5

參考文獻

考文獻

考文獻

考文獻

………

………

………

………139

139

139

139

一、

、中文部分 ………139

二、西文部份 ………145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

………

………

………149

149

149

149

附錄一 調查問卷【專家意見版】 ………149

附錄二 專家學者問卷修改一覽表 ………15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5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0

附錄五 正式問卷取樣一覽表 ………165

(6)

表 2-1 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之相關文獻整理 ……… 17

表 2-2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 23

表 2-3 我國早期療育轉銜服務相關法規一覽表 ……… 26

表 2-4 成功轉銜的執行重點 ……… 36

表 2-5 成功轉銜的要素 ……… 38

表 2-6 國小階段教師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 44

表 2-7 影響國小教師幼小轉銜專業知能之背景因素 ………… 51

表 3-1 量表預試人數分配表 ……… 56

表 3-2 取樣數量一覽表 ……… 57

表 3-3 正式問卷回收一覽表 ……… 58

表 3-4 提供本量表意見之專家一覽表 ……… 59

表 3-5 預試問卷各向度題目分配情形 ……… 61

表 3-6 「準備與評估」主成份分析萃取法解釋總變異量一覽表…64

表 3-7 「計畫設計」主成份分析萃取法解釋總變異量一覽表……64

表 3-8 「服務執行」主成份分析萃取法解釋總變異量一覽表……65

表 3-9 「追蹤檢視」主成份分析萃取法解釋總變異量一覽表……65

表 3-10 國小階段教師對發展遲緩兒童幼小轉銜之專業知能調查量

表 3-7

表轉軸後因素分析摘要 ……… 66

表 3-11 正式問卷各向度題目分配情形……… 69

表 4-1 國小一年級教師背景資料分析表……… 78

表 4-2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之評

定情形……… ……… 80

表 4-3 「準備與評估」向度之重要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81

(7)

表 4-4 「準備與評估」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82

表 4-5 「計畫設計」向度之重要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83

表 4-6 「計畫設計」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84

表 4-7 「服務執行」向度之重要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85

表 4-8 「服務執行」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85

表 4-9 「追蹤檢視」向度之重要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86

表 4-10「追蹤檢視」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87

表 4-11 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重要程

度變異數考驗摘要表 ……… ………… ………89

表 4-12 不同教學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重要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 ……… ………90

表 4-13 不同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重要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 ……… ………91

表 4-14 不同背景因素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重要程度差異考

驗結果表 …… … ………94

表 4-15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具備程度之評

定情形………96

表 4-16「準備與評估」向度之具備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97

表 4-17「準備與評估」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98

表 4-18「計畫設計」向度之具備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99

表 4-19「計畫設計」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00

表 4-20「服務執行」向度之具備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101

表 4-21「服務執行」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01

表 4-22「追蹤檢視」向度之具備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102

(8)

表 4-23「追蹤檢視」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 ………103

表 4-24 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具備程

度變異數考驗摘要表 ………105

表 4-25 不同教學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具備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106

表 4-26 不同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具備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107

表 4-27 不同背景因素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具備程度差異考

驗結果表……… 109

表 4-28 國小一年級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執行程度之評

定情形……… 112

表 4-29「準備與評估」向度之執行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 113

表 4-30「準備與評估」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14

表 4-31「計畫設計」向度之執行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115

表 4-32「計畫設計」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15

表 4-33「服務執行」向度之執行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116

表 4-34「服務執行」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17

表 4-35「追蹤檢視」向度之執行程度的評定情形分析………… 118

表 4-36「追蹤檢視」向度各題得分次數分配表……… 118

表 4-37 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執行程

度變異數考驗摘要表……… ………120

表 4-38 不同教學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執行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121

(9)

表 4-39 不同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執行程度變異數

考驗摘要表 ……… 122

表 4-40 不同背景因素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專業知能執行程度差異考

驗結果表………124

表 4-41 國小一年級教師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重要程度對具備程

度的相關矩陣表………126

表 4-42 國小一年級教師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具備程度對執行程

度的相關矩陣表………128

(10)

圖 2-1 垂直與水平轉銜的發生情境………12

圖 2-2 轉銜系統階層圖………22

圖 2-3 生態脈絡因素………34

圖 2-4 兩階段間成功轉銜的關鍵因素………35

圖 3-1 研究架構………54

圖 3-2 研究流程圖………73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分別闡述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目的與研究的問題及相關的名詞 釋義。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帶著期待與挑戰,期待破繭而出的蛻變, 也接受各階段「質、量轉換」所帶來的挑戰。我們希望孩子用豐富的色彩 彩繪人生,但也對孩子在各個轉換階段中可能遭受的困境感到憂心。因 此,協助孩子過渡人生的關卡是讓孩子繼續體驗人生的重要關鍵。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階段,由學前教育轉換到學齡教育就是一個重要的 關卡。對幼兒而言,幼稚園和國小教育屬於不同的學制,在教學目標、課 程內容、上課方式、學習型態等方面迥然不同(林秀錦、王天苗,2004; 李駱遜,2004;林靜怡,2005)。而且不同的安置地點所需要面對的事物 會有所不同,事先所需要準備的技能、可能面對的挑戰、心理的調適以及 所需要接受的相關服務(related services)也會有所差異(傅秀媚, 2005)。因此,許多研究致力於如何幫助幼稚園兒童適應國小生活;余思 靜(1999)以持續追蹤的方式,研究5位幼稚園的幼兒在進入國小一年級 後學校生活適應狀況,發現孩子的學校適應會受到學習環境轉換的影響, 所以應依照孩子的認知發展特性,提供一個可自我建構、自我學習的情 境,讓孩子獲得學習的共通與個別需求,有助孩子在階段轉換間獲得全面 性的發展。Entwis和Alexander(1998)採縱貫式研究,研究790位念國小 一年級的兒童,發現曾接受過幼小銜接服務的兒童在進入小一就讀時有較 好的適應狀況。林月仙(2006)曾以童書為媒介來引導21位領有身心障礙 手冊的大班兒童,以提升兒童入小學的準備能力,結果發現多數的孩子頗 有成效。在融合教育趨勢下,幫助身心障礙兒童順利轉銜到正式教育的普 通班就讀是學前特教和早期療育的主要目標(林秀錦、王天苗,2004;

(12)

Conn-Powers, et al.,1990;Kemp & Carter,2005;引自林月仙,2006)。 因此,幼小銜接服務可說是目前教育階段中重要的議題之一,也具有實施 的必要性。 由上可知,一般兒童尚且需要協助以順利過渡到學齡階段,延續其學 習經驗,遑論是特殊兒童。鄒啟蓉(2000)提出特殊兒童在規範性、互動 性、自主性、專注學習、自主學習等五個適應行為分量表的得分顯著低於 一般幼兒。許碧勳(1995)研究發現,一般兒童的普通能力及生活滿意度 之自我概念均優於構音障礙兒童(引自張翠娥,2003)。身心障礙兒童因 為先天的生理、心理的障礙或缺陷,發展較遲緩,影響了後天的學習,再 加上兒童早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因此更需要完善的醫療復健或早期 教育促其盡量發揮潛能(郭煌宗,1996;黃世鈺,2002;傅秀媚,2005; Repetto & Correa,1996;Kagan & Neuman,1998;Rosenkoetter & Dogaru,2007)。 轉銜(transition)就像是生命途中不可思議的出口,是美妙的過渡 與盼望(林宏熾,2006)。轉銜服務旨在助身心障礙者於轉銜階段時獲得 一系列專業服務與相關措施,促使身心障礙者做好轉換與銜接工作。成功 的適應在各轉變階段中所經歷的人、事、物,並且在處於不同環境時能有 良好的調整與配合,就可以化危機為轉機(傅秀媚,2006)。 一般而言,政府單位的條文制定會影響整個國家及地方政策的發展方 向(陳麗如,2001;王為國,2005),由法令層面來看轉銜服務,一九八 六年之障礙兒童教育法 99-457 修正案(The 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 Amendments)中,障礙嬰幼兒計畫(PART H) 提出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IFSP), 其中必須包含孩子的轉銜計畫。美國聯邦政府一九九一年通過身心障礙者 教育個別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 指出要為出生起的孩子們發展一個全面性無接縫的轉銜服務,並擴展以家

(13)

庭為中心及學前方案的轉銜服務。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 要點第 2 條:「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應於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 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職)三年級辦理。」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48 條:「為使身心障礙者不同之生涯福利需求得以銜接,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相關部門,應積極溝通、協調,制定生涯轉銜計畫,以提供身心 障礙者整體性及持續性服務。」因此,從國內外的相關法令中,都可發現 轉銜服務在身心障礙者的相關法令中被重視的程度。不容置疑的,重視及 落實轉銜服務是特殊教育的趨勢。 早期的轉銜工作注重在幫助身心障礙者由學校平順的過渡到職場(林 幸台,2007; Patton & Blalock, 1996; Sitlington, Clark & Kolstone, 2000;Pierangelo & Giuliani, 2004),但現階段的轉銜服務逐步由傳 統重視學校-工作間的就業轉銜漸進為重視全方位的生涯轉銜計畫(吳月 娟,1997;張琴音,2000;謝淑珍,2001;林宏熾,2006)。國小是基礎 教育,而且身心障礙兒童一旦進入國小階段就要六年才會再進入下一個階 段,初始的適應狀況對往後的學習有極重要的影響,因此「幼小轉銜」有 其迫切需要。國內在相關法令上雖有對幼小轉銜服務予以條文規定,但在 執行方向上定義不清,權責分配不明,各縣市間實施內容互異,實施的時 間上也沒有統一,支援的配套措施也未見於法令中,導致服務執行空泛不 實際(陳麗如,2001;謝淑珍,2001;林宏熾,2003;林珍宇,2004)。 再者,特殊孩子進入小學後,在學校的時間增加,老師會成為孩子在 學校生活的重要他人。且身心障礙兒童的早期療育多在醫療院所、福利機 構進行,與學校體系互動的機會較少,有可能會造成特殊兒童在進入學校 環境時出現適應上的困難(林巾凱,2003)。很多家長期望專業團隊人員 可在轉銜服務中繼續提供專業的協助,但事實上卻發現專業人員在轉銜時 的介入是很少的(Thompson, Fulk, & Piercy, 2000),因此,教師如能 運用其幼小轉銜的專業知能於服務計畫中,不僅能助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

(14)

活,亦能使教師盡早了解孩子的狀況,有利於往後的教學成效。 「轉銜專業知能」是指相關專業人員在實施轉銜服務時所必須具備的 知識與能力(楊雅惠、林幸台,2002)。Werts、Wolery、Sander、Caldwell 和 Salisbury(1996)指出,當下一銜接方案的教師缺乏專業知識、相關 資源和支持系統,且必須再額外增加工作量教導班上特殊學生時,其教學 品質會下降,所提供的服務方案也較容易失敗(引自林珍宇,2004)。因 此,站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轉銜專業知能,是轉銜成 敗的要素。教師在轉銜服務過程中是執行者,憑著對轉銜服務的專業素養 來進行個別化、全面性的轉銜服務;也是後續的追蹤者,隨時補強服務的 缺失,確保服務的延續性。但國內有關教師對轉銜專業知能的研究中,發 現教師的專業知能需要再提升(陳惠茹,2003;劉彩香,2003;林宏熾, 2006),在執行層面,發現教師對轉銜專業知能所具備的程度遠低於其所 認定的重要性程度(莊素貞、梁成一,2000;蔡昆瀛,2004;江意娟,2005), 所以,如何充實教師的專業知能並將其內化運用於實務現場是急需再努力 的課題。 研究者在國小低年級任教已邁入第五年,察覺到身心障礙兒童在幼小 轉銜上出現問題,入學後有適應不良的情形,因此,教師的及早介入有其 必要性。在任教的過程中,由於對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缺乏,曾誤將 資料的轉移視為下一階段銜接者的主要工作,而忽略與其他專業人員、家 長、學生、幼稚園教師進行深入的溝通;雖藉由資料可對學生的狀況有初 步的了解,但卻無法準確針對學生在下一階段的需求做前置的安排和調 整,往往等到入學後,問題逐一出現才進行補救,喪失了預防的先機。所 以,教師對幼小轉銜專業知能的具備程度就攸關轉銜服務的品質。江意娟 (2004)曾在相關研究中探討提供發展遲緩兒童轉銜服務之個案管理員對 轉銜服務工作執行之態度;滿光哲(2006)曾探討學前階段教師對發展遲 緩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和具備程度的現況;國小一年級

(15)

教師是幼小轉銜服務的重要執行者,但在相關研究中並未多加著墨,因此 本研究嘗試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主軸,探討其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 務專業知能重要程度的評定、具備程度與執行力,以歸納出教師在轉銜專 業知能的執行程度及亟需加強的能力,以供相關單位在規劃幼小轉銜服務 及師資培育上參考之用。

(1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階段教師對身心障礙兒 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重要程度的評定、具備程度與執行程度,並藉此 探討國小教師在幼小轉銜專業知能上所亟需加強的能力,以做為國小階段 教師及相關單位在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工作時參考之用。本研究之 主要目的分述如下: 一、瞭解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重要程 度、具備程度、執行程度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之 專業知能重要性的評定、具備程度、執行程度之差異。 三、探討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 度和具備程度的相關情形。 四、探討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具備程 度和執行程度的相關情形。

(17)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依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性評 定、具備程度、執行程度的現況為何? 1-1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重要性的評定 情形為何? 1-2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具備程度情 形為何? 1-3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執行程度情 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之專業 知能重要性的評定、具備程度、執行程度是否有差異? 2-1 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性評定是否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 重要性的評定是否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幼小轉銜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性評定是否有顯著差異? 2-4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服務專業知能具備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5不同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 具備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6 不同幼小轉銜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服務專業知能具備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7 不同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18)

服務專業知能執行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8不同年資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 執行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9 不同幼小轉銜研習時數之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 服務專業知能執行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重要程度和 具備程度的相關情形為何? 四、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專業知能的具備程度和 執行程度的相關情形為何?

(19)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壹、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係指任教於國民小學之教師。本研究所指的國小教師為目 前任教於中部地區(包括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公立學校之 一年級教師。

貳、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

身心障礙兒童

兒童

兒童

兒童

根據「特殊教育法」第 3 條:「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 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本法所稱身心障 礙,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 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其他顯 著障礙。」 本研究所指之身心障礙兒童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符合「特殊教育法」規定的特殊兒童。 二、設籍於中部四縣市(包括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 三、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醫生診斷證明書。 四、目前就讀於國小一年級之身心障礙兒童。

參、

、幼小轉銜

幼小轉銜

幼小轉銜

幼小轉銜

幼稚園和小學是人生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在轉換期間要如何調適是學 前特殊兒童的重要課題(張逸琳,2002)。在轉換的過程中,家庭、學校、 社區應配合兒童成長發展的需求,透過教育環境的規劃與設計,使兒童能 感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標、持續性的學習內容與一貫的期待(林宏熾,1999; 王為國,2005),並順利過渡到國小的學習環境中。 本研究所指的幼小轉銜是為使屆齡入小學之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 順利由學前階段進入小學階段所需的一切轉銜服務及相關措施。

(20)

肆、

、專業知能

專業知能

專業知能

專業知能

Oxford Encyclopedia Dictionary(1996)定義「專業知能」乃是「專 家的技能、知識或判斷」,為了使角色功能達到專家境地,必須具備精通 特定領域的知能與實際知識,都稱為專業知能(引自陳美娟、高熏芳, 2000)。 本研究中所指的專業知能,乃是指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進 行幼小轉銜服務時所展現出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蔡桂芳(2002)探討國小 教師在不同時段的轉銜工作要項時提出,教師必須藉由觀察瞭解學童的優 劣勢,找出孩童將來成功參與小學學習的必要技巧,確定轉銜計畫來監控 進入小學後參與學習活動的機制,並於進入小學後建立一個可供家長與老 師永續分享入學後各種訊息的管道;因此,本研究參考幼小轉銜服務的流 程,在孩子未進入國小前教師所需準備與了解的前置作業;繼而到孩子轉 銜到國小階段時所進行的計畫設計與執行階段;最後為執行服務後所進行 的追蹤檢視等過程,依序分為準備與評估、計畫設計、服務執行及國小一 年級教師對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後的追蹤檢視等四個向度做探討,以了 解國小一年級教師所具備的幼小轉銜專業知能。

(21)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首先為轉銜服務之探討,其次為探討幼小轉銜之相 關概念,最後是國小教師對幼小轉銜服務之專業知能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轉銜服務之探討

轉銜服務之探討

轉銜服務之探討

轉銜服務之探討

壹、

、轉銜的定義

轉銜的定義

轉銜的定義

轉銜的定義

轉銜(transition)含有銜接的意思,是指形式、狀態、活動轉換的 歷程;銜接本應如一列火車的結構,各車廂前後均有掛鉤相扣,車廂間雖 各自獨立,但卻又彼此牽動(蕭玉佳,2006)。林宏熾(2005)由生涯與 轉銜教育的觀點來看,轉銜係指個體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與歷程的 轉換與過渡階段,統合個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以及由此表現 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的生涯變化形式。Robinson(1996)認為轉銜 是由一個活動到另一個活動,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連結,每一個銜接 點都是發揮潛能的關鍵點。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2000)在所編 制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工作手冊」中,將轉銜界定成:一個個案由 一種服務轉至另一種服務;或由一個單位轉至另一個單位;或由一個專業 人員轉至另一個專業人員的服務。Ramey和Ramey(1999)從概念上定義 轉銜至學校,意指在孩子生命前幾年時間持續發生的過程,包含了孩子、 家庭、學校之間互助合作以達成孩子在早期小學生活的成功。黃炳煌 (1995)提出轉銜間並不等於頭尾的「相接」,而是彼此間環環相扣,有 重疊之處的服務(引自蕭玉佳,2006)。 此外,Polloway 和 Patton(1997)認為轉銜歷程分兩種類型,如圖 2-1(引自李冠瑩,2007):

(22)

圖2-1 垂直與水平轉銜的發生情境

資料來源:Polloway & Patton,1997:p.555(引自李冠瑩,2007) 由圖2-1可知,轉銜類型包括: 一、發展階段間的轉銜:意指「垂直轉銜」,就學生生活而言,又分為學 校階段間的轉銜,例如:國小到國中,和進出學校體系的轉銜,例如: 家庭照顧到進入幼稚園。 二、生活形態間的轉銜:意指「水平轉銜」,包含學校與養護機構間的轉 銜、普通班與特殊班等安置型態的轉銜等。 出生 學前 小學 中學 成人前期 成人中期 其他成人階段 醫院 家裡 專業輔助 父母 家庭 學前(幼稚園、托兒所) 公立 私立 非社區內學校 鄰近學校 特殊教育 普通教育 特殊教育 普通教育 學校教育 社區本位或職業學習安排 單身 結婚(同伴) 和家人住 獨居或與他人共住 部分時間工作 全職 家庭照顧 替代性的照顧 寄宿的安置 社區的生活 家庭關係 獨自

(23)

每個人終其一生,在發展階段間的轉銜(垂直轉銜)可依序從出生、 學前、小學、中學、成人前期、成人中期到最後的其他成人階段;而在每 個發展階段中又包含其他生活形態間的轉銜(平行轉銜),例如:從出生 到學前的階段有可能會經歷從醫院轉銜到家裡、從專業輔助轉銜到父母的 協助。轉銜型態依發展歷程的轉變而有所差異,但都和環境的轉換脫離不 了關係;所以,轉銜的成功關鍵和環境的適應程度是息息相關的。 魏俊華(1996)在特殊兒童的轉銜方案中也舉例說明了兩種轉銜方式 的概念,包括Wood和Miederhoff(1988)提出了一個「轉銜檢核表」 (transition checklist),可供特教班轉銜至普通班時之用,這就是平 行轉銜的意涵;另外提到了由學校環境轉銜到工作職場,這就是垂直轉銜 的意涵。大多數的轉銜皆和環境改變有關,且意味著嶄新未來的開展。 從轉銜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出孩子在面臨未來無知的環境所產生的茫 然;轉銜的過程中,孩子必須面臨些許的改變,例如:國小階段班上的人 數增加,競爭會更激烈,孩子會感到挫折感;進入國小後因師生比例懸殊, 和教師的互動減少;課程安排以教師講解為主,活動量減少;新環境中, 在心理層面感到憂心…等(Dunlop & Fabian,2002)。

由上可知,轉換過程間,難免會遇到困境,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適應, 但每一次成功的轉銜,都將會引導著特殊孩子朝目標邁進。轉銜在每個階 段、每個時間都會發生,是無可避免、持續不斷的功課。 每個學者對轉銜都有些微不同的解讀,總而言之,不管孩子處於何種 學習階段,轉銜所強調的均是提供協助使個人與環境間獲得積極而且健康 的互動。最終目的在提供一系列專業性的服務與相關措施,建立一套被服 務者間適切的運作機制,使身心障礙兒童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及早適應 環境,化危機為轉機,從學習過程中持續發展。

(24)

貳、

、轉銜的重要性

轉銜的重要性

轉銜的重要性

轉銜的重要性

終其一生,轉銜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因此,不用將其特殊化, 只要因應個別需求,彈性調整計畫,轉銜服務就能適用於需要協助的個 體。Robinson(1996)認為,轉銜服務可保持最近幾年的教學目標、能提 供有效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避免不適合的教學方案、可全盤了解個別的 學生。尤其是對身心障礙兒童、家庭及其學校而言,階段間的轉換更會帶 來壓力或挫折,過程中需面對一些困難,如:要學會更複雜的技能、要全 程參與新活動、要學習與老師、同學正向積極的互動…等,轉銜並非是一 個單一事件,而應是持續不斷進行的過程(蔡桂芳,2002)。所以,轉銜 雖是一項很大的考驗,但卻也是一個迎接生命轉機的入口。 目前身心障礙者的自主權日益受到重視,為了促使身心障礙者於未來 更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並足以融入社區生活,適應各階段間所遭遇的難 題,轉銜教育的推廣不容忽視(林宏熾,2006)。民國九十年中華民國智 障者家長總會辦了一場「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管理研討會」中,香港代表 指出:學前特殊兒童中央轉介系統重要的目標就是確保有需要的孩子能獲 得所需的服務、確保適齡及成長階段的殘疾兒童可由此服務順利接受另一 類服務,並維持服務的繼續性(林德豪,2001;引用自蔡桂芳,2002), 藉由確保轉銜過程的順利,讓專業性的服務適性的使用並延續下去。 轉銜服務具有中介、預備與過度的緩衝和接續性質,為早期介入的要 務之一(黃世鈺,2002)。所以,在早期介入的方案中,轉銜計畫的提供 是刻不容緩的。謝淑珍(2001)指出,只要是經過良好規劃的轉銜計畫, 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1、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及幫助孩子適應新 的學習環境。2、家庭成員會更願意並更有能力持續參與孩子的教育計畫。 3、參與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能更具意願,去適應及配合孩子的特殊需求。 林宏熾(2002)認為轉銜服務的提供對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性有:1、能協

(25)

助身心障礙者順利轉換生命階段。2、能協助身心障礙者從某一個單位轉 介至另一個單位。3、能協助身心障礙者進行轉銜前的評估與評量工作。4、 能輔導身心障礙者進行生涯轉銜並提升生活品質。5、能輔導身心障礙者 自我決策。6、考量學生之需求與家庭的狀況和期望以訂定出合宜的轉銜 目標。7、能協調不同的單位與機構以進行跨單位的轉銜安置。8、持續性 的進行追蹤輔導以進行終生性的生涯發展。張秀玉(2003)指出,轉銜服 務可幫助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順利過渡學習和生涯階段,而幼小轉銜可 以減少發展遲緩兒童在面臨環境轉換時在學習及生活上的挫折;一個流暢 的學校轉銜(smooth school transition)可以幫助學生在新的環境中有安全 感、放鬆與舒適的感受,讓學生覺得自在與歸屬感(Stig,2002)。 因此,轉銜服務對身心障礙者而言,確有其重要性。藉由轉銜服務的 進行,幫助孩子延續服務,配合專家學者的跨專業合作、教師的輔導諮詢、 家長的積極參與,建立一個如「緩升坡」的轉換、銜接機制,讓孩子可採 「漸進」的方式銜接各階段的學習,以減輕心理的壓力。 Hoyt(2000)就曾針對接受啟蒙教育(head start)的孩子進行提 升銜接成效的活動,藉由讓孩子尋找閱讀的同伴,讓孩子適應環境,減低 恐懼的心理,實施後,發現教師可藉由此活動結合目標彈性調整,讓銜接 過程更成功。Certo et al.(2003)曾對 14 所學校的特殊畢業生進行研 究,讓特殊生在就讀公立學校的最後一年時由非營利機構教導學生發展職 業專長,結果發現在畢業的 234 位特殊生中,有 63%的畢業生獲得雇用, 充分發揮了轉銜的功效。 轉換階段的歷程,內在會有發展性的成長;因此,外在環境也要配合 不同階段做轉換。藉由轉銜的進行,可讓不同文化、教學風格間作相互的 配合而得運作;透過銜接教育的設計,可讓學習內容保持一貫性;所以, 轉銜服務的積極推動會是良好教育的開端(王為國,2005)。處於教學現 場的教師提出良好且縝密的轉銜服務對特殊兒童而言有以下幾個目的:

(26)

1、可延續早期教育經驗。2、增強學習動機與視野。3、足以提升自我的 信心。4、增進與其他同儕、教師間的互信感(滿光哲,2007)。 張逸琳(2002)的研究指出幼稚園和國小階段的差異極大,因此提出 應在幼小轉銜課程中加入預防性的訓練目標,讓孩子可提前做準備,也可 將所學的經驗類化至實際的小學生活中。 綜上所述,成功的轉銜是身心障礙兒童順利適應下一學習階段的利 器。一個良好的轉銜服務可以整合專業團隊、家庭、教師間的資源連結網 絡,讓相關服務可以適時、適當的運用在特殊孩子的身上,減少資源運用 不足或重覆使用的窘境,以達成個別協助的成效;此外,在轉銜服務中, 可制定「預防性」的教導目標,藉由協助者責任共享的運作,在孩子面臨 問題前即做好認知上、心理上、環境上…等的調適,以便孩子獲得成功的 轉銜服務。

參、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一個經由完善規劃、設計的轉銜方案,如果缺乏執行者各司其職的進 行,那服務的前置作業就會徒勞無功。從法令層面來看,我國的特殊教育 法第二十二條指出:「身心障礙教育之診斷與教學工作,應以專業團隊合 作進行為原則,集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福利、就業服務等專業,共同 提供課業學習、生活、就業轉銜等協助…。」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八 條:「……轉銜服務,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包括升學輔導、生活、 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目。參與擬定個別化 教育計畫之人員,應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相關專業人員 等,並得邀請學生參與;必要時,學生家長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身心 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第二條:「所稱專業團隊,指為因應身 心障礙學生之課業學習、生活、就業轉銜等需求,結合衛生醫療、教育、 社會福利、就業服務等不同專業人員所組成之工作團隊,以提供統整性之

(27)

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專業團隊由特殊教育教師、普通教育教師、特殊教 育相關專業人員及教育行政人員等共同參與為原則,並得依學生之需要彈 性調整之。」由以上的法規內容,成功的轉銜服務非靠一人之力能獨自完 成,其服務重點在於各專業團隊間的互相配合、建立夥伴關係,提供整體 而持續化的專業性服務,以達成最終目的(吳月娟,1997;陳昭銘,2001; 黃國庭,2002;陳蕙茹,2003;林靜怡,2005;Kagan & Neuman,1998; Mangione & Speth,1998;Dunlop & Fabian,2002;Rosenkoetter、Hains & Dogaru,2007;Rous、Hallam、Harbin、McCormick & Jung,2007)。 以下統整國內相關文獻中探討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分述如 表 2-1: 表 2-1 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之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題目 角色功能 吳月娟 (1997) 淺談身心 障礙者轉 銜落實 1、 社區人員:讓身心障礙障者自然融入於社區 情境中,提供物力、人力資源,以實施全面性社 區整合。 2、教育人員:必須和家長、相關人員做密切的接 觸與合作。 3、家長:參與課程設計、能力教學和社區資源發 展,並對孩子有適切、合理的期望和教養態度。 陳昭銘 (2001) 特 教 團 隊 合作-幼小 轉 銜 的 做 法 1、教師:幼稚園和國小的教師、普通班教師和特 教班教師間要建立一完整的教育系統,充分考量 孩子、家庭的需求,統合相關課程。 2、家長:透過執行「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IFSP)」 來執行全方面的服務,藉由家長的積極參與,可 提供有關孩子的需求、興趣…等資訊,以制定符 合孩子需求的服務計畫。

(28)

(續)表 2-1 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之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題目 角色功能 陳昭銘 (2001) 特 教 團 隊 合作-幼小 轉 銜 的 做 法 3、專業人員:以科技整合來參與服務,視學生需 要,彈性納入醫療相關人員、社工員的輔導,才 能延續學前教育的成效。 蔡桂芳 (2002) 發展遲緩 兒童幼小 轉銜服務 1、家庭:了解特殊兒童入小學後適合的服務、參 加家長輔導、積極參加各項訓練或轉銜計畫。 2、 前一方案中的教師:與兒童的家族成員合 作、和下一方案中的專業人員保持聯繫、設計一 份適合的個別化教育方案,以幫助順利轉銜、提 供家長相關資訊與支持、提供一些可用的經驗或 技巧、暑假時舉辦小一適應班。 3、後一方案中的老師:預先了解孩子的需求與長 處、和家長建立關係、與前一方案中的專業人員 保持聯繫、提升專業、制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4、轉銜小組成員(支持性專業團隊):減少轉銜 過程中重覆性的評量、為孩子發展轉銜計畫、滿 足行政人員或小學教師在技能上或資源上的需 求。 5、兒童本身:做好心理調適。 白淑華 (2003) 發展遲緩幼 兒入小學轉 銜服務之研 究:以台中 縣一社會福 利機構之經 驗為例 1、教師:增加在職進修與實務經驗,以充實專業、 親師密切溝通交流、接納不同的孩子、轉介孩子 的資料給下一階段的教師、安排家長至安置後的 學校參訪、對未來安置環境進行生態評估、視學 生的需要及差異性進行補救教學、轉銜結果進行 追蹤、權責規範要清楚。 2、機構與專業團隊:加強專業能力、整合與系統 性的合作、運作的流程要制度化、評估鑑定要和 家長溝通,保持客觀、多闢溝通管道、角色釋放, 讓家長參與、召開跨專業團隊會議。 3、 兒童:加強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調適。 (下頁續)

(29)

(續)表 2-1 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之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題目 角色功能 白淑華 (2003) 發展遲緩幼 兒入小學轉 銜服務之研 究:以台中 縣一社會福 利機構之經 驗為例 4、家長:對孩子要有適度的期待、要排除對普通 班的迷思、要自我增能,充實特教知能,認定自 我價值、資源的尋找與聯繫。 張翠娥 (2003) 融合教育 幼小轉銜 論題探討 1、家長:可提出孩子的特別需求、協助個別化家 庭服務計畫的擬定與執行、接受輔導以進行在家 教育。 2、教師:應和其他專業人員保持正確和持續性的 溝通、建立一個班級性的支持環境、和幼稚園教 師資料互通,互相觀摩學習、制定個別化轉銜服 務計畫、在職進修以增加專業知能。 3、學校行政人員和社區支援系統彼此聯繫與協 調。 林巾凱 (2003) 台灣地區 腦性麻痺 兒童學前 轉銜需 求、轉銜服 務與國小 生活適應 關係之研 究 1、復健治療師:在復健過程中加入轉銜的相關活 動、不應採隔離的訓練方式,以最少限制的自然 環境為訓練方向、跨專業進行訓練、教導教師執 行訓練、提供輔具、督促孩子不斷的練習、藉由 個別化轉銜計畫,提供直接、間接、諮詢服務。 2、教師:了解孩子的需求、融合治療活動於教學 課程中、促進同儕融合互動、增加專業知能與資 源、制定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 4、 學校:制定有系統的轉銜計畫方案組織、訓 練生活協助員,以減輕教師壓力、提供支援系統、 邀請專業人員分享經驗、辦理轉銜會議相關事項。 5、 家長:做轉銜服務的決策者、參加家長間的 經驗分享、與其他專業人員保持聯繫。 (下頁續)

(30)

(續)表 2-1 轉銜服務參與人員的角色功能之相關文獻整理 作者 題目 角色功能 李慧貞 (2003) 學前啟聰 班轉銜服 務之研究 -以回歸 國小普通 班之重度 聽障兒童 為個案 1、教師:從新、舊方案的各項服務措施中,提供 相互觀摩與訪視的接觸經驗,並引導產生進一步 的學習遷移與概念、和孩子父母的夥伴關係更融 洽、積極瞭解學生的身心特質、學習模式、持接 納包容的態度,營造正向與接納的班級氣氛、建 立個案資料、擬個別化教育計畫、提供家長諮詢、 視學生需求設計課程、擬定與制定IEP和ITP、評 量轉銜成果。 2、家長:要處於主動參與的地位、在轉銜過程中 擔負起教師、訊息提供者、決定者、支持者及協 調者的角色。藉由親師間經常聯繫溝通與充分合 作,協助化解轉銜間的焦慮與猜疑、擬定與制定 IEP、ITP。 3、行政人員與專業團隊:擬定與制定IEP、ITP、 督導IEP/ITP 執行狀況、配合目標教學,提供活 動與評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以上的資料中顯示,專業整合是轉銜服務中最需要的部分。專業團 隊間應建立有形或無形的支持網絡,彼此協調合作(collaboration)。每 個角色間皆有其專業,如何去協調、運用角色的專業是很重要的。 國外學者 Bennett(1995)曾指出一個順利的轉銜服務中必須包含所 有服務提供者、家庭、早期療育人員的資訊分享與交流,並舉辦轉銜會議, 參與會議人員有:家庭、兒童、服務協調員、上一階段執行方案人員、新 階段教師、復健醫療人員、個案管理員和其他由家庭要求參與的相關人 員。藉由這些人員的溝通與協調,交換彼此經驗,增加專業認知,才能將 轉銜服務的品質提升。 Dunlop 和 Fabian(2002)提出轉銜系統階層圖(圖 2-2),以兒童為中 心,和父母、教師、同儕間共同建構此系統,這個系統分成很多層次,包

(31)

含有微視系統(microsystem)、居間系統(mesosystem)、外部系統 (exosystem)、鉅視系統(macrosystem),說明如下: 一、微視系統包括學校、家庭和學前階段,這三者對兒童的轉銜而言是很 重要的,因此這三個階段中的參與人員都有責任在課程、教學法上為彼 此的互動做努力。 二、微視系統間的互動關係,而形成了居間系統。例如:學校和家庭的互 動關係。 三、外部系統是以上三者之外的因素,如:地方教育政策、社會服務、醫 療服務、父母工作等,其中再加上合作、增權與資訊,這三個因素可以 增強父母與教師的功能。 四、最外面的一圈則是鉅視系統,包含政府政策、政治組織、文化、社會 機構與社會價值等,雖然是最外層的因素,但也有可能有立即顯著的改 變。 由圖中發現,兒童和家庭、學校人員、同儕、社區、醫療組織、社會 間的互動是緊緊相扣的,各系統間成員的功能都是轉銜成敗的要素,藉由 其中的成員交換資訊、合作諮詢來完成互動,連結越頻繁,對個體發展的 幫助也愈大。因此,孩子在生態系統中各角色間的互動與合作是服務成敗 的關鍵。

(32)

圖 2-2 轉銜系統階層圖(A transition systems approach) 資料來源:Dunlop & Fabian(2002:151)

綜合以上國內外的文獻,大部分的特殊兒童在生活及學習活動是由家 庭、學校、醫療院所/機構、社區四部份所串聯而成的,在這四個環節中 相關角色的功能統整如表 2-2: 兒童 兒童兒童 兒童 關係 課 程 教 學 法 教師 教師 教師 教師 同儕同儕 同儕同儕 家庭 家庭 家庭 家庭 學校和學前 學校和 家庭 學前和 家庭 學校 學校 學校 學校 家庭 家庭家庭 家庭 學前 學前 學前 學前 合作 資訊 增權 地方教育政策 地方教育政策 地方教育政策 地方教育政策、、、、計畫計畫計畫計畫 重 組 重 組重組 重 組 、、、、 社 區 社 區社區 社 區 、、、、 介 入 策 略 介 入 策 略 介 入 策 略 介 入 策 略 社 會 服 務 社 會 服 務 社 會 服 務 社 會 服 務 、、、、 醫 療 醫 療 醫 療 醫 療 、、、、 居 住 居 住居住 居 住 父母工作 父母工作父母工作 父母工作 廣大影響 廣大影響廣大影響 廣大影響、、、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政府政策 政 治 組 織 政 治 組 織 政 治 組 織 政 治 組 織 、、、、 文 化 文 化 文 化 文 化 、、、、 思 想 主 義 思 想 主 義 思 想 主 義 思 想 主 義 社會價值 社會價值社會價值 社會價值 權 利 與 責 任 權 利 與 責 任 權 利 與 責 任 權 利 與 責 任 、、、、 社 會 組 織 社 會 組 織 社 會 組 織 社 會 組 織

(33)

表 2-2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情境 角色 功能 家庭 父母親 其他手足 家庭其他成員 1、主動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並對孩子 有適度的期待。 2、充分了解家庭與孩子的優勢能力與資源, 並運用在孩子的發展上。 3、享有做決策的權力。並依孩子的個別需求 共同制定 IEP、IFSP、ITP。 4、提供非正式的支持,例如:情感支持。 學校 行政人員 一般老師 特教老師 同儕 1、擬定支援系統,並設置無障礙的活動空間。 2、制定 ITP/IEP,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 3、前一方案和後一方案的教師必須要有完善 的經驗交流、資料轉介管道。 4、專業知能再充實,追蹤轉銜結果。 5、採接納心理,增進彼此間良好的互動與溝 通。 醫療院所/ 機構 醫生 治療師 社工 1、視孩子的需要做跨專業整合的合作。 2、以最少限制的環境為訓練方向,並於訓練 中加入轉銜的相關活動。 3、評估鑑定要和家長溝通,有系統性的合作。 社區 社區人員 1、讓孩子自然融入社區情境中,提供人力、 物力資源。 2、接納態度,並與學校體系做相關課程的聯 繫與協調。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轉銜的相關人員都有其本質性專業職責;除此之外,各角色間也必須 做到責任分享、角色釋放、專業合作的功能,才能將各角色的功能提升,

(34)

且在職前、在職期間要做相關的專業進修,以達自我增能,這樣才足以提 供完整性的服務,助孩子在轉銜過程中得以順利過渡。

(35)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幼小轉銜服務之相關概念

幼小轉銜服務之相關概念

幼小轉銜服務之相關概念

幼小轉銜服務之相關概念

本節分別以我國和美國在幼小轉銜服務中的相關法規,說明政府在因 應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的需求在法令層面上所做的努力;並探討目前我 國在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中所出現的問題與困境,藉由我國與國外 相關研究提出的成功轉銜之要素,做為實務工作者和相關單位參考之用, 以促進成功轉銜的成效。

壹、

、幼小轉銜服務相關法規

幼小轉銜服務相關法規

幼小轉銜服務相關法規

幼小轉銜服務相關法規

法令引導了整個國家前進的動向,也蘊含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因 此,法令制定的條文對政策的推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統整美國與我國在 法令上對幼小轉銜服務的相關規定,茲敘述如下: 一、美國幼小轉銜相關服務的法令(李翠玲,1996;李慧貞,2003;陳麗 如,2004;林宏熾,2003;陳文鍠,2005;滿光哲,2007;謝淑珍,2001; Repetto & Correa,1996;Susan,Katharine & Lizanne,1999):

1975年,美國的「全體殘障兒童教育法案(Education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即94-142公法,明定要提供3~21歲身心障 礙者免費、適性的公立教育(free appropriate public education,FAPE), 並明定各州及教育當局應為殘障兒童提供個別化的教育方案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及需要的轉銜措施(needed transition services),以保障特殊學生之教育權。1986年障礙兒童教 育法案修正(The 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 Amendments),即99-457公法,在Part H的部份中則明定州政府必須對零 至三歲特殊幼兒提供個案管理服務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簡稱IFSP),且該計畫中必須 包括轉銜計畫。

(36)

府相關單位必須在幼兒未滿三歲時,在IFSP中提供個別化的轉銜方案,以 幫助幼兒順利的轉銜至學校生活。2004年的IDEA(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修正案中,亦強調早期介入、家庭、個別 化教育及轉銜的重要性,並將轉銜服務劃分為「早期療育階段轉銜」以及 「中學階段轉銜」兩大階段。 美國對轉銜服務的服務重點,已從以往著重在中學後轉銜時期的教育 與服務漸進為對早期療育階段轉銜服務的重視,期望藉由讓特殊兒童在早 期階段就對環境的轉變適應良好,以促其發展。 二、我國幼小轉銜相關服務的法令 我國於1997年同時在「特殊教育法」和「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中出現 「轉銜」一詞(陳麗如,2004),至今,相關單位皆訂定了一系列重要的 轉銜法規來落實轉銜服務,其中有關早期療育轉銜服務之相關法規彙整如 表2-3: 表2-3 我國早期療育轉銜服務相關法規一覽表 年 條文名稱 條文 主要內容 1997 中 華 民 國 憲 法增修條文 第10條 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 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 予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 1999 身 心 障 礙 教 育 專 業 團 隊 設 置 與 實 施 辦法 第2-3條 第8條 因應身心障礙學生之特殊需求,不同專業人員所組 成之工作團隊提供統整性之相關服務。並由特殊、 普通教師、相關專業人員及教育行政人員等共同參 與。 主動邀請學生家長參與會議;服務結果,應通知學 生家長,並作成紀錄,建檔保存。 2002 各 教 育 階 段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轉 銜 服 務 實施要點 第2條 需移送之資料,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包含學 生基本資料、目前能力分析、學生學習紀錄摘要、 評量資料學生與家庭輔導紀錄、專業服務紀錄及未 來安置與輔導建議方案等項。 (下頁續)

(37)

(續)表2-3 我國早期療育轉銜服務相關法規一覽表 年 條文名稱 條文 主要內容 2002 各 教 育 階 段 身 心 障 礙 學 生 轉 銜 服 務 實施要點 第3-4條 發展遲緩兒童進入學前教育場所之轉銜,各地方政 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邀請安置單位及相關人員 召開轉銜會議,並於完成轉銜後二周內,將轉銜服 務資料移送安置單位。各安置學校得視需要邀請 該學生原單位之相關人員及家長至校召開輔導會 議。 2003 兒 童 及 少 年 福利法 第19條 第22條 第23條 鼓勵、輔導、委託民間或自行辦理發展遲緩兒童早 期療育服務。 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 年,應進行通報。主管機關應將接獲之資料建立檔 案管理,並視其需要提供、轉介適當之服務。 對發展遲緩兒童,應按其需要,給予早期療育、醫 療、就學方面之特殊照顧。 2003 特 殊 教 育 法 施行細則 第7條 第18條 學前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兒童,應以與普通兒童一起 就學為原則。 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應包括學前教育大班、國小 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 (職) 三年級學生之轉 銜服務內容。 2003 身 心 障 礙 者 保 護 法 施 行 細則 第15條 生涯轉銜計畫,指對身心障礙者各個人生階段,由 社會福利、教育、衛生及勞工等專業人員以團隊方 式,會同身心障礙者或其家屬訂定之轉銜計畫。 前項轉銜計畫內容如下: 一、身心障礙者基本資料。 二、各階段專業服務資料。 三、家庭輔導計畫。 四、身心狀況評估。 五、未來安置協助建議方案。 六、轉銜準備服務事項。 (下頁續)

(38)

(續)表 2-3 我國早期療育轉銜服務相關法規一覽表 年 條文名稱 條文 主要內容 2004 特殊教育法 第17條 第25條 加強推動師資培訓及在職訓練。 特殊教育學校(班)、特殊幼稚園(班)設施之 設置,應以適合個別化教學為原則,並提供無障 礙之學習環境及適當之相關服務。 為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及早接受療育之機會,應結合 醫療、教育、社政主管機關,共同規劃及辦理早期 療育工作。 2007 身 心 障 礙 者 權益保障法 第48條 為使身心障礙者不同之生涯福利需求得以銜接,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相關部門,應積極溝通、 協調,制定生涯轉銜計畫,以提供身心障礙者整體 性及持續性服務。 綜上所述,美國與我國在幼小轉銜服務的提供上是相當重視的,提倡 結合教育、社工、醫療三大領域的跨專業團隊方式來進行。法規的制定帶 動了整體服務的趨勢,因此,相關單位必須視實施現況隨時調整法令規 定,以確保服務品質。

貳、

、我國身心障礙

我國身心障礙

我國身心障礙

我國身心障礙兒童幼小轉銜服務的問題與困境

兒童幼小轉銜服務的問題與困境

兒童幼小轉銜服務的問題與困境

兒童幼小轉銜服務的問題與困境

近年來,有關轉銜服務的相關理念及做法,在國內外都受到相當 的重視(林宏熾,2003)。幼小轉銜,在大人看來,可能只是換個環境, 換個老師,但對孩子而言,卻是他人生的一大步(蔡春美,1993)。轉銜 的過程中,孩子必須去適應連結後所產生的改變,以延續上一個階段的學 習經驗,達成學習的目的。國內外在相關法規中雖對轉銜服務制定了相關 的規定,但在實務的實施上仍是困境不斷(王姿元,1998; 張琴音,2000; 江意娟,2005;黃柏華,2006;Kagan & Neuman,1998;Thompson & Piercy,2000)。

(39)

較美國和國內的研究發現,美國將轉銜服務定位成該學區或教育主管的教 育計畫之一,銜接活動採網絡方式進行,連結各相關人員的資源,以「面」 的方式來進行銜接;反觀我國,多以幼稚園單方面主動的方式進行,多限 於校與校的連結,少了家長、學童、社區的參與,採「點與線」的方式來 銜接(蔡宜珍,2004),而造成轉銜過程出現縫隙。 國內有多位學者針對目前幼小轉銜的現況,指出服務過程中所遇到的 困境。以法令層面來看,條例的制定仍模糊空洞;在約束執行者的效能上 仍未達監督執行效果;相關法案制定時未做充分協調,造成服務對象重 疊,主管機關各自為政,以致資源浪費(陳麗如,2001)。而且有研究發 現,教師對法令的條文雖有粗淺的認識,但對實施的內容、時程卻不甚了 解(林美專、劉美芳,1998;陳麗如,2001;張素貞,2001;林敏慧,2002; 林珍宇,2004;江意娟,2005),造成在教學現場上的窘境。 尤其是在九年一貫教育改革後,國小和幼稚園紛紛進行課程與教學的 調整,因此,兩階段間勢必要有交集,才能使銜接順利。以轉銜的實施層 面來看,在教育改革的歷程中,幼稚園採由下而上的自主性發展,國小採 由上而下政策性的發展,一主動一被動,造成銜接上的困難(李駱遜, 2004)。王為國(2005)探討國內幼小轉銜服務實施現況,發現轉銜工作 已受重視,但仍面臨以下問題: 一、銜接活動不夠全面性。著重在認知及技能層面,忽視情意態度、挫折 容忍度、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二、銜接活動太形式化。銜接工作停留在表面工作,例:將上課時間延長, 但卻不具實質教育性的意義。 三、課程內容無法銜接。學前和國小階段的課程未經協調整合,導致學習 課程各自獨立,無連貫性。 四、配套措施不足。銜接活動常只是老師單打獨鬥,加上無配套措施,因 此實施成效未彰顯。

(40)

此外,從國中小課程綱要和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中,發現除了在肢體障 礙課程綱要中有提及在課程設計上應重視轉銜輔導之外,其餘皆未提及, 造成教師在調整、設計課程時會感到無所適從,需天馬行空的自我發揮, 而造成課程設計上的缺失。 任何服務在執行時,人的因素是實施成敗的關鍵。白淑華(2003)針 對機構提供學前轉銜服務之研究發現,機構的社工人員在執行轉銜服務時 並未能充分的發揮功能,反而是需要基層教師執行了社工大部分的職責, 而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在專業人員的整合上,因各項工作的專業人員皆由 不同領域之分別培育,例如:特殊教育人員由教育大學培育、醫療復健人 員由醫學大學培育,但最後的服務對象卻是相同的,導致在整合過程中出 現角色功能不顯的後果(傅秀媚、張秀玉,2006)。賴明莉、顏倩霞(2006) 對彰化縣有接受專業團隊服務之國小 45 位特殊教育教師進行團隊運作的 滿意度調查,大致上是持正面的滿意度,唯有在服務的次數、示範的說明、 有效的溝通和合作上,是需要再加強的部分。 充分的溝通與合作是促進成功轉銜的要素,藉由彼此的交流、合作, 可以補強各專業間不足之處。但教師、家長、學校行政、個案管理員、療 育人員間的合作網絡卻是相當薄弱,往往都是各自作業,造成資源無法傳 達,這對轉銜服務的進行是一大阻礙(林宏熾,1996;王姿元,1998;林 美專、劉美芳,1998;朱貽莊、林昭文,2002;林雅雯,2003;張翠娥, 2003)。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在幼小轉銜服務上的困境有以下幾點: 一、法令制定上:相關法規的制定內容不清,導致執行現場的提供者無 所適從,大家各做各的,造成多頭馬車的現象,使得服務效果不彰。 二、實施方式上:實施上權責分配不明,具體性的做法及配套措施也未 充分研擬,造成專業性的服務內容也因人因地而異,影響服務品質。 三、角色功能上:各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能尚待加強,因此無法充分發揮角

(41)

色功能。專業團隊在合作上連結不強,跨專業間缺乏溝通,導致個別化的 服務提供出現缺失。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現階段在服務提供上雖面臨困境,但只要吸 取成功經驗,稍做調整,轉銜服務的成功指日可待。

參、

、成功轉銜的要素

成功轉銜的要素

成功轉銜的要素

成功轉銜的要素

由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二十世紀是以多元服務的觀點來看轉 銜,最終目的是將其推向更專業化、個別化、制度化和法規化的層級 (Greene & Kochhar-Bryant,2003;引用自林宏熾,2006)。有效的幼小 轉銜服務能協助身心障礙兒童與其家庭順利的由學前階段過渡到小學階 段,使其不會因階段性的轉換,而發生適應不良、發展遲滯或退化的情形 (洪婷鈴,2005)。一個專業化的轉銜方案,可以確保服務的完整性,雖 在銜接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涉及重大的改變和壓力,但為了落實連續性 的學習目的,提供成功的轉銜服務有其必要性。國內外多位學者提出幼小 轉銜的成功因素,茲分述如下: 林珍宇(2004)強調身心障礙兒童由學前進入學齡階段,除了需要各 專業人員的通力合作外,各領域間的整合、溝通、角色扮演更是重要。專 業間可藉由資訊的分享,了解彼此在課程內容、教學環境、教學策略、教 學活動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以做好更有效的連結及準備,並積極加強在職 (in-service)訓練,增加專業知能,以確保轉銜服務能順利進行。 張翠娥(2003)以文獻探討的研究方式,分析目前導致幼小轉銜成功 的影響因素及配套措施,指出轉銜服務的考量點有:考慮兒童本身、關心 兒童的家庭、方案實施的延續性與協調性、無接縫的轉銜方式、相關措施 要能獲得政府法令的支持;支持性的轉銜措施應包括:規劃完善的個別化 轉銜計畫、培養特殊幼兒基本的環境適應能力、家庭支援系統的建立、專 業團隊的合作、政府需提供配套措施。

數據

圖 2-2  轉銜系統階層圖(A transition systems approach)  資料來源:Dunlop & Fabian(2002:151)
表 2-2  轉銜服務的角色功能  情境  角色  功能  家庭  父母親  其他手足  家庭其他成員  1、主動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並對孩子有適度的期待。 2、充分了解家庭與孩子的優勢能力與資源,並運用在孩子的發展上。 3、享有做決策的權力。並依孩子的個別需求 共同制定 IEP、IFSP、ITP。  4、提供非正式的支持,例如:情感支持。  學校  行政人員 一般老師  特教老師  同儕  1、擬定支援系統,並設置無障礙的活動空間。 2、制定 ITP/IEP,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 3、前一方案和後一方
圖 2-3  生態脈絡因素(Ecological contextual factors)
表 3-3  正式問卷回收一覽表  縣市  寄發份數  回收份數  問卷回收率  有效樣本份數  有效樣本回收率  台中市  55  49  89.1%  40  81.6%  台中縣  150  134  89.3%  101  75.4%  彰化縣  160  129  80.6%  97  75.2%  南投縣  135  111  82.2%  78  70.3%  總計  500  423  84.6%  316  74.7%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身障者個別需求及職能,109 年截至 6 月底止提供一般性就業服務計推介就業 9,956 人、支持性就業服務計推介就業 1,249 人及推動辦理身心障礙者職務再

二、 中央主管機關主辦之全國技能競賽或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 成績及格,自及格日起三年內,參加相關職類乙級、丙級或單一

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督導-轉銜通報作業 個案追蹤質性描述表(參考範本) 教育 階段 填表 老師 初次填 表日期 最後修 改日期 完成 填報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一、 勞動部(以下簡稱本部)為鼓勵公、私立單位關注身心障礙者就

111 年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 36

• 培養具問題解決 能力之進階幼托 專業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