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

Copied!
3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雪梅 博士.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 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 研究生: 李育齊 撰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元 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 求,本研究除了探究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與專業發展需求度的看法 外,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影響經營能力重要性與專業發展需求度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並以「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 發展需求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為參考相關研究與量表編制之問卷。該問 卷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經營能力重要性量表,包含「領導」 、 「學生接觸」 、 「溝通」 、 「人員管理」 、 「財務管理」 、 「專業發展」 、 「研究、評鑑與評估」 、 「法律」 、 「科技」及「多元」等十個面向;第二部分為專業發展需求度量表,亦包括相同 上述之十個面向;第三部分為專業發展或進修經驗;第四部分為基本資料。所得 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 得到以下結論: 一、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對於經營能力重要性的看法,重要性由高至低依 序為: 「領導」 、 「學生接觸」 、 「溝通」 、 「財務管理」 、 「人員管理」 、 「多元」、 「法律」、「科技」、「研究、評鑑與評估」、「專業發展」。 二、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的專業發展需求程度由高至低為:「領導」、「學 生接觸」 、 「溝通」 、 「人員管理」 、 「財務管理」 、 「法律」 、 「多元」 、 「科技」、 「研究、評鑑與評估」、「專業發展」。 三、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組別及最高學歷學術背景)及學 校環境變項(學校性質及學務歸屬)學務中階主管對經營能力重要性的看 法有顯著差異。 四、 部分個人背景變項(學歷、服務組別及最高學歷學術背景)及學校環境 變項(學校性質及學務歸屬)學務中階主管對專業發展需求程度上有顯著 差異。 五、 能有效促進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參與進修或研習活動原因為:上級主.

(3) 管支持與鼓勵、個人具進修成長的意願、進修時間能配合。 六、 學務中階主管最喜歡的三項學務進修或研習方式依序如下:觀摩實習、 機構參訪/標竿學習、研討會。 七、 學務中階主管期待辦理學務研習或進修活動的單位為:相關學術單位。 八、 學務中階主管感興趣的專業議題範疇為:學務專題研究。 九、 學務中階主管認為最適合辦理學務有關之進修或研習活動的時段為:寒 暑假。 十、 學務中階主管認為最適合進修教育學分或碩博士學位的時段為:寒暑 假。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專業發展、專業發展需求.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perception of skills and needs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various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backgrounds and personal varieties, which are in relation to the score of skill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survey research, and the instrument used in this study is “Questionnaire of skills and needs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in university”. The questionnair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one and part two are related to the score of skill importance and need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 Leadership”, “Student Contact”, “Commun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Fisc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Legal Issues”, “Technology”, and “Diversity”. In addition, Part three is related to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part four is related to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e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and one-way ANOVA.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is study: 1.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think “ Leader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category, followed by ” Student Contact”, ”Communication”, “Fiscal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Diversity”, “Legal Issues”, “Technology”,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 The skill of “ Leadership” is the top-ranked skill of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who perceived the need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followed by ” Student Contact”, ”Commun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5) “Fiscal Management”, “Legal Issues”, “Diversity”, “Technology”,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Some individual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Age”, “Divisions in student affairs ” and ”Major field of highest degree earned”, and some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including “Institution type” and “Coordinating Center for student affairs” affect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skills. 4.Some individual variables, including “Highest degree earned”, “Divisions in student affairs” and ”Major field of highest degree earned” , and some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including “Institution type” and “Coordinating Center for student affairs” affect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need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5. The main factors for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Encouragement from supervisors”, “Aspir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rrespond with her/his schedule”. 6. The top three preferred way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Internship”, “School visits” and “Conferences”. 7.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expected activitie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eld by organization was “Academic organization”. 8. Professional category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are interested in was “Student affairs issues”. 9.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per time to hol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r pursue the higher degree..

(6) This study offers suggestions to the administrative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It also giv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Keyword: mid-level student affairs managers in university, skil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 for continu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概況………………………………………...13 第二節 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的角色與經營能力....………………..…...…..…40 第三節 學生事務中階主管之專業發展………………………………..…….51 第四節 學生事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模式與方案…………………………...70 第五節 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實證研究……………………...8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99 第一節 研究架構………………………………………………………….....99 第二節 研究假設……………………………………………………...……..100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101 第四節 研究工具…………………………………………..….……………..10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1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118. i.

(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119 第一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分析………………119 第二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分析………………13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差異分析 ……………………………………………………………………..15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差異分析 ……………………………………………………………………..187 第五節 專業發展或進修相關經驗分析……………………………………216 第六節 綜合討論……………………………………………………………2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35 第一節 結論…………………………………………………………………235 第二節 建議…………………………………………………………………244. 參考文獻……………………………………………………………...250 中文部分……………………………………………………………………..250 英文部分……………………………………………………………………..256. 附錄一 「專家評定」專家學者名單……………………………….264 附錄二. 內容(專家)效度問卷……………………………………265. 附錄三. 內容(專家)效度修正意見彙整…………………………283. 附錄四. 正式問卷…………………………………………………...302. 附錄五. 國立台灣師大公領所學生事務組碩博班課程表………...308. 附錄六. 國立台灣師大公領所學生事務組碩博班學位論文產出表 ……………………………………………………………...311. ii.

(9) 表. 次. 表 1-1-1. 各類學校不同學至日間部訓輔人員生職比表…………………….2. 表 2-1-1.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發展時期彙整表……………..………….14. 表 2-1-2. 學務工作願景、目標關係彙整表……………………..………….22. 表 2-1-3. 學生事務組織工作範疇………………………………..………….29. 表 2-1-4. 學務處各組工作範疇彙整表………………..…………………….32. 表 2-1-5. 我國與美國學生事務工作業務之比較分析表…………………..35. 表 2-2-1. 學者對角色的定義………………………..……………………….40. 表 2-2-2. 國內學者對能力的定義......……………………………………….45. 表 2-2-3. 國外學者對能力的定義…………………………………………...45. 表 2-3-1. 國內外學者論專業工作的特徵…………………………………...52. 表 2-3-2. 學務專業人員之專業發展方式分配比例表……………………...60. 表 2-4-1. 歷年東吳大學自強隧道論壇-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研討會日期彙整 表..…………………………………………………………………...82. 表 2-5-1. 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面向相關研究彙整表…………………...95. 表 3-3-1. 北一區、北二區大學校院各校資料暨學校樣本分析表………..101. 表 3-3-2. 研究對象資料統計分析表………………………………………..106. 表 3-4-1. 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信度分析摘要表…………..109. 表 3-4-2. 學生事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信度分析摘要表…………..109. 表 3-4-3. 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11. 表 3-4-4. 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113. 表 4-1-1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120 表 4-1-2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次數分配表………124 表 4-1-3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各面向之分析…………128. iii.

(10) 表 4-2-1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各題得分情形摘要表…139 表 4-2-2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次數分配表………143 表 4-2-3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各面向之分析…………147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 t 檢定分析 摘要表………………………………………………………………160 表 4-3-2 不同年齡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摘要 表……………………………………………………………………161 表 4-3-3 不同年齡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62 表 4-3-4 不同婚姻狀況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64 表 4-3-5 不同婚姻狀況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64 表 4-3-6 不同學歷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摘要 表…………………………………………………………….............166 表 4-3-7 不同學歷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67 表 4-3-8 不同學務年資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68 表 4-3-9 不同學務年資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69 表 4-3-10 不同服務組別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71 表 4-3-11 不同服務組別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72 表 4-3-12 不同最高學歷學術背景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 iv.

(11) 性統計摘要表……………………………………………………….175 表 4-3-13 不同最高學歷學術背景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176 表 4-3-14 不同人事歸屬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77 表 4-3-15 不同人事歸屬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78 表 4-3-16 不同學校性質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80 表 4-3-17 不同學校性質之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81 表 4-3-18 不同學校地區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 t 檢定分 析摘要表……………………………………………………….......182 表 4-3-19 背景變項對經營能力重要性之研究假設考驗結果摘要表…….183 表 4-3-20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所認為之經營能力重要性 差異分析一覽表..………………………………………………….185 表 4-4-1 不同性別之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 t 檢定分 析摘要表…………………………………………………………...188 表 4-4-2 不同年齡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摘 要表…………………………………………………………………189 表 4-4-3 不同年齡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90 表 4-4-4 不同婚姻狀況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92 表 4-4-5 不同婚姻狀況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92. v.

(12) 表 4-4-6 不同學歷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摘要 表…………………………………………………………………..195 表 4-4-7 不同學歷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95 表 4-4-8 不同學務年資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97 表 4-4-9 不同學務年資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197 表 4-4-10 不同服務組別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199 表 4-4-11 不同服務組別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201 表 4-4-12 不同最高學歷學術背景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 述性統計摘要表……………..………………………………………204 表 4-4-13 不同最高學歷學術背景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205 表 4-4-14 不同人事歸屬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206 表 4-4-15 不同人事歸屬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207 表 4-4-16 不同學校性質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之描述性統計 摘要表……………………………………………………………209 表 4-4-17 不同學校性質之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210 表 4-4-18 不同學校地區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 t 檢定 分析摘表………..…………………………………………………211. vi.

(13) 表 4-4-19 背景變項對專業發展需求度之研究假設考驗結果摘要表……212 表 4-4-20 不同背景變項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度差異 分析一覽表……………………………………………………….214 表 4-5-1 有效促進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參與進修或研習活動原因 分析表………………………………………………………………216 表 4-5-2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較喜歡之學務進修或研習方式 分析表………………………………………………………………217 表 4-5-3 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所期待辦理學務研習或進修活動之單 位分析表……………………………………………………………218 表 4-5-4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所感興趣之專業議題範疇分析 表………………………………………………………………….....219 表 4-5-5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認為何種時段最適合舉辦學務有 關之進修或研習活動分析表……………………………………….220 表 4-5-6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認為何種時段最適合進修教育學 分或碩博士學位分析表…………………………………………….221. vii.

(14) 圖. 次. 圖 2-1-1. 大學校院學務組織沿革圖…………….…………...…………….17. 圖 2-1-2. 我國大學校院學務處組織架構圖……………………………….18. 圖 2-1-3. 學務工作願景、目標關係架構圖……………………………….21. 圖 2-1-4. 學生事務專業工作目標構念圖………………………………….25. 圖 2-3-1. NASPA 之專業發展課程圖……………………………………...6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99. 圖 3-5-1. 研究步驟圖………………………………………………………117. vi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處中階主管之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 展需求。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背景;第二節,說明本研究之動 機;第三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四節,陳述名詞釋義;第五節,說明本研 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現今高等教育重視品質與績效責任 由於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多數國家高等教育的擴張已經和緩成長甚至停滯, 「量」的壓力稍緩,但「質」的問題廣泛受重視,使得高等教育的議題由「輸入 (input)」轉向「產出(output)」的關注(楊昌裕,2006)。近年來,我國高 等教育(以下簡稱高教)在量的擴充影響下,大學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教育,大 學校院「生師比」年年增高,單位學生所分配的資源亦年年下降,導致高教的質 量嚴重失衡,以及學生素質逐年降低。因此,現今社會大眾轉向關心高教的品質 及教育的產出,並且開始重視高教績效責任與學生學習成效的相關議題。國內學 務資深學者何福田(2004)指出,台灣學校在「量」的方面已經足夠,在「質」 的方面尚待加強,包含學生的行為表現、生活習慣、公民素養,只有質量並重, 才能達到教育目的,才能算有教育績效。 所謂教育績效責任,是教育機關相關人員及學生本身負起教學與學習成效之 責,就人員而言,包含教育主管、學校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等(范熾文, 2007)。現今國際教育趨勢相當重視高等教育品質的提昇,並藉由教育績效責任 的提倡,要求教育人員為其績效負起應當的責任。再者,學生事務人員為學校教 育專業人員之關鍵一環,其為服務學生及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第一線,理當應 負起其績效責任,是以,學生事務人員對學校教育品質亦負有相當之責任。 1.

(16) 貳、現今高教學務工作業務繁重、多元且人力不足 學生事務的範圍,幾乎是教室、實驗室及圖書館以外的所有校內事務(張雪 梅,1996)。學生事務的工作範疇極為廣泛,舉凡註冊、獎學金等業務至與學生 發展有關的事項,均屬學生事務的範圍,因此,學務工作可說是千頭萬緒,複雜 異常。 雖然大家都認同學務工作的重要性與複雜性,但從事學務工作的同仁卻經常 埋怨,在校園內未受重視,所分配到的資源十分有限,尤其在學務工作人力不足, 更經常耳有所聞(教育部,2002) 。根據教育部「2002 年全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 (訓導)工作調查分析報告」之訓輔人力中,指出若以大學、技術學院及科技大 學與專科學校為單位分析,大學每位訓輔人員需服務之學生人數為 372 人;技術 學院與科技大學為 445 人;專科學校為 331 人;全國各校平均訓輔人力狀況則為, 每位訓輔人員需服務之學生人數為 394 人,詳如表 1-1-1: 表 1-1-1 各類學校不同學至日間部訓輔人員生職比表 類. 別. 生職比(註). 大學. 372. 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 445. 專科學校. 331. 總平均. 394.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2,頁 15)。 註:訓輔人力=專任人數+兼任人數 x0.25 此外,Windle(1998)認為學生事務各組的領導者,面對多元與繁重的工作, 且又受限於組織內部人力不足之問題,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精熟多元化的專業 經營能力並拓展人際關係,使組織發揮最大的效能,進而提升服務品質,為當前 必須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當前學務工作業務繁重與複雜性高,加上學務人力不足之影響, 2.

(17) 致使學務中階主管工作負擔提高,是以,學務中階主管應透過各種管道,不斷習 得嶄新的知能,精熟多元經營能力,以應付當前學務環境。. 參、我國高教學務工作正朝向專業發展 學生事務經由相關哲學基礎、學生發展理論、行政組織的不斷研究和發展, 目前可以說已經是一專業的領域(黃玉,2005;張雪梅,2003;Komives, Woodard & Associates, 2003;Love & Estanek, 2004)。在美國,學生事務工作經由長年的 發展與轉變,包含相關高教學務宣言發表、專業教育以及具有多元相關專業發展 或在職進修的管道,早已被認定是個專業工作的領域。反觀,我國受到傳統價值 影響下,學生事務的起步較晚,相較於美國,我國高教學生事務工作尚在萌芽階 段,誠如張雪梅(2003)指出我國學生事務工作尚未達專業之論述。再者,綜觀 國內培育專業學務人員相關專業教育機構,雖然只有台灣師大公領所設有相關學 程以供進修,截至97學年度,已培養十位博士生、十二位正規班碩士生以及四十 八位在職專班碩士生,但對於我國眾多的學務工作者而言,仍是稍嫌不足的。因 此,促使專業教育更普及,並制訂相關的專業發展、進修方案、活動,以供學務 人員進修,是建立學務專業必經的途徑之一。 此外,張雪梅(2002a)在「學生事務是個專業工作嗎?當前大學學生事務 工作提升的策略與展望」一文中,提及學生事務工作提昇的策略之一,即是提昇 學生事務人員素質,認為學生事務人員必須主動的尋求自我進修和專業學習的機 會。加強學生事務人員在職進修方面,應提供短期研習,或提供大學有關學分, 或鼓勵研讀學生事務相關研究所等各種機會,以促成學生事務工作人員勝任輔導 學生全人發展的艱鉅任務(張雪梅,1996)。 上述可知,要促進我國大學高教學務工作及其組織專業之發展,首要工作即 是要透過長期的專業教育,與不斷地進修發展,以提昇學務整體的人力素質,從 人力來帶動整個學務組織的革新,進而促進整體高教學務工作的發展。 3.

(18)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壹、學務中階主管工作壓力大、任期不長且人事異動頻繁 學生事務主管承受來自於工作場域的壓力十分多元,包含直接壓力:工作 量、情緒、資源、社會關係、內在衝突以及間接壓力:家庭、進修升等、生態環 境。王延皊(2001)指出我國大專校院學務主管之壓力來源可概分為下列六點: 不良社會風氣影響校園文化;學務工作目標與範圍界定模糊;學務工作不受重 視;教育體制開放與改制所產生的不穩定狀態;負面學生次文化高漲;學務工作 負荷量高且工作繁瑣等。由上述得知,學務工作不受重視、工作複雜性高再加上 資源缺乏、人力短缺的影響之下,學生事務主管在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而學務主管的工作壓力反映在學務工作承諾上,最具體表現就是對學務工作 的留職意願(王延皊,2005)。各大學學務處二級主管的異動率十分頻繁。以九 十三學年度為例,異動率平均高達32%,其中以課指組46%的異動比例最高,最 低之衛保組也有24%(林至善,2006)。此外,生活輔導組達30%;學生輔導中 心達36%;就業輔導組達32%;僑生輔導組達33%。張雪梅(1996)指出我國學 生事務處學務長及各組組長流動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各大學校園中,這對學生發 展的推展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王延皊(2005)進一步在研究中建議,學生事務主 管應利用各種進修管道,以培養學生事務的專業知能。此外,駱芳美(1996)亦 指出專業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加工作的成效,也有助減少倦怠乃至流動問題。 另一方面,通常我國學務主管一任之任期為三年,然而,我國學務工作主管 仍多半是學校內教師兼任,所學既非相關以致可能無法有效領導,提升工作成 效,加上任期一滿即想離職,因此,新的人力徵召不易,舊有人才紛紛求去,人 員的高流動率,造成主管經驗累積與工作傳承上的嚴重問題(王延皊,2005), 從而可知,教師兼任中階主管與任期制度問題是影響我國學務中階主管人事異動 率的原因之一。 職是之故,本研究的動機之一,即在瞭解學務中階主管對於經營能力重要性 4.

(19) 與專業發展需求度的看法,希望透過經營能力的再定義,找出學務中階主管認為 重要且具有高度需求的經營能力範疇,喚起學務中階主管對其經營能力及專業發 展需求的重視,進而尋求不同進修管道,增進自我學務專業知能,以提升服務的 品質與效率。. 貳、學務中階主管須具備多元的經營能力 Scott(1978)提及學生事務中階經營者是扮演著「樞紐」的角色,換言之, 他們是聯絡者、工作履行者、協調者以及學務專業中樞的代表者。學務中階主管 在學務單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對上要對學務長、校長負責,對下亦要領導 學務組員,以及要面對現今多元來源的學生和繁重的工作,因此,他們必須擁有 廣泛、多元的能力(Windle, 1998) ,以面對許多的障礙及挑戰與被賦予之模糊角 色(Blimling & Wachs, 1994)。 另外,研究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可以讓學務中階主管本身表達出不足 的能力、需求以及較喜歡的專業發展方式、途徑為何,並讓專業協會、管理者、 專業人員及作為制訂準備方案的參考(Fey, 1991)。Windle(1998)指出為了要 建立專業發展相關之計畫與方案,瞭解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的能力與需求是必要 的。 綜合上述,學務中階主管扮演著多樣化的角色,其要對上級負責、且要領導 下屬以及負起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之責,在眾多角色的期待下,擁有多樣化的能 力是必要的。本研究藉由瞭解學務中階主管的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給予學 務專業協會、學務單位及學務中階主管本身參考,以利學務中階主管增加多元能 力,並且制訂相關專業發展方案,使學務工作更臻完美。. 參、國內相關研究闕如 綜觀國內外對於學務中階主管的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的研究,在美國方 5.

(20) 面,以學務主管的經營能力或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至少有十二篇(Benke & Disque, 1990;Domeier, 1977;Fey, 1991;Fey & Carpenter, 1996;Gordon, Strode & Mann, 1993;Hanson, 1974;Kane, 1982;Lunsford, 1984;Ostroth, 1975;Sermersheim & Katherine, 2005;Sermersheim & Keim, 2005;Windle, 1998 );以學務專業 人員或學務高階主管為研究對象的亦至少有十二篇 (Delworth & Hanson, 1980;Fishbeck, 2006;Foley, 1989;Garland, 1985;Hyman, 1985;Komives, 1992; Ludwig, 1979;Newton &Richardson, 1976;Owen, 1981;Piper & Fullerton, 1985; Roberts, 2005;Soldwedel, 1977) 。不過,在我國方面,研究者搜尋國內相關論文、 期刊皆無對學務主管、學務專業人員的經營能力及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再者, 對於本研究所設定的研究對象-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專書方面,僅有王延皊 (2005)「學生事務人才經營-談學務主管的壓力與承諾」一書,針對學務長及 中階主管做為研究對象。在論文方面,有王延皊(2001)「學生事務主管工作壓 力之研究--以中區大專院校為例」、呂靜慧(2005)「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 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楊昌裕(2005)「大學學生事務引導原則與 相關因素之研究:學術主管與學務人員的觀點」、蔡雅年(2007)「大學校院學 務主管之危機感知與危機預防策略研究」等。期刊方面,駱芳美(1996)「我國 大學院校學生事務處主管的工作環境對其職業倦怠的預測研究」。 由上述可知,美國對於學生事務中階主管或是學務專業人員的經營能力與專 業發展需求的研究不在少數。反觀我國,對於以學生事務中階主管角色方面的研 究,截至2008年,只有一則(呂靜慧,2005),其餘皆是以學務主管(包含學務 長)的觀點、角色為焦點的研究(王延皊,2000,2005;林至善,2005;陳永祿, 2005;楊昌裕,2005;蔡雅年,2007),但皆無以經營能力或專業發展需求作為 主題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欲以學務中階主管的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展需求為研 究主題,透過此研究供學務處及學務中階主管參考,進而應付現今高教不斷變換 的環境以及越來越重視品質與績效的學務工作。. 6.

(2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大學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 力重要性以及專業發展需求度的看法。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及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分析學務中階主管之經營能力重要性與專業發展需求度之看法。 二、探討學務中階主管背景變項與經營能力重要性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學務中階主管背景變項與專業發展需求度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或進修相關經驗。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展需求的建議,以供 相關學務人士及單位參考。. 貳、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探討的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重要性的看法為何? 二、學務中階主管的專業發展需求度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學務中階主管,其經營能力重要性有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學務中階主管,其專業發展需求度有無顯著差異? 五、學務中階主管的專業發展或進修相關經驗為何?. 7.

(2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採取的重要名詞,分別定義如下:. 壹、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 大學法第十二條規定,「大學各單位分組辦事者,各置組長一人,由校長聘 請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或職級相當人員兼任,或由職員擔任之。」 (大學法,2003) 。 本研究所指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學務主管,亦即在我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公 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公私立技術學院、師範大學及學院,並依教育部設置之「大 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協調聯絡中心」劃分之北一區、北二區學務處之各組組長, 但不包含陸官、空官、警大等軍警院校。. 貳、經營能力 能力是指一個人具有能夠勝任某一工作的認知、技能和情意的行為特質,並 且履行之(曾渙淦,2000)。經營能力即是指工作執行職務所應必備的要件,其 所包含認知、情意、技能及態度,在此即指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在校內行政單 位所擔任的職務及其角色所應具備的能力,此些能力可幫助自己在工作職場上更 駕輕就熟,發揮自我工作效能進而達成整體學務組織的目標。本研究所指之經營 能力分為「領導」 、 「學生接觸」 、 「溝通」 、 「人員管理」 、 「財務管理」 、 「專業發展」 、 「研究、評鑑與評估」 、 「法律」 、 「科技」及「多元」等十個面向的經營能力,本 問卷為五點量表,各題分數5分最高,1分為最低,得分越高表示該經營能力越重 要,此外,再加上一個「無法回答」選項,不作計分。. 參、專業發展 在「NASPA的專業實務準則」中,指出專業發展為組織成員的義務,亦即 持續不斷促其專業知識的成長,並藉由加強其知能、分享計畫與訊息、改善專業 8.

(23) 的學習、指導和報導研究、參與學會的活動方式以促進專業發展(NASPA,1990) 。 Conneely(1994)認為學務人員專業發展意味著組織中所有成員不斷成長的過 程,並認為專業發展為個人配合組織的任務與目標增進其知識與能力。 因此,專業發展是持續性地、不間斷地透過任何可能的學習方式、途徑來擴 展及改善本身的專業知識、能力、技能與態度素養,最後將此所發展的成果反映 在自我本身以及所服務的學生事務領域上,以促進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的達成。. 肆、專業發展需求 專業發展是職業生涯必經的歷程,為了達成專業發展目的,必須透過結構 性、系統性的機會與活動以提升自我的能力,此也建立在學務專業人員本身與組 織 方 面 的 需 求 上 ( Carpenter & Miller,1981 ; Conneely,1994 ; DeCoster & Brown,1991)。學務中階主管為因應整體高教學務環境、職務與組織上的需要, 對於自身的專業知能、態度,不斷的追求卓越與精進的心理狀態。本研究所指的 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需求與經營能力之面向皆相同,將學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 需求度分為「領導」 、 「學生接觸」 、 「溝通」 、 「人員管理」 、 「財務管理」 、 「專業發 展」 、 「研究、評鑑與評估」 、 「法律」 、 「科技」及「多元」等十個面向,本問卷為 五點量表,各題分數5分最高,1分為最低,得分越高表示該專業發展需求度越高, 此外,再加上一個「無法回答」選項,不作計分。. 9.

(2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設定為依據大學法及私立學校法之規定並報經教育部核准之 公私立大學,並依教育部所劃分的「大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協調聯絡中心」之北 一區及北二區學務處各二級單位為研究範圍。. 貳、研究限制 一、文獻方面 有關文獻探討之部分,本研究主要以美國學生事務的專書與文獻為主,相對 於國內而言,相對顯得缺乏。最主要的原因係美國對學生事務專業研究,已有相 當程度的發展,而國內大學學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研究尚未起 步。是以,文獻探討的結果反應的是美國大學校院的背景與觀點,本研究以美國 的經驗之探討作為國內學務中階主管及相關單位之參考。.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原設定選取全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處的組長為研究對象,但因時間與 經費的限制,以考量問卷發放及回收之問題,只選取教育行政當局所劃分的「大 專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協調聯絡中心」之北一區及北二區學務中階主管作為本研究 對象。此外,本問卷回收率約為65%,未回收之學務中階主管是否代表其對經營 能力較不重視,或是較無專業發展需求,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研究方法方面 (一)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量化研究取向之問卷調查法,透過本研究僅能瞭解 我國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的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現況與關係,無 法解釋現象與背後的「為何」及「如何」的問題。 10.

(25) (二)本研究問卷調查所使用之問卷,係屬自陳式量表,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 會因為社會期許或心理防衛等作用,而對題目反應有所保留。 (三)本研究希冀探究我國北一區、北二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 力重要性與專業發展需求度之看法與差異情形,其結果可作為該北一區、 北二區學校中階主管對於自身的經營能力重要性與專業發展需求度之看 法,但無法推論出國內普遍而概括的現象。. 11.

(26)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問題與目的,本研究將探討我國大學校院學務中階主管的 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展需求,並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 為我國大學學生事務概況,第二節為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的角色與經營能力,第三 節為學生事務中階主管之專業發展,第四節為學生事務中階主管專業發展模式與 方案,第五節為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及其專業發展需求之相關實證研究。. 第一節. 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概況. 本節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我國高教學務之發展與組織沿革;第二部 分探討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的目標為何;第三部分探討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的功能與 任務;第四部分為探討高等教育學務工作的範疇為何。. 壹、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發展與組織沿革 在探討大學學生事務目標、功能與任務及工作範疇之前,應先瞭解我國高教 學務的發展與組織沿革,以下分別探究。. 一、學生事務的發展 我國大學學務發展時期的分類,學者黃玉(1996)、楊昌裕(2006)及林至 善(2006)對此分類不一致,以下即針對我國學務發展時期論述分述之。 黃玉(1996)認為我國大學訓育發展可分為抗戰時期、遷台後四O 至五O 年 代、六O 至七O 年代中期,以及七O 年代中期至八O年代時期。 再者,楊昌裕(2006)綜觀台灣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的發展,由1949 年至今 將近60 年,雖然在不同年代政經背景下有不同的重點或新的觀念引進,不過就 國內學生事務發展的歷程來看,似乎可以1987 年政府宣佈解嚴、2004 年教育部 訓育委員會提出「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為分界 13.

(28) 點,區分為三個階段(楊昌裕,2006)。第一階段(1949-1987年)為「威權管 理期」;第二階段(1987-2004年)為「轉型期」;第三階段(2004~)為「專業 萌芽期」。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階段的「專業萌芽期」,在此時期,社會強調民 主與人權等基本價值,「專業」的理念逐漸受到傳播與重視,此時期即為學生事 務發展的專業萌芽期。此時期的主要事略為:2004 年3 月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提 出「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 最後,林至善(2006)將我國學務發展分為三大時期,分別為訓育時期、服 務輔導時期、訓育統整時期。此劃分原則是透過林至善以大事件之記事,例如公 佈訓育綱要、解除戒嚴、1994 年大學法公布、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 導學系成立訓育組(現已改稱學務組)碩博士班等作為各時期劃分之分水嶺。 而在訓育時期(1938-1994)中,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控管階段(1938-1949) ; (二)管制階段(1949-1987);(三)管理階段(1987-1994),其次為服務輔導 時期(1994-2000);最後則為訓輔統整時期(2001~)。值得一注意的是,民 國八十三年(1994)大學法修正案終於通過實施,此法對學生事務發展有其重要 的影響,就是將行之有年的「訓導處」更名為「學生事務處」,此為學生事務發 展的里程碑。然而,在林至善(2006)所提出的學生事務發展時期的劃分中,從 2000年至今為「訓輔統整時期」,此時期的命名與大學法所提出的概念不一致, 值得深入探討與商榷。 綜上所述,研究者統整後,彙整出表2-1-1: 表 2-1-1.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發展時期彙整表 學 者. 起迄時間. 黃玉. 楊昌裕. 林至善 訓育時期. 訓育綱要公布至播遷 來台. (一). 抗戰時期. (1938-1949). 管控階段. 14.

(29) 表 2-1-1(續) 遷台後四O 至五 O 年代. 訓育時期 威權管理期. 播遷來台至解嚴前 (1949-1987). (1949-1987). (二) 管控階段. 六O 至七O 年代 中期. 七O 年代中期至 八O年代時期 訓育時期. 解嚴後至大學法公布. (三). (1987-1994) 轉型期. 八O年代之後. 管控階段. (1987~2004). 1994 年大學法至台. 服務輔導. 師大訓育組碩博士班. 時期. 成立 (1994-2000). 訓育組碩博士班成立 至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訓輔統合. 提出「高等教育學生. 時期. 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 標與策略規劃報告」 (2001-2004).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提. 專業萌芽期. 出「高等教育學生事. (2004~). 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 15.

(30) 表 2-1-1(續) 與策略規劃報告」迄 今 (200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二、學生事務的組織沿革 「學生事務工作」這個名詞在美國已行之有年,並有許多相關的推動措施、 組織及研究(方秀華,2004;傅木龍,2000)。而在我國大學校院的學生事務組 織的沿革方面卻是在近年才有一番大轉變,此轉變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學務工作 的一個新紀元,亦是學生事務工作走向專業化的一個轉捩點。以下即針對我國大 學校院學務組織的沿革發展陳述之。 我國組織型態上的轉變,也歷經一些改變過程,我國訓育組織存在已久,於 民國83年之前,大學就有訓導處的設置(邱筱琪,2002)。大學校院學務處原名 為「訓導處」,負責各項的訓導工作(吳甲仙,2004)。根據何進財(1988)的 研究中指出:在抗戰時期,我國於民國28年五月訂頒「大學行政組織補充要點」, 劃一大學行政組織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分置教務長、訓導長、總務長,是 大學設置訓導處最早的規定,確立了大學行政體系,並明訂訓導處為訓育執行機 構,訓導會議屬會報性質,民國36年又明訂「訓育委員會」為大學訓育決策機構, 確立了我國權責分明的大學訓育組織。其中訓導處下,因政治環境需要及學生軍 訓的實施,設有生活指導、軍事管理、體育衛生等組,軍事管理組並由軍事教官 兼任,負責學生升旗集會、宿舍管理及勞動服務之指導。 而在政府遷台後四O至五O年代,我國的訓育(學務)組織也隨著時代與環 境的變遷,於民國51年將「生活輔導組」和「軍事管理組」合併為「生活管理組」, 並增設「課外指導組」,加上原有之「體育衛生組」,維持原有三組的設置,在 生活管理則仍由軍訓教官負責。 六O至七O年代中期,訓育組織受輔導影響,於民國63年將「生活管理組」 改為「生活輔導組」,「課外指導組」變更為「課外活動組」,民國74年又改為 16.

(31) 「課外活動指導組」,並於74年將「體育衛生組」分設為「體育運動組」與「衛 生保健組」(黃玉,1996)。 我國在民國八十三年大學法中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明訂大學應設學生事 務處,正式將「訓導處」更名為「學生事務處」,這是我國高等教育歷史發展上 的一次重大轉變(方秀華,2004)。大學法(2003,2007)中明定,大學學生務 處掌理事務為心理輔導、課外活動指導、衛生保健及其他輔導事項。. 圖 2-1-1 大學校院學務組織沿革圖 資料來源:引自林至善(2006,頁63). 當前我國大學校院學務處下設組織,大至上分成四組,其分別為生活輔導 組、課外活動指導組、學生輔導中心(或諮商輔導組)及衛生保健組。而在民國 83年大學法公佈後,為符合各大學校務目標、工作重點及未來發展趨勢,各大學 校院針對學務處二級單位進行整併或易名。各大學校院依學校性質、學校隸屬、 17.

(32) 學校規模、學務定位及學生特質(林至善,2006),依其性質及需求不同,而有 不同的調整,部分學校因招收僑外生因而設置僑生輔導組。有些學校因應畢業生 的生涯、就業發展規劃而成立生涯輔導組、就業輔導組。另有學校為因應校內外 學生住宿需求,增設住宿輔導組或學生住宿組。各大學校院學務處所增設的二級 單位不乏生活輔導組、學生住宿組、課外活動指導組、學生諮商與輔導組、衛生 保健組、畢業生就業輔導組、僑外生輔導組以及服務教育組等單位,詳如表 2-1-2。此與何福田(1990)於「大專校院訓輔體制規畫之研究」所提及的學務 工作未來發展理念一致,其相關論述如後:大專校院訓輔組織宜具統整性及彈 性,不論改為「輔導處」或「學生事務處」(學務處),全國各校名稱應一致, 至於學務處所屬各組或單位則可因校制宜,視未來各大學規程中所提及之組別名 稱中選擇設置、合併設置或全數設置,並可就學校特質、類別與學生人數多寡定 一標準,依需要設置處級與組級副主管等。. 圖 2-1-2 我國大學校院學務處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出自研究者整理改編自陳瑞娥(2004,頁8). 綜合上述,學者林至善(2006)將我國學務處組織沿革,歸納為三個方向: (一)二級單位成立新單位或更名:在1994 年大學法公布之前,各校學務處組 18.

(33) 織一致且健全,但於1994 年大學法公布之後,各大學校院為發展學校特色,學 務處之下各組為凸顯某種功能或為因應學校需求及發展特色另成新單位,例如學 生住宿組、生涯發展中心、服務教育組等;有的則因時勢所趨,為強化其專業性 而更名,例如學生輔導中心轉變為心理諮商中心等;(二)二級單位成為一級單 位:例如體育運動組獨立成為體育室;(三)二級單位名稱維持不變:例如課外 活動指導組、就業輔導室、僑生輔導組等,大多維持其原有特色與功能。 由上得知,我國大學校院學務處中階主管包含生活輔導組組長、學生住宿組 組長、課外活動指導組組長、衛生保健組組長、畢業生就業輔導組組長、僑外生 輔導組組長、學生諮商與輔導組組長、服務教育組組長等。然而,各校可能因應 各校需求及狀況,各校學務處各組的名稱且分配組數不一,導致各校每組所負擔 的業務亦不相同,但就其服務業務與項目而言,各校皆無太大差異。研究者自行 根據「96學年度大專院校訓輔主管人員名錄」中統計得知,我國大學校院學務組 織各組單位設立之數目,其中生活輔導組共有154所設立;課外活動指導組共有 153所設立;衛生保健組共有145所設立;學生諮商與輔導組共有142所設立;畢 業生暨就業輔導組共有84所設立;學生住宿組共有23所設立;僑外生輔導組共有 23所設立;服務教育組共有14所設立。. 貳、學生事務的目標 一個缺少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必定難成大器。學校 如果沒有建立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學校行政運作就容易掉入例行事務、瑣事的 處理,不易開創學校光明的願景(蔡進雄,2001)。學校必須要擁有自己明確的 願景與目標,才能引領學生事務工作的走向與發展,亦讓學務專業人員能夠以此 為依據來發展自己學校的特色。學者張雪梅(2002b)亦認為今日學務人員必須 深入瞭解各項工作背後的目標或意義,並據此訂定執行的計畫,才不致在大量繁 雜的工作中,失去焦點或捨本逐末。以下及針對國內外高教學務工作的目標分別 19.

(34) 陳述。 我國大學訓育(學務)目標之重點其基本方針的來源有:訓育綱要、生活教 育實施方案、民族精神教育實施方案及加強學校青年輔導工作實施要點(教育部 訓委會,1993;黃玉,1995)。尤以民國 28 年 9 月所公布「訓育綱要」,長久指 導我國高等教育的訓育工作,確立四大訓育目標: (一)自信信道; (二)自治治 事; (三)自育育人; (四)自衛衛國(訓育綱要,1939;邱筱琪,2003) 。另外, 學者何進財(1988)指出當前我國的訓育目標為:「要輔導大學青年熱愛中國文 化,堅定反共愛國信念;養成大學青年守法守紀的習慣及正確的自我觀念;透過 大學有意義的社團及服務,培養大學生勤勞儉樸、服務樂群的美德,並幫助大學 生維護身心健康且確立人生奮鬥目標,以發揮潛能、服務社會。」 因此,上述時期的大學訓育(學務)目標係根據教育宗旨與三民主義理想與 精神,與大學教育目標相結合,期能發展大學青年之民主精神、自治精神、國民 道德、並依照訓育綱要所揭示四大訓育目標,以培養大學青年具有高尚堅定的志 願、禮義廉恥的信守、刻苦檢約的習性、耐勞健美的體魄,重視大學青年之德育 指導,並激勵其熱愛國家(黃玉,1995)。 綜觀而言,台灣大學校院之學生事務工作,傳承自廿年代國民政府時代,嗣 後政府播遷來台,仍一直沿用傳統訓導工作之理念,此階段之特色皆為管制重於 開放,訓導重於輔導。而學務工作觀念及具體工作內容之轉變,以民國八十三年 大學法之修正通過,其轉變更大,雖然學務工作政策以及各校多有應乎環境之調 整作法,仍還只是片段零散之作為,並無綜觀全局及政策發展之根本調整(呂靜 慧,2005)。直到民國93年教育部提出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 標與策略規劃報告」 ,才使我國學務工作的願景與目標明確化,並提供各校參考, 讓學務處各單位可依循此願景目標各自發展自我學校特色,使其服務學校全體師 生。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4)針對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願景提出四大 單元、九個目標以及13 項策略,如圖2-1-3所示:. 20.

(35) 圖 2-1-3 學務工作願景、目標關係架構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訓委會(2004). 21.

(36) 綜觀上圖,顧韶軒(2007)將之彙整如下表: 表 2-1-2. 學務工作願景、目標關係彙整表. 資料來源:引自顧韶軒(2007,頁 19) 俗語說: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美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的發展已行之 有年,其所提供的服務是完整且全面的,學務處所發揮的功能亦為廣泛。雖然我 國學務工作因背景脈絡的不同,與美國的學務工作有所差異,但美國經驗亦有值 得我國借鏡之處。是以,探討學務功能與任務之前,必須先行探討美國學生事務 的目標為何,才能完整的瞭解整個脈絡。在美國學者 Mueller(1961)認為學生 事務的四個目的為:一、保留、傳遞及豐富文化。二、發展健全的人格。三、訓 練國家公民。四、訓練未來社會領袖(引自楊昌裕,2006,頁 50)。 Wrenn(1959)認為學生事務應該尊重學生和其自我實現的權利,不能將價 22.

(37) 值強加於學生身上,因為這些是學生自我發展不可缺的一部分,此外,為了個體 的發展,學校不只應為學生的將來做準備,也須強調提供當前充足的經驗,因為 這些經驗是對未來最好的準備,再者,因為以個體為中心,須肯認個別差異的存 在,協助學生陶塑自己的形象;善用各種方法,關心學生的健康和激勵團體生活、 社區和學校外的經驗;正如同諮商的概念是在創造諮商師與學生的關係,所有人 事服務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者與學習者、工作者與同事關係的品質,因而必須在 工作中尊重每一個人所感知的事實與情緒(引自楊昌裕,2006,頁50)。 Berdie(1966)認為學生事務工作的目的應包含促進高等教育人本化,重視 學生的人文發展,幫助學生對待自己及他人像是人,及協助他們形成如何為人處 世和與人相處的原則;並且提供個別的教育和服務;以及協助學生在學習生活與 現實生活中,平衡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擴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生對課內 與課外活動的參與。總之,學生事務工作的目的,在營造一種氣氛,幫助學生不 論在校內及畢業後,均能繼續學習,擁有良好的態度、好奇的心、研究追尋的習 慣(引自張雪梅,1996,頁10) 美國學生事務工作重要專業組織—美國全國學生事務行政人員學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NASPA)於1987 年提 出有關學生事務工作十一個主要目標(引自黃玉,1996,頁173),其包含:協 助學生課業學習;在學生與學校之間發揮調節功能;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創造多 元文化環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培養學生自治自律;提供 公平安全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培養學生公民能力;以及保障學生 權利並培養民主精神。 Moore、Lovell、McGann 及 Wyrick (1998)指出學生服務方案通常有三個基 本的目的,分別為:提供必要的服務,像登記註冊和定向輔導等;此外,並教導 終身的技術,包括領導與時間管理等;最後,透過規劃提供學生整合課程與聯課 活動相關知識的機會,而強調促進學生參與是學生事務專業人員增進學生學習與 發展的方式一。 23.

(38) Evans 與 Reason(2001)整理美國十三個與學生事務相關宣言之後,提出 美國學生事務的核心價值與目標為「學生事務的責任,在與教師及其他學校單位 共同合作,有計畫地建立讓學生感到支持、學習反思的環境,尊重學生主動積極 的學習角色,重視學生個別差異,以確保所有學生全人的發展,以達成公民教育 的目標」。 Woodard 和 Komives(2003)歸納學生事務專業的目標,認為其目標在於 瞭解學生如何發展和學習,以建立具目的性的環境激勵學生成長;及協助學生在 複雜的世界中養成公民、生涯和領導的角色,奠定關注學生學習和增進學習條件 的基礎,最後,學務專業人員必須發現在各種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並與教 師和決策者分享這些知識和心得。 綜合美國學生事務目標的探討,可以發現當今學生事務的核心價值與目標在 於增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並將學生型塑成一個具有良好公民素質的社會人。學者 楊昌裕(2006)根據美國學生事務工作目標將之分成「結果性目標」與「過程性 目標」。在結果性目標方面,包含學生個體的個人以及社群兩大層面。而為了達 成結果性目標,學生事務工作必須以積極的態度來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以及公民 素質的養成,如:滿足個別化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多元學習經驗的機會等。此 外,在消極的層面,亦需滿足學生生活必要的需求、免除財務及學習的困擾以消 彌學生學習的障礙,值得一提的是,消極層面皆是以滿足學生個人或社群的「基 本需求」為導向,藉此來命名為「消極層面」,可能會使此概念變得模糊,是以, 此層面的命名可進一步商榷,如「基本層面」等。詳如圖2-1-4所示。. 24.

(39) 圖 2-1-4 學生事務專業工作目標構念圖 資料來源:楊昌裕(2006,頁 55) 歸結上述觀點,無論是我國或是美國而言,學生事務工作的目標皆是以教育 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最終目的。其透過型塑優質的校園文化、瞭解多元 學生的特質,並建立學務及學術單位的伙伴關係,整合相關資源,提供學生適當 的服務,並使學生能培養多元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及成功學習為依歸。. 參、學生事務組織的功能與任務 學生事務工作的功能與任務包含學務實務工作中所依據的價值與基本哲 學,此會引導學生事務工作的方向,也是所有實務方案設計和相關學務活動所要 達成的目標。 學生事務工作的功能與任務和其所屬的時代有密切關係,而且也何其所處的 環境-學校有絕對的密切關係。換言之,不同時代、不同學校對於學生事務工作 25.

(40) 的功能會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因此賦予學務人員的任務與責任也不同(張雪 梅,2005)。因此,學生事務工作的任務與功能與所處的時空背景息息相關,學 務專業人員必須瞭解學校所賦予的責任及任務,切合學校發展的特色與目標,以 此作為工作的依據,才能使學務人員自身以及學校能夠達成雙贏。 以 Upcraft 和 Poole(1991)觀點來看,確定學生事務正確或切合時代背景 的學生事務任務是「做對的事情(doing the right thing)」,屬於政策方向與倫理 的層面,而「把事情做好(doing things right)」則是屬於行政作業的品質和努力 (引自楊昌裕,2002)。 美國全國學生事務行政人員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NASPA)於1989 年提出大學學生事務的功能與任務,其中包含 對學生以及對學校的兩大部分(張雪梅,1996,2005)。 一、對學生方面 (一)協助學生成功地適應大學生活; (二)協助學生探索並澄清價值; (三)鼓勵學生間建立友誼,產生生命共同體的感情; (四)幫助學生獲得經濟上的協助,俾能順利完成學業; (五)增加學生的美感與文化鑑賞能力; (六)教導學生如何處理個人與團體衝突; (七)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各種協助學習的活動; (八)增進學生瞭解並欣賞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例如,種族、性別等的差 異); (九)提供及創造學生發展領導統御能力的機會; (十)辦理各種活動以倡導健康的生活,拒絕非建設性的不良行為; (十一)提供學生娛樂與休閒活動的機會; (十二)幫助學生澄清生涯目標,探索繼續學習的可能性,以及謀求穩定 的工作。 26.

(41) 二、對學校方面 (一)支持與解釋學校的價值、任務和政策; (二)參與學校的管理,分享決策; (三)評估學生經驗,改進學習方案; (四)學生與學校間的橋樑,暢通資訊; (五)促進校園安全; (六)有效管理人力與財務; (七)以學校價值為考量,發展學生行為標準; (八)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 (九)提供入學許可、註冊、諮商、獎補助、貸款、保健、住宿和安置等 必要服務,促進學校目標與任務的達成; (十)支援教師、學生、學生團體活動必要的資源; (十一)鼓勵師生在方案與活動中的互動; (十二)協助建立學生多元種族與文化的豐富環境; (十三)對學生危機事件採取必要反應; (十四)扮演智能與專業的積極工作者; (十五)與當地社區維持有效的工作關係; (十六)與學校中的學術事務、行政部門充分協調。 Barr 和 Desler(2000)指出學校的特色通常潛藏於學校任務中,而學校任 務的功能與重要性,應包含提供日常實務的指引:學校任務呈現教育的基本假設 和目的,以引導大學的計劃與活動的實施;並且提供學校長遠的目標:任務清楚 表達學校創設的目的和服務對象,是規劃長程發展計畫的依據;再者,要提供評 斷與選擇教育方案的判斷:任務反映學校所重視的價值,可藉以判斷符合學校背 景且適於學生需要的教育性方案;且提供學校學生事務專業人員發展政策與實施 方案的指引:學生事務工作為達成學校任務重要的一環,甚至是學校實現全人教 育目標的縮影,因此與學校任務形成直接的關係;提供學校期待學生的資訊。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112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學校意見 大專院校 公眾人士 傳媒 政黨立法會 、區 議會、 香港教 育城 、其他,例如專業團體、僱主、.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