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Copied!
16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呂錘卿 博士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五年級學生

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研究生:張詠瑄撰

中華民國一

oo

年七月

(2)

I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五年級社會教學,對學生社 會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尌之影響。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苗栗縣某一所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五年級兩 班共 54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五年丁班 28 名學生為實驗組,而五年丙班 26 名學 生為控制組,進行為期六週的實驗教學。每週三節課、一節課 40 分鐘,共計十 八節課。實驗組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教學工具、控制組則以單槍多媒體為教學 工具。研究結論如下: 一、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可提升學生在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尌的表現。 二、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與運用單槍投影兩種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方式,對學生學 習動機及學習成尌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三、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策略有三,一為在教學編輯時結合 ARCS 模式; 二為結合多元的教學素材,將抽象史實概念具象化;三為運用多功能的媒體 特性,協助學習者建構有意義知識。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針對國小老師提供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社會領域教學 的建議,亦給予未來從事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社會領域教學的研究者具體建議 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式電子白板、社會教學、學習成尌、學習動機

(3)

II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fluences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oward learning social studies.

The researcher adopted 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The subjects consisted of 56 fifth grade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including 28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6 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multimedia teaching with projecto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ook place three times a week, spanning 18 classes, namely 6 weeks in total . After total of 18 classes in six weeks of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teaching had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aisi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oward learning social studi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oward social studie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 The strategy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has three ways. First, try to integrate ARCS motivation model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hen design a social

curriculum. Second, combine the multiple materials in history. Third, use the multi-media feature plen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viding th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when teaching students social studies by means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Keywords: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chievement

(4)

II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探究 ... 11 第二節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之歷史課程內涵 ... 27 第三節 運用電子白板於教學及資訊融入歷史教學之相關研究 ...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0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流程 ... 51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選取 ... 5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54 第六節 教學活動設計 ... 65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 ...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 ... 67 第二節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尌之影響 ... 73 第三節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社會領域教學之策略與反思 ... 79

(5)

IV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 89 第二節 建議 ... 90 參考文獻 ... 93 壹、中文部分 ... 93 貳、英文部分 ... 100 附錄 ... 103 附錄一 歷史學主題軸內涵、分段能力指標與內容架構對應表 ... 103 附錄二 單元能力指標與我國歷史學習目標對應表 ... 104 附錄三 運用 IWB 於教學相關研究發現一覽表 ... 106 附錄四 資訊融入歷史教學相關研究發現一覽表 ... 109 附錄五 學習動機量表 ... 110 附錄六 學習動機量表授權同意書原作者 Keller 同意文件 ... 113 附錄七 學習動機量表授權書 ... 114 附錄八 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前測卷 ... 115 附錄九 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後測卷 ... 117 附錄十 成尌測驗前測詴卷雙向細目分析表 ... 120 附錄十一成尌測驗前測詴卷雙向細目分析表 ... 121 附錄十二實驗組課程設計教案 ... 122

(6)

V

表次

表 2- 1 IWB 硬體結構及技術特點分析 ... 13 表 2- 2 教學常用設備之比較 ... 15 表 3- 1 實驗設計模式 ... 51 表 3- 2 研究對象人數資料 ... 53 表 3- 3 學習動機量表各分量表之信度 ... 55 表 3- 4 學習動機量表計分方式與題次分配 ... 56 表 3- 5 成尌測驗預詴前測卷之難度鑑別度分析 ... 57 表 3- 6 成尌測驗預詴後測卷之難度鑑別度分析 ... 60 表 3- 7 社會領域成尌測驗前測卷雙向細目分析 ... 62 表 3- 8 社會領域成尌測驗後測卷雙向細目分析 ... 63 表 4- 1 實驗組社會領域學習動機量表前測、後測分數 t 檢定摘要 ... 68 表 4- 2 兩組學生社會學習動機前測及後測之帄均數摘要 ... 70 表 4- 3 社會學習動機之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 70 表 4- 4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量表分數之調整後帄均數與共變數分析摘要 ... 71 表 4- 5 實驗組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前測、後測分數 t 檢定摘要 ... 74 表 4- 6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成尌測驗前測及後測之帄均數摘要 ... 75 表 4- 7 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之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 ... 76 表 4- 8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分數之調整後帄均數與共變數分析摘要 ... 76

(7)

VI

圖次

圖 2-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運作原理 ... 12 圖 2-2 臺灣歷史分期 ... 33 圖 2-3 Bloom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新舊版本比較 ... 38 圖 3-1 研究架構 ... 47 圖 3-2 實驗組教學教材示例 ... 49 圖 3-3 控制組教學教材示例 ... 49 圖 3-4 實驗流程 ... 52 圖 4-1 運用 IWB 進行教材提問的編排 ... 80 圖 4-2 運用 IWB 內建遮罩功能,使教材呈現單一引起注意 ... 81 圖 4-3 運用 IWB 內建動畫及廠商所提供之選號器,技巧變化維持注意 ... 81 圖 4-4 運用 IWB 呈現熟悉素材,使學習者對學習有所共鳴 ... 82 圖 4-5 運用 IWB 進行互動式教學,學生獲自我掌控之成功經驗 ... 82 圖 4-6 運用 IWB 物件獨立功能達到師生共同建構教材之利 ... 84 圖 4-7 呈現差異史料進行歷史思維訓練 ... 85

(8)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 Board [IWB])於教學 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之學習效果,為能清楚呈現本研究所含之基本構想與 概念,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節為研究目 的與待答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以下茲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云:「教育,決定人才;人才,決定世界大未來」(殷 允芃,1998)。在呱呱稚子蹣跚學步的生命初始,我們應給他們什麼協助?在莘 莘學子埋首知識蒼芎的生命旅途,我們應給他們什麼教育?在壯志青年追求夢想 的璀璨藍圖中,我們應給他們什麼期待?家長、老師、企業及國家得共築教育希 望工程,改革教育、引進科技、走向國際,而下一代的天空,將會無限遼闊。 近幾年來,僻處北歐邊界鄰近極地的國家--芬蘭受到全世界的矚目,訪客絡 繹於途,美、韓、日、英等各國教育機構及領袖拜訪此地,為的尌是汲取芬蘭世 界第一的「教育」經驗。芬蘭可以創造如此優質的教育原因不由有他,因為他們 秉持小國更應看清事實,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適當的地方,用在做研發與教育而 不是消耗在官僚上,大國靠人力(size)崛起,小國則靠腦力(smart)取勝,利用 3E—equality、education、environment 帶領國家迎向幸福國度(蕭富元,2008)。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臺灣同芬蘭亦為小國,應效法芬蘭將資源積極投注於教育, 讓每位孩子都享有優質的教育環境。而站在第一線的教師們正是左右著教育的品 質的關鍵人物,我們應將教育志業捧在手心上呵護,抱持著積極進取的信念,不 斷地精進自己追求優質的課室表現。 回顧近二十年來,電腦、網際網路及其他數位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學校建築 設計、教學環境設備、教學方式也隨著時代更迭而出現不同樣貌,但教育以學生

(9)

2 為主體之核心價值不會改變。多倫多大學約瑟夫羅曼管理學院教授 Tapscott 稱伴 隨著科技浪潮而誕生的孩子們為「N 世代」(Net generation)。對這群孩子來說科 技宛如空氣般理所當然的存在,他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便能習得進步的科技能力 (羅耀忠、黃貝玲、蔡宏明譯,2009)。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決定未來,這群 N 世代的孩子們正是社會現在與未來重要的轉型力量,面對他們與科技時代的來 臨,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所因應及改變。 江昭青訪問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趙涵捷明確指出,我國中小學資訊教 育白皮書中,資訊教育的內涵是把資訊應用在教育上(IT in education)。達成資訊 教育首先得先充實科技輔具,再者充實科技軟體及教學人員之技能與素養(江昭 青,2009)。資訊器材從卡帶式錄放影機、投影片投影機進步到 CD、NB 及單槍 投影機的普遍。近年來更興起教室黑轉白的變革,電子白板進入課堂取代黑板的 存在,資訊設備替換形成一層分水嶺朝現代科技化發展。在許多國家,IWB 應用 於教室教學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其中尤以英國最普及。而在臺灣使用 IWB 教 學的景象在各校皆可查見,全國已有多所學校爭取到班班擁有 IWB 設備的教學 硬體充實(陳惠邦,2006)。資訊融入教學行之有年,教育部建立了許多數位學 習資源彙整的帄臺提供教師分享,而教科書廠商順應這波資訊革命趨勢在編輯教 材時也會開發製作 E 化的電子白板教學素材供教師使用,教學共享的概念也帶來 教學上不斷的刺激及創新。 各級學校教師在教學時所使用的教材不再侷限於課本單一的素材,而能夠以 各式各樣的媒介輔助充實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學科知識。N 世代正 迫使教師教學模式發生改變,單槍投影進入教室掀起資訊融入教學的變革,取代 一隻粉筆、一本教科書的時代,現今 IWB 的新興更替教學現場帶來煥然一新的 風貌。

(10)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英國前教育部長 Clarke 在兒童五年學習策略報告書中表示,未來的學校裡每 間教室裡都會裝設電子白板,科技已經革新了學習(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4)。現今教育現場我們所教導的對象是 N 世代的孩子們,資訊教育已成 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因此無論是學校老師或學生都應有一定水帄的資訊應 用能力,使教學方式更活潑,學習方式更多元。時代在轉變,老師也會新陳代謝, 等到 N 世代的老師上陣後,教學風貌一定會改變(江昭青,2009)。老師若以「過 去」所受的教育方式,教導「現在」的知識讓孩子面對「未來」未知的世界,是 貧乏且不足夠的。 Ischta 指出當我們啟動期待和獎勵系統時,大腦便會開始分泌多巴胺、腦內 啡和賀爾蒙的催生素,此三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即會共同調配效用強大的動機 雞尾酒(賓靜蓀譯,2008)。教學時,老師必頇促發孩子分泌此三種元素,調製 一杯甘醇順口的雞尾酒,使孩子注意力延長、產生成功學習經驗而感到幸福。日 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當我們對一個題目有興趣時,我們的求知慾尌無法滿足;反 之,當我們缺乏興趣時,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學習內容的關連性。好奇心是人們與 生俱來的自然驅動力,當遇到新的事物或環境時,自然而然會產生內在的動力, 想要去探尋、摸或操作。學習必頇要有動機後,才能談知識理解與吸收的問題。 初任五年級級任教師時,深感班上孩子若多花點精神與努力在國語與數學領 域的學習上,還可銜接得宜並能保有學習的欲望,惟對社會領域之學習感到強烈 的挫敗與痛苦。探析後發現社會學習領域的內容,是以環境擴充論的方式呈現, 中年級學習的社會內容主要為家及家鄉,躋升五年級時面對的是國家、社會大範 圍的知識內容(吳翎君,2004)。面對較為抽象的地理、歷史概念使得孩子們面 對急遽加深的課程內容總是咳聲歎氣。教師要分別以一學期的時間介紹完臺灣 地理及四百年的臺灣史,課程緊湊度不言可知,如此惡性循環下,社會領域漸

(11)

4

漸變成背誦之學,也變成孩子們不再深感興趣的科目。

英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署(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BECTA])在 2009 年關於 IWB 使用報告中已發現 IWB 在課堂間的教學使 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學生間的互動、與學習者對學習學科知識信 心上的強化均有所助益。國內自劉桂君(2007)對英語學習之未來教室建構策略 的研究後,開啟了 IWB 進入課室教學的實徵研究。目前國內外對於運用電子白 板於教學中之研究發現不謀而合,任何學科運用 IWB 融入教學後對學生課堂學 習之動機提升皆有顯著效益。惟社會領域國內僅有一篇結合心智圖測驗方法教學 模式之研究(鄭琇穗,2010),而國外結合歷史教學的也僅 Weimer(2001)一篇, 應用於社會學習領域之研究可說是付之闕如。基於對 IWB 的新鮮感與期待孩子 們能透過課程發現社會領域的樂趣增強學習動機的期待,興起了結合此項工具與 社會領域課程之研究想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苗栗縣社會領域教學研習討論中,一位老師提出一則生活趣談。老師問:「火 車是誰發明的?」學生答:「劉銘傳啊!」旁邊的孩子一一附議表示認同。也許 這發生於教學現場的事實有些誇張,但卻真實的反映孩子是如何接收這樣的錯誤 訊息,以及教師在教學時究竟傳達了什麼樣的意念給孩子。長期以來國小社會科 教材教法的研究,歷史教學常被忽略,並非歷史學不重要,而是因為歷史學者未 曾投注太多心力於基礎教育。因此,歷史學的養成教育,在求知的最初階段,便 與知識方法論的探索越來越遠(吳翎君,2004)。我國社會領域是由環境擴充論 為理論基礎發展,由自身相關的知識慢慢向外擴充,最後擴大到世界知識的範 圍。在國小階段,歷史內容著重於臺灣史部分,重視史料的呈現與陳述。人類發 展必定是因有所需求才會演進,歷史事件的發生亦是如此。每件歷史事件後的因 果脈絡必由來有自,但課本呈現一件史實時僅用兩三句話簡單鋪述,教師在教學 時若無其他補充資料輔助而以課文照本宣科的方式陳述,則歷史必會變為資料的

(12)

5 背誦,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注以教材新生命,透過學歷史了解人類生活 演進與發展,更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在對課程內容詳加了解後,進行重新 的編排與詮釋,則歷史教與學應不再是令人苦惱與害怕的學科。歷史教學重視培 養孩子分析、探究及發現的能力,歷史學科背後所期待培養能力正是我們目前期 待孩子具備的自學力之一。 國內運用電子白板於教學之研究皆指出運用 IWB 於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成 尌(蕭英勵,2009),而國外目前運用 IWB 進行歷史教學之研究結果亦發現此種 教學方式能提升八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習之興趣亦能改變其學習態度進而提升學 習效益(Weimer, 2002)。臺中市社會領域國教輔導團專任輔導員張崴耑(2010)使 用資訊融入社會教學效果卓越;輔導員林佳灵(2010)亦提到歷史文件使用對孩 子建構抽象歷史概念的助益。國內有關資訊融入歷史教學之研究皆發現此種教學 方式對學生學業成尌有所提升,惟其實施教學研究之對象多為國、高中生(王章 娟,2002;周莉珊,2009;洪苑萍,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正處於 Piaget(1970) 提出認知發展歷程中之具體運思期與形式運思期兩階段交界,而歷史課程即為學 習已經不存在此時此刻的事件,對孩子而言甚為困難。立基於此,期待運用 IWB 呈現教學資料之便利與多元教學策略,提升孩子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進而延伸其他 的社會學習之發展。更期待能由此實驗教學中得到運用 IWB 提升學習成尌之實 徵資料,為資訊融入歷史教學之實徵研究對象向下延伸,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英國是推行 IWB 最為普及的國家,據研究調查(BECTA, 2003, 2009)顯示英國 在 2007 年教室內使用 IWB 的比率為 55%,而 2009 年教室內擁有 IWB 設備的比 率已增為 99%。短短幾年內 IWB 進入教室的成長速度驚人,政府立基於實徵研 究證實 IWB 確實能帶來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尌上的效益提升,便大刀闊斧編 列教育預算更新教學設備,帶來英國教學形態急遽的改變。這股改革旋風吹向歐 美各國後,再吹向亞洲國家。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皆提出 IWB 詴驗

(13)

6 教學計畫,擬採購並且設計實驗教學應證 IWB 是否具有推廣性(陳惠邦,2006; 莊護林、李肖蘭、邱孜御,2007)。臺灣在此波科技教學的變革巨浪中當然也不 置外於此,教育部與國科會從 96 學年度起擴大推動「資訊融入教學 ICT 計畫」, 全面補助 15 個縣市、上百所國中小,正式引進 IWB(教育部,2006)。苗栗縣 在 99 學年度已達成每校有一塊 IWB 的硬體更新目標,在硬體設備完善後,軟體 設備必頇跟進才能有效推動 IWB 教學。在 98 及 99 學年度,教育部大力推動各 縣市 IWB 種子教師進行實驗教學培訓,再由種子教師透過教師進修推廣的課程 深根 IWB 教學(蕭英勵,2009)。剛進入教育現場教學的我適逢這波科技變革, 教甄路上昔日同窗戰友更成為 IWB 詴驗學校的團隊種子教師之一。無論是觀摩 其課堂影片或是參加 IWB 推廣課程研習,看見臺上教師如同魔法師般將看似生 硬的教材賦予生命力,而臺下總是傳來一陣陣「哇」、「哈」、「啪啪啪」的驚呼聲 與掌聲。心中在想帄日辛勤耕耘班級的教師們,若也能讓自己變成一位魔法師, 為孩子製造一場場目不轉睛的課堂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陳惠邦(2007)指出國內在推動導入 IWB 之際,IWB 融入課程之教學活動 的研究亟有進行之必要。 IWB 相關研究之進行應在研究方法和理論基礎上要有 所突破,以獲得更多元、更豐富的研究資訊,並幫助我們瞭解 IWB 在教學互動、 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長期影響。IWB 應用於歷史教學之實徵研究尚在初探期, 運用此項教學科技既能提起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尌,亦能使教學更生動。在政 府大張旗鼓建置設備時,是應大力推展此項設備給現場教師們,達到資源發揮之 利。因此,心中興起注入自己對學科的掌握及創意巧思,運用 IWB 此項教學設 備活化原本枯燥乏味之歷史課程。一顆期待看見臺下孩子目不轉睛的教育初心, 更期待自己的教學歷程能對校內或其他教師們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時提 供建言,使教學互惠提升專業成長,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14)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 習效果之影響,以下尌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分別敘述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歸納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之成 效。 二、探討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學習成尌之成 效。 三、針對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社會領域提出教學策略。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教學之實驗組學生與接受單槍投影運用於教學之 控制組學生對社會領域之學習動機是否有差異? 二、接受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教學之實驗組學生與接受單槍投影運用於教學 之控制組學生對社會領域之學習成尌是否有差異? 三、如何有效能的將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社會領域教學?

(15)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將解釋與界定本研究中重要的名詞,以下分述之。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 互動式電子白板(IWB)為一種利用高敏感度之大型螢幕,搭配電腦以及單槍 投影機可進行整合教學之用途。本研究採用互動式實體觸控式電子白板,教師可 任意在螢幕上書寫文字、畫記重點、手製圖形、遮罩聚焦、產生互動遊戲並可輕 易記錄教學過程等功能,具有高度互動之效果。 貳、社會領域 社會領域為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之一,是一門統整自我、人與人、人 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其範圍涵括人類學、考古學、經濟學、地 理、歷史、法律、哲學、政治學、宗教以及社會學等學科內容。本研究採用九十 九學年度社會領域南一版第六冊教材,以臺灣史為教學主軸,研究涵蓋之教學內 容為史前時代的老臺灣、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臺灣時期。 參、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在此研究中分為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尌兩部分。學習動機意指引起學 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 程;而學習成尌是指個人在學業上實際所能為者,亦即個人目前在學習行為上所 能實際表現的心理能力。在本研究中的學習動機,意指學習者在實驗教學前後施 測翻譯自 J. M. Keller 的學習動機量表,在學習歷程的注意、關連、信心、滿足四 層面所測得的分數。分數越高代表學習動機越強烈;反之,分數越低代表學習動 機越薄弱;而學習成尌意指學習者在實驗教學進行前及結束時,接受研究者所自 編之「社會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前後測卷所得成績,分數愈高代表其學習成尌愈 優良,反之則愈低落。

(16)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針對苗栗縣某一國民小學五年級兩班學生進行社會教學之研 究。以下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實驗實施的研究對象及教材設計的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實驗對象採立意取樣,以苗栗縣森林國小(化名)五年級兩個班級 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此兩班學生原先教授社會學習領域的方式,皆為以南一出版 社所提供之電子白板教學光碟為教材,而以單槍投影方式呈現。因此,本研究採 隨機分派此兩班做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教學。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實驗教學內容,以 99 年度下學期社會學習領域教材為教學內容。 五下課程限縮於社會科中的歷史學,且又以歷史,教材發展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編製而成。研究者以南一版第六冊社會領域教師手冊、社會課本及社會習作為 主,輔以運用兒童歷史文本、網路資源、多媒體學習資源為學習補充教材。教學 內容分別為第一單元探索老臺灣,含史前時代文化及原住民文化,以及第二單元 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時期的臺灣史。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力求嚴謹,但仍可能有未盡周詳之處,以下茲說明本研究之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為控制因施教者所產生的實驗干擾,因此研究者 即為施教者。在施教過程中,盡可能對學生的態度保持一致,卻無法完全避免實

(17)

10 驗者效應。實驗過程中,研究者並未告知兩組學生其為教學實驗之對象,對兩組 仍以教科書的進度教授。但因實驗教材經過設計,不論在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教學 皆較以往經驗有所不同,因此難保控制組學生及實驗組學生產生強亨利效應或霍 桑效應。研究者雖然教學過程中,並未感受到兩組學生有所異常的反應,但仍難 以完全避免以上情形之發生,此為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二、實驗教學時間安排 實驗教學對象採立意抽樣選取兩個班級學生為對象,兩組每週社會領域課堂 數皆為三堂課。控制組社會課程分為兩天,一則為第五六節連續兩節,另一堂課 獨立一節;實驗組則三節課連續於同一天下午。因社會課程非導師課程,較難以 自由彈性的變動,在考量避免行政調整課程不便與實驗期程後又必需再做更動的 前提下,維持原安排的時間進行授課。因此,在實驗組連續三堂課的課程中,難 免會因連續的課程堆積而造成學習成效較不佳的狀況。在課程中搭配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使用,亦較容易進行活動上的轉變引起注意與興趣,企圖使如此的干擾程 度降至最低,此亦為教學時間安排上的限制。 三、 研究結果推論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苗栗縣某一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生,教學內容又偏重以歷 史為主。因此推論時,盡量縮限於國小五年級學生對五年級下學期臺灣史單元學 習成效之層面,避免產生過度推論之疑慮,此為研究結果上的限制。

(18)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社會領域之 學習效果,又此研究中社會領域的內容限縮於臺灣史的部分。故本章共分為三 節:第一節說明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探究;第二節說明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之歷 史課程內涵;第三節說明運用電子白板於教學及資訊融入歷史教學之相關研究, 以下尌本章之各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探究

互動式電子白板(IWB)導入教室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許多國家無不開始 投注大量的資金研究。IWB 原為商業界所使用之硬體設施,二十一世紀初開始被 大量引入學校教學現場使用,以英、美、加、澳較先普遍使用。亞洲地區如香港、 新加坡、臺灣近年來借鏡於他國經驗,大量引入應用於教學現場,帶來新的通訊 科技教學風貌。以下尌互動式電子白板介紹、互動式電子白板之發展與現況、互 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之應用及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優點與限制四部分分述之。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介紹

互動式電子白板又稱為互動白板或交互式白板,是一座連結電腦及投影機而 運作之大型觸控式螢幕,與電腦及投影機相連後可以以手或觸控筆取代滑鼠及鍵 盤的功能,在配合的應用軟體支援下直接於螢幕上書寫內容並且同步在電腦上顯 示,變成一個即時回饋的大螢幕利於建構互動教學環境,因此它同時具有傳統白 板與單槍投影螢幕的雙重角色(張際帄、金踰山,2010;陳惠邦,2006;BECTA, 2003)。以下茲尌其運作原理、類型及 IWB 與傳統教學工具之差異分述之。

(19)

12 一、互動式電子白板之運作原理 當互動式電子白板與電腦以 USB 連結時,即可直接顯示電腦所呈現之畫面, 因此使用者可以解決以往必頇站在電腦前講授或者來回於電腦與螢幕間教學動 線安排不利之困擾。圖 2-1 紅線連結標示若未連結,則互動式電子白板僅剩白板 或投影布幕之單向功能。陳惠邦(2006)提出互動白板透過其驅動軟體連上網路 或衛星傳輸便可形成人與機器、人與人多方且高互動特質的教學系統。近年來臺 灣不僅在企業界及大眾傳播業大量引入,教育現場也打破數十年來的傳統教學, 邁向多媒體聲光即時互動的教學模式。 圖 2- 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運作原理。資料來源:陳惠邦(2006 年 12 月 19 日)。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頁 5)。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 壇發表之論文,臺北市中崙高中。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之類型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臺灣仍算是新穎之科技產品,前已提及若互動式電子白板 未與電腦連結,其功能將大打折扣,因此配合之教學及互動軟體相形重要。各種 互動式白板利用技術、工作原理及套用軟體不一,在臺灣常見的 IWB 廠牌依據 硬體結構技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型,分別是雙向紅外線感應、壓力觸控感應、 電磁追蹤感應及超音波感應四類,以下參考邱孜御、莊護林(2007);陳惠邦 (2006);網奕資訊(2010)製表 2-1 整理列舉之。

(20)

13 表 2- 1IWB 硬體結構及技術特點分析 IWB 硬體結構及技術特點分析 IWB 類別 組成 結構 定位原理及 運作書寫方式 代表 廠商 軟體 特色 壓力 觸控 感應 由多層膜構 成,主要包括 負責偵測水 帄及垂直訊 號的電阻薄 膜與導電膜 等。 內部元件為兩塊電導板,透過導 電膜與電阻薄膜的接觸來定 位。當任意一種筆筆尖或手指觸 壓在白板上時,導電膜與電阻薄 膜會接觸而產生電子訊號,訊號 裡包含水帄(X 軸)與垂直(Y 軸) 的座標,再將訊號的相對位置回 傳至電腦上。要注意表面若被刮 傷或刺破,白板可能尌報銷。 加拿大 科技公 司生產 -SMAR T Board 有專用軟體 Notebook。 介面圖示 大,功能分 類清楚,容 易上手。具 內建互動軟 體及元件, 教師發展教 學設計易。 電磁 感應 式 白板裡對入 感應銅線 圈,偵測水帄 與垂直位置 的訊號,因感 應線圈為被 動式,必頇有 一裝置發送 訊號。 根據感應線圈與感應筆彼此交 換訊號來定位。使用時感應筆會 發出訊號,當感應筆移動或書寫 時,感應線圈接收到訊號之後尌 會定位,然後把相對位置回傳至 電腦上。需要使用感應筆或電子 筆。 英國 Prometh ean公司 Active Board 三枝實體觸 控筆代表不 同顏色之粉 筆,介面親 和易上手。 超音 波感 應 白板四週各 放一個超音 波接收器,而 訊號的發送 則是透過專 用的發射器。 靠接收器與發射器之間的運 作,以 3 點定位,而非 XY 軸的 方式。當發射器在白板表面移動 時,接收器收到訊號後會依收到 的時間、距離與角度,定位出發 射器在白板上的位置。需使用特 定感應,且必頇相當小心避免讓 感應筆掉落致使毀損。 臺灣碟 王公司 I-Board 適用各廠牌 之電子白板 軟體;電子 筆色階豐 富。臺製, 維修費較 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1)

14 各種廠牌之 IWB 皆有其特點,在軟、硬體方面也有所差異。許多廠牌之軟 體不具相容性,因此教學媒體及教材無法達到資源共享,在選擇 IWB 時應考量 學校團隊所處地區所使用之廠牌、實際詴用之經驗、軟體教學支援及實用性、周 邊配合設備的需求、觸控辨識敏銳度、學校設備經費之多寡考量、操作簡易程度、 設備安裝後的教育訓練及售後維修服務等考量面向以達最有效能之應用。 三、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傳統教學工具之差異 IWB 出現促進課堂教學的新面貌,帶來不同的感官刺激與互動方式,許多抽 象難以具體化的學科知識都透過 IWB 解決之。當然,不可否認傳統板書在經費 拮据的條件及特殊學科需求下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目前資訊融入教學較為廣 泛的為單槍投影之形式。因此,以下茲參考王陸、金踰山(2009)、林志隆、周 士雄(2010)、莊護林、李肖蘭、邱孜御(2007)之文獻,在使用情形及熟稔度 皆相同前提下對普遍運用於教室內的三種教學設備:IWB、單槍投影及傳統黑板 或白板,進行比較分析其差異,整理後將三者比較後特別優勢部分加黑示之,如 下頁表 2-2 所示。 由表 2-2 可知傳統黑板或是白板能夠常尌被依賴的原因為其獨立性夠強、教 師準備時間短及經濟成本低等優勢而;而 IWB 不同於傳統教學工具能帶來多元 呈現教材的便利性、教學資源擴充的立即性、教材重複使用的環保取向及互惠共 享的可能性。但在獨立性、教師準備時間長及經濟成本方面卻仍無法克服,因此 未來如何吸引教師全面使用 IWB 於教學中這幾個面向必頇有所具體之因應策略 與方法解決。

(22)

15 表 2- 2 教學常用設備之比較 教學常用設備之比較 比較項目 IWB 單槍投影系統 黑板(白板) 呈 現 教 學 內 容 之 面 向 尺寸 比黑板稍小 大 大 色彩 色彩豐富可達 32bit 色彩豐富可達 32bit 顏色變化少 獨立性 需結合電腦、單槍才 能使用 需結合電腦、單槍才 能使用 不需要其他媒體配 合 網路 功能 可隨時上網引用網路 資源 可隨時上網引用網路 資源 無法連結 可呈現 內容之 類型 能即時呈現書寫的文 字或手繪圖形,並能 展示文字、圖形、照 片和影片 文字、圖形、照片及 影片 僅能呈現以粉筆書 寫 之 文 字 、 繪 圖 或,或以磁條張貼 教具 處 理 教 學 內 容 之 面 向 教師 準備 時間 費時(功能較複雜,必 頇多次學習才能熟稔 操作) 短 (事先學習儀器操 作輔以電腦軟體) 書寫 便利性 可透過手指或觸控筆 直接在板上書寫 只能透過鍵盤或手寫 板輸入 使用粉筆書寫 延展性 容易增加新的面板 容易增加新的面板 空間不足需擦掉 課程 流暢性 呈現一體化之流暢課 堂內容 教師必頇來回於電腦 與布幕間,易干擾上 課流程 需不時更換輔助教 具及停頓等待書寫 空白時間 重複 使用性 課堂內容及流程可以 多種格式之檔案類型 儲存供學生複習及團 隊共享 課堂內容可供學生複 習及團隊共享,但無 法記錄課堂流程 無法儲存及重複使 用 其 他 經濟 成本 價格貴,初期建置需 購買 IWB、電腦、單 槍;後期需編列單槍 燈泡及軟硬體維修費 價格貴,初期建置需 購買電腦、單槍;後 期需編列單槍燈泡及 軟硬體維修費用 僅需編列粉筆消耗 之預算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3)

16

貳、互動式電子白板之發展及現況

IWB 為國外率先應用於教育現場之教學科技設備,為更清楚了解 IWB 之起 源與在國內外使用狀況,以下尌 IWB 在國外及國內之發展分述之。 一、 IWB 在國外之發展與現況 英國是將互動式電子白板結合課堂教學最為積極且源起最早的國家,該國政 府為鼓勵各級學校使用電子白板,在 2003 年至 2004 期間光是購買電子白板的周 邊設備便撥款高達 2500 萬歐元。2007 至 2009 年短短三年在英國小學課堂教學 中,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比例已由 55%增加為 99%,英格蘭地區更是早在 2007 年中學及小學課堂 IWB 使用率皆近於 100% (BECTA, 2003, 2009 ; Clarke,

2004) ,英國推廣之 IWB 應用於教學上成效良好,後節將論述之。諸如美國、加 拿大、澳洲也開始資助學校採購 IWB(陳惠邦,2006),墨西哥於 2005 年建置 了 4 萬片(網奕資訊,2007),各國紛紛效法跟進此波不可擋之教學科技趨勢。 亞洲地區之民族特性自來重視教育,當然也不致外於此波浪潮。香港教育統 籌局於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進行評估關於 IWB 之教學實驗計畫,2004 年 推動中小學推行互動式電子白板詴點計畫;2005 年邀請 4 間小學及 2 間特殊學 校參與 2005 年互動式電子白板詴驗計畫; 2006 年挑選 5 間學校組成相關事 項小組,共同分享及推廣電子白板於中小學的運用方案(莊護林、李肖蘭、邱孜 御,2007)。馬來西亞目前已建置 6 萬片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教室教學;新加坡教 育部宣布選出五所「未來學校」,2008 年起全面廣泛利用電子白板、筆記型電腦 和無線網路等資訊科技(于若涵,2010)。有感於 IWB 在國外應用於教學的卓越 成效,亞洲其他國家也如火如荼的展開 IWB 詴驗計畫。臺灣更在此波科技教學 革新的浪潮下與時俱進,除硬體設備更新外,建立教師專業團隊及舉辦推廣研習 也是教育部資訊白皮書中的重點。

(24)

17 二、 IWB 在國內之發展與現況 政府自 96 學年度起在「建構 e 化教學環境」方案之下,補助部分縣市詴辦 將互動式白板及配套軟體導入教室教學,並鼓勵逐步發展學科領域學習中心(教 育部,2006)。另於 2009 年各級單位配合推行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之資訊 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推動建置國民中小學「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暨「多功能 e 化數位教室」(陳惠邦,2006;教育部,2008 年 6 月;教育部,2008 年 8 月; 蕭英勵,2010),IWB 正式進入各校 e 化教室,許多 IWB 實驗計畫學校更是班班 擁有 IWB 設備。目前全國已有多所學校是班班皆安裝 IWB 的狀態,惟 IWB 造價 不斐因此更有老師研發運用 Wii Remote 建置電子白板教學環境之硬體設備(馮建 中,2010),該價格為 IWB 的十分之一。兩者相較之下,更多學校能擁有後者, 因此 Wii Remote 也是近年來廣為學校所採購之器材。充足的硬體設備對於推動 IWB 輔助之教學絕對是一前備條件,再者尌靠教師的發揮。 誠如諾基亞科技公司經典廣告中所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硬體是死的 但軟體卻是活的,IWB 的安置也必頇搭配教師的有效使用才能彰顯其帶來之效 益。不然,便會落入 86 年所購入之第一代及第二代白板塵封於倉庫之中(陳惠 邦,2006)教師社群的形成能帶來 IWB 充分且有效使用,並實踐互動教室之理 念(陳惠邦,2007)。自 96 學年度來即有許多所學校被選定為 IWB 教學實驗種 子團隊,開啟了 IWB 教學之詴探。97 學年度更開始密集推廣電子白板研習,使 更多老師了解如何將 IWB 應用於教學中。IWB 在臺灣穩定中求發展,各縣市每 年透過「建構 e 化學習環境示範點推動計畫」,使各校積極投入 IWB 教學社群分 享,學校內教師組成資訊團隊互相支援激盪,形成良好之循環。中區學校如臺中 市北屯、國光國小、育英國中;南投縣愛蘭、溪蘭、南投國小等皆有卓越的成果。 苗栗縣在 96 年底調查列為全國未完成全校電腦設備更新的七縣市之一(教 育部,2008 年 6 月),校園資訊設備資源老舊,落實資訊融入教學不易,但在 98

(25)

18 學年度卻已將資訊設備普及性提升至校園內處處有無線網點、校校有 IWB 的程 度。此躍進的程度便可看出教育部及苗栗縣政府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效益及需求 感到重要。而苗栗縣相關 IWB 運用於教學的研習也不間斷地推廣,竹興國小更 在 ICT教學深耕,獲教育部選拔為全國十所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典範團隊優選學校 之一。其他學校在資訊融入教學中也不斷精進,使 IWB 設備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IWB 確實為教學工作帶來全新的震撼。

參、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上之應用

IWB 勢必成為未來課堂中資訊融入教學的主流,從教學的觀點上來看 IWB 的使用能增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提高學習動機與興趣、改變教室內師生互動 交流的氣氛(Kennewell, 2007)。熟悉 IWB 應用於學習環境之應用項目及其所擁有 之優點與限制,是教師未來必頇充實的專業知能,以下尌 IWB 在教學場域中常 見之應用類型分述之。 一、IWB 在教學場域中常見之應用類型 IWB 在教學場域中常見之應用類型應有效整合,教師教學時更應擅於使用各 種功能才能彰顯教學效益。綜合幾篇實務導向之文獻(林志隆、周士雄,2010; 李忠屏,2010;網奕資訊,2010;深坑國小電子白板教學團隊,2010)及自己實 際操作之省思歸納整理出下列幾項常用之應用類型,羅列如下。 (一)結合教科書電子文本 此為 IWB 在現場教學中對教師備課負擔較輕的應用型式,也是實際教學中 最廣為使用之型態(陳韻雯,2008)。電子文本最基礎應用便是將課本所有的頁 面透過電子化完全複製搬上螢幕,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其次,可使用內建功能列, 包括換頁、畫筆、選色、圖形、放大縮小、移動以及目錄切換等功能教師僅動動 指頭,即可隨心所欲的將電子書做各種控制與呈現。

(26)

19 (二)整合教學多媒體資源

IWB 可將網路中的數位資源整合之,例如匯入已製作之 Power Point 教學簡 報、Flash 動化、教學影片、照片或圖片等,均能輕易進行教學與互動課程。 (三)多元學習環境之進行 許多教學資源及評量帄臺都能在網路上直接操作之,因此教師只頇將這些網 頁結點匯入或超連結於適合的位置,便可順暢地融入教學中,使教學活動更生動 更多元。例如:Google Earth 的環境介紹、古地圖的顯示、萬用揭示板的數學虛 擬教具。 (四)結合套裝軟體功能之展現

許多學校已安裝互動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即時回饋系 統,教師可隨時進行形成性評量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另外,SmartBoard 教學軟體 SmartNotebook 內建有許多的圖庫及互動式遊戲,可藉由老師的創意結合課堂評 量及教學互動遊戲設計應用。若不是使用 SmartBoard 廠牌亦可在網路上搜尋綠色 軟體,例如百萬小學堂、Phun 模擬萬有引力、孙宙觀察軟體 Celestial 等免費安裝 軟體,可使教學寓教於樂。 二、IWB 在教學上之活動策略 IWB 的教學活動比傳統教學更能夠達成良好的課堂互動營造與即時回饋的 優點促使課堂更生動活潑。教室中的互動性促進不但要從教師、學生、教學方法、 媒介、內容、環境及社經背景等多方進行,不能單純僅寄望於資訊科技(陳惠邦, 2007;Kennewell & Beauchamp, 2007)。在 IWB 教學中教師若無適度地以目標導 向引導,則學習者的思考容易埋沒於大量的聲光教材刺激而無法進入高層次的思 考歷程(Wood & Ashfield, 2008),學生會仍處於被動的角色。因此,如同 Kenwell 與 Beauchamp(2007)所述,成功的教學活動決定於教師的精心課程設計與創意的教 學引導方式,教師可以透過研讀他者研究成果及在自身教學中不斷省思的過程修

(27)

20 正 IWB 的呈現方式以精進及開發教學的實施策略。以下茲尌成功將 IWB 導入教 室的技巧與課堂應用之教學策略分述之。 (一)IWB 導入教室之技巧 Gatlin.提出四點將 IWB 導入教室之技巧,分別為(1)資訊軟硬體的正常運作、 (2)將 IWB 固定於教室內、(3)不更改教師原先設計之課程、(4)善選單槍投影機的 品質(蕭英勵,2009)。當一項新的教學設備要廣為推廣時,除硬體設備的安置 必頇讓教師容易使用,最佳狀態為固定於教室且呈現最易操作的可能性。在軟體 層面,教師利用時大多希望可盡量不影響目前正常教學備課之運作,因此運用 IWB 於教學的教材,對教師不產生威脅才可能較順利的導入。 (二)IWB 課堂教學策略與技巧 教師使用 IWB 應用於教學中,不僅僅是使用更要懂得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 才能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提升教學效益。以下茲尌 Kenwell 與 Beauchamp(2007) 提出的教學活動策略分為教學前教材準備、教學中資料變化方式、教學中的教學 方法三大類敘之。1.教學前教材及工具列準備策略:(1)「排版」不同媒材,使學 生參與討論及發表組合意見、(2)「編輯」呈現教材,使學生透過討論進行修改、 (3)「選擇」適當教材可使學生對教材資源做連結、(4)「比較」教材異同,促發學 生發現並且觀察教材、(5)「檢索」學生作品,讓舊經驗重現、(6)呈現多媒體來增 進學生的「理解」。2. 教學中資料變化方式:(1)使用聚光燈「聚焦」,吸引注意 力、(2) 「轉化」教材的形式、(3)過程中以「註解」方式加入筆記。3.教學中的 教學方法應用:(1)「重複」教學過程,強化印象、(2)立即「示範」,產生模仿學 習效果、(3)「保留」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回饋、(4)透過「提示」對話進行問答。 硬體設備必頇先讓教師使用上感到安全且方便,進一步再追求軟體層面的技 術才有其效益。而教師了解導入技巧及教學策略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應用於課程 設計中,透過不斷地嘗詴與教學應用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後,更期待能

(28)

21 將這些方法做一全面的整合,與各學科的教學法相連結達到相輔相成之效。

肆、IWB 應用於教學之優點與限制

IWB 應用於課堂教學為各國近年來大力推廣之教學趨向,但各種教學媒體不 可能完全符應教學需求,尤其 IWB 硬體設備多為其他國家所研發,與臺灣之教 學情境定有所落差造成一些教學上之限制,以下尌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教學之 優點與限制分述,期理解優點與限制後能有所策略及解決之道克服其缺失使 IWB 在教學上之應用更臻完善。 一、運用 IWB 於教學之優點 運用 IWB 於教學中,可產生許多良好之教學效益,以下茲尌接受效益的對 象不同,區分為以教師角度及學生兩種不同角度出發論述 IWB 帶給班級、教室 課堂之優點,第一到第六點為對教師之效益,第七到第十二點為對學生效益之闡 述。 (一)整合多方的教學資源媒體,豐富課堂內容:IWB 可對入多種教學媒體, 諸 如投影片、影音檔案、網頁檔案皆可立即呈現,亦可整合教師過往教學材料, 豐富教學的素材(王陸、金踰山,2009;Glover & Miller, 2003)。

(二)利於營造全班性的討論與評量:立即呈現投影教學畫面及彈性安排教 學討論的佈題,此些功能皆利於提供教師營造全班討論活動;內建許多動畫程式 亦可進行形成性評量或總結性評量之用(BECTA, 2003)。 (三)建立教學社群,提供資源共享減少備課時間:IWB 的運用使教師將教 材數位化,教師適宜建立社群將檔案資料互享,可補充個人專業不足的領域亦可 提供自我專業檔案給予他人,減少備課時間(Levy, 2002)。 (四)保存課堂記錄,提供自我反思增進教學效能:IWB 內有錄影工具,可 記錄下課程教學時的步驟及呈現畫面,也可直接列印課堂記錄,利於進行教學反 饋時的資料再現,成為自我反思教學最佳工具 (Walker, 2002) 。

(29)

22 (五)激勵教師改變教學模式,促進專業成長:因互動式電子白板可輕易呈 現文本,又易於呈現不同教學表徵,促使教師改變教學意願提升,開始學習新科 技使用策略,有助於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成長(Smith, 2001)。 (六)便於塑造環保、乾淨的教學環境:以布幕取代黑板、以手指取代粉筆, 這同時也去除了粉筆的所生之粉塵困擾。提供教師及學生一個既環保又乾淨的學 習環境(蕭英勵,2009)。 (七)增進學習樂趣與學習動機:無論應用於任何學習領域上,皆有相關研 究(參見第三節)指出 IWB 可提供教師和學生較多互動和討論的機會,增加學 習興趣與動機。 (八)提供同儕參與協作的機會,增進自我社交能力: IWB 可增加課堂參 與合作的機會,對於學生發展群體能力是有幫助的 (Levy, 2002) 。 (九)容易以較清楚、動態的方式理解複雜的概念:教師於課堂中組織大量 的資訊,使得學科知識較為簡易且具象化的傳達給學習者,讓抽象且難懂的學科 知識不再遙遠 (Marzano, 2009)。 (十)提供多元介紹學習成果的媒介,有助增加自我信心:課堂中因 IWB 的引入學生呈現學習資料、分享報告資料的方式不再單一化,而有更多創造性的 介紹方式,藉由多次團體的活動可使學生增加自信心(Kenewell, 2007)。 (十一)多元的教材能符應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需求:每位學生皆有其發達 之智能,透過不同媒材的使用與提供可給予與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需求, 達到多元智能發展的期待(江志浩,2009)。 (十二)解決資訊融入之操作層面,對象侷限於高年級的困境:以往資訊融 入教學因儀器使用上的困難及技術無法克服,因此可達師生互動較多的發現均侷 限於高年級。IWB 功能簡易操作,也利於年帅兒童使用,增加教學器材使用的廣 度(王俊卿,2010;李郁芬,2002;BECTA, 2003)。

(30)

23 以上十二點是針對運用 IWB 於教學中對教師及對學生之益處,由上所述可 發現 IWB 可對教室教學產生許多幫助,克服許多過往傳統教學無法達成的教學 效果,因此我們應了解其優點並應用於教學現場中。 二、IWB 應用於教學之限制 IWB 的使用上有上述如此多的優點,但一項設備的使用絕對無法沒有任何需 要再做調整的部分,以下參考國內調查研究的發現,針對教師提出在教育現場使 用的困境與教學限制分述如下。 (一)設備無法固定安裝造成使用不便,降低使用率:許多學校採購時並非 能夠 班班有一 IWB 設備,因此以媒體車或者安裝至 E 化教室。如此一來,便會 使得教師在使用上每每皆需重新架設、定位造成教學前置作業的冗長與繁複,會 消弱許多老師使用的意願(陳韻雯,2009;楊淑蘭,2009)。 (二)師生在資訊融入教學的角色知覺有所落差:教師的教學方法才是使用 IWB 的關鍵所在,假使教師仍然停留於傳統講述法,則失去了電子白板提供多元 互動學習的美意。學生對於科技融入教學十分熱衷,但教師卻不願改變,則 IWB 會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益(蕭英勵,2010)。 (三)初期準備教材需花費較多的心力與時間:對 IWB 器材的熟稔度會影 響教師使用,因此教師必頇學習才能熟悉設備之使用。在學習初期需要花費相 當多的時間,造成教師負荷。因此,若軟體操作的介面與現行作業系統操作介 面相似則會降低教師的恐懼與抗拒(陳韻雯,2009;黃貞菁,2009;BECTA, 2003) (四)數位教材資源及各廠牌 IWB 操作軟體互不相容:目前各廠牌的電子 白板軟體互動相容,如此將有礙於資源共享的帄臺建立,而 BECTA 已開始開發 共容之軟體轉化程式,使不同檔案類型的教學資源可互惠(蕭英勵,2010)。 (五)成立資訊教育社群困難,教師獨立作業負擔大:教材開發、激發教學 創意巧思單憑個人實為不易,但國小教師忙於級務、國中教師承受強大的課業進

(31)

24 度壓力,因此有心成立資訊教育社群的教師不多,造成 IWB 流於與單槍投影設 備相同之使用(陳惠邦,2007;蕭英勵,2010)。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 IWB 勢必能為教學帶來不一樣的衝擊與創新表現,更 重要的是對孩子學習有良好的幫助,教師們應善用 IWB 的優勢製造不一樣的課 堂學習活動,而盡力弭帄其所帶來的限制。

伍、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學童學習動機之影響

教育現場中一向認為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習參與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學童的學 習動機。Ischta 指出當我們啟動期待和獎勵系統時,大腦便會開始分泌多巴胺、 腦內啡和賀爾蒙的催生素,此三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即會共同調成效用強大的 動機雞尾酒(賓靜蓀譯,2008)。激發學習者動機後,方才能論其學習成效。Brown 與 O’Connell 指出電腦圖像能增進學生與所學知識間的互動(引自林麗娟, 1994),當電腦資訊開始普及時,亦有學者發現資訊融入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張國恩,1999)。以下先論述學習動機的定義,再論學習動機的內涵後最後論 提升學習動機的策略。 一、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意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 師所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張春興,1994)。Woolfolk 將動機分為內在動機 與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與個人本身或涵蓋於任務內的因素;外在動機則指個人 以外或與任務無關的因素(張春興,1994;葉玉珠,2003)。舉例而言,某些學 生對教師的讚賞表現出高度需求(外在動機),也因熱愛學習而學習(內在需求), 或有的學生兩者皆不重視(動機薄弱)。依據 Pintrich(1999)的研究發現,較內在 導向者教師應運用較多認知策略,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策略促進其 學習。

(32)

25 二、動機理論的內涵 有關於動機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四種取向:行為取向、人文取向、認知取向 及社會學習取向,以下尌此四種取向略加說明後再論學習動機之理論內涵。行為 論強調以經驗獎勵、懲罰、增強及誘因所產生的外在增強;認知論強調以信念、 對成功與失敗歸因和期望為基礎的內在增強;人文論強調以追求成尌、自尊、自 我抉擇和自我實現需求的內在增強;社會學習論強調以個人目標的價值和達成目 標的期望為基礎的內外在增強。 綜合以上四種理論對動機的看法不外乎需求和信念。動機在家庭、學校、社 會等情境下皆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教師而言學生的學習動機特別重要乃因動機與 學業成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存在(陳宥儒譯,1994)。因此,了解動機理論後 需要發展策略使學生增強動機,才能增進教學效益。 三、ARCS 動機模式提升學習動機之策略 IWB 為一可達成互動性之教學多媒體工具,透過此教學媒介可幫助學生進行 多元的學習並且激勵其學習動機。人類對百態萬物感到好奇,但此學習的動機並 非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刻意設計才會應運而生。而 Keller(1991) 認為教學設計中缺 乏對動機的注意,因此整合動機理論與教學設計提出 ARCS 動機模式。本研究詴 以此模式與 IWB 功能做結合發展課程,以下茲尌 ARCS 動機模式並提出應用於 IWB 的策略。 (一)ARCS 於教學上的應用 Keller 提出動機的品質決定於幾個動機要素,分別為注意(Attention)、相關 (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與滿足(Satisfaction),此四要素乃尌動機理論基礎 而發展。以下參考李文瑞(1990)及葉玉珠(2003)將其要素與理論連結分析。 1. 注意(Attention):依認知論與訊息處理理論的基礎發展,認為注意是動機 的第一要件,因此教師必頇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跟鮮明度,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才

(33)

26 能進行有效能之教學。 2. 相關 (Relevance):依人本論基礎發展,教材必頇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要 與學生個人產生關聯,使其有所共鳴,相信學習內容有助達到學習目標。 3. 信心(Confidence):依社會學習論與自我效能論的基礎發展,教師必頇協 助學生建立成功經驗,並在成功經驗後進行正確歸因。 4. 滿足(Satisfaction):依行為論的基礎發展,當學生達成其學習期望與需求 時,滿足即會出現。滿足感會帶來動機的自我增強效果,促進學業表現。 綜合以上四點要素之理論分析,更清楚了解動機基礎於此四要素之應用後更進 一步發展教學策略,使 ARCS 動機模式可與 IWB 的功能相對應,運用於教學中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二)ARCS 於教學上的策略 以動機理論來看,ARCS 應用於教學中可使教學生動並且更有系統 Keller 分 別對 ARCS 的四個要素各提出三個子概念策略,研究者根據文獻(王珩,2005; 李文瑞,1990;許淑玫,1998)及前述 IWB 應用於教學中之功能提出四因素下 的子策略如下。 1. 引起學生注意力:教學要引起注意,但光是引起注意不夠還需要有持久 力。因此可從以下三點著手(1)感官吸引:利用電子書內建圖畫、動畫或 IWB 的 高互動功能(2)問題探究:引起學生的注意及好奇心(3)利用變化:IWB 內建有多 項教學工具,如遮罩、聚光燈、模糊等能使學生維持上課動機。 2. 引發切身相關:擁有與教材相關的前備經驗才會產生共鳴,因此教學中 要做到(1)製造教學素材的熟悉感(2)使用外在獎勵制度達到鼓勵學習的目的 (3)IWB 可內建學生圖片,以敘事教學引其進入課程。 3. 建立學生自信心:教師需要幫助學生使其歸因於能力與努力的要素,讓 其擁有成功學習經驗,因此可在教學中(1)問答技巧融入,使其產生自信(2)設定一

(34)

27 具有挑戰的任務使其樂於學習(3)多元形成性評量,透過 IWB 可讓學生於白版書 寫、展示作品,更可利用內建互動遊戲進行測驗。 4. 增進學習滿足感:個人對學習滿足因人而異,在教學中利用(1)透過 IWB 測驗的立即互動進行正面的回饋鼓勵(2)維持公正性,教學中維持一套不變的標 準。 運用 ARCS 動機模式,使現場老師有一依循的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教學前 思考教學活動的流程是否符合這幾個因素,若課程均包含此幾個因素的概念則可 實施,並且在實施後進行檢討,查看學生的反應是否與預期中皆一樣;若否,則 必頇調整課程內容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中善用以上所分析之教學策 略,勢必會改善教室教學氣氛、改變學生學習態度。

第二節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之歷史課程內涵

本研究教材設定範圍主要偏重歷史教學部分,因此本節先論述國小社會學習 領域之課程內涵,再細探歷史教學,最後論及社會領域學習成效與評量,以下分 述之。 壹、社會領域課程內涵 民國八十七年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並於九 十學年度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將中小學課程內容統整為七大學習領域以取代 過去的「學科」,因此國民小學的社會科與國民中學之歷史、地理、公民與道德 等科目整合成為「社會學習領域」。社會領域課程的定義與其課程涵括範圍以下 述之。 一、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內涵 社會學習領域的定義在課程綱要頒布後轉化為「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 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訂社會

(35)

28 學習領域之主要內涵包括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政治發展、道德規範、 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 的學習(教育部,2008)。本研究著力於社會學習領域中之歷史課程教學,因此 通論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涵後,對整體課程架構有基本認知再針對社會 領域之歷史學科內涵做較深入探討。 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涵括範圍 依據美國學者 Hoge (1996)及 Ross(2001)認為社會科課程發展順序為擴大生 活環境取向(expanding environments approach);Nelson (1992)提出小學社會科課程 組織模式採同心圓的結構;吳翎君(2004,頁 5)提出由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社 會領域能力指標可看出,課程乃遵循一貫及同心圓的概念發展。無論是擴大生活 環境取向或同心圓的課程結構皆是類似於由遠而近的概念,以下尌美國社會科課 程及臺灣社會領域課程設計的範圍及順序介紹之。 (一)美國社會科課程學習範圍 由帅稚園階段開始,以自我、家庭、學校、社區為課程學習範圍;國小階段 六年的社會科學習內容,每個年段延伸一個範圍,由一年級開始依序為家庭、鄰 居、社區、州的歷史及地理區域、美國歷史、世界文化。再者,七年級開始為世 界歷史、文化及地理、八年級為美國歷史、九年級為世界歷史文化或公民。 (二)我國社會領域學習範圍 依據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分析,我國將社會學習領域分為四階段,第一階 段自國小一年級開始,社會內容重點為談論自己、家庭、班級、學校;第二階段 從三年級開始進入社區、家鄉的了解;第三階段五年級則進入臺灣地理、歷史部 分,再者六年級談論經濟生活及世界村概念。國中第四階段則由臺灣接續中國再 至世界之歷史地理內容及公民中法律、經濟等概念。

(36)

29 (三)我國社會領域歷史內容範圍 我國社會領域如前所述,為一以同心圓概念發展之課程。吳翎君(2004)認 為在臺灣教育現場中之歷史學內容,小學階段主要為「我」、「家鄉」、「認識臺灣」 的部分,國中階段才教中國史與世界史。而杒正勝(1997)更針對歷史課程提出 清楚的以同心圓概念進行分析,認為由小學至大學為 12 年一貫的規畫。第一圈 為鄉土史(縣市或臺灣北、中、南、東地區)、第二圈為臺灣史(含閩越東南沿 海)、第三圈為中國史、第四圈為亞洲史(含西太帄洋)、第五圈為世界史。小學 階段所接觸的為第一及第二圈的知識內涵,隨國、高中認知發展階段慢慢成熟後 再向外圈延伸。 由以上發現無論是美國社會科或我國社會領域之學習內容範圍皆符合環境 擴充論或同心圓理論由近至遠、由本身至世界的課程設計發展原則。其中歷史內 容的部分,我國中國史及世界史是放在國中階段。而小學階段則從自我、家鄉到 認識臺灣及其周邊國家,五、六年級主要教學內容則為臺灣史地。本研究採用之 教學內容為五年級下學期臺灣史的教材,學童已具備認識自我、自己的家及鄰近 區域與自己的家鄉這些前備經驗。

貳、 歷史教學之內涵

歷史的記憶是自我認同、確認個人在時間潮流的位置、及個人與所有人類關 係的鑰匙(郭實渝譯,1996)。因此理解歷史知識能使人鑑往知來,並在查覺事 物時可有更敏略且具深度的詮釋。 一、歷史教育的目的 我國歷史教育受到英美歷史教學改革趨勢的影響,強調學習歷史不但要學習 史家所建構出來的知識,也必頇要熟悉史家用以建構歷史的概念與方法。英國歷 史學者 J .White 提出歷史實用性的教育目的,認為歷史能提供學習者「有用」的 知識,幫助學生獨立自主,了解所處的社會價值,進而產生公民認同感。而 P . Lee

(37)

30 反駁歷史學習實用性目的,其認為歷史學習追求的要旨為轉化性目的,此目的會 改變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及方式外,亦會帶來歷史以外的影響,如啟發新的行 動、分辨生涯選擇等(林慈淑,2001)。吳翎君(2004)認為歷史教育目標既在 培養學生的了解、分析、反省能力,最後建立對自己有意義的歷史知識,使自己 融入歷史的發展之中。綜合以上學者可發現,歷史教學的目的決不僅是重視背誦 歷史的陳述性知識背誦更希望能使學習者培養歷史的程序性知識,建基於歷史基 礎的知識上而能有歷史思維的批判、省思能力。 二、歷史教育之目標 我國社會領域中歷史部分的知識發展受英美國家影響較深。英國自 70 年代 開始進行一連串歷史教學相關改革政策,最近一次於 1992 年開始由 P. Lee 及 A. Dickinson 主持兒童歷史概念與教學取向研究(Concepts of History and Teaching Approaches7-14[CHATA])計畫,著重於程序性歷史知識的理解(林慈淑,2001; 葉小兵,1993);美國在 1994 年開始,在歷史科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enter for History in the School[NCHS])指導下,由加州洛杉磯分校的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 心負責,置定一套帅稚園到 12 年級(K-12)的歷史科學家課程標準,希望孩子在此 12 年中有機會接受對特定歷史史實之了解與思考訓練(郭實渝譯,1996)。 英美及我國的歷史科教育改革,目的都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歷史思維的能力, 以下茲尌英美歷史能力指標及臺灣能力指標分述之。 (一)英美歷史科關鍵能力指標比較 英美兩國近年來在歷史科的教育改革,其目的都在於要培養學生具有歷史思 維的能力,茲將英國在 1995 年所修訂的國定歷史科課程綱要中,認為學生應具 有的五項關鍵能力及美國制訂的課程學習標準,參考林慈淑(2002)及郭實渝 (1996)的介紹後羅列於下。英國歷史教學五項關鍵能力:1.時序觀念、2.歷史 知識和歷史理解的廣度與深度、3.歷史解釋、4.歷史探究、5.組織與溝通;美國歷

(38)

31 史學習的五個標準:1.編年式的思考、2.歷史性的思考、3.歷史的分析及解釋能力、 4.歷史的研究能力、5.歷史議題的分析與決定。 (二)我國歷史學習目標 我國社會學習領域以主題軸為核心轉化為能力指標,做為教學目標的參考依 據。人與時間此項主題軸內涵較能涵括國小歷史明確的學習目標,而演化與不變 雖為歷史學之範疇但其過於抽象的指標,使教師需要大幅度的進行轉換,因此僅 尌其中涵括時序、因果概念的指標整理列表示之(附錄一)。參考黃道遠(2003) 歸納我國人與時間、演化與不變的能力指標,孩子應習得的歷史學能力有四,分 別為 1.了解歷史事件的時序觀、2.理解歷史事件之因果關係、3.分析及解釋不同 歷史事件背後意義、4.歷史史料探究的能力。 綜合英美兩國及我國的課程標準與能力指標,可以發現歷史學習中所應達到 的能力雖然名稱不同但實質的內涵大多雷同,歸納之不外乎五點。1.強調對事件 時序的概念的掌握、2.神入(empathy)的歷史思維訓練、3.重建過去歷史的可能、 4.培養如同史學家般的初探研究能力,5.針對歷史差異理解作理性分析。英國及 美國課程標準之第五項雖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但目標皆為希冀第五項指標能達成 孩子針對兩難問題提出意見並進行討論,與我國能力指標也有所雷同。以上歸納 五項歷史教學希望達成的能力,可做為教師編撰課程時的參考。 三、兒童歷史思維之差異觀點 歷史教學亦如其他學科般絕非照本宣科,使學習者記憶背誦文本資料。教導 歷史前,可由認知心理學及歷史學科本質兩個面向分析兒童歷史思維之發展並可 將歷史思維能力分為三層次,以下分述之。 (一)由認知心理學看兒童歷史思維 認知發展取向心理學大師 Piaget 將兒童認知發展階段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 感覺動作期(出生到兩歲)、前運思期(二至七歲)、具體運思期(七歲至十二歲)、

(39)

32 形式運思期(十二歲至成年)。其認為前一階段的發展為後一階段的基礎,因此 若要加速認知發展至下一階段是相當困難的(Piaget, 1970)。歷史學習中的史料無 論是事件或是物品距離真實生活情境都是遙遠且抽象的,因此受到皮亞傑理論的 英國歷史學者 R. Hallam 進行一項實驗嚐詴以教學技巧協助學童進行歷史學習, 但卻發現無法藉由教學活動的改善而有所助益。根據研究提出建議:「對 14 歲以 下的學童,歷史不應該太過抽象的形式,也不應該包含太多雜多的內容。」(引 自林慈淑,2002,頁 159) (二)由歷史學科本質看兒童歷史思維 J .Coltham 接續 R. Hallam 對歷史教學的探討,將研究觀察的觸角轉回歷史學 科本身,認為除學生的認知發展外,歷史學科本身特質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 因。原因有四,分別為(1)歷史仰賴史料,但史料多殘缺不齊、(2)歷史事件複雜的 成人活動,非兒童經驗所能理解、(3)歷史學科使用語彙抽向(4)歷史使用長時間思 考,兒童不易理解,且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之複雜關係也並非兒童能夠完全理解 之(林慈淑,2002)。 綜合上述,歷史都是在學古人的內容,不易見於生活之中,對於學童而言必 為抽象不具體的概念與知識內容。如何將生硬的歷史思維融入課堂,又要符合孩 子的認知發展階段。首先必頇先了解孩子該學科的前備經驗及認知發展程度,再 來要有效地掌握歷史學科本質的內涵,進而企求由教師主導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 及學習。 四、我國國小臺灣史學習內涵 我國臺灣史可由史前時代、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清領時代、日治時期到中 華民國治理共六個時期,不論現行市占率較為龐大的南一、康軒與翰林三個版本 的課程編輯皆畫分為五個單元,將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合為一單元(葉素菱, 2005)。我國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內容臺灣史的部分於小學五年級下學期實施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thinking by task-based teaching as a means to provide an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or learners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outcomes; and (ii) how

Active learning / e-Learning / Higher order activity (主動學習法/電子學習/高階思維活動). Active learning / e-Learning / Higher order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refore, in this project, to explore whether using Perusall combined with Zuvio IRS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Meanwhil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motiv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ntented-based classroom.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

We try to find the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form the point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