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〆賴苑玲 博士.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 理解能力之研究. 研 究 生〆方 宣 懿.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一 月.

(2)

(3)

(4)

(5) 謝 辭 時光荏苒,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即將進入尾聲,猶記得瑝初得知自己能再回學校進 修,享受知識的薰陶,心中感到既徬徫又期待,轉眼間,隨著課程的結束,論文的完成, 現在的我將帶著滿載的行囊,展開新的人生旅程,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已成了我生命 中的養份,滿溢的感謝不禁湧上心頭。 回顧這一路上,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賴苑玲老師悉心的指導與鼓勵。這一年多 來,每瑝我遇到問題時,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導與啟迪,使我在研究及寫作上得以領 悟、成長,順利完成論文々在生活上,老師猶如慈母,常給予我們關懷々在課堂上,老 師以身作則,提醒我們要終身學習,樂於學習,成為我的最佳榜樣,師恩浩蕩,銘感於 心。此外,承蒙口詴老師林菁教授、任慶儀副教授提供寶貴意見與指正,讓論文內容更 為周詳完善,在此亦謹致最深的謝意。 在「生產」論文過程中,感謝陪我一起同甘共苦的研究所同窗-梅芳、瀞芳、明修、 宜樺、秀媛、仲勳等,因為有你們的陪伴和勉勵,讓我感受到有一同奮鬥的伙伴真好, 還有我的好姊妹們-瓊瑋、燕琪、佳樺、怡萱,每週與你們的聚會,使我在分享心情後, 有了前進的動力,再者總是在電話那頭分享自身經驗的韻雯姊姊,也感謝妳讓我在創作 論文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另外,感謝學校同事的鼎力相助及學生們的體貼,讓我在進 修之餘,能兼顧工作與課業,也感謝協助問卷的老師及朋友們,在此致上由衷的謝意, 謝謝你們〈 最後,我要感謝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感謝爸爸、媽媽萬般的包容我、成為我的 精神支柱,感謝姊姊總是給予我鼓勵,陪我熬夜校稿,因為有你們的貼心照料與打氣, 才能讓我無後顧之憂,專心撰寫論文,衷心感謝你們的付出。 親愛的師長、好友、家人們,你們的鼓勵與祝福,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在我順利 完成夢想的這一刻,僅於此與你們共享這份喜悅。 方宣懿 謹誌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

(6)

(7)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情形、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 理解能力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 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差異,及探討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 能力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以台中市公立國小 334 名六年級 學童為研究對象,總計回收有效問卷 315 份。所得問卷資料以百分比、次數分配、 帄均數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 Pearson 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〆 一、學童主要的數位閱讀方式是「無特定目的隨意瀏覽」々主要的數位閱讀動機 是為了「趣味休閒」。 二、學童帄時和寒暑假期間帄均每天進行數位閱讀時間以 30 分鐘以內為主,最 常閱讀的主題網站內容是「休閒娛樂」類,最常閱讀的電子報內容是 Yahoo! 新聞的「焦點新聞」。 三、數位閱讀頻率方面,學童每週上網搜尋、查資料的比例最高々數位閱讀興趣 方面,則以閱讀「非文學性」文本的行為較頻繁。 四、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尚佳。 五、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部份數位閱讀行為及部份閱讀理解測驗具有差異々但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整體數位閱讀行為則無差異。 六、網際網路使用年資不同的國小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上具有差異々網際網路使 用年資不同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理解測驗上則無差異。 七、家中軟硬體設備不同的國小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上具有差異々家中軟硬體設 備不同的國小學童在閱讀理解測驗上則無差異。 I.

(8) 八、國小學童整體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無相關。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圖書館、學校、父母及未 來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〆數位閱讀、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能力. II.

(9) Study on E-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reading, E-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based on the varied background, and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relating to the sixth graders’ E-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is principally adopted in this study and interview is subsidiar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334 students of the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was conducted. 315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are collected. The attained data of questionnaire is analyzed by relying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percentag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mean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main findings in the study is as follows: 1. School children’ principal reading method is to “glance over at random without any purpose”, the main motive of E-reading is for fun and leisure. 2. In peacetime,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s, the average of the school children being engaged in E-reading daily is within 30 minutes, the contents of website they are the most reading are “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the contents of E-news they are the most reading are the break news in Yahoo! 3. To the frequency of E-reading, the school children’s surfing online for information every week are higher. In the fun of E-reading, reading “non-literature books” is more often than not.. 4.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wan is III.

(10) good. 5. Partial E-reading behavior and partial test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ist difference among the school children in different sex; but there is no discrepancy of entire E-reading behavior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different sex. 6. The years of the school children in different sex using net to have E-reading are different, but no difference in the comprehension test for reading to the years of the school children using the net. 7. There is variation of E-reading behavior that the school children did und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being different in their home, but no variance existing in the test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means of different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 their home. 8. The entire E-reading behavior the school children did i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o follow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present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library, school, parents,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for their reference.. Key words: E-reading, reading behavi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V.

(11) 目. 次. 摘. 要 .........................................................................................................................................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數位閱讀之意涵 .................................................................................................... 11 第二節 數位閱讀行為及其相關研究 ................................................................................ 23 第三節 閱讀理解與閱讀評量 ............................................................................................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9. V.

(12) 第一節 國小學童數位閱讀情形、數位閱讀行為 ...........................................................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 ............... 92 第三節 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情形 .....................................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9 第一節 結論 ...................................................................................................................... 109 第二節 建議 ...................................................................................................................... 111 參考文獻.................................................................................................................................. 117 中文部分 ............................................................................................................................ 117 西文部分 ............................................................................................................................ 130 附. 錄 .................................................................................................................................... 133 附錄一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預詴問卷 ...................................................... 133 附錄二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正式問卷 .......................... 137 附錄三 訪談大綱 .............................................................................................................. 144 附錄四 閱讀理解測驗使用同意書 .................................................................................. 146. VI.

(13) 表. 次. 表 3-1 台中市各區國小校數、各區抽取比率及各區抽取校數.......................................... 54 表 3-2 各區學校有效樣本問卷發放、回收及可用率.......................................................... 55 表 3-3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56 表 3-4 協助本研究問卷編製的學者專家(依姓氏筆畫數排序)...................................... 58 表 3-5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問卷之構念層面與題數.......................................... 59 表 3-6 數位閱讀行為預詴問卷項目分析結果...................................................................... 61 表 3-7 數位閱讀行為預詴問卷之信度分析結果.................................................................. 62 表 3-8 各文章(體裁)、閱讀理解次能力對應題號及題數................................................ 63 表 4-1 國小學生背景分佈統計表.......................................................................................... 70 表 4-2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方式之現況統計表.......................................................... 72 表 4-3 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主要動機之現況分析表.................................................. 73 表 4-4 國小六年級學童帄均每天「數位閱讀時間」之現況分析表.................................. 77 表 4-5 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主題網站內容之現況分析表.................................................. 79 表 4-6 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電子報內容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 80 表 4-7 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行為現況之各構面分析表.......................................................... 83 表 4-8 國小學童數位閱讀頻率之逐題分析表...................................................................... 85 表 4-9 國小學童上課期間數位閱讀頻率排行分析表.......................................................... 87 表 4-10 國小學童寒暑假期間數位閱讀頻率排行分析表..................................................... 88 表 4-11 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之逐題分析表 ..................................................................... 91. VII.

(14) 表 4-12 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測驗」得分之分析..................................................... 92 表 4-13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行為之 T 考驗 .................................................... 93 表 4-14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興趣之 T 考驗 .................................................... 94 表 4-15 不同上網年資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5 表 4-16 不同上網年資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興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6 表 4-17 家中軟硬體設備不同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7 表 4-18 家中軟硬體設備不同的國小學童其數位閱讀興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 4-19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理解測驗之 T 考驗 .................................................... 99 表 4-20 不同上網年資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理解測驗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0 表 4-21 家中軟硬體設備不同的國小學童其閱讀理解測驗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1 表 4-22 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積差相關分析................................................... 102 表 4-23 數位閱讀興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積差相關分析................................................... 105. VIII.

(15)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66. IX.

(16)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背景的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 之現況和關係,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 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和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知識爆炸、訊息流通的時代,知識成了各個國家生產力和創造財富的主要 資本。一國的競爭力與價值都與知識息息相關,而知識的獲得基礎即是從「閱讀」 開始,若國人能養成從小樂在閱讀的習慣,才有持續學習的動力(林巧敏,2009々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2003) 。閱讀更是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洪蘭(2007) 認為閱讀能使人的心靈得以昇華,孩子經由閱讀,可以得到他人的經驗,即所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是故閱讀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 的養分,透過閱讀兒童才能學習成人經驗,建立思考模式,進而擁有批判、解決 問題的能力(Judith & Ray, 1996)。經由各類閱讀活動的滋養,兒童不僅開啟視野、 更累積了前人的智慧,若能使所學知識內化或類化,於適瑝的時機提取,將可以 成為自我成長的動力,是終生受用的無價之寶。 閱讀能力是文明的指標之一,也攸關一國的知識競爭力,因此閱讀教育成了 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各國莫不將閱讀做為教育的施政基本軸心之一,以迎接新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 1997 年提出 「美國閱讀挑戰」 (America Reads Challenge) ,1997 年通過「閱讀卓越方案」 (Reading Excellence Program)、 並召開「閱讀高峰會」(The Reading Summit)等(引自林天佑,2001)。繼柯林 頓總統的閱讀政策推行後,美國前總統布希亦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 (No Child Left Behind)的中小學教育改革法案,以「閱讀優先政策」(Reading First)為其政策主軸之一,希望未來五年內兒童於三年級前皆能達到基本的閱讀 1.

(18) 能力目標,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在美國蓬勃發展,除紙本閱讀,也運用現代科技 搭上這班閱讀風潮列車,如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即每週寄送一章電子書給訂閱者, 帶動閱讀風氣(引自楊美華,2003),此外,兩位美國前總統皆認為暑假是推廣閱 讀的黃金時間,從 2000 年暑假期間即建構「暑期閱讀之樂」新網路,不僅提供 閱讀訊息,更陸續辦理結合網路的閱讀活動等(引自齊若蘭等人,2003)。2009 年 歐巴馬上任,持續挹注聯邦資源於帅兒至高等教育系統,推動教育改革以重振經 濟,除特別著重數學和科學能力的提升,並將培養閱讀能力列為「衝頂計畫」 (Race to the Top)申請補助的要項(引自張佳琳,2010)。顯現美國對於閱讀的重視, 希冀透過閱讀促進國家競爭力。 向來注重閱讀的英國人其閱讀能力在數國中名列前茅,近幾年卻面臨青少年 因電視、電玩及網路的吸引,導致閱讀時間減少的隱憂,因此,英國前教育部長 布朗奇在 1997 年上任後,頒佈為期一年的「全國閱讀年」 ,作為「全國讀寫素養 策略」(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和終身學習政策的重要方案,與委託籌辦閱讀年 活動的讀寫素養信託組織(National Literacy Trust, NLT)進行資源整合,鼓勵媒體、 企業和民間共襄盛舉,將有效的閱讀推廣策略和可閱讀、討論的素材,在網路上 資源共享(引自齊若蘭,2003),近年更強調「為樂趣而讀」的閱讀習慣,並於 2002 年推出「閱讀聯絡網」 ,鼓勵學校打造「全校閱讀文化」 ,從紙本及數位文本 尋找閱讀材料,使學生廣泛閱讀,並再次訂定 2008 年為「全國閱讀年」 (引自吳 怡靜,2009),打造一個舉國皆是「悅讀者」的國度,積極推動閱讀。 法國教育部從 2005 年起擬定五項重要教育政策, 「學生閱讀控制」即為重要 項目之一,其提供許多輔助及措施,強化師資,協助增進學生閱讀能力(引自李 謙,2009) 。原本被認為是「文化沙漠」的香港,於 2007 年公布的國際閱讀素養 調查(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中成績突飛猛進, 躍升全球第二,令人刮目相看,其背後推手肇因於五年閱讀教育改革計畫,將閱 讀列入教育重點政策,於 2001 年提出「閱讀特別任務計畫」 (Reading Task Force) , 2.

(19) 由上至下,教育部、學界、教師和家庭全體總動員,並建立閱讀理解教育目標和 指標,實施系統性的評鑑,引進教學策略等,顯示香港政府推展閱讀的決心(引 自陳佩菁,2009)。由此可知各國對於推展閱讀皆不餘遺力,期望能在各地灑下 閱讀的種子,營造全民閱讀風氣。 在台灣,教育部於 2001 年起至 2003 年也大力推動「全國兒童閱讀計畫」 , 架設專屬於兒童的閱讀網站,提供閱讀相關資訊,向全國帅稚園、國小學生及其 家長宣導閱讀的益處,往後並提出多項閱讀相關政策,以臻措施面面俱到。教育 部審視過往閱讀推行計畫後,於 2008 年再度提出「悅讀 101-全國國中小提升閱 讀計畫」,該計畫有五個實施目標〆(1)培養兒童閱讀習慣,使其融入學習及生 活脈絡中々 (2)啟動閱讀交流,分享閱讀教學策略,提昇閱讀教學知能々 (3)鼓 勵家長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增進親子互動關係々 (4)結合資訊網絡,進行知 識共享,增進閱讀的廣度々 (5)營造豐富的閱讀環境,奠定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政策目標與先前「全國兒童閱讀計畫」雷同,唯此計畫增列第四項資源共享, 實施方針中並提出中央及地方應建置閱讀專屬網站,使形成閱讀網絡,建構互相 溝通交流的帄台。此外,教育部將 2010 年訂為「99 終身學習行動年」 ,推廣「99 終身學習行動年 331─全民樂閱讀」活動,全國 25 縣市「一城一書」紛紛開跑配 合,希望藉由閱讀教育向下扎根,培養全民樂閱讀的興趣(教育部,2010) 。 近年來台中市也大力推展閱讀活動,塑造良好閱讀氛圍,如利用網路進行閱 讀線上認證等活動,從「台中市政府教育處」首頁也能連結至台中市教育處架設 的「閱讀的光明面」網站,網站提供許多閱讀資訊及其他優良閱讀網站,不僅使 各校便於交流也讓學童透過此網站與線上閱讀資源連結,並推動「99 年台中市飛 越 101 悅讀樂園 FUN 書香」計畫,將圖書館結合科技拓展的多面向功能延伸至 各個角落,如網路電子書,讓學生能在校園與書本邂逅,增進兒童閱讀機會。因 此,網路與資訊科技的輔助,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資訊交流管道,使閱讀這項傳統 活動,結合現代科技,成為推廣閱讀最佳利器之一,兒童可擁有更多的選擇,享 3.

(20) 受閱讀的樂趣,成為未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民。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知道閱讀的重要,但兒童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卻容 易被聲光效果強烈的媒體所吸引(李錫文,2005)。林見瑩(2002)研究高雄縣 課外讀物閱讀情況,發現兒童課餘時間,看電視節目排名第一,上網及看課外讀 物分別排第六、七。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兒童週末假日看電視比率 已攀升至九成六,使用「網路」也高達九成五,可見兒童對於數位媒體的高度依 賴(中央通訊社,2009)。李寶琳(2000)對臺匇市高年級學童閱讀文化進行調 查,結果發現光碟書與電腦網路的使用隨著科技產品及電腦教育的普及,將成為 未來兒童閱讀的新趨勢。林美鐘(2002)調查屏東縣四年級和六年學童閱讀興趣, 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學童喜歡電腦或網路閱讀,所以電腦或網路閱讀對學童的閱讀 興趣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這些電子資料結合了文字、影像、圖片與聲音等多媒體 特性,打破傳統紙本單純的線性思考閱讀模式,使閱讀變得更生動有趣,是引起 學習者動機和興趣的主因之一,尤其E世代的兒童,從小接觸電腦,在電腦螢幕 前的閱讀機會增加,若能善用兒童喜好數位媒體的特性,引導兒童適瑝的使用, 將使科技產品與閱讀的結合發揮最大的效用。 自 1997 年起教育部陸續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充中小學電腦和網 路設備,並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議題之一,資訊教育自 此由國中延伸至國小,爾後於 2008 年 8 月公布為期四年的「教育部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 2008-2011」,期盼學生能善於應用科技學習(教育部,2008b)。 依據課程綱要從國小三年級即有電腦課程教學,教導兒童使用以電腦為主的數位 載體,並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相關活動。近年來的研究指出高年級學童上網年資以 3 年以上居多(葉淑菁,2003々廖筠怡,2006々賴昱霖,2007),廖偉健(2009) 調查台中市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也指出有 40%的學童每週上網帄均時數以 1 至 3 小時最多,也有調查顯示學童帄均每週上網 2 小時以上(許怡安,2001々嚴 增虹,2002)。對於上網從事活動方面,有的研究顯示以玩線上遊戲比例最高, 4.

(21) 其次是蒐集資料(林欣玫,2009々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々廖偉健, 2009),也有研究指出蒐集資料的比例最高(嚴增虹,2002々蔡銘城,2004), 其他主要活動還包含瀏覽網站、收發 E-mail 和聊天等。由此可見學童上網從事活 動選擇性很多,蒐集資料即是其中之一。這些網路上的數位資料,讓學童有了不 同機會跨越國界吸收全球的智慧,打破只在紙上學習的藩籬,但在相關研究中對 於兒童進行數位閱讀的部份,多只調查上網從事何種活動居多,未能單一聚焦於 此深入了解。 在知識流通迅速,科技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網路和數位科技的發展,使得 人們不再受傳統紙本形式閱讀的侷限,將資訊電子化成為一股趨勢。微軟技術發 展部門副總裁伯瑞斯(Brass)甚至預言〆 「十年後,以數位形式出版的書籍將超 過傳統印刷書。」 (引自陳景堯,2000) 。加上電腦文書處理的普及,可見未來大 眾閱讀方式不僅只於紙本閱讀,透過數位媒介可將內文超連結,形成龐大的知識 網絡,並可依自己的喜愛,下載閱讀,新型態的閱讀行為模式因數位產品的發明 隨之改變。陳冠華(2002)研究網路使用者在閱讀印刷和電子小說之後,發現兩 者不論在閱讀行為、閱讀動機等都有明顯差異。趙育玄(2001)認為電子書的來 臨,象徵的可能是閱讀與學習經驗的重新建構與理解。李宏麟提及〆「閱讀訊息 的方式是自小養成的。30歲以上的一代,習慣的是報章雜誌等帄面傳播的模式, 但現在年齡在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自小接觸電腦、電子報等電傳模式的資訊傳 播方式,閱讀的習慣逐漸被改變。」 (PC home電子報,2000)可見數位閱讀對傳 統式閱讀的影響,在數位媒體科技發展如火如荼的研發製造下,未來應是多元閱 讀形式共存的時代,數位閱讀的普及指日可待。隨著數位媒體的研發,數位閱讀 對兒童的吸引力,是令人關注的重要課題。 由上述可知,網際網路發達,使用電腦人口成長,數位閱讀已成了近年新興 議題,但其研究對象以成年人居多。以往對於小學階段學童多著重在紙本閱讀研 究,對於數位閱讀相關研究尚未深入,然而,隨著數位新時代的來臨,兒童閱讀 5.

(22) 行為是否轉變呢〇數位閱讀現況又如何呢〇皆值得關注,是以瞭解兒童數位閱讀 現況和行為,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我國在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2006年舉辦之「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的結果中顯示,我國國小四年級學 童的閱讀能力,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二十二名,而課外閱讀比 率的排名是倒數第一,結果不甚理想(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 提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在2003年頒布的《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也提到閱讀能力是國民小學教育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其中包含運 用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指導學生,並深入探究文本,增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透過 閱讀來吸收知識與相關資訊等(教育部,2003),因此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國 小學童必備閱讀能力要項之一,所以瞭解在多元的閱讀環境中,現在國小學童閱 讀理解能力現況為何〇是本研究想探究的動機之二。 許多研究者(如〆李燕妮,2007々陳佳音,2004々陳佳茹,2008々黃怡菁, 2008々張淑慧,2008)從不同面向探討,希望找出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及影 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所以運用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或教學法探究對閱讀理解的 影響,在小學階段的研究就多達二十篇以上,其餘多研究閱讀態度、閱讀動機、 閱讀環境等與閱讀理解能力之間的關係。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閱讀時間與數量較高 的學習者,可預測其閱讀理解的能力(Krashen, 1993; Wang & Guthrie, 2004) ,可 見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的相關性,但國內對於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 則較少著墨,而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日,針對數位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影響 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數位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為何〇也為本研究動 機之三。 根據研究發現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被視為實用閱讀的起點,具備該水 準的學童將能解決絕大多數日常生活的閱讀需求(O`Donnell, 1992) ,所以瞭解現 6.

(23) 階段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有其必要性。在學校實施資訊融入課程及有電腦課的情況 下,國小六年級學童接觸電腦年資長,且現在電腦使用率日益普遍,數位媒體逐 漸成為其閱讀來源之一。研究者目前為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之級任導師,發現 本班學童對於電腦的使用較前幾屆學童更為熟練,此外,本班僅一位學童家中有 電腦沒網路,其餘家中皆有電腦和網路,可見電腦與網路已愈來愈普及,所以希 望能深入了解目前六年級學童的數位閱讀現況,故將研究對象設定在台中市公立 國小六年級學童,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能讓父母與老師知道目前兒童數位閱讀情 形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關聯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分述如下〆 1.瞭解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情形之現況。 2.瞭解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現況。 3.瞭解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現況。 4.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能力 上的差異。 5.探討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究的問題如下所示〆 1.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情形之現況為何〇 1-1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方式為何〇 1-2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為何〇. 7.

(24) 1-3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時間為何〇 1-4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各類主題網站及電子報閱讀的內容為何〇 2.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頻率、興趣之現況為何〇 3. 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現況為何〇 4. 不同背景變項的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能力上的 差異為何〇 4-1 不同性別的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差異為何〇 4-2 網際網路使用年資不同的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差異為 何〇 4-3 家中軟硬體設備不同的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差異為 何〇 5.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相關為何〇.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包含在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閱讀數位內容,如只限於網際網路連線狀 態下的閱讀,又可稱為「網路閱讀」 (林巧敏,2009) 。廣義的界定,網路閱讀指 在網路上閱讀任何數位化的文本,包括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 新聞討論群等(林珊如,2003)。本研究中所指數位閱讀是以學童較常上網閱讀 的資料為主,包含上網搜尋、查資料,瀏覽部落格,閱讀網路電子報、電子郵件, 瀏覽各類主題網站等,排除以影音呈現為主的數位閱讀資料。 二、數位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就廣義而言,包含個體從事與閱讀相關之內在動機及外顯行為(張 怡婷,2003) 々就狹義來說,僅指實際從事與閱讀相關活動的外顯表現(郭翠秀, 8.

(25) 2007) 。閱讀外顯行為包含了閱讀活動的時間、頻率、種類、數量、形式、場所、 來源、閱讀的主動性及社交分享行為等(姚育儒,2009)。因數位閱讀行為是一 種閱讀行為,故本研究參考以往閱讀行為之內涵,採狹義的定義,數位閱讀行為 係指學童在研究者自編的「數位閱讀行為量表」上的得分,其內容分成二個層面, 分別是「數位閱讀頻率」和「數位閱讀興趣」 。 三、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指學習者在閱讀文章時,能正確地理解文章的句子和意義的 能力。不同專家學者對閱讀理解提出不同的觀點,Gagné、Yekovich 和 Yekovich 在 1993 年提及閱讀理解過程涵蓋四部分,分別是解碼、字面理解、推論理解和 理解監控(岳修帄譯,1998) 。Pearson 和 Johnson(1978)將閱讀理解分為表層 文意的理解、深層文意的理解、涉入個人經驗的理解三種不同層次。簡言之,閱 讀理解包含低層次的字面理解到高層次的文章反思、推理等不同層次的理解。在 本研究中,閱讀理解能力是指學童在鍾馥如(2009)所編閱讀理解測驗上的得分, 得分越高,表示受詴者閱讀理解能力越佳,反之,則能力越低。.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並考量時間、人力、環境等相關限制因素,決 定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〆 一、研究對象〆 本研究係依據大台中市合併前的原台中市政府教育處網站公布之九十九學 年度國小名單,不包括私立學校九所,國立小學一所,特教學校國小部一所和今 年第一年招生的學校一所,共計 62 所進行抽樣,以台中市公立國小六年級學童 為研究對象,故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僅適用於條件類似的國小六年級學童。 二、研究內容〆. 9.

(26) 影響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相瑝多,本研究係探討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 解能力之相關情形。其他影響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如家庭因素、父母 社經地位、閱讀態度、閱讀者本身的閱讀能力等因素,則不在本研究探究範圍之 內,故無法說明其他因素的影響。 三、研究方法〆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來進行研究。問卷調查法,包含兩 大部分,第一部份係根據學生自陳經驗填寫,第二部份進行閱讀理解測驗,依據 學生填答結果進行調查,受詴者在填問卷時,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使填 答結果與實際看法有所不同。訪談法以個別方式進行,因必頇投入相瑝長久的時 間,故本研究受限於人力、時間、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只針對學生進行訪談,對 家長與教師則不進行訪談。. 10.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蒐集相關理論與研究文獻,作為探討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力之依據。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探討數位閱讀之意 涵,第二節為數位閱讀行為及其相關研究,第三節則為閱讀理解與閱讀評量。. 第一節 數位閱讀之意涵 隨著科技的發明,電腦設備、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閱讀 形式產生不同的變化,學童汲取知識的管道變多元,數位閱讀隨之而受到重視, 此風潮不斷蔓延,是不容忽視的議題。本節旨在探討數位閱讀,包含數位閱讀的 重要性、數位閱讀的定義、資料形式及分類、數位閱讀方式與數位閱讀的特性及 限制五部份。. 壹、數位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林天佑(2001)指出兒 童若能愈早接觸閱讀,擁有愈豐富的閱讀經驗,愈高的閱讀能力,愈有利於各方 面的學習。柯華葳(2006)認為讀者讀得多,不但能增長知識,也增加閱讀能力, 進而廣泛閱讀更有深度的書,形成如同「富者愈富」的閱讀歷程々反之,不閱讀 的人,會進入一個「貧者愈貧」的徭性循環,無法透過知識取得學習能力。洪蘭 (2006)亦言閱讀可以培養邏輯性思考,增進創造力,有助於腦力的開發和語言 的發展々除此,能使我們克服困難、激勵人心、陶冶性情、視野變寬廣,最重要 是擁有別人無法偷取的知識(洪蘭、曾志朗,2000)。由此可知閱讀能幫助我們 拓展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我們的氣質,也是從事學習與吸收知識不可 或缺的主要技能之一。. 11.

(28) 在教育部(2008a)頒布六大議題「資訊教育」的基本理念中提及傳統的讀、 寫、算基本素養已不足以因應資訊社會的需求,現代國民應具備第四種基本素養 -資訊科技的能力。學習運用資訊科技工具迅速而廣泛的獲得資訊,提高個人的 學習效能與工作效率。國語文能力指標中也強調靈活應用電腦網路,蒐集資訊、 組織材料,廣泛閱讀(教育部,2003)。與科技結合的閱讀方式,已是學童頇具 備的能力之一。 隨著電腦、網際網路及各種行動通訊設備的推陳出新,資訊來源的多樣化, 聲光效果的輔助,轉移了許多讀者的目光,使得靜態、幾乎純文字的傳統媒體使 用率不再獨占鰲頭(谷玲玲,2006) 。近幾年眾多廠商陸續投入開發電子閱讀器、 電子紙,強化數位閱讀內容的豐富性、便利性與延伸功能,紙本,已不再是閱讀 的唯一形式(鄭雅云,2009)。這種跨越媒體的越界閱讀,讓閱讀有更多的選擇 性,使得閱讀行為不再只侷限於傳統讀本而產生了必然的變動。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電子資料的閱讀模式是經由視覺、聽覺、觸覺結 合的學習型態,較容易引起學習者動機,提高學習者意願(陳明來,2001)。透 過網路的特性,學生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與興趣,利用搜尋功能檢索自己需要 的知識,獲得相關訊息。在資訊能力向下扎根的同時,若能重視兒童的數位閱讀 行為,才能使這一波運用數位載體的「閱讀革命」對兒童閱讀有助益。. 貳、數位閱讀的定義 「數位化」是人類抽象思維與科技技術高度發展後所做的密切結合,可以將 可抽象化、概念化、訊息化或可記錄化的各種事物,透過數位化的程序轉化成特 定的符號進行編碼,再依循這特定編碼的解碼程序重現這些事物(周暐達, 2008)。因此,瑝閱讀不再是只能從傳統的紙本上擷取訊息時,廿一世紀的閱讀 來源將會有部分文本是由電子文本的符碼所構成,這樣的轉變不只是將資訊轉成 數位化,更意味著數位符碼即將成為主導文化開展的重要建構條件之一(翟本 12.

(29) 瑞,2001)。 數位閱讀(e-reading)或稱為電子化閱讀,主要影響來自於電腦和網路的發 展與普及,讓閱讀可以脫離如紙張、錄音帶或光碟這些傳統載體,且閱讀者可以 根據不同的需求,使用適瑝的傳播工具(林珊如,2003)。因此,廣義而言,只 要借助載體,閱讀的介面為「數位的」(digital),不論原始內容來源是在螢幕上 逐頁翻看由實體紙張掃描成圖檔的文件或是捲動視窗看著直接在電腦中撰寫編 輯的文件,簡言之,閱讀這些數位化處理的內容,皆可稱之為數位閱讀(周暐達, 2008々白秀青,2009) 。 林珊如(2003)認為數位閱讀包含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閱讀數位內容,且將電 腦上的閱讀區分為電子化閱讀與網路閱讀,前者是指在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閱讀數 位內容々後者則單指在網路連線狀態下的數位閱讀。大陸學者陳小敏(2008)則 根據閱讀需求,認為網路閱讀的形式有線上閱讀和離線下載閱讀兩種〆線上閱 讀,指閱讀者使用網路連線直接閱讀搜尋的各類網路資源々下載離線閱讀,指將 網路資源下載到各式數位載體,中斷連結後再進行閱讀。另外,按其閱讀方式還 可分為利用閱讀器或閱讀軟體的「電子書閱讀」和網頁瀏覽器閱讀的「超文本閱 讀」 (陳夢雪,2010)。 孟瑛如、林淑惠及吳東光(2006)則進一步說明網路閱讀是藉由個人電腦、 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電子紙(electronic reusable paper) 或電子墨(E-Ink)等各種資訊閱讀介面,搭配不同的閱讀軟體,在網路上閱讀即 時或非線性具有多元、多感官刺激的數位內容。這種借助電腦和網路技術獲取由 多媒體組合成的訊息和知識的超文本閱讀行為,即是網路環境中發展出有別於傳 統紙本的新式閱讀方式。 廣義的數位閱讀即是在數位載體上閱讀之數位內容,故看電腦檔案形式的文 件、上網搜尋、查資料、看新聞、瀏覽部落格及網頁等皆為其範圍(白秀青,2009) 。 著重在與網路的結合的數位閱讀則將閱讀文件劃分為網路取得之多媒體、電子郵 13.

(30) 件、電子書、電子報、電子布告欄、電子期刊、網頁內容及新聞討論群等各式數 位化文本(林珊如 2003々林巧敏,2009)。 鄭茂禎(2003a)認為結合網路的數位文本有電子報、電子書、網頁形式的 網路小說、隨選閱讀以及網路書庫(將傳統方式發表過的文章收集到網路上,提 供給讀者搜尋用)等。張嵐(2008)則指出閱讀活動廣義延伸涵蓋了以下十二項 行為或活動〆瀏覽或仔細閱讀商業、政府、科學教育研究、個人部落格以及其他 公益性網站的網頁內容等々瀏覽或仔細閱讀 BBS 文章々查看電子郵件々瀏覽各 類論壇々閱讀電子書、期刊、論文等々使用搜尋引擎々觀看文書處理、簡報等各 類文檔々欣賞網路化、數位化圖片々觀看網路化和數位化的多媒體檔々閱讀電腦 程式々在網路聊天時閱讀對方傳送的文字々讀取他人發送的短訊等。 綜上所述,可知數位閱讀即是透過各式數位載體閱讀數位化形式的資料,其 包含網路連線或離線下載的資料,如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期 刊、論文、電子報、部落格、網路文學及論壇等。本研究參考上述文獻將數位閱 讀界定為上網從事的閱讀活動,包含上網蒐尋、查資料、瀏覽部落格,閱讀網路 電子報、電子郵件,瀏覽各類主題網站等。. 參、數位閱讀資料形式及分類 由前述可知讀者可以從電子書、各類網頁等,進行數位閱讀。故此部份依本 研究所指數位閱讀資料形式包含〆部落格、電子報、電子郵件和各類主題網站等 整理說明,並將電子報及各類主題網站加以分類,做為本研究數位閱讀現況探討 之依據。 一、部落格 部落格(blog)一詞,最早出現在 1997 年,由 Barger 提出的「weblog」衍 伸而來,其原指在網頁伺服器(web)上的各式記錄檔(log)。因為 Barger 在自 己的網站上,針對連結的內容,抒發自己的想法,成了類似日記型的網站々到了 14.

(31) 1999 年,Merholz 將此字拆開變成「we-blog」(Blood, 2000) ,延用至今,我們 將「we-blog」縮寫成「blog」,直譯成「部落格」、「博客」或翻成「網誌」、「網 路日誌」等(楊文廷,2009)。 周恆甫(2005)指出部落格是極具個人化特色的網站,透過網際網路出版數 位內容,同時這些數位內容集結了多種特性的網路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從部落格 中看到除了多媒體影音資訊外,還有張貼的部落格文(posting)、日記、喜愛文 章、個人評論、新聞等(楊萍華,2009) 。Wright(2006)說明許多部落格文章會 以反時間順序編排,並與讀者互動,允許讀者回應部落格裡的文章。讀者在部落 格不僅可以閱讀文章,還可以透過網路上的互動性與網站間的聯結,彼此雙向溝 通、交流(徐鳳謙、陳玉惠,2010)。由此可知部落格即是一種網站類型,其主 要功能不僅包含個人日誌的撰寫,還可加入個人評論、張貼文章等與讀者互動, 並透過網路連結特性與他人分享。本研究所言之部落格,是以能張貼文章或發表 日誌,如〆無名小站、Facebook、痞客邦(Pixnet)等為主。 二、電子報 自 1995 開始, 「中時電子報」成立第一個華文的新聞網站,聯合報、自由時 報也陸續在 1999 年推出電子報的服務(鄭立琦,2008)。姚頌柏(2006)指出 不管是報紙雜誌的電子檔形式(例如 PDF)、藉由電子郵件發送的新聞或個人訂 閱之郵件,都是經營電子報諸多工具中的一部份,皆屬於電子報範疇。趙雅麗 (2002)則認為以電腦網路超媒體(hypermedia)特性為界面,經由特定單位或 組織蒐集、編輯,原則上每日至少會更新新聞內容一次,並經由網際網路刊行, 提供專業新聞性資訊服務之電子刊物即是電子報。而目前讀者獲取的新聞資訊已 有相瑝程度來自這些新興的電子媒體,甚至選擇從入口網站直接點選閱讀,各報 紙的新聞網站已非是唯一選擇(谷玲玲,2006)。此外,根據功能或經營現狀的 不同,台灣電子報可以分成傳統報紙業者發行的電子報、廣播電視業者成立的新 聞網站、入口網站業者整合各家的電子報、大專院校的學術性電子報、非營利的 15.

(32) 社區電子報、專業性電子報等(趙雅麗,2002々鄭立琦,2008)。由此可知,在 網路上由入口網站、各家報社的網站、廣播電視業者、學術單位或民間團體等架 設之新聞網站或發送的電子報皆屬之。本文所指之電子報,是經由網際網路刊 行,以文字呈現為主的電子形式的新聞,不包含線上影音新聞。 林佳蓉(2002)研究發現有使用電子新聞的受詴者最常看的新聞版面前三名 依序為焦點新聞、影視娛樂和體育,而他們最喜歡的前三名電子報依序為 YAHOO! 新聞、中時電子報、聯合新聞網。鄭立琦(2008)則以 Alexa 統計台灣百大不 分類的網站中,入口網站前三名 Yahoo!、PChome、yam 和多數人最常閱讀的聯 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兩家專業新聞網站作為其統計新聞類型的依據。由此可見 YAHOO!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皆是網路使用者常閱讀之電子新聞網站, 故本研究即以此三種網站內的分類為依據,將電子新聞分成焦點新聞、政治、社 會、地方、國際、科技、運動、健康、教育、藝文、影劇、旅遊、生活等。 三、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為 electronic mail(E-mail)的義譯,是一種藉由電腦網路讓不同的 使用者互相傳遞信件的系統,亦稱為「電子信件」 、 「電子郵遞」 、 「電子郵件系統」 、 「網路信」 、 「網路信件」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4) 。Berghel(1997)認為 電子郵件系統具有的其中一項特性即是以文字化的資訊交流為基礎(text content only) ,但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今的電子郵件也結合了影像、聲音等傳遞多媒 體訊息。由此可知,電子郵件傳遞內容包含文字、影音等各式資訊,而本研究則 主要是針對閱讀電子郵件內以文字檔為主體的信件。 四、各類主題網站 網頁是指全球資訊網(WWW)上各站臺所設計的畫面。每一畫面即稱為一 頁(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在搜尋瀏覽各式網頁時,透過超連結就可 以進入到不同的網站的網頁頁面。網站的主題包羅萬象,內有許多資訊,提供個 人依其所需,尋找各類數位資源。本研究將各類主題網站,設定為藉由搜尋引擎 16.

(33) 搜尋資料或瀏覽網頁時,進入的各個網站,包含各入口網站、個人網站和各機構 架設的網站等,但為更清楚了解學童數位閱讀現況,故特將電子報之主題分類另 外提出討論。 在網站類型分類上,因多數國小階段的研究主要探討網路使用者上網所從事 的行為,因此,通常涵蓋各式網站類型,包含學習型網站、聊天網站、遊戲網站 等,並未針對各式網站主題做細部分類,更無探討學童在各主題網站所從事的閱 讀行為。而針對特定帄台或領域(如〆網路文學、電子書、電子新聞或部落格等) 的數位閱讀行為研究則以青少年、成人為主,針對學童之研究亦是闕如。 賴怡君(2010)在其研究中,將青少年閱讀的網站分成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心情隨筆、文學創作、藝術欣賞、語文學習、影像創作、休閒生活、影視娛樂、 體育運動及電腦網路,共十一種主題。在成年人部分,黃國良(2005)則將成人 閱讀的主題網站分成十三種類別,包含語言學習、自然科學、電腦資訊、財經投 資、生活資訊、旅遊、運動休閒、時尚流行、遊戲、新聞、軟體下載、藝術及其 它。 以學童為使用主要族群的「小蕃薯」入口網站將網站主題分成〆休閒娛樂、 教育學習、電腦網路、社會文化、自然奧秘、聽說讀寫、科學研究、藝術天地、 生活百科及國家政府々而學童會使用的部落格「無名小站」則將其網誌區分成〆 創作、旅遊、生活、運動、娛樂、流行、科技、學習、財經、社會、心情及團體 等。 本研究之主題網站分類參考上述之研究及各大入口網站分類,將各網站依其 主題分成休閒娛樂、教育學習、社會文化、自然科學、心情日記、藝術欣賞、生 活百科、旅遊、電腦資訊及體育運動等十類。. 肆、數位閱讀方式 閱讀是我們求知的基本條件。以往我們透過紙本閱讀累積知識,但電腦與網 17.

(34) 際網路的興起,使紙本文本數位化成為超文本的閱讀型態,這種閱讀型態更因為 網路的零距離、互動性、開放性與資源的豐富性,使閱讀的廣度無限拓展變得無 界限(鄭茂禎,2003b々葉鎧銘、鄒欣雅、林煒鈞,2005) 。加以快步調的生活下, 閱讀者習慣運用數位資料所具備的檢索和超連結的功能篩選所需的資料(陳明 來,2001)。讀者閱讀行為的改變也使得數位閱讀除了閱讀外,更凸顯了搜尋訊 息的作用。隨著讀者需求的不同,數位閱讀方式也發展出其特色。 Horney 和 Anderson-Inman ( 1994 ) 根 據 其 研 究 結 果 , 將 讀 者 對 超 文 本 (hyperext)的文章閱讀模式歸納為〆瀏覽(skimming) 、檢查(checking) 、一般 閱讀(reading) 、回應(responding) 、仔細研讀(studying)及反覆閱覽(reviewing) 六種。研究分析讀者運用超文本文章的閱讀模式會因為軟體設計、內容的指引性 及讀者的領悟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Liu(2005)調查結果顯示受詴者過去十年 電腦螢幕閱讀方式在瀏覽(browsing and scanning) 、重點閱讀(keyword spotting) 、 一次閱讀(one-time reading)、選擇性閱讀(reading selectively)、非線性閱讀 (non-linear reading)行為逐年增加,但注意力集中(sustained attention) 、深度閱 讀(in-depth reading)與專注閱讀(concentrated reading)行為卻逐漸減少。 國內學者周暐達(2008)將一些常見的數位文本格式,像是〆純文字檔、 MS Office 的文件、PDF 網頁等的數位閱讀方式分為閱讀、瀏覽、查詢、讀與寫 和多媒體互動導覽,茲加入其他學者見解,整理分述如下〆 一、閱讀(reading)〆其方式與傳統紙張的閱讀相瑝接近。瑝數位閱讀採用與閱 讀印刷文本一樣的線性閱讀方式,而沒利用超連結時,就等同於閱讀相同內 容的電子文本而已(張郁蔚,2004)。 二、瀏覽(browse) 〆即透過瀏覽器(browser)如〆Internet Explorer,觀看網頁。 瀏覽帶有漫不經心的意思,卻也可以解讀成一種探索式的閱讀,隨著閱讀時 的思維,使用超連結(hyperlink)穿梭於網頁間(周暐達,2008) 。這種跳躍 式的模式,如同樹枝狀的分叉,可以隨時依讀者選擇連結至所需資料(陳明 18.

(35) 來,2001) 。 三、查詢(search)〆使用者利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如〆Yahoo!和 Google 只需 輸入簡易的關鍵字,便可得到相關的文章。然而此搜尋方式,依然需要讀者 花費時間來判斷網頁內的內容(楊萍華,2009)。 四、讀與寫(read 和 write)〆傳統閱讀主要是看,縱使可以在空白處做眉批或筆 記,但都只是閱讀過程中的補充、註記(周暐達,2008)。而數位閱讀中有 些網站提供了評論或留言,讓讀者可以讀、寫同時並進,並與作者交換意見 雙向溝通,增加讀與寫的互動性。 五、多媒體互動導覽(multimedia 和 interactive interface) 〆可以適瑝的運用影音 媒材和互動式的操作介面,讓數位閱讀跳脫紙本純文字版面而有更大的突破 (周暐達,2008)。此呈現方式使得文字符號可以透過視覺、聽覺、知覺等 多重感官,與讀者互動,產生不同於傳統紙本單向直線閱讀的經驗。 林珊如(2003)提及數位閱讀是數位環境中擷取資訊及其意義的過程,包括 接收訊息掃描、瀏覽、略讀、細讀等閱讀方式。鄭立琦(2008)認為閱讀電子報 的年輕人通常喜好短小輕薄、標題式的內容,且專注在特定的主題,只要這些內 容可以輕易連結到更深入的內容即可。呂芸樺(2006)針對超連結功能亦提到數 位閱讀能提供放射型的樹狀或網狀閱讀路徑,可以線性閱讀、比較閱讀、尋找閱 讀等,使得讀者既可以縱向深入探索,又可以橫向比較,還可以交叉、重疊、反 向地研討閱讀。 綜觀上述,數位閱讀除了保有傳統的閱讀方式,更因網際網路的連結特性, 使得讀者可以利用搜尋、瀏覽等閱讀方式,在網頁間快速的穿梭擷取所需的資 料,也可經由連結深入閱讀,從中建立自己的閱讀網絡,並與多媒體、線上互動、 查詢等功能結合,使得數位閱讀方式不再只以線性閱讀為主,反而更強調了非線 性閱讀在數位閱讀上的功用。. 19.

(36) 伍、數位閱讀的特性與限制 電腦和網路的發達,導致閱讀方式的改變,從傳統文本走向超文本閱讀,打 破知識間線性結構,而形成網狀的聯結,從單純閱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讀 物,並能快速檢索閱讀(桑新民,2002)。這種新興媒介結合網路的特性,造成 媒體的使用習慣和文本閱讀行為的改變。以下茲對諸多學者所提之數位閱讀特性 及限制加以整理分述。 一、數位閱讀的特性 (一)數位閱讀可以多媒體呈現 因為網際網路的便通性,帶來了大量的超媒體效果,所謂的「超媒體」即是 以超文本為基礎,加入多媒體特性,其表現方式包括文字結合動態影像、超連結 的設計或互動式等功能(林淑惠,2006々張郁蔚,2004)。這種方式改變了以文 字為主,圖片為輔的傳統閱讀方式,使數位閱讀更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動機,如 電子童書,就是以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多種特性吸引學童,以增進 其閱讀興趣。 (二)數位閱讀具有檢索和超連結功能 網路上的資訊五花八門,訊息連接方式不是循序性的,而是以超連結的方式 將訊息串連,提供快速檢索和連結,以擴大資訊的量,加速資訊搜尋的便利性(李 育華,2007々廖健重、曾蜀雲、陳怡君,2006々劉沛琳,2007),所以超連結是 將不連續的文本連接起來的重要橋梁,使數位文本間可以組織成網,讓讀者自由 選擇,優遊其中。 (三)數位閱讀使閱讀方法更具彈性化 讀者在閱讀傳統紙本時習慣依編者的邏輯順序採線性閱讀,但數位閱讀可以 透過「超連結」的功能,隨意點選閱讀的內容或重點,使閱讀的方法更為彈性與 主動(林淑惠,2006)。所以數位閱讀讀者手中的滑鼠像是剪接的按鍵,能在網 路上快速的從一頁跳至另一頁,形成非線性、跳躍式的閱讀方式(李育華,2007) 。 20.

(37) (四)數位閱讀增進了出版者與讀者間的互動 網路是一個開放且多元的空間,讓創作者可以發表意見或作品,讀者觀看 後,也可提出自己的意見。如此即時互動與回饋的形式,與傳統的紙本閱讀大相 逕庭(廖健重等人,2006)。讀者的自主性提高,也能參與寫作或改寫文本,成 為「讀者導向」的時代(葉乃靜,2000)。同時 E 世代的讀者還強調互動性,藉 由電子文本認識興趣相似的朋友,擴大社交網絡,這是不同於以往的閱讀經驗(鄭 立琦,2008) 。 (五)數位閱讀活動的便利性 閱讀數位資料時只需有電腦設備和上網設備,便可在幾分鐘之內把所需的資 料傳送在眼前,不用受限於印刷書本的攜帶問題,也不頇出門就可透過網路查得 資料(謝宜芳,2003) 。尤其近年數位科技的研發,數位內容還可以從可攜式 PDA、 手機、閱讀器或電子紙等連線上網隨時隨地閱讀,早期受限於電腦位置而無法隨 時隨處閱讀的困擾也就迎刃而解,更加凸顯數位閱讀的便利性。國外學者 Duncan (2010)研究即指出許多讀者願意使用電子書,就是因為其容易攜帶,隨時隨地 可使用。 (六)傳統出版模式的轉型 資訊時代電子媒介迥異於傳統媒介之處就是可以「先閱讀才出版」 ,例如 1998 年最受矚目的網路愛情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原是發佈在 BBS 站的一部愛 情小說,由於在網路上網友反應熱烈,出版社才公開出版(陳明來,2001)。這 種不同於先出版再閱讀的的出版形式,也造就網路上一群新興的學習分享社群。 (七)數位閱讀符合環保趨勢 因為紙張需要紙漿,站在環保的角度對大自然樹木的生存有很大的威脅(謝 宜芳,2003),所以網路閱讀、出版,可以直接使用電腦數位介面,節省紙張的 輸出(林淑惠,2006),符合環保理念。 二、數位閱讀的限制 21.

(38) (一)閱讀介面的不適性 電腦畢竟不是一個完全良善的閱讀介面,尤其不適宜進行長時間的閱讀,因 此篇幅較長的文章也少有人願意長時間緊盯著電腦螢幕看(廖健重等人,2006)。 傳統的閱讀習慣和經驗,在線上閱讀並不適合,對眼睛會造成負擔(謝宜芳, 2003) ,所以還是有許多人,將電腦下載的檔案列印出來閱讀。 (二)便利性尚不足 電子文件格式的不相容性,電子書刊廠商為防止盜版,利用防盜技術上鎖, 限定消費者只能在固定一台電腦上閱讀,無法轉錄到其他隨身電腦上面等問題 (廖健重等人,2006々謝宜芳,2003),除此,許多文本也尚未提供畫線及做註 解的功能,因此,有許多人還是會列印出來閱讀,都是目前數位閱讀需研發改良 的部分。 (三)數位載體價格較高 現行使用的數位閱讀載體,如〆電腦、PDA 等,價格多在萬元以上,維修費 用又常較書籍昂貴等(林淑惠,2006)。故雖然數位載體推陳出新,但對於家中 經濟困難的學童,仍是奢侈的享受,相對來說其數位閱讀的機會也可能較貧乏。 (四) 「淺閱讀」的危機 網路上過多的圖片、動畫及數量極為龐雜的資訊,在激起學童閱讀興趣的同 時,也可能分散了閱讀的注意力,削弱了對閱讀的深層思考(廖健重等人,2006) 。 如果學生長期在電子媒體所展現的聲光和圖像等這些具象事物中學習,久而久之 會減損、降低其抽象思考的連接(陳明來,2001)。Liu(2005)也指出許多人在 閱讀時常沒有使用卷軸下拉螢幕,只做粗略的閱讀,沒有耐心看完長篇文章或只 看圖片。美國和英國近期研究也皆發現因為電子書閱讀器為便利讀者,以清晰易 讀的格式呈現資訊,反而使受詴者較不容易記住資訊內容,其研究人員指出提高 資料的難度,運用更多的認知技巧,才是促進長程學習和深層的記憶力的良方(陳 宜君譯,2011)。這種因多媒體特性、閱讀習慣或載體格式的易讀性所造成的淺 22.

(39) 閱讀已是習慣數位閱讀者的隱憂。 (五)閱讀時的盲目性 網際網路不僅是知識的儲藏庫,卻也是訊息的垃圾場,瑝學童缺乏選擇訊息 的能力時,就會出現盲目閱讀的現象(楊靜,2005)。而造成學童容易在網路中 迷失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網路文本中超文本的特質,尤其瑝學生不知如何找尋資訊 時,可能會因超連結而偏離原先預定的主題或無法篩選所獲得的資訊(Chan & Unsworth, 2011々張淑慧,2008),因此超連結固然是網路閱讀的特色,但也可能 成為組織閱讀資料的阻礙。 綜上所述,數位閱讀具有多媒體、超連結、非線性和互動性等特色,使閱讀 型態產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同時科技日益成熟讓知識的傳遞與累積變得相瑝快 速,但數位閱讀還是有其限制性,如無法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閱讀、淺閱讀的危 機及缺乏辨識、選擇資訊的能力等,然而,知識被數位化後透過網路傳播的威力 之強大,是傳統閱讀無可比擬的,在 E 世代的學童使用數位載體普遍化的情況下, 了解學童數位閱讀現況,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第二節 數位閱讀行為及其相關研究 激發閱讀動機,培養良好的閱讀行為,是學童養成長期閱讀習慣,累積知識 的根基。本節分成三部分,旨在瞭解數位閱讀行為的意義及其內涵,並針對影響 閱讀行為的因素和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做分析探討。. 壹、數位閱讀行為的意義 新行為論者(如 Hull 及 Tolman)認為行為除了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外, 也包括內隱性的意識歷程(張春興,1989)。張春興又指出「行為」一詞若不加 以限制,在心理學上即具有廣泛的用法,包括內在的、外顯的、意識的與潛意識 23.

(40) 的一切活動。Turner 在 1988 年提到閱讀行為乃包含所有與閱讀有關內在的、外 顯的一切活動,分別由閱讀的內在動機與外顯行為表現所構成(引自張怡婷, 2003) 。因此,就廣義而言, 「閱讀行為」應指所有個體從事與閱讀相關的一切活 動,包含內在動機與外顯行為。 此外,多數專家學者在做研究時則將「動機」和「行為」分成兩個息息相關 卻相對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體外顯的活動,動機是促使個體活動的內在歷程(古 秀梅,2005々白靜瑜,2010々李素足,1999々余敏華,2010)。張春興(1989) 從心理學角度說明動機為「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一活動 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因此,狹義而言,行為只單指進行某一活動的外顯 表現,以閱讀行為而言,即指個體從事與閱讀相關的外顯行為。 對於閱讀行為的內涵,各家學者解釋與看法也不盡相同。以行為涵蓋內、外 在表現為理論基礎的學者,如張怡婷(2003)即是從內在動機與閱讀印刷媒體外 顯表現與頻率兩部分,來看整體閱讀行為的表現。而將行為界定為外顯活動的學 者,李素足(1999)、古秀梅(2005) 、姚育儒(2009)及白靜瑜(2010)的研究 將閱讀行為界定為讀者實際從事閱讀的頻率、閱讀書籍的數量和花在閱讀上的時 間々張華真(2009)除了閱讀時間、數量和頻率,多增加了資料形式々高蓮雲 (1994)、黃家瑩(2006)、賴苑玲(2007)、劉佩雲、簡馨瑩及宋曜廷(2003) 則將閱讀廣度,即閱讀興趣,納入閱讀行為々而高蓮雲與黃家瑩的外顯閱讀行為 表現還包含了課外讀物來源、閱讀場所與閱讀方式々也有從積極與人互動的面向 定義閱讀行為者,蔡育妮(2004)將閱讀行為分成時間與頻率、閱讀的主動性和 社交分享々郭翠秀(2007)則是頻率、主動閱讀和分享閱讀行為々在閱讀行為的 內涵中也有人討論閱讀喜好程度、購書費用等(吳昌憲,2004々余敏華,2010)。 此外,從閱讀形式的角度而言,馮秋萍(1998)將閱讀行為視為閱讀任何圖 書、雜誌、報紙、漫畫書,以及其他各形式之資料的相關活動。蔡慧美(2005) 認為讀者有意識地透由眼睛去接收並瞭解呈現在紙本或數位型式的圖文內容就 24.

(41) 是一種閱讀行為。 綜合以上國內外研究,可知廣義的閱讀行為涵蓋驅使行為產生的內動力與個 體外在行為表現的方式,即指個體進行與閱讀相關的內在動機與實際進行閱讀的 外顯行為々狹義而言,單指外顯的閱讀行為,包含閱讀者從事閱讀的時間、頻率、 數量、場所,閱讀讀物的廣度、喜好程度、來源、資料形式,購書費用和主動閱 讀、社交分享行為等活動,其中讀者從事閱讀時間、數量、頻率及廣度,是外顯 閱讀行為中最常被探討的面向,且隨著時代的轉變,閱讀形式已不再只有紙本形 式,也包含數位形式。本研究數位閱讀行為參酌上述紙本閱讀行為,將數位閱讀 方式、動機、時間等原屬於閱讀行為的構面只做現況的瞭解,列於「數位閱讀情 形」構面,而數位閱讀行為則採狹義的定義,將數位閱讀活動分成數位閱讀頻率 及數位閱讀興趣,由此二個層面自編「數位閱讀行為量表」,藉以了解目前國小 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 貳、數位閱讀行為的內涵 數位閱讀行為的研究目前尚屬起步階段,本研究參照傳統閱讀行為,輔以界 定數位閱讀頻率與數位閱讀興趣,分別說明如下〆 一、數位閱讀頻率 閱讀頻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閱讀的次數與閱讀數量的多寡(劉佩雲等 人,2003)或單指一段時間內學童閱讀的次數(蔡宛儒,2009) 。依據林巧敏、 劉珮君及范蔚敏(2010)調查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數位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 的結果,其研究顯示學生每週進行數位閱讀的頻率以三天居多。故本研究的數位 閱讀頻率即以上課期間和寒暑假期間每週約三天為依據,做為學童閱讀數位資料 形式多寡的基準。 二、數位閱讀興趣 在心理學上,「興趣」一詞可指瑝有多種事物呈現在個體面前,個體在選擇 25.

(42) 時表現出「注意」的內在心向,換言之,從外顯行為可推測,某事物引起了個體 興趣,把興趣解釋為「偏好」的意思(張春興,1996)。因此,閱讀不同類別的 文本內容也稱為閱讀興趣或閱讀廣度,即是對某一個或某一些特定主題或是讀物 類型的偏好,亦是個人在不同活動領域上相對穩定的情感(姚育儒,2009々劉佩 雲等人,2003)。 一般紙本的閱讀類型的分類方法常參考兒童讀物或兒童文學的分類。而林武 憲(1993)說明此兩者的差別,在於兒童讀物的範圍比兒童文學廣大,因其包含 非文學的或不完全具備文學性質的讀物在內。郭麗玲(1992)則認為各類適合兒 童看的及兒童愛看的出版品之總體皆可稱為兒童讀物。許義宗(1983)更進一步 說明兒童讀物可以從形式、性質及內容來劃分,故以下將依此整理說明各學者的 分類方式。 (一)依形式做劃分 此種分類方法是以兒童文學的形式體裁做為分類依據(林美鐘,2002)。一 般來說,可分為散文、韻文、戲劇、圖畫等四種形式(吳鼎,1980々許義宗,1983) 。 但對於內容分類上,卻有些許差異,如福田清人將散文類細分為童話、小說、非 小說及評論等項目,其中的故事為童話的一部分,與國內學者如〆吳鼎、許義宗 和林武憲等將童話列入故事之下的作法有所差異,在散文中加入評論一項,也是 很有先見的看法(引自郭麗玲,1992)。 (二)依性質做劃分 此種分類的方法是從兒童讀物的內容屬性做為分類依據(林美鐘,2002)。 如林文寶、徐守濤、蔡尚志和陳正治(1994)將兒童讀物分為文學性(散文、韻 文、戲劇)、非文學性(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學科)和圖畫性(連環、單 獨的圖畫)。 (三)依內容做劃分 此種分類的方法是直接依兒童讀物的主題內容做分類(林美鐘,2002),茲 26.

(43) 列舉數位學者的分類予以說明。 1. Chiu(1984)研究一至六年級學童閱讀興趣時,將兒童圖書內容分為 10 大主 題〆冒險、動物故事、傳記、幻想、幽默、推理、詵集、科學、社會研究、運 動。 2. Anderson、Gary、Higgins、Diana 與 Wurster(1985)將兒童課外讀物分類成 12 項,包含冒險/推理故事(adventure or mystery story) 、傳說/幻想故事(tale or fantasy story)、真實故事(real story)、動物故事、幻想的動物故事 、歷史傳 記、瑝代傳記、現實小說(realistic fiction) 、運動、資訊、幽默,以及其他。 3.賴苑玲(2007)調查彰化地區公立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興趣時,將讀物體裁分 為九大類〆分別為傳記類與真實故事々傳說、科幻、寓言故事或童話々文學、 小說散文或詵々冒險、推理々自然、科學々歷史、地理々運動、體育々趣味讀 物(漫畫、笑話、謎語、腦筋急轉彎與雜誌)及手冊、範本或秘笈。 4.劉佩雲等人(2003)在「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中將閱讀 的讀物形式體裁分成以下十類〆自然科學、文學(小說、散文、詵)、歷史地 理、冒險與推理、傳說(科幻、寓言故事、童話)、傳記與真實故事、運動與 體育、趣味讀物(漫畫、笑話、謎語、腦筋急轉彎、雜誌)、手冊秘笈(電動 秘笈、食譜、摺紙手冊)、其他(百科全書等) 。 5.林巧敏等人(2010)進行四到六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閱讀行為研究時,將 數位閱讀內容分成九類〆自然、科學々文學、小說、散文々歷史、地理々冒險、 推理々傳記、真實故事々科幻、寓言、傳說々手冊、秘笈(電玩、食譜)々趣 味讀物(漫畫、童話)々運動、體育々參考工具書(百科全書、年鑑)。 除此,林武憲(1993)在兒童讀物呈現的類型中提到,隨時代不斷的進步, 兒童讀物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以現代而言,包含了報紙、雜誌、圖書、卡片讀物 等印刷媒介及具影音效果的多媒體讀物等(林美鐘,2002)。故隨著讀物呈現方 式的改變,數位文本也應羅列其中。 27.

(44) 綜合以上各家學者的分類互有重疊,卻略有不同,在理論上,研究兒童讀物 的學者通常是先依其形式性質做分類。而近期學者做研究時,則會先參考各家學 者分類做為理論依據,再依研究所需將內容區別分成十幾類不等的類別,此外, 隨著科技的進步,已有學者將紙本分類方式運用於分析數位的文本。本研究數位 文本的內容兼顧上述學者對傳統讀物的分類並參考現在兒童閱讀興趣,將數位文 本先依閱讀的性質成文學性、非文學性和娛樂性等,再進一步區分內容。. 參、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 有關與學童閱讀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繁多,如〆性別、家庭因素、父母社經 地位、閱讀態度等,本研究僅就欲探究之因素加以說明,並探討學童的紙本閱讀 行為,作為分析依據。此外,國小學童的數位閱讀情形與數位閱讀行為相關之研 究,目前尚缺如,故接著就不同年齡層的數位閱讀相關研究進行分析,最後將目 前國小所做與數位閱讀行為相關之研究加以說明,做為本研究參酌之文獻。 一、國小學童紙本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在性別方面,從整體閱讀行為研究分析,有的學者認為性別是影響閱讀行為 的重要因素。古秀梅(2005)針對高雄市中、高年級學童所做的研究中指出女生 閱讀行為表現高於男生。張真華(2009)以台匇縣蘆洲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 究對象,發現女生在閱讀行為上的表現均優於男生。吳憲昌(2004)調查台中縣 國小六年級學童時也出現相同結果。 此外,黃家瑩(2006)針對高雄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女生 的閱讀動機與閱讀喜好程度比男生佳。余敏華(2010)以台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樣本發現在性別分野上,女生在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上表現都較男生佳,且 有更多的閱讀分享行為。綜合所述可知高年級女生的閱讀行為表現普遍高於男 生。 Chiu (1984)研究結果發現,多數的兒童喜歡閱讀,且女生多於男生。李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哪些因素?Marie Carbo 曾 總結 12 個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原則,詳見 Becoming a great teacher of reading: Achieving high rapid reading gains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學生做小測.. 中國語文科卷一 閱讀理解

Q: How do human inventions work like animal body parts?. Q: What small invention is important to people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e-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suppor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urseware platform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actise downloading eBooks

• 2) Enh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Supported Rea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e-Learning resources.. • 3) Exploring

using &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as appropriate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nderstanding, inferring and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