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R:Item 987654321/648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IR:Item 987654321/6484"

Copied!
1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遊客參與動機與體驗之研究 A Study o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Visitors to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rts. 研 究 生:李琪珍 撰 指導教授:沈易利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2)

(3)

(4)

(5) 謝誌. 很開心自己可以順利兩年畢業,在這兩年的研究生活中,感覺過著非常的充 實忙碌且愉快,我要特別感謝的是我辛苦的指導教授沈易利所長,在每個禮拜的 工作辛苦忙碌之餘,總是抽空幫我修改論文,更關心我的論文研究進度,並給我 許多寶貴的意見。我也要感謝我的口試委員王建興老師與李明榮老師等人的耐心 審查與指教,更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讓我的論文可以更加的完整有深度,能夠 那麼多位老師們批評、指教、督促,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再來要感謝國立傳統 藝術中心吳如容科長、李青研究員的大力幫忙,讓我在訪談的過程中非常順利, 另外還要謝謝我可愛的 99 學年休碩二同學對我的關心與鼓勵,有可愛的小方妹、 知性十足的小雯、熱情活潑的小丹丹、酷炫的楊妹妹、對我關心的小瑛姐、台體 一哥和峰、攀岩一哥 FREE、擁有無辜大眼的松森、外籍帥哥明樂、籃球一哥小魁 仔、帥氣十足的舜傑。除此之外,謝謝所有伯特利教會的教友們為我禱告,讓主 耶穌可以給我智慧聰明,且順利的完成我美麗的論文,謝謝你們大家對我的肯定 與愛戴,讓我辛苦的研究過程裡,還可以天天享受簡單的幸福與快樂,更讓我擁 有無比大的勇氣、信心與意志力,一直在研究的這條路,努力往上爬,一想到有 你們在我的身邊,就覺得再怎麼辛苦都是值得的。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總是對 我有無比大的信心,更是天天陪伴我與我挑燈夜戰,讓我在每一個寫論文的夜晚 是如此的溫暖不孤單,沒有主耶穌、爸爸與媽媽的大力支持,就不會有這本論文 的出生,謝謝你們這麼的疼愛我,除了感謝再感謝。. 琪珍. I. 2012 年 7 月 11 日.

(6) 論文名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遊客參與動機與體驗之研究 院校所組別: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 研究生:李琪珍. 總頁數:109 頁 指導教授:沈易利. 摘要 現代人的視界中,藝術不再只是單純的專業,在休閒兼具學習功能的理念下 ,參與藝術活動已成為現代人主要的休閒之一。有鑑於此,本論文試圖藉由研究 瞭解傳統藝術在教育、傳承與休閒功能方面對現代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同時在協 助傳統藝術推動上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遊客及中心行政人員為受談對象,共訪談遊客 18 名與行政人員 3 名,以「遊客選 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休閒取向的動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對遊客在傳統藝術 知識建構的影響呈現」、「以遊客的觀點探討傳統藝術中心透過動、靜態展演兼顧 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效益」、「傳統藝術中心結合休閒取向下的具體做法 」等問題為切入點探討。 研究結果呈現受訪者為休閒取向的動機上,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確扮演 了傳統文化創意發展的的角色,且因為結合宜蘭文化觀光產業,使其成為宜蘭主 要的旅遊景點。就傳統藝術知識建構的影響而言,受訪者認為藉由互動課程的講 解實作,無論從精神上或物質上都得到對傳統民俗、工藝、表演等的知識性認知 ,透過實作成品將創意作品攜回,並可以經驗者角色向朋友推薦介紹,進而藉此 管道建構傳統藝術知識。在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效益上,認為可以 透過欣賞所舉辦的傳統藝術表演節目,如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等表演活 動及特殊建築藝術的導覽活動,達到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效益。在 結合休閒取向的具體做法上,主要是藉文化觀光推廣傳統藝術,藉由傳習計畫與 研習營保存傳統文化,利用與傳統藝術系所相關的大學與研究所合作,統整資源 ,達到教育紮根的目的。依據受訪者針對中心改善內容之期望,本研究提出以下 三點建議以提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參考,一、園區促進參訪舒適度設備的改善, 二、餐飲設備改進,三、研習推廣與圖書之普及化。. 關鍵字: 傳統藝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II.

(7) A Study o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Visitors to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rts. Abstract In the eyes of modern people, art is no longer a merely specialized field. Participating art activities becomes one of the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mbining leisure with learning.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Arts on educ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leisure function in our daily lives as well as help to promote the roles of traditional arts. For this stud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s the method to collect the data. Three executive staff in the National Center of Traditional Arts (the NCTA) and eighteen visitors werechosen as the subjects.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were proposed and explored such as tourists’ motivation to visit the Center, effects of traditional arts knowledge acquirement on visitors,advantage discuss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visitors for both sides through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s which took leisure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practical methods that linked up the NCTA with the leisure orientation as well, etc.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ubjects with leisure motivation to visit the Center responded that the NCTA indeed played a role of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eation. Together with Yil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the Cent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spots. As far as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art knowledge acquirement was concerned, subjectsbelieved that they gained knowledge about traditional folk, craft and performing arts in both spiritual and material demands by taking interactive courses. Bringing back the DIY works and experience, they could convey traditional arts knowledge to their friends. As for the effectiveness brought, respondents thought that they got advantages of both leisure and traditional arts when III.

(8) they appreciated the performances such as traditional operas, music, dance, handicrafts and the tour service for special architecture. With regard to the practical methods that combined the Center with the leisure orientation, they agreed that cultural tourism could promote traditional ar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preserved 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ns and study camps. Besides,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education purpose were achiev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hat provided related traditional arts courses. According to respondents’ opinions and expectations, the study proposes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NCTA for reference. The first suggestion is that the Center needs to advanc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facilities. Second, the catering equipment at the park should be improved. The third one is that the extension studies and library books at the Center should be popularized.. Keywords: Traditional Arts、 National Center for Traditional Arts (the NCTA). IV.

(9) 目 謝. 錄. 誌…………………………………………………..…..…..…..…..…..…... ....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Ⅲ 目. 錄………………………………………………………..…..…..…..…..…..…..V.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傳統藝術的意涵....……………………………………………………..5. 第二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發展歷程………………………………………......7. 第三節. 休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11. 第四節. 藝術休閒相關文獻回顧……………………………………………....16. 第叁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29. 第四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30.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討論………………………………………………………34. 第肆章. 傳統藝術中心活動特色展演分析. 第一節. 靜態展演概況分析…………………………………………………....36. 第二節. 內容多樣的動態展演……………………………………………........42 V.

(10) 第三節 第伍章. 研習營活動舉辦概況分析…………………………………...............51. 遊客體驗與觀感分析. 第一節 受訪者選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休閒取向的動機……….................54 第二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對受訪者在傳統藝術知識建構的影響呈現……60. 第三節. 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效益的受訪者觀感分析....……64. 第四節. 傳統藝術中心推廣、保存及紮根策略與受訪者觀感分析…............69. 第五節. 遊客對傳統藝術中心之建議………………………………………....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77. 第二節. 建議…………………………………………………………………...7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81 英文部分……………………………………………………………..................85 附錄一. 管理單位訪談大綱……………………………………………....................87. 附錄二. 遊客訪談大綱……………………………………………............................88. 附錄三. 遊客訪談內容……………………………………………............................89. 附錄四. 中心人員訪談內容……………………………………………..................108. VI.

(11) 圖. 目. 錄. 圖3-1. 研究架構圖…………………………….…………………………………..27. 圖3-2. 研究流程圖…………………………….…………………………………..28. 圖3-3. 專家效度表…………….……………………………..................................33. VII.

(12)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由於經濟快速成長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因此在現 代人的視界中,藝術不再只是單純的專業,人們因為生活無 慮而開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閒生活,並在娛樂與遊憩兼具學習 功能的理念下,參與藝術活動也成為現代人主要的休閒之一 。加上政府對藝文活動相當重視,國內一些社教機構亦紛紛 舉辦大型國際性名畫展及相關藝術活動,從參觀人潮的絡繹 不絕,即可了解台灣現階段欣賞藝術的人口急遽提升,如此 的藝術盛會和民眾熱情的參與,實可視為一種未來「藝術休 閒 趨 勢 」 (陳 春 壅 , 2000), 藝 術 文 化 可 視 為 國 家 建 構 人 民 知 識水準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透過適當的管道與具體作為將 藝術文化融入一般民眾休閒生活,成為藝術文化建構過程中 相當重要的考量。 傳統藝術是常民的生活文化之一,與社會脈動結合,它 吸收了社會環境變化中的新元素,演變出各時期不同風格與 情 調 , 是 台 灣 可 貴 的 文 化 資 產 (陳 郁 秀 , 2003)。 傳 統 藝 術 與 社會文化從過去至現代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在現 代化的社會進程與時代價值觀中,傳統藝術不但難以續存, 且往往容易為人們所遺忘。對於處在高度科技化和虛擬化網 路生活中的年輕一代而言,傳統藝術不但難以在他們的生活 中出現,甚至這與自己民族有著深刻關聯的傳統,在他們成 長過程中呈現一片空白,因此如何將傳統藝術在科技當家的 現代化社會中予以保留與推廣,成為極具教育與文化傳承的 重要課題。 1.

(13) 目前臺灣藝術休閒展演空間雖然為數不少,但是以傳統 藝術為主的規劃及展演空間卻仍相當有限。有鑑於此,政府 乃 於 2 0 0 2 年 元 月,在 宜 蘭 設 立 隸 屬 於 文 建 會 並 統 籌 全 國 性 傳 統藝術相關業務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 設立,也同時宣告及標誌著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性。此外, 國家文化教育政策也開始積極提倡傳統藝術文化。但在社會 急遽轉變下,傳統表演藝術卻仍然處於衰微狀態,有鑑於休 閒生活已正式成為現代人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藉 由休閒活動的介入而成為現代人與傳統藝術間連結的橋樑, 並因此喚醒人們對傳統藝術的覺醒與重視,研究者試圖藉由 研究及研究論點發表以彰顯傳統藝術在現代生活中扮演重要 的教育與娛樂功能,同時協助傳統藝術的推動,此外為進行 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藉由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訪客及工作人員為調查 研究對象,以達到下列研究目的: 一、探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後,民眾以此藝術展演空間 為休閒取向選擇的動機。 二、在民眾休閒活動過程中,感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對於民 眾建構藝術知識來源的影響。 三、以民眾的接受及觀點等面向切入分析、歸納傳統藝術中 心透過動態、靜態展演,是否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 藝術雙向效益。 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結合休閒與藝術的取向下,對於傳 統文化活動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紮根的具體作法及 2.

(14) 推廣策略。.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一、民眾選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休閒取向的動機為何? 二、民眾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休閒活動過程中,提供民眾建 構藝術知識來源的影響為何? 三、以民眾的接受及觀點等面向切入分析、歸納傳統藝術中 心透過動態、靜態展演,是否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 藝術雙向效益為何? 四、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結合休閒與藝術的取向下,對於傳 統文化活動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紮根的具體作法及 推廣策略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地理範圍,在研究對 象上則以行政人員及遊客為研究對象,因研究時間、方式、 經費與人力之限制,本研究並未以大樣本之調查或訪談進行 ,同時受限於研究者之經驗,因此研究結果除能提供國立傳 統藝術中心在展演與文化推廣知識外,研究結果並不適宜推 論到其他觀光推廣。. 3.

(1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傳統藝術: 「 傳 統 」 意 味 著 歷 史 傳 承 的 永 續 發 展 ,「 藝 術 」 則 是 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 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 能具體呈現一地的風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 衣 住 行 育 樂 等 現 況 (台 灣 統 藝 術 , 2003)。 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設 立 於 宜 蘭 縣 冬 山 河 風 景 區 下 游 , 全 園 區 佔 地 24 公頃,依據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及各項民俗雜 技的需求所籌建,並於民國九十二年四月正式開園運作 。 園 區 內 的 一 廟 ( 文 昌 祠 )、 二 館 ( 戲 劇 館 、 曲 藝 館 )、 三條街(民藝街、傳習街、臨水街)是旅遊觀光必遊的 重要景點。全台首座官祀廟宇文昌祠,主祀文昌五聖君 、配祀戲曲及工藝等祖師爺;民藝街包括各種不同類型 工 藝 家 示 範 展 演 、 工 藝 品 展 售 , 亦 有 DIY 課 程 可 參 與 體 驗;黃 舉 人 宅、廣 孝 堂 則 展 現 閩 南 式 傳 統 建 築 特 色 (玩 台 灣 兜 風 路 線 20 條 , 2008)。 三、休閒: 「 休 閒 」是 指 工 作 之 外,於 可 自 由 運 用 的 時 間 與 錢下,自主選擇與從事健康愉悅的活動。. 4. 金.

(16)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第一節 傳統藝術的意涵 傳統意味著歷史傳承的永續發展,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 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統藝術的創作靈 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具體呈現一地的風 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衣住行育樂等現況,所以 傳統藝術,也是在生活中提升人文素養的一門藝術,它可以 啟 發 現 代 人 對 於 藝 術 的 觀 感,以 及 領 受 生 活 的 情 趣 (吳 嘉 陵 , 2009)。 臺灣傳統藝術可區分為傳統工藝美術及傳統表演藝術兩 類,傳統工藝美術:包含編織、刺繡、製陶、窯藝、琢玉、 木作、泥作、瓦作、剪粘、雕塑、彩繪、裱褙、造紙、作筆 製墨及金工等技藝。由於臺灣住民以閩南與客家族群移入為 主,因此臺灣工藝建築自然是以漢式風格居多,工藝技術面 貌更是豐富多樣,如臺灣傳統工藝建築中經見的窯藝、琢玉 、木作、泥作、瓦作、剪粘、雕塑、彩繪等裝置藝術,就是 屬於民間傳統藝術的呈現。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同 族群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融和,傳統工藝的技法、材料與主 題也顯現了族群互動下的不同風貌。傳統表演藝術則包含傳 統藝曲、音樂、歌謠、舞蹈、說唱、雜技等。傳統藝術的表 演者往往具有深厚的功力,表演也具有強烈的地方性的色彩 ,如戲曲表演中的地方語言展演等都充分的展現了臺灣在地 的鄉土色彩。由於戲曲大多是以樂曲搬演故事內容,表演時 ,演員必須擁有唱、唸、做、打的良好基本功。所謂的「唱 」 也 就 是 表 演 中 歌 唱 的 部 份 ,「 唸 」 是 台 詞 ,「 做 」 是 肢 體 身 5.

(17) 段 動 作 ,「 打 」 是 指 武 打 的 招 術 。 傳 統 戲 曲 是 透 過 「 虛 擬 象 徵 」手法,將劇中的情節表現出來,也運用了誇張美化的肢體 語言,表現出表演者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這是「虛擬 」的表現,而角色的分工、演員的化妝、服裝、道具、音樂 、 說 白 都 是 使 用 「 象 徵 」 的 手 法 (台 灣 傳 統 藝 術 , 2003)。 在 臺灣陣頭的種類也是很多,學者將其分成「雜技」與「小戲 」兩種,每一個都有它其淵源與發展,大多是在廟會、節慶 出 陣 。「 雜 技 」 陣 頭 演 出 需 要 彼 此 之 間 的 良 好 默 契 、 技 術 與 充 沛 的 體 力 , 其 起 源 和 宗 教 祭 祀 有 關 。「 小 戲 」 是 指 由 「 民 間 歌 舞」與「民間曲藝」或是「說唱藝術」結合發展而成的劇種 ,在雜技中也運用「歌」與「舞」的要素,所以稱為「歌舞 小 戲 」。 小 戲 中 演 員 的 腳 色 簡 單 , 多 半 無 完 整 的 故 事 情 節 , 演 出內容詼諧逗趣,演出時沒有固定舞臺,表演形式則具有濃 厚的在地鄉土歌舞色彩。小戲常以陣頭的形式在迎神賽會或 其他節慶時出陣遊行或野台演出。這類的陣頭,一般可以分 成 「 文 陣 」 與 「 武 陣 」,「 文 陣 」 屬 於 歌 舞 性 質 濃 厚 , 娛 樂 性 強,有故事情節,有對白,也有完整的後場伴奏,使用樂器 包括曲調樂器與打擊樂器,表演形式大多是載歌載舞,例如 車鼓陣、牛犁陣、牽亡歌陣、打七響及桃花過渡等;至於「 武陣」則多半帶有武術表演,後場伴奏樂器大多只使用鑼、 鼓、鈸等打擊樂器,目的在增加熱鬧的氣氛,主要如宋江陣 、高 蹺 陣、跳 鼓 陣、獅 陣、龍 陣 等 (台 灣 傳 統 藝 術 之 美,2003) 。 傳統藝術的價值,不單單只是一種美學,更深的意涵是 民間藝人、作品背後的民俗功能、信仰體系、價值體系與認 知 體 系 , 如 :尊 天 敬 祖 、 正 義 節 氣 、 輪 迴 果 報 、 儀 禮 禁 忌 、 道 6.

(18) 德規範、移風易俗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情境的「實質性傳 統」文化素養,才是臺灣傳統藝術與民俗信仰的深層內在價 值 ( 巧 真 巧 藝 , 2 0 1 0 )。 傳 統 藝 術 的 傳 承 大 都 是 父 傳 子 、 母 傳 女以及透過師徒制的傳承體制,師徒以口述心傳或口傳身授 為主,不僅是技與藝的傳授,在朝夕相處中學到、聽到、看 到傳統題材、傳說故事等的專業知識,了解民間知識及應用 的手法,瞭解材料、施作的過程、儀式、禁忌等等,傳統藝 術中以工藝傳承技術層面最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倫理 」 是 相 當 重 要 的 ,「 倫 理 」 維 繫 師 徒 、 師 兄 弟 、 師 門 親 情 之 間 , 才 有 可 能 形 成「 一 日 為 師 終 生 為 父 」的 情 誼 深 刻 體 驗 ( 守 護 .傳 承. : 臺灣無形文化資產,. 2009)。 因 此 , 傳 統 藝 術 關 注. 的不僅是藝術傳承的概念,更有著民眾透過傳統藝術的吸納 與身體力行的文化素養價值。. 第二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組織及發展歷程. 宜蘭縣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展演 中心,結合了觀光與行銷的理念,因此成為一個適合親子同 遊並接受傳統藝術的洗禮的休閒地。 台 灣 1970 年 代 隨 著 經 濟 起 飛,國 民 所 得 平 均 提 高,社 會 環境變遷與政治趨向民主化,學者、政府開始關注社會文化 事務,在此風潮與需求的推波助瀾下文建會在文化界的期盼 中正式成立。文建會成立後,文化事務有了專門負責與統一 推廣的機構,因此臺灣文化的推展也邁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無論是從現代藝術到傳統民俗藝術,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 ,古蹟或公共藝術,從政策制定、執行到推廣,皆納入了業 務 範 圍 , 且 隨 著 國 內 、 外 的 形 式 而 變 化 (詹 哲 裕 , 1999)。 79 7.

(19) 年行政院將國家建設整體規劃為文化、政治、經濟及社會四 大 建 設,在 文 化 建 設 方 案 裡 :包 含 三 項 計 畫 目 標、十 八 點 重 要 措施,實施期間自七十九年七月起至八十三年六月止為期四 年。方案中即編列闢建文化園區,設置民俗技藝園、民俗文 化村及小型民俗技藝的表演場所,提供給民眾做休閒育樂活 動。 民國七十九年文建會第二任主任委員郭為藩先生,上任 後非常積極努力訂定相關政策,並開放論述空間,當年即邀 請全國文化界人士包含學者、藝術家、政策執行者、地方工 作者等齊聚一堂,舉行第一次全國文化會議,此會議也獲得 熱烈的響應。文建會採納來自各界的建言,並衡量當時的文 化環境與需要,在配合政府的重大政策下,提出了「文化建 設中程發展方案」計畫,從社會品質的提昇、增進人文素養 到推廣藝文活動的發展等,總計有十八個重點,一百五十七 項 措 施 , 皆 納 入 了 行 政 院 的 「 國 家 建 設 六 年 計 畫 」。 內 容 包 含 開闢文化育樂園區方案、籌設文化機構方案、落實縣市文化 中心功能方案、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方案以及綜合計畫方案( 民 俗 技 藝 傳 承 論 文 集 , 199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規畫設置初期原名東北部民俗技藝 園區,於宜蘭設立專屬機構,東北部民俗技藝園區的成立概 念原是以當時流行的主題遊樂園為構想,許多學者認為此種 構想不適合公部門做有效的經營,因主題遊樂園區的型態不 論 在 資 產 保 存 或 觀 光 吸 引 力 方 面 , 均 不 適 當 (劉 可 強 , 1995) , 於 是 更 名 為 「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 中 心 組 織 型 態 為 一 種 業 務性的附屬單位,歸屬文建會,負責閩南、原住民及客家各 族群的大戲、偶戲、陣頭、小戲、民樂歌謠、雕刻、塑燒、 8.

(20) 編紮、織染、畫繪等,藝術的保存工作及傳習民俗技藝,推 廣與維護東北部地區特有的文化資產,以提供文化休閒的設 施,發揮社會教育與觀光的功能,加強文化資產與觀光的結 合 (邱 坤 良 , 1993)。 同 時 本 著 「 動 態 文 化 櫥 窗 」 的 理 念 , 提 供傳統藝術的展演場地,興建傳統工藝坊、民俗技藝資料館 、傳習所、室內外劇場、戶外亭台表演區、小吃坊與藝師宿 舍及其他公共設施. (籌 設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大 世 紀 , 1994). 。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在 組 織 上 分 為 :一、業 務 部 門,設 研 究 組、傳習組、推廣組。二、技藝園營運部門。三、行政部門 ,設 行 政 組、人 事、會 計、政 風 人 員 ( 傳 藝 中 心 興 建 計 畫,1 9 9 5 ) ,硬體規劃上分為七個區域: 一、聚落區,本區以呈現民俗技藝的生產環境為主,如具有 常民生活樣貌的老街,是民俗技藝生產、交易、展演的 環境,它是一個完整的社區,包含了大、小表演廳、民 藝街、寺廟、廟前戲台及廣場等。 二、表演工作坊與產業景觀區,是屬於散村的空間形態,主 要提供各種戲曲的演出,民眾可以自由進出,享受戲曲 節目的歡愉。 三、博物館區,包含主題展示館、童玩坊、半戶外臨水實驗 劇場。 四、傳習所區,傳習所與傳義工坊都是由民間的藝師所帶領 ,從事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公益的製作。包含戲劇排練室 、劇團工作室、工藝教室、 實習工廠、視聽中心、圖書 館、會議室。 五、產業景觀區,是以先民的生活意境為背景,說明技藝的 9.

(21) 時空背. 景,. 有綠地、農舍、製糖廠、製茶廠。. 六、行政中心及宿舍區。 七 、 入 口 區 (機 、 汽 車 停 車 場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細部計畫,主要是設計一個適合民 俗技藝成長的環境氛圍,提供展演機會,創造傳統藝術之美 ,促進國際間民俗技藝的交流,使國人喜愛、親近並樂於學 習傳統藝術,從而豐富生活內涵,提昇創造力,鼓勵藝師們 並照顧他們的生活,結合外在環境重塑生態,紮根民俗技藝 的教育與研究,利用廣告媒體創造再生的機制及培養民俗技 藝的人才,投入民間展演市場,為傳統藝術延伸展演空間( 傳 藝 中 心 細 部 報 告 , 1995)。 在「傳統中心新建計畫」核定函中,研考會建議國立傳 統藝術中心園區部份應以「委託經營、自負盈虧的方式辦理 ,並請另案歸化具體可行之財務收支計畫作為營運指標,另 為 利 運 作 , 考 量 以 作 業 基 金 方 式 辦 理 」( 傳 統 中 心 新 建 計 畫 , 1 9 9 5 )。 由 於 同 時 也 考 量 到 政 府 財 務 上 的 困 難 , 而 以 作 業 基 金 的方式運作又涉及公務預算,所以委外經營事最好的方式。 九 十 三 年 四 月 由 統 一 企 業 順 利 得 標 ( 中 國 時 報 , 2 0 0 4 ), 統 一 企業結合了宜蘭童玩節開始展開對外經營,親水公園與傳藝 中心,就像兩座文化休閒雙子星城,為休閒觀光產業帶來了 豐富的經濟效益。. 10.

(22) 第三節. 休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休閒動機理論 休閒運動是現代人追求幸福、健康人生,不可或缺的一 項主要因素,更是現代人生活中主要的一部份,而如何在休 閒動機興起後能克服或避免阻礙因素順利進行,是極為主要 的 一 環 (沈 易 利 , 2000)。 動 機 係 指 「 引 起 個 體 活 動 , 維 持 已 引 起 的 活 動 , 並 促 使 該 活 動 朝 向 某 一 目 標 進 行 的 內 在 歷 程 」( 張 春 興 , 1 9 8 9 )。 動 機 解 釋 成 三 種 涵 意 , 第 一 「 原 因 」 趨 使 一 個人做一件事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心理狀態」一個人做一 件事的慾望與心理程度;第三「行為表現的反映」和個人的 行 為 努 力 相 對 等 (廖 淑 靜 , 2011)。 個 人 行 為 的 表 現 是 被 內 在 動 機 與 外 在 動 機 所 決 定 ( Te o & L i m , 1 9 9 9 )。 內 在 動 機 係 指 人 們對某些行為的動力是個體自發的,無需外在因素的推動, 並對其活動的過程感到興趣、獲得滿足 ( D a v i s , B a g o z z i & Wa r s h a w , 1 9 9 2 ) 。 就 是 讓 個 人 自 由 選 擇 參 與 休閒活動,使其能找出心中最有興趣的活動並參與其中。外 在動機乃指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趨力,通常是指 為了獲得獎勵而產生的動機。越容易受到金錢或其他形式的 報酬所激發時,越容易受到外在動機的驅使。人們對於休閒 活 動 的 需 求 , 都 來 自 於 心 理 層 面 所 產 生 的 一 種 動 機 (motivati on)、 滿 足 (satisfaction)與 慾 望 (desire)的 休 閒 活 動 體 驗 (Dri ver & Brown ,1975)。 休 閒 遊 憩 的 動 機 是 基 於 個 體 對 於 休 閒 活動之需求,使個體從事與維持該休閒活動,藉由此活動朝 向某一個目標進行的內在心理歷程,藉由遊憩的發生來滿足 個 體 之 遊 憩 需 求,並 引 發 個 體 從 事 休 閒 活 動 的 內 在 動 力 ( C r a n dall, 1980)。 動 機 是 個 人 直 接 與 重 要 行 為 的 原 動 力 , 許 多 行 11.

(23) 為的產生必須先有動機的存在,當個人面臨某種目標或經驗 選 擇 時 , 是 一 種 人 們 會 運 用 做 某 些 方 面 的 努 力 程 度 (Keller, 1 9 8 3 )。 動 機 也 是 一 種 驅 力 與 意 識 , 人 在 正 常 的 情 況 下 都 會 有 他的動機,激勵他去從事某種活動,所以動機扮演著參加與 否的重要關鍵。個人參與休閒活動時,有兩種基本特性,分 別是逃脫與追求。逃脫是一種有力的休閒動機,逃脫每天的 生活環境,離開擁擠的人群世界;追求則是在參與休閒活動 後,得到了挑戰、學習、研究、放鬆等滿足,休閒活動的參 與 也 受 到 社 會 與 人 際 關 係 等 因 素 之 影 響 (Iso-Ahola, 1989)。 休閒遊憩的內在心理因素比外在誘因重要,因為內在動機可 以 使 個 體 的 休 閒 遊 憩 活 動 , 帶 來 更 多 的 滿 足 感 (Carr oll & Alexandris, 1997)。 休 閒 遊 憩 動 機 包 含 健 康 運 動 、 觀 賞景像、了解新鮮事物、參加節慶、拜訪親友、脫離日常生 活 、 社 交 等 動 機 (Thomas, 1964)。 由上述文獻得知,休閒動機富含著複雜多變的心理因素 ,遊客會因為不同的動機選擇不同特性的休閒活動,所以不 能 以 單 一 模 式 釐 訂,因 此 須 關 注 不 同 的 理 論, 研 究 者 將 各 理 論歸納如下: (一 )歸 因 理 論 ( attribution theory ) :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海 德 1 9 5 8 年 所 寫 的《 人 際 關 係 心 理 學 》是 這一理論早期的最重要的文獻。歸因理論是指說明和分析人 們活動因果關係的理論,推論某種行為、事件原因或性質的 歷程,動機介於刺激因素與行為間的中介變項,當個體對該 行為檢討成敗歸因時,會影響再次從事該行為動機的強弱。 例如:如果旅行經驗是美好的,會激發下次再去旅遊的動機 。 12.

(24) (二 )需 求 層 次 理 論 (Hierarchy of needs):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Mallow 於 1943 強 調 人 類 因 需 求 產 生 動 機 ,他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因為先有了需求而產生動機,有了動 機後才有行為,而且人類的需求是有層次性的,是以金字塔 型的五個層次,最基本的需求是在金字塔最下層,第一層次 是 「 生 理 需 求 」: 維 持 身 體 基 本 的 生 活 機 能 或 暖 飽 。 第 二 層 次 是 「 安 全 需 求 」: 人 身 的 安 全 , 免 受 於 焦 慮 、 痛 苦 、 緊 張 , 受 到 保 護 , 獲 得 安 全 上 的 滿 足 。 第 三 層 次 是 「 社 會 性 需 求 」: 同 仁間的向心力、團隊的歸屬感,得到鼓勵與接納,彼此之間 的 情 誼 。 第 四 層 次 是 「 自 尊 需 求 」: 得 到 應 有 的 尊 重 和 肯 定 , 產 生 自 我 的 價 值 感 。 第 五 層 次 是 「 自 我 實 現 需 求 」: 充 分 發 揮 自己的潛能,有一種勝任愉快的成就感,產生自我認同。 M a s l o w 於 1 9 7 1 提 出 更 高 層 次 的「 靈 性 需 求 」, 強 調 第 六 層 次 是「超越個人需求協助他人達到自我實現的機會」的需求。 所追求的是利他和自我超越的生活目標。 由上述的休閒理論,本論文可以歸納出兩種探討方向: 第一,從心理層面的需求,可用需求層次理論來探討;第二 ,從行為結果來推論,可用歸因理論來探討。 二、休閒動機相關研究 胡 淑 雲 (1988)將 市 民 利 用 公 園 之 動 機 , 分 為 生 理 與 心 理 兩大類,在生理方面包含了身體健康、減肥、呼吸新鮮空氣 與 增 強 體 力 ; 在 心 理 方 面 則 分 為 六 種 :(一 )自 我 滿 足 類 :追 求 精 神 愉 快 、 增 加 生 活 樂 趣 等 。 (二 )安 全 類 :打 發 時 間 , 排 除 無 聊 與 煩 悶 , 減 輕 心 理 壓 力 。 (三 )教 育 類 :滿 足 自 我 好 奇 心 、 學 習 運 動 。 (四 )美 學 類 :欣 賞 風 景 , 觀 賞 花 木 。 (五 )社 會 學 類 : 與 朋 友 相 聚 聊 天 , 家 人 同 樂 、 陪 小 朋 友 玩 遊 戲 。 (六 )其 他 : 13.

(25) 臨時起意就去目的地或被強迫的。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公園 的動機會隨著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等不同 而有差異。 林 連 禎 (1990)從 運 動 科 學 探 討 大 學 休 閒 運 動 組 織 功 能 及 學 生 參 與 之 研 究 發 現 , 參 與 運 動 有 五 種 動 機 , 依 序 為 (一 ) 對 知 性 的 追 求 。 (二 )提 高 生 活 品 質 。 (三 )促 進 健 全 身 心 。 ( 四 )對 慾 望 的 達 成。(五 )環 境 影 響。所 以 除 了 本 身 有 動 機 想 要 參與休閒運動外,若可配合計畫性的休閒教育、休閒運動知 識、技能等三項整合,並轉化成個人經驗,就可快速的達到 知性需求。 林 東 泰 (1992)認 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 可 以 增 進 人 與 人 以 及 社會間的互動,進而產生認同感獲得成就上的滿足,就社會 關係與團體間互動來看,積極參與休閒運動的結果,可以拉 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強化人際關係,促進社會和諧。 戴 遐 齡 (1995)參 與 動 機 可 分 為 七 種 因 素 :健 康 與 適 能 、 獲得成就感、提生社會地位、球場氣氛與服務、休閒娛樂、 自我成就感和便利實惠等七種。 黃 金 柱 、 李 明 榮 (1999)台 灣 地 區 民 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之 動 機 以 「 調 劑 生 活 」 為 最 高 , 占 9 . 8 % ;「 放 鬆 自 己 」 占 9 . 1 % ;「 運 動 習 慣 」 占 8.0%。 沈 易 利 (1999)研 究 發 現 有 63.9%的 民 眾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之 動 機 , 是 為 了 追 求 讓 身 體 更 加 健 康 ; 有 52.3%的 民 眾 是 為 了 身 心 愉 快 ; 有 43.6%民 眾 是 為 了 紓 解 壓 力 。 其 餘 的 因 素 為 娛 樂、消磨時間、學習技能、增加社交經驗、滿足成就感、改 變人生觀、對知識的追求等。 中 華 民 國 體 育 學 會 (2000)在 「 休 閒 活 動 專 書 」 中 提 及 , 14.

(26) 影 響 個 人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因 素 可 分 為 「 個 人 因 素 」、「 社 會 和 生 活 因 素 」、「 參 與 機 會 」 等 三 方 面 : ( 一 ) 個 人 因 素 : 指 年 齡 、 性別、婚姻狀況、個人觀念、經濟能力、興趣、運動技能、 體 力 、 教 育 背 景 等 八 項 。 (二 ) 社 會 和 生 活 因 素 :職 業 、 可 利 用之時間、愛好朋友群、交通狀況、家庭環境、社會地位、 群 眾 休 閒 等 七 項 。 (三 )參 與 機 會 因 素 :運 動 設 備 、 運 動 資 訊 、 服務品質、組織和領導、前往交通、運動項目的選擇與運動 消費等七項。 張 少 熙 (2003)探 討 台 灣 地 區 中 學 教 師 之 休 閒 運 動 的 動 機,研究結果發現中學教師對於休閒運動的動機,是為了培 養興趣、增進人際關係、學習新事務、得到適當的刺激與滿 足、增廣見聞等。 高 俊 雄 (2004)認 為 休 閒 運 動 並 不 是 消 極 的 個 人 放 鬆 娛 樂行為,而是對某活動投入相當的精神與努力,來達成自我 的目標與實現,提升自尊的境界,所以參與休閒運動是有計 畫與目標的,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個體對於自我的挑戰與追求 及自我成就之實現。 洪 長 青 (2008)認 為 個 人 參 與 休 閒 的 動 機 , 是 因 為 內 外 在 都有需求,透過參與休閒活動,來追求心靈上的滿足與自我 實現,當個人的內在因素或受外在環境刺激時,個體會藉由 參與休閒來達到心靈的放鬆。 綜合以上相關文獻中學者之觀點可知,普遍而言休閒活 動的參與動機,是獲得心靈的樂趣與愉悅,打發時間的同時 ,更可以藉著休閒活動來增廣見聞、增加社交經驗、滿足成 就感、改變人生觀、修身養性和增進家庭的生活情趣,滿足 自我的好奇心。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5.

(27) 成立後,民眾以藝術展演空間為休閒取向選擇之動機、民眾 建構藝術知識來源影響、中心在結合休閒與藝術的取向下, 對於傳統文化活動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紮根的具體作法 、透過民眾的接受及觀點來分析、歸納傳統藝術中心透過動 態、靜態展演,在兼顧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考量規 劃下的具體成效及其形成的影響。. 第四節 藝術休閒相關文獻回顧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對 外 營 運 至 2 0 1 2 年 已 滿 十 年,國 內 探 討相關問題的專業學術論文與期刊並不多,因為傳統藝術也 是近幾十年才受到學者們的注意與保存推廣,目前國內有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藝術休閒相關研究分析如下: 陳昭妙. 台 灣 民 俗 文 化 的 集 中 呈 現 --以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為 例 (2004) 此 研 究 主 要 是 探 討 台 灣 近 十 年 來 博 物 館 界 的 發展,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日漸增多,在官方、學者 以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民俗文化的保存與教育工作 已經是一種地方共識。但以民俗為主題的博物館機構,在博 物館學的討論或研究上卻始終未成為主要重點,論述上也往 往呈現被邊緣化的傾向,所以作者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為研究對象,探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文化展演機構所呈現 的文化展演內涵為何以及所扮演的社會文化角色的意義。研 究結果發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是將民俗人文與自然環境生 態結合在博物館、劇場等空間中,雖是以常民生活為題材, 卻非再現過去的某個時間點,所呈現的是時代的演變、涵化 過的工藝美術品、高水準的劇場展演、融舊變新的建築、傳 統中求創新的文創商品,這是在標示著進步中的民俗文化, 16.

(28) 民俗文化與傳統藝術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過去,它們會經歷改 變、成長、創新、融合,這就是傳統藝術中心所想表達的意 涵。在後現代的包裝下,所表現的價值是多元化、跨越雅俗 之分的,這也影響了民俗文化的精神與詮釋方法。以人類學 的角度觀之,人們會透過參觀的儀式來建構所參觀的價值與 意義,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優美的藝術環境、豐富的展演 活動、完善的服務設施等,都是吸引遊客前往的因素,國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扮 演 了 三 種 社 會 文 化 角 色 : 1.在 經 濟 上 :傳 藝 中心位於宜蘭,目前已是宜蘭地區重要的文化觀光景點,從 九 十 一 年 起 開 始 與 「 宜 蘭 綠 色 博 覽 會 」、「 宜 蘭 童 玩 節 」、「 國 際 划 船 邀 請 賽 」 等 大 型 活 動 合 作 , 推 廣 知 名 度 。 2.社 會 發 展 方 面 : 傳 藝 中 心 傳 達 「 進 步 」、「 高 雅 」、「 現 代 」 的 民 俗 文 化 形 象,期望重拾人民對民俗文化的信心,展現本土文化的優越 , 並 為 新 的 文 創 產 業 政 策 鋪 路 。 3 . 文 化 方 面 : 傳 藝 中 心「 精 選 」的民間藝品,以「泛台灣漢人族群」的文化認同感為主, 劇場的高水準演出與精美的仿古建築,目的是使民眾領會傳 統藝術之美,進而觸發對自己文化的認同感,並透過國際間 的交流,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該研究並建議,園區應該 思 考 如 何 以 更 多 元 的 參 觀 經 驗,滿 足 不 同 觀 眾 的 需 求。例 如 : 小學生的校外教學活動,導覽方式就需改變,必須變得更活 潑,且要搭配不同程度的學習單,提供學童快樂的學習經驗 ,為了避免今後的展覽模式被定型與窄化,未來應考慮讓民 俗工作者或工藝師參與策劃特展,以期呈現民俗內涵中更多 元的觀點,加強管理民藝街的店家與藝師,鼓勵他們多開設 課程,提供民眾與他們互動交流,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可望 爭取由冬山河親水公園的公車路線,增加遊客量。 17.

(29) 黃素貞. 傳 統 藝 術 專 業 傳 習 之 研 究 -以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為 例 ( 2 0 0 4 ) 此 研 究 主 要 探 討 傳 統 藝 術,要 如 何 透 過 公 部 門 力 量加以保存、傳習、再生等機制,以傳習計畫為主,探討國 內對於傳習計畫的做法,並對國內外機構的相關做法、提供 資訊,針對傳藝中心目前已執行保存的傳習項目、執行內容 、成果、效能,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未來相關計畫參考。 吳如容. 文化園區永續經營之研究─以國立傳統藝術中. 心 園 區 為 例 ( 2006) 此 研 究 以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為 研 究 對 象 ,從園區別於其他由民間經營的民俗村或主題園區的視角切 入,探討未來成為文化園區經營典範案例。研究從內、外部 顧客的意見進行研究調查,在外部顧客部分係以次級資料分 析法,從傳藝中心歷來六次的遊客意見調查中歸納遊客基本 特質以及對園區活動的滿意度;在內部顧客意見方面,調查 對象包括熟悉傳藝中心運作的專家學者、傳藝中心主管、委 外經營單位主管及園區民藝街坊藝師等,並對園區經營現況 問題、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等進行深度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內部顧客與外部顧客對園區的意見,在滿意度有不同的看 法,外部顧客對園區的滿意度甚高,再訪率及推薦親友意願 亦甚高,但內部顧客則認為園區的經營管理尚有許多地方待 加強,未來應設法縮短外部顧客與內部顧客意見上的差距, 讓外部顧客來到園區可以體驗不同於其他遊樂園區的傳統藝 術內涵,讓內部顧客對園區經營具有信心及認同感。 林奐晨. 原住民表演藝術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對應關. 係 (2007) 此 研 究 探 討 原 住 民 表 演 藝 術 在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所扮演的角色,以一個關心原住民藝術的角度來看,表演藝 術是透過聽覺與視覺方式來傳遞舞者的語彙,與觀眾們產生 18.

(30) 共鳴,這也是最貼近人心的藝術。傳統藝術表演類中,屬原 住民舞蹈表演最為獨特,但礙於原住民表演藝術長期處於弱 勢的地位,以至於原住民表演無法發揮到淋漓盡致,本研究 以質性訪談的方式,對相關樂舞團體進行訪談,直接了解樂 舞團體目前發展遇到的困難,進而擴大討論原住民在整個社 會的定位,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原住民藝術在經濟效益、文 化政策、文化趨勢都是不利的地位,因原住民藝術長期遭遇 漠視的對待,所幸近年全球對族群文化的關懷,以及提倡多 元族群的觀念,讓原住民有復興的機會,本研究之建議,希 望 相 關 單 位 (地 方 、 學 校 、 政 府 資 源 )都 可 提 倡 多 元 族 群 的 觀 念,讓原住民藝術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黃梅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與國民小學發展館校. 合 作 之 研 究 - 以 宜 蘭 縣 為 例 ( 2009) 此 研 究 旨 是 探 討 宜 蘭 縣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發展與館校 合作的需求與看法,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並參酌文獻探討,編 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發展館校合作之研究調查問卷 」, 以 宜 蘭 縣 7 5 所 國 民 小 學 教 育 人 員 為 對 象 , 進 行 調 查 研 究 。研究結果顯示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館校合作,都有 高度的配合意願,許多教育人員更願意參加傳藝中心所舉辦 的教師研習營活動,因為可以幫助教育人員更認識與學習運 用展示館的資源與相關課程,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學 生參觀展覽時,以「提供展場導覽解說及周邊教育活動」的 需求最高,輔助教學項目以「教師教學手冊」需求最高。本 研究之建議,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將博物館教育納 入學校正式課程,並培養教師運用博物館資源之能力。二、 對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示館之建議:主動規劃館校合作方 19.

(31) 案,建立與學校的溝通管道,針對教育人員的需求與特性規 劃教師研習課程,提供學校使用教學資源媒體及以學生為對 象的展覽周邊活動和展場服務,培養學校教師成為在校的博 物館教育人員。三、對於國民小學之建議:將博物館納為重 要的學習資源,協助教師處理相關行政事務,爭取家長及社 區對學校推動博物館教育的支持。 陳德陽. 藝 術 休 閒 的 相 關 因 素 之 研 究 (1991) 此 研 究 探. 討休閒產業已經成為未來臺灣地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 業之一,九○年代開始,藝術逐漸取代休閒運動,成為主要 的休閒活動,這趨勢可從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看出,論文透 過問卷的方式,探討民眾對休閒行為的動機、幽默程度、休 閒滿意度、藝術經驗變項、人口統計變項等消費行為角度, 提供給民間相關業者及政府機關作為未來發展的參考。 王鶴琴. 宜蘭縣推展藝術休閒文化成效之調查研究. (2004) 此 研 究 探 討 「 宜 蘭 縣 政 府 推 展 藝 術 休 閒 文 化 之 成 效 」 ,以問卷方式瞭解宜蘭縣民眾對於縣政府推展活動的滿意度 ,並探究藝術休閒文化活動的推廣是否達到預期成效。結果 顯示宜蘭縣藝術休閒文化能夠兼顧多元化發展,民眾確實能 落實「藝術生活化」的目標,但藝文活動的規劃需因不同的 社經地位、文化、地區的差異,作不同調整,才能符合民眾 需求。交通便捷性與消費能力,也會影響民眾參與活動的意 願,所以政府必須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文宣的包裝、宣傳 也會提高民眾參與率,目前以鄉土性強、互動性高的藝術休 閒活動較能獲得民眾的喜歡。 陳春壅. 民 眾 參 與 藝 文 活 動 休 閒 取 向 之 研 究 --宜 蘭 縣 (. 2000) 此 研 究 主 要 針 對 宜 蘭 縣 民 眾 參 與 藝 文 活 動 的 方 式 、 種 20.

(32) 類、阻礙、體驗等因素,並探討目前宜蘭縣推動展演活動的 現況,以文化學、美學、藝術教育學的觀點為理論基礎,來 探討藝術休閒,並且對宜蘭縣藝文環境作整體的建議。研究 發現民眾對藝文活動興趣偏向實用性、通俗性及教育性的休 閒活動,對精緻藝文活動的認知與素養尚嫌不足。民眾興趣 較高的藝文活動前五項為:專題講座:生活講座、親職講座 、青少年教育問題講座、藝術講座。展覽活動:童玩展、攝 影展、國畫展、書法展、西畫展。表演活動:電影欣賞、電 視節目、熱門歌曲演唱、魔術、報章雜誌。研習活動:風箏 研習、天燈研習、攝影研習、漫畫研習、中國結研習。民眾 興趣較低的藝文活動前三項為:專題講座:宗教講座、工商 講座、時事講座。展覽活動:奇木展、雅石展、古文物展。 表演活動:傀儡戲、國劇、皮影戲、布袋戲、歌仔戲。研習 活動:剪紙研習、裱褙研習、篆刻研習。 民 眾 同 意 程 度 最 高 的 休 閒 體 驗 為「 認 知 性 的 學 習 」, 其 次 為 「 情 意 性 的 陶 冶 」, 再 次 是 「 社 交 性 的 擴 展 」, 且 休 閒 體 驗 的同意程度會因人口背景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民眾同意程 度 最 高 的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為 「 藝 文 素 養 與 訊 息 障 礙 」, 其 次 為 「 時 間 與 空 間 的 障 礙 」, 再 次 是 「 家 庭 或 工 作 障 礙 」, 最 後 是 「 時尚偏好」 ,且 休 閒 阻 礙 因 素 的 同 意 程 度 會 因 人 口 背 景 的 不 同 而有顯著差異。在藝術教育方面的建議:. 一、. 實施藝文教. 育,充 實 藝 文 素 養,學 校 藝 文 教 學 正 常 化。 二、選 派 教 師參 加藝文(傳統藝術)研習。三、主辦校際藝文活動、獎助藝 文創作,協助藝文展覽。四、藝術結合教育推動社區發展。 林怡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參訪者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 2006) 此 研 究 在 於 瞭 解 參 訪 者 去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的 動 機 21.

(33) 、行為及社經地位,透過觀賞展演活動與服務滿意度的方式 ,了解參訪者對此方式的滿意度。研究方法使用問卷的方式 進 行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參 訪 者 以 女 性 居 多 , 年 齡 在 21-40 歲 之間,教育程度大學、高中職最多,大多數的人都是第一次 來傳藝中心,且都是與家人前往最多,都是自行開車為主。 參觀者到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動機前三項分別為「放鬆心情 」、「 增 加 對 傳 統 藝 術 的 了 解 」、「 家 人 出 遊 」, 動 機 構 面 最 重 要 的 是 「 家 庭 娛 樂 及 知 識 因 素 」, 其 中 「 展 示 館 特 展 」、「 民 藝 街 坊 的 藝 品 展 示 」、「 展 示 館 之 常 設 展 」 最 能 滿 足 大 部 分 參 觀 者 的參觀動機。在展示、活動及服務特性上,前三項為「展示 內 容 具 傳 統 性 」、「 展 示 內 容 具 教 育 性 」、「 活 動 內 容 有 傳 統 藝 術 特 色 」, 最 重 要 的 構 面 為 「 教 育 與 娛 樂 因 素 」, 這 些 特 性 符 合參觀者動機最重要的「家庭娛樂及知識因素」所以得到較 好的滿意度。本研究之建議,目前傳藝中心的展示都以靜態 的為主,展示內容的趣味性並不讓很多的參觀者滿意,希望 傳藝中心可增加參訪者在展示中動手體驗的機會,這使參訪 者對於傳統藝術有更深的了解與印象。在展示的特性中,參 訪者對於展示內容說明的滿意度很低,他們希望在展場內可 以發放小冊子或放置專書做詳細展品的解釋,滿足參訪者對 展品的知識需求。 陳怡萱. 以符號互動論探討消費者休閒體驗-以休閒農. 場 為 例 (2007) 此 研 究 以「 符 號 互 動 論 」與「 紮 根 理 論 」兩 種 研究方法,針對消費者經常至休閒農場體驗的消費者,藉由 訪談的方式,瞭解消費者在休閒農場體驗過程的多元符號構 面。多元符號構面是指情感與思考等體驗,以及消費者對於 符號所代表的意涵。研究結果顯示,在社交場所的文化背景 22.

(34) 下,消費者對於情感觸動有正面影響,在健康觀念下,消費 者對於學習引發、行動實踐有正面影響,在宗教觀念下,消 費者對於學習引發有正面影響。 李惠貞. 藝術休閒園區特色的形塑與經營策略—以牛耳. 藝術度假村為例. (2008) 近 年 來 國 人 生 活 型 態 與 經 濟 條 件 的. 改善,使民眾更有從事藝術休閒活動之能力,遂開始對鬆弛 身心與舒緩心靈之文化藝術休閒需求日益殷切。但以藝術遊 憩為主題的相關研究很少,此研究以牛耳藝術度假村為研究 對象,研究發現此度假村具有濃厚的本土藝術氣息,同時陳 列展示許多素人創作作品。但困境在於因為知識庫的欠缺, 許多遊客對主角人物「林淵」相當陌生,也不瞭解「杜布菲 推 薦 的 原 生 藝 術 」。 面 對 旅 遊 市 場 的 激 烈 競 爭 , 戶 外 雕 塑 藝 品 更是保存不易,園區內服務與規劃等問題也使得業者面臨不 少挑戰。本研究建議,牛耳藝術度假村能夠運用本身的地理 位置與自然環境的特殊性,順應目前市場趨勢,以原生藝術 休閒參與體驗作為利基點,不斷地開發和包裝藝術休閒園區 藝術特質,創造園區新價值,更運用不同的資源與活動,強 化 內 部 的 「 杜 布 菲 推 薦 的 原 生 藝 術 」, 並 以 藝 展 為 產 品 核 心 , 在休閒市場中找尋自己的新定位。 方寵惠. 文化園區委託經營推動體驗行銷環境之研究-. 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 (2009) 此 研 究 引 用 Schmitt 於. 1999 所 提 出 的 五 種 策 略 形 體 驗 模 組. : 感官、情感、思考、. 行動、關聯等體驗行銷內容,以傳統藝術中心作為個案,並 對此個案之相關人員作訪談,探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核心 價值及潛在的發展空間,研究結果顯示: 一、政府文化政策 輔導與支持,協助加強員工相關專業能力;二、充分發揮民 23.

(35) 間企業之行銷推廣資源,輔助宣傳促使國內外觀光遊客到訪 ;三、文化園區具有特色且物美價廉,依據文化經營性質而 分類管理;四、增加外部交通聯繫,拓展內部園區活動範圍 ;五、開發衍生性文化創意產品,協助輔導使文化產品生活 化且不失文化內涵;六、互助合作形塑園區體驗行銷氛圍, 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點。 張菁敏. 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對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 -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例. (2010) 休 閒 旅 遊 已 成 為 國 人 生. 活中重要的一環,隨著觀光產業的日增,遊客行為會影響產 業的永續經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個將 文化設施委外經營的先例,肩負著傳統藝術傳承與推廣的責 任,並以營造一個具有傳統藝術的體驗環境為經營目標,在 台灣諸多文化園區裡,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此研究在於探討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的影響,用問卷的 方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體驗價值對行為意圖有顯著影響 ,以「趣味性價值」最具影響性,而「知識性價值」則不具 影響效果。顧客滿意度對於行為意圖有顯著影響,以「服務 價值」最具影響性。研究中並發現,顧客滿意度在體驗價值 與行為意圖間具有中介效果。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傳藝中心對 未來的經營規畫與永續經營作參考。 本章小結 由上述文獻探討可知,藝文活動是文化精神建構的一環 ,參與藝術休閒活動將成為人類休閒方式的主流。藝術休閒 類的休閒活動不但可以鬆弛身心與舒緩心靈,也可以在一個 快樂無壓力的過程中達到知性之旅。以宜蘭縣為例,在縣政 府提倡、鼓勵民眾參與藝術休閒文化活動下,結果顯示大部 24.

(36) 分民眾都可落實藝術生活化,加上學校教育人員對館校合作 ,多有高意願的配合,願意參加傳藝中心所舉辦的教師研習 營活動,藉以認識與學習運用展示館的資源與相關課程。研 究者認為對於傳統文化的保存已經是一種趨勢。 從不同時期的研究成果中也可以看出學者對傳統藝術中 心 的 建 議 , 2004 年 的 研 究 資 料 中 , 學 者 建 議 應 該 讓 民 俗 工 作 者與工藝師參與策劃展演的活動,呈現民俗內涵更多元的觀 點,也希望傳藝中心可以多加開設不同研習課程,提供老師 或民眾參與,在交通便捷上是否可以爭取冬山河的公車路線 , 來 提 高 遊 客 量 。 2006-2008 年 的 研 究 資 料 中 , 學 者 們 大 多 使用問卷方式,調查內、外部遊客的基本特質、遊客對園區 的滿意度,雖研究顯示遊客對於園區與再訪率都甚高,但對 於傳藝中心大部份以靜態為主的展示方式並不是很滿意,希 望 能 夠 改 善 。 2009-2010 年 的 研 究 資 料 中 , 有 以 問 卷 方 式 探 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的影響,研究結 果發現:體驗價值,以「趣味性價值」最具影響性,而「知 識性價值」則不具影響效果。由於前賢之研究以量化方式居 多,為期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相關議題有更深入了解,本論 文在研究方法上採用質性研究觀點,不同於以統計方式及數 字所產生的量化方式,除了以訪談搜集資料外,也透過研究 者的參與觀察,探究傳藝中心在經過十年後,在交通便捷上 是否因為雪隧的開通而吸引新客源至傳藝中心;遊客至傳藝 中心的動機為何?傳藝中心是否扮演對民眾傳統藝術知識建 構的影響力?過去曾有遊客認為傳藝中心的展演多以靜態的 為主,十分無趣,研究者想藉由研究觀察經過五年的變化, 傳藝中心在展演規劃部分是否達到民眾的心理期待;在傳統 25.

(37) 教育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紮根部份,是否與園區開設教 師研習營有關?傳統藝術中心透過動態、靜態展演,在兼顧 休閒與延續專業傳統藝術雙向考量規劃下的具體性成效,是 否會因政府推動文創產業有所不同,凡此皆為本論文所欲探 討之目的。. 26.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結果提出研究架構如下:. 一、 遊客休閒取向之動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二、 遊客感受建構藝術知識 來源的影響 三、 中心兼顧休閒與延續專 業傳統藝術雙向效益. 一、中 心 遊 客 深 度 訪談. 四、 中心對於傳統文化活動. 二、行 政 與 決 策 人. 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 員深度訪談. 的紮根的具體作法及推 廣策略.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27.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根據研究過程提出研究流程圖如下:. 研究動機興起. 研究目的與範圍之確認. 文獻探討. 研究架構之建立.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形成確. 實地訪談與資料收集. 資料彙整、文獻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 究 流 程 圖 28.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一 、 本 研 究 的 個 案 擷 取 範 圍 -國 立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以 下 簡 稱 傳 藝 中 心 ), 傳 藝 中 心 成 立 於 2 0 0 1 年 , 2 0 0 3 年 起 對 外 營 運 ,至今已有十年之久。除了負責統籌全國傳統藝術與民 俗之圖書視聽資料採集、出版等業務及傳統表演藝術、 傳統工藝與民俗典藏文物之傳習、展演、推廣、人才培 育等業務外,園區裡更包含了寺廟建築及傳統老街店舖 、住宅等實物靜態展示,呈現出台灣傳統文化的縮影。 二、本研究訪談對象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行政、決策人員 及旅客。受訪者包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行政、決策人 員 及 旅 客 , 對 象 的 選 取 採 「 理 論 抽 樣 」 (theoretical s a m p l i n g ), 所 謂 的 理 論 性 抽 樣 , 就 是 按 照 研 究 設 計 的 理 論 進 行 訪 談 樣 本,因 質 性 研 究 特 別 注 重 研 究 對 象 ( 尤 其 是 他 們 內 在 的 經 驗 ), 來 獲 得 比 較 深 入 的 解 釋 性 理 解 , 所 以 研究對象數量一般都比較少,研究結果不在乎數量的多 少,而在於抽取的樣本是否合適,只要研究者認為資料 已達到飽和,就可停止抽樣,但抽取的樣本必須可為本 研 究 帶 來 完 整 的 經 驗 與 準 確 性 (陳 向 明 , 2002)。 本 研 究 抽取中心行政與決策人員三名,旅客十八名,共計二十 一名,以求資料蒐集達飽和度。. 29.

(41) 第四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質性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蒐集 資料。依據研究目的相關理論與參考相關文獻後,參酌研究 設計。由研究者自行編制與修訂的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作為訪 談工具,內容分為兩部份,包括: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旅 客訪談大綱。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行政、決策人員訪談大 綱。 一、質性方法的採用: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在自 然的情境下蒐集研究資料採用的研究方法,對於特殊的 社會現象進行探究,或是特殊情境對於他們行動的影響 ,瞭解事件及行動的發生過程,發現問題或對於新問題 提出新的看法,研究議題大多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日常 知識,研究使用的方法,包含了利用田野筆記、訪談、 對話、照片、錄音、圖像以及個人備忘錄,來追蹤事件 的 變 化 (Denzin and Lincoln, 2005)。 強 調 從 當 事 人 的 角 度來瞭解他們的看法,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態與意義的建 構,研究者非常重視研究過程與結果,且要對自己的行 為進行不斷的反思,在搜集資料與分析資料中,都必須 有深入、細密、系統的調查資料為基礎,從研究者自己 蒐 集 的 資 料 中,尋 找 對 意 義 的 解 釋 或 理 論 的 依 據 ( 陳 向 明 , 2002)。 由於本研究是探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結合休閒取 向下對民建構藝術知識來源的影響力及對於傳統文化活 動的推廣、保存及基礎教育的紮根所產生的影響。了解 這些現象必須深入瞭解遊客到傳藝中心的參與以及體驗 30.

(42) 過程,這是量化數據無法達到的,因此必須借由質性研 究的方法來進行深度探討,故為本研究所採用。 二、個案研究法的選用: 個 案 研 究 法 ( Case Study Method) 是 一 種 具 深 度 、 個別性的研究方法,與其他研究法最大的不同點,在不 干擾研究對象的自然因素下,研究者可以進入研究對象 的生活領域,進行有關研究現象與行動的觀察,來探究 研究對象的相同點與相異點,並透過豐富的資料收集、 歸納、比較、對照、精確的記錄等過程,對研究現象進 行概念的建構,發展新的思維,當然,個案研究法非常 重視每個個案的獨特性,所以研究者必須深入瞭解被研 究之情境、事件和現象,以及背後所呈現的意義為何, 而不是要將研究現象推論到其他情境。個案研究的對象 可以是一個人、團體、組織或社區,也可以是兩個或兩 個以上的個案、團體或組織。個案研究法除了可以透過 研究過程來解釋研究現象外,更可以發展出讀者對研究 現象的了解與問題的敏銳觀察力。本研究以國立傳統藝 術中心為個案區,從研究問題開始擬訂,發展分析問題 的流程架構,依循研究架構,選定蒐集研究資料的方法 ,最後建立資料與架構連結的邏輯以達研究目的。 三、半結構式訪談法: 質性訪談是一種為特殊目的所進行的談話,主要是 以直接面對面的方式來訪問,研究者可以透過此方法了 解 受 訪 者 的 個 人 感 受 ( p e r c e p t i o n o f s e l f )、 生 活 與 經 驗 ( life and experience) 的 描 述 , 藉 著 彼 此 的 對 話 , 研 究 者 可 以 了 解 及 解 釋 受 訪 者 個 人 對 社 會 事 實 ( social reality 31.

(43) ) 的 認 知 ( Minichiello, 1995)。 訪 談 有 以 下 四 種 形 式,以 研 究 過 程 分 為 為 結 構 式 訪 談 ( s t r u c t u r e d i n t e r v i e w s ), 半 結 構 式 ( f o c u s e d o r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或 非 結 構 式 訪 談 ( unstructur e d i n t e r v i e w s ) 以 及 群 體 訪 談 ( g r o u p i n t e r v i e w )( Wi l l i a ms , 1 9 9 7 ; M i n i c h i e l l o e t a l , 1 9 9 5 ) 。 半結構式訪談,可以是量化導向或是質化導向,主 要是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之前,必須依據研究問題與目的 ,設計訪談內容大綱,作為訪談的指引。通常,訪談者 可以依實際狀況來回答問題,訪談問題可做適度彈性的 調 整,不 需 根 據 訪 談 大 綱 的 內 容 順 序 來 進 行 訪 問 ( 林 金 定 ,2005)最 重 要 的 是 內 容 必 須 要 與 研 究 問 題 互 相 呼 應,呈 現出受訪者較真實的認知感受。 四、訪談大綱的形成: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探討編 製而成,先由指導教授評閱及修正,確定訪談大綱,然 後請傳統藝術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針對訪談大綱和遣 詞用字提供修正意見以建立專家內容效度。大綱類型有 兩種,內容區分為管理單位訪談大綱十一題與遊客訪談 大 綱 十 題 (詳 見 附 錄 一 與 附 錄 二 )。. 32.

(44) 姓名. 職稱. 沈易利. 教授. 陳克寧. 副教授. 劉秀美. 副教授. 曾月霞. 助理教授. 校院 國立台灣體 育運動大學 中山醫學 大學 國立東華 大學 台中護專. 圖 3-3 專 家 效 度 表. 33. 研究領域 民俗技藝 傳統藝陣 民俗學 質性研究.

(45)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包含,傳統藝術中心所出版的傳藝雙月 刊之彙整與質性研究訪談的資料分析。傳藝雙月刊的彙整以 2003 創 刊 至 2011 年 期 刊 之 動 、 靜 態 展 演 節 目 , 依 年 份 做 類 型與次數之分類。質性研究訪談的資料分析,通常利用研究 者所採用的理論架構為基礎,將問題的反應作分類。質性訪 談結束後,在分析資料之前,第一步驟,就是逐字稿與訪談 日誌的建立,也就是將所有的訪談口語資料、情緒反應、訪 談情境形諸於文字,這是一種訪談的書面記錄,必須要「詳 盡確實」 ,一 份 完 整 的 訪 談 記 錄 不 但 可 以 使 資 料 分 析 接 近 原 貌 ,更可以了解受訪者的意涵,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的手稿 筆記並不能反映整個討論的特徵,受訪者非語言的溝通、手 勢、表情、行為、語氣等就無法藉由訪談的手稿筆記去加以 描述,所以最好使用錄音、錄影等設備作為輔助,研究者可 以藉此感受到受訪者的心情與受訪情境,也可以避免研究者 記憶混淆出錯,或是過渡以受訪者的觀點來詮釋事件,而渲 染 或 誇 大 資 料,這 是 在 質 性 研 究 中,相 當 重 要 的 ( 林 金 定,2 0 0 5 ) 。逐字稿、訪談日誌完成後,才可以進行資料的分析,一般 來說,資料分析法可分為四種. 「內容分析法(. Content. analysis) 」 、 「 樣 版 式 分 析 法 ( Template analysis) 」 、 「 編 輯 式 分 析 法 ( Editing analysis ) 」 及 「 融 入 / 結 晶 化 分 析 ( I m m e r s i o n /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M i l l e r & C r a b t r e e , , 1992) 。 在內容分析法中最常用來分析訪談資料的方法是口語資 料 分 析 法 ( Protocol analysis), 此 方 法 是 完 成 訪 談 逐 字 稿 後,先進行剪貼分類,剪貼的第一步是仔細瀏覽整篇的逐字 34.

(46) 稿,並找出和研究相關的部份,在初步的閱讀中,可以一邊 修改或發展研究主題,並且要區別逐字稿內容有哪些是與主 題無關的,根據主題與內容的關聯性進行初步的定義。第二 步就是進行「編碼」,編碼是將蒐集來的訪談資料分類成一 個個單位,仔細檢查彼此之間的不同處,並針對資料中所呈 現的結果,提出問題的過程。透過閱讀受訪者的回答,仔細 思考逐字稿內容與研究問題之間所代表意涵,同時在編碼處 寫下感想與註解並標示受訪者所說的關鍵字,再將每份逐字 稿的內容給予不同的分類編碼,編碼過後就可進行核心資料 的分析,也就是「建構類屬及概念化」,將主要的資料歸納 建檔後,根據所涵蓋的意義給予一個合適的概念名稱,針對 摘要的內容,加以分類、比較、歸納後,將屬性相同的編碼 歸類,予以命名。命名方式可採用原有的理論概念基礎或是 研究者自行建構新的概念,形成研究中的主要核心類屬( Ericsson & Simon, 1993;Strauss & Corbin,1990) 。 所 以 質 化研究主要的資料分析策略就是編碼,編碼的目的就是要打 破資料,將資料重新分類,以便在不同的類別與資料中做比 較,從而協助發展理論概念. (Maxwell, 1996)。 本 研 究 以 內. 容分析方式來處理質性訪談的結果,分析方法之進行程序如 下 :( 1) 逐 字 稿 之 形 成 ( 2) 詳 細 閱 讀 逐 字 稿 內 容 ( 3) 形 成 不 同 類 別 予 以 編 碼 ( 4) 檢 視 重 複 編 碼 之 分 類 與 內 容 ( 5) 重 複修正與再精細分類。. 35.

(47) 第四章 傳統藝術中心活動展演特色分析 傳 統 藝 術 包 含 「 傳 統 工 藝 美 術 」 及 「 傳 統 表 演 藝 術 」, 二者分屬靜態和動態展演。 透過這些展演活動, 到園區旅 遊的民眾得以從不同角度體會、接近傳統藝術。 因為傳統 藝術所關注的不僅是藝術傳承的概念而已,更具有民眾透過 接近傳統藝術,進而從參與中所獲得的文化素養價值。本章 以傳統藝術中心自開園以來,各種靜、動態展演的概況與文 獻檔案資料進行探討。. 第一節靜態展演概況分析 傳 統 藝 術 中 心 於 2003 年 10 月 4 日 開 始 對 外 營 運 開 放 , 為了能夠提供遊客們多元的藝文饗宴,促進文化機能,首先 由 北 管 文 物 風 華 -宜 蘭 總 蘭 社 捐 贈 之 文 物 修 復 展 與 傳 藝 術 典 藏精華展及三種不同類型的動態展演講座揭開序幕。有台灣 傳統的歌仔戲和布袋戲,也有來自大陸的川劇變臉。除了希 望藉由展演節目,讓遊客能夠認識過去北管藝術在廟會的風 華外,透過台灣傳統戲劇及大陸戲劇講座的展演,藝術交流 的機能性得以開展,由此也可以看出,傳統藝術中心開園之 首,即已關注了不同區域藝術交流對民眾藝術知識建構的重 要意義。 2004 年 開 始 增 加 各 式 各 樣 的 傳 統 藝 術,其 中 以 偶 戲 講 堂 次數最多。偶戲包含了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電視布袋 戲,偶戲是台灣的傳統藝術,但隨著科技的提升,傳統藝術 中心的偶戲講堂讓民眾認識偶戲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偶戲.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As to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information ethics, students who get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on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also perform differently on

This research explored the school concern on contracting the school build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o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understand the

From the spatial programming at traditional retail markets,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ize, arrangement and position about traditional

The effects of radius of the pulse laser and ratio of delay times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A nondiemensional parameter B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Based on the different recreational choices of tourists, we obtain that under different fame effects the benefits of firms and tourists are different that result from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according to set up the relevant measure on the hardware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etc. But suches, setting of relieve disaster tactics and mechanism,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