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安倍政府之防衛政策(2012-2017)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安倍政府之防衛政策(2012-2017)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學位論文. 安倍政府之防衛政策(2012-2017). 政 治 大. The Defense立 Policy of Shinzo Abe (2012 – 2017).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連 弘 宜 博士 研究生:蔣 緯 達 撰.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 月.

(2) 謝辭 這篇論文的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內人的鼎力協助,在我公務及課業繁忙之 際能夠獨力扶持家庭,讓我能心無旁騖地專注於專業學識的研究,並總是在論文 寫作期間幾遇瓶頸時,給予最溫暖有力的聲援。 感謝指導教授連弘宜老師不辭辛勞地,在教務繁忙之中多次指導,以及口試 委員們李明老師、林賢參老師精闢入理的教誨,不論是論文的選題與結構安排、 內容到文字潤飾、多次與我就論文中許多核心問題進行研討的熱忱,都可以看出 老師們的用心與嚴謹,在此真誠地向尊敬的老師們表達感謝!. 政 治 大 政治大學,是我當年聯考時沒能達成的理想,如今十二年後終於完成這份學 立. ‧ 國. 學. 歷,我歸功於內人對我的體諒,與教授們的協助,感謝政治大學給我這個機會再 次圓夢;我期許自己的下一個人生階段,也必定繼續在學術研究這條道路上努力. ‧. io. sit. y. Nat. n. al. er. 自我精進!. Ch. engchi. I. i n U. v.

(3) 安倍政府之防衛政策(2012-2017) 摘要 安倍自 2012 年 12 月第二次執政後,要讓日本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十分明確。 首先以經濟政策穩定國內政權,同時巧妙地以新現實主義作為基礎,充分利用「制 衡」與「同盟」兩種戰略,一方面因地緣政治而深受中國、北韓、俄羅斯等國強 大壓力威脅,反而利用這樣的威脅對國內民眾灌輸強國意識,合理提高防衛預算、 改革防衛裝備移轉機制、增兵西南諸島並強化整體軍備實力等實質。 另一方面利用美國畏懼中國取代而成為亞太霸權的心理,以及日美同盟長久. 政 治 大. 以來奠定的良好聯合作戰架構,讓美軍充分涉入亞洲戰略區域情勢中,這樣的兩. 立. 手政策,就是安倍首相朝向「正常國家化」而努力推動修憲的最明顯手法。本研. ‧ 國. 學. 究就亞太週邊環境對日本造成的威脅,試圖導出安倍防衛政策的背景因素與結構 性變化的關鍵原因,並理解政策的邏輯與內涵,以判斷日本於亞太區域環境中的. ‧ y. Nat. sit. 行為模式。. n. al. er. io. 關鍵字:中國威脅論、集體自衛權、日美共同防衛指針、積極和平主義. Ch. engchi. II. i n U. v.

(4) The Defense Policy of Shinzo Abe (2012 – 2017) Abstract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has clearly made his intent for Japan to become a big power since his second term starting from December 2012. To attain this goal, he first enforced financial policy in response to domestic economic chaos, meanwhile adopted “Balancing” and “Alliance” strategies in accordance with “neo-realism” based on its strategic theory. In one hand, Abe uses the geopolitical threat formed by China, North Korea and Russia to rationalize his policies of raising national. 政 治 大. defense budget, reforming armament transfer principles, increasing force. 立. deployed on Japan’s southwest islands and strengthen overall defensive. ‧ 國. 學. cap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he carefully uses the U.S. fear China may replace. ‧. it as the Asia-Pacific hegemony, and that U.S. needs firm coalition with. Nat. sit. y. Japan, keeping U.S. much involved with the power-pursuing game in Asia.. n. al. er. io.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discover the key factors that results in Abe’s. i n U. v. current defense policy and its structural change, while to understand the. Ch. engchi. logic and processes of policy-making process, in order to identify how and what Japan will conduct in the Asia-Pacific area.. Key Terms: China Threat Theory, Collective Self-Defense Right, Japan and US Joint Defense Guideline, Positive Pacifism.. III.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1 第五節 研究架構……………………………………………………24. 治 政 大 第二章 東北亞周邊安全環境 ………………………………………25 立 ‧ 國. 學. 第一節 以攻勢現實主義建構的「中共威脅論」…………………26 第二節 東北亞的安全威脅…………………………………………36. ‧. 第三節 中日競合下的東北亞現況…………………………………41. sit. y. Nat. er. io. 第四節 日美同盟再定義與未來的挑戰……………………………44. n. al 第五節 小結…………………………………………………………50 iv n U engchi 中美兩極化的東南亞區域安全 ……………………………53. Ch. 第三章. 第一節 南海現況與中共南海軍事化 ……………………………54 第二節 中美的南海競合關係………………………………………66 第三節 日本南海政策………………………………………………71 第四節 嘗試串聯海洋的日本………………………………………79 第五節 小結…………………………………………………………83 第四章 安倍首相改革前(2012 年以前)的防衛政策環境……………85 IV.

(6) 第一節 日本防衛政策內部因素 …………………………………86 第二節 安倍首相第二次執政前的防衛政策型態…………………89 第三節 防衛改革的需求 …………………………………………100 第四節 小結 ………………………………………………………105 第五章 安倍首相第二次執政時所主導的日本防衛結構轉型 ……107 第一節 國內防衛政策轉型 ………………………………………108 第二節 對外防衛政策方針的調整 ………………………………113. 治 政 大 第三節 自衛隊的現代化轉型 ……………………………………122 立 ‧ 國. 學. 第四節 小結 ………………………………………………………129 第六章 結論 …………………………………………………………133. ‧. 第一節 研究發現(一):日本二戰後防衛基本理論的轉變 ……134. sit. y. Nat. er. io. 第二節 研究發現(二):安倍強軍政策下引發的驟變 …………140. n. al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44 iv Ch. 參考文獻. n U engchi. V.

(7) 表次 表 1-1 戰後日本首相施政屬性分類…………………………………14 表 2-1 中共威脅論的主要基礎與討論架構表 ………………………35 表 3-1 南沙群島各國據島礁概況……………………………………61 表 3-2 中共人工島礁概況表…………………………………………62 表 3-3 中共人工島礁建構概況表……………………………………63 表 4-1 1998 年至 2013 年日本經濟對策規模.………………………87. 治 政 大 表 4-2 駐日美軍基地變遷概況一覽表………………………………92 立 ‧ 國. 學. 表 4-3 一次防至四次防各長期計畫下的防衛力整備變遷 ………96 表 4-4 歷屆防衛計畫大綱指導下的日本防衛整備政策變化………99. ‧. 表 5-1 安倍晉三首相第二次上任後的防衛政策改變進程 ………110. sit. y. Nat. n. al. er. io. 表 5-2 十一項安保法案及修法後的轉變 …………………………121. Ch. engchi. VI. i n U. v.

(8) 圖次 圖 3-1 南海諸島概略位置示意圖……………………………………54 圖 3-2 中共解放軍海軍於海南島建設的三亞海軍基地……………60 圖 3-3 日本海上生命線概況…………………………………………72 圖 3-4 菱形安保圈示意圖……………………………………………74 圖 4-1 自衛隊建立初期日本國內支持意願一覽表…………………93 圖 5-1 日本防衛政策制定架構示意圖………………………………108. 治 政 大 …………………127 圖 5-2 日本陸上自衛隊編制及部署情形示意圖 立 ‧. ‧ 國. 學. 圖 5-3 日本海上自衛隊編制與部署情形示意圖 …………………128.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20 世紀冷戰以後,各先進國家常透過定期出版國防白皮書,宣達國家軍事戰 略的未來方針與發展進程;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亞洲列強之一的日 本,也不例外地每年依據國家施政方針擬定年度防衛白皮書,使其國防政策透明 化、普及化,對內獲得國內民眾理解而支持,對外向世界宣揚國防實力而降低潛. 政 治 大. 在外力威脅;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日本的國家施政方針添加了大量日美同盟. 立. 的元素,其防衛戰略也因此在這樣的外交限制下,發展出不同的軍事文化。. ‧ 國. 學. 2012 年 12 月,自民黨在大選中勝出,黨魁安倍晉三走馬上任二度成為內閣. ‧. 總理大臣。在民眾熱烈歡呼的掌聲後,安倍本人卻沒有任何的欣喜若狂,因為他. sit. y. Nat. 緊接著必須面臨國內財政危機、社會人口高齡化、俄日北方四島爭議、中日釣魚. io. al. n. 大刀闊斧進行國家層級的改革作為。. Ch. engchi. er. 臺(日稱尖閣諸島)糾紛、西南諸島周圍威脅等各式各樣的國家層級難題,他決心. i n U. v. 經濟為國家富強之根基,想要強化國力必須先強化國家內部經濟基礎。所以 安倍的第一批政策即針對經濟現況進行一連串的改革,世稱「安倍經濟學」 。1 安倍希望透過修憲推動「正常國家化」 ,2雖然政策成效目前還看不出絕對性 成效,他的個人施政魄力仍然讓他在歷屆首相中脫穎而出。3 Hausman, Joshua. “Abenomics: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Outlook.”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Spring 2014), pp.2~5;2013 年初,日本在安倍首相指導下由日本銀行發起了 2%的通膨目 標,以及一連串的經濟政策以刺激國內經濟發展,這些政策即稱為「安倍經濟學」。 2 Fatton, Lionel. “Is Japan Now Finally a Normal Country?” The Diplomat (December 2013), pp.1~2;冷 戰末期,國際關係情勢變化詭跼多變,以小澤一郎等學者開始發展對於日本正常國家地位的事實 進行爭辯,尤其是 1991 年波灣戰爭爆發,而向來為美國最親密盟友自居的日本卻因國內憲法拘 束而僅能提供經濟資助,備受國際社會譴責。自始日本國內開始有回歸「正常國家化」的聲音出 現,意指希望日本必須能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以主權為基礎,憲法為依歸,對合法出兵、國際救 援、災害救難等行動都能夠有權力執行。 1 1.

(10) 在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原則下,其主政以來便積極推動修憲、擴張海上 自衛隊(後簡稱海自)與航空自衛隊(後簡稱空自)軍備編裝、積極行使集體自衛權、 參與多國海外軍事行動,並任用偏向右派的稻田朋美出任防衛大臣,4在在都讓世 界看到他準備將日本提升為世界強國的決心。就在 2016 年 9 月,更是因應南海 仲裁案爭議,答應派遣海上自衛隊與美國共同進行海上巡弋任務,以應對不預期 (或預期)之國際衝突。5種種對於軍力擴張的強烈企圖心,讓世界各國(尤其是亞 太地區諸國)更加密切關注 2016 年出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 日本防衛省於年中公布之《平成 28 年(2016 年)版防衛白皮書》 ,概略分為「環 境安全評析」 、 「安保防衛政策及美日同盟」及「維護國民生命、財產與領土(海、. 治 政 空)機制」三部,並以專章說明新日美安保戰略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安倍支持 大 立 新安保法制的堅決意念。 ‧ 國. 學. 2016 年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內容除陳述目前周邊安全環境、闡述新安保防衛. ‧. 政策及日美同盟內容、以及自衛隊將如何維護國民生命、財產與領土(海、空)機. sit. y. Nat. 制等資訊,說明本次調整後的防衛政策係延續「日美共同防衛指針」及「防衛計. al. er. io. 畫大綱」的指導。其調整即為安倍對外交、國家安全政策最為公開的計畫指南,. v. n. 所以本次研究預期能從年度防衛白皮書及其他日本防衛政策相關的官方文獻,藉. Ch. engchi. 以正確研判日本未來在東北亞的行為模式。. i n U.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係透過對「日美防衛合作指針」 、 「防衛計畫大綱」 、 「日本防衛 白皮書」、自衛隊軍備演變等相關官方文獻,分析安倍執政後施政方針中的防衛. 3 4. 5. 同前註,p2. 遲華、李新、納川, 「日本任命極右翼防衛大臣—稻田朋美成為安倍安保政策代言人」,環球軍 事雜誌,第 16 期(2016 年),頁 2;2012 年 8 月 3 日安倍晉三第二次當選後重組內閣,邀請鷹派 稻田朋美女士入閣,並於 2016 年 8 月 3 日任命其為防衛大臣。 徐微遠, 「日欲聯美巡南海,陸戰機宮古示警」,旺報,(2016 年 9 月 28 日),頁 6。 2.

(11) 發展進程與趨勢;並在周邊各國的政、經、軍統合戰力壓迫前提下,研究日本在 美國的亞太區域維穩戰略意涵,具體目的條列如下:. (一)安倍的日本國家安全政策將如何影響當前亞太區域情勢?. (二)日本國防發展、軍備整備將可能遭遇什麼樣的障礙,未來的轉型方向為何?. (三)在中美間的「新型大國關係」逐步建立的大環境下,日美同盟的國際安全合 作新風貌為何? 中共主席習近平上任後的外交重點在於中美關係與周邊外交工作,最明顯的. 治 政 例子即為向美國提出「新型大國關係」,主動向西太平洋區域霸權主要支配行為 大 立 者遞出橄欖枝。而習近平以「一帶一路」大戰略下擴充經濟影響力的決心,這正 ‧ 國. 學. 是他希望締造的「新亞洲安全觀」。而更重要的是,川普上任後,派遣國務卿提. ‧. 勒森(Rex Tillerson)到中共訪問並進行一連串示好的作為,美其名是要聯合反 對北韓核威懾,事實上卻是因美國川普總統基於重商主義主觀地認為,中共不斷. y. Nat. io. sit. 崛起的現況,如果妥善應對的話,應能夠對「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政策、. n. al. er. 「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目標做出貢獻。6. Ch. engchi. i n U. v. 在這樣的中美競合關係中,日本是否能夠繼續依存往昔日美同盟的強大保護 傘,而抵制亞洲其他勢力的地緣政治性威脅,與因各強權間的惡性權力鬥爭帶來 的連環效應;吾人期待透過以上三項研究目的,以及接續各章針對下列文獻的深 入研究,研判日本在安倍首相的領導下,2012 至 2017 年間的相關戰略應變與後 續規劃作為走向與基本原則為何?. 6. 楊雅琪, 「習近平的對外政策:當『新型大國關係』對上『亞洲新安全觀』與『一帶一路』倡議」, 戰略與評估,第 5 卷第 3 期(2016 年 11 月),頁 1~4;2012 年 2 月,時任中共國家副主席的習 近平在訪美前夕,首次表示美中是世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認為「太平洋夠大,足以容下 『中』美兩國」 ,並於訪美期間提出兩國應努力塑造 21 世紀「新型大國關係」 。而「亞洲新安 全觀」的理念係 2014 年 5 月,由習近平於「亞洲相互合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中所宣示, 時代」,同時提出,意即倡導「共同、綜合、合作、永續安全」 。 3.

(1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日本的防衛政策的轉變對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局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安 倍首相上任後的諸項政策更是逐步擴張日本自衛隊的安全角色。然而國家外交政 策的闡述與解釋,大多數是以「決策者個人領導特質」 、 「國內結構」或「國際外 交政策」三個層面為基準來探討。故本研究由安倍的防衛政策為出發點探討,透 過日本在二戰後的軍隊瓦解,到朝向「正常化國家」、企圖奮力改變國內結構, 以至於擴充日本在國際社會中政、經、甚至軍影響力的這個過程,探討其領導者 個人決策、國家結構、及國際環境等三者間對於日本內政、外交與國防政策面錯 綜複雜的相互關係。.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雖然重視安倍的個人決策作為對國家、甚至國際間情勢的關鍵性影響,. ‧ 國. 學. 但吾人認為對於日本而言,國家結構特質與外在周邊環境兩者實際上才是其外交、 國防政策演進的主因;又因中共與美國於亞洲竭力成為地區的霸權(Hegemony),. ‧. 在近幾十年中分別以「代理人戰爭」7、 「地緣政治衝突」等戰爭型態為鞏固、並. y. Nat. sit. 逐漸擴大自己的國家核心利益而將亞洲轉型為衝突熱點區。而在「安全困境. n. al. er. io. (Security Dilemma)」的威脅利誘下,8中共透過「權力移轉」9推翻現有的亞太. i n U. v. 「霸權穩定」局勢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各國所維持的戰略平衡在近年也常傳出. Ch. engchi. 失衡危機,顯見亞洲地區的攻勢現實主義氣息濃厚,而悄悄接近 「修習底德陷阱」 。 10. 7. 是指用第三者來代替自己打仗的戰爭。代理的第三者可以是政府、非國家武裝力量,或是僱傭 兵。代理人戰爭的目的是打擊對手,但又不會引起自己國家的全面戰爭。 8 Robert Jervis, “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une 2011), pp.1~2;指可以提升國家安全,但同時將會降低其他國家安全程度的政策作為。 9 廖小娟, 「探索中日爭霸東北亞之衝突行為:兼論權力轉移理論的適用」 ,臺灣政治學刊,第 20 卷第 1 期 (2016 年 7 月),頁 2~3;當崛起之一國,權力開始逼近區域中之霸權時,若該國對霸權 國家或其主導維持的現狀不滿意,則崛起之國極有可能發動戰爭,企圖取得區域霸權的地位。 10 Allison Graham. “Thucydides Trap Has Been Sprung In The Pacific. “ Financial Times (August, 2012), http://www.ft.com/intl/cms/s/0/5d69b5a-ead3-11e1-984b-00144feab49a.html, (檢索時間:2017 年 1 月 7 日);修習底德陷阱出現在數千年前的伯羅奔尼薩戰爭,在希臘經典《希臘羅馬名人傳》中 有詳細的紀錄。作者修習底德如此描述這齣希臘悲劇:「雅典勢力」的成長以及對斯巴達造成的 恐懼,引發了無可避免的戰爭,終將導致雙方的競爭與敗亡。 4.

(13) 首先,文獻探討以結構現實主義(又稱新現實主義) 的主要論點,也就是沃 爾茲(Kenneth Neal Waltz)的個人、國家結構性體制、及國際系統三層次的國際 關係理論及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攻勢現實主義解釋目前日本周邊國 家的威脅、11區域勢力的構建歷史淵源、不同國際同盟的形成、以及各地區不同 結構的現象;12並針對安倍自第二次上任後的軍力布局、編裝調整、武力建設及 國際外交等政策進行逐項分析,以實際現況驗證上述理論,與推測往後日本防衛 政策發展趨勢;但就日本近代的發展進程來看,這個國家實際上未能在國際地位 上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國,所以攻勢現實主義在本研究的運用僅限於日本面臨的區 域形勢描述,日本本身尚無能力能夠成為操縱攻勢現實主義的大國。. 治 政 接著在日本國家軍事戰略部分,透過歷年各版本的「日本防衛白皮書」 、 「防 大 立 衛計畫大綱」及「日美共同防衛指針」內容資料的蒐整與分析,就東海、南海、 ‧ 國. 學. 北方及域外等周遭威脅環境、國際戰略聯盟態勢及現行國家軍事戰略方面,建立. ‧. 研究背景後逐步深究其演進、現況發展原因以及未來走向。本研究另將特別在日 美同盟的根本性轉換過程中,透過集體自衛權、日美安保條約、及日本和平憲法. y. Nat. al. er. io. sit. 的修訂與轉變,探討日本現行國防政策內容及未來可能發展。. v. n. 透過周邊威脅情勢的發展,本研究蒐整之文獻將聚焦於安倍主導的日本政府. Ch. engchi. i n U. 將如何在顧全亞太區域維穩的前提下,強化經濟、國防實力及國際地位,並推動 安倍式的民主日本,進而影響邁向「正常化國家」的日本軍事戰略;也就是藉由 新現實主義與攻勢現實主義之間的結合,重新締造日本在亞太的強勢地位。吾人 期以上述之思維邏輯,循序漸進地完成本次的研究,將精確的日本防衛政策研析 成果,提供我國國防相關研究學者參考運用。 鄭瑞耀, 「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 ,問題與研究,第 44 卷第 1 期(2005 年 1、2 月),頁 1~19;在現實主義的三種類型中,攻勢現實主義強調的是相對權力,主張應追求權力的至高點, 才能抵禦所有存在的威脅。 12 Kenneth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originally published 1954), pp.12~14;沃爾茲最為人知的專著有:1959 年出版的《人、國家和戰爭》,依 照戰爭發生的原因,將國際關係的演變與成因分成三個層次做分析。第一層次為「人性」和「個 人作用」 。第二層次為政治、經濟、文化等「體制」 。第三層次為「國際系統的結構」 ,即國際 社會是個無政府狀態。1979 年出版國際政治理論,基本上統一了原本的現實主義理論,以第三 層次分析為主的新現實主義,又稱結構現實主義。 5 11.

(14) 一、理論運用 (一)新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學派不論如何演變,始終將「權力政治」置於論點的核心,尤其在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淬鍊,現實主義的各派分支對於權力的定義、手段、目的雖 有不同的解釋,其主軸方向仍舊不變。 雖然說古典現實主義(Classical Realism)較早發跡,並在二戰後成為國際 關係的主流,但其對於行為主義的過度重視卻導致爭論。最後現實主義學者將古. 政 治 大 其針對結構組織、權力重整、威脅管控及國家利益等方面論點做出修正與補充, 立 典現實主義作為基礎,逐漸堆疊行為主義的結構體制、與系統體制等理論,而對. ‧ 國. 學. 最後發展出對結構體制的重視稱為新現實主義(又稱結構現實主義),而結構並非 不同政治機構的集合體,而是具有從屬關係的,不同體系的結合。13. ‧. 包宗和教授主編的「國際關係理論」中認為,結構現實主義的思維中,權力. Nat. sit. y. 本身並非目的,而是實現國家目標與核心利益的手段;14安倍第二次上任後,首推. n. al. er. io. 以大刀闊斧的經濟政策極力強化國家結構,再求提升國防戰力,在在都是以該主. i n U. v. 義為基準思考讓日本「邁向美麗之國」的作法。正如沃爾茲(Kenneth Waltz)所. Ch. engchi. 著的《人、國家與戰爭》(Man, the State, and War),也將所有國際間戰爭的 根本性原因應該透過個人、國家及國際體系三個層次來解釋,歸咎於兩個或以上 的國際場景,而非是由單一原因導致。15 依據沃爾茲在書中所提示,個人層次討論的重點就是領導者的決策行為:必 須由領導者本身能以道德觀為基礎考量決策作為,才能降低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16. 國家的層次則須針對國家內政情勢的變數,如政經關係、社會發展等,用以推. 13. 林碧炤, 「國際關係的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 ,政治學報,第 17 期(1989 年 12 月),頁 159。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1 年 1 月),頁 51。 Kenneth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originally published 1954), pp.12~14. 同前註,pp.14-15 6. 14 15. 16.

(15) 測其國力是否能參與世界政治。最後以國際體系層次,則是單純從國際體系的觀 點解析國際各種現象的發生,最終達到現實主義中國際「無政府狀態」(Anarchy) 的假想目標,這個狀態也就是缺乏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中央強權國際聯盟對世界 進行管理,而是單純以權力平衡的概念維持世界和平狀態。17 本研究既設定以首相安倍晉三的個人施政主軸切入分析,就是預期先行透過 個人的層次對日本國防政策進行探討,繼以國家的政經情勢、社會結構及國家施 政方針逐步與個人決策鏈結,以求得最為精確的政策擬定與後續發展推論;在這 樣的研究架構下,本文的日本研究就多了一份個人主義的色彩,用過去發生的事 件歷史及各項文獻,推敲其現代領導者的背景、想法及決策方式如何產生,並如 何影響日本國家的未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而國家如果以領導者為主軸進行決策,從過去的世界上各國行為史來看,將 會因較為考量權力比重及每一項國家決策作為的實際成效,而較為貼近新現實主. ‧. 義的理論;故本文在這樣的架構下,選擇新現實主義作為基本理論之一針對日本. sit. y. Nat. 的防衛政策進行態樣研析,吾人認為較能從中汲取防衛政策對於周遭環境威脅的. n. al. er. io. 演變模式,以及應變作為。. i n U. v. 新現實主義的特色在於:(一)引用經濟學詮釋結構的形成、(二)著重於權力. Ch. engchi. 的工具性而非目的性、(三)重視權力平衡的結果而非過程。18在本研究中安倍首 相將經濟建設列為國家建設的首要,所以極力融合市場經濟以期完成新現實主義 中的結構與行為的結合,並企圖強化國防實力與集體自衛權,進而強調權力平衡 的結果;吾人認為以日本的安倍晉三首相為主題,因其施政方針與讓日本「正常 國家化」的決策風格、內容屬性而言,應與新現實主義較為吻合,而非古典現實 主義,故在本研究中將以新現實主義的理論,針對其防衛政策逐步實施研析。. 17 18. 同前註,pp.186-238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9 年),頁 263。 7.

(16) 二、日本現行防衛政策的轉變 (一)國家軍事戰略 2016 年 8 月 2 日,日本防衛省公布「平成 28 年(即 2016 年)版防衛白皮書」 , 概略分為「環境安全評析」 、 「安保防衛政策及美日同盟」及「維護國民生命、財 產與領土(海、空)機制」三部,並特別以專章說明新安保法的相關內容,2014 到 2016 年三年間的白皮書均強調中共、俄羅斯、及北韓為日本國安威脅最主要 國家,從明確的入侵領空、領海的次數及擅自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事實來看, 日本即使有了國內駐日美軍的協防,仍然必須迅速、確實地強化自己的國防實力,. 政 治 大. 以島國環敵之勢面對四周的威脅。. 立. ‧ 國. 學. 首相安倍晉三自 2014 年便主導白皮書撰寫方向,著手提出修憲及解禁「集 體自衛權」之概念,在. ‧ y. Nat. er. io. sit. 國內外反軍國主義復甦的聲浪中堅持必須將自衛隊作戰權利擴展到海外;於 2015 年白皮書中更引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內容,積極建立符合國土防衛作戰. al. n. v i n 模式的統合機動戰力,並向世界宣告日本有能力擔負亞太區域穩定的重任;2016 Ch engchi U. 年版則指出,即使「集體自衛權」解禁,日本仍將依據「和平憲法」執行「專守 防禦」及建立「最小限度」防衛力等原則,在建構足以防衛日本全體國民、財產 及國土安全戰力的同時,也能夠化解國內反對意見。 雖然仍有部分人士認為安倍是以「借力使力」 ,利用中共威脅論策略全力協 助自己推動安保政策的改變,19但自 2012 年底上任以來,安倍也的確是將國家集 體自衛權推向了高峰,並得以一方面試圖以「只競不合」的硬實力宣揚軍事嚇阻, 另一方面以「競合並行」的軟實力與鄰近威脅國家進行經濟與軍事合作;然而這 19. 荊元宙, 「由日本 2014 年防衛白皮書分析區域情勢走向」 ,戰略安全研析,第 113 期(2014 年 9 月),頁 50~53;雖在一般文獻中常使用「中國威脅論」一詞表示中共崛起所形成的政經軍威脅, 但除文獻引用外,本研究中筆者將仍以「中共威脅論」一詞示之,避免混淆。 8.

(17) 樣的兩手政策在吾人看來,卻有些向「只競不合」傾斜的態勢。. 安倍的政策向來以主動積極著稱,2012 年安倍組閣時就已提出與印度、美 國的關島、澳洲、菲律賓、印尼及越南建構「雙菱形安保政策」(或稱安保鑽石 構想)20,企圖以圍堵中共的手法,將觸手伸及世界各國必爭的南海;期間不斷地 爭取與菲律賓、越南、澳洲等國進行聯合軍演,並以裝備移轉第三國的方式協助 建立海上力量,積極深入南海這個國際關係的紛爭。. 在這樣的日本外交政策趨勢下,東海與南海被鏈結起來是遲早的事,但日漸. 政 治 大 與區域組織的方式對世界宣揚其「保護海上運輸安全」的決心,是否會因為日、 立 強大的中共早已在東海設置防空識別區,也以填海造陸、設置軍事基礎設施與參. ‧ 國. 學. 美及周邊國家(特別是南海六國)的聯合抵制,而設置「南海防空識別區」?這個 應該是非常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未來可能議題。21. ‧. 根據華丹在《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一書中針對日本國防政策發展的敘述,. Nat. sit. y. 戰後從岸信介首相任內所主導,1957 年發布的「國防基本方針」這個第一道國家. al. n. 22. er. io. 防衛戰略構想,到 2013 年其外孫安倍晉三首相主導重構的 「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 i n U. v. 日本始終沒有放棄對美軍協防的深度依賴,甚至讓美軍擔任國內大部分的防衛. Ch. engchi. 任務,而藉此降低國防預算,全力發展經濟自主;但該書內容多具情緒批評,不 難看出中共的作者在進行日本研究時仍有偏頗,故本研究中僅採用較為平舖直述 之評析部分。 確實這樣的作法在戰後十年就看到了成效,「吉田首相」所主張的吉田路線 就是最好的例證,因為外交、國內經濟低迷、民生不濟,由美軍來抵禦鄰近的外 敵是最好的決策,事實上日本國內產業經濟也在 1970 到 1980 年代之間突飛猛進, 直接地強化了整體國力並躍升為東亞第一大經濟體。華丹意指自衛隊的國防政策 20 21 22. 陳建仲, 「安倍將把日本帶往何方」,台北論壇,(2015 年 9 月),頁 1-5。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海軍戰略(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12 年 9 月),頁 189~191。 華丹,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 4 月),頁 137~139。 9.

(18) 演變最大的影響因素,其實就是麥克阿瑟抵日那一天起制定的亞洲政策。 華丹在《日本自衛隊》也提及,在戰後民主與和平的氛圍影響下,軍國主義 已消失殆盡,鄰近國家害怕的再也不是擁兵自重的日本天皇,而是轉為尊敬這個 洗心革面、脫胎換骨的日本國,紛紛與其和平相處,和平發展的意識也在日本國 民心中深植,因為戰前那樣翻天覆地的武力擴張慾望已經被民主抑制住了;但就 算如此,中韓等亞洲鄰國仍舊心存警惕,因為日本國內仍有「制服組」23企圖透 過人道救援、赴亞丁灣護航及境外救災等行動,並配合安倍首相以釋憲讓「海外 派兵」符合「維和行動合作法」 、 「和平憲法」等法源依據,以進行「海外練兵」 , 磨練自衛隊綜合機動、反導及迎擊能力,藉以壯大軍備實力。. 政 治 大 其練兵成效可以由 2011 立 年 3 月 11 日福島核災可見一方,海上幕僚監部在地. ‧ 國. 學. 震發生後緊緊 6 分鐘內就發佈了所有機動艦艇出動命令,24其快速機動能力令人 咋舌。想像俄羅斯藉由北方四島發起武裝渡海行動,或是中共因釣魚台爭議集結. ‧. 海上艦艇進行武力嚇阻,日本海上自衛隊是否能在安全時效內動員所有可用兵力. io. sit. y. Nat. 進行反導制壓,而不是像烏克蘭一樣眼睜睜地看著克里米亞被併吞。. n. al. er. 郭育仁教授在「日本五期《防衛計畫大綱》戰略走向分析:雙聯霸權的逐漸. i n U. v. 成形」一文中所述概略與華丹相同,提及日本第一到五期《防衛計畫大綱》戰略. Ch. engchi. 重點由冷戰時期的「基礎防衛力」構想逐漸演進為冷戰後的「強化美日同盟」及 「機動防衛力」構想,日、美的連動關係從一開始的同盟依賴者,演化為政策的 跟隨者,到現在成為同盟關係的主要支持者,25以各階段戰略演變情形清楚描述 日本防衛政策正在因國力增強而漸有走向「正常國家化」的趨勢。. 23. 24 25. 意旨軍方出身的政治人物,在國內政權享有既定地位的一群人,與文官出身的「西服組」互為 對應。 華丹,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 4 月),頁 131。 郭育仁, 「日本五期防衛計畫大綱戰略走向分析:雙聯霸權的逐漸成形」 ,戰略與評估,第 5 卷 第 1 期(2014 年),頁 43~45。 10.

(19) (二)集體自衛權的轉變 華丹教授在《無刀之刃:日本自衛隊》一書提到,安倍晉三首相的「積極和 平主義」概念主要是為了達成三項目標:261.維護日本國家和平與安全,防止並 有效排除針對日本的直接威脅、2.強化日美同盟,深化日美互信關係,並在區域 安全與美全面合作,減小對日直接威脅、3.通過持續外交努力與國際貢獻,為改 善全球安全環境做出貢獻。 華丹眼中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做法,實際上僅是因為其內閣認為時代已經不 允許日本繼續以「消極和平作法」將自己的軍隊封印在東北亞,進而一方面實際. 政 治 大 的同時厚植國際地位,讓日本更具有與周邊國家解決領土爭議、或是解決經濟困 立. 強化日本外交力、經濟力、技術力和防衛力,一方面在配合美國的全球外交政策. ‧ 國. 學. 局的軟、硬實力,也同時進一步讓國家安保體制更加完善。. ‧. 但戰後由麥帥主導,協助日本擬定完成的和平憲法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消極的 防衛建軍與建國概念,要將國家政策方向由「消極」改為「積極」僅能透過修憲。. sit. y. Nat. io. al. n. 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Ch. engchi. er.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 i n U. v.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交戰權」 -《日本憲法》第二章第九條 這樣的「和平憲法」規範下的日本,為了達成保衛國家的目的,僅能保有一 支具有基本國防軍備的軍隊,以維持最小的防衛能力。但佐道明廣教授在「自衛 隊史:日本防衛政策七十年」書中提及,若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自衛隊的話,吾 人可發現日本國民普遍更加因自衛隊在大型災害救助作業、國際救援和平行動等 而對其印象加分,在文官統治的國家軍文關係前提下,自衛隊也的確成為一支可. 26. 華丹,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 4 月),頁 146~148。 11.

(20) 信賴、能夠精確完成政府交付任務的部隊。27安倍首相看到這樣的契機,進而利 用日本周邊的安全情勢作為催化劑,鼓吹「中共威脅論」與「俄羅斯於北方四島 之強佔」等議題,企圖改變憲法限制下的集體自衛權,以下係集體自衛權在本質 上的定義。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 51 條,集體自衛權係指與他國聯合排除針對本國 武力威嚇的權利,如果某國的行動破壞了國際和平與秩序,且經安理會決議認定 該國已實施侵略行動,聯合國各會員國可合力對該國分階段實施制裁,或制裁無 效時實施軍事壓制。但在聯合國採取行動前,關係國家可針對共同利益對該國實 施武力打擊。」. 立. 政 治 大 -華丹《無刃之刀:日本自衛隊》. ‧ 國. 學. 安倍首相在 2012 年第二次上任後的持續努力,終於在 2014 年 7 月 1 日(恰. ‧. 與自衛隊誕生 60 周年紀念日同一天),經由內閣決議的方式,讓執政的自民黨與 在野的公民黨在第 11 次「安全保障問題審議會」上,成功地改變了關於行使「集. y. Nat. io. sit. 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正式宣布「有條件解禁集體自衛權」,並將其內容修訂. n. al. er. 為: 「即使日本自身未遭受攻擊,自衛隊亦能為阻止隊第三國的攻擊而行使武力。」 28. i n U. v. 此次內閣決議並列舉「行使武力三條件」 ,如果符合就能讓國會同意出兵,甚. Ch. engchi. 至是海外派駐。此舉隨即引發日本國內的保守與激進派意見對立,因為軍事武力 的行使對於戰後至今的日本而言,可能是摧毀和平的矛,也可能是延續和平的盾; 然而安倍首相知道,既然這樣的民意矛盾問題已存在多年,要能推動日本國家防 衛政策的結構性改革,就得先讓國內民眾知道自己身陷地緣政治威脅中,必須仰 賴自身的武力才能存活,而非日美共同安全保障條約的一紙合同。. 27. 28. 佐道明廣著,趙翊達譯,自衛隊史:日本防衛政策 70 年(新北市:八旗文化出版社,2017 年 1 月),頁 12。 「日本內閣會議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BBC 中文網(2014 年 7 月),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4/07/140701_japan_defence_law_approval(檢索 時間:2017 年 3 月 17 日)。 12.

(21) 集體自衛權因和平憲法修改,不僅將影響日美同盟,也理所當然成為新亞太 安全關係的關鍵依變項,牽動中日、中美、中韓、美韓等多國之間的國際互賴關 係,本次研究中將深入探討其後續變化與關聯性。. 三、安倍執政期間與防衛政策相關的外交、經濟政策背景 (一)日美同盟政策的擴大 世界上最緊密的國與國雙邊關係,即屬日美同盟,在世界外交趨勢開始因各 國領導人擁抱保護主義而趨於分裂時,日本仍然緊握著美國的手,堅定自己就是 美國在東亞最好的盟友。. 立. 政 治 大. 但日本國際關係學者孫崎 享在「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一書中卻認為,東. ‧ 國. 學. 亞因為中共、日本及韓國三個先進國家的經濟共榮努力之下,很可能成為世界上 最為安定的區域,29然而美國對於一個「參與感薄弱」的東亞經濟圈是極度不安. ‧. 的,這樣的不安感明顯地表現在日美同盟關係上,成為束縛日本發展的主因;甚. Nat. sit. y. 至當感受到中共逐漸成為亞洲領導者的壓力時,反倒希望東亞各國之間維持緊張. n. al. er. io. 而使出某些手段進行擾亂,畢竟美國的對日政策一直以來都是以美國本身的利益 為主,所以不一定會與日本利益相容。. Ch. engchi. i n U. v. 就是因為這樣的國際政治氛圍,本書以「自主派」 、 「隨美派」及「部分抵抗 派」分類戰後的日本政治人物,甚至每一任的首相;更有「首相的任期決定於其 政策是否順應美方利益而設計」一說。30自主派認為日本應向美國主張堅定立場, 保持固有利益,並盡力實現國家發展目標;而隨美派大部分則是因美國過於強大, 故主張避免與美國有利益衝突並企圖維持兩國友好狀態。兩派人馬時有爭執,但 無法避免地終將屈服於美國的強大國際影響力。所以,日美關係才會常常根據美 國所制定的全球戰略變化而劇烈搖擺。我們可以從下表針對日本戰後各任的首相. 29 30. 孫崎 享著,郭一娜譯,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新北市:八旗文化出版社,2016 年 8 月),頁 10~12。 同前註,頁 18。 13.

(22) 施政屬性列表窺得一二,概分為自主派、附美派及部分抵抗派。部分抵抗派僅在 特定的議題上抵制美國的主導。 表 1-1 戰後日本首相施政屬性分類 戰後日本首相施政屬性分類一覽表 自主派. 部分抵抗派. 為了改變現狀,積極與 追隨美國,通過獲得美 在特定問題上抗衡美 美國周旋。 國信任來達到國家利 國。 益最大化。 蘆田均. 吉田茂. (1948.3.10-10.15). (1957.2.25-1960.7.19). 竹下登. (1960.7.19-1964.11.9). (1987.11.6-1989.6.3). 三木武夫. 橋本龍太郎. (1974.12.9-1976.12.24). (1996.1.11-1998.7.30). 中曾根康弘. 福田康夫. (1982.11.27-1987.11.6). (2007.9.26-2008.9.24). 海部俊樹. Nat. (1964.11.91972.7.7). (1989.8.10-1991.11.5). 小淵惠三. io. (1972.7.7-1974.12.9). n. al. (1998.7.30-2000.4.5). 森喜朗. sit. 田中角榮 福田赳夫. (1980.7.17-1982.11.27). i n C h (2000.4.5-2001.4.26) (1976.12.24-1978.12.7) e小泉純一郎 ngchi U 宮澤喜一. 首 (1991.11.5-1993.8.9) 相 任 細川護熙 期 (1993.8.9 至 1994.4.28) 時 鳩山由紀夫 長 (2009.9.16 至 2010.6.8). y. 佐藤榮作. (1948.10.15-1954.12.10). ‧. ‧ 國. 立. 治 政池田勇人 大. 學. 首 鳩山一郎 相 (1954.12.10-1956.12.13) 任 石橋湛山 期 時 (1956.12.23-1957.2.25) 長 岸信介. 鈴木善幸. er. 作 法. 附美派. v. (2001.4.26-2006.9.26). 麻生太郎 (2008.9.24-2009.9.16). 菅直人 (2010.6.8-2011.9.2). 野田佳彥 (2011.9.2-2012.12.26). 安倍晉三(第二任) (2012.12.26-迄今). 第三任內閣 備 註. 其中,吉田茂、池田勇人、中曾根康弘及小泉純一郎等四位首相任 期相對較長,就本表分析隨美派較能夠維持長久執政,相關政策也較能 14.

(23) 夠順利實施,以證明在日美同盟關係的「限制」下,日本首相的政策要 能立竿見影,還需要考量是否與美國利益相符。 資料來源:1. 孫崎 享,戰後の日美同盟真相。31 2. 筆者綜整。 根據孫崎 享在「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書中指出,戰後的美日同盟關係其 實對日本國內的施政影響極鉅,這樣的關係建立在三個原則上: 1.美國對日政策係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考量,不盡然與日本國家利益一致。 2.美對日政策隨著美國政治環境變化調整,美國是日美同盟關係中的主要行為 者。. 政 治 大 3.美國總是根據自身利益向日本提出各種要求,日本只能盡量滿足其要求(如要 立. ‧ 國. 學. 求自衛隊派駐海外用兵,增援美在阿富汗之戰事)。. ‧. 這樣的原則在川普所主導的美國新政府上更為顯著,不但要求日本增加軍費 支出額度,為維持亞太主導地位、因應北韓飛彈試射及核武威脅,川普企圖強化. y. Nat. io. sit. 與日、韓間軍事同盟、提升國際聯合軍演規模、加速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在韓國的. n. al. er. 設置,這些作為所導致的國際緊張情勢,不僅劇烈動搖東亞安全,也逐步將亞太. Ch. i n U. v. 地區轉變為一個以攻勢現實主義維持和平局勢的區域。. engchi. 佐道明廣在「自衛隊史:日本防衛政策七十年」一書中提及,日美安保制度 在日本國內所引發「捲入戰爭論」及「追隨美國論」兩個學說的爭論,讓日本外 交政策與國內政、經、軍狀態。 (二)南海的地緣戰略 羅伯·卡普蘭教授在「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nd of a Stable Pacific: Asia’s Caldron」書中提到,32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不是軍火,而是資源;. 31 32. 同前註,頁 346~348。 羅伯•卡普蘭,南海衝突局勢(台北:麥田出版社,2016 年 7 月),頁 33。 15.

(24) 資源與其周邊衍生商品才是推動著世界文明前進的主要動力。它被廣泛運用於飛 航、車輛與船艦的發展,以及工廠設備與機械的驅動。在缺乏替代能源的情況下, 石油仍將會是全球製造和生產的基本能源選項。此外,當一些快速發展中的國家, 如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企圖為人民謀求更為舒適、繁榮與經濟安全的居住環 境時,便引起各國對石油、天然氣、礦產等天然資源的渴望,進而引起競爭。能 源就是現代文明的本質,隨著全球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能源的消耗和需求也就 每日愈增。 在這樣對能源強烈需求的世界環境下,尚未大量開發的南海於是成為了兵家. 政 治 大. 必爭之地,其資源主要為石油、天然氣、以及漁產資源。. 立. 該片海域石油與天然氣豐富,依據 1968 年「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 ‧ 國. 學. 報告,至少有 286 億噸,約全球油藏量的 12%以上。33鄰近海南島的鶯歌海盆地, 已探得儲氣量達 7 萬 5,832 億立方呎,整個南海至少可找到 250 個油氣田,有 12. ‧. 個可望成為大型油氣田,其中儲氣量達 3 萬 4,189 億立方呎的崖 13-1 油氣田已. y. Nat. al. er. io. 漁產量已達中共總漁撈量的 20.3%。35. sit. 投資生產。34南海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尚未經現代化人工開發的漁場之一,近年來. n. v i n Ch 從 2011 年起,中共、日本、越南與菲律賓等國之間因南海領海爭議而衍生 engchi U. 的緊張關係,36鮮明地呈現了各國在南海對石油開採權利的競合,地質學家們更. 是利用科技逐漸發現該水域蘊藏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認定這是一個關鍵的新能 源邊疆,若能被適切開發,可降低各國對非洲和中東國家的石油進口依賴。 西格佛里多於《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一書中提及,南海戰略價值 亦因其地理位置而極具關鍵性,既有影響因素概述如下: 33 34. 35 36. 毛正氣, 「南海的自然資源與爭奪」,海軍學術雙月刊,第 46 卷第 4 期(2012 年),頁 6。 張忠義, 「我國南海主權之維護:南海仲裁案仲裁後之挑戰與因應」,陸軍學術雙月刊,第 52 卷第 550 期(2016 年 12 月),頁 8。 同前註,頁 9。 西格佛里多·伯格斯·卡賽雷斯,南海資源戰:中共的戰略利益(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 2014 年),頁 48。 16.

(25) 1.地緣戰略價值: 依據地緣政治概念,南海可作為各聲索國加強防禦縱深的主要區域,並可於 島礁上設立前進基地,以增強戰略縱深及兵力投射能力,進而增加區域影響力。 2.扼控航道命脈: 南海海域係世界第二大航道,37可以鏈結太平洋與印度洋,串聯亞洲與澳洲 等南太平洋各國的交通要道,故稱「亞洲的地中海」。美國、日本、韓國及中華 民國都以此道為其經濟生命線。 3.軍事戰略價值:. 立. 政 治 大. 南海上諸島礁對於軍事價值而言,就是戰力的延伸節點,不但能夠做為海軍. ‧ 國. 學. 基地、後勤補給點,更能夠當成情報、海洋大氣監測站運用;控制這些島礁,就 能進一步控制整個南海航行權。38. ‧. sit. y. Nat. 各聲索國對於天然資源及區域戰略價值的依賴大大地提昇了衝突的風險,所. io. er. 以在每一次的東協會議中,南海議題總是免不了浮上檯面,在本研究開始前,以 下先行針對南海主權糾紛進行的部分東協主要聲索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 al. n. v i n Ch 印尼與汶萊)及南海主要關係國之一(新加坡)實施立場的概略分析,以利後續日 engchi U 本在南海的整體防衛政策意圖研究遂行。. 最後西格佛里多關注中共於南海的意圖與當今發展情形,其一舉一動配合習 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政策正往前大步躍進;這也是持續主張「中共威脅論」 的安倍內閣,企圖用來說服國內民眾的最有力論點,本研究以 2016 年 7 月南海 仲裁結果出爐後的國際緊張情勢升溫為主要背景,針對主要聲索國以地緣政治及 各方所持己見做分析,以理解日本現行與南海部分國家示好(裝備援贈或協助基. 37 38.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 年),頁 1~6。 張忠義, 「我國南海主權之維護:南海仲裁案仲裁後之挑戰與因應」,陸軍學術雙月刊,第 52 卷第 550 期(2016 年 12 月),頁 9。 17.

(26) 礎建設等)用意何在。 (三)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係指自由民主黨安倍晉三第二次組閣期間,提出的一系列經 濟、金融政策;也就是因為這些金融政策的初步成功,安倍才能在國會中通行無 阻的擴充國防預算,強化軍備及編裝等實體戰力。安倍任命積極主張貨幣量化寬 鬆的黑田東彥(原財務官)為日本銀行總裁,他提出 「用兩年時間使貨幣基數翻倍, 從而實現 2%的通貨膨脹目標」 ,確實有很大的心理效應。初期各項經濟指標均有 所上升,股價從 2012 年 11 月眾議院解散後開始暴漲,到 2013 年 5 月,日經平 均指數已經漲到 15,627 點,半年內上漲近八成,美元對日圓的匯率超過了 1:100,. 治 政 不動產等資產的價格也開始上漲。出口企業的業績大幅改善,2013 年第一季的實 大 立 際增長率為 4.1%,非常驚人的數據。 39. ‧ 國. 學. 但就在 5 月下旬,指數突然暴跌至 12,000 點後時漲時跌,日幣對美元的匯. ‧. 率開始慢慢貶值,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 0.4%,只有第一季通縮狀態依然維。2014 年末,穆迪將日本信用評級下調至 A1。. y. Nat. io. sit. 池田信夫在「安倍經濟學的妄想」一書中提及,這樣的經濟成功僅是個大膽. n. al. er. 獨斷的策略所引發的「暫時性」成效,只能當作首相拉攏日本普羅大眾民心的強. Ch. i n U. v. 心劑,藥效是否持久,還得看安倍內閣如何從容以對。. engchi. 安倍經濟學係模仿 80 年代美國總統雷根的「雷根經濟學」 ,同樣是以「大膽 的金融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及吸引民間資金」三項發展戰略為主軸,40但成效 不彰而使長期利率上漲、市場混亂,反而由「大政府」時期演變成「自由經濟市 場」時期。 安倍經濟學在這幾年逐漸聞名於世,直接催化日股上漲與國內經濟光景看好, 但 2014 年起卻漸漸出現了「迫使國債持有者轉向外債投資」而誘使日圓貶值、 「讓 日本購買大量外國國債」但國內經濟產能並未能按計劃逐步償還等的反對聲浪。 國際貨幣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甚至在 2013 年 7 月的 39 40. 池田信夫著,于航譯,安倍經濟學的妄想(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年 6 月),頁 37~46。 同前註,頁 62~65。 18.

(27) 報告中客觀認為,經濟三箭的成效僅是曇花一現,並認為安倍政府的最大問題在 於國內課稅根本無法支撐大量國債。41在 2017 年的今天,安倍的經濟學第三支箭 仍在發酵,所引發的各種效應持續吸引各方學者持續關切中。 安倍首相在其 2007 年的著作「邁向美麗之國」一書中陳述,日本應當自立 自強,才能完全擺脫其他國家的操弄,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人民恢復自信心,讓 國家經濟力變強,才能進一步推廣國防軍備,以厚植國家在國際間的地位。4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途徑. 立. 政 治 大. 研究途徑在論文撰述中是指選擇問題與相關資料的標準,也是一種常用的研. ‧ 國. 學. 究方向與標準,這樣的標準常因研究對象或研究相關議題的不同,而有途徑上的 差異。論文要在確立研究方向與標準後,才能選擇適當的研究途徑,確定使用的. ‧. 研究途徑,就是研究方法。而研究者則須選擇從哪一個層次切入議題主軸,而進. Nat. io. sit. y. 行觀察、分類、歸納與分析之研究作業程序。. n. al. er. 相較於研究途徑在本質上係為一種研究方向、標準、甚至如何切入議題而進. Ch. i n U. v. 行研究的程序,研究方法則是用於指導作者的資料彙集、整理、鑑定與運用的做 法。43. engchi. 本論文主要係探討日本在安倍第二次執政的防衛政策對亞太的區域安全影 響,並以「新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加以分析,因此,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途 徑(Historical Approach)」 ,並藉由文獻分析的研究方法,逐一針對日本防衛政 策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研讀、彙整及分析,有系統地將文獻資料匯入本論文研究. 同前註,頁 79-~3。 安倍晉三著,陳悅文譯,邁向美麗之國(東京:文藝春秋出版社,2007 年),頁 47~65。 43 Fred N. Kerlonger, Howard B. Lee 著,黃營彬、汪志堅編譯,研究方法(台北:新加坡南亞湯姆生 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 9 月),頁 53。 19 41 42.

(28) 中;此一途徑的使用不在建立歷史演變的法則,而在了解時空背景對於研究主題 產生背景的因果關係探討。 「歷史研究途徑」係指以時間為主軸探討歷史事件軌跡與成因的作業過程, 從一個歷史事件本身發展的軌跡中,研究與發現規律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找出 某種特定時空所發生的歷史事實、及其前因後果,或從個別歷史的因果關係之中 追朔過往而得出理論性解釋的分析方法。44故在日本自冷戰後,到安倍第二次執 政至今的時間軸中,日本防衛政策變動而發生的作為、影響及過程,都是本論文 探討的範圍。. 二、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研究將以「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為主,運用日本官方近 年頒布的各期防衛政策、日美同盟策略等文獻統計為主要研究資料。並大量蒐整. ‧. 與主題相關的國內外著作、期刊論文、專書、新聞及網路資訊,進行統合分析;. y. sit. io. n. al. er. 分類與剖析。. Nat. 期以客觀角度探究實際日本國防政策走向,研析作業概分下列程序:閱覽、統整、. i n U. v. 文獻分析係透過文獻的蒐集、分析、歸納及研究,而獲得與研究主題相關的. Ch. engchi. 所需資料,並針對這個研究主題,將所汲取的資料數據有組織地堆疊成一個支撐 自己論點的架構,這是研究工作的最普遍方式,也是每一個研究者都需要經過的 作業歷程。45文獻研究的重點即為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逐步驗證學者對某一理 論、事件或是現象的觀點是否與自身相左,並藉以剖析其意涵以利後續本文論點 延伸,因此其主要作業目的即為「理解過去、洞悉現在及預測未來」 。 文獻資料來源可分為三類:正式官方文件、學術期刊論文、以及與本研究主 題相關之專書。本研究中使用之正式官方文件,包括各年度日本防衛白皮書、日. 44 45.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 年),頁 165。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 年 4 月),頁 54。 20.

(29) 美共同防衛指針(1978 年、1997 年、及 2015 年版)、防衛計畫大綱(1976 年、1995 年、2004 年、2010 年版)等;學術期刊論文類包括國際關係各類期刊、戰略學術 雜誌、中共外交政策等針對日本在亞太區域地位的研析刊物;最後則為與本研究 相關之專書。此外更運用美國、我國、日本重要智庫網站、官方機構網站以蒐整 較新資訊,避免在研究之際忽略重要國際動態,而造成研究方向偏差。.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政 治 大. 本研究將針對安倍首相所主導的日本國家防衛政策,其主要內涵仍在於中、. 立. 日、韓、美等國際間之利害衝突而影響安倍的國防政策修正作為;正因為每一任. ‧ 國. 學. 領導人任期間的決策取決於領導者人格特質,故吾人將研究範圍之時間侷限於安 倍於 2012 年 12 月第二次執政後至今的日本防衛政策,企圖以歷史的脈絡,探究. ‧. 安倍當前所面臨的國際環境,以及如何以「創造美麗的未來日本」為施政主軸執. Nat. io. sit. y. 行各項決策作為。. n. al. er. 在空間方面,概以日本最為重視的海上交通線延伸長度限制為基準,僅探討. Ch. i n U. v. 亞太地區中日本在亞洲(包括東北亞、東亞、南海等區域)的國際關係、區域安全. engchi. 方面的地位,與其扮演角色為何;並限制以傳統式安全合作為考量基準進行相關 研究。. 二、研究限制 (一)未來政策變動性限制: 安倍晉三在本研究撰寫的當下仍在位,並企圖持續競選連任,未來執政方向 仍充滿變數,故本研究將僅以過去安倍執政作法,探討國家防衛政策方向,而不. 21.

(30) 推測未來針對性作為;但因安倍第二次內閣政策穩定度高,研析脈絡清晰,故其 防衛政策方面的變數應不足成為本次研究限制。 (二)新現實主義的限制部分: 理論不管如何完整,仍不免有缺漏或不足之處而造成限制,這些限制大部分 來自於理論的立論架構,故本研究中以新現實主義探討時須將以下三項有關限制 考量進去: 1.缺乏歷史例證:. 政 治 大 詮釋中缺少了歷史的演化與改進; 西方學者埃西利(Richard K. Ashley)則認為 立. 王逸舟在《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一書中表示,新現實主義在沃爾茲的 46. ‧ 國. 學. 新現實主義因為太過於注重結構的概念,而忽略了歷史背景。47缺乏歷史的背書, 社會學的理論架構就略為顯得空洞,雖然沃爾茲企圖用簡化的理論更有效率地剖. ‧. 析結構邏輯,但因缺乏歷史的充分說明而具有說服力。這是新現實主義的第一大. io. 2.結構理論的限制:. al. er. sit. y. Nat. 限制。. n. v i n Ch 沃爾茲的結構理論特色在於,僅針對某個固定時間、地點上的結構做剖析, engchi U. 但在這樣的結構中如發現任何現象、特徵及過程等「不符合結構要求」,也就是 無法以結構理論闡述的,就會被排除在外不加以解釋;48所以新現實主義中的結 構理論,並無法解釋所有國際政治中的現象。 3.忽略結構的變化:. 新現實主義有時過度強調結構的關鍵性,著重於其對組織變化及個人、國家 與國際體制的變化及行為轉換的約束力,卻不針對各層級單元的變化,以及單元 46 47 48.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 年),頁 266。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 年),頁 39~40。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 年),頁 264。 22.

(31) 本身的獨特性進行探究。49所以新現實主義關注的只是特定結構中的個人、國家 及國際體制行為,卻無法對結構轉換過程中的個人、國家及國際體制行為作出分 析比較。 縱使上述相關研究限制頗多,世界各國的國防政策基本上仍是以現實主義為 基礎進行擬定,難以規避;故吾人將實施下列三項對應作法,以利研究順利進行: 1.對於研究所需闡述之理論,透過實際歷史佐證與相對性比較強化立論架構。 2.本次研究將針對安倍內閣的國防政策,與其對於亞太區域安全的具體影響為 何。其中如有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無法予以解釋現象產生,將佐以其他學派論點加 強論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3.沃爾茲曾承認理論往往因情勢變遷而需要更換,50但因新現實主義普遍較無法 對結構轉換下的個人、國家及國際體制行為作出明確的分析與比較,所以在本研. ‧. 究中將針對國家政策轉換或國家面臨重大危機時期(如經濟情勢下跌等),安倍與. io. (三)文獻語言限制:. al. er. sit. y. Nat. 其他首相所做出的施政進行分析與比較,以彌補現實主義學派不足之處。. n. v i n Ch 因研究對象國家主要使用日語而筆者日語閱讀解析能力有限,既有語言限制 engchi U. 將導致大量原文資料無法深入;進行研究時將主要取用英、中文譯著資料,以有 效補強該項限制。 (四)文獻取用限制: 本論文僅為學術研究使用,對於較為精確之機密資訊、文獻史料較難取得,故在 搜尋資料時將只針對公開性資料進行蒐整,以避免涉入洩密相關違規行為。. 蘇長和、信強合著,國際政治理論(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頁 10~11。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1 年 1 月),頁 62~64。 23. 49 50.

(32) 第五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係因對於安倍主導之日本防衛政策,故在初步文獻分析後,吾人可得 知其政策之影響變數概分為內外兩種;內部為日本因戰後日美安保條約限制下的 內政成長困境,及「親美派」與「自主派」間的紛擾不休;外部則是以中共、俄 羅斯、朝鮮半島及影響其海上交通生命線的南海諸國為主要行為者,對日本領土 主權、盟國締結、經濟政策及國際貿易鏈結等都影響甚鉅,使得日本歷屆首相無 一不以中興國力為基礎,就是希望能在國際間以不斷抬昇權力的情形下,與周邊 霸權形成戰略平衡態勢。. 政 治 大. 故在研究架構部分,首先帶入東北亞周邊情勢下,日本與各強權友盟或互成. 立. 威脅情形進行研析,以確認日本當前威脅重點,接著沿日本國內賴以生存的海上. ‧ 國. 學. 交通線,就南海海域中具影響力的數個主要行為國家,及日本現行南海政策深入 探討。. ‧. sit. y. Nat. 最後,以上述日本近、遠海威脅的研析成果為基礎,進一步針對日本國內防. io. er. 衛政策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與在安倍第二次執政帶領下的國防機制轉型成效, 以充分理解其基礎戰力與國內組織整備動態及其中邏輯,以透徹達成本研究目的. n. al. 與成效。. Ch. engchi. 24. i n U. v.

(33) 第二章 東北亞周邊安全環境 全球化的氛圍日漸加深,在形成國際新秩序的同時,地緣政治所帶來的連動 風險,正在世界各地逐漸萌發,如隨機恐怖主義、溫室效應、替代能源生產不及、 新型疾病流行等,在在都是對各國造成威脅。尤其是在冷戰後,全球力量及作戰 重心開始從大西洋轉移至太平洋海域,而東北亞的周邊安全環境變遷直接導致東 亞地緣政治的困境。冷戰使得日本有機會透過發展重工業、協防蘇聯及北韓等因 素重生,但也因此與周邊各國產生密不可分的連動關係。日本與周邊各國東北亞 目前的地緣政治困境主要包含三種,即為「大國困境(Great Power Dilemma)」. 政 治 大 Dilemma)」中的 「戰 略猜疑 (Strategic Suspicion)」、「同盟 困 境 (Alliance 立. 中的「戰略競爭(Strategic Competition)」、「鄰國困境(Neighboring Nation. ‧ 國. 學. Dilemma)」中的「戰略選擇缺失(Strategic Optional Deficiency)」三項。1 大國困境終究導致區域霸權爭奪,尤其是今日的東北亞,聚集著二戰後迅速. ‧. 發展而形成的各世界大國,伴隨冷戰後的中俄發展,日、韓等國家因地緣威脅增. y. Nat. sit. 加而勵精圖治,幾乎同時群體性崛起,美國亦因此而決定將戰略重心東移,引起. n. al. er. io. 國際觀察者議論紛紛,甚至有「美國企圖對中共執行戰略圍堵(Contain and. i n U. v. Encirclement)」2一說,由此可看出中共國力上升並無法保障其國家安全,而且. Ch. engchi. 更招惹美國將戰略重心移往亞洲的劇烈反應。. 鄰國困境意指相鄰國家間的猜忌與探測,3但在冷戰結束後數十年的今日,中 韓建交、日朝、韓朝關係處於邦交正常化的穩固時期,透過國際經貿的流通讓彼 此關係在政治外愈加緊密,產業鏈條互補關係愈發明顯。然而潛在的衝突危機仍. 巴殿君,「東北亞地緣政治環境下中日關係之未來走勢」 ,全球政治評論,特集 005,2017 年, 頁 3。 2 Bonnie Glaser, “US-China Relations:US Pivot to Asia Leaves China off Balance” Pacific Forum CSIS (January 2012), p1;文中提及美國加強在東亞的軍事外交活動和一系列戰略部署,整備情性現已 相當充足,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將嚴重考驗著中共的外交技巧。 3 巴殿君,「東北亞地緣政治環境下中日關係之未來走勢」 ,全球政治評論,特集 005,2017 年, 頁 4。 25 1.

(34) 然不可避免的在經濟雙贏的糖衣下滋生 ,如中印邊境近日因阿克薩欽盆地 (Aksai-Chin Plateau)而發生的衝突即為顯例。4 同盟的合作在現實主義理論中,被認為是一個大型的自助體系,但目前的國 際局勢,是在和平條件下因為蘇聯霸權的收縮及解體造成的,與 20 世紀中在較 短時間內由戰後獲勝的大國經過密謀、策劃而形成的「凡爾賽體系(Versaille System)」與「雅爾達體系(Yalta System)」較為不同;56因此新的世界格局,是 由世界各政治力量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連動關係調整和壓力鬥爭才得以實現,這 也就是同盟合作在新世界政治的轉換過程中最為顯著的特徵,而至今轉換尚未完 成,也是導致東北亞如此動盪不安的主因。. 政 治 大 在此章中,將以上述三種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困境類別為基礎,針對各議題進 立. ‧ 國. 學. 行探索,期望能夠在冷戰後的地緣政治格局中,找到多極化氛圍下各國或各區域 維持和平的準繩。. ‧. n. al. Ch. engchi. er. io. 一、以地緣政治為基礎的攻勢現實主義. sit. y. Nat. 第一節 以攻勢現實主義建構的「中共威脅論」. i n U. v. 如以地緣政治角度思考,中共無疑是日本最大的鄰近威脅,而攻勢現實主義 係以地緣政治理論為基礎原則衍生,所以在討論攻勢現實主義之前,我們應先將 地緣政治概略作個論述前分析。 傳統的地緣政治理論包括海權論、7陸權論、8空權論、9及邊緣地帶論等著名 學說,10也是西方學派的主流。這些理論在科學技術(含軍事科技)的不斷發展, Editorial Producer Group, ” India-China Border Dispute,” Global Security (April 2017),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war/india-china_conflicts.htm (Accessed Aug 14, 2017); 中印間目前因毫無「緩衝區(Buffer Zone)」可降低衝突威脅,而阿克薩欽盆地自前次 1967 年中印 戰爭已降至今衝突不斷,故在地緣政治學上是較為明顯可見的鄰國困境範例。 5 E. S. Kolesnik,; Кругликова, М. Е. “The Versailles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ciences. May 2013, p2. 6 Diane S Clemens, "Yalta Conference." World Book. 2006 ed. vol. 21. 2006, p549. 7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 6 月),頁 6~15;代表人物為美 26 4.

(35) 戰場空間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所產生的,但同時也讓世界日漸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 互聯網個體,因此地緣政治研究的視野也開始無限發散。國際關係理論影響國家 領導者決策作為,所以在 19 世紀到 20 世紀 40 年代的帝國主義時期,弱肉強食 地開始了一連串的侵略性戰爭,11形成區域權力爭奪的恐慌,漸漸地形成海、陸、 空及邊境地帶理論為基礎的兵力投射與衝突行為。這些國家都主張透過控制世界 上實力分布較密集、且距離較近的關鍵地區,以成為世界霸權(Hegemony)。 上述的理論過度因強調某一個地理區域(海洋、陸地、空中及邊緣地帶)的地 位和作用,研究或運用時常導致陷入空間設定上的迷思。但不難發現國家領導者 們已經開始以全球的視野與高度,透過地理因素檢視世界各戰略力量消長與變化. 治 政 的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可能性,所以在國家決策方面,已然超脫政治地理學的 大 立 範疇,成為國際政治與戰略理論層級的合理作為。 ‧ 國. 學. 現代的地緣政治理論是在二戰後才發展起來的,這時更加入軍事技術的發展. ‧. (如核武或精準制導武器的研發)及國際力量(國際性組織)的擴張,地理因素對於. sit. y. Nat. 國際和國家安全的影響再次產生本質性的變化,傳統的控制區域就能控制世界的. al. n. 多元的視角來檢視世界的大棋盤。. Ch. engchi. er. io. 三段式理論早已不切實際。21 世紀 60 年代之後,地緣政治學家開始用嶄新的、. i n U. v. 美國地緣政治學家索爾•柯恩(Saul Betnard Cohen)指出,冷戰後的世界演 變成一個以等級分類的世界,處於第一級的是兩大地緣戰略區,也就是海洋地緣 戰略區和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區;第二級是地緣政治區,在海洋地緣戰略區內計有. 國軍事理論家馬漢(1840-1914),強調控制世界海洋和海上通道(Sea Line of Communication, SLOC), 與發展海上力量的極端重要性,誰能控制海洋和海上通道,就能控制全世界。 8 同前註,頁 6~18;代表人物為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1861-1947),強調控制歐亞大陸心臟地區在 戰略上的重要性,提出「誰控制東歐,誰就能主宰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 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能主宰全世界」著名的三段論。 9 同前註,頁 6~15;代表人物是義大利軍事理論家杜黑(1950),強調發展空中力量和掌握制空權 在戰略上的重要性(當時主要僅針對義大利提出)。 10 同前註,頁 6~18;代表人物是美國國際關係徐者斯派克曼(1893-1943),強調歐亞大陸邊緣的 極端重要性,提出了「誰支配著邊緣地區,誰就能控制歐亞大陸;誰支配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 界命運」的論述。 11 同前註,頁 6-10。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新竹市政府、嘉義市政府、金門縣政府、連江縣政府、衛生福

Ken’s mother and his younger sisters are going swimming; Ken and his father are cooking a big meal. Later, they will play a ball at

You are a property agent working for the Quality Property Company. A potential client has contacted you from Australia because he will soon be moving to Hong Kong with

The teacher-to-class (T/C) ratio for public sect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cluding special schools) has been increased by 0.1 across-the-board starting from the

Starting from the 2012/13 school year, schools may use the surplus of the EOEBG for the payment of statutory holidays/annual leave arising from the following types of specific

In fact, his teachers believe that it is his good ear for music that has helped him with the precise pronunci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 especially with a tonal language like

Hilbert’s name is more often remembered for his work in number theory, his Zahlbericht, his book.. Foundations of Geometry and for his text on integral

Starting from January 2006, the CPI has been rebased to July 2004 to June 2005, apart from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mposite CPI that reflects the impacts of price changes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