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中美兩極化的東南亞區域安全

第二節 中美的南海競合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中美的南海競合關係

一、中共的崛起與增長中的需求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14 年 3 月 27 日出席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 提及拿破崙的名言:「中國是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甦醒時,世界將為之震 撼。」

從 1970 年代鄧小平主席主張改革開放起,直到 20 年後跟著世界列強一起進 入二十一世紀,中共的經濟成長突飛猛進的速度令世界詫異。透過工業革命,英 國在十八世紀末期用了將近 60 年將國內人均所得加倍;美國在內戰平息形成聯 邦政府後用了 50 年達成同樣的標準;然而中共卻在 20 世紀末全面開始發展「人 本市場經濟」後,竟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當下將社會主義型態的經濟模式硬生 生地推向前線,並且只花了 10 年就將人均所得「翻一番」。33整體而言,中共自 1950 年後不到 60 年間將亞洲的人均所得提升了七倍。中共投入重商的國家管控 型資本主義效果極佳,中共的經濟年成長率也達成了連續 30 年接近 10%的超高紀 錄,甚至在 2014 年在「購買力評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方面超越了美 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甚至提出「美國快要失去世界最大經濟體地 位」的驚人字句。34

現在的中共已成為世界最大製造國,每天批發外銷的產品不計其數,但越大 的生產能量就越是需要資源,所以中共同時也逐漸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平均有 70%的石油仰賴波斯灣、非洲及各中東產油國家連接到中共內部的輸油管 道,或是以海運經過麻六甲海峽這個世界海洋交通的樞紐;每一年都需要從智利 買進數以百萬桶計的銅,以供應這個銅消耗量世界最大的國家產業持續運作。35

33 李佐軍著,中國改革新思維:教出一個人本市場經濟(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年 4 月),

頁137~137;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秉持「計畫經濟為主、市場 調節為輔」的原則改革,成為中共專屬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果驚人。

34 彼得•納瓦羅,美中開戰的起點(新北市:光現出版社,2017 年 5 月),頁 59~62。

35 Dave Forest, “China’s Still Hungry for Chili’s Copper”, Business Insider, JAN 29 2017,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s-hunger-for-chilean-copper-continues-to-grow-2017-1(access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是為何中共有成為區域霸主的潛在慾望—掌控對歐洲、非洲及中亞的海上交通 線、南海海底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以取得價廉物美的能源,讓慾望無窮、逐漸醒 轉的東亞雄獅飽餐一頓。

中共必須擺脫前總理胡錦濤所謂的「麻六甲困境」,藉由串聯陸上絲綢之路 及海上珍珠鏈兩條世界經濟生命線,讓中共順利取得南海、印度洋以及中東的資 源得以繼續壯大下去。為了強軍富國,成為區域霸權是中共發展必然的趨勢。

二、美國的衰弱與復興企圖

1972 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對國會發表《20 世紀 70 年代外交政策報告》,36正 式帶領國家將海洋的重要性列入外交戰略考量。但當時其實美國的經濟成長已經 到達「整體衰弱期」,在世界上面臨空前的權力挑戰。37不僅因詹森總統於越戰時 過度耗費國家預算於軍事與社會建設(The Great Society),石油價格的調整、

貨幣壟斷等原因也導致長達十幾年的經濟衰弱現象。作為幾十年來世界的霸權國 家,美國在經濟壓力的威脅下決定向海洋探索,開始對國際海洋制度的利弊得失 進行分析,進而再度以自身利益為考量企圖擾亂世界固有秩序。Robert Keohane 在《權力與互相依賴》著作中提到,當時的美國以正義之師為名,企圖讓海軍的 觸手伸到世界每個角落,甚至在侵犯到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域或領海而造成衝 突時,仍宣稱美國對海洋擁有「航行自由權」而持續摧毀既有的國際海洋機制,

實際上反而是抹煞所有國家的航行自由權。

至今的幾十年間,美國的國家經濟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確實透過海洋而獲得 穩定,但從未真正地從經濟危機中脫離,同時因冷戰後持續與各威脅國家進行軍 備競賽,新型海、空軍作戰載台的研發及建造成本也價格不斐。例如新型福特航 母(USS Gerald R. Ford-CVN78)單艘造價就要一百二十億美元,還不包括後續戰

d:OCT 18 2017)。

36 Richard Nixon, “Richard Nixon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Peace”, Annual Congressional Report (FEB 9, 1972), p7.

37 Gregory Breisger, “The Great Inflation of the 1970s”, Investopia,

http://www.investopedia.com/articles/economics/09/(accessed:OCT 16 20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鬥群中的其他軍艦及定、旋翼機,每艘最新型的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驅逐 艦造價也將近 40 億美元,更不用說 F-35 戰機每架 1 億 3,500 萬美金的天價了。

38美國在全球各地所急注的兵力投射資本高昂,在歷年來波灣、伊拉克、阿富汗 等戰爭中的軍備耗損、財產付出、人命犧牲、國際地位低落等壓力的惡性循環影 響下,國家經濟實力下滑與國債比例持續提升,雖說在綜合國力仍為世界第一,

但已開始顯露衰弱態樣。

雖說擴張軍備能夠有效保障美國世界影響力,讓美元持續立足於世界最強勢 貨幣的地位,但也同時引起國內民眾與華府部分決策人士的反感,認為越戰後的 經濟蕭條很可能接連著美軍在海外的無法明顯取得優勢,讓海外兵力部署成為名 副其實的大錢坑,懼怕著是否會像當初雅典在西西里戰爭慘敗後一蹶不振,不再 強大。美國耗費近五十年的時間主宰西半球的情勢,現在又要伸手南海與各國分 一杯羹,這樣的軍備擴張、追求資源、然後戰敗失勢所形成的惡性循環,是否會 成為美國的未來行為模式?抑或這會是一個跌至谷底後,贏得東半球主導地位的 良性循環?

三、權力移轉下的中美南海競合關係

自從冷戰後,尼克森與毛澤東在北京訂下正式契約,美國承認北京的共產政 府,而中共則是以不爭奪亞洲領導地位為交換條件;自此亞太地區雖然各國零星 衝突持續出現,但終究不曾改變當時創造的和平結構體,各國漸漸在這個米爾斯 海默教授與卡普蘭教授所謂「無政府狀態」的地區,配合美國為主的原則形成權 力平衡。

但如今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共明顯地挑戰著已經維持亞太區域和平數十年 的美國式穩定,且就種種跡象看來北京與華盛頓並無和平進行權力轉移的可能,

因此亞太周邊各國無一不擔心兩個強權相爭所釋放出的能量,是否會影響到自身 的外交、經濟發展,紛紛開始選邊站。休懷特(Hugh White)於著作《Power Shift:

38 “Ready for the 21stCentury”, All Hands Magazines of the US Navy, http://www.navy.mil/ah_online/ussford/(accessed:OCT 16 20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Rethinking Australia’s Place in the Asian Century》中提到,39周邊國家 熱切盼望亞洲局勢能夠維持現狀,中共能夠持續地壯大以提供經濟機會,而美國 應維持「亞洲最強大國家」力量,以提供集體安全的保護傘。然而問題是這兩者 的現況不可能維持,亞太地區不可能在政治與國際戰略沒有結構性轉變之前,就 有持續的經濟結構性變化。如果中共的經濟持續提升,儘管速度可能沒有前十年 快,儘管人均比例因過多的國家內部問題而無法超越美國,但整體經濟成長率仍 可能取代美國的世界第一頭銜,到時候有了充分的資金,想當然爾不會希望美國 在亞洲,甚至太平洋地區繼續擁有軍事霸權地位。

澳洲等亞太區域各國理所當然地希望還是讓民主國家來擔任軍事上的領導 者,畢竟中共在 1950 年之後對外的軍事侵略與主動性衝突並不亞於美國海外派 兵的次數,唯一的不同在於中共的軍事衝突起因都與國土糾紛有關。那麼是否這 些國家對中共領導人所謂只對促進經濟繁榮有興趣,並將會擔負維持部分世界和 平責任的「和平崛起」的信賴,是否真的具有可信度?

從中共這個共產國家的戰略決策模式,吾人可以發現,領土、領海一直是中 共視為核心利益的元素,而且奪取的目標逐漸由內陸轉向南海國家;不論國內政 局是否混亂,領導人反而會以領土奪取、侵占或控制為主要穩固政權的手段,或 許是以外部大動作轉移國內民眾對內部混亂的注意力,抑或是這個國家在崛起的 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對成為世界霸權的渴望,而積極地對於擴張領土、海、空 方面有所動作;中共漸向海洋進行政、經、軍擴張的慾望,基於希望奪取更多的 資源與作戰縱深,尤其是在南海與越南、菲律賓等南海諸國的無數次衝突與權力 競爭,讓美國感到憂心。近年主張的海上珍珠鏈戰略與帶路政策就是讓美國倍感 壓力的最大實際威脅。40

39 Hugh White, “Power Shift: Rethinking Australia’s Place in the Asian Century”,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5, No.1, (FEB 2011), pp.81~93.

40 珍珠鏈戰略,也為「鄭和珍珠鏈」,外媒以「中共威脅論」泛指中共對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政、

經、軍壓迫戰略,指中共通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軍艦海外停泊基地,主要包括巴基斯坦、孟加 拉國、緬甸、柬埔寨以及泰國等國家的有關港口或機場,這些地點在地圖上連起來像一串珍珠,

因而得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基廷(ADM Timothy Keating)曾在一次訪中會晤中 請教解放軍將領,未來中美在海洋上的權力競爭應如何尋求和平解決之道? 解放 軍將領向基廷提出「分洋而治」的概念,讓中共在東太平洋範圍內擔負起更多全 球維和的責任,而不與美國的西太平洋權力有所重疊與衝突。41這項建議在美國 政界引起軒然大波,褒貶各半,但美國內部終究畏懼中共未來稱霸西太平洋後成 為心頭大患,此項建議最後無疾而終。但這項建議卻足以讓世界看到,中共對於 太平洋的野心,而使得美國防衛太平洋的信念更為堅定,也就導致後續美國前國 務卿希拉蕊女士提出「亞洲再平衡(Pivot to Asia)」,將美海軍 60%兵力轉移至 亞洲的戰略構想。42

中共想在南海獨霸一方,美國則秉持一貫笑裡藏刀的態度與其交好,雙方各 懷鬼胎,但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維持本國的自身利益不受迫害,就算會傷害到

中共想在南海獨霸一方,美國則秉持一貫笑裡藏刀的態度與其交好,雙方各 懷鬼胎,但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維持本國的自身利益不受迫害,就算會傷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