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觀念化學IV-生活中的化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觀念化學IV-生活中的化學"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觀念化學 IV-生活中的化學

(Conceptual Chemistry:

Understanding Chemistry In Our Life)

作者:約翰 蘇卡奇(John Suchocki) 譯者:李千毅 出版年月:2006 年 5 月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社 導讀: 我們生活的世界非常奇妙,在我們生活週遭所有的東西,如果我們竭盡所 能的把他加以切割細分,都可以追溯到細小到無法置信的微小顆粒上。這種微小 顆粒就是組成物質的最基本粒子,在化學上我們稱做原子。化學這門科學是研究 原子怎麼結合成物質的學問。學了化學之後,我們看事情會有全新的視野,不僅 知道物質是怎麼形成的,也知道它們為什麼會表現出這種特性。化學是一門非常 實際的科學。在瞭解了原子的行為模式,並找到方法進一步加以控制原子的行為 後,化學家就開始製造出許多有用的新物質,例如:合金、肥料、藥品、聚合物、 電腦晶片、合成 DNA 等等。這些物質把人類的生活提升到空前的水準。就憑化 學對我們社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就值得好好把它搞清楚。更重要的是,有了基本 的化學知識之後,我們可以自己評估,那些新穎的技術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劇烈衝 擊,是否值得信賴。也可以自己判斷有些人的說法是不是對的,而不會被別人牽 著鼻子走。 約翰,蘇卡奇(John Suchocki)是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立邦聯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有機化學博士。他不僅是出色的化學教師,也是大名 鼎鼎的《觀念物理》(Conceptual Physics)作者休伊特(Paul G. Hewitt)的外甥。 在取得博士學位並從事兩年的藥理學研究後,蘇卡奇前往夏威夷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擔任客座教授,並且在那裡與休伊特一同鑽研 大學教科書的寫作,從此對化學教育工作欲罷不能。蘇卡奇最拿手的,就是帶領

(2)

學生從生活中探索化學,他說:「當你好奇大地、天空和海洋是什麼構成的,你 想的就是化學。」他總是想著要如何用最貼近生活的例子,給學生最清晰的觀念; 他也相信,只要從基本觀念著手,化學會是最實際且一生受用不盡的科學。目前, 蘇卡奇與他的妻子、三個可愛的小孩,定居在佛蒙特州,並且在聖米迦勒學院 (Saint Michael's College)擔任教職,繼續著他熱愛的教書、寫書,還有詞曲創 作的生活。 本書內容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命的化學」,內容包括:身體是 什麼「做」的、構築生命的基本分子、碳水化合物提供細胞結構與能量、脂質是 不溶於水的分子、蛋白質是超大生物分子、核酸帶有合成蛋白質的密碼、維生素 是有機物,礦物質是無機物、代謝:生物分子在體內走一遭、健康飲食的食物金 字塔等內容。第二部份是「藥物的化學」,內容包括:認識藥物的作用、如何分 類藥物、鎖鑰模型指引化學家合成新藥物、利用化學療法對抗疾病、阻撓懷孕有 良方、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構成的網路、興奮劑、迷幻藥與鎮定劑、謹慎使用麻 醉劑與止痛藥、治療心臟疾病的藥物等內容。第三部份是「糧食生產與化學」, 內容包括:我們從食物中獲得營養、人類吃遍各個營養階層的食物、植物也需要 營養素、什麼決定土壤肥沃度、天然及合成肥料幫助土壤回復肥沃度、消滅昆蟲、 雜草及真菌、從錯誤中記取教訓、維護農地的高產量、用基因轉殖來改善農作物 本書主要介紹的是與生活有關的化學觀念,主要的重點是觀念理解而不是 計算技巧。雖然有時候會有些看似難解的化學觀念出現,但其實這些觀念都很直 接易懂,只要有學習的意願,就能弄懂它。而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將會有豐碩的成 果。不但能學習到和環境有關的新知識,也會瞭解自身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還能 改善學習技巧,變成較精通思考的人。 【邱智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目前的課程改革優先強化學生五種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杏壇中學學生會擬發起「綠色生活 『無塑』校園」行動,此舉

• 「在香港定居的非華語學生與其他本地學 生,同樣是香港社會的下一代。……為促

學結合 目的 鼓勵說話 (目的語) 分析 詞彙

活動的設計對學生要有挑戰性。教師需要從學生生活層面中尋找他們會遇到並需 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引起他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