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世紀之初中共與泰國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世紀之初中共與泰國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 立. 艾博士. 政 治 大. ‧ 國. 學. 新世紀之初中共與泰國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C and Nat. n. al. er. io. sit. y. Thailand in the 21st Century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賴欣宏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

(2) 謝. 辭. 終於來到這個時候,以前總認為所謂的謝辭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但真正經歷了論文寫作的過程,才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首先特別感謝 恩師魏艾教授、丁永康教授、李明教授等三位老師的耐心指導,每當得以 聽聞諸位老師的指教,總是令愚生豁然開朗、如沐春風。其次感謝在論文 寫作的過程中,給予寶貴建議及鼓勵的學長及同學們,以及持續關心、支 持的長官及同事們。最後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永遠的包容與體諒。.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摘. 要. 中共與泰國於 1975 年建交後,雙方關係發展漸趨密切。1999 年所簽署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 ,明確指 出雙邊關係的發展方向,兩國不斷推進在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等各 領域之合作。本論文主要探討新世紀迄今兩國在此四項領域之關係發展。 2001 年雙邊簽署關於戰略性合作的《聯合公報》 ,2007 年簽署首份《中 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 ,2012 年簽署第二份《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 動計畫(2012-2016) 》,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建立全面戰. 政 治 大 身為東協創始會員國的一員,泰國與中共密切合作以促進東協與中共 立. 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邊關係再創高峰。. ‧ 國. 學. 之關係,並持續為地區之和平、穩定及繁榮而努力。泰國對東協及中共採 取靈活外交政策,以獲取自身政治及安全利益之考量不言而喻。. ‧. 分析顯示 1999 年所簽署之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的確成為拓. io. y er. 展,並分析在此時期影響雙邊關係之相關因素。. sit. Nat. 展雙邊關係之政策指導,論文中將探討中共與泰國於新世紀初期之關係進. n. a. iv. l C 關鍵詞:中共、泰國、中泰關係、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全面戰 n 略合作夥伴關係. hengchi U. ii.

(4) Abstra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Kingdom of Thailand have developed steadily and closely since the two countrie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ties on July 1, 1975. The signing of the joint statement on a plan of a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in 1999 has made clea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two sides continued to push forward cooperation in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and social fields. The main contention of this thesis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our dimensions from 2000-2012. The PRC and Thailand have continuously signed the joint communique for. 政 治 大 in 2007, and the second joint action plan (2012-2016) in 2012. They also signed 立. strategic cooperation in 2001, the first joint action plan on strategic cooperation. ‧ 國. 學. the joint statement on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to further promote and greatly enhance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continuously. contributes. to. peace,. y. Nat. promote ASEAN- PRC relations, and. ‧. As an original member of ASEAN, Thailand works closely with the PRC to. er. io. sit.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in the entire region as well. However, it is clear that Thailand has implemented active foreign policies toward ASEAN and the PRC. n. a. l C interests. to achieve i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engchi. i Un. v.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wo sides expand their rela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joint statement on a plan of a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C and Thailand in the 21st Century,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cultivating bilateral rela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Key Words: China, Thailand, Sino-Thai relations, joint statement on a plan of ac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iii.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3 第二章 中共與泰國關係之回顧--------------------------------------------------15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15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25 第三節 泰國在中共外交之重要性--------------------------------------------32 第三章 新關係之締結--------------------------------------------------------------- 35 第一節 新關係之背景------------------------------------------------------------35 第二節 新關係之目標與意義--------------------------------------------------41 第三節 中共之國內因素---------------------------------------------------------45 第四節 泰國之國內因素--------------------------------------------------------- 50 第四章 新關係之進展--------------------------------------------------------------------54 第一節 政治關係------------------------------------------------------------------54 第二節 經濟關係------------------------------------------------------------------65 第三節 軍事關係------------------------------------------------------------------72 al iv 第四節 社會關係------------------------------------------------------------------77 n Ch engchi U 第五章 新世紀中共與泰國關係之變數--------------------------------------------82 第一節 中共崛起-----------------------------------------------------------------------82 第二節 中共與東協--------------------------------------------------------------------84 第三節 大國競逐------------------------------------------------------------------87 第四節 區域合作------------------------------------------------------------------94 第六章 結論----------------------------------------------------------------------------96 第一節 研究發現------------------------------------------------------------------96 第二節 挑戰與展望--------------------------------------------------------------98 參考文獻--------------------------------------------------------------------------------------10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iv.

(6)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3-1 中共與東協各國關於新世紀合作聯合聲明一覽表------------------------43 表 4-1 中共與泰國 1999 年及 2012 年之聯合聲明對照表 (有關政治關係方面)-----------------------------------------------------------61 表 4-2 中共與泰國 1999 年及 2012 年之聯合聲明對照表 (有關經濟關係方面)-----------------------------------------------------------65 表 4-3 2006 年至 2011 年中共與泰國貿易額一覽表-------------------------------67 表 4-4 2000 年迄今中共與泰國軍事聯演聯訓一覽表----------------------------75 表 4-5 中共與泰國 1999 年及 2012 年之聯合聲明對照表 (有關軍事關係方面)--------------------------------------------------------76 表 4-6 中共與泰國 1999 年及 2012 年之聯合聲明對照表 (有關社會關係方面)------------------------------------------------------------77.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附. 錄. ‧. n. er. io. sit. y. Nat.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16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晤聯合聲明》--------------------117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118 附錄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泰王國聯合公報》------------------------------------120 al 附錄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聯合宣言》 i v -----------------------122 n C hengchi U 附錄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 聯合聲明》----------------------------------------------------------------------126 附錄七 新世紀迄今中共與泰國高層往來一覽表-------------------------------128. v.

(7)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動機 泰國於 1932 年改行君主立憲,但王室仍是泰國民眾心目中的政治及精 神領袖,佛教文化亦為泰人政治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礎。在歷史上, 泰國有一些其他東南亞國家所沒有的特點:第一、泰國從未遭任何西方國 家所統治;第二、二次大戰期間,泰國亦保持其主權獨立,未曾受日本統 治。1泰國向來標榜「中立外交」 ,與世界各國維持友好關係,除親近美、日. 政 治 大. 等大國外,亦重視與東協各國的關係。. 立. 中共與泰國於 1975 年建交後,雙方關係發展漸趨密切。1999 年簽署《中. ‧ 國. 學. 華人民共和國與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的聯合聲明》,進而在政 治、經貿、軍事、及社會文化等各領域陸續簽署一系列協議、協定及條約. ‧. 等,該聯合聲明內容後來成為東南亞國家與中共洽談雙邊協議的範本。2003. sit. y. Nat. 年,中泰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泰國亦為東協中最早與中共簽署. io. er. 的國家。2007 年兩國又率先簽署《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 ,為未來雙邊. n. 合作確定了具體目標。2泰國似乎扮演東協與中共積極發展之「領頭羊」角 a 色。. iv l C n hengchi U. 中共崛起之路由東南亞為出發點,而美國為圍堵中共,近年來除強化 美日安保聯盟,更藉反恐之名重新將勢力部署至東南亞。中共為突破圍堵, 便採取積極拉攏東協之策略;而泰國不僅重視與東協之間的關係,更希望 藉由東協提升發展泰國國內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就新自由制度主義之 觀點而言,機制(institution)之所以得以建立,在於各國存在共同利益, 透過機制之運作與約制,參與各方的共同利益得以同步提升,互動的交易 成本降低,各國皆互蒙其利。在方法上,藉由建立有效的規範和制度,降 1.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頁 257。 「泰中戰略合作 簽署行動計畫」,泰國世界日報, <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7/0529/article_17099.html>(2007 年 5 月 29 日) 。. 2. 1.

(8) 低成員國之疑慮增進互信,即可擴大國際合作的可能性與空間,惟大國參 與仍為不可或缺的關鍵。3 中國在歷史上即視東南亞為其勢力範圍,並以宗主國之心態自居對抗 其他強權之介入。作為中共的近鄰及擁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組織,東協在 中共對外的政治、經濟及軍事等關係上,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中共極 力拉攏東南亞國家,期能降低「中國威脅論」之影響,卻又同時以驚人的 速度擴張軍備,典型之兩面手法造成部分東協國家疑慮未消。 中共與泰國簽署《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 ,邁入新世紀後開啟 雙邊在各方面關係的進一步互動,2001 年簽署關於戰略性合作的《中國與. 政 治 大. 泰國聯合公報》,2007 年再簽署首份《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畫》 ,雙. 立. 邊關係頻創高峰。. ‧ 國. 學. 回顧中泰關係,當年之《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是單一事件 或是總體趨勢?是歷史之偶然或必然?中共與泰國關係是否真如此穩固?. io. sit. y. Nat. 二、研究目的. ‧. 雙邊關係是否能持續穩定發展?以上均為撰寫的動機。. er. 除歸納及深入研究中泰關係,並希望探討下列問題:. n. a. iv. l C (一)回顧中共與泰國在舊世紀的關係,探討歷經毛澤東時期、鄧小平 n. hengchi U. 時期,直到 1999 年之雙邊關係轉折及變化。 (二)分析新關係之締結,簽署《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合聲明》時之 背景、目標及意義,並分析中共及泰國之國內因素。 (三)探討新關係之進展。分別在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等方面之關 係,探討《聯合聲明》之內容,並就該時間點前後所簽訂各之各 項協議、協定、條約、備忘錄以及相關統計數據等,檢視新世紀 迄今之雙邊關係進展,分析執行成效及有無落實之原因。 (四)從中共崛起、中共與東協關係、美、日、印等大國競逐以及區域 3.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 ,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第 44 卷第 2 期(2001 年 2 月) ,頁 59。 2.

(9) 合作等方面,探討新世紀可能影響中共與泰國關係之變數。 (五)整理研究發現,分析中共與泰國關係之挑戰與展望。.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是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 果加以探究。4針對相關文獻蒐集整理,歸納比較不同觀點之立論,並試圖 對文獻內容之重要論點加以評析補充。除可有助確立論文之研究重心,瞭 解他人如何研究類似問題外,並可汲取寶貴經驗,避免犯下同樣錯誤。 外交政策是一國處理對外關係所運用的官方策略,若由外交政策的取. 政 治 大 際或區域事務、在經濟與社會方面自給自足,以及鎖國政策等。中立是一 立 向可分為孤立、中立、不結盟與聯盟等四大類。孤立的作為包括不介入國. 種外交政策也是一種法律地位,亦即透過中立條約的簽訂,獲得他國對於. ‧ 國. 學. 該國中立地位的保證。不結盟是指一國或政府不在與外交相關之政策上持. ‧. 任合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其地位是政策上選擇的結果。聯盟則是指國家 之間一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結合,主要目的在達成政治目的、促進經濟利益、. y. Nat. sit. 加強防衛力量、嚇阻外來威脅等。5. a. er. io. 中共建政初期,中共在「和平共處五原則」6的周邊外交戰略思維下,. n. v l 抱持與鄰和平共處、互不干涉的消極思維;文革時期,中共開始對外輸出 ni Ch. i U. eng ch 革命、宣傳毛思想、進行戰爭;1978 年後,中共在「和平發展」的思維下 開始推行睦鄰政策。71986 年中共總理趙紫陽於第 6 屆全國人大第 4 次會議 提出指導中共政策的十大原則,包括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和平 共處五原則、支持第三世界、強調軍備控制與裁軍問題之立場、對外開放 政策與支持聯合國等。1988 年中共總理李鵬於訪問泰國時進一步提出中共 與東協關係的四項原則,包括在國與國關係中嚴格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 則、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在經濟關係中堅持平等互利與共 4 5. 6 7.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5 年) ,頁 95。 黃奎博, 「外交與決策分析」 ,收於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2007 年) ,頁 170-189。 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以及和平共處等。 楊宗鑫, 「中國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2001-2009)」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頁 4-5。 3.

(10) 同合作、在國際事務中遵循獨立自主、互相尊重、密切合作與相互支持的 原則。 趙全勝認為,中共外交政策行為模式可區分為「不可談判的」 (原則性) 及「可以談判的」 (靈活性) ,但可能依時間、國內情況和國際環境而變化。 這種兩重性避免其他國家迫使中共作不情願的讓步,同時為中共提供了討 價還價的工具。8亦有學者認為,中共經常在「原則」與「策略」之間權衡, 基本原則不容妥協,但為達國家主要目標,策略上可較有彈性。在理論層 面上,現實主義主張的主權、安全、權力等概念仍是中共外交政策的主軸, 而強調合作的新制度主義理論則可視為中共追求最高國家利益的過程中,. 政 治 大. 可資運用的策略工具。如何掌握中共外交決策中的二元化特性,是研判其 外交政策時最困難之處。9. 立. ‧ 國. 學. 1978 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共的外交政策從過去的孤立與不結盟,轉而 務實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並意圖主導東亞區域事務。1994 年,中共國. ‧. 家主席江澤民訪問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1996 年出席亞太經合. y. Nat. 組織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後訪問菲律賓。1996 年,李鵬、喬石訪問越南。1997. io. sit. 年,李鵬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進行正式訪問,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問越. er. 南。1998 年 11 月 APEC 會議期間,江澤民會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 n. a. iv. l C 年,中共與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汶萊 菲律賓、印尼等國領導人。1999 n. hengchi U. 等國簽署 21 世紀雙邊合作聯合聲明。1999 年 11 月,總理朱鎔基在出席第 3 次東亞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前後對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越南四國進 行了正式訪問。10 1997 年中共與東協舉行「9+1」高峰會,江澤民發表題為「建立面向 21 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講話,並對中共與東協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提 出 4 點原則,包括充分運用已建立的全面對話合作機制,把握優勢互補、. 8.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頁 218-219。 9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 ,前引文,頁 62-63。 10 「中國-東盟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wjs/2159/t8988.htm>。 4.

(11) 互利互惠的原則,強化經貿與科技合作,在聯合國、亞太經合會、亞歐會 議與東協區域論壇上加強對話、協調與支援,以及繼續透過平等協商、解 決爭端、求同存異、建立友好關係等。這是中共首次與東協領袖會晤,意 味中共與東協關係的深化與突破,雙邊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3 年溫家寶在東協商業與投資峰會時所發表的演說,更進一步提出 「睦鄰、安鄰、富鄰」 ,分別表示「睦鄰」是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親仁 善鄰、以和為貴的哲學思想,在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與周邊國家彼此 和睦相處的原則下,共築本地區穩定、和諧的國家關係結構」 ;「安鄰」是 指「積極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合作增進互信,通過和. 政 治 大 「加強與鄰國的互利合作,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積極推進地區經濟一 立 平談判解決分歧,為亞洲的發展營造和平安定的地區環境」。 「富鄰」是指. ‧ 國. 學. 體化,與亞洲各國實現共同發展」。11. 于有慧認為影響中共外交決策主要包括國內與國際因素,國家利益則. ‧. 是決定兩者輕重的關鍵。安全、發展與穩定是中共當前最主要的國家利益,. y. Nat. 三者間相互關聯,穩定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國內政局、社會穩定以及外. io. sit. 在環境穩定;發展則是促進內部穩定與提升國家安全的基礎。在其外交決. er. 策中,國內因素是主軸,國際因素則是配合其發展戰略,調整政策的依據。. n. a. iv. l C 內政與外交不可分割,對外政策是內政的延伸,屬於國內因素,因此國內 n. hengchi U. 因素的影響性較國際因素大。面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可能潛在威脅,中共 追求安全、穩定、發展的戰略迫切性更甚以往,失去發展,國內穩定與安 全即可能蒙上陰影,而穩定是當前國家利益之首,支持此一利益最主要的 力量則是持續發展。在國內因素相對持續未變的情況下,影響中共外交政 策調整變主要來自國際因素的變化。 相互依賴理論可用來說明國家之間的互賴關係發展,美國學者基歐漢 (Robert O. Keohane)及奈伊(Joseph S. Nye)認為,互賴是不同國家的行 為者彼此相互影響的狀態,這種相互影響的關係,使得國家決策時必須要 11. 「溫家寶總理在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上的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zyjh/t27173.htm>(2003 年 10 月 7 日) 。 5.

(12) 考慮外來的力量,不僅會影響國家的政策決定,也可透過互賴關係的運作 而影響他國決策。當國家面對無法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就需要更廣泛向他 國尋求合作,例如資源短缺、糧食危機、貧窮問題等。國際間的合作越是 密切,彼此互賴程度便加增高。在互賴關係下,國家間的利益糾葛與安全 範圍擴大加深,絕對收益的考量與互賴關係的發展更加深國際合作。 在全球化的時代,各國互賴關係加深,經濟安全重要性大幅上升,中 共必須與國際全面接軌,積極參與國際多邊建制。參與國際多邊組織代表 中共已走出過去對多邊組織的疑慮, 「走出去」全面融入國際社會,是國家 提升發展的重要方式。中共不僅以國際多邊組織作為發揮舞台,力倡「新. 政 治 大 其意義分別包括以和平換取和平、以和平換取發展,突顯中共的和平形象。 立 安全觀」概念。新安全觀是中共作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下的策略工具,. ‧ 國. 學. 在國際上不樹敵、不製造麻煩、不強出頭,力求降低他國對中共崛起的戒 心。所謂「中國永遠不稱霸」 ,突顯中共融入國際多邊組織,除為發展創造. ‧. 更大空間外,亦有意展現和平的大國形象,營造更加穩定、有利於發展的. y. Nat. 國際與周邊環境。12. io. sit. 由以上文獻可知,對中共而言,東南亞具有地緣政治上的考量,合作. er. 不但有利彼此經貿發展,可合力因應金融風暴或金融危機,亦能透過區域. n. a. iv. l C 整合,建構具影響力的東亞架構以抗衡美國霸權,並能透過合作所帶來的 n. hengchi U. 穩定,進而增進影響力,主導東亞區域整合發展。 張錫鎮在所著《東南亞政府與政治》一書中之第四章「國家意識形態 和政治文化」文中認為,泰國政治文化的特徵是人際依附關係,在地位不 同的人之間形成的保護和被保護關係,在擁有權力的人中尋求保護人,處 於較高地位的人利用權力、財產和影響,給地位較低的人帶來安全和利益; 而後者透過他的依從、效勞為前者提供力量泉源、權力基礎。13此種政治文 化特色,不僅反映在泰國國內頻繁的政變,也彰顯於其靈活且富彈性的外 交政策。 12 13. 于有慧, 「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 ,問題與研究(台北) ,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1 月) ,頁 109-111。 張錫鎮,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頁 251。 6.

(13) 泰國外交政策的彈性表現於其務實外交,根據局勢變化而改變外交策 略。泰國國王朱拉隆功五世曾留下一段肺腑之言: 「泰國為一小國,人力有 限,不能與強國從事戰爭,必須八面玲瓏,與人無爭,不能過分親近某一 強國,亦不可過分疏遠某一小國」,自此成為泰國後世外交政策之指南。14 陳欣之則指出,與泰國相鄰之寮國、緬甸、柬埔寨及中共等,都可能 影響泰國安全,其中又以中共最有實力,此一情勢迫使泰國向中共靠攏, 建立安全關係尋求支持。泰國除向中共購買大量軍備並支持中共之外交立 場外,更希望能成為中共與東協國家間的一個緩和者。15 余定邦、陳樹森於《中泰關係史》一書中詳細探討 1999 年之前的中共. 政 治 大 作關係的有利因素包含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泰國 立. 與泰國關係,並對於新世紀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並認為發展兩國友好合. ‧ 國. 學. 之眾多華人為拓展對中共貿易之優勢等。16而國內之論文亦多對中泰政治、 經貿、文化等關係發展抱持樂觀看法。17綜上,有關專門針對中泰兩國雙邊. ‧. 關係之研究,並無過多相關著作,因此將在上述各家之研究觀點上,進一. y. Nat. 步彙集有關中、泰及東協之「政治文化」、 「外交政策」、 「戰略夥伴」等議. io. sit. 題之相關著作,分別探討渠等雙邊及多邊關係及影響。. er. 東協係於 1967 年成立,創始目的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與促進區域經. n. a. iv. l C 貿交流合作,創始國有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新加坡等,其後 n. hengchi U. 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及柬埔寨陸續加入,目前共計有 10 個會員國。冷 戰時期,1947 年美國與菲律賓簽訂《軍事基地協定》 ,取得駐軍權利;1950 年與泰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 ;1951 年又與菲律賓訂立了《美菲共同防禦 同盟條約》 ,1954 年美國聯合英、法、澳、新、菲、泰和巴基斯坦,簽訂了 《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及其附件《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議定書》和《太 14 15 16 17. 張耀秋,「泰國外交政策的剖析」,問題與研究(台北) ,第 25 卷第 6 期(1986 年 3 月) ,頁 81。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頁 73。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頁 392-394。 李聖豪,「九○年代的泰國外交政策研究」 ,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何展傑,「泰 國與中國關係發展之探討—泰國的觀點」 ,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陳林, 「從不 穩定到穩定的泰中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戴萬平, 「泰 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建構主義的觀點分析」 ,台灣東南亞學刊(南投) ,第 8 卷第 1 期(2011 年 3 月) ,頁 65-100。 7.

(14) 平洋憲章》 。冷戰結束之後,1992 年美國關閉在菲律賓的海軍基地,結束在 東南亞長達 44 年的駐軍歷史,但東南亞國家擔心美國的撤出會留下大國力 量的真空,希望繼續與美國保持一定程度的安全關係。例如菲律賓表示仍 將保持《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有效性,泰國表示願意與美軍共同舉行軍 事演習,汶萊則於 1994 年與美國訂立防禦合作諒解備忘錄等。東協的外交 戰略是「平衡大國力量」 ,讓大國的實力相互在東南亞抵銷,東協則維持與 大國的友好與等距關係,如此才符合其各方面之利益。18 在東南亞地區,雖然美國在軍事與聯盟上的硬權力遠超越中共,但後 者透過其在東協以及東協區域論壇的特殊地位,以及不斷擴充軍備,也不. 政 治 大 幣基金、亞洲開發銀行及世界貿易組織等擁有絕對優勢,但因金融風暴期 立. 是全無競爭籌碼。在經貿及區域組織方面,雖然美國在世界銀行、國際貨. ‧ 國. 學. 間對東南亞國家袖手旁觀的態度,造成美國在東協與東亞峰會不得其門而 入。而在軟權力的對比上,美國雖然以自由、人權、民主等價值體系有相. ‧. 當的吸引力,但中共卻在文化、語言、歷史淵源方面略勝一籌。但光憑藉. y. Nat. 這些軟權力要在東南亞地區完全主導議題設定,讓東南亞國家在所有問題. io. sit. 採取一致立場,也並非易事。19劉強則認為,東協主要國家對於美、日兩國. er. 參與之呼應,是採負面評價,例如劉強認為美國意圖藉反恐之名行在馬六. n. a. iv. l C 甲海峽駐軍之實。20張錫鎮則認為東協國家願意持續發展與日本的關係,但 n. hengchi U. 多數國家仍對日本之軍事作用抱持戒備。21. 若以安全困境探討,可發現東協同時運用圍堵與交往兩種策略。中共 經濟與軍備之大幅成長,引起東協對中共意圖的關切,東協國家一方面採 購新式武器,一方面表示美國與一些其他國家是保持區域穩定的因素。美 國持續參與該區域事務,卻造成中共加強軍事能力,以嚇阻美國的干預。. 18. 19. 20. 21. 林若雩,「由敵對競合走向區域整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東協國家的安全關係」,收於蕭新煌、顧長 永主編,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 ,頁 310-312。 陳一新, 「從軟硬權力對比看美中在東南亞的競逐」 ,收於宋鎮照、周志杰主編,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 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 ,頁 58-61。 劉強, 「當今東南亞地區反恐態勢及發展趨勢」,收於李一平、莊國土主編,冷戰以來的東南亞國際關 係(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年)頁 263-273。 張錫鎮,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前引書,頁 418-419。 8.

(15) 而中共軍事能力的加強,以及南海主權爭議,卻又造成東協國家對「中國 威脅」的恐懼。但東協除採圍堵策略外,也與中共保持交往,例如透過東 協區域論壇、南海會議、以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等,雙方因而能經由對話 及信心建立措施等,消除彼此對對方意圖的不確定感。22 從區域主義的角度而言,東亞區域整合過程特別有美國外部干涉因 素,以及中、日兩大國競爭對抗的問題。大國間的權力關係與區域主義發 展具有高度關聯,權力結構的不同將會影響區域整合的風貌與結果。外部 大國干涉主要是為避免區域霸權的興起,內部大國的競爭與衝突則是避免 其他大國獲得不對稱的權力結構。目前中、美、日偏好透過各自為中心建. 政 治 大 加強中、日安全戰略的結構與衝突,使渠等無法扮演如歐洲統合的法德核 立 構的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例如美國除持續強化全球性經貿機制,亦. ‧ 國. 學. 心聯盟角色;日本則希望建立起有別於東協-中共自由貿易區的區域經貿網 絡,重新成為此一網絡樞紐;中共則是運用「大國市場戰略」 ,大幅開放其. ‧. 國內市場,以作為推動區域整合的機制。相對於大國的權力競逐,小國便. y. Nat. 可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追求利益。23. io. sit. 在中共與東協的政治互動方面,1991 年中共外長錢其琛應邀參加第 24. er. 屆東協外長會議,雙方開始展開對話。在官方互動方面有「東協加一」會. n. a. iv. l C 議、中共-東協聯合經貿委員會、中共-東協科技委員會、東協北京委員會、 n. hengchi U. 中共-東協聯合合作委員會、中共-東協商務理事會等;在非官方互動方面有 東協區域論壇、東亞拉美合作論壇、亞洲合作對話、亞太經合會、亞歐會 議、東亞高峰會以及屬於二軌外交的智庫、學術機構間的合作與定期研討 會交流。24 徐婧針對中共-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貿易擴大效應的研究發現, 雙方於 2002 年簽署《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協議框架》後,中共和東協五. 22 23. 24. Alan Collins 著,楊紫函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頁 289-290。 郝培芝、羅至美, 「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 ,收於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 (台北:揚智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頁 380-410。 吳于珊,「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外交政策之研究」 ,中山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 頁 114-126。 9.

(16) 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的雙邊進出口貿易流量都 有所上升,中共從東協五國的進口增幅高於中共向東協五國的出口增幅, 相較於中共對其出口,CAFTA 對中共從東協五國的進口具有較大的擴大效 應。其中,菲律賓和泰國向中共出口的增幅較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 尼則較小。徐婧並認為,中共除於貨物貿易之外,應在服務貿易、投資等 領域,加強與東協國家之經濟合作,以使 CAFTA 能發揮長期而穩定的擴大 效應。25而王可則在「理性看待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一文中認為,中共與 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歐美之貿易順差成擴大趨勢,而與東亞包括日、韓及東 協等進口來源國和地區則出現越來越大的逆差。26. 政 治 大 的變化發展及原因,分析經濟關係與政治關係之互動與互相作用,得出以 立. 曹雲華在《新中國-東盟關係論》一書中,探討近年來中共與東協關係. ‧ 國. 學. 下結論:新型的中共與東協關係基礎是經濟相互依賴與合作,是經濟相互 依賴與合作促進了雙方政治關係的改善與發展,從而出現了政治與安全方. ‧. 面的相互依賴,而後者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雙方經濟關係的完善和進一步. y. Nat. 整合,雙方既互相作用,又互為基礎。在國際合作中,為解決小國合作意. io. sit. 願勉強的問題,大國可能給小國超過平均獲益的額度,也就是大國寧願選. er. 擇不均衡的合作安排也要合作。中共與東協國家間的合作就是這種性質,. n. a. iv. l C 為維護此種合作關係,中共寧願作出一些犧牲,例如早收清單。曹氏認為 n. hengchi U. 當前中共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仍處於蜜月期階段,雙方傾向關注絕對收 益,但是隨著中共崛起,東南亞國家可能會轉而關注相對收益,擔心在合 作後中共反而獲得較多。27 郝培芝則指出,東協透過設立自由貿易區提供國際資金輸出國一種制 度性誘因,以繼續吸引國際資金的進駐,同時透過區域間的合作,積極整 合進入國際貿易體系,以便在全球資本競賽中不被邊緣化。區域化及區域. 25. 26. 27. 徐婧, 「CAFTA 對中國和東盟貿易擴大效應的實證研究」 ,世界經濟研究(上海) ,2008 年第 10 期,頁 63-68。 王可, 「理性看待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中山大學學報論叢(廣東) ,第 25 卷第 2 期(2005 年) ,頁 256-258。 曹雲華、唐翀,新中國-東盟關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年) ,頁 7-10。 10.

(17) 間合作有政治與經濟的考量,經濟上爭取國際資金進駐,政治上則透過區 域化鞏固區域實力,再透過區域間的互動拓展國際影響力,展現開發中共 家新的小國外交型態,在這一方面東協可說是相當成功。2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先回顧 1949 年至上個世紀結束時之中共與泰國關係,再分析中泰 1999 年之《聯合聲明》之背景、目標與意義、新世紀迄今(2012 年)雙邊關係 之實質進展與落差、以及新世紀「中」泰關係之變數等,雙邊關係內容則. 政 治 大. 著重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等方面之探討。. 立. 二、研究限制. ‧ 國. 學. 有關單就中共與泰國雙邊關係之研究資料較少,且由於筆者不諳泰. ‧. 文,故僅能針對中、英文之書面及網路資料加以蒐集。又因受限於政治現 實,部分文獻易淪為政策辯護,或抨擊特定意識形態之工具,失去理性客. y. Nat. sit. 觀之立場,故筆者將參照多方文獻比較,以免流於偏頗失去中立,惟難免. n. al. er. io. 偶有疏漏之處。綜此,將藉由儘量搜集閱讀資料,經過篩選比對,期能更 加完整客觀完成研究。. 第四節. Ch. engchi. i Un. v.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在學術研究的領域當中,每個學科均有其研究途徑(approach)和研究 方法(method)。研究途徑指的是研究的原則性方向,亦即用來選擇問題與 蒐集相關資料的標準;研究方法指的是蒐集與處理資料的手段和步驟。. 一、研究途徑 因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途徑,也就是研究者從哪一個層次作為. 28. 郝培芝,「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台北) ,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 2 月) ,頁 140-141。 11.

(18) 出發點、入手點或著手點,以進行觀察、分類、歸納與分析的研究。29由於 泰國採取大國平衡策略,向崛起的中共靠攏並同時與美、日交好,以維護 自身安全,而中共亦須要拉攏泰國以為經濟發展營造和平的周邊環境,雙 方在各種雙邊及多邊場合充分合作。因此研究途徑係嘗試從「相互依賴」 理論角度,思考新舊世紀雙邊關係的轉變,探討「二十一世紀合作計畫聯 合聲明」與實際雙邊關係發展的落差,同時以雙方關係發展的事實加以檢 驗「相互依賴」理論。理論介紹如下: 基歐漢及奈伊兩人在合著的《權力與互賴》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一書中,挑戰傳統現實主義的主要理論假設及觀點,批評現實主義強調國. 政 治 大 再是國家最有效的外交工具。他們對相互依賴的定義為國家之間或不同國 立 家生存與軍事安全的立場,有鑒於國際互賴現象的發展,軍事力量已經不. ‧ 國. 學. 家之間的行為者,彼此相互影響的特徵狀況,此種相互之間的效應,透過 超國界的貨幣、物資、人員及資訊的交流,及所謂跨國交流而不斷引發。30. ‧. 另基歐漢於所著《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After Hegemony:. y. Nat.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一書中認為,制度固. io. sit. 然是霸權國所創設及領導下的產物,但即使霸權衰敗,原國際制度亦不必. er. 然會瓦解,國際制度仍是維持國際秩序的手段,而且會促成國家間的合作。. n. a. iv. l C 合作是國際關係的正常現象,國家會採行絕對收益(absolute gains) 觀點,合 n. hengchi U. 作可以成功且持續;經濟利益與安全同樣重要,國際互賴使戰爭的代價太 過高昂,軍事的作用已相對減弱等等。31中共與泰國在新世紀頻繁往來,雙 邊關係漸趨密切,藉由經貿關係的發展及多邊體制的接觸,逐漸形成一種 融合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的相互依賴,儘管仍有部分競爭存在,但已非傳 統的零和競爭關係,而是爭取共同的安全與繁榮,32中共同時透過泰國深化 「10+3」機制,深化區域合作以提升自身地位。. 29 30 31. 32.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前引書,頁 162。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1989), pp. 8-9. 陳欣之, 「國際關係學的發展」 ,收於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2007 年) ,頁 2-33。 蘇浩, 「地緣重心與世界政治的支點」 ,現代國際關係(北京) ,2004 年第 4 期,頁 56。 12.

(19) 二、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及比較研究法,對中、泰之外交政 策以及雙邊關係加以研析,尋求更進一步解釋、評估與預測。 文獻分析法又稱為歷史文獻法,係針對文獻廣泛蒐集、整理,進行歸 納、綜合、分析,直接資料為官方檔案,間接資料為學術文章及新聞報導 等。文獻之直接資料來源將針對中共、泰國、東協其他國家(包含相關部 會及大使館網站資料)以及 ASEAN、IMF、WTO 等官方網站;間接資料來 源則將針對國內外學術文章(包含專書、期刊、研討會論文、碩博士論文) 以及報章、網路新聞等,陳述重要事實,彙整不同觀點,以獲得相當之研. 政 治 大 歷史研究是針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利用歷史資料描述並做有系統的 立. 究成果。. ‧ 國. 學. 探討,導引若干的因果關係並思考所帶來的啟示,以對當今的國際關係情 勢呈現相當的解釋。比較研究法則是對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同一性質. ‧. 事物的不同種類,透過比較而找出其中的共同點或差異點,來深入認識事. y. Nat. 物本質的一種方法。藉由回顧舊關係之歷史,並以中共及泰國於 1999 年之. io. sit. 後所陸續簽署之《聯合聲明》及《聯合公報》等,透過敘述、解釋、並列、. n. a. er. 比較等方式,比較新舊世紀關係及新世紀關係發展之異同,期能具體呈現. l 出新世紀雙邊關係之內涵。. Ch. engchi. 第五節. i Un. v. 研究架構. 共分為六章,各章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 ,說明對此題目的研究動機、目的、文獻回顧、研究範 圍、限制、途徑與方法。文獻回顧則是就學者對中、泰之外交決策因素以 及政治文化作綜整歸類及扼要介紹,在此基礎上作更深入之研析。 第二章「中共與泰國關係之回顧」 ,探討從 1949 年至上個世紀末,歷經 毛澤東及鄧小平時期後的雙邊關係,歸納舊世紀時期泰國在中共外交之重 要性。 第三章「新關係之締結」 ,探討簽署《聯合聲明》締結新關係之背景、 13.

(20) 新關係的目標及意義,並探討當時中共及泰國的國內因素分別為何。 第四章「新關係之進展」 ,比較 1999 年《聯合聲明》、其後所簽之各類 文件以及 2012 年之《聯合聲明》 ,分別探討雙邊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社會 等各方面關係,分析實際進展。 第五章「新世紀中共與泰國關係之變數」 ,分別從中共崛起、中共與東 協、大國競逐以及區域合作等,分析影響雙邊關係的變數。 第六章「結論」,歸納研究發現,呈現中泰關係之挑戰與展望。.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Un. v.

(21) 第二章. 中共與泰國關係之回顧. 從中共建政直到 1971 年進入聯合國之期間,曾與周邊國家發生多次戰 爭及衝突,諸如 1950 年介入韓戰、1954 及 1958 年發動台海戰役、1960 年 代初支持北越對抗美國、1962 年與印度邊境戰爭以及 1969 年珍寶島事件 等,加以美國長期實施圍堵政策,造成中共處於長期遭國際社會孤立的狀 態,維護安全也就成為中共首要課題。1.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中華民國願意幫助泰國擺脫戰敗國地位及加. 政 治 大. 入聯合國,經過順利的建交談判,兩國於 1946 年 1 月 23 日在曼谷簽訂《中. 立. 暹友好條約》 ,建立正式外交關係。1949 年中共建政,當時之外交政策方針. ‧ 國. 學. 為「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係,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友好態度的外 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 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係」2;毛澤東於 10 月 1 日向全世界發表. sit. y. Nat. 聲明: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意遵. io. 與之建立外交關係」3。. er. 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 al. n. iv n C 在此時期,中共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戰略, h e n g c h i U 除與蘇聯結盟外,並發 4. 展與亞非拉等國家的關係。1950 年 6 月 25 日韓戰爆發後,美國一度逼近鴨 綠江,直接威脅東北地區,並派遣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同時美國又支 持法國殖民軍進攻越南北方以及加強在菲律賓的駐軍,形成美國在東北、 東部及南部對中共的圍堵。. 一、泰國總理披汶時期(1948-1957) 1. 2 3 4. 李明, 「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 ,收於周煦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台北:國立政 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94 年 6 月) ,頁 14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 7 章第 56 條。 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 年 10 月 1 日。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 ,頁 1472-1473。 15.

(22) (一)國際環境 泰國於 1953 年與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1954 年 4 月艾森豪總統 提出「骨牌效應」論(domino effects) ,認為西方在中南半島的戰爭會產生 連鎖效應,導致失去日本、臺灣、菲律賓進而危及澳洲和紐西蘭。5由於越 共勢力高漲,中南半島情勢危急,美國、英國、法國、菲律賓、泰國、巴 基斯坦、澳洲和紐西蘭等 8 國為防止共黨勢力擴張,於 1954 年 9 月 8 日簽 訂《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馬尼拉條約),翌年成立東南亞公約組織 (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SEATO),總部設在曼谷,泰國加入此 一區域性軍事聯防組織,成為美國反共盟邦。在韓戰之後阻止共產黨在中. 政 治 大 重要環節,與印支三國相鄰的泰國不僅是防止骨牌效應的先鋒,更是美國 立 南半島擴張,是美國於冷戰時期的重要戰略,泰美聯盟關係便是此戰略的. ‧ 國. 學. 在東南亞軍事行動的基地。6 (二)國內環境. ‧. 1949 年的泰國總理披汶(Phibun Songkhram)已是第二次7擔任總理職. y. Nat. 務。他是曾留學歐洲的軍官,在 1938 年 12 月第一次出任泰國總理時,另兼. io. sit. 任陸軍總司令與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於適逢日本軍國主義威脅及第二次. er. 世界大戰,披汶實施民族主義的威權統治,倡導「大泰民族」 ,對內延長非. n. a. iv. l C 民選議員的任期,禁止政黨活動,實施新聞檢查壟斷廣播事業,鼓吹國家 n. hengchi U. 民族意識實施排華政策,在 1939 年將國名由「暹羅」(Siam)改為強調民 族意識的「泰國」 (Thailand) 。對外方面,披汶政府於二戰時在日本武力逼 迫下,同意借道日本進軍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並與日本締結軍事同盟向英 美宣戰,以此交換日本保障泰國的獨立。披汶曾宣稱這是為維護泰國國家 利益所做的選擇,但此政策也是造成其日後下台的主因。8披汶於 1944 年辭 去總理職務後,文人總理寬恩(Kuang Aphaiwong)將國名由「泰國」恢復. 5 6. 7 8. 陳啟懋編著,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頁 67。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 研究專題中心,2009 年) ,頁 106。 第 1 次自 1938 年 12 月 16 日至 1944 年 7 月 24 日:第 2 次自 1948 年 4 月 8 日至 1957 年 9 月 16 日。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63。 16.

(23) 為「暹羅」。1947 年披汶對文人政府發動政變,並於 1948 年擔任總理,在 民族主義路線下,再度實行排華政策,禁止中文教育,鎮壓共產黨活動, 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 ,對外並則採取親美政策,1949 年再度將 國名改回「泰國」 。重新執政的披汶政府一改傳統中立主義以及二戰時期的 親日態度,改採親美政策。披汶政府「以經濟繁榮作為威權統治的正當性 基礎」對日後泰國的政治發展影響深遠。9 (三)雙邊關係 中共建政讓泰國開始憂心共產主義的威脅,泰國政府選擇追隨美國的 反共政策,並與中華民國繼續維持外交關係。韓戰爆發,聯合國安理會通. 政 治 大 合國對中共進行經濟制裁,泰國亦於 1951 年 7 月宣布禁止將大米、橡膠、 立 過決議出兵制裁北韓,身為會員國的泰國也派兵參與韓戰。因美國透過聯. ‧ 國. 學. 錫等出口中共,並實行全面禁運。由於中共陸續參與韓戰、出兵西藏以及 成立雲南傣族自治州等舉動,加深泰國對於中共可能利用泰國華僑干涉內. ‧. 政甚至入侵的恐懼。披汶政府考量「泰國安全的威脅來自中共」及「必須. y. Nat. 預防共產黨侵略泰國」等想法,於 1952 年制定「反共法」 ,宣布泰國共產黨. io. sit. 為非法組織,禁止共黨活動並採取一系列激烈的反共措施,包括將泰國國. er. 內之親共華僑逮捕及驅逐出境;中國大陸地區移民泰國額度由每年 1 萬名. n. a. iv. l C 縮減至 200 名;調查審訊有親共嫌疑之公務員;頒布「職業限制法」 ,將限 n. hengchi U. 制華人經營之行業由 21 種擴增至 27 種;勒令親共之中文報紙《全民報》等 停刊。同時泰國政府認為華校是培育共產主義的溫床,對國家安全構成威 脅,因此對華校及中文教育實施種種限制,導致華校數量大幅下降。10此一 時期的雙邊關係,不論是在意識形態或是國家利益方面,皆存在著根本性 的矛盾。 在韓戰之後,中共逐漸發現與蘇聯之盟約不可依賴,且為突破美國的 圍堵,開始改採彈性的理念及外交作法,利用亞洲國家共有的反對帝國主. 9 10.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63。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前引書,頁 316-318。 17.

(24) 義及殖民主義情結,扮演「理性」 、 「合作」的政權。111954 年毛澤東及周恩 來在會見印度及緬甸總理時,請對方轉告泰國政府,願意在「和平共處五 原則」的基礎上與泰國建立和平友好關係。1955 年的萬隆會議是中共與泰 國官方代表的首次非公開接觸,周恩來向泰國外長建議以自由選擇國籍原 則解決泰國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並澄清有關中共於雲南西雙版那設立傣 族自治州一事,並非為了入侵或顛覆泰國政府,也歡迎泰國代表團前往北 京及雲南訪問。 萬隆會議為雙邊接觸及關係和緩奠定了基礎,泰國國內開始出現批評 政府外交政策的聲浪,包括主張實行和平中立的對外政策、解散東南亞公. 政 治 大 泰國對中共的禁運導致橡膠和錫的價格下跌、出口銳減,在工商界的壓力 立. 約組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與一切國家進行自由貿易等。因為. ‧ 國. 學. 下,披汶政府表示大米、木材不是戰略物資,將不阻止泰國商人對中國大 陸貿易。1955 年 12 月泰國政府分別派出訪問團前往北京及緬甸仰光,與中. ‧. 共代表秘密會談並簽署共同聲明。中共與泰國之雙邊關係開始有明顯改. y. Nat. 善,其後有包括議會、僧侶、海軍(非公開) 、藝術及工商聯合會等數個代. io. sit. 表團出訪。1956 年泰國宣布取消對錫的禁運,並恢復大米和木材對一切國. er. 家的自由出口,允許泰國商人與中國大陸進行直接貿易等。12由此可見,披. n. a. iv. l C 汶政府雖然是美國的反共盟邦,但在萬隆會議後與中共之緊張氣氛有所緩 n. hengchi U. 和,又因經濟及輿論壓力,開始與中共接觸。. 二、泰國總理沙立(1959-1963)及他儂時期(1963-1973) (一)國際環境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欲改善與中共的關係,但因為中共在第三世界的滲 透顛覆威脅美國的利益,而美國介入越南亦威脅中共的安全,致雙方關係 難以改善。131961 年泰國與馬來亞聯邦及菲律賓於曼谷宣布組成「東南亞聯. 11 12 13. 李明, 「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前引文,頁 142。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320-330。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年) ,頁 7。 18.

(25) 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1961 年寮共破壞 1954 年日內瓦 協定,威脅泰國邊境安全,泰國再向美國尋求馬尼拉公約以外的安全保證, 泰國外長他納說服美國國務卿魯斯克,發表共同宣言(Rusk-Thanat Declaration) ,14美國重申視泰國獨立及領土完整為美國之重大國家利益,若 泰國遭受共產黨侵略或顛覆,美國保證充分履行在馬尼拉公約下之義務, 協助泰國抵抗共黨侵略,不必取得其他公約締約國之事先同意。15翌年泰美 簽署軍事合作協定,泰國成為美國參與中南半島戰爭的重要基地。 1967 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等 5 國外長在曼谷發 表宣言,正式組成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政 治 大 張,加強軍事安全與政治中立的合作。東協各國將處於文革浪潮的中共視 立 ASEAN),基於當時的冷戰背景,主要任務為防止區域內共產主義勢力擴. ‧ 國. 學. 為威脅,而中共則視東協為反共集團。但也有中共學者認為當時東南亞各 國的「離美傾向」正在加強,尋求中立以擺脫大國控制,並利用大國相互. ‧. 牽制以維護自身權益。161969 年 7 月美國總統在關島發表俗稱「尼克森主義」. y. Nat. (Nixon Doctrine)的外交原則,意圖縮減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角色。同. io. sit. 年 8 月中共與蘇聯在邊境的珍寶島事件爆發流血衝突,中共深感蘇聯的威. er. 脅因而決定拉攏美國以制衡蘇聯;美國也在中共與蘇聯之間玩弄權力平衡. n. a. iv. l C 年中共取得在聯合國的席位,1972 遊戲,開始尋求與中共和解。1971 年尼 n. hengchi U. 克森訪問中國大陸,許多國家開始改變對中共的立場,日本、澳洲及紐西 蘭陸續與中共建交。 (二)國內環境 披汶政府與中共的接觸政策造成軍人集團及美國的不滿,美國駐泰國 大使曾公開表示反對。1957 年 9 月 17 日泰國陸軍第一軍軍長沙立(Sarit Thanarat)發動不流血政變推翻披汶政府,先安排泰國前駐美大使、東南亞 公約組織秘書長樸沙拉信(Phot Sarasin)組織過渡政府,再由沙立副手他 14. 15 16. R. Sean Randolph, The United State and Thailand: Alliance Dynamics, 1950-1985 (U.C. Berkeley, 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1986), pp. 41-42.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290。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前引書,頁 336。 19.

(26) 儂(Thanom Kittikachon)出任總理,後於 1959 年 2 月自任政府總理。沙立 不同於受外國教育的披汶,一反限制王權的政策,藉由泰王的影響塑造個 人魅力及政權正當性。沙立政權實施家長制的權威政治,禁止政黨活動、 關閉國會停辦選舉、限制新聞自由鎮壓異議人士,沙立政府「以推動經濟 發展給予人民更好的生活,合理化剝奪人民政治權力」。17在 1963 年沙立去 世之後,他儂接任總理仍維持沙立政權的路線,他對內發展經濟促進泰國 現代化,對外放棄傳統中立政策與美國結盟,並派兵參加越戰。他儂執政 期間18採取堅定的反共政策,與中華民國維持良好關係。191968 年他儂政權 頒布新憲法允許政黨活動及恢復兩院制國會,並於翌年 2 月舉行選舉,但. 政 治 大. 其所屬政黨僅獲得 33%席次,他儂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內閣後再度出任總. 立. 理。. ‧ 國. 學. 有關泰國共產黨的部分,從 1960 年代開始,泰共的反政府活動在中共 的公開支持下日益活耀,泰共陸續在泰國東北部、北部及南部等地區發動. ‧. 武裝暴動,文革期間泰國與中共關係更是處於緊張狀態。1961 年起,泰共. y. Nat. 通過「武裝革命路線」 ,其後在中國大陸雲南地區開播「泰國人民之聲」電. io. sit. 台(Voice of the People of Thailand),1964 年在中共的支持下,泰共透過上. er. 述電台發表反政府的「泰國獨立運動」宣言。1965 年泰國政府的親美政策. n. a. iv. l C 引起中共和北越不滿,扶植泰共成立反政府的「泰國愛國陣線」 ,發動第一 n. hengchi U. 次武裝暴動。他儂政府因此簽署「關於因應共黨叛亂與武裝部隊之使用」 的總理府命令,設置「鎮壓共黨行動司令部」(Communist Suppression Operation Command, CSOC),並授權 CSOC 徵召各政府部門軍文職人員, 以擴大鎮壓共黨叛亂。1966 年泰軍與美軍共同打擊泰國東部泰共游擊隊, 其後泰共於 1967 年發表成立 24 周年宣言,聲明將遵循毛澤東路線,爭取武 力抗爭奪取政權,20並於當年及 1969 年在泰國北部及南部地區發動武裝暴. 17 18 19 20.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68。 1963 年 12 月 9 日至 1973 年 10 月 14 日。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年 11 月) ,頁 47。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202。 20.

(27) 動,促使泰國總理府發布命令,以政治與心理手段對付叛亂。21 1969 年他 儂政府頒布「新反共法」 ,強化追剿泰共。 1973 年 3 月由學生發起的反政府示威活動陸續出現, 「爭取通過永久憲 法」的強大學運力量超過他儂政府的預期,10 月 13 日數十萬名學生與群眾 在民主紀念碑前集結示威,要求釋放被捕抗議人士並起草新憲法。在軍隊 以武力驅散群眾之後,他儂要求陸軍總司令克立(Krit Sivara)進行更大規 模的武力鎮壓卻遭到拒絕,10 月 14 日在曼谷憲法紀念碑前的示威群眾高達 50 萬人之多,政權也因內部分裂及外部壓力讓國家面臨危機。此時泰王蒲 美蓬召集他儂內閣入宮,要求他儂等人立即出國,泰王並透過廣播對人民. 政 治 大. 宣布「禍首」已經出國,要求示威學生及群眾解散,並主張國家應重返憲 政統治。22. 立. ‧ 國. 學. (三)雙邊關係. 在沙立及他儂政權統治下,披汶時期曾前往中國大陸的訪問團成員有. ‧. 多人遭到逮捕審訊,且泰國繼續追隨美國對中共的禁運政策,於 1959 年禁. y. Nat. 止雙邊貿易往來、中共的商品一律禁止進口並禁止公民前往;1963 年再設. io. sit. 立「查緝中共貨物委員會」 ,致使雙邊貿易處於嚴重中斷狀態。沙立及他儂. er. 政府均加強對泰國中文報紙的控制,禁止刊登有關中國大陸的消息,另外. n. a. iv. l C 則多次派遣部會首長訪問中華民國,兩國外交關係密切。 n. hengchi U. 在聯合國方面,1961 年泰國代表在聯合國大會表示,泰國繼續與中華 民國保持外交關係並未違反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泰國反對中共進入聯合 國,並且在聯合國大會出言批評中共在西藏問題的作法。1964 年中共成功 進行核子試爆,泰國外長指責中共進行核子試爆是對亞洲和非洲的威嚇。 由於泰國支持美國參與越戰,並提供軍事基地供美軍駐紮;而中共除支持 北越,增加對泰國共產黨的援助外,更在泰國與柬埔寨邊界的帕威夏神廟 (Prasat Preah Vihear)糾紛中,採取支持柬埔寨的態度,23尤其於 1958 年中. 21 22 23.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89、頁 100-101。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71。 戴萬平,「泰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建構主義的觀點分析」 ,前引文,頁 75-76。 21.

(28) 共與柬埔寨建交後,泰國政府更憂慮中共將利用漫長的泰柬邊境對泰國進 行顛覆活動,造成雙邊關係緊張。 事實上在 1960 年代,泰國外有中共及越共威脅,內有泰共及左傾分子 的顛覆滲透,且泰共侵擾地區從中部擴及東北各省,南部又有馬共分離活 動,國家安全岌岌可危。又因為泰美結盟,泰國從 1964 年起陸續派兵參與 越戰,亦深陷泥淖難以自拔。美國總統尼克森上台後主張與中共和解以及 讓越戰越南化,泰國人民深恐被美國政府背棄,故進而主張恢復傳統的中 立政策。24在此種國內外局勢下,泰國政府決定與中共改善關係以對抗蘇聯 在中南半島的威脅,並尋求平息國內共黨的顛覆。1969 年大選他儂成為聯. 政 治 大 何地點、任何時候會晤,如果這樣的會晤有助於亞洲和平的話」 。1971 年部 立 合內閣總理後,泰國外長他納在接受訪問時表示: 「我願意和中國代表在任. ‧ 國. 學. 分泰國官員分別主張解除對中共的禁運、放寬貿易限制及讓泰國人到中國 大陸旅遊等。當年 7 月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後,泰國 70 名國會議員要求總 25. ‧. 理解除對中共貿易禁令,輿論亦出現泰國應改變對中共貿易政策的論調。. y. Nat. 10 月 25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中共取得聯合國席位的決議,總理他儂發表聲. io. sit. 明表示泰國與國民黨中國關係不變。26泰國數個在野黨要求泰國政府迅速與. er. 中共建立外交和貿易關係。11 月 3 日泰國最高行政會議通過三項決議:解. n. a. iv. l C 除對中國的貿易禁令、放鬆現行反共法令、允許不帶政治色彩的代表團訪 n. hengchi U. 問中國大陸等。但他儂政府在 11 月 17 日因泰國共產黨持續叛亂活動,以國 會缺乏效率為由再度發動政變,以「自我政變」方式解散國會、廢止憲法 及宣佈戒嚴,恢復長達 1 年多的軍事統治,27並重申禁止泰國人到中國大陸 旅遊。1972 年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日本與中共建交,同年 8 月泰國仿效 「乒乓外交」派出乒乓球代表團抵達北京,這是自 1958 年 10 月起雙邊官方 往來中斷 14 年之後的第一次正式接觸。但他儂政府仍對中共抱持疑慮和戒 24.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48-49。 與外長他納私交甚篤的資深記者貼.春哈滴吉於報紙撰文指出:「泰國政府不應完全倒向美國對華政策 一邊,因為泰國是個與中國鄰近的小國。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願意停止對反政府武裝的支持,我 們就應和他們友好。政府應放寬對華貿易限制,讓泰國人到中國旅遊。」 26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前引書,頁 338-339。 27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203。 25. 22.

(29) 心,強調在中共保證不干涉泰國內部事務的前提下,泰國才會與中國大陸 進行貿易,這種狀態直到 1973 年他儂政府垮台才有所改變。. 三、泰國總理訕耶、社尼、庫克立、他寧時期(1973-1976) (一)國際環境 1970 年代起,中共為修補文化大革命期間所造成的負面印象,又由於 中共與蘇聯關係惡化,為緩解蘇聯的威嚇,中共開始調整外交政策。在尼 克森主義提出後,蘇聯意圖填補美國勢力退出所造成的真空,中共與美國 開始相互尋求和解以制衡蘇聯。1975 年越南陷共,美國決定撤軍泰國,並. 政 治 大 平、自由和中立區」 ,而作為東協成員國的泰國便隨之調整對外政策。 立. 將對泰國之無償援助改為低息貸款。東協亦修改對外政策,決定建立「和 28. ‧ 國. 學. (二)國內環境. 從 1973 年 10 月至 1976 年 10 月軍方再度發動政變的 3 年間,是泰國憲. ‧. 政史上第二度短暫的文人統治,泰王任命法政大學校長訕耶(Sanya. y. Nat. Thammasak)為臨時政府總理組織文人內閣,中共與泰國之雙邊關係有了新. io. sit. 的發展。文人政府選擇與中共往來,又由於企業界以及壓力團體積極要求. n. al. er. 打開中國市場,對政府施加壓力以解除對中共貿易禁令,改善泰國自身經 濟發展。. Ch. engchi. i Un. v. 泰國雖於 1932 年後實施君主立憲,但王族仍享有崇高地位,社尼(M. R. Seni Pramoj)及庫克立(Kukrit Pramoj)兄弟即為出身王族之親王。社尼 於 1942 年擔任泰國駐美公使時,拒絕向美國遞達宣戰書,並號召在美國之 泰國學生成立「自由泰」 ,返回泰國與盟軍合作從事地下抗日活動。日軍戰 敗後,英國曾先後主張進佔泰國使其成為被保護地,以及泰國應為借道日 軍進佔馬來西亞及緬甸而賠償英國、並接受無限期在泰駐軍、無償提供白 米 150 萬噸等,但社尼運用戰時「自由泰」與中華民國及美國所建立的友 好關係,維持泰國的獨立自主,阻止英國之不合理要求。. 28. 王泰平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 年 9 月) ,頁 97。 23.

(30) 1975 年 1 月泰國舉行大選,民主黨黨魁社尼擔任總理籌組聯合政府, 但 2 個月後國會就通過不信任投票倒閣。3 月份由社會行動黨領袖社尼之弟 庫克立組成中間偏左的聯合政府擔任總理。庫克立表示將奉行不結盟政 策,與所有對泰國有友好誠意的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並在施政綱領中提出 「泰國政府為了同各大國關係達到平衡,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實現 關係正常化」等語。29當年 4 月份因柬、越、寮相繼陷共,庫克立政府面臨 國家存亡關頭,毅然要求美國從泰國撤軍,並於 7 月 1 日宣布與中共建交。 但當時泰國左傾勢力高漲,罷工及學潮迭起,庫克立政府為應付反對黨及 各方壓力,於 1976 年 4 月解散國會舉行大選,結果右派政黨大勝,再度由. 政 治 大 清邁法院最高法官他寧(Thanin Kraivichien)擔任總理。1977 年 10 月 20 立. 社尼擔任總理,30但 10 月 6 日泰國軍隊再度發動政變,並在請示泰王後另擇. ‧ 國. 學. 日,他寧總理在拒絕軍人集團的改組要求後,軍方再度發動政變,廢止憲 法,解散內閣與國會,收回政權。. ‧. (三)雙邊關係. y. Nat. 1973 年 11 月中共向泰國提出購買菸葉及中共出口石油給泰國的建議,. io. sit. 受到訕耶政府的歡迎;12 月泰國副外長察猜前往中國大陸並會見周恩來,. er. 這是 20 多年來泰國官方代表團首次公開訪問中國大陸。時值石油危機期. n. a. iv. l C 間,泰國石油短缺,中共宣布以「友誼價」出售 n5 萬噸柴油給泰國,察猜. hengchi U. 返回曼谷後表示:「泰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時間問題」。311974 年起, 總理訕耶為改善與中共的關係,將「鎮壓共黨行動司令部」更名為「國內 安全行動司令部」,32在經貿關係方面,先於當年 2 月放寬進口中共產品的 限制,12 月進而通過廢除對中共貿易禁令,准許所有的中共貨物直接進入 泰國,以及允許泰國可以與中共進行直接貿易等。 1975 年 6 月間,泰國國會代表團訪問中國大陸,泰國駐聯合國代表前 往北京進行建交談判,6 月 30 日庫克立訪問中國大陸會見毛澤東及周恩來, 29 30 31 32. 王泰平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三卷)前引書,頁 97。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142-143。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前引書,頁 347。 陳佩修,軍人與政治: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前引書,頁 89。 24.

(31) 7 月 1 日中共與泰國在北京簽署聯合公報,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與中華民國 斷交。在聯合公報中,中共特別強調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則,要求選擇保 留中國國籍的在泰僑民遵守泰國法律,尊重泰國人民風俗習慣,並與泰國 人民友好相處等,以此減輕泰國對境內華僑的疑慮。 由於泰國政府認為 1976 年 10 月 6 日的學生示威暴動背後有共黨支持, 新上任的他寧政權再度採取堅強的反共政策,33逮捕全國共黨潛伏分子及左 傾學生千餘人,執行新聞檢查,關閉中泰文左傾報紙及電臺,沒收共黨宣 傳書刊二百餘萬冊,甚至沒收俄共、中共、越共、棉共、寮共及古巴等共 產國家的國徽、黨徽、國旗及元首照片,集中於國防部廣場前公開展示,. 政 治 大 得。 另外,他寧政府指責上屆政府與中共建交損害泰國與美國、日本的關 立 中共首位駐泰國大使柴澤民不但提出抗議無效,要求晉見他寧總理亦不可 34. ‧ 國. 學. 係,並改變對華人、華僑政策,撤銷中文小學和中學,禁止在泰國之華人 前往中國大陸旅遊。他寧政府的政策使得建交不久的中共與泰國雙邊關係. ‧ 鄧小平時期. n. al. er. io. 一、泰國總理克立安薩時期(1977-1980) (一)國際環境. Ch. y. Nat. 第二節. sit. 處於停滯狀態。. i. i Un. v. engch 1954 年法國勢力退出中南半島後,柬埔寨王國宣布獨立,1970 年發生 政變後改國號為高棉共和國,1975 年 4 月 17 日,親中共之波布勢力率領赤 柬攻陷金邊,改國號為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同年越南陷共、寮國變色,美 國勢力從東南亞撤出。中共憂慮蘇聯勢力趁虛而入、越南勢力過度擴張, 而東協國家更是深感威脅,於是中共與東協的關係在此時期開始有所轉變。 1978 年底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 年由越共扶植的韓先政權取 代波布政權,改國號為柬埔寨王國,蘇聯同時出兵侵占阿富汗以及在中蘇 邊境派駐重兵,對中共形成包括南、西、北等三方向的包圍。而蘇聯企圖 33. Disaphol Chansiri, The Chinese É migrés of Thailan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Cambria Press, 2008), pp. 88-89. 34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73。 25.

(32) 將整個東南亞納入其勢力範圍的「印支聯邦」及「亞安體系」戰略構想, 更是讓東南亞國家深懷恐懼。於是東協外長就越南侵柬一事在曼谷緊急協 商,嚴厲譴責外軍入侵,並要求所有外國軍隊撤出,此點與中共立場一致。 1979 年 2 月 17 日中共發動「懲越戰爭」 ,東協國家之間因柬埔寨問題而更 加團結,除支持柬埔寨內部親中共之波布政權外,更支持中共假道泰國援 柬,中共便利用東協國家聯中(共)制蘇、制越的想法,積極促進與東協 之雙邊關係發展。35 在赤柬統治柬埔寨 3 年 8 個月的時間內,估計有上百萬人死亡,華人 喪生者高達半數。而韓先與波布政權激戰期間,陸續有大量柬埔寨難民逃. 政 治 大 設立十餘處難民營,僅考伊蘭(Koa I Dang)一地的難民營就收容了近 20 立. 亡至泰國邊境,在無法完全阻擋難民潮的情況下,泰國政府便於東部邊境. ‧ 國. 恢復邦交,停止柬埔寨對泰國的炮火攻擊。36. 學. 萬柬埔寨難民。克利安薩政府則曾企圖利用蘇俄與中共拉攏說項,使泰越. ‧. (二)國內環境. y. Nat. 1977 年 10 月國防部長訕加發動政變推翻他寧政權,組織革命會議接管. io. sit. 政權,但軍方內部因派系對立,克立安薩上將(Kriangsak Chomanan)在少. er. 壯派軍官的支持下出任總理。克立安薩出身軍旅並曾參與韓戰,但他對內. n. a. iv. l C 加速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以消除共黨叛亂之根源;對外則走中立路 n. hengchi U. 線,絕口不談反共,重申執行加強與中共友好合作的政策,並謀求與越南、 寮國及柬埔寨和解,期使印支三國減緩對泰國邊境之武裝侵擾及滲透。37 華僑的雙重國籍以及東南亞各國共產黨與中共的關係,一直都是東南 亞國家非常在意的問題,上述問題深刻影響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改 善。雖然早在 1955 年的萬隆會議,周恩來便與印尼總統蘇卡諾達成協議, 中共不再認為具印尼國籍的華人為中國人,其後並呼籲各地華僑入當地國 籍,但東南亞各國仍對具有商業勢力且忠誠於中國傳統的華人族群深懷疑. 35 36 37. 李明, 「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前引文,頁 145-146。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379。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78。 26.

(33) 慮。38另外,由於中共「革命輸出」的意識型態以及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 大力支持,亦使得相關國家對北京當局深懷戒心。 1976 年的泰共軍隊數量估計由 5 千名大幅增長至 1 萬 2 千名,泰國政 府重新強調武力鎮壓政策。1977 年,泰共之軍事行動升高,但克立安薩政 權修正他寧路線,軟化對共黨的立場。1979 年中共對越南發動戰爭,泰共 內部的親中共及親越共派系發生分裂;7 月間,泰共於 1962 年開播的「泰 國人民之聲」電台停播,泰共活動減少,中共報刊也不再報導泰共活動。39 (三)雙邊關係 在政治關係方面,克立安薩上台之初,謀求利用美、蘇、中共及越共. 政 治 大 國示好。克立安薩於 1978 年 4 月應中共邀請訪問北京,克立安薩曾當面向 立 等四方面的衝突;而中共為抵制蘇聯及越共在東南亞的擴張,便多方向泰. ‧ 國. 學. 鄧小平表示: 「中泰兩國建交之後,已是友邦,中國不能再支援泰共從事叛 亂活動」,並詢問: 「中共既不支持泰共,為何在雲南境內設有泰語電台,. ‧. 每天向泰國廣播,宣揚共產主義,鼓勵泰人反對政府」等語,鄧小平便允. y. Nat. 諾關閉該電臺停止泰語廣播。此後雙邊人員互訪頻仍, 「相互利用」之關係. io. sit. 漸趨密切。401978 年 11 月鄧小平回訪泰國期間,簽署了《貿易聯合委員會. er. 議定書》、 《年度進出口商品議定書》,並重申與泰共的關係:「我們歷來認. n. a. iv. l C 為,把黨同黨的關係和國家同國家之間的關係區別開來,使這樣的問題不 n. hengchi U. 影響我們發展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 「事實上,我們正是同泰國政府達成 了這樣的諒解,建立了外交關係」等語,並強調中共不承認雙重國籍的立 場。值得一提的是,在鄧小平訪問泰國期間首開中共先河,應邀參加泰國 王儲的剃度儀式時,鄧小平對泰國官員表示: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尊 重你們的風俗習慣,我可以參加」 。在玉佛寺的儀式現場,由泰王親自為王 儲剃度,鄧小平全程觀禮並贈送王儲袈裟,此舉大獲泰國輿論好評,翌日 曼谷 20 多家的泰文、中文及英文報紙均大篇幅報導,連鄧小平都向隨行人. 38 39 40. 李明, 「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前引文,頁 143。 余定邦、陳樹森,中泰關係史,前引書,頁 351。 沈克勤,使泰二十年,前引書,,頁 79。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畢業於國際學術機構 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 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7 HPM 原是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這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