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4596
全文
(2)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學生運動習慣與體適能之研究-以五年級學生為例 總頁數:108頁 院校所組別: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畢業時間: 九十九年六月. 研究生: 蔣帛芬. 指導教授: 黃彥翔博士.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嘉義縣國小學童的運動習慣及體適能表現之現況,分 析背景變項與二個變項之間的差異性並探討變項之間的相關性。以嘉義縣國民小 學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取隨機比例抽樣,實施運動習慣問卷調查及體適能 測驗,共計發放問卷 556 份,有效問卷 505 份,有效問卷比率達 90.83 % 。所 獲得之資料以卡方檢定法、斯皮爾曼等級相關 (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進 行比較分析,提出下列結果:(一)嘉義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之運動習慣在性 別、運動社團、運動校隊、父親職業等人口統計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二)嘉義 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之體適能表現在性別、運動校隊、家長職業等人口統計變 項上有顯著差異。(三)不同運動習慣現況之嘉義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的體適 能表現有顯著差異。(四)運動習慣與體適能間之相關性達顯著水準。 關鍵字: 國小學生、運動習慣、體適能. i.
(3) Title of Thesis: A Study on the Exercise Habits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Fif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Name of Institute: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Management Graduate date: June 2010 Degree Conferred: M.P.E. Name of student: Chiang, Po-Fen Advisor: Huang, Yen-Hsi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ercise habits and physical fit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ayi Count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vari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two variables,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fifth grade students by using proportional allocation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Exercise habit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and physical fitness test were administered to students. 556 questionnaires were finished and returned. Out of 556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only 505 were valid. The valid percentage was 90.83%. Chi - square tests and 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 were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n exercise habits for gender, sport clubs, sport teams, and father’s occupation. 2.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n physical fitness for gender, sport teams, and parents’ occupation. 3.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on exercise habits for physical fitness. 4.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habits and physical fitness. Key words: elementary students, exercise habit, physical fitness. ii.
(4) 謝 誌 踏入臺體運管大門,其實是我人生中一段帶著喜怒哀樂卻又充滿意外的美麗 插曲。 原本以為取得文憑是我進修研究所唯一的目標。誰知痛苦的週休零日,在同 窗努力苦中作樂、互相鼓勵打氣下,竟成為溫暖心靈的元氣小站。進修期間,值 得提起的人事物如過江之鯽,雖數不清卻也歷歷在目:議長提議中場休息、校長 飯後醍醐灌頂、媲美畢業餐會的期末聚餐和期初春酒,還有澎湖踏浪之旅……誰 說研究所進修只能享受孤獨和寂寞呢? 本篇論文得以完成,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論文指導教授黃彥翔老師 總是犧牲個人時間,不厭其煩地針對論文未竟之處再三指導,毫無藏私。感激之 情,溢於言表;口試委員林房儹教授在課堂上所傳授的spss統計方法,助我在論 文結果統計上一路披荊斬棘,度過難關;陳敦禮教授對論文的細心指正與勉勵, 讓我獲益匪淺,永銘於心。另外,要感謝運管所師長們的授業解惑,以及問卷施 測學校師生們的詳細作答,沒有您們的協助,就沒有本論文的誕生。 兩年來,最辛苦的是我親愛的家人,謝謝您們無限的包容與諒解。感謝另一 半俊毅身兼母職,照顧貼心的寶貝岱陽和岱霖,有了你們的支持與鼓勵,我才能 如期的完成論文。 最後,我想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說:「有你們真好!」. 蔣帛芬 謹誌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運動管理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iii.
(5)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錄.................................................................................................................................iv 表次.................................................................................................................................v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習慣之探討...............................................................................................10 第二節 健康體適能相關文獻.......................................................................................19 第三節 運動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的關係.......................................................................30 第四節 本章小結...........................................................................................................37.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40 第三節 研究流程...........................................................................................................40. iv.
(6) 第四節 研究對象...........................................................................................................41 第五節 研究工具...........................................................................................................45 第六節 研究步驟...........................................................................................................46 第七節 資料處理...........................................................................................................4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分析...................................................................................49 第二節 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學童運動習慣的差異.......................................................53 第三節 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學童體適能表現的差異...................................................64 第四節 不同運動習慣與體適能表現的差異...............................................................76 第五節 運動習慣與體適能表現之相關情形...............................................................80 第六節 本章討論...........................................................................................................8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9 第二節 建議...................................................................................................................91. 參考文獻........................................................................................................................94 中文部分.........................................................................................................................94 英文部分.......................................................................................................................100 附錄一 問卷.................................................................................................................106. v.
(7) 表 次 表 1-1 男生體適能分級方式...........................................................................................9 表 1-2 女生體適能分級方式...........................................................................................9 表 2-1 規律運動的效益.................................................................................................13 表 2-2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20 表 2-3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21 表 2-4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21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於體適能的定義.........................................................................25 表 2-6 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29 表 2-7 運動對健康益處之流行病學研究一覽表.........................................................35 表 3-1 嘉義縣各鄉鎮學校數目一覽表.........................................................................42 表 3-2 嘉義縣各區學校數目一覽表.............................................................................43 表 3-3 分區比例抽樣結果.............................................................................................44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佈情形.................................................................................51 表 4-2 全體受試者運動習慣百分比統計表.................................................................54 表 4-3 不同性別學生運動習慣之差異.........................................................................56 表 4-4 不同運動性社團學生運動習慣之差異.............................................................59 表 4-5 不同運動性校隊學生運動習慣之差異.............................................................62 表 4-6 不同父親職業學生運動時間之差異.................................................................63 表 4-7 受試者體適能施測項目百分比統計表.............................................................66 表 4-8 不同性別學生體適能施測結果之平均數、標準差及差異.............................68 表 4-9 不同性別學生坐姿體前彎之差異.....................................................................68 表 4-10 不同運動社團學生坐姿體前彎之差異...........................................................69 表 4-11 不同運動校隊學生坐姿體前彎之差異...........................................................70 表 4-12 不同運動性校隊學生仰臥起坐之差異...........................................................71. vi.
(8) 表 4-13 不同運動校隊學生 800m 跑走之差異............................................................71 表 4-14 不同父親職業學生坐姿體前彎之差異...........................................................73 表 4-15 不同父親職業學生仰臥起坐之差異...............................................................74 表 4-16 不同母親職業學生仰臥起坐之差異...............................................................75 表 4-17 不同運動習慣學生立定跳遠之差異...............................................................76 表 4-18 不同運動時間學生體適能表現之差異...........................................................79 表 4-19 運動習慣與立定跳遠表現之相關分析............................................................81 表 4-20 運動時間與身體質量指數之相關分析...........................................................84. vii.
(9) 圖 次 圖 2-1 運動、健康體適能與健康關係圖....................................................................31 圖 3-1 研究架構............................................................................................................39 圖 3-2 研究流程............................................................................................................41 圖 3-3 資料處理架構圖................................................................................................48.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運動習慣與體適能 之差異與相關,以及不同運動習慣對健康體適能是否具預測 力。本 章 共 分 五 節,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第 三 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第五節名詞操作型定 義,分別加以述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健 康 的 國 民 是 國 家 的 最 大 資 產,國 民 體 能 是 國 力 的 具 體 象 徵,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國家現代化衡量的指標之 一。由 於 電 腦 化 與 機 械 化 等 科 技 引 入 日 常 生 活 與 工 作 之 中,民 眾 的 生 活 逐 漸 趨 向 靜 態 化,身 體 運 動 的 機 會 顯 著 的 減 少,進 而 影 響 現 代 人 的 身 體 健 康。相 關 研 究 一 再 證 實,運 動 是 促 進 人 類 健 康 的 有 效 途 徑,致 使 現 代 人 健 康 意 識 逐 漸 覺 醒。許 多 研 究 亦 顯示規律的運動行為確能對個人預防性的健康行為有密切的 關 係,例如 對 於 心 血 管 疾 病、成人 型 糖 尿 病、癌 症、腦 血 管 疾 病、肝 病 等 有 預 防 及 治 療 的 功 用 ( H e l m r i c h , R a g l a n d , L e u n g , & Paffenbarger, 1991) 。 國 內 學 者 方 進 隆( 1 9 9 1 )認 為 預 防 重 於 治 療,從 醫 療 保 健 、 社會經濟及生產效益之觀點,有愈來愈重視國人健康之促進 (Health promotion) 和 疾 病 之 預 防 (disease prevention) 之 趨 勢 , 養 成 良 好 的 生 活 型 式 (lifestyle) 是 增 進 式 維 持 健 康 與 預 防 疾 病 最 重 要 的 方 法,而 如 何 鼓 勵 大 家 養 成 規 律 運 動 的 習 慣 , 乃是醫療保健與健康體育從業人員很關切的主題。 1.
(11)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亦 於 2002 年. 4 月 7 日 世 界 衛 生 日,提 出. 「 運 動 健 康 世 界 性 衛 生 」主 題,籲 請 各 國 能 結 合 產、官、學 、 研 等 資 源,積 極 輔 導 國 民 能 自 主 性 地 參 與 規 律 性 運 動,把 運 動 納 為 每 天 生 活 的 必 要 行 程,以 追 求 積 極 性 的 健 康 並 提 高 生 命 品 質,足見規律運動行為對於促進健康的重要性(教育部體育 司 , 2002) 。 而 Sharkey(1990)更 表 示 : 「 每 日 的 健 康 習 慣 和 生活型式對身體健康和長壽之影響,遠超過醫藥的作用。」 每 隔 十 年,美 國 的 健 康 與 人 民 服 務 部 門 都 會 提 出 許 多 預 防 疾 病 及 增 進 健 康 的 新 議 題 。 在 2010 年 的 國 家 健 康 議 題 ( National Health objectives for the year 2010) 中 , 提 出 「 利 用 參 與 規 律 運 動 的 方 式,來 改 善 美 國 人 的 健 康、體 適 能、及 生 活 品 質 」, 並 期 望「 經 過 教 育 後 , 人 們 可 以 做 出 健 康 的 決 定 , 擁 有 健 康 的 生 活 」 ( 曾 仁 志 、 吳 柏 叡 , 2008) 。 雖 然 運 動 與 健 康 的 關 係 密 不 可 分,但 是 國 內 外 有 規 律 運 動 的 人 口 比 率 並 不 高,曾 有 研 究 指 出 美 國 約 有 55% 的 人 口 運 動 不 足 , 亦 即 每 週 運 動 頻 率 低 於 三 天 ( 次 ), 而 且 每 天 ( 次 ) 之 時 間 少 於 2 0 分 ( B l a i r, 1 9 8 8 ); 溫 啟 邦 等 ( 2 0 0 7) 比 較 台 灣 與 美 國 的 運 動 習 慣,發 現 台 灣 民 眾 普 遍 不 運 動,受 訪 者 一 半 自 稱 沒 有 運 動 , 運 動 習 慣 不 到 美 國 的 一 半 , 6/7人 口 運 動 不 足 ; 最 嚴 重 的 問 題 出 現 在 青 壯 年、高 教 育、高 收 入 族 群,而 且 即 使 有 運 動 的 少 數,其 運 動 強 度 及 熱 量 消 耗 也 明 顯 偏 低 不 足。尤 有 甚 者,教 育 部 在「 2 0 0 5 年 亞 洲 區 體 適 能 檢 測 與 推 廣 策 略 高 峰 會 議 」 報 告 中,指 出 我 國 中 小 學 生 體 適 能 不 論 在 跑 步、立 定 跳 遠、坐 姿 前 彎、仰 臥 起 坐 與 心 肺 耐 力 等 項 目,與 其 他 國 家 相 較 下 都 表 現 欠 佳 ( 王 漢 忠 , 2005) 。 根 據 教 育 部( 1 9 9 8 )實 施 台 灣 地 區 中 小 學 體 適 能 測 驗 的 結 2.
(12) 果 顯 示:我 國 中 小 學 學 生 體 適 能 表 現 較 日 本、新 加 坡、中 國 大 陸 差,僅 與 香 港 地 區 學 生 的 體 適 能 不 相 上 下,並 且 發 現 我 國 中 小 學 學 生 的 體 適 能 在 各 種 表 現 上 , 有 愈 來 愈 退 步 的 趨 勢 。 92 年再調查時,整體來說,略有進步,但仍落後日本、韓國、中 國 大 陸 學 生 甚 多;以 跑 步 為 例,當 時 日 本 各 年 齡 層 男 生 的. 1600. 公 尺 跑 走 幾 乎 都 比 台 灣 男 生 快 100 秒 , 日 本 與 中 國 女 生 的 800 公 尺 跑 走,也 比 台 灣 女 生 快 40 秒。接 著 94 學 年 度 中 小 學 體 適 能 的 評 估 結 果,與 92 年 的 調 查 結 果 相 較 之 下,無 論 在 柔 軟 度、肌 力 等 項 目 都 呈 現 停 滯 不 前 的 情 況,且 在 測 試 小 學 生 心 肺 耐 力 的 800 公 尺 跑 走 項 目 上 , 更 明 顯 退 步 , 同 樣 落 後 日 本 、 韓 國 、 中 國 大 陸 , 甚 至 差 距 更 大 ( 薛 荷 玉 , 2006) 。 事 實 上,青 少 年 時 期 參 與 休 閒 運 動 的 活 動 與 成 人 身 體 活 動 的 習 慣 養 成 有 顯 著 相 關 ( B a r n e k o w , 1 9 9 6 ; E n g s t r ö m , 1 9 8 6 )。有 研 究 進 一 步 發 現:不 同 的 青 少 年 健 康 概 況 能 預 測 成 年 後 的 心 血 管 危險因素;在年少時,休閒運動活動與身體質量指數指數 ( Body Mass Index , BMI) 是 成 年 生 理 的 風 險 因 素 最 強 大 的 預 測 值。研 究 結 果 顯 示 人 類 在 青 少 年 時 期 若 能 擁 有 良 好 的 運 動 知 識,那 麼 在 成 年 期 後 將 會 有 較 好 的 運 動 行 為 及 產 生 較 優 良 的 運 動 習 慣 (Barnekow, 2001); 國 內 學 者 亦 認 為 青 少 年 的 活 動 習 慣 具 有 轉 移 為 成 人 運 動 習 慣 的 價 值( 李 明 憲 , 2 0 0 2 )。 由 此 可 見 , 青 少 年 時 期 對 於 成 年 後 運 動 習 慣 的 培 養 與 維 持 有 很 大 的 影 響。 本 研 究 將 以「 國 民 小 學 學 生 運 動 習 慣 與 體 適 能 」為 題 , 期 能 透 過 本 研 究 結 果,加 以 整 理 與 分 析 並 提 出 建 議,提 供 日 後 國 民小學教育階段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及提昇體適能教學時之參 考。.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目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的運 動習慣與其體適能表現之間的關係。具體說明如下: 一、瞭 解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的 運 動 習 慣 與 體 適 能 的 現 況及其差異性。 二、分 析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的 運 動 習 慣 與 體 適 能 間 之 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接續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的 運 動 習 慣 現 況 及 其 差 異 性 為 何? 二、嘉義縣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的體適能現況及其差異性為 何? 三、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的 運 動 習 慣 與 體 適 能 間 是 否 相 關?.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之界定說明如下: 一、本 研 究 以 嘉 義 縣 九 十 四 學 年 度 入 學 之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男 、 女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另 考 量 問 卷 填 答 能 力,及 體 位 計 算 方 式 之 差 異 性,本 研 究 樣 本 亦 不 包 含 發 展 遲 緩、認 知 或 肢 體 障 礙 兒 童。 二、本 研 究 針 對 受 試 對 象 施 以 相 同 體 適 能 檢 測 項 目 進 行 測 驗 , 4.
(14) 包 括 身 體 質 量 指 數、坐 姿 體 前 彎、 一 分 鐘 仰 臥 起 坐、立 定 跳 遠 、 八百公尺跑走等五個項目。 三、本 研 究 將 配 合 運 動 習 慣 調 查 問 卷,對 受 測 者 進 行 調 查,並 以 體 適 能 檢 測 項 目 施 測 後 所 獲 得 之 實 測 成 績,作 為 評 估 本 研 究 分析之依據。 本研究所受到的限制如下: 一、本 研 究 僅 就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為 施 測 對 象。其 他 縣 市 之 國 民 小 學 五 年 級 學 生 並 不 包 含 在 本 研 究 當 中,故 而 欲 將 結果推論解釋至全國各地將受到限制。 二、限 於 時 間、經費、人力 等 因 素,未 能 蒐 集 到 嘉 義 縣 內 國 民 小 學 所 有 五 年 級 學 生 案 例,加 以 比 較 分 析,故 僅 就 所 蒐 集 到 的 資料作概略探究。 三、本 研 究 以 嘉 義 縣 國 小 五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由 學 童 學 校 之「 健 康 與 體 育 領 域 」任 課 老 師 依 教 育 部 規 定 的 檢 測 項 目 及 標 準 程 序 步 驟,做 全 體 健 康 體 適 能 檢 測,並 實 施 個 人 背 景 資 料 調 查。由 於 採 取 隨 堂 測 驗 方 式 進 行 體 適 能 檢 測,故 無 法 在 同 一 時 間 施 測,僅 能 假 設 施 測 過 程 均 依 標 準 程 序,為 本 研 究 限 制。本 研 究 結 果 之 各 項 資 料,因 受 試 對 象 及 評 量 內 容 規 範,無 法 做 為 超越本研究範圍之推論。.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運動習慣 本 研 究 依 據 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所 提 出 的 要 點,將 運 動 習 慣 定 義 為 :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三 次 , 每 次 20 分 鐘 以 上 , 且 屬 中 等 強 度 以 上 的 運 動。亦 即 以 運 動 時 有 點 喘 但 還 可 以 說 話 的 感 覺 為 運 5.
(15) 動強度的運動行為。 二、體適能 體 適 能(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是 身 體 適 應 生 活 與 環 境( 例 如 ; 溫 度 、 氣 候 變 化 或 病 毒 等 因 素 )的 綜 合 能 力 。 體 適 能 較 好 的 人 在 日 常 生 活 或 工 作 中,從 事 體 力 性 活 動 或 運 動 皆 有 較 佳 的 活 力 及 適 應 能 力 ( 教 育 部 , 2009) 。 本 研 究 體 適 能 具 體 指 標 係 以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八 十 四 年 十 一 月 十 三 公 佈 的「 中 華 民 國 國 民 體 能 檢 測 項 目 」為 主 , 其 測 驗 項 目 包 括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坐 姿 體 前 彎 、 一 分 鐘 仰 臥 起 坐 、 立 定 跳 遠 、 800公 尺 跑 走 。 ( 一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MI值 ) 本 研 究 所 定 義 的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Body Mass Index , BMI) , 又 稱 身 高 體 重 指 數 。 主 要 是 用 以 探 討 組 成 身 體 的 脂 肪 與 非 脂 肪 結 構 物 之 合 適 比 例,藉 以 瞭 解 一 個 人 的 身 體 肥 胖 程 度 的 一 種 體 型 測 量 方 法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的 計 算 方 法 是 以 體 重( 公 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體 重 (公 斤 ). ÷ 身高. (公 尺 ) ². (二)坐姿體前彎 本 研 究 所 定 義 的 坐 姿 體 前 彎,是 指 將 布 尺 置 於 受 試 者 兩 腿 之 間,受試 者 膝 蓋 伸 直、雙 手 相 疊,自 然 緩 慢 儘 量 向 前 伸 展 , 並使中指觸及皮尺後所得到的成績,紀錄單位為公分。 (三)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本 研 究 所 定 義 的 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是 指 受 試 者 仰 臥 平 躺,雙 手 胸 前 交 叉,雙 膝 屈 曲 約 成. 90 度 , 在 一 分 鐘 時 間 內 ,. 利用腹肌收縮使上身起坐,雙肘觸及雙膝後,構成一完整動 作,之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動作的次數。. 6.
(16) (四)立定跳遠 本 研 究 所 定 義 的 立 定 跳 遠,是 指 受 試 者 站 立 起 跳 線 後,雙 腳 「 同 時 躍 起 」、「 同 時 落 地 」 向 前 起 跳 的 距 離 , 成 績 丈 量 由 起 跳線內緣至最近之落地點為準,紀錄單位為公分。 (五). 800 公 尺 跑 走. 本 研 究 所 定 義 的 800 公 尺 跑 走 , 是 指 受 試 者 以 跑 步 或 步 行 方 式 , 完 成 800 公 尺 跑 走 之 時 間 , 記 錄 單 位 為 秒 。 三、體適能分級方式 依 據 教 育 部( 2 0 0 9 )所 提 出 之 中 小 學 學 生 體 適 能 常 模 之 各 項 體 適 能 因 素 分 級( 如 表 1 - 1 及 表. 1 - 2 ), 以 下 進 一 步 說 明 :. (一)身體質量指數 1.男 生 其 指 數 在 15.4 以 下 , 屬 體 重 過 輕 者 為 第 1 級 , 其 指 數 在 1 5 . 4 ~ 2 0 . 3 間,屬 體 重 標 準 者 為 第 2 級,其 指 數 在 2 0 . 3 以 上,屬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為第 3 級。 2.女 生 其 指 數 在 15.2 以 下 , 屬 體 重 過 輕 者 為 第 1 級 , 其 指 數 在 1 5 . 2 ~ 2 0 . 1 間,屬 體 重 標 準 者 為 第 2 級,其 指 數 在 2 0 . 1 以 上,屬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為第 3 級。 (二)坐姿體前彎 1.男 生 其 成 績 在 19 公 分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20~25 公 分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 , 其 成 績 在 26 公 分 以 上 者 屬優良為第 3 級。 2.女 生 其 成 績 在 21 公 分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7.
(17) 22~27 公 分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 , 其 成 績 在 28 公 分 以 上 者 屬優良為第 3 級。 (三)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1.男 生 其 成 績 在 19 次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20~26 次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 , 其 成 績 在 27 次 以 上 者 屬 優 良為第 3 級。 2.女 生 其 成 績 在 18 次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19~24 次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 , 其 成 績 在 25 次 以 上 者 屬 優 良為第 3 級。 (四)立定跳遠 1.男 生 其 成 績 在 121 公 分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1 2 2 ~ 1 3 9 公 分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其 成 績 在 1 4 0 公 分 以 上 者屬優良為第 3 級。 2.女 生 其 成 績 在 112 公 分 以 下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1 1 3 ~ 1 2 8 公 分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其 成 績 在 1 2 9 公 分 以 上 者屬優良為第 3 級。 ( 五 ) 800 公 尺 跑 走 1.男 生 800 跑 走 其 成 績 超 過 342 秒 以 上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2 8 9 ~ 3 4 1 秒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其 成 績 在 優良為第 3 級。 2.女 生 800 跑 走 8. 288 秒 以 內 者 屬.
(18) 其 成 績 超 過 363 秒 以 上 者 屬 較 差 為 第 1 級 , 其 成 績 在 3 1 5 ~ 3 6 2 秒 間 者 屬 標 準 為 第 2 級,其 成 績 在. 314 秒 以 內 者 屬. 優良為第 3 級。. 表 1-1. 男生體適能分級方式. 級. 身體質量. 坐姿體前彎. 一分鐘屈膝仰. 立定跳遠. 800 公尺跑走. 別. 指數. (cm). 臥起坐(次). (cm). (秒). I. 15.4 以下. 19 以下. 19 以下. 121 以下. 342 以上. II. 15.4~20.3. 20~25. 20~26. 122~139. 289~341. III. 20.3 以上. 26 以上. 27 以上. 140 以上. 288 以內. 資 料來源: 教育部體 適能常模 ,本研究 整理。. 表 1-2. 女生體適能分級方式. 級. 身體質量. 坐姿體前彎. 一分鐘屈膝仰. 立定跳遠. 800 公尺跑走. 別. 指數. (cm). 臥起坐(次). (cm). (秒). I. 15.2 以下. 21 以下. 18 以下. 112 以下. 363 以上. II. 15.2~20.1. 22~27. 19~24. 113~128. 315~362. III. 20.1 以上. 28 以上. 25 以上. 129 以上. 314 以內. 資 料來源: 教育部體 適能常模 ,本研究 整理。. 9.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 章 共 分 四 節,第 一 節 運 動 習 慣 之 探 討;第 二 節 健 康 體 適 能 相 關 文 獻;第 三 節 運 動 習 慣 與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關 係;第 四 節 本 章小結。. 第一節 運動習慣之探討 本 節 內 容 如 下:一、規 律運 動 習 慣 之 定 義;二、運 動 習 慣 與 疾 病 的 關 係;三、運 動 習 慣 之相 關 研 究;四、運 動 習 慣 之 評 估。 一、規律運動習慣之定義 Caspersen、 Powell以 及 Christenson (1985)定 義 身 體 活 動 (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為「 骨 骼 肌 活 動 導 致 任 何 身 體 移 動 所 引 起 的 能 量 消 耗 」 , 與 運 動 ( exercise) 的 定 義 有 些 不 同 。 運 動 是 人 們 為 了 增 進 或 維 持 體 適 能 (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 有 計 畫 、 有 組 織、及 重 複 去 做 的 一 種 身 體 活 動。身 體 活 動 包 含 四 種 特 性: (一) 經由骨骼肌導致身體的移動;(二)造成能量的消耗;(三) 能 量 消 耗 本 身 是 呈 由 低 到 高 的 一 種 連 續 狀 態 ;( 四 ) 與 體 適 能 ( physical fitness) 成 正 相 關 。 運 動 的 定 義 除 了 上 述 的 特 性 外 , 尚 包 括 以 下 三 個 特 性 :( 一 ) 有 計 劃 有 組 織 反 覆 的 從 事 ; ( 二 ) 以 改 善 或 維 持 體 能 為 目 標 ;( 三 ) 與 體 能 間 成 正 相 關 。 H o e g e r ( 2 0 0 5 ) 將 身 體 活 動 定 義 為「 骨 骼 肌 所 產 生 的 身 體 活 動 , 需 要 耗 能 並 且 能 逐 漸 產 生 健 康 的 效 益 」; 運 動 則 是 一 種 有 計 畫 性 的、有 組 織 性 的、並 且 是 重 複 性 的 身 體 活 動,目 的 是 用 來 維 持 或 增 強 一 項 或 一 項 以 上 的 體 適 能 要 素;其 例 子 包 括 每 周 10.
(20) 固定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有氧運動、游泳、肌力訓練及 伸 展 運 動 等 ( 引 自 曾 仁 志 、 吳 柏 叡 , 2008) 。 運 動 習 慣 一 詞 是 指 一 個 人 平 日 運 動 的 種 類、方 式、頻 率 、 時 間 長 短 及 維 持 的 時 日 等 參 數 來 描 述 的。良 好 的 運 動 習 慣 可 以 改 善 人 的 自 信 心 及 情 緒,增 加 社 會 的 互 動 及 家 庭 的 密 切 關 係 。 以 下 就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學 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ACSM, 1990)、 我 國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及 學 者 提 出 的 重 要因素提出規律運動習慣的明確定義,敘述如下: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 A C S M , 1 9 9 0 ) 建 議:健 康 成 人 應 執 行 每 週 三 ~五 次 、 每 次 持 續 20 至. 60 分 鐘 、 強 度 需 達 最 大 心 跳 數 之. 60﹪ ~ 90﹪ 或 最 大 攝 氧 量 之 50﹪ ~ 85﹪ 的 有 氧 運 動 , 方 可 改 善 或 維 持 心 肺 適 應 。 Blair, Kohl, Gordon, 與 Paffenbarger (1992) 認 為 運 動 的 健 康 利 益 應 分 不 同 等 級 , 而 不 能 用 二 分 法 ( 有 或 無 規 律 運 動 )來 評 定 健 康 利 益 的 有 無 , 並 強 調 中 度 運 動 的 優 點,建 議 每 天 累 積 3 0 分 鐘 的 步 行( 或 相 當 能 量 的 消 耗 ), 即 能 獲 得 臨 床 上 顯 著 的 健 康 利 益,尤 其 是 對 於 久 坐 者。因 為 運 動 對 健 康 的 好 處,會 因 總 運 動 量 的 增 加 而 累 積 增 值,把 身 體 的 活 動 重 新 設 計 到 日 常 生 活 中,這 種 增 加 日 常 生 活 中 身 體 活 動 的 方 式 被 稱 為 生 活 化 的 運 動 ( lifestyle exercise)。 ACSM更 提 出 建 議,每 天 要 累 積 3 0 分 鐘 中 等 強 度 的 身 體 活 動 就 是 可 達 到 有 健康效果的運動劑量。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1994)在 「 國 民 保 健 計 劃 」 中 , 則 將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定 義 為 每 週 從 事 至 少 三 次、每 次 至 少 2 0 分 鐘 以 上 的 運動。. 1995 年 美 國 疾 病 管 制 局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建 議 國 民 每 星 期 從 事 5 天 以 上 , 每 天 至少. 3 0 分 鐘 中 等 強 度 之 運 動 ( m o d e r a t e ), 或 每 週 3 天 , 每 天 11.
(21) 至 少 20 分 鐘 高 強 度 (激 烈 ) 運 動. (vigorous) 為 目 標 。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 2002 年 也 仿. 照 CDC作 出 類 似 的 建 議 。 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2009)將 運 動 習 慣 定 義 為 :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三 次 , 每 次 20 分 鐘 以 上 , 且 屬 中 等 強 度 以 上 的 運 動 。 亦 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運動行 為。 依 據 上 述 文 獻 內 容 , 本 研 究 將「 運 動 習 慣 」定 義 為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三 次,每 次 時 間 至 少 30 分 鐘 以 上,並 且 達 到 中 等 強 度 以 上 的 運 動。亦 指 運 動 過 程 中 以 及 剛 結 束 時,感 覺 呼 吸 會 喘 、 有出汗,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運動行為(如快 走、跑步、打球、騎腳踏車、舞蹈、爬山、游泳等)。 二、運動習慣與疾病的關係 美 國 心 臟 學 會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在 1992 年 和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在. 1995 年 , 便 將 運 動 不 足 和 缺 乏 運. 動 列 為 心 血 管 疾 病 之 主 要 危 險 因 素,而 不 是 過 去 常 用 的 次 要 危 險因素或相關因素。 許 多 運 動 醫 學 與 生 理 學 的 研 究 均 已 證 實:適 度 的 運 動 量 有 助 於 提 升 身 體 功 能 與 疾 病 預 防。如 預 防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病、高 血 壓、糖 尿 病、骨 質 疏 鬆 症 和 中 風 等 ( G o r d o n & S c o t t , 1 9 9 1 ; K a s c h & Boyer,1990; Helmrich 等 人 ,1991; Wannamethea & S h a p e r , 1 9 9 2 )。 表. 2-1 列 舉 四 大 項 規 律 運 動 的 效 益 , 由 此 可 看. 出運動對於身心之益處甚多。. 12.
(22) 表 2-1 1.增加心肺功能. a.增加最大攝氧量. 規律運動的效益. 2.減少冠狀動脈疾病. 3.降低罹病率與 4.其他相關效益. 危險因子. 死亡率. a.降低安靜心縮壓與. a.減低焦慮與憂. 舒張壓. 鬱. b.降低非最大運動 b.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之心肌耗氧. b.增進健康感. 膽固醇(HDL-C)降 低血中三酸甘油酯. c.增加乳酸值. c.減少體脂肪. c.增進工作、娛 樂與運動的能 力. d.增加運動耐力. d.減少胰島素需求量 改善葡萄糖耐受力. e.降低非最大運動 之心跳率與血壓 資 料 來 源 : ACSM (2000), 本 研 究 整 理 。. 方 進 隆 ( 1997) 也 指 出 , 現 代 人 缺 乏 運 動 或 運 動 不 足 ( Physical inactivity)的 代 價 愈 來 愈 大 , 依 最 近 流 行 病 學 或 病 理 學 的 研 究 指 出,缺 乏 運 動 者 在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罹 患 率、發 生 率 或 死 亡 率 和 高 血 壓 者、抽 煙 者 與 高 膽 固 醇 者 相 近。許 多 慢 性 疾 病 如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被 認 為 是根植於青少年時期,若缺乏適當的身體活動,將會造成生 長 、 發 育 、 以 及 心 血 管 問 題 (Caspersen,1985)。 運 動 科 學 研 究 報 告 顯 示:持 續 身 體 活 動 習 慣,使 兒 童 之 慢. 13.
(23) 性 心 血 管 病、肥 胖 症、糖 尿 病 與 感 冒 等 疾 病,於 成 人 後 發 生 率 相 對 降 低 (Rowland,1990)。 Berrensen(1987)研 究 證 實 , 心 血 管 疾 病 根 源 於 兒 童 時 期 ; Stucky-Rop及 Dilorenzo(1993)亦 指 出 : 增 加 青 少 年 規 律 的 身 體 活 動,不 但 可 降 低 冠 狀 心 臟 疾 病 的 潛 在 危 險 因 子 , 並 可 增 加 心 血 管 適 能 。 此 外 , Trost(1996), Baranowski與 Bouchard(1992)表 示 , 身 體 活 動 對 於 兒 童 的 生 長 發 育,以 及 未 來 成 人 時 的 身 心 健 康,與 慢 性 疾 病 危 險 因 子 預 防 上,扮 演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身 體 活 動 量 的 習 慣 若 能 於 兒 童 期 建 立 , 因 兒 童 期 的 身 體 活 動 具 有 轉 移 價 值 ( Carryover value) , 且 兒 童 具 有 極 大 的 可 塑 性,其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可 能 是 決 定 將 來 成 人 活 動 的 重 要 因 素,那 將 可 減 少 許 多 慢 性 病 的 危 險 因 子,所 以 兒童其身體活動已是慢性防治關心的重要課題. (引 自 李 明. 憲 , 1998) 。 由 以 上 研 究 得 知,若 能 促 進 兒 童 培 養 良 好 的 運 動 習 慣,不 僅 於 生 長 期 間 擁 有 健 康 的 身 體,還 能 預 防 成 年 後 慢 性 疾 病 的 發 生。 三、運動習慣之相關研究 研 究 指 出 運 動 會 使 體 溫 升 高,有 短 期 的 鎮 靜 效 果,且 因 促 使 體 內 賀 爾 蒙 的 分 泌,也 可 改 善 精 神、緩 和 情 緒、減 輕 疼 痛 及 加 強 處 理 壓 力 的 能 力,並 可 因 此 增 加 自 我 滿 意、自 覺 健 康 及 可 控 制 的 感 受 (Taylor & Kaufmann, 1991)。 Stephens, Jacobs, 與 White (1985)的 研 究 指 出 , 從 事 運 動 的 情 形,隨 著 年 齡 的 增 加 而 有 減 少 的 現 象,最 明 顯 下 降 時 期 發 生 在 青 春 期 或 成 年 早 期 。 King, Blair, Bild, Dishman, Dubbert, 與 Marcus(1992)發 現 在 青 少 年 後 期 或 成 年 早 期 , 隨 著 年 齡 增 加,身 體 活 動 減 少;臨 床 中 亦 發 現 年 輕 的 心 臟 病 患 者 似 乎 比 年 14.
(24) 長 的 病 人 更 少 參 與 體 能 活 動 。 吳 慧 玲( 1998)發 現 年 齡 愈 大 的 護 理 人 員 , 較 有 規 律 運 動 的 情 形 。 許 泰 彰( 2000)則 發 現 國 小 教 師 的 年 齡 愈 大 , 愈 會 從 事 規 律 運 動 。 陳 秀 珠( 1999)發 現 受 測 老 人 從 事 規 律 運 動 與 否 , 在 年 齡 上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Corwyn 與. Benda (1999)則 認 為 促 進 身 體 活 動 的 策 略 必 須 要 考 量 不 同. 之年齡層來訂定。 王 瑞 霞( 1994)發 現 年 輕 時 有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者 , 在 體 能 活 動的參與上,顯著高於年輕時無規律運動習慣者。鍾東蓉 ( 2000)發 現 學 生 時 代 有 參 與 運 動 團 隊 , 其 總 運 動 量 較 高 。 李 碧 霞( 2001)以 社 區 中 年 人 為 對 象 的 研 究 發 現 , 過 去 是 否 為 運 動 代 表 與 身 體 活 動 量 之 間 亦 無 顯 著 差 異。B u n g u m , P a t e , D o w d a , 與 V i n c e n t ( 1 9 9 9 ) 以 美 國 黑 人 女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發 現,參 與 運 動 團隊之女學生與激烈之身體活動量有相關。 Oldride(1982)綜 合 許 多 研 究 發 現 , 坐 式 生 活 者 僅 有. 10%. 願 意 在 一 年 內 開 始 運 動 , 而 約 有 40% ~ 50% 參 與 運 動 計 畫 者 會 在 6 ~ 12 個 月 內 退 出 。 Ransdell 和. Wells(1998)曾 對 521. 名 都 市 婦 女 的 運 動 行 為 做 研 究,他 們 發 現 大 部 分 的 美 國 婦 女 都 採 坐 式 生 活 型 態 (sedentary life - style), 其 中 有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者 , 非 裔 美 國 婦 女 占 8% 、 墨 裔 美 國 婦 女 占 11% 、 美 國 白 人 婦 女 僅 占 13% (引 自 吳 碧 蓮 , 2002 )。 姚 漢 禱( 1993)研 究 指 出 , 大 學 男 子 生 活 型 式 和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關 係,在 通 過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標 準 上,和 運 動 習 慣 有 相 關 , 運動程度方面高強度組的通過百分比顯著高於坐式生活組。 童 淑 琴( 1 9 9 4 )針 對 工 作 場 所 健 康 體 能 促 進 計 畫 - 台 灣 電 力 總 公 司 員 工 運 動 習 慣 養 成 實 驗 研 究 指 出,為 探 討 工 作 場 所 實 施 健 康 計 畫 以 提 升 員 工 健 康 體 能 及 建 立 運 動 習 慣 的 成 效,健 康 15.
(25) 體 能 計 畫 執 行 後,實 驗 組 的 自 我 概 念 得 分、休 息 時 心 跳 數、柔 軟度指標等顯著地優於對照組。實驗組由不運動改變為有運 動, 以 及 運 動 強 度 提 高 的 人 數 顯 著 增 加; 心 肺 適 能、肌 肉 適 能 、 柔軟度等三項健康體能等級指標也顯著進步。根據本研究結 果,於 工 作 場 所 實 施 健 康 體 能 促 進 計 畫 不 但 可 行,而 且 運 動 行 為的養成確實有助於員工健康體能的改善。 林 永 明 ( 1995) 在 國 人 運 動 習 慣 之 探 討 初 步 報 告 研 究 指 出,良 好 的 運 動 習 慣,除 了 運 動 本 身,還 應 有 熱 身 運 動 及 冷 卻 運動以減少運動後靜脈血液回流之姿勢性低血壓及心肌缺血 等 問 題。調 查 受 訪 者 之 運 動 習 慣 資 料 顯 示,經 常 運 動 之 比 例 並 不 高 佔 20.5% , 而 冷 卻 運 動 習 慣 也 只 有. 11.9% , 顯 示 運 動. 之 良 好 習 慣 及 推 動 仍 有 待 進 一 步 知 教 育 推 展。研 究 提 出 下 列 三 點 結 論 :( 一 )運 動 習 慣 對 人 有 益 ;( 二 )運 動 習 慣 維 持 不 易 ; (三)運動習慣之探討是必要的。 朱 嘉 華 及 方 進 隆( 1 9 9 8 )在 國 小 教 師 運 動 習 慣 對 睡 眠 品 質 影 響 之 研 究 指 出,有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之 國 小 老 師,其 整 體 睡 眠 品 質、睡 眠 困 擾 及 白 天 功 能 障 礙 等 層 面 之 得 分 均 顯 著 低 於 無 規 律 運動習慣者。然而,在睡眠潛伏期、睡眠時數、睡眠效率及安 眠藥之使用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蔡 崇 濱( 1 9 9 9 )於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大 一 新 生 健 康 狀 況 與 運 動 習 慣 調 查 研 究 指 出,大 專 學 生 的 生 理 和 心 理 日 趨 成 熟,特 別 是 運 動 器 官 的 發 展 較 明 顯,正 是 學 生 在 觀 念 上 和 技 術 上 作 好 終 身 從 事 體 育 活 動 之 準 備 的 最 佳 時 期。研 究 結 果 發 現 雖 然 九 成 以 上 的 大 一 新 生 認 為 有 運 動 的 必 要,卻 僅 有 1 7 . 8 2 % 的 學 生 有 規 律 運 動 習 慣,大 一 新 生 認 為 體 育 教 學 應 該 達 成 的 目 標 依 序 是( 一 ) 增 進 個 人 健 康 ;( 二 )獲 得 身 心 均 衡 發 展 ;( 三 )建 立 運 動 習 16.
(26) 慣;(四)抒解壓力;(五)提昇休閒生活。 謝 文 芳( 2 0 0 0 )在 參 與 體 能 指 導 班 對 體 適 能 及 運 動 習 慣 之 影 響 - 以 彰 化 市 體 能 指 導 班 為 例 研 究 指 出,彰 化 市 八 十 五 年 度 體 能 指 導 班 所 有 的 參 加 學 員 為 對 象 共 三 十 二 人,在 運 動 習 慣 方 面,經 過 訓 練 二 年 之 後 再 作 調 查 結 果 每 人 每 週 的 運 動 時 間 平 均 增加. 90 分 鐘 , 在 統 計 上 有 達 顯 著 差 異 。 吳 碧 蓮( 2002)針 對 影 響 婦 女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之 相 關 研 究 ,. 女性為何不喜歡從事規律運動?除了先天體型與男性的差異 外,長期以來社會期望所加諸在女性身上的包袱也是影響因 素,研 究 結 果 婦 女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與 自 我 效 能、知 覺 運 動 利 益 成 正 相 關;與 知 覺 障 礙 呈 負 相 關。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之 婦 女 與 知 覺 運 動障礙差異達顯著水準。 余 瑩 瑛( 2 0 0 2 )在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對 女 性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的 影 響 研 究 指 出,規 律 運 動 習 慣 者 其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比 沒 有 運 動 習 慣 者為低。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有助於身體組成的改變。 謝 鴻 隆( 2003)在 台 北 市 國 小 學 童 課 後 運 動 之 參 與 動 機 、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之 研 究 中,比 較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學 童 在 參 與 動 機 因 素上之差異,發現:性別、年級、身體質量指數、父親教育程 度、參 加運 動 代表 隊、參加 運動 社 團 等 變 項,均 達 顯 著 差 異 。 Ridgers, Stratton, 和 Fairclough(2004)研 究 發 現 從 事 中 等 強 度 運 動 以 男 童 居 多,而 且 在 中 強 度 及 高 強 度 身 體 活 動 上,也 以男童多於女童的人數。 李 茂 祥 ( 2004) 在 影 響 國 小 學 童 體 適 能 發 展 因 素 之 研 究 中,發 現 不 同 父 親 職 業 學 童 在 健 康 生 活 態 度 與 行 為 方 面 有 顯 著 的 差 異。不 同 母 親 職 業 的 學 童 在 健 康 生 活 態 度 與 行 為 方 面 無 顯 著差異。 17.
(27) 林 曉 怡( 2 0 0 4 )在 國 小 台 南 市 國 小 游 泳 團 隊 學 童 運 動 參 與 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指出,性別、團隊年資、何 時學游泳、 父 親 教 育 程 度、父 親 職 業、最 佳 成 績 與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達 顯 著 差 異。 黃 銘 廣( 2005)針 對 澎 湖 縣 國 中 生 運 動 參 與 現 況 、 運 動 認 知 與 體 適 能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男 性 較 女 性 具 更 多 運 動 行 為,且 男 性 大 多 選 擇 較 激 烈 之 運 動,女 性 則 以 中、低 強 度 運 動 為 主 , 較不輕易嘗試或接受高激烈運動。 林 路 瓴 ( 2006) 針 對 臺 北 市 北 投 區 國 小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自 覺 身 體 狀 況 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國 小 學 童 放 學 後 每 週 運 動 天 數 以 三 天 為 最 多 ( 21.8%) , 五 年 級 男 童 平 均 身 體 活 動 時 間 比 女童多。 范 瑞 瑩( 2 0 0 7 )在 臺 北 縣 某 國 小 肥 胖 與 非 肥 胖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現 況 及 其 相 關 因 素 比 較 研 究 中 指 出,有 參 加 運 動 性 社 團、自 我 效 能 高、知 覺 利 益 高、知 覺 障 礙 低、同 儕 支 持 高 的 肥 胖 和 體 位適中學童之身體活動量較高。 四、運動習慣之評估 有關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在一個人的活動程度及測量上 基 本 上 是 很 困 難 的 事,而 對 身 體 活 動 的 評 估 方 法 非 常 多 且 不 一 致,基 本 上 測 量 學 童 及 成 人 方 式 各 有 不 同,在 測 量 時 必 須 考 量 施 測 對 象 之 特 質、可 行 性 之 方 法 及 評 量 工 具 本 身 之 信、效 度 。 常用可測量身體活動量的評估方法可分為:熱計量法 (calorimetry) 、 工 作 分 類 法. (job classification) 、 調 查 法. (surveys) 、 生 理 記 號 法 (physiologic makers) 、 行 為 觀 察 法 ( b e h a v i o r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 、機 械 及 電 子 偵 測 法.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monitors) 、 飲 食 測 量 法 (dietary measure) 等 七 18.
(28) 類。每 一 種 方 法 皆 有 其 優 缺 點,在 流 行 病 學 的 使 用 上,由 於 樣 本 數 較 多 , 因 此 常 以 調 查 法 為 主 (Saris,1985), 即 是 一 般 應 用 最廣的問卷法及日記法。 調 查 法 依 據 其 時 間 架 構 可 分 成 四 類 : ( 1) 日 記 法. (diary. s u r v e y ) :記 錄 一 天 之 中 2 4 小 時 的 活 動 量; ( 2 )回 憶 法. (recall. survey) : 回 憶 過 去 一 天 或 一 週 的 活 動 量 ; ( 3) 定 量 化 歷 史 法 (quantitative history survey) : 回 憶 最 近 一 年 的 特 定 活 動 量 ; ( 4) 一 般 法 (general survey) : 時 間 沒 有 特 定 , 只 考 慮 一 般 的 活 動 量 (如 走 路、騎 腳 踏 車、園 藝、工 作、休 閒 ) 狀 況 。 以上四類除日記法外,均須靠受試者的記憶來測量身體活動 量,且 調 查 法 適 用 於 短 期 一 至 七 天,因 此 需 考 慮 到 記 憶 上 的 偏 差。 本 研 究 依 據 研 究 目 的 以 及 研 究 設 計,並 考 量 研 究 性 質、目 的 與 對 象 的 適 用 性 , 擬 參 考 採 用 回 憶 法 ( recall survey) , 亦 即 請 受 試 者 回 憶 過 去 活 動 量 的 方 法,進 行 研 究 對 象 運 動 習 慣 之 評估研究。. 第二節 健康體適能相關文獻 本 節 內 容 如 下:一、健 康 體 適 能 的 定 義;二、健康 體 適 能 之相關研究。 一、健康體適能的定義 健 康 體 適 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的 定 義 , 可 視 為 身 體 適 應 生 活 、 運 動 與 環 境( 例 如 : 溫 度 、 氣 候 變 化 或 病 毒 等 因 素 ) 的 綜 合 能 力 ( 教 育 部 , 2009)。 體 適 能 較 好 的 人 在 日 常 生 活 或 工 作 中,從 事 體 力 性 活 動 或 運 動 皆 有 較 佳 的 活 力 及 適 19.
(29) 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體 適 能 分 為 兩 類:一 類 為 競 技 運 動 或 選 手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例如敏捷性、平衡感、協調能力、速度、反應時間、肌力及瞬 發 力 等 體 適 能 要 素,與 運 動 能 力 表 現 的 關 係 較 為 密 切,應 歸 類 於 「 與 運 動 技 巧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sport-related fitness)。 另 一 類 是 「 與 健 康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 (health-related fitness), 包 含 有 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性、身體組成等,這一類和每 一 個 人 的 健 康 息 息 相 關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005) 。 方 進 隆( 1993)將 健 康 體 適 能 與 競 技 體 適 能 做 的 比 較 , 見 表 2-2 。. 表 2-2.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 項目. 目的. 體能項目. 身體感受. 健康體適能. 促進健康及預防疾 肌力. 自在. 病. 肌耐力. 舒適. 心肺耐力. 愉快. 柔軟度 身體組成 競技體適能. 增進運動競賽之體 除健康體適能外, 激烈、呼吸感到困 能. 亦強調:速度、協 難艱苦、肌肉常會 調性、敏捷及協調 酸痛 反應. 資 料 來 源 : 方 進 隆 ( 1993) 。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 林 正 常 ( 1997) 將 健 康 體 適 能 與 競 技 體 適 能 做 簡 單 的 比. 20.
(30) 較 , 見 表 2-3 。. 表 2-3.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 項目. 目標. 對象. 屬性. 要求. 時間. 收穫. 健康體適能. 健康. 大眾. 一般. 適度. 終身. 容易. 競技體適能. 勝利. 選手. 特殊. 嚴格. 短暫. 困難. 資 料 來 源 : 林 正 常 ( 1997) 。 教 師 體 適 能 指 導 手 冊 。. 謝 錦 城( 1998)則 依 健 康 體 適 能 與 競 技 體 適 能 的 對 象 、 目 的、要 素、訓 練量 與 感受 的 不同,將 二 者 作 更 近 一 步 的 比 較 , 見表. 2-4 。. 表 2-4.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的比較. 項目. 目的. 對象. 要素. 訓練量. 健康. 健康促進與. 學生. 心肺耐力、身 1.訓練的值. 體適能. 預防疾病. 大眾. 體組成、肌. 1.感覺愉快、. 與量較低。 自在舒暢、無. 力、肌耐力、 2.偏重低強 柔軟度. 感受. 壓力。. 度的有氧訓 2. 肌肉不會 練。. 酸痛、呼吸不 會困難、無乳 酸堆積。. 競技. 提升體適. 體適能. 能與比賽. 運動員. 除健康體適. 1.訓練的值. 1.呼吸常感覺. 能外,亦強. 與量較高。 困難、急促。 ( 續下頁). 21.
(31) 表 2-4 得獎. (續). 調:速度、協 2.有氧、無. 2. 會堆積乳. 調性、敏捷及 氧與高強度 酸、肌肉常會 協調反應. 的交互訓. 酸痛。. 練。 資 料 來 源 : 謝 錦 城 ( 1998) 。 運 動 、 體 適 能 與 健 康 的 認 知 。. 針 對 體 適 能 ( Physical Fitness) 的 定 義 由 於 觀 點 不 同 , 不 同 學 者 專 家 或 機 構 有 不 同 的 定 義 , 卓 俊 辰( 1992)認 為 體 適 能 是人的心臟、血管、肺臟與肌肉組織都能發揮相當的有效機 能,而 所 謂 的 有 效 機 能 就 是 能 勝 任 日 常 工 作,有 餘 力 享 受 休 閒 娛樂的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的緊急狀況的身體能力。方進隆 ( 2007)認 為 體 適 能 是 指 身 體 的 適 應 能 力 , 適 應 環 境 、 工 作 與 生 活 的 綜 合 能 力;基 本 上,體 適 能 包 含 肌 力、肌 耐 力、柔 軟 度 、 心 肺 耐 力 等 四 要 素。近 年 來,由 於 身 體 脂 肪 正 逐 漸 形 成 人 體 健 康 威 脅 的 因 素, 因 此「 身 體 組 成 」也 被 列 為 體 適 能 的 一 個 要 素 , 這 也 就 是 大 家 所 公 認 的 體 適 能 五 大 要 素 ( 謝 錦 城 , 2 0 0 0 )。 1.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ody mass index BMI) 以 體 重( 公 斤 )除 以 身 高( 公 尺 )2 的 值 定 義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MI) , 是 評 量 總 身 體 組 成 與 健 康 狀 況 相 當 好 的 指 標 , 但 是 對 於 體 重 流 失 的 成 分 評 估 有 其 限 制。目 前 國 內 制 定 8 - 2 4 歲 就學年齡的身體質量理想值是男性介於. 16-22 , 女 性 介 於. 16-20 ( 教 育 部 , 1995)。 而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制 定 的 理 想 值 是 20-24.9 , 介 於 25-30 之 間 者 即 開 始 有 肥 胖 相 關 疾 病 的 危 險 (ACSM, 1995)。. 22.
(32) 2.心 肺 適 能 黃 文 俊( 2 0 0 0 )針 對 坐 式 生 活 型 態 在 兒 童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比 較 分 析 中 發 現 愈 少 運 動 者,其 心 肺 耐 力 明 顯 的 變 差。根 據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 ACSM) 建 議 改 善 心 肺 適 能 的 運 動 處 方 , 顯 示 規 律 的 有 氧 運 動 訓 練 強 度,應 介 於 最 大 攝 氧 量 的 5 0 ﹪ 至 8 5 ﹪ 或 最 大 心 跳 率 的 55﹪ 至. 9 0 ﹪ 之 間,並 且 建 議 在 有 效 的 運 動 強 度. 範 圍 中,可 以 選 擇 較 低 的 運 動 強 度 以 確 保 健 康;也 可 以 選 擇 較 高 的 運 動 強 度 以 增 強 心 肺 適 能。因 此,心 肺 適 能 是 健 康 體 能 的 重 要 因 素,亦 是 體 能 運 動 的 重 點。於 青 少 年 時 期 養 成 規 律 運 動 習 慣,透 過 有 氧 運 動 使 運 動 者 維 持 最 佳 心 肺 功 能,足 見 其 重 要 性。 3.肌 力 與 肌 耐 力 Fleck與 Kraemer(1987)研 究 指 出 阻 力 訓 練 除 增 進 肌 力 與 肌 耐力外,對人體健康的要素也有莫大的幫助,主要有下列六 點:一、可降低心臟疾病的危險;二、可預防運動傷害;三、 可 增 進 心 理 健 康;四、可 改 善 身 體 組 成;五、可 用 於 復 健;六 、 可 提 升 運 動 能 力 。 Haskell(1988)的 研 究 指 出 , 不 動 者 易 有 負 向 健 康 結 果;且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加,身 體 活 動 能 力 明 顯 減 弱,但 若 從 事 規 律 性 的 運 動,則 原 本 每 年 心 肺 功 能 喪 失 百 分 之 一 的 情 形 可 被 預 防 。 蔡 錦 雀 、 陳 麗 華 和 王 俊 明( 1998)研 究 身 體 活 動 程 度 對 健 康 體 能 之 比 較,認 為 國 人 健 康 體 能 受 身 體 活 動 程 度 的 影 響 以 年 輕 族 群 較 大 , 其 中 10-19 歲 組 , 其 心 肺 適 能 隨 身 體 活 動程度愈高表現愈佳。 4.柔 軟 度 此 種 能 力 代 表 的 是 人 體 的 關 節 可 以 活 動 的 最 大 範 圍。較 佳 的 身 體 柔 軟 度 表 示 肢 體 軀 幹 在 運 動、彎 曲、伸 展、扭 轉 時 都 比 23.
(33) 較 輕 鬆 自 如,同 時 亦 可 使 肌 肉 與 韌 帶 受 到 較 好 的 保 護 而 免 於 因 受 力 而 受 傷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001) 。 卓 俊 辰 ( 1992)指 出 , 好 的 體 適 能 就 是 人 的 心 臟 、 血 管 、 肺 臟 及 肌 肉 組 織 等 都 能 發 揮 相 當 有 效 的 機 能,也 就 是 能 勝 任 日 常 工 作,有 餘 力 享 受 休 閒 娛 樂 生 活,又 可 以 應 付 突 發 緊 急 狀 況 的 身 體 能 力 。 其 將 健 康 體 能( 或 稱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要 素 分 成 有 肌 肉 力 量、肌 肉 耐 力、柔 軟 性、心 血 管 循 環 耐 力 及 身 體 脂 肪 百 分比等五大要素。而敏捷性、平衡感、協調能力、速度、反應 時 間 、 瞬 發 力 則 被 列 為 運 動 體 能( 或 稱 競 技 體 適 能 )的 要 素 。 方 進 隆( 1993)也 指 出 , 體 適 能 是 由 身 體 幾 組 或 幾 種 不 同 特 質 的 體 能 所 構 成,而 這 些 體 能 與 從 事 日 常 生 活 或 身 體 活 動 的 品 質 或 能 力 有 關。體 適 能 較 佳 者,較 有 活 力 完 成 每 天 的 工 作 , 常 感 活 力 充 沛,精 神 飽 滿,亦 可 參 與 隨 興 發 起 的 活 動,或 應 付 偶 發 事 情 而 不 會 力 不 從 心。其 談 到 的 健 康 體 能 包 括:有 氧 適 能 ( 心 肺 耐 力 )、 肌 肉 適 能( 肌 力 與 肌 耐 力 )、 柔 軟 度 、 身 體 組 成等四大要素。 Bouchard與 Shephard(1994)認 為 健 康 體 能 必 須 具 備 以 下 的 組成要素: 1.型 態 組 成 : 構 成 身 體 肌 肉 脂 肪 骨 骼 與 其 他 組 織 的 相 對 百 分 比。包 含 身 體 質 量 指 數、下 腹 部 內 臟 脂 肪、身體 組 成、骨 質 密 度、皮下脂肪分布、柔軟度。 2.肌 肉 組 成 : 包 含 爆 發 力 、 肌 力 、 肌 耐 力 3.運 動 組 成 : 包 含 敏 捷 性 、 平 衡 、 協 調 性 、 動 作 的 速 度 4.心 肺 組 成 : 包 含 次 大 運 動 力 、 最 大 有 氧 耐 力 、 心 臟 及 肺 臟 功 能、血壓。 5.新 陳 代 謝 組 成 : 包 含 葡 萄 糖 容 忍 度 、 胰 島 素 敏 感 度 、 血 脂 與 24.
(34) 脂蛋白代謝、基質氧化特徵。 有 關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定 義,諸 多 國 內 外 學 者 看 法 不 一,茲 將 結 果 整 理 如 表 2-5 :.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於體適能的定義. 學者或單位. 提出時間. 體適能的定義. 方進隆. 1993. 就是每日工作之餘,還可參與隨性發起之活 動,或應付偶發事件,而不會感到力不從心。. 卓俊辰. 1994. 是人的心臟、血管、肺臟與肌肉組織都能發揮 相當的有效機能,而所謂的有效機能就是能勝 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的生活,又 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狀況的身體活動。. 林正常. 1997. 就是適應能力,是心臟、血管、肺臟與肌肉效 率運作的能力,是指完成每天的活動,而不致 過度疲勞,且尚有足夠的體能應付緊急狀況。. Fleishman. 1964. 是一種特定的機能性能力,亦即從事特定工作 時所需的肌肉活動。. Clarke. 1967. 是一種能力,可以使我們能機警又有活力的應 付每天的工作而不會疲勞,並且有充足的精力 去享受休閒和應付突發事件。. Phillips. 2000. 是一種安適狀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此一安適 狀態可以讓我們從事比較高層級的身體活 動,是不能與身體活動同義。. 資 料 來 源 : 吳 玉 妹 ( 2001) 。 體 適 能 課 程 實 施 對 學 生 體 適 能 認 知 及 表 現 之 影 響 研 究 ─以 石 牌 國 中 為 例 。. 25.
(35)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我們可以了解「健康體適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是 指 身 體 適 應 生 活 的 能 力 , 若 要 保 持 良 好 的 體 能 狀 態,不 僅 要 隨 時 保 持 動 態 生 活 方 式,並 且要能針對肌力、肌耐力、柔軟性及心肺耐力等要素加強訓 練,祇 要 有 心 想 要 改 善 目 前 的 身 體 健 康 狀 態,規 律 實 施 低 強 度 且 長 時 間 的 有 氧 運 動,便 能 獲 得 立 即 的 效 果,促 使 身 體 擁 有 良 好 的 身 體 組 成 , 降 緩 生 理 組 織 功 能 因 年 齡 增 加 的 退 化 速 率( 林 貴 福 、 盧 淑 雲 , 1998) 。 二、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根 據 研 究,國 小 學 童 的 運 動 能 力 隨 著 年 齡 成 長 而 進 步,男 學 童 在 大 肌 肉 活 動 量 在 大 肌 肉 活 動 量 明 顯 優 於 女 學 童,可 能 和 男 學 童 常 從 事 較 多 的 中 重 度 的 體 能 活 動 有 關( 林 建 豪 , 1998; 李 明 憲 , 1998)。 國 小 學 童 的 心 肺 耐 力 歸 類 為 「 不 好 」 或 「 比 不 好 更 差 」 的 比 率 高 達 51.5% ( 賴 曉 蓉 , 1996) ; 但 此 階 段 的 女 學 童 也 有 平 均 身 高 高 於 男 童,平 均 體 重 低 於 男 學 童 的 趨 勢 ( 林 貴 福 , 1 9 9 3; 陳 全 壽 , 1 9 9 5; 賴 曉 蓉 , 1 9 9 6 ) ; 而 且 體 重 增 加 的 幅 度 大 於 身 高 增 加 的 幅 度 ( 教 育 部 , 1 9 9 5 ); 若 以 鄉 村 學 童 和 都 市 學 童 相 比 較,鄉 村 學 童 在 心 肺 耐 力、身 體 協 調 性 能 力 方 面 , 明 顯 優 於 都 市 學 童( 鄭 榮 源 、 朱 明 煜 、 吳 仁 智 , 1 9 9 5 ; 蔡 岱 亨 、 李 勝 雄 、 顏 明 琴 , 1 9 9 7; 陳 全 壽 , 1 9 9 5 ) ; 但 是 國 小 學 童 的 心 智 尚 屬 於 發 育 階 段 , 因 此 林 貴 福( 1991)就 提 出 國 小 學 童,對 於 體 適 能 測 驗 過 程 的 適 應 能 力,可 能 是 一 個 相 當 重 要 的 影 響 因 素,現 在 從 事 國 小 學 童 的 體 適 能 測 驗 時,必 須 特 別 考 慮到這些重要因素。 國民中小學的健康體適能發展,男學童明顯優於女學童 26.
(36) ( 林 貴 福 , 1 9 9 1; 鄭 榮 源 等 , 1 9 9 5; 賴 曉 蓉 , 1 9 9 6; 蔡 岱 亨 等 , 1 9 9 7; 李 彩 華 、 方 進 隆 , 1 9 9 8 ) ; 而 女 學 童 的 運 動 頻 率 明 顯 低 於 男 學 童 ( 劉 立 宇 , 1 9 9 5; 賴 曉 蓉 , 1 9 9 6 ) 。 國 中 學 生 的 身 體 活 動 量,卻 也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加 而 日 漸 減 少,使 得 健 康 體 適 能 也 日 漸 衰 退 ( 李 彩 華 、 方 進 隆 , 1998); 而 李 明 憲 ( 1998) 也 發 現 男 女 生 的 體 脂 肪 率,也 隨 著 年 齡 漸 趨 升 高 的 傾 向;在 肌 力 、 肌 耐 力 方 面,有 隨 著 年 齡 由 好 的 範 圍 往 普 通 範 圍 下 降 的 傾 向 。 大 專 學 生 的 健 康 體 適 能 整 體 表 現 , 也 是 男 生 明 顯 優 於 女 生( 陳 金 海,1 9 9 9 )。男 女 學 生 隨 著 年 齡 的 增 長 而 呈 現 退 步 的 現 象( 黃 長 發 , 1 9 9 9 )。 這 些 現 象 和 中 小 學 學 生 相 同 , 不 過 在 柔 軟 度 方 面 女 生 則 比 男 生 有 較 佳 表 現 ( 鄭 榮 源 等 ; 陳 金 海 , 1999)。 王 鵬 勝( 2005)在 不 同 年 級 國 小 男 女 學 童 體 適 能 、 每 日 消 耗 熱 量 與 學 科 成 績 差 異 之 比 較 研 究 發 現,不 同 性 別 之 國 小 學 童 女 生 在 「 坐 姿 體 前 彎 」顯 著 優 於 男 生 , 男 生 在「 立 定 跳 遠 」顯 著 優 於 女 生 。 賴 榮 俊( 2005)在 國 小 學 童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研 究 指 出 , 不 同 性 別 學 童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差 異:男 生 在 身 體 質 量 指 數、立 定 跳 遠、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八 百 公 尺 跑 走 顯 著 優 於 女 生;女 生 在坐姿體前彎顯著優於男生。 江 鎮 村( 2 0 0 3 )針 對 不 同 運 動 項 目 國 小 六 年 級 男 選 手 骨 質 與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差 異 情 形 研 究 結 果 發 現:運 動 選 手 的 健 康 體 適 能,大 部 份 是 顯 著 優 於 非 選 手,只 有 在 立 定 跳 遠 方 面,游 泳 選 手 與 非 選 手 無 顯 著 性 差 異;坐 姿 體 前 彎 方 面,足 球 選 手 與 非 選 手無顯著性差異。 李 茂 祥( 2 0 0 4 )在 影 響 國 小 學 童 體 適 能 發 展 因 素 之 研 究 中 發 現 不 同 性 別 體 適 能 的 差 異。在 坐 姿 體 前 彎 中,男 學 童 與 女 學 童 之 間 有 顯 著 性 的 差 異,男 學 童 的 坐 姿 體 前 彎 長 度 顯 著 較 女 學 27.
(37) 童 來 的 短。在 仰 臥 起 坐 中,男 學 童 與 女 學 童 之 間 有 顯 著 性 的 差 異,男 學 童 的 仰 臥 起 坐 次 數 顯 著 較 女 學 童 來 的 多。在 立 定 跳 遠 中,男 學 童 與 女 學 童 之 間 有 顯 著 性 的 差 異,男 學 童 的 立 定 跳 遠 長 度 顯 著 較 女 學 童 來 的 長 。 在 800 公 尺 跑 走 中 , 男 學 童 與 女 學童之間有顯著性的差異,男學童所需的時間較女學童來的 少。在身體質量指數中,男學童與女學童之間有顯著性的差 異,男 學 童 的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較 女 學 童 來 的 高。這 個 結 果 和 林 貴 福( 1993)對 台 北 市 中 小 學 生 體 適 能 常 模 研 究 的 結 果 相 同 , 即 在 國 小 階 段 男 學 童 在 柔 軟 度 方 面 低 於 女 學 童,其 他 項 目 則 明 顯 地優於女學童。 在 家 長 職 業 影 響 學 童 的 體 適 能 表 現 研 究 上,有 研 究 指 出 不 同 父 親 職 業 學 童 的 體 適 能,在 仰 臥 起 坐、立 定 跳 遠、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MI) 中 , 研 究 分 析 結 果 顯 著 水 準 皆 小 於. .05 , 即 有. 顯 著 的 差 異;不 同 母 親 職 業 學 童 的 體 適 能,在 各 項 目 皆 無 顯 著 的 差 異。亦 即,學 童 體 適 能 的 表 現,不 因 母 親 職 業 的 不 同 而 有 所 差 異 ( 李 茂 祥 , 2004) 。 近 年 來 更 有 學 者 以 國 小 五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研 究 結 果 顯 示 在 立 定 跳 遠 、 仰 臥 起 坐 、 800 公 尺 跑 走 和 體 適 能 總 分 方 面 , 鄉 村 學 童 優 於 城 市 學 童 ( 黃 一 昌 , 2000)。 另 有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男 童 在 健 康 體 適 能 優 於 女 童 ; 鄉 村 學 童 優 於 都 市 學 童( 張 永 豪 , 2003) 。 國 外 研 究 健 康 體 適 能 方 面 , Blair, Kohl, 與 Paffenbarger(1989)研 究 指 出 男 性 與 女 性 之 體 適 能 與 死 亡 有 很 高的負相關。 茲將國內外關於健康體適能的相關研究結果,彙整如表 2-6 。. 28.
(38) 表 2-6. 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年代.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1992. 廖應秋. 城鄉男幼童. 鄉村幼兒優於城市幼兒的體 適能。. 1995. 陳全壽. 國小學童. 女童平均身高高於男童,平均 體重低於男童。. 1995. 陳文詮、龍田種 城鄉學童體適能. 體型上無差異,但在體適能上 鄉村優於城市。. 1996. 賴曉蓉. 國小學童. 心肺耐力歸類為「不好」或「比 不好更差」的比例高達51.5 %。. 1997. 蔡岱亨. 城鄉學童. 鄉村學童在心肺耐力明顯優 於都市學童。. 1998. 林建豪. 國小學童. 男生在大肌肉活動量優於女 生。. 1998. 1998. 劉照金. 李明憲. 不同生活型態國. 不同生活型態體適能也有顯. 小學童. 著不同。. 國中男女生. 男女生體脂肪隨年齡增加漸 趨升高,肌力、肌耐力隨年齡 增加而遞減。. 1998. 李彩華. 國中男女生. 男學童健康體適能優於女學 童。. 1999. 陳金海. 大專學生. 男生健康體適能優於女生。. 2000. 黃一昌. 宜蘭縣國小五年. 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 公 ( 續下頁). 29.
(39) 表 2-6. (續). 級學童. 尺跑走和體適能;總分方面, 鄉村學童優於城市學童。. 2003. 1989. 張永豪. Blair 等人. 高雄縣國小五年. 男童健康體適能優於女童;鄉. 級學童. 村兒童優於城市學童。. 男性與女性. 男性與女性之體適能與死亡 有很高的負相關。. 資 料 來 源 : 張 樹 立 ( 2004)。 台 北 縣 城 鄉 國 小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健 康 體 適能之比 較研究。. 根據上表,本研究發現男童的健康體適能表現普遍優於 女童;部分研究顯示國小學童心肺耐力不佳;女童身高雖優 於男童,但平均體重低於男童;不論男女性,體適能表現均 與死亡有很高的負相關。. 第三節 運動習慣與健康體適能的關係 本 節 內 容 如 下:一、運 動 與 健 康 體 適 能 的 關 係;二、體適 能政策;三、運動對健康體適能的影響。 一、運動與健康體適能的關係 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 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 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 Bouchard, Shephard,與 Stephens(1994)指 出 影 響 身 體 健 康 的 主 要 因 素,大 致 可 歸 類 為 遺 傳 基 因、運 動、健 康 體 適 能 與 其 他 等 四 部 份 , 彼 此 的 關 係 相 當 密 切 。 如 圖 2-1 : 30.
(40) 遺傳基因. 健康體適能 身體活動. 身體型態. 健康. 休閒. 肌肉組織. 全人健康. 職業. 活動能力. 死亡率. 其他雜務. 心肺功能. 罹病率. 新陳代謝. 其他因素 生活型態 行為 個人特質 身體環境 社會環境 圖 2-1. 運動、健康體適能與健康關係圖. Blair, Kohl, 與 Paffenbarger(1989)發 現 , 造 成 男 女 死 亡 的原因中,體適能差是主要的危險因素,較高體適能水準的 人,能延遲引發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臟血管疾病及癌症罹患 的比例較低。增加青少年規律的身體活動不但可以降低冠狀 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並可增加心血管適能。許多的慢性 疾 病 如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疾 病 C H D 被 認 為 是 根 植 青 少 年 時 期,若 31.
(41) 缺乏適當的身體活動將會造成生長發育以及心血管問題 (Stucky-Ropp&. D i l o r e n z o , 1 9 9 3 )。 C l a r k ( 1 9 9 7 ) 的 前 瞻 性 世 代. 研究中發現,對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及管理,證實運動能提 供相當的效果,理想的運動是每天從事. 30 分 鐘 中 等 強 度 的. 運 動 。 Liou, Chen, Clark, Fan, 與 Chen (2002)指 出 , 男 性 的 運 動 量 每 週 消 耗 至 少 1000. 仟 卡 (kilocalories)者,罹 患 結 腸. 癌 機 會 可 以 降 低 1/2 , 每 週 消 耗 至 少 1000 仟 卡 的 中 等 強 度 身體活動,相當於一週內有五天至少步行活動. 30 分 鐘 。 而. 在女性身體活動方面研究亦有相似的結果,參與較多身體活 動的女性比不活動者其得到結腸癌的機率減少. 50﹪ 。. 規 律 運 動 對 女 性 而 言,可 預 防 心 臟 病、高 血 壓、第 二 型 糖 尿 病、骨 質 疏 鬆、高 脂 血 症、控 制 體 重 及 有 效 緩 解 壓 力、憂 鬱 、 增 進 身 體 心 像 等 好 處,規 律 運 動 對 青 少 年 亦 具 有 同 樣 益 處,除 可 對 於 一 些 心 臟 血 管 疾 病 的 危 險 因 子 具 有 逆 轉 作 用 外,並 可 提 升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 骨 質 密 度 及 心 理 安 適 作 用 (Sallis& Patrick, 1994)。 Kavussanu與 McAuley(1995)研 究 發 現 經 常 從 事 身 體 活 動 者 較 樂 觀,和 經 常 從 事 高 身 體 活 動 量 者,因 規 律 運 動 而 減 少 特 質 性 焦 慮 和 提 高 身 體 自 我 效 能,以 及 體 驗 較 多 規 律 運 動 所 帶 來 的 正 面 經 驗 , 如 熟 練 與 成 就 有 關 。 盧 俊 宏( 2002)經 由 規 律 運 動 可 獲 得 較 佳 的 體 適 能( 如 肌 力 、 柔 軟 度 、 持 久 力 、 心 血 管 循 環 功 能 和 耐 力 等 ), 可 預 防 疾 病 , 避 免 憂 鬱 症 和 焦 慮 症 , 中 和人們工作上的壓力反應,產生樂觀、自信和自尊心理。 在 體 適 能 對 運 動 能 力 之 影 響 方 面 , 張 景 祥 ( 1995) 針 對 國小男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年齡、身高、體重與基本運動 能力之研究,測驗項目為立定跳遠、五十公尺跑步、十公尺 折返跑及八百公尺跑走,指出年齡、身高、體重與基本運動 32.
(42) 有 顯 著 正 相 關 ; 林 建 豪 ( 1998) 針 對 台 北 縣 國 小 三 至 六 年 級 的學童,探討運動能力的發展情形,發現運動能力與手眼協 調反應呈顯著正相關。 李 茂 祥( 2 0 0 4 )研 究 發 現 , 坐 姿 體 前 彎 、 仰 臥 起 坐 與 8 0 0 公尺跑走皆與運動行為有顯著的相關性;立定跳遠及身體質 量 指 數 (BMI)與 運 動 行 為 皆 未 有 顯 著 的 相 關 性 。 賴 榮 俊( 2005)在 國 小 學 童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研 究 指 出 , 有 無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學 童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差 異:具 有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之 高 年 級 學 童 達 74.62%. ,有規律運動習慣學童在坐姿體前彎、. 立 定 跳 遠、一 分 鐘 屈 膝 仰 臥 起 坐、八 百 公 尺 跑 走 顯 著 優 於 無 規 律運動習慣學童。 邱 垂 弘 ( 2008) 在 國 小 學 童 身 體 自 我 概 念 、 運 動 參 與 行 為與體適能之研究指出,桃園縣八德市國小學童在不同運動 參與行為與體適能間皆達顯著之差異,即表示每週運動次 數、每次運動時間、運動參與的項目、同伴及地點,均會對 體適能造成影響。 二、體適能政策 根 據 Sallis(1992)等 人 回 顧 自 1982 至. 1991 年 之 文 獻 指. 出,針 對 青 少 年 時 期 身 體 活 動 及 介 入 活 動 的 決 定 因 素 之 研 究 中 發 現,學 童 身 體 活 動 程 度 受 到 身 體 活 動 環 境 特 性 的 影 響,其 對 於 健 康 與 社 會 相 關 政 策 制 定 的 建 議 非 常 重 要。影 響 身 體 活 動 的 環 境 特 性,包 括 社 會 經 濟 狀 況、季 節、運 動 場 所、戶外 活 動 時 間、觀 看 電 視 時 間、運 動 設 備 等,可 透 過 政 策 的 影 響,提 供 特 殊 對 象 有 計 劃 的 介 入 活 動 。 而 Bungum等 (1999)的 研 究 結 果 更 進 一 步 指 出,個 人 運 動 的 狀 態 與 其 環 境 中 有 組 織 的 規 劃 有 關 , 因 此 建 議 在 校 內 提 供 合 適 的 機 會,這 對 於 缺 乏 運 動 者 將 可 獲 得 33.
相關文件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Bost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The Nature of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畢業設計展.. Studio,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Ogus, A.,2001,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and Structure, working paper No.4, Centre on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