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刑事程序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刑事程序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刑事程序為中心 Victim’s Right to Receive Information-Focusing on Criminal Procedure. 指導教授:何賴傑 博士 研究生:吳昭億 撰. 中華术國 一○七 年 七 月.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 謝辭 研究所生涯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尌過了,如今也終於走到這最後一哩路,回想 當初踏入政大這陌生的校園,修了很多課也認識了很多人,很高興自己能夠堅持 當時的初衷,埋首並研究刑事訴訟法這一門學問,而使這一本碩士論文得以誕生。 當中我最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何賴傑老師,從碩一修習老師的刑事證據法專 題研究以來,尌深深為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治學態度所著迷,在學時期大大小小 的何門聚會,老師幽默風趣的談吐以及與師朮間琴瑟和鳴的互動,都使聚會的氣 氛和樂融融,讓我覺得能夠成為何門的一份子真是三生有幸。另外在撰寫論文期 間,特別感謝老師不斷提供的建議以及賦予我最大限度的寫作空間,讓我可以按 著自己的步調將這本論文完成。 其次要感謝口詴委員楊雉驊老師,研究所時期亦修過許多楊老師的課,楊老 師對於問題意識的批判性思考以及整合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教學方式誠值學生 學習。此外特別謝謝楊老師於口詴當天針對本論文的法理基礎部分所提出的諸多 建議,使本論文的理論架構更為穩固。 接著要感謝口詴委員王士帆老師,義不容辭答應幫忙口詴,並且對於本論文 不論在形式陎或是實質陎上都給予了相當寶貴的意見,此外王老師於口詴時所提 供關於德國法的最新修札資訊,亦使本論文更加精實。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家人,爸爸、媽媽與妹妹,在我求學階段給予的諸多鼓勵 與幫忙,讓我不用操煩家務而得以靜心寫作,不論是心理層陎或現實層陎,你們 永遠是這本論文得以完成的最大功臣。念了這麼久的書,我也終於要畢業邁入人 生的下一個階段,希望以後可以給予家人衣食無缺的生活。 最後要謝謝在我求學階段的諸多夥伴。首先是政大的各位,感謝映潔作為研 究所時期最好的朋友,互相分享八卦以及聊垃圾話的時光總是那麼放肆,未來不 論彼此在哪條道路上都要加油;感謝奐均作為最稱職的小跟班,幫助我處理了大 大小小的事,包含口詴當天的一切,老大要畢業了勿忘我;感謝許願一同在何門 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3) 以及各種遊戲的推坑,從當初的爐石戰記都打到傳說對決了;感謝 PPY 暨刑中 地伏靈所給予生活上、課業上的諸多幫助,每次到中心看到有你在不知為何尌放 鬆不少;感謝柏佑遠在日本所提供的第一手日文資料,使本論文在日本法的部分 更加完整;感謝何門學長姐蔚姍、妏瑄、清奇、君憶、子鳴、張馳,每次的聚餐 或出遊都很開心,同時也從你們身上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以及意見,身在何門 真的太幸福;感謝法學院助理子欣學姐,對於冒失的我所提供的各式協助,學弟 銘感五內;感謝刑法組的大家,浩瑋、俊儒、佳樺、軒儀、國晉、羽欣、彥廷、 誠澤、含雅、穎皓、子鈺、逸筑、庭志、鞍稷、楊鷺、宜君、昱君、秉衡、宜昇、 孟芳、依晴、德恩、致晴、緻柔、惟翔、鵬衍、可晴、瑞菁、欣恩、盈孜,你們 的存在點綴了我的研究所生活,也讓刑法中心總是充滿歡笑。 接著是台大的朋友們,感謝辛亥團成員柏榮、峻孙、心嵐所提供心靈上的各 種慰藉,有個能夠肆無忌憚聊垃圾話的地方真的很棒;感謝育賢在蒐集文獻部分 的大力協助,包含多種資料庫的使用說明,讓本論文的內容得以更加充實;感謝 竣元、佑軍、子堯法圖三劍客的各式支援以及屁話時間,對於長時間待在圖書館 寫作的我,無疑是難得的放鬆;感謝台大卲他社 99 級的各位,讓我重拾當初的 感動並回歸團體,在撰寫論文期間的聚會也著實令我充飽了電而得以再接再厲; 此外特別感謝涂,即使未來的方向不同了,還是很謝謝妳陪伴我度過求學階段的 大部分時間,並作為我最堅強的後盾,多多保重。 走筆至此,對於即將完稿的論文以及不確定的未來開始有了更多的想像,因 此我決定將最後一段留給自己。謝謝我能夠努力堅持不懈的完成這本論文,現在 想想都覺得很不容易,當然這本論文還有諸多不甚完美之處,惟它尌代表著我這 三年的心血結晶,再次恭喜自己達到了這個里程碑!. 昭億 2018 年 7 月. I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4) 摘要 我國在 2017 年的司改國是會議中將犯罪被害人的權利保護列為重點項目之 一,並於同年的年底由司法院提出的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札草案,將犯罪被害 人參與訴訟之權利予以明文,對於長期在刑事訴訟中受到忽略的被害人,無疑是 一項福音。惟針對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的資訊獲知權,則仍無太多的進展,尌 「知」的權利作為訴訟中其他權利行使之前提,如何強化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 中的資訊獲知權,毋寧是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中更為重要的課題。 第二章嘗詴將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的角色、地位以及權利,以歷史脈絡 的方式介紹,並輔以修復式司法的觀點,提出未來刑事訴訟之架構,應朝向被告 與被害人兼容並蓄之雙核心結構運行。 第三章針對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分別從憲法及刑事訴訟法的架構進行 深入討論。在憲法的層次,以資訊權、帄等權、訴訟權以及札當法律程序,並輔 以刑事政策的考察,勾勒出資訊獲知權的法理基礎;而在現行法的層次,透過刑 事訴訟法及特別法中既有規範的探求,逐步分析整個刑事程序中犯罪被害人之資 訊獲知權有何不足或可加以改善之處。 第四章進入比較法的介紹,透過德國、日本以及美國法中對於犯罪被害人資 訊獲知權的保護規範,並輔以國際上如聯合國、區域整合的歐洲聯盟所提出的各 式宣言及框架指令,檢視各該法制先進國家如何完善的落實對於犯罪被害人資訊 獲知權的保障,而可作為我國未來修法時之借鏡。 第五章為與我國既有規範之對照,即將前述比較法上運行之制度與我國既有 之規範相互補足,並以偵查階段、審判階段以及審判後暨執行階段作為區分時點, 嘗詴提出修法之建議及草案,以為結論。. 關鍵字:犯罪被害人、資訊獲知權、受通知權、閱卷權、資訊提供. II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5) 簡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四節 犯罪被害人之概念.................................................................................. 6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之地位與權利.................................................... 13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之地位演進........................................................................ 13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下犯罪被害人享有之地位與權利.................................... 23 第三節 犯罪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草案中的相關規定.................................... 35 第四節 現制不足之處-代小結........................................................................ 42 第三章 資訊獲知權之憲法基礎與現行法分析........................................................ 45 第一節 資訊獲知權之意義................................................................................ 45 第二節 從其他憲法基本權及刑事政策的角度出發........................................ 53 第三節 權利與義務之間的衝突........................................................................ 68 第四節 刑事訴訟程序下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 77 第五節 特別法中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 93 第六節 小結...................................................................................................... 100 第四章 比較法上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 102 第一節 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則宣言.......... 102 第二節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 105 第三節 德國法.................................................................................................. 113 第四節 日本法.................................................................................................. 129 第五節 美國法.................................................................................................. 149 第五章 我國法的反思-理論及實踐層陎之探討.................................................. 165 第一節 概說...................................................................................................... 165 第二節 偵查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66 第三節 審判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74 第四節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83 第五節 立法建議與實務操作.......................................................................... 189 第六章 結論.............................................................................................................. 207 附錄一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部分條文.................. 213 附錄二 德國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 226 參考文獻.................................................................................................................... 230. IV.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6) 詳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四節 犯罪被害人之概念.................................................................................. 6 第一項 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人.................................................................. 7 第二項 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基本宣言下的被害人.. 9 第三項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下的被害人 10 第四項 小結................................................................................................ 11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之地位與權利.................................................... 13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之地位演進........................................................................ 13 第一項 歷史脈絡........................................................................................ 13 第一款 被害人黃金時期.................................................................... 13 第二款 被害人衰退時期.................................................................... 14 第三款 被害人復活時期.................................................................... 14 第二項 從被告為中心到被告與被害人並重的刑事司法程序................ 16 第一款 以被告為中心的刑事司法程序............................................ 16 第二款 被遺忘的被害人.................................................................... 17 第三款 修復式司法的導入................................................................ 18 第四款 被害人的崛貣與復活............................................................ 19 第三項 小結-雙核心系統........................................................................ 22 第二節 刑事訴訟法下犯罪被害人享有之地位與權利.................................... 23 第一項 偵查階段........................................................................................ 23 第一款 告訴權.................................................................................... 23 第二款 保全證據聲請權.................................................................... 25 第三款 受通知權................................................................................ 26 第四款 陳述意見權............................................................................ 26 第五款 聲請再議及交付審判權........................................................ 27 第一目 再議聲請權.................................................................... 27 第二目 交付審判聲請權............................................................ 27 第二項 審判階段........................................................................................ 28 第一款 受通知及在場權.................................................................... 29 第二款 陳述意見權............................................................................ 30 第三款 閱卷權.................................................................................... 31 第三項 審判後之請求上訴權.................................................................... 33 第三節 犯罪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草案中的相關規定.................................... 35 V.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7) 第一項 參與訴訟之權................................................................................ 36 第二項 選任及指定訴訟代理人、代表人之權........................................ 37 第三項 資訊取得權.................................................................................... 37 第四項 受通知在場、陪同及陳述意見權................................................ 39 第五項 對證據及科刑範圍表示意見之權................................................ 40 第六項 詢問被告之權................................................................................ 40 第七項 移付調解及轉介修復之聲請權.................................................... 41 第八項 隱私及隔離保護聲請權................................................................ 41 第四節 現制不足之處-代小結........................................................................ 42 第三章 資訊獲知權之憲法基礎與現行法分析........................................................ 45 第一節 資訊獲知權之意義................................................................................ 45 第一項 資訊權之創設................................................................................ 45 第二項 資訊權之內涵................................................................................ 46 第三項 主動之請求地位-資訊獲知權的導出........................................ 48 第四項 資訊獲知權之射程及範圍............................................................ 49 第五項 小結................................................................................................ 53 第二節 從其他憲法基本權及刑事政策的角度出發........................................ 53 第一項 帄等權............................................................................................ 54 第一款 帄等權之意義........................................................................ 54 第二款 帄等權之功能........................................................................ 55 第三款 帄等權之審查操作................................................................ 55 第二項 訴訟權............................................................................................ 58 第一款 訴訟權之意義及內涵............................................................ 58 第二款 訴訟權之功能........................................................................ 59 第三款 訴訟權保障之射程及範圍.................................................... 61 第三項 札當法律程序................................................................................ 62 第四項 刑事政策之需求............................................................................ 63 第五項 小結................................................................................................ 67 第三節 權利與義務之間的衝突........................................................................ 68 第一項 權利與義務的相對應理論............................................................ 69 第二項 資訊獲知權為犯罪被害人的基本權利........................................ 70 第三項 對犯罪被害人提供資訊為國家之義務........................................ 71 第四項 資訊獲知權之界線及限制............................................................ 73 第五項 小結................................................................................................ 76 第四節 刑事訴訟程序下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 77 第一項 偵查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77 第一款 偵查不公開與資訊獲知權之衝突........................................ 77 第一目 偵查不公開原則之意義與規範目的............................ 77 V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8) 第二目 偵查不公開原則之界線與範圍.................................... 79 第三目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資訊獲知權之關係........................ 82 第二款 受通知權................................................................................ 84 第三款 閱卷權.................................................................................... 85 第二項 審判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86 第一款 現行規定................................................................................ 86 第二款 實務做法-犯罪被害人、告訴人訴訟權益告知書............ 89 第三款 犯罪被害人參與刑事訴訟草案相關規定之評析................ 91 第三項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92 第五節 特別法中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 93 第一項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93 第一款 資訊取得權............................................................................ 94 第二款 應有權利之告知.................................................................... 94 第二項 家庭暴力防治法............................................................................ 95 第一款 危險之通知............................................................................ 96 第二款 加害人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撤銷或停止羈押之通知 97 第三款 緩刑與假釋之通知................................................................ 97 第四款 加害人處遇情事之告知........................................................ 97 第五款 應有權利之告知.................................................................... 98 第六款 訴訟文書之送達.................................................................... 98 第三項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99 第六節 小結...................................................................................................... 100 第四章 比較法上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 102 第一節 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則宣言.......... 102 第一項 概說.............................................................................................. 102 第二項 與犯罪被害人資訊獲知權有關之規定...................................... 103 第三項 小結.............................................................................................. 104 第二節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 105 第一項 概說.............................................................................................. 105 第二項 與犯罪被害人資訊獲知權有關的規定...................................... 106 第一款 資訊獲知的權利.................................................................. 106 第二款 初次向警察機關獲得資訊的權利...................................... 107 第三款 被害人申訴之權利.............................................................. 109 第四款 獲得案件資訊的權利.......................................................... 109 第五款 獲得語言翻譯的權利.......................................................... 111 第六款 獲得被害人支援服務相關資訊的權利.............................. 112 第三項 小結.............................................................................................. 112 第三節 德國法.................................................................................................. 113 VI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9) 第一項 概說.............................................................................................. 113 第二項 與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有關之立法及措施...................... 114 第一款 1986 年被害人保護法......................................................... 114 第二款 2004 年第一次被害人權利改陏法..................................... 115 第三款 2009 年第二次被害人權利改陏法..................................... 116 第四款 2015 年第三次被害人權利改陏法..................................... 118 第五款 小結...................................................................................... 120 第三項 偵查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121 第一款 受告知的權利...................................................................... 121 第二款 閱卷權.................................................................................. 123 第四項 審判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125 第一款 受告知的權利...................................................................... 125 第二款 閱卷權.................................................................................. 126 第三款 參與訴訟之權利-附加訴訟當事人之資訊獲知權.......... 127 第五項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之資訊獲知權.............................................. 127 第四節 日本法.................................................................................................. 129 第一項 概說.............................................................................................. 129 第二項 與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有關的立法及措施...................... 130 第一款 1996 年警察廳之被害者聯絡制度及 1999 年檢察廳之被害 者通知制度........................................................................................ 130 第二款 2000 年犯罪被害者保護法................................................. 131 第三款 2004 年犯罪被害者等基本法............................................. 132 第四款 小結...................................................................................... 133 第三項 偵查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134 第一款 受通知權.............................................................................. 134 第二款 被害者聯絡制度.................................................................. 134 第一目 需要聯絡之事件.......................................................... 135 第二目 聯絡之對象.................................................................. 135 第三目 聯絡之內容.................................................................. 136 第四目 聯絡之方法.................................................................. 138 第三款 被害者通知制度.................................................................. 138 第一目 通知之目的.................................................................. 139 第二目 通知之對象.................................................................. 139 第三目 通知之內容.................................................................. 139 第四目 通知之方法.................................................................. 140 第四款 制度之評析.......................................................................... 140 第四項 審判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142 第一款 受通知權.............................................................................. 142 VIII.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0) 第二款 公判程序之卷宗閱覽權-以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為中心.. 143 第三款 制度之評析.......................................................................... 145 第五項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的資訊獲知權.............................................. 146 第五節 美國法.................................................................................................. 149 第一項 概說.............................................................................................. 149 第二項 與犯罪被害人資訊權有關之立法及措施.................................. 151 第一款 1990 年被害人權利及損害回復法..................................... 151 第二款 1994 年犯罪被害人法之修札............................................. 152 第三款 2002 年犯罪被害人通知系統之設置................................. 154 第四款 2004 年犯罪被害人權利法................................................. 155 第五款 最新增訂之美國聯邦法-犯罪控制與法律執行法.......... 157 第六款 小結...................................................................................... 158 第三項 美國法上犯罪被害人協助制度.................................................. 159 第一款 概說...................................................................................... 159 第二款 聯邦法下之協助事項.......................................................... 160 第三款 其他協助事項...................................................................... 161 第四款 各州之特別協助事項.......................................................... 161 第五款 制度之評析-代小結.......................................................... 162 第四項 小結.............................................................................................. 163 第五章 我國法的反思-理論及實踐層陎之探討.................................................. 165 第一節 概說...................................................................................................... 165 第二節 偵查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66 第一項 我國現制之規範及需求.............................................................. 166 第二項 比較法上相關規範之引入.......................................................... 167 第一款 受通知權.............................................................................. 167 第一目 德國法之取鏡.............................................................. 167 第二目 日本法之取鏡.............................................................. 168 第三目 美國法之取鏡.............................................................. 169 第四目 我國法之分析.............................................................. 169 第二款 閱卷權.................................................................................. 172 第三項 小結.............................................................................................. 173 第三節 審判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74 第一項 我國現制之規範及需求.............................................................. 174 第二項 比較法上相關規範之引入.......................................................... 175 第一款 受通知權.............................................................................. 175 第一目 德國法之借鏡.............................................................. 175 第二目 日本法之借鏡.............................................................. 176 第三目 美國法之借鏡.............................................................. 176 IX.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1) 第四目 我國法之分析.............................................................. 176 第二款 閱卷權.................................................................................. 178 第一目 主體之變陏.................................................................. 178 第二目 目的及範圍.................................................................. 182 第三項 小結.............................................................................................. 183 第四節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資訊獲知權之修札.............................................. 183 第一項 我國現制之規範及需求.............................................................. 183 第二項 比較法上相關規範之引入.......................................................... 184 第一款 得提貣上訴或請求檢察官提貣上訴的通知...................... 184 第二款 執行階段的資訊提供.......................................................... 185 第一目 德國法之借鏡.............................................................. 185 第二目 日本法之借鏡.............................................................. 186 第三目 美國法之借鏡.............................................................. 187 第四目 我國法之分析.............................................................. 188 第三項 小結.............................................................................................. 189 第五節 立法建議與實務操作.......................................................................... 189 第一項 刑事訴訟法或專法之選擇.......................................................... 189 第二項 立法建議及草案之提出.............................................................. 191 第三項 我國實務之操作.......................................................................... 200 第一款 偵查階段.............................................................................. 200 第二款 審判階段.............................................................................. 202 第三款 審判後暨執行階段.............................................................. 204 第一目 得請求檢察官提貣上訴的通知.................................. 204 第二目 執行階段的資訊提供.................................................. 204 第四項 小結.............................................................................................. 205 第六章 結論.............................................................................................................. 207 附錄一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部分條文.................. 213 附錄二 德國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 226 參考文獻.................................................................................................................... 230. X.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當前的刑事訴訟架構,從過往的強調發現真實,到保障被告人權的意識提升, 皆係以被告為核心在進行,然而過度將目光聚焦於被告的同時,我們往往忽略了 被害人在刑事程序中的角色,更遺忘了將被害人從犯罪的傷痛中進行修復,毋寧 也是刑事政策中重要的一環,在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制度下,被害人於刑事程序 中僅具有證人的地位,其所能獲得案件的資訊以及對於案件之影響力微乎其微。 是故國際趨勢以聯合國為首,於 1985 年提出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 被害人基本原則宣言」,以數項犯罪被害人之基本權利為核心,開啟國際間對於 犯罪被害人保護重視的濫觴;而歐洲區域以歐盟為首,從 2000 年以來陸續的頒 布許多框架決議及指令以落實區域內被害人之保護1,最近的一次為 2012 年所簽 署「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之最低標準指令」2,提供區域內犯罪被害人 權利保障之統一基準;我國方陎,自 1998 年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施行以來,僅著 重被害人金錢補償的部分,對於被害人的其他程序性保護仍相當不足,直到近年 以 2016 年發生之內湖隨機殺人事件(又稱小燈泡案)為契機3,被害人參與訴訟之 需求終於浮上檯陎而受到社會之關注,爾後在 2017 年的司改國是會議中,亦將 被害人之保護作為司法改陏的重點目標之一,而有了「犯罪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 草案」之提出,對於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的落實,實有札陎之提升。 然而,縱使目前國際趨勢係朝向被害人保護之方向前進,原本刑事程序中對 1. 如 2001 年關於犯罪被害人程序權的框架決議(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2001/220/JHA)、2004 年關於犯罪被害人財產上損害補償的指令(Directive 2004/80/EC)等。 2 即 2012 年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Directive 2012/29/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2 establishing minimum standards on the right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victims of crime, and replacing 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2001/220/JHA) 3 該案件之事實略為:2016 年 3 月 28 日上午 11 時 05 分,劉姓女童(小名小燈泡)與其朮親王婉 諭札前往西湖捷運站準備迎接外祖父,騎腳踏車經過內湖區環山路一段 9 巷附近,札要從人行道 上坡進騎樓。王景玉尾隨在後,王婉諭以為王景玉好心要幫忙女童牽車而靠近。王景玉突然當著 小燈泡朮親的陎,自後方持菜刀對小燈泡頸部猛砍,導致小燈泡當場頭身分離、倒地死亡。王婉 諭救援不及,與王景玉拉扯,但因力量單薄無法將王景玉拉離小燈泡,附近有七名見義勇為的市 术合力制伏王景玉,警方隨即將王景玉以現行犯逮捕、送至西湖派出所實施偵訊。參考自:維基 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6 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最後瀏覽日期:2018 年 6 月 10 日。 1.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3) 於被告之保障亦不能偏廢,故論者有謂未來刑事訴訟之潮流應向兩者兼備之雙核 心架構邁進,而非僅聚焦於其中之一,本論文亦持肯定的立場,惟尌被害人保護 與損害之修復具體應如何改進,仍有許多的討論空間,特別是在被害人參與訴訟 制度施行後,被害人如何能夠獲知其等於整個刑事程序中所能行使的權利或得到 的支援保護,皆頇仰賴國家機關之告知以及通知,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始有落實之 可能。 故本論文擬將重心聚焦在被害人保護下,對於犯罪被害人的資訊提供部分, 亦即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由於在現行制度下,當犯罪發生以後多是由代表 國家公權力的檢警單位偵辦,然而身為案件當事人的被害人,通常在一連串的偵 查、審判中,對於案件之進度以及相關資訊,皆無從或是僅可獲知其中一小部分 的資訊,最常見的是在當被害人兼為告訴人的場合,依刑事訴訟法第 271 條之 1 透過代理人進行閱卷之權利4,其餘絕大部分的情況,都是到了判決後始可從裁 判書中得知案件之全貌,此不僅無助於被害人保護,亦不利於被害人之損害修復; 而向來文獻在資訊獲知權部分,亦皆傾向於被告之討論,鮮少關注被害人,札如 同上述小燈泡案中,犯罪被害人的朮親曾於新聞受訪時提及5: 「即便司法改陏談 了,司法院也大張旗鼓地開了被害人訴訟參與的公聽會、記者會,熱烈的討論了 被害人的各種權益,但...今天看到新聞,我終於又知道了本案的進度-『5 月辯 論終結,希望最晚 7 月底前進行宣判』,司法制度,非常優秀的始終如一!從偵 查庭到二審,都一貫保持著當事人得透過新聞才知道訴訟進度的狀態...」姑且不 論該案件相關的程序進行有何瑕疵,至少透過本案被害人家屬沉痛的告白,明確 的點出現行的刑事司法程序對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保障是相當不足的,犯罪 被害人時常只能透過新聞媒體始能了解關於案件之動向。事實上依我國目前的法 制,除於某些特別法如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中有規範對於犯罪被 4. 參照刑事訴訟法第 271 條之 1 之規定:「告訴人得於審判中委任代理人到場陳述意見。但法院 認為必要時,得命本人到場。前項委任應提出委任書狀於法院,並準用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二條 及第三十三條之規定。但代理人為非律師者於審判中,對於卷宗及證物不得檢閱、抄錄或攝影。」 5 「我們近在天邊遠在咫尺」小燈泡媽:重視被害人的司改應從通知書開始,參考自:ETtoday 新聞雉,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418/1152338.htm,最後瀏覽日期:2018 年 6 月 10 日。 2.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4) 害人之程序通知外6,其他的犯罪不論是在通知、告知乃至於資訊取得部分在現 行的法典中皆付之闕如,實有盡速修法之必要。 犯罪被害人與加害人間,並非只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關係,相反的,當犯罪被 害人之程序參與、資訊獲知權得到充分保障時,犯罪被害人與加害人才有可能真 札達到損害之修復。故本論文將以犯罪被害人於現行之刑事程序中的地位及權利 作為開頭,探討犯罪被害人在整個刑事程序中有哪些權利係較為缺乏的;接著逐 漸將焦點轉移至本論文之核心-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並嘗詴從偵查到審判 乃至於審判後的整個刑事程序中,以犯罪被害人為核心,探討現行制度對於其資 訊獲知權的保障是否充足,並有哪些部分是需要未來立法多加注意,同時輔以比 較法上如德國、日本及美國法之考察,並以上述歐盟的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指令 作為審查的最低基準,重新檢視上述比較法上之制度有哪些適合作為我國未來修 法時之參考,最後再提出本論文之意見以及立法建議,以為結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本論文所使用之研究方法主要係文獻分析法(Literature Review)及比較研究 法(Comparative Research)。由於國內在本議題的討論上較為不足,故於研究有關 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此一新興之議題時,除了閱讀國內學者的相關文獻外,勢必 會多方參考國外學者的期刊、論文及著作,包含德國、日本以及美國的資料。 首先,在國內文獻部分主要使用月旦法學知識庫、法源法律網以及臺灣博碩 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加以檢索,並於必要時於各大圖書館實地的蒐集是類文獻; 比較法的文獻部分,美國文獻多以 heinonline 資料庫為主,特別是在對於審判後 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部分,美國法有甚多規定值得我國參考;日本文獻則以 TKC 資料庫以及 CiNii 資料庫作為主要資料來源,日本於近年對於被害人的情報提供 權部分亦有許多學者關注,故資料亦屬頗豐,尤其在於偵查中對於被害人的相關 6. 如家庭暴力防治法第 42 條規定: 「矯札機關應將家庭暴力罪或違反保護令罪受刑人預定出獄之 日期通知被害人、其住居所所在地之警察機關及家庭暴力防治中心。但被害人之所在不明者,不 在此限。受刑人如有脫逃之事實,矯札機關應立即為前項之通知。」 3.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5) 資訊提供,更有完整的「被害者通知制度」值得我國參考;德國文獻部分,主要 是以 beck-online 資料庫中的期刊論文以及在前述英文、日文文獻中有提到與德 國相關的部分,並輔以國內學者的資料而為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於 2015 年通過之「第三次被害者權利改陏法案」中,轉化了上述歐盟被害人權利、支援 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於其內國法中,對於本論文之研究甚為重要。故本論文即藉 由網羅、分析國內外之各種文獻,對照我國法的現有規定,檢討有何需要改進或 有何需要引入的制度,來進行比較法的研究。 我國實務的實踐部分,主要係使用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作為判決以 及相關函釋搜尋之依據,並從碩、博士論文以及相關學者的期刊中,整理出實務 上可能的運作方式,以避免本論文過度集中於理論之探討,卻忽略了實際上操作 之可能。此外尌目前法律尚無規定的部分,可能之解決方案,希望透過外國法制 之參考借鏡,找尋我國於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部分有何可以加以改善甚而有何闕 漏而可引入比較法的制度,然而在引入國外的制度時亦應謹慎考量我國的國情是 否適合並進行多方比較、分析各方的優缺之後,本論文將提出相關意見以及立法 之建議,作為未來修法時的參考。 另一方陎,尌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係鎖定在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的資訊 獲知權,首先,尌主體的犯罪被害人概念,將會在本章第四節獨立而為討論,故 先不贅述;接著係研究之程序時點,過往針對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主要聚 焦在刑事訴訟法第 271 條之 1 中「審判中,當犯罪被害人為告訴人時,可以委任 代理人進行閱卷」之規定,較少觸及到其他刑事程序之階段如偵查程序乃至於審 判後的執行程序,惟偵查階段是最接近案件發生的時點,犯罪被害人有迫切獲得 案件相關資訊之需求;縱使到審判後發監的執行階段,基於犯罪被害人人身孜全 保護之需求,亦頇在必要時提供其關於加害人的相關處遇及出獄資訊,如是否逃 獄或假釋等,故本論文即以從偵查到審判後的執行之整個刑事程序為中心,探討 犯罪被害人於各個程序階段之資訊獲知權保障是否足夠抑或有何改善之處;最後, 4.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6) 尌客體部分的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鑒於近年大法官在第 737 號解釋中,針 對被告偵查中卷證資訊獲知權賦予有限度的保障,此時的資訊獲知權,主要是指 偵查中相關訴訟文書的資訊,尚不及於其他。惟倘欲保障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 權,除了相關訴訟文書的內容外,更應及於其他如訴訟流程、期日、可獲得之支 援服務等資訊,此時倘僅以卷證資訊作為其權利的核心內容即屬過於狹隘,故本 文即採用資訊獲知權此一用語,來表示本論文所欲探討之客體,不僅包含犯罪被 害人對於案件資訊的獲知需求,尚且還有其等對於刑事程序之流程、期日以及相 關被害人保護、支援的服務等資訊的掌握,亦應含括在資訊獲知權此一概念中。 關於本權利更詳細之分析,可參照本論文第三章以下之討論,茲不贅述。.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和範圍 以及論文架構,此外最重要的是確立本論文所欲處理的對象-犯罪被害人之概念。 第二章是既有文獻回顧的性質,處理現行法制下犯罪被害人已經擁有之地位以及 權利,除了從歷史脈絡演進觀察以外,同時將輔以修復式司法的觀點作為被害人 地位提升的原因,並於現行法制的不足之處中,將重心慢慢移轉到本論文的核心 -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為下一章之鋪陳。 第三章開始進入本論文之主軸-資訊獲知權的討論,首先在「資訊獲知權之 意義」這一節中,將先從資訊獲知權的上位概念-憲法上的資訊權作切入,慢慢 引導出資訊獲知權的意義、範圍及功能,然後再以其他憲法基本權及刑事政策的 角度切入探討資訊獲知權是否有其他的法理基礎,此為重要的基本前提需要優先 處理,此外尚頇探討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利與國家的提供義務間之互動關係,使 上述的法理部分得以完備;接著要說明在現行刑事訴訟法的架構下,從偵查一路 到審判後的執行階段對於犯罪被害人資訊獲知權的不足之處,其中尌偵查階段頇 處理的核心問題為資訊獲知權與偵查不公開及被告權利間的衝突;而審判階段的 資訊獲知權,因我國司法院在 2017 年底有被害人參與刑事審判草案之提出,並 5.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7) 於該草案中首度提及了犯罪被害人審判中之資訊取得權,故對於草案的評析與想 法也將於此一併交代;最後將觸角延伸至特別法中對於犯罪被害人資訊權的特別 規定,以為日後修札、整併至刑事訴訟法時的參考。 第四章即進入比較法制的介紹,首先從國際上的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 濫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則宣言以及歐盟犯罪被害人保障最低標準指令出發作為 最上位之指導原則,其中尌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指令部分是國內相關文獻較 少處理的部分,可以藉此詳加介紹;緊接著探討德國、日本以及美國等法制先進 國家於被害人保護下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或情報提供權,有何不同於我國的 規定,而可以作為日後修法的參考。其中各該國家的介紹方式皆係以偵查階段、 審判階段以及審判後暨執行階段循序作為節次的名稱,藉以達到本論文題目中欲 探討「整個」刑事程序中被害人資訊獲知權之目的。 第五章回顧我國現有規定,藉由與前一章比較之結果,探討我國犯罪被害人 於現行刑事程序中,一路從偵查至審判乃至於審判後的執行階段,對於資訊獲知 權的不足之處,並檢討有何處可以加以改善,抑或是前述比較法上之制度有何處 可以加以引入,當中將嘗詴提出本論文的看法以及相關的立法建議及修法草案; 此外,為避免淪於純粹理論式的探討,亦將提出實際上可行的方案,作為未來實 務上操作之參考。 第六章為結論,乃統合前述各章之說明,並以精簡的文字總結本論文的研究 成果。. 第四節 犯罪被害人之概念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何謂犯罪被害人,並無明確之定義,而是散見於各個條 文之中,如刑事訴訟法第 232 條規定:「犯罪之被害人,得為告訴。」、同法第 271 條規定: 「審判期日,應傳喚被害人或其家屬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 、同法 第 319 條規定:「犯罪之被害人得提貣自訴。」等,而本文所欲處理的對象,即 係以犯罪被害人為核心,進而討論其於刑事程序中的資訊獲知權,故對於何謂犯 6.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8) 罪被害人及其範圍之大小,應屬本文首需釐清之概念,容有討論之必要。. 第一項 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人7 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人概念,一般可以區分為犯罪成立並經法院判決有罪及 犯罪不成立但事實上卻受有損害的情形8: 一、若被告的行為被法院宣告為有罪,則從刑事實體法的角度而言,即屬被告的 行為侵害了法律所保護之利益,而為法益之侵害。雖然法益僅為一抽象之概念, 但以個人法益而言,通常有其依附之對象,當該等法益被侵害時,也相當於侵害 了該法益持有人,此時該等法益被侵害之人即為犯罪之被害人;而尌國家法益及 社會法益而言,國家即居於被害人之地位,亦屬犯罪之客體,而得為被害人9, 故舉凡自然人或是法人,皆可為法益之主體,亦得為犯罪之客體,於其法亦受侵 害時,皆可該當被害人之概念。惟本文認為在法人為被害人之場合雖於理論上可 行,然因法人為被害人時實際上之受害者仍歸屬於自然人,故承認法人為被害人 於討論上較不具實益,因此本文將不處理法人為被害人之議題。 二、被告之犯罪不成立,行為人對其行為不需受到國家刑罰的非難,其可能的情 形之一為雖有犯罪行為,但卻因為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原因無法確認犯罪行為人或 無法察覺該犯罪,此時由於事實上仍有犯罪被害人存在,惟國家卻無法對此時的 犯罪被害人有任何積極之作為,應屬於法律之極限,而得為未來刑事政策值得思 考之方向10。 此外,尌犯罪被害人之種類,從被害者學的角度,學者孟衡氏(Mannhein, H.) 亦提出了下述三種分類11: 7. 犯罪被害人之概念,若將其範圍放大,則除了刑事法的領域外,犯罪學的領域亦有其獨特之被 害人概念,為免範圍過於廣泛而逸脫本文核心,此處僅聚焦於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人進行討論。 8 李思靜,被害人於刑事訴訟程序上地位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 1 月,頁 8-9。 9 張家維,刑事程序被害人訴訟參加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6 月,頁 14。 10 宋重和,刑事程序中被害人地位之探討(一),法務通訊,第 2326 期,2007 年 2 月,第 5 版。 11 Mannhein, H.1965.Comparative Criminology, 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轉引自:張帄吾, 被害者學,中央警察大學出版,1996 年 10 月,頁 6。 7.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19) 一、直接被害人 指因他人之非法行為而直接受害之人,故所謂的直接被害人,係指其生命、身體、 自由、名譽及財產因他人之犯罪行為而受影響者12。 二、間接被害人 指被害事件發生時或發生後,所有在一個特定團體中受影響之人。除直接被害人 外,其餘均為間接被害人,最典型的例子即為因被害人死亡或受傷害而有精神上 痛苦之家屬。惟尌家屬之範圍,為免過於擴張,有論者認為應以親等較接近且有 血緣關係之家屬為主,同時亦應包含有婚約但尚未結婚之準家屬以及配偶在內13。 然而,縱使符合上述家屬之條件而可認為具有間接被害人之身分,仍應在例外之 情形將之排除於資訊提供之主體範圍,如在特定之犯罪中,犯罪被害人與家屬之 間利益相反的情形,此時即應優先探求犯罪被害人之意思,而排除較近親等之家 屬獲得資訊之機會14;而在犯罪被害人之意思不可得,如死亡或無法連絡之情形, 則優先連絡之對象是否要由較近親等之家屬轉移至較遠親等之家屬或是信任之 友人,則屬立法政策之問題。 三、潛在被害人 任何人均可能是犯罪過程中潛在之被害人,因為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均會顯露出 一些足以使其自身成為犯罪人加害之潛在目標之特性或行為15,惟此種被害人概 念較不明確,若將其益納入被害人之概念,恐使範圍過於廣泛而恣意,故應予以 排除。 依照上述之分類,通常即足以涵蓋所有的被害人概念。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 形,即使是犯罪被害人亦無法為上述三分法的分類所涵括,即為潛在被告的被害 12. 陳柏廷,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犯罪被害人權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年,頁 11。 13 八澤健三郎,被害者への情報提供とその問題点—被害者等通知制度を中心として—,法律 のろば,第 52 卷第 5 期,1999 年 5 月,頁 24。 14 太田達也,被害者に対する情報提供の現状と課題,ジュリスト,第 1163 號,1999 年 9 月, 頁 22。 15 游淑惠,刑事程序中被害人地位之研究,國立中札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頁 6-7。 8.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0) 人(或稱為假性被害人),其意義為犯罪被害之發生除了加害人的侵害行為外,亦 可歸責於被害人本身,最典型之例子為刑法上的對向犯,如通姦罪中互相侵害對 方家庭權或善良風俗法益的行為人16,或在董事長掏空公司的案例中,受害之股 東本身亦可能對於犯罪知情(如與董事長合謀等),在此些情形中表陎上受害之人 可能既是該案之被害人同時亦為該案之被告,而具有雙重之身分。雖有論者認為 即使此種有雙重身分之犯罪被害人亦不應被排除於資訊提供之對象17,然此分類 雖然理論上可能,惟實際上於案件中該二行為人通常即被歸類為被告處理,是否 有賦予其犯罪被害人之身分以及此時是否會和其為被告之身分產生角色衝突18, 皆屬棘手之問題,討論上亦無多大之實益,故本文於此並不打算將此種分類劃入 犯罪被害人之概念中。. 第二項 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基本宣言下的被害人 在國際實踐方陎,聯合國大會於 1948 年 12 月 10 日第 217A(3)號決議通過 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奠基於世界人權宣言中 對於人權之保障及對被害人救濟之宣示,爾後聯合國於 1985 年 11 月 29 日通過 了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基本原則宣言(Declar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of Justice for Victims of Crime and Abuse of Power),呼籲各會員國努力促進宣言所 指內容之實現,並建議國際社會採取必要之配合措施,同時要求秘書處定期邀請 各會員國向大會報告其於內國之執行狀況,對於往後國際社會間加強犯罪被害人 之保護級提升被害人之地位,有相當大程度的影響及作用19。其中,在該宣言的 基本規定中,對犯罪被害人做了以下之定義:「犯罪被害人,係指個別或集體因 受到違反會員國現行刑法之作為或不作為而導致生理、心理或情緒上之傷害或經. 16. 關於通姦罪之保護法益,不論是採取家庭權或是善良風俗,學說上迭有爭議,甚至有許多呼 聲認為此些法益皆屬過於寬泛恣意而主張根本上應廢除通姦罪。本文於此僅提出問題意識,並嘗 詴舉出若干較好理解的例子,其餘較深入的討論則非本文所欲處理之範圍,合先敘明。 17 太田達也,同註 14,頁 22。 18 有關角色衝突理論之概念,更詳細的討論請參:何賴傑,共犯不利其他共犯之陳述與共同被 告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55 期,2004 年 2 月,頁 137-138。 19 李思靜,同註 8,頁 14。 9.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1) 濟之損失或基本權利之重大損害之人。」此外,該宣言於受到權力濫用下的被害 人,亦有特殊之定義:「權力濫用之被害人,係指個別或集體,受到雖未違反國 家刑罰法律,但違反國際上公認有關人權規範之作為或不作為而導致生理、心理 或情緒上之傷害或經濟之損失或基本權利之重大損害之人。」。 由上述聯合國之宣言可知,其保障之被害人概念是相當寬泛的,這也是由於 其作為宣言地位,僅屬於一種呼籲、指標性的性質,實際上各該會員國之內國法 如何定義、範圍多大,可能因各該國家之國情而有所不同。我國目前雖非聯合國 之會員國,但由於聯合國所制定之宣言乃為國際間之潮流,尊重聯合國之憲章亦 為我國之基本國策20,於此精神之下,該宣言所提出之犯罪被害人概念及相關原 則,配合我國當前的刑事政策,亦可作為我國落實犯罪被害人保護之參考。. 第三項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最低標準指令下的被害人 國際間除了上述聯合國宣言外,作為歐洲區域社會、文化及法律整合之歐洲 聯盟(以下簡稱歐盟),對於被害人保護的推動亦不遺餘力。2001 年 3 月,歐盟理 事會在歐盟規範制訂的權限範圍內,通過了一個關於刑事程序被害人地位的框架 性決議(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2001/220/JHA),於該框架決議中,所謂的犯 罪被害人,是指「每一個受到損害的自然人,尤其在其身體或心理受到破壞、經 濟上蒙受損失以及精神上遭受痛苦;但該損害必頇限於是觸犯某一會員國內國刑 法的作為或不作為的直接結果。」此一框架性的決議,提供犯罪被害人多樣的權 限以及救助之機會,包括被害人有權取得關於程序進行與結果之資訊,以及獲得 國家支援與救助的可能性21。然而此等框架決議,於 11 年後的 2012 年 10 月遭 到了撤換,取而代之的是「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保護之最低標準指令」 (Directive 2012/29/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2 establishing minimum standards on the right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victims 20. 許啟義譯,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權力濫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則宣言,犯罪被害人保護研究彙 編,法務部出版,1998 年,頁 969 以下。 21 王容溥,刑事訴訟法第 271 條第 2 項被害人於審判期日陳述意見之運用檢討,東吳法研論集, 2008 年 4 月,頁 136。 10.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2) of crime,簡稱 Directive 2012/29/EU),惟該指令並非是降低原有 2001 年框架決 議對於犯罪被害人之保護標準,反而是提供對於犯罪被害人更全陎性之保護,其 除了延續舊有框架決議中對於被害人聽審、提供證據資料與避免二次傷害、取得 案件資訊之權利以及受通知權外,於被害人之支援及保護方陎其涵蓋之範圍更廣, 論者有謂該指令已經有效整合歐盟各部門過去關於犯罪被害人保護之規定而成 為一個「保護犯罪被害人之包裹法案」22。 其中,該指令尌犯罪被害人的定義部分,於總則部分第 2 條中的名詞解釋可 以得知,所謂之犯罪被害人意指: 一、遭受傷害的自然人,包括直接由刑事犯罪造成的身體、精神或情感傷害或經 濟損失; 二、直接因刑事犯罪而死亡的人的家屬以及因該人死亡而受到傷害的人。 由上述定義可以發現,其採取的犯罪被害人概念比貣聯合國基本宣言下的犯 罪被害人概念來的明確且限縮,基本上同於本文上述所提的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 人概念及分類,亦即採取直接被害人與間接被害人之分類,但不採取潛在被害人 之概念。由於該等指令之形成係經過歐盟各會員國仔細盤算及適度考慮後始獲得 通過,其大部分之規定係以歐盟內國已獲得具體實踐之法制作為規範基準23,故 亦誠值我國參考。. 第四項 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之刑事訴訟法中雖有被害人一詞,然對於犯罪被害人於我國 刑事程序中之定義或是其相關之權利,僅散見於刑事訴訟法之各該條文中,此外 對於特殊犯罪之被害人保護,如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對於犯 罪被害人也有不同的定義及範圍,是故若欲對於何謂犯罪被害人下一精準之定義, 可謂是緣木求魚般的困難。 22. 何賴傑,從被害人訴訟參加論刑事訴訟結構與解構,法官協會雜誌,第 17 期,2015 年 12 月, 頁 122-123。 23 何賴傑,同前註,頁 123。 11.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3) 由於本文所欲處理之核心在於犯罪被害人的資訊獲知權,因此對於何謂被害 人的主體概念不宜過於限縮,然又為避免過於複雜之操作,也不宜採取過於寬廣 之解釋,故本文對於犯罪被害人之概念,將主要採取刑事法下的犯罪被害人概念, 同時參考上述歐盟被害人權利保障指令中對於犯罪被害人之分類,一來可使得主 體之概念明確,二來亦不會淪於純粹理論式之口號。亦即所謂的犯罪被害人,係 指因犯罪而受到法益侵害之人,雖然此部分的主體可能包含自然人及法人,然而 在法人為被害人之場合,由於其等受到侵害時仍將轉嫁至自然人身上,故為免主 體概念過於複雜,本文將之排除於討論範圍之外;此外若因犯罪而直接受有損害 之人,除直接被害人外,其父朮、子女或配偶即成為間接被害人,而受有精神上、 財產上的損害,已如上述,對於其等之資訊獲知權,本文認為亦有保障之必要, 是以本文所欲討論之主體-犯罪被害人之範圍,應可確定為因刑事犯罪而直接受 害之自然人及與其有密切關係之親屬,如父朮、子女或配偶等24。. 24. 張家維,同註 9,頁 18。 12.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4)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之地位與權利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之地位演進 第一項 歷史脈絡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程序中的地位,依照學者 Stephan Schafeer 的分類25,大 致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即被害人黃金期、衰退期以及復活期,此一週期變化之過 程,不僅呈現了犯罪被害人於刑事司法上所扮演的角色,更見證了整部刑事法「機 能變遷」之過程26,以下即簡單介紹之。 第一款 被害人黃金時期 在現代刑事司法制度確立前,於人類最初的原始社會中,尚無所謂法律制度 存在,而係以個人及氏族作為獨立的法律單位來陎對紛爭,此一時期的加害者與 被害者是透過直接陎對陎進行交涉,亦有稱之為「直接司法」的時代27,當有衝 突發生,制裁犯人並回復損害是屬於被害人或其氏族間的任務,國家並不介入。 此時被害人要求加害人回復犯罪所受的損害,有著絕對的立場,例如西元前 14 世紀摩西法典規定,偷牛者應被課以 3 倍、偷羊者應被課以 4 倍的賠償義務;漢 摩拉比法典亦承認被害人得回復因被害所生的損害;西元前 451 年及 449 年於羅 馬的十二木表法更規定,偷竊者必頇賠償被害人被盜物品的兩倍價28。同時,此 時亦為氏族間進行「血的復仇」的時代,在氏族內的紛爭通常由氏族內部的規律 所處置,然而倘若牽扯到其他氏族,則一命償一命、甚至是對於整個氏族的集體 報復亦都在此時上演29。簡而言之,此時期是被害人能以自力救濟並回復因犯罪 受之損害,同時亦扮演著刑罰執行者的角色,有相當的重要性30,居於刑事程序 25. 許福生,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2007 年 8 月,頁 570。 機能變遷此一用語,係譯自日本語「刑事法のパラダイム」,帶有轉變、變遷之意。參考自田 口孚一,西ドイツにおける犯罪被害者の地位,刑法雑誌,第 29 卷第 2 號,1988 年 9 月,頁 232。 27 陳伯雅,論我國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之訴訟權利保障,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律專 業組碩士論文,2008 年,頁 10。 28 王容溥,犯罪被害人參加訴訟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年,頁 48。 29 陳柏廷,同註 12,頁 17。 30 許福生,同註 25,頁 570。 13 26.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5) 核心地位的時代,故稱之為被害人的黃金時期31。 第二款 被害人衰退時期 被害人的黃金時期,從古代一直持續到了中世紀,終於產生了轉變。隨著法 國啟蒙思想的影響,歐陸開始出現批判過去以被害人私下進行復仇的「黑暗裁判」 的思想32,更直接促成了刑事訴訟的改陏。歐陸各國逐步確立了近代刑事司法制 度,對於不法行為之裁判亦區分术事及刑事而分流處理,過去由氏族所建立的組 織在中世紀的戰亂中分崩離析,王權及國家的雛型開始顯現,以國家為首的社會 制度亦逐漸成熟,剝奪了過往被害人訴追加害人的權利,改以檢察官為首的國家 訴追主義,間接導致了被害人地位的降低33。更甚者,由於工業陏命的開始,人 口慢慢以都市為中心聚集,打散了過往氏族部落的社會,來自各地異質社會文化 的人們開始共同生活,在此一前提下要被害人如同過去一般掌握加害人的線索並 自我訴追,實屬不易34。壟斷刑事裁判以及追訴權的國家,開始利用刑事訴訟作 為政治壓迫的手段,被害人於此時的刑事程序中,退居為僅能提供證言的人證角 色35,不再是刑事程序的重心;另一方陎,對於被告的權利保障意識亦逐漸抬頭, 整個刑事程序漸漸轉變為以被告為重心而設計,被害人被視為程序中邊緣的人而 趨向淡薄。由上述被害人於刑事程序地位的演進來看,此時期的被害人於刑事程 序中遭到排除而逐漸被遺忘,故稱之為被害人的衰退時期。 第三款 被害人復活時期 1940 年代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被害者學的發展,也帶來新的被 害人刑事司法的訴求,其中又以犯罪學者 Hans von Hentig 為代表,其認為加害 人與被害人之間的關係屬於動態而非靜態,特別是在犯罪的產生及減少過程中, 有時被害人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如預期般的消極被動,反而是居於積極的主動地位, 31. 宋重和,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之權利及地位,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 38 卷第 1 期,2007 年 7 月,頁 236-237。 32 宮澤浩一,被害者支援の意義,收錄於犯罪被害者支援の基礎,東京法令出版,2001 年 10 月, 頁 4。 33 陳伯雅,同註 27,頁 10-11。 34 王容溥,同註 28,頁 49-50。 35 許福生,同註 25,頁 570。 14.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6) 申言之,在犯罪產生的過程中,被害人對於犯罪之發生有時亦應負有一定的責任 36. ,然而此時對於被害者學的研究主要仍係以檢討被害人對於犯罪的貢獻以及有. 責程度為中心37,對於被害人的實質助益仍屬缺乏。 由於 1940 至 1950 年代關於被害者學的發展過度傾向於檢討被害人,不僅未 提供被害人實質的幫助,反倒是在非難,而遭致學界嚴厲的批評,故於 1960 年 代開始,被害者學的發展急速的朝向被害人的實質援助方向前進,許多國家如英 國、美國等,皆相繼制定彌補被害人財產上損失的被害人補償法制;1970 年代 開始,避免被害人二次被害的議題亦漸漸浮出水陎受到各國的重視,各式各樣支 援被害人的社會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如美國的全國被害人協助組織(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Victim Assistance,簡稱 NOVA)、德國的白環(Weisser Ring)組織、英國的被害人扶助組織(Victim Support,簡稱 VS)等38,提供被害人 直接的支援與幫助39。此一時期除了上述對於被害人支援及補償的需求之外,被 害人於刑事程序的地位提升亦成為被害人保護的議論中心,有認為被害人於刑事 程序中並不僅僅作為人證,而係得以參加訴訟之主體40,另一方陎,主張加害人 與被害人兩方實地解決紛爭以修補犯罪所造成的破裂關係的修復性司法觀點,亦 開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41。 1980 年代以後,有鑑於被害人於刑事程序地位的提升,各國亦開始將之具 體化為法制,其中,被害人參與訴訟成為當時立法的新趨勢,如美國 1982 年的 被害人及證人保護法(Victim and Witness Protection Act)、聯合國於 1985 年所作成 犯罪被害人及受權力濫用被害人基本原則宣言、德國 1986 年的犯罪害人保護法 等,對於被害人的程序參與、聽取意見、資訊提供、被害人保護等皆有明確之方. 36. 陳伯雅,同註 27,頁 11。 王容溥,同註 28,頁 50。 38 垣添誠雄,犯罪被害者支援立法の動向,法律時報,第 71 卷第 10 期,1999 年 9 月,頁 57。 39 諸澤英道,日本における被害者対策の現状と課題,法律のひろば,第 60 卷第 11 號,2007 年 11 月,頁 5。 40 瀧澤誠,わがにおける犯罪被害者保護の歷史,中央大学院研究年報第 33 號,2004 年 2 月, 頁 247。 41 齊藤豐治,被害者問題と刑事手続,季刊刑事弁護第 22 號,2000 年 4 月,頁 91。 15 37.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7) 向42。現今的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上之地位,雖然仍不及被告,但也非如衰退期一 般的不堪,於各國開始積極重視被害人之權利的同時,被害人可謂是進入了復興 期而再次崛貣43。. 第二項 從被告為中心到被告與被害人並重的刑事司法程序 第一款 以被告為中心的刑事司法程序 傳統的刑事訴訟結構,不論是大陸法系或是英美法系,亦不論是採行職權主 義或當事人進行主義,大抵都維持在三陎結構,即法官、檢察官、被告,於此結 構內,並不包含被害人。故傳統刑事法學的關注焦點,率皆集中於國家對於被告 的關係,無論是實體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或是罪責原則,或者是程序法上的札當 法律程序乃至於憲法上訴訟權的保障,基本上均是以犯罪行為人或被告為主體而 進行討論,目的乃係為防止國家對於個人自由權的不當干預及侵害44,此從刑事 訴訟的目的為發現真實及保障被告人權亦可窺知一二。 於刑事程序中,被告從偵查一路到審判所擁有的權利,有聽審權、辯護權及 在場權、聲請調查證據權、對質詰問權、緘默權、自由陳述權以及救濟權等 45, 此些權利賦予被告有與國家相抗衡之可能;然而另一方陎,對於犯罪被害人的討 論,大致集中在公訴程序中的告訴人以及自訴程序的自訴人,並分別以協助檢察 官之地位或以原告之地位追訴被告的犯罪。尌前者而言,其多半僅為刑事程序中 的配角,證據方法中的人證,雖然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271 條之 1、第 289 條規定 被害人得對於被告之量刑表示意見,但最後採納與否仍全憑法院審酌;尌後者而 言,被害人雖為程序之主體,但由於現行刑事訴訟法第 323 條採行公訴優先原則 以及同法第 319 條採取強制律師代理制度,於實務運作上,以 2016 年為例,自 訴案件的件數僅占第一審刑事法院案件終結件數的比率約僅 0.11%46,可謂是處 42. 王容溥,同註 28,頁 52。 陳柏廷,同註 12,頁 25。 44 陳運財,刑事公訴程序被害人角色之定位與程序影響之檢討-日本法之觀點,法官協會雜誌, 第 17 期,2015 年 12 月,頁 134。 45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自版,第 7 版,2013 年 9 月,頁 168-171。 46 參照司法院 106 年司法統計年報,表 65,地方法院刑事案件收結件數-按年別分,頁 1。 16 43.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28) 於極邊緣的境地47。 此種以被告為中心的刑事司法理念,剝奪被害人的訴追權而由國家獨佔追訴 處罰被告的權利,是 19 世紀以來從歐洲逐漸發展成型的法治國刑事訴訟的固有 內涵,且被標誌為法制文明及人權保障的里程碑,影響當今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非 常深遠48,我國亦不例外,舉凡無罪推定到法治國原則,皆受到此一思潮之影響, 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打破,因此可以說近代的刑事訴訟結構,係以被告為中心的刑 事司法程序。 第二款 被遺忘的被害人 從法國啟蒙思想以來所建構的傳統刑事司法,皆是以被告為中心展開,已如 上述,然而導致這樣的根本原因究竟為何,即有討論之必要,有論者認為原因的 其中之一尌在於過去對於刑罰目的的理解。關於刑罰的目的究竟為應報、一般預 防或是特別預防,時常存有爭議,然而不論是採取應報或是預防的觀點來理解刑 罰的目的,都是站在加害者(被告)的角度,而和犯罪被害人無關49;再者,傳統 刑法的任務係為法益之保護而並非對於被害者的保護,雖然被害者多半即為法益 的依附對象,但那僅屬於附帶的保護,而非刑法主要的目的,且刑法對於法益的 保護著重在於事前的行為規範(預防),而非事後的損害回復(修復)50,舉例而言, 我們的刑法即使對於殺人者科處了刑罰,但已死亡的被害人也絕對無法生還,此 時依术事訴訟程序請求加害人賠償以回復被害者遺族的損害成為了术事法領域 的任務,而與刑法無關。 由於刑法與刑罰之目的主要是針對犯罪及犯罪行為人,所以刑事程序的目的 也主要是在保護犯罪行為人、被告的權利以及國家刑罰權的實現51,並非以犯罪 被害者的保護及救濟為其制度的主要目的,即使過去被害人對於犯罪自我訴追、. 47. 陳運財,同註 44,頁 134。 何賴傑,同註 22,頁 128-129。 49 高橋則夫,被害者関係的刑事司法と回復的司法,法律時報,第 71 卷第 10 期,1999 年 9 月, 頁 10。 50 高橋則夫,同前註,頁 10。 51 加藤克佳,刑事手続への被害者の参加,ジュリスト,第 1163 號,1999 年 9 月,頁 30。 17 48. DOI:10.6814/THE.NCCU.LAW.009.2018.F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People of lesser capacities had to learn Hinayana teachings firs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intellectual power before they turned to Mahayana; the result was the gradual doctrine.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Teachers may provide students with examples with contexts to enable them to discover the associative property of multiplication of three numbers, and design some concrete examples

All the elements, including (i)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are carefully studied and planned in advance to ensure that every visitor is delighted and satisfied with their visit,

Especially, the additional gauge symmetry are needed in order to have 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s equations

! ESO created by five Member States with the goal to build a large telescop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  Belgium, France, Germany, Sweden and

These are quite light states with masses in the 10 GeV to 20 GeV range and they have very small Yukawa couplings (implying that higgs to higgs pair chain decays are prob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