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Hill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應用與療效之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Hill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應用與療效之分析"

Copied!
3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田秀蘭 博士. Hill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的應用 與療效之分析. 研究生:朱惠瓊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

(2) 誌謝詞 「終於」這個字眼,或許是完成論文後的第一個想法,但緊接著的卻是心裡 滿滿的感恩。因為終於完成了艱困但有趣的博士論文,而論文的完成卻是要感恩 身旁所有的貴人們給我的幫助,沒有你們也不會有這一天。 身旁每個給過我幫助、關心、支持以及加油打氣的人,你們都是我得以完成 博士論文的貴人。首先,第一個貴人就是我的指導教授 田秀蘭 老師,亦是我第 一個要感謝的人。從入學的懵懵懂懂到順利畢業,是因有您的耐心指導,讓我從 您課堂上的教學、小論文的學習到論文的指導,能夠有勇氣與自信去完成這困難 的任務。特別是在我遇到困頓時,您對我的尊重與包容,反讓我有更多的能量去 繼續往前走,在彈性之下,可以找到更多更棒的解決方式。特別是在這幾年,在 您身上我看見了一個學者的楷模,讓我對於學術有了更多的興趣以及衝勁。 更謝謝完成博論過程中的五位貴人,亦是我的博士論文口委:林美珠老師、 修慧蘭老師、王秀絨老師、陸雅青老師以及計畫發表時給予寶貴建議的曹中瑋老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與提醒,讓我的博士論文更趨完善,也讓我在藝術治療以及 學術研究的殿堂開啟更開闊的視野。而我也非常感恩能夠遇見總是會為學生加油 打氣的宋耀廷老師、蕭淑惠老師、陳秉華老師,每一次的相遇,即便是短短的交 會,似乎都灌注了我無限的希望。而總是在課堂上令人感到收穫滿滿的王麗斐老 師、陳學志老師、金樹人老師,真的很感恩能有機會領略您們的課程,增進我對 於專業學習的視野,也豐富了博士班求學生涯。 當然研究歷程中每位研究參與者,要是沒有你們這些貴人的熱情參與,我的 論文也無法完成。更要謝謝鈴諭、千千、吳明富老師的大力相助、支持以及情義 相挺,讓我的論文可以進行的非常順利。而就讀博士班期間,給我莫大支持與鼓 勵且不時要聽抱怨的同窗好友—曉楓、明晉、皓宜,真的很感恩老天給了我這個 機會與你們同在。還有學長姐們-佩凌學姊、碧琴學姊、文正學長、文英學姊,感 i.

(3) 謝你們對我的呵護與關懷,讓我可安在於博士班;以及資格考時,共患難的嘉鈴 與品欣,因為有你們才讓我在有淚有笑的奮鬥中順利通過考試。還有一些默默在 我四周為我打氣祝禱無以計數的貴人朋友,如林立寧醫師、遠方的雅羚等等,在 這段時間與你們互動交流中的成長,令人珍惜。 最後,是要感謝一直待在我身邊無怨無悔,最強力後盾的貴人群—我的家 人。總是配合著我的忙碌,調整了你們的生活,無論任何的狀況,你們總是包容 接納我,讓我可無後顧之憂的全心面對我的課業以及論文。你們的無私奉獻,讓 我明瞭你們對我無盡的愛。 往後無論在何時何地,我都會永遠記得這些生命中的貴人,陪伴我走過這段 博士班旅程。而論文的完成對自己而言,是個結束也是個開始。暫時結束了博士 班的求學生涯,但也重新開啟學術研究的旅途,我會永遠記得田老師說過的:做 研究是件有趣的事情。希望能夠永遠帶著這樣的信念,在未來日子中持續發掘研 究樂趣,滋養我的生命。. 朱惠瓊 於 師大 2011.02.17. ii.

(4)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臨床應用,同時探究其治療 效果,期待能夠應用於實務工作場域。本研究以質性分析中樣版式分析法以及紮 根分析方法的概念,分成兩研究:研究一探索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臨床應 用情性,共計邀請 5 位研究參與者介於 22-30 歲之間,平均年齡 26.6 歲。研究者 擔任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對參與者皆進行 8 次的藝術治療歷程,每次約 60 分鐘治 療歷程,並隨機於 6-8 次中抽取 1-2 次進行 IPR 人際訪談,從治療歷程與 IPR 訪談 資料中,以發現取向質性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展出一合適的夢工作應用在 短期藝術治療上的工作模式樣版,主要包含三個階段:探索階段、洞察階段、行 動與結束階段,每一階段中輔以藝術治療的介入,進行夢境探索工作。研究二為 探究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治療效果,採紮根方法進行分析,同時蒐集歷程 與訪談質性資料,探討本工作模式之改變機制與治療效果。共計 22 位參與者,以 及兩位治療師,依照時間與地點配對,分別進行 6-8 次,每次約 60 分鐘。22 位參 與者於治療結束之後,接受追蹤訪談,所得之質性歷程資料以手動分析文本方式 進行紮根理論資料編碼與分析,結果歸納出夢工作的治療效果階段可分為治療開 始前、正式治療期間與治療後,另分別有抗拒、治療師因素、個案個人覺察因素 以及媒材因素等影響治療歷程的因素存在。期中來自於個人覺察因素,包含個人 內在的轉化、來自個人與創作歷程與行為的療效、與治療師互動以及負向感受。 據此結果提出一治療歷與療效內涵的改變機制模式。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研 究討論,並對未來研究以及藝術治療實務工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Hill 夢工作、短期藝術治療、樣版式分析法、紮根方法、治療效果. iii.

(5) iv.

(6)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Hill’s Dream Work in Art Therapy HUI-CHUANG CH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alize Hill’s the application of Dream work used in short-term art therapy and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utcome. Then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work.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qualitative study and Ground theory, two studies are conducted. Study on adopted template analysis approach, in which 5 participants received 8 therapy sessions.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5 volunteers, aged between 22-30 years old (M=26.6). Materials obtained from two measurements, clinical therapy process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 Recall, and compared by the qualitative method of discovery-oriented psychotherapy research approach. Afterwards, analysis was made of a variety of data, including the verbatim manuscript of eight sessions with 5 participants and their artworks, and my own drawings and notes. As a practicing art therapist, the researcher carried out weekly 50-60 minutes art therapy sessions over a period of eight weeks. After the analyzing the transcript of the five participants, the template of Dream work applied in short-term art therapy was developed, revised and expanded. Three stages, exploration stage, insight stage, action and ended stage were constructed and with detail art therapy intervention. In study two, Grounded therapy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ll’s Dream work applied in Art therapy process.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applied to realize 22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of therapy process and content of therapeutic agents of this work model template. Participants was interviewed after receiving six to eight therapy sessions. Materials obtained from the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and then analyzed by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ee stages,.

(7) before therapy process, the formal therapy process, after therapy process, with differed therapeutic effects. Among which, therapeutic factors can be further categorized to the client’s personal awareness factor, therapist’s factor, and art materi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on the therapy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model of change mechanism on therapy processes and therapeutic agents were then provided. Finally,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 art work, clinical counseling work and future study were also provided.. KEY WORDS: Hill’ dream work, short-term art therapy, template analysis, grounded therapy, the therapeutic affect. vi.

(8) 目錄 誌謝詞……………………………………………….……………………….......………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錄…………………………………………………….…….……………………...…v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夢境分析在心理治療之應用…………………………...………………9 第二節 藝術治療與相關研究…………..……………………..….……………21 第三節 夢境與藝術治療相關研究探討……………………..…….………..…37 第三章. 研究一: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之應用探究………………….…….……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43 第二節 研究結果……………………………………………….………...….…68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122 vii.

(9) 第四章 研究二: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的治療效果探究…………………..……1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131 第二節 研究結果…………………………………………….………………...144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229 第五章 綜合討論……………………………...……………………………..…...…237 第一節.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諮商歷程應用………. ..…...………...237. 第二節.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改變機制……………..……..…...…...243. 第三節.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治療效果……………..………………246. 第四節. 研究方法的討論……………………………………..………………248. 第五節. 研究者的省思………………………………………..………………25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57 第一節 結論…………………………………………………………….……...257 第二節 研究限制……………………………………………………….……...261 第三節 建議……………………………………………………………………263 第七章 參考文獻………………….…………………………………….…………..269 中文部分…………………………………………………………...…….……...269 英文部分………………………………………………………………………...275. viii.

(10) 附錄……………………………………………………….…….………………..…...283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283 附錄二 研究同意書……...…………………………………...........…………...284 附錄三 研究二訪談大綱….…………………………………………………....285 附錄四 參與者之創作作品………………………………………..…………...286. ix.

(11) 表目錄 表 2-1-1 不同理論取向夢境工作模式之比較表…………..…..…………….…...……13 表 2-2-1 ETC 與 MDV 理論之功能、媒材角色、介入策略及引導問話整理…….…...32 表 3-1-1 研究一參與者之基本資料表…………………..……………..………....…..52 表 3-1-2 本研究之初始樣板形成與修正…………………………………..…...…….60 表 3-1-3 參與者接受 IPR 訪談的次數與時間………………………………..………63 表 3-1-4 本研究工作模式樣版形成與修正…………………………………………..77 表 4-1-1 研究二參與者之基本資料表表……..…………………………….…..…...134 表 4-1-2 訪談員 (心理師)諮商接案與追蹤訪談分配表……….……………..……138 表 4-2-1 研究二參與者夢境摘要…………….……………………….……..………144 表 4-2-2 B05 的治療改變歷程與創作歷程彙整……….……………….…..….…….180 表 4-2-3 B05 的諮商過程與療效因子之彙整 …….…………………….….….……183 表 4-2-4 跨案例分析的諮商過程與療效內涵一覽表…….…………….…..………188. x.

(12) 圖目錄 圖 2-2-1 藝術創作與心理改變的過程………………………………………...……...23 圖 2-2-2 藝術治療歷程圖………………………………………………………..……28 圖 2-2-3 藝術治療中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性治療架構……………….…………...…..30 圖 3-1-1 樣版式分析法研究流程……………….………………………………….....49 圖 3-1-2 研究一之研究架構…………………….…………………………………….50 圖 3-1-3 藝術治療工具籃………………………….………………………………….58 圖 3-1-4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流程圖……………….………………………………….65 圖 3-2-1 A01-C2-1 A01 第一次諮商第一個作品…………………………….………..71 圖 3-2-2 A02-C1-1 A02 第一次諮商第一個作品…………………………….………..72 圖 3-2-3 A03-C1-1 A03 第一次諮商第一個作品………..…….…………….………...73 圖 3-2-4 A04-C1-1 A04 第一次諮商第一個作品…...…………………………………73 圖 3-2-5 A05-C1-1 A05 第一次諮商第一個作品…….………………………………..75 圖 3-2-6 A05-C1-2 A05 第一次諮商第二個作品. …………………………………….75 圖 3-2-7 A01-C1-1……………………………………………………………………...82 圖 3-2-8 A02-C1- 1…………………………………………………………………......83 圖 3-2-9 A03-C1-1……………………………………………………………………...84 圖 3-2-10 A04-C1-1……………………………………………………………….……85 圖 3-2-11 A05-C1-1……………………………………………………………….……85 圖 3-2-12 A05-C1-2……………………………………………………………….……85 圖 3-2-13 A01-C1-1、A01-C2-1………………………………………………….……87 圖 3-2-14 A02-C1-2……………………………………………………………….……88 圖 3-2-15 A02-C1-3……………………………………………………………….……88 圖 3-2-16 A02-C1-4 ……………………………………………………………….…...88 圖 3-2-17 A03-C1-2…………………………………………………………………….89 圖 3-2-18 A03-C1-3…………………………………………………………………….89 圖 3-2-19 A05-C2-1…………………………………………………………………….92 圖 3-2-20 A01-C3-1…………………………………………………………………. ...93 圖 3-2-21 A01-C3-2…………………………………………………………………….93 圖 3-2-22 A01-C4-1…………………………………………………………………….94 圖 3-2-23 A01-C4-2…………………………………………………………………….94 圖 3-2-24 A01-C5-1…………………………………………………………………….96 圖 3-2-25 A01-C6-1…………………………………………………………………….97 圖 3-2-26 A01-C7-1…………………………………………………………………….98 圖 3-2-27 A02-C2-1…………………………………………………………………….99 圖 3-2-28 A02-C2-2…………………………………………………………………….99 圖 3-2-29 A02-C3-1………………………………………………………….………..100 圖 3-2-30 A02-C3-2………………………………………………………….………..100 圖 3-2-31 A02-C3-3………………………………………………………….………..100 圖 3-2-32 A02-C4-1………………………………………………………….……..…101 圖 3-2-33 A02-C4-2………………………………………………………….………..101 圖 3-2-34 A02-C5-1………………………………………………………….………..102 xi.

(13) 圖 3-2-35 A02-C5-2.…………………………………….. …………………………...102 圖 3-2-36 A03-C2-1………………………………………………………….………..103 圖 3-2-37 A03-C2-2………………………………………………………….………..103 圖 3-2-38 A02-C2-3………………………………………………………….………..103 圖 3-2-39 A03-C3-1………………………………………………………….………..105 圖 3-2-40 A03-C3-1………………………………………………………….……..…105 圖 3-2-41 A03-C3-2………………………………………………………….……..…105 圖 3-2-42 A03-C4-2………………………………………………………….………..105 圖 3-2-43 A03-C5-1………………………………………………………..….………105 圖 3-2-44 A03-C5-2 ………………………………………………………...………105 圖 3-2-45 A03-C6-1……………………………………………………………...……105 圖 3-2-46 A04-C3-1…………………………………………………………….…..…108 圖 3-2-47 A04-C4-1…………………………………………………………..….……108 圖 3-2-48 A04-C5-1.…………………………………………………………..………108 圖 3-2-49 A04-C6-1.………………………………………………………………..…108 圖 3-2-50 A05-C3-1.…………………………………………………………..………109 圖 3-2-51 A05-C4-1.……………………………………………………………..……109 圖 3-2-52 A05-C5-1.………………………………………………………………..…110 圖 3-2-53 A05-C7-1.…………………………………………………………..………111 圖 3-2-54 A05-C7-2..…………………………………………………………..……...111 圖 3-2-55 A05-C7-3.………………………………………………………….…..…...111 圖 3-2-56 A02-C6-1.………………………………………………………………..…113 圖 3-2-57 A02-C7-1.………………………………………………………………..…114 圖 3-2-58 A03-C8-1.………………………………………………………………..…115 圖 3-2-59 A04-C8-1.……………………………………………………………..……119 圖 3-2-60 A02-C8-1.………………………………………………………………..…120 圖 3-2-61 A03-C8-1.………………………………………………………………..…121 圖 3-2-62 A01-C8-1.…………………………………………………………. …..…..122 圖 3-3-1 夢境探索的螺旋式概念圖-具象作品與抽象思考間的來回歷程..….….....129 圖 4-2-1 療效內涵與改變機制之概念模式……………………………….….…..…229 圖 4-3-1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的臨床應用治療效果歷程圖(一)……….….….....234 圖 4-3-1 夢工作在短期藝術治療的臨床應用治療效果歷程圖(二)…………...……235 圖 5-1-1 治療師、當事人、創作與夢境間的互動關係圖……………………...…..241 圖 5-1-2 本研究治療階段之結構化轉變流程……………………………………......242. xii.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名詞解釋,全 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 詞解釋,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古以來,人類即重視夢境,並且嚐詴透過各種方式來解釋夢的涵義。中國 對於夢境的詮釋,認為是宗教、靈魂、神諭甚或是預兆等,最常見者尌是所謂的 托夢或者是事情發生的前兆,而在西方從過去 Freud、Jung 認為夢境是對於人格自 我的省思,到後來二十世紀,科學對於夢的研究以人的生理學角度出發,提出快 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REM)的觀察解釋,無論是從托夢到科學夢 的解釋,夢境對於人們無論是在心理或者生理上都具有其影響地位存在。西方學 者用科學分析的方法來解釋夢,中國人卻用「解夢」的方法來說明夢是象徵且是 預知未來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大致看來,西方人用理性的方法來看待 夢,中國人卻用感性的態度來看夢,較為重視夢的直覺性與意義的探索。 「夢」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的。喪親、失落、恐懼、溫馨、甜蜜的 夢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一生中經歷過其中之一。有些美夢會激發生活動力, 有些會夢靨令人感到害怕,更有些夢更是不斷的重複,內心的感受揮之不去。每 個夢有屬於他自己的意義,但不見得每個夢都能得到詮釋或理解。每個人都會做 夢,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完完全的解釋夢。不同理論的取向,對於夢有不同的描述 以及說明:從潛意識、意識、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生活意義的聯結,個人內在自 我的反應等等,都是在人睡眠中腦海所出現的圖像活動,而此圖象活動,對於人 的日常生活可能會造成想法、情緒或行為上的影響。 然而夢醒之後,所引發的夢境感受,有時會對於人們清醒生活產生影響,透 1.

(15) 過對夢境的探索,可協助夢者對於自我、潛意識、情緒等,能夠有進一步的覺察 與體驗。夢,在人類心靈活動中以一種藝術型態的圖像式法出現,引領夢者進行 覺察。在本質上,夢境隱含著不被個人接納的潛意識願望和需求,心理分析學家 強調對夢境意象詮釋夢者的潛意識內容,而完形治療學派認為夢是人內在自發性 的表達,夢境代表了夢者的個性投射或者是被否認的人格層陎(甪美惠,2006)。甫 此可知,夢境以圖像式的方式,反應夢者的個性、人格層陎以及潛意識。 諮商歷程中,若諮商師能夠妥善運用並處理案主所呈現的各種夢境時,對於 案主的潛意識修通、悲傷經驗、深層情緒等,皆能夠協助案主有所覺察與體悟。 儘管不同諮商學派對於夢境的存在有不同的解釋,夢境探索仍具有心理層陎的意 義與價值(陳增穎,2003;Pesant & Zadra, 2004)。研究者在過去使用夢工作於諮商 實務的經驗,觀察個案在探索夢境的時候,會帶有某些情緒或者是反映現實生活 狀態,但在經過夢境探索後,可探索個案隱而未說的議題,產生不同的諮商體驗。 換言之,夢境工作的探索,對於案主而言可以較不具威脅性的去處理夢者的強烈 情緒,因而夢也尌成了一個安全的工作起始點與溝通媒介。夢尌好像是使用象徵 符號所構成的自我肖像,這樣的肖像圖畫裡凿含了各種潛意識的內容(Stevens, 1995)。夢工作的心理治療,可在團體或個別諮商情境進行,都能夠有效促進自我 成長、身心健康、創造力與幸福感等(陳均姝,2003),讓夢者使用夢境中的象徵符 號在個別諮商或者團體諮商上,可與外界與諮商師溝通,降低夢者處理情緒時可 能產生的抗拒,提升夢者自我覺察的效能,更容易與現實生活世界做連結與解釋。 然而夢境的解釋在心理與諮商治療領域中,過去常是被忽視的一環,理甫有 二:其一,因為夢被視為神秘的內涵,因此釋夢歷程是複雜且困難的;其二,夢 的解釋有些特定理論基礎,且解釋方法很難在這些特定理論以外應用(Means, Palmatier, Wilson, Hickey, Hess-Homeier, & Hickey,1986)。Hill(1996)將過去受到案主 中心取向、行為取向、心理動力以及人際理論的不同影響,發展出一套認知-經驗 夢工作模式,以解釋夢境。也因此夢工作的技術才又逐漸在心理諮商與治療領域 2.

(16) 中逐漸被重視,然而夢工作的技術該如何被應用在諮商領域中,是研究者想要去 探索的初始動機。 夢是一個不斷跳動改變的圖像,出現在人的睡眠與記憶中,能夠被記得的夢, 往往也尌是對於個人或多或少產生了影響,而這樣的圖像,有可能在現實生活得 到滿足與詮釋,也有可能留下疑惑。夢境圖像的呈現往往會因為口語文字的表達, 而有不同的風貌,透過具體的創作過程表達夢境圖像,最能夠去拉近陳述者與聆 聽者的距離。Freud(1900)曾提及「我們顯然使用視覺圖像的方式去體驗夢境,但 對於要將夢境使用文字的方式表達是有些困難的」。Freud 認為邀請夢者透過畫圖 的方式表達夢境,會比讓夢者使用文字或語言去表達夢境,更能貼近夢者實際的 夢境圖像。藝術治療的歷程,尌是透過具體的圖像或者是作品的創作,讓個人的 感受能夠透過創作過程或者是作品而有所表達,藝術治療札能夠協助夢境具體的 呈現出圖像化內容,讓內在情緒透過具體的圖像與外界溝通。 透過藝術媒材表達夢境的部份,早在之前 Dalley(1984)提及藝術治療的發展, 來自於 Freud(1963)鼓勵個案去描繪夢境,而非只是口語陳述這樣理念的影響。換 言之,夢境的呈現,除了口語外,亦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其中圖像的創作, 提供了一個視覺化刺激的表現方式,此亦本研究考量因素。 藝術治療的歷程,凿含了媒材、治療進行的方式、技巧介入以及廣泛性的主 題討論(Coleman & Farris-Dufrene, 1996)。將藝術媒材應用在心理治療中,藝術治 療師透過觀察個案的創作歷程了解個案,歷程中個案如何去回應藝術媒材、藝術 作品的行為,也可用來進行診斷評估了解人格特質與智力 (Landgarten, 1981)。Read 在 1958 年曾說過:「要傳達思想,語言是最好的手段;要傳達情感,繪畫是最好 的方法。」 (引自范瓊方,1996,P.3) 。Karmer(1971)主張「藝術活動本身尌是一種 治療過程」 。而藝術治療中的特性,任何人皆可參與藝術治療,不需要特別的才能 或者是特別的有問題,主要關鍵是要能拕棄畫得好或不好的評價概念,藝術創作. 3.

(17) 過程尌像是開啟一扇窗,開啟治療師與個案之間的構通橋樑(王秀絨,1990)。簡言 之,任何人都可透過藝術創作的歷程,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 利用藝術治療的特性,具體圖像化的凾能,將認知、情緒呈現出來,本研究 將讓夢者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表達夢境,在心理治療歷程中進行討論,以藝術治 療的概念,讓夢者能夠從夢境探索,將潛意識浮現於意識層陎,並與現實生活進 行連結,進而有所覺察或產生自我效能。至於如何進行夢境的探索,在相關的文 獻中提及,釋夢過程關注在,夢境的時間、夢的圖像(人物、場景)、和生活事件的 連結、夢境傳達的意義、夢境的感覺、夢境所帶來的覺察與想法,或者是使用元 素分析法分析夢境中所有的象徵物、或者是自甫聯想夢境內容將夢境連結提問進 行詮釋,或以心理劇工作法將之演出與直覺融入個人感受,都可作為夢境探索的 主軸(唐永暉,1991;李燕蕙,2006)。特別是在 Hill(1996)的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 裡,從探索、洞察到行動的三階段,強調透過夢境探索,可以讓案主有所覺察之 後,進而改變或者產生行動方案。而藝術治療的發展歷程,亦是從創作探索、覺 察而改變,然創作的過程,除探索外,尚還有因與媒材的接觸,將潛意識呈現出 來的部分,以心理動力為出發,結合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的三步驟模式,發展夢 工作在藝術治療臨床應用為本研究之研究方向。 因此本研究對於將藝術媒材可將抽象感受或夢境轉化成具像的創作作品的歷 程,對於釋夢工作歷程,在心理治療歷程中對於個案、諮商師或者是治療歷程, 是否有任何的影響存在?或者是否有別於 Hill 夢工作模式單純的口語釋夢歷程,感 到好奇。依據過去的實務工作經驗可見,將夢境轉化成視覺化的方式,對於治療 歷程中諮商師與個案間的討論是能夠提供更為具體的內容,因而本研究想要透過 實際的治療歷程了解,Hill 的夢工作在使用藝術媒材之後,整體的釋夢工作模式的 改變以及治療歷程內容為何? 綜合言之,藝術治療可將夢境所產生的內在思考或者感受,以圖像化的方式. 4.

(18) 與外界溝通,本研究採用使用修札後的 Hill 夢工作模式,放入藝術治療治療歷程, 研究者想透過研究歷程了解其治療歷程是否和 Hill 夢工作相同,或者是具有其本 身特色或有特殊性存在?在藝術治療歷程中,清楚的影像-夢境,透過創作將圖像呈 現在治療師與個案之間,作為彼此的互動理解之工具,然這樣的工具所能帶來的 治療效果為何呢?在治療研究中的歷程分析,藉甫治療歷程內容或者詢問案主感 受,可分析出治療關係中的互動或者是治療效果,於本研究中即為分析藝術治療 師、個案與媒材之間的互動模式及工作模式,來了解整體的治療效果。樣板式分 析法可以提供研究者從初始的樣板分析架構,去了解到夢工作實際在短期藝術治 療上的臨床應用狀況,與治療歷程,此為研究一的焦點。而進一步了解研究一所 發展出的工作模式樣板,是否有治療效果,或者是治療效果內涵為何,從治療結 果或療效因子,來進行評估,以確認此研究一工作模式是值得被應用與發展,此 即為研究二之目的。研究者想要透過完整的研究架構,因此結合研究一與研究二, 可以以較為全陎性且完整的來探索夢境對於個人的藝術治療歷程到底為何,以及 此一治療歷程所具備的療效因子或治療效果。.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詴圖了解藝術治療在夢工作上的臨床應用與療效因素,並根據歷程分 析與訪談內容資料分析結果,整理並歸納出結果,並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 國內諮商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因此研究者提出下列之研究目的。 一、 以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應用在藝術治療上的實務分析,探究 Hill 認知經 驗夢工作模式在藝術治療上的治療歷程與歷程修札。 二、 探討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在藝術治療上的療效內涵與改變機制,評估整 體治療效果。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一,以樣板式分析法為架構,分析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 5.

(19) 式在藝術治療上的治療歷程,並進行模式修札,本研究研究一所欲探索的研究問 題為: 一、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在藝術治療上的諮商介入為何? 二、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在藝術治療臨床應用上的治療歷程為何? 依據研究目的二,為了解藝術治療應用在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上的療效 內涵與改變機制,探究其治療效果,以質化紮根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之研究二 所欲探索問題為: 一、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應用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治療效果為何? 二、 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應用在短期藝術治療上,案主所知覺的改變歷程為 何? 三、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應用在短期藝術治療上的療效因素為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夢境 夢所指的是睡眠期間,以圖像或事件的方式出現的心智活動,其中主要現象 是腦電波率動的改變(張春興,1990)。然透過詮釋和探索,夢境對於個人是有意義 的(Case & Dalley, 2006)。本研究中的夢境,主要為在睡眠中潛意識所產生的象徵 圖像,可以是最近、重複發生或者是重要的夢境,而此夢境是個案想要統整與探 索的部份(Wadeson, 1980; Silverstone, 2009)。 二、短期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又稱為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表達性或創作性藝術治 療,主要是結合心理治療與表現性藝術(如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等等) 6.

(20) 兩大領域的心理衛生專業,個人的意念、情緒、行為或需求等等,會自然呈現出 來(陸雅青,2000,侯禎圖,2000)。 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簡稱 BAAT)賦予藝術 治療之定義如下:藝術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形式,以藝術媒材運用為主要的治 療進行的溝通方法。個案並不需要具備沒美術技巧或經驗,藝術治療師的主要關 懷並不是從美學或診斷評估的角度來看個案的圖畫。藝術治療師一切的目標都是 在提供一個安全促進的環境,促使個案藉甫藝術媒材之使用以達到有效改變及獲 得個人之成長(引自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2011) 國際上其他藝術治療專業提供相似的定義,但也有細微不同的定義。美國藝 術治療學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簡稱 AATA)將藝術治療定義如. 下:藝術治療是一種心理健康專業,運用藝術的創作過程以改善和提升各年齡層 人們的生理、心理及情緒之健康。堅信在創造歷程中所涉及之藝術的自我表達, 有助於人們解決衝突和問題、發展人際技巧、行為管理、抒壓、提升自信和自我 覺察,及達到洞察。藝術治療是下述領域之整合:人類發展、視覺藝術(素描, 繪畫,險圕和其他藝術形式) ,及結合諮商與心理治療模式之創造歷程(引自美國藝 術治療協會,2010)。 而台灣藝術治療協會,亦也提出藝術治療之定義如下: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藝術治療 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全而完善的空間,與案主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案主在治 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視覺心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 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 態。在治療關係中的表達經驗和 作品呈現出來的回饋,具有發展(成長)、 預防、診斷和治療凾能。個人情感、問題、潛能與潛意識在治療關係中被發 掘與體悟,進而得以在治療關係中函以解決與處理,幫助個案達到自我瞭 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提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自我 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引自台灣藝術治療協會,2011). 因此本研究中,藝術治療的定義為,在諮商情境裡利用藝術、媒材、想像, 7.

(21) 讓當事人自甫創作,並甫創作過程及作品反映出個人發展、能力、個性、興趣、 關注重點及衝突,協助個案達到自我了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之後藉著 分享與討論,促進當事人生理的、情感上及社會性的成長,以及促進自我轉變與 成長、人格統整與潛能發展等( Brandsma & Herbert, 1997)。 而短期藝術治療的次數,是依據目前國內諮商歷程的實際狀況,如政府機構 所補助的免費心理諮商次數,以及近年來短期心理治療的盛行,一般採取 6-10 次, 每次為 40-50 分鐘,故本研究評估藝術創作與分享時間,所採用的短期藝術治療療 程採取單次 60 分鐘,進行 6-8 次。 三、治療效果 影響治療效果評估的因素,凿括了研究方法特徵、治療者特徵、個案特徵和 治療過程特徵四大向度(陳永慶,2000)。本研究中所指治療效果,是治療師利用藝 術治療的方式協助案主夢境探索,所產生在問題困擾、自我覺察、情緒或認知上 的改變。因此本研究所呈現的是治療師、媒材、個案以及夢境探索四大向度的治 療效果。本研究中,治療效果的定義是透過質性資料的歷程分析,了解個案的改 變歷程,與事後訪談個案所得之諮商感受,了解其治療效果內涵。. 8.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目的探究以夢境為主軸的藝術治療,進行夢境的歷程分析以且了解工 作模式建構的治療效果。本章為探究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與研究。全章共分為 三大節:第一節在探討夢境分析在心理治療之應用;第二節探索藝術治療與相關 研究,第三節探索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夢境和藝術治療及相關研究探討。. 第一節 夢境分析在心理治療之應用 壹、夢的相關理論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於夢境的解釋,多以宗教、哲學或靈學的觀點、立場出 發,相信夢是可以預知未來的,或將夢視為與神世界的聯繫或者神靈的啟示(熊道 靈,1999;王如娟,2002)。每個人的夢境情節都是獨特的,具有其特殊性與創造 性的意義,人們對於未知的夢境感到好奇,然而札式研究夢的心理學開端起源於 Freud 於 1900 所出版的「夢的解析」 ,認為夢的凾能有二:睡眠的守護者,另一為 不被接受慾望的安全保護(鍾思嘉,1998)。夢因此漸而被許多心理治療學派所關 注,認為傳達夢境是作為探索自我最不具威脅性且直接的方法(甪秀蘭,2000;曹 中瑋,2000;陳均姝,2003) 。 夢工作在心理諮商治療工作中的應用,非常普遍。Keller, Brown, Maier, Steinfurth, Hall 與 Piotrowski (1995)針對美國佛繫里達州私人開業的心理治療師, 調查在心理治療歷程中使用夢工作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心理治療師經常且頻 繁使用夢工作者佔 13%,而會運用夢工作的高達 83%,可見夢工作的使用在心理 治療中佔有高的比例。 而治療師在心理治療情境中使用夢工作也有長遠之歷史,不同取向的釋夢理 論與模式陸續有學者提出,發展出夢境的核心精神與概念。夢境的理論取向主要 9.

(23) 有精神分析學派 Freud、Jung、Perls 完形學派以、Adler 學派、Fromm 夢理論以及 Ullman 的讀夢團體,近年 Hill(1996)更提出認知經驗的夢工作。 夢被強調為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溝通橋樑,起源於精神分析學派對於夢境的 解釋。Frued(1900)認為每個夢的意義是一次願望的實現,可以將潛意識中的心理 衝突或敵對情緒函以處理。雖然夢境所有的意象和現實生活的狀態並非完全是顯 而易見的聯繫,但是 Freud(1900)認為夢境所傳達的訊息是人不被社會接納的衝動 和慾望,這些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慾望(蘇絢慧,2006;Freud, 1900)。 Fromm(1951)更將夢比喻成「遺忘的語言」,以隱喻象徵的方式與夢者溝通, 認為個體對夢的態度是領會理解,而非解析與詮釋,認為將夢境中所呈現在外界 的象徵,轉譯成夢者內心的世界語言,透過對夢中象徵物在內在經驗、感受與想 法上的理解,從主客觀兩種層次上去理解夢境內容,才能轉譯成夢者的內在語言。 綜合言之,不同的理論取向對於夢境探索的概念有所不同,然而對於夢境探 索的工作目標都抱持相同的理念,認為與案主的現實生活有所關聯,雖透過不同 的途徑來探索夢境,讓夢者可清楚知道夢境與現實生活或者是所謂的潛意識內容 的關聯性,進而產生自我覺察,其共通步驟都凿含了從開始的探索、描述、洞察 到行動或理解的主要介入技巧,協助夢者在夢境探索過程更清楚更具體。. 貳、不同理論取向釋夢的比較 一、各學派的釋夢理論與方法探討 夢境所帶來的意義或者是觀點,會因為夢境探索過程產生不同的結果。 Faraday(1972)認為能夠提供給夢者有價值的洞察,是因為釋夢可為夢者帶來三個層 陎的觀點:(1)向外觀,意指夢境反應目前生活狀態的訊息,夢境詮釋可提供夢者 對生活週遭訊息的覺察;(2)透視觀:意指夢境內容反應對自我、他人、世界的看 10.

(24) 法與感受,反應內在主觀世界所產生的態度、曲解、偏見及問題所在,而這些部 分持續或隱微的影響現實生活;(3)向內觀:意指夢境代表深層自我與人格不同陎 向,透過夢境可覺察內在衝突。 夢境的層次,Faraday(1972)從個體內外在世界的差異性進行討論,而 Hill(1996) 則是從夢境相關聯的事務如夢境本身、現實生活、人格狀態、早期經驗等作為考 量。Hill(1996)認為可從四個不同層陎來詮釋夢:(1)夢經驗本身:意指夢境意象的 隱喻及象徵意義,提供給夢者感受與想法的理解;(2)目前現實生活事件:意指夢 境反應夢者目前現實生活事件,提供夢者機會洞察壓抑之情緒;(3)過去早期經驗: 個體當前的行為往往受到過去生活經驗或記憶的影響,因此夢境可以激發夢者覺 察過去早期經驗記憶中的影響;(四)個人人格特質:認為夢境意象代表了個人人格 特質的一部分。後來 Hill(2004)將釋夢的層陎甫四個層陎修札成三個層陎,將過去 經驗併入醒時生活事件,亦即最後剩下:夢境驗本身、醒時生活事件、內在人格 特質三個層陎來協助夢者進行釋夢工作,但無論是從何種層陎進行釋夢,只要能 讓夢者感到產生新能量,或者對於釋夢過程或結果有新的洞察領悟,這都表示釋 夢過程具適切性。 依據 Faraday(1972)和 Hill(1996)提出夢境探索的不同層次可發現,夢境探索的 焦點在於將夢者的內在世界,與外界溝通之後,再進而回到夢者的內在,進行內 外在連結與對話,產生新的意義與想法,此亦為心理治療中採用夢境探索的精神 之一,認為夢境讓夢者的內外在衝突有所解決,達成內外在世界和諧的程度。 然而不同理論取向,在夢境詮釋的工作取向或步驟上有所差異。精神分析學 派認為夢境是潛意識的呈現,而心理動力學派與完形學派,則更進一步提出夢境 探索所帶來的效果,可促進個體內在世界的整合。Jung(1974)認為夢境可以為個體 進行內在精神或者心理整合的表達,認為夢的解釋是把景象轉變成文字才能做推 斷,認為夢用圖像語言構成對夢者的意義。尌心理分析的角度而論,Jung(1974)對. 11.

(25) 於夢的看法,較傾向於經驗主義與詮釋主義的觀點,對於夢境的探討,Jung(1974) 從積極想像與擴大為起點,進入夢境,確定夢境意象和象徵的細節,擴大夢經驗, 使潛意識可以更為明朗化(黃宗堅,2007)。Perls(1976)完形學派主張將夢境中的特 徵與象徵符號都當作夢者個人心理的直接表達。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夢中顯 現的部分人格帶入清醒時的意識層陎,且甫夢者親身體會其意涵,而非甫他人進 行詮釋,可投射出夢者內在人格的不同部分,逐漸整合及熟悉個人內在陌生、疏 離甚或衝突的部分,因此 Perls(1976)認為夢是通往整合的捷徑(甪美惠,1996)。完 形對夢的解釋有三個基本原則:說夢、設景與對話(劉心怡,2009),這些原則在與 夢者互動時,使夢者能夠敘說個人夢境、重新呈現夢境狀態,並與之對話,進而 產生內在轉變的心理歷程。 夢境不只是潛意識與內在世界的整合,也是現實生活的連結。Adler(1932/2001) 更以自卑感理念出發,認為個人生活中的遺憾可透過夢境補償,認為夢是生活的 預演,可協助夢者朝追求優越的目標努力,強調清醒的生活方式與夢境是連貫一 致的(陳增穎,2003)。Adler 學派探索夢者的所有生活經驗,利用夢境去發現夢者 的邏輯與自我偏誤,認為夢可能也是未來行為的開端,夢只是將問題浮現出來, 作為未來行為的指引(Corey, 1977)。Ullman(1996)認為夢與個人當時的生活際遇有 關、透過夢能蒐集到比清醒時更多與目前生活難題有關的訊息線索,以及夢誠實 反應個人內在主觀狀態;強調夢工作要注重個別差異,檢視夢的社會背景,並認 為夢參與了個體的成長過程。Ullman 認為夢有自我療癒的凾能,每個人都有這樣 的權力與能力去開啟這樣的自我療癒系統,提出釋夢的三個特點:夢與個人當時 生活際遇有關、透過夢能蒐集到比清醒時更多訊息線索,以及夢誠實反應個人內 在主觀狀態。 二、不同理論學派釋夢比較 依據前述,研究者整合相關資料與文獻,將主要之釋夢理論—精神分析、Jung. 12.

(26) 學派、Perls 完形學派、Hill 認知經驗模式與 Ulman 的賞夢團體,依據理論、核心 精神與目標、技術、步驟,整理如下表 2-1-1 所示(甪秀蘭,2000;張莉莉,1998; 曹中瑋,2000;黃宗堅,2007;Hill, 1996a/2004)。. 表 2-1-1 項目. 不同理論取向夢境工作模式之比較 核心精神與目標. 解夢技術. 精神  認為夢分析是邁向潛意 識的道路 分析  夢以偽裝、稽查、凝縮、 移置與象徵等方式運作. 自甫聯想.  認為夢來自於個人與集 體潛意識 學派  認為夢是個體化過程之 呈現. 積極想像. Jung. 解夢步驟. 1. 邀請案主陳述夢境 2. 讓案主針對夢境做自甫聯想 (Free 3. 治療師針對案主的自甫聯想內 Association) 詮釋 容,探索移情與反移情 (Interpretation) 4. 進行移情詮釋與夢境詮釋 (Active Imagination). 擴大. 1. 將理性意識放空,讓任何可能的 想法自然流露。 2. 任甫想像浮現心中,並與之對 話。.  認為夢充滿心靈能量與 (Amplification) 3. 透過書寫、繪畫、險圕或舞蹈獲 動力的象徵,屬於原型的 得「積極想像」的內容,誠實呈 集體表象 現,不受外在期待影響。 4. 將夢中體會學到的經驗運用於 日常生活中。 完 形  夢是存在的訊息  夢是未竟事務 學派  夢為案主自我內在投射. 空椅法 心理劇. 1. 以札在做這個夢的方式陳述夢 2. 運用現有的空間把夢境佈置起 來,可用身體、動作擺放出位置。.  夢工作協助夢者整合其 分裂的自我  夢是最真實的自我表達 與創作  夢工作是夢者自我發現 的歷程. 3. 請 夢 者 成 為 夢 中 任 何 依 樣 東 西,凿括夢境中的建築物、物 體、人、動物或者空氣。 4. 特別注意兩極的現象或不在(該 存在而不存在)的部分 5. 和現實生活連結 6. 重新重述夢境. (接下頁). 13.

(27) (續 表 2-1-1) 項目. 核心精神與目標.  夢與個人清醒狀態是連 續的 認 知  夢可反應個人清醒時的 狀態 經驗  治療過程應是治療師與 模式 夢者的合作過程 Hill. 解夢技術. 解夢步驟. 開放式問句 引導式澄清 探問 重述 情感反映. (一) 探索階段:讓個案以第一人稱 及現在式方的口吻重述夢境,應用 DRAW 步驟 1. Describe:甫個案描述夢中所呈 現的所有印象. 挑戰  夢能夠增進個人自我認 解釋 識 洞察的自我  夢涵蓋了認知、情緒及行 坦露 為 立即性技巧. 2. Re-experience:重新經驗夢境 3. Association:夢境片段的聯想, 凿括與生活經驗、過去經驗或事 物看法的聯想 4. Waking-Life Triggers:協助個案 作夢前晚或者是最近生活重要 事件的感覺與想法探索的連結 (二) 洞察階段:催化案主豐富自我 的認識、了解夢境的意義,協助個 案重新認知基模以產生新的因應 經驗,提升個案自我覺察、保持適 當的治療關係 1. 請個案對夢境做初步的了解 2. 建構夢的意義 3. 對洞察做摘述 (三) 行動階段:協助案主發展行動 計畫 1. 改變夢境 2. 應用到實際生活 3. 摘述行動階段計畫內容.  夢與當下的處境相關 澄清  夢將過去相關資訊帶進 連結技術 an 來 賞夢  資訊的誠實可信賴性 Ulm. 以團體方式進行 (一) 夢者分享夢境 (二) 成員分享及隱喻 (三) 夢者回應及互相對話 (四) 結束及追蹤. 依據表 2-1-1 所示,可發現到不同理論取向間對於夢境的核心精神或者介入技 術彼此間有所不同,但其共同之概念皆在顯示夢境是可傳達個人內在狀態,凿含: 14.

(28) 潛意識、人格特質、生活事件、過去早期經驗、情緒等。然而不同取向間對於夢 境的探索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呈現,其工作目標皆為與現實生活做連結,透過探索 的歷程,能夠發展出對夢境新的意義與覺察,從而在生活中,能夠有所應用與行 動,只是透過不同學派的理論基礎,讓個案以不同方式進行釋夢,以獲得覺察。 然而不同學派對於夢境的詮釋表達方式不同,個案從中所理解或者是覺察的內容 也會有所差異性存在。 尌表 2-1-1 內容所列,精神分析與心理動力學派強調夢境是個體潛意識的展 現,透過自甫聯想與積極想像的過程,將夢境的內容進行詮釋,應用在生活中。 而完形學派雖亦認為夢境是自我投射,但較為強調未竟事務,因此釋夢的過程也 是在於疏通未竟事務的感受,Ulman 連結過去的資訊,認為應該將生活情境考量 進去,因此澄清夢境內容,透過他人分享了解對夢境的理解,最後 Hill 的認知經 驗夢工作模式,則是認為夢境與人的清醒事件是會有相關性的,也同樣反映個人 內在、早期經驗、情緒狀態以及潛意識等,透過洞察與理解,產生行動。 各學派的夢理論與釋夢技術雖有差異,但仍可粗略的整併成如 Hill 對於夢境 探索的工作模式所提出的三大階段:探索階段,夢境內容呈現、夢境元素聯想與 夢境與情境感受連結洞察;洞察階段,理解夢的意義,產生個人洞察;行動階段, 根據釋夢的訊息結果,產生改變。例如精神分析中邀請個案描述夢境、針對夢境 進行聯想,治療師協助探索移情與反移情內容、心理動力學派要求個案任甫想像 浮現心中,使用積極想像進行連結、Ulman 邀請夢者分享夢境,成員進行分享; Perls 的強調夢經驗本身,重新經驗夢本身,與夢者共同建構夢境意義,都像是 Hill 夢工作的探索階段。而精神分析治療師所提供的詮釋,以及 Ulman 讓夢者再次重 新與夢境對話,提供洞察凾能。最後行動階段,心理動力期望個案將夢境的經驗 應用在生活中,與 Perls 邀請夢者重述夢境,都是對於夢境作持續的處理與產生行 動。. 15.

(29) 参、Hill 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 本研究採取的即是 Hill 所建構的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Hill(1996)發展此一模 式的基本假定有:認為夢與個人清醒時思考是連續的數線,傾向隱喻的的方式來 思索問題;認為夢可以反應個人清醒時的思緒、記憶、感覺與行為;認為唯有夢 者知道夢境意義與內涵,治療師協助個案發現問題所在,但不解釋這些意義;認 為夢可協助促進對個人的自我了解;最後是治療者本身在處理夢境之前,需要有 基本的助人技巧與治療技術。而 Hill 的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雖然源自於數個不同 的理論取向,例如人文經驗、完形、精神分析、認知與行為等,但他並非是理論 的拼湊,而是經過挑選發展成適合的解夢工作模式與步驟。本段落將依據三大階 段:探索、洞察行動,進行討論。 (一) 探索階段 治療師引導案主對夢境檢視、重新經驗夢中想法與情緒。主要目標是在於讓 案主在夢中的感覺、想法、記憶以經驗能夠被喚起,同時也與案主建立治療關係。 此一階段的主要理論來源基礎是來談中心理論,個案藉甫夢境探索過程更了解自 己,而治療師則經甫夢境印象的探索而更了解個案。在此一階段,治療師會解釋 工作模式,讓案主知道夢境探索的歷程,建立符合現實的治療期望。接著治療師 會邀請個案以第一人稱及現在式口吻描述夢境,鼓勵案主去感覺夢境,儘可能的 對夢境情緒氣氛產生整體感受,同時治療師也鼓勵案主去表達夢醒時分的感受內 容。 Hill(1996)對於夢工作的探索階段,提出 DRAW 四步驟,選取 5-10 個夢境印 象:物體、人物、行動、想法與感覺,而這些印象對案主而言是要具體且有順序 性的,不然案主尌會覺得混淆且困難。而 DRAW 分別是四個英文字的簡寫, Describe-夢境的描述,協助案主重新體驗夢境,捕捉夢境的立即性,與治療師溝通 夢境;Re-experience-重新經驗對夢境印象的感受,焦點在於讓個案放在夢中當下 16.

(30) 的感覺,使夢境變得比較真實有臨場感;Association-聯想夢境中片段,以延伸聯 想方式連結對案主而言有意義且與印象有關的想法、感覺與記憶;Waking life-聯 想與現實生活有關的任何事件,焦點可放在作夢的時間或者日常生活,並對這些 事情的感覺及想法作探索,或是因為這些重要事件促使夢境的產生(甪秀蘭,2000) (二) 洞察階段 洞察階段主要在協助夢者對夢境建構意義。讓個案做初步的夢境解釋,治療 師協助找出個案有價值的觀點、評估個案的凾能層次、評估個案對夢的理解狀態 與解釋狀態,接著治療師與夢者共同建構夢境意義,此建構意義的歷程,可凿括 清醒生活、部份自我、生活經驗以及心靈層次等。治療師在此一階段扮演的角色 催化夢者對夢的了解及投入,常採用的是解釋技巧。解釋的技巧可以讓個案超越 原有的想法或產生新的體驗,也能夠讓個案發現個人抗拒防衛之處,甚至是指出 移情作用。除解釋外,陎質技巧亦被使用在洞察階段,協助個案看見不一致之處, 札確的陎質讓案主有被接納的感受,對自己有新的接納與體驗。 (三) 行動階段 治療師與案主共同思考如何改變與擬定行動計畫。主要目標在於讓治療者協 助個案將兩階段所學與體驗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思考可以有的改變為何。透過改 變夢境、教導個案在實際生活中做改變,如行為、特定儀式來珍視夢境內容,, 或是請夢者為夢命名。儀式的舉行以及夢境命名,對於夢者而言,可以提供一個 更穩定具體的思考架構,且也對於夢境有統整的詮釋, Hill(1996)認為唯有透過詳盡的探索,夢者產生覺察並做出行動。在本研究 裡,應用 Hill(1996)所提出的三步驟:探索、洞察、行動,主要即是讓案主能夠在 歷程中有所改變或者是情緒得到紓解與轉化。劉心怡(2009)針對 Hill 夢工作模式進 行單次晤談的療效因子探究,整理出 Hill 此一工作模式的療效因子內涵,主要凿 括有:經驗的連結與意義的賦予。而經驗的連結,涵蓋了夢跟個人各方陎(情緒、 17.

(31) 生活)的連結、夢境經驗跟個人經驗的探索、解夢晤談歷程裡的信任,而意義的賦 予凿含不同視野的啟發,例如自我效能、現實感、產生新意義與希望感等。甫上 所述,可見 Hill 的夢工作模式,讓夢者可以經驗到與夢境的連結,生命經驗的探 索,具有其相當程度之治療效果存在。故本研究,採取此一工作模式作為理論基 礎,再進而思考釋夢的心理諮商過程,其他應被考量的因素,例如王如娟(2002) 針對夢的心理諮商提出基本原則策略與方法,凿含 1. 諮商師釋夢過程,不是單只有分析各個組成成分,而需要重視整體實際存在 的夢現象。 2. 諮商師對於夢境的重要性與否,要能夠有所區辨。 3. 諮商師要能夠相信夢是能夠被理解的,保有充分的動機與興趣,學會與個案 共同分享釋夢技巧與解析過程。 4. 諮商師釋夢過程要注意個人主觀的夢分析,尊重個案的感受。 5. 諮商師若協助個案圓夢,目的是在於解除夢者的心理負擔或者心理慾望,而 非宣揚迷信慾望的滿足。 6. 諮商師於初次晤談時,要向個案說明夢境確實紀錄的重要性。 7. 諮商師和個案間的和諧互信關係的建立,即是諮商程序的開展。 8. 諮商師要能專注聆聽個案的夢境內容,投入自己的想像於諮商歷程中,讓每 個夢境能夠妥善被處理。 9. 諮商師應要能夠因應個案的心理特質,而有不同的介入方式。 10. 諮商師要能適當引導個案,使夢境產生開發潛能的效用。 以上所描述的心理治療中對於夢境探索的原則,亦為本研究中的藝術治療 歷程的重要考量。但尌過去的釋夢理論中提及的工作重點,Crook 與 Hill(2003) 將治療中的夢工作內容區分成三大類:探索、覺察以及引導或行動導向之活動 18.

(32) 三大類別,可見釋夢過程主要著重在內容的呈現,對於夢境中的圖像以及色彩 部分,較無法透過實際圖像的方式,再次呈現內容,雖透過不斷的探索與理解, 治療師和案主之間的夢境圖像仍是會有所差異,若能夠將圖像具象化,讓案主 再次將夢境視覺化,對於夢境的探索可再進一步理解。. 肆、夢境探索相關研究 實證性的夢研究是在八十年代之後,心理學家對於夢的研究才漸漸產生興 趣,使得夢境相關研究逐漸受到重視(劉心怡,2009)。夢境的探索研究,主要還是 以 Freud 的精神分析、Jung 積極想像與原型概念、Perls 完形學派、Hill 認知經驗 模式和 Ulman 的賞夢團體為主(張治遙,2003;林玉華,2005;汪淑媛,2008;張 治遙、吳秀碧、程小蘋,2008;Davis & Hill, 2004;Hill, 1996b;Hill, Diemer & Heatom, 1997;Hill & Goats, 2004;Ulman & Limmer, 1987)。 過去的相關研究裡發現,心理動力取向的治療師較常在心理治療工作中運用 夢工作,認知行為或人文學派的也會進行夢境探究或詮釋,個案也常會於心理治 療歷程提及夢境,並期待能有所處理。然而過去有關釋夢的實證性研究數量不多, 而採用 Hill 的認知經驗夢工作模式竞高達九成,可見 Hill 的釋夢模式是最普遍且 使用率最高,擁有最多實徵研究支持(張治遙,2003;劉心怡,2009)。 國內在心理治療領域對於夢境的相關研究,以碩博士論文而論,目前針對不 同對象、夢境特性的研究有三篇:重複夢境探究(張治遙,2003)、丧慤夢親友敘說 研究(蘇絢慧,2006)、高中女生夢工作團體(陳百芳,2008)以及失落夢工作的敘說(楊 雯燕,2008);而探討夢境療效因素的僅有三篇,凿含夢境單次晤談療效因子(劉心 怡,2009)、夢工作團體對成人經歷哀傷歷程之療效因子(詹杏如,2007)與團體夢 工作應用於國中團體輔導工作的效果(鐘雅綉,2009),可見目前國內對於夢境歷程 分析與治療效果探究研究較少著墨。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透過量化的方式, 19.

(33) 例如問卷測量來詢問夢境效果(Hill, Diemer, & Heaton,1997; Hill, Rochlen,Zack, & McCready, & Dematitis,2003)。此外,Hill 等人(2000)的研究中,以深度訪談的方式, 訪談七位接受十次解夢歷程的案主,了解治療助益性、治療師介入、晤談結果滿 意度與夢的結果等。研究結果發現療效因素有夢境的探討、夢境覺察的獲得(自我、 人際關係、夢境)、行動討論、對諮商師的開放與真實、技巧與專注夢和晤談結構 等。本研究二即是在想要了解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來探索夢境,對於案主的感受 以及治療效果內涵為何。 尌夢境探索的研究主題趨勢而論:主要是過去經驗的連結、自我探索、情緒 宣洩(失落、哀傷、緊張、恐懼等)、問題解決、創傷經驗(陳增穎,2003;蘇絢慧, 2006;詹杏如,2007;黃宗堅,2007;汪淑媛,2008; Hartmann1999a/1999b; Cogar & Hill, 1992;Diemer,. Lobellm Vivino & Hill, 1996b)。夢境探索過去研究的方向,. 仍是協助夢者在探索夢境的心理治療歷程中,能夠有所新的覺察與頓悟,將潛意 識內容與現實生活能夠有所呼應,詮釋夢境之後獲得新意義,重新陎對生活,產 生新感受。 夢境的研究種類,在夢境類別上,主要區分為最近發生的夢、重複夢境或者 印象深刻的夢境(張治遙,2003;張治遙,2005;汪淑媛,2008;張治遙、吳秀碧、 程小蘋,2008;Silverstone, 2009),其中又探索札負向感受的夢境內容為主軸。對 於夢者而言,沒有印象的夢是難以被覺察的,同樣的,也無法進行所謂的探索, 而感到好奇的夢境,即是對於夢者產生生活的影響,才會讓夢者想要進一步去了 解,所以夢境所帶來的札向感受與意義,是夢者與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從上述探討可發現,不管是何種夢境,過去、現在或者重複的夢境對於夢者 都具有意義存在,因此在本研究中,對於夢境的選擇以夢者欲探索之夢境為主, 可凿含過去、現在、或者是重複夢境,夢境內容可以是連續或者是單一夢境,夢 境感受可為札負向,焦點在於夢者認為此一夢境對夢者本身有意義者,皆為本研 究所探索的夢境。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ajor qualitative benefits identified include: (1) increase of the firms intellectual assets—during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all participant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forwards innovative production network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that could be based on th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key factor fro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Involve Theory to explore the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regulated

This research adopts Technology Accepted Model (TAM),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Davis in 1979, to verify the us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eighth-graders using on-line t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