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構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構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為例"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程)碩士班 碩士論文. 建構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 –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為例.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System through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 A Case Study at FIRDI. 研究生:廖鋸賢 指導教授:楊千.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2) 建構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 –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為例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System through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 A Case Study at FIRDI 研 究 生:廖鋸賢. Student: Chu-Hsien Liao. 指導教授:楊千. Advisor: Dr. Chyan Yang.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程)碩士班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une 2006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3) 建構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 –以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為例 研究生:廖鋸賢. 指導教授:楊千.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摘要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導入及建構知識管理系統是企業 組織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知識創新的不二法門。研究機構更要以 知識管理系統功能來累積研發成果及智慧資產,以達到提升研究機構的研 發能力及總體競爭力。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一套符合食品所需求的知識管理系統平台架 構,有效導入及建構一個整合性且安全的知識管理系統。藉由創新知識社 群的運作及知識文件的建立,以累積智慧資產,達到知識創新的目的,並 提升食品所研究能量的總體競爭力。 在 本 論 文 中,作 者 提 出「 創 新 知 識 社 群 與 知 識 管 理 平 台 」架 構,在 IBM Lotus Notes Domino 及 IBM Lotus Team Work Place 上 , 建 置 食 品 所 的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平 台 。 透 過 半 年 的 實 務 運 作 及 推 廣 , 產 生 下 列 具 體 成 果 : (1)透 過 問 卷 調 查 同 仁 對 於 使 用 本 系 統 持 正 面 的 支 持 與 態 度 , (2)結 合 知 識 社 群 的 推 展 及 專 案 計 畫 管 理 功 能 , 提 供 研 究 人 員 一 個 協 同 作 業 的 系 統 環 境 , 及 (3)增 加智慧資產、知識創新及食品所整體的研發競爭力。 本論文的貢獻為: 1. 提 出 符 合 食 品 所 文 化 特 質 且 適 用 於 研 究 機 構 的 「 創 新 知 識 社 群 與 知 識管理平台」論點,藉由專案計畫管理及知識社群的成立與日常業 務相結合,達到知識管理的目的。 2. 以 論 文 所 提 的 知 識 管 理 論 點 為 基 礎 , 實 際 在 食 品 所 建 置 一 個 整 合 性 且安全的知識管理系統。驗證了本論點在實務應用上的可行性,並 彰顯本論文在研究機構內推展知識管理業務的具體成果與貢獻。. i.

(4)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System through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 A Case Study at FIRDI. Student: Chu-Hsien Liao. Advisor: Dr. Chyan 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Marching toward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in the 21st century, it is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s well as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competitiveness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propose and construct a secure paradig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community into i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FIRDI. This propo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FIRDI was constructed via IBM Lotus Notes Domino and IBM Lotus Team Work Place. To investigate its applic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users after implementing in FIRDI for half a ye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user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employment of this system, (2) the integration of daily routine work into projects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community increases business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3) it is an invaluable aid to enrich intelligence assets,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he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of FIRDI.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1. Propose a paradigm of innovative system through knowledge commun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FIRDI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2. Based on the proposed paradigm, a highly integrated secur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FIRDI. This study manifes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paradigm and its practic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ii.

(5) 謝誌 睽違二十幾年,重拾書本,不勝唏噓。在虛歲五十之年,獲得了這個 學 位 , 內 心 百 感 交 集 。 2003 年 抱 著 試 試 的 心 情 , 兩 學 期 修 了 四 門 課 , 竟 也 獲取高分且在工作上有實值的幫助。在愛妻程小芳的鼓勵及支持下,加上 食 品 所 企 劃 室 主 任 簡 相 堂 博 士 的 支 持 , 2004 年 考 進 交 大 資 管 所 在 職 專 班 , 成為班上第二位高齡的學生,正式成為資訊領域的一份子。 感謝楊千教授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給予悉心的指導,在研究方法及專題 的教導與指正,陳良駒及楊耿杰兩位博士班學長平日的督促及指導,無論 是相關論文的提供、資料的查詢或是論文內容的討論及建議都竭盡全力幫 忙,讓我在研究過程中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 論文進行期間,感謝經濟部創新前瞻計畫經費的補助,提出「建構創 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子計畫獲得同意執行。以食品所知識管理系 統平台為標的,從測試評估一直到全面啟用,剛好配合本論文的研究,才 得以順利進行及完成,目前已有相當的成果展現。從學分班到畢業,整整 三年期間,感謝食品所劉廷英所長、廖啟成副所長、企劃室簡相堂主任以 及經濟分析單元李河水博士、資訊單元張懿、王上豪及孫曉安小姐,大力 支持與協助,使得學生能在工作中順利完成碩士學位。 其次要感謝的是資管所同屆的同學及學長學弟妹們在修課時的共同研 習 及 幫 忙 , 才 能 在 期 間 內 修 滿 所 有 的 學 分 。 三 年 來 承 蒙 所 上 師 長 (黎 漢 林 院 長、陳安斌所長、楊千教授、劉敦仁教授、羅濟群教授、林妙聰教授、蔡 銘 箴 教 授 … 等 )的 鼓 勵 及 愛 戴 , 無 論 在 為 人 處 事 上 或 是 專 業 課 程 修 習 上 均 獲 得很大的進展,也讓學生真真正正成為資訊領域的一份子,可在資訊界有 更大的揮灑空間。 當然,更要感謝家人,尤其是愛妻小芳以及兒子珈喻及女兒珮如,由 於您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無後顧之憂,才能在工作百忙之中順利完成學 業。僅以此成果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 iii.

(6)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i 一、緒論……………………………………………………………………………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5 研究流程 ……………………………………………………………………5 二、 文獻探討………………………………………………………………………6 2.1 知識的定義、類型與轉移 …………………………………………………6 2.1.1 知識的定義 ……………………………………………………………6 2.1.2 知識的類型 ……………………………………………………………11 2.1.3 知識的轉移 ……………………………………………………………13 2.2 知識管理的定義、流程與架構 ……………………………………………15 2.2.1 知識管理的定義 ………………………………………………………15 2.2.2 知識管理執行流程 ……………………………………………………17 2.2.3 知識管理的架構 ………………………………………………………19 2.3 知識管理系統的定義與架構 ………………………………………………20 2.3.1 知識管理系統的定義 …………………………………………………20 2.3.2 知識管理系統的架構 …………………………………………………20 2.4 知識管理關鍵成功因素 ……………………………………………………21 2.5 社群 …………………………………………………………………………23 2.5.1 虛擬社群 ………………………………………………………………23 2.5.2 學習社群 ………………………………………………………………25 2.5.3 知識社群 ………………………………………………………………26 2.5.4 社群參與者 ……………………………………………………………28 2.6 社群的建構程序與發展 ……………………………………………………31 2.7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效 益 評 估 方 法 之 探 討 ………………………………34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 ……………………………………………………………38 3.1 創新知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 ……………………………………………38. iv.

(7) 3.2 3.3 四、 4.1. 4.2. 五、 5.1 5.2. 知識管理政策擬定與宣導訓練 ……………………………………………42 知識管理導入步驟 …………………………………………………………43 個案簡介與系統環境建置…………………………………………………46 個案簡介 ……………………………………………………………………46 4.1.1 現況說明………………………………………………………………46 4.1.2 食品所的文化特質……………………………………………………53 4.1.3 食品所 ITIS 知識管理簡介 …………………………………………55 系統環境建置…………………………………………………………………68 4.2.1 系統規劃與評估………………………………………………………68 4.2.2 人力與資源……………………………………………………………72 4.2.3 系統與環境的建置……………………………………………………76 應用推廣與效益評估 ………………………………………………………85 應用推廣 ……………………………………………………………………85 效益評估 ……………………………………………………………………93. 六、 結論與建議 …………………………………………………………………105 6.1 結論……………………………………………………………………………105 6.2 建議……………………………………………………………………………106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111. v.

(8) 圖目錄 圖 1. 研 究 流 程 圖 ………………………………………………………………5. 圖 2. 資 料 、 資 訊 、 知 識 與 智 慧 的 加 值 與 階 層 性 ………………………7. 圖 3. 內 隱 與 外 顯 知 識 的 光 譜 示 意 圖 ………………………………………12. 圖 4. 知 識 的 分 類 與 組 件 ………………………………………………………13. 圖 5. 知 識 的 轉 移 方 式 …………………………………………………………14. 圖 6. 知 識 管 理 導 入 過 程 核 心 流 程 …………………………………………17. 圖 7. 知 識 管 理 流 程 ……………………………………………………………19. 圖 8. 由 流 程 與 促 動 要 素 構 成 的 知 識 管 理 架 構 …………………………19. 圖 9. 以 知 識 庫 為 基 礎 的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 ……………………………21. 圖 10. 七 層 式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 ……………………………………………22. 圖 11. 合 理 外 圍 參 與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示 意 圖 ……26. 圖 12. 知 識 社 群 的 架 構 圖 ……………………………………………………27. 圖 13. 社 群 發 展 的 自 然 性 階 段 ………………………………………………31. 圖 14. KP 3 方 法 論 架 構 圖 ………………………………………………………35. 圖 15. 創 新 知 識 社 群 與 知 識 管 理 平 台 架 構 圖 ……………………………38. 圖 16. 前 期 評 估 作 業 架 構 ……………………………………………………56. 圖 17. 知 識 管 理 專 案 進 行 架 構 與 時 程 ………………………………………58. 圖 18. 先導組織架構圖. 圖 19. 食品所 ITIS KM 系統導入流程圖…………………………………………59. 圖 20. 知識物件架構圖……………………………………………………………60. 圖 21. 清查與載入流程……………………………………………………………61. 圖 22. 文件命名原則………………………………………………………………62. 圖 23. 知識物件製作計畫…………………………………………………………62. 圖 24. KM 系統架構設計圖………………………………………………………63. 圖 25. 管理作業流程………………………………………………………………63. 圖 26. 管理機制之設計……………………………………………………………64. 圖 27. 變革促動計畫架構…………………………………………………………65. 圖 28. 變革促動計畫擬定流程……………………………………………………66. 圖 29. 溝 通 管 道 聯 結 圖 ………………………………………………………66. 圖 30. 知識物件輸入之畫面………………………………………………………67. …………………………………………………………58. vi.

(9) 圖 31. 食品所 ITIS 知識管理網站…………………………………………………68. 圖 32. 知識管理系統平台發展階段與人力預算資源投入關係圖………………74. 圖 33. 食品所知識管理系統平台入口路徑(1) …………………………………79. 圖 34. 食 品 所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平 台 入 口 路 徑 (2) …………………………80. 圖 35. 會 議 室 權 限 安 全 機 制 功 能 圖 ………………………………………84. 圖 36. 食 品 所 專 案 計 畫 管 理 知 識 庫 系 統 登 入 驗 證 圖 …………………86. 圖 37. 食 品 所 專 案 計 畫 管 理 知 識 庫 系 統 架 構 圖 ………………………86. 圖 38. 食 品 所 專 案 計 畫 管 理 功 能 圖 ………………………………………87. 圖 39. 食 品 衛 生 安 全 事 件 通 報 系 統 架 構 圖 ……………………………91. 圖 40. 系統功能需求示意圖……………………………………………………91. 圖 41. 應用系統架構示意圖……………………………………………………92. vii.

(10) 表目錄 表 1. 知 識 轉 移 的 阻 力 與 解 決 方 法 ………………………………………………15. 表 2. 知 識 管 理 的 流 程 ………………………………………………………………18. 表 3. 社 群 角 色 說 明 與 職 責 ………………………………………………………29. 表 4. IBM 公 司 社 群 建 構 五 階 段 …………………………………………………34. 表 5.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平 台 建 構 計 畫 時 程 表 ……………………………………75. 表 6. 食 品 所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和 建 置 階 段 知 識 庫 成 長 資 料 表 ………………77. 表 7. 食 品 所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各 建 置 階 段 知 識 工 作 者 人 數 成 長 資 料 表 ……78. 表 8. 食 品 所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各 建 置 階 段 知 識 物 件 成 長 資 料 表 ……………78. 表 9. 樣 本 特 性 分 析 表 ………………………………………………………………97. 表 10. 知 識 社 群 的 使 用 頻 率 統 計 表 ………………………………………………98. 表 11. 知 識 社 群 最 常 使 用 功 能 統 計 表 ……………………………………………98. 表 12. 使 用 知 識 社 群 最 主 要 的 目 的 統 計 表 ……………………………………99. 表 13. 使 用 知 識 社 群 中 的 討 論 功 能 最 主 要 目 的 統 計 表 ……………………99. 表 14. 知 識 社 群 在 使 用 上 的 滿 意 程 度 統 計 表 …………………………………99. 表 15. 知 識 社 群 導 入 前 後 使 用 狀 況 比 較 表 ……………………………………102. 表 16. 知 識 社 群 的 使 用 效 益 狀 況 表 ………………………………………………103. viii.

(11) 一、 緒論 1.1 研 究 背 景 知識管理、知識經濟已是廿一世紀的一個新穎名詞。知識革命正在改 造全球企業與社會,這是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最大的變革。面對快 速變遷的經濟環境,企業需要積極因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及快速回應顧客的 能力,希望員工能運用資訊科技,主動思考及創新,轉型成為知識工作型 態 (Owen,1999) [ 6 3 ] 。 Nonaka(1994). [59]. 指 出 :「 在 變 動 的 經 濟 環 境 中 , 唯 一 可 確 定 的 是 環 境. 充滿了不確定因素,要掌握競爭優勢必須先掌握知識。在市場變化、科技 不斷推陳出新、競爭者愈來愈多及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的環境下,成功 將屬於不斷地創新知識、廣佈新知識於組織當中並快速地吸收新科技與推 陳 出 新 產 品 的 企 業 」。 Davis & Botkin(1994). [44]. 亦指出,下一波的經濟成長. 將是來自知識型企業。因此,企業為了維持其競爭優勢,需要發展成為以 知識為基礎的知識型組織。 管 理 大 師 彼 得 杜 拉 克 (Peter Drucker)在 其「 反 資 本 主 義 社 會 」一 書 中 也 一再強調未來的社會是一種知識經濟的時代。主導二十一世紀的企業,將 是 以 知 識 為 主 要 生 產 因 素 的 企 業 , 員 工 將 成 為 「 知 識 工 作 者 」。 彼 得 杜 拉 克 亦 提 出 :「 知 識 工 作 者 是 未 來 二 十 一 世 紀 最 重 要 的 資 產 , 政 府 或 企 業 的 知 識 工作者都正在快速增加,如何提昇及強化知識工作者生產力,是政府與企 業 提 昇 競 爭 力 的 利 基 。 」。 何以二十一世紀被稱為「知識經濟導向」的時代?其將科技與知識對 經 濟 發 展 的 重 要 性 首 度 明 確 提 出 的 是 1966 年 諾 貝 爾 經 濟 獎 得 主 Simon Kuznets, 他 提 出 了 「 現 代 經 濟 成 長 的 特 質 是 每 個 人 產 量 或 勞 動 生 產 力 的 長 期持續增加,而生產力得以長期持續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世界科技及社 會 知 識 的 不 斷 累 積 與 有 效 應 用 。 」 的 看 法 。 1996 年 OECD 也 提 出 「 以 知 識 為 本 的 經 濟 」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概 念 , 定 義 「 知 識 經 濟 」 為 「 以 知 識 資 源 的 擁 有 、分 配、 生 產 和 使 用 為 重 心 的 經 濟 型 態 」。 1998 年 世 界 銀 行 世 界 發 展 年 報 更 以 「 知 識 與 發 展 」 (Knowledge for Development) 為 主 題,說明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是支持一個國家經濟不斷發展 的動力,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成功因素。 一個以科技專案及一般研究計畫為主要工作的研究發展組織,計畫工 作團隊在研提及執行計畫期間,團隊工作是任務完成與否的成功關鍵因 1.

(12) 素。傳統溝通的方式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報告、小組研討、單元會議、 中 心 會 議 及 計 畫 進 度 追 蹤 報 告 …等 , 大 都 是 研 究 人 員 準 備 書 面 或 是 電 子 檔 方式報告,議程中有會議記錄。資料散佈在個人及計畫研考單位的檔案卷 宗或電腦中,資訊無法在相關團隊成員中互相分享。知識文件亦同,食品 工 業 發 展 研 究 所 (簡 稱 食 品 所 )內 相 關 的 知 識 散 佈 在 各 個 業 務 單 位,相 同 資 訊 重覆蒐集或建檔,甚或蒐集到不正確資訊亦不自知而錯誤引用,造成研究 人員很大的困擾更讓計畫主持人在資訊的驗證上耗費大量的時間。 邁 入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知 識 經 濟 時 代,除 了 目 前 現 有 的 實 體 團 隊 (實 體 知 識 社 群 )正 常 運 作 外 , 應 用 資 訊 科 技 建 構 虛 擬 知 識 社 群 結 合 現 有 實 體 團 隊 , 將 知 識 外 顯 化 (Explicitness) 成 為 知 識 文 件 透 過 社 群 的 討 論 達 到 知 識 分 享 的 目 標,並且透過知識管理的建立,整合各個業務單位的知識文件,使食品所 相關計畫研發人員的互動更為緊密。建構完成後將可提升同仁在計畫研提 及執行上更具前瞻性及創新性,更為食品所在知識分享及再利用提供優質 的環境。 本論文研究之宗旨,主要探討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如何有效導入及建 構一個具整合性、安全性及創新性的知識管理平台,以累積知識資產,提 昇競爭力。冋時在知識管理平台的基礎上,建構一個創新的知識社群,期 能發揮研發經驗與知識的分享、傳承及再利用,提升同仁在計畫研提及執 行上更具前瞻性及創新性,使食品所在知識創新達到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 的目標及願景。. 1.2 研 究 動 機 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旨在建構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適用的知識管理平 台與環境,並藉由建立創新知識社群的環境,使研發成果及知識,得以分 享、傳承及再利用且達到知識創新的目標。 在一個企業或是單位內,長久以來面臨到的問題是知識無法傳承及 延 續 。 在 舊 有 思 想 的 框 架 下 , 師 傅 傳 徒 弟 、 師 兄 帶 師 弟 …等 技 術 傳 授 的 方 式 迄今仍然佔大多數,而佔絕大部份是中小企業的食品產業,關鍵技術或知 識只在少數資深員工或是業主腦海裡的情形是最主要的存在方式。企業或 是 單 位 內 的 知 識 有 的 以 有 形 的 文 件 、 程 序 的 具 體 方 式 呈 現 (比 較 可 流 傳 下 來 , 但 幾 乎 不 可 見 ); 有 的 以 無 形 的 方 式 隱 藏 於 員 工 及 企 業 文 化 內 (佔 大 多 數 , 幾 乎 無 法 傳 承 下 來 )。 知 識 都 零 星 的 散 在 企 業 或 單 位 內 的 各 個 角 落 , 其 效益可能僅止於個人或是少數的員工受益,無法在整個企業組織內傳承及 2.

(13) 延續。因為無法整合運用也就無法發揮其綜效,對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就 發揮不了功效,食品產業這個傳統產業就是典型的例子。 食品所是一個以科專及一般研究計畫為主要工作的研發工作團隊,而 「 社 群 」(Community),是 由 一 群 與 其 他 具 有 共 同 興 趣 或 來 自 同 樣 團 隊 的 人 們 , 因 為 互 動 的 需 求 所 凝 聚 而 成 。 「 知 識 社 群 」 (Knowledge community)則 是藉由社群的互動機制,如討論區、留言版、聊天室、公佈欄等,共同創 造 知 識、分 享 知 識。透 過 知 識 社 群 的 持 續 性 互 動,可 以 達 到 共 同 創 造 知 識 、 分享知識,不僅可提昇員工個人知識,並可增加計畫團隊的競爭優勢。 食品相關的產官學研各界相互間互動的關係牽動著科專、產學、技術 移轉及技術服務與委託分析的脈絡。知識社群能充分被利用及知識管理系 統建置的愈完整,相關知識文件蒐集的愈準確及齊全,相互間的互動將愈 緊密,食品所的重要性就愈突顯,對產官學研各界的服務將更具創新性及 前瞻性。 因此,基於知識的分享及對產官學研各界更貼切的服務,建構創新知 識社群與知識管理平台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及研究動機。. 1.3 研 究 目 的 基 於 知 識 的 分 享 及 對 產 官 學 研 各 界 更 貼 切 的 服 務,本 研 究 的 目 的 如 下: 1. 建 構 一 個 整 合 及 安 全 性 的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食品所有形或無形的研發知識,大部份分散在個人或是部門單元 內、少部份以書面資料形式存放於計畫研考單元或圖書館中。無法藉 由組織的知識分享、再利用及達到知識創新的功效。為了要讓食品所 的研發成果能夠累積及傳承,必須建構一個具共通性、方便性、整合 性及安全性的知識管理系統,達到專案計畫、相關委託研究、專利、 技術移轉及相關知識的管理,提升整體的研發能力及競爭力。因此, 建構一個整合及安全性且符合食品所需求的知識管理系統平台是本論 文研究的第一個目的。 2. 建 立 智 慧 資 產 知 識 庫 研 發 成 果、專 利、技 術 …等 是 食 品 所 的 重 要 資 產,累 積 近 40 年 的 研 發經驗、技術及相關成果是一個龐大又重要的智慧資產,必須有一個 妥善又嚴密的保存環境。如何建構一個適合食品所使用的智慧資產知 識庫,以提供研究人員便於使用的共通平台,做為知識分享、再利用 及 知 識 創 新 …等 知 識 管 理 的 目 標 , 是 本 研 究 論 文 的 第 二 個 目 的 。 3.

(14) 3. 結 合 研 究 專 案 計 畫 , 提 供 研 究 人 員 一 個 協 同 作 業 的 系 統 環 境 專案計畫、相關委託研究是食品所主要的工作業務,也是計畫主持 人及研究人員的主要工作任務。工作時程的規劃、安排與控管、工作 里 程 碑 的 訂 定 與 管 制、計 畫 查 核 點 管 理、計 畫 資 源 分 配、運 用 與 調 整 … 等,都是一個專案計畫及相關委託研究的計畫管理重要的業務項目。 在計畫管理上要達到有效的管理,必須建立一個提供研究人員協同作 業的系統平台,讓研究人員及計畫主持人或管理人員能在共通的平台 上執行業務。 協 同 作 業 環 境 需 包 含 專 案 管 理 的 各 項 功 能 (工 作 指 派、工 作 規 劃、時 程 管 理、工 作 里 程 碑 管 理、查 核 點 管 理、資 源 管 理 及 線 上 即 時 討 論 區 … 等 等 )、 知 識 分 享 功 能 並 且 可 與 辦 公 室 自 動 化 功 能 相 結 合 (如 Microsoft Office),形 成 一 個 整 合 性 的 協 同 作 業 系 統 環 境,這 是 本 論 文 的 第 三 個 目 的。 4. 提 升 工 作 效 益 及 整 體 研 發 競 爭 力 建構一個符合食品所的整合及安全性的知識管理系統以提供研究 人員一個協同作業的作業環境,有助於提升研究人員的工作效益及食 品所整體的研發競爭力。有了這樣的整合及安全性的平台,可使研究 團隊間或跨團隊所有成員,隨時隨地將知識文件做妥善的儲存與分 享,更可在此一共同平台上即時的討論與溝通。 藉由共同平台上即時的討論與溝通,資訊可即時儲存與分享,尤其 是在計畫執行階段,成員間可隨時掌握進度及內容,階段性的工作收 斂更緊密,研發成果將更彰顯。每一個個別專案能確實掌握,整個食 品所的年度專案更可如期完成且獲得顯著的成果,整體的研發競爭力 就可提升,這就是本論文研究的最終目的。. 1.4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本研究所建構的知識管理平台是以食品所適合的需求為考量,應可適 用於以研究發展為主的相關研究機構,藉由知識社群的成立及執行,達到 知識分享與知識文件即時儲存的目的。執行效果對食品所可能彰顯但因不 是跨研究機構的個案研究,或許在另一個研究機構比較不明顯也不一定, 這也是本研究的限制,未來可朝跨單位的個案研究方向進行。. 4.

(15) 1.5 研 究 流 程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 1 所示:.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與步驟. 個案簡介. 系統環境建置. 應用推廣與效益評估.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圖. 5.

(16) 二、 文獻探討 在本章,我們會從一般的知識管理相關研究發展開始介紹,進而再深 入探討創新知識社群如何應用在知識管理中。. 2.1 知 識 的 定 義 、 類 型 與 轉 移 知識為知識管理的核心,在探討知識管理之前,必須要先對知識的主 體 -知 識 有 所 了 解 , 何 謂 知 識 ? 知 識 有 那 些 類 型 ? 知 識 如 何 在 組 織 成 員 中 轉 移?因此,許多學者就針對不同觀點對知識提出解釋。 2.1.1 知 識 的 定 義 知 識 即 不 是 數 據 (或 資 料 ), 也 不 是 資 訊 ; 但 三 者 卻 有 息 息 相 關 。 數 據 是 對 事 件 審 慎、客 觀 的 記 錄。數 據 多 未 必 是 好 事,首 先 過 多 的 數 據 會 增 加 主 事 者 判 斷 的 難 度,不 但 不 容 易 找 到 真 正 重 要 的 數 據,也 不 易 理 解;其 次是數據本身不具意義。 資訊是一種訊息,資訊的目的在於調整接收者對事情的看法,並影 響 其 判 斷 與 行 為。資 訊 必 須 能 夠 啟 發 接 收 者,它 是 可 扭 轉 乾 坤 的 數 據。我 們可透過不同的方法為數據賦予價值並進而轉變為資訊。 ¾ 文 字 化 (Contextualized): 讓 我 們 明 白 數 據 蒐 集 的 目 的 。 ¾ 分 類 (Categorized): 使 我 們 了 解 數 據 分 類 的 重 要 項 目 與 分 析 單 位 。 ¾ 計 算 (Calculated): 透 過 數 學 或 統 計 方 法 來 分 析 數 據 。 ¾ 更 正 (Corrected): 把 數 據 中 的 錯 誤 移 除 。 ¾ 濃 縮 (Condensed): 將 數 據 濃 縮 成 更 簡 潔 的 形 式 。 知識雖然可由前兩者綜合分析所得,不過其中最大差異在於「人」 的介入,經過分類、分析後的數據構成前後關係而形成資訊,加上「人」 的 經 驗、判 斷、直 覺、心 智 作 用、應 用、創 造、綜 合、推 理 便 構 成 了 知 識 。 (胡 瑋 珊 , 1999). [19]. 。. 在 數 據 (資 料 )、 資 訊 、 知 識 三 者 之 外 , 有 的 學 者 將 廣 義 的 知 識 再 區 分 為 知 識 與 智 慧 兩 種,由 於 以 上 四 者 之 間 存 在 著 密 切 的 階 層 關 係,上 層 常 是 下 層 的 加 值 產 品 , 以 圖 2 來 表 示 它 們 之 間 的 加 值 與 階 層 性 (Knowledge Hierarchy)。 劉 漢 癸 (2001). [10]. 依 據 知 識 產 出 順 序 ,將 知 識 資 產 (Knowledge Asset). 含括四項概念,包括: 1. 「 資 料 」 是 對 觀 察 到 事 件 所 作 的 紀 錄 ( Data= Perceived Facts) 資 料 太 多 未 必 對 決 策 有 用,有 時 反 而 增 加 決 策 的 困 擾,好 的 決 策 6.

(17) 主 要 取 決 於 關 鍵 性 的 資 料 而 非 鉅 量 的 資 料。資 料 本 身 無 法 提 供 判 斷和行動的依據,但是資料是創造「資訊」的原料。. 資料. 客觀事實與物件的紀錄. 加值 彙整、篩選、分 類、計算. 資訊. 加值過的資料,對使用者有 意義、有改變使用者認知的 潛力. 加值 分析、詮釋、推 理、關係連結、 抽象化. 知識. 有行動力可馬上運用的一些 模式、法則、程序. 加值 直覺領悟、信 念、價值觀. 智慧. 能睿智及有效地整合、選擇 與利用各種不同知識的內隱 能力. 圖 2 資 料 、 資 訊 、 知 識 與 智 慧 的 加 值 與 階 層 性 (林 東 清 , 2003). 2. 「 資 訊 」 是 經 過 處 理 後 具 有 意 義 的 資 料. [2]. (Information =. Meaningful Data) 許 多 人 以 為 資 料 首 先 被 「 處 理 」, 然 後 再 賦 予 「 意 義 」。 其 實 是 應 先決定要賦予什麼樣的意義,再決定要如何處理資料,通常處理 資 料 的 分 法 包 括 五 個 C , 即 文 字 化 ( Contextualized )、 分 類 ( Categorized )、 計 算 ( Calculated )、 更 正 ( Corrected ) 及 濃 縮 ( Condensed)。 資訊的意義在於能否啟發接收者的看法,進而影響其判斷與行 動。因此,資訊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它依傳送者的處理與表達 方 式 而 產 生 不 同 效 果,也 依 接 收 者 的 知 識 和 目 的 決 定 資 訊 的 品 質 和功能。資訊在組織內的流動可以藉由硬性網路如郵件、紀錄、 電子文件等,也可以透過軟性網路如口傳、非正式集會等,但是 真正能使資訊產生價值的則是員工所擁有的知識。 7.

(18) 3. 「 知 識 」是 人 類 思 考 資 訊 的 能 力 (Knowledge= Conceptu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這個定義有三個涵義,第一、知識來自於人的思想,只有人才能 創造知識,任何組織都無法不藉由個人而自行創造知識。組織能 做 的 是 支 持 有 創 造 力 的 個 人,或 者 改 善 組 織 的 環 境 有 利 於 員 工 創 造知識。第二、資訊是知識的糧食,就如同資料是資訊的糧食。 人 類 思 考 資 訊 的 方 法 包 括 以 下 四 個 C: —. 比 較 ( Comparison): 和 其 他 資 訊 相 比 有 何 異 同 ?. —. 結 果 ( Consequences): 對 決 策 的 重 要 性 。. —. 關 聯 ( Connection): 和 其 他 知 識 的 相 關 性 。. —. 溝 通 ( Communication): 別 人 的 意 見 為 何 ?. 這些思考的活動都是由「人」所執行的,組織只能把思考的結果 紀 錄 下 來 , 並 稱 之 為「 知 識 」, 資 訊 化 後 的 知 識 , 如 果 可 以 適 當 地 流通與分享,則有助於新知識的產生。 4. 價 值 是 知 識 創 造 的 行 動 ( Value= Knowledge-Driven Actions ) 在數位科技和全球競爭的壓力之下,創造公司產品創造與服務價值的主要生 產要素是員工的知識,它深藏在員工日常的工作與實踐當中。員工把知識化 為行動,為公司創造市場價值,也為個人創造生存價值。唯有具備豐富知識 和知識管理良好的公司,藉著不斷提昇品質、創意、效率及顧客價值,才能 持續不斷地維持競爭優勢。有形資源愈用愈少,知識資產則是愈用愈多,企 業已經覺悟到唯有「知識導向」 (利用知識創造價值) ,組織才能在未來具有 競爭力。 對 於「 知 識 」 ,有 許 多 學 者 從 各 種 不 同 面 向 來 下 定 義,茲 整 理 一 些 較 常見的定義如後: 1.. 知識是結合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兩者相互運作的結果。 (Kant ,1781). [51] [76]. 2.. 知 識 是 可 應 用 於 解 決 問 題 的 有 組 織 的 資 訊 。 (Woolf, 1990). 3.. 廣 意 的 知 識 是 從 人 類 競 賽 中 所 獲 取 的 真 理、原 理、思 想 及 資 訊 , 它也包含了企業所創造及採用的各種形式的知識,亦即可以銷 售、或 可 以 使 用 以 改 良 現 有 產 品、創 造 新 產 品 或 改 變 生 產 流 程 乃 至 以 管 理 方 式 的 知 識 。 (Badaracco, 1991). 4.. [34]. 知 識 乃 是 經 過 組 織 與 分 析 的 資 訊,能 為 人 所 理 解 及 被 應 用 來 解 決 問 題 和 做 決 策 。 (Turban , 1992) 8. [72].

(19) 5. 知 識 是 用 以 制 定 決 策 用 的 事 實 、模 式、綱 要 、概 要、意 見 及 直 覺 的 集 合 體 。 (Purser & Pasmore, 1992). [66] [30]. 6.. 知 識 屬 於 直 覺 與 經 驗 的 合 成 。 (Alvesson, 1993). 7.. 知 識 由 下 列 的 元 素 組 成:事 實 與 信 念、觀 點 與 概 念、評 斷 與 期 望、 方 法 論 與 實 際 技 能 。 (Wiig, 1993). 8.. [74]. 在 生 產 過 程 中 ,「 資 料 」是 由 感 應 器 (sensor)或 一 些 變 數 的 直 接 量 測 的 結 果 ;「 資 訊 」 是 經 過 組 織 或 架 構 的 資 料 , 亦 即 資 訊 是 被 安 置 於 特 定 背 景 脈 絡 (context)之 下 而 產 生 意 義 的 資 料 。 而 「 知 識 」 是有助於進行預測、釐清因果關係,以及進行有關於「如何做」 的 預 先 說 明 的 決 策 。 (Bohn, 1994). 9.. [38]. 將 組 織 的 知 識 資 本 視 為 一 種 經 過 格 式 化 (formalized) 、 紀 錄 (captured) 、 槓 桿 化 (leveraged) 來 產 生 高 附 加 價 值 的 知 識 材 料 。 (Prusak, 1994). [52]. 10. 知 識 是 可 發 揮 創 造 性 用 途 的 資 訊 。 (Davis & Botkin, 1994). [43]. 11. 知 識 乃 是 組 織 生 產 力 的 最 重 要 或 是 策 略 性 的 因 子,因 此,管 理 者 應 十 分 重 視 組 織 中 知 識 的 產 生、獲 得、運 作、保 持 及 應 用。強 調 資 訊 與 知 識 不 同,資 訊 是 訊 息 流 而 知 識 是 牢 繫 在 個 人 信 仰 及 承 諾 之 中 的 資 訊 流 所 創 造 出 來 的 。 (Nonaka & Takeuchi, 1995). [60]. 12. 將 知 識 資 源 定 義 為 可 協 助 決 策 的 資 源 , 例 如 :專 利 文 件 、 資 訊 系 統 、 個 人 經 驗 、 組 織 常 規 、 組 織 成 文 規 定 、 組 織 文 化 等 。 (許 總 雲 , 1995). [26]. 13. 知 識 乃 是 將 資 訊 和 資 料 做 有 用 的 推 論,以 便 能 積 極 的 提 高 績 效 、 解 決 問 題 、 制 定 決 策 、 學 習 及 教 學 。 (Beckman, 1997). [36]. 14. 知 識 是 一 整 套 被 評 估 為 正 確 與 真 實 的,因 此 用 來 引 導 人 類 思 想 、 行 為 及 溝 通 的 洞 察 能 力 、 經 驗 以 及 流 程 。 (Van der Spek & Spijkervet, 1997). [73]. 15. 知 識 是 企 業 裡 面 可 以 用 來 創 造 差 別 優 勢 的 東 西 。 (Stewart, 1997) [68]. 16. 知 識 是 結 構 化 的 經 驗、價 值、經 過 文 字 化 的 資 訊 以 及 專 家 獨 特 的 見 解 。 (Davenport & Prusak, 1998). [43]. 17. 知 識 是 資 訊 結 合 經 驗 、情 境 、 翻 譯 與 反 應 。 它 應 用 在 決 策 與 行 動 上 , 是 有 價 值 的 資 訊 。 (Davenport, DeLong & Beers, 1998). [42]. 18. 知 識 是 一 種 藉 由 分 析 資 訊 來 掌 握 先 機 的 能 力,也 是 開 創 價 值 所 需 9.

(20) 要 的 直 接 材 料 。 (Arthu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ing, 1999). [33]. 19. 知 識 是 透 過 經 驗 、 溝 通 和 推 論 , 相 信 且 重 視 的 那 些 有 意 義 、 有 系 統 累 積 的 資 訊 。 (Zack, 1999). [77]. 20. 在 知 識 管 理 的 領 域 中,知 識 指 的 是 具 有 資 產 價 值 的 知 識,係 限 定 在 對 公 司 經 營 有 所 助 益 的 範 圍 之 內 。 (Morita & Takanshi, 1999) [57]. 21. 知 識 是 技 術 和 經 驗 的 印 證 或 對 於 某 件 事 有 明 確 的 認 知 和 理 解 。 (森 田 松 太 郎 , 1999). [22]. 22. 知 識 是 人 經 過 深 思 熟 慮 的 產 物 或 經 驗,它 是 一 項 資 源,潛 藏 在 個 體 或 團 體 中,或 深 埋 在 例 行 事 物 中,能 夠 提 昇 決 策 制 定 的 能 力 和 行 動 , 以 達 成 組 織 的 目 標 。 (DeLong & Fahey, 2000). [45]. 23. 知 識 是 由 個 人 實 際 經 驗 的 行 動,經 由 吸 收、同 化 與 行 動 的 機 制 循 環 而 成 。 (劉 淑 娟 , 2000). [15]. 24. 知 識 為 凡 是 可 以 為 組 織 創 造 競 爭 利 益 及 價 值 , 並 可 經 由 組 織 發 掘 、 保 持 、 應 用 及 再 創 造 的 資 訊 、 經 驗 、 智 慧 財 產 。 (孫 本 初 、 湯 皓 宇 , 2000). [16]. 25. 知 識 是 在 考 量 實 際 情 境 後 , 一 種 結 合 資 料 、 資 訊 及 個 人 主 觀 、 經 驗 、 分 析 與 認 定 的 決 策 依 據 。 (劉 律 成 , 2001). [12]. 26. 知 識 是 將 資 訊 加 以 應 用 , 形 成 觀 念 、 經 驗 、 專 業 、 架 構 、 原 則 、 綱 領 。 (陳 文 賢 , 2002). [8]. 27. 知 識 是 指 資 訊 透 過 使 用 者 心 智 模 式 的 詮 釋、思 考、歸 納 等 處 理 過 程 後 , 所 產 生 一 種 能 直 接 採 取 行 動 的 能 力 。 (林 東 清 , 2003). [2]. 28. 一 種 知 道 的 狀 態 或 事 實 、 被 人 類 理 解 , 發 現 或 學 習 的 加 總 、從 經 驗 得 來 的 瞭 解 。 (牛 津 、 韋 式 大 辭 典 ) 29. 依 據 清,洪 亮 吉 (洪 北 江 集 )指 出,知 識 是 人 對 事 物 之 認 識。(辭 源 , 1996,1209 頁 ) 30. 知 識 是 經 由 經 驗 或 學 習 得 到 相 關 的 主 題。(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1995, p.787) 本研究綜合上述學者的論點及辭典的解釋,將知識定義為:知 識是一種狀態與事實,經過組織、分析、推論、結合經驗及情境, 有意義且有系統累積的資訊,可應用在解決問題或決策以協助組織 創造差別的優勢,以達到組織的目標。. 10.

(21) 2.1.2 知 識 的 類 型 知識有其主要相通的特性,但由於許多知識呈現的方式、抽象 (Abstract)程 度 及 利 用 的 目 的 都 不 同 , 也 因 此 知 識 會 呈 現 出 不 同 的 類 型 。 依 抽 象 程 度 可 將 知 識 分 為 理 論 知 識 (Theoretical Knowledge) 及 實 務 知 識 (Practical Knowledge)。 理 論 知 識 是 指 利 用 科 學 、 客 觀 的 方 法 來 蒐 集 資 料 證 據,並 加 以 歸 納、分 析 及 驗 證 後,所 得 到 的 一 種 概 念 性 (Conceptual) 的 知 識。實 務 知 識 是 指 個 人 經 由 對 某 一 特 定 事 件、工 作 上 的 實 際 經 歷,由 實 做 中 學 習 到 的 一 些 工 作 上 的 Know-how、經 驗 法 則、教 訓、因 果 關 係 等 , 一種抽象化較低、詳細、複雜、內隱的知識。 Beckman (1997) 1.. [36]. 認為實務知識與理論知識有下列互補的必要性:. 理 論 知 識 能 演 譯 及 指 導 實 務 知 識,而 實 務 知 識 則 能 利 用 歸 納 或 驗 證 以 形 成 (或 補 強 )理 論 。. 2.. 同 時 運 用 經 驗 性 的 (Experiential) 實 務 知 識 與 方 法 論 的 理 論 知 識,比任一單方面的運用更有效。. 3.. 實 務 必 須 與 理 論 模 式 整 合 對 應、互 相 印 證,有 助 於 能 夠 更 深 入 地 瞭解知識。. 4.. 本 身 從 實 做 中 學 習 到 的 實 務 知 識 較 為 生 動 (Vivid),但 由 於 未 經 過 驗證,可能無法適用於未來或其他情境,因此應儘可能透過專 家 、教 育 與 訓 練 ,從 理 論 模 式 中 學 習 , 亦 即 藉 由 學 習 別 人 的 成 功 或失敗經驗來歸納出理論,往往比自行摸索更有效果。. 依 照 Polani (1958; 1966). [65]. 及 Nonaka & Takeuchi (1995). [60]. 的分類,. 把 知 識 區 分 為 外 顯 知 識 (Explicit Knowledge) 及 內 隱 知 識 (Implicit Knowledge) 。 外 顯 知 識 是 「 可 以 用 文 字 或 數 字 表 達 的 客 觀 且 形 而 上 的 知 識、關於過去的事件及非此時此地的對象,與特殊的現實情境較無關 聯 。 」, 外 顯 知 識 有 規 則 也 有 系 統 可 循 且 容 易 藉 具 體 的 資 料 、 科 學 公 式 、 標 準 化 的 程 序 或 普 遍 的 原 則 來 溝 通 和 分 享。內 隱 知 識 是「 無 法 用 文 字 或 句 子 表 達 的 主 觀 且 實 質 的 知 識 。 」, 是 主 觀 和 經 驗 的 產 物 且 包 括 認 知 和 技 能 兩 種 元 素,其 技 能 元 素 則 包 括 具 體 的 技 術、工 藝 和 技 巧。其 內 隱 與 外 顯 知 識 的 差 異 程 度 可 用 一 個 連 續 性 的 光 譜 (Spectrum)圖 來 表 示 如 圖 3 所 示 。. 11.

(22) 依 不 同 屬 性 可 將 知 識 分 為 以 下 六 種 : (林 英 峰 , 2000). 外顯知識. 安裝手冊 PC. 的程序知識 ISO. 知識管理教科書的知識. 內科醫師診斷的經驗知識 專案的經驗教訓的知識. 游泳的技能. 武功秘笈的知識. 市場景氣的預測與判斷知識 CEO. 音樂作曲、藝術、繪畫. 創意、聯想. 內隱知識. 圖 3 內 隱 與 外 顯 知 識 的 光 譜 示 意 圖 (林 東 清 , 2003). [2]. [17]. Know-what:知 道 是 什 麼 的 知 識,掌 握 事 實 方 面 的 知 識 如 律 師、建 築 師、教師與醫生等。 Know-why : 知 道 為 什 麼 的 知 識 , 關 於 自 然 原 理 與 規 律 方 面 的 科 學 理論,實驗機構、研究單位等。 Know-who : 知 道 是 誰 的 知 識 , 涉 及 誰 知 道 和 誰 知 道 如 何 做 的 知 識 資訊,知識地圖、群組軟體等。 Know-how: 知 道 怎 麼 辦 的 知 識 , 關 於 技 藝 和 能 力 的 知 識 。 Know-when: 知 道 有 關 時 間 的 知 識 。 Know-where: 知 道 有 關 地 點 的 知 識 。 其與知識的組件間的關係如圖 4 所示。 其他尚有許多對知識的分類法,如以結構分可分為短期記憶或長期 記 憶 、 結 構 或 非 結 構 ; 以 重 點 分 可 分 為 策 略 、 作 業 /流 程 或 人 與 組 織 ; 以 成 份 分 可 分 為 分 析、判 斷、經 驗、訣 竅、價 值、信 念 或 創 新;以 空 間 分 可 分 為 地 域 性 或 移 轉 性、內 部 性 或 外 部 性;以 時 間 分 可 分 為 靜 態 或 動 態;以 12.

(23) 知識的分類與組件 Know-what : 知道是什麼的知識,掌握事實方面的知識如律師、 建築師、教師與醫生等 Know-why: 知道為什麼的知識,關於自然原理與規律方面的科 學理論,實驗機構、研究單位等 Know-who: 知道是誰的知識,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的知 識資訊,知識地圖、群組軟體等 Know-how: 知道怎麼辦的知識,關於技藝和能力的知識 Know-when : 知道有關時間的知識 Know-where : 知道有關地點的知識. 外顯知識 - 可書寫、編碼、 編輯、言傳 - 文件化、電腦化 - 較能移轉. 知識的組件. 內隱知識 -經驗 - 無法書寫 -只能意會. 圖 4 知 識 的 分 類 與 組 件 (林 英 峰 , 2000). [17]. 智 慧 資 本 分 可 分 為 人 力、創 新、流 程 或 顧 客;以 組 織 分 可 分 為 獨 立 或 相 依 等。. 2.1.3 知 識 的 轉 移 知 識 必 須 經 由 不 斷 的 轉 移 與 分 享 才 能 創 造 新 的 價 值 , Nonaka (1994) [59]. & Takeuchi (1995) [ 6 0 ] 提 出 了 SECI模 式 , 如 圖 4 所 示 。 由 內 隱 知 識 變 成. 外 顯 知 識 稱 為 知 識 的 外 部 化 (Externalization),是 相 當 重 要 的 一 個 步 驟,也 就 是 將 只 能 會 意 的 知 識,加 以 觀 念 化、具 體 化 以 利 傳 播。外 顯 知 識 較 易 設 計 成 具 有 系 統 性,可 以 組 合 化 (Combination)形 式 移 轉。外 顯 知 識 的 內 部 化 (Internalization) 是 將 外 顯 知 識 轉 換 為 內 隱 知 識 , 操 作 性 知 識 具 有 此 種 特 徵,例 如:研 究 心 得、新 的 想 法 等。開 會、腦 力 激 盪 的 則 是 內 隱 知 識 以 內 隱 方 式 移 轉 , 稱 為 共 同 化 (Socialization), 即 共 鳴 的 知 識 。 知識的轉移不脫上述四種形式,每種形式都有其困難與挑戰,但只 要 利 用 SECI 週 而 復 始 不 斷 循 環 , 知 識 就 有 機 會 在 組 織 內 順 利 轉 移 。 其 相 互關係圖如圖 5 所示。. 13.

(24) To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外部化 Externalization. 共同化 Socialization Tacit Knowledge. (共鳴的知識) 尋求個人相互達成 知識共享的過程. From. 內部化 Internalization Explicit Knowledge. 5. (觀念性的知識) 將構想及知識語言化. 1. 2. (系統性的知識) 將知識與既存知識 組合成具體的形式. (操作性的知識) 個人對實驗或 實踐的體認 1. 2. 3. 4. 5.. 組合化 Combination. 3 4. 用說的:工作會議、讀書報告 、計畫檢討 寫下來:出國報告、實驗記錄本、會議記錄、研究報告、讀書報告 系統化:FIKB、JetKM、ITISKM 做n次:教育訓練、On-job-training 重頭來:回到第一步驟. 圖 5 知 識 的 轉 移 方 式 (Nonaka, 1994). [59]. (陳 幸 雄 , 2001). [13]. (本 研 究. 整理) Davenport & Prusak (1998) [ 4 3 ] 指 出,知 識 的 轉 移 包 括 傳 達 和 吸 收 兩 大 行 動 ,單 把 知 識 變 得 易 於 取 用 ,並 不 是 轉 移 。因 此 ,必 須 有 一 個 取 得 知 識 的 管 道 存 在。知 識 轉 移 的 目 的 在 改 善 組 織 行 事 的 能 力,進 而 提 昇 其 價 值 , 如 果 新 的 知 識 不 能 對 成 員 的 行 為 有 所 改 變 或 是 對 組 織 有 幫 助,就 算 有 傳 遞 和 吸 收 的 結 合 , 也 未 必 能 激 發 有 用 的 價 值 。 Nonaka & Takeuchi (1995). [60]. 提出知識轉移的阻力與解決方法,如表 1 所述。 Gilbert & Cordey-Hayes (1996). [46]. 提出知識的轉移並非靜態的發. 生,而 是 經 由 不 斷 的 動 態 學 習 來 達 到 目 標,知 識 的 取 得 須 藉 由 真 實 的 學 習 產 生,再 經 由 溝 通 及 應 用 的 內 化 過 程 而 成 為 組 織 內 部 的 一 致 認 同。知 識 轉 移五階段,分述如下: 取 得 (acquisition): 在 知 識 轉 移 前 必 須 先 取 得 ; 組 織 可 以 從 過 去 的 經 驗 取 得、由 工 作 中 取 得、向 他 人 借 取、從 個 人 取 得 新知識及由不斷搜尋過程中取得。 溝 通 (communication):透 過 書 面 或 應 用 語 言 的 方 式 溝 通,組 織 必 須 認 識到可能影響資訊傳播的阻礙並發揮溝通機 制,如此才能發揮有效的知識轉移。 應 用 (application):將 取 得 的 知 識 加 以 應 用,確 保 知 識 留 存 於 組 織 中 , 14.

(25) 而應用知識的結果進一步鼓勵組織學習。 接 受 (acceptance): 使 組 織 知 識 吸 收 並 同 化 以 達 到 完 全 的 吸 收 。 同 化 (assimilation): 將 組 織 知 識 透 過 學 習 過 程 內 化 到 個 人 、 團 隊 和 組 織而產生認知、態度和行為上的改變。. 表 1 知識轉移的阻力與解決方法 阻力. 解決方法. 缺乏信任. 透過面對面會議,建立關係和信任. 不同文化、用語、參考架構. 以教育、討論、刊物、團隊、輪調等方式建立共識. 缺乏時間和會面的場所. 提供如展覽會、談話室、會議報告等. 地位與獎勵都歸給知識員工. 評估員工的表現,並提供知識分享的誘因. 接受者缺乏吸收能力. 僱用能接受新知的員工. 有「非此處發明的」症狀. 鼓勵採用超越階級性的知識策略. 無法容忍錯誤或是需要協助. 接受並獎勵有創意的錯誤與合作模式. 的事實 資 料 來 源 : Nonaka & Takeuchi (1995). [60]. 2.2 知 識 管 理 的 定 義 、 流 程 與 架 構 管 理 大 師 彼 得 杜 拉 克 (Peter Drucker)提 出,知 識 將 取 代 機 器 設 備、資 金、 原 料 或 勞 工 , 成 為 企 業 營 運 中 最 關 鍵 的 生 產 要 素 。 Nonaka(1991). [58]. 在「哈. 佛 企 管 評 論 」 提 出 隱 性 (Tacit) 知 識 、 顯 性 (Explicit) 知 識 概 念 與 知 識 螺 旋 (Spiral of knowledge)理 論 , 開 啟 了 知 識 管 理 的 相 關 研 究 議 題 (馬 曉 雲 , 2000) [18]. 。在對知識做一簡單的回顧後,本節將針對知識管理的定義、相關流程. 及其架構做一探討。. 2.2.1 知 識 管 理 的 定 義 知 識 管 理 的 定 義 與 知 識 的 定 義 類 似 亦 缺 乏 一 致 性 的 定 義,學 者 專 家 們 各自運用自身的知識來為知識管理做定義,列舉部份如下:. 1.. 知 識 管 理 是 創 造、辨 識、蒐 集、分 享 及 調 整 組 織 知 識 的 一 種 複 雜 程 序 。 (Nonaka & Takeuchi, 1995). 2.. [60]. 知 識 管 理 是 在 適 當 的 時 間,取 得 適 當 的 知 識,並 給 於 適 當 的 人 , 使 他 們 得 以 執 行 最 佳 的 決 策 。 (Petrash, 1996) 15. [64].

(26) 3.. 知 識 管 理 是 包 括 對 可 用 及 必 須 的 知 識 的 定 義 與 分 析,然 後 對 活 動 執 行 後 續 的 規 劃 及 管 理,以 發 展 知 識 資 產 以 利 實 現 組 織 的 目 標 。 (Macintosh, 1996). 4.. [54]. 知 識 管 理 隱 含 著 系 統 化 的 方 法 論,以 便 能 發 覺、了 解 及 使 用 知 識 去 創 造 價 值 。 (O’ Dell, 1996). 5.. [61]. 知 識 管 理 是 組 織 管 理 知 識 的 能 力,其 包 括 知 識 分 析 (KA)、知 識 規 劃 (KP)以 及 知 識 科 技 (KT)。 (Bertels, 1996). 6.. [37]. 知 識 管 理 是 一 個 有 系 統 的、外 顯 的、深 思 熟 慮 的 建 築 體,且 是 將 知識更新及應用以求得組織知識相關及知識資產回饋的最大效 益 。 (Wiig, 1997). 7.. [75]. 知 識 管 理 是 一 種 獲 得 公 司 集 合 內 部 專 家 的 流 程 (可 能 藏 在 內 部 的 資 料 庫、文 件 或 人 們 的 頭 腦 中 ) ,並 將 其 散 佈 到 任 何 對 公 司 產 生 最 大 利 潤 的 地 方 。 (Hibbard, 1997). 8.. [50]. 知 識 管 理 是 將 經 驗、知 識 及 專 家 等 文 件 化 與 使 用,促 使 創 造 新 的 能 力 、 增 強 創 新 及 增 進 顧 客 的 價 值 。 (Beckman, 1997). 9.. [36]. 知識管理是在組織內部對知識做詳盡的管理與控制以達成組織 目 標 的 行 為 。 (Van der Spek, 1997). [73]. 10. 知 識 管 理 是 將 組 織 內 隱 知 識 轉 化 成 外 顯 知 識 以 利 更 新、分 享 與 補 充 的 過 程,亦 即 研 究 知 識 如 何 形 成 及 人 類 如 何 學 習 善 用 知 識,將 知 識 轉 化 為 最 大 限 的 生 產 力 。 (Allee, 1997). [29]. 11. 知 識 管 理 是 對 一 個 組 織 內 的 知 識 做 外 顯 的 控 制 與 管 理,以 幫 助 達 成 企 業 的 目 標 。 Van der Spek & Spijkerbet, 1997). [73]. 12. 知 識 管 理 為 擷 取 與 公 司 營 運 及 競 爭 者 有 關 資 訊 與 知 識,將 其 統 籌 整理儲存在其他人可以取得的地方,並依照需求傳遞給所需人 員。其 目 的 在 提 升 組 織 生 產 力、應 變 力、工 作 效 能 及 創 新 能 力 。 (劉 權 瑩 , 1999) 13. KM = (P + K). [23]. S. P:People 人 員; K:Knowledge 知 識; +:Technological bridge 代 表 利 用 資 訊 科 技 將 知 識 與 人 連 結 起 來; s:Share 分 享。(Arthur Anderson, 1999). [33]. 14. 知 識 管 理 是 一 套 管 理 的 活 動,以 應 用 組 織 內 部 所 擁 有 的 知 識 而 為 組 織 內 的 人 員、顧 客 及 股 東 創 造 價 值。(Clare & DeTore, 2000) [ 4 0 ] 綜 合 上 述 專 家 學 者 的 論 點 及 定 義,本 研 究 將 知 識 管 理 定 義 如 下 : 16.

(27) 知識管理是創造、辨識及擷取各種對組織有用的知識,透過資訊科 技、人員內部訓練及獎懲制度促進知識分享的文化,其目的在提升 組 織 生 產 力、應 變 力、工 作 效 能、創 新 能 力 及 創 造 組 織 的 競 爭 優 勢 。. 2.2.2 知 識 管 理 執 行 流 程 知 識 管 理 導 入 過 程 中 , 有 其 核 心 的 流 程 , 陳 永 隆 (2001). [ 11 ]. , 在知識. 管理導入實例中提出下列核心流程: 知 識 創 造:知 識 創 新 的 源 頭 並 非 僅 侷 限 在 企 業 內 部,企 業 應 建 立 一 個 廣 納 企業內部、企業間以及企業外部知識來源的機制。 知 識 分 類 與 儲 存:知 識 由 內 隱 到 外 顯 的 引 導 過 程 中,不 應 將 外 顯 知 識 僅 侷 限在文件檔案的儲存與管理,應包括個人的核心專長, 如訓練、著作、專利、證照的儲存,也應包括將思考化 成 文 字 的 知 識 社 群 機 制。而 文 件 檔 案,也 不 應 只 是 文 字 檔案,尚應包括簡報檔、影像檔、聲音檔、圖形檔等。 知 識 分 享:知 識 經 過 大 量 傳 播 後,才 易 產 生 價 值,因 此 企 業 必 須 建 立 開 放 性的線上學習與知識傳播機制。 知 識 更 新:建 立 能 讓 寶 貴 的 經 驗 與 知 識 不 斷 更 新 的 企 業 智 庫 和 知 識 顧 問 團 隊,是企業永保知識鮮活的重要機制。 知 識 價 值:透 過 專 業 的 知 識 行 銷,將 知 識 分 享 給 有 需 要 的 個 人 或 企 業,才 能讓知識的價值真正產生,進而協助企業創造知識利潤。 綜合以上的核心流程與執行關鍵,可以簡單以圖 6 來表示:. 知識種類 檔案、技能、思考. 創造. 分類. 創新的源頭 I n te 、 r I n tr a、E x tr a. 儲存. 知識更新 不斷改變. 分享. 更新. 線上學習 知識傳播. 價值. 知識行銷. 資訊科技應用 資源整合、虛擬團隊. 圖 6 知 識 管 理 導 入 過 程 核 心 流 程 (陳 永 隆 ( 2 0 0 1 ). 17. [11 ]. ).

(28) 而在知識管理流程方面,雖然各家的說法依舊不一,但大體均包涵以 下流程: 1.. 釐清什麼對組織來就是知識,什麼不是。. 2.. 取得或創造知識。. 3.. 對蒐集來的知識做一過濾、整理並貯存於知識庫中。. 4.. 提 供 分 享 之 環 境,讓 組 織 成 員 能 利 用 這 些 知 識 以 增 進 組 織 的 利 益 。. 詳見表 2 所示。 表 2 知 識 管 理 的 流 程 (陳 文 賢 , 2002) 提倡者 American Management Systems Arthur Anderson Accenture Ernst & Young KPMG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IBM Dataware Tech. The Delphi Group. 陳文賢. [8]. 知識管理流程 1. 發現:創造知識中心 2. 組織:激勵確認人員 3. 共享. 1. 評估 2. 定義知識的角色 3. 建立知識策略連結企業目 標 4. 定義實施知識策略的流程文化技術 5. 實施及回饋 1. 取得 2. 創造 3. 綜合 4. 共享 5. 使用 6. 促進知識共 享的環境 1. 知識產生 2. 知識呈現 3. 知識編碼 4. 知識應用 1. 取得 2. 索引 3. 過濾 4. 連結 5. 分散 6. 應用 1. 發現知識 2. 過濾內容 3. 編排格式 4. 傳遞他人 5. 接收使用回饋 1. 知識搜索 2. 知識收成 3. 知識焠鍊 1. 定義企業問題 2. 改正前之前置作業 3. 建立知識管理 小組 4. 知識稽查與分析 5. 定義解決方案的功能 6. 解 構知識管理系統模組 7. 連結人員與系統 1. 釐清實施知識管理之主要觀念與架構 2. 分析如何利用 知識管理作為競爭工具 3. 建立合乎知識管理的組織與文 化修正 4. 分析業界實施知識管理的最佳實務 5. 引入知 識管理所需的技術 6. 市場分析 7. 確認知識管理在組織 各層面的可能影響 8. 實施知識管理 1. 知識收集 2. 知識編纂 3. 知識分享 4. 知識使用 5. 知識創新. 綜合上述學者對知識管理流程的觀點,本研究提出如圖 7 所示,知 識管理是一個流程導向的作法,包括知識的收集與創造、知識的整理與 編纂、知識的儲存與累積及知識的分享與擴散。. 18.

(29) 知識的收 集與創造. 知識的分 享與擴散. 知識管理 知識的儲 存與累積. 知識的整 理與編纂. 圖 7 知 識 管 理 流 程 (本 研 究 整 理 ) 2.2.3 知 識 管 理 的 架 構 Arthur Anderson (2001) 提 出 一 個 由 流 程 與 促 動 要 素 構 成 的 知 識 管 理 模型,知識管理促動要素包括領導、企 業文化、資 訊科技與績效考核,前 兩 項 屬 於 人 的 部 份,後 兩 項 則 屬 於 業 務 的 部 份,高 階 主 管 的 領 導、分 享 的 企 業 文 化、單 一 整 合 之 資 訊 平 台 及 明 確 的 績 效 考 核 目 標 四 大 促 動 要 素 會 深 深影響到組織知識的創造、確認、蒐集、導入、組織、應用與共享之循環 流程,其知識管理的架構形成了知識的擴展,如圖 8 所示。 領導. 績效考核. 應用. 組織. 共享. 知識. 導入. 創造 確認. 蒐集. 企業文化. 資訊科技. 圖 8 由 流 程 與 促 動 要 素 構 成 的 知 識 管 理 架 構 (Arthur Anderson, 2001). 19.

(30) 2.3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的 定 義 與 架 構 2.3.1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的 定 義 Offsey, S. (1997). [62]. 認 為 :「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是 指 資 訊 科 技 的 統 整 , 用. 來 收 集 、 組 織 、 轉 移 及 擴 散 組 織 知 識 給 全 體 員 工 的 一 套 系 統 」。 其 定 義 , 專家學者眾說紛云,整理如下所述: 1..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是 用 來 支 援 組 織 進 行 知 識 管 理 的 一 種 工 具,其 中 包 含 文 件 庫、專 家 系 統、討 論 區 與 具 有 合 作 過 濾 技 術 的 內 文 擷 取 系 統 。 (Davenport et al., 1998). 2.. [42].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的 功 能 包 括 儲 存 結 構 化 的 知 識、搜 尋 相 關 的 資 訊 及 具 備 判 斷 知 識 價 值 的 能 力 。 (Davenport & Prusak, 1998). 3..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是 一 種 以 資 訊 科 技 為 基 礎 的 系 統,用 以 支 援 組 織 性 的 知 識 管 理 行 為 。 (Alavi, 1999). 4.. [28].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需 包 括 分 析 技 術、資 訊 檔 案、正 式 簽 呈、任 務 檢 查 軟 體 及 搜 尋 的 功 能 。 (Gates, 1999). 5.. [43]. [20]. 知識管理系統的功能是幫助組織員工找尋所要的知識及前人累 積 的 經 驗 , 以 降 低 決 策 風 險 ; 組 織 將 其 使 用 在 知 識 的 取 得 、儲 存 與 分 享 上 , 使 知 識 管 理 更 有 效 率 。 (Tiwana, 2000). 6.. [70].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需 具 備 的 功 能 有:整 合 的 資 料 庫 系 統、現 存 系 統 的 互 相 溝 通 能 力、整 體 的 資 訊 科 技 架 構、智 慧 型 代 理 人、電 子 郵 件、 搜 尋 引 擎 及 快 速 擷 取 的 能 力 。 (Barnes, 2002). 7.. [35]. Lotus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 包 含 : 分 散 式 企 業 知 識 文 件 管 理 系 統 、 工 作 流 程 最 佳 方 案 、 即 時 資 訊 共 享 系 統 、 Web 化 群 組 專 案 管 理 、 Web Notes 用 戶 端 、 Wireless 行 動 商 務 方 案 及 e-learning。 (Lotus). 本 研 究 綜 合 上 述 專 家 學 者 的 論 點,將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的 定 義 整 理 如 下 :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是 以 資 訊 科 技 為 基 礎 的 管 理 系 統,用 以 輔 助 組 織 知 識 管 理 的 行 為。其 功 能 包 括 建 立、儲 存、管 理、搜 尋 知 識 庫 及 知 識 地 圖、促 進 全 體 員工的溝通與協同合作。. 2.3.2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的 架 構 本 研 究 以 Bowman(2002). [39]. 提出的以知識庫為基礎的知識管理系統. 架 構 及 陳 文 賢 (2002) [ 8 ] 提 出 的 七 層 式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做 為 本 節 的 架 構 探討。 Bowman 的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 是 透 過 知 識 庫 創 造 及 管 理 工 具 , 將 組 20.

(31) 織 內、外 部 資 訊 有 系 統 地 儲 存 於 知 識 庫 中,再 透 過 各 種 知 識 檢 索 工 具 以 擷 取 儲 存 於 知 識 庫 中 的 知 識,並 透 過 統 一 的 閘 道 介 面 讓 使 用 者 得 以 透 過 單 一 介面就可以使用知識管理系統及其它應用程式,架構圖如圖 9 所示。 陳文賢將知識管理系統分為七個層次來看,第一層是網路基礎建 設;第 二 層 是 應 用 程 式 的 基 礎 建 設,如 群 組 軟 體 及 資 料 庫 等。建 立 在 這 兩 個 基 礎 之 上 的 是 各 式 各 樣 的 知 識 管 理 應 用,如 知 識 檢 索、內 容 管 理、協 同 作 業 、 社 群 、 個 人 化 …等 。 在 這 些 應 用 之 上 的 是 各 種 安 全 管 理 機 制 , 如 防 火 牆、認 證 機 制 等。最 上 層 是 網 路 使 用 者 介 面,又 稱 為 前 端 系 統,底 下 六 層 合 稱 為 後 端 系 統 , 如 圖 10 所 示 。. 外部資訊 -行銷研究報告 -政府法規 -財務報告 -新聞報導 -網站資訊. 內部資訊 -政策與程序 -產品規格 -專案管理方法 -客戶建議 -行銷計畫 -競爭者分析 -財務模型 -訓練教材 -工程圖表 -知識指南. 知識庫創造 及管理工具. 資料庫. -文件輸入 -關鍵字管理 -知識地圖管理 -安全性管理 -Mrtadata字典管理 -績效管理. Metadata. 知識檢索工 具 -使用者介面設計 -搜尋引擎 -知識地圖 -協同合作 -訊息傳遞 -閘道. 閘道介面. 資料倉儲、資 料採礦工具. 企業應用 程式. 表格自動化 應用程式. WWW和 網際網路. 圖 9 以 知 識 庫 為 基 礎 的 知 識 管 理 系 統 架 構 (Bowman, 2002) 2.4 知 識 管 理 關 鍵 成 功 因 素 (簡 志 群 , 2003). [39]. [5]. 在推動知識管理過程中,可能因組織或員工個人因素而遭到挫折或產 生導入之瓶頸。為了避免這些因素,組織在導入初期能對知識管理在某些 關 鍵 做 法 上 有 所 了 解。Davenport & Prusak (1998). [43]. 管理之專案歸納出八個關鍵成功因素,簡述如下:. 21. 針對三十一個實施知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就知識及相關理論的最新發展,體育教師可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把新元素例如資訊素養、企 業家精神、人文素養,以及

• developing coh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that aligns the school aims, the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nior Secondary Enriching Knowledge for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5) Dynamic Earth Series – Geology of Hong Kong and Slope Safety System..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and cros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find out the Business implement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project, Our study

時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台灣已加入了 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企業面臨劇變之環境及廣闊的物料採購市 場,若能善用「知識管理」( Knowledge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st theory, item response theory (IR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into an online adaptive test system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vertical integration,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debt ratio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s on ROE, (2) capital intensity and market shar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