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轉型之初探/ 20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轉型之初探/ 200"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轉型之初探

簡紫玲 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身為一位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是 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斷的精進學習已 經是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師專業已經 不僅僅是在課堂中的教學,時代的轉 變、社會的現實、家長的態度、學生 的現況能力都有可能影響教師在職場 上的工作效能。臺灣自 95 學年度開始 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目的在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增進教師專業素 養,提升教學品質,以增進學生學習 成果。 教育部於 2005 年 10 月 25 日通過 『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實施計畫』,鼓勵學校申請試辦,採自 願方式參與。根據精緻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網站統計資料得知,有參與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從 95 學年度有 125 所 國小;22 所國中;13 所高中:3 所高職, 到 105 學年度有 1470 所國小;523 所 國中;322 所高中;146 所高職,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運作 10 年,並在 106 學 年度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 (如表 1) 表 1 95-105 學年度辦理現況-學校類別參與校數 學年度 縣市 國小 國中 高中 高職 特殊教育 總計 105 24 1,470 523 322 146 25 2,490 104 24 1,441 499 322 148 24 2,436 103 22 1,117 399 307 147 23 1,993 102 21 828 314 276 137 16 1,571 101 22 632 209 250 121 9 1,221 100 21 570 164 198 89 7 1,028 99 20 454 126 139 64 5 788 98 20 350 115 99 41 4 609 97 20 177 68 41 16 1 303 96 19 165 49 17 11 2 244 95 19 125 22 13 3 2 165 資料出處: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臺。取自 http://teachernet.moe.edu.tw 註:建立時間 : 106-10-22 14:45:16 許多研究都指出教師評鑑的實施 面 臨 許 多 問 題 與 挑 戰 ( 孫 志 麟 , 2003;Kober, 2011)。「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之所以要能成功的推動,要素 之一就是要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好夥 伴可以給對方實在又中肯的建議,且 也要開放自己心胸接納對方的建議, 這 是 需要 彼此 之間 足 夠有 信任 與 瞭 解。

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內涵

(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概念 孫志麟(2004)認為教師評鑑係 協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學成長, 或作為教師任用與懲戒之依據。Sachs (2005)指出教師專業評鑑目的不在 於提供一個嚴苛的標準,而是有利於

(2)

教師教學工作,但相反地,也希望透 過專業評鑑的規範,約束老師及其教 學的專業品質。然而陳燕嬌與范熾文 ( 2007 ) 將 教 師 專 業成 長 內 涵 歸 納 為:1.教學知能;2.班級經營;3.輔導 技能;4.專業態度;5.人際溝通;6.研 究發展。 徐儷嘉(2008)在「臺北縣國民 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成長關係 之研 究」,加以編製的專業成長量 表,分別為教育新知、教學知能、行 政知能、班級經營、專業精神層面。 陳英櫻(2008)研究高中職教師知識 管理與專業成長研究,在專業成長表 分為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經營、 人際溝通、專業態度五個範疇。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瞭解教師專 業發展內涵相當廣泛,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主要精神有六:1.以教師專業發展 為主軸;2.鼓勵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社 群;3.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互動 作為觀摩方式;4.以有效教學和班級經 營為成長內涵;5.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效。 (二)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重 要性 教師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性角 色,必須不斷專業成長,增進專業知 能、提升專業素養、精進教學品質, 才足以勝任教學工作。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藉由評鑑機制,協助教師達成專 業發展的目標。基於此,其重要性有 下列三項: 1. 確保教師具備教學專業能力透過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能培養教師反 省實踐能力,並將自己的專業知識 與同儕分享交流,透過長期互動與 專業學習的過程,才能夠真正落實 改善教師工作,提升教師教學專業 能力的目的(顏國樑,2009)。 2. 促使教師教學方法與內容與時俱 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讓教師瞭解 自己在教學方法與內容之不足,以 及專業成長之需要和內涵,並藉由 同儕觀摩、自我省思、專業對話等 方式改進教學,系統引導教師知、 情、技各方面之專業發展(潘慧 玲、鄭淑惠、陳文彥,2009)。 3. 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 效教學、學習與評鑑三者是教育的 核心,教師的教學需從學生的學習 表現獲知教學成果,而教師的教學 檢視則有賴於評鑑的實施。因為教 師 在 教 學 情 境 中 直 接 與 學 生 互 動,對學生學習成果影響最為深 刻。是以,為求提升教學品質、增 進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及 學 生 學 習 成 效,實施教師專業評鑑乃成為教師 邁向專業的重要途徑(張素貞, 2009)。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助提升教師 的專業知識以及教學省思,進而提升 教學能力及教學品質,更能增進同事 間的交流與情誼。 (三)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困境 1.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缺乏信任關係 Tuytens 與 Devos(2011)認為在 鼓勵學校領導者試圖在校園中實施教 師評鑑時,應該要降低教師們對於教

(3)

師評鑑的恐懼。Schwarz 和 Struhkamp (2007)認為信任是當人們在資訊 不 完 整 時 減 少 複 雜 性 的 決 策 方 法 。 Schwarz 和 Struhkamp(2007)更直指 利害關係人很難了解在評鑑過程該信 任誰?或誰值得信任?更對於評鑑究 竟 在 建構 信任 ,或 破 壞信 任產 生 質 疑,認為評鑑應該對於利害關人的信 任需要更加小心的處理,妥善掌握評 鑑的目的,以免因評鑑目的被扭曲而 產生評鑑信任的風險。 2.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沒有標準模式 教育部辦理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的實施模式,並沒有標準模式,各校 可以自己彈性調整,但是鼓勵教師們 組成專業發展評鑑社群,自我發展專 業成長,並與同儕夥伴進行教育專業 對話,共同發展專業能力。 3.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宣導不足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已推行多年, 但部分基層教師或行政對政策、計劃 及意涵,仍是不夠深入了解。此外, 教師對評鑑的疑慮與不信任,也是導 致訊息無法真正傳遞的原因之一。 4.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增加教師負擔 教師平時忙於教學備課與班級事 務 上 ,雖 然有 意願 提 升自 我專 業 成 長,但是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需 在課餘時間開會討論,進行教學觀察 與教學檔案之事先準備與事後資料整 理工作增加教師負擔,使教師降低參 與意願。

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轉型為

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

教師專業評鑑推動至今,105 學年度 已有 21 個縣市、2,483 校(佔全國校數比 例為 63.41%)、7 萬 5,676 名教師(佔全國 教師人數比例為 37.24%)參與,校數及教 師數均逐年增加,透過教學觀察三部曲 (觀察前會談、教學觀察、觀察後回饋會 談)得以打開教室,突破孤立無援的教學 文化。 教育部自 106 學年度起,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轉型為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從 中央、地方、學校、教師發展共好的夥伴 關係,攜手研商解決教育問題的策略,並 以系統思考、盤點統整的概念,實現教育 價值並給予教師專業支持、情感支持與共 同面對問題的支持,提供更貼近現場教師 專業成長需求,把教師專業自主權真正還 給教師,促進臺灣的教育品質更加提升。 從十二年國教課綱談到教師專業 發展,未來的每位教師角色應是合格 的、專業的,應扮演著學生學習的引 導者、陪伴者、促進者,基於過去學 經歷培養未來專業發展,教師重要的 工作便是引導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指 導學生培養學習的本分。

四、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之因

應策略

(一) 發揮教師專業社群功能 教師各自有各自的專業,要改變 學校創新的保守文化,須先改變學校 成為共享學習文化的社群,使教師各

(4)

自找到彼此的專業,志同道合的夥伴 同儕成為共同成長的群組。首先,便 是推選出校內先導群組,培養專業領 導人才,發揮各自專業,使教師同儕 相互激勵,彼此協助持續學習與成長。 (二) 強化教師專業研習系統 教育專業理論與實務之間,以發展 出更緊密的連結,參與教師研習不僅可 以學習到更多專業知識,其實也是教師 課堂壓力的一種放鬆管道,課餘時間適 度的安排研習課程,勢必也是每位老師 都很需要的,增加教師專業研習活動。 (三) 提供教師專業自主彈性 教師利用多元管道,如:各式教 師集會時間、週三下午辦理參與式進 修研習、運用非正式組織及建置網路 交流平臺等,充分依循各種方式運用 教專評鑑計畫,加強多面向的溝通模 式,強調計畫之目的在協助教師專業 成長,並非是執行教師績效考核或教 師分級制度等,以打破教師對於教專 的不信任感並爭取支持。 (四) 支持教師專業行動研究 教師是教育現場的第一線,面臨 到各種的突發狀況,必須先有完善的 處理,在學校方面應全力支持教師進 行 行 動研 究, 對於 學 生個 案行 為 問 題、班級經營風格、班級學習風氣…… 等,搭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針對 問題做研究,有默契的夥伴支持下, 運作就會更加有效果,過程也會變得 夠有意義。

五、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之預

期效果

(一) 教師專業成長 提升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實踐 方案的比例,完善推展教師專業發展 實踐,協助教師在課堂中實踐其專業 能力,讓教師專業能力更精進。 (二) 教師教學效能 參與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減 輕教師各分面壓力,讓老師回歸教學 專業工作,然而教師素質是影響教育 品質的關鍵,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經 過教師專業實踐方案的模式下,增進 教師教學效能,給予學生最佳的學習 成效。 (三)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透過學習社群辦理相關研習,邀 請專業人士或是同事間的知識流動, 藉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同儕動力, 共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形塑校園 教學專業文化,激勵教師工作士氣。 (四) 新課綱十二年國教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 要之公開授課與專業回饋措施,期望 落實教師專業融入新課綱及備、觀、 議課之模式,培育新課綱實施後,每 一位教師皆需進行議課、觀課及公開 授課之知能,培訓專業回饋人員,以 提升教師教學觀察知能。

(5)

六、結語與建議

經以上論述,提出結語及建議如 下: (一) 結語 教育部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實踐 方案』是需要相關夥伴繼續運作,其 主要目的在建立教師自我成長,提升 教師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習成效,提高 教師的專業表現。上述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面臨之困境,仍待教育主管單位 及學校、教師共同突破,以尋求可行 發展途徑。從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 』 來帶 動『 教師 專 業發 展實 踐 方 案』,藉由學習社群的運作,讓教師建 立共同的願景,培養出信任與合作的 夥伴關係,也讓『教師專業發展實踐 方案』推動更完善。 (二) 建議 經由以上的初探,具體提出對教 育部、學校及教師之建議如下: 1. 教育部宜持續支持與重視教師專 業發展 無論是學校、教專中心,甚至我 們地方政府,都要思考因應 12 年國教 與未來的人才需求,教師參與專業發 展需要教育部持續的推動與實踐,才 能達到更美好的教學品質。 2. 學校宜鼓勵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 鼓勵教師從課程發展各個專業能 力,並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社群,共同 做資源整合與運作,強化教師的省思 到增能,整合課堂教學的備課、觀課 和議課,提升學校共備風氣。 3. 教師宜找尋教與學的新價值並提 升教師專業 在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方案下,教 師在教育現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與亮點,與學習社群夥伴一起精進教 師專意業知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及成效。 參考文獻  呂錘卿、陳楦政(2009)。臺中縣 國民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現 況與問題探討。2009 年結合專業發展 之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林煥民(2009)。我國推行教師專 業評鑑之研究--政策分析觀點。學校行 政,62,098-119。  張素貞(2009)。推動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方案與教師專業發展初探。 2009 年結合專業發展之教師評鑑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  潘慧玲、鄭淑惠、陳文彥(2009)。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後設評鑑:以國 立附設實驗小學為例。2009 年結合專 業發展之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 集。  顏國樑(2009)。臺灣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執行的問題與推動策略-政策 執行的觀點。2009 年結合專業發展之 教師評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6)

 張景富、張育銓(2012)。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實施之困境。臺灣教育評 論月刊,1(7),27-30。 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即時新聞。 取自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 n=9E7AC85F1954DDA8&s=55BD5774 3E88E277  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取自 https://tepd.moe.gov.tw/  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支持網站。 取自 https://atepd.moe.gov.tw/ 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 平臺。取自 http://teachernet.moe.edu.tw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預期 效益 (*紅字 為檢核 工具). 1-1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

「同儕輔導」是一種教師同儕工作在一起,形成夥伴

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

[r]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