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四地勞工退休保障可攜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兩岸四地勞工退休保障可攜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兩岸四地勞工退休保障可攜性之研究 治. 立. 政. 大. An Analysis on Possibility of Pension Portability for Interregional Mobile Workers.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指導教授:王惠玲 博士 研究生:潘智茵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二年六月. v.

(2) 摘要 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而此現象引起社會各界對退休保障的關注。此外,跨 國勞工移動人數因全球化而急速上升。勞工跨國移動對於跨國界之退休保障帶來 新的挑戰。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人都應該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但跨國移動勞 工可能會面對與就業國本地勞工在社會保障上存在差別待遇之問題,甚至有機會 同時失去家國及就業國的社會保障。勞工個人的流動量越大,對其退休保障所造 成的影響就會越大。. 政 治 大 沒有連接起來。此問題可以通過簽訂雙邊協議或多邊協議來解決。通過協議,就 立. 會產生此類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勞工跨國移動,但國家之間的退休保障制度卻. 業國應提供外籍勞工與本地勞工平等待遇。協議亦可用於訂定移動勞工應該適用. ‧ 國. 學. 那一個國家的法規。同時亦可以解決投保年資中斷及分隔兩地、給付出口有設置. ‧. 限制等問題。雖然並非必須的,但協議可幫助協約國間之退休行政服務連結起來,. y. Nat. 為受益人帶來方便性。. er. io. sit. 保障移動勞工的權益不只單單是允許其參加退休保障制度,而且應該確保勞 工受到與本地勞工同等之對待。通過訂定社會保障協議,勞工即使離國工作亦可. al. n. v i n 以維持獲取退休保障之權利。社會保障可攜性,特別是退休保障,不止對勞工有 Ch engchi U 利,對政府、對經濟發展亦是有益處的。. 近年兩岸四地的經濟交流合作及勞工流動增加,四地之間的退休保障問題更 值得關注。探討兩岸四地退休保障可攜性,可以幫助解決或至少減低四地間移動 勞工之退休保障攜帶性損失。. 關鍵字:跨國勞工移動、退休保障可攜性、攜帶性損失、社會保障協議.

(3) Abstract Aging population is a global phenomenon and this leads to the concern of social security issues. Besides,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obile workers is increasing rapidly due to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labour mobility is creating new challenges for cross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Being a member of the society, everyone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but international mobile workers may face the problem of having a deduction on pension benefits comparing with native workers, or even,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protection from both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And the larger the mobility,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s are towards pension benefits. These problems occur because of workers working abroad, but there is no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between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This can be solved by concluding bilateral agreements or multilateral agreements. Through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 the host countries should provide equality of treatment towards expatriates. Besides, agreements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pplicable legislation,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separation of insured years and restrictions on the export of benefits etc. Although it is not a must, agreements can also help in providing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for beneficiarie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Ensuring the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of mobile workers is not only allowing them to join social security schemes, but also guaranteeing them to have equality of treatment comparing with native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 can help in maintaining the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for mobile workers. Portability of social security, especially on pension issue, benefits not only mobiles workers, but also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 engchi. i n U. v.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labour mobility between Taiwan, China, Hong Kong and Macau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thus brings to the attention on the pension issue for mobile workers between places. Analyze on interregional pension portability can help in solving, or at least reducing the portability loss of mobile workers among these four place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labour mobility, pension portability, portability loss,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

(4)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 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限制............................................................................................ 4 研究範圍............................................................................................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背景.................................................................................................... 7 第二節 社會保障............................................................................................ 9 第三節 確定給付制及確定提撥制.............................................................. 10 第四節 國際勞工移動.................................................................................. 11. 立. 移動勞工.......................................................................................... 12 攜帶性損失...................................................................................... 13 退休保障可攜性.............................................................................. 15 可攜性協議...................................................................................... 20. ‧. ‧ 國. 學.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政 治 大. sit. y. Nat. 第參章 兩岸四地之退休制度介紹 ..................................................................... 24 第一節 中華民國(臺灣).......................................................................... 24. n. al. er. io. 一、 國民年金...................................................................................... 24 二、 勞工保險...................................................................................... 27 三、 勞工退休金.................................................................................. 30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 32 一、 敬老金.......................................................................................... 32 二、 社會保障制度.............................................................................. 34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 37 一、 公共福利金計劃.......................................................................... 37. Ch. engchi. i n U. v. 二、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 39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42 一、 高齡津貼...................................................................................... 42 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44 三、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47 四、 企業年金...................................................................................... 50.

(5) 第肆章 勞工兩岸四地跨區移動引起的退休保障問題之探討 ......................... 61 第一節 第零支柱.......................................................................................... 61 第二節 第一支柱.......................................................................................... 62 一、 退休制度的覆蓋.......................................................................... 62 二、 保險年資...................................................................................... 64 三、 退休金額度.................................................................................. 66 四、 退休金的申請.............................................................................. 69 第三節 第二支柱.......................................................................................... 70 一、 退休制度的覆蓋.......................................................................... 70 二、 投保年資...................................................................................... 72 三、 退休金額度.................................................................................. 72 第四節. 第三支柱.......................................................................................... 73. 政 治 大. 第伍章 退休保障可攜性之分析 ......................................................................... 74 第一節 退休保障可攜性之分析.................................................................. 74 一、 第零支柱...................................................................................... 74 二、 第一支柱...................................................................................... 75 三、 第二支柱...................................................................................... 83 四、 第三支柱...................................................................................... 84 五、 小結.............................................................................................. 84 第二節 兩岸四地退休保障攜帶之可行性分析.......................................... 85. 立. ‧. ‧ 國. 學. y. Nat. n. al. er. sit. 臺灣及澳門退休保障攜帶之可行性.......................................... 86 臺灣及香港退休保障攜帶之可行性.......................................... 90 臺灣及中國退休保障攜帶之可行性.......................................... 93. io. 一、 二、 三、. Ch. engchi. i n U. v.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100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建議................................................................................................ 101 一、 臺灣及澳門................................................................................ 101 二、 臺灣及香港................................................................................ 101 三、. 臺灣及中國................................................................................ 102. 參考文獻.................................................................................................................... 104 附件一........................................................................................................................ 115 附件二........................................................................................................................ 117.

(6) 表目錄 表格 1: 長者生活津貼入息資產限額 ....................................................................... 38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表格. 2:強積金供款比例 .......................................................................................... 41 3:四地之第零支柱退休保障制度 .................................................................. 55 4:四地之第一支柱退休保障制度 .................................................................. 58 5:四地之第二支柱退休保障制度 .................................................................. 60 6:於外地工作之臺灣勞工所面對之第一支柱退休保障覆蓋問題 .............. 63 7:外籍勞工於臺灣工作所面對之第一支柱退休保障覆蓋問題 .................. 64 8:2011 年兩岸四地 GDP 及人均 GDP .......................................................... 68. 表格 9:於外地工作之臺灣勞工所面對之第二支柱退休保障覆蓋問題 .............. 71 表格 10:外籍勞工於臺灣工作所面對之第二支柱退休保障覆蓋問題 ................ 71 表格 11:四地退休制度攜帶之可行性 .................................................................... 9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 由於科技與醫學的急速發展,人類平均壽命變得越來越長。人類平均壽命變 長的同時,出生率下降,因而引發如人口老化等的社會問題。人口老化是一個全 球性的趨勢,由於老年人人數上升,導致人數漸漸下降的年輕一代比例上更難支 持退休人士的生活。而此社會現象引起各界對老年人士社會保障的關注,如老年 福利及老人醫療津貼等。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為老年人士提供一個基本生活. 政 治 大 助勞工即使退休後仍能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開銷,從而大大減輕政府對老年貧窮 立 保障,以免其退休後陷入老年貧窮等問題。此外,設置一個完善的退休制度可輔. ‧ 國. 學. 人士福利補助之負擔。.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現在只需花短短的時間便能輕鬆容易的穿梭於世界各. ‧. 國之間。加上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因素,世界各地的勞工流動量均大幅上升。發展. sit. y. Nat. 中國家的勞工於其他地方尋求更佳的工作機會,而同時發達國家亦對非技術性勞. al. er. io. 工的需求量增加。另外,發達國家中的專業人士亦會於需要大量專業知識與技術. v. n. 人才的發展中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收入水準差異、社會產業結構改變、尋求更. Ch. engchi. i n U. 好的職業生涯發展等都是勞工從一個地方移至另一個地方的原因。根據國際勞工 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統計,全球現時約有 1.75 億移徙人口, 其中約半數為勞工(而其中約 15%為非正規狀態的勞工)1。 勞工尋求工作機會已經超出了地域的限制,而跨國界移動的勞工流動量增加, 會為社會保障帶來新的挑戰。世界各國都有自己一套的社會保障制度,而勞工跨 國界的流動將會為其帶來如歧視或缺乏社會保障權利等之壞處。此攜帶性損失將 會對勞工的退休保障造成不同方面之影響,而勞工個人的流動量越大,對其退休. 1.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 (2013). Migrant workers. Retrieved 29 May 2013, from http://www.ilo.org/global/standards/subjects-covered-by-international-labour-standards/migrant-wo rkers/lang--en/index.htm 1.

(8) 保障所造成的影響就會越大。 攜帶性損失是指勞工轉換工作時所造成的在退休金額度上之縮減。在經濟學 角度來看,攜帶性損失越大,勞工轉換工作的意欲則越少,而這最終會影響市場 效率及職業匹配的程度。在社會上的角度來看,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應 該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然而,勞工移動有可能令其同時排除於家國及就業國的 社會保障制度,或只獲得一個扣減後的社會保障。 一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為勞工提供退休後的收入保障。同時亦可以減 低老年貧窮等社會問題,從而減輕政府對老年福利津貼之負擔。然而,勞工跨國. 政 治 大 (家國及就業國)之社會保障制度,而非單單勞工本身家國的制度。跨國移動勞 立. 移動為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帶來新的挑戰,因為移動勞工牽涉到至少兩個國家. 工可能會面對與就業國本地勞工在社會保障上存在差別待遇的問題,甚至有機會. ‧ 國. 學. 同時失去家國及就業國之社會保障權。而如何為跨國界的移動勞工維持其應有之. ‧. 職業退休保障權利,確保勞工不會因變更工作地點而使其退休保障權益受到損害,. y. Nat.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er. io. sit. 近年,越來越多臺灣企業及台商在中國進行投資活動,而每一家臺灣企業估 計約有 1-2% 員工是從臺灣外派至中國工作的2。雖然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的台企. al. n. v i n 也不一定會僱用臺灣籍勞工,但經濟合作增長勢必令兩岸勞工流動性增加。 Ch engchi U.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資料顯示,居住在大陸境. 內並接受普查登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 234,829 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 21,201 人,臺灣地區居民 170,283 人,外籍人員 593,832 人,合計 1020,145 人。 上述人員中,來大陸目的分別是:以商務為目的 204,962 人;以就業為目的 201,955 人。根據中國人力資源保障部的資料顯示,持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在中國工作的臺 港澳人員共 9.46 萬人3。若以非官方估算,長年在大陸經商、工作或定居的臺灣. 2. 廖佩名(1998) ,臺灣企業派外人員薪酬管理之研究,台灣:私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頁 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2) ,2011 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 公報。 3. 2.

(9) 人實早已超過 100 萬,甚至有學者估計近 200 萬4。依據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 所辛炳隆副教授《海外工作者勞動權益保障—以赴中國大陸工作為例》演講,分 析臺灣人民在中國工作人數應介於 60 萬至 110 萬人。雖然數字相差甚遠,但有 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前往中國工作的臺灣勞工人數正不斷上升。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酒店及娛樂博彩事業的急速發展,選擇到澳門工作的臺 灣勞工亦有上升的趨勢。比起上年同期,在澳門工作的臺籍勞工人數上升百分之 五十5。 雖然在臺工作的外勞並非主要來自澳門、香港或中國,而在澳門、香港及中. 政 治 大 間的退休保障問題更值得關注。討論四地之間的退休保障可攜性,可以幫助解決 立 國的主要外勞來源亦非臺灣,但兩岸四地的交流合作及勞工流動量增加,四地之. 或至少減低兩岸四地間移動勞工之退休保障攜帶性損失,同時亦可吸引外商投資,. ‧ 國. 學. 有利於促進四地之間的經濟發展。. ‧ sit. y. Nat. 第二節 研究目的. al. er. io. 兩岸四地之間各對社會保障實施不同的政策,而不同政策下形成各地的退休. v. n. 保障制度亦會有所不同。此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為分析如何把不同地區的制度銜. Ch. engchi. i n U. 接起來,以提升兩岸四地之退休保障可攜性。本文會從不同的細節中獨立分析中 華民國(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香 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之間的跨區退休保障可攜性, 以及提供可攜性的幾種可行方案。 退休保障可攜性是一個牽涉層面很廣的議題,可以從多角度及不同方向面切 入討論,例如從政治因素、經濟發展、社會問題等等。但此論文之研究重點並非 探討如何從政治層面中促成兩國之間簽訂雙邊協議,亦非討論退休保障可攜性對 國家經濟之影響。此論文主要是在假設兩岸四地能促成對社會保障協議之協商的 4 5. 陳桂清(2012) ,“大選”中大陸台商票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綜合研究室。 基於 2012 年 4 月及 2013 年 4 月的資料計算得出,詳細資料請參考附件一。 3.

(10) 情況下,提供退休保障制度上之可攜性的一些可行建議。.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此論文主要為進行質化研究。質化研究是一種往往依賴於詮釋或批判社會科 學的研究,而且是非線性及週期性的6。此論文主要運用的兩種研究方法為文獻 研究及比較研究。 文獻研究是指於圖書館查找與研究相關的資料7。文獻研究包括從書本、期 刊、學術期刊、論文、政府檔案及政策報告中找尋相關資料8。此外,由於現時. 政 治 大 究於解釋相關術語的定義立 ,亦會用於回顧及統合一些國際組織及學者對退休保障 許多資訊只於網路上發佈,因此資料亦可能於網路上擷取。此論文會應用文獻研. ‧ 國. 學. 可攜性之見解與意見。. 比較研究是一種目的在於針對不同國家或文化而作出比較的社會科學研究. ‧. 方法。比較研究是用於比較兩個或以上的國家,同時亦可稱為「跨國研究」。此. sit. y. Nat. 研究方法會用於比較兩岸四地的退休保障制度,從而作出進一步的討論。而臺灣. n. al. er. io. 會被用作為基本單位,單獨與澳門、香港及中國作出比較及可行性之分析。. 第四節 研究範圍. Ch. engchi. i n U. v. 社會保障包括許多項目,例如退休金及長者醫療津貼等。每一項都是一個巨 大的題目而且每一項的可攜性是各有不同的。此論文只會重點分析政府提供之長 者津貼及其他退休制度,並排除討論其他的社會保障項目。另外,退休制度可以 是由政府管理或私人設立的。而不同企業或事業單位所設立之私人退休計劃會有 所差異,而在缺乏統一制度下,要逐一分析此類退休計劃是不可能的。因此,此. 6. Neuman, W. Lawrence. (2007).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nd 2 ed.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p.85. 7 O'Sullivan, E., Rassel, Gary R., & Berner, M. (2003). Research methods for public administrators. New York: Longman, p.7. 8 同註 6,頁 69-71。 4.

(11) 論文中提及的退休制度只包括國家設立並由國家管理的退休制度及在相關標準 框架規定下所設立的私人退休計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 緒論. 文獻探討. 政 治 大. 立 四地退休制度之. ‧. ‧ 國. 學. 介紹. n. Ch. engchi. 退休保障可攜性 分折. 台灣與澳門之可 行性分析. y. sit. io. al. er. Nat. 勞工跨國移動之 問題探討. 台灣與香港之可 行性分析. 結論及建議. 6. i n U. v. 台灣與中國之可 行性分析.

(1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背景 除了貨物、服務及資本的自由流動外,勞工流動亦是四大基本經濟自由項目 之一9。人口流動是人力資源在不同區域不同產業間配置、再配置的過程,是人 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路徑10。Turner、Doescher & Fernandez 認為工作轉換有助於 高效的勞動力市場,增加市場的靈活性,並且幫助經濟增長和增加競爭力11。實 際上,勞工轉換工作時並不只局限在自己的國家內。傳統上,勞工主要是從貧窮. 政 治 大. 國家流動至較不貧窮國家或富裕國家以尋求工作機會或更好的生活。Hicks 亦指. 立. 出,地區或國家之間的淨收入差異以及工資差別正是移民的主要因素12。由於全. ‧ 國. 學. 球化的影響,現在跨國界尋找工作機會的勞工不再只局限於從貧窮國家移動至富 裕國家,而是遍佈世界各地。甚至有勞工會因為工作單位要求或為個人職業生涯. ‧. 發展等因素而從富裕國家移至較貧窮的國家工作。. y. Nat. sit. Holzmann & Koettl 指出,越來越多人選擇在自己家國以外的國家工作及退. n. al. er. io. 休13。雖然許多移徙人士是永久性離開自己的國家並且不會再返回,但仍有些勞. i n U. v. 工最終會選擇回去自己的家國。由於歸國勞工可以為國家帶回投資資本、人力資. Ch. engchi. 源回流以及知識與技術的轉移等之生產因素,因此政府會視這些歸國勞工為有益 於國家發展的14,而且通常會高度鼓勵於海外工作的勞工歸國。勞工跨國移動會 9. Stephenson, S., & Hufbauer, G. (2011). Labor Mobility. In Chauffour, J. P., & Maur. J. C. (Eds.),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 a handbook (pp. 275-306).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275. 10 俞憲忠(2005) ,人口流動規律及其政策含義,中國:中國技術教育,頁 117-121。 11 Turner, John A., Doescher, Tabitha A., & Fernandez, Phyllis A. (1993). Job Mobility and Pension Portability. In Pension Policy for a Mobile Labor Force. Kalamazoo, MI: 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p.1. 12 Hicks, J. R. (1932). The Theory of Wages. London: Macmillian, p.76. 13 Holzmann, R. & Koettl, J. (2012). Portability of Pension, Health, and other Social Benefits: Facts, Concepts, and Issues (CESifo Working Paper NO. 4002). Munich: CESifo, p.2. 14 Holzmann, R., Koettl, J., & Chernetsky, D. (2005). Portability Regimes of Pension and Health Care Benefits for International Migrants - An Analysis of Issues and Good Practices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No. 0519). Washington, DC: Social Protection, Human Development Network, The World Bank, p.4. 7.

(14) 引起勞工個人之社會保障,尤其是退休保障方面的問題。此外,移動勞工之家庭 成員的社會保障亦應受到關注。但此論文只會專注於探討勞工個人的退休保障, 而勞工之家庭成員的問題會排除討論。 相比起整個職業生涯都固定在同一國家工作的本地勞工,跨國移動勞工往往 只能得到較為不利之社會保障覆蓋及獲取給付之權益15。其中一個導致此問題的 原因是因為社會保障的適用範圍是基於地緣原則(principle of territoriality),換 句話說,此類社會保障制度只適用於其頒布國家或地區的範圍內。而基於此原則, 於海外工作之移動勞工會被排除於家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範圍內。另一方面,. 政 治 大 基於此原則下,社會保障的權利是取決於勞工之國籍而非工作地點。某些國家會 立. 移動勞工之社會保障權益亦會因國籍原則(principle of nationality)而受到影響。. 排除特定組群,甚至所有外籍勞工於該國之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及獲取給付的權利,. ‧ 國. 學. 或只給予他們較本地勞工差之待遇16。而基於此國籍原則,移動勞工則會於就業. ‧. 國損失該有的社會保障權利。. y. Nat. 跨國勞工移動人口近年來一直增加,而跨國界之退休保障可攜性亦漸漸被受. er. io. sit. 關注17。Beveridge 亦指出要如何令移徙人士避免遭受社會保障損失,以及允許 在前一個國家取得之某些權利被攜帶至下一個國家,是一個實質上問題18。然而,. al. n. v i n 保護移動勞工之權益不單單是允許其受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同時亦需要給予移動 Ch engchi U 勞工與本地勞工一樣之平等待遇。. 一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一個可以提供收入保障、預防及減低貧困及貧富 差距、促進社會包容和尊嚴的強大工具19。換句話說,使社會保障制度,尤其退 休保障可跨國界的攜帶不只對移動勞工有益處,同時亦有利於政府。因為此舉可 15. Kenichi, H., Nikac, M., & Tamagno, E. (2011). Social Security for Migrant Workers: A rights-based approach.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p.2. 16 同前註,頁 3。 17 Forteza, A. (2008). The Portability of Pension Rights: General Principals and the Caribbean Case (SP Discussion Paper No. 0825). Washington, DC: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Human Development Network, The World Bank, p.15. 18 Beveridge, W. (2004). Beveridge Report -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Beijing: Chinese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Publishing House, p.4. 19 同註 15,頁 1。 8.

(15) 幫助減少老年貧窮人口,從而減輕政府對老年人士的社會福利之負擔。. 第二節 社會保障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於 2011 年發表的《致力於社會正義和公平全球化的社會 保障》 (Social Security for Social Justice and A Fair Globalization)報告中,社會保 障定義為所有措施,無論是以現金還是以實物,提供津貼,以確保保護,特別是 在下列情況下20: 1. 由於疾病、殘疾、生育、工傷、失業、老年,或一名家庭成員的死亡的原因,. 政 治 大 得不到或無法承擔醫療保健; 立 缺少與工作相關的收入(或收入不足);. 2.. ‧ 國. 學. 3. 家庭無力支持,特別是其子女和成年受贍養者; 4. 普遍的貧困和社會排斥。. ‧. 而社會保障方案可以是繳費(社會保險)或非繳費性質。. sit. y. Nat. 長期性福利(long-term benefit)是一種延遲支付給付的福利。當符合某些資. al. er. io. 格或要件時,受益人所作出之供款即給予其獲取給付之權利21,例如老年人士社. v. n. 會保障正是其中之一。長期性福利如老齡及醫療津貼是最常被討論的。. Ch. engchi. i n U. 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1994年發表的《扭轉老年危機:保障老人及促進 增長的政策》(Averting the Old-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報告書中提出退休保障的三大支柱結構22。世界銀行其後在2005年發表 的《21世紀的老年收入保障: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比較》 (Old 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的 報告書中提出一個五層支柱架構的新概念23,即對現有的三層支柱再增加兩層支 20. ILO. (2011). Social security for social justice and a fair globalization (Report VI prepared for the 100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Geneva: ILO, p.9. 21 同註 14,頁 5。 22 The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 Holzmann, R., & Hinz, R. (2005). 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9.

(16) 柱(第零及第四支柱)。五層支柱架構為24: (1) 第零支柱(Zero (basic) pillar):最基本的支柱,主要目的是為長者提供最低 程度的保障。此支柱為社會救助的性質,給付可以是廣泛發放或需要通過資 產審查。 (2) 第一支柱(First pillar):強制性,資金非完全儲備以及公共管理的確定給付 制(defined benefit)。 (3) 第二支柱(Second pillar):強制性,資金完全儲備以及私營管理的確定提撥 制(defined contribution)。. 政 治 大 (5) 第四支柱(Forth pillar) :非經濟性的支柱,包括多項的社會政策如家庭支援, 立 (4) 第三支柱(Third pillar):自願性退休儲蓄。. 醫療及房屋福利等。. ‧ 國. 學. 而每一層的支柱的退休保障中都包括不同類型的方案,例如不同的融資方式、. ‧. 公營機構或私營機構管理、需要供款或不需要供款、提供定期現金給付或一次性. y. Nat. 給付、給付金額是根據以往的收入或現時的收入等25。. er. io. sit. 第四支柱之退休保障是與社會政策有關而非退休保障制度,並非在此論文設 定的研究範圍內,所以並不會對此支柱作進一步的討論。. n. al.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節 確定給付制及確定提撥制. 職業性的退休計劃主要目的是為退休勞工提供一個補充性的養老金。職業性 的退休計劃可分為確定給付制及確定提撥制。 根據 Turner、Doescher & Fernandez 的解釋,確定給付制之退休計劃是為 勞工提供一個定額的退休給付,而勞工將來所獲得之給付是由一條特定公式所決 定的。確定提撥制的退休計劃為雇主及勞工均支付保費至一個個人帳戶,如儲蓄.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 Washing D.C.: The World Bank. 24 同前註,頁 2-3。 25 同註 15,頁 21。 10.

(17) 或共同基金戶口一樣26。 根據 Forteza 的定義,確定給付制的退休計劃之給付是按最後薪酬以及投保 年資而定的。確定提撥制的退休計劃之供款是累存於一個個人帳戶內,於勞工退 休時可定期提取或作為年金給付之用27。 在確定給付制下,給付是按公式計算得出。而領取之給付金額與供款金額未 必有關聯性。而在確定提撥制下,退休給付是等於供款總額以及投資盈虧28。 現時在發達國家,確定提撥制越來越有主導地位29。但不論是確定給付制或 確定提撥制,當受益人達到特定的條件或要求時,領取給付的權利是不可被剝奪 的3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四節 國際勞工移動. 談及勞工跨國移動,首先至少涉及兩個國家,即勞工輸出國及輸入國。根據. ‧. 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定義,原籍國(state of origin)是指當事人被視為國. sit. y. Nat. 民的國家而就業國(state of employment)是指移徙勞工將要從事、正在從事或. al. er. io. 已經從事有報酬活動之所在國家31 。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指出,家國或來源國. v. n. (source countries)即是輸出國,而目的地國家(countries of destination)或東道. Ch. engchi. 國(host countries)即代表輸入國32。. i n U. Stephenson & Hufbauer 定義勞工移動為勞工因為工作而前往至其他國家. 26. 同註 11,頁 4-5。 同註 17,頁 4-5。 28 Andrietti, V., & Hildebrand, V. (2001). Pension Portability and Labour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Evidence from SIPP Data (SEDAP Research Paper No. 42). Hamilton: McMaster University, p.7. 29 Hernaes, E., Piggott, J., Vestad, O., & Zhang, T. (2011). Labour mobility, pension portability and the lack of lock-in effects (Australian School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 No. 2011 AIPAR 01).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3. 30 同註 28,頁 7。 31 Article 6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All Migrant Workers and Members of Their Famil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32 Wickramasekara, P. (2008). The View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Korea: Conference on “Demographic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Labor Mobilit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and Cooperation”, p.2. 27. 11.

(18) 一段有限的時間33。而根據 Jousten & Pestieau,勞工移動可以分為三個階層: 工作生涯剛開始時,工作生涯期間以及工作生涯即將結束時。而勞工於不同階層 移動的原因以及對退休金額度的影響亦會不一樣34。. 第五節 移動勞工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移徙勞工(migrant worker)是指在其非國民的國家將 要從事、正在從事或已經從事有報酬的活動的人35。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 移民就業(migrant for employment)是指為被僱用而移民至另一個國家的人36。. 政 治 大 討論短暫性離國並會最終返回家國的勞工,所以為免混淆,此論文會應用移動勞 立. 在兩個定義中,移徙勞工均包括短暫性及永久性的移徙勞工。但此論文只專注於. ‧ 國. 學. 工(mobile worker)一詞,而非移徙勞工。 聯合國指出,移徙勞工的種類包括37:. ‧. (1) 邊境工人(frontier worker)一詞指在一鄰國保持慣常住所並通常每日返回或. sit. y. Nat. 至少每星期返回一次該國的移徙工人;. al. n. 一年內的部分期間工作的移徙工人;. Ch. engchi. er. io. (2) 季節性工人(seasonal worker)一詞指其工作性質視季節性條件而定並且只在. i n U. v. (3) 海員(seafarer)一詞包括漁民在內,指受雇在其非國民的國家註冊船舶上工 作的移徙工人; (4) 近海裝置上的工人(worker on an offshore installation)一詞指受雇在其非國民 的國家管轄範圍的近海裝置上工作的移徙工人; (5) 行旅工人(itinerant worker)一詞指其慣常住所在一國但由於其職業性質須在. 33. 同註 9,頁 276。 Jousten, A. & Pestieau, P. (2002). Labor Mobility, Redistribution, and Pension Reform in Europe. In Feldstein, M. & Siebert, H. (Eds.),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Europ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95-98. 35 聯合國《保護所有遷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第 2 條。 36 國際勞工組織 1949 年就業而移民公約(修正)(97 號)第 11 條。 37 聯合國《保護所有遷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第 2 條第 2 項。 34. 12.

(19) 另一國或另外一些國家從事短期逗留的移徙工人; (6) 專案工人(project-tied worker)一詞指為就業國所接納在規定時間內完全從 事其雇主在該國所進行特定專案工作的移徙工人; (7) 特定聘用工人(specified-employment worker)一詞指以下情況的移徙工人; -. 由其雇主送往就業國並在限制和規定時間內從事某一特定工作或任務 者;或. -. 在限制和規定時間內從事需要專業、商業、技術或其他高度專門技能的 工作者;或. -. 政 治 大 且該人於獲准停留期屆滿時,或在此以前如不再承擔該特定任務或從事 立 應就業國雇主的要求,在限制和規定時間內從事暫時或短期的工作者;. 該工作時,必須離開就業國;. ‧ 國. 學. (8) 自營職業工人(self-employed worker)一詞是指從事非屬雇用合同的有報酬. ‧. 活動,通常是單獨或與其家庭成員共同通過此種活動謀生的移徙工人,以及. y. sit. io. er. 工人。. Nat. 經就業國適用的立法或雙邊或多邊協定承認為從事自營職業的任何其他移徙. 根據Hirose、Nikac & Tamagno 的定義,外派勞工(detached worker) 是. al. n. v i n 指被雇主外派至另一個國家的同一間企業或密切相關的公司 (例如母公司或子公 Ch engchi U. 司)工作一段期限的人38。. 移動勞工的種類很多,但要全部個別討論是不可能的。而此論所指之移動勞 工只包括一段傳統勞工及外派勞工。此外,國籍通常是公職人員其中一個僱用條 件,所以移動勞工不可能於就業國擔任公職人員,所以亦排除討論。. 第六節 攜帶性損失 根據 Turner、Doescher & Fernandez 之定義,攜帶性損失(portability loss). 38. 同註 15,頁 28。 13.

(20) 為實際領取之退休給付比起沒有轉換工作所能領取的給付之間的差異 39 。 Andrietti & Hildebrand 定義攜帶性損失為實際上領取之給付,比起沒有因為轉 換工作而轉換退休制度所能領取之退休給付的減少40。退休給付損失是因為勞工 在沒有退休制度可攜性下轉換工作,因而不能請領給付。當勞工轉換工作,包括 國內及國外,均有可能產生攜帶性損失,但此論文只討論跨國性的勞工移動所帶 來之攜帶性損失。 Forteza 區分出四個攜帶性損失的來源41: (1) 歸屬損失(vesting losses):如果勞工未完成轉歸期(例如制度所規定之合資. 政 治 大 (2) 最後薪酬損失(final wage losses):大部分確定給付制之給付計算是基於最 立 格領取給付的最低投保年資)便離職,此期間勞工即得不到任何東西。. 後的薪酬。根據此原則,提早離職勞工所獲得之給付是以離職時之薪資計算,. ‧ 國. 學. 而通常會是較低於職業生涯結束時之薪酬。此外,市場會有通脹的情況發生,. ‧. 但計算給付的薪資是基於離職時的薪酬,並沒有與退休時之物價掛鉤。. y. Nat. (3) 後置性損失(backloading losses):大部分確定給付制是採用增長式之應計比. er. io. sit. 率,即剛開始時退休金權利的增長較慢,而隨著工作年資的增長,退休金的 應計比率會開始快速增長。因此,轉換工作的勞工所能領取的給付會較低。. al. n. v i n (4) 處罰性損失(penalties losses):部分退休制度允許累計其他制度之權益,但 Ch engchi U 需要輔以罰款。另外亦有些地方會對於海外支付退休金徵收罰款,例如對離 國的退休人士之退休金進行扣減。 當討論退休給付之權利時,通常會提及到歸屬(vesting)一詞,而歸屬是指 勞工對於領取未來的給付是有著不可剝奪的權利42。 根據 Turner 的說法,轉職者面對退休金損失有兩個主要原因:因缺乏歸屬 而造成的損失,以及在確定給付制中欠缺勞工轉職時薪資以及領取退休給付時薪 39. 同註 11,頁 6。 同註 28,頁 6。 41 同註 17,頁 7。 42 Turner, J. (2003). Pension Portability - Is this Europe’s Future? An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Test Case. Washington, DC: AARP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p.2. 40. 14.

(21) 資之間的通脹指標43。在確定給付制中,勞工越早轉職,所承受的損失就越大。 因為確定給付制中的給付計算是基於離職時的薪資以及年資。勞工越早離職,薪 資及投保年資即越低,最終影響領取之給付金額。此外,勞工越常轉換工作,所 領取的退休給付金額則越低。相反,確定提撥制中,勞工轉換工作對將來所領取 之退休給付金額影響相對較少,因為退休給付之金額是基於供款以及投資回報。 另外,除職業性退休計劃外,國家法定計劃亦可能對於海外工作之勞工造成攜帶 性損失44。 除攜帶性損失外,亦有機會發生攜帶性增益的問題。根據 Hernaes、Piggott、. 政 治 大 退休金相對於預期的最後薪資所得出的預期替代率增加 立. Vestad & Zhang 的定義,攜帶性增益是假設新、舊工作的薪酬相同,預期的總 45. 。. Forteza 指出,勞工會有可能會因攜帶性損失而較少轉換工作,尤其是確定. ‧ 國. 學. 給付制下的勞工更不太可能移動46。然而 Andrietti & Hildebrand 指出,確定給. ‧. 付制下的攜帶性損失似乎對於勞工轉換工作之選擇沒有顯著的影響47。Hernaes、. y. Nat. Piggott、Vestad & Zhang 亦指出,勞工並不會因為有攜帶性增益而增加轉換工. n. al. er. io. sit. 作之傾向,而且攜帶性增益或損失對勞動市場流動率之影響是微不足道的48。. 第七節 退休保障可攜性C h e. ngchi. i n U. v.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勞工個人之移動決定不應該被缺乏社會保障可攜性而影 響。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看,這既得權利是勞工職業生涯規劃及社會風險管理的 重要因素。從人權的角度,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得社會保障的權利,而且離開國家 時這些權利應當可以被帶走49。勞工跨國界工作有可能會面對攜帶性損失,而退. 43 44 45 46 47 48 49. 同前註,頁 4。 同註 17,頁 6。 同註 29,頁 3。 同註 17,頁 12。 同註 28,頁 5。 同註 29,頁 1。 同註 13,頁 2。 15.

(22) 休保障可攜性則可幫助把此類損失減低。 Turner、Doescher & Fernandez 指出,退休保障可攜性是把退休福利從一個 工作帶至另一個工作的能力50。Andrietti & Hildebrand 定義退休保障可攜性為 把雇主提供勞工的退休計劃之實際給付價值從一個工作攜帶至下一個工作的能 力51。而 Turner 的定義為勞工轉換工作而不需損失退休給付之能力52。Cruz 的 定義為移徙勞工轉換工作時,不論國籍及居住國家,能保存、維護及轉移獲得累 計退休給付之權利的能力53。總結來說,退休保障可攜性為勞工離開家國工作時 仍能維持其退休保障之能力。. 政 治 大 享有之權利帶回家國之制度及情況,主要可分為四種 : 立. Holzmann、Koettl & Chernetsky 指出勞工於就業國獲得社會保障以及將應 54. (1) 第一種制度(攜帶性)(Portability)是包括家國及就業國簽定雙邊或多邊協. ‧ 國. 學. 議以達到退休給付完全可攜性下,所有可於就業國獲得社會保障之合法移徙. ‧. 者。正規社會保障中,此制度對勞工而言是最為有利的。而此制度常在歐盟. y. Nat. (European Union)及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發展較完善之高收入國家中發現。然. er. io. sit. 而,每項協議中所訂定之制度覆蓋以及應用規則的深度並不一樣。 (2) 第二種制度(出口能力)(Exportability)是包括所有在欠缺雙邊協議的情況. al. n. v i n 下仍能獲得就業國的社會保障權利之合法移徙勞工。例如,勞工可領取海外 Ch engchi U 發放的給付,但不能依賴累計年資,即給付是可以出口但既得權利並不能攜. 帶。給付出口此程度的規定並不會由國家法律所規範,而且就業國與家國並 沒有在決定及發放給付上合作。而此種制度是牽涉最多的跨國移徙勞工。 (3) 第三種制度(排除接觸) (Access exclusion)是包括所有因為被排除於制度外 或該國沒有設置社會保障制度而沒有在就業國得到任何社會保障之合法移徙 50. 同註 11,頁 6。 同註 28,頁 6。 52 同註 42,頁 1。 53 Cruz, Armando T. (2004). Portability of Benefit Rights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Labor Mobility: The Philippine Experi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 (ISSA), Thirteenth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in Kuwait, 8 March 2010, p.1. 54 同註 14,頁 7。 51. 16.

(23) 勞工。移徒勞工不需要對退休養老制度作出供款,因而只能參加其他私人退 休計劃或繼續受家國之制度保障。 (4) 第四種制度(非正規式)(Informality)是包括所有無證移徙人士。無證移徙 勞工只能於沒有檢查及規範的勞動市場環境中工作,而且只能獲得有限度的 社會保障。此制度特別涉及低收入國之間的移徙人士。 Holzmann & Koettl 指出,支持退休保障完全可攜性的需求有兩大核心概 念55: (1) 公平性考量可以分為個人層面及國家層面。若勞工個人有對社會保障制度作. 政 治 大 該是不論時間及地區都是可以攜帶的。相同的考量可以引用至國家層面。若 立 出供款(強制性或自願性)藉以減低未來的風險,基於公平性,既得權利應. 否認勞工跨國移動時既得權利可以被帶走,家國能享有一筆意外的收獲,但. ‧ 國. 學. 卻會對新居住國造成潛在的負擔。. ‧. (2) 效率考量與勞動市場有緊密的聯繫。完全可攜性應該將勞工移動、勞動力供. y. Nat. 應以及居民身份考量等因素獨立於社會保障給付。在缺乏完全可攜性下,個. er. io. sit. 人(及其家屬)可能會決定不移民或不歸國,或決定於非正規部門工作,而 最終對家國的稅務收入及經濟增長造成重大影響。. al. n. v i n Koettl 認為增加退休保障可攜性可以增加勞工返回家國的意願 Ch engchi U. 56. 。而 Dorsey. 認為增加退休保障可攜性可以幫助增加勞工退休後的收入以及減少不確定因素 57. 。另外,退休保障可攜性可以保障曾轉換多個工作之勞工獲取足夠的退休收入. 58. 。 Turner 認為退休保障可攜性的問題可以發生於四個階層,包括資格、參與、. 55. 同註 13,頁 8。 Koettl, J. (2006). The Relative Merits of Skilled and Unskilled Migration,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Labor Migration, and Portability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SP Discussion Paper No. 0614), Washing D.C.: The World Bank, p.6. 57 Dorsey, S. (1995). Pension Portability and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8, No. 2 (Jan. 1995), p.276. 58 同註 28,頁 31。 56. 17.

(24) 歸屬問題以及退休金損失59。而在確定給付制下,有三個方式可以實現休保障可 攜性,包括60: (1) 維護在單一雇主計劃(single employer plan)內的實際給付價值 (2) 整合不同雇主所提供之退休給付於多雇主計劃(multiemployer plan)中 (3) 於各計劃中轉移退休給付以及服務年資. 一、 社會保障協調之國際準則 – 聯合國及國際勞工組織 社會保障對勞工,其家屬以及社會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 1948 年聯合. 政 治 大. 國《國際人權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第二十二條, 「每個. 立.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 。另外,1966 年之《經濟社會文. ‧ 國. 學. 化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e Rights) 第九條規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從. ‧. 這兩條條約中,聯合國清楚表明社會保障是每個人該有的權利。此外,聯會國於. Nat. sit. y. 1990 年通過《保護所有遷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n. al. er. io.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embers of their. i n U. v. Families)以確立移徙勞工之基本人權以及確保歧視不存在。. Ch. engchi. 另一方面,國際勞工組織亦通過 1949 年為就業而移民公約(修正)(第 97 號) [Migration for Employment Convention (Revised), 1949, (No.97)]、1949 年為 就業而移民建議書(修正) (第 86 號) [Migration for Employment Recommendation (Revised), 1949, (No.86)] 、1975 年移徙勞工(補充條款)公約(第 143 號) [Migrant Workers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Convention, 1975, (No.143)]以及 1975 年移徙 勞工建議書(第 151 號)[Migrant Workers Recommendation, 1975, (No.151)]以 尊重基本人權及確保所有移徙勞工均獲得平等的機會及待遇。 另外,國際勞工組織又通過三項公約以規定在社會保障方面,移徙勞工應該 59 60. 同註 42,頁 3。 同註 42,頁 12。 18.

(25) 享有與本地勞工相同的待遇。第一項為 1925 年平等待遇(意外補償)公約(第 19 號) [Equality of Treatment (Accident Compensation) Convention, No.19 (1925)] , 主張在職災補償方面,本國勞工與外籍勞工應享受平等待遇。 第二項為 1952 年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第 102 號)[Social Security (Minimum Standards), 1952 (No.102)] ,此公約是唯一對社會保障之九項分支設置 全球最低標準的國際工具,而現時的公約訂定均採用一個比此公約更高的標準。 根據此公約第六十八條,如有關全部或主要出自公共基金之各項給付或其部份給 付及有關過渡方案,對非本國籍國民及在會員國領域外出生之國民訂有特別規定. 政 治 大 邊互惠協定之限制者,在保護受僱人員之納費社會安全方案下,被保護人為他會 立 者,則非本國籍居民應如本國籍居民有同等之權利。此外亦規定受現有雙邊或多. 員國之國民,而該他會員國已接受此公約關係部分之義務者,應依該部分規定享. ‧ 國. 學. 有關係會員國國民同等之權利。. ‧. 而通過 1962 年平等待遇(社會保障)公約(第 118 號) [Equality of Treatment. y. Nat. (Social Security) Convention, 1962 (No. 118)〕 ,國際勞工組織明訂外籍勞工在社會. er. io. sit. 保障事項上,應與本國勞工享有平等待遇。此公約建立外籍勞工在社會保障事項 上的一般框架和國際商定原則。. al. n. v i n 除平等對待外,國際勞工組織亦通過多項公約以維持移徙勞工之社會保障權 Ch engchi U. 利。1935 年維護移民恤金權利公約(第 48 號) [Maintenance of Migrants’ Pension Rights Convention, 1935 (No. 48)]為第一項有關維護社會保障權中的養老、失能 以及遺屬養老金之公約。後期此公約被擱置並採用 1982 年維護社會保障權利公 約(第 157 號) 〔Maintenance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Convention, 1982 (No. 157)〕 以維護外籍勞工在社會安全保障方面的權利。而此公約輔以 1983 年維護社會保 障權利建議書(第 167 號) 〔Maintenance of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ecommendation, 1983 (No. 167)〕,提供一些示範條款以訂定雙邊或多邊的社會保障文書。 聯合國及國際勞工組織均通過公約以關注移徙勞工之社會保障問題,而 Holzmann、Koettl & Chernetsky 認為最顯著的為聯合國之《保護所有遷徙工人 19.

(26) 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以及國際勞工組織之 1982 年維護社會保障權利公 約(第 157 號)61。. 第八節 可攜性協議 根據 Forteza 的解釋,調和(harmonization)是主要透過調整(甚至改革) 以減低國家之間制度差異的過程62。然而,調和可能會導致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上 的變化,而且將來修改制度時亦會引起國家主權的問題,因此許多國家並不願意 與其他國家以調和的方式達到退休保障可攜性之目的63。. 政 治 大 達至退休保障可攜性 。而 立Hirose、Nikac & Tamagno 指協調是建立一套機制, 協調(coordination)是指引用一套法規,以不改變國家制度中參數的原則下 64. ‧ 國. 學. 讓不同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共同合作,並在維護和尊重每個系統單獨定義和 規則下實現共同的目標65。由於此方法不需要對原有的退休制度作出重大的變更,. ‧. 因此更為容易被各國所接受。事實上,調和並非必須的,因為在沒有調和的前提. sit. y. Nat. 下,仍可應用協調的方式以避免攜帶性損失66。而簽訂協議是協調國家之間的退. n. al. er. io. 休保障計劃中最常用的工具。. 一、 多邊協議及雙邊協議. Ch. engchi. i n U. v. 社會保障協議(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是協調兩個或多個國家的社會保 障制度以克服移徙勞工及其家屬於就業國領取給付之障礙的一項協議 67 。 Holzmann、Koettl & Chernetsky 定義社會保障協議為包括外籍勞工與本地勞工. 61 62 63 64 65 66 67. 同註 14,頁 11。 同註 17,頁 6。 同註 15,頁 24。 同註 17,頁 6。 同註 15,頁 24。 同註 17,頁 16。 同註 15,頁 19。 20.

(27) 之不歧視規定,以及在協約國之間轉移社會保障權利的協議68。就業國與家國之 間簽訂協議,可以幫助於海外工作的勞工維持獲取給付的權利以及預防攜帶性損 失。 根據聯合國 1969 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二條第一項,條約(treaty)是 指各國之間以書面形式締結的國際協定,並受國際法管豁。有些國家會用協約 (agreement)或公約(convention)而非條約。此三項詞彙的意思相近,並可以 互相通用。 雙邊協議(bilateral agreement)是制訂退休保障可攜性中最傳統及最常用的. 政 治 大 核心。雙邊協議可以覆蓋整個範圍內的社會福利出口,主要是長期性福利如老年、 立 工具。Holzmann、Koettl & Chernetsky 認為雙邊協議是目前各國之間可攜性的. 遺屬、及失能年金,以及醫療福利69。. ‧ 國. 學. 在養老保障可攜性上,雙邊協議可以70:. y. Nat. 於家國參保). ‧. (1) 只專注於短暫性之移動勞工(豁免對就業國的退休計劃作出供款,並強制性. er. io. sit. (2) 覆蓋全部(合法,甚至非法的)已建立既得權利之移徙勞工 (3) 在國家之間有不同的福利種類(例如基於居留原則及供款計劃)的情況下建. n. al. 立福利制度. Ch. engchi. i n U. v. 雙邊協議包括兩個協約國而多邊協議(multilateral agreement)牽涉多於兩個 國家。根據 Holzmann、Koettl & Chernetsky,多邊協議是一組國家對所有,或 子集的,已建立之社會福利制定一個總體框架的協議71。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多邊 協議是最有名及發展最好的。. 68 69 70 71. 同註 14,頁 12。 同註 14,頁 11。 同註 14,頁 11。 同註 14,頁 12。 21.

(28) (一) 多邊協議現況 多邊協議最具代表性的是歐盟,而歐盟國之間對社會保障的合作是從 1958年開始的72。 由條例(EEC)No. 1408/71規定,歐盟居民從一個成員國移至另一個並 不會遭受任何社會保障權利上之損失。在2003年,歐盟通過條例(EC)No. 859/2003,並將條例(EEC)No. 1408/71之規定擴展至第三國之國民。即第 三國之國民於歐盟成員國之間移動,可以享有與歐盟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及 給付上的權利。而條例(EC)No. 109/2003 規定,第三國國民(難民除外). 政 治 大. 在其中一個歐盟成員國居住超過五年,可享有與歐盟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之. 立. 權利與義務。. ‧ 國. 學. 隨著歐盟的不斷擴大,因而建立條例(EC)No. 883/2004 以規範社會 保障制度協調,而其執行條例(EC)No. 987/2009 則於2010年5月1日生效。. ‧. 這些新規定專注於國家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以及改善條例. sit. y. Nat. (EEC)No. 1408/71 及其執行條例(EEC)No. 574/72 所建立的基本原則。. io. al. er. 歐盟在社會保險上的規定是基於三個主要原則73:. n. (1) 任何人均只適用一個成員國的法律(雙重覆蓋於兩個成員國下是不允許 的). Ch. engchi. i n U. v. (2) 給予歐盟居民平等待遇(無歧視) (3) 聚合所有成員國之間的年資 事實上,調和是既無必要,也不足以消除攜帶性損失。而歐盟成員國之 間的退休保障可攜性是基於協調而非調和。. 72. 同註 13,頁 2。 Jousten, A. (2012). The Retirement of the Migrant Labor Force: Pension Portability and Beyond (CESIFO Working Paper NO. 3995). Munich: CESifo, p.13. 73. 22.

(29) (二) 雙邊協議現況 第一個打破兩個國家之間的社會保障地域限制之公約係 1904 年法國 及義大利所簽訂的協議,目的為提供平等對待予工業意外的移徙勞工。在 1919 年,法國及義大利簽訂另一個協議,允許通算投保年資以符合領取社 會給付的資格74。這是歐洲,亦是全世界第一個雙邊社會保障協議。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以來,美國就與其他有頻繁交易之國家在社會 保障問題上進行協商75。現時美國已經與 24 個國家簽訂雙邊協議,而美國 所簽訂之雙邊協議又稱「累計協議」(Totalization Agreements)。第一個協. 政 治 大. 議是與義大利簽訂並於 1987 年生效,而最近期的一個是與波蘭簽訂並於. 立. 2009 年起生效。. ‧ 國. 學. 此外,中國亦有與其他國家簽訂在社會保障問題上的雙邊協議。在 2001 及 2003 年,分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社會保險協定》. ‧.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社會保險協定》,以免除協約國之. sit. y. Nat. 移動勞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用。雖然現時只簽訂兩項雙邊協議,但與其他國家. io. n. al. er. 如日本、法國、瑞典及比利時的協商正在進行中76。. Ch. engchi. 74. i n U. v. Holloway, J. (1981). Social Policy Harmonisation in European Community. Farnborough: Gower, p.5 The U.S.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2012). U.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greements. Retrieved 7 May 2013, from http://www.ssa.gov/international/agreements_overview.html 76 許婧(2012) ,人保部:與多國雙邊社保協定磋商正在有序進行,中國日報,2012 年 06 月 04 日。 75. 23.

(30) 第參章 兩岸四地之退休制度介紹. 第一節 中華民國(臺灣) 一、 國民年金(National Pension) 國民年金提供「老年年金」 、 「身心障礙年金」 、 「遺屬年金」三大年金給付保 障,及「生育給付」 、 「喪葬給付」二種一次性給付保障。但以下只會介紹國民年 金中的老年年金。. 立. (一) 法規依據及負責機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國民年金制度實施的法規依據為於2007年7月20日經立法院通過並於同 年8月8日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10282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之《國民年金. ‧. 法》。此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77。. Nat. sit. y. 主管機關為在中央為中央社政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n. al. er. io. (市)為縣(市)政府78。而國民年金之保險業務由中央主管機關委託勞工 保險局辦理,並為保險人79。. Ch. engchi. i n U. v. (二) 保障對象 年滿二十五歲但未滿六十五歲,在臺灣境內設有戶籍,且未領取相關社 會保險老年給付者,應參加此保險為被保險人80。 旅居海外之臺灣國民,如果超過2年未持臺灣護照入境而戶籍遷出國外 (非除國籍),則在遷出國外期間不屬於國民年金被保險人。如戶籍未遷出. 77 78 79 80. 《國民年金法》第 59 條。 《國民年金法》第 3 條。 《國民年金法》第 4 條。 《國民年金法》第 7 條。 24.

(31) 國外或已恢復戶籍,且符合國民年金加保資格,均應參加國民年金保險。. (三) 資金來源 根據《國民年金法》第45條,國民年金保險基金來源如下: (1) 設立時中央政府一次撥入之款項。 (2) 保險費收入。 (3) 中央主管機關依法負擔及中央政府責任準備款項。 (4) 利息及罰鍰收入。. 政 治 大. (5) 基金孳息及運用之收益。. 立. (6) 其他收入。. ‧. ‧ 國. 學. (四) 保費. 月投保金額為《國民年金法》施行第一年81,依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 y. Nat. io. sit. 表第一級定之;第二年起,於中央主計機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 n. al. er. 率達百分之五時,即依該成長率調整之82。而目前月投保金額仍為施行第一. Ch. 年規定之新臺幣17,285元。. engchi. i n U. v. 此保險之保險費率,於《國民年金法》施行第一年為百分之六點五;於 第三年調高百分之零點五,以後每二年調高百分之零點五至上限百分之十二 83. 。而根據內政部於2012年12月27日公告,保險費率自2013年1月1日起由百. 分之七調整至百分之七點五84。 國民年金保險費是根據月投保金額及保險費率計算得出。自2013年1月1 81. 《國民年金法》施行第一年為 2008 年。 《國民年金法》第 11 條。 83 《國民年金法》第 10 條。 84 中華民國內政部(2012) ,國民年金保險費率自 102 年 1 月 1 日調整為 7.5%-每日最多多付 1.7 元,國保基金財務將更為健全並符合世代公平精神,取自: http://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n=7034&type_code=&search_date=201212 &pages=0,最後瀏覽日期:2013 年 5 月 17 日。 82. 25.

(32) 日起,國民年金保險費為新臺幣1,296元(月投保金額 新臺幣17,285元 × 保 險費率 7.5%)。 國民年金保險費負擔比率可分為兩種,而第一種為保費由政府全額負擔。 政府全額負擔保費只適用於低收入戶及極重度及重度身心障礙者,而此部分 被分類為退休保障中的第零支柱。第二種類為保費由被保險人及政府共同負 擔,而此部份被界定為退休保障中的第一支柱。被保險人按不同情況,例如 所得未達一定標準者或中度或輕度身心障礙者等,個人負擔之保費比率亦會 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被保險人需負擔保險費的百分之六十而政府負擔百分. 政 治 大 險費新臺幣1,296元 × 60%),而政府負擔部分為新臺幣518元(保險費新臺 立 之四十85。自2013年1月1日起,被保險人個人負擔的保費為新臺幣778元(保. 幣1,296元 × 40%)。. ‧. ‧ 國. 學. (五) 請領資格. Nat. sit. y. 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或曾參加國民年金保險者,於年滿65歲時,不論. n. al. er. io. 國民年金之保險年資有幾年,均得請領老年年金給付86。. i n U. v. 保險人於勞工保險之年資未達請領老年年金給付之年限條件,而併計此. Ch. engchi. 保險之年資後已符合者,亦得請領老年年金給付87。. (六) 給付金額 請領老年年金給付之給付金額,如果沒有不得選擇 A 式的情況,則依 下列 A 、 B 式計算後,擇優計給: A式=(月投保金額 × 保險年資 × 0.65%)+ 3,500元 (自2012年1月起加計金額由3,000元調整為3,500元) 85 86 87. 《國民年金法》第 12 條。 《國民年金法》第 29 條。 《國民年金法》第 32 條。 26.

(33) B式= 月投保金額 × 保險年資 × 1.3% 如被保險人符合某些特定情況,則不得選擇以A式計給,例如有欠繳保 險費超過10年不能計入保險年資的情形或已領取相關社會福利津貼等。而國 民年金給付自被保險人符合條件(即年滿65歲)之當月起按月發給至死亡當 月止88。. (七) 其他要求 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89。. 政 治 大. 立. 二、 勞工保險(Labor Insurance). ‧ 國. 學. 勞工保險為第一支柱之職業性退休保障,其分類及給付種類如下90:. ‧. (1) 普通事故保險:分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 (2) 職業災害保險:分傷病、醫療、失能及死亡四種給付。. y. Nat. n. al. er. io. sit. 勞工保險包括很多種類,但以下只會針對其中的老年給付做介紹。. Ch. (一) 法規依據及負責機構. engchi. i n U. v. 勞工保險制度之主要法規依據為於1958年頒布並於1960年起施行之《勞 工保險條例》。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四條,勞工保險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勞 工委員會,而在直轄市則為直轄市政府。根據同條例第五條之規定,勞工保 險局為保險人並負責辦理勞工保險業務,而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則負責監督 勞工保險業務及審議保險爭議事項。. 88 89 90. 《國民年金法》第 30 條。 《國民年金法》第 28 條。 《勞工保險條例》第 2 條。 27.

(34) (二) 保障對象 保障對象可以分為強制性參加及自願性參加兩類。年滿十五歲以上,六 十五歲以下,並受僱於僱用勞工五人以上之事業單位之勞工屬強制參加。此 條例之適用範圍亦包括在職外國籍員工91,但排除家庭類外勞(含家庭外籍 看護工與家庭外籍幫傭)、少數外國專業人員及非法外勞。實際從事勞動之 雇主及受僱於僱用未滿五人之事業單位之勞工亦準用此條例之規定,自願參 加勞工保險92。 此外,年逾六十五歲繼續工作之在職勞工及被派遣出國考察、研習或提. 政 治 大. 供服務者仍得繼續參加勞工保險93。. 立. ‧ 國. 學. (三) 資金來源. 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六十六條,勞工保險基金之來源為:. ‧. (1) 創立時政府一次撥付之金額。. y. Nat. sit. (2) 當年度保險費及其孳息之收入與保險給付支出之結餘。. n. al. er. io. (3) 保險費滯納金。. (4) 基金運用之收益。. Ch. engchi. i n U. v. (四) 保費 《勞工保險條例》於2008年7月17日修正之條文施行時,保險費率定為 百分之七點五,施行後第三年調高百分之零點五,其後每年調高百分之零點 五至百分之十,並自百分之十當年起,每兩年調高百分之零點五至上限百分 之十三94。依照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年8月27日之公告95,自2013年1月1日 91 92 93 94. 《勞工保險條例》第 6 條。 《勞工保險條例》第 8 條。 《勞工保險條例》第 9 條。 《勞工保險條例》第 13 條。 28.

(35) 起,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按8%計算。 月投保薪資係指由投保單位按被保險人之月薪資總額,依投保薪資分級 表之規定,向保險人申報之薪資96。被保險人月薪資總額低於或等同新臺幣 19,047元視為第一等級而月投保薪資為新臺幣19,047元。而被保險人月薪資 總額為新臺幣19,048元至19,200元屬月投保薪資新臺幣19,200元之第二等級, 如此類推。最高為月投保薪資新臺幣43,900元之第二十等級97。 保險費依被保險人當月投保薪資及保險費率計算。保險費由被保險人負 擔百分之二十,投保單位負擔百分之七十,其餘百分之十,由中央政府補助 98. 。.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五) 請領資格. 年滿六十歲有保險年資者,得請領老年給付。保險年資合計滿十五年者,. ‧. 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否則被保險人只能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99。. n. al. er. io. sit. y. Nat (六) 給付金額. Ch. i n U. v. 老年一次金給付金額為被保險人之保險年資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 engchi. 投保薪資發給一個月。最高給付金額以四十五個月為限100。 老年年金給付,依下列方式擇優發給101: (1) 保險年資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零點七七五計 算,並加計新臺幣三千元。 (2) 保險年資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一點五五計 9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01 年 8 月 27 日勞保 1 字第 1010025636 號函。 《勞工保險條例》第 14 條。 97 詳細月投保薪資分級見附件二。 98 《勞工保險條例》第 15 條。 99 《勞工保險條例》第 58 條。 100 《勞工保險條例》第 59 條。 101 《勞工保險條例》第 58 條之 1。 96. 29.

(36) 算。 平均月投保薪資係按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 計算。參加保險未滿5年者,則按其實際投保年資之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 被保險人符合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條件而延後請領者,於請領時應發給展 延老年年金給付。每延後一年,依給付金額增給百分之四,最多增給百分之 二十。被保險人保險年資滿十五年,得提前五年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每提前 一年,依給付金額減給百分之四,最多減給百分之二十102。 無論被保險人領取老年一次金或老年年金,勞工保險給付均免課稅捐 103. 政 治 大. 。. 立. ‧ 國. 學. (七) 其他要求. 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104。. ‧ y. Nat. io. sit. 三、 勞工退休金(Labor Pension). n. al. er. 勞工退休金是一種強制雇主應給付勞工退休金的制度,而此制度係屬退休保 障中的第二支柱。. Ch. engchi. i n U. v. (一) 法規依據及負責機構 勞工退休金之法規依據為於2004年6月30日總統令公佈之《勞工退休金 條例》。 在中央之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105。勞工退休金之收支、保管、滯納金之加徵、罰鍰 102 103 104 105. 《勞工保險條例》第 58 條之 2。 《勞工保險條例》第 3 條。 《勞工保險條例》第 30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 條。 30.

(37) 處分及其強制執行等業務,由勞工保險局辦理之106。. (二) 保障對象 所有適用《勞動基準法》之臺灣籍勞工107均應參加勞工退休金。而外國 籍勞工則被排除於此制度。 經雇主同意為其提繳退休金之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之臺灣籍勞工,得自願 提繳,並依此條例之規定提繳及請領退休金108。. (三) 資金來源. 立. 政 治 大. 勞工退休基金之來源如下109:. ‧ 國. 學. (1) 勞工個人專戶之退休金。. ‧. (2) 基金運用之收益。 (3) 收繳之滯納金。. y. Nat. n. al. er. io. sit. (4) 其他收入。. (四) 保費. Ch. engchi. i n U. v. 雇主為強制性每月為勞工提繳退休金,而每月負擔之提繳率不得低於勞 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 另一方面,勞工得在其每月工資百分之六範圍內,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 而此勞工自願提繳部分為勞工自願性個人儲蓄,屬退休保障中的第三支柱。 勞工自願提繳部分,得自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110。 106.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5 條。 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2012),勞委會指定適用勞基法現況,取自 http://www.bli.gov.tw/sub.aspx?a=m%2FmRcr6RwJo%3D,最後瀏覽日期:2013 年 5 月 17 日。 108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7 條。 109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32 條。 110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14 條。 107. 31.

(38) (五) 請領資格 勞工年滿六十歲,工作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得請領月退休金。但工作 年資未滿十五年者,應請領一次退休金111。. (六) 給付金額 退休金之領取及計算方式如下112: (1) 月退休金:勞工個人之退休金專戶本金及累積收益,依據年金生命表, 以平均餘命及利率等基礎計算所得之金額,作為定期發給之退休金。. 政 治 大. (2) 一次退休金:一次領取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 立. 超過所定平均餘命後之年金給付之用113。. 學. ‧ 國. 勞工開始請領月退休金時,應一次提繳一定金額,投保年金保險,作為. 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 ‧. 由國庫補足之114。此外,勞工退休金中所有收益均免課稅捐115。. er. io. sit. y. Nat (七) 其他要求. al. n. v i n Ch 退休金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engchi U. 116. 。.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 一、 敬老金(Subsidy for Senior Citizen) 為體現對澳門特別行政區長者的關懷,並弘揚敬老美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4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3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5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3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44 條。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28 條。 32.

(39) 府於2005年開始向長者發放「敬老金」。敬老金為福利性質並屬退休保障中的第 零支柱。. (一) 法規依據及負責機構 敬老金之法規依據為於2005年8月1日於公報第31期第一組刊登之澳門 特別行政區第12/2005號行政法規《敬老金制度》。根據此行政法規第二條, 敬老金申請的接收及處理,以及敬老金的發放,均由社會工作局負責。. (二) 保障對象. 立. 政 治 大. 只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合乎申請敬老金之資格。. ‧ 國. 學 ‧. (三) 資金來源. sit. n. al. er. io (四) 保費. y. Nat. 發放敬老金而引致的負擔由社會工作局的本身預算承擔117。. Ch. engchi. i n U. v. 敬老金為社會福利性質,不需要事先繳交任何費用。. (五) 請領資格 年滿六十五歲之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可申請敬老金118。. 117 118.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 12/2005 號行政法規《敬老金制度》第 11 條。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 12/2005 號行政法規《敬老金制度》第 3 條。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enior Secondary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incorporates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s

220V 50 Hz single phase A.C., variable stroke control,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bling conformed to the latest B.S.S., earthing through 3 core supply cable.. and 2,300 r.p.m.,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between the roles of the individuals (private sector) and the public or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care and health services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g.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