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對於垃圾減量行為之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對於垃圾減量行為之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葉國樑博士、曾治乾博士.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對於垃圾減量行為之行 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Behavior Inten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n Waste Reduction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at a Certain City of Taoyuan County.. 研究生:李映秋 中. 華. 民. 國. 1. 0. 2. 年. 0. 6. 月.

(2)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對於垃圾減量行為之行為 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學生:李映秋. 指導教授:葉國樑、曾治乾. 摘. 要. 本研究運用 Ajzen & Fishbein(1980)的理性行為理論和 Bandura(1982)的自我效能來驗證國中生垃圾減量行為意圖與相關變 項之關係。母群體為桃園縣某都市 101 學年度七到九年級之公立國中 學生,採叢集抽樣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抽樣,取得有效樣本 701 份, 使用結構式問卷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工具。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對於垃圾減量大多持正向評價,且大多願意遵從導 師、父母、任課教師的意願執行垃圾減量行為。 二、研究對象在垃圾減量行為意圖當中,對於資源回收分類行為及再 利用行為具有較高的行為意圖,以拒用行為意圖最為薄弱。 三、研究對象在垃圾減量自我效能方面表現出較低的自我效能,尤其 是在很忙、很累、沒時間時,其自我效能最低;而在師長父母朋 友重視時、學校課堂有教到時,其自我效能較高,顯示家庭及學 校教育的重要性。 四、約有八成的學生對垃圾減量有正確的認知,但在政府相關政策、 源頭減量行為、垃圾處理、有害垃圾處理等方面的認知較差。 五、性別、垃圾減量知識、學校配合、家庭配合、社區配合與行為意 圖有顯著正相關,其餘居住類型、住屋權屬則無顯著相關。 六、本研究支持理性行動論結合自我效能,加入自我效能之後解釋力 提升 8%,高達 39.4%,其中自我效能影響最大,其次為態度, 主觀規範影響最小。 七、本研究支持理性行為理論中認為外在變項是透過態度、主觀規範 的重要決定因素間接影響垃圾減量行為意圖。 關鍵字:垃圾減量行為意圖、國中生、自我效能、理性行動論. i.

(3) A study on behavior inten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waste reduction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at a certain city of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model combined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jzen and Fishbein,1980) and Self-efficacy (Bandura,1982) was employed. The subjects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rom 7th to 9th grad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ne city of Taoyuan county in 2013. A total of 701 effectiv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 self-edit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More than eighty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on waste reduction. They were willing to comply with their teachers and parents’ suggestions for waste reduction. 2. Among the question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waste reduction, the subjects showed higher willingness of behavior in reuse and recycle, but showed the lowest in refuse behavior. 3. The subjects showed lower self-efficacy of waste reduction in the situations of “no time”, “too tired”, and “too busy”, whereas higher self-efficacy of waste reduction were presented when their teachers, parents, or peers pay attentions to this issue of waste reduction, which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family. 4. About eighty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had correct cognition on waste reduction, but showed lack of knowledge in source reduction, policy and the methods of hazardous waste clearance. 5. There are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ender, knowledge, school supports, family supports and behavior intention of waste reduction. No correlation was shown between the type and ownership of house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waste reduction. 6.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Self-efficacy could successfully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waste reduction to 39.4% (increase by 8%). 7.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at extrinsic variables affected behavioral intention indirectly through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s. Key words: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waste reduct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ii.

(4) 誌 謝 「學習,是在不同的現象之間,發現你從未看到的連結」(前 捷克總統哈維爾),我很感謝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的所有教授給予我這樣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讓我從一個私立學校畢 業的健康教育老師,看到了許多不同面向的專業教學與創意,也讓我 深深體會到為什麼教育人才必須要走專業的路,而非通才,使我這位 教育門外漢自嘆弗如、黔驢技窮,更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育專業上 仍有許多必須進修與學習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正向、優質的環境, 讓我對教育又燃起了希望與使命。 首先必須要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葉國樑教授與曾治乾教授, 不論是在系上的修課,或是撰寫論文的過程都細心、親切地給予我許 多指導與啟發,更多的鼓勵與包容讓我從對於論文寫法一無所知、錯 誤百出,到現在論文終於完成,心中的感謝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也 因為如此讓我常常可以忘記學校生活的忙碌而埋首於書卷當中盡情 挖掘知識的寶藏,想到要因此而畢業離開兩位良師教導真的是萬般不 捨。更要感謝口試委員黃禎貞老師、協助修改問卷的陳錫綺教授、蘇 宏仁教授、李俊儀老師,因為你們的一句加油與鼓勵,讓我深刻感受 到教育界的溫暖,更鼓勵我在研究上面堅持必須要努力完成,堅持到 底,真的很感謝所有教授、老師對我的支持。 另外,要感謝與我一同修課的夥伴們:育群、明霞、芃彣、馨 予、佳盈、素如、佩玲、雅蕾、穎晨、人芝,研究所一路上有你們的 陪伴是我學習生涯中最深刻的記憶,這份情誼我永遠都會記在心底的! 畢業之後一定要再聚首!!還有校內同事、主任、校長的幫忙才得以讓 問卷順利發放完成,要感謝的人,真的好多好多!!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包容我在身體不適的時候仍努力於 學習與工作,讓你們擔心了!但是現在的我學習得很好,也學到很多, 內心也很充實,很感謝你們一路戰戰兢兢的陪伴,未來的路上,我一 定會更加努力地活在當下並且注意自己身體健康,希望藉由這份論 文,可以跟所有幫忙我的人一起共享畢業的喜悅! 李映秋 iii. 謹誌 一0二年六月.

(5) 目. 錄. 中文摘要………………………………………………………………………i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ii 英文摘要 誌 謝………………………………………………………………………iii 目 次………………………………………………………………………iv 表 目 次………………………………………………………………………vi 圖 目 次………………………………………………………………………vii.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7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8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10. 第 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台灣廢棄物處理政策與現況 .................................11 第二節 垃圾減量的定義........................................... 30 第三節 影響垃圾減量行為之相關因素與文獻回顧..................... 36 第四節 理性行為理論 ............................................ 42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 45. 第 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1 第四節 研究進度與步驟 .......................................... 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5. 第 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個人基本背景分析 ........................................ 57. iv.

(6) 第二節 垃圾減量行為現況分析 .................................68 第三節 模式內變項間之相關探討 .............................. 85 第四節 模式內變項對垃圾減量行為意圖的影響................... 88 第五節 外在變項與各變項之關係探討........................... 92. 第 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 99.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1>問卷初稿及說明 ................................... 113 <附錄 2>專家效度名單 ..................................... 131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3>專家效度結果 ..................................... 133 4>預試問卷..........................................145 5>預試問卷結果......................................153 6>正式問卷 ......................................... 167. v.

(7) 表. 目. 次. 表2-1. 資源循環政策規劃之策略與措施…………………………………… 20. 表2-2. 台灣垃圾大戰、焚化爐抗爭事件列表……………………………… 25. 表2-3. 中壢市環保相關政策列表…………………………………………… 28. 表2-4. 目前環保署公告應回收之項目……………………………………… 32. 表2-5. 垃圾減量相關研究文獻整理―相關因素探討……………………… 39. 表2-6. 文獻整理―各研究中理論模式的應用情形………………………… 41. 表3-1. 垃圾減量知識量表難度、鑑別度分析……………………………… 53. 表4-1. 母群體分布情形……………………………………………………… 58. 表4-2. 樣本分布情形………………………………………………………… 58. 表4-3.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中校內垃圾減量相關施行政策調查………… 62. 表4-4.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中垃圾減量學校配合調查結果……………… 63. 表4-5. 研究對象認為校內人員對於垃圾減量的重視程度………………… 64. 表4-6.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中學生家庭配合調查結果…………………… 65. 表4-7. 桃園縣某都市公立國中學生社區配合調查結果…………………… 67. 表4-8. 知識量表測驗結果…………………………………………………… 68. 表4-9. 行為信念、結果評價、態度量表調查結果………………………… 73. 表4-10. 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主觀規範量表調查結果…………………… 75. 表4-11. 自我效能量表調查結果……………………………………………… 78. 表4-12. 垃圾減量行為意圖量表調查結果…………………………………… 83. 表4-13. 相關係數、關聯強度的強度大小與意義…………………………… 86. 表4-14(a) 理性行為理論模式內子變項之相關矩陣…………………………… 86 表4-14(b) 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與行為意圖相關矩陣…………………… 88 表4-15. 理性行為理論複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89. 表4-16. 理性行為理論加入自我效能之複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90. 表4-17(a) 外在變項與行為意圖之相關矩陣…………………………………… 92 表4-17(b) 外在變項與行為意圖之差異性檢定摘要表………………………… 93 表4-18. 外在變項加入模式內之複迴歸分析結果摘要……………………… 95. 表4-19. 外在變項與模式內各變項之差異性檢定…………………………… 96. vi.

(8) 圖. 目. 次. 圖2-1. 我國廢棄物政策進展演進圖………………………………………… 18. 圖2-2. 民國100年資源循環政策規劃架構圖………………………………… 19. 圖2-3. 民國83-100年執行機關垃圾清運概況………………………………. 圖2-4. 民國87-100年歷年垃圾生產量概況…………………………………… 22. 圖2-5. 民國78-101年6月垃圾清理狀況走勢圖……………………………… 22. 圖2-6. 100年度垃圾處理方式結構圖及比較圖……………………………… 23. 圖2-7. 100年中壢市垃圾處理方式結構圖及比較圖………………………… 27. 圖2-8. 民國87-100年垃圾清理狀況走勢圖…………………………………… 27. 圖2-9. 民國89-100年中壢市歷年垃圾生產量及清運概況…………………… 27. 22. 圖2-10 垃圾減量定義示意圖………………………………………………… 30 圖2-11 理性行為理論模式圖………………………………………………… 43 圖2-12 自我效能與績效模型圖……………………………………………… 47 圖3-1. 研究架構圖…………………………………………………………… 49. 圖4-1. 垃圾減量知識來源、源頭減量行為現況長條圖………………………60. 圖4-2. 學校配合―曾參加過的活動調查長條圖…………………………… 63. 圖4-3. 社區配合―商家配合、社區參與調查結果……………………………67. 圖4-4. 行為信念、結果評價、態度量表分項總分長條圖………………… 71. 圖4-5. 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主觀規範量表分項總分長條圖…………… 74. 圖4-6. 自我效能量表單項題目總和長條圖………………………………… 77. 圖4-7. 垃圾減量行為意圖量表單項題目總和長條圖……………………… 82. 圖4-8. 模式內變項子信念對變項之影響模式圖………………………………87. 圖4-9. 理性行為理論在本研究之模式圖………………………………………90. 圖4-10 自我效能合併理性行為理論模式在本研究之模式圖…………………91. vii.

(9)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節共分六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 設、名詞界定、研究限制,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人類從大自然獲得發展文明的資源和智慧,使文明不斷進化造就今 日的進步與繁榮,然而,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的慾望卻無窮,聖雄甘地 曾說:「地球提供的資源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非每個人的貪慾」。 是的,如果人類再不勇於面對檢討,還妄想要利用智慧掌控大自然,將 來,創造短暫鼎盛文明的背後,我們將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地球(藍色 革命,剛特.鮑利、沈世宏,2010)。近幾年內,世界各地發生了可怕的 洪水、地震、海嘯、龍捲風、核災和暴風雪,氣候的異象不斷地重演, 許多人更在這些巨變中不幸喪生,重創了人們的家園、甚至國家的政治、 生活以及經濟體系。面對如此的大自然反撲,喚醒了世界上許多國家不 得不面對環境的問題,在金融風暴與天災不斷的雙重壓力下,世界各國 吹起了一股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風潮,而我們所生存的時代也正式地 邁向了提倡資源永續循環、零廢棄的新時代。 從前人們為追求物質享受浪費許多珍貴資源而不自知,沒有善盡其 用的物質反而成為令人費心的垃圾,造成大量廢棄物的累積(李園婷, 1.

(10) 2008) ;據估計,美國每年光是把廢棄物運送到掩埋場的總成本就高達五 百億美元,若再加上收集、拖運、分類與處理,成本更高達一兆億美元, 這表示,在廢棄物處理上的錢比 2008 年振興全美經濟的預算還多,也比 歐洲政府為拯救營運困難的銀行所挹注的資金還高(剛特.鮑利,2010) 。 面對龐大的廢棄物處理成本,各國對於廢棄物處理的主要方向已從「資 源回收」轉向「零廢棄」;而台灣行政院衛生署也在 2004 年提出「推動 垃圾零廢棄全回收」的願景,期許將垃圾回收率提高至 50%以上;並且 在 2012 年時使垃圾清運量較 87 年歷史最高量減少 52%;事業廢棄物再 利用率達 77%以上(行政院環保署,2010)。 有鑑於此,我國行政院環保署於民國 87 年開始針對廢棄物推動「資 源回收四合一計畫」,並於 92 年 12 月核定「垃圾處理方案之檢討與展 望」,訂定「垃圾零廢棄」政策目標,同時配合資源回收再利用之規定, 全面推動「垃圾零廢棄」之總體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等政策,提倡以綠 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 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行政院環保署,2004)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資料顯 示,我國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 78 年度 0.896 公斤,逐年增加至 87 年 1.149 公斤,政府推動資源回收政策後,民國 87 年起大量增加資源 回收垃圾量,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開始下降,顯現出資源回收的成 2.

(11) 效,自 91 年 7 月起,實施多項源頭管理措施、垃圾強制分類及擴大資源 回收範圍,截至 98 年底,全國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為 0.502 公斤, 較歷史最高年減量達 52.44%。垃圾妥善處理率亦由 78 年的 60.17%,提 昇至 98 年底為 99.98%,垃圾回收率並由未實施前(93 年)之 24.01%, 提昇至 98 年底之 45.49%(其中全國整體資源回收率 35.34%,廚餘回收 再利用率 9.31%及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 0.84%) ,較 97 年度之 41.95% 又再增加 3.54 個百分點,顯示藉由民眾配合及政府之宣導與稽查,多項 措施配合下,已逐步朝向垃圾零廢棄目標邁進(行政院環保署,2010)。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民國 100 年垃圾回收率達 52%,垃圾妥善處理 率亦達 100%,垃圾清運量為 3,937,512 公噸(較 87 年歷史最高量減少 56%),皆已達到施政願景,可見在資源回收方面成效卓著。儘管如此, 自民國 94 年起,政府在推動「零廢棄、全回收」的政策下,垃圾產生總 量持續在七百七十萬噸到七百九十萬噸之間徘徊(除了 97 年達到七百五 十萬噸之外) ,雖說表面上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有大幅下降,但實際 上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實際上卻差不到 0.2 公斤,其中桃園地區垃圾產生 量為僅次於新北市、台北市名列第三(尤其以中壢市為第一) (行政院環 保署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100 年版,2011),且桃園區 51~68%的民眾在垃 圾減量之行為意向,會因為環境無法配合、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嫌麻煩、 3.

(12) 實踐力不夠、無法拒絕、資訊不暢通或不願意等因素,造成桃園縣民眾 所表現之行為「很不環保」(趙琳輝,2006)。由此可知若沒有改變民眾 對於資源使用的態度,零廢棄的目標依舊無法達成。 國中、小學是人格養成重要的階段,因此國中、小學環境教育對於 環境行為態度的培養佔有重要的地位。再者,學校是社會中重要的單位, 在生活中會消耗物資、能源,也會產生廢棄物,如何減少校園物質與能 源的消耗、避免產生過多廢棄物,扮演好環境公民,是基本的課題(2004, 王順美) ,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形成之環境理念,在日後也具有決定性的影 響。若學生能獲得廣泛的環境知識,進而發展出社會道德觀,則將影響 其環境行為(Sothern, 1972)。 就研究者服務學校六年及所居住環境十年以上的觀察,學生在資源 回收行為方面雖有明顯成長,但只侷限校園內的環境行為,尤其在源頭 減量行為方面,更是有許多的進步空間。在最近的研究中顯示,國中生 在垃圾減量的環境知識中,答對率僅六成,且對於垃圾減量的知識較不 清楚(李園婷,2008)。且調查研究中發現,學生、民眾都顯示對於環保 相關政策具有正向態度,但是行為表現卻有四~六成不符合資源回收與垃 圾減量行為,或是對於從事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是沒有自信的(李園婷, 2008;趙琳輝,2006) ,是否在垃圾減量方面,仍有其他因素尚未發現? 4.

(13) 現今環保意識抬頭,永續發展的精神盛行,在政府倡導「資源循環 零廢棄」的目標時,環保署也提出將在今年(2013 年)於台北市、新北 市試辦「垃圾秤重計費」的政策,更顯示其垃圾減量中源頭減量的概念, 因此學生對環保議題的觀念不能繼續再停留在以往僅有的資源回收的方 式,如何提高學生對垃圾減量的覺知能力,並使其化為實際行動來珍惜 地球資源,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綜合調查和研究者的觀察,將以理性行為理論為主軸,搭配自我效 能,探討桃園縣某都市中所有公立國中學生對垃圾減量的行為意圖及其 影響因子,以了解相關影響因素與垃圾減量行為意圖之間的關係,並做 為將來教學參考,期能對環境教育教學設計方面盡一份心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生對垃圾減量所包含的各個變項與垃圾 減量行為意圖之相關,並以理性行為理論為主軸,搭配 Bandura(1977)自 我效能理論,來預測並解釋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意圖,探討影 響垃圾減量行為產生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的具體研究目的如下列所示: 一、. 了解國中生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態度、規範信 念、依從動機、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外在變項(性別、年級、 住屋類型、住屋權屬、家庭配合、學校配合、社區配合、知識) 5.

(14) 以及行為意圖的現況。 二、 探討國中生外在變項與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態 度、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主觀規範、自我效能以及外在因素與垃 圾減量行為意圖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項研究問題: 一、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態度、規範信念、依 從動機、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外在變項(性別、年級、住屋類型、 住屋權屬、家庭配合、學校配合、社區配合、知識)以及行為意圖的 現況為何? 二、 研究對象的垃圾減量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交乘積和對於垃圾減量態 度是否有關係? 三、 研究對象的垃圾減量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交乘積和對於垃圾減量主 觀規範是否有關係? 四、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對於垃圾減量 行為意圖是否有關係? 五、 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外在變項情形時(性別、年級、住屋類型、居住 權屬、家庭配合、學校配合、社區配合) ,在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 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以 6.

(15) 及行為意圖是否有差異? 六、 研究對象之知識與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 從動機、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以及行為意圖是否有關係?. 第四節 研究假設 針對以上研究問題,提出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交乘積和研究對象從 事垃圾減量的態度有顯著相關。 二、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垃圾減量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交乘積和研 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主觀規範有顯著相關。 三、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與從事垃圾減 量行為意圖之間有顯著相關。 四、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研 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行為意圖。 五、 研究對象在不同的外在變項類別或層級時(性別、年級、住屋類型、 居住權屬、家庭配合、學校配合、社區配合)在垃圾減量行為意圖 有顯著差異。 六、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的知識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意圖之間有顯 著相關。 7.

(16)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有關之名詞,分別定義如下: 一、垃圾減量行為意圖 係指各項對於廢棄物產出的源頭的縮減與垃圾最少量化的行 為。本研究之垃圾減量行為定義採用行政院衛生署所推動的廢棄物 處理目標(垃圾零廢棄、全回收)為主,即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 利用之各項行為。而垃圾減量行為意圖係指對於上述各種行為是否 有意願從事該行動的想法。本研究依據上述內容編制「垃圾減量行 為意圖」量表,採 Likert 五等量表形式,分為非常有可能、有可能、 不確定、不太可能、非常不可能五個等級,其分數越高代表垃圾減 量行為意圖越強烈。 二、垃圾減量之態度 根據 Ajzen & Fishbein(1980)理性行為理論定義,態度係指個人 對某項行為所持有的正、負向主觀評價,受到行為信念(個人對於 採行某行為可能導致某結果的信念)與結果評價(個人採取某行為 之後所導致的結果,對此結果所產生的評價)影響;而垃圾減量態 度則代表研究對象對於垃圾減量行為所持有的正、負向評價。態度 量表採 Likert 五點量表形式,其分數越高代表垃圾減量態度愈正向。 8.

(17) 三、垃圾減量之主觀規範 根據 Ajzen & Fishbein(1980)的理性行為理論定義,主觀規範係 指個人是否採行某項行為的社會壓力知覺,且受到規範信念(個人 知覺到重要他人或團體認為他應不應該採行某項行為的壓力)與依 從動機(個人是否願意依從重要他人或團體來決定他是否要從事某 項行為)的影響;而垃圾減量主觀規範則代表研究對象對於重要他 人或團體認為他是否應該從事垃圾減量行為的社會壓力認知。主觀 規範量表採 Likert 五等量表形式,其分數越高代表垃圾減量之主觀 規範越強烈。 四、垃圾減量之自我效能 根據 Bandura(1986)對自我效能的定義,所謂自我效能是指在特 定情境中,個人相信自己有多少能力的信念,本研究是指研究對象 相信自己可以執行垃圾減量行為的能力有多少,採 Likert 量表形式, 分為非常容易、容易、不確定、困難、非常困難五個等級,其加總 分數愈高代表垃圾減量的自我效能愈強烈。 五、垃圾減量之外在因素 為本研究中無法被測量出來,但卻可能增強或減弱自變項與依 變項之間關係的量與強度的變項。在研究中顯示,性別、年級、住 屋形式與類型、權屬、家庭及學校、社區配合等對於垃圾減量行為 9.

(18) 意圖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趙琳輝,2006;李園婷,2008) ,外在變 項中的垃圾減量知識、年級、自己回收頻率能直接影響垃圾減量意 圖(謝素珍,2010) ,唯居住情形與住屋權屬、住屋類型類似,且自 己回收頻率也包含在學校配合、家庭配合、社區配合之中,因此, 本研究之外在變項歸納為八大項,包括:性別、年級、住屋類型、 居住權屬、垃圾減量相關知識、學校配合、家庭配合、社區配合。.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以下限制: 一、 本研究僅以中壢市公立國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無法 推論至其他地區之國中學生。 二、 本研究所測得之垃圾減量行為意圖、態度、主觀規範、相關知識、 自我效能及其他外在因素等變項,僅限於研究工具所涵蓋的範圍, 無法類推至其他環境變項。 三、 本研究為問卷調查,因此,受訪對象填答問卷的認真程度與真實性 無從得知,此項方法易影響研究的結果。. 10.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五節,首先,在第一節探討目前台灣廢棄物處理政策與 現況,第二節說明垃圾減量的定義,第三節說明影響垃圾減量行為之相 關因素與文獻回顧,第四節說明理性行為理論,第五節說明自我效能理 論。. 第一節 台灣廢棄物處理政策與現況 一、台灣廢棄物處理歷史演進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目前台灣 2,300 萬人口中,約有 59.8%的 民眾居住在 26.7%的都市地區內(100 年版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2011),人口高度集中,早期台灣因經濟起飛、科技進步,在民國 70 幾年垃圾成長量的比率幾乎與人民的 GDP 成長比率相同,於是 從南到北,都有因為垃圾而產生的抗爭(行政院環保署,中華民國 重大環境事件紀錄片, 2010),到民國 86 年甚至平均每人每日垃 圾清運量高達 1.14 公斤,過去數十年經濟發展之下所衍生的廢棄物 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負荷,因此如何減少廢棄物產生,善用資 源及有效的管理廢棄物,成為政府重要的課題。. 過去政府除致力於掩埋場、焚化廠之興建與管理,以妥善處理 11.

(20) 各種廢棄物外,自民國 87 年起參考國外垃圾處理的思維,不再強 調焚化與掩埋等末端處理,而朝減少資源消耗、抑制源頭廢棄物產 生及強調回收再生利用之前端管理,提倡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 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 用,以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100 年版環境保護統 計年報,2011)。因此,就政府對於垃圾主要處理方式的演變,台 灣垃圾處理歷史沿革可以分為四大時期(行政院環保署,中華民國 重大環境事件紀錄片,2010): (一)垃圾成長期(民國 70~78 年)(1981-1989) 早期民眾垃圾處理的方式大多為任意棄置,直至民 國 73 年訂定「都市垃圾處理方案」之後,政府才協助 各個地方開闢衛生掩埋場。民國 77 年以前,我國資源 回收工作係屬民間自發性、自由經濟市場導向之拾荒體 系,即純民間經濟行為,回收種類不多且都是獨立作 業,直至民國 76 年環境保護署成立後,開始著手訂定 相關法令規範,並於民國 77 年修正公布「廢棄物清理 法」 (吳東柏,2006) ,基於「命令管制」的立法精神, 明文規定須強制回收的物質,並公告負責業者之範圍, 建置以「契約回收商」為主體的回收體系,仿照德國的 12.

(21) DSD 雙軌回收制度,強調以業者責任制來進行廢棄物 管理(柏雲昌,2000)。 此階段,垃圾處理仍以消極管末處理為主,且未有 效管理及規劃,使得民眾欠缺垃圾減量、回收概念,導 致垃圾量激增及掩埋場超限負荷,面臨環境汙染與處理 設施開發所導致之環保及抗爭問題(莊炳義,2006)。 (二)第一階段資源回收期(民國 79~86 年)(1990-1997) 自民國 77 年起,政府以強制管制手段推動回收工 作近 9 年的時間,不但垃圾問題未改善,且當時資源回 收體制未能兼顧市場機能,既不符合社會公平原則,亦 違背市場機制的經濟效率原則,導致回收政策成效不 彰、民間與業者怨聲載道(柏雲昌,2000)。 面對不斷增長的垃圾產量及趨於飽和的掩埋場,各 縣市爆發層出不窮的垃圾大戰,於是政府在民國 80 年 訂定「垃圾處理方案」 ,明確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 的方式為政策方針,自此開始興建焚化爐。 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後,環保署針對可回收垃圾之項 目陸續公告相關辦法,於民國 83 年統整所有廢一般容 器回收方式,公告「廢一般容器回收清除辦法」,以整 13.

(22) 合前一段零散的法規,因此民國 83 年到 86 年,可說是 資源回收政策的第一次整合期。同時,民國 83 年政府 公告「廢機動車輛回收清除處理辦法」,成立一清基金 會管理廢機動車輛回收,政府首次將回收工作納入管 理。民國 86 年,先後修訂「廢一般容器回收清除處理 辦法」、「廢棄物清理法」,提出「汙染者付費制」、「權 責區分」 、 「健全回收管道」 、 「加重罰則」等重大變革, 主導民間成立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將之前命令強 制手段的政策轉變成市場機制手段(公辦民營),同時 提出「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期望從民眾、社區、地 方政府清潔隊、回收商以及回收基金管理四方面共同整 合進行資源回收工作,以減少總體垃圾量,延長掩埋場 與焚化爐之壽命。 (三)第二階段資源回收期(民國 87~91 年)(1998-2002) 民國 86 年修正廢物清理法施行之後,為形成公辦 民營的回收制度,環保署強制業者加入,並分別成立八 個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來負責不同項目的廢棄物 回收工作,由業者負責推動並對基金負保管運用之責, 建立開放式資源回收體系。此時期的修正可稱為是資源 14.

(23) 回收的轉型與第二次整合階段。但在新法試行 1 年之 後,由於立法院認為回收清除處理費具有「公課」性質, 應納入政府預算並接受立法院監督,因此在院會時通過 決議,將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納入政府預算,並將之前成 立的八個公辦民營的基金管理委員會,於民國 87 年 7 月 1 日起,統籌納入環保署成立的「資源回收管理基金 管理委員會」 ,轉型為「公辦公營」的資源回收政策(吳 南明等,2000)。此時期為資源回收第三次整合時期, 以「回收、焚化併行」的方式進行廢棄物管理。 雖然政府對垃圾處理的政策不斷地修正,但全台灣 各縣市依舊為垃圾問題而頭痛,層出不窮的垃圾大戰不 斷上演,民國 86 年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更是達到 歷年最高點(1.14 公斤/每人每日,總清運量 24,329 頓/ 日),同時在中壢市也爆發垃圾風波,使當時桃園縣縣 長在各縣市奔走,請求各縣市協助處理中壢市垃圾問 題。此時期的垃圾風波也讓政府了解到,垃圾必須要有 一個最終的處置方法,不能光是只有清除垃圾的管末處 理而已,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垃圾處理的方向。政府參考 各國處理垃圾之方式,將台灣廢棄物處理政策從管末處 15.

(24) 理轉移至以永續發展為基礎的「污染預防」與「資源管 理」 ,於民國 91 年 6 月 4 日通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 以減少廢棄物產量、增加掩埋場最終使用年限、節約自 然資源耗損、擴大資源回收市場等目標,將廢棄物管理 帶到另一新紀元(邱文琳,2003)。 (四)垃圾零廢棄期(民國 92~95 年)(2003-2006) 民國 91 年通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後,於 92 年 7 月 30 日施行,同年環保署核定「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 展望」後,鑒於部分先進國家紛紛提出「零廢棄」之觀 念,及我國實有參考其他國家垃圾處理政策之必要,於 民國 92 年確立「零廢棄」的政策理念,並訂定民國 93 年為「垃圾全分類、零廢棄」行動年,提倡綠色生產、 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 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 廢棄目標。 為配合「垃圾零廢棄」目標、加強民眾分類回收工 作之落實程度,配合資源回收再利用之規定,以源頭減 量、資源回收為主,搭配中間處理及最終處置為未來垃 圾處理執行之方向(行政院環保署,2003)。因此,環 16.

(25) 保署於民國 94 年進行分階段垃圾強制分類計畫,至民 國 95 年開始全國全面性推動。 (五)資源永續循環利用(民國 96 年至今)(2007-2013) 民國 96 年,政府為持續推動垃圾減量零廢棄全回 收之目標,訂定「一般廢棄物資源循環計畫」以持續推 動各項垃圾減量措施,近年,因應國際永續循環利用之 趨勢,將廢棄物管理提升至注重資源利用效率之永續資 源管理,於民國 100 年提出「資源循環政策規劃(草 案)」 ,將台灣的廢棄物管理與國際接軌,以期提升源頭 減量,打造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社會。 台灣歷經七零年代垃圾大量增長,各掩埋場陸續飽和;八零年 代垃圾四處流竄、無處可倒,各縣市爆發垃圾大戰,美麗島成垃圾 島,政策亦不斷修正、整合、再修正,從掩埋、焚化、回收直到九 零年代強調源頭減量、回收再利用、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的永續管 理,經過多次改革與抗爭,歷經三十年教訓,可說是相當難得、寶 貴的經驗。而廢棄物管理政策推動至今,在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方 面也展現傲人成績,顯示我國對於廢棄物管理政策的重視與努力。 另一方面,政府也大力推動環境教育以加強民眾環境行為,因此如 何將資源循環、永續管理的理念,落實於學生日常行為當中,更是 17.

(26) 目前亟需努力的新課題,因此本研究將以資源循環、永續管理為主 題,探討學生在垃圾減量行為方面的影響因素與行為意圖。茲將廢 棄物管理政策之進展整理如圖 2-1。 任意棄置 掩埋為主 民78. 焚化為主. 掩埋為輔 資源回收、焚化並行 源頭減量、全回收零廢棄 源頭減量、資源永續、循環利用 民87 民92 民96. 垃圾成長期 第一階段資源回收期 第二階段資源回收 各地 垃圾 大戰 首次 爆發. 民輔80確 的 立焚 垃 圾 化為 處 理 主、 方 案 掩埋 為. 中壢 掩 各 地 場 桃園 埋 垃 圾 於 垃圾 趨 問 飽 題 無處 和 ,層 出 倒 不 窮. 民 86 民87 建 推動 舊棄 立 資源 置場 開 放 體 系 回收四 移除 合 一. 民廢90 物清 理法 全面 修 正. 法」民91 公 、限 布「 塑政 資源 策 回收 再利 用. 討與民核定92 確立 展望 「垃 「零 」 圾處 廢棄 理方 」 案檢 政策. 棄行民93實施 動計 「垃 畫」 圾全 分類 零廢. 民分94 階段 垃圾 強制 分 類. 民全95類 民推96一 民100 面實 、垃 動計 般廢 資源循 施垃 圾不 畫 棄物 環政 圾強 落地 資源 策草 循 案 制 環 分. 資源 每人 最終 每年 回收 每日 處置 仍有民101 廢 率高 垃圾 大 棄物 達 清運 量不 填海 量 適燃 造島 物急 計畫 需 0.4kg. 民都73公 市垃 佈廢 圾處 物清 理方 理法 案. 資源永續循環. 40%. 民中71 壢垃 圾偷 倒外 縣 市. 垃圾零廢棄 期. 資料來源:莊炳義(2006),垃圾強制分類政策推動之評估規劃與管理研究,p.8, 衛生署署長立法院報告(2012 年 9 月)、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報告(2012 年 3 月 2 日) 暨本研究整理。 圖 2-1. 我國廢棄物政策進展演進圖. 二、台灣目前垃圾減量 台灣目前垃圾減量相關 垃圾減量相關政策 相關政策 為因應永續發展趨勢,環保署於民國 96 年提出「一般廢棄物 資源循環行動計畫」,其內容包括垃圾強制分類、廚餘及巨大廢棄 物多元再利用、裝潢修繕廢棄物再利用、汰換老舊垃圾清運機具、 垃圾零廢棄、設置水肥處理相關設施等,逐步與國際重視物質永續 利用之「永續物質/資源管理」趨勢接軌。民國 100 年以「資源永 續立目標、循環利用創新局」之施政主軸,推動「資源循環政策規 劃(草案)」 ,以資源利用效率極大化、環境衝擊影響極小化為目標, 精進資源循環政策、提升全國資源使用效率及永續循環利用,相關. 18.

(27) 政策內容架構如下圖 2-2 及表 2-1。. 落實 綠色 行動 計畫. 推廣 綠色 貿易. 推動 垃圾 減量 精進 作為. 創新 靜脈 產業 技術. ). 促進 綠色 採購 、消 費. 資源 廢 終止 棄物 認定 最終 處 處置 置 推 推 動處 動廢 理 棄 設施 資源 設置 物填 海造 島 (. 加 強 供 應 鏈 管 理. ). 圖 2-2. 綠 色 設 計 及 生 產 驗 證 機 制. 源頭 舊 減量 、廢 與再 品再 利 利用 用 推 整 廣環 合管 保 理 再生 各環 材料 境介 應用 質 (. 推 動 綠 色 生 產. ). 建 構 公 用 資 源 資 料 庫. ). ). 建 立 資 源 管 理 機 制. (. (. 增 加 資 源 可 取 得 性. 綠色 產 消費 品消 及貿 費、 易 使用 (. 綠 產 色 品 設 計設 計 及 、 生 產製 造. 資 原 源 料 永 續取 得 管 理、 運 用. 資 源 循 環 政 策. 建 構 廢 棄 物 處 理 生 質 能 源 中 心. 資料來源:永續產業發展季刊,第 59 期(2012 年 6 月),p.86。. 民國 100 年 資源循環政策規劃架構圖. 從民國 96 年的「一般廢棄物資源循環行動計畫」到民國 100 年的「資源循環政策規劃(草案)」 ,其主要目標皆為減少最終廢棄 物的處理量,以期達成一個資源永續、零廢棄的循環社會。因此, 政府在垃圾減量的政策上,配合資源永續及「零廢棄」趨勢,以「源 頭減量、資源回收」為主要方向,逐步調整原廢棄物管理政策,將 廢棄物管理轉向永續的物料管理政策。 目前環保署以減少環境衝擊與保存自然資源為目標,擬定「資 源循環政策規劃(草案)」 ,並規劃「資源永續管理」 、 「綠色設計生 產」 、 「綠色消費貿易」 、 「源頭減量及再利用」 、 「資源終止認定處置」 19.

(28) 表 2-1 資源循環政策規劃之策略與措施 實施策略 現行措施 資源永續管理 各部會依職掌以已進口、能源與燃料、農業產品、生產/銷售 ( \ ) /存貨、環境排放與廢棄物及礦產資源建立相關資料庫。. 原料取得 運用. 綠色設計及生產. 產品設計⁄製造). 推動環保標章、產品碳足跡標示,研擬「資源循環利用法草 案」 ,以減少資源使用,降低環境負荷,延長產品使用年限 延長產品使用年限。 延長產品使用年限 經濟部持續協助國內廠商因應國際官方規範,持續推動清潔 生產。. 綠色消費及貿易. 藉由「政府機關綠色採購推動方案」、「推動民間企業與團體 之綠色採購實施計畫」、「資源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以強化 資源再生市場機制,增加民眾再生產品使用比例 增加民眾再生產品使用比例。 增加民眾再生產品使用比例. (. (. 產品消費⁄使用). 源頭減量與再利用 一般廢棄物方面: (. 舊⁄廢品再利用). 1998 年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2001 年起推動廚餘回收、巨大垃圾回收、焚化底渣再利用。 2005 年起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落實垃圾分類及回收。 2006 年起推動綠色餐具及紙杯、紙餐具減量、不用。 7 月 1 日起推動「限制產品過度包裝」 。 7 月 1 日起推動公部門及學校禁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 9 月 1 日起推動「限制乾電池製造、輸入及販賣」 。 2007 年 7 月 1 日起推動推動政府機關、學校紙杯減量方案。 7 月 1 日起實施「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 , 2008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限制水銀體溫計輸入及販賣」 。 2010 年 8 月訂定 100 年度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減量率應達 27.5%及 35%。 事業廢棄物方面: 1999 年修法納入網路申報法源,促使多元化處理管道。 2001 年行政院核定「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清理方案」 2003 年起推動跨部會「資源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 資源終止認定處置 1985 年起,陸續完成垃圾掩埋場、大型垃圾焚化廠、中小型 ( ) 一般廢棄物焚化廠之興建、營運。 1997 年起推動掩埋場復育及美化。 2010 年檢視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容量進行評估,提出具體因 應對策。. 廢棄物最終處置. 資料來源:永續產業發展季刊,第 59 期(2012 年 6 月),p.20。 行政院環保署官網(http://www.epa.gov.tw)。 暨本研究者整理。 20.

(29) 等五大策略來進行國內廢棄物管理,而相關實施策略應遵循以下廢 棄物管理優先次序:源頭減量(prevention)、促進再使用(preparing for reuse)、材質再利用(recycling)、能源再利用(other recovery)及最終處 置(disposal),更重要的是,前述廢棄物管理順序的投入比重應依序 遞減,亦即「源頭減量」所占比例最高,「最終處置」所占比例最 低(永續發展期刊 59 期,p.83)。因此,在垃圾減量政策方面,應 該要以源頭減量為主要的投入內容,並以極少最終廢棄物為目標邁 進,以達成資源永續利用、建構循環社會。 三、垃圾減量推動成效 經由各項計畫之推動,以及持續加強垃圾強制分類的宣導措 施,台灣的垃圾產生量從民國 87 年的 8,992,240 公噸,逐年下降至 民國 100 年的 7,485,229 噸/日;每人每日平均垃圾產生量亦由 87 年的 1.149 公斤,逐年降至 100 年的 0.884 公斤。清運量部分,垃 圾清運量由 87 年度 8,880,487 公噸,下降至 100 年的 3,610,848 公 噸;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由 87 年的 1.135 公斤,下降至 100 年的 0.427 公斤;資源回收率由民國 87 年的 1.25%到 100 年的 39.85%,都顯示我國在資源回收、垃圾妥善處理方面的顯著成效。 有關歷年垃圾總產量、總清運量、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與平均 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之變化如下圖 2-3、圖 2-4、圖 2-5。 21.

(30) 856.5699. 0 .58 3. 0 .52. 0.5 01. 200. 0 .48 2. 0.6. 361.0848. 0.6 05. 407.2603. 0 .6 67. 300. 0.8 422.3484. 0 .7 08. 437.4154. 0.75 2. 487.3237. 400. 1 503.2672. 0 .82 9. 552.5253. 0 .8 98. 500. 586.289. 0.9 82. 1.4 1.2. 613.905. 1 .08 2. 672.3639. 1 .1 35. 1 .14 3. 1 .13 8. 725.4841. 1 .13 5 1 .12 1. 600. 83~100年度執行機關垃圾清運量走勢圖 787.5511. 700. 公斤 1.6. 888.0487. 873.642. 870.7696. 800. 888.0775. 萬公噸 849.282. 900. 0.4. 0.4 27. 0.2. 100 0 年度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垃圾清運量(萬公噸). 圖 2-3. 93. 94. 95. 98. 0 100 年度. 99. 民國 83~100 年 執行機關垃圾清運概況 公斤 1.6. 1.042. 0.971. 500. 0.937. 0.954. 0.93. 1.4 748.5229. 787.0665. 772.9231. 760.7798. 797.5686. 0.938. 0.912. 0.901. 773.8531. 755.487. 735.5335. 1.101. 760.1958. 783.9173. 835.3368. 871.5575. 1.149. 600. 777.5064. 87~100年度垃圾產生量走勢圖. 899.224. 700. 97.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kg). 萬公噸 900 800. 96. 1. 0.932. 0.918. 0.904. 1.2. 0.884. 0.8. 400. 0.6. 300. 0.4. 200. 0.2. 100 0 年度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垃圾產生量(萬公噸). 圖 2-4. 垃 圾 妥 善 處 理 率 、 回 收 率 (% ). 98.93 99.48 99.77 96.22 87.39. 90.6. 93.35. 1.149 1.101 1.135 1.042 76.97 1.082. 1.138 1.101. 1 0.963. 60. 66.87. 0.971. 70.87. 70.51. 0.863. 65.12. 64.98. 0.932. 0.904 0.918. 0.929 0.884. 0.667 0.708 0.583. 垃圾妥善處理率(%). 0.605. 27.23 22.59 14.26. 資源回收率、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 7.46 1.25. 79. 80. 81. 82. 83. 圖 2-5. 84. 85. 86. 87. 30.2. 40.41. 0.6. 0.44. 0.4. 39.85 37.46. 35.18 0.482 32.83 0.427. 0.2. 18.43. 11.6. 1.94 5.75. 0. 78. 0.501. 0.52. 30. 10. 1 0.8. 0.752. 20. 1.4 1.2. 0.829. 40. 年). 0.93. 0.901 0.912. 0.898. 60.17 60.93 60.2. 50. (. 0.954. 0.938 0.937. 0.982. 100. 99.98.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kg). 1.135 1.143. 1.121. 70. 0 100年度. 99. 99.97 100. 99.99 99.59. 98.18 83.67. 1.087. 98. 民國 87~100 年 歷年垃圾生產量概況. 90 80. 97.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kg).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kg). 100. 96. 88. 89.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民國 78~101 年 6 月 垃圾清理狀況走勢圖. 98. 99. 100 101.6. 以上圖表參考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統計年報(2012 年 8 月),p.144~147;暨研究者整理。 22. 每 人 每 日 垃 圾 清 運 量 、 產 生 量 (公 斤 ).

(31) 綜觀上述圖表,顯示出政府在資源回收方面的成效卓著,但另 一方面,垃圾產生的總量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每人每日平均垃圾產 生量都在 0.90~0.98 公斤之間(平均為 0.93 公斤) ,直至今日民眾逐 漸了解垃圾減量的概念後,民國 100 年每人每日平均垃圾產生量才 首次下降至 0.884 公斤,但民國 101 年 6 月,每人每日平均垃圾產 生量又上升至 0.929 公斤,由此可見民眾在源頭減量的部分,仍有 許多努力的空間。 另外,以執行機關垃圾處理方式來看(圖 2-6) ,民國 100 年垃 圾處理方式以焚化處理居於首位(佔 46.34%),資源回收次之(佔 39.85%),廚餘回收居於第三(佔 10.84%),顯示出在垃圾處理方 面,除了資源回收明顯取代衛生掩埋之外,幾乎仍有超過一半的垃 圾依舊需要靠焚化的管末方式來處理,可見政府雖然在資源回收方 面雖有長足進步,但源頭減量的部分,仍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而已。. 參考資料來源:本圖表直接參考「環境保護統計年報(2012 年 8 月)」,p.42。 圖 2-6. 100 年度垃圾處理方式結構比例圖、94~100 年垃圾處理方式結構比較圖 23.

(32) 四、中壢地區廢棄物處理演進與現況 在台灣的廢棄物管理歷史沿革中,桃園、中壢地區的垃圾處理是 具有其歷史意義的。桃園縣各鄉鎮市在民國 91 年時,垃圾處理方式 具有垃圾場者,多以河床、山谷或濱海地區做為垃圾掩埋的場所,共 分散在十三處,其中桃園市、大園鄉等兩處是衛生掩埋之外,其餘皆 為臨時掩埋,其中,中壢市以中福里為短暫臨時掩埋地點,採委託轉 運方式,故難對垃圾去處追蹤考核,釀成抗爭或糾紛之事件不時頻 傳,尤其是民國八十六年發生的垃圾大戰最為有名。民國 71 年,中 壢即爆發了第一次垃圾偷倒外縣市的事件,民國 80 年中壢市垃圾堆 置街頭,無人解決,其間中壢市公所並未興建規劃任何垃圾處理設 施,所採用的解決方式竟只有「轉運」,即委託民間業者代為處理垃 圾,而這些民間業者並無合法的垃圾處理場,趁著半夜將垃圾運往其 他縣市偷倒在人煙稀少處。此種無人監督的垃圾處理方式,放縱垃圾 在各地流竄,使得省環保處忍無可忍,撤銷桃園縣境內清除業者之許 可證,終結此垃圾轉運的不當措施。但也因如此,造成中壢長達一個 月垃圾棄置街頭,垃圾山、老鼠、蟑螂隨處可見,臭氣沖天,直至民 國 87 年,重開水尾里垃圾場,才讓這臭名遠播的垃圾大戰暫時告一 段落(葉名森,2002)。. 24.

(33) 表 2-2. 台灣垃圾大戰、焚化爐抗爭事件列表. 日期. 事件. 71.09.01. 中壢垃圾偷倒外縣市 中壢垃圾問題再起 龍潭垃圾無處去、三洽水抬棺抗爭. 71.11.05 73.08.23 74.02.18 78.10.11. 鳳山、屏東垃圾大戰 大林浦居民抗爭南星(垃圾)填海計劃 桃園縣平鎮焚化爐試車之後汙染不斷,21 日於鄉公所協調會 79.12 80.01.02~03 高雄市、台灣全省垃圾大戰 桃園縣大園鄉月眉里反對焚化爐設置 81.03 七縣市垃圾大戰迫在眉睫 81.07.15 新莊偷倒在彰化,引起全省性垃圾大戰 81.07.26 高縣、南縣垃圾大戰 82.05.04. 83.05 84.04 84.07.25 84.09.15 85.01.03 85.01 85.04 85.06.02 85.07.03 85.07.14 85.07.30 85.08.26 85.09.05 85.11 86.01 86.05.27 86.06.01 86.06.03 86.09.12 86.12 87.06.10 87.07.08. 桃園縣反對小型焚化爐設置 桃園縣觀音鄉富源村反對福纖纖維廠焚化爐汙染 汐止垃圾問題 全台各地垃圾大戰 高縣市、西青埔抗爭 桃園縣大園鄉反對中正機場焚化爐汙染 桃園縣平鎮市抗議焚化爐汙染 宜蘭垃圾問題 垃圾大戰 一觸即發 彰濱工業區垃圾大戰 中壢垃圾偷倒在台中 桃園五鄉鎮垃圾無處去,清潔隊清運停止 14 天 台灣部分鄉鎮在打垃圾大戰 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反對焚化爐設置 桃園縣中壢市月眉里反對焚化爐設置(及垃圾前置處理場) 苗栗縣銅鑼鄉抗議鄉長接納桃園垃圾 中壢垃圾闖龍潭受阻 中壢垃圾大戰,4 縣市爆發垃圾危機 44 鄉鎮市 垃圾大戰一觸即發 桃園縣復興鄉三村抗議焚化爐動工 高縣市垃圾大戰 桃園縣變臭鄉 垃圾大戰艱苦落幕 縣長呂秀蓮和市長陳忠義赴忠 義里三度溝通順利解決 虎頭山垃圾場重新開放. 25.

(34) 表 2-2(續) 台灣垃圾大戰、焚化爐抗爭事件列表 日期. 事件. 87.08. 桃園縣中壢市內定里反對焚化爐設置 反對桃園南區興建焚化爐(自救會抗議政府選舉不當,要求環評。縣 長認為大小未達環評標準,不須環評). 87.11.19 88.01.24 89.06 89.07.25. 高雄縣市垃圾大戰,鳳山垃圾夜傾小港,小港居民到市長官舍丟雞蛋。 桃園北區反對設置焚化爐 環保署公布 7 鄉鎮可能爆發垃圾危機. 資料來源:本表直接參考 林怡瑩(2006)。環境風險、環境運動與媒體。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歷經垃圾大戰之後,桃園縣政府基於政治管理及現實需求考量, 研擬桃園縣中長程計畫,除了配合中央推行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相關 政策之外,自民國 88 年開始於南(中壢市) 、北(桃園市)各設一處 區域性大型焚化爐,並於民國 90 年完工後開始運轉(維基百科,臺 灣垃圾焚化廠列表),其中南區焚化爐主要是針對楊梅鎮、龍潭鄉、 大溪鎮、觀音鄉、中壢市、平鎮市、大園鄉、新屋鄉等八個鄉鎮市之 垃圾焚化工作,直至目前,中壢市的一般垃圾處理方式,依舊是以焚 化為主,中壢市 99 年統計要覽中提到:本市在 99 年底平均每日垃圾 清運量 212.19 公噸,較民國 98 年底 223.14 公噸,減少 10.95 公噸, 減少率 4.91%。而垃圾總清運量為 77,448 公噸,其中以焚化處理 77,409 公噸,佔總處理量 99.95%為大宗。以下為中壢市 100 年度垃圾處理 方式結構比例圖(圖 2-7) 、以及歷年中壢市垃圾清理狀況走勢圖(圖 2-8)及垃圾清運概況(圖 2-9)。. 26.

(35) 100%. 垃圾焚化量 (公噸) 公噸), 44.83%. 執行機關資 源回收量 (公 噸), 41. 41.80% 80%. 80% 60% 40% 20%. 巨大垃圾回 收再利用 (公 噸), 0.22% 22%. 垃圾衛生掩 埋量 (公噸) 公噸), 0.04%. 廚餘回收量 (公噸) 公噸), 13.11%. 0%. 100年度中壢市垃圾產生量 100年度中壢市垃圾產生量: 年度中壢市垃圾產生量:13. 13.754萬公噸 754萬公噸. 圖 2-7. 公斤. 92. 93. 94. 95. 垃圾焚化量 (公噸) 公噸) 廚餘回收量( 廚餘回收量(公噸) 公噸). 96. 97. 98. 99. 年. 100. 垃圾衛生掩埋量 (公噸) 公噸) 執行機關資源回收量 (公噸) 公噸). 100 年中壢市垃圾處理方式結構比例、92~100 年垃圾處理方式比較圖. 100. 99.96. 100. 100. 99.98. 100. 100. 100. 1.2 1.062. 100. 100. 0.998. 1.065. 1.04. 1.089. %. 100. 100. 妥善處理率(%) 妥善處理率(%). 1.091. 1.064. 1.04. 100. 90. 0.996. 1. 1.011 1.006. 0.894. 0.988. 80. 0.965. 0.946.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 (公斤) 公斤70). 0.907. 0.8. 0.813 0.715. 60. 0.76.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 (公斤) 公斤). 0.6. 0.631 0.671. 0.577. 50. 0.614 41.8. 40. 40.15. 0.4. 0.433. 35.03 23.13. 30. 22.67. 21.05. 0.2. 執行機關回收率(%) 執行機關回收率(%). 4.96. 5.28. 5.2. 20. 22.74. 15.08. 10. 7.51. 0 年度. 0 89. 90. 91. 92. 圖 2-8. 公噸. 93. 94. 公斤 1.6. 140,000 120,000. 1.4 1.062 0.998. 1.04. 1.064 1.091 1.089. 1.04. 1.011. 0.996. 1.2. 1.065 0.965. 0.894. 100,000. 60,000. 20,000. 5 3 ,7 6 1 1. 0 年度 89. 5 1 ,5 6 2 1. 5 7 ,9 5 2 1. 3 9 ,7 0 3 1. 9 2 ,7 6 3 1. 0 7 ,4 8 3 1. 5 2 ,1 4 3 1. 2 7 ,8 9 2 1. 7 5 ,9 7 1 1. 3 2 ,1 4 3 1. 2 7 ,8 2 4 1. 4 5 ,7 0 3 1.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垃圾產生量 (公噸). 97. 98. 100 年度. 99. 公噸. 公斤. 160,000. 1.6. 89~ 89~100年度 100年度 中壢市垃圾清運量概況. 140,000 120,000 0.946. 1.2 0.907. 1. 0.813 0.76. 0.8. 80,000. 0.6. 60,000. 0.4. 40,000. 0.2. 20,000. 0. 0 年度.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 (公斤). 0.715. 0.671. 0.631 0.614. 9 6 ,6 0 1 1. 3 3 ,8 9 1 1. 7 2 ,7 9 1 1. 7 5 ,4 1 1 1. 0 9 ,8 1 0 1. 0 8 ,5 6 9. 1 7 ,2 2 9. 1 5 ,4 7 8. 6 6 ,2 3 8. 6 4 ,4 1 8. 8 4 ,4 7 7. 0 6 ,6 8 5.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垃圾清運量 (公噸).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 (公斤). 民國 89~100 年 中壢市歷年垃圾生產量概況、清運概況 27. 0.8 0.577 0.433.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共通性查詢目錄(http://210.69.101.110/epa/stmain.jsp?sys=100)。 圖 2-9. 1.4. 1.006 0.988. 100,000. 1. 80,000. 40,000. 96. 民國 87~100 年 垃圾清理狀況走勢圖. 89~ 89~100年度 100年度 中壢市垃圾產生量概況. 160,000. 95. 0.6 0.4 0.2 0.

(36)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中壢市從民國 92 年起,垃圾清運量逐年降 低,直至民國 100 年總清運量降至 58,660 公噸,執行機關資源回收 率也已達 41.8%,廚餘回收率也從 92 年的 7.28%進步至 100 年的 13.12%,顯示中壢市在近幾年來,對於資源回收工作的努力與成效, 相關施行政策整理於表 2-3。 表 2-3 時 91 年. 中壢市環保相關政策列表 中 壢 地 區 間. 特. 政 策 內 推動「新五四運動、週六清潔日」政策. 色. 政. 策. 容. ,全市分 3 大路線區,排定時間、定時定點收集 92 年3 月1 日 實施「垃圾不落地」 垃圾。 推動「家戶廚餘回收」 ,加強廚餘回收工作. 92 年. ,減少垃圾清運天數,以,增進「垃圾不落地、 97 年1 月1 日 實施「週日停收垃圾」 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工作」處理效率。 97 年3 月1 日 推動「清淨家園漂亮中壢」計畫,加強宣導「我家的垃圾我家清、 大家的健康來關心」 、 「遛狗繫狗鍊、遛狗不留便」 、 「垃圾不亂丟、 道德良心優」等 3 項環保政策。 建構「樂活中壢」 ,以「一個微笑,讓環保走進您的生活」具體行動, 打造中壢的環保新生活運動,將食、衣、住、行、育、樂融入環保。. 100 年. 配 合 環 保 署 、 桃 園 縣 環 保 局 之 相 關 政 策 時 93 年 94 年. 間. 政 策 內 容 全面推動「垃圾全分類、零廢棄」方案,落實資源回收。 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落實垃圾分類及回收。. ,採「限制使用場合」及 95 年6 月27 日 公布「政府機關、學校推動紙杯減量方案」 「分年度達減量目標」2 種方式同時實施。 95 年7 月1 日 實施「限制產品過度包裝」 96 年7 月1 日 實施「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 資料來源:中壢市民代表會第 12 屆第 4 次、第 11 屆第 4 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 桃園 e 管家網站(2010.01.17)http://www.tycg.gov.tw/ehousekeep/chat_detail.aspx?sn=17570 南桃園新聞網(2008.01.10)http://tw.myblog.yahoo.com/jw!rSoVwSKRGB6RYr6rigx_u1A-/article?mid=1287 28.

(37) 另一方面,從垃圾處理方式的比例來看,中壢市從民國 92 年推 動廚餘回收以來,逐年上升,成效卓著,執行機關資源回收量也同時 逐年成長,並且從民國 98 年開始,廚餘回收以及執行機關回收逐漸 取代垃圾焚化的處理方式,直至今日,中壢市 100 年度的垃圾處理方 式比例當中(圖 2-7),焚化只佔 44.83%,已低於所有垃圾處理方式 的 50%,且較全台焚化比率 46.34%還低,顯示中壢市在資源回收方 面的確有長足的進步。. 反觀,在垃圾生產量方面,從圖 2-8、2-9 中顯示民國 95 年起開 始逐漸下降,95 年垃圾生產總量為 134,125 公噸,較 94 年小幅下降 了 4,345 公噸,97 年更降至 117,957 公噸,較 94 年減少了 20,513 公 噸,此時期由於首次推動週日停收垃圾,使得垃圾量略為減少;但此 一趨勢自 98 年之後又開始回升,98 年垃圾生產總量為 134,123 公噸, 馬上比 97 年多出了 16,166 公噸,99 年更持續上升至 142,872 公噸, 較 97 年多出 24,915 公噸,達到民國 89 年以來的最高點。此外,從 民國 93 年起,中壢市的垃圾生產量一直居於桃園縣之首,接著才是 人口最多的桃園市居於第二,可見中壢近兩年在源頭減量方面的成效 有待改善與加強,且應進一步探究民眾在源頭減量行為背後的意圖與 動機,以作為將來實施環保政策的參考。 29.

(38) 第二節 垃圾減量的定義 垃圾減量的定義 本節先就有關垃圾減量的定義加以整理,再進一步說明垃圾減量行為 的內涵以及零廢棄的定義,說明如下: 一、垃圾減量的 垃圾減量的定義 楊萬發(1989)表示,廢棄物減量 垃圾減量. 包括各種污染來源的減少和回收,因此 「垃圾減量」為來源的減少與資源回收 兩種方式的統稱。垃圾減量之推動優先 順序,如圖 2-10 所表示,如將垃圾減. 源頭減量 先. 資源回收. 實施順序. 後. 圖 2-10 垃圾減量的定義. 量工作於產生源頭開始執行,將可有效抑止垃圾產生,自然推動資源回 收工作的壓力將可降至最低(翁廷爕,2009)。. 二、垃圾減量行為 垃圾減量行為的 行為的內涵 陳沼舟(2000)提出垃圾減量可從源頭購買思考如何預防垃圾產出, 並在延長物品使用的壽命上做起,最後將要丟棄的垃圾予以分類回收以 減少垃圾。能從事以上垃圾減量的行為即所謂垃圾減量行為,簡言之垃 圾減量減量行為係指:垃圾產出源的縮減、垃圾最少量化的行為,包含 意識消費、再使用、資源回收等三種行為(陳沼舟,2000)。. 30.

(39) 對於垃圾減量行為最佳的選擇,當為預防性的源頭減量與在日常 生 活將垃圾減到最小的程度。此項策略運用到負責的環境行為上,可能包 括:意識消費(conscious consuming)行為、再使用(reuse)及資源回收 (recycling)行為(Corral-Verdugo, 1996)。以下針對本研究所探討垃圾減量所 屬行為之有關文獻,予以說明如下: (一)意識消費(conscious consuming): 係指刻意使用儉樸之生活形態;或有意識地(自覺地)避 免購買對於環境有害產品之消費行為(Hsu, 1995)。陳沼舟 (2000)指出,意識消費應包含下列行為:簡樸行為(除必需 品外不購買奢侈物) 、購買行為(計畫性購買、購買可回收、填 充或耐用之商品) 、減量行為(減少包裝、自備購物袋、餐具)、 拒用行為(拒用免洗餐具、保鮮膜等一次性物品)。 (二)再使用(reuse): 依據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再使用係指未改變物質形態,將 再生資源直接重複使用或經過適當程序恢復功用或部分功用後 使用之行為。包括廢物利用行為(損壞物品留置供零件拆換用、 舊衣當抹布等) 、物品轉贈行為(跳蚤市場) 、用途改變行為(寶 特瓶當水壺、鋁罐變筆筒)等(陳沼舟,2000)。. 31.

(40) (三)資源回收(recycling) 資源回收意指垃圾收集分類後,將其恢復至可再使用的型 式(李永展,1994) ,而可再使用之物質即為再生資源,依資源 回收再利用法之定義,所謂再生資源即原效用減失之物質,具 經濟及回收再利用技術可行性,並依本法公告或核准再使用或 再生利用者(再生利用為改變原物質形態或與其他物質結合, 供作為材料、燃料、肥料、飼料、填料、土壤改良等用途或其 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用途,使再生資源產生功用 之行為),目前公告回收項目如下表 2-4。 表 2-4 分類. 目前公告應回收項目(共 13 類 33 項) 公告項目. 分類. 公告項目. 一 1.廢鐵容器. 八 16.廢機動車輛(汽、機車). 二 2.廢鋁容器. 九 17.廢輪胎. 三 3.廢玻璃容器. 十 18.廢鉛蓄電池 19.廢乾電池 ◎廢資訊物品: 20.廢筆記型電腦. 4.廢鋁箔包 四 5.廢紙容器 容 器 類. ◎廢塑膠容器: 6.PET 五 8.PE 10.PS 發泡 12.其他塑膠. 物 品 類. 7.PVC 9.PP 11.PS 未發泡. 十一 22.廢主機板 24.廢硬式磁碟機 26.廢電源器. 21.廢機殼 23.廢監視器 25.廢印表機 27.廢鍵盤. ◎廢電子電器 十二. 28.廢電視機 30.廢電冰箱 32.廢電風扇. 29.廢洗衣機 31.廢冷暖氣機. 33.廢照明光源(直管日光燈、環管 日光燈、安定器內藏式螢光燈泡、 十三 緊密型螢光燈管、燈帽直徑 2.6 公分. 六 14.植物纖維 七 15.生質塑膠. 以上白熾燈泡、高強度照明燈管). 資料來源:廢清法第十五條第二項(修正公告 https://recycle1.epa.gov.tw/sys/business/doc/rule/0980109917.htm)。 32.

(41) 除了上述垃圾減量之行為內涵之外,行政院環保署也在近年推出垃 圾減量 5R 原則,分別代表 Reduce(減少)―減少丟棄之垃圾量;Reuse (重複使用)―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Repair(維修)―重視維修保養, 延長物品使用壽命;Refuse(拒用)―拒用無環保觀念產品;Recycle(回 收)―回收使用再生產品(行政院環保署,2012)。 因此,總結上述對於垃圾減量行為內涵的論述,本研究將垃圾減量 行為分為「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分類」兩大部分,分述如下: (一)源頭減量:在源頭即減少垃圾產出之行為,包含下列行為: 1.意識消費:在消費時,對於購買產品會針對環境負擔考量而 有所選擇,包含購買行為(例如選擇購買年限較 長之產品、購買有環保標章之產品)與拒用行為 (拒絕使用對環境造成負擔之非必要品,例如: 拒絕使用免洗餐具、塑膠袋) 2.儉樸行為:例如有計畫性的購買物品,不浪費資源、自備環 保杯、環保餐具、購物袋等行為。 3. 再使用、再利用:物品使用過後,以繼續沿用或轉化其使用 方式及物品性質,以延長物品的使用年限(例如 重複使用塑膠袋、廚餘轉化成肥料)。 (二)資源回收分類: 33.

(42) 1.垃圾分類:依行政院環保署規定進行垃圾分類,例如:將垃 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回收與廚餘三大類。 2.資源回收:將分類好的垃圾置於適當的地方,例如:廚餘會 放置於社區規劃之廚餘回收區、不亂丟廢棄電 池、保麗龍、化學藥劑藥品等對環境有害之廢棄 物等。 四、零廢棄的定義與內涵 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SSD)中指出「零廢棄」(Zero Waste)即是指:尋求減少物 質使用的量及毒性,以及回收和利用廢棄物的物資,也表示不用焚化爐 (梁雙蓮,2005) 。民國 92 年行政院環保署「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展望」 中也提出「零廢棄」的定義為:提倡以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 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利用等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 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行政院環保署,2003)。 William 於 2004 年提出,產品使用後有三種選擇;一是再使用這些 物料於相同或不同用途,而不再重新製造;二是收集這些物料至足夠的 數量,然後將其用於能源回收,或是將其回收再製,三為廢棄處理之。 當達到零廢棄目標時,將沒有物料被廢棄處理,因此也不需要新的原物 料,故要達到零廢棄的目標,關鍵在於有妥善的計畫來實施源頭減量、 34.

(43) 再使用、再利用與回收。 綜觀上述對於垃圾減量與零廢棄的定義與說明,我們可以了解,要 達成零廢棄必須在源頭積極預防,以減少垃圾產出量,包含源頭減量、 綠色消費、綠色設計及生產,接著再經過資源回收、資源再使用、再利 用,以減少物質消耗達成永續循環零廢棄的精神,最後才是無法再生廢 棄資源物質的處理,包括焚化、衛生掩埋以及政府目前正在推動的安定 化無害化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計畫。 環保署於民國 94 年提出垃圾減量應包含兩大原則:「適量不浪費」 與「重複使用」 ,因此源頭減量方面,除了持續推動購物塑膠袋及塑膠類 免洗餐具限制使用政策外,並於同年推動「限制產品過度包裝」法案, 限制各類禮盒的包裝,走向省資源、易回收之設計,降低包裝材料的使 用及廢棄量(葉國樑、唐孝蘭,2006、楊逸倫,2005)。民國 100 年更提 出「資源循環政策規劃(草案)」以源頭減量所占比重最重且最優先,其 次為促進再使用、材質再利用、能源再利用,以最終處置所占比重最低 且最後處理。 我國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從 96 年 42.92%增加至 100 年的 62.27%,工 業廢棄物再利用率亦達 8 成;但資源回收過程中須進行轉換或特殊處理, 過程消耗了能源並產生部份污染,再加上受時間、空間及技術的限制, 常有無法轉化資源的情況發生,以致每年尚有 380 到 700 萬立方無法回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模里西斯具備市場經濟模式,世界銀行公布之 2019 經商環 境報告(2018 Doing Business Report),模里西斯再度在非

致力於推動校園及社區的共讀活動。本會自 2005 年起,於 22 個縣市成立 257 座「愛的書庫」,購置超過 71 萬餘冊圖書資源,以相同

根據加州環保組織「最後淨灘」(Last Beach Cleanup)的數據顯示,在 2020 年 1 月至 8 月 間有超過 75%的塑膠垃圾輸入墨西哥,總重量高達 32,650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回收業者從 2018年開始在台南多點設置「自動資源回收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回收業者從 2018年開始在台南多點設置「自動資源回收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成 功 。因 為畫 中顯 示中 國已 成立 製造 局, 自行 生產 西方 的來 福槍 及彈 藥,.

 為青少年進行「全人教育」, 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 環境, 使青少年能發揮個人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