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專業知能培訓與認證看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專業知能培訓與認證看法之研究"

Copied!
2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學生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雪梅博士.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專業知能培訓與 認證看法之研究. 研究生:張鳳君撰 中華民國 109 年 2 月.

(2) 謝. 誌. 終於寫到謝誌了,寫這本論文間,自己一直處在自我懷疑中,真的辛苦到 指導教授雪梅老師,深藏在心中深深的感謝老師各種包容,配合我的步伐,包 容我一些讓人不太理解的行為,滿滿的感謝。以前在各場演講中、在師大課程 中聽到雪梅老師的課,都會被老師的感染力影響著,雖然我在寫論文的技巧邏 輯上很生澀,但對這主題撰寫的直覺上是開心的,每次抓要素時,都要進入受 訪者的內心世界,有時很認同有時會被影響,但整理出來是很喜悅的,且能讓 臺灣學務界再往前走一小步,再次謝謝雪梅老師。在這過程中自己經歷了好多 事,歷經從服務 11 年多的玄奘大學學務處離職、出國進行自我探索、再任職東 吳大學學務處群美中心、然後再到身心靈教室工讀順道完成學業,這期間中國 與世界爆發新型冠狀病毒,這一路來的奇幻旅程,有時會讓我自己目瞪口呆。 曾一度想放棄,但看見自己之前的生命模式一直重複著「放棄」的議題,所以 這次不想重複「放棄」的生命模式,想好好地完成一些事。. 除了感恩指導教授雪梅師的包容、更要謝謝口委若蘭老師、至善老師的指 導,給了聚焦的方向與鼓勵。感謝將軍班導秀嫚師默默的支持著我們。感謝強 大後盾師大公領系與師大全人教育中心學長姊們。也超級感謝臺灣北、中、南 的學務夥伴,給予我熱情的回應,抽空讓我訪談,讓我受益良多。. 拖拖延延的完成這本論文,這一路來也收到許許多多的學長姐、同學們, 給予滿滿的照顧與愛,像來自芝萱滿滿的關心、敏貴的叮嚀與慷慨。還有班上 同學的支持,一二階時彼此打氣與打拼的鎮全、晏琦、致源、強哥及儀璇萬年 班長的幫忙,還有孟香、薛安、昌振、淑玲、雅惠、彥君、孝慈、富嘉..等大 家精神上的支持。以及感謝帶我進學務領域的張同廟老師(廟公)、林至善(至善 公)、何守中老師(南方大白熊)、…等學務前輩,謝誌就是要謝天謝地才有味. I.

(3) 道,哈。. 當過第一線學務人員,知道學務人員的酸甜苦辣,其實學務人員可以學習 正確有效率的對應方法與輔導觀念、設定界線、可以準時上下班、可以有自己 放鬆的時間、可以有健康的身心…等,人的一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很多很美 好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創造發現,這才是學務人員該有的生活。以前是「吃的苦 中苦,方為人上人」 ,時代改變了已有更好的技巧方法,理應我們是要「吃的福 中福,方為人上人」才是,適時的用新時代「聰明有智慧」的方法輔導學生, 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學務生涯才會永續,內在才會處在「美好狀態」中來 面對各種挑戰,學務人員身心健康在在影響著對待學生時給出的品質。. 像《企業》雜誌整理「委屈了,績效評估看不出的七種好員工特質」一文: 1.他們的思維早已超越工作職務內容、2.他們可能有點怪怪的、3.他們知道什 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忙、4.他們願意公開稱讚人、5.他們懂得照顧他人的自 尊、6.其他人沒有問題他們卻舉手提問、7.他們不停的在探索。看到這篇會覺 得在說學務人員耶,我們好像就是這樣,我們有在做事,但 KPI 量化、評鑑都 評估不出來。. 話說一開始摸索換了許多題目,也許自己會想很多的個性使然,文字駕馭 能力又不太成熟,但又想寫一些不同的題目。在某次因緣際會下得知,可發展 此方向的題目,又經過口委老師們的建議,修改成只研究學務專業增能研習與 認證。雖然有學習質化研究,但了解自己學習的模式,需自己親手去試過,才 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一直處在自己僵化的思維中,在犯錯、改、犯錯、改… 的階段,所以在撰寫的這一路上風風雨雨,讓指導教授和口委快看不懂我在幹 嘛惹。. II.

(4) 在這一年多的自我探索中,知道自己是不太能太專注某事上太久,會容易 分心,以及會熱心他人事務,自己的事會一直擱著的特質,感覺學務人員都會 有這樣的特質。所以調整步伐,嘗試跳脫一些限制,當在沒有其他事干擾時, 真的就是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看見自己的拖延、惰性、逃避、懷疑、恐懼…什 麼都浮現了。為了讓自己真的靜下心寫出內容,每天抽個 15 分鐘左右靜心,試 著接納自己,去經驗這些情緒,慢慢地有些好轉,也因為這些自我探索的實修, 又多了一個療癒師的頭銜。發現真的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會發展出新的興趣, 真的很有趣,和某本書《教授為何麼沒告訴我?》說的一樣。這自我探索一路 來的過程也如同,《十三世紀波斯詩人》魯米說:「以前我聰明,所以想要改變 世界;現在我有智慧,所以想要改變我自己。你不需要去改變整個世界,只要 改變自己,你就開始改變了整個世界,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份子。」. 最後,感謝這一路上陪伴的親友,感謝強力後盾親愛的家人爸爸、媽媽、 妹妹、弟弟的支持、謝謝親愛的瑋琪老師、Mark、新竹關西佛陀世界見光師父、 謝謝印度 O & O 學院及黃金紀元園區身心靈界夥伴與老師的陪伴 (親愛的 JESSY、 雅惠老師、百合姊、俊賢大哥、慈鳳、Jill、玉萍姊、文娟媽媽、Candy 吳、岱 芳、恩雅老師、艾如老師、沛晨、偉銘、REX…等太多惹) 、謝謝觀一光境身心 靈工作室及藍羽工作室夥伴(穎采、欣惠、榮哥、偉傑、小綺) 、謝謝人類圖權 威墨客與夥伴的支持。謝謝玄奘大學同事老師(查老、學城老師、敏菱老師、 美惠姊、綺玫、卓圜、廷軒、蔡瑋…等太多了) 、學務處各組組長與學生們及東 吳大學夥伴(志賢學長、芝萱、慧玲姊、賴原學長、宜穎、欣怡、亞杰、唯俊、 薇潔、大玉…等)的支持與包容,還有剛好跟我在不同學校一樣在打拼論文的 仕衡老闆娘靜霞姊。最最後,感謝生在臺灣、感謝我工作過的學校玄奘大學、 東吳大學及在臺灣師範大學公領系的訓練、感謝我家的貓兒狗兒讓我舒壓、感 謝載我上下班的小金摩托車、感謝我的七千元小白筆電除了能穩穩地讓我把論. III.

(5) 文打完還可以跑繪圖軟體覺得很厲害、感謝花蓮我的家、感謝新竹與臺北的租 屋、感謝印度 O & O 學院、感謝黃金紀元園區、感謝阿瑪巴關、感謝 Preethaji & Krishnaji、感謝宇宙智慧、感謝觀一光境工作室及藍羽工作室。. 感謝自己身體與內在神性引領我走到這裡,希望透過這本論文能讓寶島臺 灣與世界更美好。Namasta. IV.

(6) 摘. 要. 本研究為「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專業知能培訓與認證看法之研究」 ,主 要探討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專業知能培訓與認證的看法。邀請訪談者為參 加由教育部委託中華學生事務學會與全國唯一培養學生事務專業的研究所,共 同舉辦的「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之學生事務人員。論文採質 性方式研究,研究母群體為參加 104 至 107 年四屆「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 業增能研習」之 287 位學生事務人員抽樣 8 位,研究參與者選取 8 位具有意願 接受訪談之在職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分別從屆數區分、再從北、中、南各地區、 學校、公私立、大學技職、學生事務下的各單位進行區分抽樣邀請,透過半結 構式的深度訪談方式蒐集資料,運用質性分析法,了解其看法。 本研究針對下列八個面向,訪談了八位學生事務人員的看法,進行分析討論。 一、學生事務為何是個專業與其重要性。 二、「學務專業增能研習」之意義與獲得。 三、學務工作相關培訓對學務工作之幫助與價值。 四、「學務專業增能研習」對學務工作之幫助與價值。 五、參不參加「學務專業增能研習」的理由與心態。 六、對「學務專業增能研習」的回饋與建議。 七、學生事務人員需要認證的理由。 八、對推動學務專業培訓與認證的看法建議。 最後,根據以上這些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對大專校院、推動學務專業 認證單位提出建議。以期能幫助學生事務成功發展為受人肯定的專業。. 中文關鍵字 :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 學務、專業、認證. V.

(7) Abstract In “A Research on the Viewpoint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toward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s and Certification”, the study mainly explores the viewpoint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toward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s and certification. The invited respondents were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co-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 commission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s only graduate institute offering training for student affairs related specialty. The qualitative method wa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n the thesis paper. From a research population of 287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who took part in four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sessions between 2015 and 2018, a sample of eight staff members was drawn. Eight in-servic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cademic affairs staff members willing to undergo interview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opulation by the researchers,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to divide the population into separate groups, first by sessions, then by regions, i.e.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nd lastly by student affairs units of schools,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viewpoints. Targeting the following eight dimensions, this research interviewed eight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ir viewpoints.. VI.

(8) 1. Why is student affairs a specialty and what is its importance? 2. The significance and gains of the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3. The assistance and value of academic affairs work related training on academic affairs work. 4. The assistance and value of the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on academic affairs work. 5. The reasons and mentality of attending or not attending the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6. The feedbacks 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7. The reasons for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requiring certification. 8. The viewpoi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duc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s well 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academic affair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omotion units,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into a specialty recognized by all.. Keyword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Academic Affairs Staff Member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Staff Members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Workshop, Academic Affairs, Specialty, Certification. VII.

(9)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7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專業與專業證照的意義功能及相關概念 ............................ 13 第二節 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暨校園安全人力證書及相關概念 ...... 18 第三節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暨舉辦之研習與認證及相關概念 .................. 23 第四節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暨舉辦之研習與認證及相關概念 ..............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5 第四節 研究倫理 ...................................................... 47.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 49 第一節 學生事務為何是個專業與其重要性 ................................ 49 第二節 「學務專業增能研習」之意義與獲得 .............................. 58 第三節 學務工作相關培訓對學務工作之幫助與價值 ........................ 70 第四節 「學務專業增能研習」對學務工作之幫助與價值 .................... 79 第五節 參不參加「學務專業增能研習」的理由與心態 ...................... 88 第六節 對「學務專業增能研習」的回饋與建議 ........................... 100. VIII.

(10) 第七節 學生事務人員需要認證的理由 ................................... 125 第八節 對推動學務專業培訓與認證的看法建議 ...........................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79 第一節 結論 ......................................................... 179 第二節 建議 ......................................................... 184. 參考文獻 ................................................ 190 附錄 .................................................... 195 附錄 1-1 學務處-2016 年至 2017 年學務相關研習與證照匯整一覽 表……………………………………………………………………………………… 195 附錄 1-2 研究對象訪談同意書………………………………………………………202 附錄 1-3 研究對象資料檢核表………………………………………………………203 附錄 1-4 逐字稿內容…………………………………………………………………204. IX.

(11) 表. 次. 表 1-1 1997 年至 2016 年公領系學務專業有關碩士論文主題分析………………3 表 1-2 國內外辦理活動超出界線之新聞 …………………………………………6 表 2-1 專業證照的定義……………………………………………………………14 表 2-2 專業證照的辦理相關訊息…………………………………………………15 表 2-3 2016 年至 2017 年學務相關研習與認證匯整一覽總表…………………16 表 2-4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課程表…………20 表 2-5 成績考評合格者頒發結業合格證明 (校安人員證書) 報考資格與考評標 準………………………………………………………………………………21 表 2-6. 2016 年學生事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研發與分組輔導員專業課程培訓-兩. 天課程配當表……………………………………………………………………26 表 2-7. 2016 年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三天課程配當表 ………………27. 表 2-8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與認證…………………………………29 表 2-9 社團經營師(學生班)課程配當表…………………………………………32 表 2-10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團經營師(學生班)認證數 …………33 表 2-11 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課程配當表………………………………………35 表 2-12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認證數 …………37 表 3-1 受訪者分類表………………………………………………………………44. X.

(12) 圖. 次. 圖 2-1 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十大共通專業能力架構圖……………………………25 圖 3-1 研究流程圖…………………………………………………………………40. XI.

(13)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對學務相關研習、證照功能的看法, 本章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 節說明重要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一、高等教育學務工作的功能與學務人員的知能近年更顯重要 學生事務工作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其本質是幫助學生全人發展,促進 學生多元學習培養就業所需軟實力,學務工作的落實是高等教育辦學成功的重 要因素(張雪梅,2016)。 尤其在多變的 21 世紀裡,包含著 L、M 世代(舊人類)– 1965 年以前、X 世代(新人類)–1965 年–1975 年、Y 世代(新新人類)– 1976 年–1981 年、 Z 世代(草莓族)– 1981 年–1990 年、及最年輕的、很有自己的主見的八年級 生的「吞(Tweens)世代」–1990 年–1996 年。且在 21 世紀裡,除了是知識資 訊爆炸的年代外、也面臨經濟蕭條的時期、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而學務 人員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是否能幫助學生健全發展,以提升國家競爭力是重 要關鍵。 近年來 YOUTUBER 一詞盛行「網紅小孩來了」,文章中更明確道出現今孩 子的喜好,已在在衝擊到學生課外活動的領域,因更多元也更容易賺錢。當然 容易被看見,文章中分析出 6 年級 7 年級生這代尋找「我是誰?」的概念,8 年級後是追求「我要被看見!」自我價值的「社群原生世代」 (商業周刊,2019) 。. 1.

(14) 學務人員的能力與是否能讓學生接受,以致發揮影響力,近年更受到重視。 林至善認為學生事務人員一定要進修相關學位,把自己的涵養奠定好,否則沒 有一定的知識涵養,說出來的話語沒有內容,是空洞的,且沒說服力,是無法 讓學生信服的(廖芝萱,2014)。. 二、美國大學校院重視學務專業發展值得借鏡 美國等教育推動學生事務工作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更有許多與學生事務 有關的學會組織例如美國教育諮詢會 ACE、美國高等教育促進評議委員會 CAS、 美國大學行政人員協會 ACPA、美國全國學生事務行政人員學會 NASPA,因此 可以說學生事務專業發展受到美國大學校院相關人員的重視(張雪梅,2017) 。 美國自 1960 年代學生事務,開始重視大學生發展的研究,建立了許多大學 生發展理論。大學生發展理論主要分為四大類: (一)心理社會論(Psychosocial Theories);(二)認知-結構論(Cognitive-Structural Theories) ; (三)類型論 (Typological Theories) ;及(四)個人-環境互動論(Perso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heories) (Rodgers, 1990; Pascarella & Terenzini, 1991; Chickering & Reisser, 1993; Evans, Forney & Guido-DiBrito, 1998)。這些對學務工作與對大學生學習發展的助 益仍是不可忽視的,也奠定很好的學務專業地位(張雪梅,2017) 。 再者,美國大量學務專業人才的培育,美國目前至少有 147 所大學校院設 立高教有關的學生事務研究所,每年畢業的碩士博士生,保守估計至少 1,500 人,若以 40 年計算,就累積有 60,000 位具有完整教育訓練的學務人才,加入學 務工作現場,為學生事務專業貢獻心力。再者,由於有前述許多專家學者對於 學生發展理論、學務工作標準,以及大學對學生的影響幫助因素分析,撰寫成 數量龐大且推陳出新的研究或專書,對於學務研究所學生的學習與論文撰寫幫 助極大(張雪梅,2017)。. 2.

(15) 三、 臺灣高教學生事務專業有關研究累積相當數量專業已漸有基 礎 在教育部的引導與師大公領系的師生加入後,不論是大學生發展或學生事 務工作有關研究,已經積極開展。有各種與學務專業有關的研究,包含理論或 實證研究,因此奠定了學務專業發展的基礎。公領系所對學務專業的貢獻,以 碩博士論文數為例詳如表 1-1 以及 2005 年至 2016 年間師大公領系學生事務組博 士論文 22 篇。且學務研究的範圍很廣,包含各種領域、主題,如下表 1-1。 表 1-1 1997 年至 2016 年公領系學務專業有關碩士論文主題分析 主題. 篇數. 主題. 篇數. 主題. 篇數. 學務人員. 26. 學務行政. 6. 新生. 2. 住宿. 11. 學費. 4. 獎懲. 2. 服務學習. 10. 安全/危機. 3. 性平調查. 1. 社團. 6. 導師制. 2. 品德. 1. 人權法律. 5. 學習. 2. 通勤學生. 1. 入學/流失. 5. 學生自治. 2. 資料來源:張雪梅,2017。. 另外,政府單位教育部、青年署及東吳大學出版之學務有關專書也顯示出 其對學務專業重視並有一定的成果東吳大學出版的各項社團教育叢書,實為學 生事務表率,從第一本薪傳--社團活動經驗談、社團大事紀(1970~1999)大學 社團人—社團學初論等各項專書,內容豐富萬千,對於課外組學務人員的幫助 非常大,可以協助了解學務實務工作,有助成為專業人員。 此外,民國 84 年到 105 年間,大學生發展或學生事務有關的專書,不論是. 3.

(16) 教育部出版的學務有關專書、青年發展署出版的青年輔導有關專書、東吳大學 出版的社團教育叢書以及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學務有關專書(張雪梅,2017) 。數 量也相當的多。都顯示台灣高教學生事務專業在相關團體的努力下,已經奠定 了基礎。. 四、教育部補助私立(公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 人力促使學務人員接受研習及證書 教育部為推動私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之盤整及創新工作,並因應軍 訓教官遇缺未補後之校園人力缺額,以遞補與充實學生事務及輔導工作相關專 業人力,特訂定此要點。實施對象:私立(公立)大專校院。辦理方式:人力 遞補順序:優先遞補校安人員;校安人力(校安人員數及現任教官數)達第二 款規定基準,且校安及軍訓工作運作無虞者,得遞補其他各類別之學生事務與 輔導人力。校安人力員額基準:各校學生人數在三千人以下者,置三人;超過 三千人且在九千人以下者,每增加一千人(學生人數百位數四捨五入至千位數) , 增置一人;超過九千人者,至少置九人,並得視需要增加(行政院公報,2017) 。 此承辦多由各校生活輔導組資深教官與校安人力承辦此項申請業務。 因有這項政策,各校紛紛不補正式人力,且多利用此政策辦法遞補校安人 力。同時因教育部有辦理校安人力培訓所以開啟必須要參與培訓且要有校安人 力證書的開端。校安人力可以,那學務專業為何不可以呢?. 4.

(17) 貳、 研究動機 一、想了解學生事務相關部會與各民間學會辦理學生事務專業知能 培訓對學務第一線人員的吸引力 研究者觀察各部會與民間團體辦理的研習與各項活動,蠻常見到固定的老 面孔學員或者新人學員,會好奇不參加與沒參加的學務人員的心態是什麼?或 是我們辦理的課程與活動沒吸引到他們或者不符合他們需求?是研究者好奇想 探討的部分。也想了解具有本身專業的學務人員(例如心理師、護士)或是國 立學校的公務人員,會與不會參加學務專業增能研習與學務相關研習的動機為 何,值得探討。 臺灣學務領域的努力,可從官方與民間學會提供的考照與研習,看的出前 浪推動著後浪,接捧後進,在學務專業提升這條路,一種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的概念下,是否學務人員已經習慣或者逐漸感受專業增能研習與認證,是必須 要走的路,因此本研究想針對參加「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的 人員了解辦理學生事務專業知能培訓對學務第一線人員的吸引力。. 二、想了解學務專業知能,對輔導處理學生問題是否有幫助 學務處各單位是否積極參加研習改善學生問題,以課指組學生社團為例, 研究者好奇近幾年校園學生各種脫序新聞,詳如表 1-2。例如:學校課指組老師 與學生是否有積極參與學務相關研習或考照。若有積極參加也許可避免或減少 一些脫序行為的產生,研究者也發現在社團培力課程中,多較注重社團管理面 與知識面授課,性別教育與情緒管理等的課程發現於課程中佔的比例較少,或 許可以是未來加強的觀念。 在各單位皆會遇到不同的狀況,舉例課外活動指導組方面。例如:在課外. 5.

(18) 活動指導組,是否感覺到近年來社團指導老師功能失效?學生們讓課指組輔導 老師難為?近年來國內外陸續出現活動內容超出界線活動之新聞,研究者彙整, 詳如表 1-2:. 表 1-2 國內外辦理活動超出界線之新聞 國內. 扮吊死鬼夜教 台大生勒頸命危(105.1 蘋果日報)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系迎 新 14 人疑食物中毒送醫 (105.9 自由時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迎新 隊呼 充斥淫穢言語, 「奶小無腦又沒料」 (105.10 蘋果日報) 、淫新再現?私校營 地宣誓誇張要求「被性侵要悶不吭聲」(105.10 三立新聞網) 、這學校迎新 宿營超尺度 半裸遮點小隊呼(105.10 壹週刊)、脫內衣吸趾!世新大學迎 新也出事 男大生舔屁照怒爆:下流(105.10 ETtoday 新聞雲) 、清大計量財 務金融學系與工科系聯合迎新玩過頭,標題「工廷計女」 (105.9 ETtoday 新 聞雲) 、憂迎新變「淫腥」 ,新生宿營遭媽媽奪名連環 CALL(105.10 蘋果日 報)、大學迎新後竟懷孕 愛愛別忘拒絕「意外」 (105.10 蘋果即時) 、迎新 宿營陋習?玩遊戲都要男女一組 她嘆:讓人非常不舒服(105.9 ETtoday 新 聞雲)、大學迎新活動頻脫序 監委要查(105.10 自由時報) 。. 國外. 新加坡大學迎新活動不堪入目!男上女下,女學生想走遭拒(105.10 聯合 新聞網) 、俄 羅 斯 凱 莫 洛 夫 州 立 大 學 迎新「脫光光」新生控訴不裸體就抹 糞(105.9 kairos 風向新聞) 、香港理工大學迎新玩舔女腿?影片瘋傳遭抨擊 (105.9 蕃薯藤滔新聞)。.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舉凡臺灣、香港、新加坡、俄羅斯等大學,被報導出的大學生活動,臺灣 105 年 11 起國內大學新聞及國外 3 起新聞(詳見表 1-2) 。不難看出大學生活動 尺度界線模糊,這些困擾或困難,是否能透過學務專業增能研習協助解決。. 6.

(19) 三、學生事務增能研習是否符合需求,有無需要改進及增加參與動 機與學習成效 已辦理四屆學務增能研習,也陸續培訓約 400 人次的參與,每場次皆會進 行前測後測,每場滿意度幾乎接近 4.5 分。但還是有一些人對學務專業增能研習 與認證有些疑問,用量化問卷不能完全呈現這研習認證的真實面,故研究者想 一探究竟,訪談臺灣各地區、學校、單位、不同職位的學務人員對這學務專業 增能研習與認證的看法是否符合需求?對個人工作對學校是否有幫助?都是值 得思考與探究。 綜合言之,軍訓教官退出校園,教育部規畫多場培訓校安人員,但其實另 外課外活動組及學務處所有人員在民間團體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及中華學生 事務學會、臺灣師範大學公領系的努力下也辦理了多期的培訓。因此本研究想 了解學務人員對培訓與認證是否有助專業知能提升並對其工作有助益,以及對 學校與學務處是否有其必要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定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擬定之研究目的有 : 一、瞭解學務人員對學生事務是個專業與其重要性的看法。 二、瞭解學務人員對學務相關研習與「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 習」意義與獲得。 三、瞭解學務人員對學務相關研習與「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 習」對學務工作發展的幫助與價值。. 7.

(20) 四、瞭解學務人員參不參與「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的理 由與建議。 五、瞭解學務人員對「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課程內容回 饋與建議。 六、瞭解學生事務人員是否需要證照與其必要性。 七、瞭解學務人員對學生事務相關學會、推動單位與教育部有關單位的看 法與建議。. 貳、研究問題 探討「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採取半結構化式訪談,根據 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學生事務為何是個專業與其重要性為何? 二、「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之意義與獲得為何? 三、學務相關培訓對學務工作的發展之價值與幫助為何? 四、「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對各校學務工作發展之價值 與幫助為何? 五、參加、不參加與沒參加者對「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 的理由與建議為何? 六、「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課程內容建議與加強為何? 七、學生事務人員是否需要證照與其必要性為何? 八、學生事務相關學會、推動單位與教育部有關單位對於學務專業發展的 看法與建議為何?. 8.

(21)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壹、大學校院學務人員 本研究指服務在大學校院學務處下包含學生事務處秘書、組長、資深專員、 各組學務人員、校安人員等。 (不含諮輔組、衛保組、體育組)的專任職員,也 不含教師兼任、約聘僱人員、工讀生、社團指導老師等。. 貳、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於 104 年起,每年定期辦理三天兩夜「大 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增強學務人員專業知能。「大專校院學生 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中說明,學生事務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其本質是 幫助學生全人發展,促進學生多元學習,培養就業所需的軟實力。學生工作的 落實是高等教育辦學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共通專業能力如下: (1) 學務工作專業倫理(2)諮詢與助人技巧(3)資訊蒐集與分析應用(4)學務領 導與決策(5)法規、政策與治理(6)學務管理與創新(7)學務工作態度與素 養(8)學生學習與發展促進(9)多元文化能力(10)學務工作理念與價值(張 雪梅,2016)。 本研究只研究近四年參加研習 104 年 80 人、105 年 52 人、106 年 50 人、107 年 81 人,共計 263 人研習,參加學校踴躍。. 參、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認證考試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於 104 年起,延續增能研習辦理「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 業認證考試」,考試內容為針對 10 項學務人員專業核心能力,請參加認證考試 者回答申論題五題,每題占 20 分,共 100 分。考卷以彌封姓名方式,並由兩人. 9.

(22) 閱卷評分,取平均值為得分,並以平均分數 70 分為通過。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認證考試」報考人數 104 年 27 人、105 年 17 人、 106 年 22 人、107 年 24 人,共計 90 人報考。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證照從民 104 年至民 107 年已舉辦四次認證考試。 本研究只研究近四年參加「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的學員, 未區分是否有考照的學員。. 肆、大專校院學務工作相關培訓 本研究指的是,教育行政機關提供給各校之相關培訓,例如有學特司四區 學務中心、校安培訓、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服務學習、生活輔導組等各 組培訓、以及教育行政機關多數培訓會發文委請各校辦理或委外民間單位辦理, 詳見附錄 1-1、表 2-3。. 伍、專業 專業其實是專門職業的簡稱,而各行各業哪些才是專業,其實是有條件或 特徵的,指出專業工作或要被稱為專業人員需具備七項條件:一、系統明確的 知識體系、二、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三、遵守倫理信條、四、具有適度自主 權、五、為公眾提供重要的服務、六、組成專業自治團體、七、可選擇組成份 子等(林清江,1971)。 本研究指的是「學生事務」這門專業,於本研究中進行探討這門專業的重 要性及是否可稱之為專業。. 陸、認證 通稱的證照可分三類;認證(certification)表示就業資格、 「執照」 (license). 10.

(23) 表示執業能力,考選部提供相關專門執業人員就業能力的認證,至於執業能力 則由錄取人經訓練後,由相關中央主管機關認可,可見兩者具高專業性、與任 職密切有關;至於「資格」 (qualification)則指相對較基礎性的能力。所謂「證」 , 是「能力」概念,表示個人經由某種教育或訓練歷程之後,對某項專業具有完 整的技術能力; 「照」則是「職業」概念,表示具有從事該職業的資格;獲得該 項資格的過程,則指相對較基礎硬的能力稱之為「認證」 ,乃政府、民間單位對 專業人士的知識技能進行考核,檢驗從事某項工作之人其能力是否符合標準(程 麗弘,2011)。 本研究指的是臺灣師範大學公領系辦理學務專業增能研習後,參加學員通 過中華學生事務學會辦理之認證考試,考試後由中華學生事務學會頒給之證 書。.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只針對「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有關的研習課程內 容及認證,不探討其他,而且學務人員只針對課外活動組、生活輔導組、秘書 等對象,所以不能反映所有學務有關之專業知能。另外,雖然體育組部份學校 也屬學務處,但與心理輔導組一樣都不納入本研究之學務專業研究範圍。. 貳、研究對象 本研究限制,只研究參加母群體 104 至 106 年四屆共 287 人次「大專校院 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看法之學生事務人員抽樣 8 位,透過訪談質性研 究。研究參與者選取具有意願接受訪談任職於大專校院高等教育學務處學務人 員。. 11.

(24) 參、研究方法 引導式訪談、半結構式問題進行訪談,本研究以質性訪談法。對象主要鎖 定全國大專校院參與過「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在職學務人員 為母群體進行樣本選取,再進行引導式訪談與資料蒐集,研究者會依據各屆兩 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公私立不同、不同單位進行篩選訪談對象,選取具 有代表性的樣本,藉由其差異性來彌補非隨機抽樣而造成的誤差。但儘管如此, 質化研究的人數限制仍然難避免受選取人的學務背景、個人主觀或當時的情緒 影響,而無法深入周延回答。. 12.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專業與專業證照的意義功能及相關概念 壹、 專業的定義 認為「專業」的具備條件為 Hall(1969):(一) 精湛的學識和卓越的能力。 (二) 服務奉獻利他的精神。(三) 職業倫理道德的規範(鐘任琴,1994) 。以結構 層面和態度層面討論專業模式指出:(一) 結構層面包括一種專任的行業、訓練 學校、專業組織的組成、倫理規範的訂定等。(二) 態度層面包括以專業團體為 主要的參照標準,服務的信念、獻身專業、專業自主權等。 Wise(2005)認為一種職業要能被稱為一項專業,是因為這個職業:具(一) 有特殊的知識,是該行業的從業人員才能瞭解的。 (二)身處於該行業的人除了 能瞭解專有知識,尚能在工作進程中將專有知識付諸實踐。 (三)具有認證及執 照制度。確保該行業的從業人士均有足夠的知識與實踐的能力。 教育專業工作之八項特徵 Liberman(1957):「提供一種獨特、明確而必要 的社會服務」 , 「高度智慧的運用重於體能技術」 , 「需要長時間的專業訓練」 , 「無 論從個體或團體角度,具有廣泛自主權」,「在自主範圍內,專業人員對其行為 與判斷應負廣義的責任」,「服務的表現重於報酬的高低」 , 「有綜合性的同業自 治組織」,以及「從業人員遵守明確的倫理信條」。 教育專業工作具備以下七項特徵,林清江(1971)指出專業工作或要被稱 為專業人員需具備七項條件:一、系統明確的知識體系、二、經過長期的專業 訓練、三、遵守倫理信條、四、具有適度自主權、五、為公眾提供重要的服務、 六、組成專業自治團體、七、可選擇組成份子。. 13.

(26) 貳、 專業證照的意義 專業證照是對專業具有特定概念內涵的名詞,是指專業從業人員在各專業 領域上的專業技能及知識受社會肯定的表徵(潘慧玲,1994) ,其他各學者專家 對於證照定義,詳見表 2-1。 表 2-1 專業證照的定義 「證照」屬於一種法律文件,表示擁有者具備有該項行所需 潘慧玲(1994) 要的專業知識、能力及道德,並且可在合法的情形下執業。 「證照」通常含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授照」 (licensure) , 屬法律的文件,視為技術證明,表示擁有者具備了某種程度 的技巧與能力,通過最基本能力的要求;另一種是「授證」 (certification),屬於非法律的文件,是資格證明,表示 吳坤芳(1998) 擁有者具備有更高的專業知能,有高級的能力與傑出的表 現,而且被此專業團體的人員所認可。換句話說,證照僅具 「身分獨佔」之效力,通過認證之人可宣稱主張具有某專業 技能之頭銜,但無法排斥未具備該頭銜者執行相應的職務。 康自立、何君. 經由公開檢定或考試的方式,以一定效標對特定人員所具有. 毅、蕭錫錡、陳 的某項專業知識、技能加以測定,合格者由政府或公正機關 繁興、趙志揚、 頒發證書,取得該證書之人員依法在就業時可得到某種程度 郭永雄、蕭念湘 的保障,甚或可以該證作為職業之憑藉,此一種是就業能力 (1990). 及執業資格的憑證方式,即稱為職業證照制度(occupational license system)。.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14.

(27) 參、我國三大證照系統 本研究探針對「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後通過認證考試, 取得的認證是由中華學生事務學會,民間發給之證書。與政府認定的技能證照, 以及國家證照不同。發證照之證照系統不同,其功能與對於證照的重視度就不 同,詳見表 2-2。. 表 2-2 專業證照的辦理相關訊息 類別 發照單位 考試名稱. 證照內容. 證照功能 (重要性 排列). 技能證照. 國家證照. 民間協會證照. (技能檢定類). (國家級認證類). (職能鑑定類). 勞委會職訓局. 考試院考選部. 國內外協會、財團法人. 勞委會技能檢定考試 專技普考、高考 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 法律規範須經認證始 各行各業共 178 類證 可職業的職務,共 102 照,每類又通常分為 種,區分為: 甲、乙、丙三級 1. 師 級 證 照 : 相 當 (部分僅有其中一級或 於公務員高考及 二級)。 格,考生學歷或科 系有限制,工作權 丙級證照:初階,如電 限較高,如會計 腦硬體裝修丙級。 師、律師執照。 2. 士 級 證 照 : 相 當 乙級證照:中階,如中 於公務員普考及 餐烹調乙級。 格,部分考生學歷 有限制,工作權限 甲級證照:高階,如男 較低,如記帳士、 裝甲級。 地政士等執照。 1.技能程度檢定 2.替代學分、學歷,其 1.所有證照皆具備合 中丙級相當高職學 法執業資格 歷,甲級相當大學學 2.專業證明 歷 3.部分證照為政府標 3.具備合法執業資格 案參與門檻 4.部分證照為政府標 案參與門檻. 15. 民間協會證照考試 1. 國 內 認 證 : 由 國 內相關公會或財團 法人辦理檢定,鑑 定層級通常較為基 礎,如金融研訓院 證照。 2. 國 際 認 證 : 由 國 外相關法人機構或 企業辦理,由於具 跨國認證優勢,價 值高於國內證照, 如 PMP 、 CFA 、 CFP。. 1.程度鑑別 2.升職依據 3.部分證照具備合法 執業資格 4.部分證照為政府標 案參與門檻.

(28) 考生族群 考試時間. 備註. 學生居多,部分為社會 人士 通常為每年 2 次 3-4 月及 11-12 月 1. 丙級須受職訓局基 本課程 2. 甲、乙級有年資限 制 3. 由於高學歷普及, 此證照漸被協會證 照取代 4. 除勞委會,另有其 他政府主管機關發 放的證照. 社會新鮮人居多,部分 多為在職人員,尤其是 為在職人員 中階轉高階 通常為每年 4 次 依各協會而定 3、5、8、12 月考試 1. 考試合格政府發予 合格證照,要執業 須先參加公會,由 1. 部分國內發照協會 公會發予執照 為政府委託,亦具 2. 依各行業規定,平 法律效用。 均每 4-6 年回訓換 2. 部分國際證照已委 照 託國內機構代理發 3. 除考試院,另有其 照。 他政府主管機關發 放證照. 資料來源:今周刊 2012 及研究者整理。. 肆、近年學務相關研習與認證匯整 學務處長久以來,各組皆有眾多專業知能相關研習,多為半天、一天研習, 再者為兩、三天不等之各類型研習,類型很多。以下表 2-3 研究者彙整列出 2016 至 2017 二年相關(不含心理輔導中心研習、體育室、生涯、衛保組、原民等單 位)研習與證照的場次、性質與相關規定,詳見表 2-3。. 表 2-3 2016 年至 2017 年學務相關研習與認證匯整一覽總表 學務處組別. 2016.1.1-2017.12.31 來文 研習. 認證. 《學務處》 從 2 年約 500 多份公. 18 場. 2場. 文中篩選出 《課外活動指導組》 (包含服務學習業務) 從 2 年約 2000 多份公 文中篩選出. 110 場 (課外 45 場+服. 2場. 學 65 場). 16. 任職前是否須備相關認證 說明 所列資格、背景可由學校依 其需要訂之。詳見附錄1-1. 所列資格、背景可由學校依 其需要訂之。.

(29) 《生活輔導組》 (包含住宿、校安業務) 從 2 年約 1100 多份公. 校園危機管理人員-校安人 93 場. 2場. 文中篩選出. 員培訓合格證書–培訓70 小時。其餘所列資格、背景 可由學校依其需要訂之。 不含心理輔導中心、體育、. 共計. 221 場. 6場. 生涯、原民、醫護相關研習 &認證、及不含會辦學務處 各單位研習等公文。. 資料來源:研究者分析彙整,新竹一所大學秘書處電子公文。. 由上表之統計資料可看出,在學務處各單位培訓場次,課外活動指導組比 例佔位居第一,共計 110 場。生活輔導組研習則位居第二,共計 93 場,詳見表 2-3。學務處有 18 場,詳見附錄 1-1,可說各組的研習數量不同,也就是有機會 參加研習的學務人員會因為服務單位不同而機會不同。而課外活動指導組平均 一年有 55 場次,對於課外活動指導組工作繁忙的同仁,研習訓練很可能造成壓 力與負擔,甚至有可能產生逃避的心態。. 6 場認證,由上表 2-3 看出,分別為 105 年大專院校學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 營(含認證考照) 、106 年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計畫(含認證考照) 、 105 年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社團經營師第 11 期認證學分教師班 (含認證考照) 、 106 年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社團經營師第 12 期認證學分教師班 (含認證考照) 、 教育部 105 年「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含認 證考照)、教育部 106 年「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 畫」(含認證考照)。. 17.

(30) 第二節 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暨校園安全 人力證書及相關概念 壹、校園安全受高度關注 中華民國(台灣)校安中心(Campus Security Report Center)簡介:1999 年 我國發生了「921 集集大地震」,為台灣地區帶來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該地震 共造成 2,434 人死亡、54 人失縱、11,306 人受傷。其中學生 306 人死亡、97 人受 傷;教職員死亡 15 人、受傷 34 人(引用: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 理中心網站)。 我國政府鑑於「921 集集大地震」的防災經驗,爰於 2000 年 8 月依據災害 防救法規定成立災害防救委員會及所屬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負責整合全國救災 資源,進行調度與支援,協助地方政府救災。為有效協助處理校園災害意外事 件,教育部依災害防救法規定於 2001 年成立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 (簡稱校安中心),實施 24 小時人員值勤,負責統整全國各級學校防災、救災 資源,即時、有效協處各項校園危安事件,以期發揮早期預警、即時通報、資 源整合及緊急應變等功能(引用: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網 站)。 校安中心組織運作係採任務編組,其成員係由教育部部長、次長及各單位 主管共同組成,並依照任務性質劃分,區分為指揮督導、支援協調及作業管制 等三組,以負責校園事件之通報處理及應變指揮。在平時作業狀況時期,由作 業管制組值勤人員輪值,負責各級校園狀況之通報管制事宜;集體性重大校安 狀況發生時,則由作業管制組組長指派專人實施重點值勤,掌握最新校安狀況, 並指導各級教育行政單位疏處及防救事宜;若遇全國性重大校園安全事件,可 視需要由部長召集成立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小組,統籌指揮各級教育行政單位與 學校,遂行各項防處作為(引用: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網. 18.

(31) 站)。. 貳、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 施計畫 民國 102 年以前, 「教育部大學校院校安中心儲備專責人員培訓實施計畫」依據「教 育部推動國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要點」暨「教育部補 助私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與輔導創新工作專業人力要點」實施。 「教育部大學校院校安中心儲備專責人員培訓班計畫」於民國103 年後更名 為「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將觸角 伸入高中職等校。. 參、校園安全人力證書 依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進行培訓,儲備人員培訓及在職訓練,每梯次計 200 位,共 3 梯次,共計可培 訓 600 人。培訓時間多在學校放寒假與暑假期間。培訓時數 70 小時,計 2 週, 全程參與且通過考評者,將可獲得證書,才可以成為合格之校安人力。再由教育部學生 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編組鑑測小組 3 至 5 人,實施體能、學科與術科測驗,全項 成績合格者,由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頒發結業合格證明。每梯次培訓課 程內容及考試資格與考評標準,詳如表 2-4、2-5(引用: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 (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為配合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事務與輔導與創新工作,維持學務(含校安人 力,由教育部培訓校安人員,合格後,提供學校作為聘用之人才庫,以執行各 項學務工作及校園安全業務,達成精進學務工作與維護校園安全之目的。辦理 單位則由教育部負責學務(含校安)人力儲備人員培訓及大專學務(含校安). 19.

(32) 在職訓練單位負責各項事宜、以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負責高中職學務(含 校安)在職訓練單位負責各項事宜(引用: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 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參與培訓資格,1、未曾受有期徒刑宣告者。2、無財務操守或未曾違反性 別平等教育法等相關規定者。3、最近 5 年內未曾受刑事、懲戒處分或累計大過 乙次以上處分者。4、大專畢業以上學歷者。報名優先順序, (1)曾因執行校園 安全工作獲本部核予大功、獎狀、獎章之個人事蹟者。(2)曾服務學校具校園 安全,或學生事務工作經驗,熟悉學生事務者。(3)曾修習災害防救或危機管 理或相關課程或具相關證照、學歷資格證明者(如教育、輔導、心理、社工、犯 罪預防)。(4)資格相同時,以相關工作資歷及表現優良者為優先考量(引用: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 表 2-4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課程表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課程表 課程項目. 課目名稱. 1.教育部重大教育政策說明(含校園安全政策) 2.網路權益與資訊安全 3.學務工作理念、架構與運作 4.賃居安全、工讀安全與相關法令探討 5.性別平等、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及兒童少 年保護事件處理(含相關法令) 專業知能 6.基本輔導諮商技巧(含家長個案諮商) (36小時) 7.校園法律實務與學生人權(含個人資料保護法) 8.校園精神疾病與自我傷害危機管理(含緊急事 件處理及生命教育) 9.交通法令與事故處理 10.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 11.媒體應對與實務 12.正向管教親師溝通理念與實務. 20. 授課 時數 (小時). 備考. 2 2 2 2 4 4 4 6 4 2 2 2. 36小時.

(33) 13.學生事務輔導現況與相關輔導態度調整 14.通報作業程序及要領(含實務操作) 校安實務 15.校園災害應變處理作為 課程 16.藥物濫用個案探討與相關法律實務問題 (26小時) 17.校園霸凌事件及涉入幫派之防制輔導 18.校園安全事件狀況演練與探討 19.體適能訓練 體能訓練 (4小時) 20.晨間體能活動. 2. 21.開、結訓典禮 其他 (4小時). 4 6 4 4 4 4 4 8. 16. 22.夜間研討及自習 23.學科、術科及體能測驗. 26小時. 不列計 總時數 不列計 總時數 不列計 總時數. 4 70. 合計.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表 2-5 成績考評合格者頒發結業合格證明(校安人員證書)報考資格與考評標準 成績考評合格者頒發結業合格證明(校安人員證書)報考資格與考評標準 報名資格. 1、未曾受有期徒刑宣告者。2、無財務操守或未曾違反性別 平等教育法等相關規定者。3、最近 5 年內未曾受刑事、懲戒 處分或累計大過 1 次以上處分者。4、大專畢業以上學歷者。. 報名優先錄取. 1、曾因執行校園安全工作獲本部核予大功、獎狀、獎章之個. 順序. 人事蹟者。2、曾服務學校具校園安全,或學生事務工作經驗, 熟悉學生事務者。3、曾修習災害防救或危機管理或相關課程 或具相關證照、學歷資格證明者(如教育、輔導、心理、社工、 犯罪預防)。4、資格相同時,以相關工作資歷及表現優良者 為優先考量。. 成績考評. 由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編組鑑測小組 3 至 5 人,實. 21.

(34) 施體能、學科與術科測驗,全項成績合格者,由教育部學生 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頒發結業合格證明,各項標準如下: 體能測驗:研習人員體能測驗,男女生 3000 公尺徒手跑步, 成績計算依警政署及海巡署體能測驗成績對照表以足齡換算 成績(如附表) ,詳細測驗時間及地點,由班務人員負責安排, 測驗成績達 60 分以上者為合格。另足齡之計算方式為計算至 測驗日為止,超過體能測驗成績對照表年齡之學員,以其性 別最低及格分數(男性 30 分鐘,女性 36 分鐘)為標準;未達合 格者,得於受訓結束前參加補測,惟以一次為限。 學科測驗:依法規類、知能業務類實施筆試,70 分以上為合 格,未達 70 分者,不得補測。 術科測驗:校安通報實作,70 分以上為合格,未達 70 分者, 可於測驗次日實施一次補測。 凡有下列因素 之一者,不發 給結業合格證 明. 1.凡學科、術科其中一科未合格者。 2.學科、術科合格者,惟體能測驗項目未達 60 分,於受訓結 束前參加補測(以一次為限)仍未達 60 分者。. 教育部僅辦理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工作,合格之人員即發給結訓合格證明; 合格人員需自行參加學校之甄選作業,不負責介派工作。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務(含校安)儲備人員培訓實施計畫。. 因為校園安全被高度重視,因此由教育部負責實施並大力推動的計畫,2001 年起迄今 2019 年,約 19 個年頭,每年每梯次培訓計 200 位校安人力,共 3 梯次, 每年至少 600 人受過訓,19 年來至少 11,400 人獲得校安人員證書,對於全國校 園安全的專業,著實發揮著很大的影響力。. 22.

(35) 第三節.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暨舉辦之研習與認證及 相關概念. 壹、中華學生事務學會 中華學生事務學會原名「中國訓育學會」 於中華民國 47 年 9 月 10 日在臺 北成立,為配合時代趨勢與政策與呼應大學校院訓導處改稱學生事務處。迄今 已超過五十年。民國 43 年底,一部份從事訓導業務的同仁,鑒於大專學校是培 植社會國家青年領導人才的場所,關乎國脈興替至鉅,尤其訓導工作與學生關 係較多,對學生影響亦大。現今訓育教育已更名為學生事務,故協會名稱於民 國 91 年更名為「中華學生事務學會」其宗旨及任務分別,宗旨:以強化學生事 務研究、促進學生事務經驗分享、增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為宗旨。任務:以一、 研究並促進各級學校學生事務工作之發展。二、協助學生事務人員增進專業知 能。三、分享工作經驗,聯絡會員感情為任務。而其服務內容包含:學生事務、 諮商輔導、學生社團、服務學習、課外活動、衛生保健、生活輔導、住宿輔導。 因此是領導整體學務團隊的學術學會。協會每年每季出版歷史悠久的刊物, 《學 生事務-理論與實務季刊》 (原訓育研究)近兩年更名為《學生事務與輔導季刊》 , 提供加入會員的會員學校、每年辦理一次至兩次的會員大會、每年辦理 4 至 6 次不等的理監事會議、以及最重要的是自 104 年起固定推動每年辦理的學務人 員專業知能研習與考照(取自:中華學生事務學會網站) 。. 貳、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教育學系於 104 年開始,每年定期辦理三天 兩夜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增強學務人員專業知能。大專校院學生事務 人員增能研習中說明,學生事務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其本質是幫助學生全. 23.

(36) 人發展,促進學生多元學習,培養就業所需的軟實力。學生工作的落實是高等 教育辦學成功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共通專業能力如下: (1)學務工 作專業倫理(2)諮詢與助人技巧(3)資訊蒐集與分析應用(4)學務領導與決 策(5)法規、政策與治理(6)學務管理與創新(7)學務工作態度與素養(8) 學生學習與發展促進(9)多元文化能力(10)學務工作理念與價值(張雪梅, 2016),詳見圖 2-1。 透過三天二夜密集式的研討,幫助學務人員具備美國高教學務基層人員的 十大核心能力。並為參加研習會成員,並由「中華學生事務學會」舉辦認證考 試(張雪梅,2017) 。增能研習就是教大家共通的能力「學務專業十大核心能力」 。 美國推動學務人員專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應該可以追溯到 2009 年夏天, 美國學生事務兩大專業學會—ACPA(American Collede Personnel Association)與 NASP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組成的「學務人 員專業能力發展與標準任務小組」 ,承諾攜手建立一套兩大學會均認可的學務人 員專業能力項目與指標。參與的成員皆為長期投入學會的學者專家中選出。小 組成員被要求以廣泛的學務專業人員社群立場發表專業意見,而不是代表各自 加入的協會發言,來顯示這套能力項目與指標制定的客觀性。小組成員的任務, 是要闡述一套可應用於全美國所有高等教育的學務人員(不分學務工作的類別) 的專業能力指標。自 2019 年 10 月起,ACPA 與 NASPA 的任務小組開始進行討 論,並著手進行文獻分析。分析完後的相關學務工作報告、研究文獻及其他專 業學會組織的文件後,最終在 2010 年 7 月訂定 10 個專業能力領域項目,並於 同年分別獲得兩大學會理事會的認可(陳新霖,2014)。. 24.

(37) 圖 2-1 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十大共通專業能力架構圖 資料來源:專業增能研習成果報告。. 專業增能研習會前,培訓參與的輔導員皆是臺灣師範大學畢業碩博士生所 組成的專業輔導員隊伍進行兩天緊湊專業的行前訓練,帶領全國學務人員於三 天中進行各項反思與陪伴,2016 年舉辦的增能研習分組輔導員專業課程培訓詳 見表 2-6,三天學生事務專業增能研習課程詳見表 2-7。. 25.

(38) 表 2-6 2016 年學生事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研發與分組輔導員專業課程培訓-兩天 課程配當表. 資料來源:2016 年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成果報告書。. 26.

(39) 表 2-7 2016 年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三天課程配當表. 27.

(40) 資料來源:2016 年大專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成果報告書。. 28.

(41) 不論是分組輔導員培訓或是增能研習課程,都可發現與過去其他學務相關 培訓不同處, 「學務專業增能研習」屬非主題式研習,內容不是針對特定的工作, 而是各種工作的共同知能進行培訓,且研習時間也比其他相關培訓的時間更長 更精實, 「學務專業增能研習」輔導員則是由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教育 學系博士生擔任之,以及演講者也是更具備學務相關理論訓練之講師。. 參、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認證 「大學校院學務人員學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由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 領導教育學系主辦,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認證考試」則由中華學生事務學會 主辦,考試內容為針對 10 項學務人員專業核心能力,請參加認證考試者 回答 申論題五題,每題占 20 分,共 100 分。考卷以彌封姓名方式,並由兩人閱卷評 分,取平均值為得分,並以平均分數 70 分為通過。參加「大學校院學務人員學 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104 年 80 人、105 年 52 人、106 年 50 人、107 年 81 人, 共計 263 人研習,參加學校踴躍。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認證考試」報考人數 104 年 27 人、105 年 17 人、106 年 22 人、107 年 24 人,共計 90 人報考,詳見 表 2-8。. 表 2-8 大專校院學務人員專業增能研習與認證 辦理年度. 辦理 時間. 完成培 訓人數. 104 年(首辦) 第一屆 104 年 8 月 大學校院學務 80 人 27 日~ 29 日 人員學務人員 專業增能研習. 報考人數. 放榜日/通 資料 過證照人數 來源. 104 年 12 月 104 年 11 月 28 日, 28 日 , 23 網站 27 位報考。 人通過。. 29.

(42) 105 年 第二屆 105 年 7 月 大學校院學務 52 人 26 日~28 日 人員學務人員 專業增能研習. 105 年 11 月 105 年 9 月 24 日, 07 日 , 17 網站 17 人報考。 人通過。. 106 年 第三屆 106 年 10 月 大學校院學務 50 人 19 日~20 日 人員學務人員 專業增能研習. 106 年 12 月 106 年 11 月 25 日, 19 日 , 21 網站 22 位報考。 人通過。. 107 年 第四屆 107 年 8 月 大學校院學務 81 人 21 日~23 日 人員學務人員 專業增能研習. 107 年 10 月 107 年 10 月 6 日, 29 日 , 24 網站 24 位報考。 人通過。.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第四節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暨舉辦之研習與認證 及相關概念 壹、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於 91 年 12 月 20 日結合 79 所學校共 152 人成立,創 立的目的希望藉由專業組織的力量,整合全國各大專校院的資源,提供課外活 動(指導)組伙伴及學生社團一個諮詢的管道。我們對於學會的期許有六大項: (一)領悟課外活動(指導)目標為學務目標的一環 (二)擴大學會成員參與層級 (三)負責課外活動(指導)的評鑑工作 (四)勇於提出諫言 (五)社團課程通識化. 30.

(43) (六)認證『社團經營師』,發展『社團學』,可視為學會近、中、遠程 目標 根據天下雜誌在 2008 年所做的「大學生準備度調查」報告中指出,這是一 個平均學歷最高的世代,也是學歷貶值最嚴重的世代,該篇報導同時披露高達 96.5%的大學生認知到,他們即將步入的職場,是個激烈競爭的戰場;94%的大 學生認為大學教育所培育的能力,不足以讓他們面對職場的挑戰;86.7%的大學 生認為大學所學的知識和職場需求有相當大的落差;而有 89.3%的大學生對即 將面臨的職場競爭感到焦慮。造成大學生焦慮的原因,除了認為大學所培育的 能力不足之外,還包括不瞭解產業界求才的觀點,例如:大學生評估自己準備 不足的前兩項為「外語能力」和「專業技術」 ,但業界卻認為,技術可以短期訓 練,但他們最在意的反而是「創新能力」 、 「敬業與負責任」及「合作能力」等。 不可諱言,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就如同嚴長壽先生在其 2011 年出版的《教 育應該不一樣》一書中所提出的忠告,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社會或公司,從 真正的職業結構需求來看,其實都應該是「正金字塔」結構,也就是基礎、中 階的技術人力應佔大部分,以作為社會運作的堅實基礎。然而,臺灣的高等教 育卻呈現一種頭重腳輕的「倒金字塔」結構,每一個科系都被冠上「管理」的 帽子,卻沒有人願意做「被別人管理的工作」。高職生努力考上大學,到美其 名的科技大學就讀,但由於政府錯誤的評鑑制度,導致各校引進一堆空有學歷, 卻沒有實做經驗的學術教授,於是老師不從實務著手,反而要學生研究一大推 沒有必要的理論學說,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眼高手低」族,在學校學不 到實務,只學到理論,出了社會、進了企業,在管理人才供過於求的情況下, 只好把大學生當中學生用;研究生當大學生用;博士生當碩士生用。或者應該 說,大部份的企業根本不敢用博士生。最近幾個月,談論到高等教育的就業率 問題,最常出現的議題:產業界非常欠缺人才,但是找不到適當的人選;卻有 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顯示業界和學界多年來一直存在的鴻溝,即是. 31.

(44) 「學用落差」。經由上述的報告及業界、學界不同觀點,可以更加確認目前當 務之急,在於如何縮短「學用落差」?除「大學學歷」之外,高等教育機構如 何規劃「實用課程」及更多的「課外學習方案」,鼓勵學生經由參與、體驗、 反思等歷程,而逐漸培養專業以外之各種能力,才能在追求大學教育理念之餘, 同時滿足就業市場的現實需求(引用: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貳、社團經營師研習與認證-學生班 中華學生教育學會每年定期辦理為期四天的培訓與社團經營師證照學生考 照班,主要活動目的為(一)為厚植學生社團幹部之專業經營能力,提升社團 活動之品質及滿意度。 (二)在現今講求專業證照的時代,社團經營者若沒有社 團經營師的證照,其相關專業的說服力可能較為薄弱,亦無法引起校園師生的 認同與信任,故有必要透過專業的認證,強化社團經營與管理的效能提升。社 團經營師(學生班)課程配當表詳見表 2-9 及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 團經營師(學生班)證照認證數詳見表 2-10(引用: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 站)。. 表 2-9 社團經營師(學生班)課程配當表 時間. 第一天(六). 第二天(日). 第三天(六). 服務學習基. 團隊建構與. 開幕式 08:40. 同質性與異. 年度計畫與 10:20. 質性社團的跨 本概念與反思. 領導技巧. 財務規劃 10:40. 如何寫出活. 第四天(日). 界合作 人際關係與. 32. 從青年領袖. 人資管理與.

(45) 12:20. 動標題吸晴力. 溝通技巧. 面向談大學生. 培訓制度. 應有的社會關 懷角色 12:20 午餐自理. 午餐自理. 13:20. 社團困境與. 企劃案的聯. 15:00. 經營技巧. 午餐自理. 午餐自理. 13:20 網路應用及 行銷的創新模 式 15:20. 簡報製作與. 專案管理與. 17:00. 報告技巧. 實作技巧. 17:20. 課程整理與. 18:20. 課程心得簡. 想與撰寫實作 報活動創意表 演. 檔案製作與 評鑑實務分享 課程整理與. 反思. 反思. 資料來源: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表 2-10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團經營師(學生班)認證數 辦理期. 辦理時. 完成培. 通過證. 辦理期. 辦理時. 完成培. 通過證. 數. 間. 訓人數. 照資格. 數. 間. 訓人數. 照資格. 1. 99/05. 31. 24. 19. 104/07. 22. 13. 2. 99/07. 21. 15. 20. 104/10. 27. 21. 3. 99/12. 9. 4. 21. 104/10. 54. 42. 4. 100/04. 39. 19. 22. 104/11. 55. 38. 5. 101/04. 28. 17. 23. 104//11. 61. 34. 6. 101/11. 41. 26. 24. 105/02. 49. 26. 7. 102/07. 56. 44. 25. 105/04. 47. 37. 8. 102/09. 34. 22. 26. 105/06. 25. 19. 9. 102/10. 31. 18. 27. 105/10. 18. 16. 10. 102/11. 16. 10. 28. 105/11. 35. 33. 33.

(46) 11. 102/12. 83. 59. 29. 105/12. 26. 26. 12. 103/03. 46. 32. 30. 106/04. 15. 15. 13. 103/04. 53. 34. 31. 106/05. 24. 22. 14. 103/04. 56. 29. 32. 106/06. 27. 25. 15. 103/05. 42. 38. 33. 106/10. 22. 19. 16. 103/07. 75. 39. 34. 106/10. 44. 43. 17. 103/09. 26. 1. 35. 106/11. 28. 執行中. 18. 103/10. 47. 30. 合計(2017.12.15). 完成培訓人數 1,313 人. 通過證照資格 891 人. 資料來源:社團經營與輔導,2017,p70。. 參、社團經營師研習與認證-教師班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整合全國各大專校院的資源,提供課外活動(指導) 組伙伴及學生社團一個諮詢的管道。為厚植課外活動組輔導老師的專業能力, 提升其輔導知能,並改善其業務執行之品質,定期辦理認證學分教師班,學員 參與四天培訓後再經過考試,考照及格即可領照。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證照,自 民 98 年至民 106 年,已辦理 12 場次,共計 335 人完成培訓,共計 289 人通過證 照資格,詳見表 2-12,(引用: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亦於每年定期辦理社團經營師認證學分-教師班,活 動目的主要是(一)厚植課外活動組輔導老師的專業能力,提升其輔導知能, 並改善其業務執行之品質。 (二)美國大學校院之學生事務人員,大多數具備專 業素養,而國內學生事務人員也逐漸被要求專業證照的取得。目前學生事務處 各單位已逐漸建立完整之證照制度,如諮商輔導中心有心 理諮商師、社工師、 臨床師;衛生組有護士、護理師;生活輔導組有校園安全 人員證照,但課外活 動組尚無相關專業證照供培訓及取得。茲因課外活動組成員在協助學生學習與 成長階段,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協助同仁,將過去以經驗為主的輔導. 34.

(47) 模式,透過本會社團經營師專業課程的訓練,轉而邁向以專業為輔導工具,並 藉以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具領導特質,並提升其未來進入職場之競爭力(引用: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學分班辦理之目的為: (一)在講求專業證照的時代,職司社團輔導者若沒 有社團經營師的證照, 其相關專業的說服力可能較為薄弱,亦無法引起校園師 生的認同與信任, 故有必要透過專業的認證,強化社團輔導知能及提升活動辦 理品質。 (二)在入學多元化、學校大量化的高教環境下入學的學生,具有缺乏 主動學習 的共通性,學習沒有目標,對課外學習核心能力的培養與認知都相對 低落,為了幫助大學生能透過課外學習的參與,及自我瞭解來找出定位,進而 調整學習目標及努力方向。目前各校除制定核心能力外,課外活動組同仁 亦須 想方設法,讓參加社團所欲培養的能力與就業能力掛勾,規劃其路徑,導引其 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策略,亦是重要的工作,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課程配當表詳 見表 2-11 及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證照認證數詳見 表 2-12 (引用: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表 2-11 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課程配當表 時間. 第一天(五). 第一天(六). 第一天(五). 第一天(六). 開幕式 如何推動具 08:40. 課外學習能. 如何成功經營課. 如何指導社團撰 實質內涵之. 10:20. 力指標建構. 外活動組團隊. 寫活動企劃案 服務學習. 及方案設計 10:40. 社團輔導與. 社團輔導與學術. 社團輔導與. 在學校體系下如. 12:20. 經營. 研究(質化與量. 人際溝通. 何成為一位具有. 35.

(48) 化). 熱忱又有創意的 社團輔導者. 12:20 午餐自理. 午餐自理. 午餐自理. 午餐自理. 13:20 大學生發展 團體動力如 13:20. 理論在社團. 社團輔導與法律. 13:20-14:20 何應用於組. 15:00. 輔導之應用. 實務. 簡報準備 織經營. 與落實 社團輔導工 15:20. 社團經歷如 社團評鑑指標解. 作之挑戰與 17:00. 14:20-15:30 何轉化為就. 析及準備技巧 因應. 課程心得簡報 業力. 17:00. 主題討論及. 主題討論及課程. 主題討論及. 18:00. 課程反思. 反思. 課程反思. 資料來源: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網站。. 36.

(49) 表 2-12 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歷年來社團經營師(教師班)認證數: 辦理期數. 辦理時間. 完成培訓人數. 通過證照資格. 1. 98/02. 28. 28. 2. 98/07. 21. 21. 3. 99/01. 31. 25. 4. 99/07. 26. 20. 5. 100/07. 30. 19. 6. 101/08. 22. 16. 7. 102/08. 31. 23. 8. 103/02. 34. 31. 9. 104/01. 42. 37. 10. 104/07. 21. 21. 11. 105/08. 26. 25. 12. 106/06. 23. 23. 335. 289. 合計(2017.12.15) 資料來源:社團經營與輔導,2017,p71。. 以上三種證照,只有中華學生社團教育學會有開班讓學生考照與研習。在 本研究中只探討研習與證照因此只關切教師班的結果與影響。由上表教師班的 數據可看出已經有 289 人參加,可以說人數佔據課外組學務人員的比例相當高。 大約每所學校有 1.8 人有證照。. 37.

(50)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在我國大專校院畢業,取得副學 士以上學位之外國留學生、僑生 或其他華裔學生之證明文件(符合

Foreig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Employment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Comment System for Overseas Chinese or Foreign.. Student Graduated in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is a service industry which involves numerous interpersonal contacts, and the service staff is the ones wh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These include new curriculum and standards frameworks, a rang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utonomy for schools to select and manage staf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ii) “The dismissal of any teacher who is employed in the school – (a) to occupy a teacher po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ff provided for in the code of aid for primary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The ECA Co-ordinator should design an evalua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for the proper assessment of various activities, school clubs, staff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This

(ii) “The dismissal of any teacher who is employed in the school – (a) to occupy a teacher po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ff provided for in the code of aid for pri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