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愛身念重 ──《折肱漫錄》(1635)中文人之疾與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愛身念重 ──《折肱漫錄》(1635)中文人之疾與養"

Copied!
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愛身念重 ──

《折肱漫錄》

(1635)中文人之疾與養

張 嘉 鳳

*

提 要

《折肱漫錄》是一部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病人第一手報告,善病的文人 作者黃承昊(1576-1650?)長期記錄身體、疾病、醫療與養生的經驗,以及 病中的身體感,在醫者主導的醫學書寫版圖中,為氣勢微弱的病人發聲。 黃承昊在《折肱漫錄》中,以病人的身分,傾訴疾病帶來的痛苦與身 體感,以及對醫療品質暨環境的疑惑與不信任;以醫者的身分,教導讀者 正確的養病與養生之道;以兼具病人、文人與醫者的身分,揭示個人的醫 病經驗,提供同患者參考,完成士大夫經世濟民的理想。 黃承昊汲汲追求個人健康、長壽的信念與心態,來自於其對身體強烈 而敏銳的憂慮與執著,此一愛身念重的情懷,主宰他的日常生活、心態與 思想,使疾病、醫療與養生成為其私領域活動的重心。 從不知醫而誤於寒藥,到醫理通透而專求溫補,三折肱而習醫充權的 黃承昊,不僅改善健康,亦改變醫病關係,透過醫學的語言,以文人∕病 人∕醫者的實際體驗,參與明代溫補與寒涼兩大醫學陣營的論爭。 《折肱漫錄》不僅生動地刻畫黃承昊個人的身體、疾病、醫療與養生 史,呈現晚明江南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面向,同時也反映當代的醫療環 境與文化,以及醫療市場的特色。 關鍵詞:身體感 疾病 憂鬱 壓力 養生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 4 段 1 號;E-mail: ccfchang@ntu.edu.tw

(2)

一、前言

二、黃承昊及其家族

三、黃承昊的疾病與身體經驗

四、習醫充權與積極養生的病人

五、結語

一、前言

明萬曆三十三年乙巳(1605),浙江秀水望族黃承昊(1576-1650?) 罹患中脘痛,既而泄瀉,一位姑蘇名醫開出的枳實、黃連、厚朴與山查 (楂)等攻剋之藥,接著又服用一個月的枳朮丸,造成脾胃大傷,秋天 溏洩不止,飲食難化,痞悶倒飽。後來改服參朮等藥與八味丸,經十餘 年始癒。歷經此一教訓,他發現凡是山查等消導之物一旦入口即虛,方 書雖極言枳朮丸之妙,卻不知枳實之迅利。他又舉出友人胡孝轅刺史亦 因枳朮丸大病,證明此丸「斷非健脾之藥」,惟患飲食停滯者,偶一二 服或可見效。1類似乙巳年的遭遇不止一樁,對黃氏來說,缺乏醫藥知識 的結果,須付出慘痛的健康代價,為此他發憤學醫與著述,《折肱漫錄》 即其親身經歷與心血結晶。 崇禎八年(1635),六十歲的黃承昊將歷年患病、請醫、用藥與養 生的經驗整理成《折肱漫錄》出版(以下簡稱崇禎本),2兩年之後隨即 再版,《杏林法海書目》與《八千卷樓書目》均曾收錄之。《明史》、 《千頃堂書目》與《欽定續文獻通考》均稱《折肱漫錄》六卷,3目前通

1 [明]黃承昊,《折肱漫錄》,收入[清]程永培編纂,《六醴齋醫書》(美國哈佛燕 京圖書館[Harvard-Yenching Library]藏修敬堂藏版),卷 1,頁 15-16。此一版本,以 下簡稱程本。 2 [明]黃承昊,《折肱漫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 子部,醫家類,第48 冊。此一初版藏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崇禎本。 3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98,頁 2477;[清]黃虞

(3)

行的版本除此之外,還有程永培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梓刊的七卷 本(以下簡稱程本)。4程氏《六醴齋醫書》收錄《折肱漫錄》等十種,5 根據黃承昊《折肱漫錄.小引》,全書分成〈養神〉、〈養形〉與〈醫 藥〉三篇,但程永培因其「雖所採皆子史,傍及釋道,其說頗雜」,「若 欲置為案頭書,莫如《鶴林玉露》6等書更勝矣」,7遂刪去〈養神篇〉。 程本第六卷〈續養形篇〉提及己卯冬黃氏罹患「沿爪出水而癢」,8按己 卯即崇禎十二年(1639),係《折肱漫錄》初刊後四年,而第七卷記錄

稷,《千頃堂書目》,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第 675 冊,卷14,頁 11;[清]曹仁虎、嵇璜,《欽定續文獻通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 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第 630 冊,卷 184,頁 15-16。 4 程永培,字瘦樵,以喉科聞名,著《喉科經驗秘傳》。程永培《六醴齋醫書》所收錄的 《折肱漫錄》,版心刻有「心導樓」字樣,扉頁題為「修敬堂藏板」,藏於美國哈佛燕 京圖書館。此一版本亦收入《續修四庫全書》,見[明]黃承昊,《折肱漫錄》,收入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子部,醫家類,第 1028 冊。 5 程永培《六醴齋醫書》(1794)五十五卷,收錄十種醫學文本,包括《褚氏遺書》一卷、 《肘後備急方》八卷、《元和紀用經》一卷、《蘇沈良方》十卷、《十藥神書》一卷、 《加減靈秘》一卷、《韓氏醫通》二卷、《痘疹傳心錄》十九卷、《折肱漫錄》七卷與 《慎柔五書》五卷。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庋藏之《六醴齋醫書》係修敬堂藏版,二函二 十冊,而修敬堂或作脩敬堂,例如《元和紀用經》、《痘疹傳心錄》題作脩敬堂,而《折 肱漫錄》與《慎柔五書》則作修敬堂。自《褚氏遺書》至《韓氏醫通》及《慎柔五書》, 版心下方題「於然室」,《折肱漫錄》則作「心導樓」。謝觀認為程永培《六醴齋醫書》 是醫家叢刻的精本之一。謝觀著,余永燕點校,王致譜審訂,《中國醫學源流論》(福 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頁 109。 6 《鶴林玉露》,南宋羅大經撰,分甲、乙、丙三編,每編各六卷。羅氏字景綸,廬陵人, 約生於宋寧宗慶元初年(1195-1200),卒於宋理宗淳祐(1241-1252)末年以後。少時 入太學,嘉定十五年(1222)鄉試中舉,寶慶二年(1226)登進士第,此後做過容州法 曹椽、撫州軍事推官等相當於縣令的從八品小官。官撫州時,因事被劾罷官,從此不再 出仕,在幽雅的山居生活中完成《鶴林玉露》。《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云:「其體例在 詩話、語錄、小說之間,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學、山水之間,大抵詳於議論而略於考證。」 [宋]羅大經原著,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點校說 明〉,頁1。 7 程本,程永培,〈跋〉。 8 程本,卷 6,頁 1。

(4)

戊子年黃氏「頭之右偏忽患一毒」,9事在清順治五年(1648),距初 版時間更遠。可見黃承昊晚年曾續補《折肱漫錄》,程本應即刪去崇禎 初版之養神篇,並加入黃氏晚年所寫的續編,重新編錄而成。10 程永培《六醴齋醫書》輯錄《折肱漫錄》,無疑目之為醫書。但若 將《折肱漫錄》與《六醴齋醫書》其餘的九部醫籍,甚至是明清時期的 醫學著作相較,前者無論是在作者的身分、體例、內容與書寫目的方面, 均獨樹一格。稍後諸家的看法與程氏略同,《續修四庫全書》與《四庫 全書存目叢書》將之歸入子部醫家類,其他醫籍目錄類著作則或劃歸「醫 案」、「醫話」,11或是「方論」。12另外一方面,程永培率先指出《折 肱漫錄》「是惕病者之鑒戒,原非為醫家立說也」,13謝觀呼應之,且

9 程本,卷 7,頁 13。 10 程本七卷,目錄順序分別是:醫藥篇一(卷一)、醫藥篇二(卷二)、醫藥篇三(卷三)、 養形篇上(卷四)、養形篇下(卷五)、續養形篇上(卷六)、續養形篇下(卷六)、 續醫藥篇(卷七)。崇禎本即初版,有養神篇(卷一)、養形篇上(卷二)、養形篇下 (卷三)、醫藥篇一(卷四)、醫藥篇二(卷五)、醫藥篇三(卷六)。程本與崇禎本 篇目相同者,內容幾近一致,惟程本〈醫藥篇一〉與〈養形篇上〉較崇禎本各多一條資 料。因此將程本與崇禎本合看,應即涵蓋初版與後來所增補的續篇。北京中國圖書館庋 藏《折肱漫錄》九卷本,或即收錄完整的初版與續編。由於該館將此書從普通古籍提至 善本,封箱經年,迄今仍無法得見。感謝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韓琦教授多次協 助詢問中國圖書館。 11 薛清彔主編,《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1),頁 616; 裘沛然主編,《中國醫籍大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頁 1317-1318; [明]黃承昊著,陳趾麟點注,《折肱漫錄》(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前言〉,頁1。值得注意的是,謝觀指出醫話的體例與一般醫書不同,「醫書所忌者, 為空言無實。又其甚者,採綴群書,絕無心得,陳陳相因,尤為可厭。然凡作一書,於 其病證治法方藥,不能全者,鮮有不蹈此弊。惟醫話則不然,以無門面可拘,且非確有 心得者不能著筆,惜作者不多」。謝氏對醫案所下的定義是:「醫書或苦空言無實,醫 案則不然,且匯合眾家,尤可見古今病狀之變遷,水土之同異,雖謂其兼有醫史之功用 可也」。從謝觀的分類來看,《折肱漫錄》不屬於醫案或醫話之類。謝觀著,余永燕點 校,王致譜審訂,《中國醫學源流論》,頁105-106。 12 郭靄春主編,《中國分省醫籍考》(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上冊,頁 1046。 13 程本,程永培,〈跋〉。

(5)

強調該書特色在於養生,14惟程、謝二氏之見是否即黃承昊著書初衷? 根據《折肱漫錄.小引》,黃承昊之寫作動機與目的有二:首先, 黃氏自承「官不甚顯」,卻懷抱「上不能為良相,而頗存良相之心;下 不能為良醫,而略明良醫之道」之心,與「宦轍所到,必孜孜以利濟為 事」之念。黃氏在傳統儒家經世致用的氛圍中成長,亦深受宋代以來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觀念的影響,冀望藉此書濟世救人,此與其同時 代的許多醫者並無二致。雖然黃氏曾懊悔「少不知醫」、「少時不知醫 理」或「初未知醫藥」,15但後來不僅「識岐黃妙理」,16並選錄與評注明 初醫者薛己(1487-1559,立齋)的著作加以出版,17且為自己和親友開 藥處方,18再加上《折肱漫錄》的命名「蓋取『三折肱成良醫』之義」,19 據此,黃承昊謙稱「略明良醫之道」,實有以醫家自居之意,非僅程永 培、謝觀主張的「惕病者之鑒戒」,亦不止於介紹養生之道而已。 其次,黃承昊著述《折肱漫錄》,在揭示與推廣個人的醫病經驗, 「以告同患者,使毋蹈予之覆轍」。此一書寫旨趣,與明清時期多數的 醫學著作不同。黃氏年少時即因病纏身,一、二十年間備嘗諸苦,甚至 因不知醫而誤於醫藥,所苦更甚,遂誓言「吾病得愈,吾年得老,必揭 此以告同患者」。同時,他自恃「方書所載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載 之藥,亦十嘗四五」的經歷,與年高六十而「閱歷深、識見定」的自信, 故「災梨以告同患」。20可見《折肱漫錄》是病人書寫的第一手報告, 期望讀者記取作者的經驗與教訓,並提供實用的醫藥與養生知識。 揆之明清時期的醫學著作,多以講述醫理、診斷和治療原則,與提 供方藥或治癒案例為大宗;本草一類論著,率多以各自的分類法,條列

14 謝觀著,余永燕點校,王致譜審訂,《中國醫學源流論》,頁 99。 15 程本,卷 1,頁 6;卷 2,頁 8;卷 4,頁 7。 16 程本,卷 4,頁 7。 17 即《匯輯薛氏內科醫案》與《醫宗撮精》。 18 程本,卷 1,頁 22;卷 2,頁 11-12、16-17;卷 7,頁 13-14。 19 程本,黃承昊,〈小引〉。 20 程本,黃承昊,〈小引〉。

(6)

各味藥物的性狀、種植、採收和炮製方法,及其有無毒性與適用範圍等 較為常見;至於其他方書,則是以提供各類病證的適用藥方為主。無論 是醫學、本草類的著作或方書,鮮少如《折肱漫錄》一般,自陳作者個 人的身體、疾病、治療與養生的經驗、感受,而這些正是《折肱漫錄》 與眾不同的特色。 歷來論者將《折肱漫錄》歸類為「醫案」或「醫話」,但綜觀該書 的內容與案例,與十六世紀以降勃興的醫案文類不同,後者主要是醫者 中心觀點的產物,兼具教育、記異、提升醫者形象和聲譽的目的,21同 時亦能獲得商業出版的利益。《折肱漫錄》則是站在病人與文人的角度, 敘述身體、疾病與醫療的經驗,供罹患相同疾病的讀者參考,出發點和 主旨皆與醫案或醫話不同。再者,《折肱漫錄》的書寫形式與體例,實 較接近筆記,且書名後半部「漫錄」二字,已道出其筆記的屬性,惟其 內容均與醫藥、疾病、身體、養生相關,主題明確而集中。22 《折肱漫錄》過去一直未獲學界注意,或因其體例、內容與一般的 醫學文本或方書不同,或因全書略顯駁雜,似缺乏嚴謹的體系,且作者 黃承昊亦非名醫或名臣使然。然而,黃氏以兼具病人與醫者身分的自我 認同,以第一人稱披露一生所罹患的疾病、患病時的痛楚與身體感、誤 於醫藥的實況,以及請醫、用藥和養生的經驗,非常獨特且罕見。不僅

21 目前學界有關醫案文類的出現與發展,與醫案書寫的目的、角度與內涵的研究,已取 得斐然的成績,其較著者如 Christopher Cullen, “Patients and Heal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Jinpingmei,” History of Science xxxi (1993, Cambridge), pp. 99-150; Joanna Grant, A Chinese Physician: Wang Ji and the Stone Mountain Medical Case

Histories (London: RoutledgeCurzon, 2003); Charlotte Furth, Judith T. Zeitlin & Ping-chen

Hsiung eds., Thinking with Cases: Specialist Knowledge in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0), pp. 125-202.

22 中國古代文人隨筆雜著之類的筆記中,不少涉及醫藥者,但類似黃承昊《折肱漫錄》以 醫藥為主題者,卻相當少見。為此,近人曾廣搜散佈在歷代筆記中有關醫藥或醫事制度 等資料,集纂成書。參見陶御風、朱邦賢、洪丕謨編,《歷代筆記醫事別錄》(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陶御風主編,《筆記雜著醫事別錄》(北京:人民衛生 出版社,2006)。

(7)

如此,《折肱漫錄》記錄黃承昊如何從被動而默從的病人,轉變為積極 發聲的病人與習醫充權的醫者,從而改變他與醫者的互動關係。同時, 他還對前朝和當時著名醫者加以評述,以實際的醫病經驗加入當代醫學 思想與理論的論爭。與同時代之文人與醫者的著作相比,黃承昊及其《折 肱漫錄》實獨具一格,值得深入探究,藉此一窺疾病、醫療、養生與明 末江南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當時醫療環境、醫療市場與醫 病關係之一斑。

二、黃承昊及其家族

黃承昊之先世出江夏,累徙豫章,洪武年間,自新淦謫戍廣洋衛, 改隸浙江嘉興千戶所,從此定居嘉興秀水,數傳至黃盛。黃盛係成化十 三年(1477)舉人,以經術舉官禮部司務,仲子鶴年贈中憲大夫。23黃 氏家族(參見表一)自黃盛起多得意於科場,嘉興之「科甲傳芳」坊表, 即稱頌其四代科舉中第。24 黃盛子黃鶴年二十六歲早逝,子錝七歲即贈中憲公。黃錝(1522- 1578)字崇文,母張氏撫教成人,25十五歲補學官弟子,旋入太學,嘉

23 [明]黃洪憲總裁,李培掌修,萬曆《秀水縣志》(萬曆二十四年[1596]黃洪憲序, 天啟五年[1625]香嚴校印版,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卷 6,陳經邦撰,〈憲副 黃公傳〉(1579),頁 44;[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1879) (上海:上海書店據鴛湖書院刻本影印,1993),卷 52,頁 19;吳仁安,《明清江南 著姓望族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頁 645-646。 24 此一「科甲傳芳」坊表,上題成化丁酉科(1477)黃盛、嘉靖丙辰科(1556)黃錝、隆 慶辛未科(1571)黃洪憲、萬曆丁丑科(1577)黃正色與丙戌科(1586)黃承玄。[明] 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日本宮內省圖書寮 藏明崇禎十年[1637]刻本影印,1991),卷 3,頁 12。 25 張氏課子與治家嚴謹,「晝令就外傅,夜篝燈親課,稍不中程,且撻且泣,課諸孫亦然。 其綜理家務,肅如官府,郡守以貞壽旌之」。[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 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第 96 冊,卷 28,頁 2。

(8)

靖二十五年(1546)應天中式。26嘉靖三十五年(1556),丁母憂,27服 除後任兵部武選司主事,稍後又擔任安慶知府與湖廣按察副使等職,28 後以事詿誤左調貴州,上疏乞歸。29 黃錝居家節儉,子洪憲衣冠樸素,「不識者不知其為貴家子也」,30 嘗誡子曰:「人不大節者不大廉,不薄享者不厚餘」,傳為名言。31黃 錝初任兵部主事時,同里有為太宰者覬覦其祖址,㗖以美官,錝不為 所動,「時人稱其勁官」。32錝家城東,即內閣呂原宅也,33有園林之 勝,致仕之後「杜門不與人事」,在宅後歸隙地壘石,引流為亭榭之觀。 暇時與友人熱檀煮茗燕語,居家則以圖籍自娛,即使生病,「猶走使購 書都市中」。34卒年五十七,以孫承玄貴,贈副使都御使。35黃錝娶葉氏, 生三子,依序為黃遵憲、黃洪憲與黃正憲。

26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43。 27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6 冊, 卷28,頁 2。 28 黃錝在安慶任內,較著名的政績包括「歲祲既發廩,復請蠲被災田租之半得允」,以及 「皖故腴沃,大豪多詭畝稅,以累貧氓,錝令各邑悉按國初故籍復之」。[清]許瑤光 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52,頁 19。 29 [清]盛楓,《嘉禾徵獻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 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1995),第 544 冊,卷 22,頁 550;[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 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96 冊,卷 22,頁 27。 30 [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第543 冊,卷 38,頁 61。 31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52,頁 19。 32 [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卷 38,頁 60。 33 呂原(1418-1462)字逢原,正統六年(1441)舉鄉試第一,次年會試第二,編修累進左 春坊大學士,旋命入閣,預機務。卒贈禮部左侍郎,諡文懿。著《呂文懿公全集》、《介 庵集》十二卷、《通鑑綱目續編考》等。有關呂原生平參見[明]趙瀛、趙文華纂修, 嘉靖《嘉興府圖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據天津圖書館藏明 嘉靖刻本影印,1996),史部,第 191 冊,卷 16,頁 10-12;[清]許瑤光修,吳仰賢 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51,頁 1-2。 34 [明]黃洪憲總裁,李培掌修,萬曆《秀水縣志》,卷 6,頁 44-45。 35 [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 12,頁 69。

(9)

黃錝長子黃遵憲,字懋端,號貞所,萬曆元年(1573)順天中式, 改名正色。萬曆五年(1577)進士,授中書考選南山東道御史。初視京 營,再巡下江,以原籍蘇州而引嫌辭之,改北山東道。任按廣東時,妖 人王子龍已誅,監司為了諂媚上官,故意以廣東同姓名者傅會之,正色 與知府孫光啟力爭,事白之後,升漳南道副使。36著有《兩臺奏草》。37 表一 黃承昊家族簡表

36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58;卷 52,頁 25。 37 [明]黃洪憲總裁,李培掌修,萬曆《秀水縣志》,卷 7,頁 5。 承 乾 庭 蓀 相 如 承 蒼 齊 賢 申 錫 朱 氏 源 棹 李 懋 端 董 氏 卯 錫 項 蘭 貞 陸 束 濤 淑 德 屠 耀 孫 湜 溥 潯 泌 承 鼎 譚 吉 顒 黃 氏 雙 蕙 子 錫 深 寅 錫 呂 元 啟 承 昊 沈 紉 蘭 正 憲 沆 遵 憲 ? 黃 氏 黃 氏 黃 氏 承 玄 周 應 懿 吳 顯 科 洪 憲 ( 公 甫 黃 氏 黃 氏 黃 盛 張 氏 ? 鶴 年 錝 葉 氏 沈 氏 陸 九 芝 ( 公 美 黃 氏 朱 彝 敦 ( 正 色 )

(10)

黃正色長子承乾,字履謙,萬曆二十八年(1600)順天中式,萬曆 四十一年(1613)進士,任兵科給事中,38授鳳陽府推官,除土豪劉澤 遠,闔境稱頌。萬曆四十六年(1618)充本省同考,天啟元年(1621) 為湖廣同考。承乾素究心內典,著《質言》,鄒元標(1551-1624)見而 悅之,39選入掖垣,踰年,召補兵科給事中,未赴任而卒於家。40 黃正色次子承蒼,字履恒,以孝義聞名鄉里。友人胡震芳全家於蘄 水罹寇,胡氏獨歸,依承蒼終其身,且鬻田以葬之。承蒼曾與譚貞默等 人校《南華發覆》八卷,41亦與同鄉王起隆等助印佛經,42又著有《孝史 類編》、《廣刑戒》與《詩臆》。承蒼子齊賢,嘗典質完人婚。43 黃錝第三子黃正憲,字懋容,史稱其為人端慤,致聖賢之學,胸中 淵博,尤精於經學。數度參與科舉考試失利,四十歲決定棄考,致力鑽 研五經,各有詮註,梓行者有《易象管窺》與《春秋翼附》,其餘未及 刊行即卒。子承鼎,字履中,好學如其父,推恩及異母女兄弟,但因厚 葬其親致使家道中落,人稱其孝,惜早逝。44正憲之女淑德,字柔卿,

38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70、79。 39 鄒元標字爾瞻,號南皐,江西吉水人,萬曆進士,歷任吏科給事中、吏部員外郎、刑部 員外郎、刑部郎中、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職,著《鄒南皐語義合編》四卷、《鄒南皐 選集》四卷等。黃承乾從兄弟承玄在世時,以深得鄒元標器重。 40[清]盛楓,《嘉禾徵獻錄》,卷 22,頁 550;[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 興縣志》,卷13,頁 54-56;[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 宮珍本叢刊》,第95 冊,卷 8,頁 44。黃承乾葬於感化都秋字圩。 41 龔肇智,《嘉興明清望族疏證.中卷》(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頁 362。一說與 武化中、樊維師同校。《南華發覆》八卷,明代釋性 撰。譚貞默,字梁生,一字埽庵, 浙江嘉興人,著有《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等書。 42 例如《般若心經大意》一卷,收入[清]王起隆述,《頻伽大藏經續編》(北京:九洲 圖書出版社,2000),第 123 冊,頁 693-698。 43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6 冊, 卷24,頁 17。 44 [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 14,頁 31;[清]許瑤光修,吳 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52,頁 23。《嘉禾徵獻錄》以黃正憲字懋客,卷 2, 頁2。

(11)

兼通音律,適諸生屠耀孫,惜早寡。淑德信奉佛教,得年不滿四十,據 云朗然誦佛而逝,著有《遺芳草》。45 黃錝次子黃洪憲(1541-1600),字懋中,號葵陽,自稱碧山學士。 嘉靖末文體猥濫,風氣冗弱,洪憲為諸生,與同里趙玉虹獨為古學救之, 名震一時。46隆慶元年(1567)有詔崇雅黜浮,遂舉鄉試第一,47後中會 試第二,「士風翕然一變」。隆慶五年(1571)進士,任少詹事兼翰林 院侍讀學士,48萬曆五年(1577)任御史副使。49在翰林院任職期間,同 修《大明會典》與直起居注,稍後升任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讀。 萬曆十六年(1588),黃洪憲主順天鄉試,拔首輔王錫爵(1534-1610) 之子王衡(1561-1609)為解首,申時行之婿李鴻次之,群議沸騰,禮部 郎中高桂首疏劾洪憲,經過覆試,王衡才優得白。洪憲以制藝受知於張 居正(1525-1582),張氏死後或誣以逆,洪憲喟然為張氏抱屈,藉《周 易》馮河包荒之義,寫信給反對張氏的趙用賢,因攻者四起而乞歸。歸 後放情聲妓,年六十卒。50子承昊上疏辨父冤得白,贈禮部右侍郎,承 昊長子寅錫廕入國子監讀書。51 史稱黃洪憲為文章宗匠,「詩頗俊雅,不多作,其於文特精」,制

45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6 冊, 卷28,頁 129。 46 史稱其「獨刊落枝葉根極名理,以精練典」,「則隆慶辛未後,文體復振,皆先生力也」。 [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第1479 冊,卷 14,頁 14-15。 47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55。 48 [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 12,頁 37;[清]許瑤光修,吳 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45,頁 57。 49 黃洪憲初入翰林時為館課,「輙傾其曹,前輩無敢雁行者,性又嚴峻,好直言,遂為時 忌。曾上言欲正文體,必先端士習因陳六條,一曰去浮靡,二曰止奔競,三曰名是非, 四曰禁侫諛,五曰禁黨錮,六曰禁清談」。[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 府志》,卷45,頁 60;卷 52,頁 23。 50 [清]盛楓,《嘉禾徵獻錄》,卷 2,頁 4。 51 [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 12,頁 73。

(12)

藝神聖工巧,合併為一,評者謂其體凡三變。52洪憲在朝時,四方奇士 以文字贅者必樂為獎,庚寅(1590)歸里之後,文風越益簡淡高遠,寫 成之後,時人爭購為奇寶,遠方之士甚至重繭而來,及門數百人。53洪 憲藏書甚富,名其室為「碩寬堂」,在天馬橋,歸田讀書處則命作「碧 山居」。洪憲著作豐富,包括《碧山學士集》、《朝鮮典志》、《輶軒 錄》、54《皇明文憲》、《老子解》、《鑾坡制草》與《秀水縣志》等十餘 種。55黃洪憲娶沈氏,育有二子承玄、承昊與五女。56 黃承玄字履常,號與參,57萬曆十年(1582)順天中式,萬曆十四 年(1586)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出理張秋河道時,首先倡議濬泇 河以濟運。歷湖廣、山東、江西、湖南道參政,修梅林玉峽諸道,均永 新縣屯田徵額,整萬安營軍規,轉河南右布政使,裁監兌官以息紛擾。 稍後轉陝西左布政,陝屬歲增稅額,積至十萬緡,大為民病,承玄遂上 疏請減額蠲逋以紓之。萬曆二十年(1592)授應天尹,官聲甚佳。58 官期間適逢旱災,米價騰貴,奏請發京儲以救荒。萬曆四十年(1612) 巡撫福建,丁母憂歸,積勞卒於家,年五十七,予祭葬,贈工部左侍郎。 著有《盟鷗堂集》、《北河記略》、《安平鎮志》、《河議》與《河漕

52 萬曆《秀水縣志》收錄黃洪憲〈題鴛湖秋月圖〉與〈煙雨樓〉二詩。參見[明]黃洪憲 總裁,李培掌修,萬曆《秀水縣志》,卷8,頁 7-8、10。 53 其中著名者包括會稽陶望齡、晉陽王濬初、華亭董其昌、同郡朱國祚、陳懿典、馮夢楨 與陶鑄等。[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卷14,頁 14-15。 54 黃洪憲曾奉使朝鮮,歸述其國都形勝,作《朝鮮典志》與《輶軒錄》。[清]許瑤光修、 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52,頁 23。 55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52,頁 23;[清]司能任修, 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95 冊,卷 8,頁 21;[清]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8,頁 26。 56 黃洪憲五位女兒的婚姻概況,參見龔肇智,《嘉興明清望族疏證.中卷》,頁 364。 57 清代以後因避康熙諱,黃承玄被改作黃承元。 58 黃承玄「下車首咨民瘼,亟議興革,時届賓興供億,悉出帑金,市廛不擾,為尹僅踰年 而德徧風行,士民思之」。[清]趙弘恩,《江南通志》,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510 冊,卷 113,頁 19。

(13)

通考》等。59 黃承玄子申錫,以父蔭入國子監讀書,60卒後子庭蓀補廕。61承玄另 一子卯錫,崇禎十二年(1639)貢生,曾參與崇禎《嘉興縣志》的撰寫, 卒祀鄉賢。62卯錫妻項蘭貞字孟畹,人稱白雪才人,三十二歲卒,著《裁 雲草》、《月露吟》與《詠雪齋遺稿》。63卯錫子黃濤,字觀只,號符 愚山人,出陳子龍(1608-1647)之門。早歲即知名四方,名士皆願輿交, 崇禎十五年(1642)解元,任知縣。清初因陳子龍案被繫,賴洪承疇脫 冤。64康熙初任龍游教諭,秩滿之後遷淄陽令,未赴任而卒,有《檇李 古蹟詩》行世。子相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舉人。65 黃承昊為洪憲次子,字屢素,號闇齋,晚號樂白道人、妙喜散人, 萬民英《三命通會》曾收錄其祿命。66萬曆三十三年(1605)順天中 式,67萬曆三十七年(1609)應天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進士,

59 [明]黃承玄,《河漕通考》,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 史部.地理類,第222 冊。 60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62、64;卷 52,頁 30。 [清]盛楓,《嘉禾徵獻錄》,卷22,頁 552。 61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6 冊, 卷20,頁 122。龔肇智指出黃申錫娶禮部侍郎董嗣成女,生子鳳藻,工詩,然不知鳳藻 與庭蓀究為一人,或為兄弟。龔肇智,《嘉興明清望族疏證.中卷》,頁362。 62 崇禎《嘉興縣志》之〈人物志〉和〈藝文志〉卷首載明黃卯錫(茂仲)等人分纂。[明] 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13,頁 1;卷 19,頁 1。[清]司能任修, 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96 冊,卷 22,頁 42-43。 63 [明]羅炌續修,黃承昊纂,崇禎《嘉興縣志》,卷 14,頁 84;[清]黃虞稷,《千 頃堂書目》,卷28,頁 26。 64 順治五年(1648),大學士洪承疇以〈招撫江南大學士為黃濤開豁事〉為黃濤脫冤。《內 閣大庫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登錄號:163851-001。 65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95;[清]司能任修, 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96 冊,卷 25,頁 30。 66 「甲申日,丙寅時,時日併衝憂傷,妻子若年月日同大貴。己亥二三品。辰子年月會水 以煞化印,吉。未月財庫亦吉。丙子丁酉。黃承昊,兩司,浙人。」參見[明]萬民英, 《三命通會》,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1 冊,卷 8,頁 9。 67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45,頁 76。

(14)

授大理右評事,擢工科。天啟初任吏科給事中,68稍後升任刑科右給事 中。69天啟四年(1624),東林前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1575-1625)因 劾魏忠賢(1568-1627)結黨樹威,與楊漣(1572-1625)、左光斗(1575- 1625)一同遭構陷下獄,次年魏大中被逮時,拷掠追贓,身無完膚,承 昊曾為助納,於是魏忠賢矯旨奪職,削職歸里。 天啟七年至崇禎元年(1627-1628),黃承昊任職戶科右給事中,70 首請用廢籍諸臣,次請清覈經年增餉,又建議西北多曠土,責成有司開 荒,以足軍餉。71又建言因萬曆年間加派田糧,瘠土徧受其害,尤以桃 源、海州、郯城諸地為甚,請減其額。十二月,任工科左給事中。72崇 禎二年(1629)九月,因不附權貴,出為河南鹽驛副使,累遷湖南參政, 分守南瑞,病乞休,閉戶著書。73崇禎四年(1631)六月,升福建按察 使分守建南道。74次年四月,薦補九江道,居官廉靜,軍民相安。75安 插蘄州梅廣間諸賊,受江南奸民勾引渡江,承昊聞賊黨多為瑞昌人,與 瑞昌令趙三薦協擒首惡張羽、王信古等千餘人,餘賊遁逃,承昊遂陞任 福建海防按察司副使。又因平海寇有功,調廣東按察使,開釋濫獄與 閱囚牘,雖病不輟。76承昊建「素園」於嘉興縣春波橋東,77後卜築吳

6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輯校,《明實錄.熹宗》(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據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卷 58,頁 3。 69 《明實錄.熹宗》,卷 69,頁 12。事在天啟六年(1626)。 70 《明實錄.附錄.崇禎》,卷 1,頁 13;《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卷 4,頁 12。 71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第361 冊,卷 27,頁 4-5。 72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卷 16,頁 1。 73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卷 26,頁 4;[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 興府志》,卷52,頁 37-38。另說作崇禎三年(1630)二月轉河南副使加參政。[清] 張豫章,《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收入《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 務印書館,1983),第 1 冊,頁 11;《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卷 31,頁 34。 74 《明實錄.附錄.崇禎長編》,卷 47,頁 2。 75 [清]陶成、謝旻編,《江西通志》,收入《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第 1 冊,卷 47,頁 62。 76 [清]郝玉麟、魯曾煜編,《廣東通志》,收入《欽定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

(15)

興之杼山,78命書齋為「昨非齋」,79葬於胥山北德化三都號字圩。80 黃承昊元配沈鳳華(伯姬)書法遒勁似歐,有墨刻《古詩十九首》 行世,年十八將婚而夭。81後娶沈紉蘭為妻,至少育有二子一女。長子 黃寅錫,曾入國子監讀書。次子黃子錫(1612-1672)字復仲,號麗農, 少為諸生,幼穎悟且頗有文名,亦以書畫著稱。82及長,學問才識為張 溥、陳子龍等器重。明亡後在家習弓矢劍戟,時陳子龍密謀反清大計, 「凡文告囑子錫起草,每中機宜」。子錫後攜家入杼山隱居,課子及率 僮僕種瓜,瓜大味甜,遂以為業。餘暇則作畫,山水尤佳,人爭購之, 著有《麗農山人遺稿》。晚年遊粵東而卒,子沆扶柩歸葬於杼山。 黃家女眷多有文采,史稱「彤管之盛,萃於一門,近代所希有也」,83

書館,1983),第 1 冊,卷 27,頁 22;[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 志》,卷45,頁 80。 77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5 冊, 卷8,頁 24;[清]趙惟崳修,石中玉纂,光緒《嘉興縣志》,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刻本,卷9,頁 16。 78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52,頁 37-38。杼山又名妙喜山, 故黃承昊晚年自號妙喜散人,《折肱漫錄》曾多次提到在此幽居的生活與所患疾病,參 見程本,卷7,頁 10-11;卷 4,頁 10。 79 程本《折肱漫錄》第六卷〈續養形篇上〉:「寢臥不得多言笑,譬五臟如鍾磐,不懸則 不可發聲」,下註小字「以下出《昨非齋日纂》」(卷 6,頁 3),可見黃承昊或有寫 日記的習慣。 80 [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 95 冊, 卷8,頁 45。 81 [清]倪濤,《六藝之一錄續編》,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833-840 冊,卷 13, 頁37。沈鳳華與妹瑤華、從妹翠華有沈門三才女之稱,惜三人均不壽,瑤華卒年不滿三 十。 82 《明畫錄》稱黃子錫「畫山水踈散蒼潔,與古為徒,洗去時人甜俗之習」。《靜志居詩 話》則云:「麗農裠屣,翩翩風神,諧暢落筆,山水絕倫。晚以窮死,然對客未嘗言貧 也。」[明]徐泌,《明畫錄》,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出版 社,1991),第 72 冊,卷 8,頁 87;[清]司能任修,屠本仁纂,嘉慶《嘉興縣志》, 收入《故宮珍本叢刊》,第96 冊,卷 25,頁 29。 83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79,頁 71;[清]沈季友編, 《檇李詩繫》,卷34,頁 23;[清]陶元藻撰,《全浙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16)

除了承昊從妹淑德與卯錫之妻項蘭貞之外,承昊之妻沈紉蘭與女兒黃雙 蕙尤為著名,雙雙選入清代《光緒嘉興府志.才媛傳》。沈紉蘭,字閒 靚,封恭人。幼攻書史,雅善臨池業,以孝行聞,著有《效顰集》與《耡 隱賓廬》諸稿。沈季友評其詩曰:「時閨秀工近體者比比,閒靚獨喜作 古詩,不為平熟之調,七言亦彷彿溫李。」明末清初才女王端淑則惋惜 地指出:「恭人賦性精敏,才藝冠世,女紅中饋,間如振蒙發落,惜未 見其全集,未免有湘蘭楚橘之悲。」84 黃承昊女雙蕙,字柔嘉,好讀書,髫年禪悅,絕意家室,曾於誦經 時聞鳥聲,遂有詩云:「迦陵可解西來意,又報人間夢不長。」許字太 學孫洪基,但年十六未婚而卒,卒前時時念佛,著《閨禪剩咏》一卷, 一說作《禪閨小咏》。85 黃承昊的著作豐富,可分成五類。第一是刑律類,黃氏以大理右 評事起家,遍歷法律刑法諸事,著有《律例析微》、《讀律參疑》與 《律例互考》。第二類為歷史著作,包括編纂《崇禎嘉興縣志》,86與 撰寫烈婦傳記《闡幽錄》和《家乘》。87第三類是地理類作品,即《桐 封二紀》一卷。88第四類是詩文集,即《闇齋吟稿》。89第五則是與醫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嘉慶元年[1796]怡雲閣刻本影印,2002),第 1703 冊, 卷37,頁 525。 84 [清]沈季友編,《檇李詩繫》,卷 34,頁 23;[清]倪濤,《六藝之一錄續編》, 卷13,頁 39。朱彝尊《明詩綜》收錄沈紉蘭詩〈秣陵道中風雨〉一首:「剔盡寒燈風 動幃,長途况是客單衣,無端燕子磯頭雨,一舫隨人到處飛。」[清]朱彝尊,《明詩 綜》,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6 冊,卷 85,頁 2。 85 王端淑評其詩文曰:「柔嘉詩質淡無求,工意而下筆獨潔,滛哇艷曲中,得如此古琴三 弄。」[清]陶元藻撰,《全浙詩話》,卷37,頁 525。 86 天啟甲子(1624)邑令湯齊聘邑人李日華、沈德符、屠中孚等修,未成,崇禎丁丑(1637) 邑令羅炌聘邑人黃承昊續修。參見[清]沈翼機編纂,嵇曾筠監修,《浙江通志》,收 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5 冊,卷 253,〈經籍志.兩浙志乘〉,頁 5。現存《崇 禎嘉興縣志》較流通的版本,為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年據日本宮內省圖書寮藏明 崇禎十年(1637)刻本影印本。 87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52,頁 37-38。 88 《千頃堂書目》將《桐封二紀》題作「黃洪憲、黃承昊」。[清]黃虞稷,《千頃堂書

(17)

相關的著作,除了《折肱漫錄》,還有《彙集(匯輯)薛氏內科醫案》 (1639)與《醫宗撮精》(1639),前者係選錄與評注薛己的著作,90 少內容亦見於《折肱漫錄》;後者乃纂錄薛己《內科摘要》與薛注《明 醫雜著》而成。清代白鍾麟將《折肱漫錄》與《醫宗撮精》合刊,更名 《醫宗摘要》出版。 黃承昊的政治生涯,遍歷刑、吏、戶諸部,既曾處理刑獄、鹽政與 財政事宜,也曾緝捕盜匪與掃蕩海寇,其較著稱的事蹟,除了因魏大中 案去職,與上書為父辨冤之外,尚有參劾南居益、91上疏請銷古錢、92釐

目》,卷8,頁 26。 89 光緒《嘉興縣志》載《闇齋吟稿》二卷,下有小字注云:「《明詩綜》:黃承昊著字履 素。按《秀水縣志》有《焚餘集》」,《焚餘集》或為黃承昊另一本詩文集。又,陳仲 醇云:「闇齋詩高華而不傷氣,幽微而不損神,流便而不降格。」李君則評曰:「闇齋 風華婉麗,詩品在開元大歷間。」清代《明詩綜》與《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 曾選錄黃氏若干詩作,如〈間居夜雨〉(二首)、〈塞上曲〉與〈過長溝見蜀山湖荷花 沿隄二十里有作〉。[清]趙惟崳修,石中玉纂,光緒《嘉興縣志》,卷 34,頁 22; [清]朱彝尊,《明詩綜》,卷66,頁 10-11;[清]張豫章,《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 御選明詩》,卷99,頁 30-31。 90 根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中醫人名辭典》、《中醫人物詞典》與《全國中醫圖書 聯合目錄》,目前流通的《匯輯薛氏內科醫案》有三卷、六卷與十卷本,參見李云主編, 《中醫人名辭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頁 794-795;李經緯主編,《中 醫人物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頁 567;薛清彔主編,《全國中醫圖 書聯合目錄》(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1),頁 408;薛清彔主編,《中國中醫古 籍總目》(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頁 511。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則載錄黃 承昊著《評注薛氏內科醫案三卷附方一卷》,見[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14, 頁11。國家圖書館(臺北)藏本為醫案三卷,附方一卷,或即黃虞稷所見之版本。 91 天啟五年(1625),南居益升任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黃承昊劾其「依傍門戶,躐躋閩撫, 及陞總河,遷延不至,乞速令休致」,得旨,南居益削籍為民,仍追贓誥命。[清]傅 澤洪編,《行水金鑑》,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0 冊,卷 44,頁 8。 92 明代初制歷代錢與制錢通行,自神宗起,從僉都御史龐尚鵬議,古錢止許行民間,輸稅 贖罪俱用制錢。啟、禎時廣鑄錢,始括古錢以充廢銅,民間市易亦擯不用矣。崇禎元年 (1628)六月,給事中黃承昊上疏銷古錢。大學士劉鴻訓認為當時北方皆用古錢,若驟 廢之,於民不便,崇禎以為然。既而以御史王燮言,收銷舊錢,但行新錢,於是古錢銷 毀頓盡。[清]張廷玉等,《明史》,卷81,頁 1969。

(18)

革鹽政 93與建議修訂光宗實錄 94等。黃承昊家族在官場與家鄉頗富聲名 與影響力,清《[光緒]嘉興府志.秀水列傳》即為其一家三代五人立 傳──黃錝、黃洪憲、黃正色、黃承元(玄)與黃承昊,可見一斑。與 其父兄相比,黃承昊的官聲與名氣雖顯遜色,但岐嶷善病的他終因「最 謹衛生」,不僅為官期間「氣體不衰,精神加旺」,且壽命長於父兄, 故其友金麗兼稱其「維持調護精矣」。95同時,承昊將患病、請醫、服 藥與養生的經歷,寫成《折肱漫錄》,以「嘉惠同人,偕臻康強而勤職 業」,亦不同於其父兄,下節即以黃承昊的疾病與身體經驗為中心討論 之。

三、黃承昊的疾病與身體經驗

晚明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不少病人的自傳,似在張大復(1554-1630) 之後蔚為風潮。96由於黃承昊顯赫的家世背景、官員身分與儒學素養,

93 崇禎元年七月,「給事中黃承昊因太倉出浮於入,上疏請復行中鹽輸粟法,尋以中鹽輸 粟一事法廢已久,請因冊封之便,道過淮揚,先與鹽臣面商兩淮利弊,許之。至十一月, 承昊與鹽臣張養條上鹽政,頗欲有所釐革。部議,以兵餉方絀,不能盡行,仍議承昊當 從優紀錄,以俟擢用。詔從其請」。[清]曹仁虎、嵇璜,《欽定續文獻通考》,卷20, 頁88-89。 94 明光宗實錄出侍郎張鼐之手,少師葉向高總裁,天啓三年(1623)七月進呈,熹宗御製 序後,魏忠賢黨人霍維華、謝啓光、徐紹吉把持修改,未及上而熹宗崩。崇禎元年(1628) 二月始進呈,黃承昊首議修改,閣臣施鳳來亦請焚向高先所修本,司禮監太監王體乾以 前所修亦係奉旨,且國朝無焚實錄之例,請并貯皇史宬中,後又有文震孟、許士柔疏請 改修,俱奉不必煩議之旨,原本卒以不焚得并行。[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 4,頁 3;[清]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870 冊,卷 13,頁 4-5、21-22。 95 程本,金麗兼,〈序〉,頁 1。金麗兼字雙南,秀水人,與黃承昊同為萬曆丙辰進士, 二人均入祀鄉賢祠。[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8,頁 20。 96 楊玉成,〈病人絮語──晚明張大復的疾病與書寫〉,「2011 明清研究前瞻國際學術研 討會」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1),頁 5-14。

(19)

使其自述的疾病經驗(narrative of illness)充滿文人色彩。然而,與許多 以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或日記形式呈現的疾病書寫不同的是,97善病 的黃承昊站在有益同患者的實用立場,以筆記的形式,描述一生的身體、 身體感、98疾病、醫療與養生的體驗。再者,黃氏因誤藥與誤醫的刺激 而發憤習醫,漸有心得,遂以醫學語言寫作,也不同於許多缺乏醫藥背 景的文人。更重要的是,即使許多醫學文本,尤其是醫案,雖亦載錄病 人的身體與疾病經驗,但均為醫者的觀察或轉述,《折肱漫錄》則不然, 作者以病人之身分直接訴說主觀的感受。 黃承昊《折肱漫錄》記載的患病事例,多達六十七例左右(參見表 二,附於文末)。這些疾病紀錄,或載明患病之年分、季節或當時的年 紀;或僅提及大概的時間,例如「少年」、「少時」或「弱冠」、「近 年」;其餘則未予註明。黃氏一生較常見的疾病,包括虛症、勞症、目 疾、脾泄、痰症與風寒感冒,這些疾病或常年累患;或經久始癒;有些

97 近年來學界逐漸注意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與日記中的疾病書寫,也注意到其間的性別 議題,例如楊彬彬,〈「自我」的困境──一部清代閨秀詩集中的疾病呈現與自傳欲望〉,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7 期(2010,臺北),頁 95-130。又,以臺灣文學的疾病書 寫研究為例,自2002 年至 2012 年間,至少有六本碩博士論文以此為主題,包括李欣倫, 〈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後經修訂出版:《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唐毓麗,〈罪 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 王幸華,〈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之醫病書寫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 文,2008);王靜禪,〈日治時期疾病書寫研究──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分析範疇 (1920-194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林佩珊,〈詩 體與病體──臺灣現代詩疾病書寫研究(1990~)〉(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0);林靜容,〈陳雪小說中的精神疾病書寫〉(屏東: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98 近年來學者開始注意古代醫學文本中的身體感議題,相關的研究成果,參見許小麗,〈脈, 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診察──運用「身體感」對漢代早期醫學手稿的新解讀〉;蔡璧名, 〈疾病場域與知覺現象──《傷寒論》中「煩」證的身體感〉,皆收入余舜德主編,《體 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頁 135-164、 165-203。

(20)

疾病如瘧、怔忡、夢遺∕遺精與腫毒等,染患不止一次;其他如陰毛生 虱、膿顆癤子、痔、血痢、指麻等,則偶一發生。黃承昊罹患的病證, 既多源自先天陰虧質弱,又常肇因於情欲、酒色,亦與長期讀書、仕進 和憂鬱有關。尤當注意的是,他在敘述疾病的同時,特別論及身體感。 以下分別討論之。

(一)陰虧質弱之證及其身體感

黃承昊罹患的疾病,往往與先天體質有關。程永培認為《折肱漫錄》 最大的貢獻,是使「陰虧質弱之人,或一流覽,則病情不至於固結,醫 藥不致於輕試」。99「陰虧質弱」可謂黃氏一生身體特質與健康概況的 最佳寫照,故《折肱漫錄》最常見他為虛症所苦,或氣虛,或氣血俱虛, 或陰虛,或虛勞,種種不一。 黃承昊自幼即中氣虛寒、不足,經常罹患陰虛內熱之證。100年少時 曾有下元氣虛、下氣虛與中氣虛之事,弱冠時又因氣血不旺而長膿顆癤 子,101稍長也曾因腎氣虛而患小便淋瀝。102同時,他還因虛而久病,譬 如弱冠時因陰虛而引發痰中縷血,十餘年間不時發作;103又如少時因氣 虛血弱而患目,四十七歲以後才目光漸充;104或因久病而虛,並在原來 的疾病之外,再衍生出其他新患,例如久病之後陰虛,致使左腎常熱, 繼而足熱,歷經十年始癒,其間亦曾間發。105 陰虧質弱的黃承昊不止氣虛,腠理亦虛,遂常染患風寒、感冒與痰 症。他自小畏風,風寒一襲,隨即打噴嚏、流鼻涕,或發熱,或流汗不

99 程本,程永培,〈跋〉,頁 1。 100 程本,卷 1,頁 32。 101 程本,卷 4,頁 5。 102 程本,卷 7,頁 4。 103 程本,卷 1,頁 25-26。 104 程本,卷 2,頁 12。 105 程本,卷 1,頁 27-28。

(21)

止。106體弱的他也曾冒風而病,甚至連閑居坐臥之際,因腠理疏,偶遇 微風,邪氣即進入身體而病。107這些因風、寒引起的疾病,從傳統醫學 的病因學角度加以分類,屬於外因性疾病,108然而,除了外在的因素, 黃承昊認為其身體本質之虛,亦是染患這類病證的前提。 黃承昊之「虛」,又多與誤食傷身之物有關,這些傷身之物,包括 食物與藥物,尤以後者為多。在食物方面,他曾因食用白萊蕧,影響原 本中氣已虛的身體,引發下氣耗血之證。109在藥物方面,腹痛之際,他 曾用厚朴少許,即感「中氣衰憊」;110偶服一兩片橘皮(陳皮),中氣 虛弱的他立刻感到「氣虛不堪」;111又因氣虛而服蔥白,致使「頭汗津 津不止,且動火」;112又因服神麯,以及胸中無食滯卻服六君子湯加 山查(楂),造成「中氣頓虛」;113也曾誤服剋伐之藥,「以致頓虛」。114 三十二歲那年,更因下元氣虛,又誤服熱藥附子,導致遺精,「龜頭時 有精微微流出,晝夜常然」,經過兩年調養始癒。115黃氏服用上述食物 或藥物的初衷,乃在改善或治療中氣虛弱,但卻適得其反,使原本虛弱 的身體益虛。這些或因他當時不知醫,或因誤信方書所致,為此付出不

106 程本,卷 2,頁 7-8。 107 程本,卷 7,頁 12;卷 4,頁 3。 108 南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1174)從天人關係和表裡虛實立論,將疾病的病源歸 納為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三大項,指出六淫所感為外因,七情所傷為內因,至於「有 背常理」而招致身心損傷者,則歸類為不內外因,包括飲食飢飽、叫呼傷氣、盡神度量、 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於虎狼毒蟲所傷、金瘡踒折、疰忤附著與畏壓溺斗。此後醫 者暢論病因理論,殆以陳氏之說為藍本,迄今仍為傳統醫學界所討論與演繹。[宋]陳 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收入何清湖、周慎主編,《中華醫書集成》(北京:中醫 古籍出版社,1999),第 22 冊,卷 2,頁 14-15。 109 程本,卷 5,頁 7。 110 程本,卷 3,頁 7。 111 程本,卷 3,頁 7-8。 112 程本,卷 5,頁 7。 113 程本,卷 3,頁 8、9。 114 程本,卷 3,頁 5。 115 程本,卷 3,頁 5;卷 2,頁 2。

(22)

少健康的代價。 黃承昊自幼陰虧質弱,屢因飲食而病,且伴隨中氣虛損。中氣素弱 的他每傷肉食,雖即服用六君子湯加山查(楂),時而有效,時而卻 不覺其消,若一旦胸中無食滯而誤服,「即覺中氣頓虛」。116為了解決 飲食不消與積滯的煩惱,常服用能消麵穀等宿食的神麯,雖然奏效,卻 反而使「中氣頓虛」。117 黃承昊在記錄種種因虛而起的疾病,或因病、飲食而虛的同時,也 詳述「虛」的身體感。118前述黃氏因久病陰虛而患左腎常熱,一年多以 後,即感覺到: 忽覺足熱,其火游移不定,或發于足面,或發于足心,或發于兩腿, 雖不至如所云起自足心,衝入腹內,然大概相類,此症不勝憂疑。119 他以「火」的灼熱感與意象來形容病痛的游移變化與身體的感受,而這 些身體感使他憂疑不已,情緒更為不安,影響病情。 萬曆三十三年中脘痛事件,黃承昊自述脾胃虛與中氣不足的身體經 驗如下: 予脾胃本虛,往時誤服消剋之藥,頓覺中氣下陷,胃脘中空空然, 神氣倦怠,虛汗不止,手足不溫,大便亦無力推送。120 在脾胃俱虛的狀況之下,又誤服消剋之藥產生不適,黃氏的身體感共有 中氣下陷、胃脘中空空然、神氣倦怠、虛汗不止、手足冷和無力推送大 便六種。他的脾胃自此大傷,歷經十餘年始癒,但中氣始終不如故,苦不 耐饑,稍微饑餓則中氣大虛,身體隨即倦怠、自汗,「其憊不可狀」。121

116 程本,卷 3,頁 8。 117 程本,卷 3,頁 9。 118 有關現代臺灣社會「虛」的身體感研究,參見張珣,〈日常生活中「虛」的身體感〉, 《考古人類學刊》第74 期(2011,臺北),頁 11-52。 119 程本,卷 1,頁 28。 120 程本,卷 1,頁 18-19。 121 程本,卷 1,頁 15-16;卷 4,頁 3-4。

(23)

從此「虛」與「饑」成為一種循環的身體感受,虛則饑,饑則虛,並伴 有「疲憊∕倦怠」與「汗」。 黃承昊少時患下元氣虛而誤服寒藥,《折肱漫錄》兩度敘述此次的 身體感,其一是「夜半氣脫,虛汗大洩不止,飄飄似將絕者」;122另一 次則是: 予少患下元氣虛,不能多言,稍不戒則氣怯不可狀,丹田若無物者。 甚則夜半陰極之時,陽氣欲脫,手足闕冷,汗大洩,一交子午,氣 乃漸復。123 年少「丹田氣怯」之患,「百藥不效」,中年時大受其累,只好「終日 以三緘為戒」。124由此可見,年輕時的虛損與疾病,影響黃承昊的健康 深遠,使中年的他既不能耐饑,又不能多語。 黃承昊對於氣虛的身體經驗,還有更詳細的描述: 古人分一身之氣為三焦,予親驗之而信。予初患下氣虛,覺丹田無 物者然,繼患中氣虛,覺中宮無物者然,或有時中虛而下否,有時 下虛而中否。有時服消導破氣之藥,則中氣頓陷於下,覺中虛而下 反實。乃知氣有分屬固如斯,其有界限也。125 黃氏透過下氣虛之「覺丹田無物者然」,中氣虛之「覺中宮無物者然」, 與「或有時中虛而下否,有時下虛而中否」,以及因服消導破氣之藥的 「中氣頓陷於下,覺中虛而下反實」的身體感知,宣稱證實了三焦、氣 的存在,與兩者之間的依存關係,以及氣有分屬與界限之實。他依附在 傳統醫學的語境下,藉由氣的「虛」與「無物」、「虛」與「否」、「虛」 與「實」的對照,以病人與醫者的雙重身份支持傳統醫學理論,同時細 膩地傾訴「虛」在病人身體上、中、下三部引發的獨特感覺。此一以病 人為中心的直敘法,殊異於一般醫籍經由醫者間接轉述的病人身體感,

122 程本,卷 3,頁 5。 123 程本,卷 1,頁 23-24。 124 程本,卷 3,頁 12;卷 1,頁 24。 125 程本,卷 4,頁 11-12。

(24)

且其運用醫學語言,亦有別於不知醫文人筆下的病痛與身體敘述。 除了「虛」之外,《折肱漫錄》描述較多的身體感,尚有「積」與 「痛」兩類。「積」的身體感中,以食積與痰積最常見。126前述黃承昊 因中氣素弱而每傷肉食的食積感,從他經常服用消麵穀等宿食的神麯, 且只有在外感風寒時茹素,127以及中脘痛事件中溏瀉不止,致使長年 「飲食難化」的記載來看,黃氏屢為食積所苦,而食積帶來的身體感, 即「痞悶倒飽」。萬曆三十七年(1609),他在南都聽信方士之言,以 牛乳下丸藥,頓時不耐羶氣,急呼酒飲之,其所以索酒佐牛乳下藥,是 因為他在冬天素有以熱酒飲乳酪的習慣,一向無事,孰料此次「乳下喉 未全到胃,遇酒即凝膈上,遂苦痞悶,有妨飲食」。128崇禎五年(1632) 四月之後,黃氏薦補九江道,先因服用厚朴損傷中氣,又偶食犬肉一塊, 立即食積停滯,亦覺痞悶。129 黃承昊常患痰症,少時「喉膩多痰」,又「咳嗽多痰」,弱冠罹患 傷風而「竟日痰不絕口」,稍後病情轉重,出現痰中縷血之證,「十餘 年間,不時乍發」,130晚年因飲酒中毒,在治療過程中曾經「吐痰半 杯」。131為了解決痰積不適的身體感,黃氏聽信元明粉性涼消痰而煉服 之,但效果不佳。132正因他長年為食積與痰積所苦,遂特別記載不少消 食與消痰的醫學論述與方藥,133此一病人著書立論的心思與佈局,與一 般醫者不同。

126 除了食積與痰積以外,黃承昊亦論及酒積,但卻未指出酒積的實例及其身體感,反而提 到若干去除或避免酒積之法,相關討論見於本節之「酒色之病」。 127 程本,卷 2,頁 7-8。 128 程本,卷 5,頁 2-3。 129 程本,卷 1,頁 19-20。 130 程本,卷 2,頁 8-9;卷 1,頁 25-26、28-19。 131 程本,卷 7,頁 5-7。 132 程本,卷 3,頁 10-11。 133 黃承昊談到許多治痰之道的另一主因,係因其父母、兄長罹患卒中而逝(初病之時,三 人皆隨俗先進牛黃清心丸,延到時醫,皆用袪風化痰之劑,絕無一效),以及若干親友 患有痰厥、痰壅、脾有冷痰等證。

(25)

《折肱漫錄》述及不少「痛」的身體感,上述崇禎五年犬肉食積事 件即是其一。黃承昊為了消除痞悶,喝下蘆根汁之後,竟引發疼痛: 右脇下微痛,次日大痛,殊不可解。自是日甚一日,坐臥皆妨,反 側痛如刀刺,右肋下按之,有物如鴨子。……當痛極時,不敢服藥, 靜以守之。俟痛小定,氣雖痞,即用六君子加木香等行氣之藥,以 溫調之,竟得痊可。134 黃承昊的疼痛經驗,還有臀生小瘤之痛與齒痛。前者發生在四十七歲時, 因不慎擦破瘤皮,請醫除瘤時「甚痛」,點藥時則「痛甚」。135《折肱 漫錄》提及兩次齒痛,一次是「牙齒上齗痛腫連面頰」,服清胃散半劑 即癒;136另一次因年老食用龍眼輒齒痛,遂改食龍眼膏以補益心脾。137 黃氏以「微痛」、「痛」、「痛如刀刺」、「大痛」、「甚痛」、「痛 甚」與「痛極」等有限的詞彙,表達身體的疼痛程度,除了「痛如刀割」 的形容稍見具體之外,其餘的感受均相當主觀而模糊,「微」、「甚」、 「極」之間缺乏確切或可資衡量的標準。儘管如此,這些由病人直接報 導的「痛」,仍異於醫者輾轉傳遞的「痛」。 此外,陰虧質弱的黃承昊也常受外在因素影響而生病,其一是居住 環境;其二是政治環境。退休之後,他隱居在杼山的山麓,138山居生活 使脾泄再度發作: 幽靜之趣,最宜於山居。最孱弱之軀,山居亦有不宜處。山中多嵐 濕雲霧之氣,久居能傷脾氣。……近年借隱苔上之妙喜,亦在山麓, 所患復如是。139 不止如此,順治二年(1645)小雪前,黃氏在山中患瘧,間日而發,他

134 程本,卷 1,頁 19-20。 135 程本,卷 2,頁 14-15。 136 程本,卷 7,頁 8-9。 137 程本,卷 5,頁 5。 138 [清]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光緒《嘉興府志》,卷 52,頁 37-38。 139 程本,卷 4,頁 10。《折肱漫錄》另處也提到「近年患脾不和,不時溏泄」之事,或即 發生於卜居杼山時期。程本,卷1,頁 20。

(26)

推斷「予不患此病者五十餘年矣,未有大感冒而得此,想山中之氣時行 使然」。140此一觀點,仍不脫傳統病因學歸咎於地理環境的框架。 稍早之前的六月,黃承昊為躲避亂事,搭乘小船奔走,冒暑而不覺, 致使在處暑之前罹患血痢。由於年事已高,不敢服用峻利的下藥,僅溫 和的調理,七日之後血未止,兼以大便燥結艱難為苦,再治療半個月無 效,最後以米飲調服柿乾灰而癒。141此一與政治環境變動有關的疾病, 是他唯一提到清人入關之後的個人際遇。142 以上黃承昊罹患的諸多病證,均與其天生陰虧質弱有關,或因誤服 藥物、飲食不當、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誘發。值得注意的是,黃承昊對虛、 饑、積與疼痛等身體感的描述,猶如書寫日記一般,透過私密的自我對 話之筆法,或更能引人注意或引起共鳴,達成使讀者記取教訓的目的。

(二)酒色之病

黃承昊並不諱言情欲,且明指房勞對身體的損傷,更一度坦承「予 病原因於色」,為此「後來極其節慾」。143 黃承昊幾度因色致病,最嚴重的一次,即少時因傷風之際不遠床笫, 每晨起即鼻重流涕,痰不絕口。月餘之後,勞嗽留連,遂見痰中縷血, 「兩背時作酸楚,夜間蒸蒸內熱」,十餘年間,不時乍發,遺害無窮。144

140 程本,卷 7,頁 9-10。 141 程本,卷 7,頁 9。 142 晚明不少文人書寫疾病經歷時,往往隱藏著反清情意。相關研究可參見 Qianshen Bai, “Illness, Disabil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Art,” in Body and Face in Chinese

Visual Culture, eds. Wu Hung and Katherine R. Tsia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5), pp. 147-170. 黃承昊寫作《折肱漫錄》雖亦在晚明至清初,但其敘述疾病 與身體之際,未見鮮明的反清色彩。然而,從黃洪憲支持張居正,以及黃承昊援助前六 君子之一的魏大中,以及明亡以後,黃承昊次子子錫在家習弓矢劍戟,並與陳子龍密謀 反清大計的行動來看,黃承昊或有若干反清情意,惟未明確地表現在《折肱漫錄》。 143 程本,卷 4,頁 6-7。 144 程本,卷 1,頁 24-26;[明]黃承昊評註,《彙集薛立齋內科醫錄》(臺北:國家圖 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卷下,頁57-58。

(27)

一直到五十歲仍常患怔忡,由於他觀察出「若犯房室,則是早怔忡特甚。 即不犯房,而不遠女色,或共寢,未免動火,則亦微覺怔忡,但不甚耳。 如獨宿,則泰然」的現象,終於六十歲斷然絕欲,此後再無怔忡之患, 即使勞心亦未再復發。145崇禎五年(1632)秋,五十七歲的黃氏最後一 次因色導致咳嗽多痰,調養月餘始愈。146 黃承昊自稱相當節欲,然而,五十歲時即使只與女性共寢,仍不免 引動情欲,又經過十年才完全斷絕欲望,其間或有不少內心的掙扎。由 於多次因色致病,故當他六十歲之後出版《折肱漫錄》時,數度強調節 制欲望的重要性,尤其是體弱之人、病人與老年人,他認為「好色最能 傷陰,以其熱也。凡人獨宿書齋,自有一種清明之氣。日與婦人作緣, 便覺志意昏憒」,故特別建議「人當好色情濃時,特提『死』之一字敵 之,可得衰減」。147 相對於戒色,黃承昊坦承戒酒更難: 戒色固難,戒酒尤不易。予葆攝甚嚴,卻遠帷幙,動經發時。獨是 斜陽桂樹,冥色入窗,思歡伯甚亟,非此便覺無聊,乃知遠色尤易, 斷酒極難。《郭子》云:「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和」。若能少 飲,養血壯氣,未覺不益人。其如相知晤對,舉盞忘憂,有不酩酊 不休者可奈何?予生平頗善攝生,獨苦不能戒酒。148 黃承昊愛酒,不但以藕作蔬下酒,149又以泰和所出產的豆豉下酒,盛讚 「其味亦有韻,可下酒,粗人不識也」,150且嘗飲酒配特製的胡麻餅,以 滋養明目,151還曾取秋露水釀酒,陶醉於「其鮮甘之味,難以名狀」,152

145 程本,卷 6,頁 1。 146 程本,卷 2,頁 9。 147 程本,卷 4,頁 7-8、4。 148 程本,卷 4,頁 12。 149 程本,卷 5,頁 4。 150 程本,卷 3,頁 9-10。 151 程本,卷 3,頁 9。 152 程本,卷 5,頁 8。

(28)

就連「每遇勞心,輒覺心中枯燥,幾有心火自焚之象」時,也「以龍眼 煎膏收貯,任意酒飲之」。153同時,黃氏還發現久服忍冬花摘釀酒,「可 免癰疽等症」,且其「香而有益,不服亦愚矣」,154而菊花釀酒能益血 袪風,菊花與地黃釀酒則能黑髮,155至於北方薏酒,則「初飲似清冽, 然味薄易醒,不至如南酒之動火生痰」。156另外一方面,明知嗜酒傷身, 黃承昊遂特別留意治療酒病的藥方與解酒之物,157以及避免酒積的飲 食禁忌,例如「甘蔗共酒食發痰,亦傷脾」,158「酒與茶雜飲,能致酒 積」,159與「紅柿忌與醇酒飲,易醉人,且患心痛至死」。160以上種種, 確見其對酒情有獨鍾。為此,他還自嘲「人設醴以誘猩猩,猩猩明知而 故犯,人笑其愚。吾儕亦明知過飲傷人,而每至酩酊而不覺,其異於猩 猩者幾何」。161 因為好酒,黃承昊以此獲疾。崇禎十五年(1642)秋,自閩調粵東, 前往履新途中,「南雄一路最苦無酒,所飲皆瓶酒,有蘇合等諸香氣, 余素所忌者,不得已強飲之」。抵達江口時,因腹饑而飲瓶酒數杯,「忽 覺虛汗發額,頃之又覺頭暈」,繼而昏迷,舉家驚駭,以為中風,急煎 獨參湯服用後稍安。兩天之後,自覺體健再飲金銀花酒,頭暈復發,隔 日才逐漸恢復,「始疑金銀花之作祟」。由於僕人也煎服此酒而患同症, 黃氏遂推測是「此花之毒」,並進一步指出金銀花「非余所親收,乃從 樟樹鎮肆中市來之物,不知雜何毒草在內,以致害人爾爾」。162承昊因 嗜酒而中毒,最終卻獨歸咎於不知名的毒草,其愛酒可見一斑。

153 程本,卷 3,頁 8。 154 程本,卷 3,頁 6。 155 程本,卷 3,頁 4。 156 程本,卷 5,頁 1-2。 157 程本,卷 2,頁 10-11;卷 5,頁 7;卷 6,頁 4。 158 程本,卷 5,頁 5。 159 程本,卷 5,頁 2。 160 程本,卷 5,頁 5。 161 程本,卷 4,頁 12。 162 程本,卷 7,頁 5-7。

(29)

根據上述,黃承昊一生諸多疾患,與酒、色有關。他以第一人稱坦 言私密的情欲議題,並剖析疾病與個人好色、嗜酒習性的關連,與同時 代的文人、官僚和醫者相比,或非常見。對黃氏來說,由於房勞損傷身 體,促成他晚年戒色,惟戒酒始終不易。

(三)讀書與仕進的文人病

黃承昊《折肱漫錄》載錄的另一類疾病,與其讀書、仕進生涯攸關, 或可稱之為文人病。十八世紀下半葉,法國文人的身體健康成為醫學論 述的議題之一,醫者認為文人因長期或過度的閱讀,常引發消化不良、 視力衰退、頭痛、氣喘、麻痺、心臟衰弱、盜汗與情緒憂傷等病痛,其 中許多病證亦曾出現在中國文人黃承昊身上。當時法國文人並未自覺地 注意自己或群體的特殊健康問題,163而黃承昊卻早在一個世紀之前,便 已留心個人的健康與讀書、科考之間的關係。 萬曆三十三年(1605),黃承昊順天中式,四年之後考中舉人,萬 曆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時,已年過四十。經年累月的寒窗苦讀,加 上背負著世代為官的家族壓力,長期累積的緊張與焦慮,影響一向體弱 的黃氏,最明顯的例子,即纏綿多年的眼疾、夢遺與勞症。 《折肱漫錄》記載黃承昊三度罹患目疾之事,164首次眼疾時值年幼, 不確定是否與長期讀書有關。當時因「風弦爛眼而甚受其累,百藥罔效」, 後遇陳姓醫士授以白末藥,隨敷隨癒,「取効如神」。165 黃承昊第二次的眼患歷時最久,始於年少時期,至少持續至中年以

163 Alexandre Wenger, La Fibre LittéraireLe Discours Médical Sur La Lecture Au XVIIIe

Siécle (rue Massot Genéve: Librairié Doroz S.A., 2007), pp. 175-177. 法國醫者對文人健康

的討論,除了飲食與生活規律之外,也觸及知性運作與靈魂衛生(hygiéne de L’âme)兩 個層面。感謝秦曼儀教授提供有關法國醫學論述文人病的資訊與參考書籍,同時,也感 謝秦教授和劉巧楣教授協助翻譯與討論。

164 第三次的眼疾,稍後討論之。 165 程本,卷 2,頁 12-13。

(30)

後。黃氏「少時神氣不足」,一旦用眼稍多,輒累日酸澀無光。166既是 氣血虛弱的體質使然,也與長年閱讀與奔波考試有關。167最初以六味地 黃丸治療,不料目疾轉甚,改用補腎養血之藥,效果不彰,直到就診於 王肯堂(1549-1613),診斷出是陽氣不足所致,改服益氣聰明湯,始明 顯改善。168直到四十七歲因指麻服用六味丸,原無意於治目,卻意外使 目光漸充,可見黃氏為目疾所苦甚久。169 少年時期的黃承昊即因「讀書過勞,功名心急」而罹患夢遺,「迨 登第後頓稀,漸老漸稀」。夢遺是黃氏三代共有之疾,不僅其兒曹有 之,170其父黃洪憲少時亦極苦之: 每臨場則愈頻,陽物少著物即遺,苦無可奈,將床席俱穿一大孔以 臥,使其無著。是科發解,武林居停,邀其親戚,女客飲喜酒,相 率觀解元公書室,則床席有大孔,皆莫解其故,以為笑談。一自發 解後,夢遺便稀,及登第後,則愈稀矣。171 黃氏家族自黃盛起,除了早逝的黃鶴年之外,黃承昊的祖父黃錝、伯父 遵憲(正色)、父親洪憲、兄長承玄與從兄弟承乾均得意科場與官場。 從洪憲與承昊父子的例子來看,在取得功名之前,家族的男性成員承擔 來自於自我、家族與社會的多重壓力,導致夢遺之患,一旦高中金榜, 緊張與焦慮頓時解消,夢遺即獲改善。黃承昊晚年深明箇中之理,以過 來人的身分指出:「於是益信此病關心,不可獨責於腎,而心病非藥石 所能療,故治遺少良方也。」172正因為黃氏父子夢遺起於「用心太過則

166 程本,卷 2,頁 12-13。 167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也因辛勤讀書導致眼疾,同時代的權德輿等人也有類似症狀,從他 們的詩文可略窺一斑。參見范家偉,《中古時期的醫者與病者》(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2010),頁 205-207。 168 程本,卷 7,頁 7-8。 169 程本,卷 2,頁 12。 170 程本,卷 3,頁 2-3。 171 程本,卷 2,頁 1-2。 172 程本,卷 2,頁 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每天與孩子互相分 享感恩和快樂的事,建立正面積極的生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邀請企業雇主、業務承辦人及身心障礙者職業重 建服務人員實地參訪特例子公司,推動該縣設立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 學校可以組織不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例如: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