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及社會科導論課程」錄音整理(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文及社會科導論課程」錄音整理(五)"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文及社會科導論課程」錄音整理(五)

主題 哲學 時間 2004/ 10/18

地點 建中科學館一樓視聽教室 講師 林從一 老師

(政治大學哲學系) 整理 林郁倫、鄭天睿 同學 講題 心靈哲學(一) 潤稿 黃春木 老師

吳昌政 實習老師

一.哲學的思考:釐清定義與範疇 — 從「超級快樂機器」談起

各位同學好,這兩個禮拜由我來進行哲學導論課程,我希望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使大家大略瞭解哲學是什麼;第二,嘗試引發同學們對哲學的興趣。

今天要談論的是「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希望藉此使同學能瞭解 什麼叫做哲學思考、哲學思辨。在這過程中將要進行很多的討論,而在正課之外,

如果對哲學有興趣,如果想問任何哲學的問題,都可以發問,不要覺得很拘束,

因為我上課是很自由的。

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遊戲,這遊戲叫做「超級快樂機器」。假設 有這麼一台機器,這台機器有一個接頭,由一條插在後腦杓的電纜能夠將人的大 腦連結到機器上,就像是科幻電影中看到的那種。連線啟動後能夠源源不絕地把 快樂電波輸送到人的大腦裡,刺激我們的腦細胞,應用高科技的虛擬實境,讓我 們能夠感受到一股無可抗拒、且發自心底的快樂。可是一旦連接上它之後,就一 輩子也不能拔下來。你們有人願意接上這部機器嗎?請舉手。(全班沒有人舉手。) 既然大家都不願意,我想了解你們的理由與動機。(「因為人生一直快樂很無聊,

要經過奮鬥、波折後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這樣的話,我再假設機器能夠 帶來的快樂,就像是已歷經滄桑、受盡挫折後的那種快樂,那是否還要選擇不連 接呢?(「我要親自體驗自己的人生,而且快樂機器的一切還不是假的!」)說的 很好,不過你別忘了,其實作夢有時也能非常真實、鮮明且身歷其境。事實上,

在這社會裡,我們常常以為是自己在做選擇,其實人生並沒有很多選擇,有很多 時侯我們是被選擇的,而且在機器裡也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並會給我們更多元 且豐富的選擇,例如說機器中的餐廳會給你一百種選項,而你是在經過一番深思 熟慮的狀況下做出最貼切適當的選擇,那種自由的感覺更強烈。所以如果你覺得 自由那麼重要的話,為何不連上這台機器呢?所以要快樂還是要自由,似乎不是

(2)

能夠這樣的被討論。不要陷入要快樂就不能自由、要自由就不能快樂的這種設定 的、假象的狀況裡面。

有沒有同學很討厭哲學,因為它很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可是其實藉由問題 與思考,我們可以尋找許多的事情的理由性 (Justification)。哲學常常會挑戰很多 基本的想法,讓你處在一種比較不確定的狀態。哲學所帶來的這種不確定的感覺 有時候讓人不太好受,因為它會動搖我們最基本的信念,然而,也可以藉此機會 澄清我們既有的許多概念。透過假設與思索,我們反省並釐清生活的基本信念與 觀點。如果有好的理由,要隨時準備放棄自己的立場;如果沒有好的理由,就不 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就是哲學給我們的啟 示:我們不必固執己見,但是我們也不要隨便放棄自己的意見。

回到剛才的「超級快樂機器」上頭,這其實是一種哲學思考,讓我們能夠思 考快樂的定義是什麼?快樂本身是有價值的,而痛苦本身不值得追求,但是人往 往所追求的價值不光只是快樂,必須要有真實。舉個例子來講:這邊是針對這些 小男生說的,如果有想像的女朋友或真實的女朋友,你要選那個?假設你女朋友 是虛擬的,想像她的樣子長得非常完美,還有一個是跟她類似完美,或是沒有那 麼完美。但是一個是假的,一個是真的,你要哪一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願意 去連接到那台快樂機器,雖然能保持我們一直快樂,但並竟不是真實的,我猜這 應該就是為何我們多數人不願意連接上機器的原因。

另外,哲學在討論問題時會先界定範疇的寬窄,透過這樣一個假設狀況,讓 大家都能夠來反省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像是自由、快樂等等的 概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看法、什麼樣的角度來檢視那些事 情?這些概念我們平常或許沒有自覺到,然而我們對於別人的看法、對自己的看 法、對世界的看法卻很多是建立在那些很基本的概念上面:諸如真理、知識、自 由、意義、價值、宗教等等這些概念。當你去反省這些概念的時候,或許你覺得 應該進行修正,因此你可能獲得一套重新看事情的方法;從這個層面來講,哲學 是非常積極的。我們今天談 Philosophy of Mind,其實哲學家是處理很基本的問 題,那基本的問題跟日常生活並不是離得那麼遠,只需要一點思考,就能使得他 們得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而這樣的努力也的確是需要的。

有沒有人要發問?(「哲學的意思是什麼?」)「哲學」這個詞是從日文翻譯 過來的,英文是 Philosophy,意義翻過來就是「愛」智,喜愛智慧的意思。Philos 是愛的意思,而 Sophia 是智慧。好,開場就進行到這邊,現在我們要開始進行 討論。

二.哲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什麼是人?--從「複製一個無頭人」談起

(3)

我在大學上第一堂課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說:『如果你們能夠辯得倒我,這 學期都可以不用來上課。』我們現在來試試看討論一個問題吧,我希望你們努力 思考,最好能把我辯倒。

各位先來聽聽以下的狀況:聽過複製人、複製器官等等詞彙吧,複製就是 Cloning。現在想像這種情況:老師已經結婚了,他叫林從一,老婆叫簡文琪。

話說那個林從一是很有錢的人,他打算複製一個自己,想像一百年後,他複製了 一個沒有頭的林從一。複製者目的是器官移植。因為林從一抽煙,肺不太好,這 樣的話,就可以把那個複製人的肺剪下來,換到林從一身上。複製的意思是基因 跟基因完全等同,所以互換的話應該不會有排斥的作用。不只是肺,那老師肝不 好、胃不好、腎不好也可以都把它換過來。所以創造這個無頭人的目的只是為了 醫療上的作用。另外,由於林從一很有錢,他的老婆也很有錢,也去複製了一個 無頭的簡文琪,目的一樣,是為了醫療。故事說完了,這樣的複製行為,就是複 製沒有頭的人以供於醫學治療之用,這樣的科技你贊不贊成?這種事情你覺得應 不應該做?

(「那時候是複製出一個胎兒然後慢慢長大嗎?」)那個時候的科技已經很發 達了,你隨便從被複製者身上取出任何細胞,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他長成三 十歲或二十幾歲。(「那個無頭人有沒有意識?」)我們有一個預設,就是他沒有 頭。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意識、特別是我們的思考的形成都有一個先決條件,就 是我們具備大腦,而大腦在頭部,要先有大腦才有心靈狀態,這個假設滿合理的,

因此,他沒有大腦所以沒有意識。回到問題,我們請反對的同學舉個手?說說你 們的理由吧。

(「因為這樣反而不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同時不知有所節制。」請問你感 冒會不會看病?(「很少。」)那如果今天你盲腸炎你看不看病?(「會。」)。或 許有人會因為醫療的進步而更不注意自己保健自己的身體,那樣子的人可以懲 罰,但是否可以懲罰他不准去看醫師?我們不會這麼做;因此,複製技術一但發 展,可能有人會更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但這不代表這樣的技術本身應該被禁止。

更何況,有很多時候人身體器官的敗壞是因為意外,而不是他本人造成的,所以,

剛才同學提的這個理由並不充分。

(「這樣太恐怖了,為何不複製一個器官就好呢?」)如果只是一個器官的話,

那麼爭議會小一點,這點我同意,但是現在的情境設定在可以讓我們從新思考

「人」的意義。

(「這塊所謂的肉,他有生命嗎?」)基本上,我們會打空氣進去,然後會餵

(4)

他吃東西,他會排泄,他是活著的東西。他沒有意識,但是活著,我們再給加入 一點痛覺好了,他甚至會發抖。(「如果這樣的話,現在有很多植物人,如果血 型一樣,而又不排斥,為何不就把他們的器官移植來用就好了?」)。植物人雖 然沒有意識,但這些人至少跟他們的親屬是有歷史關係的,他們對於他們的家屬 是有意義的。所以,就算我們不願意對植物人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那個理由也無 法自動過渡到說:我們不能去創造出一個當作是我們的備用器官儲存器的一個無 頭複製人。複製人是只取我們的一個細胞而成,跟我們的關係僅此於此,除此之 外,沒有更深的意義上的關連。所以這個理由也不成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複製無頭人之後,是否讓我們不再特別?」) 我贊成獨一性是人很重要的價值,如果發現有人想法跟我一模一樣,我不會很舒 服的。可是這個例子看不出來有違反到我們的獨一性,他只是身體跟我們一樣而 已,連想法都沒有,不會和我們有太大的衝突。

(「這樣子人口會不會越來越多而導致地球無法負荷?」)照這樣的推論,醫 院都不應該開門,我們生病也不應該吃藥,因為現在的人口已經過多了,所以我 們更不應該養這些醫生,醫生們應該都自動失業。人不是不會死的,大腦的平均 自然壽命是兩百多歲,所以就算有複製無頭人,也只能活到兩百多歲。既然我們 要醫生存在,為何不要無頭人呢?有理由不見得是不好的,沒有理由也不見得是 不好的,你回去問問父母:你們為什麼生下我?問題的意義有兩種:一種是什麼 導致他們生下你,就是他們做愛;另一種是他們根據什麼樣的理由去生下你。若 是這樣的問題的話,他們可能沒有想到任何理由,或是有理由,譬如說他們想玩 小嬰孩,因為傻傻笨笨的很可愛,走路東倒西歪的。理由有好有壞,我們要去創 造一個有機體,他是幫助可以存活的個體。

(「既然複製後也頂多活到兩百多歲,會不會有人不滿足,複製了一個有知 覺、有思考的人,然後移植他的大腦?」)這裡有個前提,就是換了大腦就一定 換了思考,所以如果你那麼願意的話,你把他(它)的大腦換過來,你就不是你 了,你就不存在了,你就換一個人了,變成「鄭地睿」 (注:該生名為「鄭天睿」。) 了,因此這個擔心顯然是多餘的。

我們有太多來界定人的要素,當然條件是先要活,你不會無緣無故的去結束 一個生命,只因他活的夠久吧!但生命本身就是值得探討的!還記得一開始的例 子嗎?我們複製了林從一,也複製了林從一的老婆,然後呢,你把無頭林從一的 精子與他老婆的卵子從體內拿出來結合之後,再放進無頭林從一的老婆的子宮裡 去。過了不久,她會懷孕,然後生下一個有頭的小寶寶。這個被生下來的人呢,

注意是『人』喔!他的爸爸媽媽不是人,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個概念?這個概念 是:「人」的生命來源不是人;如此一來,他還是人嗎?接不接受?我們對人的

(5)

看法似乎不再僅僅是對人的概念裡面不僅僅是他會思考、他有感覺、他長得像人 之外,他從哪裡來似乎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的概念的成分,否則剛才你們不會覺得 被震撼到。記得幾年前跟大一的同學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大家似乎都被說服了,

但是講到最後這個理由時,使大家又都反叛,全部反對製造這種複製人。所以,

請大家好好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再想想到底什麼樣的一個生物才叫做人?這也是 哲學所要探討及研究的一個議題。

三.「顛倒色譜」的討論:或許自然科學無法說明人的主觀感覺

看過鄧育仁教授所著的這篇「心靈哲學入手篇」了嗎?鄧教授是中研院歐美 所的研究員。看過講義與資料後,同學們有沒有什麼疑問?由於部分同學沒有看 過,所以在討論的時候我們會著重於較關鍵的部分,那現在就直接來看「顛倒色 譜」好了。心靈哲學主要探討的問題有三個:一個是經驗、一個是思考、一個是 意識。經驗,比如說痛覺、五官感覺等;思考可以說是最推理、做判斷等等,這 就是思考。而意識則是對經驗以及思考來說的一個比較高階的狀態,是處理起來 最麻煩的部份,也是哲學所處理的核心,哲學家的工作就是先對此做出結構式的 反省。許多反省是能超越科學家的理解的,往往許多哲學性的議題,是科學研究 無法於以解釋的。譬如說我們現在先來看「顛倒色譜」的狀況。

是這樣子的:有沒有可能有這樣的人,我們就先假設是郁倫同學吧,他將我 們一般稱做「紅色」的色調,感覺成綠色色調,我們看起來是紅色的東西,卻在 他的眼裡呈現出來是綠色的,但是郁倫也稱他所經驗到的色調為「紅色」。懂老 師的意思嗎?就是說他的紅、綠恰好跟我們顛倒。反之,我們一般稱做「綠色」

的色調,他卻感覺成紅色色調,雖然他也稱他所經驗到的色調為「綠色」。所以 他所經驗到的色調和我們實際經驗到的色調恰恰全部相反,雖然言說、行為上他 和我們沒有兩樣。如果實際上有這樣的人、或者可能有這樣的人,請問我們有沒 有辦法去分辨出來他真的是這樣?有沒有辦法?你說:當然有辦法阿!你看他過 馬路的時候,分辨紅綠燈就跟我們看到的不一樣,紅燈的時候他走,不就被車子 撞死了嗎?但是雖然我們看到的是紅燈,他看到的是綠燈,可是在他從小生下來 後他所受的教育與認知的經驗恰恰跟我們相反,但是他看到綠燈時會知道是「紅 燈」而停止,所以他終究還是不會被撞。所以說如果他受了傷,皮膚被切開,鮮 血流了出來,他雖然看到的是綠血,但他會說:「紅血」。雖然他的系統是跟我們 完全相反,但是認知與用語是跟我們一樣,他的主觀感覺跟我們很不一樣,但是 客觀的證據是無法去說明的。也就是說自然科學雖然能夠掌控自然的事實,可是 沒有任何自然事實能讓我們來去分辨我們感覺顏色的不同,你可能對一個顏色主 觀的感覺,跟周遭的人都不一樣。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跟客觀事實是無法決定或說 明什麼叫做主觀的感覺的。同學能瞭解這個推論嗎?哲學上常常會討論的方式是 另一種,這個世界若沒有視覺的存在的話,那我們很難斷定這個世界有顏色,對

(6)

物理學家來說這個世界萬物是沒有顏色的。那麼在這想像下,相反的色彩色調經 驗不只在言說、行為上偵測不出來,連物理生化的測試也原則上偵測不出來。如 果這可能,現代科學就無法處理心靈活動與腦活動(或物理活動)之間如何關連 起來、如何有依賴關係的問題。理由是:連物理生化測試也原則上偵測不出判別 不同經驗現象的條件。當代有些哲人認為:以為這是可能的判斷源自於認知上的 錯覺,就好像以為零點九循環不等於一的判斷是源自於數學認知上的錯覺,但零 點九循環在數學上就是等於一。有人認為說如果「顛倒色譜」這種想像是合理的,

或至少是可能的話,那麼人的主觀的經驗方面就不會是科學家能夠來探討,或至 少能夠充分闡明的一個研究對象。

有沒有問題?我們實際在舉個例子吧,請佑寧同學為大家證明零點九循環在 數學上就是等於一。設 X=0.9 的無限循環,那各乘以 10,所以 10X=9.9 的無 限循環,減回去使 9X=9,所以 X=1,得 1=0.9 的無限循環。但是 0.99999 一 直下去到不了 1,這是個無限的概念,因為 0999999 無限循環到 1 中間是不會有 距離的。雖說許多同學無法相信,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

四. 「梅莉的黑白世界」:自然科學能夠解釋顏色的概念嗎?

請大家先看看參考資料中各種不同的假設想像與論述,我們今天無法一一說 明,但還是可以先說完一部份。先看「梅莉的黑白世界」,這裡所提到的思想體 驗是一個假設的狀況:有一個人叫梅莉(Mary),她很倒楣,因為她一生下來就被 關在一間特殊的房間裡,被迫在裡面生活。在這房間裡所有會跟她有接觸的物品 都只能是黑白灰的三種顏色,譬如說她媽媽要塗白色的口紅等。她只能有黑白色 調的經驗;雖然如此,她仍有正常視力。這房間配有許多高科技設備以及完整全 套的物理學教材,使她能與外界溝通,能閱讀、研究任何與視覺經驗相關的物理 科學理論。假設她已有這方面完備的理論素養,以及具備了物理跟化學所有的知 識,知道所有與視覺經驗相關的物理事實。你問他關於顏色時,她能夠很清楚的 告訴你,但是她就是沒有親眼看過。當她二十歲時,第一次將她的房門打開,讓 她第一次走出房間進入花花世界,那第一次看到玫瑰花,第一次看到了玫瑰的紅 色,那麼請問:雖然她早已知道玫瑰花是紅色的,早已知道常人看到玫瑰紅時會 經歷怎樣的物理歷程,請問她有沒有學到有關視覺經驗的新知識、新的體認與領 悟:原來紅色是這個樣子!

換一種說法來看,如果你在今天之前都沒看過林從一,那一開始拿林從一的 照片給你看,然後給你關於林從一的詳細描述,你第一次看到時仍會覺得很新 鮮。從物理的狀況來看:梅莉是正常的,顏色狀態完全相同,只是她缺乏親身的 體驗,所以請問梅莉有沒有多認識到新的觀於顏色的概念,如果有的話就代表了 自然科學是無法解釋顏色的意義的。今天若她看到喜馬拉雅山,也不會驚訝的,

(7)

因為她都知道了。所以有的東西注定就是沒有親眼看到就是無法瞭解的。這說明 了感覺起來怎樣其實不是物理事實,不在物理知識涵蓋的範圍。這設想同樣遭到 反對者的質疑,但卻引出另外饒富趣味的問題思索。

那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例子:弗列得的新穎色彩經驗,這個是一個完全相反 的狀況,有沒有這樣一個可能,譬如說建實同學好了,建實有一項特殊能力,在 我們只能以色彩來分組的條件下,他總能將要被分的樣本分成一致的組別。且在 我們平常人能區分出的組別裡,他能再區分出更細膩且一致的組別,譬如說現在

(老師拿起一張白紙)大家都看到了白色,可是對建實來說,他在這個空間裡看 到了五顏六色,雖然在我們平常人看來,這些更細膩的組別色彩全然一樣,沒有 分別。有沒有人是藍綠色盲,我們可以看到並區分藍色跟綠色,而色盲的人卻無 法分辨,只看到一種顏色,但我們能知道他們看到的是哪種顏色嗎?但對建實說 來,我們都是色盲。現在問題來了,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語言跟行為來確定跟分 隔嗎?我們都無法確定每個人對世界感覺起來是怎樣,因為你的世界有可能會跟 我的世界感覺起來不一樣,但這都是無法確定的。

有沒有開始頭暈了?今天想要讓我們瞭解一件事情就是:「感覺」起來像什 麼樣子,這種經驗的探討都是在現代心靈哲學跟認知科學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領 域。如果有興趣的話,在講義的最後有相關的網址與資源連結的資料。下課的時 候,不管大家去哪裡,老師要各位同學去思考跟分析:有沒有可能把一台電腦設 計成具有人的思考能力?如果可能的話,那麼理由是什麼?為什麼?大家一定看 過一些電影如 AI 人工智慧之類的。有沒有可能像片中的主角一樣有如人一樣的 思考?

五. 哲學訓練讓我們學會分析,多角度並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希望大家能夠把講義仔仔細細的從頭看完,我們再來上講義的部分,因為要 想學好人文學領域的東西,都是要有「屁股」的,什麼是「屁股」呢?就是坐的 住、不要一心二用,並且要閱讀與思考,沒有任何一個學門可以這麼容易就讓我 們領悟出道理來,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大量閱讀。再來就是要提出自己的疑問,進 而討論,有討論才會有收穫。我其實也不是很了解哲學,對於哲學方面,我希望 你們能夠提出問題來,然後大家來做進一步的探討。

(大家保持沉默)我先問一個問題好了,你們對性是不是很有興趣?或者對愛 好奇嗎?你們有沒有人交女朋友?你們想不想交女朋友?(還是沒有人回答)人 至少要誠實嘛!(在場的人全部哄堂大笑)

(「教授,您覺得人是會越過越好還是會越過越壞?」)這個問題問的更具體

(8)

一點應該是,什麼樣的人會過的越來越好,人生過的好又是什麼意思?因為人在 不同的社會裡面,在不同的文化、歷史領域裡面,那就要看定義上的好壞是什麼,

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要更精緻、更澄清一點,會比較好回答,並不是所謂的任何問 題都是可以回答。例如:某某某不要再打你女朋友了。這個句子至少要有一個預 設:某某某有女朋友,有些有預設的問題是無法回答的。根據哲學家的看法,像 是:時間發生以前是什麼?時間有沒有結束的時候?一根針上面可以站幾隻天 使?上帝可以看的到我們所做的事情嗎?這些問題,康德認為,這些問題是不能 被回答的,因為沒有意義。但是這些問題可以回答嗎?當然可以,只是我們不知 道答案而已,因為這些問題的預設我們並無法知道它對不對。

要大家提出問題是為了使我們能夠進行哲學的思慮探討,因為我希望這門課 不要只是他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適當的哲學訓練可以讓我們多分析、用比較多的 角度來思考一件事情,讓我們的腦筋靈活,而這種訓練在很多行業都是可以運用 的到的,最明顯幫助的行業是在導演、企劃、或是從事政治行為等等,也可以在 社會學家身上發現的到。

(「蘇格拉底自殺是為什麼?」)蘇格拉底並不是選擇自殺,而是被迫自殺。

選擇,從哲學角度來看,譬如說,兩個男的一定要選一個當老婆。這就不是選擇 而是被迫。在討論哲學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基本概念的澄清。

概念的澄清就是要了解人家在問什麼樣的問題,因為有很多因素是來自不同的觀 念、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哲學需要不斷的去分析問題、事物,一層一層的 揭發、深入,並且要做有意義的思考。

我們來談談「愛」吧。愛是什麼,是感覺嗎?(「愛是無私的、是恆久的。」) 有一個指標,如果對方快樂的時候,你也快樂;對方痛苦的時候,你也痛苦,這 就是愛。但是如果他快樂的時候,你毫無感覺,他痛苦的時候,你卻竊竊自喜,

這就絕對不是愛了。快樂會因他人快樂而加持,而痛苦也會跟著加持,所以愛情 會讓人顛三倒四的,如何讓愛發生或是怎樣去愛,這也是哲學可以探討的。

我們也可以用哲學的方式分析「性」。性有很多特色,一般情況,人在情緒 高亢的時候,譬如憤怒,常常會不自覺的去傷害一個人。但是在性行為的時候,

情緒也是很高亢的,但是卻不會傷害到彼此,沒有暴力行為的衝動慾望,性行為 事實上是最適當最安全釋放情緒的一種行為,很難有人在情緒高亢的時候,在人 和人相處之間時,是這麼安全的狀況。在性行為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坦然的彼 此相對,但前提是,這要建立在兩情相悅的狀況底下,人類沒有另外一個活動比 性行為安全,而且連在運動狀況時,也都沒有性行為安全。

哲學基本上就是要對談,而最重要的特色是不僅只能有意見而已,還要給予

(9)

意見更深更進一步更支持的理由,揭發更深的東西,這就是比較一般性的哲學特 色。

六.哲學家的工作:閱讀、思考、概念分析

(「哲學家平常在做什麼工作?」)學哲學的平常都在做什麼?就是大量的閱 讀工作,閱讀過去幾千年來的哲學作品。哲學是一種很長壽的學科,大部分的學 術都是由哲學所分出去的,除了科學或是語言學,最早分出去的是物理學,最晚 分出去的則是心理學。哲學的部分很廣,所以需要大量的閱讀和仔細的思考,訓 練哲學想像的方法就是:大量的閱讀加上思考以及概念分析,這是哲學家最主要 要做的事情。

假設在今天我提起一個書包來上課,對於昨天來說,這個事情到底算不算發 生呢?到底屬不屬實呢?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所以對昨天而言,是真的。如果 某件事情已經發生了,所以昨天所預測今天中午吃牛肉麵就是真的,必然為真的 事,在「過去」和「未來」都是真的。這種哲學有一個名稱叫做:命定論。

又好比假設:假設開車開120公里/小時,這是非常快的,少10公里?

還是很快,那一直減到剩10公里/小時呢?還是快嗎?再假設我有兩億元,非 常富有,少一元?還是很富有,那一直減到剩10元呢?這種哲學也有一個專有 名稱,叫做「滑波論證」。

(「如果把一個剛出生的男生和一個剛出生的女生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不 給他們任何外界的資訊和知識,那他們會不會知道對方叫做男生另外一方叫做女 生的觀念或概念呢?」)我覺得不會。什麼叫做擁有一個概念?知道一個概念?

具有一個概念?掌握一個概念?概念是用來區分事物的,有概念才有思想。例如 說「人的概念」是區別什麼是「人」而什麼不是「人」。當有一個人具有某種概 念,表示他具有區分「這個事物」和「那個事物」有什麼差異性的能力,這是最 基本的觀念。掌握概念本身及眾多概念的連結,理解概念來自很多理由。要掌握 一個概念必須連結其他概念,若不了解大部分的概念,則不具有任何概念。比如 說一隻狗在主人回家時就高興的汪汪叫,在想主人,肚子餓了就想吃東西,表示 牠具有「東西」是什麼的概念,而「吃」也是一種概念,因為他想吃和喝,才會 有「吃」和「喝」的概念。所以要掌握各個概念彼此所連結的方式,才具有所謂 的概念。

(「愛要如何結合?」)我先打了一個比喻,有一個八分之一比薩型的物體,

它想要找到他的伴侶,它試過了尖的、凸的、平的、和圓滑的形狀,怎麼合都不 順暢。直到有一天,它找到了一個八分之七比薩型的物體,總算能夠和它結合,

(10)

變成了一個圓滿的「圓」,所以他們在一起以後滾動的非常的順暢,因為他們是 一個「圓」。但是,有一天,他們滾動的開始不太順暢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 問題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經過大家七嘴八舌以後,得到了一個結論:因為人 會長大,長大之後也會變形,而變形的速度不同,變形過後,尺寸就無法互補了,

因此滾動的時候就變的非常的不順暢。同樣的,兩個人在一起以後,就必須要一 起成長,不再只是用互補的方式。其實,愛一個人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會喪 失自我,愛的特色就是,會拋棄自己的想法,會願意從對方的角度來檢视自己,

喜歡一個東西,不見得會拋棄自己的想法,但是愛一個東西,就不一樣了,它會 先以對方的角度來設想,故如果把兩個東西想像成兩個圓,這兩個圓互相結合以 後就會變成了一個愛心,這就是愛。

七.哲學敎我們澄清概念,進而分析、推論

(「教授,請問一下,哲學和心理學有什麼不同?」)心理學大部分的時候會 變成有經驗性的科學,它在論說我們某一些心理的機制是如何產生的?且心理學 會對所構成的要素和特質有很理論性的一套研究說法。但是哲學家並不討論這 些,哲學家會問,什麼是經驗?什麼是思考?問這些問題會造成對這些概念能夠 有更了解的想法。而對於思考和經驗有什麼不一樣?例如:建中很漂亮。而這個 句子在思考方面是我對於建中的感覺,在經驗方面則是需要理由。比如說「建中 的同學很聰明」和「哇拉哇拉...」這兩句話有沒有意義?一段是關於建中的 同學,是有意義的一串話,但是第二段話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串聲音。這個物 質所產生的聲波其實是和意義無關的性質,字詞的意義是不可被現象﹝事實、

物﹞侷限。哲學家所要討論的事情,通常哲學家認為說這些事情的原形和這些事 情性質,是沒有多大關係的,或至少沒有絕對必然的關係,例如1=0.9的循 環的等式假設是由我所解出來的,對於我證出來這個式子和這個式子的意義有什 麼關係嗎?沒有。說明這個事情從何而來的,並不代表說明了這件事情的意義。

總之心理學和科學都是所謂的經驗性的學門,就是需要透過實驗、統計等等 一些需要數據的東西,追求的是某種定義,而哲學家是去探討世界萬物的存在根 由,詮釋事情,分析概念。科學家因為已經預設外在世界的存在,所以才去探討 外在世界的規律﹔哲學家則不然,哲學家會先問外在世界存不存在,再探討是由 什麼組成外在世界。

圓的三角形存在嗎?當然不存在,因為這是由兩個不同的定義所造成的矛 盾。又譬如說:「現今的台灣皇帝存不存在?」我們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一句話 有沒有意義」這個問題。一句話如果不存在意義的話,它就無真假可言,真假只 能對有意義的問題的判斷,而有意義的問題關聯於一個主詞﹝對象﹞。世界其實 是沒有矛盾的,是我們的觀念、概念、思想有矛盾,但是這也是作為改變的契機。

(11)

如果我們設:

P1 設 K=「當今台灣皇帝不存在」為真 P2 依據為真的句子----該句具有意義

P3 K 要是有意義,「當今的台灣皇帝」必須指到某個特定對象----台灣皇 帝存在

故我們對那句話的結論是「當今的皇帝存在」,當然,這就和我們所設的P1矛 盾,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句話「無意義」。

再舉了一個例子:某甲相信他的女朋友是全台灣最漂亮的女朋友,某甲的女 朋友是全台北市最愛挖鼻孔的女生,這兩個句子能夠合併為一個句子嗎「某甲相 信全台北市最愛挖鼻孔的女生是全台灣最漂亮的女生」,這個句子能夠推的出來 嗎?沒有辦法。當概念有衝突時,就是哲學家出來以邏輯解決問題的時候。

某乙剛生出來的時候和他12歲的時候是同一個人嗎?我們都曉得細胞會 一直再生和死亡,過了一段時間這個細胞就不會和之前同一個細胞了,所以某乙 剛出生時和12歲時的他身上所有的細胞皆不相同,那某乙還是某乙嗎?那麼我 們可不可以說,和別人借1000元,約定十分鐘後還錢,但十分鐘過後,你卻 跟他說,因為他的細胞有的已經不相同了,所以他不是原來的他,故你也不需要 還錢?!概念衝突之處,便由哲學家以邏輯串聯入手。也就是得先對「人」這個 概念的無法澄清以後,才去做推論、分析。

哲學思考會使人的思維處在一個較為自由的狀態,許多「天經地義」的事看 來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就算把物理的世界都掌握住了,也還有一個無邊無際的

「意義」的世界;「知不知道」是基於環境的支撐,而心靈哲學範圍理當不該局 限於大腦中。

最後我希望各位把講義裡的內容仔細閱讀過之後,下次上課能夠有所討論。

我這幾節課講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例子,希望幫助大家對於哲學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但美國真的比別的國家暴力嗎?那日本侵華、納粹屠殺猶太人、法國革命,都不

楊儒賓老師在演講中,談及「怎麼進入文學」這個問題時,強調: 「先讀令你感動的

經典,是一個前人智慧的累積,是一個永恆時代的象徵,經典能觸動我們對 生命中的共感,令往後的人都能體悟生命的共同的價值,如李後主一詞:

原因之ㄧ,我想作者已預先留了伏筆─就是日本的戰敗,大江健三郎雖未

並且去找人詩人、技工等,他認為自己比較高明。這樣的追根究底,造成樹敵無

不同的學科的實踐方法到底有什麼不同?不論他們研究的題材是什麼,在對

不存在輿論,也不存在常識性的觀點。社會學則不同,構成社會學知識的材

作者以「迷宮中望見星空」來比喻哲學。哲學,就如同迷惘在迷宮之中,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