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圖片搜尋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圖片搜尋的影響"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交通大學 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 碩 士 論 文. 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圖片搜尋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Ability and Internet Usage upon Image Search Results. 研 究 生:王秋閔 指導教授:孫春在.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教授. 年 六 月.

(2) 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圖片搜尋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Ability and Internet Usage upon Image Search Results. 研 究 生:王秋閔. Student: Chiou-Min Wang. 指導教授:孫春在. Advisor: Chuen-Tsai Su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June 2008.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ii.

(3) 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圖片搜尋的影響 學生:王秋閔. 指導教授:孫春在.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 中文摘要記 本研究是探討苗栗縣某所國中一年級學生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圖片搜尋時,學生的閱 讀能力、網路使用程度、搜尋行為及搜尋得分間的相互關係。. 為了解這群國中一年級(七年級)學生所具備的網路搜尋能力,本研究用四個圖片搜 尋任務,讓學生利用Google image來搜尋出四張圖片,並以搜尋時錄製的影像檔記錄施測 者的搜尋行為,後將之繪製成網路搜尋行為的導覽流程圖,來分析學生的搜尋行為。本 研究的有效樣本共58人,以閱讀能力測驗卷及網路使用經驗問卷來了解這58位同學的閱 讀能力及網路使用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閱讀能力高低不同的學生在任務一、任務二與任務三的「點選圖片 搜尋最大頁次」與「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表現出顯著的差異,且閱讀能力高低 不同的學生在「搜尋得分」皆顯著差異。網路使用程度高低不同的學在「搜尋行為」及 「搜尋得分」的表現皆未達顯著。圖片搜尋結果總數與搜尋得分之間並無顯著的相關。 任務一及任務三中,「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與「圖片搜尋最大頁次」這二種搜尋 行為與搜尋得分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關鍵字:閱讀能力、網路使用程度、搜尋行為、搜尋得分. i.

(4)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Ability and Internet Usage upon Image Search Results. Student: Chiou-Min Wang. Advisor: Dr. Chuen-Tsai Sun. Degree Program of E-Learning College of Science i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ternet usage, searching behavior and search sco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earching ability of these 7th grad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employs four image files, which the students would try to find through Google Image, meanwhile, filming them when they surf the Internet in order to record their behavior. As a resul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ir behavior will be drawn as an navigation flow map. The effective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are 58 students, whose reading abilities and network dependencies will be evaluated with test sheets and an Internet usage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aximum number of the result webwebpages viewed”, and “the sum of the maximum result webpages viewed” in job 1, 2, and 3.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shows noticeable difference in search scores of students with better reading abilities than lower ones. Students with higher and lower Internet dependencies, however, show little difference in searching ii.

(5) behavior and search scores. “The total number of webpages results” and “search scores” are not evidently relevant. In job 1 and 3, “the sum of the maximum result webpages viewed”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sult webpages viewed” show positive relevance with the search“search scores”.. Keyword: reading ability, Internet usage, searching behavior, search scores. iii.

(6) 誌謝 白駒易逝,兩年的學習生涯轉眼間就畫了句點,能順利完成人生的一大夢想,要感謝 許多人的熱心協助,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孫春在老師,老師專業又風趣的大師風範,一 步步引領我走向研究的康莊大道;其次要感謝博士班的學長姐們:佩嵐學姐、宜敏學姐、 岱伊學姐、朝淵學長與梓楠學長在論文研討時,為我解決疑惑並不斷的給予建議,為我 清除許多研究路途上的障礙;此外同窗的好友們彼此勉勵打氣、一起往前衝刺讓研究生 的生活增加許多樂趣與歡笑,還有李榮耀老師、林珊如老師、王淑玲老師,在口試中提 供寶貴的意見,使我的論文更加完善。. 當然還得感謝參與本實驗研究的所有國中同學及在過程中一直給予我許多協助的 師長們,因為你們的大力的協助本論文才能順利完成,而當我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時, 好友歧旺與毅立不辭辛勞的鼎立相助,尤其是歧旺在繁忙的博班學業下,還要抽空指點 我,真的是讓我十分感動。. 我覺得自己真是很幸運,雖然課業和工作兩頭忙,但老天安排了這麼多的貴人在這 一路上扶持、幫助、照顧我,讓我能順利圓夢,最後將這一份小小的成就獻給一直默默 的支持我、鼓勵我的家人:老媽、老婆及女兒。其他為我打氣、加油的親朋好友,也致上 最深的謝意。. iv.

(7)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一、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4 1.3 研究目的.............................................................................................................................. 6 1.4 研究問題.............................................................................................................................. 6 1.5 名詞釋義.............................................................................................................................. 7 1.6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二、文獻探討.................................................................................................................................... 9 2.1 訊息處理理論 .................................................................................................................... 9 2.2.1 閱讀能力......................................................................................................................... 10 2.2.2 閱讀的歷程 ................................................................................................................... 13 2.3.1 資訊搜尋行為 ............................................................................................................... 15 2.3.2 資訊搜尋行為影響因素 ............................................................................................... 17 2.4 圖片搜尋行為相關研究 ................................................................................................. 19 三、前置性研究.............................................................................................................................. 21 3.1 研究目的........................................................................................................................... 21 3.2 研究對象........................................................................................................................... 21 3.3 研究工具........................................................................................................................... 22 3.3.1 閱讀能力測驗卷 .................................................................................................. 22 3.3.2 搜尋任務設計....................................................................................................... 23 3.3.2 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 23 3.3.4 搜尋過程記錄軟體 .............................................................................................. 24 3.4 實驗流程........................................................................................................................... 25 3.5 資料分析結果 ................................................................................................................... 25 3.5.1 量化分析 ............................................................................................................... 25 3.5.2 結果分析 ............................................................................................................... 26 四、研究方法與設計 ..................................................................................................................... 28 4.1 研究架構........................................................................................................................... 28 4.2 研究對象........................................................................................................................... 28. v.

(8) 4.3 研究工具........................................................................................................................... 29 4.3.1 閱讀能力測驗卷 ................................................................................................... 29 4.3.2 網路使用行為問卷 ............................................................................................... 29 4.3.3 螢幕錄製專家 V6.0............................................................................................... 30 4.3.4 Google Image .......................................................................................................... 31 4.3.5 自編搜尋任務學習單 ........................................................................................... 33 4.3.6 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 34 4.3.7 電腦教室電腦........................................................................................................ 36 4.4 研究設計........................................................................................................................... 37 4.5 研究流程........................................................................................................................... 38 4.6 資料分析........................................................................................................................... 39 五、結果與討論.............................................................................................................................. 44 5.1 搜尋得分資料分析.......................................................................................................... 44 5.2 在圖片搜尋任務中,閱讀能力高低與搜尋行為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 47 5.2.1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的組數是否有差異? ................................................ 47 5.2.2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的平均字數是否有差異?........................................ 48 5.2.3 閱讀能力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是否有差異? ............................... 49 5.2.4 閱讀能力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是否有差異? ........................... 50 5.2.5 閱讀能力高低與圖片搜尋時間是否有差異? ................................................ 51 5.3 在圖片搜尋任務中,閱讀能力高低與搜尋得分是否有差異? ............................. 52 5.4 在圖片搜尋任務中,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行為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52 5.4.1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關鍵字的組數是否有差異?........................................ 53 5.4.2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關鍵字的平均字數是否有差異? ............................... 53 5.4.3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是否有差異?....................... 54 5.4.4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是否有差異?................... 55 5.4.5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圖片搜尋時間是否有差異?........................................ 56 5.5 在圖片搜尋任務中,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得分是否有差異?..................... 57 5.6 探討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搜尋得分的影響? .............................................. 58 5.7 圖片搜尋結果數量對搜尋得分是否有關聯?........................................................... 59 5.8 圖片搜尋行為對搜尋得分是否有關聯? ................................................................... 59 5.9 結果與討論 ....................................................................................................................... 60 六、結論與建議.............................................................................................................................. 64 6.1 結論 ................................................................................................................................... 64 6.2 建議 ................................................................................................................................... 66 參考文獻 .......................................................................................................................................... 68 附錄 A 閱讀能力測驗卷(前置性研究) ....................................................................................... 71 附錄 B 搜尋任務分析表(前置性研究) ................................................................................. 75 附錄 C 閱讀能力測驗卷增加題組 ............................................................................................... 77. vi.

(9) 附錄 D 搜尋任務分析表 ................................................................................................................ 78 附錄 E 搜尋任務評分單 ................................................................................................................ 80 附錄 F 58 位學生所使用的關鍵字整理表 .................................................................................. 82. vii.

(10) 表 表 1 表 2 表 3 表 4 表 5 表 6 表 7 表 8 表 9 表 10 表 11 表 12 表 13 表 14 表 15 表 16 表 17 表 18 表 19 表 20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24 表 25 表 26 表 27 表 28 表 29 表 30 表 31 表 32. 目. 錄. 閱讀能力測驗成績分布圖……………………………………………… 有效樣本中家裡有無電腦、家裡可否上網的人數統計……………… 研究對象的性別及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統計…………………………… 文字搜尋任務…………………………………………………………… 搜尋任務為找動詞的搜尋行為分析…………………………………… 搜尋任務為找名詞的搜尋行為分析…………………………………… 有效樣本中家裡有無電腦、家裡可否上網的人數統計表…………… 搜尋任務………………………………………………………………… 參與學生用來進行搜尋任務電腦配備………………………………… 研究分組表……………………………………………………………… 閱讀能力測驗分數之描述性統計量結果摘要表……………………… 網路使用時數之描述性統計量結果摘要表…………………………… 評分教師年資與專長之分析…………………………………………… 不同類型學生在任務一的搜尋得分表現分析表……………………… 不同類型學生在任務二的搜尋得分表現分析表……………………… 不同類型學生在任務三的搜尋得分表現分析表……………………… 不同類型學生在任務四的搜尋得分表現分析表………………………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組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平均字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閱讀能力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閱讀能力高低與圖片搜尋總次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閱讀能力高低與圖片搜尋時間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閱讀能力高低與搜尋得分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關鍵字組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使用關鍵字平均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總次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時間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得分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二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圖片搜尋結果數量對搜尋得分的相關………………………………… 搜尋行為和搜尋得分的相關……………………………………………. viii. 21 22 22 23 25 25 29 34 37 38 41 42 43 45 45 46 46 48 49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8 59 60.

(11) 圖 圖 1 圖 2 圖 3 圖 4 圖 5 圖 6 圖 7 圖 8 圖 9 圖 10 圖 11 圖 12 圖 13 圖 14 圖 15 圖 16 圖 17 圖 18 圖 19. 目. 錄. 2002-2008 年台灣地區上網人數比較………………………………… 2 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功能…………………………………………… 3 訊息處理模式…………………………………………………………… 10 閱讀歷程的組成要素…………………………………………………… 14 使用者與網路互動模式………………………………………………… 15 螢幕錄製專家 V6.0……………………………………………………… 24 研究結構圖……………………………………………………………… 28 Google Image……………………………………………………………… 32 Google Image 搜尋結果縮圖畫面……………………………………… 32 Google Image 搜尋結果顯示畫面……………………………………… 33 文章分析程式…………………………………………………………… 34 網路導覽流程圖圖例…………………………………………………… 36 電腦教室場地佈置圖…………………………………………………… 37 研究過程圖……………………………………………………………… 38 研究流程圖……………………………………………………………… 39 自變項與依變項資料分析圖…………………………………………… 40 閱讀能力分數之直方圖………………………………………………… 41 網路使用時數之直方圖………………………………………………… 42 研究架構圖……………………………………………………………… 64. ix.

(12) 第一章、緒論 1.1 研究背景 布魯納(J.S.Brune )將學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動作表徵(Enactive epresentiation )」 、 「影 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iation)」、 「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iation)」三期,其中影 像表徵期是指兒童透過圖片在感官中留下影像而獲得學習,進而認識外在的事物。從學 習的角度來看圖片的應用,舉凡課本中的五花八門的插圖、教學中豐富多樣的圖卡、說 話教學中的看圖說故事、創意寫作中的看圖作文、現今流行的圖片式英文學習法,都是 圖片與教學結合的最好實例。然而圖片的應用不僅限於教學,因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 語」,一張圖片能將多個概念迅速直接的呈現於人們的眼前,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因 此在平面廣告中圖片的運用更為普及,因為它能有效提供人們產品的訊息並建立品牌形 象(練乃華、留淑芳,2003)。. 而隨著電腦硬體設備的不斷提升、網頁設計技巧日益的精進,與網路頻寛的大幅增 加,現今的網頁已從早期的純文字資訊,發展成聲音、圖片、動畫的動態多媒體展示平 台,其活潑多樣的內容常使人瀏連忘返,而圖片的應用在網路世界中更佔據了無可撼動 的地位,如:拍賣網站中購物商品精美的介紹、個人部落格中有趣創意的留影、各大入 口網站精緻奪目的排版,處處都可看到圖片巧妙的運用。. 由於網路資訊新潮豐富,資訊提供種類繁多,且網路使用者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因此不少使用者均仰賴網路為日常生活中,資訊獲取最重要之管道;台灣網路資訊中 心公布2008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截至2008年01月31日為止,台灣地區 上網人口已突破一千五百萬(如圖1 所示) ,而根據聯合國互聯網管理論壇公布的統計 數據顯示,最近10年來全球上網人數顯著增加,上網人口總數已從1997年底的7000萬 人增加到2007年的12億人。從這些數據顯示,網路已經與文明社會做緊密的結合,且. 1.

(13) 仍會持續蓬勃發展。. 圖1 2002-2008 年台灣地區上網人數比較 資料來源:TWNIC「九十七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08.01). 隨著資訊社會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數位化資訊透過網際網路傳播至世界各地, 使人類的資訊接收以及資訊搜尋的歷程也有了大幅度的改變,網際網路似乎已成為人類 有史以來最大的知識體。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公布 2008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結果顯示如圖 2,在使用寬頻上網之受訪者中,其常使用寬頻上網之功能以「搜尋資訊」 為最多;其次為「瀏覽資訊、網頁」。然而在包羅萬象的網路資訊中,什麼是人們最常 搜尋的訊息呢?從各大搜尋網站陸續推出圖片搜尋引擎,以及從 Yahoo 及 Google 的搜尋 排行榜中,增加了圖片搜尋關鍵字排行榜,就可以發現人們搜尋需求中,己由原本單純 的文字資訊檢索,增加了圖片搜尋的需求。而在 Cunningham 和 Masoodian(2006)分 析人們的圖片搜尋需求的研究中也指出,圖片搜尋的行為己經十分普及,然而其搜尋結 果卻常無法精準的符合人們需求,而人們面對搜尋結果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會結 束搜尋、有的會多試幾次、有的只是單純的好玩。. 由於圖片能帶給人們快速直接的訊息,所以早己在人們的學習及生活中佔有一席之 地,而多數的人們都是單向的圖片接收者,只需要欣賞與瀏覽別人所創作出的圖片作 2.

(14) 品,透過網際網路的盛行,將圖片的應用發展到極致,原本圖片應用是集中在某些特定 工作族的身上,藉由圖片搜尋引擎的推出及網路世界相關應用的需求,找一張圖片已成 為網路使用族群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圖2 個人最常使用寬頻上網功能(複選) 資料來源:TWNIC「九十七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2008.01). 3.

(15) 1.2 研究動機 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益,導致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減,新資訊產量在近幾十年中的進 展,已遠非過去數千年之累積所可比擬。隨著訊息爆炸時代的來臨,人類藉由各項資訊 科技產品在浩瀚知識領域中搜尋所需資料,在今日可說是極為普遍的情況;網際網路的 普遍利用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allows(2004)指出超過九成的網路 使用者,將網路視為每天資訊來源的最重要工具。由於網路的發明改變世人對知識與學 習的價值觀,知識的傳播與灌輸已不再是教育的首要目標,學生必需學會建構自己的知 識,以及擁有搜尋和處理訊息的能力,並將所獲得的訊息與他們的先備知識整合,以應 付真實的任務和問題(Brand-Gruwela et al., 2005),因此,資訊搜尋能力在網際網路發達 的環境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Park & Black, 2007)。. 隨著數位相機及照相手機的全球普及化,隨手拍、隨時傳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習 慣,導致圖片資料如洪流般流入網路世界,而網路相簿提供了大量圖片儲存的地方,部 落格的興盛讓文字與圖片做了緊密的結合,更強化了圖片在網路世界的地位,由於網路 上可利用的影像出現了爆炸性的增加,尋找數碼影像網絡環境也因此迅速增長,圖片搜 尋已經從原本專業或特定領域的需求,轉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卜小蝶,2005), 為滿足網路使用者對圖片搜尋的需求,Google、Yahoo、PC home也相繼推出了圖片搜 尋引擎,由此可知,網路科技的使用功能,除了文字、檔案的搜尋外,圖片搜尋乃是另 一個相當重要的利用方式。. 雖然使用網路的資訊搜尋對普羅大眾而言,是一個相當常見的行為,但若將搜尋細 分為一般資料(如:文件、音樂、影片等檔案)與圖片資料搜尋,則二者間仍存有截然不同 的差異;即由於網路中的一般資料能用文字清楚描述其普世性的特徵,因此,搜尋者可 以藉由明確的關鍵字來取得所需的資訊,但對圖片資料而言,其本身常具有複合式的概 念,因此圖片資料的儲存常顯現糊模與差異性的現象,搜尋者必須仔細推敲出適合關鍵 字,方可真切的尋得各自所需的圖片。由此可知,圖片資料的搜尋能力乃遠較一般資料 搜尋能力來得抽象與複雜,且有研究者分析了為期三個月的日誌,收集了超過240萬筆 的圖片搜尋資料,結果發現有將近19%的搜尋者並沒有收穫(卜小蝶,2005),顯示圖 片資料的搜尋能力不足是存在的問題,是故,如何分析並藉定該項能力乃是本研究所欲. 4.

(16) 探求的重要課題。. 在針對已知的圖片做搜尋時,搜尋者的心中影像可經由文字描述而呈現,再經由自 行的思索後,進而產生關鍵字進行搜尋,而圖片本身必須標上一些描述性的文字,或者 所謂的「中繼資料」 (metadata) ,來與使用者的關鍵字查詢進行比對(Kanellos & Olsen,. 2004),因此圖片搜尋的第一個步驟即在找出一個合適的關鍵字,而學生在進行圖片搜 尋時,心中必然產生一個內心圖片,之後再依據內心圖片之特徵形成具體的搜尋關鍵 字,因此,圖片搜尋的實際搜尋動作,就是將圖片轉化為文字的階段。有別於一般搜尋 的明確性,從圖片轉換至文字描述,在從中找出適切的關鍵字,是存在某種困難度,在 以文找文的任務中,解題者僅須從提示文字作理解,即可形成解題所需的關鍵字詞,也 就是在任務中僅須作一次的閱讀理解;但在以文找圖時,解題者須先理解提示文字的意 涵,才能在內心中形成正確的心像,然後再根據內在的心像再進行二次理解,方能形成 正確的搜尋關鍵字詞,也就是說,以文找圖的任務所需的閱讀理解有兩個階段,相形之 下,其重要性也就更加明顯。因此本研究將用以文找圖的任務方式,來探討學生在面對 的文字任務時,其運用閱讀能力所判斷出的「關鍵字」對圖片搜尋表現的影響。. 然而搜尋是一種複雜的認知過程,影響搜尋因素包含任務型態、個體認知與情感偏 好等,Bilal & Kirby (2002)的研究指出使用全球資訊網與搜尋引擎的經驗也會影響搜尋行 為的原因之一,而本研究的對象為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其家中電腦網路設備、與網路使 用經驗各不相同,因此本研究也將學習者的網路使用程度的高低視為影響圖片搜尋行為 的重要關鍵之一。. 5.

(17) 1.3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為了探討當今七年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圖片搜尋任務中,所表 現出的搜尋行為及搜尋得分的差異,從文獻探討的結果發現,網路使用程度高低也會影 響到學生的搜尋行為,因此本研究將以閱讀能力的高低與及網路使用程度的高低,來探 討不同特質的學生在搜尋圖片過程中的搜尋行為及搜尋得分,藉由將學生的搜尋行為轉 換成網路導覽流程圖的方式,以瞭解學生在採用關鍵字組數、關鍵字的平均字數、點選 圖片搜尋最大頁次、點選圖片搜尋總次數及搜尋時間等的搜尋行為表現與搜尋得分是否 有差異。. 1.4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一、圖片搜尋任務中,閱讀能力高低與搜尋行為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1)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的組數是否有差異? (2)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的平均字數是否有差異? (3) 閱讀能力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是否有差異? (4) 閱讀能力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是否有差異? (5) 閱讀能力高低與圖片搜尋時間是否有差異? 二、在圖片搜尋任務中,閱讀能力高低與搜尋得分是否有差異? 三、在圖片搜尋任務中,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行為的表現是否有差異? (1)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關鍵字的組數是否有差異? (2)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關鍵字的平均字數是否有差異? (3)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最大頁次是否有差異? (4)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是否有差異? (5) 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圖片搜尋時間是否有差異? 四、在圖片搜尋任務中,網路使用程度高低與搜尋得分表現是否有差異? 五、探討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對搜尋得分的影響? 6.

(18) 六、圖片搜尋結果總數對搜尋得分是否有關聯? 七、圖片搜尋行為對搜尋得分是否有關聯?. 1.5 名詞釋義 本研究為了避免本研究中使用的詞彙及意義上產生混淆,將研究中使用的相關重要 名詞,加以解釋說明,協助讀者瞭解其中意義,分述如下:. 一、閱讀能力 閱讀是指讀者從文章中推論並理解文章意義而獲得訊息的歷程。學者柯華葳(1999) 認為閱讀能力可以分成認字和閱讀理解兩個部分,本研究所稱閱讀能力,係從認字與理 解兩個主要成分來加以探討;閱讀能力測驗工具是由研究者摘錄90~96年國中基測國文 科閱讀測驗題目24題,閱讀能力高低係指受試在此測驗工具中之得分表現。. 二、網路使用程度 根據社會發展趨勢調查(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針對15歲及以上國人時間運用進 行研究,調查中發現國人時間運用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8小時40分、平均每日用餐時 間為1小時25分、平日工作時間(含加班及兼職)為8小時17分、通勤(含通學)者每日通 勤時間為1小時,粗估在家可用時間大約4小時。本調查研究認為當在家可用時間4小時 的情況下,每日上網2小時以上,意即每週上網14小時以上者屬重度網路使用者;每日 上網1-2小時者屬於中度網路使用者,每日上網1小時以內者屬於輕度網路使用者。本研 究定義國中學生一週使用7小時以內為網用使用程度低者,一週使用7小時以上為網用使 用程度高者。. 三、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 本研究分析參與學生網路搜尋行為的工具,是根據賴廷圭(2007)及陳家韻(2007) 修訂Lin & Tsai(2005)發展的「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的方法。本方 法是將使用者整個搜尋過程,將其使用的關鍵字、拜訪的網頁及資訊的取得,三者間的 7.

(19) 相互關係,轉成圖示化記錄,以便進行網路搜尋行為的分析。. 1.6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是以苗栗縣某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樣本共58人。本研究主 要是探討不同閱讀能力及不同網路使用程度的學生在進行圖片搜尋行為時的搜尋行為 及搜尋得分的差異。 本研究為方便於研究分析,因此限定學生以Google image進行圖片搜尋,所以本研 究中學生都是使用Google image的搜尋服務去尋找圖片,這是本研究上的限制。 研究中所設計之搜尋任務內容,因避免樣本的背景知識的差異過大造成干擾,係以 一般人都可想像到的畫面為主要任務範圍。也因搜尋任務的侷限性,故推論上也有所限 制,不宜做過度推論。. 8.

(20) 第二章、文獻探討 基於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為了解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圖片搜尋過程及搜尋成效的影 響,應對先前的相關研究進行了解,因此,本章分別就訊息處理理論、閱讀能力與閱讀 歷程、資訊搜尋行為與影響資訊搜尋行為的因素、圖片搜尋行為相關研究等四個面向, 分別進行探討。. 2.1 訊息處理理論 本研究是以學生在閱讀過文字任務後,所進行一連串的訊息處理過程為研究主軸, 每個學生看到文字任務所產生的反應會各不相同,而不同接收與不同反應會呈現在所產 生的關鍵字上表現,進而影響到圖片搜尋的成效,因此本研究以訊息處理理論為基礎, 而訊息處理就是指個體在環境中,經由感官覺察、辨識、轉換、記憶等內在心理活動, 以吸收並運用知識的歷程,也是個體如何採用心智運作歷程面對環境的刺激而所產生反 應(陳密桃,1999;李咏吟,1998)。 不論個人的能力差異性有多大,訊息處理系統都經過相同的程序,只是有些人可以 更快更好的去操作這系統。以下簡述其過程如圖 3 所示:外來的訊息經由感覺收納器接 收,而進入感覺記憶(Sensory memory)的儲存器中,其主要功能是辨別刺激和保存對感覺 的剌激(如影像、聲音、味道、和觸感),做短暫的停留,隨後引起學習者注意的訊息, 再經由「選擇性知覺」的歷程,貯存於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中,短期記憶的儲存 能力有限,但可藉由複誦過程來擴展短期記憶的訊息儲存時間。又由於短期記憶具備訊 息處理控制的角色,能進行一部分的心理運作,所以亦稱為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而短期記憶中的訊息會經由編碼的過程轉換成語意或心像,和個人舊有的相關知識結合 後,再輸入長期記憶系統(Long-term memory)中貯存,長期記憶包含創造性意念、見解和 價值觀等內在產生的訊息。反之,當個人需要提取長期記憶區內的訊息時,可以藉由搜 尋提取出相關資料,送回短期記憶區內從事轉換整合的工作,對外界環境輸出反應,另 外,亦可直接由長期記憶區送至反應(Mayer,1992;Solso,1992) 。. 9.

(21) 訊息 (刺激). 短期記憶 感覺記憶 工作記憶. 行為 (反應). 長期記憶 圖3 訊息處理模式 資料來源:Mayer(1984). 訊息處理學習論者認為當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他主動選擇從而獲得知識,而交互作 用是一個複雜的內在活動歷程,亦即訊息處理歷程。訊息處理的心理歷程:訊息處理是不 能直接觀察的內在心理運作歷程,此一內在歷程。包括三個心理特徵:訊息處理是階段 性的;各階段的功能不一,居於前者屬於暫時性的,居於後者屬於永久性的;訊息處理 不是單向直進式,而是前後交互作用的(張春興,1994;朱敬先,1996)。 綜合上述可了解個體是如何運作訊息處理的模式,雖然個體的訊息處理模式程序相 同,然而每個人的記憶儲存和控制歷程的性質和大小卻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在長期記 憶系統的搜尋速度上比別人快;有些人可能在短期記憶所保存的訊息比別人多;有些人 的工作記憶的心智運作比較慢;也因此造成每個人在解決問題上的能力差異,而這個能 力的展現與閱讀的關聯性最大,因為短期記憶的保存能力、工作記憶處理速度,以及個 體從長期記憶搜尋其熟悉訊息的速度是構成閱讀的基石(Mayer,1984),因此本研究將 針對學生閱讀文字任務後所產生的行為反應差異來進行分析,而接受文字訊息到產生反 應的階段與訊息處理模式具有十分緊密的結合性。. 2.2.1 閱讀能力 在針對已知的圖片進行搜尋時,我們必須先將心中的影像分析產出關鍵字,然後才 能進行搜尋,而本研究以訊息處理理論為基礎,來探討學生針對生活中已知的影像來進 10.

(22) 行圖片搜尋的行為,當學生閱讀過文字任務後,內心亦會產生與文字任務相符的心像, 而藉由學生個人的判斷與推敲出關鍵字才能進行圖片搜尋,而此訊息處理的歷程與閱讀 能力有密切的相關,因為閱讀乃是人類認識與學習外在事物意義的重要途徑,但由於個 人的認知發展與認知習慣並不甚相同,因此,個人對於相同事物的閱讀能力與理解途徑 亦不相同。 觀諸國內、外的有關閱讀能力相關研究與文獻,由於學者所持的基本立場與假定不 同,因此,其對閱讀能力的本質、結構的界定亦各有殊異,因此,為求對「閱讀能力」 之界定能有概括性的瞭解,研究者乃整理不同機構與學者對閱讀能力的界定如下: 一、國外對閱讀能力的定位 下文擬就國外部分研究機構針對閱讀進行研究時,對「閱讀能力」所作之界定,簡 述如下: (一)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主持的計畫。PIRLS(2006)對閱讀能力所下的定 義是: 「學生能理解及運用語言能力,從各類文章建構意義。他們能透過閱讀學 習,參與社會活動,和享受閱讀的樂趣。」 ,且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閱讀能力的三 部份:閱讀理解的過程、閱讀目的、閱讀行為和態度。 (二)由OECD進行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乃希冀從三個層面來衡量閱讀能力: 1.擷取資訊:能否從所閱讀的文字資料中,找到所需資訊。 2.解讀資訊:閱讀後,能否正確解讀資訊的意義。 3.思考和判斷力:能否將所讀內容與自己原有的知識、想法和經驗相連結, 綜合判斷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根據PISA的研究結果指出,閱讀能力愈強的人,愈有能力蒐集、理解、判 斷資訊,以達成個人目標、增進知識、開發潛能,並運用資訊,有效參與現代 社會的複雜運作(齊若蘭,2002)。 11.

(23) 二、國內對閱讀能力的定位 下文擬就國內學者對「閱讀能力」界定之看法,簡述如下: (一)柯華葳(1999)認為閱讀能力可以分成認字和閱讀理解兩個部分: 認字能力是指閱讀者能夠認字和學習想出或解開未知生字或國字的方法。 而閱讀理解係指了解所欲閱讀內容的意義。如果學生想要成為閱讀者,認字和 理解的能力都是必要的。 (二)旭智文化(2004)參考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 IEA)所舉辦的閱讀能力 評鑑模式,將閱讀能力區分成八個精細能力:1.辦識細節、2.讀出主旨、3.先後排 列、4.辦認因果、5.預測情節、6.進行推論、7.取得結論、8.批判思考。 (三)高敏麗(2005)根據 Bloom 的教學目標分類,以能力應包含知識、技能、 情意三個向度,再依據馮永敏(2002)對九年一貫課程網要第四章「十大能力與 語文指標之關係」的分析,整理出閱讀能力應包含: 1.基礎閱讀知識。 2.基本閱讀能力:「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鑑賞能力」「思維能力」 3.學習習慣及自我調控. 就上所述,雖然中外學者對閱讀能力的界定各有殊異,但透過上述文獻的整理與分 析,研究者認為閱讀能力可區分為兩大部份:認字與理解。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習者藉 由與符號、文字的接觸,逐漸提昇其閱讀能力,同時也經由思考文字符號意義,也就是 閱讀理解來獲取新知、學會新的事物,因此文字符號的學習是閱讀理解的基礎,而透過 理解而學習到對外在事物的了解是閱讀的最後目的。. 2.2.2 閱讀的歷程 閱讀是一種的理解過程是指從書面文字建構意義的經過,其中牽涉人們的思考、記. 12.

(24) 憶、感知、想像、情感和意志等各種不同心理現象,閱讀最主要的目的是理解,也就是 從文章中獲得意義(柯華葳,1993)。為求對閱讀認知歷程之內涵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下文擬分述不同學者對閱讀的認知歷程的看法。 一、Catts 與 Kamhi提出閱讀時會運用到三種層次的訊息處理歷程(引自林寶貴、 錡寶香,2000): (一)知覺分析,包括字形筆畫的分析 (二)認字,包含文字表徵及字義的觸發搜尋 (三)高層次的處理,包含句子及篇章意義的處理 二、Carver(1973)曾將閱讀的歷程區分為四個層次(引自林清山,1992): (一)將字解碼(decoding),並決定這些字在句子中的意義。 (二)將某些個別的字的意義聯合起來,以完全了解句子。 (三)了解段落和段落所隱含的主旨,以及原因、結果、假設、含義。 (四)評價各種觀念,包括邏輯、證明、真實性、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前兩個層次代表基本的閱讀技巧,主要重點包括解碼、字義接觸、和語句整合,閱 讀者在這方面會逐漸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後兩個層次代表「推理」(reasoning)及「閱 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而學者Rosenshine(1980)指出閱讀者在閱讀理解的歷程中有八個技巧(引自林清山, 1992):找出細節、辨認主要的概念、辨認事件的次序、下結論、辨認因果關係、瞭解上 下文中的字彙、做解釋、以及從文章中做推論。 綜合上述,可以得知閱讀是一種建構文章意義的過程,其主要的目的在於對文章的 記憶和理解,而閱讀的歷程可以從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句,到複雜的一個 段落、一篇 文章,其組成要素如圖4所示。. 13.

(25) 圖4 閱讀歷程的組成要素 資料來源:劉兆文、陳怡欣(1999). 本研究是文字任務作為提示,學生在閱讀題目後,會先形塑內在心像,再由自我理 解推論、摘取出適切的關鍵字,以進行圖片搜尋;而學習者在閱讀題目到產生關鍵字的 過程,必需經過字句的理解與文章的理解等過程,而在進行圖片搜尋時,必須將所搜尋 的圖片與文字任務及心像進行比對,此歷程與閱讀的認知歷程過程相符,因此本研究將 以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高低做為個別差異的分析重點。. 2.3.1 資訊搜尋行為 資訊搜尋行為是指使用者利用網路搜尋系統去解決某一方面的資訊需求, Wilson(1999)認為資訊搜尋過程是一個目標導向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所包含的階段為: 問題識別、問題的定義、問題解決方案、以及解決方案的聲明。 Wang et al.(2000)將使用者與網路資源的互動模式視為:1.由使用者與網路資源間 一連串的溝通記錄所組成;2.是一種資訊處理與問題解決的過程,其中使用者做決定是. 14.

(26) 根據轉譯後所呈現的資訊。而使用者在搜尋時所呈現的方法都不同,因此研究者提出了 一種多維的互動模型如圖5 所示,企圖將繁雜的全球資訊網以簡化的圖示展現,並表示 出可能影響使用者在系統互動中的因素,及在使用者在系統操作中會出現的行為。. 圖5 使用者與網路互動模式 資料來源:Wang et al.(2000). 而網路搜尋行為的探討重點在使用者和網路資訊搜尋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使用者 與搜尋引擎互動所產生的行為,包含使用者利用關鍵字搜尋與瀏覽主題目錄等與系統互 動的行為。 Debowski(2002)以三個面向來衡量資訊搜尋行為: 一、搜尋任務中所做的努力(task-focused effort):包含搜尋任務執行時間、輸入的 次數。 二、搜尋過程所白費的努力(wasted effort):包含妨礙任務完成的行為,如:重覆多 餘的搜尋、錯誤的輸入。 三、搜尋的品質(search quality) :綜合衡量搜索策略組成要素,包含搜尋的廣度(search breadth)、深度(depth)以及搜尋的次序(sequence)。. 15.

(27) Kim 與 Allen(2002)測量搜尋活動的方式包含:平均搜尋時間、網站平均觀看次數、 書籤平均數目、搜尋工具的平圴使用次數(搜尋工具含:關鍵字、超連結、跳頁)。 Kim(2008)衡量搜索行為的方式是以搜尋工具使用次數總和,搜尋工具包含:超連 結(embedded links)、返回(back)、上一頁(forward)、回首頁(home)、跳躍(jump) 以及關鍵字搜尋。 賴廷圭(2007)參考Lin 與 Tasi(2005)的網路導覽流程圖加以修編,以圖形化的 方式來呈現使用者在進行網路搜尋時的行為,網路導覽流程圖搜尋行為量化指標如下: 一、關鍵字的數目(Number of keywords): 這個指標顯示資訊搜尋的變動程度。 二、拜訪的網頁數(The number of webpage visited): 這個指標描繪瀏覽網頁時的變動程度。 三、探索的最大深度(Maximum depth of exploration): 這個指標顯示進行搜尋時,瀏覽網頁的最大深度。 四、選擇的圖片數(Number of select images): 這個指標顯示選擇符合的圖片數量。 五、關鍵字的平均字數(Refinement of keyword): 這個指標顯示精煉關鍵字的能力;通常關鍵字平均數字愈少,表示精煉關鍵字 的能力愈好,此與後設認知能力有關。 六、搜尋的網頁數(The number of webpage searched): 這個指標顯示對Google Image 搜尋結果畫面所列出的頁數,從中挑選的網頁 數;使用的網頁數愈多,表示其欲搜尋想要的圖片的程度愈大。 陳家韻(2007)參考Lin 與 Tasi(2005)的網路導覽流程圖加以修編,用下列指標 來呈現使用者在進行網路搜尋時的行為:1.搜尋過程使用的關鍵字個數,2.點選網頁搜尋 16.

(28) 的次數,3.點選圖片搜尋的次數,4.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的最大頁次,5.點選網頁搜尋結果 的最大頁次,6.關鍵字重覆的總數(含概念相同),7.瀏覽行為分兩類:1.會瀏覽無圖片網頁 2.不會瀏覽無圖片網頁。 綜合以上專家對搜尋行為的定義,可發現多數學者對搜尋行為看法趨於一致,而本 研究是以Google Image來進行圖片搜尋任務,因此將結合與修訂賴廷圭及陳家韻學者所 修編的網路導覽流程圖的搜尋行為量化指標,與Debowski的搜尋任務執行時間,來量化 分析學生在進行圖片搜尋時的搜尋行為。. 2.3.2 資訊搜尋行為的影響因素 資訊搜尋是個十分複雜的過程,綜合國內外文獻顯示,個體認知、情感與搜尋任務 型態及搜尋經驗都是影響搜尋行為的主要要素。 Wang et al. (2000)指出雖然網路是大眾化的資源,但網路搜尋卻存在著挑戰性,使用 者並無法總是精準的找到高品質的資料,這可能與使用者的喜好與風格有極大的關係。 Hsieh-Yee (2001)回顧 1995~2000 年的網路搜尋行為相關論文後,對兒童的網路搜尋有 下的發現:兒童可以和網路產生交互作用,但他們在搜尋時並沒有計畫;且他們比較喜 歡用瀏覽的方式,而他們對鍵入搜尋條件、產生搜尋陳述和判斷網頁的品質是有困難 的。儘管如此,研究中的兒童們表示對自己在網路搜尋上的表現懷抱信心。 Kim 與 Allen (2002) 以80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個人認知特質和搜尋任務差 異對搜尋行為影響之研究,研其研究成果提出個體認知的差異、任務型態與問題解決能 力與搜尋行為會產生交互的影響,而其中問題解決能力會直接影響到搜尋活動,問題解 決能力不佳的搜尋者,使用關鍵字搜尋的次數較多,也會導致搜尋出過多的網頁,因此, 當搜尋任務越模糊時,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就會更明顯。 Bilal 與 Kirby(2002)在研究7年級學童與研究生在線上資訊搜尋行為的異同時, 發現了最主要影響兩者搜尋行為的因素有三個:1.克服搜尋結果失敗時的能力2.瀏覽風格 3.對於任務的專注力。而且研究者還提出兒童是否能成功的搜尋到結果,深受任務類型、 17.

(29) 搜尋的動機與對任務的瞭解程度影響。 Shenton, Andrew 與 Dixon (2004) )調查 188 位年輕人(4-18 歲),提出青少年在網路 搜尋時具有下列幾個明顯的特徵: 一、搜尋者普遍想花費最低的努力,來尋找足夠的資料以滿足資料需要。 二、許多搜尋者反覆使用同樣的方法,即使搜尋的題材不盡相同。 三、他們經常會認為最先搜尋到的資料就是最接近的答案。 四、雖然少數的舊訊息,但面對任務,他們決策的觀點在需求。 五、不論使用什麼來源,通常只採用只有一個“明顯"搜尋字詞,而使用的關鍵字, 通常是廣泛地符合主題需求。 六、不會使用布林邏輯的搜尋技巧。 七、線索往往從呈現資訊來源中採取。 八、除了相關性與數量外,很少去評估資訊的品質。 九、對所獲取的資訊,很少去做驗證的動作。 杜義文(2005)以87位國二學生進行網路資訊搜尋時,發現「封閉式」搜尋任務類 型,對於網路經驗較佳的學生,傾向會獲得比較好的搜尋成就,而大多數的學生在進行 資訊搜尋時,對於詮釋搜尋題目、形成相關的關鍵字、如何形成正確詞語,仍存在著困 難,此外,還發現到學生所使用的每個關鍵字平均字數及第一個關鍵字的字數與搜尋得 分有顯著相關。 Kim(2008)在67個大學生參與搜尋實驗中發現,情緒控制和任務型態對搜索行為有著 顯著的影響,且學習者在一般任務(general search)中的搜尋工具的使用情形,會比特 定任務(specific search)上使用的多。 Park 與 Black(2007)研究結果顯示,背景知識與搜尋行為無關聯但會影響了搜索 結果的精準度,而認知風格不影響搜尋結果的精準度,會影響搜尋時所花費的時間。 根據上述文獻分析能夠發現,個體認知與搜尋行為的差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影響個體認知的因素包羅萬象,本研究也以個體認知差異為出發點,並試著將認知差 異聚焦於以學習者的閱讀能力與網路使用程度間的差異,以這二個因素為變項,去探討 其對圖片搜尋行為的影響,以期能進一步的了解、釐清認知差異與搜尋行為間的關聯。. 18.

(30) 2.4 圖片搜尋行為相關研究 圖片搜尋已經從原本專業或特定領域的需求,轉變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Cunningham 與 Masoodian(2006)的研究中指出,人們在搜尋的需求可分為: 1.具體的需要(關於一個具體的人,事件,或者活動)。 2.一般性且能以關鍵字表達的需求。 3.一般性而抽象概念的需要。 4.個體主觀的需要,滿足的情緒反應,如找有趣的圖片。 然而圖片搜尋結果常無法精準的符合人們需求,因為在網路上搜尋圖片仍用需以 「關鍵字」基礎,一般的搜尋引擎,如Google及Alta Vista,可以讓人們搜尋網路上數以 百萬計的圖片,但圖片本身必須標上一些描述性的文字,或者所謂的「中繼資料」 (metadata),來與使用者的關鍵字查詢進行比對(Kanellos & Olsen,2004) Wang, Liu & Chia (2006)在比較不同類型的圖片搜尋引擎時,對以關鍵字為基礎的圖 片搜尋引擎提出下列看法:最直觀的方式來進行圖片搜尋就是利用網頁中圖片周圍的文 本訊息,而以關鍵字為基礎的方法的圖片搜尋,讓人們很容易適應、感覺親切,且能給 予人們一個可接受的搜尋結果精準度,然而缺乏統一的文字資料而影響搜尋效能,仍是 關鍵字搜尋所存在的問題。 卜小蝶(2005)以三個月的時間,累積超過240萬筆圖片搜尋記錄,發現有將19 % 的搜尋者無法找到適合的圖片,因為在資訊搜索時,文件訊息搜索較容易聚焦,搜尋者 可在較少的搜尋次數中得到想要的文件與答案,而在圖片搜索時則因關鍵字模糊,使搜 尋者必需經由多次搜尋才易獲得想要圖片。 Cunningham 與 Masoodian(2006)的研究中也發現,人們面對搜尋結果也會產生不 同的反應,有的人(6%)會因為沒有明顯相符的圖片而覺得失敗,有的人(50%)會選用一 張圖片而結束搜尋,有的人(20%)會找超過一張的圖片,有的人(20%)找圖片只是單純為 了好玩有趣。 Matusiak(2006)以大學生(21–30 歲)和社區居民(35–62 歲)二種不同搜尋族群, 在面對圖片搜尋任務時,進行搜尋行為的差異比較,結果發現學生因為常使用網路,因 19.

(31) 此對搜尋感到有信心且偏好使用關鍵字搜尋;社區居民因不常使用網路,所以對搜尋較 欠缺信心而偏好用瀏覽的方式進行搜查,影響其差別的原因包含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度、 背景知識、認知等。 Fukumoto(2006)在分析使用者圖片任務搜尋行為時,發現搜尋行為會趨於遵照一 套模式:第一,輸入一個或兩個關鍵詞,並查看結果所產生的搜索,然後再操作"返回 首頁"或"前一頁"按鈕。這些結論與現有網路搜尋研究工作一致;而且這一個搜尋模式在 開放性任務時會比在封閉性任務時次數更頻繁。. 綜合上述文獻分析,可以發現圖片搜尋行為已經十分普遍,然而圖片搜尋與一般文 件及檔案的搜尋行為仍存在著差異性,且人們常無法精準的獲得想要搜尋的圖片,也因 此突顯本研究的重要性,圖片搜尋的起點為產生關鍵字,關鍵字的精準與否與搜尋結果 有十分大的關聯,在 Matusiak 的研究結果也提到電腦操作的熟悉度也會影響到圖片搜尋 行為,而本研究將試著以學習者的閱讀能力的高低與電腦操作的熟悉度二個變項,去探 討是否會對圖片搜尋的行為及搜尋成效產生影響,藉此以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個體間的認 知差異與圖片搜尋間的關聯。. 20.

(32) 第三章、前置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在正式研究前,研究者進行此前置性研究,其研究目的有三。 一、為針對簡易閱讀能力測驗卷、圖片搜尋任務等二項量表進行預試,以評估學 習者對於量表題目敘述之反應狀況是否良好。 二、則是將所收集到的量化資料進行初步之統計分析,以檢驗本研究架構中各變 項間之可能關係。 三、則編訂正式研究中所需之圖片搜尋任務與觀察實驗時所需注意事項。. 3.2 研究對象 本前置性研究的研究對象是苗栗縣某一所國小六年級的學生,第一階段閱讀能力 測驗施測的實發問卷25份,有效樣本24人。閱讀能力測驗成績分布如表1,以測驗成 績最高分者起算總人數的27%為高分組、由最低分者起算總人數的27%為低分組,合 計共取12名,做為前置研究對象資料分析對象。. 表 1 閱讀能力測驗成績分布表 答對題數. 人數. 0~5. 6~10. 11~15. 16~20. 男. 10. 1. 6. 3. 0. 女. 14. 2. 5. 6. 1. 合計. 24. 3. 11. 9. 1. 在24位有效樣本中家裡有無電腦、家裡可否上網的人數統計如表2。由表中得 知,25位學生家裡有電腦佔83%(20位),家裡可上網的佔58%(14位),顯示出電 腦的擁有率較高,而上網連接率卻偏低。. 21.

(33) 表2 有效樣本中家裡有無電腦、家裡可否上網的人數統計表 性別. 人數. 家裡有電腦. 家裡沒電腦. 家裡 可上網. 家裡 不可上網. 男. 10. 9. 1. 7. 3. 女. 14. 11. 3. 7. 7. 總數. 24. 20. 4. 14. 10. 比率. 100%. 83%. 17%. 58%. 42%. 24位研究對象的性別及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統計如表3。每週上網時數五小時以下 佔了全部的42%(10人),每週上網時數低於10小時的共有17人,佔全部的71%,可以看 出大多數的上網時數並不算太高,且學生的上網時數分配具有差異性。. 表3 研究對象的性別及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統計表 每週平均上網時數(小時). 性別. 人數. 男. 10. 4. 2. 0. 1. 0. 0. 女. 14. 6. 5. 1. 2. 0. 總數. 24. 10. 7. 1. 3. 0. 0-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0-. 2. 0. 1. 0. 0. 0. 0. 2. 0. 1. 3.3 研究工具 3.3.1 閱讀能力測驗卷 為分析參與學生閱讀能力,本研究使用自編的閱讀能力測驗卷如附錄A,來辨別 學習者的閱讀能力,而為顧及測驗卷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選擇的測驗卷是由90~96 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的題組題,也就是閱讀能力測驗部份進行篩選,而篩選方 式以白話文及閱讀理解為主,共摘選十個題組,每個題組二題共20題,計分方式一題 一分,根據所得之分數作為學生閱讀能力成績之依據。. 22.

(34) 3.3.2 搜尋任務設計 Cunningham 與 Masoodian(2006)的研究中指出,人們在圖片搜尋的需求最多為「具 體的需要」,是指關於一個特定的人物,具體的事件或活動,因此搜尋任務設計的方 向定為找動物及找人的活動。 為實驗能更準確,依專家的建議必須控制題目難度,而參考閱讀相關理論後,發 現鄭錦全(2005)的研究中曾指出,區分句字的難易度的三個觀點為:1.句子長度 2. 句子中詞語的出現頻率3.句中詞語數目與語意類別的比率。 因此本研究的搜尋任務的設計方式: 1.讓所有文字都在國小常用字 5056 的範圍內。(搜尋任務分析如附錄 B)。 2.讓同組的文字任務字數相同 3.文字任務的結構一致(詞性統一) 搜尋文字任務如表 4 所示: 表 4 搜尋任務 1. 在草叢中,有一隻凶猛的老虎靜靜的躺著休息 關鍵字是動物名稱 2. 在葉子上,有一隻可怕的蜘蛛悄悄的等待機會 3.一群孩子在土黃色的海灘上開心的玩沙 關鍵字是找動作 4.一群男生在暗紅色的跑道上努力的慢跑. 3.3.3 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 本前置性研究量化學生的圖片搜尋行為的工具,是根據學者賴廷圭(2007)及陳 家韻(2007)修訂 Lin 與 Tsai(2005)發展的「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方法。經由螢幕擷取軟體記錄學習者在網路上的整個搜尋過程,將搜尋時使 用到的關鍵字、拜訪的網頁數及從網頁擷取的資訊,這三者間的相互關係,轉化成圖 示化記錄,並搭配量化指標將搜尋行為量化,而五個量化指標如下:. 23.

(35) 1. 搜尋時間:此操作定義為使用者鍵入關鍵字至圖片下載至桌面上的時間 2. 關鍵字的組數:此操作定義為搜尋中輸入關鍵字的數量。 3. 關鍵字的平均字數:此操作定義在一個搜尋任務中,使用者所輸入的關鍵字總 字量除以關鍵字的組數,代表精煉關鍵字的能力。 4. 點選圖片搜尋結果總次數:此操作定義為使用者點選 Google Image 所呈現的搜 尋結果的總合(本研究增修)。 5. 點選圖片搜尋的最大頁次:此操作定義為瀏覽圖片搜尋結果之最大頁次。. 3.3.4 搜尋過程記錄軟體 學生的搜尋過程全程以螢幕擷取軟體-螢幕錄製專家 V6.0(如圖 6),在學生進行圖 片搜尋任務前,由研究者先行安裝至學生使用的電腦上,並由研究者示範此軟體操 作、存檔的方法。在實驗進行中由學生自行操作錄製,實驗結束後由學生存檔。. 圖 6 螢幕錄製專家 V6.0. 3.4 實驗流程 本前置性研究以閱讀能力為自變項,以搜尋得分及搜尋行為為依變項。先對學生 24.

(36) 實施閱讀能力測驗卷以進行分組,接著進行圖片搜尋任務,配合螢幕擷取軟體來記錄 學生搜尋過程,最後蒐集各項資料,來分析探討各變項間相關影響。. 3.5 資料分析結果 3.5.1 量化分析 表 5 搜尋任務為找動詞的搜尋行為分析 依變項. 閱讀能力組別. 個數. 平均數. 關鍵字的組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3.91 1.67. 關鍵字的平均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3.41 6.75. 點選圖片搜尋次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6.1 4.3. 圖片搜尋的最大頁次.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2.9 3.5. 圖片搜尋時間(秒).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191 259.8. 搜尋得分.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2.36 2.33. 表 6 尋任務為找名詞的搜尋行為分析 關鍵字為找名詞的題目 依變項. 閱讀能力組別. 個數. 平均數. 關鍵字的組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2.9 1.8. 關鍵字的平均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3.42 6.67. 點選圖片搜尋次數.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8.3 5.1. 圖片搜尋的最大頁次.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3.4 3.8. 圖片搜尋時間(秒).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208 190. 搜尋得分. 高閱讀能力 低閱讀能力. 6 5. 2.6 1.83. 25.

(37) 3.5.2 結果分析 一、關鍵字的數目與平均字數: 閱讀能力高者所使用的關鍵數較多,且在搜尋時的關鍵字變化較快,只要看到圖 片搜尋結果不如預期就會迅速換掉關鍵字,且關鍵字的字數會保持在四個字以下;而 閱讀能力低者傾向於句子式的關鍵字,且關鍵字的改變十分緩慢,其關鍵字的變化以 增減一二個較無關緊要的詞語為主。. 二、點選圖片搜尋次數: 閱讀能力高者在二類型的任務中,其點選圖片搜尋次數都明顯高於閱讀能力低 者,顯示閱讀能力高者有較高的意願去比對圖片與文字任務的情境,反之閱讀能力低 者只要看到相關圖片即加以選取。. 三、圖片搜尋的最大頁次: 閱讀能力高者的圖片搜尋的最大頁次較少,因為當其發現顯示結果不如預期時, 會較快速的去做轉換關鍵字的動作,而閱讀能力低者則會傾向多按幾頁來找尋相關圖 片。. 四、圖片搜尋時間: 閱讀能力高者其搜尋時間較多花在關鍵字的轉換與瀏覽網頁;閱讀能力低者卻把 時間花在想關鍵字,甚至注音輸入法上。. 五、搜尋得分 在找名詞的搜尋任務中,閱讀能力高者的搜尋得分明顯高於閱讀能力低者,因為 閱讀能力高的學生,較會用心去比對所找到的圖片與文字任務的情境是否相符,而閱 讀能力低者其所搜尋到的圖片,會傾向符合主要特徵,如:老虎、蜘蛛這二個主要角. 26.

(38) 色,而忽略文字任務中其他的要求。. 六、網路使用程度的影響: 由於研究對象的網路使用程度並不相同,因此在進行圖片搜尋任務前,研究者要 求學生將每天上網時間及每週上網天數寫在學習單上,與實驗結果相對照,發現閱讀 能力高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網時間、上網次數多的人搜尋成績也相對較高,而閱 讀能力低又不常接觸網路的人,無法完成於 20 分鐘內完成任務,可見網路使用程度 對圖片搜尋是有影響的,也因此本研究決定將學生的網路使用程度視為自變項之一。. 27.

(39)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七年級(國中一年級)學生,再給予文字搜尋任務後,利用Google Image搜尋引擎進行圖片搜尋,進行探討其搜尋行為及搜尋成效。本文主要是研究:學 生的閱讀能力、網路使用程度和進行圖片搜尋時的行為及搜尋成效的相關。以下針對研 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設計、研究工具、實驗流程及資料處理與分析,加以說明。. 4.1 研究架構 在完成前置性研究後,研究者發現學生的網路使用程度會影響搜尋行為及得分, 因此本研究將學生的網路使用程度視為自變項之一,本研究將探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網 路使用程度在圖片搜尋中的行為表現有何關聯。其研究結構如圖7 所示。. 探討閱讀能力 與網路使用程 度對搜尋成效 的影響. 探討閱讀能力 的高低在圖像 搜尋時表現的 差異. 探討學生網 路使用程度 的差異. 個體. 探討學生閱讀 能力的差異. 閱讀 能力. 網路 使用 程度. 圖像搜尋 行為. 探討網路使用 程度的高低對 圖片搜尋時表 現的差異. 圖 7 研究結構圖. 4.2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苗栗縣立某一所國中七年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男女合班共 八個班級247人,完成所有相關問卷並扣除資源班學生為有效的樣本為227位。227位研究 28.

(40) 學生的性別及家中有無電腦研究學生的性別及家中有無電腦、家中可否上網人數統計如 表7 所示。. 表7 有效樣本中家裡有無電腦、家裡可否上網的人數統計表 性別. 人數. 家裡 有電腦. 家裡 沒有電腦. 家裡 可上網. 家裡 不可上網. 男. 119. 99. 20. 91. 28. 女. 108. 96. 12. 86. 22. 總數. 227. 195. 32. 177. 50. 比率. 100%. 85.9%. 14%. 78%. 22%. 4.3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閱讀能力測驗卷、網路使用行為問卷、螢幕錄製專家 V6.0、Google image搜尋引擎、自編搜尋任務學習單及網路導覽流程圖(web navigation flow map)等。分述如下:. 4.3.1 閱讀能力測驗卷 為分析參與學生閱讀能力,本研究使用自編的閱讀能力測驗卷,來辨別學習者的閱 讀能力,而為顧及測驗卷的信效度,本研究選擇的測驗卷是由90~96年國中基本學力測 驗國文科的題組題,也就是閱讀能力測驗部份進行篩選,而篩選方式以白話文及閱讀理 解為主,而為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更明確區分,研究者依據先前前置性研究中的閱讀能 力測驗卷再補增二個題組共四題(增加題組如附件C),因此共摘選十二個題組,每個 題組二題共24題,計分方式一題一分,根據所得之分數作為學生閱讀能力成績之依據。. 4.3.2 網路使用行為問卷 網路使用行為的調查,在於搜集受試者使用網路的經驗以及使用網路的情形,題目. 29.

(41) 如下: 1 是 ○ 2 否 1.請問您家中是否有電腦: ○ 勾選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1 是 ○ 2 否 勾選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2.請問您家中的電腦是否能上網:○ 1 家裡 ○ 2 學校 ○ 3 同學或朋友家 3.請問您最常連線上網地點(單選題) ○ 4 圖書館 ○ 5 網路咖啡店(網咖) ○ 6 其他 勾選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 4.請問您在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使用網路的天數?______天(請填 0~5 天) 5.請問您在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平均一天上網幾小時?〈確實使用時間,含上 1 未滿半小時 2 30 分鐘以上~1 小時以內 傳或下載時間〉○ ○ 3 1 小時以上~1.5 小時以內○ 4 1.5 小時以上~2 小時以內 ○ 5 2 小時以上~2.5 小時以內 ○ 6 2.5 小時以上 勾選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 6.請問您在假日(星期六至星期日)平均一天上網幾小時?〈確實使用時間,含上 1 未滿半小時 2 30 分鐘以上~1 小時以內 ○ 傳或下載時間〉 ○ 3 1 小時以上~1.5 小時以內○ 4 1.5 小時以上~2 小時以內 ○ 5 2 小時以上~2.5 小時以內 ○ 6 2.5 小時以 上勾選一個最適合的答案 ○ 1 資料查詢 ○ 2 電子郵件 7.請問您上網時,常使用哪個功能?(可複選)○ 3 聊天交友 ○ 4 下載軟體資料 ○ 5 玩線上遊戲 ○. 所進行施測對象為閱讀測驗卷所挑選出的閱讀能力高、低學生,以學生所勾選的4~6 題使用網路天數及時數的答案加以計算加總,一週使用網路時數少於7小時者為網路使 用程度低者,一週使用網路時數高於7小時者為網路使用程度高者;而第七題是為了解 學生在使用網路經驗。. 4.3.3 螢幕錄製專家 V6.0 為記錄學生搜尋過程,在學生進行搜尋任務時全程將以螢幕擷取軟體-螢幕錄製專 家 V6.0 如圖 6 所示,在學生進行圖片搜尋任務前,由研究者先行安裝至學生使用的電 腦上,並由研究者示範此軟體操作、存檔的方法。在實驗進行中由學生自行操作錄製, 實驗結束後由學生存檔。. 30.

(42) 圖 6 螢幕錄製專家 V6.0. 4.3.4 Google Image 「Google Image Search」是 Google 在 2001 年 12 月所推出的圖片搜尋引擎,此搜尋 網站網頁畫面如圖 8,其使用方式如同一般搜尋,只要在搜尋圖片方塊中鍵入要搜尋的 字詞,然後再按一下「搜尋」按鈕或鍵盤上的 Enter 鍵,就會出現搜尋結果的網頁。Google 搜尋引擎採用 PageRank 排序技術,以類似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的網頁連結計算 方式,分析網頁中與圖片相鄰的本文、圖片標題和許多其他的因素來決定圖片內容,同 時 Google 也使用精密的演算法來移除完全相同的圖片並保證將最高品質的圖片優先呈 現在搜尋的結果中。這對於一般圖片搜尋的使用者而言,能迅速獲得龐大的資源,是一 個非常理想的使用平台,選擇此系統為圖片搜尋實驗環境的原因如下: (1) 至2005年6月為止,Google image已提供81億個頁面及22億張圖片的龐大搜尋資料 庫是最先進的圖片搜尋工具。 (2) 操作方式簡單,與一般搜尋技巧相同,只需要鍵入關字鍵即可進行搜尋,學生容 易上手,能避免資訊能力造成的實驗影響。 (3) 搜尋結果可以列印或存檔,方便實驗結果的檢視。. 31.

(43) 圖8 Google Image(http://images.google.com) 在搜尋圖片方塊中鍵入關鍵字後,Google會在搜尋結果出現一個直觀的縮圖 (Thumbnail)如圖8,以及對該縮圖的簡單描述,包括圖片檔案名稱、檔案大小、檔案 類型等。點選縮圖,頁面分成兩部分,上半部分是圖片之縮圖,以及圖片原始網址連結, 下半部分是該圖片原始網頁,還可選擇顯示的圖片大小,分別有所有大小圖片、大的圖 片、中等大小圖片、小的圖片,網頁畫面如圖9 及圖10 所示。. 鍵入關鍵字. 產生縮圖 圖 9 Google Image 搜尋結果縮圖畫面 32.

數據

圖 6 螢幕錄製專家 V6.0
圖 11  文章分析程式  本研究的搜尋任務的設計方式:  1.讓所有文字都在國小常用高頻字庫 5056 中的 3000 字級距的範圍內。 (搜尋任務分 析如附錄 D)。  2.讓同組的文字任務字數相同  3.文字任務的結構一致(詞性統一),搜尋文字任務如表 8:  而在正式施測時為避免鄰近學生互相討論,所以在專家的建議下,將搜尋任務學習 單中的任務排列方式加以調整配對,讓鄰近學生所拿到的題目順序都不相同,以減少實 驗時的干擾。  表 8  搜尋任務  任務一  在雜亂的野草堆中,趴著一隻巨大凶猛的老虎悠閒
表 14  不同類型學生在任務一的搜尋得分表現分析表  閱讀能力高  網路使用程度高  (人次)  閱讀能力高  網路使用程度低(人次)  閱讀能力低  網路使用程度高(人次)  閱讀能力低  網路使用程度低(人次)  總計  (人次) 9  10  10  1  21  8  4  4  7  2  1  2  5  6  1  5  1  7  5  5  3  8  4  0  3  1  1  2  0  1  3  3  0  3  6  9  總計(人次)  13  15  15 15  58
表 19  閱讀能力高低與關鍵字平均字數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依變項  閱讀能力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由度  高分者 28 2.56  1.04 任務一關鍵字  平均字數  低分者 30 2.83  2.02  -0.67  44  高分者 28 3.10  1.47 任務二關鍵字  平均字數  低分者 30 2.71  1.75  0.92  56  高分者 28 2.98  0.99 任務三關鍵字  平均字數  低分者 30 3.13  1.86  -0.38  45  高分者 28 2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a) Describe the changing trend of daily patron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transport modes in Hong Kong from 2000 to 2015.. b) 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leading to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no payment was made on the interest expenses for the bank loan in item (vi), the interest expenses should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