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

Copied!
1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樊明德 博士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蘇峰賢 撰

(2)
(3)
(4)
(5)

謝 詞

歷經三年多的修業歷程,論文終於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樊師明德

,求學期間悉心教導,使我有如沐春風、久逢甘霖之感。老師的細心指 導,循循善誘,不厭其煩的為我指點迷惑,讓我每遇難題時,總能迎刃 而解。其次,要感謝吳根明教授、何俊青教授常於百忙中,撥冗對本論 文不厭其煩的指導與鼓勵,使研究的過程更為嚴謹,讓我受益匪淺。

論文的研究過程中,感謝許多良師益友、學校老師的鼎力協助問卷 的發放,像是吳聰秀老師、王英明老師和許多間接協助的教師,特別是 參與本研究的七百多位教師,沒有他們,本研究難以完成。更感謝其中 不少極為熱心的學長和同學,他們的大力支持,回收問卷情況超越我的 理想,使我能在短時間完成問卷回收工作。這份恩澤,吾將深感於心、

銘記於五內。

另外也要感謝我的內人,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給我很多的精神鼓勵

,替我噓寒問暖,並給與我在統計上的協助,讓我的論文可以順利研究,

心中不時湧起感激之情。最後,感謝我的父母在求學的期間,照顧我的 飲食起居,讓我倍感溫馨。值此論文完成之際,感謝一切幫忙的眾人,

再次致上我最深的謝意。

蘇峰賢 謹誌 96.1.19

(6)
(7)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與現況之研究,以文 獻探討、問卷調查為主,以了解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上 之差異情形。本研究以高高屏國小教師(包含普通班導師、科任老師、

主任)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669名,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來 呈現研究樣本背景資料的分佈情形;以T考驗來分析不同性別、宗教信 仰、婚姻狀況之背景變項,其它七個背景變項,則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來考驗變項,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達顯著水準,則以scheffe'法 進行事後比較;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現況方面,採用卡方檢定來分析 目前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現況;最後並將開放性問卷資料彙整後,進一 步深入探討。本研究結果如下:

1.國小生命教育實施現況分析方面:學校生命教育教學活動的推動 者多為輔導室、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的方式多為專家人士演講、教師進行 生命教育的教學法多為影片欣賞與心得分享、教師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 時段多採融入各科方式、教材來源多採用生命教育相關書籍、老師無法 配合實施生命教育的主因為時間不夠。

2.「婚姻狀況」、「五年內相關生命教育進修研習」、「宗教信仰」

等背景變項教師對整體生命教育態度上有顯著影響。

3.「性別」、「年齡」、「婚姻狀況」、「五年內相關生命教育進 修研習」、「任教年資」、「宗教信仰」、「學校地區性」等背景變項 教師對生命教育在教學實施上態度有顯著差異。

4.「婚婚狀況」、「五年內相關生命教育進修研習」、「宗教信仰」

等背景變項教師對生命教育在學校行政支援態度有顯著差異。

5. 「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等背景變項教師對學生生命教育 目標達成滿意度之分析方面上有顯著差異。

(8)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以四個面向來提出建議,對教育行政機關方 面:辦理在職教師的相關生命教育研習、宣導教育部生命教育網站,做 為補充教材來源、檢核各校是否落實生命教育的教學、規定有關教師生 命教育研習課程進修時數;對學校行政單位方面:鼓勵教師研發有關生 命教育教材、學校宜邀請專家人士到校進行親身體驗的演說、適時舉辦 相關生命教育研習、整合校內各項生命教育相關軟硬體資源、多加宣導 生命教育相關知識,讓家長也充實相關知能;建置有關生命教育的相關 網站內容;對教師的建議:主動尋求進修生命教育研習的機會、利用家 長 資 源 來 進 行 生 命 教 育 繪 本 教 學 、 生 命教 育 的 實 施 宜 採 取 融 入 各 科 教 學、採用多元教學方式來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對家長的建議方面:家 長的教育訓練宜增加、家長宜多支援班級中的活動;以上建議提出,以 作為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生命教育、態度、教學實施、行政支援

(9)

Research into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Life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set up with the aim of studying the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life education at elementary school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from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s.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Kaohsiung County and Pingtung County. Six hundred and sixty-nine stratifi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through frequencies, percentages, mean, chi-square test, t-test, and one-way AMOVA.

And that open questionnaires were view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opinio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1. The status of practicing lif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Counseling offices are the leader to life education, schools usually hold speeches, Teachers like to use vedio-appreciation and discussion as teaching methods, and life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subjects. The chief factor for teachers is that there is not enough time to proceed life education.

2. In the scale of the whole literacy of life educ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significance for teachers in marriage status, involved hours on participating in life education Courses in recent five year, and religious beliefs.

3. In the scale of the teaching of life educ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eachers in varied genders, age , marriage status, life education receiving, teaching seniorities, religious beliefs, teaching regionalism.

4. In the sca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port of life education at schools: There

(10)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eachers in marriage status, involved hours on participating in Life education Courses in recent five years, religious beliefs.

5. The life education goal of the student at school: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significance for teachers in marriage status, religious beliefs.

Base on the study result, there are suggestions advanced in for dimensions:

1.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Holding relevant seminars;

propagating life education global information net as complements;

inspecting instruction of life education at schools; being part of the teachers'general knowledge courses.

2. Suggestions for school: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create teaching materials of life education; holding relevant speeches; integrating correlative resources;

executing study activities and imbue parents with life education;

establishing relevant websites.

3.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 actively;

marking use of the parent resources to teach by picture books; carrying out pedagogies in different subjects by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4.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each parental education activity at school; supporting class activitie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al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correlate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attitud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support

(11)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

目 次

謝 詞 --- 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 Ⅴ 目 次 ---Ⅶ 表 次 ---Ⅸ 圖 次 --- ⅩⅠ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與理念--- 9

第二節 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方式--- 24

第三節 生命教育的師資及專業素養--- 36

第四節 國內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0

(1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7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91

第一節 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平均數之分析--- 91

第 二 節 學 校 實 施 生 命 教 育 現 況 之 分 析 - - - 9 6 第三節 不同背景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分析---111

第 四 節 問 卷 回 饋 與 建 議 - - - 1 2 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0

參考書目

---146

壹、中文部分---146

貳、英文部分---153

附錄 ---

附錄一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專家效度---155

附錄二【學者專家效度名單及建議內容】---166

附錄三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預試---169

附錄四 【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正式---177

(13)

表 次

表2-1 生命教育目標彙整表--- 12

表2-2 研究者歸納之生命教育的目標--- 14

表2-3 生命教育內涵彙整表--- 15

表 2-4 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之生命教育內涵彙整表--- 21

表2-5 領域能力指標主題軸與生命教育內涵相關項目表--- 23

表2-6 學者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領域研究之彙整表--- 27

表2-7 國內生命教育相關之研究--- 41

表3-1 研究母群體學校分佈統計表--- 73

表3-2 預試學校及有效回收率統計表--- 74

表 3 - 3 預 試 對 象 統 計 表 - - - 7 4 表 3-4 正 式 問 卷 施 測 學 校 統 計 表 --- 75

表 3-5 樣 本 基 本 資 料 統 計 表 --- 77

表3-6 未實施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78

表3-7 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預試問卷項目分析表--- 81

表3-8 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試問卷因素、信度分析摘要表- 85 表 4 - 1 國 小 教 師 對 生 命 教 育 實 施 態 度 之 得 分 敘 述 統 計 值 表 - - - 9 1 表4-2 「教學實施」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92

表4-3 「所需要的行政支援上的看法」各單題平均數摘要表--- 93

表4-4 「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分量表各單題平均數表- 95 表4-5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教學活動的推動者統計表--- 96

表 4 - 6 學 校 行 政 單 位 推 行 實 施 生 命 教 育 的 方 式 - - - 9 7 表 4 - 7 教 師 進 行 生 命 教 育 教 學 的 教 學 方 法 - - - 9 8 表4-8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進 行生命教育教學採用方式之差異情形 卡 方考驗摘要表--- 99 表 4 - 9 教 師 進 行 生 命 教 育 的 教 學 時 段 表 - - - 1 0 2

(14)

表4-10不同背景變項教師進行生命教育教學利用時段之差異情形卡 方 考 驗 摘 要 表 - - - -- - - 1 0 3 表 4 - 1 1 教 師 生 命 教 育 教 學 的 教 材 來 源 表 - - - -- - - -106 表4-12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實施生命教育教學教材來源之差異情形卡 方 考 驗 摘 要 表 - - - 1 0 7 表 4 - 1 3 老 師 無 法 配 合 生 命 教 育 教 學 活 動 原 因 表 - - - - 1 1 0 表4-14性別不同的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t 檢定摘要表--112 表4-15年齡層不同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113 表 4-16 婚 姻 狀 況 不 同 國 小 教 師 對 生 命 教 育 實 施 態 度 t 檢 定 摘 要 表

---115 表4-17 學歷不同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16 表4-18 不同進修研習時數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表---118 表4-19 任教年資不同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20 表 4-20宗 教 信 仰 不 同 的 國 小 教 師 對 生 命 教 育 實 施 態 度 t 檢 定 摘 要 表

---121 表 4-21擔 任 不 同 職 務 國 小 教 師 對 生 命 教 育 實 施 態 度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123 表4-22學校規模不同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24 表 4-23學 校 地 區 性 不 國 小 教 師 對 生 命 教 育 實 施 態 度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表

---125

(15)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 67

(16)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緣起與動機、第二節說 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第四節為重要名 詞解釋、第五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將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當教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時,多元智慧、尊重個體、尊重生命的話題 也不斷被談起,教育部也宣布2001年為「生命教育年」,並設立「教育部 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來推動,讓生命教育所實施的對象,能擴及國小、

國中、高中以及大學,由此可知生命教育已漸漸受到中央與地方教育當 局的重視。但生命教育並非一新興的知識,而是統整過去分散在各課程 中有關生命的內涵與生命的智慧(張郁芬,民90)。

因此,九年一貫課程中,將生命教育定位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指 定單元,更確定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生命教育並非正式的科目,

也沒有固定的教材或參考手冊,雖然強調將生命教育融入各科的教學之 中,但是如果無法充分使大部分的國小在職教師體認生命教育的內涵和 目標,則難以確認教師的教學可以符合生命教育之教學目標。

簡惠碧(民94)生命教育是一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是一種 世代對世代本有的責任,其根基是整個社會成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心態和 價值觀,當社會價值觀低落時,在某個程度上,孩子是為我們的生命態 度付出代價。雖然生命教育的提倡已有一段時間,但真正被如此重視,

並且納入國小授課內容,卻是近幾年的事。陳芳玲(民90)強調各級學校 應設法將生命教育融入課程中,對各學科都應討論生命發展過程中所具

(17)

有的意義與價值,推廣融入式生命教育教學。因此,在學校的實施現況 更是值得大家去關注,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每個學生都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為了讓學生能夠尊重並珍惜彼此的 生命,生命教育向下紮根是重要的,希望藉由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來 培養學生們都能尊重並愛護彼此的生命。

民國九十四年時,屏東縣某國小六年級畢業生在畢業旅行途中,不 幸發生遊覽車翻覆,造成多人傷亡的悲慘事件,事件發生後,屏東縣教 育界為協助該校師生能迅速擺脫車禍造成的心理傷痕,除了向鄰近縣市 請求支援輔導專業人士外,也向中央主管機構要求協助;此外九十五年 所發生的梅嶺翻車事件,高雄市某國小一夕之間,造成許多家庭破碎及 學童死亡的情形,學校在事件發生之後,也緊急對全校師生做處理;可 見 學 童 在 目 睹 好 友 死 亡 的 悲 劇 之 後 , 心靈 上 的 受 創 與 輔 導 是 不 容 忽 視 的,面對突發狀況的發生,讓我們不禁有所自覺,學校教育面對這些突 發狀況,我們該如何因應。

小 學 生 的 生 死 教 育 可 幫 助 他 們 處理 失 落 與 悲 傷 和 管 理 人 與 人 之 間 衝突的技能,進而發展他們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懷態度;培養其正 確的生命態度,珍愛自己的生命也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並能推及萬物及 大自然(Wass & Neimeyer,1995)。

生命教育的實施在觀念及做法上應從「點線面」三方向來著手,行 政單位的「點」影響老師的線,再擴展至全校師生的「面」。此過程中,

教師的參與是生命教育能否成功推動的最大關鍵(謝元鳳,民 90)。本 研究希望探究生命教育對教師所造成的衝擊,其中包含教師對生命教育 的準備度、學校行政支援的配合度及教師實施生命教育的時段,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二。

近四、五年來在國內已有些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現況進行相關 研究,如林瑞明(民 91)、陳國雄(民 92)、謝文綜(民 92)、蕭志明(民 94)等;林瑞明(民 91)的研究是針對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的調查;

(18)

陳國雄(民 92)的研究則是以訪談台南縣十位教師做為調查研究對象;

而謝文綜(民 92)則針對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態度與實施現況做調查 研究,其研究只針對實施現況的看法及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整體態度做研 究;蕭志明(民 94)的研究亦是針對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意見之調查 研究。鑑於此,依據研究的對象不同與時間點不同,本研究將針對國小 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三面向的態度(對生命教育在教學實施上的看法、

對實施生命教育所需的行政支援的看法及實施生命教育教師對學生生命 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的看法)上做進一步研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研究者目前在國小任教,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教導有關生命教育 的相關課程很感興趣,在課餘時,常與其它同事談論有關生命教育實施 情況,但是每位教師的看法都不太一樣,故本研究一方面想探究國小教 師對於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態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藉這次研究能夠多了 解 有 關 生 命 教 育 相 關 的 領 域 知 識 , 以 提昇 自 己 的 生 命 教 育 相 關 專 業 素 養,進而能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教學,豐富學生的生命意義,此為本研 究動機之四。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在教學實施上的看法、實施 生命教育所需的行政支援看法及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的看法 與實施現況。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一)瞭解國民小學教師的生命教育實施現況。

(二)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在教學實施上的看法。

(三)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實施生命教育有關行政支援上的看法。

(四)探討國小教師實施生命教育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的看 法。

(五)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實施生命教育教 學的參考。

(20)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本研究依前述之研究目的,具體歸納出以下待答之問題:

(一)探究國民小學教師的生命教育實施現況為何?

(二)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實施上在融入方式與時間安排、教 材選擇、教學方式、及意願上的看法為何?

(三)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有關教學行政支援、及師資來源上 看法為何?

(四)國小教師實施生命教育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在生命的 意義了解方面、博愛的精神方面、擴展人際關係方面、生涯規劃方面、

對死亡的認識方面上看法為何?

(五)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時所需要的協助為何?

(2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說明如下:

一、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稱之國小教師,是指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公立國民小 學教師為研究範圍,故校長、實習教師、及代課教師,均不在本研究範 圍之內。

二、生命教育

依據教育部(民89)所公佈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將生命教育定義為:「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

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 情懷」。

本研究所稱生命教育係指:「在教學過程中(包含身教與境教),

幫助學生能夠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達到愛護自 己的生命並且尊重他人的生命,並能擴及到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其 生命教育的內涵部份,包含了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在其中」。

三、生命教育實施態度

本研究生命教育實施態度是根據生命教育相關文獻,在研究者自編 之「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問卷之得分情形。其問卷編製包含 了三個向度,分別是教師對生命教育在教學實施上的看法、教師對實施

(22)

生命教育所需的行政支援的情形及教師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的滿意 度看法。所得的分數越高,則表示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愈正向。

所謂的教學實施指的是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時,所融入的課程與時 間、生命教育教材的選擇、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進行方式及教師本身的 意願。

行政支援指的是教師在實施生命教育時,所需要的學校協助、專業 智能提昇管道、教育機關的協助等。

目標達成係指國小學生在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後,其行為提升所達成 生命教育目標的符合程度。國小教師實施生命教育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 達成滿意度是指國小教師對學生所達到生命教育目標的滿意程度。

(2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抽樣係以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國民小學正式教師為研究 對象,故校長、實習教師、代課教師及私立國民小學教師,均不在本研 究對象之內。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內容在探討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 施態度是否因個人背景資料而有所差異,探討的問題範圍包含對生命教 育教學實施、所需要的行政支援及教師對學生生命教育目標達成滿意度 上的看法等。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僅以高高屏各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雖然其它地區 的國小與之有其同質性,但在研究結果、解釋及推論上仍有其個別差異 性的限制,故研究結果若要推論到其他地區所有教師時,則需進一步的 研究才能確認。本研究僅探討高高屏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上的 看法,研究結果不適於推論到其他不同層級學校之所有教師。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來做為調查研究,由於問卷 調查法的結果完全是填答者自由心證,研究者無法掌握填答情境和填答 者真正的反應心態,例如作答者是不是用心或真心填答的情況,此為研 究方法的一大限制。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主要在探討生命教育的理論及相關研究,由文獻探討作為本 研究編製測驗的參考,主要分為四節,第一節探究生命教育的意涵與理 念;第二節探究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具體實施方式;第三節探究生命教 育相關的師資培訓與專業素養;第四節探究國內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相 關研究;以下分節敘述之。

第一節 生命教育的意涵與理念

本節將生命教育的起源、生命教育的目標、生命教育的內涵、生命 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的角色和定位說明如下:

壹、生命教育的起源

在國外,對於生命價值的重視與探討相關主題,早已在學校和社會 大眾的重視與熱烈討論。歐美的生命教育起源於1970年代,英國的生命 教育含豐富的宗教教育色彩,而美國的生命教育則與社區教育相結合(陳 德光,民89)。

在日本,谷口雅春先生於1952年創辦「生長之家」,推行「生命教 育」,強調感恩、喜悅、光明之心(沈木青,民82)。日本的生命教育 是屬生活教育與人格教育,主要闡述「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意念」,在愛 語與讚美環境下營造良好的態度與氣氛,透過美的語言來教育學童,發 揮生命無限可能的本質。

(25)

1979 年在澳洲雪梨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明確標舉「生命教育」的概念。該中心目前已發展為國際性機 構(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屬於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

的一員。設立宗旨,主要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的防制(孫 效智,民91)。

而 台 灣 省 政 府 教 育 廳 有 感 於 當 時 的 社 會 快 速 變 動 , 要 革 新 社 會 風 氣,加強倫理和道德教育,因此在民國87年,推動「臺灣省國民中學生 命教育實施計劃」,委託由實施倫理教育成效不錯的曉明女中來規畫(台 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

到了民國九十年初,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正式宣佈「生命教育年」的 實施,使生命教育的推動邁進一步,對於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的原因,

曾志朗提出三項理由:1.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教孩子成為一個真正 的「人」;2.強調生命的價值:讓學生從根源上瞭解生命的價值,建立對 生命的真正認識;3.生命教育的推展是基於對一個人的整體性、完整性 的瞭解,讓人不再一分為二,而是透過教育過程讓學生通盤瞭解人文與 科學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吳庶深、黃麗花,民 90)。

九年一貫課程後,為了更加落實生命教育的推動,明訂生命教育為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指定單元,對生命教育,學校不得省略(教育部,

民 89)。

由以上可以得知生命教育的源起原是希望喚起人們能對人的生命、

人格的完整性的關注,企圖發展成一套關心人的整體是否完備的教育理 念,因此生命教育並不是單一學科,而應是統整各領域協助身體發展,

以達成真正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

貳、生命教育的目標

Hedlund(1977)指出生命的意義指個人存在的理由,若個人對自己

(26)

的方向有清楚的認知,且有動機去完成自己所從事的工作。Frankl(1986)

認為生命意義包含三種價值:創造的價值、經驗的價值、態度的價值。

生命教育的目的之一包含發覺生命意義。Csikszentmihalyi(1991)

認為「生命意義」是期望人能有目標並規劃,綜合思想、行為及情感,

並且以實際行動來完成。

生命教育的培育目標,係指教學所欲達到的境地,或是藉以獲得的 成果,也就是教育的目標(林生傳,民84)。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87)指出生命教育的目標包括:1.輔導學生 認識生命的意義,進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2.輔導學生認識自己,發 展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3.增進人際關係技巧,提昇對人的關懷;4.

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曾志朗(民88)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在強調情意教育、人際關係的 建立、瞭解生命的意義、對人的尊重、對死亡的正確認知。

教育部(民 89)在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時,對生命教育一詞的意 義,定義為:「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 命意義及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愛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情懷」。

但昭偉(民90)認為推行生命教育不僅應從學校入手,還要廣及家 庭及社會各方面。其目標為:1.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

2.尊重、珍惜與欣賞自己和別人或其他物種生命的價值;3.了解到每個人 都有其獨特的生命,熱愛自己的生命並能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來追求人 生的理想,終而能享受生命。

吳淑真(民 93)認為生命教育的目標為:1.建立自我概念:認識自 我,進而發展潛能;2.認識生命意義:幫助學生探索與認識生命意義,

進而尊重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個人獨特的生命;3.增進人際關係:

增進人際溝通技巧,加強接納他人;4.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陶冶 健全人格。

李岱恩(民94)歸納專家學者的詮釋,提出生命教育的意義有八個,

(27)

分別是:1.生命教育是生涯教育:目的是希望能規劃自己的人生、開發 潛能、貢獻社會並能帶動社會進步;2.生命教育是終身教育:因生命教 育涵蓋死亡教育及生死教育,關乎個人生與死的問題;3.生命教育是人 我關係的教育:強調你我關係的相處並能尊重他人,進而增進人際關係 的技巧;4.生命教育是倫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與個人生活作息密不可 分,是一種與生活倫理、健康道德息息相關的倫理道德教育;5.生命教 育是情意教育:透過教育與學習的歷程探索生存意義與人生價值,藉由 情、意過程,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價值與重要;6.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

思考生命的本質,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促進個人生理、心理、社會和 靈性全面的均衡發展;7.生命教育是生活智慧教育:藉由學校生命教育 課程的引導,透過教學與體驗的歷程,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及存在的 價值,進而欣賞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發展自己潛能發展,並講求 生活與知識整合的生活智慧教育;8.生命教育是心靈成長的教育:把生 命教育當作心靈成長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除 了 上 述 之 外 , 一 些 學 者 、 教 師對 生 命 教 育 的 目 標 亦 有 不 同 的 看 法,研究者將其整理,如表2-1。

表 2-1 生命教育目標彙整表 學者(教師)

年代

生命教育的目標

Irish (1971)

能夠使個人對自己及他人的死亡做更好的準備。

Remen

(1999)

幫助學生獲得心靈上的力量,思考生命的意義並不是要避 開生命痛苦,而是要發揮生命的整體性。

(28)

續表 2-1 鄭崇趁

(民 89)

學校實施生命教育,對學生個人而言,在達成下列三個階 層的教育目標:

1.基礎目標:在培養學生珍愛生命,體悟人性,活得尊嚴;

2.第二階層目標:在增進學生發展生涯,建構生命願景,

彩繪亮麗人生;

3.最高目標:在促進學生自我實現,闡揚生命光輝。

謝元鳳

(民90)

1. 對自我的接納與了解;

2. 探索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3. 對人與環境的關懷和包容;

4. 內外在關係的和諧;

5. 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陳騰祥

(民 91)

1. 認識生命的真義、概念及維護生命的知能;

2. 認識生命的各種因素與條件,努力發揮生命的價值;

養成提昇生命尊嚴的態度。

陳明和、

陳靜芳

(民 93)

1. 體悟生命的價值與尊重:基礎目標在培養學生認識與 愛惜生命,並體驗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價值意涵;

2. 自我實現:學習建構自己的生命目標與理想,實現自 我設定的生命願景;

3. 生命的實踐:期望學生能對自己生命的珍愛與關懷,

及實現生命意義的堅持,轉化為實踐觀的社會行動力 量。

蕭志明

(民 94)

生命教育五大目標,分別為: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尊 重與關懷、明白人與環境生命共同體關係、尊重大自然的 節奏與規律性、以及生命意義的探索。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9)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得知生命教育的推動應該要從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來著手;研究者將生命教育的目標歸納如下:

表2-2 研究者歸納之生命教育的目標

生命教育的目標 項 目 1.對 生 命 的 意 義 有 正 確

了解

1.學生對生命意義有正確的認識

2.學生知道生、老、病、死是生命的過程 3.從生命意義的探索之中,來認識自己 4.了解自己的優點與接納自己的缺點所在 2.具有博愛的精神 1.學生能珍惜萬物

2.關懷自己、他人

3.珍重大自然界生物的生命 4.愛惜身邊周遭的各種事物 3.擴展人際關係 1.與人和睦相處

2.彼此之間互相尊重、互信互愛 3.欣賞他人的優點

4.適時給予對方讚美 4.做好生涯規劃 1.發揮自己的專長與潛能

2.實現自我的理想 3.具有終身學習態度 5.對死亡的正確認識 1.學生能不避諱談論死亡

2.面對死亡不再恐懼

3.遇到親人死亡時,可以坦然面對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0)

參、生命教育的內涵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的理念,建構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之「國民 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及2000年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所提示的基本內涵、課程目標、

教學設計以及評量原則與方式之基礎上,包含人本情懷、基本能力、課 程統整、多元智慧教學、多元評量等五大理念。

一般的學者與教師所提出的內涵眾說紛紜,每個人的論點不同,研 究者茲將學者論點彙整如表2-3。

表 2-3 生命教育內涵彙整表 學者(教師)

年代

生命教育的內涵

Wass &

Neimeyer (1995)

指兒童及成人的死亡教育應包含健康、遺囑、預防自殺、

危機處理。

Keith

(1998)

生與死通常被人們分開來探討,但兩者皆為生命循環的一 部分

Levition

(1999)

強調「藉由死亡教育來實施死亡學,可以影響生命和生存 的質與量」。其內涵則包含了「社會學、心理學、流行病 學、健康學、人類學、經濟學、宗教、哲學、護理、甚至 於政治與世界事務」等層面

Kastenbaum

(2003)

學校死亡教育主要的在教導學生去規劃人生、欣賞生命、

珍惜健康並且不恐懼死亡。

趙可式

(民87)

死亡教育就是一個生命的教育,使人對死亡由未知變成已 知,從不甘心到甘心的過程。

(31)

續表2-3 錢永鎮

(民 87)

指出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四個基礎概念,分別是

1.自尊的教育: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工具,相對地也不要 把別人當成工具。

2.良心的教育:在提醒學生「不安之心」和「不忍之心」,

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生活細節中不斷的反省。

3.意志自由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理性,不要做任何事都認為 是受到環境或別人的壓迫,有恆心、志向,決定自己未來 的生命方向。

4.人我關係的教育:強調「我和你」的關係,把任何一個生 命個體當成「你」來尊重。

尉遲淦

(民 88)

生命教育應定位在死亡教育上,因為生命與死亡是一體兩 面,將生命與死亡分開做法是無法真正了解生命與死亡的。

張美蘭

(民 89)

生命教育的內涵可歸納五大向度:

1.人與自己的教育:教導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進而發 展潛能,實現自我。

2.人與他人的教育:教導學生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

關懷弱勢族群或需要幫助的人。

3.人與自然環境的教育:培養學生能尊重生命的多樣性以及 珍惜生存的環境,並學習如何避免或預防天災、人禍所帶 來的傷害。

4.人與社會的教育:培養學生獨立判斷與思考能力,從學習 工作中獲得意義,並瞭解個人的特質及外在工作的情形。

5.人 與 宇 宙 的 教 育 : 引 導 學 生 對 生 與 死 有 充 分 的 認 識 與 體 悟,釐清自己的人生方向,以宏觀的視野去審視人類存在 的意義與價值。

(32)

續表2-3 張淑美

(民 90)

死亡教育或生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可行的取向,死亡教育 是從死論生的生命教育,而生死教育內涵是探討死亡的本 質以及各種和瀕死、喪親主題與現象,使人深切省思自己 與他人、社會、自然、甚至宇宙的關係,察覺生命的終極 意義與價值,活出生命意義的教育。

邱秀娥 (民 90)

生命教育的內涵不僅包含死亡問題,更希望藉由對死亡的 認識,促進個體心靈成長與生活內涵,實施時應具目標性 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死亡相關主題的教育活動,以創造積極 而有意義的人生。

陳浙雲

(民 90)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含: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教育、道 德生活教育

鄭文安

(民 90)

生命教育的內涵為全人教育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之中實現 自我、實踐自我尊重以及尊重與關懷他人、萬物,是人本 身與自己、他人、環境、自然、宇宙的教育。

邱玉惠

(民 92)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了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自我、

實現自我,讓學生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進而去 尊重與關懷他人,珍惜周遭的自然環境。內涵中必須有關 生死的各種議題,如死亡課題、臨終關懷等。

陳春美

(民 93)

內 涵 應 兼 顧 到 整 個 人 生 生 命 的 基 本 性 目 標 及 終 極 性 的 目 標,從愛惜自己做起,尊重、肯定、關懷自己,終極到尊 重與關懷他人及萬物生命。

(33)

續表2-3 洪賢明

(民 93)

1.生命部份的教育:教導學生探索、瞭解生命價值和意義。

認識自我,發展潛能,實現自我。激發正向的生命觀,

並關懷世界。

2.生活部份的教育:教導學生重視保護環境、愛護自然, 尊 重生命,及關懷鄉土、社會及國家。

3.倫理部份的教育:教導學生重視人倫的關係,明白群己 關係、公共道德及團體紀律的重要。並知道感恩和惜福。

楊柳新

(民 94)

1.活著就是人生的意義:教育的重點,在幫助青少年努力 追求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均衡的營養,幫助孩子把握生 長發育的關鍵點,他們能接受自己的缺點,並發揮個人 的潛能。

2.關懷與尊重:從關懷中建立「尊重生命」的觀念。輔導 學生做出學習抉擇的能力,引導學生肯定自己、別人、

惜物愛物,並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3.圓融的人際關係:幫助孩子建立圓融的人際交往,指導 孩子表達感恩,提醒孩子學習如何調整控自我情緒。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生命教育的內涵包含了 1.死亡的問題:親人 或朋友的突如其來的死亡;2.教學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除了要教導學生 了解生活的價值外,也希望他們可以肯定自己,並接納自己的缺點所在,

並且能實現自我,發展潛能;3.關懷與尊重他人:學生宜懂得關懷與尊 重自己與他人,珍惜周遭的各種生態與環境,並能心存感恩之心;4.良 好的情緒管理:讓孩子學習如何做好情緒控制,適度的發洩心中的不滿 與壓力,使生活更加快樂。

(34)

肆、生命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的角色與定位

生 命 教 育 與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都 是 以 培 養 現 代 人 所 需 基 本 能 力 為 目 標,藉由生活經驗的結合,不單只是追求知識上的獲取,在角色上,生 命教育是九年一貫的願景核心,也是課程目標的最高指導原則,而九年 一貫課程是實現生命教育理念內涵的主要途徑。

陳浙雲(民90)認為九年一貫課程與生命教育強調的精神有諸多雷 同之處,可由四個部份來探討,以下分述之:

1. 從「課程目標」來看

「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是實施生命教育時所 強調的核心主軸,人與自己強調的是個體身心的發展,人與社會強調的 是社會與文化的結合,人與自然強調的是自然與環境的融合。

2. 從「課程發展精神」來看

學校本位課程為學校發展九年一貫課程時應掌握的精神,不僅是事 先計劃好的書面文件,在實施中,應視學習目標及學生的需求反應隨時 調整,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認為學生乃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主張教 師不應僅以課程的實施者,也應以知識的生產者、課程的發展者與教材 的詮釋者自我期許,以上幾點與生命教育主張不謀而合,生命價值與信 念的型塑,並非依循事先計畫好的課程與教學計畫,實施過程中仍須視 教師、學生與情境的現場互動反應,調整課程內容及運作方式,提供與 生活脈絡相結合的教學素材,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從事學習,而教師是 在參與推動生命教育工作中,對自己生命內涵與專業工作意義的探索與 分享。

3. 從「學習領域」來看

在語文領域方面:兼具文學價值與勵志功能的生命教育素材,能引 領學生深入思考生死議題,教師可從中擷取精華,讓學生深思咀嚼;在 數學領域方面:藉由生命教育的實施,改變學生對數學的恐懼,還可以

(35)

培養他們問題解決、推理思考、創造能力、組織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的技 能;社會領域:社會領域中的倫理、道德、宗教內涵,可引導學生建立 自尊尊人的觀念,建立正確的信仰態度,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思考「人之 所以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人生的目的」等問題;自然與科技領域方面:

可由生物的成長,領悟生命的奧妙;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限制、循環與 延續;健康與體育領域方面:教導孩子接納自己的身體,進而愛惜與尊 重,並培養運動家的精神,這些都是生命教育強調生活態度;藝術與人 文領域方面:引導學生欣賞「美」、表達「真」與建立價值「善」念的 功能,促進學生的感受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素養,培養學生的生命之美 感;綜合活動領域方面:綜合活動領域的四大主題軸:「認識自我」、

「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針對學生不同能 力、興趣、需求設計多元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學習,從中發現人 生的意義的做法,此乃生命教育實施的重心。

4. 從「六大議題」來看

資訊教育議題與生命教育重視科技與人文融合的關注焦點有關;環 境教育與生命教育關懷未來世代存續發展的精神相符;性別平等教育與 生命教育所期待之和諧共處的多元社會目標是相同的;人權教育與生命 教育尊重人類尊嚴、重視全球責任的理念相同;生涯發展教育內涵與生 命教育強調之教育目的乃在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理念不謀而合;家政教育 與生命教育關心生活教育的主張相同。

劉仲芳(民 88)認為按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可將生命教育的內涵融 入各課程學習領域中教學。實施方式可分為二:1.認知的、訊息的教導:

提供文章、書籍或視聽媒體等呈現;2.個人的、情感的經驗分享:以學 生為主,用各種經驗情緒分享方式來探索生命的價值。

鈕則誠(民 91)認為國民中小學生命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統可以從 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方面著手,進行人文、社會、自然三 種知識領域下七大領域及六大議題的相互統整。

(36)

實際探究後,發現各領域與重大議題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內涵,

近幾年來有些教師對各領域的內涵論點做分析,以下以各學者論點,將 生命教育相關的內涵以九年一貫各領域的論點提出,茲將學者論點以作 者年代彙整如表2-4。

表2-4 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之生命教育內涵彙整表 作者

(年代)

領域名稱 領域內涵與生命教育內涵分析

鄭文安

(民 90)

自 然 與 科 技領域

九年一貫課程,透過科學素養之培養,促進十大 基本能力,以「了解自我與發展」(認識自我身 心 特 性 、 了 解 自 我 在 自 然 科 學 領 域 的 發 展 潛 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由蟲魚鳥獸的生 活、滄海桑田的演變中,欣賞萬物之美、生命之 美)、「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試探和自然科 有關的生涯,並規劃可能的出路以及維持終身學 習自然科知能的興趣),「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藉由養殖、栽種等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

逐漸養成愛惜生命、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情 操,並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和生命教育有密切 的關係。

姜鵬娟

(民 92)

綜合領域 1.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潛能與肯定自我價值、尊 重生命並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發展興趣、專 長與終生學習的體認。

2.生活經營:注重日常生活衛生和營養,養成保 健習慣、體驗大自然及培養野外生活技能、認 識與規劃個人生涯。

(37)

3.社會參與:發展人際關係並學習有效的人際溝 通、發揮社會關懷,養成服務的態度、團體自 治、負責與尊重紀律。

4.保護自我與環境:因應危機與解決問題、主動 協助需要幫助的人、事、物、推動環境的永續 發展。

陳永吉

(民 94)

社會領域 1.人的生存層面:著重在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開 發和生態的探究,與生命教育之「珍惜環境」

與「尊重生命」之內涵具有相同之目標。

2.人生的「生計」層面:重視人類的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有賴於大地的資源,但經濟發展與環 境保護是兩難之問題;與生命教育在「珍惜環 境」上,著重在知福與惜福的態度相符。

3.人生的「生活」層面:此層面上包含政治學、

法律學與社會學,內容是人的互動,包括自我 探索,與親人、同學、朋友、以及大眾的共處,

亦即人倫關係。與生命教育的「自我實現」、

「倫理關係」目的一樣,主要都是在讓每個人 扮 演 好 每 一 個 角 色 , 並 體 認 他 人 的 責 任 與 權 利,維繫一個祥和的世界。

4.人生的「生命」層面:生命教育在「自我實現」

之內涵上,從認識自我、悅納自己與自我實現 上,尋求個人價值,探索生命的意義,與社會 學習領域之人生的「生命」層面上,具有共同 之 意 涵 , 即 探 索 個 人 在 精 神 層 面 的 價 值 與 意 義。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8)

由上述學者研究歸納中,可以發現九年一貫中的領域的內涵大多與 生命教育內涵相關,不外是認識自我、尊重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珍 惜環境與萬物等等,除此之外,從各領域的能力指標主題軸項目,也可 以發現各領域的能力指標主題軸項目跟生命教育的內涵有相關,研究者 參考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歸納如表 2-5:

表 2-5 領域能力指標主題軸與生命教育內涵相關項目表 學習領域 主題軸與生命教育內涵相關

語文領域 聆聽能力、說話能力

生活領域 認識周圍環境、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察覺社會 與生態關係、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發展科 學過程技能、涵養科學精神。

社會領域 人與空間、人與時間、意義與價值、自我、人際 與群己、權力、規則與人權、生產、分配與消費、

科學、技術和社會、全球關連

自然與科技 科學本質、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

藝術人文 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 健康與體育 生長、發展、健康心理、群體生活 綜合領域 認識自我、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9)

第二節 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方式

本節將探討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是有關學校行政、教學實 施(融入方式與時間、教學方式、評量方式、教學注意事項)、教材內容 與設計等方面,說明如下:

壹、學校行政方面

黃義良(民 89)認為學校對生命教育課程、活動的進行,要給予行 政上實質的支援,在校內可成立「生命教育」教學研究會,定期研討相 關問題,並主動了解教師實施教學時的困難,適時給予協助;學校也可 以透過校園網路與資訊媒體的提供,提供多元化生命教育資訊給教師。

在家長的溝通方面,也應讓家長了解生命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助益,做好 良好的溝通橋樑。

學校要發揮學校特色,設計生活化的生命教育教材與活動。推動環 境教育,綠化校園,建立關懷生命的校園環境,以培養學生愛物惜物的 生活習慣,並提昇學校資訊環境,推動網路學習,學校發展並尊重多元 文化,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吳榮鎮,民 91)。

謝元鳳(民 90)提出生命教育行動上必須要落實,否則只是空談,

實施時學校可以成立執行小組,印製生命教育工作計劃,分發小組成員,

負責推動執行工作,不定期召開執行小組會議,溝通意見,並於學校會 議上宣導生命教育的理念,並辦理一系列生命教育講座引導教師對生命 教育的認識及省思,在學校網站建置方面,可以設立生命教育網站,提 供生命教育相關訊息,並於圖書館設置一生命教育專櫃,供師生借閱。

在課程實施上可編印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分年段來實施。

吳庶深、黃麗花(民 90)提出實施生命教育時,行政方面要有計畫,

(40)

從學校本位管理的立場,根據學校的教育目標、特色、可運用的資源(包 含學校的硬體設施、校規制度、校園環境等),設計出適合該校的生命教 育推動方式,並要激發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使命。學校也可以安排一些全 校性的活動,如邀請人生歷練豐富的人士來演講、選擇安排溫馨回饋社 會參訪活動。

學校方面可以聘請熱心志工及社區中對生命教育學有專長之社區家 長,參與生命教育教學活動,建立校園生命網路(黃啟峰,民 93)。

綜合以上學者論點,我們可以發現學校行政方面必須從軟、硬體方 面的一致朝更人性化、生活化的原則來規畫校園,使其能達成生命教育 教學所欲達成的境教功能,以期能引導教師的教學和在學生身上發揮潛 移默化的功效,除了有行動外,更應朝有效的行動方案來努力,才能真 正落實生命教育的理想。

貳、課程內容設計方面

Gibson & Rober & Buttery(1982)認 為 中 小 學 階 段 的 生 命 教 育 課 程內容有下列十項:1.自然的生命循環(植物及動物);2.人類的生命循 環;3.生物層面:死亡的界定;4.社會和文化的層面:喪葬的風俗;5.

經濟和法律層面:遺囑與葬禮的安排;6.哀傷、悲痛層面;7.相關兒童 文學、音樂及藝術有關死亡的描寫;8.宗教死亡的觀點;9.道德和倫理 的主題:愛滋病與安樂死;10.生命相關的個人價值。

Doka(1996)提出成人在規劃兒童死亡教育時應注意:1.什麼是兒 童需要知道的;2.什麼是兒童想要知道的;3.什麼是兒童能了解的。

黃義良(民 89)提出生命教育課程要保握四個設計的原則,分別是 1.

統整原則:各學習領域相關課程統整可發揮生命教育全面性與潛在性的 學習效果;2.銜接原則:強調與社會生活結合;3.積極原則:教師應採 隨機、隨時、隨地的原則,引導學生面對生命中的每一件事;4.慎終原

(41)

則:讓學生了解死亡的意義,並積極的面對與處理親人與自己生命與死 亡事件。

陳騰祥(民 91)提出生命教育教材編輯原則有三:1.配合學童的發 展階段:考慮受教對象的發展程度來編輯;2.配合學童的現行課程:從 現行課程中,摘取可實施與學習的教材來編輯;3.配合學童的日常生活:

生命的真諦需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養成良好又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進 而培養健康的生活態度。

學校在推動生命教育的設計時,應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並依據課 程網要、結合社區文化、學校特色及學生的先備知識來設計課程,使學 生在學習中學習到如何尊重生命(黃啟峰,民 93)。

簡錫昌(民 93)提出可採用既有教材、教學資源來設計,並藉由新 聞時事的討論,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事例之分析、批判能力,結合生活 實例來教學,教學設計可以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題,提供學生討論、分 析的機會,藉以培養學生思考、正確表達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行事 活動也可結合各學習領域及相關之重要議題,成為一超越學科界限,並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統整課程。

李家明(民 94)提出在課程規劃上,宜生動、活潑,並且有趣,不 至讓學生覺得生命是沉重負擔,在規劃上,宜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發展 其生命教育課程綱要,擬定各年級生命教育教學主題,學校可以舉辦生 命教育體驗週活動,妥善運用社區資源,提供學生最佳之學習場所。

陳啟榮(民 94)對實施生命的教育時,提出一些建議:1.落實親職 教育:身教對孩子影響很大,故父母也需要參加各種生命教育研習,提 昇自己的生命教育相關知能;2.培育相關的師資人才;3.規劃與發展生 命教育相關的教材;4.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成長;5.大眾傳播媒體的教 化:傳播媒體要有良知,在報導死亡的消息時,應以教化目的為前提。

陳永吉(民94)提出融入式課程設計的原則為:1.以學生為中心:

的課程發展都必須以學生的利益為優先的考量,教材之選擇也必須符合

(42)

學生之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2.領域間之知識統整:融入式之課程的教 材來源於二個不同但相關的學習領域,為呈現完整的知識與教材須將將 兩個學習領域之間的內涵整合、知識整合與教材整合;3.原課程為主軸:

融入之教材與教學活動之設計,和原課程之教學活動須能夠結合,融入 時間必需少於原課程之教學活動,避免主客易位的情形發生。

蔡明昌、吳瓊洳(民 93)提出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的程序有八 個步驟:1.選擇適當的生命教育主題:在實施融入式課程前,教師必須 很清楚知道要融入哪些生命教育主題;2.選定教學科目及單元:教師應 對課程有足夠的了解與敏銳度,仔細分析與生命教育相關科目及內容,

以降低課程重複性;3.發展生命教育教學目標: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

應包含生命教育認知、情意、與行動能力,最好以既有課程目標為基礎,

來加以引申;4.選擇生命教育內容,融入原有教材:其內容以不影響原 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原則,可選擇學生熟悉的經驗或就近利用學校、社區、

家長資源;5.發展新的教學過程:重新考量課程組織原則與順序,讓生 命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原有學科教材之間達到相互的統整;6.增加新的過 程技術:生命教育的實施重視反省與實踐,活動設計要採多元的教學設 計,以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及行為準則;7.增加新的教學資源:

教師可積極發展更多有關生命教育活動所需的各項資源:如影片、教材、

教具等;8.蒐集有關活動及建議新的活動主題:融入式的教學,無法在 現有時間內實施所有的生命教育主題,教師可規定學生利用額外時間做 延伸學習或在其他領域做聯絡教學,以統整生命教育之面向。

我們可以得知在教材的取材上需要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而且課程 的設計必須要注意到銜接的問題,並且隨時隨地給予學生機會教育,並 注意完整的知識歸納,讓他們不僅可以從教學過程中獲得正確的知識,

也可以從教師身教及學校環境境教中學習到正確的認知。

(43)

參、教學實施方面

一、融入方式與時間

Wass & Shaak (1976)研究發現中小學的實施方式是以正式或非正 式的方式實施;Jacobs(1989)在對融入式的課程設計與分析中,提出可由 下列三種方式來決定:1.小活動模式:主題的小活動以融入的方式加入 平常課程中;2.個別的單元模式:常常是一系列的內容,目的在充實原 課程內容;3.分開的課程:多為選修課,以學期或一學年為單位,目的 在補充正規的課程。

Krout & Wasyliw(2002)提出融入式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是有效率、

又有效用的方法,可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及佔用教師額外的教學時間。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生命教育的實施原則,各校應利用週會、班會、

導師時間、空白課程、活動課程等時間進行教學及實施體驗活動(教育 部,民88)。

教育部自90年8月起在國小一年級全面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將過去 的分科課程統整為七大學習領域,其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納入「生命教 育活動」指定內涵,明訂學校必須進行相關課程的規劃與教學,而且教 學時數不少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總時數的10﹪(教育部,民89)。但是 高宗賢(民92)為此提出此規定有兩個缺點:1.教學時數過少:依授課時數 規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每學期應教學40~80節,而以10%來看,生命教 育只佔4~8節課,教學時間實在太少;2.點狀實施效果不佳:大部分學校 只在學期某幾小時課程中點狀實施,並多利用輔導活動、週會、導師時 間、彈性課程等時間進行教學及體驗活動,但若遇其他活動,則生命教 育教學又無法連續。

孫幸慈、連廷嘉與黃俊傑(民 88)研究中發現教師可將生命教育課 程融入各科教學中,並納入學校正式活動如團體活動、晨間活動或輔導

(44)

活動等,將有助於學生對生命之重視。

但昭偉(民 90)認為只要在原有的教育活動中落實生命教育,不需 要再另闢一個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

簡郁容(民 92)認為在實施時間上,教師和實施生命教育的人員,

可以利用上課時間進行,也可以進行機會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在於配合 孩童的認知發展來實施。

蔡明昌、吳瓊洳(民93)認為「生命教育」融入學習領域課程,指 教師基於課程創新需要,將生命教育中「認識生命、珍惜生命、體驗生 命、尊重生命」的概念,安排在既有課程之中,依此來設計單元教學活 動,以達到該學科或領域若干能力指標,並藉此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

近年來不少有關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各領域的研究,依照作者姓 名、年代研究者自行歸納,如表 2-6。

(45)

表 2-6 學者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領域研究之彙整表 作者

(年代) 融入領域 對象

鄭文安

(民 90)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小三年級學生 黃琝仍

(民 92) 隨機融入各科 國小三年級 姜鵬娟

(民 92) 綜合活動 國小一年級學生

高宗賢

(民 92)

自然與科生活技領域 國小四年級學生

陳春美

(民 93)

社會領域 國小五年級學生

陳明昌

(民 92)

融入到各學科領域與隨機教學中,

並與日常生活事件、活動相結合。

國小六年級學生

陳永吉

(民 94)

社會領域 國小五年級

黃介琪

(民 94)

自然與生活科技 國中一年級學生

洪翠芬

(民 94)

綜合活動領域 國小五年級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我們可以發現社會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和綜合活動領域近年 來常被選擇做為融入的教學領域,但是實際上只要平時在適當的時機與 課程安排上,亦可以達到融入式教學的功效。

(46)

二、教學方法

Corr,C.A & Corr,D.M.(1997)提出要利用隨機教學機會實施生命教 育。即在非預期發生的生活事件,如校園中或居家附近有事件的發生時,

來進行生命教育教學。而能夠達成此目標最關鍵之人物,就是教師們,

因為教師站在教育第一線上。

Eddy & Duff(1986)提出死亡教育價值澄清教學,是對學生價值體系 加以指導與發展。

美國生命教育的進行,其中小學多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或 是以視聽影片的方式進行(Kalish,1989)。

國內有些學者發表期刊文章中,提到一些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說 明如下:黃新發(民 88)認為生命教育應以體驗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師 應利用教學活動後進行討論、分享、反省等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其正確 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劉瑞瓊(民87)認為生命教育的教學,以感動學生為根本,教學方式 應以活潑、生動與多樣化為主,可以採用反省教學、價值澄清、兩難討 論、角色扮演、歌唱、小組討論、影片欣賞、體驗活動、專題研究報告、

問卷調查等不同的方式交互運用。

劉仲芳(民88)提出生命教育的實施,可運用以下五種方法來進行,

交互運用:1.閱讀指導法:閱讀有關圖書,公開討論及分享心得;2.親身 體驗法:透過參觀愛心慈善教養團體(如養老院等)或觀察自然現象從 中體會生命的奧妙與可愛;3.模擬想像法:運用角色扮演或價值澄清等,

發揮腦力激盪的想像空間;4.:欣賞討論法:透過影片、音樂、報章雜 誌等欣賞與討論,促使學生的思考與了解;5.隨機教學法:把握機會,

進行有關生命事件的問題討論,引導學生探討。

吳佳娟(民90)認為生命教育實施方式宜採用多元方式,運用多元 的教學媒體來進行生命教育,例如童書、戲劇表演、看影片等呈現內容。

(47)

吳榮鎮(民 90)提出可以以五種教學來進行:1.辯證教學:教學不 要只偏重記憶單向灌輸,應加強思考、對話的歷程;2.啟發教學:發現 每個學生的優點與限制,想辦法給予不同資質學生鼓勵與協助建立自信 心;3.參與教學:安排體驗活動,從活動中學會尊重他人,關懷弱勢,

並從服務學習中成長自己;4.榜樣教學:注重潛在課程的安排,如教育 環境;5.融入教學:除了主動學習外,也應考慮到負面教育的問題,給 予相關的輔導學習。

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可採用田野體驗法、意義接受法及開放學習法 來實施。田野體驗法是引導學童赴郊外或田野而體驗,觀察自然現象,

以體會生物生命力與生長過程;意義接受是指對有意義的學習材料,接 受其意義,不死背學習材料,在實施時,宜提示教材,切實學習,問其 感受,讓學童坦誠說出感受;開放學習法重視學習過程,安排學習活動,

循序漸進,最後學習結果,由學童自我評鑑,此種學習可打破班級或學 年的界限,尊重學童自主學習(陳騰祥,民91)。

簡郁容(民92)提出生命教育實行方式可讓學生用說故事、角色扮 演、畫畫等方式來表達對死亡了解與感受,經驗的分享是不錯的方式,

透過教師和實施生命教育人員以自己的經驗說出來與兒童分享,可讓孩 童學習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感受。

邱惠群(民90)對中學學生研究中發現,學生對影片欣賞、搶答遊戲、

及懷孕體驗等形式的教學活動較感興趣,但對於講述教學較不認同。

吳事穎(民93) 對兒童讀物引導進入生命教育主題教學歷程之研究 發現閱讀活動和真實的生命故事有助於生命教育的實施。

葛蕙容(民 93)對高級中學生命教育教師教學知能之研究中發現生 命 教 育 的 實 施 不 能 只 靠 一 個 或 幾 個 活 動, 在 實 施 過 程 中 要 激 發 學 生 思 考,並提供開放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用抽象思考及生活體驗去驗證,實 施方式包括主題式獨立課程、融入式課程、隨機教育、欣賞討論、價值 澄清、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小團體生命教育輔導課程。

(48)

我們可以發現學者大部份認為生命教育的教學應以活動、體驗的方 式進行,較能達到教學的效果,但是教學的活動實施實際上還是要搭配 課程的設計,選擇適當的題材並配合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調整,才可以發 揮最大的功效。

三、評量方式

曾煥棠(民90)認為,在生命教育的教學評量方面要以學生能達教 材內容之課程目標為原則。學生之教學成果,可以書面、口頭、演示、

影音等多樣化方式呈現。評量範圍包含學生之知、情、意、行,以及教 學前、中、後進行。

陳浙雲(民90)提出評量生命教育學習之成果,應掌握下列原則:

1.進行學習評量時從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四面向著手;2.兼顧質化與量 化評量,有助於教師確切瞭解學生的學習效能;3.尊重多元智慧潛能,

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適切學習評量,以發展學生的自信與自尊;

4.多方參與評量:包括教師、家長或同儕,以掌握學習成效之全貌。

蕭志明(民94)認為關注學生形成性的學習歷程可能比總結性的評 量來得更為重要。教師宜設計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包括觀察並紀錄學生 學習歷程中的認知、態度、情意等表現、改變與成長,鼓勵學生在省思、

體驗、實驗、實踐中體悟生命的珍貴與意義。教師必須客觀與正確瞭解 學生個別差異,採取多元途徑。

李岱恩(民94)指出教師評量學生生命教育學習成果及判定教學成 效的看法,並以評量結果作為教學省思及改進方向。

黃介琪(民94)指出在生命教育的評量方面,成果的呈現可以分成形 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評量的類型可以分成下面幾種:1.價值觀的評 量:培養孩子慎思明辨的擇善能力,熟悉不同道德議題的思維方法;2.

知情意行的評量;3.多元智慧與智能的評量:幫助孩子了解自己認知多

數據

圖 次
表 2-6 學者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貫領域研究之彙整表  作者  (年代)    融入領域  對象  鄭文安  (民 90)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小三年級學生  黃琝仍  (民 92)  隨機融入各科  國小三年級  姜鵬娟  (民 92)  綜合活動  國小一年級學生  高宗賢  (民 92)  自然與科生活技領域  國小四年級學生  陳春美  (民 93)  社會領域  國小五年級學生  陳明昌  (民 92)  融入到各學科領域與隨機教學中,並與日常生活事件、活動相結合。 國小六年級學生  陳永吉
表 3-5 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基本資料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1.男                                           253                              37.8 %                                                2.女
表 3-6  未實施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基本資料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1.男                                           35                              4 9.3 %                                                2.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The relief fresco "Stories of the Buddha's Life" embody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education: a profound outlook on life, religion and life and death, ultimate care, life

Briefing Seminar for School Leaders of WiFi 900 Schools... Coherent Development of IT in Education Strategies and Curriculum Reform for Fostering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Provide all public sector schools with Wi-Fi coverage to enhance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launch of the fourth IT in

A series of eight Key Learning Area (KLA) Curriculum Guides (Primary 1 to Secondary 3) and the General Studies (GS) for Primary Schools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6)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