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道德哲學的觀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道德哲學的觀點"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道德哲學的觀點

詹翔霖 - 職涯發展與職場倫理 - 日四技

Chanrs@ms68.hinet.net 0955-268997

教學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chanrs

(2)

好事多與家樂福

• 賊

(3)

電影《白銀帝國》中有句台詞

• 做生意不過就是做人,道盡了晉商的根本

• 不同於近代商人唯利是圖的負面形象,晉商卻以儒家嚴守 道德信義的「誠信」精神為世人稱道

• 駐英法公使郭嵩燾曾經評價:「提及中國商賈,一向稱道

山陜商人,其智術不能望江浙,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廣,而

世守商賈之業,惟心樸而實也。」

(4)

出庭還會喊冤 馬志玲失智招無效

• 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債案,最高法院駁回檢辯雙方上 訴,仍判決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各處有期徒刑 7 年 4 月確定,兩 夫婦將入獄服刑。而判刑確定後,檢方隨即啟動防逃機制

• 儘管馬志玲曾透過律師抗辯,企圖用「失智」逃過刑責,但法官採 納台大醫院鑑定結果,認定馬志玲只是智商檢損 5%

• 馬的律師當庭說:「馬志玲三年前就罹患失智症,有時會忘記回家

的路,要避免惡化最好維持過去出國、買古董的習慣。」

(5)

• 馬志玲等人不願承擔鉅額虧損,透過他人以提供不實資訊 給鑑價公司、欺騙獨立董事等方式,轉移股權,將家族持 有股權全數「倒貨」給杜麗莊掌控的元京證。

•  

• 馬志玲夫婦完成股權交割後,又安排元京證就結構債、公 債或公司債,與馬志玲掌控的投資公司做「低賣高買」等 非常規交易,將馬應負擔的損失轉嫁元京證,從中套利 3.

3 億元,造成元京證 7 億餘元損害。

•  

• 合議庭認為,馬、杜兩人罔顧元京證的利益,將自身所應 承擔的結構債損失轉嫁給元京證,並對董事會隱瞞重要交 易事項,其他同案被告身為元京證公司高階經理或董事,

應對元京證公司善盡職守,卻違背職務,導致元京證公司 損害。

 

• 法官審酌被告惡性非輕,馬、杜兩人犯罪所得超過 1 億元

,依觸犯證交法中的詐欺罪,對馬、杜等人量刑。

(6)

目的論主張:重視行動的後果 (1/3)

• 目的論 (Teleology) 認為,如果某種行為能得到預期的結果(如:

個人快樂、獲取知識、賺取利潤等),那麼這種行為在道德上就 是正確或可以被接受的。

• 利己主義

• 利己主義 (Egoism) 是根據對個人的後果來定義某種行為是正確或可被接 受的,亦即符合社會規範。利己主義者認為,人們應該做自身利益最大 化的考慮,而這裡所說的自身利益包括身體健康、權力、愉悅、名聲、

滿意的事業、美滿的家庭等。

• 極端利己主義

• 開明利己主義

(7)

目的論主張:重視行動的後果 (2/3)

• 功利論/功利主義

• 決策評價是從自我利益中心引向既利己也利他的整體利益觀點,抱持功 利論觀點的決策者應當理性地評估每個可能的決策與其效用,然後在眾 多可能的決策當中選擇能產生最大淨效用的那一個。

• 功利論又稱為實用主義,在這樣的決策下,其最終的結果是希望為絕大 多數的人提供最大的收益,因此企業應該對於各個可能的行動計畫進行 比較與對照,分析每一個可能的計畫對於每一個利害關係群體所帶來的 收益與損失,然後再選取對某個利害關係群體提供最大利益的行動方案

(8)

目的論主張:重視行動的 後果 (3/3)

• 行為功利主義 (Act Utilitarianism)

• 規則功利主義 (Rule Utilitarianism)

(9)

義務論的主張:基於原因而非結果的原則 (1/4)

• 義務論 (Deontology) 也稱為非後果性原則 (Nonconsequentialism)

或倫理形式主義 (Ethical Formalism) ,其核心在於特定決策是否道

德與該決策的結果無關,也就是說,它是基於「本質」的原則而

非「結果」的原則,其目的在於維持與保護受決策影響人們的權

利,包括個人的隱私不受侵害、個人生命自由財產安全、言論自

由,以及受合法程序保障等。

(10)

義務論的主張:基於原因而非結果的原則 (2/4)

• 規則義務論

• 規則義務論講求道德是絕對的,即使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也不能違背。

• 「權利原則」是一種與尊重、保護個人自由和特權有關的觀點,包括隱 私權、言論自由和法律規定的各種權利。

• Immanuel Kant 所提出的「絕對律令」,主張「人的行動準則會按照人的 意志成為普遍自然法則」,也就是說,如果在世人注目下,你能夠安心 地行動,而且你的某種特殊意義的行為基本原則符合了指導行為的普遍 原則,那麼這種行為就是符合倫理的。

(11)

義務論的主張:基於原因而非結果的原則 (3/4)

• 絕對律令與權利原則稍有不同的是,絕對律令認為,人們對待他人要自 由平等並非基於絕對服從的權利,但這種自由平等的原則是絕對義務,

也就是道德必須是基於這樣的義務所產生的作為。

• 公正原則

• 強調企業要公平 (Justice) 無私地處理問題,決策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

,因此企業應比較對照每個行動方案,分析每個行動方案對結果進行分 配的公平程度,以選擇最公平合理的方案。

(12)

義務論的主張:基於原因而非結果的原則 (4/4)

• 利益分配應該根據個人在追求個人目標和集體目標時所做出的貢獻大小 來確定,具體體現有三種:

• 分配公平 (Distributive Justice)

• 程序公正 (Procedural Justice)

• 相互作用公正 (Interactional Justice)

(13)

倫理美德

• 倫理美德 (Virtue Ethics) 是從個人的先天個性與後天學習而擁有的 性情,隨著不斷的社會化發展,我們可能會希望自己被當作是一 個有品德的個人來對待。

• 真誠、信任及寬容等美德將有助於人類在市場中的合作,亦即人 與人之間的交易成本降低,因而增加了彼此的交易效益。

• 企業與社會必須不斷地宣傳與支持美德,方能於利和義這兩者之

間保持平衡。

(14)

表 5-1 支持商業交易美德的部分範例

(15)

相對主義者角度

• 相對主義者 (Relativist) 認為行為是否合乎倫理的判斷,主要由個 人或團體主觀的經驗認定而來,因此倫理標準並不是絕對的,而 是要根據周遭有哪些人做為定義倫理標準的基礎。

• 企業在制定策略與計畫時,從相對主義者的觀點來看,企業需要

預測因組織成員、供應商及客戶所持的觀點不同時所引發的各種

衝突。

(16)

拉迪米‧納博科夫《洛莉塔》

•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窮困和愛;你想隱瞞 越欲蓋彌彰。

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 卻得不償失。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時間、生命和愛;你想挽留

卻漸行漸遠。 

(17)

有些人,一輩子都是英雄

• Karapetyan 是前蘇聯的一位游泳運動員,他保有 11 項世界記錄, 17 個世界 冠軍, 13 個歐洲冠軍和 7 個蘇聯冠軍;他是當時世界游泳之王,直到 1976 年 9 月 16 號那一天……那一天,他正沿著河邊做慢跑訓練,突然,一輛載著 96 個人的公共汽車失控翻下了河裏,沈到 10 米深的水底,大多數乘客因為撞 擊而在水下失去了意識!後來專家預測,那次的事故本來沒有人能生還,但是

,那天 Shavarsh 正巧在旁邊 ... 他一刻不猶豫的潛入了汙黑而且嚴重汙染的 河水中,踢碎了一塊車窗玻璃,奮力遊進去開始往外拯救倖存者。在短短 30 分鐘內,他 30 次潛入冰冷刺骨的河水裏, 20 條生命在他手中獲救;其實他本 來救出來更多的人,可是有些人最後沒能活下來。

(18)

• 他一次又一次潛下去,車窗玻璃把他劃的遍體鱗傷,旁邊圍觀的人說「後來,

他全身都紮滿了碎玻璃。」事情過後有人問他,當時他怕麼?他說「怕!」他 怕在水下犯錯誤,因為他知道他的體力只能潛下去那麼多次,但是水太黑,他 什麼都看不見;有一次他拉了半天,發現是一張椅子,若非如此,他本來可以 多救一個人的。直到後來很多年,那個椅子一直在他的噩夢裏反復出現——

「本來可以多救出一個人的」!在潛下去 30 次以後,他失去了意識,昏倒在 河邊;他全身嚴重受傷,肺葉兩側重度發炎,還得了壞血病!蘇聯當時召集了 全國最好的醫生,沒人能確定他撐不撐得住。終於,在昏迷 46 天後,他醒了 過來,可是,他再也沒法游泳了!從那之後,他不再是泳壇巨星,開始過著普 通平凡人的生活

(19)

但是他的故事還在繼續 ... 

• 1985 年 2 月 19 號,他路過一棟大樓,樓裏正發生大火,他想也沒 想就衝進去救人;這一次,他又救出了好多人,但自己也重度燒傷

!經歷這次重度燒傷, Shavarsh 依然活了下來;經歷幾年的醫治 和身體重建後, 1993 年,他在莫斯科開了一家修鞋店,名字叫

「二次重生」。

有些人,一輩子都是英雄!這些人,在遭逢急難時腦袋裡沒有自己

,總是願意為別人付出、甚至犧牲。

(20)

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地解釋:「這菜是我自己種 的。前陣子下大雨,菜都泡爛了, 樣子不好 看,真抱歉。」

有一天下午,我跟一個朋友到郊區散步。突然,

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靠了過來,手中提著一袋 袋青菜推銷。

那些青菜的賣相很差,菜葉脫水枯黃,上面還

有一個個蟲咬的小洞。但朋友二話不說,一口

氣買了三袋。

(21)

朋友的善行讓我十分佩服,所以我追上老人,

也跟他買了一些菜。

老人離去後,我問朋友:「你回家真的會吃這些 菜嗎?」他想也不想地說: 「不 會, 這些菜已 經不能吃了。」

「那你為什麼要買?」,「因為那些菜不可能有

人買。如果我也不買,那個老人恐怕 就沒有收

入了。」

(22)

當我們陷於低潮的時候,都希望有奇蹟降臨在我們 身上;

那老人非常高興地說:「我今天賣了一整天,

只有你們肯買,真是謝謝你們。」

幾把根本不能吃的青菜,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23)

但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是否願意去做那個製 造奇蹟的人呢???

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去做,微小的善行,

其實也能凝聚出龐大的希望呢!!!

(24)

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感化别人

• 如果你有一顆快樂的心,别人也能感受得到

• 如果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别人也能感受得到

• 如果你有一顆慈悲的心,别人更能感受得到

• 如果你有一顆同理的心,别人更能感受得到

(25)

要做一個能讓人時時放在心裏的人,

也能包容更多人在自己心裏。

常在他心

(26)

止於至善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誠心

•正意

•格物

•致知

•修身 明明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 者 Maskin and Tirole(2004) 提 出 的論點認為:「對國家最重要的決

四、 、 、道德 、 道德 道德 道德發展 發展 發展理論 發展 理論 理論 理論- - - -皮亞傑 皮亞傑 皮亞傑

所樹立起的旗幟。許多被歸類 為存在主義的學者,根本反對 這個稱呼。存在主義以外的學

道德決策者本身必須意識 ( 知覺 ) 到道德問 題,產生道德感受與認知,才會有後續的判斷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

• 最早敘事理論: 1920 年代卜羅普 (Vladimir Propp, 蘇聯 民俗學者 ) 、蘇俄的形式主義批評學者。..

[r]

“Deontological Ethics and Immanuel Kant”, Ethics: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8th ed.) Boston, MA : Cengage Learning, 2017. “ Doing Your Duty: The Ethics of Principle,”